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3238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3238A
CN104423238A CN201410410506.XA CN201410410506A CN104423238A CN 104423238 A CN104423238 A CN 104423238A CN 201410410506 A CN201410410506 A CN 201410410506A CN 104423238 A CN104423238 A CN 104423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image
displaceable element
guide portion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105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3238B (zh
Inventor
佐藤正树
松冈功
笹冈修
古川哲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423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3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2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0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colo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开口;可开闭元件;以及可移动元件,所述可移动元件以这样的状态支撑多个盒:其中,盒沿着设置方向设置,在沿着与设置方向和纵向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经过内侧位置和外侧位置之间的开口时能够沿设置方向移动。在可移动元件位于内侧位置时,盒当中相邻的两个盒沿垂直于设置方向和纵向方向的方向看处于重叠的状态。在可移动元件从内侧位置移动到外侧位置且随后将相邻的两个盒中的一个盒从可移动元件上拆除时,相邻的两个盒中的这一个盒相对于可移动元件移动从而避免这一个盒影响到另一个盒。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多个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用于在记录材料(介质)上形成彩色图像。
背景技术
在此,成像装置是一种用于通过使用已知的各种成像原理和成像类型(处理方式)例如电子照相处理、静电记录处理和磁记录处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装置。成像装置包括例如复印机、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传真机、图像显示装置(电子黑板或电子白板)等。通过成像装置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并且记录材料可以包括例如片材、OHT片材、中间转印元件、图像显示材料等。
通过将一部分或全部的成像部一体地组装成盒(单元)来制备盒,所述成像部包括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承载元件和能够作用在图像承载元件上的成像处理装置。此外,盒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的装置主组件中,并且帮助进行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处理。装置主组件是盒式成像装置中除了盒以外的成像装置的构成部分。
作为图像承载元件,可以在电子照相处理中使用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在静电记录处理中使用静电记录介电元件、在磁记录处理中使用磁记录的磁性材料、以及使用能够通过各种其他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类型来形成图像的元件。成像处理装置是用于通过作用在图像承载元件上来形成图像的设备。
在下文中,为了方便起见,将介绍盒式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作为示例。作为盒,例如可以指代处理盒或显影盒。
通过将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以及作为能够作用在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上的电子照相处理装置的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和清理装置中的至少一种一体地组装成盒来制备处理盒,并且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装置主组件。
相应地,处理盒包括通过将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和作为处理装置的显影装置一体地组装成盒而制备的盒,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装置主组件。此外,处理盒包括通过将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和作为处理装置的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或清理装置一体地组装成盒而制备的盒,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装置主组件。
一体地包括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和显影装置的处理盒被称作所谓的一体型处理盒。此外,一体地包括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和不同于显影装置的处理装置的处理盒被称作所谓的(功能)分离型处理盒。也就是说,显影装置设置在不同于处理盒的显影单元中,并且用于通过与显影单元配合来形成图像的处理盒被称作所谓的分离型处理盒。
根据这种处理盒类型,成像装置的维护能够由用户自己执行而无需依赖于维修人员,并且因此能够显著地改进操作性。
此外,显影盒包括用于向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元件(以下称作显影辊)。此外,显影盒容纳粉末状显影剂(调色剂)并且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装置主组件,所述粉末状显影剂(调色剂)用于通过显影辊使得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在显影盒的情况下,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安装在装置主组件或盒支撑元件中。可选地,电子照相感光元件设置在上述的所谓分离型处理盒中。在此情况下,处理盒并不包括显影装置。显影盒也可以由用户自己安装在装置主组件中以及从装置主组件上拆除。由此,装置主组件的维护能够简单地执行。
因此,盒包括上述的所谓一体型处理盒或上述的所谓分离型处理盒。此外,盒包括所谓的分离型处理盒和显影盒配合使用的情况。此外,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固定地安装在装置主组件中或盒支撑元件上并使用显影盒从而使显影盒能够作用在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上并且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感光元件的情况。此外,盒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装置主组件中的、有助于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处理的单元。
将介绍处理盒相对于成像装置的安装和拆除。在多个处理盒沿基本水平的方向设置并且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装置主组件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为了有助于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已经提出了一种将多个处理盒作为一个单元拉出并且随后能够沿竖直方向可拆卸地安装的结构(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JP2008-165027A,对应于美国专利US7567769)。
在具有拉出式结构以使多个处理盒作为一个单元被拉出并且随后能够可拆卸地安装的成像装置中,当相邻的鼓之间的节距为了缩短FPOT(首次打印输出时间)而变窄时,相邻的处理盒中的部件(构件)在某些情况下以重叠的方式设置。在此情况下,可能难以确保能够沿竖直方向可拆卸地安装目标处理盒所遵循的安装轨迹。
在此,FPOT是直到排出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第一张记录材料为止的时间。所述的鼓是感光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这样的状态:其中,即使在使得相邻的两个盒在成像装置的装置主组件中的可成像位置处彼此部分重叠的条件下,用于支撑盒的可移动元件被移动以使盒能够在装置主组件外侧的位置处可拆卸地安装至可移动元件。因此,提供了一种能够改进可用性并且不仅能缩短FPOT而且还能使装置主组件小型化的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彩色图像的成像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的开口;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的可开闭元件;以及可移动元件,所述可移动元件以这样的状态支撑多个盒:其中,盒沿着设置方向设置,能够在经过所述开口时在内侧位置与外侧位置之间沿设置方向移动,在内侧位置,盒位于主组件中,在外侧位置,能够在主组件外侧的位置沿着与每一个盒的纵向方向以及所述设置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可拆卸地安装盒,其中在所述可移动元件位于内侧位置时,盒当中相邻的两个盒沿垂直于所述设置方向和纵向方向的方向看处于重叠的状态,并且其中在所述可移动元件从内侧位置移动到外侧位置且随后将相邻的两个盒中的一个盒从所述可移动元件上拆除时,相邻的两个盒中的这一个盒相对于所述可移动元件移动从而避免这一个盒与另一个盒干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彩色图像的成像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的开口;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的可开闭元件;以及可移动元件,所述可移动元件以这样的状态支撑多个盒:其中,盒沿着设置方向设置,能够在经过所述开口时在内侧位置与外侧位置之间沿设置方向移动,在内侧位置,盒位于主组件中,在外侧位置,能够在主组件外侧的位置沿着与每一个盒的纵向方向和所述设置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可拆卸地安装盒,其中在所述可移动元件从内侧位置移动到外侧位置从而增加至少一对相邻的盒之间的、在设置方向上的间距且随后将相邻的盒中的一个盒从所述可移动元件上拆除时,避免相邻的盒中的这一个盒干涉到另一个盒。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成像装置的外观透视图。
图2是成像装置在门关闭的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成像装置在门打开的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图4是成像装置在盒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下的外观透视图。
图5是从驱动侧看盒的外观透视图。
图6是从非驱动侧看盒的外观透视图。
图7是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
图8是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
图9是处于成像位置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
图10是成像装置在盒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图11是实施例1中的具有另一种结构的成像装置在盒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图12是实施例1中的具有又一种结构的成像装置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图13是实施例2中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
图14是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的部分放大视图。
图15是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
图16是处于成像位置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
图17是成像装置在盒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图18是实施例3中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
图19是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
图20是处于成像位置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
图21是成像装置在盒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图22是实施例4中的成像装置在盒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下的外观透视图。
图23是成像装置在盒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图24是从驱动侧看盒的外观透视图。
图25是从非驱动侧看盒的外观透视图。
图26是实施例4中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
图27A和27B分别是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
图28A和28B分别是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
图29A和29B分别是处于成像位置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
图30A、30B和30C是用于图解将盒托盘移动至内侧位置所用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31A、31B和31C是用于图解将盒托盘移动至外侧位置所用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32是实施例5中的成像装置在盒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下的外观透视图。
图33是成像装置在盒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图34是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
