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97536B - 一种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97536B
CN104497536B CN201410830549.3A CN201410830549A CN104497536B CN 104497536 B CN104497536 B CN 104497536B CN 201410830549 A CN201410830549 A CN 201410830549A CN 104497536 B CN104497536 B CN 1044975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me retard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
retardant
retard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305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97536A (zh
Inventor
杨永光
曹艳霞
赖华林
秦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LCYON ENGINEERING PLA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LCYON ENGINEERING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LCYON ENGINEERING PLA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LCYON ENGINEERING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305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975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97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97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97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975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其包括聚碳酸酯100份、受阻酚类抗氧剂0.2~0.5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2~1份、聚四氟乙烯抗滴落剂0.2~0.4份、有机磺酸盐阻燃剂0.2~1.5份、有机硅阻燃剂0.5~2.5份。本发明利用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的协同阻燃作用,按有机磺酸盐阻燃剂与有机硅阻燃剂质量比为2~3:5进行互配使用,并对各组分含量进行优化处理,提高了聚碳酸酯的阻燃性能,并保持聚碳酸酯原有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塑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树脂以其优异的抗冲击性、介电性能、高耐热性能、高尺寸稳定性能、高透明性、高阻燃性能、耐紫外辐射性能、着色性能、符合FDA性能、易增强以及可化学修饰的物理改性潜力,迅速的形成了全球化的商品,其生产规模也日益增加,已经成为仅次于聚酰胺(PA)的第二大工程塑料,广泛应用在电子、电器、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建筑、照明、薄膜、办公、镜片以及娱乐等领域,为诸多领域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尽管PC具有自熄性(氧指数可达26%,阻燃级别为UL94V2),但仍无法满足人们对产品阻燃性能以及环保的要求,环保高效阻燃聚碳酸酯材料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尤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安全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欧盟对阻燃材料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含卤阻燃聚碳酸酯材料因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已被列为限制使用;因此,有必要开发无卤并具有高效阻燃性的聚碳酸酯材料,使其应用于特别是办公自动化设备和电子电气设备等领域。
目前,在聚碳酸酯中添加的常规阻燃剂主要有溴类阻燃剂和磷类阻燃剂。溴类阻燃剂如:十溴二苯醚(DBDPO)、溴化聚苯乙烯(PBS)和溴化环氧齐聚物(BEO)等;然而传统具有较高效率的溴-锑协效体系在PC中不适用,因为在加工温度下锑白的存在会使聚碳酸酯树脂发生热降解失去机械力学性能从而失去实用价值;所以溴系阻燃剂在聚碳酸酯中一般都单独使用,这使得溴类阻燃剂在聚碳酸酯中添加量一般很高,常见为10~15%,这一添加量大大降低了聚碳酸酯树脂的韧性,使得材料的冲击强度降低到40KJ/m2以下,溴系阻燃剂分散不良时材料的冲击甚至低至20KJ/m2,丧失了聚碳酸酯高韧性的特点;同时,溴类阻燃剂会导致材料加工热稳定性不佳以及对环境的不友好。总之,溴类助燃剂在阻燃聚碳酸酯树脂中的应用并不被看好。
目前市场上聚碳酸酯常用的环保无卤阻燃剂是磷类阻燃剂。主要有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DP)和三苯基磷酸酯(TPP)等。磷酸酯类阻燃剂多数分解温度低,易腐蚀模具,添加量大,一般为10%~30%,对聚碳酸酯树脂的热变形温度有较大影响,通常会使材料的使用温度下降至少10~20℃;此外,由于磷酸酯本身易吸潮,并且水解稳定性差,应用于聚碳酸酯之前要求先充分干燥,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工艺参数,这就增加了材料的加工的难度。
有机硅类阻燃剂主要包括聚硅烷、聚硅氧烷、聚有机硅倍半硅氧烷等。其中适合于聚碳酸酯树脂阻燃改性的主要是聚硅氧烷类化合物,该类阻燃剂与聚碳酸酯树脂相容性好,其添加量一般在4%以下,改性后的材料几乎保持聚碳酸酯树脂原有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热变形温度,且对聚碳酸酯树脂的透光率影响很小,这种阻燃聚碳酸酯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器及照明领域。有机硅类阻燃剂缺点是价格昂贵,技术还不够成熟,有待不断改进。
