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7078A - 液体容纳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7078A
CN104417078A CN201410445719.6A CN201410445719A CN104417078A CN 104417078 A CN104417078 A CN 104417078A CN 201410445719 A CN201410445719 A CN 201410445719A CN 104417078 A CN104417078 A CN 1044170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k
chamber
flank
ink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57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7078B (zh
Inventor
大野敦史
田中良一
山崎俊信
中川茂宪
岩室猛
内藤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80647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277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17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7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7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7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3Ink filt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考虑到在使气泡向过滤器的边缘部移动的处理方式的情况下,因为气泡滞留在过滤器中,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泡会蓄积在过滤器中,从而会给经由过滤器的墨水供给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容器,其具有形成在该液体容纳容器上并流过该液体的流路,以及设置在该流路中途的过滤器(166),过滤器(166)相对于水平方向朝向一个方向倾斜。

Description

液体容纳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纳向液体消耗装置供给的液体的液体容纳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一种,通过从液体喷射头对纸张等对象喷射墨水(液体)来进行打印(记录)的喷墨式打印机为人们所知。在这样的打印机中,例如存在向液体容纳容器注入墨水时混入到墨水内的气泡会阻塞墨水流路或者阻碍墨水流动的情况。另外,若混入到墨水内的气泡被供给到打印头,则有可能因该气泡而导致打点遗漏等喷吐不良的情形发生。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液体容纳容器上具备凸状的过滤器。然后,不仅通过该过滤器来过滤墨水,而且由于过滤器为凸状,从而使所流入的气泡向过滤器的边缘部移动以谋求向打印头的墨水供给顺利进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9730号公报
然而,考虑到在采用如专利文献1那样使气泡向过滤器的边缘部移动的处理方式的情况下,因为气泡滞留在过滤器中,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泡会蓄积在过滤器中,从而会给经由过滤器的墨水供给带来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按照以下方案或实施例来实现。
实施例1
一种能够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容器,其具有:形成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上并流过所述液体的流路,以及设置在所述流路中途的过滤器,该液体容纳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相对于水平方向朝向一个方向倾斜。
通过采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设置在该液体容纳容器的流路上的过滤器相对于水平方向朝向一个方向倾斜。由于过滤器相对于水平方向朝向一个方向倾斜,因此流入到墨水中的气泡不会停留在过滤器中,而是沿倾斜方向移动。这样一来,能够抑制由于气泡在过滤器中蓄积而造成的不良影响。
实施例2
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以位于通过所述过滤器的液体的上游侧的端部与位于下游侧的端部相比,在铅垂方向上位于上方的方式而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容器,以位于过滤器的上游侧的端部与位于下游侧的端部相比在铅垂方向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从而,流入到墨水中的气泡不会停留在过滤器中,而是向过滤器的上游侧移动。这样一来,能够抑制由于气泡向下游侧移动从而导致在向打印头供给的墨水中含有气泡的情形发生。
实施例3
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所述过滤器设置在过滤器室,所述过滤器室与在所述多个液体容纳室之中,在铅垂方向上处于最高位置处的液体容纳室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容器,过滤器室与位于最高位置处的液体容纳室相连通。这样一来,能够防止从过滤器室移动到液体容纳室中的气泡进一步移动到其他的液体容纳室中。
实施例4
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器室连通的所述液体容纳室中,设置有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肋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容器,借助于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肋部,能够使从过滤器室导出到液体容纳室的气泡不停留在肋部处而向上方的液面移动。
实施例5
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器室连通的所述液体容纳室中铅垂方向上位于上方的面上设置有进气口,该进气口能够将来自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外部的空气引入到所述液体容纳室中。
通过采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容器,在液体容纳室的铅垂方向上位于上方的面上设置有进气口,该进气口能够引入来自外部的空气。这样一来,当从过滤器室导出到液体容纳室的气泡较多地滞留在液体容纳室时,能够抑制由于其压力而造成的液体容纳容器变形等情况的发生。
实施例6
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器室连通的所述液体容纳室设置有导出口,该导出口将来自所述过滤器室的气泡导出到所述液体容纳室,从铅垂方向上俯视观察时,所述导出口与所述进气口配置在重叠的位置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容器,从铅垂方向上俯视观察时,将来自过滤器室的气泡导出的导出口与进气口配置在重叠的位置上。这样一来,从导出口所导出的气泡就聚集在进气口的下表面上,从而能够高效地将气泡向外部排出。
实施例7
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室的下游侧的流路以越到下游在铅垂方向上越位于上方的方式而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容器,在过滤器室的下游产生有气泡的情况下,能够使气泡不会停滞在流路上而进一步向下游移动。
实施例8
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特征在于,具有浮动部,该浮动部随着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中所容纳的所述液体的余量变化而浮动,所述过滤器以如下方式倾斜:位于所述浮动部侧的端部与位于所述浮动部的相反侧的端部相比,在铅垂方向上位于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容器,所述过滤器以如下方式倾斜:位于过滤器的浮动部侧的端部与位于相反侧的端部相比,在铅垂方向上位于下方。从而,气泡不会停留在过滤器上而是向浮动部的相反侧移动。这样一来,就能够避免因气泡移动到浮动部侧而在浮动部发生不良状况。
实施例9
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以所述液体在铅垂方向上从下方向上方通过的方式而配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容器,液体在铅垂方向上从下方向上方通过过滤器。这样一来,由于未通过过滤器的异物不会停留在过滤器上而沉积,因此,能够减少过滤器由于异物而被堵塞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固定有液体容纳容器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液体容纳容器安装在安装部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液体容纳容器与滑块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液体容纳容器所具有的连接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液体容纳容器所具有的连接部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6(a)是表示滑块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b)是表示滑块内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7(a)是表示芯片支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7(b)是表示载置有记录芯片的芯片支架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开闭盖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b)是表示开闭盖组装在滑块上的状态的截面图,图8(c)是表示配合部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表示在开闭盖位于开盖位置的状态下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图,图9(a)是表示将注入口用覆盖体覆盖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b)是表示从注入口取下覆盖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液体容纳体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液体容纳体的截面构造的图,并且是在图10中沿A-A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液体容纳体的截面构造的图,图12(a)是在图10中沿B-B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图12(b)是在图10中沿C-C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
图13是液体容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粘接有膜的容纳体外壳的侧视图。
图15是图11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16是粘接有膜的容纳体外壳的放大图。
图17是粘接有膜的容纳体外壳的放大图。
图18是容纳体外壳的局部截面图。
图19是容纳体外壳的局部截面图。
图20(a)是图19中沿E-E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图20(b)是图19中沿F-F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
图21是容纳体外壳的仰视图。
图22是表示容纳体外壳的一部分与浮阀的各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被安装在支架上的液体容纳容器中的滑块的动作说明图。
图24(a)是表示配合前的芯片支架与通信部的立体图,图24(b)是以部分截面来表示芯片支架与通信部的配合状态的侧视图,图24(c)是表示配合后的芯片支架与通信部的侧视图。
图25是表示注入墨水时的液体容纳容器与液体容纳源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注入墨水时的液体容纳容器与液体容纳源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截面侧视图。
图27是表示以液体容纳容器所具有的覆盖部件的固定部为中心的转动范围的俯视图。
图28是表示当墨水的余量接近于阈值余量时的浮阀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29是表示当墨水的余量变成不足阈值余量时的浮阀的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30是其他实施方式中容纳体外壳的截面图。
图31是其他实施方式中容纳体外壳的截面图。
图32是其他实施方式中容纳体外壳的仰视图。
图33是图32中容纳体外壳的截面图。
图34是其他实施方式中容纳体外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35是其他实施方式中容纳体外壳的侧视图。
图36是其他实施方式中容纳体外壳的局部侧视图。
图37是其他实施方式中浮阀的组装部分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21:液体容纳容器
73:注入口
130:容纳体外壳
132:外壳开口部
133:膜
134、210:盖
137:墨水室(液体容纳室的一个例子)
150、1501、1502、1503:间隔壁
150a:粘接面
151:第一墨水室
152:第二墨水室
1521:第二墨水室’
1522:第三墨水室
1523:第四墨水室
152a:底面
162:流路开口
162a:通孔
162b:筒部
164a:第一连接流路部(流路的一个例子)
164b:第二连接流路部(流路的一个例子)
164b1:第二连接流路部的上壁面
166:过滤器
205、205a、205b、205c:突起部(突起部群)
238:通孔
239:筒部
241: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液体容纳容器以及作为消耗由该液体容纳容器所供给的液体的液体消耗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喷墨式打印机(以下也称为“打印机”)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具有脚部13以及装置本体14,车轮12组装在所述脚部13的下端,所述装置本体14大致呈长方体状并且组装在脚部13之上。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沿重力方向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Z,将与该上下方向Z相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垂直相交)的、装置本体14的长度方向作为左右方向X。另外,将与上下方向Z以及左右方向X双方都相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垂直相交)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Y。
如图1所示,在装置本体14的后部设置有朝向上方突出的供纸部15。在供纸部15内填装有卷纸R,所述卷纸R由作为长尺度介质的纸张S呈圆筒状地进行缠卷而形成。在构成装置本体14的铠装的箱体部16中,在处于供纸部15前侧的位置处形成有插入口17,该插入口17用于将从供给部15输送出来的纸张S导入至箱体部16内。
另一方面,在装置本体14的前面侧形成有排纸口18,该排纸张口18用于将纸张S排出到箱体部16外。此外,在箱体部16内容纳有图中未示出的介质输送机构,该介质输送机构将从供纸部15所供给的纸张S从插入口17朝向排纸口18侧进行输送。而且,在装置本体14的前面侧比排纸口18更靠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介质接收单元19,该介质接受单元19接受从排纸口18排出的纸张S。
另外,在装置本体14的上部且在左右方向X上处于纸张S的输送路径之外侧的一端侧(在图1中为右端侧)设置有操作面板20,该操作面板20用于进行设定操作以及输入操作。进而,在装置本体14的下部且在左右方向X上处于纸张S的输送路径之外侧的一端侧(在图1中为右端侧)固定有液体容纳容器21,该液体容纳容器21能够容纳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
液体容纳容器21与墨水的种类以及颜色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四个)。而且,通过将多个液体容纳容器21以在左右方向X上排列的方式进行配置而构成液体容纳单元22。此外,在各液体容纳容器21被固定到装置本体14上的状态下,液体容纳单元22具有在装置本体14的前方侧(外方侧)露出的部分。而且,液体容纳单元22的所述露出的部分在左右方向X上的两侧以及在上下方向Z上的下侧均被框部件23所覆盖,该框部件23被固定在装置本体14侧并且截面大致呈U字形。
另外,托架25以能够在作为主扫描方向的左右方向X上往复移动的状态被容纳在箱体部16内,该托架25搭载有液体喷射头24。此外,在箱体部16内容纳有图中未示出的液体供给机构,该液体供给机构用于将容纳在液体容纳容器21中的墨水向液体喷射头24进行供给。而且,通过对由介质输送机构所输送的纸张S从液体喷射头24喷射墨滴来进行记录(打印),液体容纳容器21内的墨水通过这样的墨滴喷射而被消耗。
接下来,参照图2以及图3,对于将液体容纳容器21相对于装置本体14以固定状态进行安装的安装部31,以及通过该安装部31被固定在装置本体14上的液体容纳容器21进行说明。此外,在图2中,为了避免附图的复杂化,只图示一个供给部32,该供给部32是从各液体容纳容器21向液体喷射头24侧供给墨水的液体供给机构之一部分,并且与该图示的一个供给部32相对应的液体容纳容器21图示为在以双点划线以及白底箭头所示的方式被安装到安装部31之前的状态。另外,在图3中,构成液体容纳容器21的液体容纳体33与作为副保持部的一个例子的滑块34以分离的状态而被图示。
如图2所示,在打印机11上设置有安装部31,该安装部31在铅垂方向(上下方向Z)上具有留出预定间隔所设置的上边框35以及下边框36。另外,作为液体供给机构之一部分的供给部32,与各液体容纳容器21相对应地被组装在安装部31上。另外,在图2中,上边框35以在左右方向X上截断并去掉一部分的状态而被图示。
液体容纳容器21在使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在图2中为右端侧)位于所述安装部31内的状态下,相对于打印机11无法移动地得以固定。然后,在被固定到打印机11上的状态下,容纳在液体容纳容器21中的墨水,通过安装部31上与各液体容纳容器21的一端侧相对应地组装的供给部32,分别向液体喷射头24侧进行供给。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容器21被安装到打印机11的安装部31上并且相对于打印机11无法移动地得以固定的状态,就成为液体容纳容器21使用时的姿态。
