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42467A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42467A
CN104442467A CN201410478893.0A CN201410478893A CN104442467A CN 104442467 A CN104442467 A CN 104442467A CN 201410478893 A CN201410478893 A CN 201410478893A CN 104442467 A CN104442467 A CN 104442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ng cover
block piece
guiding groove
vehicle seat
limiting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788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42467B (zh
Inventor
荒井一宏
菊池大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hi 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chi 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976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9100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238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6869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achi 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chi 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42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2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42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24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87Fixation to a transversal anchorage bar, e.g. isofix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60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 B60N2/6009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covering more than only the s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通过卡合孔和卡合突起的卡合而在将遮挡件的开口覆盖的位置保持护盖。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的引导槽设于遮挡件的左右侧面,并且铰链销设于护盖而能够滑动地与引导槽嵌合。限制销以与将遮挡件的开口覆盖的护盖的背面抵接而能够限制护盖的摆动的方式从遮挡件的左右侧面向内侧突出。将铰链销向引导槽压入并使铰链销滑动的按压力向护盖施加时,护盖的背面与限制销滑动接触而护盖以铰链销为摆动中心摆动,跳起而收纳于遮挡件。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对ISO-FIX类型的儿童座椅(チャイルドシート,child seat)进行保持的具有对应于ISO-FIX的固定器(アンカ,anchor)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作为儿童座椅相对于车辆用座椅的固定方式,有国际标准规格ISO-FIX,具有能够将该ISO-FIX类型的儿童座椅固定的对应于ISO-FIX的固定器的车辆用座椅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105580号公报等中被公开。
在这种ISO-FIX类型的儿童座椅中,在其后部设有左右的卡合构件,承受该卡合构件的固定器(对应于ISO-FIX的固定器)配置在车辆用座椅座垫后端或座椅靠背下端。
作为固定器,已知有将线材(实心棒材)弯折加工成向前方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左右的侧杆的前端由前杆连结的俯视大致U字形状而形成的结构。儿童座椅例如在背面下部具有向后方延伸的左右的卡合构件。卡合构件形成为在前端具有长槽状的切口(卡合口)的侧视大致两叉形状。通过使卡合构件的前端的卡合口与固定器的前杆卡合,由此将儿童座椅保持于固定器。通常,两叉形状的卡合构件的下臂比上臂形成得短,以使卡合构件与前杆顺畅地卡合。
通常,固定器设置在座椅座垫后端或座椅靠背下端。座椅座垫和座椅靠背均在成为其骨架的座椅座垫框架上覆盖有由发泡聚氨酯等发泡材料构成的衬垫(座椅衬垫),并利用装饰罩将衬垫包覆。并且,配置一对固定器的一对凹部左右分离地形成于衬垫。
当说明将固定器设于座椅座垫后端的情况时,座椅座垫框架形成为利用例如连结管将左右的侧框架的前后端连结的俯视大致矩形形状。固定器固定于前后的连结管中的后方的连结管,在座椅座垫后端配置于衬垫凹部。
如果能看到衬垫凹部及配置在其内部的固定器,则外观设计受损。因此,提出了将上端开口的盒型形状的遮挡件(ベゼル,bezel)覆盖于衬垫凹部来将衬垫凹部隐藏的结构。
在儿童座椅未装配时,若在遮挡件的开口安装护盖(キャップ,cap)来覆盖开口,则将衬垫凹部内的固定器隐藏,外观设计不会受损。然而,若将护盖以可分离的方式安装于遮挡件,则在使护盖分离时容易丢失。因此,将护盖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于遮挡件的结构广为周知。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105580号公报中记载了使遮挡件覆盖于衬垫凹部并通过可摆动的护盖将遮挡件的开口覆盖的结构。固定器从形成在遮挡件的底壁(背面)上的孔(底孔)向衬垫凹部延伸。
在该结构中,通过遮挡件将衬垫凹部隐藏,并且在儿童座椅未装配时,护盖覆盖衬垫凹部而将衬垫凹部内的固定器隐藏。因此,能避免外观设计的下降。在儿童座椅装配时,遮挡件的护盖摆动而使固定器露出。而后,使儿童座椅的卡合构件与衬垫凹部内的固定器的前杆卡合而将儿童座椅装配于车辆用座椅。
