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6228A - 摄像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6228A
CN104396228A CN201380034700.6A CN201380034700A CN104396228A CN 104396228 A CN104396228 A CN 104396228A CN 201380034700 A CN201380034700 A CN 201380034700A CN 104396228 A CN104396228 A CN 104396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bject image
shot object
shake
sub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47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96228B (zh
Inventor
藤田广大
三泽岳志
三泽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96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6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96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62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02Viewfinders
    • G03B13/06Viewfinders with lenses with or without ref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4Warning ind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02Viewfinders
    • G03B13/10Viewfinders adjusting viewfinders fiel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18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 G03B17/20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visible in viewfin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04N23/632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for displaying or modifying preview images prior to image capturing, e.g. variety of image resolutions or capturing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Viewfinder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Abstract

在从光学取景器窥视被摄体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识别出有抖动。将通过固体电子摄像元件摄像到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89)显示于由液晶显示装置构成的电子取景器。使经由光学取景器的接物窗光学地成像的被摄体像(85)与显示于电子取景器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重叠。在有抖动的情况下,被重叠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会模糊,因此,用户通过看到该被摄体像的一部分能够知晓是否有抖动。

Description

摄像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摄像机中有时形成有具有朝向被摄体的接物窗和供用户窥视的接目窗的光学取景器。用户一边窥视摄像机的光学取景器一边决定视角来进行摄影。
能够在通过光学取景器看到的光学的被摄体像上重叠显示在显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上显示的视野框等信息的取景装置,也已经得以实现(专利文献1)。此外,还有在取景器内的各个区域中显示从光学取景器得到的被摄体像和从固体电子摄像装置得到的被摄体像的取景装置(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2-652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8-2445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摄像机中产生了抖动的情况下,摄像到的被摄体像是模糊的,然而有时仅通过光学取景器来观看被摄体是无法知晓摄像到的被摄体像是模糊的。因此,导致观看到的被摄体不模糊而摄像到的被摄体像却是模糊的。在专利文献1、2中也是,无法掌握抖动时的被摄体像处于什么状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从光学取景器窥视被摄体的情况下也能够知晓抖动时摄像到的被摄体像的样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光学取景器,具备形成于摄像机的前面且朝向被摄体的接物窗、以及用于窥视经由接物窗看到的被摄体的接目窗;固体电子摄像装置,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输出表示被摄体像的图像数据;显示装置,将由从固体电子摄像装置输出的图像数据表示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显示在显示画面上;以及偏转装置,对在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上显示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以使其与从接目窗看到的被摄体重叠的方式,向接目窗引导。
