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09695B - 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 - Google Patents

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09695B
CN104409695B CN201410709152.9A CN201410709152A CN104409695B CN 104409695 B CN104409695 B CN 104409695B CN 201410709152 A CN201410709152 A CN 201410709152A CN 104409695 B CN104409695 B CN 1044096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me
electrode
silicon electrode
heat
modif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091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09695A (zh
Inventor
侯豪情
王�琦
赵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XIANCAI NANOFIBE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XIANCAI NANOFIBE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XIANCAI NANOFIBE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XIANCAI NANOFIBE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091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096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09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96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096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96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5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7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thermal treatment, e.g. firing, sintering, backing particulate active materi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pyroly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a)制备聚合物粘结剂基体溶液;(b)配置电极浆液;(c)涂布所述电极浆液;(d)固化及烘干所述硅电极;(e)改性处理所述硅电极,即将上述步骤(d)得到的覆盖有活性物质的所述硅电极包覆于滚筒的外侧面上,火焰装置设于滚筒的下方,该火焰装置是以可燃有机物作为燃料,先转动该滚筒,然后点燃该可燃有机物后利用火焰对所述的硅电极进行火焰沉积热处理改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改性后的硅电极首次充放电效率高、可明显缓解晶体硅材料在电极中的衰减;与未经改性的硅电极相比,效果更优。所述改性方法简便,成本低廉,易于工业化生产,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Description

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的制备方法和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加、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子产品向小型化的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提高电容量、减少对铅、镉等有毒金属的使用成为对新一代电池的追求。锂离子电池由于体积小、质量轻、寿命长、容量大、绿色环保、工作温度范围广泛等众多优点使之成为新一代电源的有力候选者。
为了使锂离子电池能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满足下一代无线通讯设备、混合电动车的要求,我们需要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比较不同阳极材料的性能,硅负极既具有比传统碳负极高出十倍的比容量(质量比容量为:4200mA·h/g;体积比容量为:9786mA·h/cm3),又具备一个相对较低的放电位(平均脱锂电位在0.4V左右)。硅储量丰富(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对环境友好,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已广泛用于半导体工业中。
在常温下,Si和Li+的合金化产物随着电位的变化有所不同,由晶态到非晶态的变化过程分为多个步骤,最后充电完成后都变成了非晶态。此过程还伴随着较大的体积膨胀,易引起基体结构的破碎(体积膨胀>400%)。随着充放电的进行,硅负极反复膨胀/收缩,以至于电极结构发生坍塌,易引起电池容量随循环的进行而衰减。
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者们进行了多项研究。包括:(1)纳米化;(2)壳核结构和空间结构设计;(3)合金化;(4)非金属掺杂;(5)非晶硅材料的利用;(6)特殊粘结剂的使用。
