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52515B - 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52515B CN104452515B CN201410642010.5A CN201410642010A CN104452515B CN 104452515 B CN104452515 B CN 104452515B CN 201410642010 A CN201410642010 A CN 201410642010A CN 104452515 B CN104452515 B CN 1044525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crete
- layer
- broken stone
- french drain
- graded brok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32—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courses of different kind made in situ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2—Gutters; Kerbs ; 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roads or like traffic are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包括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沥青黏结层、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排水基层、防水层、粘层、底基层、第一级配碎石盲沟、集水管道、C25混凝土预制板、C25现浇混凝土护肩、培土层、拦水带、第二级配碎石盲沟及路堤急流槽。本发明可以采用不透水沥青路面层与透水基层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路面的综合排水,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综合排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公路作为露天公用设施受到自然环境的多重作用,水损害便是降水进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破坏的现象。同时,水损害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病害之一。
通常,道路的水分来源主要包括表面渗入水、地下水、毛细水作用、渗流作用、水的汽化等,其中路面表面渗入水危害做大,最难排除。因此,路面表面渗入水是道路排水设计的关键所在。国内外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与试验。
传统的沥青路面为不透水路面,少量路面积水下渗到路面基层后无法迅速排除,发生水损害现象,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防排结合的路面排水方式,即不透水沥青面层和透水基层相结合的组合设计,达到最佳的排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该系统可以采用不透水沥青路面层与透水基层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路面的综合排水,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包括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沥青黏结层、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排水基层、防水层、粘层、底基层、第一级配碎石盲沟、集水管道、C25混凝土预制板、C25现浇混凝土护肩、培土层、拦水带、第二级配碎石盲沟及路堤急流槽;
所述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沥青黏结层、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排水基层、防水层、粘层及底基层从上到下依次相连接;
所述培土层的侧面与底基层的一侧面相接触,第一级配碎石盲沟的两侧面分别与排水基层的一侧面及C25现浇混凝土护肩的侧面相接触,排水基层的另一侧面与第二级配碎石盲沟的侧面相接触,第一级配碎石盲沟的底面与防水层,C25现浇混凝土护肩的底面与培土层的上表面及底基层的上表面相接触,C25混凝土预制板的下表面与排水基层的上表面、第一级配碎石盲沟的上表面及C25现浇混凝土护肩的上表面相接触,C25混凝土预制板的侧面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侧面、沥青黏结层的侧面及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的侧面相接触,拦水带位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上表面的一侧,拦水带与C25混凝土预制板位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同一侧,集水管道埋设于第一级配碎石盲沟内,集水管道的出口与路堤急流槽相连通。
还包括预留管道,预留管道固定于排水基层的侧面,预留管道与第二级配碎石盲沟位于排水基层的同一侧,所述预留管道的高度为15cm,预留管道的宽度为20cm。
所述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厚度为4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由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构成;
所述沥青黏结层由SBS改性沥青材料制作而成,沥青黏结层的量为1.5~1.8kg/m2;
所述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的厚度为6cm,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通过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构成;
所述排水基层的厚度为40cm,排水基层的空隙率大于17%;排水基层通过多孔改性混凝土构成。
所述防水层为双面纤维防水卷材;
所述粘层的用量为0.4-0.6kg/m2,粘层由70号沥青或90号沥青构成;
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18cm。
所述C25混凝土预制板的厚度为10cm;
所述C25现浇混凝土护肩的高度为40cm。
所述第一级配碎石盲沟的空隙率及第二级配碎石盲沟的空隙率均大于等于25%,第一级配碎石盲沟及第二级配碎石盲沟均由粒径大于等于4.75mm的碎石构成。
所述排水基层上表面上与C25混凝土预制板相接触部分的宽度为10cm。
所述底基层上表面上与C25现浇混凝土护肩相接触部分的宽度为15cm。
所述集水管道的轴线到C25现浇混凝土护肩的间距为10cm,集水管道为PVC集水管,集水管道的直径为10cm。
所述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横向坡度为2%。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通过将第一级配碎石盲沟与集水管道组合使用,共同组成路面边缘排水系统,利用第一级配碎石盲沟大孔隙、高透水性的特点,当雨水渗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及沥青混凝土下面层进入到排水基层后,通过集水管道将水汇集后排至路堤急流槽,在排水基层与底基层间设置防水层,防止雨水下渗,影响底基层的稳定性,同时当路面出现大量积水时,由拦水带拦截,并沿纵向汇至路堤急流槽排出,本发明采用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方式排除路表积水,有效的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沥青混凝土上面层、2为沥青黏结层、3为沥青混凝土下面层、4为排水基层、5为防水层、6为粘层、7为底基层、8为C25混凝土预制板、9为C25现浇混凝土护肩、10为培土层、11为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2为集水管道、13为拦水带、14为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5为预留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发明所述的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包括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沥青黏结层2、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排水基层4、防水层5、粘层6、底基层7、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集水管道12、C25混凝土预制板8、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培土层10、拦水带13、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及路堤急流槽;所述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