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5852A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5852A
CN104395852A CN201480001479.9A CN201480001479A CN104395852A CN 104395852 A CN104395852 A CN 104395852A CN 201480001479 A CN201480001479 A CN 201480001479A CN 104395852 A CN104395852 A CN 104395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able device
convex spring
equipment body
spring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14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95852B (zh
Inventor
斋藤利昭
井上志成
菅原秀一
西田裕人
大村雄一
内山英康
近藤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121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757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395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5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95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58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2C-spring-type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hol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5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battery packs and other power supplies such as fuel cells or integrated AC adap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 A44C5/0015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providing information, e.g. bracelets with calend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柔性显示装置和对柔性显示装置的周缘部进行保持的柔性壳体,将柔性显示装置配置在最上面而作为设备的全长基准,比柔性显示装置靠下侧的部分在全长方向上收缩。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装戴于手腕和/或手臂等的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有人提出了有能装戴于手腕和/或手臂等的可穿戴设备。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在挠性显示器的周围配置有刚性的部件组件的便携式通信终端。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用铰链将移动电话主体的左部和右部能够开闭地接合的移动电话。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具备挠性显示器的凸形弹簧。
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将2个凸形弹簧并排的配置的饮料用保护套。专利文献5公开了一种利用了凸形弹簧的便携式设备的手臂装戴用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172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093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04421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30564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1-2521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5中,在可穿戴设备容易向手腕和/或手臂等装戴的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柔性的显示装置、对显示装置的周缘部进行保持的柔性的壳体以及用于使设备发挥功能的刚性的装置,将显示装置配置在最上面而作为设备的全长基准,位于显示装置的下侧的部分进行在全长方向上收缩的动作。
发明的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可穿戴设备容易向手腕和/或手臂等装戴的方面,能够实现进一步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可穿戴设备的平坦状态的主视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1B-1B线的剖视图。
图2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可穿戴设备的卷绕状态的主视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2B-2B线的剖视图。
图3A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可穿戴设备的平坦状态的主视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3B-3B线的剖视图。
图4A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可穿戴设备的卷绕状态的主视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4B-4B线的剖视图。
图5A是表示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4的可穿戴设备的平坦状态的主视图。
图5B是图5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5B-5B线的剖视图。
图6A是表示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4的可穿戴设备的卷绕状态的主视图。
图6B是图6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6B-6B线的剖视图。
图7A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可穿戴设备的平坦状态的主视图。
图7B是图7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7B-7B线的剖视图。
图7C是图7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7C-7C线的剖视图。
