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62239B - 一种led电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led电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62239B
CN104362239B CN201410663429.9A CN201410663429A CN104362239B CN 104362239 B CN104362239 B CN 104362239B CN 201410663429 A CN201410663429 A CN 201410663429A CN 104362239 B CN104362239 B CN 1043622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de
angstroms
row
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634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62239A (zh
Inventor
徐平
王远红
谈健
夏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neng Hualei Opto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neng Hualei Opto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neng Hualei Opto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neng Hualei Opto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634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622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62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2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62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22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40Materials therefor
    • H01L33/405Refle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16Processes relating to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电极结构,由GaN层的表层向外依次包括第一Ni层、Al层、Cr层、第二Ni层以及Au层,第一Ni层上开设有通孔。Al层紧挨第一Ni层设计,能将传输到P、N电极的光反射回芯片内部,被反射回的光从芯片内部再射出来,从而提高了LED芯片的外量子效率;Cr不但能够起到黏附作用,还能够防止Al金属原子向电极上面Ni层和Au层扩散,提高电极的稳定性;通孔的设计能够减少第一Ni层对光的吸收,最大化提高发光效率,又能够保证Al层与GaN表面的良好接触。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制作方法精简,适合大批量生产,且膜层之间粘附性很好,整个电极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LED电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子器件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LED电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LED是一种固体光源,它是利用半导体P-N结制成的发光器件。在正向导通时,半导体中的少数载流子和多数载流子复合,释放出的能量以光子或部分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半导体LED照明具有高效、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等显著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路灯、显示屏、室内照明、汽车灯等各个领域。如何提高发光效率是LED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传统的P、N电极一般采用Ni/Au结构或者Cr/Pt/Au结构,这两种金属电极结构的稳定性较好,但是从芯片内部发光区发出的光有很大一部分会被电极吸收,从而降低了LED的发光效率。也有采用金属Ag或者Al作为电极的反射层,Ag的反射率较高,并且可以直接沉积在p-GaN形成很好的欧姆接触,但是其粘附性较差,且Ag的电化学特性不稳定,对制备过程比较敏感,在空气中易氧化,遇高温会产生凝聚现象。Al可以在n-GaN上形成粘附性强并且稳定的欧姆接触,但是Al不能在p-GaN上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为了解决欧姆接触和粘附性问题,通常在AL与GaN之间设计了一层薄膜,但是薄膜会对光产生吸收,从而影响了LED的发光效率。
