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93857U - 一种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93857U
CN205893857U CN201620518065.XU CN201620518065U CN205893857U CN 205893857 U CN205893857 U CN 205893857U CN 201620518065 U CN201620518065 U CN 201620518065U CN 205893857 U CN205893857 U CN 205893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nch drain
layer
bituminous concrete
concrete
broken st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180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zhouba Dam Group Highway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汪静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汪静 filed Critical 汪静
Priority to CN20162051806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93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93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93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包含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C30混凝土面层、沥青粘层和单级配碎石盲沟,所述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和C30混凝土面层之间设有小直径排水管,所述单级配碎石盲沟底部中间设有大直径排水管;所述小直径排水管和大直径排水管外周均被反滤土工布包裹。本实用新型利用单级配碎石盲沟的大空隙、高透水性的特点,将旁边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下基层以及路面沥青面层之间的积水汇集起来,通过排水管排至路面以外,从而实现对路面渗水进入路面层间的水分进行外排。

Description

一种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公路路面排水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目前高速公路路面均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然而,高速公路作为露天设施,沥青路面容易受到雨水损害。
高速通车后,由于路面磨损、路面开裂、前期施工质量不佳等原因,导致下雨时雨水从沥青路面下渗。在横向排水管堵塞或者纵向盲沟排水不畅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路面层间和水稳层间大量积水,在车辆荷载的反复挤压冲击下,沥青面层集料间的粘性降低,导致沥青从碎石表面剥离,造成面层网裂、唧浆等相关病害,增加后期路面养护维修成本,同时极大影响了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目前对于网裂唧浆等病害路段一般采用开槽灌缝压缝、挖补回填或者铣刨等措施进行处理。然而这些措施均不能彻底解决这些病害问题。这些病害产生的根源在于水,因此根治病害必须要解决其排水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单级配碎石盲沟的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能迅速的将路面层间和路面基层之间积水排出,根治路面层间和路面基层之间积水造成路面网裂唧浆等病害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层、SBR改性沥青封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C30混凝土面层、沥青粘层和单级配碎石盲沟,所述单级配碎石盲沟两侧被反滤土工布包裹后与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接触,所述单级配碎石盲沟上表面被反滤土工布包裹后与沥青粘层下表面接触,所述单级配碎石盲沟下表面被反滤土工布包裹后与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上表面接触;所述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和C30混凝土面层之间设有小直径排水管,所述单级配碎石盲沟底部中间设有大直径排水管;所述小直径排水管和大直径排水管外周均被反滤土工布包裹。
作为优选,所述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的厚度为4cm;所述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层的厚度为6cm;所述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层的厚度为8cm;所述SBR改性沥青封层的厚度为1cm;所述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的厚度为18cm;所述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的厚度为18cm;所述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的厚度为20cm;所述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的厚度为6cm,宽度为80cm;所述C30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10cm,宽度为70cm;所述沥青粘层的厚度为0.5cm;所述单级配碎石盲沟的厚度为38.5cm。
作为优选,所述单级配碎石盲沟的碎石粒径为1~1.5cm。
作为优选,所述小直径排水管和大直径排水管均为UPVC管、四周均有便于水进入的空隙,所述小直径排水管直径为5cm,所述大直径排水管直径为11cm,所述小直径排水管下表面距C30混凝土面层底部高度为7.5cm。
作为优选,所述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与细粒式沥 青混凝土AC-13C表层接触高度为4cm,所述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与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层接触高度为2cm,所述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下表面与C30混凝土面层上表面接触宽度为70cm,所述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下表面与两侧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层接触的宽度均为5cm。
作为优选,所述C30混凝土面层与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层接触高度为4cm,所述C30混凝土面层与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层接触高度为6cm。
作为优选,所述单级配碎石盲沟两侧与反滤土工布侧面接触高度为38.5cm,所述单级配碎石盲沟上下表面与反滤土工布表面接触宽度为70cm。
