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55246B - 变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55246B
CN104455246B CN201410497799.XA CN201410497799A CN104455246B CN 104455246 B CN104455246 B CN 104455246B CN 201410497799 A CN201410497799 A CN 201410497799A CN 104455246 B CN104455246 B CN 1044552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mechanism
gear
planetary gear
planet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77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55246A (zh
Inventor
高木清春
间濑笃弘
中村荣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55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55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55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55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9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en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78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 comprising twelve or more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8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reverse speeds
    • F16H2200/008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reverse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wo reverse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four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6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six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8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seven engag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实现多级变速且提高扩展性的变速装置。变速装置(1)具备:外壳(H);4个行星齿轮机构(P1~P4);4个离合器(C1~C4);两个制动器(B1、B2);将各行星齿轮机构)的构件彼此连接的多个连接部件;输入轴(N);输出轴(T)。配置第三离合器的第一连接部件(62)配置在第二连接部件(61)的外周侧,第二连接部件连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P2r)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P3c)。在第一连接部件中的连接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P3r)和第三离合器的连接部位(62b)形成有设置面(62b1),所述设置面与外壳的内周面(Ha)相向,并且能够增设对连接部位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第三制动器。

Description

变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通过多个行星齿轮机构进行多级变速的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变速装置是作为对安装在车辆上的发动机等原动机输出的旋转驱动力进行变速的装置来使用。作为车辆用的变速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变速装置,其具备:被支撑而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的4个行星齿轮机构;选择性地使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规定构件彼此连接的4个离合器;对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规定构件的旋转进行制动的两个制动器。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各部件的布局中,通过使4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中的3个接合构件复合动作,就能够形成包括前进10个变速挡以及后退1个变速挡的变速挡。
具备这样的多个行星齿轮机构以及接合构件的变速装置有如下优点:由于行星齿轮机构的特性能够以较小的体积实现多级变速。另一方面,在这样的变速装置中,从输入侧到输出侧应连接的构件多,该布局的图案涉及多路。因此,由于各个布局中特性不同,所以从该变速装置的用途、要求性能、制造成本等方面看,形成最佳布局设计。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0216589号的说明书
但是,在变速装置中,随着用途变更等,往往需要更多级变速。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增加离合器、制动器等接合构件,增加动作的接合构件的组合即接合模式,就能够设计出能实现超过前进10个变速挡的多级变速的变速装置的布局。但是,当考虑部件的沿用性等时,与重新设计布局相比,优选仅在已有的变速装置中增加接合构件就能够实现更多级变速挡。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增设制动器实现更多级化。在增设制动器的情况下,对构件间的构件彼此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件中的除了如下的连接部件的连接部件成为对象,即,与外壳之间不存在其他部件,而且总是与某一构件相连接,并已经设有其他的制动器。这样,在专利文献1的图2中,当在连接部件(42)上增设制动器时,能够增加通过该连接部件(42)对太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的接合模式,所述连接部件(42)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14A)和离合器(30)的一端。
在上述的结构中,通过增加的接合模式所增加的变速挡成为3个变速挡。但是,若在向相邻的变速挡变更时进行切换的接合构件的最大数目变成2,则增加的变速挡成为2个变速挡。这是由于专利文献1中的布局的设计不是从变速装置的更多级化的扩展性方面考虑,而是从规定的要求性能等方面考虑作出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装置,其根据与以往不同的布局,能够实现多级变速,并且能够提高扩展性。
