CN104508787B - 触点机构部及具有触点机构部的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触点机构部及具有触点机构部的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08787B
CN104508787B CN201480001974.XA CN201480001974A CN104508787B CN 104508787 B CN104508787 B CN 104508787B CN 201480001974 A CN201480001974 A CN 201480001974A CN 104508787 B CN104508787 B CN 1045087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ard
sheet
elastic tongu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19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08787A (zh
Inventor
小材裕二
田中弘泰
古庄伸
古庄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08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8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08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87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6Contact spring s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01Means for preventing or breaking contact-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24Parts rotatable or rockable outside c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6Contact spring sets
    • H01H50/58Driving arrangemen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therewith; Mounting of driving arrangements on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01H50/641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 H01H50/642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intermediate part being generally a slide plate, e.g. a c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22Polarised relays
    • H01H51/2227Polarised relays in which the movable part comprises at least one permanent magnet, sandwiched between pole-plates, each forming an active air-gap with parts of the stationary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 H01H1/2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with spring blade support
    • H01H1/28Assembly of three or more contact-supporting spring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22Polarised relays
    • H01H51/24Polarised relays without intermediate neutral position of res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一种触点机构部,其将设于滑动移动的卡片(40)的一端的驱动用突部(43、44)卡合在可动接触片(60)的自由端部,使所述卡片(40)滑动移动而使所述可动接触片(60)转动,使设于所述可动接触片(60)的可动触点(56、57)与固定触点(52、53)接触、分离。特别是,设有从所述卡片(40)的一端侧的相邻角部向相反方向突出设置的一对驱动用突部(43、44)、从所述可动接触片(60)的自由端部切制且可分别与所述驱动用突部(43、44)抵接而配置的一对复位用弹性舌片(67b、67c)。在所述可动触点(56、57)和所述固定触点(52、53)分别抵接的状态下,一方的所述驱动用突部(43)与一方的所述复位用弹性舌片(67b)之间的距离比另一方的所述驱动用突部(44)与另一方的所述复位用弹性舌片(67c)之间的距离小。

Description

触点机构部及具有触点机构部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点机构部,特别是涉及组装到电磁继电器等开关装置的触点机构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组装到电磁继电器等开关装置的触点机构部,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基于对电磁线圈8的电压的施加、停止而使电枢10转动,由此,使促动器13上下地进行滑动移动。因此,所述促动器13使弹性接触片4转动并使触点按钮6与第二继电器触点3接触、分离。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661,319号说明书