本发明还提供适于摄像机的动作控制方法。即,一种摄像机的动作控制方法,摄像机具备光学取景器,该光学取景器具备形成于摄像机的前面且朝向被摄体的接物窗、以及用于窥视经由接物窗看到的被摄体的接目窗,在该动作控制方法中,固体电子摄像装置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输出表示被摄体像的图像数据,显示装置将由从固体电子摄像装置输出的图像数据表示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显示于显示画面,偏转装置对在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上显示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以使其与从接目窗看到的被摄体重叠的方式,向接目窗引导。
根据本发明,将通过固体电子摄像装置摄像到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显示于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所显示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以与从光学取景器的接目窗看到的光学的被摄体像重叠的方式,被向接目窗引导。通过固体电子摄像装置摄像到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与从光学取景器的接目窗看到的光学的被摄体像重叠,因此,通过用眼睛来看到该重叠状态,能够知晓摄像到的被摄体像是否模糊。此外,重叠在从光学取景器的接目窗看到的光学的被摄体像上的是摄像到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因此,能够通过剩余的部分来确认被摄体,能够决定视角。
也可以是,还具备:抖动检测单元,检测摄像机的抖动;以及抖动报告单元,根据由抖动检测单元检测到了抖动的情况来报告抖动。
抖动报告单元例如通过在上述显示装置的上述显示画面上显示表示处于抖动的字符串或者表示处于抖动的图像,或者,根据抖动的有无改变将被摄体像的一部分包围的框的形态,来报知抖动。
也可以是,显示装置在从光学取景器窥视到的主要被摄体和固体电子摄像装置摄像到的被摄体像中的主要被摄体像被显示于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情况下,以使该主要被摄体像与主要被摄体一致的方式,进行视差校正,将被摄体像的一部分显示于显示画面。
也可以是,显示装置在从摄像机与主要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分离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在从光学取景器窥视到的主要被摄体和固体电子摄像装置摄像到的被摄体像中的主要被摄体像被显示于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情况下,以使该主要被摄体像与主要被摄体一致的方式,将被摄体像的一部分显示于显示画面。
也可以是,还具备:记录控制单元,将从固体电子摄像装置输出的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数字摄像机的主视图。
图2是数字摄像机的后视图。
图3是从背面观察数字摄像机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数字摄像机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5示出了透镜镜筒与光学取景器的位置关系。
图6示出了透镜镜筒和光学取景器的视差角。
图7示出了光学取景器的构造。
图8示出了数字摄像机与主要被摄体之间的关系。
图9示出了光学的被摄体像以及显示于电子取景器的图像。
图10是光学的被摄体像与显示于电子取景器的图像重叠的重叠图像。
图11是显示于电子取景器的图像。
图12是光学的被摄体像与显示于电子取景器的图像的重叠图像。
图13是表示数字摄像机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数字摄像机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5示出了显示于电子取景器的图像。
图16是光学的被摄体像与显示于电子取景器的图像的重叠图像。
图17示出了显示于电子取景器的图像。
图18是光学的被摄体像与显示于电子取景器的图像的重叠图像。
图19示出了显示于电子取景器的图像。
图20是光学的被摄体像与显示于电子取景器的图像的重叠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示出了数字摄像机1的外观。图1为主视图,图2为后视图,图3为从背面观察的立体图。
参照图1可知,在数字摄像机1的正面的大致中心,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透镜镜筒2。在数字摄像机1的右上形成有构成光学取景器的、朝向被摄体的接物窗3。在该接物窗3的左侧,设置有频闪发光装置4。
在数字摄像机1的上表面,从正面观察时,在左侧设置有快门速度刻度盘(Shutter speed dial)6、电源杆7、快门释放按钮8以及曝光刻度盘9。快门速度刻度盘6是旋转自如的圆形钮。用户通过使快门速度刻度盘6旋转,能够设定所希望的快门速度。电源杆7在从正面观察时能够向右及左移动规定角度。用户通过使电源杆7移动规定角度,能够使数字摄像机1的电源接通、断开。电源杆7在从上表面观察时(参照图3),内部为空间的圆环状,在该空间设置有快门释放按钮8。曝光刻度盘9也为旋转自如的圆形钮。用户通过使曝光刻度盘9旋转,能够校正曝光。
参照图2以及图3可知,遍及数字摄像机1的背面的大致整体地设置有液晶显示装置12。在数字摄像机1的背面的左上形成有构成光学取景器的接目窗11。在数字摄像机1的背面的右上,设置有能够向左右移动的指令杆10。用户通过操作指令杆,能够将手动曝光时的1/3EV步进中的光圈调节等指令提供给数字摄像机1。