KIM H通过溶剂热反应制备了5nm、10nm、20nm的纳米硅Si颗粒材料,结果表明10nm的Si颗粒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首次库伦效率和循环性能最佳,并指出小于10nm的Si颗粒在制备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晶态和非晶态两相,充放电后颗粒尺寸基本不发生变化。首次库伦效率达80%,循环40次后仍保留有81%的容量(KIM H,SEO M,PARK M H,et al.A CriticalSize of Silicon Nano‐Anodes for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J].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0,49(12):2146-9)。BWang通过结合气相沉积法和制备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制备了三明治结构硅电极。石墨片包裹硅纳米线(SiNW@G)起协同作用,防止电解液直接与活性物质接触,在充放电过程中,保证硅纳米线的完整性。氧化石墨烯(RGO)包裹SiNW@G形成三明治结构,能增加整个电极的机械强度,维持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完整性。在0.002~2V间,以2.1A/g充放电,可逆容量达到1600mAh/g循环100次后,容量保留有仍80%。如此优良的电化学性能,源于封闭的结构能有效阻止Si暴露,减缓SEI膜的生长,使活性物质能更好的适应体积的变化,促进循环稳定进行(WANG B,LI X,ZHANG X,et al.Adaptable silicon–carbon nanocables sandwiched between reducedgraphene oxide sheets as lithium ion battery anodes[J].ACS nano,2013,7(2):1437-45)。在这些研究中,处理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均得到了良好的改进。在现有研究中,这几种方法相辅相成,仅通过一种方法改性难以达到良好的改性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改善硅电极在循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硅电极的比容量和循环性,同时使所述改性方法操作简便、经济易生产扩大化。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改性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a)制备聚合物粘结剂基体溶液:在高分子聚合物粘结剂中加入溶剂搅拌均匀得到聚合物粘结剂基体溶液,调节所述聚合物粘结剂基体溶液的固含量为15%~50%与绝对粘度为3000~7000mPa·S,使得所述的聚合物粘结剂基体溶液适合用于制作电极浆液;(b)配置电极浆液:将直径为100nm~3μm的纯度为99.9%的高纯晶体硅材料、导电剂和所述的聚合物粘结剂基体溶液按照质量比为(40~98):(1~30):(1~30)的比例混合,配置成电极浆液,其中所述的导电剂是炭黑与乙炔黑按照质量比为1:1制作而成;或者将直径为30nm~3μm的纯度为99.9%的高纯晶体硅材料、导电剂和所述的聚合物粘结剂基体溶液按照质量比为(40~98):(1~30):(1~30)的比例混合,配置成电极浆液,其中所述的导电剂是把炭黑、乙炔黑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按照质量比为(2~4):(3~4):(5~2)混合制作而成;(c)涂布所述电极浆液:将上述步骤(b)得到的所述电极浆液用涂膜机直接涂布在铜箔上;(d)固化及烘干所述硅电极:将上述步骤(c)的铜箔平放在鼓风烘箱中固化,然后将所述的铜箔放置于真空烘箱中烘烤处理,最后冷却至室温时取出,得到覆盖有活性物质的所述硅电极;(e)改性处理所述硅电极:将上述步骤(d)得到的覆盖有活性物质的所述硅电极包覆于滚筒的外侧面上,火焰装置设于滚筒的下方,该火焰装置是以可燃有机物作为燃料,先转动该滚筒,然后点燃该可燃有机物后利用火焰对所述的硅电极进行火焰沉积热处理改性;或者将上述步骤(d)得到的覆盖有活性物质的所述硅电极放置于皮带运输装置上,火焰装置设于所述皮带运输装置的下方,该火焰装置是以可燃有机物作为燃料,先启动该皮带运输装置,然后点燃该可燃有机物后利用火焰对所述的硅电极进行火焰沉积热处理改性。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聚丙烯酸、聚酰亚胺、聚酰胺酸、聚酰胺、羧甲基纤维素钠、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海藻酸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芳醚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前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中溶解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粘结剂的所述溶剂为氮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的一种或几种。
前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中步骤(d)中所述固化的温度范围为45~60℃,所述固化的时间为4~6h。
前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中步骤(d)中所述真空烘箱中烘烤的温度范围为80~120℃,所述烘烤处理的时间为8~24h。
前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中步骤(e)中所述可燃有机物为甲醇、无水乙醇、甲苯、环己烷、链状液态烷烃、噻吩、吡咯、液态烯烃、乙酸甲酯、乙醛中的一种或多种。
前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中步骤(e)中所述火焰是外焰、内焰、焰心中的一种或者外焰、内焰、焰心互相交叉重叠的地方的火焰。
前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中步骤(e)中所述滚筒半径为2~10cm,所述滚筒的运转速度为1~300r/min。
