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7065A - 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7065A
CN104467065A CN201410431379.1A CN201410431379A CN104467065A CN 104467065 A CN104467065 A CN 104467065A CN 201410431379 A CN201410431379 A CN 201410431379A CN 104467065 A CN104467065 A CN 1044670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econdary cell
charge controller
connecting portion
char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313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野恭嗣
船桥一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i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67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70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H02J7/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disconnection of loads if battery is not under charge, e.g. in vehicle if engine is not runn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10Control circuit supply, e.g. means for supplying power to the control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02J7/0049Detection of fully charged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其包括第一连接部、充电控制器、电源电路和第二连接部。二次电池可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充电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中所选择的一个。电源电路被配置为对充电控制器供电。在一段时间期间停止供电以将充电控制器置于电力截止状态,所述一段时间是指从外部电源被连接到第二连接部的时间到二次电池被连接到第一连接部的时间,以及从二次电池已变为满充电的时间到二次电池从第一连接部被断开的时间。

Description

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设备,并且特别地涉及对用于为无线电动工具供电的二次电池充电的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家庭二次电池的电池包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向各种类型的电气设备供给电力。但是,在对包含在电池包中的二次电池充电时存在一些难处理的课题。针对这些课题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
例如,现今的大多数充电装置提供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供给二次电池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从而安全地并且有效地对电池充电。由于即使当充电设备没有对二次电池充电时,仍从外部电源向此类型充电设备中的控制单元供给电力,所以即使当设备没有向电池充电时,充电设备也消耗外部电力。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1-78246提出了能够解决此课题的充电设备。这种充电设备被配置为一旦二次电池已经变为完全充满,则从外部电源消耗很少电力或者不消耗电力。
上面描述的传统充电设备通过在二次电池被充满时中断从外部电源向充电设备的控制单元的电力供给并且使用充电的二次电池作为用于向控制单元供给电力,来尝试减少外部电力消耗。然而,虽然此种方法减少从外部电源的电力消耗,但是由于正在从作为充电操作目标的二次电池消耗电力,所以充电装置没有提供针对传统课题的完全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内容,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在充电设备没有对二次电池充电时,同时减少外部电源和二次电池的电力消耗。
为了实现上述以及其他目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充电控制器、电源电路和第二连接部。二次电池可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充电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中所选择的一个并且将控制的充电电压或控制的充电电流通过第一连接部施加到二次电池。电源电路被配置为对充电控制器供给用于驱动充电控制器的电力。第二连接部可连接到外部电源。例如可以在一段时间停止从电源电路向充电控制器的供电以将充电控制器置于电力截止状态,所述一段时间是指从外部电源被连接到第二连接部的时间到二次电池被连接到第一连接部的时间,以及从二次电池已变为满充电的时间到二次电池从第一连接部被断开的时间。