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容纳容器21具备液体容纳体33以及滑块34,所述液体容纳体33容纳墨水,所述滑块34相对于所述液体容纳体33被重合地配置在成为铅垂方向上的反重力方向的上侧。
液体容纳体33从侧面观察大致呈L字形状的长方体形状,其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将与装置本体14的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前后方向Y),并且在大致水平方向上与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短边方向(左右方向X)上具有一定宽度。即,液体容纳体33具有从其短边方向(左右方向X)所观察到的其侧面形状大致呈正方形的第一容纳体部37,以及与第一容纳体37相比位于后侧且在前后方向Y上较长的大致呈长方形的第二容纳体部38。而且,在液体容纳体33的上表面39上,在短边方向的两端部处形成有平坦面部41、42,所述平坦面部41、42在长度方向(前后方向Y)上无台阶差地连续延伸,滑块34能够沿所述平坦面部41、42滑动。另一方面,液体容纳体33的下表面40被设置为在其长度方向(前后方向Y)上呈第一容纳体部37与第二容纳体部38相比位置下降的台阶面的形状。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设置在第一容纳体部37的下表面上的被固定部37a(参照图13、图14以及图20)相对于设置在装置本体14侧的固定部(图中未示出)利用螺钉37b(参照图20)拧紧,液体容纳容器21相对于打印机11无法移动地得以固定。而且,通过螺钉拧紧而固定的液体容纳体33,一方面,第二容纳体部38的大体全部成为位于打印机11的装置本体14内的第二部位,另一方面,第一容纳体37因位于打印机11的装置本体14外而成为在装置本体14的前方露出的第一部位。
进而,在第二容纳体部38上,在其长度方向上成为与第一容纳体部37侧相反侧的后端侧具有连接部43,该连接部43由与构成液体容纳体33的箱体部件(在图13中所示的容纳体外壳130)不同的部件所形成,并且以能够相对于第二容纳体部38相对移动的方式进行组装。在所述连接部43上形成有墨水流路以及传递机构,该墨水流路将被容纳在液体容纳体33内的墨水引导至被组装在安装部31侧的供给部32所具备的墨水的供给针44,该传递机构将液体容纳体33内的墨水的有无状态传递至同样由供给部32所具备的墨水的余量检测棒45。
在此,参照图4以及图5,对形成有所述墨水流路以及传递机构的连接部43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图4以及图5中,图示出供给部32的组成部件之中与供给针44以及余量检测棒45相关的组成部件,除此以外则适当地省略。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容纳体部38上所具有的连接部43具有在一侧开口的、有底且大致呈箱状的箱体,其底壁部构成液体容纳体33的第二容纳体部38上供给部32侧的端面46。而且,在所述连接部43的端面46上形成有针插入孔47,供给部32的供给针44插入该针插入孔47,并且在与该针插入孔47相邻的位置上形成有棒插入孔48,余量检测棒45插入该棒插入孔48。另外,连接部43在下表面侧形成有表面大致呈圆柱形状的突起部位49。
在连接部43的箱体内具有被安装部件50,该被安装部件大致呈平板状,并且在供给针44向针插入孔47的插入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厚度。在所述被安装部件50上,在其厚度方向上作为供给部32侧的一侧端面51上形成有流出口52以及液体室53,供给针44经由针插入孔47插入大致呈圆筒状的所述流出口52,所述液体室53同样大致呈圆筒状。而且,如在图5中粗实线箭头所示,在被安装部件50上贯通形成有流出流路55,所述流出流路55使液体室53与流出口52连通。
在流出口52上经由针插入孔47被插入供给针44,因此在流出口52中内置有开闭阀59,该开闭阀59由能够抑制从液体容纳体33侧所供给的墨水流出的弹簧56、阀部件57以及密封件58构成。另外,为了使在供给针44插入之前墨水不会流出,还熔接设置有覆盖流出口52的开口的密封片60。
另外,在液体室53上以覆盖液体室53的开口的方式熔接有挠性的薄膜61。因此,随着液体室53内部的压力变化薄膜61发生变形,其容积也随之变化。另外,在液体室53内设置有弹簧62,该弹簧62朝向液体室53的外侧对薄膜61施力。此外,在弹簧62与薄膜61之间插入有受压板63,该受压板将弹簧62的施力传给薄膜61。
另外,在被安装部件50上的液体室53的外表面组装有移动部件64。移动部件64构成为以在与液体容纳体33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Y)垂直相交的水平方向(左右方向X)上延伸的预定的转动支点为中心,能够自由转动,所述移动部件64相对于构成液体室53内表面之一部分的薄膜61从液体室53的外侧进行接触。
另一方面,在被安装部件50上,在其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端面50a上,沿被安装部件50的厚度方向突出地形成有大致呈圆筒状的流入口65。而且,对应于所述流入口65,在液体容纳体33(第二容纳体部38)侧设置有大致呈圆筒状的导出口(导出口部)69,所述流入口65插入该导出口69。通过流入口65向所述导入口69的插入,形成液体容纳体33(第二容纳体部38)内与液体室53相连通的结构。此外,在导出口69中内置有密封件70,该密封件70可抑制容纳在液体容纳体33中的墨水泄露流出;并且在导出口69上熔接设置有密封片71,该密封片71覆盖导出口69的开口,以便在流入口65插入到液体容纳体33(第二容纳体部38)之前,不会从液体容纳体33流出墨水。
另外,被安装部件50通过其与液体容纳体33(第二容纳体部38)之间所插入的压缩弹簧72,在连接部43内向安装部31侧施力,以使得例如供给针44向流出口52的插入、余量检测棒45向移动部件64的接触稳定进行。
在此,参照图5对传递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连接部43中,液体室53的薄膜61构成为经由受压板63被弹簧62推出以使液体室53的容积增加。因此,随着液体室53的容积的增加,液体容纳体33内的墨水通过流入口65流入到液体室53。另一方面,利用供给部32使墨水从流出口52向供给针44吸引,从而液体室53内的墨水通过流出流路55从液体室53流出。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流出流路55的内径与流入口65的内径相比设定得更大,因此从液体室53流出的墨水的流出量赶不上流向液体室53的墨水的流入量,液体室53内变成负压。因此,薄膜61克服弹簧62的施力以被吸入液体室53内的方式而变形。顺便提及,图5表示薄膜61被吸入到液体室53内的状态。
在所述液体室53中所产生的负压,通过液体容纳体33内的墨水经由流入口65流入到液体室53而逐渐得以消除。于是,通过弹簧62的力,薄膜61再次被推出到液体室53的外侧,液体室53的容积复原。因此,在供给部32中,从停止向液体喷射头24供给墨水起经过预定的时间以后,将恢复到开始向液体喷射头24供给墨水之前的原状态。另外,当从供给部32向液体喷射头24侧再次供给墨水时,液体室53内变成负压,薄膜61变成被吸入到液体室53的内侧的状态。另一方面,当液体容纳体33内的墨水被消耗用尽时,尽管液体室53内是负压墨水也不会流入到液体室53中。即,尽管从停止利用供给部32供给墨水起经过预定的时间以后,液体室53内的负压也不会消除,薄膜61维持被吸入到液体室53的内侧的状态。
在余量检测棒45上组装有弹簧(未图示),所述弹簧使余量检测棒45抵接到移动部件64上。另外,余量检测棒45上与移动部件64接触的一端部45a相反侧的另一端部45b,成为利用凹状的传感器68的检测对象部位。传感器68是透射式光电传感器,并且相对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受光部和发光部。根据从所述传感器68输出的检测信号来检测液体容纳体33内有无墨水。
即,当液体容纳体33内的墨水用尽时,由于墨水不会从液体容纳体33内流入到液体室53,因此,薄膜61会维持在使液体室53的容积减少的方向上发生变形的状态。从而,通过移动部件64被从未示出的弹簧所施力的余量检测棒45的一端部45a进行按压,使移动部件64以转动支点为中心转动,通过余量检测棒45向液体容纳体33侧进行移动,使余量检测棒45的另一端45b插入到传感器68的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因此,传感器68根据光维持于遮挡状态,检测出液体容纳体33内的墨水已用尽。
接下来再返回到参考图2以及图3,对滑块34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液体容纳体33中位于打印机11外的第一部位处,在液体容纳体的上表面39上设置有向液体容纳体33内注入墨水的注入口(注入口部)7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纳体部37相当于第一部位,注入口73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体部37上。而且,为了使位于打印机11外的注入口73在除墨水注入时以外并不露出,采用能够通过滑块34来进行覆盖的结构。
即,滑块34是具有长度方向的大致呈矩形的形状,其形成为与液体容纳体33的上表面39大致重合的外形形状。而且,滑块34的结构为:当通过将其一端侧插入到安装部31内而使其配置成与液体容纳体33的上表面39大致重合的状态时,通过自由开闭的开闭盖74来覆盖设置在液体容纳体33上的墨水的注入口73的上方。具体地说,在滑块34上,在其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具有在覆盖注入口73的位置与开放注入口73的位置之间进行变位的开闭盖74。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的“插入方向”的情况,除非特别限定,均表示滑块34相对于安装部31的“插入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覆盖注入口73的状态下在比注入口73更靠第二容纳体部38(第二部位)侧的位置处,开闭盖74以沿液体容纳体33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作为旋转中心的方式,可自由转动地被轴支撑在滑块34上。从而,如在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当开放注入口73时,使用者能够抬起开闭盖74的跟前侧(处于滑块34在长度方向上的前端侧)并向第二容纳体部38侧即打印机11侧旋转大约180度。
结果,通过将开闭盖74从在图3中实线所示的注入口73的覆盖状态,变成在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注入口73的开放状态,就能够使其以相对于注入口73位于后侧的方式进行变位。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结构:注入口73设置在液体容纳体33的第一容纳体部37上的前侧的端部附近,开闭盖74覆盖注入口73所需要的前后方向Y上的长度不长。
另外,在滑块34上,其向安装部31的插入方向的进深侧的端部34a上,安装有作为存储部保持部件的一个例子的芯片支架76,所述芯片支架76能够载置作为存储部的一个例子的记录芯片75,所述记录芯片75记录与从注入口73注入到液体容纳体33中的墨水有关的相关信息。并且,当滑块34在与液体容纳体33的上表面39重合的状态下被插入到安装部31内时,安装在所述芯片支架76上的记录芯片75能够与在打印机11的安装部31侧所设置的通信部77进行配合。通过与所述通信部77的配合,载置在芯片支架76上的记录芯片75与通信部77上所具有的电端子78相接触并且电连接。结果,记录芯片75上所存储的相关信息被传送到打印机11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当滑块34以与液体容纳体33的上表面39重合的状态向打印机11的安装部31内插入时,滑块34与连接部43一起通过在安装部31上所安装的一对板弹簧79在打印机11内进行定位。
即,如图2所示,在铅垂方向上,在上边框35与下边框36上分别通过螺钉固定有板弹簧79,该板弹簧79具有朝向插入方向相互间的间隔变窄的倾斜形状。并且,上边框35的板弹簧79与突起部位80以施力状态相抵接,所述突起部位80设置在滑块34所具有的芯片支架76上;另一方面,下边框36的板弹簧79与突起部位49(参照图5)以施力状态相抵接,所述突起部位49设置在连接部43上。结果,滑块34(芯片支架76)以及连接部43在上下方向Z上通过一对板弹簧79来进行定位。
另外,在与液体容纳体33重合的状态下所插入的滑块34,以及液体容纳体33的第二容纳体部38,均成为在安装部31上已被定位的状态。即,如图2所示,在安装部31的上边框35,在其下表面上设置有引导槽(未图示),并且在滑块34的上表面侧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凸条部82一边与所述引导槽滑动接触一边插入。另外,在安装部33的下边框36,在其上表面上设置有引导槽84,并且在液体容纳体33的下表面侧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凸条部83(参照图5、图23)与所述引导槽84配合。从而,滑块34以及第二容纳体部38在宽度方向上通过各个凸条部与引导槽的配合而分别得以定位。结果,滑块34(以及在该滑块34上所安装的芯片支架76)和第二容纳体部38上所具有的连接部43,分别在宽度方向上得以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容纳容器21中,滑块34所具有的芯片支架76以及开闭盖74以相对于滑块34可自由装卸的方式进行组装。而且,在它们已被组装好的状态下,滑块34以能够相对于液体容纳体33的上表面39进行滑动的方式而构成。换言之,在液体容纳体33被固定到打印机11上的状态下,滑块34以能够相对于安装部31进行插拔的方式而构成。
下面,进一步参照图6(a)、(b)对滑块34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在滑块34上,在向安装部31的插入方向进深侧的端部34a上形成有支架安装部86,所述支架安装部86具有插入方向进深侧被切除的、大致呈U字形状的开口85。相对于所述开口85,能够在与滑块34的插入方向(即滑动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进行芯片支架76的插入与拔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锷形状部87从相对于滑块34与液体容纳体33相反侧(即上方),以与上表面88抵接的方式插入并安装在开口85内,所述锷形状部87在芯片支架76中设置在上侧,所述上表面88大致呈C字形状并且形成支架安装部86的开口85。另外,芯片支架76从支架安装部86向上方拔出从滑块34拆卸下来。
另一方面,在滑块34上,通过在向安装部31的插入方向跟前侧的端部34b处形成有旋转轴89,并且对该旋转轴89嵌入有形成在开闭盖74上的轴承部90,使开闭盖74以能够转动(摇动)的方式组装在滑块34上。
这样组装了芯片支架76以及开闭盖74的本实施方式中的滑块34,在与液体容纳体33重合的状态下,能够在液体容纳体33的上表面39上一边与液体容纳体33的短边方向(左右方向X)即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相抵接,一边沿液体容纳体33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Y)进行滑动。
具体地说,如图6(b)所示,在与液体容纳体33的上表面39重合的滑块34的下表面侧,在与长度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端,分别形成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直线肋状的侧壁部91、92。另一方面,在液体容纳体33的上表面39上与长度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端形成有直线状的平坦面部41、42,它们分别作为所述侧壁部91、92进行抵接的抵接面,并且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在滑块34上所形成的侧壁部91、92能够一边分别与在液体容纳体33的上表面39上所形成的平坦面部41、42相抵接,一边沿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滑动)。
即,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液体容纳体33的上表面39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凸部93,所述凸部93相对于平坦面部41、42在其内侧邻接。从而,滑块34向宽度方向(左右方向X)的移动被所述多个凸部93所限制,由此滑块34相对于液体容纳体33沿长度方向(前后方向Y)稳定地进行移动(滑动)。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1上,在使第二容纳体部38位于安装部31内的状态下被固定在打印机11上的液体容纳容器21的上侧设置有滑动把手94,所述滑动把手94被设置成能够向上下方向滑动移动。通过使在所述打印机11上所设置的滑动把手94从上方向下方进行变位,可以与设置在滑块34的上表面上的凹部95配合,滑块34沿长度方向向从安装部31拔出的方向的移动(滑动)被限制。从而,使用者通过使滑动把手94从下方向上方移动,就可以解除与凹部95的配合,滑块34变成能够从安装部31拔出的状态。而且,在该状态下,使用者通过使滑块34相对于液体容纳体33进行滑动,就能够进行滑块34相对于安装部31的插拔。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块34上其上表面侧形成有沿短边方向突出设置的把手部96,通过该把手部96,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进行滑块34的插拔。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在芯片支架76上的记录芯片75以可更换的方式载置。下面,参照图7(a)、(b)对所述记录芯片75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图7(a)、(b)中,芯片支架76图示成从滑块34上拆卸下来的状态。
如图7(a)所示,芯片支架76由多个壁构成。在芯片支架76上设置有凹部97,所述凹部97在芯片支架76被安装在滑块34的状态下滑块34相对于安装部31的插入方向的进深侧以及上侧均开口。在所述凹部97上,设置有在插入方向前部下沉的斜面98。在所述斜面98的下端侧形成有圆柱形状的凸台99;另一方面,在所述斜面98的上端侧形成有板状的肋部100,所述肋部100以相对于安装部31的插入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这些斜面98、圆柱形状的凸台99以及肋部100中的任一个或者全部被称作支撑部。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芯片支架76上所载置的记录芯片75具有大致呈矩形的形状,在其表面上以插入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在此为9个)电极75a。而且,在记录芯片75上,在所述多个电极75a的插入方向上前后方的一侧端部上形成有圆孔101,在另一端部上形成有切口102。而且,在形成在所述记录芯片75上的圆孔101中,插入在芯片支架76上所设置的凸台99,同时,随着所述插入将设置在芯片支架上的肋部100插入到设置在记录芯片75上的切口102。这样一来,记录芯片75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状态载置于芯片支架76的斜面98上。另外,在芯片76无论以何种姿态(任意的姿态)放置于平面上的情况下,记录芯片75都以壁比起记录芯片75在重力方向上突出的方式被支撑在芯片支架76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芯片支架76的上表面103上,至少在其一部分上粘贴有识别所载置的记录芯片75的识别密封片104(识别标签)。所述识别密封片104的颜色与对应于芯片支架76的液体容纳容器21所容纳的液体颜色,或者后述的液体注入源126所容纳的液体颜色相同。