图35A和35B分别是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
图36A和36B分别是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
图37A和37B分别是处于成像位置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
图38A、38B和38C是用于图解将盒托盘移动至内侧位置所用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39A、39B和39C是用于图解将盒托盘移动至外侧位置所用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40是实施例6中的成像装置在盒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下的外观透视图。
图41是成像装置在盒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图42是实施例6中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
图43A和43B分别是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
图44A和44B分别是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
图45A和45B分别是处于成像位置的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
图46A、46B和46C是用于图解将盒托盘移动至内侧位置所用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47A、47B和47C是用于图解将盒托盘移动至外侧位置所用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48是实施例7中的成像装置在盒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下的外观透视图。
图49是成像装置在盒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图50是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
图51是盒托盘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期间的外观透视图。
图52是处于成像位置的盒托盘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3是实施例8中的成像装置在盒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下的外观透视图。
图54是成像装置在盒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图55是盒托盘的外观透视图。
图56是盒托盘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期间的外观透视图。
图57是实施例8中的具有另一种结构的、处于成像位置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8是成像装置在盒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下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参照图1-12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1。介绍将按照成像装置的整体结构、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方法、处理盒的结构以及盒托盘的结构的顺序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成像装置,示出了能够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彩色图像的电子照相激光束打印机。此外,作为成像装置,示出了在其中将感光鼓上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相继转印到带(中间记录介质)上并随后从带整体转印到作为最终记录介质的记录材料上的成像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与中间转印带相接触的感光鼓上形成图像的位置被定义为“成像位置”。此外,感光鼓从中间转印带间隔开并能够向成像装置的外侧移动的位置被定义为“内侧位置”。此外,盒托盘被拉出且随后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处理盒的位置被定义为“外侧位置”。
(成像装置的整体结构)
参照图1和图2,将介绍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概况。图1是成像装置100的外观透视图。图2是成像装置100在每一个感光鼓都位于成像位置(在该位置感光鼓接触中间转印带)的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在图2中,被堆叠和容纳在进给托盘102中的记录材料8由在图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进给辊103进给,给送至运送辊104且随后给送至内带辊105和转印辊122之间的夹持部。
构成多个成像部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构成四个成像部的图像承载元件即感光鼓111、112、113和114在图2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每一个成像部,在相关联的感光鼓的外周表面上,静电潜像通过来自激光扫描仪120的激光而相继形成并随后通过显影辊1来显影,使得形成调色剂图像。在每一个感光鼓111-114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30上。
中间转印带130在内带辊105和张力辊121之间伸展和拉紧,并且由内带辊105沿着与感光鼓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以与感光鼓的转速基本相同的周向速度循环驱动。
在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下,由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构成的调色剂图像分别在感光鼓111-114上形成和显影,并随后相继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30上。然后,将转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30上的调色剂图像整体转印到给送至内带辊105和转印辊122之间的夹持部的记录材料8上。
进而,将在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8给送至定影膜107和压辊108之间的夹持部,并且在该夹持部进行加热和压印,以使调色剂图像在记录材料8上定影。通过排出辊109和110将调色剂图像在其上定影的记录材料8排出到成像装置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中间转印带130的清理部127。
在此,在成像部,感光鼓111、112、113和114与能够作用在其上的处理装置组装成分别构成处理盒C111、C112、C113和C114的单元。处理盒C111、C112、C113和C114设置成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装置100的装置主组件101。
通过将作为图像承载元件的感光鼓以及作为能够作用在感光鼓上的处理装置的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清理装置等中的至少一种一体地组装成盒来制备处理盒。此外,该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装置100的装置主组件101。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以及作为能够作用在感光鼓上的处理装置的用作显影装置的显影辊1、用作充电装置的充电辊2和用作清理装置的刮刀3被一体地组装成盒。
(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方法)
将参照图3和图4介绍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方法的概况。图3是成像装置100在盒盖(可开闭元件)140打开的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图4是成像装置在将作为可移动元件的盒托盘144从装置主组件101的内侧经过露出(打开)的开口101A拉出到装置主组件101的外侧的状态下的外观透视图。
在此,相对于成像装置,处理盒的更换(替换)的类型使得为了改进可用性,盒被放置在拉出型的托盘144上并随后以前方存取的方式进行更换。
也就是说,装置主组件101在前(表面)侧设置有开口101A。开口101A允许盒从中经过,目的是为了将盒插入到装置主组件101的内侧以及将盒拆除到装置主组件101的外侧。此外,盒门140作为用于关闭和打开门101A的可开闭元件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1可开闭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盒门140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1能够围绕设置在其下侧的水平轴141打开、关闭和旋转。
此外,如图4所示,处理盒C111、C112、C113和C114大体上由盒托盘144保持并且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盒托盘144,以便插入装置主组件101和从装置主组件101拉出。该盒托盘144通过设置在构成装置主组件框架的装置主组件的左框架和右框架上的一对托盘保持元件143被可滑动地水平保持并且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在此,向前的方向是将托盘144从装置主组件拉出的方向,而向后的方向是将托盘144插入到装置主组件内的方向。
在托盘144支撑上述的多个处理盒C111、C112、C113和C114的状态下,托盘144能够在与每一个处理盒中的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相交叉的移动方向上、在装置主组件101的内侧和外侧之间移动。
此外,处理盒144设置有中间电接触部(未示出),该中间电接触部能够与处理盒的电接触部(未示出)电连接。中间电接触部能够与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中的主组件(侧)电接触部电连接。
托盘保持元件143与盒门140的打开旋转相关联地沿向前的方向和向上的方向移动预定的量。通过托盘保持元件143的这种位置移动,盒托盘144也向上移动,使得感光鼓111-114从中间转印带130升起(间隔开),以使盒托盘144被放置成能够从装置主组件拉出的状态。
如图4和图10所示,在将盒托盘144从装置主组件101的内侧拉出到外侧时,露出(开放)每一个处理盒的上表面。此外,与盒托盘144的拉出操作相关联地,相应的处理盒中相邻的两个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增加。因此能够确保处理盒所遵循的安装轨迹不会彼此影响,使得每一个处理盒C111、C112、C113和C114都能沿箭头方向拆除。
随后将详细介绍改变感光鼓之间的节距的方法。此外,在向装置主组件101中安装处理盒C111、C112、C113和C114时,执行相反的过程。
(处理盒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处理盒C111-C114具有相同的结构。将参照图5和图6介绍每一个处理盒的结构。图5和图6分别是从驱动侧和非驱动侧看处理盒C(C111-C114)的透视图。
处理盒C是细长的组件,其将构成感光鼓的轴向方向a-a的左-右方向作为纵向方向。此外,处理盒C包括鼓单元(第一框架)151、显影单元(第二框架)156、左侧板(非驱动侧板)152L和右侧板(驱动侧板)152R。
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在确保处理盒所必须的部件空间和显影剂容量的同时被减小(变窄)。由此,相邻的盒中的一个盒的鼓单元151和另一个盒的显影单元156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1彼此重叠。
左侧板152L和右侧板152R分别从鼓单元151的容器151a的外侧固定地安装在容器151a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上。每一块左侧板152L和右侧板152R都包括从容器151a向后延伸的延长部。此外,显影单元156设置在左延长部和右延长部之间。显影单元156由这些延长部可摆动地支撑从而围绕平行于鼓轴线a-a的轴线b-b旋转。
也就是说,显影单元156能够可旋转地与鼓单元151相连。显影单元156的旋转中心b-b在作为驱动侧的右侧板152R侧与显影辊驱动耦合部(第二驱动输入部,显影辊驱动力接收部)154的中心对准。此外,在作为非驱动侧的左侧板152L侧,旋转中心b-b与支撑轴155的中心对准。支撑轴155的位置在横截面坐标方面与耦合部154的中心基本一致。也就是说,耦合部154的中心轴线和支撑轴155的中心轴线基本上彼此一致。
在处理盒C的位于驱动侧的侧表面部,设置有鼓驱动耦合部(第一驱动输入部,鼓驱动力接收部)153、显影辊驱动耦合部14、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R和驱动侧被支撑部(第一被定位部)158R。鼓耦合部153的中心与鼓的轴线对准。在处理盒C的位于非驱动侧的侧表面部,设置有非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L和非驱动侧被支撑部(第二被定位部)158L。
在将处理盒C插入盒托盘144时,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R和非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L如下所述与设置在盒托盘144侧的接合部(144h和144i)接合。此外,与盒托盘144的拉出操作相关联地,旋转阻止部157R和157L在盒托盘的拉出方向上沿盒托盘144中的接合部平移。
此外,在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1定位处理盒时,旋转阻止部157R和157L用作用于阻止处理盒C旋转的装置。也就是说,在处理盒C接收到来自装置主组件101的旋转驱动力时,旋转阻止部157R和157L阻止处理盒C旋转。
设置在驱动侧的第一被定位部158R是向下的弧形凸部并且设置在右侧板152R的下边缘上从而与鼓同轴。设置在非驱动侧的第二被定位部158L也是向下的弧形凸部并且设置在左侧板152L的下边缘上从而与鼓同轴。
在处理盒C被容纳在装置主组件101的容纳部中的状态下,这些被定位(支撑)部158R和158L与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中的主组件侧定位部(未示出)接合,并实现处理盒C在容纳部中的定位。在盒托盘144朝向中间转印带130下降时,被定位部158R和158L在盒托盘(可移动元件)144下降的途中由主组件侧定位部(未示出)定位。
(盒托盘的结构)