优选地,充电电路可以还包括释放电路,所述释放电路被配置为将充电控制器从电力截止状态释放并且允许电源电路向充电控制器供给电力。
优选地,所述释放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二次电池与第一连接部的连接,成为可运行的。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可以包括充电控制器和电源电路。充电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中所选择的一个并且将控制的充电电压或控制的充电电流施加到二次电池。电源电路被配置为对充电控制器供给用于驱动充电控制器的电力。例如可以除了当正对二次电池充电时之外,停止从电源电路到充电控制器的供电以将充电控制器置于电力截止状态。
优选地,充电设备可以还包括截止保持电路,所述截止保持电路被配置为保持电力截止状态直到满足规定条件。
优选地,充电设备可以还包括释放电路,所述释放电路被配置为当满足规定条件时,将充电控制器从电力截止状态释放并且允许电源电路向充电控制器供给电力。
优选地,充电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池连接部,二次电池可连接到所述电池连接部。规定条件可以包括二次电池与电池连接部的连接。
优选地,充电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池连接部,二次电池可连接到所述电池连接部。释放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二次电池与电池连接部的连接,将充电控制器从电力截止状态释放并且允许电源电路对充电控制器供电。
优选地,充电设备还可以包括外部电源连接部,外部电源可连接到所述外部电源连接部;释放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外部电源与外部电源连接部的断开,将充电控制器从电力截止状态释放。
优选地,释放电路还包括微分电路,释放电路被配置为输出以将充电控制器从电力截止状态释放固定的一段时间,在所述固定的一段时间期间,电流流向所述微分电路。
优选地,充电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池连接部和外部电源连接部。二次电池可连接到所述电池连接部。外部电源连接部可连接到外部电源。例如,可以当外部电源被连接到外部电源连接部时,开始从电压电路向充电控制器供电,并且当在二次电池已从电池连接部断开的条件下已经流逝了规定的一段时间时,结束从电压电路向充电控制器供电。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如下描述中本发明的具体特征、优点以及其他目标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充电设备的电路图;以及
图2A和图2B是根据用于对二次电池充电的实施例的表示通过充电设备执行控制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C1:PWM控制器
C2:三端稳压器
C3:电流/电压负反馈控制电路
C4:控制值切换功能端口
C5:继电器开/关端口
C6:电池电压检测和满充电检测端口
C7:电池检测和电池类型确定端口
C8:截止信号输出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A以及图2B的同时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设备1。图1是根据实施例表示在充电设备1中提供的充电电路2的结构的电路图和方框图。充电电路2包括第一整流和平滑电路10、开关电路20、高频变压器30、开关电源电路40、第二整流和平滑电路50、充电电流/电压控制电路60、继电器电路70、控制单元80、电池连接部90、释放电路100、恒压电源电路110、截止保持电路120、电池电压检测电路130、电池类型检测电路140以及信号传输电路150。虽然充电设备1与AC电源200连接,但是充电设备1可以对与电池连接部90连接的、容纳二次电池的电池包(未示出)充电。
第一整流和平滑电路10具有可以与AC电源200连接的输入部10A以及通过开关电路20与高频变压器30连接的输出部。第一整流和平滑电路10的输入部10A是第二连接部的一个例子,并且是外部电源连接部的一个例子。AC电源200是外部电源的一个例子。第一整流和平滑电路10由全波整流电路11和平滑电容器12配置而成。第一整流和平滑电路10整流并平滑从AC电源200输入的电压并且将结果(resulting)电压输出到高频变压器30。
开关电路20由PWM控制器22、MOSFET 21、电容器23和信号传输单元24配置而成。PWM控制器22与MOSFET 21的栅极连接并且执行被称为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以控制输出电压用于基于从信号传输单元24接收的信号修改MOSFET 21的驱动脉冲宽度。通过这种PWM控制,开关电路20控制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并产生其自身的驱动电源。
MOSFET 21具有与第一整流和平滑电路10连接的源极和与高频变压器30的初级绕组(winding)31连接的漏极。MOSFET 21响应于PWM控制器22输出到MOSFET 21的栅极的信号执行开关动作。