如图7(b)所示,在记录芯片75被载置于支架76上的状态下,记录芯片75成为通过肋部100来限制以在斜面98内的凸台99为中心的旋转的状态。另外,在圆孔101与凸台99之间以及在切口102与肋部100之间,分别设有微小的间隙,从而能够从芯片支架76上拆卸所载置的记录芯片75。
此外,在芯片支架76上其凹部97中,在与相对于安装部31的插入方向相交的左右方向X上的两侧分别形成的侧壁部105(虽然在图7(a)、(b)中只图示了一侧)均设置有槽形状部107,所述槽形状部107在插入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在插入方向侧端形成有倒角部106。另外,与设置在上边框35上的板弹簧79相抵接的突起部位80形成在所述芯片支架76的上表面103上。
接下来,参照图8(a)、(b)、(c),对开闭盖74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盖74以相对于滑块34可装卸的方式进行组装,并且在注入口73的闭盖位置处,对以旋转轴89为中心的旋转赋予负载以抑制旋转。
如图8(a)所示,开闭盖74形成有两个轴承部90以及抵接部109,所述轴承部90大致呈半圆筒状并且相对于设置在滑块34上的旋转轴89两侧的轴端部108进行配合,所述抵接部109相对于旋转轴89的轴线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分从与轴承部90相反的方向进行抵接。抵接部109在钩状部位110上设置在其钩形状的顶端处,所述钩状部位110构成为:其设置有在开闭盖74上从与注入口73相对的内表面(里面74a)侧突出形成的具有挠性的两个板状部位,并且具有从短边方向观察时大致呈J字的形状。而且,当使两个轴承部90与旋转轴89的轴端部108进行配合时,抵接部109暂时随着钩状部位110的挠性变位而由旋转轴89使其发生变位,然后,在轴承部90与旋转轴89的轴端部108已经配合的状态下,通过挠性变位复原抵接部109与旋转轴89以大致抵接的状态进行配合。这样一来,开闭盖74形成以相对于旋转轴89可转动的方式被轴支撑的结构。
另外,在滑块34上其短边方向两侧的侧壁部91、92上,分别设置有在长边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延设部位111。在所述延设部位111上沿上下方向形成有槽部112。另一方面,在盖侧壁部91a、92a上,以组装于液体容纳体33上的开闭盖74覆盖注入口73的状态在与槽部112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能够与槽部112锁定的凸条部113,所述盖侧壁部91a、92a构成开闭盖74上的滑块34的侧壁部91、92的一部分。
即,如图8(b)、(c)所示,通过使轴承部90以及抵接部109相对于滑块34的旋转轴89成为配合状态,开闭盖74被组装到滑块34上。当所组装的开闭盖74位于覆盖注入口73的闭盖位置时,形成在盖侧壁部91a、92a上的凸条部113,在沿短边方向向箭头方向观察时就成为在与槽部112重合的同时,相对于槽部112已进入其中的配合状态。从而,如在图8(b)中双点划线所示,当开闭盖74以旋转轴89为中心旋转以变位到注入口73的开盖位置时,就相对于开闭盖74使其产生旋转负荷。关于这一点,滑块34的槽部112作为与开闭盖74配合、抑制从闭盖位置向开盖位置的变位的配合部的一个例子发挥功能。
接下来,对液体容纳容器21上的注入口73的周边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9(a)所示,在液体容纳体33的上表面39上的前侧部分,形成有作为液体接纳部一个例子的液体接纳面116,所述液体接纳部沿与上下方向Z相交的方向延伸。液体接纳面116在俯视观察时大致呈矩形形状,并且其左右方向X上的宽度尺寸相对于液体容纳体33的左右方向X上的宽度尺寸稍微小一些。
另外,在液体容纳体33的上表面39上,以包围液体接纳面116的周围的方式,在与液体接纳面116相交的上方向上(反重力方向)突出设置有周壁部117。而且,在周壁部117前侧的壁部分上,在其左右方向X上大致中央处形成有缺口槽118,所述缺口槽118比起周壁部117的其他部分向下方凹进。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凹部的一个例子的切口槽118形成在作为注入口73的周边位置的一个例子的周壁部117上。另一方面,在周壁部117后侧的壁部分上形成有一对加强肋部119,所述加强肋部119与所述壁部分相交并且向后方延伸。
另外,在液体接纳面116上载置有覆盖部件121,所述覆盖部件121具有覆盖体120,所述覆盖体120大致呈圆筒形状,并且能够覆盖或者开放注入口(参照图9(b))。在覆盖体120上形成有把手部122,所述把手部122呈从覆盖体120的上侧面向上方突出的大致圆柱状。把手部122作为当使用者从注入口73取下覆盖体120,或者相反地用覆盖体120覆盖注入口73时进行把持的部位。
另外,覆盖部件121具备固定部123,所述固定部123用于在图9(a)的状态下,在与具备覆盖体120的前侧成为相反侧的后侧将覆盖部件121固定到液体接纳面116上。固定部123以能够以固定孔124(参照图10)的轴线为旋转中心旋转、并且不能从液体接纳面116脱离的方式固定在固定孔124上,所述固定孔124在液体接纳面116上开口形成。从而,一方面,能够使覆盖部件121相对于液体接纳面116以固定部123为旋转中心旋转;另一方面,使覆盖部件121不会容易从液体接纳面116上拆下。其中,覆盖部件121能够包括固定部123在内更换成新的覆盖部件121。
另外,覆盖部件121具有连接部125,在覆盖部件121载置于液体接纳面116上的状态下,所述连接部125在与上下方向Z相交的方向上弯曲多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左右方向X上弯曲三次),并且连接覆盖体120以及固定部123。连接部125其延伸设置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呈矩形形状,并且在其矩形截面形状上较之于在与液体接纳面116相交的方向上(上下方向Z)的长度,在沿液体接纳面116的方向上的长度更长。因此,连接部125在被载置到液体接纳面116上时,其与所述液体接纳面116的接触面积变大,从而被稳定地载置在液体接纳面116上。
另外,构成覆盖部件121的覆盖体120、连接部125以及固定部123由橡胶或树脂等弹性材料形成并且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在图9(a)中所示的状态下,覆盖体120通过在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注入口73嵌合来覆盖注入口73,从而在覆盖体120以及注入口73之间不会产生间隙。
如图9(a)所示,在处于开盖位置的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上(底面的一个例子),能够载置从注入口73取下的覆盖体120。另外,由于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的面积大于在沿上下方向Z的方向上对覆盖体120投影时的投影面积,因此能够更加稳定地载置覆盖体120。
进而,在开闭盖74位于开盖位置的状态下(在图9(a)中所示的状态),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成为朝向注入口73所在的前方向下倾斜的斜面。另外,在位于开盖位置的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的两侧端,盖侧壁部91a、92a成为朝向上方的状态。从而,当在位于开盖位置处的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上载置有附着了墨水的覆盖体120时,盖侧壁部91a、92a还作为抑制该墨水从开闭盖74漏出到外部的遮蔽部的一个例子发挥功能。
图9(b)表示从注入口73取下覆盖体120,并且将该覆盖体120载置在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上的状态下的液体容纳容器21。如图9(b)所示,由于在液体接纳面116的一部分处开口形成的注入口73露出,所以使用者能够经由该注入口73将墨水注入到液体容纳体33的内部(第一墨水室151(参照图14))。另外,作为注入口73的上端边缘的开口边缘73a,通过被倒角而形成为倾斜状,在注入墨水时该墨水就变得易于向注入口73内流动。
另外,如图9(b)所示,覆盖部件121的连接部125的长度被设定为:能够将覆盖体120载置到位于开盖位置的状态下的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上的相应长度。此外,在图9(b)所示的状态下,一方面,连接部125处于稍微伸展的状态;另一方面,覆盖体120处于被载置于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的状态,并且处于与开闭盖74的钩状部位110相抵接的状态。
如图10所示,在液体接纳面116上周壁部117的后侧(在图10中为右侧)的壁部分附近,在与液体接纳面116相交的方向上开口形成有固定孔124,覆盖部件121的固定部123插入并固定在所述固定孔124中。固定孔124被设置为:该固定孔124在左右方向X上的中心位置与注入口73在左右方向X上的中心位置大致重合。此外,虽然固定孔124与注入口73同样地在液体接纳面116上开口形成,但是固定孔124并不与第一墨水室151连通。
如图11所示,液体接纳面116在前后方向Y上,以朝向注入口73向下方(重力方向)倾斜的方式形成。从而,远离注入口73的位置(即固定孔124的附近)就成为在液体接纳面116上最高的位置。也就是说,因固定在固定孔124上的覆盖部件121的固定部123在液体接纳面116上与注入口73的周围相比位于较高位置,故在向注入口73注入墨水等时候即便墨水在液体接纳面116上流动该墨水也难以附着。
另外,如图12(a)所示,液体接纳面116在左右方向X上,也以朝向注入口73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形成。进而,如图12(b)所示,液体接纳面116在远离注入口73的固定孔124附近的位置处,以朝向左右方向X上的中央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形成。
接下来,对液体容纳体33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液体容纳体33具有容纳体外壳130、浮阀131、膜133以及盖134,其中,所述容纳体外壳130从左右方向X观察时其侧视图大致呈L字形状;所述浮阀131是容纳在容纳体外壳130内的阀机构的一种;所述膜133与容纳体外壳130的外壳开口部132粘接(例如热熔接);所述盖134为树脂材质,并且以跨过膜133的方式覆盖外壳开口部132。此外,容纳体外壳130以右侧面开口的方式一体成型,并且在呈环状的外壳开口部132的外侧形成锁定部130a,所述锁定部130a锁定形成在盖134上的爪部134a。
如图14所示,当膜133粘接在容纳体外壳130的外壳开口部132上时,由容纳体外壳130与膜133所围成的空间区域发挥以下功能:作为与大气相连通的气室136;作为容纳墨水的液体容纳室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室137;以及作为液体流路的一个例子的导出流路138。此外,导出流路138其一端与墨水室137相连通;并且在其另一端侧形成有导出口69(参照图4、图5),所述导出口69将容纳在墨水室137中的墨水向液体喷射头24(打印机11侧)导出。
接下来,对气室136以及向气室136取入空气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在形成有容纳体外壳130的注入口73的上表面39上,形成有大气连通孔140以及定位凸条141,所述大气连通孔140与大气连通,所述定位凸条141沿左右方向X延伸。进而,在所述的加强肋部119与定位凸条141之间,形成有蛇形槽142、143以及蛇行凸部144,所述蛇形槽142、143蜿蜒形成并且至少形成有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两个),所述蛇行凸部144包围蛇形槽142、143的四周。
并且,如图10、图15所示,容纳体外壳130的上表面39粘接(例如热熔接)有空气通路形成膜147,所述空气通路形成膜147覆盖蛇形槽142、143而形成空气连通路径145、146。即,当空气通路形成膜147在由加强肋部119以及定位凸条141定位的状态下粘接到蛇行凸部144上时,通过第一蛇形槽142与空气通路形成膜147而形成第一空气连通路径145。进而,通过第二蛇形槽143与空气通路形成膜147而形成第二空气连通路径146。
如图10、图11所示,大气连通孔140与第一气室136a相连通。另外,相对于第一蛇形槽142的一端142a与第一气室136a相连通,其另一端142b与第二气室136b相连通。进而,相对于第二蛇形槽143的一端143a与第二气室136b相连通,其另一端143b与第三气室136c相连通。
如图16所示,在第三气室136c中形成有进气口148,并且第三气室136c与墨水室137经由进气口148而相连通。因此,当例如容纳在墨水室137中的墨水被导出从而导致墨水室137内的压力下降时,从大气连通孔140取入的的外部空气经由第一气室136a、第一空气连通路径145、第二气室136b、第二空气连通路径146以及第三气室136c进入到墨水室137中。
接下来,对墨水室137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墨水室137的形状与液体容纳体33的形状同样地是前侧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尺寸大于后侧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尺寸。进而,墨水室137通过间隔壁150被分隔成作为第一液体容纳室的一个例子的第一墨水室151以及作为第二液体容纳室的一个例子的第二墨水室152,其中,所述间隔壁150与顶面137b相交,所述顶面137b作为形成有墨水室137上的注入口73的注入口形成面的一个例子。
此外,间隔壁150以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还与底面153相交,所述底面153与顶面137b相对。另外,在左右方向X上间隔壁150的宽度,与从容纳体外壳130左侧的侧壁130b至外壳开口部132的宽度大致相等。另外,间隔壁150在墨水室137中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较大的前侧附近的位置处,以与容纳体外壳130的侧壁130b垂直相交,并且从所述侧壁130b朝向外壳开口部132侧(在图14中为跟前侧)突出的方式与容纳体外壳130一体成型。因此,第二墨水室152在第一墨水室151侧的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与第一墨水室151的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大致相等,进而,大于在与第一墨水室151离开的后侧的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并且,第一墨水室151的容积小于第二墨水室152的容积。
具体地说,如图11所示,间隔壁150以通过注入口73的开口中心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注入假想线M为中心,与第一墨水室151的前壁面137a大致线性对称的方式而形成。即,注入口73形成在比间隔壁150靠前侧的第一墨水室151的顶面137b上。
另外,如图17所示,在第一墨水室151中底面153上、间隔壁150附近的位置处,在与重力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与注入口73错开位置而设置有凹部154,所述凹部154以从注入口73离开的方式在重力方向上凹陷。即,凹部154在前后方向Y上从注入假想线M偏移的位置处,遍及左右方向X进行设置。
如图14、图17所示,当在间隔壁150上粘接膜133时,从粘接面150a向侧壁130b一侧凹陷形成的部分作为壁连通开口(壁连通开口部)155发挥功能,并且作为壁通气开口(壁通气开口部)156发挥功能,其中,所述壁连通开口155作为连通开口的一个例子,所述壁通气开口156作为通气开口的一个例子。即,第一墨水室151与第二墨水室152经由壁连通开口155以及壁通气开口156而连通。此外,壁通气开口156以与顶面137b相接的方式形成在间隔壁150的上端处,与壁连通开口155相比位于上侧。
另一方面,壁连通开口155位于比壁通气开口156更靠下侧的底面153侧,并且形成在从凹部154向上方离开的位置处。进而,壁连通开口155构成为:在该壁连通开口155内位于下侧的下表面155a相对于左侧的内表面155b大致垂直相交且大致水平地形成;与其相对,位于上侧(反重力方向侧)的上表面155c相对于内表面155b非垂直相交。即,上表面155c在与水平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倾斜,并且越离开内表面155b则越远离下表面155a。另外,壁连通开口155为连通口轴线N与注入假想线M既不平行也不交错相交的关系,所述连通口轴线N通过壁连通开口155的开口中心与开口截面垂直相交(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前后方向Y延伸)。即,壁连通开口155相对于注入口73形成在扭转的位置。
进而,壁连通开口155的面积相当于在间隔壁150上凹陷形成的部分的面积,小于间隔壁150的面积,并且小于注入口73的面积。进而,壁通气开口156的面积小于壁连通开口155的面积。
另外,如图14所示,在第二墨水室152中,在前后方向Y上具有间隔而形成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九个)交叉肋部157a~157i,所述交叉肋部157a~157i与顶面137b相交并且沿上下方向Z延伸。进而,在第二墨水室152形成有横斜肋部158a~158d,所述横斜肋部158a~158d作为与上下方向Z以及前后方向(水平方向)Y相交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的檐部的一个例子。此外,这些交叉肋部157a~157i以及横斜肋部158a~158d与容纳体外壳130的侧壁130b垂直相交,并且以从该侧壁130b朝向外壳开口部132侧(在图14中为跟前侧)突出的方式,与容纳体外壳130一体成型。
交叉肋部157a~157i在左右方向X上的宽度与从容纳体外壳130的侧壁130b到外壳开口部132的宽度大致相等。进而,交叉肋部157a~157i其与顶面137b相接的上端的一部分朝向侧壁130b侧凹陷形成。因此,当膜133粘接到交叉肋部157a~157i的各粘接面(右端面)上时,凹陷形成的部分作为肋部通气开口(肋部通气开口部)160发挥功能,所述肋部通气开口160是通气开口的一个例子。此外,肋部通气开口160的面积大于壁通气开口156的面积,进而,肋部通气开口160在上下方向Z上的大小大于壁通气开口156在上下方向Z上的大小。即,壁通气开口156的下侧开口端位于比肋部通气开口160的下侧开口端更靠近顶面137b的位置处。从而,壁通气开口156形成在比肋部通气开口160更靠近顶面137b处。
最靠近间隔壁150的第一交叉肋部157a以及第二靠近间隔壁150的第二交叉肋部157b,在第二墨水室152中上下方向Z上的尺寸较大的靠前位置处与底面152a之间具有间隙而形成。因此,当在第一交叉肋部157a以及第二交叉肋部157b的粘接面上粘接有膜133时,第一交叉肋部157a以及第二交叉肋部157b的下端作为肋部连通开口(肋部连通开口部)161发挥功能,所述肋部连通开口161是墨水能够通过的连通开口的一个例子。此外,第二墨水室152的底面152a是在第二墨水室152中位于上下方向Z上的下侧的面,其吻合于第二墨水室152的形状部分地弯曲及倾斜。而且,在第一交叉肋部157a以及第二交叉肋部157b与底面152a之间,容纳有浮阀131。