但是,在上述的触点机构部中,由于在促动器13的下端部设置的突出部15为大致コ形,故而复位时的分离力大致均匀地施加在可动接触片4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因此,在复位时,仅大致垂直方向的力作用在可动接触片4上,故而触点不易相互剥离。其结果,为了分离而对电枢10需要较大的驱动力,具有耗电多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鉴于上述的问题点,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触点的分离无需较大的驱动力,耗电少的触点机构部及具有该触点机构部的电磁继电器。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触点机构部将设于滑动移动的卡片的一端的驱动用突部卡合在可动接触片的自由端部,使所述卡片滑动移动而使所述可动接触片转动,使设于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分离,其中,设有从所述卡片的一端侧的相邻角部向相反方向突出设置的一对驱动用突部、和从所述可动接触片的自由端部切制且可分别与所述驱动用突部抵接而配置的一对复位用弹性舌片,在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固定触点抵接的状态下,一方的所述驱动用突部与一方的所述复位用弹性舌片之间的距离比另一方的所述驱动用突部与另一方的所述复位用弹性舌片之间的距离小。
根据本发明,在动作后的复位时,卡片的一方的驱动用突部与可动接触片的一方的复位用弹性舌片抵接之后,卡片的另一方的驱动用突部与可动接触片的另一方的复位用弹性舌片抵接,暂时地成为一端接触状态。因此,由于对所述可动接触片作用扭转力矩,故而触点分离无需较大的分离力,可得到耗电少的触点机构部。
另外,由于仅通过调节卡片的一对驱动用突部与一对可动接触片的复位用弹性舌片的相互距离即作用所希望的分离力以及扭转力矩,因此,不仅设计容易,而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控制,可靠性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一方面,也可以在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固定触点从抵接的状态向分离的状态过渡的过程中,具有一方的所述驱动用突部和一方的所述复位用弹性舌片抵接,而另一方的所述驱动用突部和另一方的所述复位用弹性舌片分离的状态。
根据本方面,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能够降低复位用弹性舌片的无用的晃动,并且可得到无死区且小型的触点机构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卡片的一对驱动用突部也可以为相互不同的形状,所述可动接触片的一对复位用弹性舌片为同一形状。
根据本方面,与上述触点机构部同样地,实质上能够赋予时间差而使弹性可动接触片的一对复位用弹性舌片与卡片的一对驱动用突部抵接,可得到耗电少、接触可靠性高的触点机构部。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述卡片的一对驱动用突部可以为同一形状,所述可动接触片的一对复位用弹性舌片为相互不同的形状。
根据本方面,设计的自由度大且设计容易。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方面,可以在所述可动接触片的自由端部将一对可动触点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并且并排设有可与所述可动触点接触、分离的一对固定触点。
根据本方面,由于为双触点构造,故而可得到接触可靠更高的触点机构部。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具有上述任一方面的触点机构部。
根据本发明,在动作后的复位时使卡片的一方的驱动用突部与可动接触片的一方的复位用弹性舌片抵接之后,使卡片的另一方的驱动用突部与可动接触片的另一方的复位用弹性舌片抵接,暂时成为所谓的一端接触状态。因此,由于对所述可动接触片作用扭转力矩,故而触点的分离无需较大的分离力,可得到耗电少的电磁继电器。
另外,由于通过仅调整卡片的一对驱动用突部与一对可动接触片的复位用弹性舌片的相互距离即作用所希望的分离力及扭转力矩,故而不仅设计容易,而且可高精度地进行控制,可靠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A)是适用本申请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整体立体图,图1(B)是表示从图1(A)的第一实施方式拆下罩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A)、(B)是表示动作前后的平面图;
图3是图1(A)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与图3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1(B)所示的箱形基座的立体图;
图6是图1(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7(A)~(C)是图3所示的触点机构部的正面图、底面图、背面图;
图8(A)、(B)是图3所示的卡片的平面图、剖面图;
图9(A)、(B)是从图1B所示的驱动机构部去除了可动触点端子后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底面图;
图10(A)、(B)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触点机构部的正面图、背面图;
图11(A)、(B)是图10所示的触点机构部的底面图及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的立体图。
标记说明
10:箱形基座
11:绝缘壁
11A:操作用切口部
12:第一凹部
13:第二凹部
15a、15b:端子槽
16:轴承部
17a、17b:定位凹部
18:切口台阶部
20:电磁铁块
21:卷轴
22a、22b:凸缘部
23:线圈
24:铁芯
25、27:磁轭
26、28:宽幅部