电容器23稳定输入到PWM控制器22的电源电压。信号传输单元24是光电耦合器等。
高频变压器30具有上述初级绕组31,以及在次级侧提供的三个绕组。这三个绕组是第一次级绕组32、第二次级绕组33和第三次级绕组34。初级绕组31通过开关电路20与第一整流和平滑电路10连接并且在通过PWM控制器22执行的PWM控制下在次级绕组中感应电压。
开关电源电路40由整流二极管41、平滑电容器42、二极管43、晶体管44、齐纳二极管45以及电阻46和电阻47配置而成。开关电源电路40连接于高频变压器30的第二次级绕组33以及开关电路20之间,并且将在第二次级绕组33中生成的电力供给到开关电路20用于驱动PWM控制器22。
接着,将描述驱动PWM控制器22的配置。
当将AC电源200连接到充电设备1时,第一整流和平滑电路10整流并平滑从AC电源200供给的AC电压。通过电阻46将结果电压(resultant)施加到PWM控制器22,并且电流经由电阻46、二极管43、电阻47和齐纳二极管45从第一整流和平滑电路10流动到地(ground)。在此时,因为施加到PWM控制器22的电压等于或大于PWM控制器22的最小运行电压,所以PWM控制器启动并开始执行PWM控制。当PWM控制开始时,在第二次级绕组33中感应电压。通过整流二极管41和平滑电容器42来整流并平滑感应的电压,并且将该感应的电压施加到晶体管44的集电极。另外,电流经由整流二极管41、电阻47和齐纳二极管45从第二次级绕组33流动到地,并且以规定值保持在电阻47和齐纳二极管45之间的节点的电压,该规定值与齐纳二极管45的击穿电压对应。在此时,电流流动到晶体管44的基极,将晶体管44切换到导通(ON)状态。一旦晶体管44处于ON状态,第二次级绕组33的感应电压作用为用于持续驱动PWM控制器22的驱动电源。
截止保持电路120由电阻121A、121B、121C、121D和121E,晶体管122A、122B和122C,齐纳二极管123以及信号传输单元124A和124B配置而成。当晶体管122C处于ON状态,截止保持电路120中断从第二次级绕组33到PWM控制器22的电力供给,停止PWM控制器22的运行并将控制电源置于截止状态。通过将晶体管122A和122B置于ON状态来进一步将控制电源保持在截止状态。
齐纳二极管123的阴极通过电阻121A与第一整流和平滑电路10连接,同时阳极和地连接。当通过第一整流和平滑电路10以及电阻121A从AC电源200被输出并且被施加到齐纳二极管123的阴极的电压,大于齐纳二极管123的击穿电压时,将在齐纳二极管123的阳极的电压保持在规定值。
晶体管122A具有通过电阻121A与第一整流和平滑电路10连接的发射极,通过电阻121D与地连接的集电极,以及通过电阻121B与晶体管122B的集电极连接的基极。将通过齐纳二极管123调节的电压施加到晶体管122A的发射极。
晶体管122B具有与地连接的发射极,以及通过电阻121C与晶体管122A的集电极连接的基极。晶体管122C具有与开关电源电路40的齐纳二极管45和电阻47之间的节点连接的集电极,通过电阻121A与晶体管122A的集电极连接的基极,以及连接到地的发射极。
信号传输单元124A由光电耦合器配置而成。后者具有与晶体管122A的发射极连接的集电极和与晶体管122A的集电极连接的发射极。信号传输单元124A接收用于关闭PWM控制器22的截止信号。
信号传输单元124B的一个端子通过电阻121E与晶体管122C的基极连接,并且另一个端子与地连接。信号传输单元124B接收用于释放PWM控制器22的控制电源的截止状态的释放信号。
接着,将描述截止保持电路120的操作。
当将充电设备1连接到AC电源200时,即,将第一整流和平滑电路10的输入部10A连接到AC电源200时,通过齐纳二极管123调节的电压被施加到晶体管122A的发射极。但是,在截止保持电路120中没有晶体管导通(turnon)直到信号传输单元124A接到截止信号。在此时,截止保持电路120处于其起始状态。
当接收到截止信号,信号传输单元124A在固定的一段时间导通电。电流通过电阻121C流动到晶体管122B的基极,将晶体管122B切换到ON状态。在相同时间,电流通过电阻121E流动到晶体管122C的基极,将晶体管122C切换到ON状态。通过导通晶体管122B,经由电阻121B和晶体管122B将晶体管122A的基极连接到地,将晶体管122A置于ON状态。当晶体管122A处于ON状态时,即便信号传输单元124不再是可导的,电流也流动到晶体管122B和晶体管122C的各自的基极。保持晶体管122A、122B和122C在它们的ON状态直到充电设备1从AC电源200断开,也就是说,第一整流和平滑电路10的输入部10A从AC电源200断开或者信号传输单元124B接收到释放信号。
通过将晶体管122C置于ON状态,在开关电源电路40的齐纳二极管45和电阻47之间的节点变为与地连接。因此,电流不再流动到晶体管44的基极,将晶体管44置于关断(OFF)状态,并且在第二次级绕组33中感应的电压不再施加到PWM控制器22。另外,由于AC电源200的输出通过电阻46、二极管43和电阻47被连接到地,所以只有通过电阻46和47所分的电压被施加到PWM控制器22。由于分压低于PWM控制器22的最小运行电压,所以PWM控制器22不能独自在此分压上运行。由此,将晶体管122C导通并将晶体管44关断来停止PWM控制器22的运行。
当接收到释放信号,信号传输单元124B在固定的一段时间呈现可导性。其结果是,晶体管122C的基极通过电阻121E与地连接。类似地,晶体管122B的基极通过电阻121C与地连接。由于他们的基极与地连接,所以关断这两个晶体管。当关断晶体管122B时,晶体管122A的基极从地断开,将晶体管122A置于OFF状态。由此,当信号传输单元124B接收到释放信号时,在截止保持电路120中的所有晶体管恢复到它们的起始OFF状态。将截止保持电路120恢复到其起始状态从其截止状态释放控制电源。其结果是,开关电源电路40的晶体管44恢复到它的ON状态,重新开始驱动PWM控制器22。