第三交叉肋部157c~第九交叉肋部157i形成在第二墨水室152中靠后位置处。进而,第三交叉肋部157c~第九交叉肋部157i其下端的一部分形成为朝向侧壁130b侧凹陷。因此,当在第三交叉肋部157c~第九交叉肋部157i的粘接面(右端面)上粘接有膜133时,在第三交叉肋部157c~第九交叉肋部157i的下端处向侧壁130b侧凹陷形成的部分,作为肋部连通开口161发挥功能,所述肋部连通开口161是墨水能够通过的连通开口的一个例子。即,第二墨水室152被交叉肋部157a~157i所分隔形成的空间彼此通过肋部连通开口161以及通过较之于肋部连通开口161形成在顶面137b侧的肋部通气开口160而连通。
如图13、图14所示,处在最高位置的第一横斜肋部158a形成为从间隔壁150与顶面137b的交点起朝向后方下降的斜面。进而,处在第二高位置的第二横斜肋部158b形成为:从间隔壁150上比第一横斜肋部158a更位于下方的位置起朝向后方并且与第一横斜肋部158a相比更平缓的下降斜面。即,第一横斜肋部158a以及第二横斜肋部158b形成为:在与间隔壁150相交的同时与前后方向Y相交。此外,第一横斜肋部158a以及第二横斜肋部158b,其在左右方向X上的宽度小于间隔壁150以及交叉肋部157a~157i。因此,当在外壳开口部132上粘接有膜133时,就在第一横斜肋部158a以及在第二横斜肋部158b与膜133之间形成有间隙。从而,由第一横斜肋部158a以及第二横斜肋部158b所划分的空间通过间隙而相互连通。
进而,在较之于第二横斜肋部158b更靠底面152a侧,即在浮阀131的上侧位置处,形成有作为第一檐部的一个例子的第三横斜肋部158c以及作为第二檐部的一个例子的第四横斜肋部158d。第三横斜肋部158c形成在间隔壁150与第一交叉肋部157a之间,并且第四横斜肋部158d较之于第二交叉肋部157b形成在后侧。而且,第三横斜肋部158c与第四横斜肋部158d形成为:以通过浮阀131的中心、沿重力方向的轴线(图中未示出)为基准而线性对称,并且从浮阀131的中心直到端部分别为下降斜面。即,第三横斜肋部158c的上端与第四横斜肋部158d的上端的距离,短于第三横斜肋部158c的下端与第四横斜肋部158d的下端的距离。
此外,第三横斜肋部158c与第四横斜肋部158d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与间隔壁150的宽度大致相等。进而,第三横斜肋部158c与第四横斜肋部158d的两端形成为朝向侧壁130b侧凹陷。因此,当在第三横斜肋部158c以及第四横斜肋部158d的粘接面(右端面)上粘接有膜133时,向侧壁130b侧凹陷形成的部分作为墨水能够通过的肋部连通开口161发挥功能。从而,由第三横斜肋部158c以及第四横斜肋部158d所划分的空间,通过肋部连通开口161而相互连通。
如图17、图18所示,在第二墨水室152的底面152a上,形成有与导出流路138相连通的流路开口(流路开口部)162。即,横斜肋部158a~158d被设置为:与流路开口162以及浮阀131相比位于上侧位置处,并且从上方覆盖流路开口162以及浮阀131。此外,与上下方向Z上底面153与壁连通开口155之间的距离L2相比,前后方向Y上流路开口162与间隔壁150之间的距离L1较短。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距离L2,相当于在底面153上所形成的凹部154的上端与壁连通开口155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即,流路开口162形成在第二墨水室152的底面152a上靠近间隔壁150的位置处。
接下来,对导出流路138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导出流路138以沿第二墨水室152的底面152a的方式形成在第二墨水室152的下侧。而且,导出流路138具有弯曲流路部163,所述弯曲流路部163形成为与液体容纳体33的形状相吻合地进行弯曲,并且在使墨水流动的方向(以下称为“流动方向”)变化的同时使墨水流动。进而,导出流路138具有连接流路部164以及倾斜流路部165,所述连接流路部164连接流路开口162与弯曲流路部163,所述倾斜流路部165连接弯曲流路部165与导出口69。
如图18、图19所示,连接流路部164具备过滤器166,所述过滤器166从下侧仰视观察时大致呈矩形形状。即,连接流路164通过过滤器166被划分为作为流路开口162侧的过滤器室的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以及比过滤器166更靠浮阀131侧的第二连接流路部164b。进而,连接流路部164具有第三连接流路部164c,所述第三连接流路部164c比浮阀131更靠导出口69侧,并且与弯曲流路部163连接。
如图20(a)、(b)所示,弯曲流路部163的截面积大于第三连接流路部164c的截面积。此外,导出流路138在整个流动方向上左右方向X上的宽度大致相等。因此,宽度L3大于宽度L4,所述宽度L3是与弯曲流路部163(在图20(b)中为第一纵流路部163a)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同时也与左右方向X垂直相交(在第一纵流路部163a为前后方向Y)的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宽度L4是与第三连接流路部164c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同时也与左右方向X垂直相交的方向(上下方向Z)上的宽度。进而,倾斜流路部165的截面积与弯曲流路部163的截面积大致相等。从而,与倾斜流路部165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同时也与左右方向X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宽度L5(参照图14),大于第三连接流路部164c的宽度L4。
如图18、图21所示,在容纳体外壳130的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较大的靠近前侧的下表面40上,形成有台阶部167,其向作为墨水室137侧的上侧凹陷并且大致呈矩形形状。另外,在台阶部167上,第一~第三流路形成凹部168a~168c形成为朝向墨水室137侧凹陷。通孔162a贯通形成在第二墨水室152的底面152a上,其一端为流路开口162而另一端侧在第一流路形成凹部168a上开口。进而,第一流路形成凹部168a以环状凸部169的内侧与外侧相比更深的方式层次不同地形成,所述环状凸部169与过滤器166熔接并且从底面观察时其大致呈矩形形状。进而,在第一~第三流路形成凹部168a~168c的周边缘,形成有流路凸部170。即,贯通孔162a以及环状凸部169被流路凸部170包围。
从而,通过在环状凸部169上熔接过滤器166并且在流路凸部170上熔接(例如热熔接)流路形成膜171而形成连接流路部164。即,当在流路凸部170上熔接有流路形成膜171时,第一流路形成凹部168a作为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以及第二连接流路部164b发挥功能。另外,第二流路形成凹部168b作为第二连接流路部164b发挥功能。进而,第三流路形成凹部168c作为第三连接流路部164c发挥功能。并且,在台阶部167上组装有大致呈矩形板状的保护流路形成膜171的保护部件172。
如图14所示,弯曲流路部163具有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纵流路部163a、163b,以及在纵流路163a、163b的两端处所形成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弯曲部173a~173d,以及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横流路部163c。
即,第一弯曲部173a连接位于最下侧的第三连接流路部164c的后端与第一纵流路部163a的下端。第二弯曲部173b与第一弯曲部173a相比位于上侧,并且连接第一纵流路部163a的上端与横流路部163c的前端。第三弯曲部173c连接横流路部163c的后端与第二纵流路部163b的下端。第四弯曲部173d连接第二纵流路部163b的上端与倾斜流路部165的前端。从而,弯曲流路部163与倾斜流路部165相比使墨水流动的流动方向有所不同,并且相对于倾斜流路部165而言更为曲折。
倾斜流路部165以后侧(导出口69侧)的端部比起前侧(与第四弯曲部173d连续的流路开口162侧)的端部位于上方(反重力方向)的方式,沿与前后方向(水平方向)Y相交的方向延伸而形成。即,倾斜流路部165是从流路开口162侧朝向导出口69侧连续上升的斜面。而且,倾斜流路部165使后端侧向上方弯曲而与导出口69连通。
此外,导出流路138位于第二墨水室152的重力方向侧,并且沿着底面152a而延伸设置。由此,与连接流路部164以及横流路部163c相对应的部分所在的第二墨水室152的底面152a大致水平,与其相对,与倾斜流路部165相对应的部分所在的第二墨水室152的底面152a为朝向流路开口162侧的下降斜面。
接下来,对浮阀131进行说明。
如图22所示,浮阀131具有:配置在墨水室137内的浮动部件181;配置在浮动部件181下方的阀体182;配置在浮动部件181上侧、作为限制部件的一个例子的限制壳体183以及配置在浮动部件181与限制壳体183之间的、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个例子的螺旋弹簧184。此外,在图22中,为了简化地表示浮阀131向墨水室137内的安装结构,将形成墨水室137的容纳体外壳130的一部分,与构成浮阀131的上述各组成部件一同图示。
下面,对于浮阀131的各组成部件分别进行说明。
首先,浮动部件181具有内侧被分隔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空间区域的矩形的边框体185。在边框体185上沿前后方向Y的左右两侧面的开口部185a上,粘接有例如由透明膜等制成的薄膜部件186。由此,在浮动部件181上,通过用薄膜部件186堵塞边框体185的开口部185a而在薄膜部件186的内侧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密闭的气体室。从而,通过这些气体室187所产生的浮力,浮动部件181能够随着墨水室137内的墨水的余量变化而在上下方向Z上浮动。
另一方面,在边框体185上沿未形成有开口部185a的左右方向X的前后两侧面的下部,分别形成有在前后方向Y上突出的凸部188。另外,从边框体185上的下表面的中央位置朝向铅垂下方突出设置有大致呈圆柱状的按压部189。另外,从边框体185上的上表面的中央位置,以朝向铅垂上方较长地延伸的方式突出设置有棒状部190,所述棒状部190与下表面的按压部189同轴配置。
进而,在边框体185的上表面上,在棒状部190的周围,板状部191形成为从边框体185的上表面开始的突出长度为棒状部190的突出长度的大致一半左右,所述板状部191从以棒状部190为中心的上方进行俯视观察时呈十字形状。该板状部191的截面十字形状的大小形成为大于螺旋弹簧184的外径尺寸。而且,在该截面呈十字形状的板状部191的上端部处从棒状部190开始的放射方向上的顶端边缘,呈矩形状缺口形成有弹簧座191a,所述弹簧座191a用于载置并且支撑螺旋弹簧184。
其次,阀体182是由具有挠性的弹性材料等制成的、大致呈圆板状的隔膜阀,并且以位于导出流路138上的第二连接流路部164b与第三连接流路部164c的边界的方式被配置于在第二墨水室152的底面152a上开口形成的阀口192(参照图19等)的上方位置。即,结构为在第二墨水室152的底面152a上形成有包围阀口192的圆环状的安装座193,并且相对于该安装座193从上方锁定同样呈圆环状的安装工具194,阀体182以被夹持在所述安装座193与安装工具194之间的状态而配置在阀口192的上方。
另外,在安装座193的内侧,当将所述螺旋弹簧184作为具有第一施力的第一施力部件时,螺旋弹簧195以从下方始终抵接于阀体182的方式而配置,所述螺旋弹簧195作为具有第二施力的第二施力部件发挥功能。然后,借助于该螺旋弹簧195阀体182往上方离开阀口192并始终朝向开放导出流路138的开阀位置(在图19以及图28中所示的位置)被施力。
此外,关于螺旋弹簧184的第一施力与螺旋弹簧195的第二施力之间的力关系,在螺旋弹簧184的第一施力大于螺旋弹簧195的第二施力的前提下,设定成如下力关系:
即,例如图29所示,当墨水室137内的墨水余量未达到预先设定的微小余量即阈值余量时,设定为:在该时点的残余墨水中浮动的浮动部件181的浮力与螺旋弹簧195的第二施力之和小于螺旋弹簧184的第一施力。另一方面,例如图19以及图28所示,当墨水室137内的墨水余量大于等于阈值余量时,设定为:在该时点的残余墨水中浮动的浮动部件181的浮力与螺旋弹簧195的第二施力之和大于等于螺旋弹簧184的第一施力。
接下来,限制壳体183呈下方开口的箱状,具有环状壁部196以及上壁部197而形成,所述环状壁部196呈四角环状并且能够在上下方向Z上插拔浮动部件181,所述上壁部197封闭所述环状壁部196的上方开口。即,环状壁部196形成为环状,能够与浮动部件181的侧面之间留出间隙并且包围该浮动部件181上的上下方向Z上的浮动区域的周围。
另外,在上壁部197的中央位置处形成有上方开口被封闭的圆筒部198,以便通过该圆筒部198的下方开口与环状壁部196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并且,在圆筒部198的上壁部,贯通形成有插通孔198a,从浮动部件18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棒状部190能够插入并穿过所述插通孔198a。另外,在圆筒部198的上壁部从以插通孔198a为中心的上方进行俯视观察时呈十字形状的部位处,朝向下方鼓出形成有与弹簧座191a在上下方向Z上对置的弹簧座(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弹簧座191a是形成在浮动部件181侧的板状部191上的缺口。
另外,限制壳体183的环状壁部196其沿前后方向Y的左右各侧壁196a为在组装了浮阀131的各组成部件的状态下,与浮动部件181的薄膜部件186相对置的对置部位。而且,在所述左右各侧壁196a上前后方向Y的大致中央处,从各侧壁196a的下端边缘向上方缺口形成有缺口部199,所述缺口部199为沿浮动部件181浮动的上下方向Z延伸的矩形形状。所述缺口部199形成为以下形状:其在前后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大于上壁部197的圆筒部198的外径尺寸,并且其在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尺寸大于浮动部件181上的边框体185在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尺寸。
进而,从限制壳体183的环状壁部196上沿左右方向X的前后各侧壁196b的下端部起,分别朝向前方以及后方水平突出形成有锷部200,所述锷部200呈带状且在前后方向Y上具有规定宽度。而且,从这些锷部200在左右方向X上大致中央并且在前后方向Y上大致中央的位置起,直到比各侧壁196b在上下方向Z上大致中央还稍微位于下方的位置,沿上下方向Z形成有引导长孔201,浮动部件181侧的凸部188能够插入并穿过所述引导长孔201。另外,在限制壳体183上,在从上壁部197的左右两长边的各两处起直到环状壁部196的左右各侧壁196a的上端部的部位处,以及在环状壁部196的上端部的四角的部位处,分别形成有通孔202,所述通孔202使限制壳体183的内外连通并且容许墨水的流通。
其次,螺旋弹簧184被配置成能够在浮动部件181与限制壳体183之间向上下方向Z进行收缩。即,螺旋弹簧184通过在其内侧使浮动部件181的棒状部190从下方插入并穿过,从而载置于在所述棒状部190周围的板状部191的上端所形成的弹簧座191a上。然后,从该状态起,当浮动部件181相对于限制壳体183,一边使所述棒状部190插入并穿过圆筒部198的插通孔198a,一边使所述边框体185从下方插入到环状壁部198时,螺旋弹簧184的上端与从限制壳体183的圆筒部198的上壁向下方鼓起而形成的弹簧座(图中未示出)进行抵接。
然后,从所述状态起,进一步以螺旋弹簧184收缩的方式,一边维持将浮动部件181向限制壳体183内压入的状态,,一边将浮动部件181已插入的限制壳体183组装在墨水室137的第二墨水室152的底面152a上,从而浮阀131被收纳在容纳体外壳130。
那么接下来,对容纳体外壳130上的浮阀131的组装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2所示,在容纳体外壳130上的第二墨水室152的底面152a上,在隔开相当于限制壳体183的前后方向Y上的尺寸的距离夹着阀体182的安装座193的前后两个位置处,形成有锁定导轨部203,所述锁定导轨部203截面呈逆L形状,并且能够沿左右方向滑动插入限制壳体183的前后各锷部200。另外,在各锁定导轨部203与安装座193之间且作为容纳体外壳130内侧的前后两个位置处,形成有定位部204,所述定位部204能够与左右两侧壁196a之中内侧的侧壁196a抵接,在将锷部200插入到锁定导轨部203的状态下,所述左右两侧壁196a沿着朝向容纳体外壳130的内侧滑动移动的限制壳体183的前后方向Y。
进而,在第二墨水室152的底面152a上,在左右方向X上与内侧的定位部204对应的跟前侧的两个位置处,形成有突起部205,所述突起部205能够从作为容纳体外壳130的开口侧的跟前侧锁定在使内侧的侧壁196a抵接到定位部204的限制壳体183上跟前侧的侧壁196a的下端部上。所述突起部205是朝向容纳体外壳130的内侧斜上方延伸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结构体,并且以如下方式被设置为倾斜姿态:当限制壳体183使锷部200插入到锁定导轨部203并往内侧滑动移动时,各侧壁196a的下端边缘能够一边骑在所述突起部205上一边从跟前侧滑动到内侧。然后,在跟前侧的侧壁196a越过之后,通过弹性恢复到原来的倾斜姿态并且锁定在该侧壁196a的跟前侧的面上,使限制壳体183不会从容纳体外壳130的内侧向跟前侧拔出来。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容纳容器21的作用进行说明。此外,在图24(a)、(b)、(c)中,省略了滑块34以及液体容纳体33进行图示。如图23所示,在第二容纳体部38的部分位于安装部31内从而被无法移动地固定在打印机11上的液体容纳容器21中,当使滑动把手94向上方变位时,滑动把手94与滑块34的凹部95之间的配合被解除。于是,使用者通过使滑块34沿其长度方向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滑动,就能够将滑块34从打印机11(安装部31)中拔出来。
通过所述拔出,滑块34位于打印机11内的部位,即,在液体容纳体33的上表面39之中包括连接部43在内的第二容纳体部38上与位于打印机11内的部位(第二部位)相重合的部位,就向打印机11外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块34如在图2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移动到如下位置,即在打印机11外使用者能够从滑块34的支架安装部86拔出芯片支架76的位置,所述芯片支架76安装在滑块34的插入方向进深侧的端部34a上。从而,在液体容纳体33的上表面39之中包含连接部43在内的第二容纳体部38上,与位于打印机11内的部位(第二部位)相重合的滑块34的部位,作为在打印机11内与打印机11外之间移动的移动部位发挥功能。
结果,使用者将已移动至打印机外的芯片支架76从滑块34(支架安装部86)拔取并拆卸下来。然后,例如当存在已经载置在芯片支架76上的记录芯片75时,就更换成记录了如下相关信息的记录芯片75,该相关信息与从注入口73对液体容纳体33注入的墨水有关(例如,墨水的色调、彩度、亮度以及墨水的粘度,或者墨水的溶质的种类等)。然后,使用者在将载置了所更换的记录芯片75的芯片支架76再次插入并安装到滑块34(支架安装部86)以后,沿液体容纳体33的上表面39将滑块34插入至打印机11(安装部31)内。
通过所述滑块34的插入,芯片支架76相对于插入方向倾斜地载置的记录芯片75与供给部32所具有的通信部77的电端子78接触并且电连接,记录芯片75所记录的相关信息传送到打印机11侧。在所述连接时,记录芯片75相对于电端子78被定位。在所述记录芯片75所记录的相关信息被传送到(被读入)打印机11侧的状态下,芯片支架76位于打印机11内部,滑块34的一部分(第一部位)位于打印机11的外部。换言之,在记录芯片75所记录的相关信息被读入打印机11侧的状态下,记录芯片75以及芯片支架76位于使用者手无法触摸的位置处。