将参照图7至图10介绍盒托盘144的结构。图7是盒托盘144的外观透视图。图8是在拉出盒托盘144之后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144的外观透视图。图9是处于成像位置的盒托盘144的外观透视图。图10是在拉出盒托盘144之后处于外侧位置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盒托盘144大体上支撑处理盒C111、C112、C113和C114。右框架部144R(驱动侧)设置有孔144f和144g,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侧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输出部经由孔144f和144g进出盒托盘144。此外,右框架部144R设置有接合部145、146、147和148,盒C的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R将与这些接合部接合。此外,左框架部144L(非驱动侧)设置有接合部145、146、147和148,盒的非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L将与这些接合部接合。
将具体地介绍接合部145-148。接合部145-148针对相应的工位(成像部)在形状上有所不同。与处理盒C114相关联的接合部148设置有I形槽,所述I形槽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包括切口部148a和下支撑部148b。此外,分别与盒C111-C113相关联的接合部145-147设置有L形槽,所述L形槽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分别包括切口部145a-147a,并且在拉出方向上分别包括引导部145c-147c。
沿拉出方向延伸的引导部145c-147c针对相应的工位在长度上有所不同。此外,支撑部(凹部)145b-147b设置在相关联的L形槽的角部。
上述的四个切口部设置在使得相邻的处理盒不会在作为安装和拆除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接合部145-148的形状在驱动侧和非驱动侧之间是相同的。
每一个处理盒C111、C112、C113和C114都从上方以下落的方式插入盒托盘中。在逐渐插入处理盒C时,每一个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R和非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L与设置在盒托盘144侧的接合部145-148中相关联的一个接合部逐渐接合(图8)。
此外,在处理盒C向下移动从而被容纳在盒托盘144中时,旋转阻止部157R和157L抵靠接合部的支撑部144b-147b,由此被定位。用这种方式,盒托盘144将盒C定位并支撑在相邻的处理盒不会在上下方向上与盒C重叠的位置。因此,如图4和图10所示,盒托盘144支撑相应的处理盒C以使得能够从正上方拆除处理盒C。
在盒托盘144向装置主组件101的容纳部移动时,每一个盒的旋转阻止部157R和157L分别由设置在盒托盘144中的导轨161R和161L移动。也就是说,与盒托盘144的移动相关联地,每一个盒C的旋转阻止部157R和157L通过导轨161R和161L推送以沿相关联的引导部移动。
参照图8,将具体地介绍导轨161,导轨161通过盒托盘144可滑动地保持。此外,框架161设置有导轨接合部165-167,相关联的旋转阻止部157与每一个导轨接合部165-167接合。导轨接合部165-167针对相应的工位在形状上有所不同。
与处理盒C111相关联的导轨接合部165设置有I形槽,所述I形槽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包括切口部165a。此外,分别与盒C112和C113相关联的导轨接合部166和167设置有L形槽,所述L形槽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分别包括切口部166a和167a,并且在拉出方向上分别包括引导部166c和167c。
沿拉出方向延伸的引导部166c和167c针对相应的工位在长度上有所不同。
上述的三个切口部设置在使得相邻的处理盒不会在作为安装和拆除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此外,每一个导轨161设置有靠接部162以供托盘保持元件143的凸部143f和143r(图10和图11)抵靠。导轨161的形状在驱动侧导轨161R和非驱动侧导轨161L之间是相同的。
盒托盘144移动到装置主组件101的作为内侧位置的容纳部,以使设置在盒托盘144中的导轨161的靠接部162抵靠托盘保持元件143的凸部143r。然后,导轨接合部165-167开始推动旋转阻止部157以按照如下列举的顺序移动处理盒C111、C112和C113。因此,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变窄(图9)。
此外,在从装置主组件101拉出盒托盘144时,执行相反的过程。设置在盒托盘144中的导轨161的靠接部162抵靠托盘保持元件143的凸部143f。然后,导轨161的接合部165-167开始推动旋转阻止部157以按照如下列举的顺序移动处理盒C111、C112和C113。因此,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变宽(图8)。
用这种方式,盒托盘144设置有接合部145-148,并且与托盘144的拉出操作相关联地,处理盒之间的节距和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变宽(增加)。因此,可以在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期间确保安装轨迹且不会在彼此相邻的处理盒之间造成干涉。此外,处理盒C能够向上拉出,从而改进了可用性。此外,在向装置主组件中安装盒期间,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变窄(减小),并且因此能够缩短FPOT。
附带地,在实施例1中,基于使得盒C的鼓单元151以及相邻盒C中的处理盒C的显影单元156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叠的设置方式来进行说明,所述上下方向是作为盒C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1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但是,也可以使用使得相邻的盒并不彼此重叠的设置方式。
在此情况下,如图11和图12所示,感光鼓之间的节距从L1增加至L2,使得处理盒C上侧的两端部C121f-C124f和C121r-C124r易于保持。因此,无需在处理盒上侧的两端部处设置用于保持处理盒的凹部,在改进可用性的同时确保处理盒所必须的部件的空间和显影剂的容量。
此外,在实施例1中,尽管基于使用中间转印带130的ITB(中间转印带)型进行说明,但是在使用如图12所示的静电运送带的ETB(静电转印带)型的成像装置中,也可以通过使用类似的结构获得类似的效果。在图12中,静电运送带由附图标记6A表示。
<实施例2>
将参照图13-17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中的上述构成元件相类似的构成元件将通过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标识而从说明内容中省略。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盒托盘244。
(盒托盘的结构)
图13是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244的外观透视图。图14是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244的部分放大视图。图15是在拉出盒托盘244之后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244的外观透视图。图16是处于成像位置的盒托盘244的外观透视图。图17是在拉出盒托盘244之后处于外侧位置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盒托盘244由四个安装部244(1)-244(4)构成。此外,在安装部244(1)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设置有用于可滑动地保持安装部244(2)-244(4)的安装部保持元件261L和261R(图15)。安装部244(1)-244(4)是要分别插入和支撑第一至第四(四个)盒C111、C112、C113和C114的部分(盒容纳空间,盒安装部)。
盒托盘244在安装部244(1)-244(4)大体上支撑处理盒C111、C112、C113和C114。安装部244(1)-244(4)由右框架部244R(驱动侧)、左框架部244L(非驱动侧)、后框架部244G和前框架部244F围绕和限定。
右框架部244R(驱动侧)设置有孔244f和244g,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侧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输出部经由孔244f和244g进出盒托盘244。此外,右框架部244R设置有接合部245-248,盒C的旋转阻止部157R将与这些接合部接合。这些接合部245-248中的每一个都设有I形槽,所述I形槽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包括切口部。
此外,设置有支撑部(未示出但是具有与左框架部所用的基本相同的形状),所述支撑部能够与安装部保持元件261R的安装部保持元件接合部相接合。每一个安装部保持元件接合部在拉出方向上设置有凹槽,并且能够与安装部保持元件接合部接合的相关支撑部在拉出方向上设置有凸部。此外,设置有能够与相邻的安装部的定位部相接合的定位部250-252和引导部253-255(图14)。每一个定位部具有圆形的凸块形状,并且引导部253-255中能够与之接合的相关联的一个引导部在拉出方向上设置有凹槽。
左框架部244L(非驱动侧)具有类似于右框架部244R(驱动侧)的多种形状,并且设置有能够与处理盒C的非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L相接合的接合部245-248。接合部245-248中的每一个都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设有I形槽。
此外,设置有能够与安装部保持元件261L的安装部保持元件接合部267相接合的支撑部256-258。安装部保持元件接合部267在拉出方向上设置有凹槽,并且能够与安装部保持元件接合部267接合的每一个支撑部256-258在拉出方向上设置有凸部。此外,设置有能够与相邻的安装部的定位部相接合的定位部250-252和引导部253-255。每一个定位部具有圆形的凸块形状,并且引导部253-255中能够与之接合的相关联的一个引导部在拉出方向上设置有凹槽。
处理盒C111、C112、C113和C114分别从上方以下落的方式插入对应的安装部244(1)-244(4)中。在逐渐插入处理盒C时,每一个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R和非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L与设置在安装部244(1)-244(4)侧的接合部245-248中相关联的一个接合部逐渐接合(图15)。此外,在处理盒C向下移动从而被容纳在安装部中时,旋转阻止部157R和157L的下表面抵靠安装部244(1)-244(4)侧的接合部245-248,由此被接收(夹固)。
因此,处理盒处于通过安装部244(1)-244(4)来放置和支撑处理盒的状态。也就是说,安装部244支撑盒使得能够从正上方拆除盒,并且通过将盒向正下方移动来支撑盒。
在盒托盘244向装置主组件的容纳部移动时,与移动相关联地,安装部244(2)-244(4)的支撑部256-258沿着安装部保持元件261R和261L平移。此外,安装部244(1)-244(3)的定位部250-252分别沿着对应的引导部253-255平移,由此抵靠设置在引导部253-255的端部处的对应靠接部。因此,盒托盘244在拉出方向上的长度缩短,并且与此同时,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变窄(图16)。
此外,在从装置主组件拉出盒托盘244时,与移动相关联地,安装部244(2)-244(4)的支撑部256-258在拉出方向上沿着安装部保持元件261R和261L平移。此外,安装部244(1)-244(3)的定位部250-252分别沿着对应的引导部253-255平移,由此抵靠设置在引导部253-255的端部处的对应支撑部,从而完成定位。用这种方式,盒托盘244的每一个安装部244(1)-244(4)将盒C定位在相邻的处理盒不会在上下方向上与盒C重叠的位置。因此,安装部244(1)-244(4)支撑相应的处理盒C以使得能够从正上方拆除(图17)。
用这种方式,盒托盘244设置有多个安装部244(1)-244(4),并且与托盘244的拉出操作相关联地,安装部平移以加宽(增加)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因此,可以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期间确保安装轨迹且不会在彼此相邻的盒之间造成干涉。此外,处理盒C能够向上拉出,从而改进了可用性。此外,在向装置主组件中安装盒期间,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变窄(减小),并且因此能够缩短FPOT。此外,在向装置主组件101中安装盒期间,盒托盘244在拉出方向上的长度缩短,并且因此使成像装置100小型化也变得可行。
在实施例2中,基于使得盒C的鼓单元151以及相邻盒C的处理盒C的显影单元156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叠的设置方式来进行说明,所述上下方向是作为盒C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1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但是,也可以使用使得相邻的盒C并不彼此重叠的设置方式。
鼓之间的节距与实施例1中类似地增加,以使得盒易于保持,在改进可用性的同时确保处理盒所必须的部件的空间和显影剂的容量。
此外,在实施例2中,尽管基于使用中间转印带的ITB(中间转印带)型进行说明,但是在使用静电运送带(图12)的ETB(静电转印带)型的成像装置中,也可以通过使用类似的结构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3>
将参照图18-21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中的上述构成元件相类似的构成元件将通过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标识而从说明内容中省略。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盒托盘344。
(盒托盘的结构)
图18是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344的外观透视图。图19是在拉出盒托盘344之后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344的外观透视图。图20是处于成像位置的盒托盘344的外观透视图。图21是在拉出盒托盘344之后处于外侧位置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盒托盘344由两个安装部344(1)-344(2)构成。安装部344(1)和344(2)由右框架部344R(驱动侧)、左框架部344L(非驱动侧)、后框架部344G和前框架部344F围绕和限定。此外,安装部344(1)-344(2)在前后方向上通过分隔板344H划分为基本相等的两部分。此外,在安装部344(1)的左端部和右端部,设置有用于可滑动地保持安装部344(2)的安装部保持元件361L和361R(图19)。安装部344(1)和344(2)是要分别插入和支撑第一盒C111和第二盒C112以及第三盒C113和第四盒C114的部分(盒容纳空间,盒安装部)。盒托盘344分别在安装部344(1)和344(2)大体上支撑处理盒C111和C112以及盒C113和C114。