技术方案1的变速装置,具备:外壳,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三行星齿轮机构以及第四行星齿轮机构,均是具有太阳轮、齿圈、行星架这3个构件的行星齿轮机构,分别支撑在所述外壳且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以及第四离合器,各自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构件彼此连接,第一制动器,对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太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第二制动器,对所述第四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的旋转进行制动,第一连接部件,是将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构件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在该第一连接部件上配置有所述第三离合器,第二连接部件,是将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构件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对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进行连接,输入轴,始终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连接,并且支撑在所述外壳上,且能够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输出轴,始终与所述第四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连接,并且支撑在所述外壳上,且能够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从配置有所述输入轴的输入侧朝向配置有所述输出轴的输出侧确定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以及第四位置,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并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配置在另一个位置,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四行星齿轮机构配置在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始终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太阳轮以及所述第四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始终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始终与所述第四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连接,所述第一离合器配置在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太阳轮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太阳轮的位置,所述第二离合器配置在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太阳轮的位置,所述第三离合器配置在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的位置,所述第四离合器配置在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的位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外周侧,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中的连接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和所述第三离合器的连接部位形成有设置面,所述设置面与所述外壳的内周面相向,并且能够增设对所述连接部位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第三制动器。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4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中的3个接合构件动作,就能够实现至少前进10个变速挡、后退1个变速挡的多级变速。此外,在各前进挡,通过切换动作的3个接合构件中的一个,就能够变为相邻的变速挡。进而,通过在形成于第一连接部件的设置面上增设第三制动器,增加接合模式,就能在不改变各行星齿轮机构和接合构件等其他部件的情况性使变速挡多级化。由此,变速装置就能够通过与以往不同的布局来实现多级变速,并且能够提高变速装置的扩展性。
技术方案2的变速装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设置面上增设所述第三制动器,通过形成有所述设置面的所述连接部位,对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的旋转进行制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变速装置使4个行星齿轮机构与离合器以及制动器共7个接合构件复合动作,由此,就能实现更多个变速挡的变速。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增加的接合模式而增加的变速挡位前进5个变速挡和后退变速一个变速挡。另外,在变为相邻的变速挡时进行切换的接合构件的数目在任意的变速挡中都是1或者2。由此,变速装置就能够提高扩展性,并且在实际增设第三制动器时也能确保运用状态下的高控制性。
技术方案3的变速装置中,该变速装置具备第三连接部件,该第三连接部件是将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构件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和所述输入轴,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并且配置在所述第一制动器的所述输入侧,所述第三连接部件始终与外部输出部件连接,所述外部输出部件能够将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输出到所述变速装置的外周侧。
根据这样的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位置关系,始终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和输入轴连接起来的第三连接部件经由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外周侧并被连接到行星架的输出侧。这样,利用传递输入轴的旋转的连接部件的一部分位于行星齿轮机构的外周侧这一点,就能够形成在例如其一部分上设置外部输出部件的结构。由此,外部输出部件在变速装置成立的任意变速挡都能与输入轴一体旋转,就能够与输出轴无关地独立输出旋转驱动力。
在技术方案4的变速装置中,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上形成有所述设置面的所述连接部位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的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三位置之间延伸。