即,如图24(a)所示,在设置于供给部32上的通信部77,设置有端子部114以及突形状部115,所述端子部114具有与形成在记录芯片75上的多个电极75a相接触的电端子78,所述突形状部115设置在通信部77的短边方向的两侧,在短边方向上突出而且在插入方向上延伸。端子部114与芯片支架76的凹部(配合部)97相配合,突形状部115与芯片支架76的槽形状部107相配合。所述凹部97是构成芯片支架76的壁的面,并且形成在记录芯片75侧的面上。
此时,如图24(b)所示,当滑块34被插入到安装部31时,芯片支架76其突起部位80被固定到上边框35上的板弹簧79向下方按压以便不脱离滑块34,同时朝向通信部77移动。芯片支架76在所述移动中,通信部77的突形状部115被倒角部106引导而插入到槽形状部107中并配合,从而芯片支架76相对于通信部77被定位。在这一点上,芯片支架76的槽形状部107作为在打印机11中进行定位的定位形状部的一个例子发挥功能。
结果,如图24(a)、(c)所示,载置在芯片支架76上的记录芯片75相对于通信部77的端子部114被定位,端子部114所具有的多个电端子78与记录芯片75的多个(此处为九个)电极75a恰当地接触。此外,在接触时,因记录芯片75的电极75a为在插入方向上前端朝下的倾斜状态,故电端子78一边摩擦电极75a的表面一边接触。
接下来,对液体容纳容器21上墨水注入所涉及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向液体容纳体33注入墨水时,如图9(a)所示,使开闭盖74变位到开盖位置处,并且如图9(b)所示,在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上载置覆盖体120以使注入口73露出来。
此时,使用者在将覆盖体120从注入口73取下之后,使覆盖部件121相对于液体接纳面116以固定部123为旋转中心相应地旋转任意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80度),使覆盖体120载置在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上。另外,在图9(b)所示的状态下,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与液体接纳面116相比在上下方向Z上位于较高位置,因此在将覆盖体120载置在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上的状态下,连接部125处于稍微伸张的状态。于是,随着连接部125的弹性变形(伸张)所产生的恢复力,从开闭盖74朝向前方对覆盖体120施加作用。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覆盖体120与开闭盖74的钩状部位110相抵接,所以能够抑制覆盖体120从开闭盖74转动脱落等情形发生。另外,位于开盖位置的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成为形成钩状部位110的一侧最低的状态,因此即使例如将附着有墨水的覆盖体120载置到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上,也能够抑制该墨水扩散到开闭盖74的全部面上(特别是后方的表面区域)的情形发生。
而且,如图25以及图26所示,从将重叠在一起的膜等的边缘部128进行熔接并且形成灌注口127的液体注入源126向液体容纳体33中注入墨水。当注入墨水时,通过使液体注入源126的灌注口127附近的边缘部128插入并抵接到在液体容纳体33的周壁部117上所形成的缺口槽118,从而使液体注入源126相对于液体容纳体33定位。然后,如图26所示,通过以液体注入源126以及液体容纳体33抵接的点为倾动中心,将液体注入源126以所述液体注入源126的灌注口127朝向下方的方式进行倾斜,从而使液体注入源126内的墨水经由液体容纳体33的注入口注入到第一墨水室151内。
此时,当使用者猛地倾斜液体注入源126时,有时从液体注入源126的灌注口127流出的墨水会从注入口73流偏,并且会流到液体接纳面116上的注入口73的周围。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包围液体接纳面116的周围的周壁部117拦截住流到液体接纳面116上的墨水,从而能够抑制该墨水从液体接纳面116流出到外侧。而且,由于液体接纳面116在左右方向X以及前后方向Y上分别朝向注入口73向下方倾斜,因此附着在液体接纳面116上的墨水会沿所述倾斜被引导至注入口73。
墨水的注入一结束,就如图9所示用在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上所载置的覆盖体120来覆盖液体容纳体33的注入口73,并且如图2所示使开闭盖74变位到闭盖位置,注入作业结束。
另外,如图27所示,在使多个液体容纳容器21并列设置来使用的状态下,一个液体容纳容器21(例如左端)上的覆盖部件121的固定部123(固定孔124)到注入口73的距离L6,小于从一个液体容纳容器21上的固定部123到与该一个液体容纳容器21并列设置的其他液体容纳容器21上的注入口73的距离L7。这样一来,如图27所示,即使将与位于左端的液体容纳体33对应设置的覆盖部件121的覆盖体120,以固定部123为旋转中心并且朝向与其并列设置的液体容纳体33的注入口73(在图27中以双点划线图示出),所述覆盖体120也无法覆盖所述注入口73。此外,距离L6、L7表示如图27所示俯视观察时的连接固定部123(固定孔124)与注入口73的中心位置的距离。
接下来,对从注入口73注入墨水时的液体容纳体33内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当从注入口73注入墨水时,第一墨水室151的液面上升,并且墨水经由壁连通开口155流入到第二墨水室152中。此外,因在第一墨水室151上所形成的凹部154与注入口73在前后方向Y上错开位置而形成,故即使在异物堆积于凹部154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异物上升扬起。
此外,第一墨水室151与第二墨水室152通过壁通气开口156而相连通。因此,第一墨水室151与第二墨水室152内的压力变得大致相同,所以第一墨水室151与第二墨水室152中墨水的液面以在上下方向Z上相互变成大致相同高度的方式而上升。
在第三横斜肋部158c与第四横斜肋部158d上,在其两端形成有肋部连通开口161,因此墨水通过肋部连通开口161,并且墨水的液面在第三横斜肋部158c以及第四横斜肋部158d的两侧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进而,墨水通过在第一横斜肋部158a、第二横斜肋部158b与膜133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墨水的液面移动到比第一横斜肋部158a以及第二横斜肋部158b更靠上方的位置。然后,更进一步地,当墨水的液面上升时,墨水以在倾斜的底面152a升高的方式扩散,并且墨水通过第四至第九交叉肋部157d~157i的肋部连通开口161,液面上升。
进而,在交叉肋部157a~157i上,分别形成有肋部通气开口160。因此,在第二墨水室152中交叉肋部157a~157i两侧的空间的压力变成大致相同。因此,第二墨水室152中墨水的液面也以在上下方向Z上相互变成大致相同的高度的方式而上升。
然而,具有注入口73的液体容纳体33会有以下情况发生:污垢和灰尘等异物从注入口73混入,异物自身堆积,或者在气液界面上墨水干燥等从而墨水自身变成异物。此外,在第一墨水室151中,异物堆积在底面153以及凹部154。还有,壁连通开口155远离凹部154而形成,因此与墨水向第二墨水室152的流入相比较而言,异物的混入得到抑制。即,在从注入口73混入的异物之中,尤其尺寸大的异物以及重量大的异物,易于滞留在第一墨水室151中。
另外,在第二墨水室152中,随时间的推移,在前侧的区域异物堆积在横斜肋部158a~158d上,并且在后侧的区域异物堆积在底面152a上。而且,异物所堆积的横斜肋部158a~158d以及底面152a以与前后方向Y相交的方式而倾斜,因此当墨水从导出口69被导出而使墨水的液面下降时,随着液面的移动所堆积的异物朝一个方向(下降方向)移动。
进而,当从注入口73注入墨水时,有时会发生随着墨水的注入而混入气泡的情况。而且,当气泡进入到第二墨水室152中或者所溶入的气体在第二墨水室152中变成气泡时,气泡向上方移动并到达横斜肋部158a~158d。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斜肋部158a~158d相对于前后方向Y相交,因此气泡沿倾斜的横斜肋部158a~158d移动并且被引导至液面。
另外,第二墨水室152中的墨水,从流路开口162流经导出流路138再从导出口69导出。即,从流路开口162导出的墨水,首先通过过滤器166来拦截其中的异物和气泡。然后,墨水经由第二连接流路部164b以及第三连接流路部164c,向弯曲流路部163流动。
此外,因为弯曲流路部163其墨水的流动方向发生变化所以在墨水中溶入的气体易于成长为气泡。关于这一点,通过采用所述结构,与第三连接流路部164c的截面积相比,弯曲流路部163的截面积更大,因此所产生的气泡会随着墨水的流动向倾斜流路部165侧移动。进而,倾斜流路部165其截面积大于第三连接流路部164c的截面积,并且其为朝向导出口69侧上升的斜面。因此,在弯曲流路部163所产生的气泡,顺着倾斜流路部165移动到导出口69侧,然后从导出口69与墨水一同被导出。
接下来,对于浮阀131的操作进行说明。
图19所示的状态表示墨水室137内的墨水的液面线IL较之于阈值余量时线EL处于相当上方的状态,即,墨水室137内的墨水余量处于就从液体喷射头24对纸张S喷射墨水以持续进行打印而言所需足够的状态。因此,在该图19所示的状态下,螺旋弹簧195的第二施力与浮动部件181的浮力之和大于等于螺旋弹簧184的第一施力,因此浮动部件181就不会被螺旋弹簧184的第一施力按压到下方而使阀体182抵接到阀口192。
即,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9所示,变成浮动部件181的各气室187所产生的浮力之和强于螺旋弹簧184的第一施力的状态,浮动部件181变成在从阀体182向上方离开的位置处进行浮游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阀体182不会经由浮动部件181从螺旋弹簧184被按压至下方,因此阀体182只受到来自螺旋弹簧195的向上方的第二施力,并且从阀口192往上方离开而位于开放导出流路138的开阀位置处。
然后,通过从所述在图19中所示的状态开始继续进行打印,墨水室137内的墨水余量逐渐减少,当墨水的液面线IL接近阈值余量时线EL时,如图28所示,浮动部件181的浮力与螺旋弹簧195的第二施力之和与螺旋弹簧184的第一施力变成相互均衡的状态。因此,浮动部件181被螺旋弹簧184的第一施力向下方按压,其下表面的按压部189变成从上方抵接到处于开阀位置的阀体182的状态。再者,此时,虽然浮动部件181从上方抵接到阀体182,但是并未达到使该阀体182朝向下方的闭阀位置进行变位的程度。
然后,从在图28中所示的状态开始进一步继续进行打印,从而墨水室137内的墨水室137内的墨水余量进一步减少,当墨水的液面线IL较之于阈值余量时线EL处于下方时,如图29所示,浮动部件181的浮力与螺旋弹簧195的第二施力之和变得小于螺旋弹簧184的第一施力。因此,浮动部件181被螺旋弹簧184的第一施力进一步向下方按压,并通过其下表面的按压部189将处于开阀位置的阀体182朝向下方按压。结果,使阀体182向闭塞阀口192的闭阀位置进行变位。
于是,由于阀口192被闭塞,故导出流路138被闭塞,从而使墨水不会向比阀口192更靠下游侧进行流动。因此,由于墨水不会流入到比导出流路138更靠下游侧所配置的液体室53内,结果,余量检测棒45移动并且维持将传感器68的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的光遮断的状态,因此,通过传感器68检测出墨水余量变成未达到阈值余量。然后,当接收到该检测结果,并重新从注入口73向墨水室137内注入墨水时,墨水室137内的墨水的液面线IL再次变成较之于阈值余量时线EL位于上方,所以浮力变得强于螺旋弹簧184的第一施力,浮动部件181以从阀体182往上方离开的方式进行浮动。
此时,阀体182被通过螺旋弹簧184的第一施力向下方施力的浮动部件181的按压部189向下方按压而处于堵塞阀口192的闭阀位置,当所述阀体182的闭阀位置的状态较长时,即使在源于浮动部件181从上方的按压已消除之后,有时候也会变成相对于阀口192发生贴附的状态。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螺旋弹簧195的第二施力将处于闭阀位置的阀体182朝向上方的开阀位置进行施力,因此,即使阀体182暂时地贴附在阀口192上,也会使其从阀口192上脱离下来,从所述的贴附状态解除。
另外,当从注入口73向墨水室137内猛地注入墨水时,所述注入时墨水向墨水室137内的流入压力也有可能变强。因此,在浮阀131中堵塞边框体185的开口部185a从而形成气室187的薄膜部件186,若直接承受这种强的流入压力则恐怕会导致损伤等遭受损害。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浮阀131被配置在与形成注入口73的第一墨水室151用间隔壁150所隔开的第二墨水室152内。因此,可以避免从注入口73注入的墨水正对着浮阀131直接从上方降落下来。
另外,在经由在间隔壁150上所形成的壁连通开口155、墨水猛地从第一墨水室151侧向第二墨水室152侧流入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因该流入压力而致使浮阀131中的浮动部件181的薄膜部件186受到损坏。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浮动部件181以如下方式配置在第二墨水室152内:相对于墨水经由壁连通开口155向第二墨水室152内的流入方向(即前后方向Y)为非对置状态,即,薄膜部件186成为沿前后方向Y的状态。因此,从壁连通开口155流入到第二墨水室152内的墨水的流入压力相对于浮动部件181的薄膜部件186以沿其膜面在前后方向Y上流动的方式作用于其上。
顺便提及,浮动部件181上的薄膜部件186因经年老化而部分损伤等,有可能发生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气室187之中的几个丧失密闭结构的情况。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浮动部件181整体的浮力变小,所以也有可能在浮阀131的阀功能上发生故障。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气室187变成只有一个的情况下,,该一个气体室187所产生的浮力与螺旋弹簧185的第二施力之和在墨水的余量大于等于阈值余量时被设定为大于等于螺旋弹簧184的第一施力。因此,即使在气室187变成一个的情况下,浮阀131也会无故障地发挥阀功能。
另外,当随着墨水室137内的墨水的余量变化,浮动部件181在上下方向Z上浮动时,通过棒状部190在圆筒部198的插通孔198a中插通,浮动部件181在前后方向Y以及左右方向X上对准位置。而且,由于从边框体185的前后两侧面突出的凸部188被插入到限制壳体183的引导长孔201中,所以浮动部件181以棒状部190为中心的旋转受到限制。进而,载置有螺旋弹簧184的状态下的浮动部件181,通过限制壳体183中的圆筒部198的上壁来限制其浮动至比阀体182的开阀位置处于更上方的位置。
进而,在浮动部件181在墨水室137内沿前后方向Y以及左右方向X浮动的情况下,例如薄膜部件186与限制壳体183中对置的侧壁196a面接触,通过十字形状的板状部191与圆筒部198的内侧面在水平方向上相互抵接而受到限制。即,浮动部件181被设定为:在圆筒部198的插通孔198a上插通有棒状部190的状态下,板状部191的放射方向的顶端边缘与圆筒部198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薄膜部件186与限制壳体183的左右各侧壁196a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浮动部件181其薄膜部件186与限制外壳183中与薄膜部件186对置的两侧壁196a面接触就受到限制。根据这一点,板状部191作为限制限制壳体183与浮动部件181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一对对置面彼此面接触的限制抵接部的一个例子发挥功能。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在左右方向X上相互对置的限制壳体183的侧壁196a与浮动部件181的薄膜部件186,由于在限制壳体183的侧壁196a一方形成有矩形的缺口部199,所以还能够抑制薄膜部件186在限制壳体183的侧壁196a的内表面上滑动而受损。
另外,特别地,当浮动部件181在限制壳体183内向上方浮动时,有可能导致限制壳体183内的墨水被浮动部件181从下方按压而使墨水压变高。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像这种墨水压的升高,由于允许墨水从在限制壳体183的多处所形成的通孔202以及缺口部199流出,因此会抑制墨水压力不必要地升高。
根据采用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的效果。
(1)液体容纳容器21其注入口73形成在液体容纳体33中位于打印机11外的第一部位处(第一容纳体部37),因此,能够在液体容纳体33被固定在打印机上的状态下进行墨水注入。从而,能够在墨水注入作业时抑制发生损伤或者残留在内部的液体漏出的情形。另外,通过液体容纳体33中位于打印机11内的第二部位(第二容纳体部38),当固定的状态被解除时,液体容纳体33不会落下而保持在打印机11上的可能性变高。
(2)液体容纳容器21能够利用相对于液体容纳体33滑动的滑块34,使记录芯片75从打印机11外向打印机11内移动,所述记录芯片75记录了向不能移动地被固定的液体容纳体33中注入的墨水的相关信息。因此,当使记录芯片向液体消耗装置内移动时,只要设计成使该记录芯片例如与设置在液体消耗装置内的电端子78等接触,就能够将向液体容纳体33中所注入的墨水的相关信息正确地传送到打印机11。另外,当在打印机11外对于滑块34的移动部位所具有的芯片支架76载置了芯片75之后,可以通过滑块34的滑动将所载置的记录芯片75容易地插入到打印机11内。
(3)通过滑块34来覆盖注入口73,因此能够抑制异物进入注入口73而无需另外设置注入口73用的盖子。
(4)在滑块34覆盖注入口73的状态下,即使不使该滑块移动,也能够通过所具有的开闭盖74的变位来覆盖或露出注入口73。
(5)在开闭盖74从闭盖位置变位到开盖位置的状态下,开闭盖74相对于注入口73位于打印机11侧。从而,可以使开闭盖74对于向注入口73注入墨水时的操作不会产生妨碍。
(6)因为能够将开闭盖74稳定地维持在闭盖位置处,因此能够抑制开闭盖74不慎地开盖以使注入口73不会露出。
(7)芯片支架76在打印机11内在与移动部位的移动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进行定位,因此,载置在芯片支架76上的记录芯片75也在打印机11内被高精度地定位。从而,例如打印机11所具有的电端子78相对于记录芯片75在抑制了位置偏移的状态下相接触,因此能以高准确率进行记录芯片75所记录的相关信息向打印机11的传送。
(8)芯片支架76向滑块34的滑动方向的移动受到抑制,因此其在打印机11内相对于滑块34的滑动方向被高精度地定位。另外,由于在芯片支架76上所载置的记录芯片75相对于滑块34的滑动方向为倾斜状态,因此,例如打印机11所具有的电端子78一边在记录芯片75(电极75a)上摩擦一边移动而进行电连接。从而,电导通的可靠性变高。
(9)当使用者经由注入口73向液体容纳体33的第一墨水室151(墨水室137)注入墨水时,即使该墨水滴到注入口73的周围,也能够通过液体接纳面116来承接该墨水。而且,由于液体接纳面116朝向注入口73向下方(重力方向)倾斜,因此,由液体接纳面116所承接的墨水沿倾斜的液体接纳面116被引导到注入口73。从而,当向液体容纳容器21的注入口73注入墨水时,即使在注入口73的周围滴有墨水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墨水从注入口73的周围沿液体容纳容器21的外表面而弄脏周围的情形发生。
(10)通过包围液体接纳面116的周围的周壁部117,当向液体容纳体33的第一墨水室151注入墨水时,能够抑制该墨水在液体接纳面116的外侧溢出的情形发生。
(11)当使用者从液体注入源126经由注入口73向第一墨水室151注入墨水时,通过使液体注入源126与周壁部117的缺口槽118抵接,能够定位液体注入源126。这样一来,当使用者从液体注入源126向第一墨水室151注入墨水时,能够稳定地注入该墨水。