前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中步骤(e)中所述滚筒半径为6cm,所述滚筒的运转速度为100r/min。
前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中步骤(e)中所述火焰的加热时间为0.01~3h。
前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中步骤(e)中所述火焰装置与滚筒或皮带运输装置的下侧面的距离为2~20cm。
前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可通过使用不同可燃有机物沉积与不同的高分子聚合物作为粘结剂来控制火焰加热的时间以及火焰加热高度。
前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中步骤(e)中所述火焰的加热时间为0.1~2h。
前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中步骤(e)中所述火焰的加热时间优选为5mi n。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及其效果在于:
本发明方法属于一步法处理,并有效改善硅电极的方法。本发明主要通过热处理改性电极,从而改变电极表面性质,增加电极的稳定性。改善材料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循环特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简单的一步法处理硅电极,使得硅电极相比没有改性前得到很大的改善,所改性的硅电极首次充放电效率高、可明显缓解晶体硅材料在电极中的衰减。实验结果与未经改性的硅电极相比,效果更优。本发明粘结剂来源广泛,电极改性方法简便,成本低廉,易于工业化生产,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对电极进行火焰沉积热处理的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经过改性处理后的硅电极与未经处理的硅电极的循环容量对比图。
图3为本发明得到热处理后整体改性的硅电极以及覆盖在表面互联通的碳层保护层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滚筒 2:附有电极活性物质的铜箔
3:内焰 4:内焰
5:外焰 R:滚筒转动的方向
A:火焰沉积产生的碳层 B:含硅材料的活性物质涂布层
C:铜箔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验所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和对比例均采用该例子中的硅电极作为负极片,以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采用国泰华荣LB-315电解液(成分为:LiPF6 EC/DMC/EMC=1:1:1(V/V/V)),Celgard2300隔膜,使用2032纽扣电池在手套箱中进行组装,并使用武汉蓝电电子有限公司CT2001A电池测试仪对电池进行电池性能的测试(采用恒电流充放电的充放电方式,电流设置为100mA/g,截止电压设置为0.01~1.2V vs Li+/Li)
图1为对电极进行火焰沉积热处理的装置示意图。其为装置的简要示意图,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对本发明的相关装置的搭建和改进。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经过改性处理后的硅电极与未经处理的硅电极的循环容量对比图。图3为本发明得到热处理后整体改性的硅电极以及覆盖在表面互联通的碳层保护层的示意图。
本发明一步法热处理硅电极,首先出制备覆盖有活性物质的硅电极,然后对所述的硅电极进行热处理改性,进而得到具有性能更好的硅电极。
在改性处理硅电极的步骤中,将所述的覆盖有活性物质的所述硅电极包覆于滚筒的外侧面上,火焰装置设于滚筒的下方,该火焰装置是以可燃有机物作为燃料,先转动该滚筒,然后点燃该可燃有机物后利用火焰对所述的硅电极进行火焰沉积热处理改性;或者将所述的覆盖有活性物质的所述硅电极放置于皮带运输装置上,火焰装置设于所述皮带运输装置的下方,该火焰装置是以可燃有机物作为燃料,先启动该皮带运输装置,然后点燃该可燃有机物后利用火焰对所述的硅电极进行火焰沉积热处理改性。
特别地,在上述改性处理硅电极的步骤中不限于滚筒和皮带运输装置,也可以是其它处理装置,只要符合条件能够进行相关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的装置都可以选用。
实施例一:无水乙醇作为可燃有机物对硅电极进行火焰加热处理改性
本实施例选直径为100nm的高纯晶体硅(Wt%=99.9%)材料与导电剂(炭黑:乙炔黑w/w=1:1)和聚丙烯腈(PAN)作为制备电极的材料。
按照以下步骤制备高纯晶体硅电极:
(a)将50mg PAN粉末溶解于5000μL的DMF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得到PAN基体溶液
(b)称取400mg高纯晶体硅与50mg导电剂,分批次加入到(a)溶液中,强烈搅拌,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硅电极浆液。
(c)将步骤(b)中所得的硅电极浆液,用涂膜机直接涂布在铜箔上(涂布厚度为100μm)。
(d)将铜箔平放在鼓风烘箱中,以45℃的温度使电极固化6h。最后将载有纳米硅活性物质的铜箔放置于120℃的真空烘箱中保持12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按照以下步骤改性纳米硅电极:
(e)将步骤(d)中得到的纳米硅电极的铜箔放置于直径为6cm的滚筒上,控制转速为100r/min,使用无水乙醇作为可燃有机物对纳米硅电极进行外焰5加热处理5min。具体操作方法如图1所示,得到了改性的电极。
火焰热处理改性后,电极性能与未参与改性的电极性能对比,如图2和图3所示:未经过改性的纳米硅电极,首次库伦效率仅为74.3%,电池循环不超过12次。无水乙醇作为溶剂进行火焰加热处理改性的硅电极,首次可逆充放电容量为1177.7mAh/g,库伦效率提高到89.4%,在经过50次充放电后,可逆容量仍保留有1061.8mAh/g。
实施例二:甲苯作为可燃有机物对硅电极进行火焰加热处理改性
本实施例选直径为100nm的高纯晶体硅(Wt%=99.9%)材料与导电剂(炭黑:乙炔黑w/w=1:1)和酚醛树脂作为制备电极的材料。