图8A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可穿戴设备的卷绕状态的主视图。
图8B是图8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8B-8B线的剖视图。
图8C是图8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8C-8C线的剖视图。
图8D是图8B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8D部的放大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可穿戴设备的平坦状态的立体图。
图10A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凸形弹簧901的平坦状态的立体图。
图10B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凸形弹簧901的卷绕状态的立体图。
图10C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凸形弹簧902的平坦状态的立体图。
图10D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凸形弹簧902的卷绕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可穿戴设备的卷绕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6的可穿戴设备卷绕于人的手臂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7和实施方式8的可穿戴设备的平坦状态的立体图。
图14A是实施方式7的凸形弹簧1301的剖视图。
图14B是实施方式7的凸形弹簧1301的立体图。
图14C是实施方式7的凸形弹簧1302的剖视图。
图14D是实施方式7的凸形弹簧1302的立体图。
图15A是变形例的凸形弹簧1501的剖视图。
图15B是变形例的凸形弹簧1501的立体图。
图15C是变形例的凸形弹簧1502的剖视图。
图15D是变形例的凸形弹簧1502的立体图。
图16A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可穿戴设备的平坦状态的立体图。
图16B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可穿戴设备的卷绕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实施方式8的凸形弹簧保持构造部周围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实施方式8的凸形弹簧保持构造部周围的立体图。
图19A是图18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19A-19A线的剖视图。
图19B是图19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19B部的详情图。
图19C是图19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19C部的详情图。
图20A是图18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20A-20A线的剖视图。
图20B是图18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20B-20B线的剖视图。
图21A是可穿戴设备在卷绕状态下的19B部的详情图。
图21B是可穿戴设备在卷绕状态下的19C部的详情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完成对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发明的过程)
首先,对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着眼点进行说明。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在显示器周围配置刚性的部件,因此,虽然能谋求薄型化,但设备却大型化。另外,由于呈圆弧状装戴于手臂,因此刚性的各部件组件的尺寸有限。另外,刚性的部件组件的部分无法成为平滑的曲面。
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由于多个刚性的壳体被铰链分割,因此,无法使显示器变大。
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在凸形(convex)弹簧之上设置电子部件的情况下,仅限于具有挠性的电子部件(图4B)。另外,在使用刚性的电子部件的情况下,需要将其设置在凸形弹簧的侧旁(图7A)。
在上述专利文献4中,2个凸形弹簧的卷绕力相同。因此,在例如戴在手臂上的情况下,无法吸收手腕附近的细的部分与手腕之上方的稍粗的部分之间的差量,装戴感不良。
另外,要不阻碍凸形弹簧的弹性变形,就需要在特别是长度方向上设置“避让部”。然而,可以设想由于设置“避让部”,弹力向设备主体传递就会变难。虽然只要操作设备主体的凸形弹簧所处的部分就能使弹力易于传递,但使用者需要意识到凸形弹簧所处的部位并对其进行操作,较为麻烦。在专利文献4中,没有公开如何规定凸形弹簧在设备主体内的位置,而使凸形弹簧的弹性变形不受阻碍并且切实地向设备主体传递弹力。
在上述专利文献5中,便携式设备主体被保持在凸形弹簧的弹性变形不受阻碍的样态。但是,设备主体与凸形弹簧的全长相比短,不变形,完全没有考虑到长度方向的“避让部”。
通过以上的研究,本发明人想到了以下公开的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柔性的显示装置、对显示装置的周缘部进行保持的柔性的壳体以及用于使设备发挥功能的刚性的装置,显示装置配置在最上面而作为设备的全长基准,位于显示装置的下侧的部分进行在全长方向上收缩的动作。
由此,在配置有为使可穿戴设备发挥功能所需的刚性的部件的基础上,能够使显示器大型化,能够谋求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也可以在柔性的壳体设置刚性的壳体部分,在壳体部分配置用于使设备发挥功能的刚性的装置。
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在刚性的壳体部分容纳更多的面积比较大的刚性的部件(电池、CPU、显示装置的驱动器、存储器、信号处理部、无线电路、天线、扬声器等),因此能够进一步提升可穿戴设备的功能。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柔性的壳体也可以设有波纹(bellows)构造。
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可穿戴设备的厚度大。即,由于能够收纳更多的厚度比较大的刚性的部件(电池、CPU、显示装置的驱动器、存储器、信号处理部、无线电路、天线、扬声器等),因此能够进一步提升可穿戴设备的功能。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也可以使柔性的壳体的构成材料为弹性体树脂,使刚性的壳体部分为挠性小的树脂,并通过双色成型法的成型而一体地形成。
在该情况下,由于柔性壳体与刚性壳体一体地形成,因此,无需通过粘接剂等进行粘接组装,配置的精度得到提高。另外,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可穿戴设备。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刚性的壳体部分的对柔性的显示装置的周缘部进行保持的侧壁部分中的、位于显示装置的中央附近的两侧的至少两处与刚性的壳体部分也可以是分离的。