(12)覆盖注入口73的覆盖体120通过连接部125以及固定部123被固定在液体容纳体33上。因此,当从注入口73取下覆盖体120时,能够降低该覆盖体120丢失的可能性。另外,通过用覆盖体120覆盖注入口73,能够抑制墨水从第一墨水室151蒸发或者在第一墨水室151中混入异物的情形发生。
(13)当注入墨水时,能够在位于开盖位置的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上载置覆盖体120。这样一来,当使用者向第一墨水室151注入墨水时,能够抑制例如因一只手把持覆盖体120而在该手腾不出的状态下进行墨水的注入作业。
(14)当在位于开盖位置的开闭盖74上载置覆盖体120时,即使墨水附着在该覆盖体120上,也能够通过遮蔽部来抑制该墨水露出到开闭盖74的外部的情形发生。
(15)能够使覆盖体120以容纳在位于开盖位置的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的面区域内的方式来进行载置。进而,即使在所载置的覆盖体120上附着有墨水,由于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朝向注入口73向下方(重力方向)倾斜,因此,能够抑制该墨水扩散到内表面74a的全部区域的情形发生。
(16)由于覆盖部件的连接部125弯曲,因此能够收纳性良好地将其载置在液体接纳面116上。另外,与连接部125形成为直线的情形相比,在当将覆盖体120从注入口73取下时在该覆盖体120上附着有墨水的情况下,能够使该墨水难以沿着连接部125流动。
(17)由于在液体接纳面116上高于注入口73的地方固定有固定部123,因此,当将墨水向液体容纳体33注入时,能够使在液体接纳面116上流动的墨水难以附着到覆盖部件121的固定部123上。这样一来,例如,能够抑制由于墨水附着并且固化在固定部123上从而对固定部123的固定状态造成影响。
(18)当使用者向多个的液体容纳容器21(墨水室137)注入多种墨水时,能够抑制以下情况发生:用与一个液体容纳容器21相对应设置的覆盖体120,覆盖与该液体容纳容器21并列设置的其他液体容纳容器21的注入口73。这样一来,能够抑制以下情形发生:由于用与一个液体容纳容器21相对应设置的覆盖体120,覆盖其他液体容纳容器21的注入口73,从而导致经由覆盖体120的墨水混入到其他液体容纳容器21的墨水室137内。
(19)壁连通开口155位于相对于注入口73扭转的位置处,而且从底面153离开的位置处。因此,相对于从注入口73注入的墨水经由壁连通开口155流入到第二墨水室152中,从注入口73混入的异物以及在第一墨水室151内产生的异物,与墨水相比难以通过壁连通开口155。即,由于能够使异物易于滞留在第一墨水室151内,因此,在第二墨水室152中流入使异物的混入得以抑制的墨水。从而,即使在从注入口73混入异物以及在内部产生了异物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所混入的异物从导出口69导出的可能性,并且良好地将墨水导出。
(20)由于底面153形成有向重力方向凹陷的凹部154,因此,即使当在第一墨水室151中滞留的异物随着时间发生沉积时,也能够使该异物堆积在凹部154内。即,在凹部154内异物堆积的状态下从注入口73注入墨水时,能够抑制所堆积的异物从凹部154内向凹部154外上升扬起的情形发生。
(21)能够使混入或者产生的异物堆积在凹部154。而且,由于凹部154在与重力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与注入口73错开位置而设置,因此,当从注入口73注入墨水时,能够更加抑制堆积在凹部154的异物上升扬起的情形发生。
(22)通过将流路开口162与间隔壁150之间的距离L1设定为小于凹部154的上端与壁连通开口155的下端之间的距离L2,从而能够将流路开口162形成在靠近间隔壁150的位置。因此,能够降低以下情形的可能性:从第一墨水室151侧向第二墨水室152侧,墨水连同通过壁连通口155的异物一起在流路开口162内沉积并且进入到导出流路138中。
(23)即使当在第二墨水室152中混入有异物时,以及当在第二墨水室152内产生有异物时,也能够使在第二墨水室152内沉积的异物堆积到横斜肋部158a~158d。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异物混入到从较之于横斜肋部158a-158d位于重力方向侧的流路开口162向导出流路138所导出的墨水。
(24)由于横斜肋部158a~158沿相对于上下方向Z以及前后方向Y相交的方向延伸,因此,能够随着在第二墨水室152中所容纳的墨水的减少,使在横斜肋部158a~158d所堆积的异物朝一个方向聚集。
(25)浮阀131利用随着墨水的余量变化而浮动的浮动部件181从而使阀体182位置变化,该浮阀131有时候会发生例如当在浮动部件181上堆积有异物时,因所堆积的异物的重量而误动作的情形。关于这一点,由于能够使异物堆积在较之于浮阀131位于反重力方向侧所设置的横斜肋部158a~158d处,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墨水室152中所沉降的异物堆积在浮动部件181上的情形发生。
(26)随着在第二墨水室152中所容纳的墨水的余量变化,在第3横斜肋部158c以及第4横斜肋部158d处所堆积的异物发生移动,并且从第3横斜肋部158c以及第4横斜肋部158d落下,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异物也能够以避开浮阀131的方式下落。
(27)能够使从流路开口162所导出的墨水在通过过滤器166之后向浮阀131侧流动。即,例如在从注入口73混入到第一墨水室151内的墨水中的异物之中,尺寸较大的异物在第一墨水室151中滞留并且在第二墨水室152中堆积在横斜肋部158a-158d上。因此,从流路开口162导出到导出流路138的墨水中所混入的异物尺寸较小,所以即使在从流路开口162混入的情况下,也与混入了较大的异物的情况相比,抑制了导出流路138的堵塞。进而,通过使墨水通过设置在导出流路138上的过滤器166,能够进一步减少从导出口69所导出的墨水中混入的异物。
(28)由于壁连通开口155的面积比注入口73的面积小,因此在从注入口73混入了尺寸较大的异物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异物穿过壁连通开口155进入到第二墨水室152中的可能性。
(29)墨水中的气泡容易滞留在导出流路138中的曲折的部分处。关于这一点,位于弯曲流路部163处的气泡经由倾斜流路部165被导向导出口69侧。从而,由于能够降低例如在弯曲流路部163处滞留的气泡变大而堵塞导出流路138的可能性,因此可以在减少气泡的影响的同时导出墨水。
(30)通过在使墨水流动到达气泡容易滞留的弯曲流路部163之前使墨水流经过滤器166,从而能够预先拦截已经产生的气泡。
(31)在墨水室137中所产生的气泡,向重力方向上的上侧移动,因此通过使流路开口162在底面152a上开口就能够降低气泡从流路开口162进入导出流路138的可能性。
(32)通过形成横斜肋部158a~158d,能够加强墨水室137。而且,由于横斜肋部158a-158d沿与水平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因此当在容纳在墨水室137中的墨水中产生有气泡时,能够使气泡沿横斜肋部158a~158d进行移动。即,能够降低气泡被横斜肋部158a~158d拦截的可能性。
(33)能够使墨水室137的底面152a沿倾斜流路部165倾斜。即,由于倾斜流路部165以流路开口162侧较低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使墨水室137内的墨水聚集在流路开口162侧。
(34)由于倾斜流路部165的截面积大,因此能够降低因弯曲流路部163所产生的气泡而使倾斜流路部165发生堵塞的可能性。
(35)即使当在壁连通开口155上产生有气泡时,由于反重力方向侧的上表面155c倾斜,因此能够降低气泡在壁连通开口155处滞留的可能性。
(36)通过在间隔壁150上所形成的壁通气开口156,能够减小第一墨水室151与第二墨水室152之间的压力差。进而,由于较之于在交叉肋部157a~157i上所形成的肋部通气开口160,在间隔壁150上所形成的壁通气开口156更靠近顶面137b形成,因此能够降低第二墨水室152内的墨水从壁通气开口156进入到第一墨水室151中的可能性。
(37)通过形成定位凸条141,就能够抑制空气连通路径形成膜147的偏移并且使其易于粘接到蛇形槽142、143上。
(38)通过将过滤器166安装到第一流路形成凹部168a上,就能够容易地更换过滤器166,所述第一流路形成凹部168a形成在容纳体外壳130的下表面40上。
(39)在液体容纳体33的第二墨水室152内所配置的浮阀131,其封闭气室187的开口部185的薄膜部件186不会因从注入口73的注入而直接承受流入到第二墨水室152内的墨水的流入压力。即,墨水的流入压力相对于薄膜部件186沿其膜面对其作用。因此,即使在墨水经由注入口73从外部猛地向墨水室137的第一墨水室151内注入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墨水的流入压力经由第一墨水室151向按压第二墨水室152内的浮动部件181的薄膜部件186的方向强力地作用在该薄膜部件186上。因此,在内部配置的浮阀131并不会因从外部注入的墨水的流入压力而受到损伤,能够维持适当的阀操作。
(40)由于在第二墨水室152中配置有浮阀131,所述第二墨水室152与形成有注入口73的第一墨水室151通过间隔壁150而被隔开,因此,能够避免经由注入口73从外部所注入的墨水相对于浮阀131直接降落而产生的问题,关于这一点上,还能够降低在浮阀131处发生损坏的可能性。
(41)如果按以下方式设计气室187的体积,则能够良好地维持浮阀131的性能:即便假设多个(作为一个例子为四个)气室187的其中一个气室187因损伤等原因而导致密闭状态遭到破坏,余下的其他气室187的体积的总和也会在浮动部件181中产生的所希望的浮力。
(42)尤其是,在从经过长时间墨水的余量仍未达到阈值余量、并且阀体182处于闭阀位置的状态起,通过经由注入口73的墨水注入从而变成墨水的残量大于等于阈值余量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阀体182变成粘附在闭阀位置处的状态,并且能够使该阀体182迅速地从闭阀位置向开阀位置进行变位。
(43)通过限制壳体183的环状壁部196来抑制在第二墨水室152中流入的墨水的流入压力直接作用于浮动部件181,并且当浮动部件181在上下方向上浮动时通过在面接触的状态下相对于限制壳体183的环状壁部196进行滑动,从而能够降低产生移动阻力的可能性。
(44)能够降低当浮动部件181在上下方向上浮动时,薄膜部件186在限制壳体183的环状壁部196上滑动而造成损伤的可能性。
(45)在浮动部件181在上下方向Z上浮动的情况下,允许墨水经由通孔202在限制壳体183的环状壁部196的内侧与外侧之间流动,因此能够确保浮动部件181根据墨水的余量变化而顺利进行浮动的状态。
(46)因为能够降低限制壳体183与浮动部件181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对置的对置面(即薄膜部件186与侧壁196a)彼此因墨水的表面张力而发生粘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浮阀131适当的阀动作。
(47)因为仅通过使浮动部件181相对于阀体182以较小行程进行按压,就能够使阀体182在开阀位置与闭阀位置之间进行变位动作,因此能够有利于实现浮阀131的小型化。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按照以下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容纳体外壳130的导出流路138,还可以如图30所示,将连接流路部164划分为第1连接流路部164a以及第2连接流路部164b的过滤器166相对于前后方向(水平方向)Y朝向一个方向倾斜。在图30中,过滤器166在前后方向Y上,以流路开口162成为上方(与重力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方式倾斜而形成。也就是说,过滤器166沿从通孔238侧朝向通孔162a侧向上方上升的方向进行倾斜。即,过滤器166以如下方式倾斜:位于通过连接流路部164的墨水的上游侧的端部较之于位于下游侧的端部,在铅垂方向上处于上方。另外,也可以说,过滤器166以如下方式倾斜:位于浮阀131侧的端部较之于相反侧的端部,在铅垂方向上位于下方。而且,从其他的观点来看,过滤器166在前后方向Y上的倾斜方向为:随着从通孔238侧越靠近通孔162a侧而越靠近底面152a。此外,过滤器166的倾斜面并不限于单一的平面,例如,还可以是向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侧突出的曲面,或者由多个倾斜面构成。
在第二墨水室152中的墨水从流路开口162流入到第1连接流路部164a内以后,从下方向上方通过过滤器166然后流入到第2连接流路部164b中。由于墨水从过滤器166的下方向上方通过,因此,由过滤器166所拦截的墨水中的异物并不会积存在过滤器166上,而是因自身的重量向下方沉积。这样一来,能够抑制由于异物在过滤器166上积存而堵塞过滤器166所导致的不良影响。
进而,由于过滤器166以流路开口162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因此由过滤器166所拦截的墨水中的气泡,并不会停留在过滤器166上,而是沿过滤器166的斜面向上方移动,然后该气泡经由通孔162a从作为导出口的流路开口162被导出到第二墨水室152中。这样一来,能够抑制由于气泡在过滤器166上滞留而堵塞过滤器166所导致的不良影响。
并且,如图13、14所示,由于在第二墨水室152中横斜肋部158a~158d以与前后方向Y相交的方式倾斜,即相对于水平方向朝向一个方向倾斜,因此导出到第二墨水室152中的气泡并不会在各横斜肋部158a-158d处滞留,而是沿倾斜的各横斜肋部158a~158d向上方移动,然后被引导向墨水的液面。
此外,所谓的由于墨水中的异物和气泡堵塞过滤器166而导致的不良影响是指:例如,过滤器166发生堵塞,导致压力损失变高而使浮阀131的动作无法正常进行,在向打印机的墨水的供给动作方面发生不良状况等等。
另外,如图31所示,过滤器166的下游侧的第二连接流路部164b也可以相对于前后方向(水平方向)Y以下游方向变成上方的方式倾斜。在图31中,不仅过滤器166朝向流路开口162向上方倾斜,而且,第2连接流路部164b的上壁面164b1也与过滤器166的倾斜方向反方向地进行倾斜。即,过滤器166的下游侧的流路以越到下游越位于上方的方式进行倾斜。
当在墨水中的气泡通过了过滤器166时,以及当在过滤器166的下游侧产生了新的气泡时,由于过滤器166的下游侧的流路向上方倾斜,因此能够使这些气泡沿流路移动,并且能够减少气泡滞留在流路上的情形发生。
另外,还可以如图32、图33所示,在第1流路形成凹部168a上,除在与第二墨水室152相连通的通孔162a以外,形成一个以上的通孔238。在图33中,与图30、图31同样,过滤器166朝向流路开口162向上方倾斜。并且,在底面152a上形成有通孔162a、通孔238,它们分别一端在第二墨水室152开口,并且另一端在第1连接流路部164a开口。从而,通孔162a与通孔238分别与第1连接流路部164a相连通,同时它们也使第二墨水室152与第1连接流路部164a相连通。此外,如图31所示,过滤器166的下游侧的第2连接流路部164b也可以朝向下流方向向上方倾斜。
如图32所示,通孔162a、通孔238在前后方向Y上以隔着过滤器166的方式形成。此外,通孔162a与通孔238分别在第1流路形成凹部168a上相互离开形成在变成对角的位置处,所述第1流路形成凹部168a在从底面观察时大致呈矩形状。此外,通孔162a、通孔238也可以在左右方向X上以隔着过滤器166的方式形成。
另外,如图33所示,在第二墨水室152的底面152a上,沿上下方向Z设置有作为形成通孔238的筒状部的一个例子的筒部239。而且,形成通孔238的筒部239在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与形成通孔162a的第1筒部236或者通孔162a相比较高,并且,较之于流路开口162或者通孔162a,筒部239上侧的开口部240位于上方。进而,在通孔162a与通孔238之间的位置处,形成有突出部214,其从底面152a向上方突出。此外,突出部214以沿左右方向X延伸的方式形成,而且在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与第一筒部236的高度相比较高,与筒部239的高度相比较低。
而且,通孔162a在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侧的开口以及通孔238在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侧的开口,分别位于与其接近侧的过滤器166的端部相同高度或者比所述端部位于上方。
然而,在墨水室137中未容纳有墨水的初始状态下,墨水室137以及连接流路部164也充满空气。因此,例如在第一流路形成凹部168a上只形成有一个通孔162a的情况下,有时候也会发生空气无法通过过滤器166而停留在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内,对墨水的流动造成阻碍的情况。
但是,在图32、图3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由于在第一流路形成凹部168a上形成有两个通孔162a、238,因此在从一方流入了墨水的情况下,能够从另一方将空气排出。此外,由于形成有通孔162a、238,因此,所注入的墨水首先从形成在低位置处的流路开口162通过通孔162a而流入到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内。此时,墨水并未从通孔238流入,所述通孔238的开口部240相对于流路开口162位于上方,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内的空气经由通孔238向第二墨水室152排气。从而,能够减少滞留在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内的空气,并且能够减少空气被设置在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上的过滤器166所拦截的可能性。
由于设置有筒部239,因此筒部239的容积部分的空气的浮力全部作用在空气排出方向(第二墨水室152侧)上,因此,能够高效地排出空气。
由于两个通孔162a、238隔着过滤器166相互分离而形成,因此通过从通孔162a流入到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中的墨水的流动,就能够效率良好地将空气从通孔238中排出。
能够通过突出部214来遮挡墨水向两个通孔162a、238之中其中一个通孔流入。即,不管墨水是否正在从通孔162a向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流入,也能够创设出墨水不从通孔238向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流入的状态。能够利用由此所产生的在通孔162a与通孔238之间的压力差高效地将空气排出。
由于将通孔162a的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侧的开口高度,设定为与倾斜的过滤器166的上游侧的端部的高度相同或者在其以上,因此,在与过滤器166的上游侧的端部相比位于较高位置处的通孔162a中空气容易移动。另一方面,由于将通孔238的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侧的开口高度,设定为与倾斜的过滤器166的下游侧的端部的高度相同或者在其以上,因此,关于移动到过滤器166的下游侧的空气(气泡),在与下游侧的端部相比位于较高位置处的通孔238中空气(气泡)容易移动。这样一来,能够抑制在过滤器166的正下方空气(气泡)发生积存。
还可以在上下方向Z上,将筒部236、239的高度设定为相同高度。即,还可以使流路开口162与开口部240在上下方向Z上形成在相同的位置。另外,也可以不形成筒部236、239。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所注入的墨水首先通过在靠近注入口73的位置处所形成的通孔162a,然后流入到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内。此时,从与通孔162a相比位于远离注入口73处的通孔238并无墨水流入,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内的空气经由通孔238向第二墨水室152排气。从而,能够减少在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内滞留的空气。