沥青黏结层2、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排水基层4、防水层5、粘层6及底基层7从上到下依次相连接;所述培土层10的侧面与底基层7的一侧面相接触,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两侧面分别与排水基层4的一侧面及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侧面相接触,排水基层4的另一侧面与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的侧面相接触,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底面与防水层5,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底面与培土层10的上表面及底基层7的上表面相接触,C25混凝土预制板8的下表面与排水基层4的上表面、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上表面及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上表面相接触,C25混凝土预制板8的侧面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的侧面、沥青黏结层2的侧面及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的侧面相接触,拦水带13位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上表面的一侧,拦水带13与C25混凝土预制板8位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的同一侧,集水管道12埋设于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内,集水管道12的出口与路堤急流槽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还包括预留管道15,预留管道15固定于排水基层4的侧面,预留管道15与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位于排水基层4的同一侧,所述预留管道15的高度为15cm,预留管道15的宽度为20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的厚度为4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由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构成;沥青黏结层2由SBS改性沥青材料制作而成,沥青黏结层2的量为1.5~1.8kg/m2;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的厚度为6cm,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通过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构成;排水基层4的厚度为40cm,排水基层4的空隙率大于17%;排水基层4通过多孔改性混凝土构成;防水层5为双面纤维防水卷材;粘层6的用量为0.4-0.6kg/m2,粘层6由70号沥青或90号沥青构成;底基层7的厚度为18cm;C25混凝土预制板8的厚度为10cm;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高度为40cm;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空隙率及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的空隙率均大于等于25%,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及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均由粒径大于等于4.75mm的碎石构成;排水基层4上表面上与C25混凝土预制板8相接触部分的宽度为10cm;底基层7上表面上与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相接触部分的宽度为15cm;集水管道12的轴线到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间距为10cm,集水管道12为PVC集水管,集水管道12的直径为10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的横向坡度为2%。
所述排水基层4采用高效透水性材料多孔改性混凝土,其作用在于有效排除由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和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渗入的下渗水,承担由面层传递而来的应力。所述防水层5的作用是防止路表积水进一步下渗到底基层7,影响底基层7和路基的稳定性。粘层6的作用为将防水层5与底基层7粘结成一个整体,防止施工过程中防水卷材滑动。边缘排水系统:所述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其作用为将渗流到排水基层4内的少量路表水汇集,然后通过横向集水管道12将水汇集,再排至路堤急流槽。所述C25混凝土预制板8、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培土共同组成土路肩,对路面起到横向支撑的作用,当路面雨水过大时,则通过拦水带13将水流拦截至边沟后排离路基。当少量下渗雨水通过级配碎石盲沟后,则经排水基层4从两侧排出。所述预留管道15的作用是埋设通讯管线。
路面出现大量积水时,利用路面的横向坡度(2%)集中汇水,并由拦水带13拦截,并沿纵向汇至路堤急流槽排出。一般路段每隔20m左右设置一道路堤急流槽,超高路段内侧每隔12m左右设一道路堤急流槽。
当少量路表水由沥青面层下渗到排水基层4后,进一步渗流到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通过集水管道12将水汇集后排至路堤急流槽,最后集中排至路基排水沟。一般路段每隔20m左右设置一道路堤急流槽,在排水基层4与底基层7之间设置防水层5,防止雨水下渗,影响底基层7及路基的稳定性。
Claims (6)
1.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沥青黏结层(2)、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排水基层(4)、防水层(5)、粘层(6)、底基层(7)、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集水管道(12)、C25混凝土预制板(8)、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培土层(10)、拦水带(13)、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及路堤急流槽;
所述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沥青黏结层(2)、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排水基层(4)、防水层(5)、粘层(6)及底基层(7)从上到下依次相连接;
所述培土层(10)的侧面与底基层(7)的一侧面相接触,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两侧面分别与排水基层(4)的一侧面及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侧面相接触,排水基层(4)的另一侧面与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的侧面相接触,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底面与防水层(5)的上表面相接触,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底面与培土层(10)的上表面及底基层(7)的上表面相接触,C25混凝土预制板(8)的下表面与排水基层(4)的上表面、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上表面及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上表面相接触,C25混凝土预制板(8)的侧面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的侧面、沥青黏结层(2)的侧面及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的侧面相接触,拦水带(13)位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上表面的一侧,拦水带(13)与C25混凝土预制板(8)位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的同一侧,集水管道(12)埋设于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内,集水管道(12)的出口与路堤急流槽相连通;
还包括预留管道(15),预留管道(15)固定于排水基层(4)的侧面,预留管道(15)与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位于排水基层(4)的同一侧,所述预留管道(15)的高度为15cm,预留管道(15)的宽度为20cm;
