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4004B - 立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4004B
CN104374004B CN201410559753.6A CN201410559753A CN104374004B CN 104374004 B CN104374004 B CN 104374004B CN 201410559753 A CN201410559753 A CN 201410559753A CN 104374004 B CN104374004 B CN 1043740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hannel
door
hea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597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74004A (zh
Inventor
易万权
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597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740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74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4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74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4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07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receiving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两个回风口和一个送风口;两个独立的换热系统,每个换热系统分别限定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每个风道内均设有换热器和风机,两个所述风道与所述两个回风口分别连通;第一风门,所述第一风门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一风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摆动;所述第一风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并联,所述第一风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串联。根据本发明的立式空调器,可以满足用户多样性需求,而且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立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立式空调器的换热系统一般只有一个风道系统。但是这样会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而且舒适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器,该立式空调器可以满足用户多样性需求,而且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立式空调器,该立式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两个回风口和一个送风口;两个独立的换热系统,每个换热系统分别限定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每个风道内均设有换热器和风机,两个所述风道与所述两个回风口分别连通;第一风门,所述第一风门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一风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摆动;所述第一风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并联,所述第一风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串联。
根据本发明的立式空调器,由于壳体内部设置了两个换热系统,两个个换热系统分别限定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而且通过第一风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转换,可以实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串联和并联的切换。这样,可以满足用户多样性需求,即在需要大风量时,可以使第一风门位于第一位置上,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并联,在需要极速制冷或制热使,可以使第一风门位于第二位置上,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串联。进一步地,由此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或者当室内负荷小时,由于两个换热系统是独立的,从而可以打开两个换热系统中的一个风机且关闭另一个风机,从而还可以降低立式空调器的能耗。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立式空调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立式空调器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两个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系统,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限定出第一风道的第一风道件、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内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道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送风口连通;第二换热系统,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括限定出第二风道的第二风道件、设在所述第二风道内的第二换热器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道具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送风口连通且与所述第一风道隔断,所述第一风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
在本发明立式空调器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两个换热系统在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且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设在所述第二换热系统上方,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在所述第一风道件的顶部,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在所述第二风道件的顶部。
在本发明立式空调器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风道件包括第一蜗壳和设在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第一引风件,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第一蜗壳内,所述第一风门被构造成所述第一引风件的底板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风道件包括第二蜗壳和设在所述第二蜗壳和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第二引风件,所述第二风机设在所述第二蜗壳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蜗壳的底端相连,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风门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抵;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风门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风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前端相连。
