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8203A - 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 - Google Patents

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8203A
CN104418203A CN201410337884.XA CN201410337884A CN104418203A CN 104418203 A CN104418203 A CN 104418203A CN 201410337884 A CN201410337884 A CN 201410337884A CN 104418203 A CN104418203 A CN 1044182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cage
elevator
runn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78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8203B (zh
Inventor
武田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18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8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8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82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在救出运转期间发生困入事故、能够将乘客安全地救出的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该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具备监视装置(53、54)、救出运转部(55a)和功能切断部(55b)。监视装置(53、54)监视各轿厢室的抵达状态,并在各层在开门期间从预定的开门运行保护区域脱离了时停止运转。救出运转部(55a)在层间调整功能异常时进行救出运转,并使各轿厢室的每个抵达救出层并开门。功能切断部(55b)在由该救出运转部进行救出运转时,将对于各轿厢室中的在救出层开着门的轿厢室以外的轿厢室的监视部的功能切断。

Description

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
本申请以日本特许出愿2013-181429号(申请日:2013年9月2日)为基础而享受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在先申请而包括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其具有至少两个轿厢室上下连结而成的轿厢框架、能够配合去往层的层间长度而调整该轿厢框架的轿厢室间的距离。
背景技术
在超高层建筑等中,为了提高建筑的空间效率而使用将轿厢室上下两层地连接而成的电梯作为建筑内的纵向交通工具。该电梯被称为“双层电梯”。
在该双层电梯中,有的具备使轿厢框架内的上下轿厢室互相移动而调整轿厢室间的距离的层间调整功能。利用该层间调整功能,在建筑物的各层地面的高度不一定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上下轿厢室配合各层地面的高度而抵达。
此处,若层间调整功能因某种原因而发生故障,则无法使上下轿厢室的间隔正确地与各层地面的高度一致。在该情况下,需要进行使上下轿厢室逐个抵达而使乘客下梯的救出运转。
通常而言,作为安全功能之一,电梯具备“开门运行保护功能”。这是在上下轿厢室越过开门运行保护区域而开着门的情况下使电梯的运行停止的功能。开门运行保护区域以各层地面的抵达水平线为基准来设定。
此处,在上述救出运转时使一个轿厢开门以供乘客下梯时,若另一个轿厢在开门运行保护区域的附近停止,则有时会因乘客下梯时的振动等而使另一个轿厢脱离开门运行保护区域。此时,由于一个轿厢开门,因此误检测为是在开门状态下运行。因此,“开门运行保护功能”启动,由于运转停止而在另一轿厢侧将乘客困入轿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与层间调整功能的故障相伴的在救出运转时困住乘客的事故而将各轿厢的乘客安全地救出的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具有将至少两个轿厢室在上下方向上连结而成的轿厢框架,并具备监视部、救出运转部和功能切断部。
监视部监视上述各轿厢室的抵达状态,并在上述各轿厢室在各层在开门期间从预定的开门运行保护区域脱离了时、停止运转。救出运转部在上述层间调整功能异常时进行救出运转,并使上述各轿厢室的每个抵达救出层并开门。功能切断部,在由该救出运转部进行救出运转时,将对于所述各轿厢室中的在所述救出层开着门的轿厢室以外的轿厢室的上述监视部的功能切断。
根据上述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在与层间调整功能的故障相伴的救出运转时,防止困入事故发生、能够安全地救出各轿厢的乘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的电梯所设置的存储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的电梯所设置的层间长度表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的电梯所设置的工作速度表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和层间调整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的开门运行保护区域的图。