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在柔性显示装置不产生棱线、以基本上恒定的曲率形成曲面,因此能够提高显示面的视觉确认性和美观性。
本公开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多个凸形弹簧,多个凸形弹簧中的至少两个彼此的弹簧的特性不同。
由此,凸形弹簧在卷绕状态下的曲率不同,能够使可穿戴设备在卷绕状态下的形状不是圆筒状而是圆锥状(截头圆锥状)。即,能够使在卷绕于粗细不同的对象物的情况下的装戴感得到提高。
本公开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凸形弹簧、将凸形弹簧的中央附近保持于设备主体的中央保持部、以及卡合(嵌合)于设备主体并对凸形弹簧进行保持的端面保持部。
由此,能够限定凸形弹簧在设备主体的位置,因此,能够在设备主体的平坦状态和卷绕状态这两种状态下稳定地传递弹力。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端面保持部也可以拥有在设备主体的平坦状态和卷绕状态这两种状态下将凸形弹簧的端面部分覆盖的长度。
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在比凸形弹簧的端部宽阔的区域进行凸形弹簧的操作,因此,能够容易地使设备主体的平坦状态和卷绕状态变化。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端面保持部也可以形成为与凸形弹簧处于平坦状态时的截面R形状近似的形状。
在该情况下,能够有效利用由凸形弹簧的截面R形状产生的空间,因此,能够活用为例如电子部件的安装空间。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端面保持部也可以安装于设备主体的端面位置。
在该情况下,根据本结构,能够将凸形弹簧的弹力传递到设备主体的端部,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设备主体的平坦状态和卷绕状态的变形。另外,即使不直接操作凸形弹簧,通过对设备主体的端部进行操作,也能够使设备主体的平坦状态和卷绕状态变化,因此,设备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
以下,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A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可穿戴设备的平坦状态的主视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1B-1B线的剖视图。
在图1A和图1B中,柔性显示装置10呈纵长的长方形,其周缘部的4条边通过粘接剂或双面粘合带等手段贴附于柔性壳体20的贴附基座面21,构成了可穿戴设备1。
柔性显示装置10是将未图示的具有挠性的液晶显示器等和/或未图示的触摸面板和/或未图示的表面保护板等适当贴合而成的,该柔性显示装置10能够将长边卷曲而弯曲成能卷绕于手臂的程度。柔性显示装置10,为了确保视觉确认柔性显示装置10的显示部,将其配置于可穿戴设备1的最上面。
柔性壳体20使用发泡聚氨酯等具有伸缩性和挠性的材料,与柔性显示装置10同样能够将长边卷曲而卷绕于手臂等。
在柔性壳体20的内部适当地配置有用于使可穿戴设备1发挥功能的部件组件30。部件组件30例如是电池、CPU、显示装置的驱动器、存储器、信号处理部、无线电路、天线、扬声器等,彼此由柔性线缆31连接起来,从而使可穿戴设备1发挥功能。此外,在图1A和图1B中,为了方便起见,部件组件30和柔性线缆31只示出了一组,但是为了使可穿戴设备1发挥功能所需的多组部件组件30和柔性线缆31配置在柔性壳体20的内部。
另外,柔性壳体20的全长L由在最上面配置的柔性显示装置10的长边的长度决定。L1是柔性壳体20的没有贴附柔性显示装置10的面(贴附面的相对面侧)的全长。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未装戴于手臂等的状态(平坦状态)”下,基本上为“L=L1”。另外,将柔性壳体20的厚度表示为T1。
图2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可穿戴设备的卷绕状态的主视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2B-2B线的剖视图。在图2A和图2B中,对于与图1A和图1B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2A和图2B表示将可穿戴设备1卷绕并装戴于手臂等的状态,呈大致圆筒形状。卷绕状态下的可穿戴设备1将配置在最上面的柔性显示装置10作为外侧而成为蜷曲形。L2是柔性壳体20的没有贴附柔性显示装置10的面(贴附面的相对面侧)的全长。在卷曲成大致圆筒形状的状态下,成为内侧的圆弧的长度。另外,在柔性壳体20中,将与大致圆筒形状的筒的内侧相当的部分的半径(内径)设为R。另外,将柔性壳体20的两条短边与筒的中心所成的角度设为α度。另外,将部件组件30的宽度尺寸设为“a”。部件组件30的宽度尺寸“a”设定在不会阻碍可穿戴设备1向卷绕状态变形的范围内。
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可穿戴设备1的动作进行说明。
可穿戴设备1在装戴于手臂等的情况和未装戴于手臂等的情况下,其形状不同。当未装戴于手臂等时,是如图1A和图1B所示那样的平坦状态,成为适于使用和/或操作画面的形状。另外,当装戴于手臂等时,成为如图2A和图2B所示那样使长边卷曲的大致圆筒形状,能够卷绕于手臂等,因此便携性优异。
在图2A和图2B中,在可穿戴设备1成为大致圆筒形状时,伴随柔性壳体20的动作,部件组件30也改变朝向。部件组件30自身是刚性的,不具有挠性,但是部件组件30能够通过具有挠性的柔性线缆31而保持着彼此发挥功能的状态地按照柔性壳体20的动作来改变朝向。
图1B所示的全长L是由不伸缩的柔性显示装置10的长边的长度决定的,因此不会随着可穿戴设备1从平坦状态(图1B)变形成卷绕状态(图2B)而发生变化。即,图2B所示的圆弧的长度L与图1B所示的全长L相同。全长L是以“内径R+厚度T1”为半径的圆的圆弧的长度,因此由以下的(式1)表示。
(式1)L=2π(R+T1)(α/360°)
另一方面,图1B所示的全长L1变成图2B所示的圆弧的长度L2。此时,L2是以R为半径的圆的圆弧的长度,因此由以下的(式2)表示。
(式2)L2=2πR(α/360°)
如上所述,在图1B所示的“未装戴于手臂等的状态(平坦状态)”下,基本上为“L=L1”,因此,图1B所示的全长L1变成图2B所示的内侧的圆弧的长度L2。
根据(式1)和(式2),与L相比,L2是半径减小了厚度T1的量的圆的圆弧的长度,因此,成为与厚度T1的量相应地比L小的值。即,柔性壳体20的比贴附有柔性显示装置10的贴附基座面21靠下侧(内侧)的部分表示出需要在全长方向上收缩。
在此,假设全长L=180mm、厚度T1=3mm、内径R=30mm,则能够根据(式1)求出α,α=47.5°。此时,根据(式2),圆弧的长度L2=163.6mm。内径R=30mm是设想了装戴可穿戴设备1的人的手腕的粗细。
因此,可知:在从图1B所示的“未装戴于手臂等的状态(平坦状态)”向图2B所示的“卷绕而装戴于手臂等的状态(卷绕状态)”变形的过程中,需要全长L1=180mm收缩16.4mm而成为L2=163.6mm。此时,全长的收缩率为大约9.1%。
柔性壳体20由发泡聚氨酯等具有伸缩性和挠性的材料形成,通常只要收缩率在10%以下,即为能够进行收缩。
根据实施方式1,将柔性显示装置10配置在最上面而作为设备的全长基准,比贴附有柔性显示装置10的贴附基座面21靠下侧(内侧)的部分进行在全长方向上收缩的动作,因此能够在平坦状态和卷绕状态之间相互变形。