当充电设备1从AC电源200断开时,所有晶体管122A、122B和122C返回OFF状态,将截止保持电路120返回起始状态。一旦充电设备1与AC电源200重新连接,重新开始用于驱动PWM控制器22的操作。
第二整流和平滑电路50由整流二极管51和平滑电容器52配置而成。第二整流和平滑电路50整流并平滑在高频变压器30的第一次次级绕组32中生成的电力并且将此电力输出到电池连接部90。
恒压电源电路110由整流二极管111、平滑电容器112和113以及三端稳压器114配置而成。恒压电源电路110将在第三次级绕组34中生成的电力变换为期望的电压以产生用于对控制单元80、继电器电路70、检测单元等供电的供给电压VCC。恒压电源电路110是电源电路的一个例子。
充电电流/电压控制电路60由电流/电压负反馈控制单元61和电流检测电阻62配置而成。充电电流/电压控制单元60使用电流检测电路62检测到充电电流,将此充电电流与从控制单元80输入的参考值比较,并且通过信号传输单元63将差值输出到开关电路20。
继电器电路70由继电器71、晶体管72和电阻73配置而成。当从控制单元80输出的信号经由电阻73流动到晶体管72的基极时,晶体管72被导通并且来自供给电压VCC的电流流动到地,导通继电器71。当继电器71处于ON状态时,电力可以被供给到用于同样地为二次电池充电。
第一连接部或电池连接部90由正极端子90a和负极端子90b配置而成。正极端子90a经由继电器71被连接到第二整流和平滑电路50,并且负极端子90b经由电流检测电阻62被连接到第二整流和平滑电路50。电池连接部90可以被连接到收容二次电池的电池包,即,二次电池可连接到电池连接部90。当电池连接部90被连接到电池包时,充电设备1可以对二次电池充电。
释放电路100由电容器101,电阻102、103和104,晶体管105和信号传输电路106配置而成。当二次电池连接到电池连接部90时,释放电路100向在截止状态下保持控制电源的截止保持电路120输出释放信号,以便从截止状态释放控制电源。
晶体管105的基极通过电容器101和电阻102被连接到电池连接部90的正极端子90a。晶体管105的集电极也通过电阻104和信号传输单元106被连接到正极端子90a,同时发射极被连接到地。
当将二次电池连接到电池连接部90时,二次电池的正极端子(未示出)通过正极端子90a被连接到电容器101。仅在固定的一段时间,电流通过电容器101以及电阻102和103从正极端子90a流动到地,其中在此时间的期间电荷在电容器101中积累,即电流流动到电阻102。因此,在该固定的一段时间,电流流动到晶体管105的基极,将晶体管105置于ON状态。当晶体管105处于ON状态时,信号传输单元106变为可导,将释放信号传输到截止保持电路120。由于释放电路100提供有由电容器101和电阻102配置而成的微分电路,释放电路100可以使得用于输出释放信号的二次电池的电力消耗最小化。
电池电压检测电路130由晶体管131和132,以及电阻133、134、135和136配置而成。晶体管131具有连接到电池连接部90的正极端子90a的集电极,通过电阻135与晶体管132的集电极连接的基极,以及通过电阻133和134与地连接的发射极。晶体管132的基极通过电阻136连接到供给电压VCC,并且发射极被连接到地。
当供给供给电压VCC时,电流流动到晶体管132的基极,将晶体管132切换到ON状态。在此时,晶体管131的基极通过电阻135被连接到地。当晶体管131的基极被连接到地时,晶体管131切换到ON状态。作为结果,通过电阻133和134划分二次电池的端电压(terminal voltage)并且将结果分压值输出到控制单元80。
当没有供给供给电压VCC时,晶体管131不再处于ON状态。相应地,不消耗从连接到电池连接部90的二次电池的电力。
提供电池类型检测电路140用于检测在电池包中包含的二次电池的类型。此处使用的术语“类型”旨在包括实质上区别的电池,诸如锂离子电池和在电池包中包含的多个电池芯。电池包包含具有用以识别电池类型的具体电阻值的电阻。电池类型检测电路140由电阻值检测终端141和定值电阻142配置而成。当电池包与充电设备1连接时,定值电阻142和电池类型识别电阻串联连接,并且向该串联连接的电阻施加供给电压Vcc。通过这两个电阻划分供给电压VCC,以及跨电池类型识别电阻发生的电压出现在端子141并且被输入到控制单元80。以此方式,关于在电池包中包含的电池类型的信息被给予到控制单元80。
控制单元80由微型计算机配置而成。微型计算机主要具有控制值切换功能端口81、继电器开/关端口82、电池电压检测和满充电确定端口83、电池检测和电池类型确定端口84以及截止信号输出端口85。通过从恒压电源电路110供给的供给电压Vcc来驱动控制单元80。控制单元80可以使用PWM控制器22控制选择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中的一个并且将控制的充电电压或控制的充电电流通过电池检测部90施加到二次电池。控制单元80是充电控制器的一个例子。
电池电压检测和满充电确定端口83与电池电压检测单元130连接并且接收通过电池电压检测电路130输出的信号。
电池检测和电池类型确定端口84与电池类型检测电路140连接并且接收通过电池类型检测电路140输出的信号。
继电器开/关端口82与继电器电路70连接。基于输入到电池电压检测和满充电确定端口83以及电池检测和电池类型确定端口84的信号,继电器开/关端口82将信号输出到继电器电路70用以当开始以及结束充电操作时,打开以及关闭继电器电路70。
控制值切换功能端口81与充电电流/电压控制电路60连接。基于入到电池电压检测和满充电确定端口83以及电池检测和电池类型确定端口84的信号,控制值切换功能端口81将信号输出到充电电流/电压控制电路60作为参考值。
截止信号输出端口85与信号传输电路150连接。在规定条件下,截止信号输出端口85将截止信号输出到信号传输电路150用以中断至PWM控制器22的驱动电力。