在指令杆10的下方,设置有AF(自动焦点调节)/AE(自动曝光)锁止按钮13、指令刻度盘14、菜单/OK按钮15、返回按钮16、RAW按钮17等。
主要参照图3,如上述那样,在数字摄像机1的上表面的右侧(从背面观察时右侧),设置有快门速度刻度盘6、电源杆7、快门释放按钮8以及曝光刻度盘9。如上述那样,电源杆7形成有向正面方向突出的突起7A。通过突起7A被捏住并被向左右移动,能够使数字摄像机1的电源的接通、断开。
通过使眼睛接近光学取景器的接目窗11来从接目窗11进行窥视,能够经由接物窗3以及接目窗11观看到被摄体,能够决定摄像机角度。
图4是表示数字摄像机1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数字摄像机1的整体的动作由CPU20来统一控制。
如上述那样,数字摄像机1中设置有快门速度刻度盘6、电源杆7、曝光刻度盘9等操作开关类23。来自操作开关类23的操作信号被输入CPU20。此外,表示由电源杆7进行的电源的接通及断开的信号也被输入CPU20。此外,来自切换摄影模式和再现模式的切换开关21的切换信号也被输入CPU20。
数字摄像机1中包含有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在该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的前方,设置有变焦透镜31、光圈32以及聚焦透镜33。变焦透镜31通过马达驱动器37而被控制变焦量,光圈32通过马达驱动器38而被控制光圈值,聚焦透镜33通过马达驱动器39而被控制聚焦位置。
若在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的受光面上成像被摄体像,则通过定时生成器40控制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将表示被摄体像的影像信号从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输出。从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输出的影像信号在CDS(相关双采样)放大电路35中被进行相关双采样。从CDS放大电路35输出的影像信号在模拟/数字转换电路36中被变换为数字图像数据。
数字图像数据经由图像输入控制器41被输入AF(自动焦点调节)检测电路46。基于所输入的数字图像数据,生成对焦控制信号,所生成的对焦控制信号被输入CPU20。基于该对焦控制信号,控制马达驱动器39,聚焦透镜33被定位。在AF检测电路46中,还计算与由后述的AF目标框94确定的主要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如果需要的话,在数字摄像机1中设置用于测定与主要被摄体之间的距离的测距装置。此外,从图像输入控制器41输出的数字图像数据还被输入AE(自动曝光)/AWB(自动白平衡)检测电路47。在AE/AWB检测电路47中生成了曝光控制信号以及白平衡调节信号。所生成的曝光控制信号被输入CPU20。基于该曝光控制信号,控制马达驱动器38,控制光圈32的光圈值。此外,在AE/AWB检测电路47中生成的白平衡调节信号被输入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2。从图像输入控制器41输出的图像数据也还被输入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2。在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2中,基于白平衡调节信号,进行图像数据的白平衡调节。
从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2输出的图像数据经由视频编码器44被提供给液晶显示装置11。在液晶显示装置11的显示画面上显示所摄像到的被摄体像。
如上述那样,数字摄像机中包含有光学取景器60。
光学取景器60中,在接目窗11的前方设置有接目透镜(也简称为目镜)66,在该接目透镜66的前方,设置有形成有半透半反镜(half mirror)64的棱镜63。半透半反镜64形成为相对于光学取景器60的光轴C3成45度的入射角。在该棱镜63的前方,设置有OVF(光学取景器)快门(既可以是机械快门,也可以是液晶快门)62以及接物透镜(也简称为物镜)61。此外,在光学取景器60中还设置有电子取景器65。电子取景器65为液晶显示装置。该电子取景器65被输入表示从视频编码器44输出的各种信息等的数据。在电子取景器65中显示各种信息等。在OVF快门62处于关闭时,向电子取景器65输入通过摄像而得到的图像数据,由此,在电子取景器65的显示画面上显示通过摄像而得到的被摄体像。
若OVF快门62打开,则能够从接目窗11看到通过接物透镜61以及接目透镜66成像的被摄体OB的被摄体像。此外,在OVF快门62处于打开时,若在电子取景器65的显示画面上显示有各种信息等,则表示该信息的光线束被半透半反镜64反射而能够被用户看到。能够看到在通过接物透镜61等成像的光学的被摄体像上重叠了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显示画面上的信息等。
特别是,在该实施例中,还能够在打开了OVF快门62的状态下在电子取景器65的一部分显示通过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摄像到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与经由接物窗61看到的光学的被摄体像相重叠。如果没有抖动,则电子取景器的一部分与经由接物窗61看到的光学的被摄体像之间应该不会产生偏离,但是如果有抖动的话就会产生偏离。通过观看该重叠的状态,能够知晓是否产生了抖动。
在接目窗11的附近,安装有眼传感器67。通过眼传感器67来检测用户的眼睛接近了接目窗11的情况。于是,OVF快门62打开,能够从接目窗11看到被摄体OB的光学像。如果眼传感器67没有检测到用户的眼睛接近了接目窗11的情况,则OVF快门62关闭。被摄体像被显示于液晶显示装置11,一边观察显示于液晶显示装置11的被摄体像一边决定摄像机角度。在眼传感器67检测到用户的眼睛接近了接目窗11的情况下,也能够使OVF快门62关闭,向电子取景器65输入表示被摄体像的图像数据,从接目窗11来观看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被摄体像。