另外,能够将纵长的长方形的可穿戴设备1的1个面的基本上整个面用作显示面,因此,能够使设备小型化并且使显示器大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2B所示的形状为截面呈大致C形,但也可以是O型,还可以局部重叠,只要是能卷绕而装戴于手臂等的形状即可。
(实施方式2)
图3A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可穿戴设备的平坦状态的主视图。图3B是图3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3B-3B线的剖视图。在图3A和图3B中,对于与图1A和图1B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图3A和图3B中,刚性壳体40由ABS树脂等既不具有伸缩性也不具有挠性的刚性的材料形成,被分割而配置在柔性壳体20的中央部和两端部这3处。柔性壳体20覆盖刚性壳体40以将刚性壳体40包住,因此,柔性壳体20的内含刚性壳体40的部分成为既不具有伸缩性也不具有挠性的部分。另外,刚性壳体40在与柔性壳体20的接触面处通过粘接剂等而固定于柔性壳体20。
在3处刚性壳体40的内部,分别收纳部件组件30,部件组件30彼此通过柔性线缆31连接起来,从而使可穿戴设备1发挥功能。此外,在图3A和图3B中,为了方便起见,部件组件30和柔性线缆31只示出了一组,但是有为了使可穿戴设备1发挥功能所需的多组部件组件30和柔性线缆31配置在刚性壳体40的内部。
图4A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可穿戴设备的长边卷曲后的状态(卷绕状态)的主视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4B-4B线的剖视图。在图4A和图4B中,对于与图1A、图1B、图3A以及图3B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4A和图4B示出了将可穿戴设备1卷绕而装戴于手臂等的状态,呈大致圆筒形状。卷绕状态下的可穿戴设备1将在最上面配置的柔性显示装置10作为外侧而成为蜷曲形。此外,“x”是柔性显示装置10上的棱线(折线),因刚性壳体部分不具有挠性(不能弯曲)而产生。另外,将部件组件30的宽度尺寸设为“b”。部件组件30的宽度尺寸“b”设定在能将部件组件30容纳在刚性壳体40内、能使可穿戴设备1向卷绕状态变形而装戴于手臂等的范围内。另外,将部件组件的厚度尺寸设为“c”。
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可穿戴设备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4A和图4B中,在可穿戴设备1成为大致圆筒形状时,伴随柔性壳体20的动作,刚性壳体40也改变朝向。收纳在刚性壳体40内的部件组件30能够彼此通过具有挠性的柔性线缆31而保持着发挥功能的状态地按照柔性壳体20的动作来改变朝向。
另外,柔性壳体20的内含刚性壳体40的部分(3处)不具有挠性,因此无法弯曲,但是柔性壳体20能够如图4B所示成为截面呈大致C形状而卷绕于手臂等。
根据实施方式2,由于具有刚性壳体40,因此,能够使部件组件30的宽度尺寸“b”与图2B的部件组件30的宽度尺寸“a”相比变大。即,能够收纳更多的面积比较大的刚性的部件(电池、CPU、显示装置的驱动器、存储器、信号处理部、无线电路、天线、扬声器等),因此,能够进一步提升可穿戴设备1的功能。即,能够在配置有为了使设备发挥功能所需的刚性的部件的基础上,使设备能够在平坦状态和卷绕状态之间相互变形。
另外,部件组件30被收纳在刚性壳体40中,因此,能够保护部件组件30免受外部碰撞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刚性壳体40被分割而配置在3处,但也可以配置在1处,分割配置在2处、甚至是4处、5处,只要能够使可穿戴设备1处于卷绕状态即可。另外,其配置位置也没有限定。
(实施方式3)
图5A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的可穿戴设备的平坦状态的主视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5B-5B线的剖视图。在图5A和图5B中,对于与图1A、图1B、图3A以及图3B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图5A和图5B中,柔性壳体20由具有挠性的硅胶等弹性体树脂形成,其装戴于手臂等的面中的、除了覆盖刚性壳体40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形成为波纹(褶皱)构造22。波纹构造22的部分具有挠性,并且能够在可穿戴设备1的全长方向上收缩。另外,刚性壳体40在与柔性壳体20的接触面处通过粘接剂等而固定于柔性壳体20。
图6A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可穿戴设备的长边卷曲后的状态(卷绕状态)的主视图。图6B是图6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6B-6B线的剖视图。在图6A和图6B中,对于与图1A、图1B、图5A以及图5B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图6A和图6B中,柔性壳体20能够通过波纹构造22在全长方向上收缩,因此,能够增大可穿戴设备1的厚度T2。
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1中用图1B和图2B示出的可穿戴设备1的厚度T1是3mm。使用该附图,假设全长L和内径R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设为全长L=180mm,内径R=30mm,厚度设为厚度T2=8mm,则能够根据(式1)求出α,α=88.6°。此时,根据(式2),圆弧的长度L2=142.1mm。
因此,可知:在从图1B所示的“未装戴于手臂等的状态(平坦状态)”向图2B所示的“卷绕而装戴于手臂等的状态(卷绕状态)”变形的过程中,需要全长L1=180mm收缩37.9mm而成为L2=142.1mm。此时,全长的收缩率约为21%。
由于柔性壳体20由具有挠性的硅胶等弹性体树脂形成,而且还具有波纹构造22,因此,能够在可穿戴设备1的全长方向上收缩,即使是20%左右的收缩率,也能够进行收缩。因此,能够增大可穿戴设备1的厚度T2。
伴随于此,能够使图6B所示的部件组件的厚度尺寸“d”与图4B所示的部件组件的厚度尺寸“c”相比变大。
根据实施方式3,由于柔性壳体20具有波纹构造22,因此能够增大可穿戴设备的厚度T2。由此,能够增大部件组件30的厚度“d”。即,能够收纳更多厚度比较大的刚性的部件(电池、CPU、显示装置的驱动器、存储器、信号处理部、无线电路,天线,扬声器等),因此,能够进一步提升可穿戴设备1的功能。即,能够在配置有为了使设备发挥功能所需的刚性部件的基础上,使设备能够在平坦状态和卷绕状态之间相互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刚性壳体40被分割而配置在3处,但也可以配置在1处,分割配置在2处、甚至是4处、5处,只要能使可穿戴设备1处于大致圆筒形状即可。此外,其配置位置也不限。
(实施方式4)
使用图5A、图5B、图6A以及图6B对实施方式4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5A、图5B、图6A以及图6B中,柔性壳体20的材料是硅胶等弹性体树脂,刚性壳体40由ABS树脂等比较刚性的材料形成。柔性壳体20和刚性壳体40通过用双色成型法进行的成型而一体地形成。