在初始填充之后,墨水从通孔162a以及通孔238向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流入。从而,能够使向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的墨水的流入速度加快。进而,即使在通孔162a或者通孔238的任意一个由于异物等而被堵塞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墨水从另一方流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容纳体外壳130的墨水室137,还可以如图34、图35所示,通过间隔壁150、1501、1502、1503,将墨水室137分隔成第一墨水室151、第二墨水室’1521、第三墨水室1522、第四墨水室1523这四个墨水室。此外,在图34中,省略了在图13中所示的容纳体外壳130的外壳开口部132上所粘接的膜133,以及覆盖外壳开口部132的盖134。
在图34、图35中,左右方向X上各间隔壁150、1501、1502、1503的宽度,与从容纳体外壳130左侧的侧壁130b到外壳开口部132的宽度大致相等。另外,第一墨水室151与第二墨水室’1521通过壁连通开口155以及壁通气开口156而连通。第二墨水室’1521与第二墨水室1523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流路而连通。第四墨水室1523与第三墨水室1522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流路而连通。这样一来,墨水从第一墨水室151流向第二墨水室’1521,从第三墨水室1522流向第二墨水室1523,从第四墨水室1523流向第二墨水室’1521。
第二墨水室’1521在第一墨水室151侧的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与第一墨水室151在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大致相等,与第三墨水室1522以及第四墨水室1523各自在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相比较大。另外,能够容纳在第一墨水室151中的墨水的液面在上下方向Z上的位置,与能够容纳在第二墨水室’1521中的墨水的液面在上下方向Z上的位置,以及能够容纳在第三墨水室1522中的墨水的液面在上下方向Z上的位置大致相等,而与能够容纳在第四墨水室1523中的墨水的液面在上下方向Z上的位置相比较高。即,也可以说,第一墨水室151、第二墨水室’1521、以及第三墨水室1522是在墨水室137中位于最高位置的墨水室。另外,在第二墨水室’1521的顶面137b形成有进气口148。第二墨水室’1521从进气口148,经由第三气室136c、第二气室136b、第一气室136a等而与大气连通。
在第二墨水室’1521以及第四墨水室1523的下侧所形成的导出流路138具有连接流路部164、弯曲流路部163以及倾斜流路部165。如图30(虽然在图中表示第二墨水室152但是替换成第二墨水室’1521)所示,第二墨水室’1521与连接流路部164通过在第二墨水室’1521的底面152a上所形成的通孔162a而连通。另外,过滤器166朝向流路开口162向上方倾斜,所述过滤器166将连接流路部164分隔成第一连接流路部164a与第二连接流路部164b。
此外,各墨水室的结构并不限于在图34、图35中所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使墨水室个数更少,或者也可以使其更多。另外,也可以采用在各墨水室中均具有如在图13、图14中所示的交叉肋部以及横斜肋部的结构。另外,过滤器166的周边部的结构并不限于在图30中所示的结构,例如,还可以如图31所示,过滤器166的下游侧的第二连接流路部164b朝向下游方向向上方倾斜;或者如图32、图33所示,在通孔162a的基础上还形成有通孔238的结构。
在如上所述的容纳体外壳130的结构中,由过滤器166所拦截的墨水中的气泡沿过滤器166的斜面向上方移动,然后从流路开口162导出到第二墨水室’1521中。被导出到第二墨水室’1521中的气泡仍原样向上方移动,并且向墨水的液面上浮。此时,由于不存在比第二墨水室’1521在上下方向Z上更高的墨水室,因此,能够避免第二墨水室’1521中的气泡向其他墨水室移动。另外,通过第二墨水室’1521经由进气口148与大气相连通,从而能够防止由于上浮到第二墨水室’1521的墨水液面处的气泡的压力而导致容纳体外壳130发生变形等不良状况。
另外,还可以如图36所示,将通孔162a的筒部162b以沿底面152a在前后方向Y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使流路开口162的位置与上方的进气口148的位置相对置。即,也可以将流路开口162与进气口148从上下方向Z的俯视观察下配置在重叠的位置上。在图36中所示的对置线N,表示流路开口162与进气口148在前后方向Y上处于对置状态。进气口148在左右方向X上,从容纳体外壳130左侧的侧壁130b延伸到外壳开口部132而开口。从而,流路开口162的位置与进气口148的位置相对置。
通过使流路开口162的位置与进气口148的位置相对置,从过滤器166经由筒部162b从流路开口162所导出的气泡上浮到上方,并且到达位于与进气口148对应的位置处的墨水液面。结果,气泡就在进气口148的下面聚集,从而能够将气泡经由进气口148向外部高效地排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容纳体外壳130上浮阀131的安装结构,还可以如图37所示,采用在容纳体外壳130的底面152a上形成有突起部205群的结构。突起部205群除了图22中所示的突起部205之外,还在作为容纳体外壳130的跟前侧在前后方向Y上的二处位置,分别形成有突起部205a、205b、205c。突起部205a与突起部205同样地是朝向容纳体外壳130的内侧斜上方延伸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结构体,并且以如方式被设置为倾斜姿态:当将图22中所示的限制壳体183的锷部200插入到锁定导轨部203并往内侧滑动移动时,各侧壁196a的下端边缘能够一边骑在所述突起部上一边从跟前侧滑动到内侧。突起部205a与突起部205相比设置在前后方向Y上更宽阔的位置处,从而进一步可靠地使限制壳体183不会从容纳体外壳130的内侧向跟前侧拔出。
突起部205b是在左右方向X上延伸的结构体,并且与限制壳体183跟前侧的侧壁196a抵接,从而使限制壳体183在前后方向Y上的位置固定化。突起部205c是在前后方向Y上延伸的结构体,将突起部205以及突起部205a与从跟前侧跨越到内侧的侧壁196a的下端边缘抵接,从而使限制壳体183在左右方向X上的位置固定化。
通过这些突起部205群,例如即便在液体容纳容器21未被安装在装置本体14上的状态下,对液体容纳容器21施加例如摔落等强力冲击时,也能够抑制像浮阀131从容纳体外壳130脱落或者从容纳体外壳130的正确位置偏移这样的故障的发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不设置有盖134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不设置有注入口73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芯片支架76也可以相对于滑块34从沿该滑块34相对于液体容纳体33的滑动方向的,即,从沿长度方向的方向被插入而设置在滑块34上。另外,安装在芯片支架76上的记录芯片75并不一定呈相对于滑块34的滑动方向倾斜的状态,也可以是以例如与滑动方向平行的状态或者垂直相交的状态而载置在芯片支架76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滑块34的移动部位移动到打印机11内时,作为在打印机11内定位的定位形状部的一个例子的槽形状部107也可以不一定设置在芯片支架76上。例如,在滑块34相对于通信部77已定位的状态下被插入到安装部31的情况下,就不需要定位形状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开闭盖74的接合部(槽部112)也可以不一定设置在滑块34上。例如,在采用开闭盖74的轴承部90与滑块34的旋转轴89以过盈配合的状态相配合的结构时,通过所述过盈配合得到了旋转负荷,因此不需要配合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开闭盖74也可以不一定采用以沿液体容纳体33的短边方向延伸的轴线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相对于滑块34在长度方向上平行移动从而从闭盖位置变位到开盖位置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以覆盖注入口73的状态所具有的滑块34上也可以不一定具有开闭盖74。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滑块34从打印机11(安装部31)拔取出来,使墨水的注入口73露出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注入口73在液体容纳体33上也可以不一定设置在作为反重力方向侧的上表面39上。例如,也可以设置在位于水平方向侧的侧面上。另外,也可以不一定以覆盖注入口73的状态而具有滑块34。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将注入口73用与滑块34不同的其他部件来进行覆盖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一定限于芯片支架76被安装在滑块34的支架安装部86上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芯片支架76一体形成在滑块34的一部分上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介质并不限于纸张S,也可以是以金属板、树脂板、布等作为材料的板状部件。即,只要是能够通过液体喷射头24喷射的液体进行记录(打印)的部件,则能够采用其作为介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消耗装置不限于液体喷射头24随着托架25往复移动的串行式打印机11,也可以是行式打印机,所述行式打印机能够在将液体喷射头24固定不动的状态下进行纸张最大宽度范围的打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覆盖部件121只要至少具有覆盖体120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上配置能够吸收墨水的吸收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连接部125不采用在液体接纳面116上多次弯曲折回样式的形状。例如,连接部125也可以仅在该连接部125的一部分处弯曲一次,从而俯视观察时形成L字形状。另外,连接部125也可以由金属制成的链子等形成并且载置在液体接纳面116上。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也可以不形成为当该开闭盖74位于开盖位置时,朝向注入口73向下倾斜的面。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上,在载置覆盖体120的部分配置有所述墨水吸收部件。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覆盖部件121的覆盖体120也可以不载置在开闭盖74的内表面74a上。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缺口槽118还可以设置在除周壁部117以外的注入口73的周边位置上。例如,其也可以形成在注入口73的开口边缘73a。另外,也可以设置从周壁部117向上方突出的凸部以替代作为凹部的缺口槽118。此外,在该情况下,优选设置两个能够从两侧对液体注入源126进行定位的凸部。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壁连通开口155的面积与注入口73的面积大小相同。另外,也可以使壁连通开口155的面积大于注入口73的面积。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不具有过滤器166的结构。另外,过滤器166也可以在第二墨水室152内以覆盖流路开口162的方式而设置。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不具有浮阀131的结构。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不设置有横斜肋部158a~158d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采用个别地设置横斜肋部158a~158d的结构,能够任意地选择如何设置横斜肋部158a~158d。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只设置有横斜肋部158a~158d之中任何一个横斜肋部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例如像第三横斜肋部158c与第四横斜肋部158d这样设置任意两个横斜肋部,或者像第一至第三横斜肋部158a~158c这样设置任意三个横斜肋部。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横斜肋部158a-158d不仅沿一个方向延伸,也可以部分地弯曲或者曲折。即,例如,横斜肋部158a~158d也可以兼有在重力方向上延伸的部分以及与重力方向相交的部分。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横斜肋部158c与第四横斜肋部158d也可以不线性对称。即,例如将第三横斜肋部158c与第四横斜肋部158d在上下方向Z上错开一些而形成。另外,作为第三横斜肋部158c与第四横斜肋部158d的线性对称之基准的轴线,只要沿重力方向则在任何位置通过浮阀131均可。而且,第三横斜肋部158c与第四横斜肋部158d也可以一部分以轴线为基准而线性对称。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横斜肋部158a-158d也可以以沿前后方向Y延伸的方式而形成。另外,横斜肋部158a-158d也可以以沿相对于左右方向X相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而形成。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横斜肋部158a~158d也可以与流路开口162在上下方向Z上错开位置而设置。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流路开口162也可以形成在底面152a以外的位置上。例如,也可以在侧壁130b上形成流路开口。另外,也可以将流路开口162形成在从间隔壁150离开的位置上。即,也可以使距离L1比距离L2长。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在底面153上不设置有凹部154的结构。另外,凹部154也可以以朝向与重力方向相交的方向凹陷的方式形成。进而,凹部154也可以以与注入假想线M相一致的方式形成。即,凹部154也可以在注入口73的重力方向侧的位置上形成。此外,凹部154与注入口73俯视时的形状不同,在左右方向X上凹部154的尺寸比注入口73大。因此,即使将凹部154形成在注入口73的重力方向侧的位置处,凹部154也有一部分位于在与重力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与注入口73错开的位置上。因此,也可以形成为俯视时凹部154比注入口73小,或者也可以将注入口73与凹部154形成为相同的形状。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容器21也可以采用不具有滑块34的结构。即,液体容纳容器21也可以仅由液体容纳体33构成。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间隔壁150以与上下方向Z相交的方式而设置。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容纳体外壳130也可以采用不具有交叉肋部157a~157i的结构。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容纳体外壳130也可以采用不具有间隔壁150的结构。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壁连通开口155的上表面155c以沿水平方向的方式而形成。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倾斜流路部165的截面积设置成与连接流路部164的截面积大小相同。另外,也可以将倾斜流路部165的截面积设置成大于弯曲流路部163的截面积。另外,也可以将倾斜流路部165的截面积设置成小于连接流路部164的截面积、弯曲流路部163的截面积。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倾斜流路部165设置在与墨水室137在重力方向上的下侧位置相错开的位置上。即,例如,也可以将倾斜流路部165以经侧壁130b而与墨水室137相邻接的方式而设置。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在第二墨水室152的底面152a上所固定的阀体182,从浮动部件181的下表面向铅垂下方突出的按压部189向下移动时也可以作为能够封闭阀口192的阀体发挥功能。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板状部191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除十字形状以外的其他形状,所述板状部191作为在浮动部件181上相对于限制壳体183的限制抵接部的一个例子发挥功能。总之,只要是构成所述限制抵接部的部位与圆筒部198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薄膜部件186与环状壁部196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的关系,则所述板状部形状可以任意变更。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限制壳体183上通孔202的形状不限于矩形形状,也可以是圆形形状、三角形形状、或者缺口形状。总之,只要是在浮动部件181浮动的情况下允许墨水流通的形状,则其形状可以任意变更。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形成在沿限制壳体183的前后方向Y的侧壁196a上的缺口部199也可以省略。或者该缺口部199也可以形成在沿左右方向X的侧壁196b上。在该情况下,该缺口部199除了使限制壳体183的内外相连通并且允许墨水的流动以外,还能够实现降低浮动部件181在浮动时发生滑动的可能性的功能。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螺旋弹簧195,所述螺旋弹簧195具有使阀体182朝向上方的开阀位置进行施力的第二施力。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浮动部件181上气室187至少有一个即可。即,所述气室187的个数也可以不限于四个,也可以是两个、三个、五个等,至少一个以上即可。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有将墨水室137分隔成第一墨水室151与第二墨水室152的间隔壁150。即,还可以采用液体容纳体33的墨水室137只有一个,在该一个墨水室137内配置有浮阀131的结构。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限制壳体183的形状不限于箱状,只要是具有包围浮动部件181的环状壁部196,以便对于向第二墨水室152内流入的墨水的流入压力保护浮动部件181,则其形状可以任意变更。