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9629A - 壳体及壳体拆卸方法 - Google Patents

壳体及壳体拆卸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9629A
CN104349629A CN201310412400.9A CN201310412400A CN104349629A CN 104349629 A CN104349629 A CN 104349629A CN 201310412400 A CN201310412400 A CN 201310412400A CN 104349629 A CN104349629 A CN 104349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workpiece
housing
moving part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124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9629B (zh
Inventor
何善治
洪凯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filed Critical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49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9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9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96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49Details of the mechan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parts or relating to the method of assemb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15Disassembling
    • Y10T29/49822Disassembling by applying for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60Biased catch or lat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壳体及壳体拆卸方法。壳体包含第一工件、第二工件及锁固组件。锁固组件包含第一卡合件、往复件及第二卡合件。第一卡合件固定至第一工件。往复件固定至第二工件的第一侧,并可相对第二工件往复移动。第二卡合件连接往复件,用以与第一卡合件相互卡合。在锁固组件受位于第二工件的第二侧的磁力影响之后,往复件产生位移,且第二卡合件脱离第一卡合件。

Description

壳体及壳体拆卸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壳体以及壳体拆卸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电子装置(例如,手机、PDA、笔记型电脑…等)皆具有由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所组合成的壳体。壳体主要是用来包覆设置于电子装置内部的电子零件,借以对电子零件提供防护而避免发生碰撞而损坏的状况。
随着科技的进步,几乎大部分的电子装置(例如,可携式电子装置)都是朝着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不断地推陈出新,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电子装置的壳体内部空间设计面临了严格的限制要求。以往,如果要拆卸电子装置的壳体,已知的作法是设计使第一盖体可相对于第二盖体进行“卡合”或“释放”的动作。举例来说,第一盖体可以与第二盖体上的卡合件卡合固定,当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进行组合时,只要使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相向挤压致使两者的卡合件相互卡合即可。然而,尽管上述的组合结构简单使得壳体组合方便,在拆卸时却需要拆卸治具将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的卡合件分离,且机体内部与壳体需额外设置空间或开口以供拆卸治具深入接触卡合件以及使卡合件分离。由此可知,这些因素会增加壳体设计上以及维修过程当中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锁固组件,其是适于应用至壳体。壳体包含第一工件以及第二工件。锁固组件包含第一卡合件、往复件以及第二卡合件。第一卡合件固定至该第一工件。往复件固定至第二工件的第一侧,并可相对第二工件往复移动。第二卡合件连接往复件,用以与第一卡合件相互卡合。在锁固组件受位于第二工件的第二侧的非接触力影响之后,往复件产生位移,且第二卡合件脱离第一卡合件。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壳体,其是包含第一工件、第二工件以及锁固组件。第二工件适于与第一工件组合。锁固组件包含第一卡合件、往复件以及第二卡合件。第一卡合件固定至该第一工件。往复件固定至第二工件的第一侧,并可相对第二工件往复移动。第二卡合件连接往复件,用以与第一卡合件相互卡合。在锁固组件受位于第二工件的第二侧的非接触力影响之后,往复件产生位移,且第二卡合件脱离第一卡合件。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壳体拆卸方法,其是包含:提供壳体,其中壳体包含第一工件、第二工件以及锁固组件,锁固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并包含第一卡合件、往复件以及第二卡合件,第一卡合件固定至该第一工件,往复件固定至第二工件的第一侧,第二卡合件连接往复件,并与第一卡合件相互卡合;由壳体外以非接触力影响锁固组件,致使往复件在垂直于第一侧的方向上的长度朝向第二工件缩短,以及使第二卡合件脱离第一卡合件;以及分离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
本发明所提供的锁固组件、壳体以及壳体拆卸方法至少可解决先前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壳体是将第一卡合件固定至第一工件上,并将用以与第一卡合件相互卡合的第二卡合件整合至锁固组件。由于第二工件上不再需要制作结构复杂的第二卡合件,因此第二工件的模具可简单化,不仅可节省模具的制造成本,更可增加模具的设计自由度。并且,本发明的锁固组件可接受非接触力而解除卡合状态,因此壳体在拆卸时并不需要特殊治具的协助,进而可有效地减少重工时所耗费的时间与废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相互卡合;
图1B为绘示图1A中的壳体的另一局部剖视图,其中第二卡合件脱离第一卡合件;
图1C为绘示图1A中的壳体的另一局部剖视图,其中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分离;