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救出运转时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救出运转时的轿厢监视电源的切断定时的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和层间调整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的开门运行保护区域的图。
图11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救出运转时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的结构的图。再有,此处,以在一个轿厢框架1具有两个轿厢室(以下称为上轿厢和下轿厢)2、3的双层电梯为例进行说明。
主绳13经由偏导轮12等而绕挂于卷扬机11。通过该卷扬机11的驱动,轿厢框架1经由主绳13在升降通路进行升降工作。在该轿厢框架1上,上轿厢2和下轿厢3经由滚珠丝杠5a、5b、6a、6b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连结。该滚珠丝杠5a、5b、6a、6b由上梁1a和中间梁7支撑,并通过马达4a、4b的驱动使上轿厢2和下轿厢3分别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此外,在该轿厢框架1上搭载有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和/或未图示的门控制装置等。这些装置经由在轿厢下管道15布设的引线14与电梯控制装置10连接。
电梯控制装置10被称为所谓的“控制板”,并设置于建筑的机械室等中。电梯控制装置10进行卷扬机11的驱动控制等电梯的整体控制。在电梯控制装置10连接有地震检测器16。若由该地震检测器16检测到预定等级以上的地震,则电梯控制装置10使运行中的轿厢框架1在最近层停止,并在那里使乘客下梯、等待。将该运转称为“地震管制运转”。
另一方面,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根据来自电梯控制装置10的指示驱动马达4a、4b,并调整上轿厢2与下轿厢3之间的距离。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具备可更换的存储装置30。作为存储装置30,使用例如EEPROM、存储卡或USB存储器等。
如图2所示,在存储装置30设有控制上的针对去往层的层间长度表31(参照图3)和针对出发层和去往层的工作速度表32(参照图4)。
在图3中表示层间长度表31的一例。在该例子中,表示了由从电梯控制装置10输出的层地面指令信号所指定的控制上的去往层的层间长度。
在图4中表示工作速度表32的一例。在该工作速度表32中设定了进行层间调整工作的情况下的速度。例如,对于从1F向3F的运行,设定了使上轿厢2和下轿厢3以45mm/s的速度移动那样的参数。再有,图中的负号意味着以该速度使上轿厢2和下轿厢3的间隔变小。
此处,对双层电梯的抵达控制简单地进行说明。
关于双层电梯,抵达去往层时,由轿厢框架用的抵达检测板21将轿厢框架1定位、使轿厢框架抵达去往层。具体地,在设置于轿厢框架1的抵达开关24进入抵达检测板21的范围内时停止。再有,关于带层间调整功能的双层电梯,确定抵达检测板21的位置以使得轿厢框架1的中央成为上轿厢2与下轿厢3的层间中央。
此外,在决定了去往层的时间点,通过马达4a、4b的驱动来开始层间调整,将轿厢框架1内的上轿厢2和下轿厢3的间隔调整得与该去往层的层间长度一致。与轿厢框架1同样地,相对于上轿厢2和下轿厢3也设有抵达开关25、26。通过该抵达开关25、26与轿厢室用的抵达检测板22、23的位置关系,能够确认上轿厢2和下轿厢3的定位(水平线一致)。再有,抵达检测板21~23配置于升降通路壁。此外,图中的27a、27b表示各层的乘梯处。
图中的40~42是PG(脉冲发生器)。PG40设置于卷扬机11的转轴,且与卷扬机11的旋转同步地输出脉冲信号。PG41、42设置于层间调整用的马达4a、4b的转轴,分别与马达4a、4b的旋转同步地输出脉冲信号。这些脉冲信号被施加于电梯控制装置10。
再有,在图1中,采用电梯控制装置10和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按功能分割开的结构,但是,也可采用以物理方式仅将马达4a、4b的驱动控制部分搭载于轿厢框架1而其他部分设置于电梯控制装置的结构。
图5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10和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在电梯控制装置10和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设有未图示的输入输出装置,经由该输入输出装置获取各种信号。具体地,在决定了轿厢框架1的去往层(也称为目的地层)时,从电梯控制装置10向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输出表示其去往层的信号和调整指令。这样,在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从存储装置30中读取与去往层相对应的层间长度数据,并将轿厢框架1内的上轿厢2和下轿厢3的间隔调整得与该去往层的层间长度一致。再有,轿厢框架1的去往层包括与上轿厢2相对应的层和与下轿厢3相对应的层。
在电梯控制装置10连接有各层的乘梯处门开关50、上轿厢门开关51和下轿厢门开关52。各层的乘梯处门开关50串联连接。这些乘梯处门开关50的信号经由上轿厢门开关51的门开闭信号继电器(继电器)和下轿厢门开关52的门开闭信号继电器(继电器)被输入电梯控制装置10。此外,在电梯控制装置10分别连接有轿厢框架用的抵达开关24、上轿厢用的抵达开关25和下轿厢用的抵达开关26。