有机磺酸盐对聚碳酸酯树脂阻燃有特效,在聚碳酸酯中添加量即使低至为0.05-0.1%时,也能使材料阻燃性能达到3.2mmUL94V-0。目前工业中常用的有机磺酸盐阻燃剂主要有2,4,5三氯苯磺酸钠(STB)、全氟丁基磺酸钾(PPFBS)及苯磺酰基苯磺酸钾(KSS)三大类。其中,STB常用于阻燃不透明聚碳酸酯材料,阻燃效果好,在聚碳酸酯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时,聚碳酸酯的阻燃性可达UL94V-0级;PPFBS是聚碳酸酯材料的高效阻燃剂,添加质量分数为0.06%~0.1%的PPFBS可使聚碳酸酯材料的阻燃性能达到3.2mmUL94V-0级;KSS使用较广泛,添加量较少,既环保又经济,其添加质量分数为0.05%~0.1%即可使聚碳酸酯的氧指数从27%提高到37%左右,且不会影响聚碳酸酯的透明性。尽管有机磺酸盐类阻燃剂的阻燃效果显著,但有机磺酸盐类阻燃剂应用于聚碳酸酯阻燃也存在一些问题:(1)容易出现添加量饱和状态;(2)单独使用时不能满足更高的阻燃要求,不适合制备薄壁元器件;(3)阻燃剂在聚碳酸酯树脂中分散存在一定的难度;(4)价格昂贵。
无卤、超薄、高阻燃化和高耐热是阻燃材料应用于电子电气设备领域的发展趋势。为了在无卤和超薄的前提下实现聚碳酸酯材料的高阻燃和高耐热,可将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剂一起使用,但磺酸盐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与普通阻燃剂不同:有机硅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是在聚碳酸酯树脂燃烧时,迅速迁移至基体表面并迅速成炭而起到阻燃作用;而有机磺酸盐类阻燃剂是则在聚碳酸酯树脂燃烧时,自身分解产物促使聚碳酸酯树脂提前降解成炭起到阻燃作用。如果二者添加份数比例不当,容易造成两种阻燃剂拮抗,导致材料材料的阻燃性能下降。
此外,聚碳酸酯材料的表面耐刮擦性能很差,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美观效果,而且在制品表面产生的划痕也会导致应力集中,所以聚碳酸酯材料在对产品表面性能要求高的领域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提高聚碳酸酯材料表面耐刮擦性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该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机械和热稳定性能。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例如,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可以为0.2份、0.3份、0.4份、0.5份、0.6份、0.7份、0.8份、0.9份、1份、1.2份或1.5份等,有机硅阻燃剂可以为0.5份、0.6份、0.7份、0.8份、0.9份、1份、1.2份、1.5份、1.8份、2份、2.2份或2.5份等,有机磺酸盐阻燃剂与有机硅阻燃剂质量比为2~3:5。
本发明对利用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剂的协同阻燃作用,按有机磺酸盐阻燃剂与有机硅阻燃剂质量比为2~3:5进行互配使用,并对各组分含量进行优化处理,提升聚碳酸酯的阻燃性能,同时还能保持聚碳酸酯原有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
磺酸盐阻燃剂的阻燃机理与有机硅阻燃剂不同:有机硅阻燃剂的阻燃机理是在聚碳酸酯树脂燃烧时,迅速迁移至基体表面并迅速成炭而起到阻燃作用;而有机磺酸盐阻燃剂是则在聚碳酸酯树脂燃烧时,自身分解产物促使聚碳酸酯树脂提前降解成炭起到阻燃作用。
如果二者添加份数比例不当,可能会造成两种阻燃剂拮抗,反而导致聚碳酸酯树脂的阻燃性能下降。有机磺酸盐阻燃剂的质量份数和有机硅阻燃剂质量份数比值小于2:5时,聚碳酸酯树脂的阻燃性能很不理想,提高其添加量,阻燃性能改善仍不明显,同时这将大大增加了材料成本;而有机磺酸盐阻燃剂的质量份数和有机硅阻燃剂质量份数比值大于3:5时,聚碳酸酯树脂阻燃性能也不理想,增加其添加量,容易到达饱和添加量,当达到一定添加量后,阻燃性能反而下降,同时冲击强度呈下降趋势。将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剂的互配质量比例范围控制在2~3:5(有机磺酸盐阻燃剂的质量份数/有机硅阻燃剂的质量份数的比值)时,在阻燃剂的添加总量最少的的条件下,达到最佳的阻燃效果。由于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剂添加量少,有效降低产品的材料成本,且能保持聚碳酸酯树脂原有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
优选地,还包括润滑剂0.2~0.5份和/或抗刮擦剂1~2份。
抗刮擦剂具有优异的自身润滑性,加入聚碳酸酯中,可以迁移到聚碳酸酯表面形成一种润滑分子层,这种分子层能有效降低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数,能够有效改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表面的耐划擦性能;同时,由于耐刮擦剂自身润滑作用,降低聚碳酸酯熔体粘度,有利于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剂在聚碳酸酯中均匀分散,从而提高了聚碳酸酯的阻燃、力学及其稳定性能。
优选地,所述聚四氟乙烯抗滴落剂为SAN包覆的聚四氟乙烯和/或PMMA包覆的聚四氟乙烯;
优选地,所述有机磺酸盐阻燃剂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磺酸盐阻燃剂,优选所述有机磺酸盐阻燃剂为二苯砜磺酸钾、二苯砜磺酸钠或全氟丁基磺酸钾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有机硅阻燃剂为有机硅氧烷、有机硅环氧树脂、硅橡胶或笼状倍半硅氧烷及其改性聚合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所述有机硅阻燃剂为高苯基有机硅氧烷。
优选地,所述的聚碳酸酯选自脂肪族、脂环族或芳香族碳酸酯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含有式I双酚A结构的聚碳酸酯:
优选地,所述聚碳酸酯在300℃/1.2kg条件下熔融指数为2~25g/1min,粘均分子量为10,000~35,000,优选所选聚碳酸酯在300℃/1.2kg条件下熔融指数为5~15g/1min,粘均分子量为15,000~30,000。
优选地,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质量比为1:1~4;
优选地,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至少两个受阻酚单元;
优选地,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选自商品牌号1222、1222、1076、1135、54、730、BHA、SP、BHT、1010、CA、330、1330、1098、1790、3114或2246抗氧剂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亚磷酸类抗氧剂选自商品牌号168、TNPP、618、626、627或P-EPQ抗氧剂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硬脂酸酰胺或芥酸酰胺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为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
优选地,所述抗刮擦剂为聚硅氧烷-聚酯共聚物。