信号传输电路150由电阻151和152、晶体管153和信号传输单元154配置而成。晶体管15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151和信号传输单元154与供给电压VCC连接。晶体管153具有通过电阻152与控制单元80的截止信号输出端口85连接的基极,以及与地连接的发射极。当从控制单元80输出截止信号时,晶体管153切换到ON状态,并且信号传输单元154将截止信号输出到截止保持电路120。
接着,将结合流程图2A和图2B描述充电设备1的用于控制充电操作的处理中的步骤。
在图2A的S301中,将充电设备1与AC电源200连接并且AC电力被输入到充电设备1。在已经将充电设备1连接AC电源200后,PWM控制器22在S302初始化PWM控制,在高频变压器30的每个次级绕组中产生电压。在S303恒压电源电路110调节在第三次级绕组中生成的电压以将恒压输出到控制单元80。作为结果,控制单元80开始运行。
在控制单元80开始运行后,控制单元80在S304确定二次电池是否与电池连接部90连接。如果控制单元80确定二次电池没有连接,则控制单元80在S306确定这种没有连接的状态是否已经持续了规定的一段时间。当没有连接的状态并未持续了规定的一段时间时,控制单元80在S304和S306重复确定。如果控制单元80在S306确定没有连接的状态已经持续了规定的一段时间,则控制单元80在图2B的S312向信号传输电路150输出截止信号,并且信号传输电路150将截止信号输出到截止保持电路120以停止PWM控制器22的运行。
但是,如果在S304中确定二次电池与电池连接部90连接,在S305控制单元80开始充电操作。一旦已初始化充电,在S307控制单元80确定二次电池是否已经断开。如果控制单元80确定二次电池没有已经断开,在S308控制单元确定是否已达到满充电条件。如果在S308控制单元80确定未满足满充电条件,则控制单元80返回S307并且再次确定是否二次电池已经断开。控制单元80基于信号是否已经从电池类型检测电路140被输入到电池检测和电池类型确定端口84来确定二次电池是否已被断开。但是,可替代地控制单元80可以基于信号是否已经从电池电压检测电路130被输入到电池电压检测和满充电确定端口83来确定二次电池是否已被断开。
当在S307中控制单元80确定二次电池已被断开或在S308控制单元确定已满足满充电条件时,在S309控制单元80从继电器开/关端口82输出OFF信号以关闭继电器71。关闭继电器71中断了对二次电池的供电,停止了对二次电池的充电操作。
在S309已经停止充电之后,在S310控制单元80确定电池是否被断开。如果控制单元80确定二次电池被断开,控制单元80返回S304并且在此确定二次电池是否已被连接到电池连接部90。
但是,如果在S310控制单元80确定二次电池未被断开,在S311控制单元80确定当二次电池未被断开时是否已经流逝了规定的一段时间。如果在S311控制单元80确定当二次电池未被断开时,并未流逝规定的一段时间,则控制单元80返回S310并且再次确定二次电池是否已经被断开。
在S311如果控制单元80确定当二次电池并未被断开时,已经流逝了规定的一段时间,则在S312控制单元80向截止保持电路120输出用于停止PWM控制器22运行的截止信号。
一旦已经停止PWM控制器22的运行,在S313在所有次级绕组不再产生电压,所有次级绕组即高频变压器30的第一次级绕组32、第二次级绕组33和第三次级绕组34。在此时,因为当在高频变压器30的次级绕组中不再生成电压时,不再生成供给电压VCC,所以控制单元80,检测单元以及其他需要供给电压VCC来运行的部件不再被驱动并且置于电力截止状态。
如上所述,当二次电池未连接同时已经流逝了规定的一段时间时(S306)以及当由于达到满充电标准,在充电结束之后二次电池保持连接同时已经流逝了规定的一段时间时(S311),在S312中控制单元80都停止开关电路20中的PWM控制器22的运行。换言之,除非正对二次电池充电,否则控制单元80停止PWM控制器22的运行,并且除了正对二次电池充电外,控制单元80置于电力截止状态。
在已经截止用于驱动PWM控制器22和控制单元80的电力之后,使得充电设备1成为待机状态。充电设备1的状态基于在S314中二次电池是否已连接到电池连接部90而改变。如果在充电已完成后二次电池维持与电池连接部90连接,则在S316截止保持电路120继续将控制电源保持在截止状态以便用于驱动控制单元80的电力维持暂停(suspend)。但是,如果由于在规定的时间的期间二次电池持续没有与电池连接部90连接(即,如果处理通过S306转向S312),用于驱动PWM控制器22和控制单元的电力被截止,则当在S314中二次电池已被连接到电池连接部90时,在S315中释放电路100向截止保持电路120输出释放信号。在已经释放截止状态之后,处理返回到S302。
因此,充电设备1可以通过停止PWM控制器22和控制单元80的运行来减少在没有执行充电操作时消耗的外部电力。由于一旦将二次电池连接到电池连接部,释放电路100就释放通过截止保持电路120保持的控制电源的截止状态,所以充电设备1可以仅通过将二次电池连接到电池连接部90来立即开始对二次电池充电。
另外,只有当充电设备1处于用于对截止保持电路120供给外部电力的待机状态以便将控制电源保持在截止状态时,才消耗少量电力。与外部电力被供给到控制单元80以控制待机状态的配置相比,这种配置显著地减少了电力消耗量(S314)。
在上面提到的充电设备1中,在一段时间期间停止从恒压电源电路110向控制单元80的供电以将控制单元80置于电力截止状态,该期间是从AC电源200被连接到第一整流和平滑电路10的输入部10A的时间到第二电池被连接到电池连接部90的时间,并且该期间还是从二次电池已经变为满充电的时间到二次电视从电池连接部90被断开的时间。由此,充电设备1可以在开始充电之前以及结束充电之后减少电力消耗量。
另外,充电设备1提供有释放电路100,该释放电路100作用于控制单元80以释放电力截止状态并且允许恒压电源电路110向控制单元80供给电力。以这种方式,通过提供释放电路100容易实现行了将控制单元80从截止状态释放。