在电梯控制装置10具备上轿厢监视装置53、下轿厢监视装置54和运转控制装置55。
上轿厢监视装置53作为上轿厢监视用单元独立于运转控制装置55而设置。该上轿厢监视装置53具备基于上轿厢2的门开闭信号和抵达开关25的抵达信号来监视上轿厢2的抵达状态,并在上轿厢2在开门状态下从在各层设定的开门运行保护区域脱离了时、使运转停止的开门运行保护功能。53a是上轿厢监视装置53的电源。
下轿厢监视装置54作为下轿厢监视用单元独立于运转控制装置55而设置。该下轿厢监视装置54具备基于下轿厢3的门开闭信号和抵达开关26的抵达信号来监视下轿厢3的抵达状态,并在下轿厢3在开门状态下从在各层设定的开门运行保护区域脱离了时、使运转停止的开门运行保护功能。54a是下轿厢监视装置54的电源。
“开门运行保护区域”是由轿厢室用的抵达检测板22、23确定的能够开门的范围。上轿厢2和下轿厢3在开门运行保护区域内抵达时允许开门,在越过该开门运行保护区域并开门时禁止运行。
此处,如图6所示,如果上轿厢2和下轿厢3在各层的乘梯处27a、27b正确地抵达,则抵达开关25、26分别位于抵达检测板22、23的范围内即开门允许区域内。再有,2a、3a为轿厢门,在抵达时与未图示的乘梯处门卡合地开闭。
在上轿厢2和下轿厢3抵达了任意层时,如果抵达开关25、26处于抵达检测板22、23的范围内,则允许上轿厢2和下轿厢3的开门。理想的是,优选为,上轿厢2和下轿厢3抵达使得抵达开关25、26到达抵达检测板22、23的各自的中心位置的状态。
运转控制装置55基于包括轿厢框架用的抵达开关24的抵达信号在内的各种信号来进行双层电梯整体的运转控制。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运转控制装置55具备救出运转部55a和功能切断部55b来作为与双层电梯的层间调整相关的功能部。
救出运转部55a在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异常时进行救出运转,使轿厢框架1的上轿厢2和下轿厢3的每个抵达救出层并开门。功能切断部55b在救出运转期间将与在救出层开着门的轿厢以外的轿厢相对应的监视功能切断。
即、如果上轿厢2在救出运转期间在救出层开着门,则通过切断下轿厢监视装置54的电源54a而将下轿厢3的监视功能切断。由此,在上轿厢2的开门期间即使下轿厢3位于开门允许区域的范围外,开门运行保护功能也不会启用。另一方面,如果在救出运转期间下轿厢3在救出层开着门,则通过切断上轿厢监视装置53的电源53a而将上轿厢2的监视功能切断。由此,在下轿厢3的开门期间即使上轿厢2位于开门允许区域的范围外,开门运行保护功能也不会启用。
下面,对救出运转时的处理工作详细说明。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救出运转时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若在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发生任何异常(步骤A11的是),则电梯控制装置10执行以下那样的救出运转处理。再有,电梯控制装置10始终监视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的工作状态,在没有对于指令的响应的情况和/或马达4a、4b没有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异常,使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的工作停止。
若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的工作停止,则无法将轿厢框架1内的上轿厢2和下轿厢3的间隔调整得与各层的层间长度一致。于是,电梯控制装置10使上轿厢2和下轿厢3之一(此处为下轿厢3)抵达救出层(步骤A12)。接着,电梯控制装置10使下轿厢3开门以便乘客下梯(步骤A13)。
具体地,例如将从当前位置开始能够最早停止的层确定为救出层,首先,利用轿厢框架用的抵达开关24使轿厢框架1移动直至该救出层。接着,利用下轿厢用的抵达开关26使轿厢框架1的下轿厢3与该救出层的楼层地面水平线一致地停止。此时,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故障,因此上轿厢2有时从往上一层的楼层地面水平线偏离。
此处,在使下轿厢3开门以便乘客下梯时,电梯控制装置10预先切断上轿厢2的监视功能(步骤A14)。具体地,通过切断图5所示的上轿厢监视装置53的电源53a而使开门运行保护功能无效化。由此,在因乘客从下轿厢3下梯时的振动而使上轿厢2从图6所示的开门运行保护区域脱离了时,可防止开门运行的误检测。
如图5所示,各层的乘梯处门开关50串联连接,因此,在电梯控制装置10侧,不知道哪层开着门。因此,在下轿厢3开着门时,如果上轿厢2从开门运行保护区域脱离了,则将误检测为其在开着门的状态下运行。为了防止该误检测,将上轿厢2的监视功能切断。
若乘客从下轿厢3下梯,则接着,电梯控制装置10使上轿厢2移动直至救出层(步骤A15)。而且,电梯控制装置10使上轿厢2开门以便乘客下梯(步骤A16)。在该情况下,在使下轿厢3抵达上述救出层时,如果上轿厢2位于往上一层的抵达水平线附近,则只要利用抵达开关25来进行微调整以使上轿厢2抵达即可。如果从上述层的抵达水平线较大错开了地停止,则使轿厢框架1移动直至其他层以使上轿厢2抵达。
此处,与下述下轿厢3的开门期间同样地,在上轿厢2开着门以便乘客下梯时,电梯控制装置10将下轿厢3的监视功能切断(步骤A17)。具体地,通过切断图5所示的下轿厢监视装置54的电源54a而使开门运行保护功能无效化。由此,在上轿厢2的开门期间,能够防止在下轿厢3从开门运行保护区域脱离了的情况下开门运行的误检测。
若乘客从上轿厢2下梯,则电梯控制装置10使包括上轿厢2及下轿厢3的电梯整体的运转停止(步骤A18)。然后,在直到维修员接受到层间调整的异常通报而向现场出发以进行维修期间,成为运转停止状态。