申请号为200410058035.7的专利《适用于氮化镓器件的铝/钛/铝/镍/金欧姆接触系统》公开了一种铝/钛/铝/镍/金电极,在该电极结构中Al层直接与GaN表面接触,虽然可以保证LED的发光效率,但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整个电极与GaN的粘附性会很差,在后续的焊线、打线过程中,电极容易脱落;二是电压会升高。
由此,开发一种对光吸收较小、电极与GaN层粘附性好、电压低以及能提高LED发光效率等效果的电极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与GaN层粘附性好、能提高LED发光效率的LED电极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LED电极结构,由GaN层的表层向外依次包括第一Ni层、Al层、Cr层、第二Ni层以及Au层;
所述第一Ni层沿LED电极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开设有通孔。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垂直于所述LED电极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上,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或者四边形。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为3~4微米,相邻两个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4~5微米。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37个,以所述LED电极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由内到外分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以及第四排均匀排列,所述第一排的数量为1个,所述第二排的数量为6个,所述第三排的数量为12个,所述第四排的数量为18个。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Ni层的厚度为5~10埃;所述Al层的厚度为1300~1600埃;所述Cr层的厚度为450~550埃;所述第二Ni层的厚度为150~300埃;所述Au层的厚度为10000~12000埃。
应用本发明的LED电极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LED电极结构由GaN层的表层向外依次包括第一Ni层、Al层、Cr层、第二Ni层以及Au层,Al层紧挨第一Ni层设计,能将传输到P、N电极的光反射回芯片内部,被反射回的光从芯片内部再射出来,从而提高了LED芯片的外量子效率;Cr不但能够起到黏附作用,还能够防止Al金属原子向电极上面Ni层和Au层扩散,从而提高了电极的稳定性;所述第一Ni层沿LED电极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设计能够减少第一Ni层对光的吸收,最大化提高发光效率,又能够保证Al层与GaN表面的良好接触。
(2)本发明中在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平面上,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或者四边形,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形状的通孔,从而获得不同亮度和电压的LED电极,实用性强。
(3)本发明中所述通孔的直径为3~4微米,相邻两个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4~5微米,最好是:所述通孔的数量为37个,以所述LED电极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由内到外分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以及第四排均匀排列,所述第一排的数量为1个,所述第二排的数量为6个,所述第三排的数量为12个,所述第四排的数量为18个,使得LED的亮度达到228mw,电压为3.20V,即具有高亮度和低电压,实用性强。
(4)本发明中第一Ni层的厚度为5~10埃,Al层的厚度为1300~1600埃,Cr层的厚度为450~550埃,第二Ni层的厚度为150~300埃,Au层的厚度为10000~12000埃,结构设计合理,且第一Ni层的厚度仅有几个埃,几乎不会对芯片内部发出的光产生吸收,降低整体电极对光的吸收率,既能保证高亮度又能保证电极与GaN有好的粘附力和低电压;铝层(Al层)的厚度能保证LED高的发光效率又能确保电极在打线时的稳定性;铬层(Cr层)的厚度能防止铝的扩散和球聚又能起到好的黏附作用;第二镍层(第二Ni层)的厚度可以很好地防止铬层(Cr层)向金层(Au层)扩散同时使整个电极的电阻最小;金层(Au层)的厚度可以保证正常焊线和低的成本。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LED电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电极图形,通过DNR-L300-D1负性光刻胶做出电极图形;