根据这样的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位置关系,第一连接部件以连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的方式沿旋转轴线方向延伸。因此,将在第一连接部件上形成设置面的连接部位形成为从配置有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位置(第一位置)延伸到配置有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轴向位置(第三位置)。由此,能够将上述的连接部位的外周面与外壳的内周面相向的轴向长度设置得长。由此,就能够扩大形成设置面的轴向范围,因此,就能够提高与用于增设第三制动器的设置面的配置相关的设计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变速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各变速挡的离合器以及制动器的动作状态的接合表。
图3是表示各行星齿轮机构中的各构件的转速的比率的转速线图。
图4是在图1的变速装置中增设了接合构件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各变速挡的离合器以及制动器的动作状态的接合表。
图6是表示各行星齿轮机构中的各构件的转速的比率的转速线图。
图7是表示第一变形方式的变速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第二变形方式的变速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
1、101:变速装置 2:控制ECU
P1:第一行星齿轮机构
P1s:太阳轮 P1r:齿圈 P1c:行星架
P2:第二行星齿轮机构
P2s:太阳轮 P2r:齿圈 P2c:行星架
P3:第三行星齿轮机构
P3s:太阳轮 P3r:齿圈 P3c:行星架
P4:第四行星齿轮机构
P4s:太阳轮 P4r:齿圈 P4c:行星架
C1:第一离合器 C2:第二离合器
C3:第三离合器 C4:第四离合器
B1:第一制动器 B2:第二制动器 B3:第三制动器
N:输入轴 T:输出轴 H:外壳 Ha:内周面
D1~D4:第一位置~第四位置
51:P1sB1部件 52:P1cN部件(第三连接部件)
53:P1rP3sP4s部件
54:P1sP2s部件 54a:第一连接部件 54b:第二连接部件
55:P1cP2s部件 55a:第三连接部件 55b:第四连接部件
56:P1rP2c部件 56a:第七连接部件 56b:第八连接部件
61:P2rP3c部件(第二连接部件)
62:P2cP3r部件(第一连接部件)
62a:第五连接部件 62b:第六连接部件 62b1:设置面
71:P3cP4r部件 81:P4rB2部件 82:P4cT部件
91:外部输出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将本发明的变速装置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变速装置用作对在车辆上安装的发动机输出的旋转驱动力进行变速的装置。就车辆而言,通过变速装置变速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未图示的差动装置等传递到车辆的驱动轮,以在变速装置中成立的规定的变速挡前进或者后退。
<实施方式>
(变速装置的结构)
参考图1说明变速装置1的结构。变速装置1具备:被外壳H支撑且能够绕旋转周线L旋转的4个行星齿轮机构P1~P4;能够选择性地使多个构件彼此连接的4个离合器C1~C4;使规定的构件的旋转制动的两个制动器B1、B2;连接各构件的连接部件51~56、61、62、71、81、82;外部输出部件91;输入轴N;输出轴T。输入轴N以及输出轴T被外壳H支撑且能够绕旋转轴线L旋转。
此外,在该变速装置1中,车辆的控制ECU2根据控制信号来控制各离合器C1~C4以及各制动器B1、B2所构成的接合构件的动作状态。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上述接合构件中的3个接合构件动作,就能够将从输入轴N输入的旋转驱动力变速为前进10个变速挡以及后退1个变速挡中的任意一个挡,并从输出轴T输出。后面论述与变速装置1中的接合构件的动作状态和成立的变速挡相关的详细内容。
各行星齿轮机构P1~P4具有:太阳轮、齿圈、行星架这3个构件。这里,在变速装置1中,将在旋转轴线L方向上从配置有输入轴N的输入侧(图1的左侧)朝向配置有输出轴T的输出侧(图1的右侧)的4个位置设为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位置D1~D4。在第一位置D1以及第二位置D2的任意一个位置上配置有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在另一个位置上配置有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第一位置D1上配置有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在第二位置D2上配置有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此外,在第三位置D3上配置有第三行星齿轮机构P3,在第四位置D4上配置有第四行星齿轮机构P4。
此外,为了附图标记行星齿轮机构的3个构件,太阳轮通过对各行星齿轮机构的附图标记“P1、P2、P3、P4”附加附图标记“s”来表示,齿圈通过对各行星齿轮机构的附图标记“P1、P2、P3、P4”附加附图标记“r”来表示,行星架通过对各行星齿轮机构的附图标记“P1、P2、P3、P4”附加附图标记“c”来表示。即,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中,将3个构件表示为太阳轮P1s、齿圈P1r、以及行星架P1c。其他的第二、第三以及第四行星齿轮机构P2、P3、P4的3个构件也同样表示。
各离合器C1~C4是能够选择性地使多个构件彼此连接的接合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离合器C1~C4是常开型,是借助所供给的油压进行动作的油压式离合器。例如,控制ECU2根据控制指令来使油压泵动作,由此,经由形成于输入轴N和/或外壳H的油路,从油压泵向各离合器C1~C4供给油压。各离合器C1~C4借助所供给的油压使多个离合器板(未图示)接触,由此以通过作为对象的构件间的各构件能够传递驱动力的方式使构件彼此连接。而且,在通过上述油压泵的油压的供给被切断时,各离合器C1~C4使离合器板彼此分开,由此以通过作为对象的构件之间的各构件不能传递驱动力的方式使构件彼此脱离。后面论述配置各离合器C1~C4的位置。
各制动器B1、B2设置在外壳H上,是使规定的构件的旋转制动的接合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各离合器C1~C4同样,是借助从形成于外壳H的油路供给的油压动作的油压式制动器。例如,控制ECU2根据控制指令使油压泵动作,由此经由形成于输入轴N和/或外壳H的油路,从油压泵向各制动器B1、B2供给油压。各制动器B1、B2借助供给的油压使垫片(未图示)按压到盘(disc)(未图示),对成为对象的规定的构件的旋转进行制动。而且,各制动器B1、B2当基于油压泵的油压的供给被切断时,使垫片与盘分离,允许规定的构件旋转。
第一制动器B1通过作为连接部件的P1sB1部件51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的太阳轮P1s连接。即,第一制动器B1对作为制动对象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的太阳轮P1s的旋转进行制动。第二制动器B2通过作为连接部件的P4rB2部件81与第四行星齿轮机构P4的齿圈P4r连接。即,第二制动器B2对作为制动对象的第四行星齿轮机构P4的齿圈P4r的旋转进行制动。