本发明选用聚硅氧烷-聚酯共聚物作为抗划擦剂,一方面由于聚硅氧烷-聚酯共聚物中含有的聚有机硅氧烷结构具有高分子链柔顺性,抗刮擦剂能快速均匀地分散在聚碳酸酯中,抗刮擦剂在聚碳酸酯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且抗刮擦剂中含有提高硬度的成份,从而提高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表面硬度;
另一方面,由于聚硅氧烷-聚酯共聚物中与有机硅阻燃剂和有机磺酸盐阻燃剂结构相似、相容性好,可以裹携有机硅阻燃剂和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在聚碳酸酯中均匀分散和分布,有效解决了由于微量添加阻燃剂而导致材料阻燃性能不理想以及阻燃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同时,由于抗刮擦剂对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剂和抗滴落剂等组分有裹携作用,有效改善了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剂和抗滴落剂等各组分在树脂中分散和分布性以及各组分与树脂之间的相容性,有效解决了阻燃聚碳酸酯材料在注塑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注塑件表面冲花和麻点问题,注塑制品表面光亮、无冲花和麻点,完全满足对材料表面性能要求高的领域应用。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上述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先将组分预混合制得混合物,再进行熔融混合,使得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剂在聚碳酸酯中分散均匀,制备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阻燃效果好。
一种制备上述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混合:按质量份计,将聚碳酸酯100份、受阻酚类抗氧剂0.2~0.5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2~1份、聚四氟乙烯抗滴落剂0.2~0.4份、有机磺酸盐阻燃剂0.2~1.5份和有机硅阻燃剂0.5~2.5份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2)熔融混合:将所述混合物投入到螺杆挤出机中加热熔融,得到熔融共混物;
(3)冷却造粒:将所述熔融共混物挤出、冷却和造粒,制得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
优选地,步骤(1)具体过程为:按质量份计,聚碳酸酯100份、受阻酚类抗氧剂0.2~0.5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2~1份、聚四氟乙烯抗滴落剂0.2~0.4份、有机磺酸盐阻燃剂0.2~1.5份和有机硅阻燃剂0.5~2.5份投入到搅拌机中搅拌3~5min混合均匀,制得混合物;
优选地,步骤(2)具体过程为:将所述混合物投入到长径比为40:1的专用螺杆组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各温区升温至270~280℃进行熔融,得到熔融共混物。
本发明采用长径比为40:1的专用螺杆组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主要特点是弱分散强分布,使微量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剂在挤出过程中既能保持较好的分散效果,又能保证微量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剂的强分布功能,各温区各区温度控制在270~280℃范围内,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剂与聚碳酸酯发生相交联反应,提升产品的阻燃级别及性能稳定性。
优选地,步骤(3)具体过程为:将所述熔融共混物挤出、经20~30℃水冷却和造粒,制得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
作为另外一个优选方案,一种制备上述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混合:按质量份计,将抗刮伤剂1~2份与聚碳酸酯2~30份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将受阻酚类抗氧剂0.2~0.5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2~1份、聚四氟乙烯抗滴落剂0.2~0.4份、有机磺酸盐阻燃剂0.2~1.5份、有机硅阻燃剂0.5~2.5份和聚碳酸酯70~98份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B;
(2)熔融混合:将所述混合物B和混合物A依次从主喂料装置、侧喂料装置投入到螺杆挤出机中加热熔融,得到熔融共混物;
(3)冷却造粒:将所述熔融共混物挤出、冷却和造粒,制得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
由于抗刮擦剂能降低聚碳酸树脂的黏度,在熔融混合过程中,容易在聚碳酸酯与螺杆挤出机螺纹块之间产生打滑现象,造成聚碳酸酯塑化不良和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剂难以分散均匀的现象。本发明采用先将组分分成两部分分别预混合制得混合物A和混合物B,使各组分分散均匀,再将所述混合物B从主喂料装置、混合物A从侧喂料装置投入到长径比为40:1的专用螺杆组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升温熔融,熔融解决了由于抗刮擦剂降低聚碳酸酯的黏度造成聚碳酸酯与螺纹块之间产生的打滑造成碳酸酯塑化不良和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剂难以分散均匀的问题,提高了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的阻燃性能和机械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包括聚碳酸酯100份、受阻酚类抗氧剂0.2~0.5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2~1份、聚四氟乙烯抗滴落剂0.2~0.4份、有机磺酸盐阻燃剂0.2~1.5份、有机硅阻燃剂0.5~2.5份。本发明利用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有效的协同阻燃作用,按有机磺酸盐阻燃剂与有机硅阻燃剂质量比为2~3:5进行互配使用,并对各组分含量进行优化处理,提高了聚碳酸酯的阻燃性能,保持聚碳酸酯原有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