根据实施方式4,由于柔性壳体20和刚性壳体40一体地形成,因此无需通过粘接剂等进行粘接组装,配置精度也得到提高,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可穿戴设备1。
(实施方式5)
图7A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5的可穿戴设备的平坦状态的主视图。图7B是图7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7B-7B线的剖视图。图7C是图7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7C-7C线的剖视图。
在图7C中,在柔性壳体20的侧壁部分与刚性壳体40的侧壁部分间设有间隙“y”,双方处于被分隔开的状态。另外,刚性壳体40的底面与侧壁部分之间的角部用图7C中的“r”来表示,优选进行圆弧处理或者倒角处理。
图8A是表示将实施方式5的可穿戴设备的长边卷曲后的状态(卷绕状态)的主视图。图8B是图8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8B-8B线的剖视图。图8C是图8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8C-8C线的剖视图。图8D是图8B所示的可穿戴设备中的8D的放大图。
在图8C和图8D中,在柔性显示装置10和刚性壳体40之间产生有最大尺寸由“z”表示的间隙。其产生的原因在于:柔性壳体20的侧壁与刚性壳体40被间隙“y”分隔开,因此,在将可穿戴设备1的长边卷曲了的状态下,在柔性显示装置10产生沿图8D的箭头F方向浮起的力F,因此柔性壳体20的侧壁部分隆起(伸长)。因此,如图8D所示,在纵截面中,柔性显示装置10成为经过刚性壳体40的角部的2点的圆弧状。此时,在图4A和图6A中产生的柔性显示装置10上的棱线(折线)“x”消失,柔性显示装置10以基本上恒定的曲率成为曲面。另外,如图8C所示,由于刚性壳体40的底面与侧壁部分之间的角部的圆弧处理“r”,柔性壳体20的侧壁易于隆起,有助于使柔性显示装置10形成为曲面。
根据实施方式5,由于柔性壳体20的侧壁部分和刚性壳体40的侧壁部分间设有间隙“y”而双方被分隔开,因此,能够在柔性显示装置10上不产生棱线“x”而以基本上恒定的曲率形成为曲面,能够提高显示面的视觉确认性和美观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刚性壳体40被分割而配置在3处,因此,间隙“y”设置在中央的刚性壳体40和柔性壳体20之间,但在刚性壳体40配置在1处,分割配置在2处、甚至是4处、5处的情况下,只要将间隙“y”设置在要使柔性显示装置10成为曲面的部位即可。
(实施方式6)
图9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6的可穿戴设备的平坦状态的立体图。在图9中,在设备主体900内置有长度不同的凸形弹簧901和凸形弹簧902。短的凸形弹簧901处于手腕侧,长的凸形弹簧902处于上手臂侧。另外,内置的凸形弹簧901和凸形弹簧902处于平坦状态,因此设备主体900也成为平坦状态。另外,设备主体900具有包括未图示的处理器、存储器等的处理部,并具备显示该处理部的处理结果的柔性显示器903。
图10A是表示凸形弹簧901的平坦状态的立体图。图10B是表示凸形弹簧901的卷绕状态的立体图。图10C是表示凸形弹簧902的平坦状态的立体图。图10D是表示凸形弹簧902的卷绕状态的立体图。
在此,成为
(式3)凸形弹簧901的长度L1<凸形弹簧902的长度L2。
由此,卷绕状态下的凸形弹簧901的曲率与卷绕状态下的凸形弹簧902的曲率成为
(式4)凸形弹簧901的曲率1/R1>凸形弹簧902的曲率1/R2。
此时,设备主体900能够沿着凸形弹簧901和凸形弹簧902卷绕变形,因此,成为如图11所示那样卷绕成圆锥状(截头圆锥状)的设备主体卷绕状态。
图12是将图11所示的卷绕状态下的设备主体900装戴于人体904的手臂前端的图。在装戴于手腕附近的情况下,手臂在手腕侧904A和上手臂侧904B处的粗细不同,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设备主体900,能够吸收上述粗细的差量而进行装戴。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内置于设备主体900的凸形弹簧901的长度和凸形弹簧902的长度赋予差量,使得设备主体900处于卷绕状态时的曲率发生变化,特别是当装戴于手腕附近的手臂时,能够使装戴感良好。
(实施方式7)
图13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7的设备主体900的立体图。在图13中,对于与图9同样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图13中,在设备主体900内置有长度相同并且截面形状不同的凸形弹簧1301和凸形弹簧1302。此外,由于内置的凸形弹簧1301和凸形弹簧1302处于平坦状态,因此设备主体900也成为平坦状态。此外,设备主体900具有包括未图示的处理器、存储器等的处理部,并具备显示该处理部的处理结果的柔性显示器903。
图14A是平坦状态下的凸形弹簧1301的沿着短方向的剖视图。图14B是表示凸形弹簧1301的卷绕状态的立体图。图14C是平坦状态下的凸形弹簧1302的沿着短方向的剖视图。图14D是表示凸形弹簧1302的卷绕状态的立体图。
在此,成为
(式5)凸形弹簧1301的截面R1<凸形弹簧1302的截面R2。
由此,卷绕状态下的凸形弹簧的曲率成为
(式6)凸形弹簧1301的曲率1/R1>凸形弹簧1302的曲率1/R2。
此时,设备主体900能够沿着凸形弹簧1301和凸形弹簧1302卷绕变形,因此,与图11同样地成为圆锥状(截头圆锥状)的设备主体卷绕状态。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内置于设备主体的凸形弹簧的截面R赋予差量,使得向设备主体卷绕时的曲率发生变化,特别是当装戴于手腕附近的手臂时,能够使装戴感良好。
(变形例)
将使用弹簧板厚不同的凸形弹簧1501、1502代替截面R不同的凸形弹簧1301、1302的例子示于图15。
图15A是平坦状态的凸形弹簧1501的沿着短方向的剖视图。图15B是表示凸形弹簧1501的卷绕状态的立体图。图15C是平坦状态的凸形弹簧1502的沿着短方向的剖视图。图15D是表示凸形弹簧1502的卷绕状态的立体图。
在此,成为
(式7)凸形弹簧1501的厚度T1<凸形弹簧1502的厚度T2。
由此,卷绕时的凸形弹簧的曲率成为
(式8)凸形弹簧1501的曲率1/R1>凸形弹簧1502的曲率1/R2。
此时,设备主体900能够沿着凸形弹簧1501和凸形弹簧1502卷绕变形,因此,与图11同样地成为圆锥状(截头圆锥状)的设备主体卷绕状态。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内置于设备主体的凸形弹簧的弹簧板厚赋予差量,使得向设备主体卷绕时的曲率发生变化,特别是当装戴于手腕附近的手臂时,能够使装戴感良好。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变形例中,凸形弹簧设为两个,但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凸形弹簧。另外,关于凸形弹簧的截面,不限于R形状,也可以是异形的截面。进而,也可以使用形状相同、材料自身的硬度不同的凸形弹簧。或者,也可以使用由表面处理引起硬度不同的部件。另外,凸形弹簧的长度、截面R以及弹簧板厚度等的变更也可以不是分别单独地进行,而是组合地使用。
另外,装戴部位不限于手臂,也可以是腿、头、手指等。另外,装戴对象不限于人体。可以是宠物等人体之外的生物,也可以是杆(棒)那样的无生物。另外,不限于电子设备,只要是通过卷绕于对象物来使用的物品均能够适用,如装饰品、臂章、或者覆盖件、标识物、反射板等。
(实施方式8)