步骤二:蒸镀电极,采用电子束蒸发真空镀膜机进行蒸镀电极,具体为:在电子束蒸发真空镀膜机的腔体内先镀上第一Ni层,完成后利用光刻做出所需要通孔,然后再用化学溶液腐蚀掉不必要的第一Ni层,接着去光阻;再用真空镀膜机依次蒸镀Al层、Cr层、第二Ni层以及Au层;其中,所述第一Ni层的镀膜速率为0.1~0.6埃/秒,功率为其输出功率的0.16~0.19倍;所述Al层的镀膜速率为4.5~6.5埃/秒,功率为0.30~0.45倍;所述Cr层的镀膜速率为0.9~1.1埃/秒,功率为其输出功率的0.035~0.045倍;所述第二Ni层的镀膜速率为0.9~1.2埃/秒,功率为其输出功率的0.16~0.19倍;所述Au层的镀膜速率为9.9~10.1埃/秒,功率为其输出功率的0.23~0.28倍;
步骤三:剥离与去胶,采用蓝膜对金属进行剥离,待金属剥离干净后再将电极放入去胶剂中进行超声浸泡;
步骤四:退火,在空气以及温度为450~500摄氏度的氛围中对电极进行退火处理。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的制作电极图形的过程具体为:依次包括匀胶、软烤、曝光、硬烤、显影以及甩干过程,所述匀胶过程具体为:控制光刻胶的厚度为2.8微米~2.9微米;所述软烤过程具体为:采用热板进行软烤,软烤的温度为100~105摄氏度,软烤的时间90秒~120秒;所述曝光过程中曝光能量为80~90mj/cm2;所述硬烤过程具体为:采用热板进行硬烤,硬烤的温度为108~112摄氏度,硬烤的时间为60秒~90秒;所述显影过程具体为:把装好芯片的卡塞放入盛有正胶显影液的烧杯中;顺时针转动三圈再逆时针转动三圈,再上下抖动三次,静置15秒;循环重复以上转动、抖动以及静置过程,显影的时间为70秒~90秒;所述甩干过程为先将芯片冲水5分钟再放入甩干机中进行甩干。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步中电子束蒸发真空镀膜机的腔体压力保持为1.0×10-6Torr,温度保持为0摄氏度;所述步骤二中的化学溶液为硝酸、硫酸和水的混合溶液,其中,硝酸的质量分数为35%~40%,硫酸的质量分数为42%~46%,腐蚀时混合溶液的温度为55~60摄氏度;所述步骤三中的去胶剂包括质量分数为99.5~99.8%的N-甲基吡咯烷酮以及质量分数为0.2~0.5%的水;所述步骤四中空气的气流量为5~7升/分钟,退火的时间为8~11分钟。
为了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所述步骤一与所述步骤二之间还包括芯片去胶处理,具体为用等离子去胶机对芯片进行去胶处理,所述芯片去胶处理过程中氧气的流量为20毫升/分钟,射频的时间为60秒。
使用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采用DNR-L300-D1负性光刻胶,剥离后电极侧壁几乎不会存在残胶,大大提高后续的镀膜的效率;采用电子束真空蒸发的镀膜方式蒸镀电极,该镀膜方法膜层质量好,且镀膜速率快、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采用高温450~500摄氏度进行退火,退火过程中可以形成AlxNiy等金属合金,界面处产生的N空位形成的重掺杂区,使得隧穿电流成为电流输运中主要机制,有利于提高欧姆接触的热稳定性和可靠性,且退火后的比接触电阻率可达2.4×10-5Ω·cm2
(2)本发明中DNR-L300-D1负性光刻胶的工艺以及工艺参数容易控制,适合批量生产;采用的显影方式具有如下两个优点:a、成本低且效率高,采用自动设备的成本是本发明显影方式成本的四到五倍,目前的自动显影设备一次只能显影3片,而本发明的显影方式一次性可以显影一卡塞,即25片;b、本发明显影方式显影更充分,自动设备缓慢旋转(转速一般为10~20转/分钟)的显影方式容易出现显影不干净的问题,而本发明通过循环重复以上转动、抖动方式和静置动作,使得显影足够充分。
(3)本发明中步骤二中的化学溶液为硝酸、硫酸和水的混合溶液,其中,硝酸的质量分数为35%~40%,硫酸的质量分数为42%~46%,腐蚀时混合溶液的温度为55~60摄氏度,其化学反应式为:2Ni+2H2SO4+2HNO3=2NiSO4+NO2+NO+3H2O,腐蚀效率高且质量符合要求;去胶剂包括质量分数为99.5~99.8%的N-甲基吡咯烷酮以及质量分数为0.2~0.5%的水,其pH值控制在6.5~7.5,不会与电极中的Al层发生反应,提高电极的稳定性,同时,此去胶剂的价格低于一般的去胶剂,节约成本;退火过程中空气的气流量以及退火的时间的合理控制,使得AlxNiy等金属合金形成更充分,进一步提高欧姆接触的热稳定性和可靠性。
(4)本发明中制作电极图形与蒸镀电极之间还包括芯片去胶处理过程,能够去除DNR-L300-D1负性光刻时残留下来的负胶底膜,能够提高P电极与透明导电层以及N电极与GaN层的粘附性而降低电极脱落的风险,同时对降低芯片的电压有很好的效果。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LED电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Ni层的结构示意图;