进而,在数字摄像机1中还包含有脸部检测电路48、运动体检测电路49、抖动检测电路55等。抖动检测电路55是检测数字摄像机1是否处于抖动状态的电路。
若快门释放按钮8被按下,则如上述那样从图像信号处理电路42输出的图像数据被暂时存储于存储器50。图像数据被从存储器50读出,被输入压缩处理电路47。在压缩处理电路47中进行规定的压缩处理。压缩后的图像数据被提供给存储器50,被暂时存储。压缩后的图像数据被从存储器50读出,通过存储卡控制器51记录于存储卡52。
若设定了再现模式,则存储卡52中记录的图像数据被读出,在液晶显示装置11的显示画面上显示由所读出的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
而且,存储器50中还保存有表示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信息的图像数据、表示各种信息的数据。这些数据被读出,经由视频编码器44被提供给电子取景器65,由此,各种信息被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显示画面上。
图5示出了从正面观察数字摄像机1时的透镜镜筒2与接物窗3之间的关系。
透镜镜筒2的光轴C2与光学取景器60(接物窗3)的光轴C3之间分离距离d,存在视差。因此,经由接目窗3看到的被摄体像与通过透镜镜筒2摄像到的被摄体像之间有时会产生偏差。如上述那样,若将通过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摄像到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重叠在经由接物窗3而成像的光学的被摄体像上,则由于该视差的存在,即使没有抖动,有时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与光学的被摄体像也会不一致。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根据需要进行视差校正,使得在没有抖动的情况下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与光学的被摄体像之间一致。
图6示出了经由透镜镜筒2观看了主要被摄体OB(摄像)的情况和从光学取景器60的接目窗3观看了被摄体OB的样态。
如上述那样,透镜镜筒2的光轴C2与接目窗3的光轴C3之间的距离为d。此外,将从透镜镜筒2至主要被摄体OB的距离设为D。于是,透镜镜筒2和被摄体OB的连线与接目窗3和被摄体OB的连线所成的视差角度θ为θ=arctan(d/D)。即,从透镜镜筒2观看了主要被摄体OB的情况下看成正面的主要被摄体OB,在从接目窗3(光学取景器60)观看时看起来偏离了θ的视差角度。
图7示出了光学取景器60的构造。图7的上图是与图4同样地平面地表示了光学取景器60的图,图7的下图是立体地表示了光学取景器60的图。在这些图中,对与图4所示的部件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
如图6所示,若从接目窗3观看主要被摄体OB,则会从光学取景器60的光轴偏离θ的视差角度,因此,为了使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与经由接目窗3成像的光学的被摄体像相一致,只要使被摄体像的一部分偏离视差角度θ来进行显示即可。当然,根据接目窗3和透镜镜筒2的配置位置与液晶取景器60的配置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决定使被摄体像的一部分偏离的角度的方向。
图8是平面地观看数字摄像机1与主要被摄体OB1、OB2及OB3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在主要被摄体OB1处于离数字摄像机1比较远的位置的情况下,从接目窗3观看了主要被摄体OB1的情况下,相对于接目窗3的光轴所成的视差角度为θ1。同样,在主要被摄体OB2处于离数字摄像机1不远也不近的大概中间的位置的情况下,在从接目窗3观看了主要被摄体OB2的情况下,相对于接目窗3的光轴所成的视差角度为θ2。进而,在主要被摄体OB3处于离数字摄像机1较近的位置的情况下,相对于接目窗3的光轴所成的视差角度为θ3。这些视差角度θ1、θ2以及θ3为θ1<θ2<θ3。如主要被摄体OB1那样离数字摄像机1的距离较远的情况下,视差角较小,因此,如上述那样,经由接目窗3观看到的光学的被摄体像与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之间几乎没有偏离。因此,在如主要被摄体OB1那样离数字摄像机的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上述的视差校正不必须。
图9的上图是经由接物窗3光学地成像的被摄体像85的一例。
若用户的眼睛接近接目窗11,OVF快门62处于打开,则用户看到通过接物透镜61以及接目透镜66成像的光学的被摄体像85。
图9的下图是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图像88的一例。
若用户的眼睛处于接目窗11的附近而被眼传感器67感测到,则在电子取景器65的显示画面上显示图9的下图所示的图像88。
图像88中形成有表示摄影范围的视野框90。
视野框90的右侧1/3程度的区域被规定为确认显示区域89。在该确认显示区域89,显示有如上述那样通过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摄像到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在图9的下图所示的例子中,在有抖动的状态下通过固体电子摄像元件摄像到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被显示于确认显示区域89。因此,确认显示区域89内的图像很模糊。在视野框90内除了确认显示区域89之外的区域,未显示有通过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摄像到的被摄体像。确认显示区域89中形成有框89A,以使用户知晓这是确认显示区域89。
在视野框90的右上,显示有表示可摄影张数的数字92以及表示图像尺寸的符号93。此外,在视野框90的中央显示有AF目标标记94。由该AF目标标记94确定的被摄体为主要被摄体。在视野框90的左下,还显示有曝光校正的条95。而且,在视野框90的下方,显示有景深显示的条96、曝光模式的符号97、快门速度98、光圈值99以及ISO灵敏度100。