再有,在图7中,虽然先使下轿厢3抵达救出层而后使上轿厢2抵达救出层,但是,也可先使上轿厢2抵达救出层。
图8是表示救出运转时的轿厢监视电源的切断定时的图。
在发生了层间调整的异常的情况下,在使下轿厢3抵达救出层通过开门使乘客下梯的期间,下轿厢监视电源54a被切断。反之,在使上轿厢2抵达救出层通过开始使乘客下梯的期间,上轿厢监视电源53a被切断。因此,在一个轿厢开门期间即使另一轿厢从开门运行保护区域脱离了的情况下,运转也不会因开门运行保护功能而停止。因此,能够使两个轿厢分别抵达救出层以将乘客安全救出。
(第2实施方式)
其次,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在救出运转期间在一个轿厢的开门期间与另一个轿厢的位置无关地切断该轿厢的监视功能的结构,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采用根据另一轿厢的位置而切断监视功能的结构。
图9是示意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10和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再有,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图5的结构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运转控制装置55除救出运转部55a和功能切断部55b外,还具备停止位置判断部55c。停止位置判断部55c判断在救出层开门期间的轿厢以外的轿厢是否在开门运行保护区域附近停止。
如图10所示,开门运行保护区域以各层的抵达水平线为基准来设定。因此,若例如上轿厢2在开门运行保护区域附近停止,则在因上轿厢2的振动等而使抵达开关25从接通(ON)切换为断开(OFF)时被视为从开门运行保护区域脱离了,开门运行保护启动的可能性高。于是,在开门运行保护区域附近停止的情况下,由功能切断部55b切断对于该轿厢的监视功能。
此处,救出运转时的上轿厢2和下轿厢3的位置能够用以下的方法来检测。
在救出运转时使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的工作停止,因此上轿厢2和下轿厢3被固定,如果观看该工作刚停止后的PG41、42的脉冲数,则能够推测出当前时间点的上轿厢2与下轿厢3的相对距离(间隔)。因此,在例如下轿厢3抵达了救出层的情况下,如果在下轿厢3的位置增加上述相对距离,则能够检测到上轿厢2的停止位置,并能够判断是否在开门运行保护区域附近停止。
此外,作为其他方法,如图10所示,使以各层的抵达水平线为基准而设置的抵达检测板22、23的尺寸上下稍延长几个厘米。由此,能够利用延长部分(图中的斜线部分)来判断是否在开门运行保护区域附近停止。
下面对救出运转时的处理工作详细说明。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救出运转时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再有,步骤B11~B13的处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7的步骤A11~A13的处理相同。
即、在检测到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有异常的情况下(步骤B11的是),电梯控制装置10首先使一个轿厢(此处,为下轿厢3)抵达救出层(步骤B12)。而且,电梯控制装置10使下轿厢3开门以使乘客下梯(步骤B13)。
此处,电梯控制装置10判断作为另一轿厢的上轿厢2是否在开门运行保护区域附近停止(步骤B14)。如上所述,若在开门运行保护区域附近停止,则抵达开关25从接通(ON)切换为断开(OFF),上轿厢2被视为从开门运行保护区域脱离了的可能性高。
于是,在判断为上轿厢2在开门运行保护区域附近停止的情况下(步骤B14的是),电梯控制装置10将上轿厢2的监视功能切断(步骤B15)。具体地,通过将图9所示的上轿厢监视装置53的电源53a切断使开门运行保护功能无效化。由此,在因乘客从下轿厢3下梯时的振动而使上轿厢2从开门运行保护区域脱离了时,可防止开门运行的误检测。
另一方面,在上轿厢2开门运行保护区域附近停止的情况下、即、在开门运行保护区域内停止或者从开门运行保护区域完全脱离了的情况下,抵达开关25从接通(ON)切换为断开(OFF)的可能性低。即、抵达开关25为接通的状况或断开的状况不变。
再有,如果抵达开关25从最初即为断开,则能够判断为因层间调整控制装置20的故障、上轿厢2从开门运行保护区域脱离了,因此没有开门运行的误检测。
在判断为上轿厢2没有在开门运行保护区域附近停止的情况的情况下(步骤B14的否),电梯控制装置10不切断上轿厢2的监视功能、原样地维持有效状态。
上轿厢2的救出运转时也是同样的。
即、在使上轿厢2抵达救出层而通过开门使乘客下梯时(步骤B15~B17),电梯控制装置10判断下轿厢3是否在开门运行保护区域附近停止(步骤B18)。
在判断为下轿厢3在开门运行保护区域附近停止的情况下(步骤B18的是),电梯控制装置10将下轿厢3的监视功能切断(步骤B19)。具体地,通过将图9所示的下轿厢监视装置54的电源54a切断而使开门运行保护功能无效化。由此,在因乘客从上轿厢2下梯时的振动而使下轿厢3从开门运行保护区域脱离了时,能够防止开门运行的误检测。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下轿厢3没有在开门运行保护区域附近停止的情况的情况下(步骤B18的否),电梯控制装置10不将下轿厢3的监视功能切断而原样地维持有效状态。
若乘客从上轿厢2下梯,则电梯控制装置10使包括上轿厢2及下轿厢3的电梯整体的运转停止(步骤B20)。然后,在直到维修员接受到层间调整的异常通报而向现场出发以进行维修期间,成为运转停止状态。
再有,在图11的例子中,虽然先使下轿厢3抵达救出层而后使上轿厢2抵达救出层,但是,也可以先使上轿厢2抵达救出层。