按照以下步骤制备高纯晶体硅电极:
(a)将50mg酚醛树脂溶解于5000μL的DMF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得到酚醛树脂基体溶液
(b)称取400mg高纯晶体硅与50mg导电剂,分批次加入到(a)溶液中,强烈搅拌,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硅电极浆液。
(c)将步骤(b)中所得的硅电极浆液,用涂膜机直接涂布在铜箔上(涂布厚度为100μm)。
(d)将铜箔平放在鼓风烘箱中,以50℃的温度使电极固化5h。最后将载有纳米硅活性物质的铜箔放置于110℃的真空烘箱中保持18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按照以下步骤改性高纯晶体硅电极:
(e)将步骤(d)中得到的纳米硅电极的铜箔放置于直径为8cm的滚筒上,控制转速为200r/min,使用甲苯作为可燃有机物对所述纳米硅电极进行内焰4加热处理20min。具体操作方法如图1所示,得到了改性的电极。
所述改性后的电极首次充放电效率高、可明显缓解晶体硅材料在电极中的衰减,即提高所述硅电极的比容量和循环性。实验结果与未经改性的硅电极相比,效果更优。
实施例三:乙醛作为可燃有机物对硅电极进行火焰加热处理改性
本实施例选直径为100nm的高纯晶体硅(Wt%=99.9%)材料与导电剂(炭黑:乙炔黑w/w=1:1)和聚苯乙烯作为制备电极的材料。
按照以下步骤制备高纯晶体硅电极:
(a)将50mg聚苯乙烯溶解于5000μL的DMAc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得到聚苯乙烯基体溶液
(b)称取400mg高纯晶体硅与50mg导电剂,分批次加入到(a)溶液中,强烈搅拌,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硅电极浆液。
(c)将步骤(b)中所得的硅电极浆液,用涂膜机直接涂布在铜箔上(涂布厚度为100μm)。
(d)将铜箔平放在鼓风烘箱中,以55℃的温度使电极固化4h。最后将载有纳米硅活性物质的铜箔放置于100℃的真空烘箱中保持20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按照以下步骤改性高纯晶体硅电极:
(e)将步骤(d)中得到的纳米硅电极的铜箔放置于直径为10cm的滚筒上,控制转速为300r/min,使用乙醛作为可燃有机物对所述纳米硅电极进行焰心3加热处理40min。具体操作方法如图1所示,得到了改性的电极。
所述改性后的电极首次充放电效率高、可明显缓解晶体硅材料在电极中的衰减,即提高所述硅电极的比容量和循环性。实验结果与未经改性的硅电极相比,效果更优。
实施例四:无水乙醇作为可燃有机物对硅电极进行火焰加热处理改性
本实施例选直径为100nm的高纯晶体硅(Wt%=99.9%)材料与导电剂(炭黑:乙炔黑w/w=1:1)和聚丙烯腈(PAN)作为制备电极的材料。
按照以下步骤制备高纯晶体硅电极:
(a)将50mgPAN粉末溶解于5000μL的DMF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得到PAN基体溶液
(b)称取400mg高纯晶体硅与50mg导电剂,分批次加入到(a)溶液中,强烈搅拌,充分混合均匀后,得到硅电极浆液。
(c)将步骤(b)中所得的硅电极浆液,用涂膜机直接涂布在铜箔上(涂布厚度为100μm)。
(d)将铜箔平放在鼓风烘箱中,以45℃的温度使电极固化6h。最后将载有纳米硅活性物质的铜箔放置于120℃的真空烘箱中保持12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按照以下步骤改性纳米硅电极:
(e)将步骤(d)中得到的纳米硅电极的铜箔放置于皮带运输装置上,使用无水乙醇作为可燃有机物对纳米硅电极进行加热处理40mi n。具体操作方法如图1所示,得到了改性后的硅电极。
所述改性后的电极首次充放电效率高、可明显缓解晶体硅材料在电极中的衰减,即提高所述硅电极的比容量和循环性。实验结果与未经改性的硅电极相比,效果更优。
本发明的材料和结果测试设备说明
(一)实验材料:
乙醇溶液,购自天津福晨化学试剂厂;
聚偏氟乙烯(PVDF),购自阿法埃莎(天津)化学有限公司;
丙烯腈(PAN),乳液聚合自制备;
高纯晶体硅(Wt%=99.9%),购自上海水田,粒径大小约为100nm;
碳纳米管(MWCNTs/NMP),购自深圳;
导电剂,购自Al fa Aesar,成分为炭黑:乙炔黑=1:1(w/w)。
(二)实验结果测试与表征:
本发明中三个实施例的实验结果是通过以下仪器设备进行测试和表征。
改性前后电极表面形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VEGA3LMU型,捷克Tescan公司)观察。
改性前后电极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用电池测试仪(CT2001A型,武汉蓝电电子有限公司)测试。
聚合物粘结剂热稳定性用热失重分析仪(HTG-3型,北京恒久科学仪器厂)测定;
改性前后电极电化学性能用Bio-logic工作站(VMP3型,法国)测试;
改性前后电极表面性质表征用X-ray测试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D8 ADVANCE型,德国布鲁克公司;LabRAM HR-800型,法国Horiba Jobin Yvon公司;Tensor 27型,德国布鲁克)测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改性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a)制备聚合物粘结剂基体溶液:在高分子聚合物粘结剂中加入溶剂搅拌均匀得到聚合物粘结剂基体溶液,调节所述聚合物粘结剂基体溶液的固含量为15%~50%与绝对粘度为3000~7000mPa·S,使得所述的聚合物粘结剂基体溶液适合用于制作电极浆液;
(b)配置电极浆液:
将直径为100nm~3μm的纯度为99.9%的高纯晶体硅材料、导电剂和所述的聚合物粘结剂基体溶液按照质量比为(40~98):(1~30):(1~30)的比例混合,配置成电极浆液,其中所述的导电剂是炭黑与乙炔黑按照质量比为1:1制作而成;或者
将直径为30nm~3μm的纯度为99.9%的高纯晶体硅材料、导电剂和所述的聚合物粘结剂基体溶液按照质量比为(40~98):(1~30):(1~30)的比例混合,配置成电极浆液,其中所述的导电剂是把炭黑、乙炔黑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按照质量比为(2~4):(3~4):(2~5)混合制作而成;