图10示出了在图9的上图所示的光学像85上重叠了图9的下图所示的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图像88后的图像。
对电子取景器65所显示的、显示确认区域89内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及视野框90等信息进行表示的光线束,通过半透半反镜64而到达窥视接目窗11的用户的眼睛,因此,用户看到的是在图9所示那样表示被摄体像的光学像85上重叠了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视野框90等信息后的图像。
特别是,在该实施例中,在显示确认区域89内显示通过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摄像到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该被摄体像的一部分与经由接物窗3看到的光学的被摄体像相重叠。若有抖动,则通过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摄像到的被摄体像会产生模糊,因此,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也会模糊(图10所示的例子中也是,显示确认区域89内的图像模糊)。通过观看显示确认区域89内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用户能够知晓是否产生了抖动。
特别是,在视野框90内,在显示确认区域89的左侧的区域中不显示通过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摄像到的被摄体像而仍然能够看到经由接物窗3成像的光学的被摄体像,因此,通过比较该光学的被摄体像与显示于显示确认区域89的被摄体像,在有抖动的情况下,更加容易知晓。此外,也可以是,在通过抖动检测电路55检测到了抖动的情况下,使显示确认区域89的框89A为红色,在未检测到抖动的情况下,使显示确认区域89的框89A为蓝色。这样根据抖动的有无来改变显示确认区域89的框89A的显示形态,由此能够更容易知晓抖动的有无。
图11是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图像88的一例。该图对应于图9的上图。
图11是在没有产生抖动时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图像88的一例。由于没有抖动,因此,显示确认区域89内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不模糊。
图12是在经由接物窗3成像的光学的被摄体像(图9的上图参照)85上重叠了图11所示的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图像88后的图像的一例。图12所示的例子对应于图10所示的图。
不同于图10所示的例子,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没有产生抖动,因此,显示确认区域89内的图像不模糊。通过确认到显示确认区域89内的图像不模糊,可以知晓使用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摄像到的被摄体像也不会模糊。例如,框89A被设为蓝色。
图13是表示数字摄像机1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设为设定成了摄像模式。
若通过数字摄像机1的电源杆7接通了电源,则如上述那样,通过眼传感器67来确认用户是否在窥视光学取景器60的接目窗11(步骤71)。如果眼传感器67未感测到用户的眼睛,则判断为用户未窥视光学取景器60的接目窗11(步骤71中为否)。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11显示通过摄像而得到的被摄体像(步骤72)。
若眼传感器67感测到了用户的眼睛,判断为用户在窥视光学取景器60的接目窗11(步骤71中为是),则设定为传感器感测显示切换/OVF模式(步骤73)。OVF快门62打开,窥视接目窗11的用户能够看到光学的被摄体像。
接着,确定是否通过操作开关类23所包含的模式设定开关(省略图示)设定了抖动检测模式(步骤74)。如果没有设定抖动检测模式(步骤74中为否),则电子取景器65不显示被摄体像的一部分。在电子取景器65显示视野框等规定的信息,在经由接目窗3成像的光学的被摄体像上重叠显示该信息(通常混合显示)(步骤75)。
若设定了抖动检测模式(步骤74中为是),则使用AF检测电路46进行AF处理(步骤76)。在AF处理中,计算与主要被摄体之间的距离。使用计算出的与主要被摄体之间的距离、以及从透镜镜筒2的光轴至接目窗3的光轴的距离,如上述那样计算视野角,运算使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偏离的偏离量即视差量(步骤77)。
在电子取景器65中使通过摄像得到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偏离运算出的视差量来进行显示。如图10或者图12所示那样,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图像与经由接物窗3光学地成像的被摄体像被重叠(步骤78)。
若如图10所示那样有抖动(步骤79中为是),则由抖动检测电路55检测到抖动,显示确认区域89的框89A变红。由此,数字摄像机1产生了抖动的情况被报告给用户(步骤80)。此外,若抖动检测电路55未检测到抖动(步骤79中为否),则显示确认区域89的框89A为蓝色。由此,数字摄像机1未产生抖动的情况被报告给用户(步骤81)。
如果电源未被断开且摄像模式未被变更,则重复步骤71起的处理(步骤82)。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若设定成了抖动检测模式,则运算视差量,进行视差调节,但是,如上述那样,在与主要被摄体之间的距离为规定以上远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视差调节。当然也可以是,即使与主要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很远也进行视差调节。