所述排水基层(4)上表面上与C25混凝土预制板(8)相接触部分的宽度为10cm;
所述底基层(7)上表面上与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相接触部分的宽度为15cm;
所述集水管道(12)的轴线到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间距为10cm,集水管道(12)为PVC集水管,集水管道(12)的直径为1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的厚度为4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由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构成;
所述沥青黏结层(2)由SBS改性沥青材料制作而成,沥青黏结层(2)的量为1.5~1.8kg/m2;
所述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的厚度为6cm,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通过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构成;
所述排水基层(4)的厚度为40cm,排水基层(4)的空隙率大于17%;排水基层(4)通过多孔改性混凝土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层(5)为双面纤维防水卷材;
所述粘层(6)的用量为0.4-0.6kg/m2,粘层(6)由70号沥青或90号沥青构成;
所述底基层(7)的厚度为18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C25混凝土预制板(8)的厚度为10cm;
所述C25现浇混凝土护肩(9)的高度为4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的空隙率及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的空隙率均大于等于25%,第一级配碎石盲沟(11)及第二级配碎石盲沟(14)均由粒径大于等于4.75mm的碎石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的横向坡度为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42010.5A CN104452515B (zh) | 2014-11-13 | 2014-11-13 | 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42010.5A CN104452515B (zh) | 2014-11-13 | 2014-11-13 | 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52515A CN104452515A (zh) | 2015-03-25 |
CN104452515B true CN104452515B (zh) | 2016-11-16 |
Family
ID=52899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4201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52515B (zh) | 2014-11-13 | 2014-11-13 | 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4525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95826B (zh) * | 2018-11-01 | 2021-03-12 |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路面的级配碎石排水基层的平衡设计方法 |
CN110306400A (zh) * | 2019-06-05 | 2019-10-08 | 成都建工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 | 园区内部连接通道及其铺设工艺 |
CN113136765B (zh) * | 2020-01-20 | 2022-05-24 | 东南大学 | 一种可滞水净化的排水人行道 |
CN113668310B (zh) * | 2021-08-20 | 2023-09-22 | 安徽鸿宇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市政公路工程路基的隔水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28381B2 (ja) * | 1996-08-16 | 2003-07-22 |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 NOx浄化舗装構造物 |
JP2006028828A (ja) * | 2004-07-14 | 2006-02-02 | Univ Osaka Sangyo | 大粒径骨材を使用した排水性アスファルト舗装 |
CN202227220U (zh) * | 2011-09-07 | 2012-05-23 | 重庆中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排水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
CN202898938U (zh) * | 2012-11-26 | 2013-04-24 | 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城市道路及景观道路的渗排结合型路面结构 |
CN203514144U (zh) * | 2013-10-14 | 2014-04-02 | 江苏燕宁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用于高原地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
CN204401390U (zh) * | 2014-11-13 | 2015-06-17 | 长安大学 | 一种新型路面排水系统 |
-
2014
- 2014-11-13 CN CN201410642010.5A patent/CN10445251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52515A (zh) | 2015-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401390U (zh) | 一种新型路面排水系统 | |
CN104480829B (zh) | 一种可排除路表渗水的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 | |
CN104452515B (zh) | 一种防排结合式路面综合排水系统 | |
CN101718069A (zh) |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 |
CN106065656B (zh) | 湿陷性黄土地区雨水的规则化下渗防护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09024909U (zh) | 一种海绵城市多功能路面结构 | |
CN103981785A (zh) | 一种具有导渗导排管的透水混凝土铺装系统 | |
CN107988867A (zh) | 一种新型透水道路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5347914U (zh) | 具有导流孔的互锁式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砖 | |
CN207362616U (zh) | 一种透水砖的铺装结构 | |
CN209338948U (zh) | 一种透水性路面结构 | |
CN205893857U (zh) | 一种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 | |
CN205617188U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调蓄系统 | |
CN107044081A (zh) | 生态型街道排水结构 | |
CN207176440U (zh) | 一种用于人行道半透水性路面的排水结构 | |
CN210797146U (zh) | 一种用于排水沥青路面的分散排水结构 | |
CN107794822A (zh)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 | |
CN208328599U (zh) | 一种透水沥青道路排水装置 | |
CN206800124U (zh) | 高性能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 | |
CN204282150U (zh) | 一种设置级配碎石盲沟的路面排水系统 | |
CN105803888A (zh) | 一种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 | |
CN206752237U (zh) | 隐形消防通道 | |
CN206503213U (zh) | 用于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散集结合型防排水系统 | |
CN206553848U (zh) | 填方路段路面边部结构 | |
CN214656073U (zh) | 一种海绵城市天然透水采石铺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