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限制部件也可以并不是像限制壳体183那样的箱状的部件,其也可以是边框体状。总之,只要限制部件具有如下结构,即在浮动部件181随着墨水的液面的上升而向上方浮动的情况下,以在低于墨水室137的顶面的位置处使向上的浮动停止的方式进行抵接而限制,则其形状可任意变更。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封闭浮动部件181的开口部185从而形成气室187的薄膜部件186,也可以由膜以外例如由薄树脂材质的片和板等而构成。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容纳容器21使用时的姿态,除了液体容纳容器21安装在打印机11的安装部31上并且相对于打印机11无法移动地被固定的状态以外,也可以是在载置到打印机11的侧方的状态下能够通过管供给液体地进行连接的使用形态。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液体容纳容器以及液体注入源进行了说明,但是,两者能够均表达为液体容器。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液体消耗装置也可以是喷射、排出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作为从液体喷射装置变成微小量的液滴而排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在粒状、泪状、拖尾成线状的形状。此外,在此所称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任何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物质即可,包括诸如高粘度或者低粘度的液体、溶胶、凝胶、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体状树脂、液体状金属(金属溶液)这样的流体。另外,不限于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也包括由颜料以及金属粒子等固态物制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者混合在溶剂中而形成的物质等。可以例举出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墨水或液晶等作为液体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此,所谓的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的各种液体组合物。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子,例如有喷射下述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以分散或者溶解的方式含有在制造液晶显示器、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滤色器等时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和颜色材料等材料。另外,也可以是:喷射在制造生物芯片中所使用的生物有机体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并喷射成为样品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微型分配器(micro dispenser)等。进而,也可以是:向钟表和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定位(pinpoint)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半球状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也可以是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剂的液体喷射装置。

Claims (9)

1.一种能够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形成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上并流过所述液体的流路,以及
设置在所述流路中途的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相对于水平方向朝向一个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以位于通过所述过滤器的液体的上游侧的端部与位于下游侧的端部相比,在铅垂方向上位于上方的方式而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容纳液体的多个液体容纳室,
所述过滤器设置在过滤器室,
所述过滤器室与所述多个液体容纳室之中,在铅垂方向上处在最高位置处的液体容纳室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过滤器室连通的所述液体容纳室中,设置有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肋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过滤器室连通的所述液体容纳室中铅垂方向上位于上方的面上,设置有能够将来自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外部的空气引入到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进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过滤器室连通的所述液体容纳室中,设置有导出口,所述导出口将来自所述过滤器室的气泡向所述液体容纳室导出,
从铅垂方向上俯视观察时,所述导出口与所述进气口配置在重合的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室下游侧的流路以越到下游,在铅垂方向上越位于上方的方式而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浮动部,所述浮动部随着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中的所述液体的余量变化而浮动,并且
所述过滤器的倾斜方式为:与位于所述浮动部的相反侧的端部相比,位于所述浮动部侧的端部在铅垂方向上位于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以所述液体在铅垂方向上从下方向上方通过的方式而配置。
CN201410445719.6A 2013-09-04 2014-09-03 液体容纳容器 Active CN1044170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6473.4A CN107627736A (zh) 2013-09-04 2014-09-03 液体容纳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2846 2013-09-04
JP2013182846A JP2015047830A (ja) 2013-09-04 2013-09-04 液体収容容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06473.4A Division CN107627736A (zh) 2013-09-04 2014-09-03 液体容纳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7078A true CN104417078A (zh) 2015-03-18
CN104417078B CN104417078B (zh) 2017-12-22

Family

ID=525826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06473.4A Pending CN107627736A (zh) 2013-09-04 2014-09-03 液体容纳容器
CN201410445719.6A Active CN104417078B (zh) 2013-09-04 2014-09-03 液体容纳容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06473.4A Pending CN107627736A (zh) 2013-09-04 2014-09-03 液体容纳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86883B2 (zh)
JP (1) JP2015047830A (zh)
CN (2) CN10762773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9561A (zh) * 2017-12-28 2018-06-22 韦丹梅 打印机墨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2573B2 (ja) * 2013-02-28 2017-06-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USD827707S1 (en) * 2015-07-07 2018-09-04 Custom S.P.A. Printer
WO2019012786A1 (ja) 2017-07-12 2019-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CN107379774B (zh) * 2017-08-23 2023-09-15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盒
JP7167755B2 (ja) * 2019-02-13 2022-1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17305958B (zh) * 2023-10-18 2024-05-14 河南恒创能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金刚丝母线加工处理用装置及其加工处理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0140A (en) * 1994-05-20 2000-09-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ink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same
US6158855A (en) * 1993-09-03 2000-1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hea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same
CN1626347A (zh) * 2003-12-11 2005-06-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CN101062622A (zh) * 2006-04-27 2007-10-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204877A (zh) * 2006-12-19 2008-06-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物
US20080158323A1 (en) * 2006-12-28 2008-07-03 Masahiro Nishizaki Ink-jet head
CN102371769A (zh) * 2010-08-24 2012-03-14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4978A (ja) * 1995-09-29 1997-04-08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供給源と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との連結装置
NL1008040C2 (nl) * 1998-01-16 1999-07-19 Oce Tech Bv Inktvoorraadhouder geschikt voor aansluiting op een inkjetprintkop alsmede een systeem van een dergelijke inktvoorraadhouder en een inkjetprintkop.
US6270211B1 (en) * 1999-07-07 2001-08-0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Bubble elimination and filter tower structure
EP1080915B1 (en) * 1999-09-03 2011-07-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ng head unit
JP4652556B2 (ja) * 2000-11-15 2011-03-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KR100510123B1 (ko) 2002-06-05 2005-08-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카트리지
JP2005014566A (ja) * 2003-06-30 2005-01-20 Toshiba Tec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882461B2 (ja) * 2006-04-03 2012-02-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ー装置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4803025B2 (ja) * 2006-12-27 2011-10-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KR100870695B1 (ko) * 2008-06-24 2008-11-27 (주)유로시스템 프린터의 무한 잉크공급장치
JP5428893B2 (ja) * 2010-01-22 2014-0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7168B2 (ja) * 2010-09-03 2013-10-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タンクユニット、タンクユニットを備えた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5633257B2 (ja) * 2010-09-03 2014-1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を備える液体消費装置
JP5760399B2 (ja) * 2010-11-16 2015-08-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補充容器
JP2012152985A (ja) 2011-01-25 2012-08-16 Sii Printek Inc 流路部材、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流路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884307B2 (ja) * 2011-06-15 2016-03-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液体容器複合体、およ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6163734B2 (ja) * 2012-08-31 2017-07-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消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8855A (en) * 1993-09-03 2000-1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hea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same
US6120140A (en) * 1994-05-20 2000-09-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ink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same
CN1626347A (zh) * 2003-12-11 2005-06-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CN101062622A (zh) * 2006-04-27 2007-10-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204877A (zh) * 2006-12-19 2008-06-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物
US20080158323A1 (en) * 2006-12-28 2008-07-03 Masahiro Nishizaki Ink-jet head
CN102371769A (zh) * 2010-08-24 2012-03-14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9561A (zh) * 2017-12-28 2018-06-22 韦丹梅 打印机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62266A1 (en) 2015-03-05
CN107627736A (zh) 2018-01-26
JP2015047830A (ja) 2015-03-16
CN104417078B (zh) 2017-12-22
US9186883B2 (en) 2015-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13257U (zh) 液体容纳容器
CN203681014U (zh) 液体收容容器
CN104417078A (zh) 液体容纳容器
CN103660592B (zh) 存储部保持部件和保持部件
CN103660591A (zh) 液体容纳容器
CN103802481B (zh) 液体容纳容器及液体消耗装置
CN203697708U (zh) 液体容纳容器及液体消耗装置
CN204586131U (zh) 废弃墨回收容器
CN105946368A (zh) 盒、印刷材料供应系统以及印刷装置
CN103057274A (zh) 喷墨打印
CN104015490B (zh) 液体容纳容器
JP6127582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KR100973371B1 (ko) 액체 수용 용기
CN207028521U (zh) 打印流体盒
JP6070885B2 (ja) 液体収容ユニット
JP2014046625A (ja) 液体収容容器
CN103171295B (zh) 打印流体盒和打印设备
US8162457B2 (en) Ink supply device
CN104015489B (zh) 液体容纳容器
CN104723673A (zh) 记录装置和复合机
JP2021079670A (ja) 液体収容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