作为优选,所述沥青粘层的两侧与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层接触高度为0.5cm,所述沥青粘层上表面与C30混凝土面层的下表面接触宽度为70cm,所述沥青粘层下表面与反滤土工布接触宽度为70cm。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单级配碎石盲沟,利用单级配碎石盲沟的大空隙、高透水性的特点,将旁边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下基层以及路面沥青面层之间的积水汇集起来,通过排水管排至路面以外,从而实现对路面渗水进入路面层间的水分进行外排,保正路面层间和水稳层间没有积水,达到根治高速公路路面翻浆开裂等病害的目的,提高道路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后续养护维修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包括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1、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层2、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层3、SBR改性沥青封层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7、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8、C30混凝土面层9、沥青粘层10和单级配碎石盲沟13、反滤土工布14、小直径排水管11和大直径排水管12。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1、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层2、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层3、SBR改性沥青封层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6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7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8、C30混凝土面层9、沥青粘层10和单级配碎石盲沟13由上至下依次分布。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1的厚度为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层2的厚度为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层3的厚度为8cm;SBR改性沥青封层4的厚度为1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5的厚度为18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6的厚度为18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7的厚度为20cm;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8的厚度为6cm,宽度为80cm;C30混凝土面层9的厚度为10cm,宽度为70cm;沥青粘层10的厚度为0.5cm;单级配碎石盲沟13的厚度为38.5cm,单级配碎石盲沟的碎石粒径为1~1.5cm。
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8两侧与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1接触高度为4cm,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8两侧与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层2接触高度为2cm,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8下表面与C30混凝土面层上表面接触宽度为70cm,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8下表面两端与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层接触的宽度均为5cm。
C30混凝土面层9两侧与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层2接触高度为4cm,C30混凝土面层9两侧与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层3接触高度为6cm。
沥青粘层10两侧与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层3接触高度为0.5cm,沥青粘层10上表面与C30混凝土面层9下表面接触宽度为70cm,沥青粘层10下表面与反滤土工布14接触宽度为70cm。
单级配碎石盲沟13两侧与反滤土工布14表面接触高度为38.5cm,单级配碎石盲沟13上下表面与反滤土工布14表面接触宽度为70cm。
在单级配碎石盲沟13底部中间设有并排设置的两个直径为11cm的大直径排水管12,在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8和C30混凝土面层9交界处中间设有一个直径为5cm的小直径排水管11,小直径排水管11和大直径排水管12外周均被反滤土工布14包裹,小直径排水管11和大直径排水管12均为UPVC管且在其四周均设有便于水进入的空隙,小直径排水管11下表面距C30混凝土面层9底部高度为7.5cm。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翻浆部位判断,路面出现裂缝尚未贯穿至路床,为有效保护路床不受水浸润,挖除相应部位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1、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层2、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层3、SBR改性沥青封层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5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6,保留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7,挖除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5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6的总厚度为36cm。
挖除完毕后进行清槽处理,清除松散废料,吹净灰尘。并在槽底铺设一道反滤土工布14,要求反滤土工布14两侧预留38.5cm,能有效包裹新铺的单级配碎石盲沟13。
埋管作业:为防止排水管因使用时间较长而发生堵塞,在槽底并排埋设两根大直径排水管12,大直径排水管12必须用反 滤土工布14进行包裹,要求反滤土工布14与排水管13结合紧密,用细铁丝进行绑扎。向槽内填入碎石构筑单级配碎石盲沟13,填入碎石时大直径排水管12管道两侧对称分段填入,防止大直径排水管12管道位置发生变化,单级配碎石盲沟13填筑厚度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6底面到SBR改性沥青封层4上表面以上1.5cm处。
单级配碎石盲沟13填筑完成后用小型压实机械对碎石层净压,并对碎石层顶面再铺设一道反滤土工布14,铺筑完全后涂刷0.5cm厚的沥青粘层10,然后铺筑厚度为10cm的C30混凝土面层9。在C30混凝土面层10中间放置一根小直径排水管11,四周由反滤土工布14包裹,小直径排水管11底部距C30混凝土面层9底部高度为7.5cm。待C30混凝土面层9强度到达标准之后再铺筑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8。
本实用新型的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当出现降水或其它意外造成路面积水时,大部分路面积水通过横坡漫流到沥青混凝土挡水带,并沿纵向汇至急流槽排出。部分路面水通过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1、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层2及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层3直接渗入单级配碎石盲沟13,部分路面水通过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层3下渗至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5及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6,再渗流至单级配碎石盲沟13,然后通过大直径导水管12排至路基排水沟。沥青路面层间水也可以直接通过小直径排水管11排出至路基排水沟。

Claims (8)