另外,在德国实用新型DE20006692U1公报中记载了能够收纳在遮挡件内的护盖。即,护盖形成为在背面中央具有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侧壁的侧视大致T形状,在前后方向上稍分离的二个一组的铰链销从左右一对侧壁分别向外侧突出。在遮挡件的左右内表面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引导槽,护盖的铰链销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于引导槽。并且,通过设于遮挡件内的板簧的偏倚力将前侧的铰链销向引导槽的前端按压,由此将护盖保持在覆盖遮挡件的开口的位置。在此,2个铰链销前后分离而与引导槽嵌合,因此护盖不会摆动,借助板簧的偏倚力而保持在覆盖遮挡件的开口的位置。
在儿童座椅装配时,若将儿童座椅的卡合构件向衬垫凹部压入,则卡合构件抵抗板簧的偏倚力而按压护盖,护盖的2个铰链销沿着遮挡件的引导槽滑动。引导槽成为随着朝向后方(遮挡件的底方向)而后翘的圆弧形状。因此,当受到卡合构件的按压而铰链销沿着引导槽滑动时,护盖以铰链销为摆动中心而摆动并跳起。并且,护盖从卡合构件的前端向上表面移动,由板簧的偏倚力按压于卡合构件的上表面,以后侧的铰链销与引导槽的后端抵接的状态将护盖收纳于遮挡件。
在日本特开2008-105580号公报记载的结构中,在儿童座椅装配时,使护盖摆动,需要用于将护盖固定成使遮挡件的开口敞开的状态的手段。而且,在遮挡件的开口的周围需要对用于使护盖摆动的摆动轨迹进行确保的空间。因此,在遮挡件的开口的周围设置的构件的形状、配置存在设计上的制约。
在德国实用新型DE20006692U1公报记载的结构中,若将儿童座椅的卡合构件向衬垫凹部压入,则护盖跳起,以按压于卡合构件的上表面的状态收纳在遮挡件内。因此,不需要护盖的固定手段。而且,护盖在遮挡件之中摆动,在遮挡件的开口的周围也不需要设置对护盖的摆动轨迹进行确保的空间。因此,在遮挡件的开口的周围设置的构件的形状、配置不存在设计上的制约。
此外,在儿童座椅装配时,护盖收纳于遮挡件,因此比较美观。并且,由于未向护盖施加外力,因此护盖不会破损。
然而,通过在儿童座椅装配时向遮挡件压入的儿童座椅的卡合构件的前端,来抵抗板簧的偏倚力而按压护盖的前表面(正面)。并且,护盖的前表面在板簧的偏倚力的作用下按压于卡合构件的上表面。护盖的前表面在卡合构件的上表面上滑动并跳起,从而将护盖收纳。而且,在解开与固定器的卡合而将卡合构件从衬垫凹部拉出时,随着卡合构件被拉出,护盖的前表面在板簧的偏倚力的作用下按压于卡合构件的上表面,并像这样在卡合构件的上表面上滑动移动,到达卡合构件的前端。并且,护盖的前表面在板簧的偏倚力的作用下按压于卡合构件的前端,且返回而保持在将遮挡件的开口覆盖的位置。
这样,向衬垫凹部压入的儿童座椅的卡合构件的前端抵抗板簧的偏倚力而按压于护盖的前表面,在卡合构件的上表面上滑动并跳起。在将儿童座椅的卡合构件拆卸时,也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因此,存在因与卡合构件的接触而护盖的前表面受伤从而护盖的外观设计受损的可能性。而且,当在护盖前表面上描绘有ISO-FIX固定器的标记(图画文字)等时,成为凹凸面而护盖前表面的损伤可能急剧进展,难以将标记(图画文字)附加于护盖前表面。
另外,板簧配置成其一端固定于遮挡件且另一端(自由端)由护盖背面的2个销夹持的弯曲的方式。因此,在儿童座椅未装配时,护盖向后方稍倾斜地保持在将遮挡件的开口覆盖的位置。
然而,需要板簧,部件数增加。并且,板簧的一端固定于遮挡件,板簧弹性变形为弯曲的单臂梁状而保持护盖。因此,以使护盖在规定的倾斜下位于将遮挡件的开口覆盖的规定的位置的方式定位护盖的另一端(自由端)困难,结构复杂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板簧的偏倚力的作用下将护盖的前表面按压于卡合构件的上表面而将护盖收纳于遮挡件的结构中,即使在车辆的行驶时也不会产生晃动引起的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损伤将遮挡件的开口覆盖的护盖的前表面(正面)而将护盖收纳于遮挡件的车辆用座椅。
因此,在本发明中,不施加偏倚力而在将遮挡件的开口覆盖的位置保持护盖,将护盖拉出而使护盖摆动,当压入护盖时,护盖由设于遮挡件的限制销限制,例如跳起而收纳于遮挡件。
即,根据本发明,车辆用座椅中,收纳保持儿童座椅所使用的固定器的凹部形成于由装饰罩覆盖的衬垫,具有开口的遮挡件覆盖于衬垫凹部,并利用护盖将遮挡件的开口覆盖。并且,车辆用座椅具备:保持单元,设置在遮挡件与护盖之间,且在将遮挡件的开口覆盖的位置保持护盖;引导槽,设置在遮挡件的左右侧面且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铰链销,设于护盖且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引导槽嵌合;及限制销,以与将遮挡件的开口覆盖的护盖的背面抵接而能够限制护盖向遮挡件内方的摆动的方式,从遮挡件的左右侧面向内侧突出。关于限制销,将铰链销向引导槽压入并使铰链销滑动的按压力向将遮挡件的开口覆盖的护盖施加时,护盖的背面与限制销滑动接触,而护盖以铰链销为摆动中心摆动,跳起而收纳于遮挡件。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第一方案中,当压入护盖时,由设于遮挡件的限制销限制而护盖摆动并收纳于遮挡件,与儿童座椅的卡合构件向衬垫凹部的压入无关地摆动而不与卡合构件接触。因此,不损伤其前表面而将护盖收纳于遮挡件。
附图说明
图1~6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
图1表示车辆用座椅的简要侧视图。
图2表示车辆用座椅的遮挡件和护盖的立体图。
图3表示车辆用座椅的遮挡件和护盖的右侧视图。
图4(A)表示沿着图2的线4-4的护盖的初始位置(将遮挡件的开口覆盖的位置)处的遮挡件和护盖的剖视图,图4(B)表示沿着图2的线4-4的护盖的中间位置处的遮挡件和护盖的剖视图,图4(C)表示沿着图2的线4-4的护盖的收纳位置处的遮挡件和护盖的剖视图。
图5表示沿着图4(A)及图9(A)的线5-5的剖视图。
图6(A)表示变形例的对应于图4(A)的护盖的初始位置处的遮挡件和护盖的剖视图,图6(B)表示对应于图4(C)的护盖的收纳位置处的遮挡件和护盖的剖视图。
图7~13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实施例2)的车辆用座椅。
图7表示车辆用座椅的遮挡件和护盖的立体图。
图8表示车辆用座椅的遮挡件和护盖的右侧视图。
图9(A)表示沿着图7的线9-9的护盖的初始位置(将遮挡件的开口覆盖的位置)处的遮挡件和护盖的剖视图,图9(B)表示沿着图7的线9-9的护盖的中间位置处的遮挡件和护盖的剖视图,图9(C)表示沿着图7的线9-9的护盖的收纳位置处的遮挡件和护盖的剖视图。
图10表示图9(C)的收纳位置处的遮挡件的上半部和护盖的放大图。
图11(A)表示变形例(变形例1)的护盖的右侧视图,图11(B)表示对应于图9(C)的护盖的收纳位置处的遮挡件和护盖的剖视图。