00-GaN层,01-第一排,02-第二排,03-第三排,04-第四排,11-第一Ni层,111-通孔,12-Al层,13-Cr层,14-第二Ni层,15-Au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1:
一种LED电极结构,详见图1,包括第一Ni层11、Al层12、Cr层13、第二Ni层14以及Au层15,所述第一Ni层11镀在包括n-GaN或/和p-GaN的GaN层00的表层上,所述Al层12镀在所述第一Ni层11上,所述Cr层13镀在所述Al层12上,所述第二Ni层14度在所述Cr层13上,所述Au层15位于最外层,且镀在所述第二Ni层14上。
所述第一Ni层11沿LED电极的中心轴线L方向上开设有通孔111;在垂直于所述LED电极的中心轴线L的平面上,所述通孔111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通孔111的数量为37个,以所述LED电极的中心轴线L为中心由内到外分第一排01、第二排02、第三排03以及第四排04均匀排列,所述第一排的数量为1个,所述第二排的数量为6个,所述第三排的数量为12个,所述第四排的数量为18个,详见图2。
除此之外,通孔111的横截面还可以做成三角形、椭圆形或者四边形等常规形状,本发明LED电极结构中其通孔的横截面做成常见的几种形状(圆形、三角形、椭圆形以及四边形)与现有技术的LED(其电极的结构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且其上未设通孔)的亮度及电压的比较详见表1:
表1 本发明LED(通孔的横截面分别为圆形、三角形、椭圆形以及四边形)与现有LED的亮度以及电压的比较
参数/通孔的形状 圆形 三角形 椭圆形 四边形 现有技术
亮度(mw) 228 220 216 230 214
电压(V) 3.20 3.26 3.28 3.35 3.25
除此之外,所述通孔111满足以下条件即可,其直径D为3~4微米,相邻两个所述通孔111的中心轴线L1之间的水平距离d为4~5微米。但是,由于通孔的数量越多,铝层与氮化镓层的接触面积越大,亮度会有所提高,其电压也会相应升高,并且电极与氮化镓的整体粘附性也会变差;而通孔数量越少,铝层与氮化镓层的接触面积越小,亮度会降低,其电压也会相应降低,并且电极与氮化镓的整体粘附性也会变好。比如:所述通孔111的数量为36个,分4行9列平行排列,其亮度能够达到225mw,但其电压高达3.40V,与现有技术,其亮度得到大大提高,但其电压值也相应地升高了;与上述内到外分四排进行排列的情况相比较,其亮度略低,其电压值偏高。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1采用数量为37个通孔的设计使得LED的亮度高、电压较低且电极粘附性好,如果设计成其他数量(如38个),电压将升高且电极容易脱落。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实施例1的设计原理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设计出不同亮度、电压以及粘附性能的LED电极结构。
采用上述内到外分四排进行排列的情况为最佳设计。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还可以选用其他多边形。
因此,针对于现有技术中电极存在的缺陷(一般用Ti,Ti能够起到黏附层的作用,但是在后续的退火过程中Al金属原子向电极上面Ni层和Au层扩散,对Au层起到破坏作用,从而影响了电极的稳定性),本发明LED电极结构中Al层紧挨第一Ni层设计,能将传输到P、N电极的光反射回芯片内部,被反射回的光从芯片内部再射出来,从而提高了LED芯片的外量子效率;Cr不但能够起到黏附作用,还能够防止Al金属原子向电极上面Ni层和Au层扩散,从而提高了电极的稳定性;所述第一Ni层沿LED电极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设计能够减少第一Ni层对光的吸收,最大化提高发光效率,又能够保证Al层与GaN表面的良好接触。
所述第一Ni层11的厚度为5~10埃,所述Al层12的厚度为1300~1600埃,所述Cr层13的厚度为450~550埃,所述第二Ni层14的厚度为150~300埃,所述Au层15的厚度为10000~12000埃,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若第一Ni层太薄,电极与GaN和黏附力不行,同时电压会升高,5~10埃的厚度几乎不会对芯片内部发出的光产生吸收,从而降低整体电极对光的吸收率,因此,第一Ni层的厚度能保证高亮度又能保证电极与GaN有好的粘附力和低电压;铝是用来反射光的,要有稳定的反射作用必须要有至少1300~1600埃的厚度,铝层太薄反射率不稳定,亮度会降低,铝层太厚会导致后续的打线过程中电极从铝层处断裂,1300~1600埃的厚度即能保证高的发光效率又能保证电极在打线时的稳定性;Cr不但能够起到黏附铝层和Ni层的作用,还可以阻止铝的球聚和外扩散,太薄就不能防止铝的扩散,太厚黏附有问题,450~550埃的厚度即能防止铝的扩散和球聚又能起到好的黏附作用;第二Ni层可以防止Cr向Au层扩散,太薄不能阻止Cr扩散,太厚会增加整个电极的电阻,150~300埃的厚度可以很好地防止Cr向Au层扩散同时使整个电极的电阻最小;金的厚度是出于成本和焊线考虑的,太厚黄金成本高,太薄会导致后续的焊线过程中焊线焊不上,10000~12000埃的Au层可以保证焊线和低的成本。