另外,由于响应于二次电池与电池连接部90的连接,释放单元100变为可运行,所以充电设备1可以自动地并且立即地对二次电池充电。
另外,由于除了正对二次电池充电之外,将控制单元80置于电力截止状态,所以充电设备1可以抑制电力消耗。
另外,充电设备1提供有截止保持电路120,该截止保持电路120被配置为保持电力截止状态直到满足规定条件。换言之,在未满足预定条件的条件下,不允许供电电压VCC向控制单元80供电。如此,充电设备1可以减少电力消耗。
另外,由于当满足规定条件时,释放电路100将控制单元80从电力截止状态释放并允许恒压电源电路110向控制单元80供给电力,所以充电设备1可以在当满足规定条件时立即开始对二次电池充电。在此实施例中,规定条件指的是二次电池已经被连接到电池连接部90。因此,当满足预定条件时,即当使得二次电池与充电设备1连接时,后者可以立即开始对二次电池充电。
另外,由于响应于二次电池与电池连接部90的连接,释放电路100将控制单元80从电力截止状态释放并且允许恒压电源110对控制单元80供给电力,所以当二次电池被连接到电池连接部90时,自动将控制单元80从电力截止状态释放。相应地,充电设备1可以自动地并且立即地对二次电池充电。
另外,充电设备1提供有输入部10A,AC电源200可以连接到该输入部,并且释放电路100响应于AC电源200从输入部10A的断开,将控制单元80从电力截止状态释放。由此,可以仅通过AC电源从输入部10A的断开来实现将控制单元80从电力截止状态释放。
释放电路100包括微分电路,并且释放电路100输出用于将控制单元80从电力截止状态释放的信号。在固定的一段时间将信号输出,在该固定的时间的期间电流流动到微分电路。由于不在无限制的时间的期间输出信号,所以充电设备1可以减少电力消耗量。
另外,从恒压电源电路110向控制单元80供给电力,其中当AC电源200被连接到输入部10A时开始供给该电力,并且当在二次电池已经被从电池连接部90断开的条件下已经流逝了规定的一段时间时结束供给该电力。因此,充电设备1可以在二次电池从电池连接部90断开之后减少电力消耗量,也就是说,充电设备1可以在充电设备1处于待机状态中减少电力消耗量。

Claims (11)

1.一种充电设备,包括:
第一连接部,二次电池可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
充电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中所选择的一个并且将控制的充电电压或控制的充电电流通过第一连接部施加到二次电池;
电源电路,被配置为对充电控制器供给用于驱动充电控制器的电力;以及
第二连接部,外部电源可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在一段时间期间停止从电源电路向充电控制器的供电以将充电控制器置于电力截止状态,所述一段时间是指从外部电源被连接到第二连接部的时间到二次电池被连接到第一连接部的时间,以及从二次电池已变为满充电的时间到二次电池从第一连接部被断开的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设备,还包括释放电路,所述释放电路被配置为将充电控制器从电力截止状态释放并且允许电源电路向充电控制器供给电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中所述释放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二次电池与第一连接部的连接,成为可运行的。
4.一种充电设备,包括:
充电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中所选择的一个并且将控制的充电电压或控制的充电电流施加到二次电池;
电源电路,被配置为对充电控制器供给用于驱动充电控制器的电力;以及
第二连接部,外部电源可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除了当正对二次电池充电时之外,停止从电源电路到充电控制器的供电以将充电控制器置于电力截止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设备,还包括截止保持电路,所述截止保持电路被配置为保持电力截止状态直到满足规定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设备,还包括释放电路,所述释放电路被配置为当满足规定条件时,将充电控制器从电力截止状态释放并且允许电源电路向充电控制器供给电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设备,还包括电池连接部,二次电池可连接到所述电池连接部,
其中规定条件包括二次电池与电池连接部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设备,还包括电池连接部,二次电池可连接到所述电池连接部,
其中释放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二次电池与电池连接部的连接,将充电控制器从电力截止状态释放并且允许电源电路对充电控制器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设备,还包括外部电源连接部,外部电源可连接到所述外部电源连接部;
其中释放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外部电源与外部电源连接部的断开,将充电控制器从电力截止状态释放。