同时,添加的抗刮擦剂降低了表面摩擦系数,改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的耐刮擦性能降低聚碳酸酯熔体粘度,还有利于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剂在聚碳酸酯中均匀分散,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聚碳酸酯的阻燃、机械及其稳定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分别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制备上述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混合:按质量份计,双酚A聚碳酸酯100份、受阻酚类抗氧剂0.2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4份、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0.3份、SAN包覆聚四氟乙烯0.3份、二苯砜磺酸钾0.4份和有机硅氧烷阻燃剂1.0份投入到搅拌机中搅拌4min混合均匀,制得混合物;
熔融混合:将所述混合物投入到长径比为40:1的专用螺杆组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各温区升温至270~280℃进行熔融,得到熔融共混物;
冷却造粒:将所述熔融共混物挤出、经20~30℃水冷却和造粒,制得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制备上述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混合:按质量份计,双酚A聚碳酸酯100份、受阻酚类抗氧剂0.2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4份、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0.3份、SAN包覆聚四氟乙烯0.3份、二苯砜磺酸钾0.48份和有机硅氧烷阻燃剂0.92份投入到搅拌机中搅拌4min混合均匀,制得混合物;
熔融混合:将所述混合物投入到长径比为40:1的专用螺杆组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各温区升温至270~280℃进行熔融,得到熔融共混物;
冷却造粒:将所述熔融共混物挤出、经20~30℃水冷却和造粒,制得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
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制备上述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混合:按质量份计,双酚A聚碳酸酯100份、受阻酚类抗氧剂0.2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4份、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0.3份、SAN包覆聚四氟乙烯0.3份、二苯砜磺酸钾0.5份和有机硅氧烷阻燃剂0.9份投入到搅拌机中搅拌4min混合均匀,制得混合物;
熔融混合:将所述混合物投入到长径比为40:1的专用螺杆组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各温区升温至270~280℃进行熔融,得到熔融共混物;
冷却造粒:将所述熔融共混物挤出、经20~30℃水冷却和造粒,制得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
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制备上述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混合:按质量份计,将抗刮擦剂2份和双酚A聚碳酸酯4~30份投入到搅拌机中搅拌4min,制得混合物A;将受阻酚类抗氧剂0.2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4份、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0.3份、SAN包覆聚四氟乙烯0.3份、二苯砜磺酸钾0.3份、有机硅氧烷阻燃剂0.92份和聚碳酸酯70~96份投入到搅拌机中搅拌4min混合均匀,制得混合物B。
将所述混合物B从主喂料装置、混合物A从侧喂料装置投入到长径比为40:1的专用螺杆组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各温区升温至270~280℃进行熔融,得到熔融共混物。
将所述熔融共混物挤出、经20~30℃水冷却和造粒,制得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
实施例5~8和对比例1~4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组分(按质量份计)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5~7和对比例1~4的制备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相同;实施例8的制备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方法与实施例4的制备方法相同。
性能测试:将实施例1~8和对比例1~4中制备得到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按照以下测试标准进行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从对比例1~4测试结果来看,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氧烷阻燃剂的质量比小于0.4或大于0.6时,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的阻燃性能较差,特别是大于0.6时,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实施例1~8的阻燃测试结果表明:将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氧烷阻燃剂的添加质量份数比值控制在0.4~0.6范围内,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的阻燃性能均能达到1.5mmUL94V-0,其中,二苯砜磺酸钾与有机硅氧烷阻燃剂的最佳协同阻燃的互配份数比值为0.5左右,全氟丁基磺酸钾与有机硅氧烷阻燃剂的最佳协同阻燃的互配份数比值为0.45左右;此外,实施例2和4以及实施例6和8的测试结果表明:添加抗刮擦剂后,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抗划伤性能得到明显改善,铅笔硬度可以达到3H;同时,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的阻燃性能得到提升,甚至可达到1.0mmUL94V-0。
本发明利用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的协同阻燃作用,按质量比2~3:5进行互配使用,并对各组分含量进行优化处理,提高了聚碳酸酯的阻燃性能,保持聚碳酸酯原有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同时,添加的抗刮擦剂降低了表面摩擦系数,改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的耐刮擦性能降低聚碳酸酯熔体粘度,而且还有利于有机磺酸盐阻燃剂和有机硅阻燃剂在聚碳酸酯中均匀分散,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聚碳酸酯的阻燃、机械及热稳定性能。