图14是表示变形例,表示数字摄像机1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在该图中,对与图13所示的处理相同的处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抖动检测电路55来确定是否有抖动,向用户报告抖动的有无,但是,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抖动的有无不被报告给用户。用户通过观看显示确认区域89内的图像的状态来判断抖动的有无。
图15以及图16示出了其他变形例。
图15是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图像88A的一例,对应于图9的上图以及图11。在图15中,对于与图9的上图等所示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15中,在视野框90的右下,形成有比较小的显示确认区域111。在该显示确认区域111也形成有框111A。图9的上图等所示的显示确认区域89为视野框90的大致1/3程度,但是,图15所示的显示于图像88A的显示确认区域111是比较小的。这样,在比较小的显示确认区域111中显示通过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摄像到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
图16对应于图10或者图12,示出了在经由接物窗3成像的光学的被摄体像85上重叠了图15所示的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图像88A后的图。
在显示确认区域111,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且通过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摄像到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被重叠在光学的被摄体像85上。如果显示确认区域111内的图像模糊,则用户知晓有抖动。也可以与上述同样地,根据抖动的有无,来改变显示确认区域111的框111A的显示形态。
图17以及图18示出了其他变形例。
图17是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图像88B的一例,对应于图9的上图、图11、图15。在图17中,对于与图9的上图等所示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17中,AF目标框94内的区域被规定为显示确认区域121。该显示确认区域121中也形成有框121A。当然,框121A可以与AF目标框94相同。显示确认区域121中显示有通过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摄像到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
图18对应于图10、图12或者图16,示出了在经由接物窗3成像的光学的被摄体像85上重叠了图17所示的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图像88B后的图。
与AF目标框94内的区域对应的显示确认区域121中,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且通过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摄像到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被重叠在光学的被摄体像85上。如果显示确认区域121内的图像模糊,则用户知晓有抖动。用户以使所希望的主要被摄体与AF目标框94对应的方式决定摄像机角度,并且观看AF目标框94内的图像,因此,自然能够知晓显示确认区域121内的图像是否模糊。用户不用刻意地就能够识别出是否有抖动。也可以是,根据抖动的有无,改变显示确认区域121的框121A的显示形态。
图19以及图20示出了另外的其他变形例。
图19是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图像88C的一例,对应于图9的上图、图11、图15、图17。在图19中,对于与图9的上图等所示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19中,规定了具有框131A的比较小的显示确认区域131。此外,在图19所示的图像88C中,表示有抖动的抖动图标132被显示于视野框90内的右下。这样,可以是,在抖动检测电路55检测到了抖动的情况下,显示表示有抖动的图标等。当然是,在显示确认区域131内显示通过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摄像到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
图20对应于图10、图12、图16或者图18,示出了在经由接物窗3成像的光学的被摄体像85上重叠了图19所示的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的图像88C后的图。
在显示确认区域131,显示于电子取景器65且通过固体电子摄像元件34摄像到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被重叠在光学的被摄体像85上。在有抖动的情况下,显示确认区域131内的图像变模糊,并且如上述那样显示抖动图标132。通过用户确认抖动图标132,用户能够知晓有抖动。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有抖动的情况下通过声音来向用户报告。该情况下,在数字摄像机1中设置扬声器。
符号的说明
1  数字摄像机
3  接物窗
11 接目窗
34 固体电子摄像元件
60 光学取景器
63 半透半反镜(偏转装置)
65 液晶取景器(显示装置)

Claims (7)

1.一种摄像机,其中,
具备:
光学取景器,具备形成于摄像机的前面且朝向被摄体的接物窗、以及用于窥视经由上述接物窗看到的被摄体的接目窗;