29:线圈端子
30:转动块
31、32:可动铁片
33:转动块主体
34a、34b:转动轴部
35:驱动用腕部
36:卡合用爪部
40:卡片
41:驱动孔
42:卡合孔
43、44:驱动用突部
45:全面安全用突部
50:触点机构部
51:固定触点端子
52、53:固定触点
54:可动触点端子
55:操作孔
56、57:可动触点
60:可动接触片
61:第一导电性薄板弹簧
62a、62b:弹簧常量调整用狭缝
63a、63b、63c:弯曲部
64a:驱动用弹性舌片
64b、64c:加强用弹性舌片
65:第二导电性薄板弹簧
66b、66c:限位用弹性舌片
67: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
67a:限位用弹性舌片
67b、67c:复位用弹性舌片
70:支承板
71:轴承孔
72:定位用方形孔
80:罩
81:弹性卡止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0对适用于本申请发明的作为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由箱形基座10、电磁铁块20、转动块30、卡片40、触点机构部50、支承板70及罩80构成。
如图5所示,所述箱形基座10为平面方形的浅底箱形形状,其内部被具有操作用切口部11a的绝缘壁11分隔,形成有第一凹部12及第二凹部13。另外,所述箱形基座10使浅槽14a沿着其外侧面上下地延伸,并且在所述浅槽14a的底面突出设有卡止承受部14b。
所述第一凹部12在其底面设有用于支承后述的转动块30的转动轴部34a的轴承部16,并且在夹着所述轴承部16而相对的位置设有用于将后述的电磁铁块20定位的定位凹部17a、17b。另外,在所述第一凹部12的开口缘部设有用于将后述的电磁铁块20的卷轴21定位的切口台阶部18。
另外,在所述第二凹部13的开口缘部形成有用于组装后述的触点机构部50的固定触点端子51及可动触点端子54的端子槽15a、15b。
如图6所示,所述电磁铁块20将线圈23卷绕在两端具有凸缘部22a、22b的卷轴21上,并且将铁芯24插入设于所述卷轴21的贯通孔22c,将磁轭25、27分别铆接固定在突出的两端部。所述磁轭25、27将具有分别冲裁成大致T形的宽幅部26、28的板状磁性材料分别弯曲成截面L形。而且,在设于所述卷轴21的凸缘部22a的多个端子孔中适当压入一对线圈端子29、29,并且将所述线圈23的引出线分别缠绕在线圈端子29、29上并进行焊接。
另外,在所述凸缘部22a上并排设置共计5个端子孔,由此对应于顾客的需求、规格而可适当选择线圈端子29的根数以及压入位置。另外,所述线圈端子29无需为单纯的棒状,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形成为例如大致T形。
所述转动块30利用一对板状可动铁片31、32夹持永久磁铁(未图示),并且通过插入成型而形成转动块主体33。在所述转动块主体33上,在相对的上下面将转动轴部34a、34b在同一轴心上突出设置,并且在所述转动块主体33的侧面一体成形有驱动用腕部35。所述驱动用腕部35在其前端形成有卡合用爪部36。
如图8所示,卡片40在一端侧设有驱动孔41,并且在另一端侧设有卡合孔42。另外,从所述一端侧的相邻角部向相反方向分别突出设有驱动用突部43、44并形成为平面大致T形,并且在所述驱动孔41的缘部突出设有全面安全用突部45。所述驱动用突部43、44中的一方的驱动用突部43为厚度尺寸比另一方的驱动用突部44大且不能与后述的可动接触片60同时抵接的形状。
如图6及图7所示,触点机构部50由固定触点端子51和可动触点端子54构成。另外,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以将设于第二导电性薄板弹簧65的自由端部的复位用弹性舌片67b、67c的前端部部分切除的状态进行图示。
在所述固定触点端子51上,在其一端侧将一对固定触点52、53沿宽度方向铆接固定。
另一方面,所述可动触点端子54在其一端侧铆接固定所述可动接触片60,并且在其下端侧设有操作孔55。所述可动接触片60具有依次重叠三张第一、第二、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1、65、67的构造,在其自由端部将一对可动触点56、57沿宽度方向铆接固定并一体化。
所述第一导电性薄板弹簧61具有从铆接固定的一端部向自由端部延伸的弹簧常量调整用狭缝62a,并且为了吸收、缓和向其中间部转动动作时的伸缩且确保顺畅的动作特性而设有大致U形的弯曲部63a。另外,所述第一导电性薄板弹簧61将其自由端部在宽度方向上三等分分割,在其中央形成驱动用弹性舌片64a,并且在其两侧设有加强用弹性舌片64b、64c。
所述第二导电性薄板弹簧65具有从铆接固定的一端部向自由端部延伸的弹簧常量调整用狭缝62b,并且为了吸收、缓和向其中间部转动动作时的伸缩且确保顺畅的的动作特性而设有大致U形的弯曲部63b。另外,所述第二导电性薄板弹簧65在其自由端部的中央形成卡合用切口部66a,并且将所述卡合用切口部66a的相对的内侧缘部切制而形成有限位用弹性舌片66b、66c。
所述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为了吸收、缓和向其中间部转动动作时的伸缩并确保顺畅的动作特性而设有大致U形的弯曲部63c。另外,所述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对将中央部切口的自由端部在宽度方向上进行三等分分割,并且向同一方向弯曲,由此形成有限位用弹性舌片67a及复位用弹性舌片67b、67c。
另外,通过对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第二导电性薄板弹簧61、65的弹簧常量调整用狭缝62a、62b的宽度尺寸、长度尺寸进行适当调整,能够使弹簧常量变化。因此,动作时及复位时的弹簧负荷的调整容易,设计的自由度大。
如图3所示,所述支承板70将其两端部卡止在所述箱形基座10的开口缘部进行架设。而且,所述支承板70将所述转动块30的转动轴部34b嵌合在设于支承板70中央的轴承孔71,并且将所述磁轭25、27的宽幅部26、28的另一端部26b、28b分别嵌合在设于所述轴承孔71两侧的定位用方形孔72、72,由此能够以高组装精度将所述电磁铁块20及所述转动块30定位。
所述罩80为能够覆盖所述箱形基座10的开口部的平面方形,从外周缘部的各边向下方侧延伸有弹性卡止部81。