应该注意到并理解,在不脱离后附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上述详细描述的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改进。因此,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不受所给出的任何特定示范教导的限制。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其中,有机磺酸盐阻燃剂与有机硅阻燃剂质量比为2~3:5,所述抗刮擦剂为聚硅氧烷-聚酯共聚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润滑剂0.2~0.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磺酸盐阻燃剂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磺酸盐阻燃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磺酸盐阻燃剂为二苯砜磺酸钾、二苯砜磺酸钠或全氟丁基磺酸钾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阻燃剂为有机硅氧烷、有机硅环氧树脂、硅橡胶或笼状倍半硅氧烷及其改性聚合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阻燃剂为高苯基有机硅氧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抗滴落剂为SAN包覆的聚四氟乙烯和/或PMMA包覆的聚四氟乙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在300℃/1.2kg条件下熔融指数为2~25g/min,粘均分子量为10,000~35,0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选聚碳酸酯在300℃/1.2kg条件下熔融指数为5~15g/min,粘均分子量为15,000~30,0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与亚磷酸酯类抗氧剂质量比为1:1~4。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至少两个受阻酚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选自商品牌号1222、1076、1135、54、730、BHA、SP、BHT、1010、CA、330、1330、1098、1790、3114或2246抗氧剂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磷酸类抗氧剂选自商品牌号168、TNPP、618、626、627或P-EPQ抗氧剂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硬脂酸酰胺或芥酸酰胺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
16.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预混合:按质量份计,聚碳酸酯100份、受阻酚类抗氧剂0.2~0.5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2~1份、聚四氟乙烯抗滴落剂0.2~0.4份、有机磺酸盐阻燃剂0.2~1.5份、抗刮擦剂1~2份和有机硅阻燃剂0.5~2.5份混合均匀,制得混合物;有机磺酸盐阻燃剂与有机硅阻燃剂质量比为2~3:5,所述抗刮擦剂为聚硅氧烷-聚酯共聚物;
(2)熔融混合:将所述混合物投入到螺杆挤出机中加热熔融,得到熔融共混物;
(3)冷却造粒:将所述熔融共混物挤出、冷却和造粒,制得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过程为:按质量份计,将聚碳酸酯100份、受阻酚类抗氧剂0.2~0.5份、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2~0.5份、聚四氟乙烯抗滴落剂0.2~0.4份、有机磺酸盐阻燃剂0.2~1.5份、抗刮擦剂1~2份和有机硅阻燃剂0.5~2.5份投入到搅拌机中搅拌3~5min混合均匀,制得混合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过程为:将所述混合物投入到长径比为40:1的专用螺杆组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各温区升温至270~280℃进行熔融,得到熔融共混物。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过程为:将所述熔融共混物挤出、经20~30℃水冷却和造粒,制得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
CN201410830549.3A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4975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0549.3A CN104497536B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0549.3A CN104497536B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97536A CN104497536A (zh) 2015-04-08
CN104497536B true CN104497536B (zh) 2016-07-06

Family

ID=52938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30549.3A Active CN104497536B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975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7658A (zh) * 2015-08-14 2017-03-01 上海有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暴服专用耐低温冲击阻燃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11712B (zh) * 2018-07-17 2021-02-12 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气味阻燃p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35460A (zh) * 2018-08-17 2020-02-25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无卤阻燃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品