10.根据权利要求6到8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其中释放电路包括微分电路,释放电路被配置为输出信号以将充电控制器从电力截止状态释放固定的一段时间,在所述固定的一段时间期间,电流流向所述微分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设备,还包括电池连接部,二次电池可连接到所述电池连接部;以及
外部电源连接部,外部电源可连接到所述外部电源连接部;
其中当外部电源被连接到外部电源连接部时,开始从电压电路向充电控制器供电,并且当在二次电池已从电池连接部断开的条件下已经流逝了规定的一段时间时,结束从电压电路向充电控制器供电。
CN201410431379.1A 2013-09-24 2014-08-27 充电设备 Pending CN1044670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7022 2013-09-24
JP2013197022A JP2015065736A (ja) 2013-09-24 2013-09-24 充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7065A true CN104467065A (zh) 2015-03-25

Family

ID=52690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31379.1A Pending CN104467065A (zh) 2013-09-24 2014-08-27 充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84581A1 (zh)
JP (1) JP2015065736A (zh)
CN (1) CN10446706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7226B (zh) * 2016-07-27 2017-12-01 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池檢測裝置及其方法
CN111433991A (zh) * 2017-12-21 2020-07-17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连接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7050B2 (ja) * 2013-10-25 2016-06-22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充電回路
SG11201700428UA (en) * 2016-02-05 2017-09-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harge method, adapter and mobile terminal
US10541553B2 (en) 2016-02-05 2020-01-2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dapter and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JP6846249B2 (ja) * 2017-03-27 2021-03-24 Fdk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
CN111726006B (zh) * 2019-03-22 2023-07-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源控制装置、开关电源以及电子设备
JP6864140B1 (ja) 2020-07-09 2021-04-28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電源ユニッ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22560A (en) * 1991-09-30 1995-06-06 Telcom Semiconductor, Inc. Battery charger with battery detection circuit
CN1835331A (zh) * 2005-03-11 2006-09-20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池充电器
CN101140317A (zh) * 2006-09-06 2008-03-12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电池组总电压检测和漏泄检测装置
JP4575179B2 (ja) * 2005-01-26 2010-11-04 株式会社日立超エル・エス・アイ・システムズ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監視用半導体装置
JP2012161144A (ja) * 2011-01-31 2012-08-23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充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92797B2 (ja) * 2004-02-05 2008-12-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および充電装置
JP4831179B2 (ja) * 2009-02-17 2011-12-07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充電制御装置
JP2010200561A (ja) * 2009-02-27 2010-09-09 Hitachi Koki Co Ltd 充電装置