输入轴N是经由离合器装置等将车辆的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输入到变速装置1的轴部件。该输入轴N通过作为连接部件的P1cN部件5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连接部件”)始终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的行星架P1c连接。P1cN部件52的一端从变速装置1的输出侧(图1的右侧)与行星架P1c连接。P1cN部件52的另一端被固定于输入轴N的外周。
输出轴T是与输入轴N配置在同一轴上,且将变速后的旋转驱动力经由车辆的差动装置等输出到驱动轮的轴部件。输出轴T通过作为连接部件的P4cT部件82始终与第四行星齿轮机构P4的行星架P4c连接。P4cT部件82的一端从变速装置1的输出侧与行星架P4c连接。P4cT部件82的另一端被固定于输出轴T的外周。
此外,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的齿圈P1r通过作为连接部件的P1rP3sP4s部件53,始终与第三行星齿轮机构P3的太阳轮P3s以及第四行星齿轮机构P4的太阳轮P4s连接。P1rP3sP4s部件53的一端与齿圈P1r的外周侧连接。P1rP3sP4s部件53的另一端与各太阳轮P3s、P4s的内周连接。由此,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的齿圈P1r、第三以及第四行星齿轮机构P3、P4的太阳轮P3s、P4s构成为始终一体旋转。
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的齿圈P2r通过作为连接部件的P2rP3c部件6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连接部件”)始终与第三行星齿轮机构P3的行星架P3c连接。此外,第三行星齿轮机构P3的行星架P3c通过作为连接部件的P3cP4r部件71始终与第四行星齿轮机构P4的齿圈P4r连接。通过各连接部件61、71,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的齿圈P2r、第三行星齿轮机构P3的行星架P3c、第四行星齿轮机构P4的齿圈P4r始终一体旋转,此外,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动作使旋转同时制动。
第一离合器C1配置在选择性地连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的太阳轮P1s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的太阳轮P2s的位置。连接部件P1sP2s部件54将各太阳轮P1s、P2s的构件间的构件彼此连接。第一离合器C1设在作为连接部件的P1sP2s部件54上。P1sP2s部件54由第一连接部位54a和第二连接部位54b构成。第一连接部位54a的一端从太阳轮P1s的内周侧与太阳轮P1s连接。第一连接部位54a的另一端从第一离合器C1的外周侧与第一离合器C1连接。第一连接部位54a与上述P1sB1部件51一体形成。第二连接部位54b的一端从第一离合器C1的内周侧与第一离合器C1连接。第二连接部位54b的另一端从太阳轮P2s的内周侧与太阳轮P2s连接。
第二离合器C2配置在选择性地连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的行星架P1c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的行星架P2s的位置。连接部件P1cP2s部件55将行星架P1c和太阳轮P2s的构件间的构件彼此连接。第二离合器C2设在作为连接部件的P1cP2s部件55上。P1cP2s部件55由第三连接部位55a和第四连接部位55b构成。第三连接部位55a的一端从变速装置1的输入侧与行星架P1c连接。第三连接部位55a的另一端从第二离合器C2的内周侧与第二离合器C2连接。第四连接部位55b的一端从第二离合器C2的外周侧与第二离合器C2连接。第四连接部位55b的另一端从太阳轮P2s的内周侧与太阳轮P2s连接。第四连接部位55b与上述的P1sP2s部件54的第二连接部位54b一体形成。
第三离合器C3配置在选择性地连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的行星架P2c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P3的齿圈P3r的位置。作为连接部件的P2cP3r部件62将行星架P2c和齿圈P3r的构件间的构件彼此连接。第三离合器C3设在作为连接部件的P2cP3r部件62上。连接部件P2cP3r部件62将各行星齿轮机构P1~P4的构件彼此连接。连接部件P2cP3r部件6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连接部件”。P2cP3r部件61(第二连接部件)将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的齿圈P2r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P3的行星架P3c连接。P2cP3r部件62配置在P2rP3c部件61的外周侧。
此外,P2cP3r部件62由第五连接部位62a和第六连接部位62b构成。第五连接部位62a的一端从变速装置1的输入侧与行星架P2c连接。第五连接部位62a的另一端从第三离合器C3的内周侧与第三离合器C3连接。第六连接部位62b的一端从第三离合器C3的外周侧与第三离合器C3连接。第六连接部位62b的另一端从齿圈P3r的外周侧与齿圈P3r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连接部位62b具有沿变速装置1的旋转轴线L方向延伸的筒状部。在第六连接部位62b的筒状部上形成有与外壳H的内周面Ha相向的设置面62b1(图1的斜线部)。能够在设置面62b1上增设对第六连接部位62b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第三制动器B3。
这样,在外壳H的内周面Ha和第六连接部件62b之间不存在其他部件。而且,第六连接部位62b始终与第三行星齿轮机构P3的齿圈P3r连接。因此,第六连接部位62b成为不能通过第一、第二制动器B1、B2的动作进行制动的结构。在通过采用与连接部件相关的这样的结构,通过增设作为接合构件的制动器来实现变速装置的更多级化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增设的制动器的制动来增加接合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考虑与第六连接部位62b相关的上述的连接部件的结构之外,还考虑增设制动器,将P2cP3r部件62配置在P2rP3c部件61的外周侧。另外,P2rP3c部件61与P2cP3r部件62都具有将成为对象的构件彼此连接的相同的功能,因此,还能够将P2rP3c部件61配置在P2cP3r部件62的外周侧。后面论述增设制动器的结构的详细内容。
第四离合器C4配置在选择性地连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的齿圈P1r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的行星架P2c的位置。作为连接部件的P1rP2c部件56将齿圈P1r和行星架P2c的构件间的构件彼此连接。第四离合器C4设置在作为连接部件的P1rP2c部件56上。P1rP2c部件56由第七连接部位56a和第八连接部位56b构成。第七连接部位56a的一端从齿圈P1r的外周侧与齿圈P1r连接。第七连接部位56a的另一端从第四离合器C4的内周侧与第四离合器C4连接。第七连接部件56a与上述的P1rP3sP4s部件53一体形成。第八连接部件56b的一端从第四离合器C4的外周侧与第四离合器C4连接。第八连接部件56b的另一端从变速装置1的输出侧与行星架P2c连接。