(c)涂布所述电极浆液:将上述步骤(b)得到的所述电极浆液用涂膜机直接涂布在铜箔上;
(d)固化及烘干所述硅电极:将上述步骤(c)的铜箔平放在鼓风烘箱中固化,然后将所述的铜箔放置于真空烘箱中烘烤处理,最后冷却至室温时取出,得到覆盖有活性物质的所述硅电极;
(e)改性处理所述硅电极:
将上述步骤(d)得到的覆盖有活性物质的所述硅电极包覆于滚筒的外侧面上,火焰装置设于滚筒的下方,该火焰装置是以可燃有机物作为燃料,先转动该滚筒,然后点燃该可燃有机物后利用火焰对所述的硅电极进行火焰沉积热处理改性;或者
将上述步骤(d)得到的覆盖有活性物质的所述硅电极放置于皮带运输装置上,火焰装置设于所述皮带运输装置的下方,该火焰装置是以可燃有机物作为燃料,先启动该皮带运输装置,然后点燃该可燃有机物后利用火焰对所述的硅电极进行火焰沉积热处理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聚丙烯酸、聚酰亚胺、聚酰胺酸、聚酰胺、羧甲基纤维素钠、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海藻酸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芳醚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溶解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粘结剂的所述溶剂为氮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固化的温度范围为45~60℃,所述固化的时间为4~6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真空烘箱中烘烤的温度范围为80~120℃,所述烘烤处理的时间为8~24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可燃有机物为甲醇、无水乙醇、甲苯、环己烷、链状液态烷烃、噻吩、吡咯、液态烯烃、乙酸甲酯、乙醛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火焰是外焰、内焰、焰心中的一种或者外焰、内焰、焰心互相交叉重叠的地方的火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滚筒的运转速度为1~300r/min。
9.根据权利要求1、6-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火焰装置与滚筒或皮带运输装置的下侧面的距离为2~2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火焰的加热时间为0.01~3h。
CN201410709152.9A 2014-11-27 2014-11-27 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 Active CN1044096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09152.9A CN104409695B (zh) 2014-11-27 2014-11-27 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09152.9A CN104409695B (zh) 2014-11-27 2014-11-27 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9695A CN104409695A (zh) 2015-03-11
CN104409695B true CN104409695B (zh) 2016-08-17

Family

ID=52647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09152.9A Active CN104409695B (zh) 2014-11-27 2014-11-27 火焰沉积热处理硅电极的改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096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35455A (zh) * 2022-01-04 2023-07-1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电池极片和二次电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6580A (zh) * 2009-01-06 2009-06-17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二氧化锡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CN103259005A (zh) * 2013-05-08 2013-08-21 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永丰县分公司 一种高容量高倍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296250A (zh) * 2013-06-14 2013-09-11 苏州诺信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锰酸锂正极材料
CN103326017A (zh) * 2013-06-14 2013-09-25 苏州诺信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钴酸锂正极材料
CN103917361A (zh) * 2011-08-05 2014-07-09 百事可乐公司 无机纳米涂层涂覆的有机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122529D1 (de) * 2000-06-30 2006-10-05 Ngimat Co Verfahren zum kunststoffbeschichten