JP2012143123A (ja) * 2010-12-14 2012-07-26 Makita Corp 充電器
JP2012222878A (ja) * 2011-04-05 2012-11-12 Makita Corp バッテリの充電装置
JP5793673B2 (ja) * 2011-09-20 2015-10-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充電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22560A (en) * 1991-09-30 1995-06-06 Telcom Semiconductor, Inc. Battery charger with battery detection circuit
JP4575179B2 (ja) * 2005-01-26 2010-11-04 株式会社日立超エル・エス・アイ・システムズ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監視用半導体装置
CN1835331A (zh) * 2005-03-11 2006-09-20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池充电器
CN101140317A (zh) * 2006-09-06 2008-03-12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电池组总电压检测和漏泄检测装置
JP2012161144A (ja) * 2011-01-31 2012-08-23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充電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7226B (zh) * 2016-07-27 2017-12-01 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池檢測裝置及其方法
CN111433991A (zh) * 2017-12-21 2020-07-17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连接设备
CN111433991B (zh) * 2017-12-21 2023-11-03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连接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65736A (ja) 2015-04-09
US20150084581A1 (en) 2015-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67065A (zh) 充电设备
US10090770B2 (en) Isolated power converter with output voltage protection
CN102640076B (zh) 当在设备充电期间在睡眠模式与正常模式之间切换时电力消耗被降低的电力转换器
KR102308656B1 (ko) 배터리 팩, 배터리 팩의 관리 방법, 및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차량
JP5919506B2 (ja) 充電式電気機器
CN105393183A (zh) 用于消费电子设备的功率电路
CN109951071B (zh) 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其控制方法及充电装置
WO2013114697A1 (ja) 蓄電システム、二次電池パックの制御方法及び二次電池パック
CN101419434A (zh) 具有微功耗待机功能的容开电源
CN103248100B (zh) 一种后备电源充放电控制电路
WO2014011685A1 (en) Power converter with quasi-zero power consumption
CN104094512A (zh) 功率供应设备
CN103460547A (zh) 充电器及供电系统
CN108215915B (zh) 一种电能传输电路及装置
CN104883445A (zh) 移动终端电池电量低时开机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94769A (zh) 一种双电池系统及移动终端设备
CN204597567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设备
CN203278327U (zh) 一种后备电源充放电控制电路
CN105305650A (zh)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无线充电器及可穿戴设备
KR101520365B1 (ko) 대기전력을 차단하는 충전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EP4333250A1 (en) Battery management circuit, battery assembly, and power tool system
CN103269118B (zh) 一种后备电源供电控制电路
JP5793673B2 (ja) 充電器
CN221227208U (zh) 供电电路、电源和不间断电源
CN211180588U (zh) 应用于洁面工具的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