外部输出部件91始终与P1cN部件52(第三连接部件)连接,所述P1cN部件52连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的行星架P1c和输入轴N。外部输出部件91能够将从输入轴N输入的旋转驱动力输出到变速装置1的外周侧。但是,变速装置1除了要求输出变速后的旋转驱动力之外,往往还要求向配置在例如外壳H的外周侧的车辆的辅机等输出旋转驱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布局中,考虑在位于外壳H内的外周侧的P1sP2s部件54和P3cP4r部件71等上配置用于取出旋转驱动力的部件。
但是,根据成立的变速挡,有时连接部件54、71的转速与输入轴N的转速相比有较大变动,此外也有不旋转的情况。因此,并不适合从连接部件54、71取出旋转驱动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输入轴N和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的行星架P1c进行连接的P1cN部件52上始终连接有外部输出部件91。由此,无论变速装置的变速挡成立与否、以及所成立的变速挡为几挡,外部输出部件91能够将始终与输入轴N相同转速的旋转驱动力输出到外部。
另外,关于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1、P2的布局,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还能够以不改变所连接的构件的方式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配置在第二位置D2,并且以不改变所连接的构件的方式将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配置在第一位置D1(参考图8)。此外,例如,如本实施方式一样,还能够是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配置在第一位置D1,将第一制动器B1配置在该第一位置D1的靠变速装置1的输入侧(参考图7)。通过采用在外壳H的内周面和P1cN部件52的至少一部分之间不存在其他部件的结构,就能够将外部输出部件91和P1cN部件52连接。因此,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配置在第一位置D1,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配置在比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以及第一制动器B1更靠输入侧的位置,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就能够将外部输出部件91设在变速装置1上。
(变速装置的动作)
然后,参考图2以及图3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变速装置1的动作。在变速装置1中,控制ECU2对由各离合器C1~C4、各制动器B1、B2构成的6个接合构件的动作状态进行控制。而且,如图2的接合表所示,变速装置1通过选择性地使6个接合构件中的3个接合构件动作,使前进10个变速挡(图2中的1st、2nd~10th)以及后退1个变速挡(图2的Rev)成立。
更详细地讲,在图2的接合表中,当接合构件的动作状态是动作(ON)时,对对应的接合构件赋予“O”。即,表示各离合器C1~C4是将成为对象的构件间的构件彼此连接的动作状态。此外,表示各制动器B1、B2是将成为对象的构件的旋转制动的动作状态。在图2的接合表中,当接合构件的动作状态是未动作(OFF)时,对于对应的接合构件不赋予“O”。这在例如各离合器C1~C4是常闭型离合器时也是同样。
根据接合表,就变速装置1的1挡而言,第一离合器C1、第四离合器C4、以及第二制动器B2的动作状态是动作(ON)。在这样的接合状态(接合模式)下,首先,通过第一离合器C1,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1、P2的太阳轮P1s、P2s被连接,通过第一离合器C1,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1、P2的太阳轮P1s、P2s成为一体旋转的状态。而且,通过第四离合器C4,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的行星架P2c与P1rP3sP4s部件53连接,成为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的行星架P2c与P1rP3sP4s部件53一体旋转的状态。
此时,通过第二制动器B2,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的齿圈P2r的旋转被制动,因此从行星架P1c输入的旋转驱动力以与齿数对应的变速比减速,减速后的旋转驱动力经由P1rP3sP4s部件53传递到第四行星齿轮机构P4的太阳轮P4s。而且,通过第二制动器B2使第四行星齿轮机构P4的齿圈P4r的旋转制动,因此从太阳轮P4s输入的旋转驱动力以与齿数对应的变速比减速,减速后的旋转驱动力经由P4cT部件82,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T。
变速装置1从1挡向2挡变化时,一边维持第一离合器C1以及第二制动器B2的动作状态,一边将进行动作的接合构件从第四离合器C4切换为第二离合器C2。在这样的接合状态下,通过第一以及第二离合器C1、C2,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的太阳轮P1s以及行星架P1c与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的太阳轮P2s连接,变为太阳轮P2s、太阳轮P1s和行星架P1c一体旋转的状态。
即,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在3个构件中的两个构件连接时,成为行星齿轮机构与剩下的一个构件一起作为整体一体旋转的锁止状态。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中,输入轴N的输入到行星架P1c的旋转驱动力经由P1rP3sP4s部件53传递到第四行星齿轮机构P4的太阳轮P4s。而且,通过第二制动器B2,第四行星齿轮机构P4的齿圈P4r的旋转被制动,因此从太阳轮P4s输入的旋转驱动力以与齿数对应的变速比减速,减速后的旋转驱动力经由P4cT部件82传递到输出轴T。
此时,各变速挡的各行星齿轮机构P1~P4的3个构件的速度比示出在图3的转速线图中。该转速线图中,在横轴方向上以与齿轮比(λ)对应的间隔(1:λ)来配置第三行星齿轮机构P3以及第四行星齿轮机构P4的各构件,在纵轴方向上对各构件取其速度比。此外,在图3中,使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1、P2的各构件与上述第三以及第四行星齿轮机构P3、P4的各构件对应地标记在横轴方向上。根据各接合构件的动作状态标记的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1、P2的各构件的位置进行适当变更,因此一部分重复。除此之外,在图3的右侧标记与在纵轴方向上标记的速度比对应的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1、P2的各构件。
这样,变速装置1选择性地使6个接合构件中的3个接合构件动作,由此如图3的转速线图所示,就能够使得分别为不同的变速比的变速挡成立。此外,如图2的接合表所示,变速装置1通过切换动作的3个接合构件中的一个,就能够变为相邻的变速挡。此外,在变速装置1的布局中,当向输入轴N输入旋转驱动力时,转速与输入到输入轴N的旋转驱动力的转速相同的驱动力从外部输出部件91输出。在这一点上,在变速装置1使规定的变速挡成立的状态、以及接合构件都不动作而从输出轴T不输出旋转驱动力的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下都是同样的。