图12(A)表示另一变形例(变形例2)的遮挡件的上半部的剖视图,图12(B)表示对应于图9(C)的护盖的收纳位置处的遮挡件的上半部和护盖的剖视图。
图13(A)表示又一变形例(变形例3)的对应于图9(A)的护盖的初始位置处的遮挡件和护盖的剖视图,图13(B)表示对应于图9(C)的护盖的收纳位置处的遮挡件和护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6,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需要说明的是,前后左右是指从就座于驾驶员座椅的驾驶员观察到的方向,由Fr、Rr、L、R表示。
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0具备座椅靠背12和座椅座垫14,座椅安全带(未图示)装配于座椅。座椅座垫14使由发泡聚氨酯等发泡材料构成的衬垫(座椅衬垫)14-1覆盖于座垫框架(未图示),并利用装饰罩14-2将衬垫包覆。座椅靠背12也成为与座椅座垫14同样的结构。
在座椅座垫14的后端,将衬垫14-1切口而左右分离地形成一对衬垫凹部14-1a,将衬垫包覆的装饰罩(未图示)在衬垫凹部上开口。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衬垫凹部14-1a形成在座椅座垫后端,但是没有限定为该结构,也可以将衬垫凹部设置在座椅靠背下端。
例如,在座椅座垫14的后端设有用于在座椅座垫上保持ISO-FIX类型的儿童座椅20的对应于ISO-FIX的左右一对固定器30。左右一对固定器30在车辆用座椅10的左右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分别配置在衬垫凹部14-1a的内部。
儿童座椅20具有例如从其背面22的下部向后方延伸的左右的卡合构件24,卡合构件在前端具有由长槽状的切口构成的卡合口24a。固定器30为将线材弯折加工成向前方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左右的侧杆30a的前端由前杆30b连结的俯视大致U字形状而成形。固定器30固定于例如在座椅座垫的侧框架(未图示)的后端之间沿左右方向架设的连结管(未图示)上,并向前方延伸出。
通常,儿童座椅20首先以背面侧下降而倾斜的状态,使左右的卡合构件24从前方接近对应的固定器30。并且,使卡合构件的卡合口(切口)24a与前杆30b卡合,由此将儿童座椅20保持于固定器而配置在座椅座垫14上。固定器的前杆30b卡合至卡合构件的卡合口24a的末端,由此基于固定器30的儿童座椅20的保持成为完全的状态。
前表面开口的截面大致矩形的盒型形状的遮挡件40覆盖于衬垫凹部14-1a,在遮挡件的开口(前表面开口)40F以将开口覆盖的方式将护盖50安装于遮挡件。例如,遮挡件40和护盖50由热塑性树脂等成形。
在实施例中,遮挡件40在其开口40F的周围一体地具有凸缘41而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然而,若遮挡件40具有凸缘,则通过使衬垫凹部14-1a的周围的装饰罩终端与凸缘的下表面重叠并缝合,由此容易将遮挡件安装于装饰罩。
遮挡件40形成为后表面(背面)也开口的形状,当遮挡件覆盖于衬垫凹部14-1a时,固定器30延伸到遮挡件内而定位。当遮挡件40的开口40F由护盖50覆盖时,固定器被隐藏,因此固定器的位置不易获知。因此,可以将ISO-FIX固定器的标记(图画文字)M描绘在护盖的前表面(正面)来明示固定器的位置(参照图2)。
也可以将遮挡件40设为带有底,在底壁(背面)设置供固定器30穿过的插通孔,使固定器从插通孔向遮挡件内突出。
如图3所示,遮挡件40将其前表面形成为例如其前表面的下方位于比上方靠前的斜面形状,护盖50形成为具有左右的袖(侧部)50S的俯视大致U字形状。
一并观察图3和图2可知,在遮挡件的左右的侧面40S的上部设有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左右一对引导槽42。并且,与引导槽42嵌合而能够沿着引导槽滑动的左右一对铰链销52从袖50S的上部向外侧突出。而且,使铰链销52与引导槽42嵌合而将护盖50安装于遮挡件40。
引导槽42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地延伸的贯通槽形状。并且,引导槽42为了在其与遮挡件的顶面(上表面)40Up之间确保收纳护盖50的空间,以从遮挡件的顶面分离与前后方向上的护盖的长度(厚度)对应的距离的方式形成。
在引导槽的前端42Fr的下方且其前方,左右一对限制销44从遮挡件的左右侧面40S向内侧突出设置。并且,限制销44与护盖50的背面例如护盖的袖的背面50Sa抵接,由此来限制护盖的摆动。
例如,限制销44和铰链销52均为圆柱形状。
限制销44只要与护盖50的背面抵接而限制其摆动即可,限制销与护盖的背面抵接的位置没有限定为袖50S的背面。然而,护盖50形成为具有左右的袖50S的俯视大致U字形状,在左右的袖的背面上限制销44与护盖的背面抵接的结构中,能够左右均匀地抵接。因此,左右方向上的护盖50的扭转不易产生,铰链销52沿着引导槽42能够顺畅地滑动。而且,能够将限制销44的突出长度形成得短,结构上不会复杂化。
观察图4(A)、图4(B)、图4(C)、图5可知,在遮挡件40和护盖50之间,在将遮挡件40的开口40F覆盖的位置设有将护盖50保持于遮挡件40的保持单元60。保持单元60由左右一对卡合突起54与对应的左右一对卡合孔46的组合构成。卡合突起54在护盖的左右的袖50S的下部向外侧突出,卡合孔46在限制销44的下方形成于遮挡件的左右的侧面40S。例如图5所示,卡合突起54形成为局部球形状的突起,卡合孔46形成为将遮挡件的侧面贯通的孔(贯通孔)。卡合突起54向卡合孔46嵌入(卡合),由此护盖保持于遮挡件。卡合孔46也可以取代贯通孔,而形成为与局部球形状的卡合突起54对应的局部球形的凹陷。
保持单元60只要是在将遮挡件的开口40F覆盖的位置上保持护盖50的结构即可,没有限定为卡合突起54和卡合孔46的组合。然而,若由卡合突起54和卡合孔46的组合构成保持单元,则不仅保持单元简化,而且通过卡合突起和卡合孔的卡合,在将遮挡件的开口40F覆盖的位置(初始位置)上能够迅速、容易地保持护盖。
例如图3所示,使护盖50排列于遮挡件的开口40F,朝着向视图方向(后方)压入而使卡合突起54与遮挡件侧面的卡合孔46卡合时,护盖保持在将遮挡件的前表面开口40F覆盖的位置,遮挡件内的固定器30被护盖隐藏。
当将护盖50向遮挡件40压入时,卡合突起54与遮挡件侧面的卡合孔46卡合,并且铰链销52与引导槽42嵌合,在该位置上护盖50覆盖开口40F而安装于遮挡件(初始位置;图4(A))。不仅是位于护盖的下半部的卡合突起54与遮挡件侧面的卡合孔46卡合,而且位于上半部的铰链销52与遮挡件侧面的引导槽42嵌合,利用上下的两个部位将护盖50安装于遮挡件40。因此,护盖50可靠地保持在将开口40F覆盖的其初始位置。
并且,不需要保持板簧等独立构件,护盖50就保持在初始位置。因此,构件个数不会增加,结构也不会复杂化。
