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94508U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594508U CN201594508U CN2010201034892U CN201020103489U CN201594508U CN 201594508 U CN201594508 U CN 201594508U CN 2010201034892 U CN2010201034892 U CN 2010201034892U CN 201020103489 U CN201020103489 U CN 201020103489U CN 201594508 U CN201594508 U CN 2015945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ck
- base block
- moveable
- moveable block
- proj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块,可动块,和转动支撑部,该转动支撑部包括在基座块与可动块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的凸起和另一个表面上形成的相应的凹部,凸起可转动地支撑在凹部中;在电磁力的吸引作用下,可动块克服扭力弹簧的扭力转动,以使得该可动块的一端靠近基座块的相应一端;当电磁力消失时,可动块在扭力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转动,以使得可动块的一端离开基座块的相应一端;其中,凸起是其顶端部在平行于转动的转动平面的截面内呈V形的构件,且凹部的底面为平滑表面。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可动块相对于基座块相对转动时,能够有效地避免转动支撑部产生摩擦电阻,从而确保了该电磁继电器特性性能的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作为一种常见的机电元件,主要用于各种通信设备中。如后附图1至3所示,在常规的电磁继电器中,一般包括外壳2,设置于外壳2内的基座块3和可动块4。可动块4通过彼此对称地设置于可动块4两侧的两个扭力弹簧41连接到基座块3上,且位于该基座块3的上方,可动块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动触点42,且在基座块3的每个相应端也设置有相应的多个静触点32。该电磁继电器还包括电磁线圈组件(未图示),该电磁线圈组件设置在基座块3内部,并包括铁芯和缠绕于该铁芯骨架上的线圈,该铁芯两端形成两个磁极21,该两个磁极21朝向可动块4分别从基座块3的相反两端露出,并且通过两个磁极21向可动块4提供所述电磁力。如图1至3所示,在该常规的电磁继电器中,还包括转动支撑部,该转动支撑部包括在基座块3面对可动块4的那个表面上形成的凸起31和可动块4面对基座块3的那个表面上形成的相应的凹部43。当可动块4连接到基座块3上时,凸起31可转动地支撑在凹部43中。通过这样的结构,可动块4可以在来自电磁线圈组件的电磁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基座块3进行转动。
当电磁线圈组件通电时,磁极21产生吸引可动块4的一端的电磁力,在该电磁力的吸引作用下,可动块4克服扭力弹簧41的扭力转动,以使得可动块4的被吸引的一端靠近基座块3的相应一端,从而设置在该可动块4的一端的动触点42与设置在基座块3的相应一端的相应的静触点32彼此连通,且可动块4的与被吸引的一端相反的另一端远离基座块3的相应另一端,以使得设置在该可动块4的另一端的动触点42与设置在基座块3的相应另一端的相应的静触点32彼此分离;当电磁线圈组件不通电时,电磁力消失,此时,可动块4在扭力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进行转动,以使得可动块4的之前被吸引的一端离开基座块3的相应一端,从而设置在该可动块4的一端的动触点42与设置在基座块的相应一端的相应的静触点32彼此分离,且该可动块4的与之前被吸引的一端相反的另一端靠近基座块3的相应另一端,以使得设置在该可动块的另一端的动触点42与设置在基座块的相应另一端的相应的静触点32彼此连通。
如图1至3所示,该常规的电磁继电器的转动支撑部中,凸起31形成为其顶端部在平行于可动块4相对于基座块3进行转动的转动平面的截面内呈V形的构件,而凹部43也相应地形成为在该转动平面的截面内呈V形。当可动块4连接到基座块3上时,凸起31与凹部43相互适配形成转动支撑部。在这种状态下,如图3所示,凸起31的顶端部的V形转折点所在部分支撑在凹部43的V形转折点所在部分。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可动块4相对于基座块3进行转动时,凸起31相对于凹部43转动。
然而,在如图3所示的转动支撑部中,当凸起31相对于凹部43转动时,凸起31的侧壁可能会碰触到凹部43的侧壁,从而会在该凸起31的侧壁和凹部43的侧壁之间产生摩擦,进而产生摩擦电阻(可动块4相对于基座块3进行转动时,凸起31和凹部43摩擦产生的电阻)。