右框架部344R(驱动侧)设置有孔344f和344g,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侧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输出部经由孔344f和344g进出盒托盘344。此外,右框架部344R设置有接合部345和346,盒C的旋转阻止部157R将与这些接合部接合。这些接合部345和346中的每一个设置有I形槽,所述I形槽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包括切口部并且所述I形槽如下所述在与盒的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设置。
此外,设置有支撑部(未示出但是具有与左框架部所用的基本相同的形状),所述支撑部能够与安装部保持元件361R的安装部保持元件接合部相接合。每一个安装部保持元件接合部在拉出方向上设置有凹槽,并且能够与安装部保持元件接合部接合的相关支撑部在拉出方向上设置有凸部。
此外,前(一个)安装部344(2)设置有定位部350,且后(另一个)安装部344(1)设置有引导部353,引导部353能够与安装部344(2)的定位部350接合。定位部350具有圆形的凸块形状,并且能够与之接合的引导部353在拉出方向上设置有凹槽。
左框架部344L(非驱动侧)具有类似于右框架部344R(驱动侧)的多种形状,并且设置有能够与处理盒C的非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L相接合的接合部345和346。每一个接合部345和346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设置有I形槽,并且所述I形槽如下所述在与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设置。
此外,设置有能够与安装部保持元件361L的安装部保持元件接合部367相接合的支撑部356。安装部保持元件接合部367在拉出方向上设置有凹槽,并且能够与安装部保持元件接合部367接合的支撑部356在拉出方向上设置有凸部。
此外,前安装部344(2)设置有定位部350,且后安装部344(1)设置有引导部353,引导部353能够与安装部344(2)的定位部350接合。定位部350具有圆形的凸块形状,并且能够与之接合的引导部353在拉出方向上设置有凹槽。
处理盒C111和C113分别从上方以下落的方式插入对应的安装部344(1)和344(2)中。在逐渐插入处理盒C时,每一个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R和非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L与设置在安装部344(1)和344(2)侧的接合部345和347中相关联的一个接合部逐渐接合(图19)。此外,在处理盒C向下移动从而被容纳在安装部中时,旋转阻止部157R和157L的下表面抵靠安装部344(1)和344(2)侧的接合部345和347,由此被接收(捕获)。
因此,处理盒C处于通过安装部344(1)和344(2)来放置和支撑处理盒的状态。也就是说,安装部344支撑盒使得能够从正上方拆除盒,并且通过将盒向正下方移动来支撑盒。
处理盒C112和C114分别从上方以倾斜下落的方式插入到对应的安装部344(1)和344(2)中,以使每一个处理盒C112和C114的安装轨迹不会影响到相邻的盒C。在逐渐插入处理盒C时,每一个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R和非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L与设置在安装部344(1)和344(2)侧的接合部346和348中相关联的一个接合部逐渐接合(图19)。此外,在处理盒C向下移动从而被容纳在安装部中时,旋转阻止部157R和157L的下表面抵靠安装部344(1)和344(2)侧的接合部345和347,由此被接收(捕获)。
因此,处理盒C处于通过安装部344(1)和344(2)来放置和支撑处理盒的状态。也就是说,安装部344支撑盒,以使得通过将盒斜向下移动就能够斜向上地拆除盒和支撑盒。
在盒托盘344向装置主组件的容纳部移动时,与移动相关联地,安装部344(2)的支撑部356沿着安装部保持元件361R和361L平移。此外,安装部344(1)的定位部350沿着对应的引导部353平移,由此抵靠设置在引导部353的端部处的对应靠接部。因此,盒托盘344在拉出方向上的长度缩短,并且与此同时,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变窄(图20)。
此外,在从装置主组件拉出盒托盘344时,与移动相关联地,安装部344(2)的支撑部356在拉出方向上沿着安装部保持元件361R和361L平移。此外,安装部344(1)的定位部350沿着对应的引导部353平移,由此抵靠设置在引导部353的端部处的对应靠接部,从而完成定位。用这种方式,盒托盘344的每一个安装部344(1)和344(2)将盒C定位在相邻的处理盒不会在上下方向上与盒C重叠的位置。因此,安装部344(1)和344(2)支撑相应的处理盒C以使得能够从上方拆除(图21)。
用这种方式,盒托盘344设置有多个安装,并且与托盘344的拉出操作相关联地,安装部平移以加宽(增加)感光鼓之间的每一个节距中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盒和第三盒之间的节距被增加为L3。此外,相邻的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彼此之间有所改变。因此,可以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期间确保安装轨迹且不会在彼此相邻的盒之间造成干涉。
此外,盒C能够向上拉出,从而改进了可用性。此外,盒托盘的伸缩部的数量被减小且受限,以使结构得以简化,且因此成像装置能够进一步缩减尺寸和成本。
附带地,在实施例3中,所介绍的盒托盘包括能够在第二盒和第三盒之间伸缩的部分。然而,即使在包括能够在其他的盒之间伸缩的部分时,也能获得类似的效果。在此情况下,需要改变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并指定盒的安装和拆除的顺序。
此外,在实施例3中,尽管基于使用中间转印带的ITB(中间转印带)型进行说明,但是在使用静电运送带(图12)的ETB(静电转印带)型的成像装置中,也可以通过使用类似的结构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4>
将参照图22-31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类似于实施例1中的成像装置100,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增加用于安装和拆除盒的鼓之间的节距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中件相类似的构成元件将通过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标识而从说明内容中省略。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第一至第四处理盒C411、C412、C413和C414以及盒托盘444。
(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方法)
将参照图22和图23介绍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方法的概况。图22和图23是用于示出处理盒的更换(替换)的示意图,其中图22是成像装置100在托盘444被拉出至外侧位置的状态下的外观透视图,而图23是成像装置100在此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如图22和图23所示,在将盒托盘444从装置主组件101拉出时,露出(开放)每一个处理盒的上表面。此外,与盒托盘444的拉出操作相关联地,相应的处理盒中相邻的两个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增加。因此能够确保处理盒所遵循的安装轨迹不会彼此影响,使得每一个处理盒C411、C412、C413和C414都能沿箭头方向拆除。随后将详细介绍改变感光鼓之间的节距的方法。此外,在向装置主组件101中安装处理盒C411、C412、C413和C414时,执行相反的过程。
(处理盒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处理盒C411-C414具有相同的结构。将参照图24和图25介绍每一个处理盒的结构。图24和图25分别是从驱动侧和非驱动侧看处理盒C(C111-C114)的透视图。
除了实施例1至3中的每一个处理盒的结构以外,旋转中心轴471R和471L分别设置在驱动侧和非驱动侧的侧表面部,并且在将处理盒插入盒托盘444时与设置在盒托盘444侧的接合部相接合。
此外,在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1定位处理盒期间,旋转阻止部457R和457L通过随后介绍的盒托盘444的致动杆加压(致动)。因此,旋转阻止部457R和457L围绕旋转中心轴471R和471L旋转以抵靠靠接部,由此被定位。在定位之后,在旋转阻止部457R和457L接收到来自装置主组件101的旋转驱动力时,旋转阻止部457R和457L阻止处理盒旋转。
(盒托盘的结构)
将参照图23和图26至图29来介绍盒托盘444的结构。图26是盒托盘444的外观透视图。图27A和27B分别是在拉出盒托盘444之后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444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图28A和28B分别是在盒托盘的安装和拆除期间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444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图29A和29B分别是在成像期间的盒托盘444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
参照图26,将介绍盒托盘444的结构。盒托盘444支撑处理盒C411、C412、C413和C414达到各部分的位置被大体确定的程度。右框架部444R(驱动侧)设置有孔444f和444g,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侧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输出部经由孔444f和444g进出盒托盘444。此外,右框架部444R设置有旋转阻止部457R要与之接合的接合部445-448,还设置有旋转中心轴471R要与之接合的旋转中心轴接合部475-478。
此外,左框架部444L(非驱动侧)设置有旋转阻止部457L要与之接合的接合部445-448,还设置有旋转中心轴471L要与之接合的旋转中心轴接合部475-478。
将具体地介绍接合部445-448。接合部445-448针对相应的工位(成像部)在形状上有所不同。与处理盒C441相关联的接合部445设置有I形槽,所述I形槽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包括切口部445a和下支撑部445b。
此外,分别与盒C412-C414相关联的接合部446-448设置有L形槽,所述L形槽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分别包括切口部446a-448a,并且在拉出方向上分别包括引导部446c-448c。沿拉出方向延伸的引导部446c-448c针对相应的工位在长度上有所不同。此外,支撑部(凹部)446b-448b设置在相关联的L形槽的角部。
上述的四个切口部设置在使得相邻的处理盒不会在作为安装和拆除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接合部445-448的形状在驱动侧和非驱动侧之间是相同的。
(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
将参照图26-29介绍向盒托盘444中安装处理盒。
每一个处理盒C411、C412、C413和C414都从箭头的方向以下落的方式插入盒托盘444中。在逐渐插入处理盒C时,驱动侧旋转阻止部457R和非驱动侧旋转阻止部457L与设置在盒托盘444侧的接合部445-448中相关联的一个接合部相接合。然后,旋转中心轴471L和471R与旋转中心轴接合部475-478中相关联的一个旋转中心轴接合部逐渐接合(图28)。此外,在处理盒向下移动从而被容纳在盒托盘444中时,旋转阻止部457R和457L抵靠接合部的支撑部445b-448b中相关联的一个支撑部,由此被定位。
用这种方式,盒托盘444将盒定位并支撑在相邻的处理盒不会在上下方向上与盒重叠的位置(图27)。因此,如图23所示,盒托盘444支撑相应的处理盒以使得能够沿箭头的方向拆除处理盒。
在盒托盘444向装置主组件101的容纳位置移动时,与盒托盘444的移动相关联地,旋转阻止部457R和457L由设置在盒托盘444中的导轨461R和461L推送,并在拉出方向上沿引导部移动。因此,鼓之间的相对于处理盒C411、C412、C413和C414的节距减小(图29)。
参照图27和图28,将具体地介绍导轨461,导轨461通过盒托盘444可滑动地保持。此外,框架461设置有导轨接合部465-468,相关联的旋转阻止部457与每一个导轨接合部465-468接合。导轨接合部465-468针对相应的工位在形状上有所不同。
与处理盒C414相关联的导轨接合部468设置有V形槽,所述V形槽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包括切口部468a。
此外,分别与盒C411和C413相关联的接合部465-467设置有L形槽,所述L形槽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分别包括切口部465a-467a,并且在拉出方向上分别包括引导部465c-467c。沿拉出方向延伸的引导部465c-467c针对相应的工位在长度上有所不同。上述的三个切口部设置在使得相邻的处理盒不会在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导轨的形状在驱动侧导轨和非驱动侧导轨之间是相同的。
参照图30,将介绍用于通过导轨461将处理盒C411、C412、C413和C414移动到装置主组件的内侧位置的操作。
在盒托盘444向作为装置主组件的内侧位置的容纳部移动时,设置在盒托盘444中的靠接部472L接触导轨致动元件473L,且导轨致动元件473L围绕旋转中心474L旋转(图30A)。在盒托盘444进一步向装置主组件的内侧移动时,旋转的导轨致动元件473L接触导轨461的靠接部480L,以开始将导轨461沿箭头方向进一步推向装置主组件的内侧(图30B)。
因此,导轨接合部465-468开始推动旋转阻止部457以沿箭头方向旋转处理盒C412-C414,由此减小相关联的鼓之间的每一处节距(图30C)。
参照图31,将介绍用于通过导轨461将处理盒C411、C412、C413和C414移动到装置主组件的外侧位置的操作。
在盒托盘444向作为装置主组件的外侧位置的容纳部移动时,设置在盒托盘444中的靠接部472L接触导轨致动元件481L,且导轨致动元件481L围绕旋转中心482L旋转(图31A)。在盒托盘444进一步向装置主组件的外侧移动时,旋转的导轨致动元件481L接触导轨461的靠接部483L,以开始将导轨461沿箭头方向进一步推向装置主组件的外侧(图31B)。
因此,导轨接合部465-468开始推动旋转阻止部457以沿箭头方向旋转处理盒C412-C414,由此增加相关联的鼓之间的每一处节距(图31C)。
用这种方式,盒托盘444设置有接合部,并且与托盘444的拉出操作相关联地,处理盒之间的节距和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变宽(增加)。因此,可以在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期间确保安装轨迹且不会在彼此相邻的处理盒之间造成干涉。此外,处理盒能够沿图22和图23的箭头方向被拉出(拆除),从而改进可用性。此外,在向装置主组件中安装盒期间,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变窄(减小),并且因此能够缩短FPOT。
此外,在实施例4中,尽管基于使用中间转印带的ITB(中间转印带)型进行说明,但是在使用静电运送带(图12)的ETB(静电转印带)型的成像装置中,也可以通过使用类似的结构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5>