在护盖50覆盖开口40F而安装于遮挡件40的护盖的初始位置(图4(A)),护盖的铰链销52与遮挡件的引导槽42嵌合,并且护盖的卡合突起54与遮挡件的卡合孔46卡合。此时,护盖的背面50Sa与遮挡件的限制销44抵接,铰链销52按压于引导槽的前端42Fr。在这样的位置关系中,设定铰链销52、引导槽42、限制销44、卡合突起54、卡合孔46。
这样,护盖50的向后方的动作(摆动)由限制销44限制,并且护盖的向前方的动作(摆动)因铰链销52向引导槽的前端42Fr的按压而受到限制,从而不晃动地保持护盖。因此,能够防止车辆的行驶时的晃动引起的噪音的发生。
即使将护盖50向遮挡件40压入的按压力向护盖50的下半部施加,位于铰链销52的下方的限制销44也与护盖的背面50Sa抵接,能阻止以铰链销为摆动中心的护盖的摆动。因此,护盖50不向遮挡件40压入就保持在其初始位置。
在本发明中,将护盖50仅压入的话无法收纳,在压入之前需要将护盖拉出而使其向上方摆动的操作。即,如图4(A)中向视图那样,将护盖50拉出而使其向上方摆动,跳起并向遮挡件40压入护盖,由此护盖从覆盖遮挡件的开口40F的位置(初始位置)被除去。并且,使儿童座椅的卡合构件24与遮挡件内的固定器30卡合,向座椅10装配儿童座椅20。
关于护盖50的收纳,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A)所示,护盖50在下方留有空间而覆盖遮挡件的开口40F。因此,能够使从护盖50下方的空间插入的手指卡止于护盖的下端,若如向视图那样将插入的手指向跟前拉拽,则护盖的卡合突起54从遮挡件的卡合孔46脱离而将卡合解除。并且,若将护盖50直接抬起而使其背面50Sa与限制销44进行滑动接触并将护盖从其上端向遮挡件40压入,则铰链销52沿着引导槽42滑动。并且,如图4(B)所示,护盖50越上限制销44,绕着限制销摆动而跳起。
即使在护盖50的下方留有空间,由于固定器30位于遮挡件40的内部,因此固定器也不会被看到。因此,不会损害外观设计。当然,也可以将护盖50形成为将遮挡件的开口40F的整面覆盖的形状,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在护盖的前表面下部设置供手指卡止的卡止槽。
与限制销44抵接的护盖的背面50Sa以使护盖越上限制销而绕着限制销顺畅摆动并跳起的方式使背面的上端部(全长的1/3~1/4)与护盖的前表面平行。护盖的背面50Sa的上端部以后形成为随着向下方行进而从护盖的前表面分离的斜面形状的引导面、即凸轮面。
当护盖50跳起直至护盖的背面50Sa的后端越上限制销44时,沿着引导槽42滑动的铰链销52与引导槽的后端42Rr抵接,其滑动被阻止。并且在该位置,护盖50的前表面从遮挡件的顶面40Up稍分离,护盖的下端成为与遮挡件的开口40F大致同一位置,护盖收纳于遮挡件40(收纳位置;图4(C))。
这样,当压入护盖50时,被遮挡件的限制销44限制,与卡合构件24的压入无关地,护盖摆动并跳起而收纳于遮挡件。而且,在儿童座椅的装配时,即使为了与遮挡件内的固定器30(详细来说是其前杆30b)卡合而将卡合构件24向遮挡件40压入,护盖50也收纳于遮挡件而不在卡合构件的压入路径上。因此,卡合构件24不按压护盖50的前表面,不与护盖的前表面接触。
在卡合构件24的压入时,卡合构件不按压护盖50的前表面且不接触,因此不会由卡合构件损伤护盖的前表面。而且,由于护盖50的前表面不会被卡合构件40损伤,因此护盖的外观设计不会受损。需要说明的是,前表面从遮挡件的顶面40Up分离而被收纳,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护盖的前表面也不会损伤。
而且,卡合构件24不按压护盖50的前表面,护盖的前表面与卡合构件不接触,因此可以将ISO-FIX固定器的标记M描绘于护盖的前表面而明示固定器的位置。
并且,由于护盖50在遮挡件40之中摆动,因此无需在遮挡件的开口40F的周围设置确保护盖的摆动轨迹的空间,在遮挡件的开口的周围设置的构件的形状、配置没有设计上的制约。
铰链销52与遮挡件的引导槽的后端42Rr抵接且护盖的背面50Sa越上限制销44,从而护盖50收纳在遮挡件的顶面40Up的正下方。因此,护盖50不会从收纳位置脱离地保持在该收纳位置。
必要的话,也可以以在收纳位置护盖50的前表面的下端比上端靠上的方式在护盖的背面50Sa设定斜面形状。而且,也可以不使引导槽42在前后方向上水平延伸,而以其后端42Rr比前端42Fr靠下的方式将引导槽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倾斜的直线形状。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防止护盖50从收纳位置的脱离。
而且,在图3中如单点划线所示,如果在护盖的背面50Sa的后端设置限制销44能够卡合的卡合孔50Sa’,在收纳位置使限制销44卡合于卡合孔,则护盖不容易从收纳位置脱离,能够可靠地保持在收纳位置。例如,卡合孔50Sa’形成为圆弧形状。
另外,在儿童座椅装配时,护盖50收纳于遮挡件40,因此比较美观,而且不向护盖施加外力,因此护盖不会破损。
也可以取代将护盖在遮挡件内收纳于其上部(顶面正下方),而在遮挡件内收纳于其下部(下表面之上)。以将护盖在遮挡件内收纳于其下部(下表面之上)的结构为变形例,参照图6(A)、6(B)进行说明。
在该变形例中,为了收纳于遮挡件内的下部(下表面之上),而将引导槽和限制销设置在遮挡件的下部,将铰链销设置在护盖的下部。
即,引导槽42设置在遮挡件40的左右侧面的下部。而且,左右一对铰链销52设置在护盖50的下部而能够滑动地与引导槽42嵌合。在此,引导槽42从遮挡件的下表面分离与前后方向上的护盖的长度(厚度)对应的距离而形成,以确保在遮挡件的下表面40Lo之上收纳护盖50的空间。
在引导槽的前端42Fr的上方且后方,左右一对限制销44从遮挡件的左右侧面向内侧突出。并且,在遮挡件40和护盖50之间设有保持单元60,保持单元与实施例1同样,由局部球形状的卡合突起54与卡合孔46的组合构成,该卡合孔46由与卡合突起能够卡合的贯通槽形成。卡合突起54设置在护盖50的左右的袖的上部,卡合孔46设置在遮挡件40的左右的侧面的上部。
护盖的铰链销52与遮挡件的对应的引导槽42嵌合,并且护盖的卡合突起54与遮挡件的对应的卡合孔46卡合,在将遮挡件的前表面开口40F覆盖的位置保持护盖50(初始位置;图6(A))。限制销44与护盖的背面50Sa抵接而限制以铰链销52为中心的护盖50的摆动。
为了将护盖50收纳于遮挡件40,首先,将护盖拉向跟前而将基于保持单元60的卡合解除。在变形例中,在护盖上部未留有供手指卡止的间隙,护盖50将遮挡件的开口40F的整面覆盖,因此可以在护盖的前表面的上部设置用于使手指卡止而拉向跟前的卡止槽。
并且,使限制销44与护盖的左右的袖的后端50Sa滑动接触,并使护盖50以铰链销52为中心摆动。当使铰链销52滑动直至铰链销与引导槽的后端42Rr抵接时,护盖50在下表面40Lo之上收纳于遮挡件(收纳位置;图6(B))。
在将护盖50收纳于遮挡件40的下部(下表面之上)的变形例的结构中,也能得到与收纳于遮挡件的上部(顶面正下方)的结构同样的效果。即,不会由卡合构件损伤前表面而能够将护盖50收纳于遮挡件40。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7~13,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2。在该实施例2中,对于与实施例1共通的结构构件,标注相同参照标号而省略其说明,以与实施例1不同的实施例2的结构为主而进行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图1、5在实施例2中也能原封不动地采用。