在本发明立式空调器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竖直设置且其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件的顶板和底板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机的后侧;所述第二换热器竖直设置且其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风道件的顶板和底板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机的后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底部相连,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风门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后壁相抵;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风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前端相连。
在本发明立式空调器的一些示例中,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在所述第二风道件顶部,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成上下两个部分,所述隔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通孔。
在本发明立式空调器的一些示例中,还包括第二风门,所述第二风门设在所述第一风道件上且所述第二风门在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关闭位置之间可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为离心风机。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风门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立式空调器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风门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立式空调器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风门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风门位于关闭第一出风口的关闭位置时的立式空调器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风门位于第二位置和第二风门位于打开第一出风口的打开位置时的立式空调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立式空调器100;
壳体1,第一回风口11;第二回风口12;送风口13;
第一换热系统2;第一风道件21;第一换热器22;第一风机23;第一蜗壳24;第一引风件25;第一引风件的底板252;第一风道26;第一出风口27;
第二换热系统3;第二风道件31;第二换热器32;第二风机33;第二蜗壳34;第二引风件35;第二风道36;第二出风口37;
第一风门4;
第二风门5;
隔板6;通孔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两个独立的换热系统和第一风门4。
壳体1上设有两个回风口和一个送风口13。如图1-图4所示,两个回风口可以设在壳体1的后面板上,具体地,两个回风口包括第一回风口11和第二回风口12,第一回风口11位于第二回风口12上方,室内空气可以分别从第一回风口11和第二回风口12进入立式空调器100的壳体1内部。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独立的换热系统,每个换热系统内各限定出一个风道,两个风道包括第一风道26和第二风道36。每个风道内均设有换热器和风机,两个风道与两个回风口分别连通,即第一风道26位于第二风道36的上方,第一风道26与第一回风口11连通,外部空气可以从第一回风口11进入到第一风道26内,经过第一风道26内的换热器换热后从壳体1上的送风口13向外送出;相应地,第二风道36与第二回风口12连通,外部空气可以从第二回风口12进入到第二风道36内,经过第二风道36内的换热器换热后从壳体1上的送风口13向外送出。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两个换热系统为独立的换热系统是指,第一风道26内的风机和第二风道36内的风机可以分别单独进行控制,即第一风道26内的风机运行时,第二风道36内的风机可以停机,相应地,第二风道36内的风机运行时,第一风道26内的风机可以停机。当然第一风道26和第二风道36内的两个风机还可以同时运行。
第一风门4设在壳体1内部,而且第一风门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摆动。第一风门4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风道26和第二风道36并联,第一风门4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风道26和第二风道36串联。
第一风门4位于第一位置时,如图1所示,第一风道26和第二风道36并联。可以理解的是,外部的空气分别从第一回风口11和第二回风口12进入到相应的第一风道26和第二风道36内,然后经过第一风道26和第二风道36的风在相应的风机的作用下分别被送到壳体1的送风口13的附近,然后从送风口13排出。这样,由两个回风口进入的风通过一个送风口13排出,风量较大,可以满足用户对大风量的需要。
第一风门4位于第二位置时,如图2所示,第一风道26和第二风道36串联。可以理解的是,外部的空气分别从第一回风口11和第二回风口12进入到相应的第一风道26和第二风道36内,然后经过第一风道26内的风机驱动的风可以再进入到第二风道36内,最后再从壳体1的送风口13排出;或者经过第二风道36内的风机驱动的风可以再进入到第一风道26内,最后再从壳体1的送风口13排出。由此构成第一风道26和第二风道36相互串联的结构。
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以第二风道36内的风进入到第一风道26内后再经由壳体1的送风口13排出为例进行说明,即由第二回风口12进入的风经过第二风道36的换热器的升温或者降温,再进入到第一风道26内,位于第一风道26内的风再次经过第一风道26内的换热器的同样的升温或者降温,再从壳体1的送风口13排出。也就是说,从送风口13排出的一部分风经过了两次升温或者降温,这样从送风口13排出的风的温度会得到升高(当立式空调器100为制热模式时)或者降低(当立式空调器100为制冷模式时),这样对室内的升温或者降温速度会加快,进而可满足用户对室内环境进行极速制冷或制热的需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100,由于壳体1内部设置了两个换热系统,两个个换热系统分别限定出第一风道26和第二风道36,而且通过第一风门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转换,可以实现第一风道26和第二风道36的串联和并联的切换。这样,可以满足用户多样性需求,即在需要大风量时,可以使第一风门4位于第一位置上,第一风道26和第二风道36并联,在需要极速制冷或制热使,可以使第一风门4位于第二位置上,第一风道26和第二风道36串联。进一步地,由此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或者当室内负荷小时,由于两个换热系统是独立的,从而可以打开两个换热系统中的一个风机且关闭另一个风机,从而还可以降低立式空调器100的能耗。
在本发明立式空调器100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图4所示,两个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系统2和第二换热系统3。
第一换热系统2包括第一风道件21、第一换热器22和第一风机23,第一换热器22和第一风机23设置在第一风道26内。第一风道件21用来限定第一风道26,第一风道26具有第一出风口27,第一出风口27是与送风口13连通的,保证从第一出风口27送出的风能由送风口13排出。具体地,第一风机23可以是离心风机。具体地,第一风道件21包括第一蜗壳24和第一引风件25。而且第一风机23设置在第一蜗壳24内,第一换热器22设置第一引风件25内。第一引风件25设置在第一蜗壳24和立式空调器100的壳体1内壁之间,也就是说风从第一回风口11进入先经过第一引风件25再进入第一蜗壳24内。
第二换热系统3包括第二风道件31、第二换热器32和第二风机33,第二换热器32和第二风机33设置在第二风道36内。第二风道件31用来限定第二风道36,第二风道36具有第二出风口37。具体地,第二风机33可以是离心风机,第二风道件31包括第二蜗壳34和第二引风件35。而且第二风机33设置在第二蜗壳34内,第二换热器32设置在第二引风件35内。第二引风件35设置在第二蜗壳34和立式空调器100的壳体1内壁之间,也就是说风从第二回风口12进入先经过第二引风件35再进入第二蜗壳34内。
可选地,第一风门4被构造成第一引风件25的底板252的一部分。第一风门4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出风口37与送风口13连通且第二出风口37与第一风道26隔断,也就是说第一换热系统2和第二换热系统3并联。第一风门4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出风口37与第一风道26连通,也就是说经过第二换热系统3的风会再次经过第一换热系统2再从送风口13排出,即第一风道26和第二风道36串联。