US20050064291A1 (en) * 2003-09-18 2005-03-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attery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JP5219340B2 (ja) * 2006-03-08 2013-06-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負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6580A (zh) * 2009-01-06 2009-06-17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二氧化锡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CN103917361A (zh) * 2011-08-05 2014-07-09 百事可乐公司 无机纳米涂层涂覆的有机膜
CN103259005A (zh) * 2013-05-08 2013-08-21 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永丰县分公司 一种高容量高倍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296250A (zh) * 2013-06-14 2013-09-11 苏州诺信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锰酸锂正极材料
CN103326017A (zh) * 2013-06-14 2013-09-25 苏州诺信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钴酸锂正极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9695A (zh) 201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7664B (zh) 一种N掺杂的碳包覆的Mo2C/C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Xu et al. The applications of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 in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a review
CN10453863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材料用高性能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188726A1 (zh) 氮掺杂石墨烯包覆纳米硫正极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935860A (zh) 一种碳插层v2o3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376937A (zh) 一种纳米钛酸锂/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6609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66168A (zh) 四氧化三钴-碳多孔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用途
CN102832379A (zh) 一种锂硫电池用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Huang et al.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 modified spherical Li2FeSiO4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7732158A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制备方法、负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Peng et al.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sulfur/polyacrylonitrile composite by carbon coating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CN112038635B (zh) 一种锂硫电池类石墨烯负载渗碳体颗粒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9548A (zh) 碳纳米纤维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7409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Deng et al. High-performance SiMn/C composite anodes with integrating inactive Mn4Si7 alloy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6058173A (zh) 一种锂硫电池用类石墨烯碳材料/硫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972580B (zh) 一种锂硫电池
CN110085823B (zh) 一种纳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159225B (zh) 一种生产碳复合无定形氧化钒粉末的方法
CN104393238B (zh) 一步法热处理硅电极
CN110311111A (zh) N掺杂CNT原位包覆Co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及制备与应用
CN111146423B (zh) 预锂化的二元拓扑结构磷/碳复合材料及制法和应用
CN111463415B (zh) 一种正极宿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u et al. CoSn/carbon composite nanofibers for applications as anode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