这可能会导致该电磁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升高、复归电压降低,进而导致制造过程中不易对成品电磁继电器的特性性能进行选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该电磁继电器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克服上述缺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块;可动块,该可动块通过扭力弹簧连接到基座块,且位于基座块上方;和转动支撑部,该转动支撑部包括在基座块与可动块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的凸起和另一个表面上形成的相应的凹部,凸起可转动地支撑在凹部中;在电磁力的吸引作用下,可动块克服扭力弹簧的扭力转动,以使得该可动块的一端靠近基座块的相应一端,从而设置在该可动块的一端的动触点与设置在基座块的相应一端的相应的静触点彼此连通,且可动块的与一端相反的另一端远离基座块的相应另一端,以使得设置在该可动块的另一端的动触点与设置在基座块的相应另一端的相应的静触点彼此分离;当电磁力消失时,可动块在扭力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转动,以使得可动块的一端离开基座块的相应一端,从而设置在该可动块的一端的动触点与设置在基座块的相应一端的相应的静触点彼此连通,且可动块的与一端相反的另一端靠近基座块的相应另一端,以使得设置在该可动块的另一端的动触点与设置在基座块的相应另一端的相应的静触点彼此连通;凸起是其顶端部在平行于转动的转动平面的截面内呈V形的构件,且凹部的底面为平滑表面,其中,凸起的顶端部的V形转折点所在部分支撑在平滑表面上。
通过具有以上结构的电磁继电器,由于具有上述改进结构的转动支撑部,在电磁继电器中的转动块相对于基座块进行转动时,不会在转动支撑部产生摩擦电阻,从而确保了该电磁继电器电学性能的稳定,使得动作电压和复归电压更加稳定。
较优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继电器中,平滑表面为平面。
通过使得平滑表面为平面,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加工方式得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继电器,从而简化了加工方式,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较优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继电器中,还包括位于基座块内的电磁线圈组件,该电线线圈组件包括铁芯和缠绕于该铁芯骨架上的线圈,该铁芯两端形成两个磁极朝向可动块分别从基座块的相反的一端和另一端露出,并且通过两个磁极向可动块提供电磁力。
较优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继电器中,扭力弹簧为板形弹簧片。
以下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目的、功效,以及结构组态,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电磁继电器的分解立体视图;
图2是图1显示的常规电磁继电器的可动块的立体视图;
图3是图1显示的常规电磁继电器的转动支撑部在转动平面的截面视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的可动块的立体视图;
图5是图4显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的转动支撑部在转动平面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电磁继电器可以是应用于各种通信设备中的不同形式的电磁继电器。而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态,以及使用状态,以下的实施例将以具有八个引脚的电磁继电器进行说明。
下面将参照后附说明书附图介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继电器与图1显示的常规电磁继电器基本构件和结构大致相同。具体来说,与图1所示的常规电磁继电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继电器使用图4所示的可动块5替换图2所示的可动块4,其他构件与图1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相同。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外壳2,设置于外壳2内的基座块3和可动块5。可动块5通过彼此对称地设置于可动块5两侧的两个扭力弹簧51连接到基座块3上,且位于该基座块3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扭力弹簧51均为板形弹簧片51,每个板形弹簧片51的一端固定连接到可动块5的一侧,且该板形弹簧片51的另一端固定到基座块3的相应一侧,以将可动块5连接到基座块3上。当可动块5通过该两个扭力弹簧51连接到基座块3上时,可动块5的一端比该可动块5的另一端更加远离基座块3。更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板形弹簧片51形成为当该板形弹簧片51的一端固定连接到可动块5的一侧时,该板形弹簧片51露出可动块5的部分呈T形形状,且该T形形状部分中对应于T形横边的部分固定连接到基座块3的相应一侧上。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扭力弹簧51并不仅仅限于上述形式的板形弹簧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和设计需要选择该扭力弹簧的形状构造,只要所选择的扭力弹簧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述功能即可。可动块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动触点52,且在基座块3的每个相应端也设置有相应的多个静触点32。在本实施例中,可动块5的两端中的每一端分别对称地设置有四个动触点52,且基座块3的每个相应端也相应地设置有四个静触点32。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和设计需要,例如引脚的数量和电磁继电器的使用场合等,选择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数量和设置方式,只要该动触点和相应的静触点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继电器的上述功能即可。