可选地,如图1所示,两个换热系统在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第一换热系统2设在第二换热系统3上方,第一出风口27形成在第一风道件21的顶部,第二出风口37形成在第二风道件31的顶部。第一出风口27和第二出风口37分别相应地设置在第一风道件21和第二风道件31的顶部,从图1中可以看出,送风口13可以设置在立式空调器100壳体1前侧上端,这样,第一出风口27和第二出风口37可以保证风快速地进入送风口13,进而提高了立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立式空调器100的一些示例中,第一风门4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风门4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蜗壳24的底端相连,在第一位置时第一风门4的第二端与壳体1的内壁相抵。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门4就是完整的第一引风件25的底板252,这样可以保证从第二出风口37出来的风可以通过第一风门4大量地进入第一风道26内。
在第二位置时第一风门4倾斜设置,第一风门4的第二端与第二出风口37的前端相连。第二出风口37的前端也就是远离立式空调器100壳体1后壁的一端,这样,第一风门4和立式空调器100的壳体1后部再次限定出了一个临时风道,临时风道可以使第二风道36的风进入第一风道26内。
在本发明立式空调器100的另一些示例中,第一换热器22可以竖直设置且其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风道件21(即第一引风件25)的顶板和底板252相连,第一换热器22位于第一风机23的后侧。第一换热器22的设置方式可以保证从第一回风口11进入的风完全经过第一换热器22的升温或者降温,再在第一风机23的作用下离开第一风道26并由送风口13排出。这样,第一换热器22和第一风机23的设置方式可以保证第一换热系统2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二换热器32竖直设置且其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二风道件31(即第二引风件35)的顶板和底板相连,第二换热器32位于第二风机33的后侧。第二换热器32的设置方式可以保证从第二回风口12进入的风完全经过第二换热器32的升温或者降温,再在第二风机33的作用下离开第二风道36。
如图1和图2所示,可选地,第一风门4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器22的底部相连,在第一位置时第一风门4的第二端与壳体1的后壁相抵;在第二位置时第二风门5的第二端与第二出风口37的前端相连。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器22的换热面积较大,第一风门4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换热器22的底部相连,这样第一换热器22对由第一回风口11进入的风换热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立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性能。
在本发明立式空调器100的一些示例中,立式空调器100还包括隔板6,隔板6设在第二风道件31顶部,隔板6将壳体1内部分隔成上下两个部分,隔板6上设有与第二出风口37连通的通孔61。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通孔61位置即是第二出风口37位置,这样隔板6将立式空调器100壳体1内部分隔了上下两个部分,隔板6的设置可以保证风从第二出风口37排出后可以顺着隔板6和壳体1内壁限定的通道进入到送风口13附近,进而从送风口13排出。隔板6的设置可以减少立式空调器100的送风距离,进而可以提高立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立式空调器100的一些示例中,立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风门5,第二风门5设在第一风道件21上,而且第二风门5在打开第一出风口27的打开位置和关闭第一出风口27的关闭位置之间可移动。
当两个换热系统中风机中的一个工作且另一个停机时,可以具有如下工作模式。
如图3所示,第一风门4位于第一位置、且第二风门5位于关闭第一出风口27的关闭位置时,立式空调器100中第一换热系统2内的第一风机23停止工作,第二换热系统3的第二风机33正常工作,风从第二回风口12进入、经过第二换热器32的升温或者降温,再经第二风机33驱动由第二出风口37排出到送风口13处,进而再从送风口13送入到室内。这样,第二风门5位于关闭位置,可以防止风进入第一风道26内,可以有效保证立式空调器100的送风风量,进而可以保证立式空调器100的性能。
如图4所示,第一风门4位于第二位置、第二风门5位于打开第一出风口27的打开位置时,立式空调器100中第一换热系统2的第一风机23正常工作,第二换热系统3的第二风机33停止工作。风从第一回风口11进入、经过第一换热器22的升温或者降温,再在第一风机23的驱动下由第一出风口27排出到送风口13处,再由送风口13送入到室内。这样,第一风门4位于第二位置,防止从第一出风口27排出的风进入到第二风道36内,可以有效保证立式空调器100的送风风量,进而可以保证立式空调器100的性能。
图3和图4中的立式空调器100只有一个换热系统正常工作,这样的控制模式适用于室内负荷较小时的情况,这样的工作状模式可以降低风机功率,进而节省能耗。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两个回风口和一个送风口;
两个独立的换热系统,每个换热系统分别限定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每个风道内均设有换热器和风机,两个所述风道与所述两个回风口分别连通;
第一风门,所述第一风门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一风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摆动;
所述第一风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并联,所述第一风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换热系统包括:
第一换热系统,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限定出第一风道的第一风道件、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内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道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送风口连通;
第二换热系统,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包括限定出第二风道的第二风道件、设在所述第二风道内的第二换热器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道具有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一风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送风口连通且与所述第一风道隔断,所述第一风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换热系统在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且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设在所述第二换热系统上方,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在所述第一风道件的顶部,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在所述第二风道件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件包括第一蜗壳和设在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第一引风件,所述第一风机设在所述第一蜗壳内,所述第一风门被构造成所述第一引风件的底板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二风道件包括第二蜗壳和设在所述第二蜗壳和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第二引风件,所述第二风机设在所述第二蜗壳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蜗壳的底端相连,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风门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抵;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风门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风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前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竖直设置且其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道件的顶板和底板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机的后侧;