这样,在一个轿厢的救出运转期间仅在另一轿厢在开门运行保护区域附近微妙地停止的情况下,将该轿厢的监视功能切断。由此,在救出运转期间不会不合理地切断监视功能,能够防止开门运行的误检测以将乘客安全地救出。
根据上述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在救出运转期间防止困入事故能够将各轿厢的乘客安全救出的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
再有,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为例示,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些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改变。这些实施方式和/或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或主旨内,并且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具有至少两个轿厢室在上下方向上连结而成的轿厢框架,并能够调整所述轿厢框架的各轿厢室间的距离,其特征在于,具备:
监视部,其监视所述各轿厢室的抵达状态,并在所述各轿厢室在各层在开门期间从预定的开门运行保护区域脱离了时、停止运转;
救出运转部,其在所述层间调整功能异常时进行救出运转,并使所述各轿厢室的每个抵达救出层并开门;和
功能切断部,其在由该救出运转部进行救出运转时,将对于所述各轿厢室中的在所述救出层开着门的轿厢室以外的轿厢室的所述监视部的功能切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具备停止位置判断部,该停止位置判断部判断所述各轿厢室中的在所述救出层开着门的轿厢室以外的轿厢室是否在所述开门运行保护区域附近停止,
所述功能切断部,在由所述停止位置判断部判断为在所述开门运行保护区域附近停止的情况下,将对于该轿厢室的所述监视部的功能切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视部包括用于单独地监视所述各轿厢室的抵达状态的多个单元,
所述功能切断部将所述各单元中的与该轿厢室相对应的单元的电源切断。
CN201410337884.XA 2013-09-02 2014-07-16 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 Active CN1044182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1429 2013-09-02
JP2013181429A JP5902135B2 (ja) 2013-09-02 2013-09-02 階間調整機能付きエレベ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8203A true CN104418203A (zh) 2015-03-18
CN104418203B CN104418203B (zh) 2017-05-10

Family

ID=52698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7884.XA Active CN104418203B (zh) 2013-09-02 2014-07-16 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902135B2 (zh)
CN (1) CN104418203B (zh)
HK (1) HK1208430A1 (zh)
MY (1) MY172286A (zh)
SG (1) SG10201403890P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228A (ja) * 1996-07-03 1998-01-20 Toshiba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CN1380873A (zh) * 2000-05-18 2002-11-2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双层电梯
JP2004010174A (ja) * 2002-06-03 2004-01-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相互間隔可変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CN101205031A (zh) * 2006-12-14 2008-06-2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带楼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
JP2010047401A (ja) * 2008-08-25 2010-03-0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01955098A (zh) * 2009-07-15 2011-01-26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CN102701032A (zh) * 2011-03-01 2012-10-0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双层电梯的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46494A (ja) * 2009-08-27 2011-03-1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5809576B2 (ja) * 2012-02-01 2015-11-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5714655B2 (ja) * 2013-06-21 2015-05-0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228A (ja) * 1996-07-03 1998-01-20 Toshiba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CN1380873A (zh) * 2000-05-18 2002-11-20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双层电梯