该电磁继电器还包括电磁线圈组件(未图示),该电磁线圈组件设置在基座块3内部,且包括铁芯和缠绕于该铁芯骨架上的线圈,该铁芯两端形成两个磁极21,该两个磁极21朝向可动块5分别从基座块3的相反两端露出,并且通过两个磁极向所述可动块提供所述电磁力。如图1和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继电器也包括转动支撑部,该转动支撑部包括在基座块3面对可动块5的那个表面上形成的两个凸起31和可动块5面对基座块3的那个表面上形成的相应的两个凹部53。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和设计需要,选择在基座块3与可动块5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凸起,且在另一个表面上形成的相应的凹部,只要所形成的凸起能够可转动地支撑在凹部中以形成转动支撑部,且可动块5能够围绕着该转动支撑部相对于基座块3进行旋转即可。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凸起31分别对称地形成在基座块3的凸起31所在表面的中心的两侧,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和设计需要,任意选择所需形成凸起的数目和位置,只要所形成的凸起能够与相应的凹部适配,以形成转动支撑部,从而保证可动块5相对于基座块3进行相对转动即可。
当可动块5连接到基座块3上时,凸起31可转动地支撑在凹部53中。通过这样的结构,可动块5可以在来自电磁线圈组件的电磁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基座块3进行转动。
当电磁线圈组件通电时,磁极21产生吸引可动块5的一端的电磁力,在该电磁力的吸引作用下,可动块5克服两个扭力弹簧51的扭力转动,以使得可动块5的被吸引的一端靠近基座块3的相应一端,从而设置在该可动块5的一端的四个动触点52与设置在基座块3的相应一端的相应的四个静触点32彼此连通,且可动块5的与被吸引的一端相反的另一端远离基座块3的相应另一端,以使得设置在该可动块5的另一端的四个动触点52与设置在基座块3的相应另一端的相应的静触点32彼此分离;当电磁线圈组件不通电时,电磁力消失,此时,可动块5在两个扭力弹簧51的回复力作用下进行转动,以使得可动块5的之前被吸引的一端离开基座块3的相应一端,从而设置在该可动块5的一端的动触点52与设置在基座块的相应一端的相应的静触点32彼此分离,且该可动块5的与之前被吸引的一端相反的另一端靠近基座块3的相应另一端,以使得设置在该可动块的另一端的动触点52与设置在基座块的相应另一端的相应的静触点32彼此连通。
与现有常规的电磁继电器中的可动块2不同,如图4和5所示,根据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继电器中,凸起31是其顶端部在平行于可动块5相对于基座块3进行转动的转动平面的截面内呈V形的构件,而凹部53的底面为平滑表面,其中,凸起31的顶端部的V形转折点所在部分支撑在凹部53的底面,即平滑表面上。如图5所示,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凹部53的平滑表面形成为平面,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和设计需要,任意选择该平滑表面的形状,例如,该平滑表面可以是在可动块5相对于基座块3进行转动的转动平面的截面内呈一段圆弧的平滑表面,只要在可动块5相对于基座块3相对转动时,凸起31与凹部53在凸起31的顶端部的V形转折点所在部分支撑在凹部53的底面的位置保持线接触即可。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可动块5相对于基座块3相对转动时,仅仅凸起31的V形转折点所在部分与凹部53的底面相接触,而凸起31的其他部分不会与凹部53相接触。因此,在可动块5相对于基座块3相对转动时,能够有效地避免转动支撑部产生摩擦电阻,从而确保了该电磁继电器特性性能的稳定,使得动作电压和复归电压更加稳定。
虽然使用了具体的具有八个引脚的电磁继电器作为示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是这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概念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形式的电磁继电器。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附图,只有较佳实施例以及附图被举例说明,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权利范围,凡以相同的技术手段、或为下述权利要求内容所涵盖的权利范围而实施的,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畴而是申请人的权利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
基座块;
可动块,该可动块通过扭力弹簧连接到所述基座块,且位于所述基座块上方;和
转动支撑部,该转动支撑部包括在所述基座块与所述可动块彼此相对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的凸起和另一个表面上形成的相应的凹部,所述凸起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凹部中;