固体电子摄像装置,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输出表示被摄体像的图像数据;
显示装置,将由从上述固体电子摄像装置输出的图像数据表示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显示在显示画面上;以及
偏转装置,对在上述显示装置的上述显示画面上显示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以使其与从上述接目窗看到的被摄体重叠的方式,向上述接目窗引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中,
具备:
抖动检测单元,检测摄像机的抖动;以及
抖动报告单元,根据由上述抖动检测单元检测到了抖动的情况,来报告抖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其中,
上述抖动报告单元通过在上述显示装置的上述显示画面上显示表示处于抖动的字符串或者表示处于抖动的图像,或者根据抖动的有无改变将上述被摄体像的一部分包围的框的形态,来报告抖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机,其中,
上述显示装置在从上述光学取景器窥视到的主要被摄体和上述固体电子摄像装置摄像到的被摄体像中的主要被摄体像被显示于上述显示装置的上述显示画面的情况下,以使该主要被摄体像与上述主要被摄体一致的方式,将上述被摄体像的一部分显示于上述显示画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机,其中,
上述显示装置在摄像机与主要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分离了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在从上述光学取景器窥视到的主要被摄体和上述固体电子摄像装置摄像到的被摄体像中的主要被摄体像被显示于上述显示装置的上述显示画面的情况下,以使该主要被摄体像与上述主要被摄体一致的方式,进行视差校正,将上述被摄体像的一部分显示于上述显示画面。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机,其中,
还具备:
记录控制单元,将从上述固体电子摄像装置输出的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
7.一种摄像机的动作控制方法,该摄像机具备光学取景器,该光学取景器具备形成于摄像机的前面且朝向被摄体的接物窗、以及用于窥视经由上述接物窗看到的被摄体的接目窗,在该动作控制方法中,
固体电子摄像装置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输出表示被摄体像的图像数据,
显示装置将由从上述固体电子摄像装置输出的图像数据表示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显示于显示画面,
偏转装置对在上述显示装置的上述显示画面上显示的被摄体像的一部分,以使其与从上述接目窗看到的被摄体重叠的方式,向上述接目窗引导。
CN201380034700.6A 2012-06-29 2013-05-23 摄像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3962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6944 2012-06-29
JP2012146944 2012-06-29
PCT/JP2013/064348 WO2014002658A1 (ja) 2012-06-29 2013-05-23 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6228A true CN104396228A (zh) 2015-03-04
CN104396228B CN104396228B (zh) 2017-08-25

Family

ID=49782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4700.6A Active CN104396228B (zh) 2012-06-29 2013-05-23 摄像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13970B2 (zh)
JP (1) JP5753948B2 (zh)
CN (1) CN104396228B (zh)
WO (1) WO201400265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8421A (zh) * 2020-06-09 2020-09-2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6514B2 (ja) * 2012-07-24 2015-06-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WO2014017175A1 (ja) * 2012-07-24 2014-0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WO2014017173A1 (ja) * 2012-07-24 2014-0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US10811767B2 (en) 2016-10-21 2020-10-2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dielectric antenna with convex dielectric radome
JP7302343B2 (ja) * 2019-07-05 2023-07-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4269A (ja) * 1998-12-11 2000-06-30 Canon Inc 撮像装置と該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20040189813A1 (en) * 2003-03-27 2004-09-30 Hiroshi Tanaka System and method of photography using digital camera