JP2004010174A (ja) * 2002-06-03 2004-01-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相互間隔可変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CN101205031A (zh) * 2006-12-14 2008-06-2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带楼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
JP2010047401A (ja) * 2008-08-25 2010-03-0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01955098A (zh) * 2009-07-15 2011-01-26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CN102701032A (zh) * 2011-03-01 2012-10-0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双层电梯的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72286A (en) 2019-11-20
JP5902135B2 (ja) 2016-04-13
CN104418203B (zh) 2017-05-10
JP2015048216A (ja) 2015-03-16
SG10201403890PA (en) 2015-04-29
HK1208430A1 (zh) 2016-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61312B1 (ko) 엘리베이터 안전 시스템 및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모니터링 방법
JP5526092B2 (ja) 電子化エレベータ
CN105384039B (zh) 用于关闭电梯的门的方法和配置
JP512896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地震管制運転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9311626B (zh) 多轿厢电梯的安全控制装置及安全控制方法
CN104395219B (zh) 电梯的控制系统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CN102781803A (zh) 多轿厢电梯控制装置
CN108455397A (zh) 电梯安全系统和监控电梯系统的方法
CN104918873A (zh) 电梯的控制装置
WO2006113153A2 (en) Relative speed and position detection for plural elevator cars in same hoistway
JP2012171771A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5231890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4010174A (ja) 相互間隔可変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JP2010047401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2014114157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5528592B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4418203A (zh) 带层间调整功能的电梯
JP7147900B1 (ja) エレベータ
JP6626808B2 (ja)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システム
CN109562906A (zh) 电梯装置
JP6471202B1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システム
JP648822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および閉じ込め救出運転方法
JP2002356283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伸び検出装置および安全運転方法
JP5966872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CN114555506B (zh) 电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0843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0843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