对所述电磁继电器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图5所示,在设于所述箱形基座10的第一凹部12的底面的定位凹部17a、17b中嵌入所述磁轭25、27的宽幅部26、28的一端部26a、28a并进行定位。进而,通过将所述卷轴21的所述凸缘部22a嵌合在所述箱形基座10的切口台阶部18而进行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箱形基座10将所述电磁铁块20定位在多处,故而具有组装精度高的优点。而且,将固定触点端子51压入第二凹部13的端子槽15A中进行定位。
另一方面,如图3、图9所示,将卡片40插通可动触点端子54的操作孔55,将所述卡片40组装在铆接固定在所述可动触点端子54上的可动接触片60上。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9中对可动触点端子54未作图示。
即,如图9所示,将第一导电性薄板弹簧61的驱动用弹性舌片64a插入所述卡片40的驱动孔41中,并且利用第二导电性薄板弹簧65的限位用弹性舌片66b、66c卡合并限位(夹持)在所述卡片40的两侧。而且,将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的限位用弹性舌片67a卡止在所述卡片40的一端部,并且将复位用弹性舌片67b、67c分别卡合在所述卡片40的驱动用突部43、44并进行上下方向的限位。另外,将转动块30的卡合用爪部36卡合在所述卡片40的卡合孔42,在该状态下插入所述箱形基座10。而且,将所述卡片40插入所述箱形基座10的绝缘壁11的操作用切口部11a,将所述可动触点端子54压入所述端子槽15b并定位。接着,将所述转动块30的转动轴部34a嵌合在所述箱形基座10的轴承部16,支承所述转动块30使其可转动。
另外,将支承板70的两端卡止在所述箱形基座10的开口缘部进行架设,将转动块30的转动轴部34b嵌合在其轴承孔71,并且将磁轭25、27的宽幅部26、28的另一端部26b、28b分别嵌合在其定位用方形孔72、72中进行定位。因此,电磁铁块20和转动块30高精度地定位在箱形基座10上,不产生动作特性的偏差。
最后,以覆盖所述箱形基座10的开口部的方式将罩80定位,通过将所述罩80的弹性卡止部81卡止在所述箱形基座10的卡止承受部14b而完成组装作业。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2(A)所示,转动块30通过永久磁铁(未图示)的磁力将可动铁片32的一端部32a吸附到磁轭25的宽幅部26,并且将可动铁片31的另一端部31b吸附到磁轭27的宽幅部28。因此,可动接触片60经由卡片40对抗其弹力而被向可动触点端子54的方向拉伸。其结果,可动触点56、57分别从固定触点52、53分离。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A)、(B)中对支承板70未作图示。
而且,对所述线圈23施加电压进行励磁,以产生抵消所述电磁铁块20的永久磁铁的磁力的方向的磁力。由此,所述转动块30的可动铁片31的一端部31a被吸引到所述磁轭25的宽幅部26,并且所述转动块30的可动铁片32的另一端部32b被吸引到所述磁轭27的宽幅部28,使所述转动块30转动。因此,驱动用腕部35按压卡片40,进而所述可动接触片60的弹力经由驱动用弹性舌片64a作用在卡片40上,故而卡片40向朝向固定触点端子51的方向滑动移动。其结果,可动接触片60通过其弹力向远离可动触点端子54的方向动作,可动触点56、57分别与固定触点52、53抵接。接着,所述转动块30的可动铁片31的一端部31a吸附到磁轭25的宽幅部26,并且可动铁片32的另一端部32b吸附到磁轭27的宽幅部28。因此,即使停止对所述线圈23施加电压,所述卡片40的位置也固定,保持所述可动触点56、57和所述固定触点52、53分别抵接的状态。另外,在该状态下,驱动用突部43与复位用弹性舌片67b之间的距离比驱动用突部44与复位用弹性舌片67c之间的距离小。
接着,若对所述线圈23施加与上述反方向的电压,则可动铁片32的一端部32a被吸引到磁轭25的宽幅部26,并且可动铁片31的另一端部31b被吸引到磁轭27的宽幅部28。因此,转动块30向相反方向转动,通过转动块30的卡合用爪部36拉伸卡片40,所述卡片40向从固定触点端子51分离的方向滑动移动。此时,在驱动用突部43与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的复位用弹性舌片67b抵接后,驱动用突部44与复位用弹性舌片67c抵接。即,在所述可动触点56、57和所述固定触点52、53从分别抵接的状态向分别分离的状态过渡的过程中,暂时成为卡片40与可动接触片60一端接触的状态,对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不仅作用拉伸力,也作用扭转力矩。其结果,在可动触点56从固定触点52离开后,可动触点57从固定触点53离开。
因此,即使产生触点熔接,也容易使可动触点56、57从固定触点52、53离开。
如图10、1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T形的卡片40的驱动用突部43、44形成同一形状,使设于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的前端缘部的一对复位用弹性舌片67b、67c的弯折角度不同(图11(B))。
因此,即使在图10及图11(A)所示的复位时、或者未图示的动作时,卡片40的驱动用突部44与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的复位用弹性舌片67c抵接时,驱动用突部43也不与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的复位用弹性舌片67b抵接。
而且,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若对电磁铁块20励磁而使转动块30转动,使卡片40滑动移动,则可动触点56、57经由第一导电性薄板弹簧61同时与固定触点52、53抵接。