在电磁力的吸引作用下,所述可动块克服扭力弹簧的扭力转动,以使得该可动块的一端靠近所述基座块的相应一端,从而设置在该可动块的一端的动触点与设置在所述基座块的相应一端的相应的静触点彼此连通,且所述可动块的与所述一端相反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基座块的相应另一端,以使得设置在该可动块的另一端的动触点与设置在所述基座块的相应另一端的相应的静触点彼此分离;
当电磁力消失时,所述可动块在扭力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转动,以使得所述可动块的一端离开所述基座块的相应一端,从而设置在该可动块的一端的动触点与设置在所述基座块的相应一端的相应的静触点彼此分离,且所述可动块的与所述一端相反的另一端靠近所述基座块的相应另一端,以使得设置在该可动块的另一端的动触点与设置在所述基座块的相应另一端的相应的静触点彼此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是其顶端部在平行于所述转动的转动平面的截面内呈V形的构件,且所述凹部的底面为平滑表面,其中,所述凸起的顶端部的V形转折点所在部分支撑在所述平滑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滑表面为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基座块内的电磁线圈组件,
该电线线圈组件包括铁芯和缠绕于该铁芯骨架上的线圈,该铁芯两端形成两个磁极朝向所述可动块分别从所述基座块的相反的所述一端和另一端露出,并且通过两个磁极向所述可动块提供所述电磁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力弹簧为板形弹簧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034892U CN201594508U (zh) | 2010-01-28 | 2010-01-28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034892U CN201594508U (zh) | 2010-01-28 | 2010-01-28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594508U true CN201594508U (zh) | 2010-09-29 |
Family
ID=42776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0348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94508U (zh) | 2010-01-28 | 2010-01-28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594508U (zh) |
-
2010
- 2010-01-28 CN CN2010201034892U patent/CN20159450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14040B2 (en) | Bi-stable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x-drive motor | |
CN103311053A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104718690A (zh) | 摆动型致动器 | |
CN105261524B (zh) | 继电器 | |
CN103000454B (zh) | 一种含永磁电磁继电器 | |
JP2019067510A (ja) | 接点装置および当該接点装置を搭載した電磁継電器 | |
CN201594508U (zh)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
WO2019026944A1 (ja) | 電磁継電器およびスマートメータ | |
CN107408477B (zh) | 继电器 | |
CN207381337U (zh) | 一种改良式继电器 | |
CN109427508A (zh) | 电磁继电器 | |
JP6886946B2 (ja) | 電磁接触器 | |
JP5807174B2 (ja) | 電磁リレー | |
CN204834510U (zh) | 一种不对称式磁路的磁保持继电器 | |
JP5930094B1 (ja) | 電磁継電器 | |
TWM485492U (zh) | 閂鎖型電磁繼電器 | |
CN202363367U (zh) | 小型化继电器 | |
CN207338261U (zh) | 一种自动复位式继电器 | |
EP3211653B1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for three switching positions | |
CN206639753U (zh) | 一种双极磁保持继电器 | |
JP6768405B2 (ja) | 有極リレー | |
CN214175882U (zh) | 一种杠杆式继电器 | |
JP5930095B1 (ja) | 電磁駆動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磁継電器 | |
CN203536315U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221299384U (zh) | 一种摆动支架及自发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 Termination date: 20140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