在实施例2中,突起56从护盖50的前表面突出,观察图7、图8可知,例如在护盖前表面下部形成有左右一对局部球形状的突起。
并且,设有限动件(ストッパー,stopper)42’,该限动件42’在向护盖50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允许护盖向遮挡件40的动作,在收纳护盖而解除了按压力的状态下,限制护盖的动作而将护盖保持在其收纳位置。
如图7~10所示,例如,由如下突起来构成限动件42’,所述突起在引导槽42的后部设于引导槽的下表面,且将铰链销52向引导槽的后端42Rr按压而限制护盖的动作。引导槽的突起(限动件)42’只要具有如下功能即可:在向护盖50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允许铰链销52的越过、通过,当按压力解除时,将铰链销向引导槽的后端42Rr按压并与限制销卡合,妨碍护盖向返回方向(前方;遮挡件的开口方向)的动作而将护盖保持在其收纳位置。例如,通过具有山形形状(包括弯曲形状、局部圆形形状)的截面的局部圆柱或局部球体等突起来构成限动件42’。也可以将引导槽的突起(限动件)42’不设置在引导槽42的下表面而设置在上表面。
不需要板簧等独立构件,护盖50通过保持单元60(卡合突起54和卡合孔46;参照图5)等而保持在初始位置(将遮挡件的开口40F覆盖的位置),因此构件个数不会增加。并且,保持单元60(卡合突起54和卡合孔46)和由突起构成的限动件42’均能够在遮挡件40和护盖50的成形时形成,结构被简化。
卡合突起54与遮挡件侧面的卡合孔46卡合,通过保持单元60在将开口40F覆盖的其初始位置(图9(A))保持护盖50。而且,护盖50的向后方的动作(摆动)由限制销44限制,并且护盖的向前方的动作(摆动)因铰链销52向引导槽的前端42Fr的按压而受到限制。因此,护盖50不晃动地被保持,能防止初始位置处的车辆的行驶时的晃动引起的噪音的发生。
经过图9(B)所示的护盖50的中间位置,护盖50跳起直至护盖背面50Sa的后端越上限制销44。于是,沿着引导槽42滑动的铰链销52越过从引导槽42的底面后部突出的引导槽的突起(限动件)42’而通过其上方,与引导槽的后端42Rr抵接而阻止滑动(图9(C))。然后,若解除将护盖50向遮挡件40压入的按压力,则铰链销的向返回方向(前方;遮挡件的开口方向)的动作由限动件42’妨碍而受到限制。
即,铰链销52由引导槽的突起(限动件)42’阻止向前方的滑动而被保持,由引导槽的后端42Rr阻止向后方的滑动而被保持。并且,护盖前表面的突起56与遮挡件顶面40Up抵接,护盖50被收纳、保持于护盖50的前表面其本身从遮挡件顶面稍分离的收纳位置(图9(C)、图10)。
另外,护盖背面50Sa成为随着向下方行进而从护盖前表面分离的斜面形状的引导面(凸轮面)。因此,护盖50当护盖背面50Sa越上限制销44时,由限制销顶起,在收纳位置处,护盖前表面的突起56由遮挡件顶面40Up按压而进行抵接。并且,护盖50由限制销和遮挡件顶面从上下夹持而收纳。
在卡合构件24的压入时,卡合构件不按压护盖50的前表面,因此不会由卡合构件损伤护盖前表面,护盖的外观设计不会受损。
另外,护盖50的前表面的突起56与遮挡件顶面40Up抵接,护盖前表面与遮挡件顶面不直接接触,护盖以其前表面从遮挡件顶面分离的状态被收纳。因此,从这点也不会损伤护盖前表面。
另外,不仅将铰链销52保持在引导槽的突起(限动件)42’和引导槽的后端42Rr之间而妨碍前后方向上的护盖的动作,而且通过限制销44和遮挡件顶面40Up从上下夹持而妨碍上下方向上的护盖的动作,从而将护盖50收纳于遮挡件40。因此,护盖50不会从遮挡件40脱落,而将护盖50可靠地保持(收纳)在收纳位置。由此,能防止车辆的行驶时的晃动引起的噪音的发生。
关于实施例2的3个变形例(变形例1~3),参照图11~13分别进行说明。
在图11(A)、图11(B)所示的变形例1中,限动件未设于引导槽42而设置在护盖背面50Sa的后端。
在该变形例1中,不仅在护盖50的前表面设有突起(第一突起)56,而且在护盖背面50Sa的后端也设有另一突起(第二突起)58,该第二突起成为限动件(图11(A))。护盖背面的突起(限动件)58在向护盖50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越过限制销44而被压入。护盖背面的突起(限动件)58具有如下功能:当按压力解除时,将铰链销52向引导槽的后端42Rr按压并在限制销的背面侧与限制销卡合,防止护盖向返回方向的动作,从而将护盖50保持在其收纳位置。并且,突起(限动件)58与实施例1同样,例如由具有山形形状(包含弯曲形状、局部圆形形状)的截面的局部圆柱或局部球体等突起构成。
若将护盖50从其上端向遮挡件40压入,则铰链销52沿着引导槽42滑动,护盖越上限制销44,绕着限制销摆动而跳起。并且,在护盖背面的突起(限动件)58越过限制销44而被压入的时刻,铰链销52按压于引导槽的后端,且护盖前表面的突起56被向遮挡件顶面40Up按压、抵接,如图11(B)所示,护盖50收纳、保持于遮挡件40。
铰链销52按压于引导槽的后端42Rr,护盖背面的突起(限动件)58在限制销44的背面侧与限制销卡合,由此前后方向上的护盖50的动作受到妨碍。而且,护盖背面50Sa成为随着向下方行进而从护盖前表面分离的斜面形状的引导面(凸轮面)。因此,护盖50在护盖背面越上限制销44时由限制销顶起,护盖前表面的突起56被按压而抵接于遮挡件顶面40Up。由此,护盖50由限制销44和遮挡件顶面40Up从上下夹持,上下方向上的护盖的动作受到妨碍。
这样,前后方向、上下方向的动作均受到妨碍而收纳于遮挡件40,因此护盖50不会从遮挡件脱落,而可靠地保持在收纳位置,能防止车辆的行驶时的晃动引起的噪音的发生。
在图12(A)、图12(B)所示的变形例2中,限动件未设于引导槽42而设于遮挡件顶面(上表面)40Up。
在变形例2中,不仅在护盖50的前表面设有突起(第一突起)56,而且在与遮挡件的开口40F相邻的位置在顶面40Up还设有另一突起(第二突起)48,该第二突起成为限动件(图12(A))。在遮挡件顶面的突起(限动件)48向护盖50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护盖前表面的突起56越过遮挡件顶面的突起48而被压入。当按压力解除时,遮挡件顶面的突起(限动件)48将铰链销52向引导槽的后端按压,由此与护盖前表面的突起56卡合来妨碍护盖的向返回方向的动作,从而具有将护盖保持在其收纳位置的功能。并且,突起(限动件)48与实施例1同样,例如由具有山形形状(包含弯曲形状、局部圆形形状)的截面的局部圆柱或局部球体等突起构成。
若将护盖50从其上端向遮挡件40压入,则铰链销52沿着引导槽42滑动,护盖越上限制销44,绕着限制销摆动而跳起。并且,护盖前表面的突起56越过遮挡件顶面的突起(限动件)48,在按压、抵接于遮挡件顶面40Up的时刻,铰链销52按压于引导槽的后端,如图12(B)所示,护盖50收纳、保持于遮挡件40。