上述LED电极结构的具体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作电极图形,通过DNR-L300-D1负性光刻胶做出电极图形,制作电极图形的过程具体为:依次包括匀胶、软烤、曝光、硬烤、显影以及甩干过程,所述匀胶过程具体为:采用SVS MSX-1000匀胶机进行匀胶;采用NiKon G6步进光刻机,控制光刻胶的厚度为2.4微米~2.9微米;所述软烤过程具体为:采用热板进行软烤,软烤的温度为100~105摄氏度,软烤的时间90秒~120秒;所述曝光过程中曝光能量为80~90mj/cm2;所述硬烤过程具体为:采用热板进行硬烤,硬烤的温度为108~112摄氏度,硬烤的时间为60秒~90秒;所述显影过程具体为:把装好芯片的卡塞放入盛有正胶显影液的烧杯中;顺时针转动三圈再逆时针转动三圈,再上下抖动三次,静置15秒;循环重复以上转动、抖动以及静置过程,显影的时间为30秒~90秒,具体为分为三段显影,第一段显影时间为25秒,第二段显影时间为15秒,第三段显影时间为10秒;所述甩干过程为先将芯片冲水5分钟再放入甩干机中进行甩干;
第二步:芯片去胶处理,具体为用等离子去胶机对芯片进行去胶处理,所述芯片去胶处理过程中氧气的流量为20毫升每分钟,射频的时间为60秒;
第三步:蒸镀电极,采用电子束蒸发真空镀膜机进行蒸镀电极,工艺条件为:在腔体压力为1.0×10-6Torr(Torr为压强单位,现翻译为“托”,1Torr≈133.322Pa=1.333mbar(毫巴)=0.001315789473atm)以及温度为0摄氏度的条件下,工艺过程为:(1)首先,先采用崇文SEKER-90电子束蒸发真空镀膜机镀上厚度为5~10埃的第一Ni层11,其镀膜速率为0.1~0.6埃/秒,功率为其输出功率的0.16~0.19倍;(2)其次,采用中国电子集团第45所化学清洗台,在第一Ni层11采用常规光刻工艺做出通孔111,再用化学溶液腐蚀掉不必要的第一Ni层,接着常规去胶方法去除光阻,其中,化学溶液为硝酸、硫酸和水的混合溶液,其中,硝酸的质量分数为35%~40%,硫酸的质量分数为42%~46%,腐蚀时混合溶液的温度为55~60摄氏度,其化学反应式为:2Ni+2H2SO4+2HNO3=2NiSO4+NO2+NO+3H2O;去除光阻具体为采用SPR3000去胶液在溶液温度85°~90°时去胶15分钟;(3)最后,用真空镀膜机依次蒸镀厚度为1300~1600埃的Al层12、厚度为450~550埃的Cr层13、厚度为150~300埃的第二Ni层14以及厚度为10000~12000埃的Au层15,其中,所述Al层12的镀膜速率为4.5~6.5埃/秒,功率为0.30~0.45倍;所述Cr层13的镀膜速率为0.9~1.1埃/秒,功率为其输出功率的0.035~0.045倍;所述第二Ni层14的镀膜速率为0.9~1.2埃/秒,功率为其输出功率的0.16~0.19倍;所述Au层15的镀膜速率为9.9~10.1埃/秒,功率为其输出功率的0.23~0.28倍;所述的输出功率为真空镀膜机中电子枪的输出功率。
第四步:剥离与去胶,采用蓝膜对金属进行剥离,待金属剥离干净后再将芯片放入去胶剂中进行超声浸泡,其中所述去胶剂包括质量分数为99.5~99.8%的N-甲基吡咯烷酮以及质量分数为0.2~0.5%的水;
第五步:退火,在空气以及温度为450~500摄氏度的氛围中对电极进行退火处理,其中空气的气流量为5~7升每分钟,退火的时间为8~11分钟。
以上步骤中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可以采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实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发明的LED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现有技术中有采用正性光刻胶PAD光刻,虽然能够节约成本,但是剥离时电极侧壁残留的光刻胶难以剥离干净。而本发明采用DNR-L300-D1负性光刻胶,剥离后电极侧壁几乎不会存在残胶,为后续的镀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提高电极的稳定性;本发明采用的显影方式具有如下两个优点:a、成本低且效率高,采用自动设备的成本是本发明显影方式成本的四到五倍,目前的自动显影设备一次只能显影3片,而本发明的显影方式一次性可以显影一卡塞,即25片;b、本发明显影方式显影更充分,自动设备缓慢旋转(转速一般为10~20转每分钟)的显影方式容易出现显影不干净的问题,而本发明通过循环重复以上转动、抖动方式和静置动作,使得显影足够充分。
(2)现有技术中往往不扫胶,能达到节约时间以及节约设备成本的目的,但是存在电压高以及电极脱落的产品比例约占为0.8%;本发明采用在光刻后再做一次去胶,能够去除光刻时残留下来的负胶底膜,能够提高P电极与透明导电层之间以及N电极与GaN层之间的粘附性,同时对降低芯片的电压有一定的效果,存在电压高以及电极脱落的产品所占比例不超过0.4%。
(3)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溅射镀膜的方法蒸镀电极,溅射能够获得致密性较好的薄膜,但是镀膜速率较慢,生产效率较低;本发明采用电子束蒸发真空镀膜方法镀电极,每RUN 200片耗时2小时,溅射镀膜每RUN 200片耗时3小时,溅射镀膜的膜层颗粒非常细小,膜层表面很均匀,导致膜层与膜层之间的粘附性很差,在后续打线过程中,电极容易出现断层,本发明镀膜方法镀膜速率快、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且镀出来的膜层表面较为粗糙,膜层与膜层之间的粘附性很好,整个电极稳定性很好。