1.一种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1)、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层(2)、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层(3)、SBR改性沥青封层(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6)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7),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8)、C30混凝土面层(9)、沥青粘层(10)和单级配碎石盲沟(13),所述单级配碎石盲沟(13)两侧被反滤土工布(14)包裹后与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5)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6)接触,所述单级配碎石盲沟(13)上表面被反滤土工布(14)包裹后与沥青粘层(10)下表面接触,所述单级配碎石盲沟(13)下表面被反滤土工布(14)包裹后与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7)上表面接触;所述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8)和C30混凝土面层(9)之间设有小直径排水管(11),所述单级配碎石盲沟(13)底部中间设有大直径排水管(12);所述小直径排水管(11)和大直径排水管(12)外周均被反滤土工布(14)包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1)的厚度为4cm;所述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层(2)的厚度为6cm;所述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层(3)的厚度为8cm;所述SBR改性沥青封层(4)的厚度为1cm;所述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5)的厚度为18cm;所述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6)的厚度为18cm;所述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7)的厚度为20cm;所述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8)的厚度为6cm,宽度为80cm;所述C30混凝土面层(9)的厚度为10cm,宽度为70cm;所述沥青粘层(10)的厚度为0.5cm;所述单级配碎石盲沟(13)的厚度为38.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级配碎石盲沟(13)的碎石粒径为1~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直径排水管(11)和大直径排水管(12)均为UPVC管、四周均有便于水进入的空隙,所述小直径排水管(11)直径为5cm,所述大直径排水管(12)直径为11cm,所述小直径排水管(11)下表面距C30混凝土面层(9)底部高度为7.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8)与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1)接触高度为4cm,所述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8)与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层(2)接触高度为2cm,所述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8)下表面与C30混凝土面层(9)上表面接触宽度为70cm,所述盲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表层(8)下表面与两侧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层(2)接触的宽度均为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30混凝土面层(9)与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层(2)接触高度为4cm,所述C30混凝土面层(9)与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层(3)接触高度为6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级配碎石盲沟(13)两侧与反滤土工布(14)侧面接触高度为38.5cm,所述单级配碎石盲沟(13)上下表面与反滤土工布表面接触宽度为7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粘层(10)的两侧与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层(3)接触高度为0.5cm,所述沥青粘层(10)上表面与C30混凝土面层(9)的下表面接触宽度为70cm,所述沥青粘层(10)下表面与反滤土工布(14)接触宽度为70cm。
CN201620518065.XU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 Active CN205893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8065.XU CN205893857U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8065.XU CN205893857U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93857U true CN205893857U (zh) 2017-01-18

Family

ID=57766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18065.XU Active CN205893857U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9385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7259A (zh) * 2018-08-31 2018-11-13 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堆体上行车的道路结构
CN111005284A (zh) * 2019-12-16 2020-04-14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横向排水软管可替换的排水性沥青路面
CN111576124A (zh) * 2020-05-30 2020-08-25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高速公路结构及铺装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7259A (zh) * 2018-08-31 2018-11-13 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堆体上行车的道路结构
CN108797259B (zh) * 2018-08-31 2024-02-06 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堆体上行车的道路结构
CN111005284A (zh) * 2019-12-16 2020-04-14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横向排水软管可替换的排水性沥青路面
CN111005284B (zh) * 2019-12-16 2021-09-24 上海浦东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横向排水软管可替换的排水性沥青路面
CN111576124A (zh) * 2020-05-30 2020-08-25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高速公路结构及铺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88065U (zh) 无砟轨道铁路膨胀土路堑基床及边坡防护结构
CN102296507B (zh) 一种路基裂缝处理方法
CN202898938U (zh) 用于城市道路及景观道路的渗排结合型路面结构
CN103741569B (zh) 一种基于排水抗裂的老路扩建拼接结构及方法
CN101603286A (zh) 旧路沥青稳定碎石加铺改造方法及其结构
CN108316089B (zh) 一种采用素砼及钢筋砼修复路面方法
CN205893857U (zh) 一种路面养护横向排水系统
CN104452510B (zh) 乡村公路即时修筑法
CN111042293A (zh) 一种道路中央绿化带防渗排水结构的施工工艺
CN105648865A (zh) 热带地区路面的铺设方法
CN108086333A (zh) 填筑路基边坡稳定的防治方法
CN106759778A (zh) 用于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散集结合型防排水系统
CN208266622U (zh) 一种海绵透水路沿石及海绵城市道路结构系统
CN103243624B (zh) 含水量低于液限盐渍土地段铁路路基的施工方法
CN210395030U (zh) 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市政道路侧分隔带的防水结构
US2012026957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verting Sub-surface Water
CN206503213U (zh) 用于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散集结合型防排水系统
CN104195918A (zh) 人行路面面砖铺设方法
CN111576126A (zh) 排水降噪的沥青砼实施路面
CN108035204B (zh) 解决城市道路地下管廊交界处不均匀沉降质量问题的结构和方法
CN208701457U (zh) 人行道砖、应用人行道砖的人行道以及工程道路
CN206173824U (zh) 路基埋水管装置
CN220746471U (zh) 一种软泥层地质区路基处理结构
Raymond et al. Evaluation and suggested improvements to highway edge drains incorporating geotextiles
CN207904694U (zh) 一种沥青排水路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24

Address after: 430000 Hubei province in Qiaokou District of Wuhan City Jiefang Road No. 558

Patentee after: China Gezhouba Dam Group Highway Ope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56 city of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Wuhan city Zhuankou Development Zone West Green Garden Gezhouba Dam Expressway Management Branch

Patentee before: Wang 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