将参照图32-39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5。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类似于实施例4中的成像装置100,并且与实施例1中相类似的构成元件将通过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标识而从说明内容中省略。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第一至第四处理盒C511、C512、C513和C514以及盒托盘544。
(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方法)
将参照图32和图33介绍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方法的概况。图32和图33是用于示出处理盒的更换(替换)的示意图,其中图32是成像装置100在托盘544被拉出至外侧位置的状态下的外观透视图,而图33是成像装置100在此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如图32和图33所示,在将盒托盘544从装置主组件101拉出时,露出(开放)每一个处理盒的上表面。此外,与盒托盘544的拉出操作相关联地,相应的处理盒中相邻的两个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增加。因此能够确保处理盒所遵循的安装轨迹不会彼此干涉,使得每一个处理盒C511、C512、C513和C514都能沿箭头方向拆除。随后将详细介绍改变感光鼓之间的节距的方法。此外,在向装置主组件101中安装处理盒C511、C512、C513和C514时,执行相反的过程。
(盒托盘的结构)
将参照图33至图37介绍盒托盘544的结构。图33是在拉出盒托盘544之后处于外侧位置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4是盒托盘544的外观透视图。图35A和35B分别是在拉出之后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544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图36A和36B分别是在拉出期间的盒托盘544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图37A和37B分别是在成像期间的盒托盘544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
参照图34,将介绍盒托盘544的结构。盒托盘544支撑处理盒C511、C512、C513和C514达到各部分的位置被大体确定的程度。右框架部544R(驱动侧)设置有孔544f和544g,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侧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输出部经由孔544f和544g进出盒托盘544。此外,右框架部544R设置有旋转阻止部557R要与之接合的接合部545-548,还设置有旋转中心轴571R要与之接合的旋转中心轴接合部575-578。
此外,左框架部544L(非驱动侧)设置有旋转阻止部557L要与之接合的接合部545-548,还设置有旋转中心轴571L要与之接合的旋转中心轴接合部575-578。
将具体地介绍接合部545-548。接合部545-548针对相应的工位(成像部)在形状上有所不同。与处理盒C541相关联的接合部545设置有I形槽,所述I形槽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包括切口部545a和下支撑部545b。
此外,分别与盒C512-C514相关联的接合部546-548设置有L形槽,所述L形槽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分别包括切口部546a-548a,并且在拉出方向上分别包括引导部546c-548c。沿拉出方向延伸的引导部546c-548c针对相应的工位在长度上有所不同。此外,支撑部(凹部)546b-548b设置在相关联的L形槽的角部。
上述的四个切口部设置在使得相邻的处理盒不会在作为安装和拆除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接合部545-548的形状在驱动侧和非驱动侧之间是相同的。
(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
将参照图34-37介绍向盒托盘544中安装处理盒。
每一个处理盒C511、C512、C513和C514都从箭头的方向以下落的方式插入盒托盘544中。在逐渐插入处理盒C时,驱动侧旋转阻止部557R和非驱动侧旋转阻止部557L与设置在盒托盘544侧的接合部545-548中相关联的一个接合部相接合。然后,旋转中心轴571L和571R与旋转中心轴接合部575-578中相关联的一个旋转中心轴接合部逐渐接合(图36)。此外,在处理盒向下移动从而被容纳在盒托盘544中时,旋转阻止部557R和557L抵靠接合部的支撑部545b-548b中相关联的一个支撑部,由此被定位。
用这种方式,盒托盘544将盒定位并支撑在相邻的处理盒不会在上下方向上与盒重叠的位置(图35)。因此,如图33所示,盒托盘544支撑相应的处理盒以使得能够沿箭头的方向拆除处理盒。
在盒托盘544向装置主组件101的容纳位置移动时,与盒托盘544的移动相关联地,旋转阻止部557R和557L由设置在盒托盘544中的导轨561R和561L推送,并在拉出方向上沿引导部移动。因此,鼓之间的相对于处理盒C511、C512、C513和C514的节距减小(图37)。
参照图35和图36,将具体地介绍导轨561,导轨561通过盒托盘544可滑动地保持。此外,框架561设置有导轨接合部565-568,相关联的旋转阻止部557与每一个导轨接合部565-568接合。导轨接合部565-568针对相应的工位在形状上有所不同。
与处理盒C514相关联的导轨接合部568设置有I形槽,所述I形槽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包括切口部568a。
此外,分别与盒C511-C513相关联的接合部565-567设置有L形槽,所述L形槽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分别包括切口部565a-567a,并且在拉出方向上分别包括引导部565c-567c。沿拉出方向延伸的引导部565c-567c针对相应的工位在长度上有所不同。上述的三个切口部设置在使得相邻的处理盒不会在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导轨的形状在驱动侧导轨和非驱动侧导轨之间是相同的。
参照图38,将介绍用于通过导轨561将处理盒C511、C512、C513和C514移动到装置主组件的内侧位置的操作。
在盒托盘544向作为装置主组件的内侧位置的容纳部移动时,设置在盒托盘544中的靠接部572L接触导轨致动元件573L,且导轨致动元件573L围绕旋转中心574L旋转(图38A)。在盒托盘544进一步向装置主组件的内侧移动时,旋转的导轨致动元件573L接触导轨561的靠接部580L,以开始将导轨561沿箭头方向进一步推向装置主组件的内侧(图38B)。
因此,导轨接合部565-568开始推动旋转阻止部557以沿箭头方向旋转处理盒C512-C514,由此减小相关联的鼓之间的每一处节距(图38C)。
参照图39,将介绍用于通过导轨561将处理盒C511、C512、C513和C514移动到装置主组件的外侧位置的操作。
在盒托盘544向作为装置主组件的外侧位置的容纳部移动时,设置在盒托盘544中的靠接部572L接触导轨致动元件581L,且导轨致动元件581L围绕旋转中心582L旋转(图39A)。在盒托盘544进一步向装置主组件的外侧移动时,旋转的导轨致动元件581L接触导轨561的靠接部583L,以开始将导轨561沿箭头方向进一步推向装置主组件的外侧(图39B)。
因此,导轨接合部565-568开始推动旋转阻止部557以沿箭头方向旋转处理盒C512-C514,由此增加相关联的鼓之间的每一处节距(图39C)。
用这种方式,盒托盘544设置有接合部,并且与托盘544的拉出操作相关联地,处理盒之间的节距和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变宽(增加)。因此,可以在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期间确保安装轨迹且不会在彼此相邻的处理盒之间造成干涉。此外,处理盒C可以沿图36中的竖直方向被拉出(拆除),并且因此所有的处理盒C都能沿相同的方向被安装和拆除。此外,在向装置主组件101中安装盒期间,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变窄(减小),并且因此能够缩短FPOT。
此外,在实施例5中,尽管基于使用中间转印带的ITB(中间转印带)型进行说明,但是在使用静电运送带(图12)的ETB(静电转印带)型的成像装置中,也可以通过使用类似的结构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6>
将参照图40-47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6。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类似于实施例1中的成像装置100,并且与实施例1中相类似的构成元件将通过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标识而从说明内容中省略。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第一至第四处理盒C611、C612、C613和C614以及盒托盘644。
(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方法)
将参照图40和图41介绍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方法的概况。图40和图41是用于示出处理盒的更换(替换)的示意图,其中图40是成像装置100在托盘644被拉出至外侧位置的状态下的外观透视图,而图41是成像装置100在此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如图40和图41所示,在将盒托盘644从装置主组件101拉出时,露出(开放)每一个处理盒的上表面。此外,与盒托盘644的拉出操作相关联地,相应的处理盒中相邻的两个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增加。因此能够确保处理盒所遵循的安装轨迹不会彼此干涉,使得每一个处理盒C611、C612、C613和C614都能沿箭头方向拆除。随后将详细介绍改变感光鼓之间的节距的方法。此外,在向装置主组件101中安装处理盒C611、C612、C613和C614时,执行相反的过程。
(盒托盘的结构)
将参照图41至图45介绍盒托盘644的结构。图41是在拉出盒托盘644之后处于外侧位置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2是盒托盘644的外观透视图。图43A和43B分别是在拉出之后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644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图44A和44B分别是在拉出期间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644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图45A和45B分别是在成像期间的盒托盘644的外观透视图和侧视图。
参照图42,将介绍盒托盘644的结构。盒托盘644支撑处理盒C611、C612、C613和C614达到各部分的位置被大体确定的程度。右框架部644R(驱动侧)设置有孔644f和644g,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侧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输出部经由孔644f和644g进出盒托盘644。此外,右框架部644R设置有旋转阻止部657R要与之接合的接合部645-648,还设置有旋转中心轴671R要与之接合的旋转中心轴接合部675-678。
此外,左框架部644L(非驱动侧)设置有旋转阻止部657L要与之接合的接合部645-648,还设置有旋转中心轴671L要与之接合的旋转中心轴接合部675-678。
将具体地介绍接合部645-648。接合部645-648针对相应的工位(成像部)在形状上有所不同。
此外,分别与盒C611-C614相关联的接合部645-648设置有L形槽,所述L形槽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分别包括切口部645a-648a,并且在拉出方向上分别包括引导部645c-648c。沿拉出方向延伸的引导部645c-648c针对相应的工位在长度上有所不同。此外,支撑部(凹部)645b-648b设置在相关联的L形槽的角部。
上述的四个切口部设置在使得相邻的处理盒不会在作为安装和拆除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接合部645-648的形状在驱动侧和非驱动侧之间是相同的。
(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
将参照图41-45介绍向盒托盘644中安装处理盒。
每一个处理盒C611、C612、C613和C614都从箭头的方向以下落的方式插入盒托盘644中。在逐渐插入处理盒C时,驱动侧旋转阻止部657R和非驱动侧旋转阻止部657L与设置在盒托盘644侧的接合部645-648中相关联的一个接合部相接合。然后,旋转中心轴671L和671R与旋转中心轴接合部675-678中相关联的一个旋转中心轴接合部逐渐接合(图44)。此外,在处理盒向下移动从而被容纳在盒托盘644中时,旋转阻止部657R和657L抵靠接合部的支撑部645b-648b中相关联的一个支撑部,由此被定位。
用这种方式,盒托盘644将盒定位并支撑在相邻的处理盒不会在上下方向上与盒重叠的位置(图43)。因此,如图41所示,盒托盘644支撑相应的处理盒以使得能够沿箭头的方向拆除处理盒。
在盒托盘644向装置主组件101的容纳位置移动时,与盒托盘644的移动相关联地,旋转阻止部657R和657L由设置在盒托盘644中的导轨661RF、661RR、661LF和661LR推送,并在拉出方向上沿引导部移动。因此,鼓之间的相对于处理盒C611、C612、C613和C614的节距减小(图45)。
参照图43和图44,将具体地介绍导轨661,导轨661通过盒托盘644可滑动地保持。此外,框架661设置有导轨接合部665-668,相关联的旋转阻止部657与每一个导轨接合部665-668接合。导轨接合部665-668针对相应的工位在形状上有所不同。
与处理盒C614相关联的每一个导轨接合部665-668设置有L形槽。所述L形槽在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分别包括切口部665a和668a,并且在拉出方向上分别包括引导部665c-668c。沿拉出方向延伸的引导部665c-668c针对相应的工位在长度上有所不同。上述的四个切口部设置在使得相邻的处理盒不会在安装和拆除方向上彼此重叠的位置。导轨的形状在驱动侧导轨和非驱动侧导轨之间是相同的。
参照图46,将介绍用于通过导轨661将处理盒C611、C612、C613和C614移动到装置主组件的内侧位置的操作。
在盒托盘644向作为装置主组件的内侧位置的容纳部移动时,设置在盒托盘644中的靠接部672L接触导轨致动元件673L,且导轨致动元件673L围绕旋转中心674L旋转(图46A)。在盒托盘644进一步向装置主组件的内侧移动时,旋转的导轨致动元件673L接触导轨661LF的靠接部680L,以开始将导轨661LF沿箭头方向进一步推向装置主组件的内侧。
另一方面,导轨661LR接触托盘保持元件的凸部643r,并且因此不能与盒托盘644一起进一步向装置主组件的内侧移动。因此,处理盒C611和C612经由旋转阻止部657沿着与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接收来自导轨661LR的反作用力(图46B)。