(4)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去胶剂,比如DNS-400去胶液、SF-M18去胶液等均会与Al层发生一定的反应,从而降低了电极的稳定性;本发明采用质量分数为99.5~99.8%的N-甲基吡咯烷酮以及质量分数为0.3~0.4%的水作为去胶剂,此去胶剂的pH值控制在6.5~7.5,不会与电极中的Al层发生反应,同时该去胶剂的价格比一般去胶剂的价格低,能够节约一定的成本。
(5)现有技术中退火在低温250~270摄氏度的氮气或氧气环境中进行退火中,由于温度太低,电极金属不能生成合金,单层金属稳定性不好,且退火中可能会生成AlN、Ga2O3等绝缘层,使已经形成的欧姆接触变坏,稳定性恶化,退火后接触电阻会上下波动,退火后比接触电阻率大约为5×10-5Ω·cm2。本发明在空气以及温度为450~500摄氏度的氛围中对电极进行退火处理,退火过程中可以形成AlxNiy等金属合金,Ni与O反应生成的NiO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界面处产生的N空位形成的重掺杂区,使得隧穿电流成为电流输运中主要机制,有利于提高欧姆接触的热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在氮气中退火,p-GaN表面附着的H会钝化电极中的Mg元素,降低空穴浓度,劣化欧姆接触;在纯氧气氛中退火,过多的O可能会迅速把Ni全部消耗掉,过厚的NiO会阻碍Al向接触界面扩散,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另外用空气退火比用氮气或氧气退火要节约成本,本发明方法中退火后比接触电阻率大约为2.4×10-5Ω·cm2,电阻率下降了一半以上,整个LED的电压比传统电极低0.07~0.12V。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LED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由GaN层的表层向外依次包括第一Ni层(11)、Al层(12)、Cr层(13)、第二Ni层(14)以及Au层(15);
所述第一Ni层(11)沿LED电极的中心轴线(L)方向上开设有通孔(111);
所述通孔(111)以所述LED电极的中心轴线(L)为中心由内到外分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以及第四排均匀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LED电极的中心轴线(L)的平面上,所述通孔(111)的横截面为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或者四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1)的直径为3~4微米,相邻两个所述通孔(111)的中心轴线(L1)之间的水平距离为4~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1)的数量为37个,所述第一排的数量为1个,所述第二排的数量为6个,所述第三排的数量为12个,所述第四排的数量为18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i层(11)的厚度为5~10埃;所述Al层(12)的厚度为1300~1600埃;所述Cr层(13)的厚度为450~550埃;所述第二Ni层(14)的厚度为150~300埃;所述Au层(15)的厚度为10000~12000埃。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LED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电极图形,通过DNR-L300-D1负性光刻胶做出电极图形;
步骤二:蒸镀电极,采用电子束蒸发真空镀膜机进行蒸镀电极,具体为:在电子束蒸发真空镀膜机的腔体内先镀上第一Ni层(11),完成后利用光刻做出所需要通孔(111),然后再用化学溶液腐蚀掉不必要的第一Ni层(11),接着去光阻;再用真空镀膜机依次蒸镀Al层(12)、Cr层(13)、第二Ni层(14)以及Au层(15);其中,所述第一Ni层(11)的镀膜速率为0.1~0.6埃/秒,功率为其输出功率的0.16~0.19倍;所述Al层(12)的镀膜速率为4.5~6.5埃/秒,功率为0.30~0.45倍;所述Cr层(13)的镀膜速率为0.9~1.1埃/秒,功率为其输出功率的0.035~0.045倍;所述第二Ni层(14)的镀膜速率为0.9~1.2埃/秒,功率为其输出功率的0.16~0.19倍;所述Au层(15)的镀膜速率为9.9~10.1埃/秒,功率为其输出功率的0.23~0.28倍;
步骤三:剥离与去胶,采用蓝膜对金属进行剥离,待金属剥离干净后再将电极放入去胶剂中进行超声浸泡;