图16A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可穿戴设备的平坦状态的立体图。图16B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可穿戴设备的卷绕状态的立体图。在图16A中,对于设备主体1600而言,大致区分的话,由设备主体表面构件1601和设备主体背面构件1602构成。在此,作为设备主体表面构件1601,例如可以使用柔性的显示器。通过使用柔性的显示器,能够使设备主体1600在图16A所示的平坦状态和图16B所示的卷绕状态之间相互自由变形。由此,能够向手臂等卷绕而进行利用。此外,设备主体1600具有包括未图示的处理器、存储器等的处理部,并将该处理部的处理结果显示在柔性的显示器上。
图17是实施方式8的凸形弹簧保持构造部周围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实施方式8的凸形弹簧保持构造部周围的立体图。图19A是图18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19A-19A线的剖视图。图19B是图19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19B部的详情图。图19C是图19A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19C部的详情图。图20A是图18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20A-20A线的剖视图。图20B是图18所示的可穿戴设备的沿20B-20B线的剖视图。
在图17~图20中,设备主体背面构件1602由能使设备主体变形的橡胶材料等的软质材料部1602A和树脂材料等的硬质材料部1602B构成。凸形弹簧1604的凸形弹簧中央保持部1604B插入设备主体背面构件1602的凸形弹簧中央保持部1602F,通过中央保持件1606从上方进行凸形弹簧1604的中央附近的定位。
另外,在凸形弹簧1604的两端面供端面保持件1605卡合。另外,端面保持件1605的向设备主体背面构件固定的固定部1605A、1605B以及1605C与设备主体背面构件1602的端面保持件固定部1602C、1602D以及1602E卡合。由此,凸形弹簧端面保持部1604A被限位于设备主体背面构件1602。
在此,凸形弹簧端面保持部1604A采取如下的尺寸设定:凸形弹簧端面保持部1604A相对于端面保持件1605必须卡合L1的长度。而且,卡合部与设备主体背面构件1602的硬质材料部1602B卡合,因此能够切实地保持并固定端面保持件1605。此外,作为该卡合构造,在图19和图20中以爪的嵌合构造为主进行了说明,但用例如螺纹紧固构造等其他构造也能够实现。
图21是表示图19A所示的剖视图中的19B部、19C部的详情图中的部分通过凸形弹簧1604而成为卷绕状态的状态的详情图。如该图所示,凸形弹簧1604的中央附近,由于中央保持件,即使处于卷绕状态,位置也不会大地移动。另外,凸形弹簧端面保持部1604A采取如下的尺寸设定:凸形弹簧端面保持部1604A相对于端面保持件1605必须卡合L2的长度。即,成为能够确保L1<L2的关系的尺寸关系。
根据该结构,由于内置于设备主体1600的凸形弹簧1604在设备主体1600处于平坦状态和处于卷绕状态这两种状态下都配备在稳定的位置,并且通过对端面保持件1605进行抽提或按压操作,无需有意识地探寻凸形弹簧1604的端面来进行操作,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凸形弹簧的中央附近和两端部附近进行保持并定位,但特别是对于中央附近而言,不限于1处,只要是不阻碍凸形弹簧的卷绕状态的部位即可,可以考虑设置多处。另外,凸形弹簧的截面不限于R形状,也可以是异形的截面。进而,也可以以排列或重叠等状态使用多个凸形弹簧。另外,装戴的部位不限于手臂,也可以是腿、头、手指等。另外,装戴的对象不限于人体,既可以是宠物等人体之外的生物,也可以是杆(棒)那样的无生物。另外,不限于电子设备,只要是通过卷绕于对象物来使用的物品均能够适用,如装饰品、臂章、或者覆盖件、标识物、反射板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可穿戴设备作为能够通过卷曲而装戴于手臂等的可穿戴终端等是有用的。此外,也能够应用于通过卷绕于自行车的把手等棒状物上来使用的用途。
附图标记说明
1 可穿戴设备
10 柔性显示装置
20 柔性壳体
21 贴附基座面
22 波纹构造
30 部件组件
31 柔性线缆
40 刚性壳体
900 设备主体
901、902、1301、1302、1501、1502 凸形弹簧
903 柔性显示器
904 人体
904A 手腕侧
904B 上手臂侧
1600 设备主体
1601 设备主体表面构件
1602 设备主体背面构件
1602A 软质材料部
1602B 硬质材料部
1602C、1602D、1602E 端面保持件固定部
1602F 凸形弹簧中央保持部
1604 凸形弹簧
1604A 凸形弹簧端面保持部
1604B 凸形弹簧中央保持部
1605 端面保持件
1605A、1605B、1605C 向设备主体背面构件固定的固定部
1606 中央保持件

Claims (13)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具备:
柔性的显示装置;以及
柔性的壳体,其对所述显示装置的周缘部进行保持;
所述显示装置配置在最上面而作为设备的全长基准,
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下侧的部分在全长方向上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
在所述柔性的壳体设置有刚性的壳体部分,
在所述壳体部分配置有用于使设备发挥功能的刚性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
在所述柔性的壳体设有波纹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
所述可穿戴设备,
使所述柔性的壳体的构成材料为弹性体树脂,
使所述刚性的壳体部分为挠性小的树脂,
通过双色成型法的成型而一体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
所述刚性的壳体部分的对所述柔性的显示装置的周缘部进行保持的侧壁部分中的、位于所述显示装置的中央附近的两侧的至少两处与所述刚性的壳体部分分离。
6.一种可穿戴设备,具备设备主体和多个凸形弹簧,
所述多个凸形弹簧中的至少2个凸形弹簧彼此的弹簧的特性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作为所述弹簧的特性的种类,包括长方向的长度、短方向的截面R、弹簧板厚中的至少一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
所述多个凸形弹簧内置于所述设备主体,并且,在短边方向上并排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
还具备柔性显示器,
所述柔性显示器配置于在所述凸形弹簧卷绕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设备主体的外侧视觉确认到的位置。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具备:
设备主体;
凸形弹簧;
中央保持部,其将所述凸形弹簧的中央附近保持于所述设备主体;以及
端面保持部,其卡合于所述设备主体并对所述凸形弹簧进行保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穿戴设备,
所述端面保持部拥有在所述设备主体的平坦状态和卷绕状态这两种状态下将所述凸形弹簧的端面部分切实地覆盖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所述端面保持部形成为与所述凸形弹簧处于平坦状态时的截面R形状近似的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所述端面保持部安装于所述设备主体的端面位置。