接着,若对所述电磁铁块20的线圈23施加与上述反向的电压,则转动块30向相反方向转动,经由所述转动块30的卡合用爪部36而使卡片40向相反方向滑动移动。因此,在所述卡片40的驱动用突部43与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的复位用弹性舌片67c抵接之后,驱动用突部44与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的复位用弹性舌片67b抵接,对可动接触片60整体作用扭转力矩。因此,成为卡片40与可动接触片60一端接触的状态,对第三导电性薄板弹簧67不仅作用拉伸力,还作用扭转力矩。其结果,在可动触点57从固定触点53离开之后,可动触点56从固定触点52离开。其结果,即使产生触点熔接,也容易使可动触点56、57从固定触点52、53离开。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显然,本发明的可动接触片、触点机构部不限于上述的电磁继电器,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的电磁开关器。

Claims (5)

1.一种触点机构部,将设于滑动移动的卡片的一端的驱动用突部卡合在可动接触片的自由端部,使所述卡片滑动移动而使所述可动接触片转动,使设于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分离,其特征在于,
设有从所述卡片的一端侧的相邻的角部向相反方向突出设置的一对驱动用突部、和从所述可动接触片的自由端部切制且可分别与所述驱动用突部抵接而配置的一对复位用弹性舌片,在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固定触点抵接的状态下,一方的所述驱动用突部与一方的所述复位用弹性舌片之间的距离比另一方的所述驱动用突部与另一方的所述复位用弹性舌片之间的距离小,
并且,在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固定触点从抵接的状态向分离的状态过渡的过程中,具有一方的所述驱动用突部和一方的所述复位用弹性舌片抵接,而另一方的所述驱动用突部和另一方的所述复位用弹性舌片分离的状态,对所述可动接触片作用扭转力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机构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片的一对驱动用突部为相互不同的形状,所述可动接触片的一对复位用弹性舌片为同一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机构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片的一对驱动用突部为同一形状,所述可动接触片的一对复位用弹性舌片为相互不同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点机构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接触片的自由端部将一对可动触点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并且并排设有可与所述可动触点接触、分离的一对所述固定触点。
5.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点机构部。
CN201480001974.XA 2013-07-12 2014-07-08 触点机构部及具有触点机构部的电磁继电器 Active CN1045087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6712 2013-07-12
JP2013146712A JP5692298B2 (ja) 2013-07-12 2013-07-12 接点機構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磁継電器
PCT/JP2014/068132 WO2015005313A1 (ja) 2013-07-12 2014-07-08 接点機構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磁継電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8787A CN104508787A (zh) 2015-04-08
CN104508787B true CN104508787B (zh) 2016-11-23

Family

ID=52279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1974.XA Active CN104508787B (zh) 2013-07-12 2014-07-08 触点机构部及具有触点机构部的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021342B1 (zh)
JP (1) JP5692298B2 (zh)
CN (1) CN104508787B (zh)
RU (1) RU2615981C1 (zh)
WO (1) WO20150053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5912B1 (ja) * 2015-02-13 2016-06-1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5930092B1 (ja) * 2015-03-19 2016-06-0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5930095B1 (ja) * 2015-03-31 2016-06-0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駆動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磁継電器
JP5930094B1 (ja) * 2015-03-31 2016-06-0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6414019B2 (ja) 2015-10-29 2018-10-3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6471678B2 (ja) * 2015-10-29 2019-02-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触片ユニット及びリレー