步骤四:退火,在空气以及温度为450~500摄氏度的氛围中对电极进行退火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制作电极图形的过程具体为:依次包括匀胶、软烤、曝光、硬烤、显影以及甩干过程,所述匀胶过程具体为:控制光刻胶的厚度为2.8微米~2.9微米;所述软烤过程具体为:采用热板进行软烤,软烤的温度为100~105摄氏度,软烤的时间90秒~120秒;所述曝光过程中曝光能量为80~90mj/cm2;所述硬烤过程具体为:采用热板进行硬烤,硬烤的温度为108~112摄氏度,硬烤的时间为60秒~90秒;所述显影过程具体为:把装好芯片的卡塞放入盛有正胶显影液的烧杯中;顺时针转动三圈再逆时针转动三圈,再上下抖动三次,静置15秒;循环重复以上转动、抖动以及静置过程,显影的时间为70秒~90秒;所述甩干过程为先将芯片冲水5分钟再放入甩干机中进行甩干。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电子束蒸发真空镀膜机的腔体压力保持为1.0×10-6Torr,温度保持为0摄氏度;所述步骤二中的化学溶液为硝酸、硫酸和水的混合溶液,其中,硝酸的质量分数为35%~40%,硫酸的质量分数为42%~46%,腐蚀时混合溶液的温度为55~60摄氏度;所述步骤三中的去胶剂包括质量分数为99.5~99.8%的N-甲基吡咯烷酮以及质量分数为0.2~0.5%的水;所述步骤四中空气的气流量为5~7升/分钟,退火的时间为8~11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与所述步骤二之间还包括芯片去胶处理,具体为用等离子去胶机对芯片进行去胶处理,所述芯片去胶处理过程中氧气的流量为20毫升/分钟,射频的时间为60秒。
CN201410663429.9A 2014-11-19 2014-11-19 一种led电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43622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3429.9A CN104362239B (zh) 2014-11-19 2014-11-19 一种led电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63429.9A CN104362239B (zh) 2014-11-19 2014-11-19 一种led电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2239A CN104362239A (zh) 2015-02-18
CN104362239B true CN104362239B (zh) 2017-02-08

Family

ID=52529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63429.9A Active CN104362239B (zh) 2014-11-19 2014-11-19 一种led电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622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8385B (zh) * 2015-09-01 2018-03-23 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作发光二极管的光刻曝光方法
WO2018084631A1 (ko) 2016-11-03 2018-05-1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소자 패키지
CN106972088B (zh) * 2017-05-25 2019-03-08 合肥彩虹蓝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金属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61652B (zh) * 2018-10-31 2021-11-02 无锡中微晶园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厚金属层lift off工艺图形异常的方法
CN110459653A (zh) * 2019-08-22 2019-11-15 福建兆元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倒装芯片的界面金属结构及制备方法
CN111025627A (zh) * 2020-01-10 2020-04-17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pdms薄膜的全固态可变焦静电驱动式微透镜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8421A (ja) * 1998-12-21 2000-07-04 Toyoda Gosei Co Ltd Iii族窒化物系化合物半導体素子
CN1734730A (zh) * 2004-08-09 2006-02-15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适用于氮化镓器件的铝/钛/铝/镍/金欧姆接触系统
CN101872822A (zh) * 2002-11-16 2010-10-2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30259A (zh) * 2011-01-14 2011-07-20 大连美明外延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复合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WO2014003346A1 (en) * 2012-06-28 2014-01-03 Seoul Opto Device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for 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8421A (ja) * 1998-12-21 2000-07-04 Toyoda Gosei Co Ltd Iii族窒化物系化合物半導体素子