并且,铰链销52按压于引导槽的后端42Rr,遮挡件顶面的突起(限动件)48在护盖前表面的突起56的背面侧与护盖前表面的突起卡合,由此遮挡件40内的前后方向上的护盖50的动作受到妨碍。而且,通过限制销44将护盖50顶起,护盖前表面的突起56按压、抵接于遮挡件顶面40Up,护盖由限制销和遮挡件顶面从上下夹持。由此,遮挡件40内的上下方向上的护盖50的动作受到妨碍。
前后方向、上下方向的动作均受到妨碍而护盖50收纳于遮挡件40,因此护盖50不会从遮挡件脱落而可靠地保持在收纳位置。并且,能防止车辆的行驶时的晃动引起的噪音的发生。
在实施例2中,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1的变形例那样将护盖50收纳于遮挡件的下部(底面)。
在图13(A)、图13(B)所示的变形例3中,引导槽和限制销设置在遮挡件的下部,铰链销设置在护盖的下部而将护盖收纳于遮挡件的下部(底面)。
在变形例3中,如图13(A)、图13(B)所示,由突起构成的限动件142’设置在引导槽42的下表面,该引导槽的突起(限动件)对应于引导槽的突起(限动件)42’,具有相同功能。也可以取代将引导槽的突起(限动件)142’设于引导槽42的下表面而将其设置在上表面。
除了上下颠倒之外,变形例3的护盖50的动作与图7~10中的护盖的动作大致相同。首先,使限制销44与护盖的左右的袖的后端滑动接触,并以铰链销52为中心而使护盖50摆动。接着,铰链销52沿着引导槽42滑动,越过引导槽的突起(限动件)142’而通过其上方。然后,铰链销52与引导槽的后端42Rr抵接,阻止铰链销的滑动。并且,若解除将护盖50向遮挡件40压入的按压力,则铰链销52由引导槽的突起(限动件)142’阻止向前方的动作,且由引导槽的后端42Rr阻止向后方的动作,从而将护盖保持在遮挡件内。而且,护盖背面50Sa成为随着向上方行进而从护盖前表面分离的斜面形状的引导面(凸轮面)。因此,当护盖背面50Sa越上限制销44时,护盖50由限制销顶起,护盖前表面的突起56按压、抵接于遮挡件的底面40Lo。通过限制销44和遮挡件的底面40Lo从上下夹持护盖50。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护盖50收纳于遮挡件40的下部(底面)的变形例3的结构中,也可以取代将限动件设于引导槽42,而与变形例1同样地将限动件设置在护盖背面50Sa。而且,也可以取代将限动件设于引导槽42,而与实施例1的变形例同样地将限动件设于遮挡件的底面40Lo。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发明,当压入护盖时,由设于遮挡件的限制销限制而护盖摆动地收纳于遮挡件,与儿童座椅的卡合构件向衬垫凹部的压入无关地摆动而不与卡合构件接触。因此,能够不损伤其前表面地将护盖收纳于遮挡件。
上述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没有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实施了变形、改造等的全部情况当然包含于本发明。
例如,保持单元(卡合突起和卡合孔)和由突起构成的限动件通常在遮挡件和护盖的成形时形成,但是将保持单元和限动件从遮挡件和护盖分离地形成而向遮挡件和护盖装入的结构也包含于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中,假定将与儿童座椅的卡合构件卡合的固定器设置在座椅座垫后端和座椅靠背下端中的任一者的情况,但没有限定于此。例如,在座椅座垫或座椅靠背的上表面或背面设有系绳固定器(テザーアンカ,tether anchor)的结构中也可以应用本发明。即,能够与从儿童座椅的顶部延伸的钩等卡合构件卡合的系绳固定器设于座椅座垫或其背面等,且具有带有将能够收纳系绳固定器的凹部覆盖的护盖的遮挡件的车辆用座椅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Claims (13)

1.一种车辆用座椅,收纳保持儿童座椅所使用的固定器的凹部形成于由装饰罩覆盖的衬垫,具有开口的遮挡件覆盖于衬垫凹部,并利用护盖将遮挡件的开口覆盖,所述车辆用座椅具备:
保持单元,设置在所述遮挡件与所述护盖之间,且在将遮挡件的开口覆盖的位置保持所述护盖;
引导槽,设置在所述遮挡件的左右侧面且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
铰链销,设于所述护盖且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引导槽嵌合;及
限制销,以与将所述遮挡件的开口覆盖的所述护盖的背面抵接而能够限制所述护盖向遮挡件内方的摆动的方式,从所述遮挡件的左右侧面向内侧突出,
将所述铰链销向所述引导槽压入并使所述铰链销滑动的按压力向将所述遮挡件的开口覆盖的所述护盖施加时,所述护盖的背面与所述限制销滑动接触,而所述护盖以所述铰链销为摆动中心摆动,跳起而收纳于所述遮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遮挡件形成为具有上下左右的壁面的截面大致矩形的盒型形状,所述护盖形成为具有左右的袖的俯视大致U字形状,
所述引导槽形成在所述遮挡件的左右侧面的上部,所述限制销在引导槽的前端的前方且下方设于所述遮挡件的左右侧面,所述铰链销设于所述护盖的左右的袖的上部,
当被施加按压力时,所述护盖使袖的背面与限制销滑动接触而限制摆动,且所述护盖越上限制销,跳起而收纳于遮挡件的顶面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遮挡件由可塑性原料形成为具有上下左右的壁面的截面大致矩形的盒型形状,所述护盖由可塑性原料形成为具有左右的袖的大致板状体,
所述引导槽形成在所述遮挡件的左右侧面的下部,所述限制销在引导槽的前端的前方且上方设于所述遮挡件的左右侧面,所述铰链销设于所述护盖的左右的袖的下部,
当被施加按压力时,所述护盖在使袖的背面与限制销滑动接触而摆动受限制的状态下收纳于遮挡件的底面之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保持单元由能够卡合的卡合孔和卡合突起的组合构成,卡合孔和卡合突起的任一方设于所述遮挡件的左右侧面,另一方设于所述护盖的左右的袖。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在被收纳的位置处,所述护盖的前表面的下端比上端靠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在被收纳的位置处,护盖的袖的背面形成为所述护盖的前表面的下端比上端靠上的斜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引导槽形成为后端比前端靠下的在前后方向上倾斜的直线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护盖在前表面具有突起,
当所述铰链销被压入引导槽而滑动时,摆动而跳起的护盖的前表面的突起与遮挡件顶面抵接,而护盖收纳于遮挡件顶面的正下方,