所述第二换热器竖直设置且其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风道件的顶板和底板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机的后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底部相连,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风门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后壁相抵;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风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前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在所述第二风道件顶部,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成上下两个部分,所述隔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风门,所述第二风门设在所述第一风道件上且所述第二风门在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关闭位置之间可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为离心风机。
CN201410559753.6A 2014-10-20 2014-10-20 立式空调器 Active CN1043740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59753.6A CN104374004B (zh) 2014-10-20 2014-10-20 立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59753.6A CN104374004B (zh) 2014-10-20 2014-10-20 立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4004A CN104374004A (zh) 2015-02-25
CN104374004B true CN104374004B (zh) 2017-08-25

Family

ID=52553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59753.6A Active CN104374004B (zh) 2014-10-20 2014-10-20 立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740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3129A (zh) * 2016-04-29 2016-08-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928073A (zh) * 2016-05-20 2016-09-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CN105890099B (zh) * 2016-06-01 2019-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送风系统及应用其的室内机和空调
WO2021046943A1 (zh) * 2019-09-11 2021-03-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道系统、空调器以及风道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0715424B (zh) * 2019-10-21 2022-04-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2923547B (zh) * 2019-12-06 2023-04-07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冷媒循环系统和换热装置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13124492B (zh) * 2019-12-31 2022-11-29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2254280B (zh) * 2020-10-19 2021-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87246A (zh) * 2021-07-02 2021-11-02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柜机及其自清扫控制方法
CN113587221B (zh) * 2021-07-06 2022-12-23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柜机及其湿度调控方法
WO2024106271A1 (ja) * 2022-11-14 2024-05-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風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5701A (en) * 1996-10-01 1998-02-10 Fmc Corporation Double blower air conditioning unit
CN204227539U (zh) * 2014-10-20 2015-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1490A (ja) * 1998-01-20 1999-07-3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3804537B2 (ja) * 2002-01-18 2006-08-02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2004101125A (ja) * 2002-09-12 2004-04-02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KR100784841B1 (ko) * 2006-05-26 2007-12-14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투인원 초슬림 공기조화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JP2008190803A (ja) * 2007-02-06 2008-08-21 Sharp Corp 冷風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5701A (en) * 1996-10-01 1998-02-10 Fmc Corporation Double blower air conditioning unit
CN204227539U (zh) * 2014-10-20 2015-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4004A (zh) 2015-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74004B (zh) 立式空调器
CN103629739B (zh) 多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
CN104633726B (zh) 抽屉式微波炉
CN20406328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5115034A (zh) 空调器及其送风装置
CN202173286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烤箱
CN202652737U (zh) 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柜
CN20398046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7990427A (zh) 环窗框式室内空调机
CN205641191U (zh) 竖款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4227539U (zh) 立式空调器
CN202792259U (zh) 多出风口空调器室内机
CN203928159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906406Y (zh) 双送风系统空调器
CN205747179U (zh) 一种并柜式冷热通道全封闭的列间空调
CN11274736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2788073U (zh) 机房系统
CN210891907U (zh) 一种上下出风柜式空调器
CN205447882U (zh) 微波烹饪装置
CN105222455B (zh) 嵌入式冰箱
CN104251550B (zh) 暖风机
CN104792095B (zh) 冰箱
CN20400632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1041151U (zh) 一种可实现多种出风模式的室内机
CN110848802B (zh) 一种空调挂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