CN201480001479.9A 2013-05-22 2014-04-24 可穿戴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958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2104.0A CN109375710A (zh) 2013-05-22 2014-04-24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7712 2013-05-22
JP2013-107712 2013-05-22
JP2013107713 2013-05-22
JP2013-107713 2013-05-22
JP2013130165 2013-06-21
JP2013-130165 2013-06-21
PCT/JP2014/002314 WO2014188663A1 (ja) 2013-05-22 2014-04-24 ウェアラブル機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2104.0A Division CN109375710A (zh) 2013-05-22 2014-04-24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5852A true CN104395852A (zh) 2015-03-04
CN104395852B CN104395852B (zh) 2018-12-04

Family

ID=519332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2104.0A Pending CN109375710A (zh) 2013-05-22 2014-04-24 可穿戴设备
CN20148000147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95852B (zh) 2013-05-22 2014-04-24 可穿戴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2104.0A Pending CN109375710A (zh) 2013-05-22 2014-04-24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95750B2 (zh)
JP (1) JP6376355B2 (zh)
CN (2) CN109375710A (zh)
WO (1) WO2014188663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2450A (zh) * 2015-09-25 2016-01-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调整方法
CN107409467A (zh) * 2015-03-20 2017-11-28 迪睿合株式会社 各向异性连接构造体
CN107820404A (zh) * 2016-09-29 2018-03-2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环
CN108074488A (zh) * 2016-11-18 2018-05-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9990653A (zh) * 2019-04-28 2019-07-09 郏敏聪 一种玩具水枪
CN110830611A (zh) * 2018-08-13 2020-02-21 进佳科技(国际)有限公司 终端显示装置及穿戴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09140B1 (ko) * 2013-04-12 2020-05-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조작 방법
KR20160025830A (ko) * 2014-08-28 2016-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WO2016043136A1 (ja) * 2014-09-19 2016-03-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883731B2 (en) * 2015-09-11 2018-02-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djustable bending force assembly
US10317939B2 (en) * 2016-04-26 2019-06-11 Westunitis Co., Ltd. Neckband type computer
JP7339670B2 (ja) * 2020-06-12 2023-09-06 株式会社グルマンディーズ 携帯電子端末保持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2109A (ja) * 2000-03-10 2001-09-18 Seiko Instruments Inc 携帯機器の腕装着用バンド
JP2002528811A (ja) * 1998-10-28 2002-09-03 ヴィーア・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柔軟−剛性ユーザー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CN101640712A (zh) * 2008-07-29 2010-02-03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控制方法
US20110086680A1 (en) * 2009-10-14 2011-04-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current consumption i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flexible display
US20130044215A1 (en) * 2011-08-17 2013-02-21 Apple Inc. Bi-stable spring with flexible displ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55893A (ja) * 1990-10-19 1992-05-28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の筐体
JP2000209319A (ja) 1999-01-18 2000-07-28 Hiroshi Fujii 携帯電話の形状
JP2004305645A (ja) * 2003-04-01 2004-11-04 Koyama Shoten:Kk ワンタッチマルチホルダーカバー
JP4614645B2 (ja) 2003-10-06 2011-01-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
CN201073009Y (zh) * 2007-08-24 2008-06-18 詹来英 医用一次性玻璃安瓿头折断手套
CN201718512U (zh) * 2010-07-15 2011-01-26 白刚 喷涂机器人防护服
JP5465220B2 (ja) * 2011-09-09 2014-04-09 有限会社佐野機工 バンド装置