因此,导轨接合部665-668开始推动旋转阻止部657。此外,处理盒C611和C612沿着与盒托盘644的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且处理盒C613和C614沿着盒托盘644的安装方向旋转,以使相关联的鼓之间的每一处节距减小(图46C)。
参照图47,将介绍用于通过导轨661将处理盒C611、C612、C613和C614移动到装置主组件的外侧位置的操作。
在盒托盘644向作为装置主组件的外侧位置的容纳部移动时,设置在盒托盘644中的靠接部672L接触导轨致动元件681L,且导轨致动元件681L围绕旋转中心682L旋转(图47A)。在盒托盘644进一步向装置主组件的外侧移动时,旋转的导轨致动元件681L接触导轨661LF的靠接部683L,以开始将导轨661LF沿箭头方向进一步推向装置主组件的外侧。
另一方面,导轨661LR接触托盘保持元件的凸部643f,并且因此不能与盒托盘644一起进一步向装置主组件的外侧移动。因此,处理盒C611和C612经由旋转阻止部657沿着与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接收来自导轨661LR的反作用力(图47B)。
因此,导轨接合部665-668开始推动旋转阻止部657。此外,处理盒C611和C612沿着与盒托盘644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且处理盒C613和C614沿着盒托盘644的移动方向旋转,以使相关联的鼓之间的每一处节距减小(图47C)。
用这种方式,盒托盘644设置有接合部,并且与托盘644的拉出操作相关联地,一些处理盒C沿盒托盘644的移动方向旋转,且另一些处理盒C沿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处理盒之间的节距和感光鼓之间的节距能够变宽(增加)。
此外,可以在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期间确保安装轨迹且不会在彼此相邻的处理盒之间造成干涉。因此,处理盒可以沿图44中的竖直方向被拉出(拆除),并且因此所有的处理盒都能沿相同的方向被安装和拆除,从而改进可用性。此外,在向装置主组件中安装盒期间,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变窄(减小),并且因此能够缩短FPOT。
此外,在实施例6中,尽管基于使用中间转印带的ITB(中间转印带)型进行说明,但是在使用静电运送带(图12)的ETB(静电转印带)型的成像装置中,也可以通过使用类似的结构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7>
将参照图48-52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7。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类似于实施例1中的成像装置100,并且与实施例1中相类似的构成元件将通过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标识而从说明内容中省略。
(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方法)
将参照图48和图49介绍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方法的概况。图48是成像装置100在将盒托盘144从盒门140打开的装置主组件101经过开口101A拉出到外侧位置的状态下的外观透视图。图49是成像装置100在此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沿向前的方向)拉出到外侧位置的盒托盘144在弯曲部701弯曲,并且由连杆机构702和连杆轨703保持。如图48和图49所示,在将盒托盘144从装置主组件101拉出时,露出(开放)处理盒的上表面。此外,与拉出操作相关联地,盒托盘144弯曲,以使得由前盒托盘744B保持的盒C113和C114的安装方向相对于由后盒托盘744A保持的盒C111和C112倾斜。
因此能够确保处理盒所遵循的安装轨迹不会彼此干涉,使得每一个处理盒C111、C112、C113和C114都能沿箭头方向拆除。以下将介绍盒托盘144弯曲的结构以及用于避免处理盒之间相互影响的安装机构。
(盒托盘的结构)
将参照图49至图52介绍盒托盘144的结构。图50是盒托盘144的外观透视图。图51是在拉出盒托盘144之后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144的外观透视图。在图52中是在将盒托盘144插入装置主组件101期间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144的外观透视图。
盒托盘144大体上支撑处理盒C111、C112、C113和C114。右框架部144R(驱动侧)设置有孔144f和144g,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侧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输出部经由孔144f和144g进出后盒托盘744A和前盒托盘744B。此外,右框架部144R设置有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R要与之接合的接合部745-748,还设置有内托盘定位部159R要在此定位的大体保持部749-752。
此外,左框架部144L(非驱动侧)设置有非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L要与之接合的接合部745-748,还设置有内托盘定位部159L要在此定位的大体保持部749-752。
每一个处理盒C111、C112、C113和C114以下落的方式从接合部745-748中相关联的一个接合部的切口方向插入盒托盘144。在逐渐插入处理盒C时,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R和非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L与盒托盘144侧的接合部745-748逐渐接合(图51)。
将具体地介绍接合部745-748。接合部745-748每2个部位在形状上有所不同。
首先将介绍前盒托盘744B。对应于处理盒C114的接合部748设置有倾斜的I形槽。这是因为盒C114的安装和拆除不会与盒C113重叠,并且I形槽为此而倾斜。对应于处理盒C113的接合部747设置有向上的I形槽。在C113的安装和拆除期间,在正上方的方向(垂直于前盒托盘744B)上不存在与盒C113重叠的部分,并且因此盒托盘C113是沿着正上方的方向被安装和拆除。
接下来将介绍后盒托盘744A。类似地,同样在此情况下,对应于处理盒C112的接合部746需要倾斜,以使盒C112的安装和拆除不会与盒C111重叠。因此,接合部746设置有倾斜的I形槽。对应于处理盒C111的接合部745设置有沿正上方的方向延伸的I形槽,以使得在正上方的方向上没有阻挡的材料。
四个切口部形成为上述的形状,以使得在盒托盘144向着被划分为前盒托盘744B和后盒托盘744A的安装位置和拆除位置移动时,相邻的盒托盘不会在安装和拆除方向上与相关联的处理盒重叠。
因此,处理盒能够以任意的顺序向上拆除,从而实现顺利的安装和拆除操作。附带地,每一个接合部745-748的形状在驱动侧和非驱动侧之间基本相同。
在盒托盘144向装置主组件101的容纳部移动时,移动轨迹由设置在盒托盘中的弯曲部701和连杆机构702以及设置在主组件侧的连杆轨703和主组件中的托盘保持元件143设定。将详细介绍连杆机构702和连杆轨703。
首先,连杆机构702被固定至后盒托盘744A,且设置有槽式切口,从而在连杆定位部704从前盒托盘744B凸出时遵循这样的旋转轨迹。连杆机构702的该凹槽与连杆定位部704相接合。通过这种接合,在用户沿水平方向施加作用力以用于将盒托盘144推入主组件时,盒托盘144围绕弯曲部701从弯曲状态转回到直线状态,并随后被容纳在主组件中。
接下来将介绍连杆轨703。连杆轨703与盒门140在主组件侧的打开和关闭相关联地来到主组件的外侧部。此外,来到主组件的外侧部的连杆轨703支撑被拉出到主组件的外侧位置且弯曲的盒托盘144。
通过上述的连杆机构702和连杆轨703,能够确保盒托盘144在主组件外侧部的强度和可用性。
此外,在盒托盘144被安装在装置主组件101的容纳部中且随后关闭盒门140时,与门140的关闭旋转相关联地,托盘保持元件143降低,以使盒中的感光鼓接触中间转印带130。此时,每一个盒C111-C114在垂直于中间转印带130的方向上与相邻的盒重叠,以使得可以相容地实现相邻鼓的夹持部之间距离的最小化和托盘中空间的有效利用。
如上所述,在拉出盒托盘144时,盒托盘144被划分,处理盒能够沿任意的方向被向上拉出(拆除),由此改进了可用性。此外,在向装置主组件101中安装盒期间,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变窄(减小),并且因此能够缩短FPOT。
此外,在实施例7中,尽管基于使用中间转印带的ITB(中间转印带)型进行说明,但是在使用静电运送带(图12)的ETB(静电转印带)型的成像装置中,也可以通过使用类似的结构获得类似的效果。
<实施例8>
将参照图53-58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8。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类似于实施例1中的成像装置100,并且与实施例1中相类似的构成元件将通过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标识而从说明内容中省略。
(盒托盘的结构)
将参照图53至图56介绍盒托盘144的结构概况。图53是成像装置100在将盒托盘144从盒门140打开的装置主组件101经过开口101A拉出到外侧位置的状态下的外观透视图。图54是成像装置100在此状态下的纵向示意性侧视图。
图55是盒托盘144的外观透视图。图56是在拉出盒托盘144之后处于外侧位置的盒托盘144的外观透视图。
盒托盘144包括第一盒托盘844A、第二盒托盘844B、第三盒托盘844C和第四盒托盘844D。
这四个盒托盘大体上支撑处理盒C111、C112、C113和C114。四个盒托盘中的每一个的右框架部144R(驱动侧)设置有孔144f和144g,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侧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输出部经由孔144f和144g进出盒托盘144。此外,右框架部144R设置有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R要与之接合的接合部845-848,还设置有内托盘定位部159R要在此定位的旋转轴大体保持部849-852。
此外,四个盒托盘中的每一个的左框架部144L(非驱动侧)设置有非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L要与之接合的接合部845-848,还设置有内托盘定位部159L要在此定位的大体保持部849-852。
每一个处理盒C111、C112、C113和C114以下落的方式从接合部845-848中相关联的一个接合部的切口方向插入盒托盘144。在逐渐插入处理盒C时,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R和非驱动侧旋转阻止部157L与盒托盘144侧的接合部845-848逐渐接合(图56)。
将具体地介绍接合部845-848。
对应于处理盒C111-C114的接合部845-848形状相同且设置有沿正上方的方向延伸的I形槽。处理盒C111-C114在平行于凹槽的方向(也就是垂直于倾斜的盒托盘的方向)上安装和拆除。
在盒托盘144向被划分为四个(第一至第四)盒844A-844D的安装和拆除位置移动时,设定每一个盒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从而不与相邻的处理盒重叠。因此,实现沿向上的方向顺利的安装和拆除操作。附带地,每一个接合部845-848的形状在驱动侧和非驱动侧之间基本相同。
在盒托盘144向装置主组件101的容纳部移动时,移动轨迹由设置在盒托盘中的弯曲部801A-801C和连杆机构802A-802C以及设置在主组件侧的连杆轨803和主组件中的托盘保持元件143设定。
将详细介绍连杆机构802A-802C和连杆轨803。首先将介绍连杆机构802A和802B。连杆机构802A被固定至第一盒托盘844A,且设置有槽式切口,从而在连杆定位部804A从第二盒托盘844B凸出时遵循一定的旋转轨迹。该连杆定位部804A与连杆机构802A中的凹槽相接合。
连杆机构802B被固定至第二盒托盘844B,且设置有槽式切口,从而在连杆定位部804B从第三盒托盘844C凸出时遵循一定的旋转轨迹。该连杆定位部804B与连杆机构802B中的凹槽相接合。
连杆机构802C被固定至第三盒托盘844C,且设置有槽式切口,从而在连杆定位部804C从第四盒托盘844D凸出时遵循一定的旋转轨迹。该连杆定位部804C与连杆机构802C中的凹槽相接合。
通过这些接合,在用户沿水平方向施加作用力以用于将盒托盘144推入主组件时,盒托盘144围绕弯曲部801A-801C从弯曲状态转回到直线状态,并随后被容纳在主组件中。
接下来将介绍连杆轨803。连杆轨803与盒门140在主组件侧的打开和关闭相关联地来到主组件的外侧部。此外,来到主组件的外侧部的连杆轨803支撑被拉出到主组件的外侧部且弯曲的盒托盘844A-844D。
通过上述的连杆机构802A-802C和连杆轨803,能够确保盒托盘144在主组件外侧部的强度和可用性。
此外,在盒托盘144被安装在装置主组件101的容纳部中且随后关闭盒门140时,托盘保持元件143降低,以使盒中的感光鼓接触中间转印带130。此时,每一个盒C111-C114在垂直于中间转印带130的方向上与相邻的盒重叠,以使得可以相容地实现相邻鼓的夹持部之间距离的最小化和托盘中空间的有效利用。
附带地,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使得处理盒的鼓单元151以及相邻处理盒的显影单元156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叠的设置方式来进行说明,所述上下方向是作为盒C相对于装置主组件的安装和拆除方向。但是,在关注点仅集中在可用性的改进时,即使在使得相邻的处理盒并不彼此重叠的设置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
图57是成像装置100在成像期间的截面图,其中相邻的处理盒在上下方向上并不彼此重叠。图58是成像装置100在将图57中的托盘144从内侧位置拉出到外侧位置的状态下的局部截面图。
相邻的盒之间在相对于成像装置的位置处的上端距离L增加,使得易于保持两个上端部(前盒端部821f-824f和后盒端部821r-824r)。
因此,无需在盒的两个上端部处设置用于保持盒的凹部,在改进可用性的同时确保处理盒所必须的部件的空间和显影剂的容量。
用这种方式,在拉出盒托盘144时,盒托盘144被划分,使得可以在处理盒的安装和拆除期间确保安装轨迹且不会造成相邻的处理盒之间的相互干涉。因此,处理盒能够沿任意的方向被向上拉出(拆除),由此改进了可用性。此外,在向装置主组件中安装盒期间,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变窄(减小),并且因此能够缩短FPOT。
此外,在实施例8中,尽管基于使用中间转印带的ITB(中间转印带)型进行说明,但是在使用静电运送带(图12)的ETB(静电转印带)型的成像装置中,也可以通过使用类似的结构获得类似的效果。
<概述>
将实施例1至8中的成像装置的结构概述如下。
(1)实施例1-8
成像装置100能够在记录材料8上形成彩色图像。成像装置100包括设置在其装置主组件101中的开口101A并且包括可移动元件144(244、344、444、544、644)。
每一个可移动元件支撑设置状态下的多个盒,并且能够沿盒的设置方向移动。此外,可移动元件移动经过在内侧位置与外侧位置之间的开口,在内侧位置,多个盒位于装置主组件中,在外侧位置,能够沿着与纵向方向和设置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多个盒。
通过可移动元件的从内侧位置到外侧位置的移动,盒相对于可移动元件移动,从而在从可移动元件拆除盒时不影响与其相邻的盒。
通过可移动元件的从内侧位置到外侧位置的移动,可移动元件支撑多个盒,以使至少一对相邻的盒之间的间距(距离)在设置方向上增加。
(2)实施例1和4-6