(增设接合构件的变速装置的结构)
接着,参考图4~图6说明作为接合构件增设制动器,实现更多级化的变速装置101的结构。变速装置101除了上述结构之外,还具备第三制动器B3。该第三制动器B3被增设在P2cP3r部件62的第六连接部位62b的设置面62b1上。这里,P2cP3r部件62是第一连接部件。第三制动器B3经由第六连接部位62b来对第三行星齿轮机构P3的齿圈P3r的旋转进行制动。
另外,通过以能够增设制动器的方式来形成P2cP3r部件62的设置面62b1,在增设第三制动器B3时,就能够不用进行其他部件的更换和配置变更等来容易地进行增设。此外,在增设第三制动器B3时,通过使用接合构件的增设专用的外壳,就能够在外壳H上确保配置第三制动器B3的空间,或者在外壳H上形成供给油压的油路。
此外,车辆的控制ECU2对作为控制对象的第三制动器B3的动作状态进行控制。由此,第三制动器B3与第一以及第二制动器B1、B2相同,例如控制ECU2根据控制指令使油压泵动作,由此来向第三制动器B3供给油压。第三制动器B3借助所供给的油压使垫片按压盘(未图示),由此对作为对象的第三行星齿轮机构P3的齿圈P3r的旋转进行制动。而且,当基于油压泵的油压的供给被切断时,第三制动器B3使垫片和盘分开,允许齿圈P3r的旋转。
这样,在增设了第三制动器B3作为接合构件的变速装置101中,各离合器C1~C4、各制动器B1~B3构成的7个接合构件通过控制ECU2来控制动作状态。而且,如图5的接合表所示,变速装置101通过选择性地使7个接合构件中的3个接合构件动作,从而使前进15挡(图5中的1st、2nd~15th)以及后退2挡(图5中的Rev.1、Rev.2)成立。
另外,为了比较增设前后的接合模式,在图5中记载了增设前的10个变速挡(图5的最上端的表示为10th一列)和增设后的15个变速挡(图5的最上端的表示为15th一列)。此外,通过第三制动器B3的增设而增加的接合模式相当于在图5中背景上标注斜线的行。增加的接合模式当然是第三制动器B3成为动作状态。
此外,在图6的转速线图示出各变速挡的各行星齿轮机构P1~P4的3个构件的速度比。根据该转速线图,通过第三制动器B3的动作,第三行星齿轮机构P3的齿圈P3r被制动,而且,在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动作而使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的行星架P2c被制动的情况下,与图3的接合表相比,就能够增加更多级化的接合模式。
这样,变速装置101选择性地使7个接合构件中的3个接合构件动作,由此,如图6的转速线图所示,就能够使分别为不同的变速比的变速挡成立。此外,如图5的接合表所示,变速装置101通过切换动作的3个接合构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就能够变为相邻的变速挡。即,在变速装置101中,允许要变为相邻的变速挡时进行切换的接合构件最多为两个。
(根据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效果)
根据上述变速装置1,通过使4个离合器C1~C4和两个制动器B1、B2中的3个接合构件动作,就能获得前进10个变速挡、后退1个变速挡的多级变速。此外,在各前进挡中,通过切换动作的3个接合构件中的一个,就能够变为相邻的变速挡。由此,变速装置1通过上述的布局就能够进行多级变速,并且,能够确保运用状态下的高控制性。
进而,通过在P2cP3r部件62(第一连接部件)上形成的设置面62b1上增设第三制动器B3,来增加接合模式,由此,就能够实现变速挡的更多级化。此外,在增设第三制动器B3的情况下,能够在不变更各行星齿轮机构P1~P4和接合构件等其他部件的情况下进行增设。由此,在增设接合构件之前的变速装置1能够通过与以往不同的布局来实现多级变速,进而,提高变速装置的扩展性。
此外,在增设第三制动器B3作为接合构件的结构中,通过所增加的接合模式而增加的变速挡是前进5个变速挡、后退1个变速挡。另外,在变为相邻的变速挡时进行切换的接合构件的数目在任意一个变速挡中都是1或者2。由此,增设了第三制动器B3的变速装置101能够确保运用状态的高控制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速装置1、101采用如下结构:使传递输入轴N的旋转的P1cN部件52的一部分位于行星齿轮机构的外周侧,在P1cN部件52的一部分上设置外部输出部件91。通过该结构,在变速装置1、101成立的任意变速挡中,都能够使外部输出部件91与输入轴N一体旋转,因此能够与输出轴T无关地另外输出输入轴N的旋转驱动力。
<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
(第一变形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变速装置1、101的布局的一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还能够采用其他布局。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配置在第一位置D1,将第一制动器B1配置在比第一位置D1更靠变速装置1的输入侧。另外,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不能将始终以与输入轴N相同转速旋转的连接部件在不存在其他部件的情况下位于最外侧,所以无法设置外部输出部件91。但是,根据这样的布局,能够简化包含P1cN部件52的各连接部件的形状。
(第二变形方式)
在上述变形方式中,说明了将变速装置1、101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配置在第一位置D1,将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配置在第二位置P2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还能够是其他配置方式。例如,关于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1、P2的配置,也可以不改变上述那样进行连接的构件,而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1配置在第二位置D2,将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2配置在第一位置D1。
更具体地讲,如图8所示,能够构成变速装置1、101的各行星齿轮机构P1~P4等的布局。该布局能够仅通过改变一部分构件的配置构成,或者能够在不改变相互连接的任何构件的情况下构成。此外,在该变形方式中,在P2cP3r部件62(第一连接部件)上形成设置面62b1的第六连接部位62b形成为,在轴向上从第一位置D1到第三位置D3之间(旋转轴的轴向间)延伸。由此,能够加长第六连接部位62b的外周面与外壳H的内周面Ha相向的轴向长度。由此,由于能够扩大形成设置面62b1的轴向范围,就能够提高与用于增设第三制动器B3的设置面62b1的配置相关的设计自由度。

Claims (4)

1.一种变速装置,
具备:
外壳,
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三行星齿轮机构以及第四行星齿轮机构,均是具有太阳轮、齿圈、行星架这3个构件的行星齿轮机构,分别支撑在所述外壳且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
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以及第四离合器,各自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构件彼此连接,
第一制动器,对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太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
第二制动器,对所述第四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的旋转进行制动,