CN101872822A (zh) * 2002-11-16 2010-10-2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34730A (zh) * 2004-08-09 2006-02-15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适用于氮化镓器件的铝/钛/铝/镍/金欧姆接触系统
CN102130259A (zh) * 2011-01-14 2011-07-20 大连美明外延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复合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WO2014003346A1 (en) * 2012-06-28 2014-01-03 Seoul Opto Device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for 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2239A (zh)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2239B (zh) 一种led电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3682004B (zh) 一种改善出光率的发光二极管倒装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EP219458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20060912A1 (en) Method of forming conductive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with the same, and solar cell manufactured by th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CN103681277B (zh) 一种多层金属图形化工艺中的湿法腐蚀方法
JP2011003777A (ja)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61056A (zh) 高亮度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41511B (zh) 一种高亮度倒装紫外led芯片制备方法
CN109461652A (zh) 一种改善厚金属层lift off工艺图形异常的方法
CN116936711A (zh) 一种垂直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led灯板
CN106328781B (zh) 高反射率led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US5882435A (en) Process for the metal coating of solar cells made of crystalline silicon
CN109313957B (zh) 导电性糊剂及太阳能电池
CN104465485B (zh) 一种制备小间距led全彩显示阵列的方法
CN116960253B (zh) 一种倒装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95481B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JP2008098639A (ja) メッキ層を備えるバンプ電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859143U (zh) 一种led芯片p面厚铝电极
CN106972088B (zh) 一种led金属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203859140U (zh) 一种led芯片p面电极
CN103985805B (zh) 一种led芯片p面厚铝电极及厚铝电极制备方法
JP201600498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621401A (zh) 微型led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CN114551682A (zh) 一种led透明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215377438U (zh) 微型led封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