可移动元件包括第一引导部(146c-147c,148b)、第二引导部(145c-17c)和接合元件(161,461,561,661)。
每一个第一引导部能够与一对相邻的盒中的一个盒接合。每一个第二引导部能够与另一个盒接合且能够引导另一个盒,以使另一个盒能够沿设置方向移动比第一引导部更大的距离。
每一个接合元件能够与至少另一个盒接合并且可移动地设置在可移动元件上,以使另一个盒通过可移动元件的从内侧位置到外侧位置的移动而沿着第二引导部移动。
(3)实施例1
第二引导部(145c-17c)在可移动元件的拉出方向上位于第一引导部(146c-147c,148b)的上游且具有沿设置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
(4)实施例1
第二引导部在拉出方向上的上游侧与一引导部(145a-148a)相连,用于在与设置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相对于可移动元件安装和拆除另一个盒。
(5)实施例4-6
每一个第二引导部在可移动元件的拉出方向上定位在相关联的第一引导部的下游且具有沿设置方向延伸的弧形形状。
(6)实施例4-6
第二引导部与第三引导部(445a-448a,545a-548a,645a-648a)相连,均用于在与设置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相对于可移动元件安装和拆除另一个盒。
(7)实施例2-3和7-8
可移动元件包括均用于支撑一对相邻的盒中的一个盒的第一安装部(344(1)、744A、844A等)和均用于支撑另一个盒的第二安装部(344(2)、744B、844B等)。此外,通过每一个可移动元件从内侧位置到外侧位置的移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的距离构造为由此增加。
(8)实施例2-3和7-8
每一个第二安装部构造为相对于相关联的第一安装部而滑动和移动。
(9)实施例7-8
第二安装部构造为相对于第一安装部而旋转地移动。
(10)实施例3和7
此外,与一对相邻的盒中的至少一个盒相邻的第三盒(C111,C114)能够在外侧位置可拆卸地安装至可移动元件。此外,通过可移动元件从内侧位置到外侧位置的移动,相关联的第三盒不能相对于另一个盒沿设置方向移动。
(11)实施例3和7
可移动元件包括第一引导部(346,347,745,747)和第三安装部(345,348,745,748),所述第一引导部均用于在外侧位置相对于可移动元件安装和拆除另一个盒,所述第三安装部均用于以与相关联的第一引导部不同的角度安装和拆除第三盒。此外,在第一引导部和第三引导部中,在可移动元件的拉出方向上位于下游的引导部相对于拉出方向形成一小角度。
(12)实施例1-8
每一个盒都是处理盒,包括感光鼓和能够作用在感光鼓上的处理装置,且设置方向是与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相交叉的方向。
(13)实施例1-8
盒之间的距离增加意味着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增加。
<其他的实施例>
(a)盒C并不局限于一体型的处理盒,在一体型处理盒中如以上的实施例所述设置有在其上形成潜像的图像承载元件1和用于使形成在图像承载元件1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3。
盒C也可以是功能分离型的处理盒,在功能分离型的处理盒中设置有在其上形成潜像的图像承载元件1以及与用于使形成在图像承载元件1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不同的成像处理装置。
盒C还可以是显影盒,在显影盒中设置有用于使形成在图像承载元件1(用于形成潜像)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3和用于在其中容纳使潜像显影所用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
盒C可以包括其他的单元,例如在其中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盒,所述显影剂盒可拆卸地安装至装置主组件101且有助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所用的成像处理。
盒C也可以是上述的功能分离型处理盒与上述的显影盒的组合。
(b)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成像装置构造:其中要在其上形成潜像的图像承载元件1被固定地安装在装置主组件101或可移动元件144中,并且其中盒C是能够作用在图像承载元件1上的成像处理装置。
(c)成像装置的成像处理并不局限于使用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作为图像承载元件的电子照相处理,而且也可以是使用静电记录介电元件作为图像承载元件的静电记录处理以及使用磁记录(磁性材料)作为图像承载元件的磁记录处理。
(d)也可以构造通过适当地和选择性地组合实施例1至8中的成像装置的构成元件而获得的成像装置。
尽管已经参照本文公开的结构介绍了本发明,但不应受限于所阐述的细节且本申请意在覆盖能够落入改进目的或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的这些变型或修改。

Claims (39)

1.一种能够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彩色图像的成像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的开口;
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的可开闭元件;以及
可移动元件,所述可移动元件以这样的状态支撑多个盒:其中,盒沿着设置方向设置,能够在经过所述开口时在内侧位置与外侧位置之间沿设置方向移动,在内侧位置,盒位于主组件中,在外侧位置,能够在主组件外侧的位置沿着与每一个盒的纵向方向以及所述设置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可拆卸地安装盒,
其中在所述可移动元件位于内侧位置时,盒当中相邻的两个盒沿垂直于所述设置方向和纵向方向的方向看处于重叠的状态,并且
其中在所述可移动元件从内侧位置移动到外侧位置且随后将相邻的两个盒中的一个盒从所述可移动元件上拆除时,相邻的两个盒中的这一个盒相对于所述可移动元件移动从而避免这一个盒与另一个盒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元件从内侧位置移动到外侧位置以使得在设置方向上增加至少一对相邻的盒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元件包括:
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能够与一对相邻的盒中的一个盒接合;
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能够与另一个盒接合并且能够以比所述第一引导部的引导量更大的引导量沿设置方向可移动地引导另一个盒;以及
接合元件,所述接合元件能够至少与另一个盒接合并且相对于所述可移动元件可移动地设置,从而通过所述可移动元件从内侧位置到外侧位置的移动而沿着所述第二引导部移动另一个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在所述可移动元件的拉出方向上定位在所述第一引导部的上游且具有沿设置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在拉出方向上的上游侧与一引导部相连,用于在与设置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相对于可移动元件安装和拆除另一个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在所述可移动元件的拉出方向上定位在所述第一引导部的下游且具有沿设置方向延伸的弧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与第三引导部相连,用于在与设置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相对于可移动元件安装和拆除另一个盒。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元件包括用于支撑一对相邻的盒中的一个盒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支撑另一个盒的第二安装部,并且
其中所述可移动元件从内侧位置移动到外侧位置以使得在设置方向上增加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能够可滑动地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能够可旋转地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与一对相邻的盒中的至少一个盒相邻的第三盒能够在外侧位置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可移动元件,并且不能通过所述可移动元件从内侧位置到外侧位置的移动而相对于一对相邻的盒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盒沿设置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元件包括第一引导部和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用于在外侧位置相对于所述可移动元件安装和拆除相邻的盒中的一个盒,所述第三安装部取向为与所述第一引导部成一角度,用于在外侧位置相对于所述可移动元件安装和拆除所述第三盒,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引导部和第三引导部当中,在所述可移动元件的拉出方向上位于下游的引导部相对于拉出方向形成一小角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每一个盒都是一体型的处理盒,包括用于形成潜像的图像承载元件和用于借助显影剂使形成在图像承载元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每一个盒都是分离型的处理盒,包括用于形成潜像的图像承载元件以及与用于借助显影剂使形成在图像承载元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不同的成像处理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每一个盒都是显影盒,包括用于借助显影剂使形成在图像承载元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和用于容纳使潜像显影所用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盒包括分离型处理盒与显影盒的组合,所述分离型处理盒包括用于形成潜像的图像承载元件以及与用于借助显影剂使形成在图像承载元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不同的成像处理装置,所述显影盒包括用于借助显影剂使形成在图像承载元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以及用于容纳使潜像显影所用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用于形成潜像的图像承载元件固定地安装至主组件或所述可移动元件,并且
其中每一个盒是能够作用在图像承载元件上的成像处理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图像承载元件是电子照相感光元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每一个盒是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感光鼓和能够作用在感光鼓上的处理装置,并且
其中设置方向是与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相交叉的方向。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相邻的两个盒之间的间距是相邻的两个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并且
其中节距通过所述可移动元件从内侧位置到外侧位置的移动而在设置方向上增加。
21.一种能够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彩色图像的成像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的开口;
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的可开闭元件;以及
可移动元件,所述可移动元件以这样的状态支撑多个盒:其中,盒沿着设置方向设置,能够在经过所述开口时在内侧位置与外侧位置之间沿设置方向移动,在内侧位置,盒位于主组件中,在外侧位置,能够在主组件外侧的位置沿着与每一个盒的纵向方向和所述设置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可拆卸地安装盒,
其中在所述可移动元件从内侧位置移动到外侧位置从而增加至少一对相邻的盒之间的、在设置方向上的间距且随后将相邻的盒中的一个盒从所述可移动元件上拆除时,避免相邻的盒中的这一个盒干涉到另一个盒。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元件包括:
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能够与一对相邻的盒中的一个盒接合;
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能够与另一个盒接合并且能够以比所述第一引导部的引导量更大的引导量沿设置方向可移动地引导另一个盒;以及
接合元件,所述接合元件能够至少与另一个盒接合并且相对于所述可移动元件可移动地设置,从而通过所述可移动元件从内侧位置到外侧位置的移动而沿着所述第二引导部移动另一个盒。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在所述可移动元件的拉出方向上定位在所述第一引导部的上游且具有沿设置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在拉出方向上的上游侧与一引导部相连,用于在与设置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相对于可移动元件安装和拆除另一个盒。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在所述可移动元件的拉出方向上定位在所述第一引导部的下游且具有沿设置方向延伸的弧形形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与第三引导部相连,用于在与设置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相对于可移动元件安装和拆除另一个盒。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元件包括用于支撑一对相邻的盒中的一个盒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支撑另一个盒的第二安装部,并且