第二连接部件,是将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构件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对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进行连接,
输入轴,始终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连接,并且支撑在所述外壳上,且能够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输出轴,始终与所述第四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连接,并且支撑在所述外壳上,且能够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所述变速装置的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一连接部件,该第一连接部件是将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构件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在该第一连接部件上配置有所述第三离合器,
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从配置有所述输入轴的输入侧朝向配置有所述输出轴的输出侧确定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以及第四位置,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并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配置在另一个位置,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四行星齿轮机构配置在所述第四位置,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始终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太阳轮以及所述第四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太阳轮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始终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连接,
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始终与所述第四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连接,
所述第一离合器配置在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太阳轮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太阳轮的位置,
所述第二离合器配置在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太阳轮的位置,
所述第三离合器配置在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的位置,
所述第四离合器配置在选择性地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的位置,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外周侧,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中的连接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和所述第三离合器的连接部位形成有设置面,所述设置面与所述外壳的内周面相向,并且能够增设对所述连接部位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第三制动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设置面上增设所述第三制动器,通过形成有所述设置面的所述连接部位,对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齿圈的旋转进行制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变速装置具备第三连接部件,该第三连接部件是将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构件彼此连接的连接部件,连接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行星架和所述输入轴,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并且相比所述第一制动器更靠所述输入侧配置,
所述第三连接部件始终与外部输出部件连接,所述外部输出部件能够将所述输入轴的旋转驱动力输出到所述变速装置的外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上形成有所述设置面的所述连接部位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三位置之间延伸。
CN201410497799.XA 2013-09-25 2014-09-25 变速装置 Active CN1044552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7793A JP6264804B2 (ja) 2013-09-25 2013-09-25 変速装置
JP2013-197793 2013-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55246A CN104455246A (zh) 2015-03-25
CN104455246B true CN104455246B (zh) 2018-06-15

Family

ID=51845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7799.XA Active CN104455246B (zh) 2013-09-25 2014-09-25 变速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22552B2 (zh)
EP (1) EP2902661A1 (zh)
JP (1) JP6264804B2 (zh)
CN (1) CN1044552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5014B2 (ja) 2014-04-04 2018-01-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自動変速装置
KR101683507B1 (ko) * 2015-04-29 2016-12-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자동변속기의 유성기어트레인
DE102015011519B4 (de) * 2015-09-03 2020-07-09 Audi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Mehrstufengetriebes in einem Kraftfahrzeug
DE102015016994A1 (de) * 2015-12-24 2017-06-29 Daimler Ag Mehrstufengetriebe mit zehn Vorwärtsgetriebegängen