CN110157174A (zh) * 2019-05-30 2019-08-23 深圳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纤维增强的阻燃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143193A (zh) * 2019-06-26 2020-12-29 向红建 一种无卤含氮-磷大分子膨胀型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00554B (zh) * 2019-07-29 2022-11-15 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碳纳米管增强激光打标的阻燃聚碳酸酯及其应用
CN110655665B (zh) * 2019-09-23 2022-09-09 铨盛聚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四氟乙烯防滴落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025019A (zh) * 2019-12-09 2021-06-25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热阻燃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17187A (zh) * 2019-12-24 2020-05-08 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韧性高透明度有机硅阻燃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41828B (zh) * 2020-12-04 2022-08-09 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划伤降噪pc/asa类树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19950A (zh) * 2022-12-20 2023-03-21 上海品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低烟密度、低热释放速率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50944B (zh) * 2022-12-21 2024-01-30 福建华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光薄壁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4866A (zh) * 2013-10-14 2014-02-05 上海俊尓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卤阻燃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059347B (zh) * 2013-12-18 2016-04-27 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高流动性的无卤阻燃p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97536A (zh)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97536B (zh) 一种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47187B (zh) 一种高光泽无卤阻燃p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02213B (zh) 一种阻燃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33762A (zh) 一种耐低温低烟阻燃光扩散聚碳酸酯复合材料
CN106633771B (zh) 一种耐磨耐高温阻燃薄膜或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5653A (zh) 一种无卤阻燃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09705462A (zh) 一种挤出吸塑专用v0级无卤阻燃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022676A1 (en) High modulus and ultra-high ductility blended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s
CN102690515A (zh) 一种易染色可激光打标的阻燃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8115250A (ja) 帯電防止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CN101113236A (zh) 一种无卤无磷阻燃聚碳酸酯类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66281A (zh) 高透明薄膜用无卤阻燃可烫塑成型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法
CN110229491A (zh) 一种透明的无卤阻燃聚碳酸酯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6316149A (ja)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フィルム
CN108164962B (zh) 一种高反射,高阻燃,高韧性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72852A (zh) 一种无卤阻燃玻纤增强pc复合材料
CN104672883A (zh) 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448753A (zh) 一种pc与abs共混阻燃材料
KR101256262B1 (ko) 난연성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형품
WO2020011058A1 (zh) 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073892B (zh) 阻燃性聚碳酸酯组合物
CN103881346A (zh) 加纤增强阻燃无卤化pc/pbt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72618B (zh) 一种高流动性环保阻燃p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77324A (zh) 用于薄壁制品的阻燃级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产品
CN105504746A (zh) 一种耐刮擦透明阻燃聚碳酸酯材料的开发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