所述车辆用座椅还具备限动件,该限动件在向所述护盖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允许护盖向遮挡件的动作,在护盖被收纳而按压力解除的状态下,限制护盖的动作而将护盖保持于护盖的收纳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限动件是在引导槽的后部设于引导槽的下表面或上表面,且将铰链销向引导槽的后端按压而限制护盖的动作的突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限动件是设于护盖背面,且在限制销的背面侧与限制销卡合而限制护盖的动作的突起。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限动件是设于遮挡件顶面,且在护盖前表面的突起的前表面侧与护盖前表面的突起卡合而限制护盖的动作的突起。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遮挡件形成为具有上下左右的壁面的截面大致矩形的盒型形状,所述护盖形成为具有左右的袖的俯视大致U字形状,
所述引导槽形成在所述遮挡件的左右侧面的上部,所述限制销在引导槽的前端的前方且下方设于所述遮挡件的左右侧面,所述铰链销设于所述护盖的左右的袖的上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保持单元由能够卡合的卡合孔和卡合突起的组合构成,卡合孔和卡合突起的任一方设于所述遮挡件的左右侧面,另一方设于所述护盖的左右的袖。
CN201410478893.0A 2013-09-25 2014-09-18 车辆用座椅 Active CN1044424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7695 2013-09-25
JP2013197695A JP6091005B2 (ja) 2013-09-25 2013-09-25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3223801A JP6168698B2 (ja) 2013-10-29 2013-10-29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3-223801 2013-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42467A true CN104442467A (zh) 2015-03-25
CN104442467B CN104442467B (zh) 2017-01-04

Family

ID=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8617A (zh) * 2015-04-20 2015-09-16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座椅罩盖
CN107487238A (zh) * 2016-06-10 2017-12-1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CN107487237A (zh) * 2016-06-10 2017-12-1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CN109455119A (zh) * 2017-09-06 2019-03-1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将儿童安全座椅附连于车辆座椅的折叠锚固器支架
US20210162895A1 (en) * 2018-04-25 2021-06-03 Audi Ag Guide element comprising fastening to a seat cushion, seat cushion,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having a guide element of this type
CN113453950A (zh) * 2019-02-20 2021-09-28 安道拓工程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具有软垫部段以及用于盖住软垫部段中的通孔的至少一个覆盖部的车辆座椅,以及将覆盖部装配在车辆座椅的座椅部段上的方法
CN113498389A (zh) * 2019-02-25 2021-10-12 安道拓工程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软垫部分的覆盖物、车辆座椅的软垫部分以及车辆座椅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1996A (ja) * 1999-10-22 2001-05-08 Nissan Shatai Co Ltd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の取付構造
DE20006692U1 (de) * 2000-04-11 2001-08-23 Johnson Controls Gmbh Abdeckvorrichtung mit selbstverschließender Klappe
JP2008105580A (ja) * 2006-10-26 2008-05-08 Kasai Kogyo Co Ltd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アンカーカバー装置
CN103057444A (zh) * 2011-10-20 2013-04-24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可调整锚定机构
CN203410329U (zh) * 2013-07-31 2014-01-29 浙江吉俱泰汽车内饰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的儿童安装座椅锚点饰盖总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1996A (ja) * 1999-10-22 2001-05-08 Nissan Shatai Co Ltd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の取付構造
DE20006692U1 (de) * 2000-04-11 2001-08-23 Johnson Controls Gmbh Abdeckvorrichtung mit selbstverschließender Klappe
JP2008105580A (ja) * 2006-10-26 2008-05-08 Kasai Kogyo Co Ltd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アンカーカバー装置
CN103057444A (zh) * 2011-10-20 2013-04-24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可调整锚定机构