其中所述可移动元件从内侧位置移动到外侧位置以使得在设置方向上增加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的间距。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能够可滑动地移动。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能够可旋转地移动。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与一对相邻的盒中的至少一个盒相邻的第三盒能够在外侧位置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可移动元件,并且不能通过所述可移动元件从内侧位置到外侧位置的移动而相对于一对相邻的盒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盒沿设置方向移动。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可移动元件包括第一引导部和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用于在外侧位置相对于所述可移动元件安装和拆除相邻的盒中的一个盒,所述第三安装部取向为与所述第一引导部成一角度,用于在外侧位置相对于所述可移动元件安装和拆除所述第三盒,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引导部和第三引导部当中,在所述可移动元件的拉出方向上位于下游的引导部相对于拉出方向形成一小角度。
3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每一个盒都是一体型的处理盒,包括用于形成潜像的图像承载元件和用于借助显影剂使形成在图像承载元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
3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每一个盒都是分离型的处理盒,包括用于形成潜像的图像承载元件以及与用于借助显影剂使形成在图像承载元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不同的成像处理装置。
3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每一个盒都是显影盒,包括用于借助显影剂使形成在图像承载元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和用于容纳使潜像显影所用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
3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盒包括分离型处理盒与显影盒的组合,所述分离型处理盒包括用于形成潜像的图像承载元件以及与用于借助显影剂使形成在图像承载元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不同的成像处理装置,所述显影盒包括用于借助显影剂使形成在图像承载元件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以及用于容纳使潜像显影所用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
3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用于形成潜像的图像承载元件固定地安装至主组件或所述可移动元件,并且
其中每一个盒是能够作用在图像承载元件上的成像处理装置。
37.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图像承载元件是电子照相感光元件。
3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每一个盒是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感光鼓和能够作用在感光鼓上的处理装置,并且
其中设置方向是与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相交叉的方向。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相邻的两个盒之间的间距是相邻的两个感光鼓之间的节距,并且
其中节距通过所述可移动元件从内侧位置到外侧位置的移动而在设置方向上增加。
CN201410410506.XA 2013-08-20 2014-08-20 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232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0302A JP5805155B2 (ja) 2013-08-20 2013-08-2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70302 2013-08-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238A true CN104423238A (zh) 2015-03-18
CN104423238B CN104423238B (zh) 2019-03-01

Family

ID=52480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1050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23238B (zh) 2013-08-20 2014-08-20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29318B2 (zh)
JP (1) JP5805155B2 (zh)
CN (1) CN10442323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8764A1 (zh) * 2015-07-16 2017-01-19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707711A (zh) * 2015-07-16 2017-05-24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6639B2 (ja) * 2011-05-17 2015-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96963B2 (ja) 2013-08-20 2016-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KR20170074573A (ko) * 2015-12-22 2017-06-30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현상유닛 이송 장치.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현상유닛 분리 방법
US10401784B2 (en) * 2017-11-17 2019-09-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rotatably mounted drum cartridg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0177A (ja) * 1990-08-30 1992-04-10 Ricoh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US20100080617A1 (en) * 2008-09-29 2010-04-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20294646A1 (en) * 2011-05-17 2012-11-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890438A (zh) * 2011-07-21 2013-01-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2632A (ja) 1995-04-20 1996-11-05 Canon Inc 現像剤容器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10706B2 (ja) * 2005-03-30 2009-08-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040665B1 (ja) * 2006-12-28 2008-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33377A (ja) * 2007-03-19 2008-10-0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カートリッジ式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イメージングカートリッジ
JP2010078654A (ja) * 2008-09-24 2010-04-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562206B2 (ja) 2008-09-29 2010-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187338B2 (ja) * 2010-03-29 2013-04-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50455B2 (ja) 2010-12-16 2013-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338833B2 (ja) * 2011-03-23 2013-11-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82609B2 (ja) 2011-06-21 2016-03-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5328B2 (ja) 2011-11-01 2016-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KR20130056390A (ko) * 2011-11-22 2013-05-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6071248B2 (ja) * 2012-05-22 2017-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312381B2 (ja) 2012-09-05 2018-04-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95349B2 (ja) 2012-12-10 2017-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支持部材
JP6127767B2 (ja) * 2013-06-21 2017-05-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0177A (ja) * 1990-08-30 1992-04-10 Ricoh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US20100080617A1 (en) * 2008-09-29 2010-04-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20294646A1 (en) * 2011-05-17 2012-11-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890438A (zh) * 2011-07-21 2013-01-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8764A1 (zh) * 2015-07-16 2017-01-19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707711A (zh) * 2015-07-16 2017-05-24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707711B (zh) * 2015-07-16 2020-01-21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55975A1 (en) 2015-02-26
JP5805155B2 (ja) 2015-11-04
US9529318B2 (en) 2016-12-27
JP2015040884A (ja) 2015-03-02
CN104423238B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3238A (zh) 成像装置
US812635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ember for moving developer carrier in and out of contact with photosensitive element included in drum unit
US7715746B2 (en)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electrical contac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electrical contact in urging member
US880523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agent cartridge
US713661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installable process cartridge, method of positioning process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itself
US9182738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feed tray and retaining unit retaining photosensitive drums
EP272542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power and method of mounting developing unit in the same
CN101639660A (zh) 处理盒、其定位机构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1361025A (zh)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EP2317399A2 (en) Developer unit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70873B2 (en) Tandem type photosensitive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354558B (zh) 旋转式显影单元及调色剂供应容器
US8849155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6980756B2 (en)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mounting system
US7991323B2 (en) Tandem type photosensitive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8014356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55874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380104B2 (en) Replacemen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88599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removable image bearing member unit
JP20240751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