JP6458705B2 (ja) 2015-10-29 2019-01-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6376231B1 (ja) * 2017-02-28 2018-08-2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およびスマートメータ
CN117159272A (zh) * 2018-10-24 2023-12-05 新世界医学有限公司 眼科装置和用于该眼科装置的内部机构
US10722397B2 (en) 2018-10-24 2020-07-28 New World Medical, Inc. Ophthalmic device
TWI680483B (zh) * 2019-07-03 2019-12-21 百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繼電器
DE102021101166B4 (de) 2021-01-20 2023-11-16 Song Chuan Precision Co., Ltd.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4409U (zh) * 1987-02-24 1988-09-02
US6765463B2 (en) * 2001-06-22 2004-07-20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Relay
DE10162585C1 (de) * 2001-12-19 2003-04-24 Gruner Ag Prellreduziertes Relais
RU25368U1 (ru) * 2002-04-17 2002-09-27 Сипоинт Консалтинг Корп. Лтд.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ое реле
RU54259U1 (ru) * 2005-12-02 2006-06-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Автоэлектроарматура"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ое реле
DE102006021203B3 (de) * 2006-05-06 2008-01-17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Elektrisches Relais
JP5239421B2 (ja) * 2008-03-14 2013-07-1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RU95176U1 (ru) * 2010-02-24 2010-06-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Пензенский завод "ЭЛЕКТРОМЕХИЗМЕРЕНИЕ"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ое реле
DE102010063229A1 (de) * 2010-12-16 2012-06-21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Relais mit verbesserter Kontaktfeder
JP2013030308A (ja) * 2011-07-27 2013-02-07 Panasonic Corp 電磁リレ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92298B2 (ja) 2015-04-01
JP2015018762A (ja) 2015-01-29
WO2015005313A1 (ja) 2015-01-15
RU2615981C1 (ru) 2017-04-12
EP3021342A1 (en) 2016-05-18
EP3021342B1 (en) 2019-04-03
EP3021342A4 (en) 2017-01-04
CN104508787A (zh)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8787B (zh) 触点机构部及具有触点机构部的电磁继电器
CN105050675B (zh) 电磁继电器
CN104969325B (zh) 电磁继电器
CN204632680U (zh) 触点机构部
EP2763297B1 (en)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switching device
JP5720840B2 (ja) 接点機構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磁継電器
JP2014154494A (ja) 電磁継電器
US10784055B2 (en) Contact piece unit and relay
CN104428862B (zh) 可动接触片以及具备该可动接触片的电磁继电器
CN104037023B (zh) 电磁继电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18030100A1 (ja) 電磁継電器
JP5930094B1 (ja) 電磁継電器
EP2922074B1 (en) Reed with hinge for reed switch
EP3211653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for three switching positions
JP5930095B1 (ja) 電磁駆動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磁継電器
CN201594508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EP2738785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2017054710A (ja) 接点機構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電磁リレ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