WO2017127511A1 (en) * 2016-01-19 2017-07-27 Twin Disc, Inc. Heavy-duty industrial transmission
KR101806159B1 (ko) * 2016-03-09 2017-12-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자동변속기의 유성기어트레인
US10344830B2 (en) 2017-02-07 2019-07-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5833A (zh) * 2007-02-08 2008-08-2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多档变速器
CN101900189A (zh) * 2009-02-24 2010-12-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多速变速器
DE102009028720A1 (de) * 2009-08-20 2011-02-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CN102878258A (zh) * 2012-09-28 2013-01-16 邓亚民 行星齿轮变速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97798B2 (ja) * 1991-10-29 2003-04-2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5速自動変速機
JP3521957B2 (ja) * 1994-05-24 2004-04-26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列
DE10340729A1 (de) 2003-09-04 2005-04-07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JP4438574B2 (ja) * 2004-09-01 2010-03-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JP4840135B2 (ja) * 2006-12-30 2011-12-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US7828688B2 (en) 2007-07-09 2010-11-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10-speed transmission
JP5082669B2 (ja) * 2007-08-10 2012-11-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制御装置
US8177674B2 (en) * 2007-10-01 2012-05-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ple 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KR101673327B1 (ko) * 2010-05-31 2016-11-08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의 기어 트레인
US8425367B2 (en) * 2010-10-05 2013-04-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ransmission having at least ten speeds
JP6045996B2 (ja) * 2013-07-26 2016-12-1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5833A (zh) * 2007-02-08 2008-08-2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多档变速器
CN101900189A (zh) * 2009-02-24 2010-12-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多速变速器
DE102009028720A1 (de) * 2009-08-20 2011-02-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Mehrstufengetriebe
CN102878258A (zh) * 2012-09-28 2013-01-16 邓亚民 行星齿轮变速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64043A (ja) 2015-04-09
US9222552B2 (en) 2015-12-29
US20150087470A1 (en) 2015-03-26
EP2902661A1 (en) 2015-08-05
JP6264804B2 (ja) 2018-01-24
CN104455246A (zh)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5246B (zh) 变速装置
US9562589B2 (en)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JP4828597B2 (ja) 多段変速機
US20160053867A1 (en)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160053869A1 (en)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4246294B (zh) 多级变速器
US9657814B2 (en)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US7470206B2 (en) Multi-speed countershaft transmission with a planetary gear set
US9810299B2 (en) Multi-stage power-shift transmission
CN105473366B (zh) 用于机动车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202392055U (zh) 工程机械液力机械变速箱
JP6312796B2 (ja) 自動車用変速機
JP6382974B2 (ja) 自動車用変速機
JP6879853B2 (ja) 自動変速機
US9856948B2 (en)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US9518636B2 (en)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18076959A (ja) 自動変速機
JP6526147B2 (ja) 動力伝達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含む車両
JP2019078371A (ja) 動力伝達装置、それを含む車両、及びその作動制御方法
CN104114901A (zh) 具有快速倒档的多速自动变速器
JP2019078366A (ja) 動力伝達装置、及びそれを含む車両
US20190003556A1 (en)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160040756A1 (en)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JP6506366B1 (ja) 動力伝達装置の作動制御方法
CN107269781B (zh) 可控周转轮组离合装置及应用动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