WO2008117479A1 (en) * 2007-03-23 2008-10-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with optical finder
JP2012099984A (ja) * 2010-10-29 2012-05-24 Fujifilm Corp 撮像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6082B2 (ja) * 1992-07-03 2003-03-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におけるビューファインダー
JP2003078785A (ja) * 2001-08-30 2003-03-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のファインダ装置
US7668456B2 (en) * 2006-06-20 2010-02-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gital camera
JP2012065294A (ja) 2010-09-17 2012-03-29 Fujifilm Corp ハイブリッド型ファインダ装置
CN103416051B (zh) * 2011-03-04 2015-06-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以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03988489B (zh) 2011-09-30 2017-12-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4269A (ja) * 1998-12-11 2000-06-30 Canon Inc 撮像装置と該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20040189813A1 (en) * 2003-03-27 2004-09-30 Hiroshi Tanaka System and method of photography using digital camera
WO2008117479A1 (en) * 2007-03-23 2008-10-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with optical finder
US20100103305A1 (en) * 2007-03-23 2010-04-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with optical finder
JP2012099984A (ja) * 2010-10-29 2012-05-24 Fujifilm Corp 撮像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8421A (zh) * 2020-06-09 2020-09-2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98421B (zh) * 2020-06-09 2021-12-1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02658A1 (ja) 2014-01-03
US9413970B2 (en) 2016-08-09
JPWO2014002658A1 (ja) 2016-05-30
CN104396228B (zh) 2017-08-25
US20150109467A1 (en) 2015-04-23
JP5753948B2 (ja) 2015-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82450B2 (ja) 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CN102893613B (zh) 立体图像再生装置及方法、立体摄像装置、立体显示器装置
JP5595499B2 (ja) 単眼立体撮像装置
CN104396228A (zh) 摄像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CN104508551B (zh) 相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JP2015143871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影支援方法
US9258488B2 (en) Camera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same
CN102860017B (zh) 立体摄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87893A (zh) 相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CN103329549B (zh) 立体视频处理器、立体成像装置和立体视频处理方法
JP4914688B2 (ja) 撮影装置
CN103339948B (zh) 3d视频再现装置、3d成像装置和3d视频再现方法
CN104471473B (zh) 照相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JP4957435B2 (ja) 撮像装置
JP2012099984A (ja) 撮像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JP5723489B2 (ja) カメラ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JP2011041092A (ja) 撮像装置及びレンズ鏡筒
KR20150016871A (ko) 촬상 장치, 표시 장치, 촬상 방법 및 촬상 프로그램
JP2012222765A (ja) 撮像装置
JP2013081129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