US8929085B2 (en) * 2011-09-30 2015-01-06 Apple Inc.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102866275A (zh) * 2012-10-19 2013-01-09 王东 手套式便捷式万用表
US20150265917A1 (en) * 2014-03-20 2015-09-24 Chia-Han Chang Game apparatus
US20150335272A1 (en) * 2014-05-20 2015-11-26 Nicholas R. Natale Blood sugar concentration (bsc) test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160007678A1 (en) * 2014-07-11 2016-01-14 LSIL & Co., Inc. Shoe with wrapped sole and transparent po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528811A (ja) * 1998-10-28 2002-09-03 ヴィーア・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柔軟−剛性ユーザー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JP2001252109A (ja) * 2000-03-10 2001-09-18 Seiko Instruments Inc 携帯機器の腕装着用バンド
CN101640712A (zh) * 2008-07-29 2010-02-03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控制方法
US20110086680A1 (en) * 2009-10-14 2011-04-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current consumption i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flexible display
US20130044215A1 (en) * 2011-08-17 2013-02-21 Apple Inc. Bi-stable spring with flexible display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9467A (zh) * 2015-03-20 2017-11-28 迪睿合株式会社 各向异性连接构造体
CN107409467B (zh) * 2015-03-20 2019-08-06 迪睿合株式会社 各向异性连接构造体
CN105212450A (zh) * 2015-09-25 2016-01-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调整方法
CN105212450B (zh) * 2015-09-25 2018-07-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调整方法
CN107820404A (zh) * 2016-09-29 2018-03-2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环
WO2018058406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环
CN108074488A (zh) * 2016-11-18 2018-05-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8074488B (zh) * 2016-11-18 2021-06-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US11114629B2 (en) 2016-11-18 2021-09-0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10830611A (zh) * 2018-08-13 2020-02-21 进佳科技(国际)有限公司 终端显示装置及穿戴式设备
CN110830611B (zh) * 2018-08-13 2021-01-19 进佳科技(国际)有限公司 终端显示装置及穿戴式设备
CN109990653A (zh) * 2019-04-28 2019-07-09 郏敏聪 一种玩具水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75710A (zh) 2019-02-22
JPWO2014188663A1 (ja) 2017-02-23
CN104395852B (zh) 2018-12-04
US9395750B2 (en) 2016-07-19
WO2014188663A1 (ja) 2014-11-27
JP6376355B2 (ja) 2018-08-22
US20150177782A1 (en) 2015-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5852A (zh) 可穿戴设备
CN209860956U (zh) 可折叠设备
CN106941638B (zh) 便携式声音设备
CN101292565B (zh) 一种通信耳机
JP6863385B2 (ja) センサ、バンド、電子機器および腕時計型電子機器
US8199495B2 (en) Fix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630408B2 (en) Folder type terminal cover device
JP4560052B2 (ja) 携帯デバイス接続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US8974242B2 (en) Posable strain relief for a cable
CN101874673B (zh) 电子装置保护套
US10238189B2 (en) Wearing band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516571B2 (en) Headphone
AU9412098A (en) Hand strap storage structure for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CN213186836U (zh) 一种具有可伸缩绳带u盘
JP2016534533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に対する改良
CN216311328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数据储存器
CN217444799U (zh) 一种防断裂usb连接线
WO2021246007A1 (ja) 電子ペン
CN217406600U (zh) 多功能保护壳
CN220570573U (zh) 一种保护壳
WO2008021423A2 (en) Computer security device with protectively mounted lcd
KR101931941B1 (ko) 정전식 스타일러스 펜
CN2470988Y (zh) 通讯接头的改进结构
KR200301312Y1 (ko) 나선형 와이어가 가진 강성 및 탄성력에 의해 전자기기일면에 자동 정렬되는 이어폰 및 그 시스템
CN117913584A (zh) 一种防撕裂数据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