CN203410329U (zh) * 2013-07-31 2014-01-29 浙江吉俱泰汽车内饰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的儿童安装座椅锚点饰盖总成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8617A (zh) * 2015-04-20 2015-09-16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座椅罩盖
CN107487238A (zh) * 2016-06-10 2017-12-1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CN107487237A (zh) * 2016-06-10 2017-12-1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CN107487238B (zh) * 2016-06-10 2019-10-0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CN107487237B (zh) * 2016-06-10 2019-10-08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座椅
CN109455119A (zh) * 2017-09-06 2019-03-1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将儿童安全座椅附连于车辆座椅的折叠锚固器支架
US20210162895A1 (en) * 2018-04-25 2021-06-03 Audi Ag Guide element comprising fastening to a seat cushion, seat cushion,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having a guide element of this type
US11760239B2 (en) * 2018-04-25 2023-09-19 Audi Ag Guide element comprising fastening to a seat cushion, seat cushion,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having a guide element of this type
CN113453950A (zh) * 2019-02-20 2021-09-28 安道拓工程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具有软垫部段以及用于盖住软垫部段中的通孔的至少一个覆盖部的车辆座椅,以及将覆盖部装配在车辆座椅的座椅部段上的方法
CN113453950B (zh) * 2019-02-20 2023-10-31 安道拓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软垫部段以及用于盖住软垫部段中的通孔的至少一个覆盖部的车辆座椅,以及将覆盖部装配在车辆座椅的座椅部段上的方法
US11820264B2 (en) 2019-02-20 2023-11-21 Adient Us Llc Vehicle seat with an upholstered section and at least one cover for capping a through opening in the upholstered section, and method for fitting a cover on a seat section of a vehicle seat
CN113498389A (zh) * 2019-02-25 2021-10-12 安道拓工程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软垫部分的覆盖物、车辆座椅的软垫部分以及车辆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53441B1 (en) 2015-12-30
US20150084388A1 (en) 2015-03-26
EP2853441A1 (en) 2015-04-01
US9340128B2 (en) 2016-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53441B1 (en) Vehicle seat
CN106463874B (zh) 连接器
US8510897B2 (en) Windshield wiper arm connector
KR101229700B1 (ko) 코드 록
JP2008086639A (ja) バンドとバックルのスライドアジャスタ
CN105308802B (zh) 连接器组件
CN102711545B (zh) 旁开扣及其锁定构件
CN205468637U (zh)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安全带夹器
CN105191012A (zh) 连接器
US8905442B2 (en) Latch structure and cable with connector
CN100508813C (zh) 带扣
CN105188454A (zh) 连结件和钩构件
US8814269B2 (en) Vehicle seat
EP2721942A1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s
KR20030082411A (ko) 카드를 장착위치에 로크하는 로크 기구를 구비한 카드용커넥터 장치
KR101413400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
CN103443481A (zh) 夹子
US8966826B2 (en) Handle base attachment structure
CN105922915A (zh) 头枕装置
CN103676192B (zh) 眼镜架与眼镜腿的连接构造
CN107072357B (zh) 拉链用的拉头
US9113679B2 (en) Buckle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the buckle from being released by an impact
US20140033484A1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JP609100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7956983B (zh) 托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