图2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锁固组件固定至第二工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锁固组件固定至第二工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锁固组件固定至第二工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壳体拆卸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请参照图1A、图1B以及图1C。图1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壳体1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第一卡合件140与第二卡合件144相互卡合。图1B为绘示图1A中的壳体1的另一局部剖视图,其中第二卡合件144脱离第一卡合件140。图1C为绘示图1A中的壳体1的另一局部剖视图,其中第一工件10与第二工件12分离。
如图1A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包含第一工件10、第二工件12以及锁固组件14。壳体1的第二工件12适于与第一工件10组合。壳体1的锁固组件14设置于壳体1内,并包含第一卡合件140、往复件142以及第二卡合件144。锁固组件14的第一卡合件140固定至第一工件10。锁固组件14的往复件142固定至第二工件12的第一侧12a,并可沿着第一方向A1相对第二工件12往复移动。锁固组件14的第二卡合件144连接往复件142,用以与第一卡合件140相互卡合。应用本发明的壳体1的电子装置可以是手持式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PDA、GPS…等),但并不以此为限。
于本实施方式中,锁固组件14的第一卡合件140与往复件142通过胶体粘固的方式分别固定至该第一工件10与第二工件12,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1B所示,在壳体1的锁固组件14受位于第二工件12的第二侧12b(亦即,壳体1外)的非接触力影响之后,往复件142产生位移(亦即,往复件142的长度是沿着第一方向A1朝向第二工件12缩短),且第二卡合件144沿着第一方向A1脱离第一卡合件140。借此,壳体1的第一工件10即可沿着第二方向A2与第二工件12分离而完成拆卸(如图1C所示)。
于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方向A1与第二方向A2相互垂直,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于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的锁固组件14设置至第二工件12的第一侧12a,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方式中,锁固组件14可设置至第二工件12的底部。举例来说,可先在第二工件12的底部上设置支柱(图未示),再将锁固组件14固定至支柱。
由此可知,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之一,在于壳体1的锁固组件14可受非接触力的影响而解除卡合状态。以下将针对本发明的壳体1与锁固组件14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解说。
请参照图2,其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锁固组件24固定至第二工件22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2所示,并配合参照图1A与图1B,于本实施方式中,锁固组件24的往复件242包含固定部242a以及移动部242b。往复件242的固定部242a固定至第二工件22的第一侧22a。往复件242的移动部242b衔接固定部242a,并可沿着第一方向A1相对固定部242a往复滑动而展开或收合。锁固组件24的第二卡合件244连接移动部242b。
进一步来说,往复件242的固定部242a具有腔室242a1以及开口242a2。移动部242b由固定部242a的开口242a2穿入腔室242a1中。换言之,往复件242的固定部242a套设至移动部242b,致使移动部242b可相对固定部242a往复滑动而展开或收合。
于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外的非接触力为磁力。往复件242的移动部242b包含导磁材料。借此,在往复件242的移动部242b受位于第二工件22的第二侧22b的磁力吸引之后,移动部242b即沿着第一方向A1朝向固定部242a收合于固定部242a的腔体内,并带动第二卡合件244脱离第一卡合件140而解除卡合状态。接着,即可进一步使壳体1的第一工件10沿着第二方向A2与第二工件22分离(如图1C所示)。
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方式中,锁固组件24的第二卡合件244包含导磁材料。借此,在第二卡合件244受磁力吸引之后,第二卡合件244朝向第二工件22移动而脱离第一卡合件140,并带动往复件242的移动部242b朝向固定部242a收合而解除卡合状态。
另外,在组合壳体1的第一工件10与第二工件22时,为了使锁固组件24的第二卡合件244复位而卡合第一卡合件140,于本实施方式中,锁固组件24进一步包含弹簧246。弹簧246设置于固定部242a的腔体中,并压缩于固定部242a与移动部242b之间。借此,在壳体1外的磁力消失之后,锁固组件24的弹簧246即可沿着第一方向A1的反方向推挤往复件242的移动部242b,进而带动第二卡合件244远离第二工件22移动而复位。
请参照图3,其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锁固组件34固定至第二工件32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3所示,并配合参照图1A与图1B,于本实施方式中,锁固组件34的往复件342包含固定部342a以及移动部342b。往复件342的固定部342a固定至第二工件32的第一侧32a。往复件342的移动部342b衔接固定部342a,并可沿着第一方向A1相对固定部342a往复滑动而展开或收合。锁固组件34的第二卡合件344连接移动部342b。
在此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相较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往复件342的移动部342b具有腔室342b1以及开口342b2。往复件342的固定部342a由移动部342b的开口342b2穿入腔室342b1中。换言之,往复件342的移动部342b套设至固定部342a,致使移动部342b可相对固定部342a往复滑动而展开或收合。
于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外的非接触力为磁力。往复件342的移动部342b包含导磁材料。借此,在往复件342的移动部342b受位于第二工件32的第二侧32b的磁力吸引之后,移动部342b即沿着第一方向A1朝向固定部342a移动,致使固定部342a收合于移动部342b的腔体内,并带动第二卡合件344脱离第一卡合件140而解除卡合状态。接着,即可进一步使壳体1的第一工件10沿着第二方向A2与第二工件32分离(如图1C所示)。
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方式中,锁固组件34的第二卡合件344包含导磁材料。借此,在第二卡合件344受磁力吸引之后,第二卡合件344朝向第二工件32移动而脱离第一卡合件140,并带动往复件342的移动部342b朝向固定部342a收合而解除卡合状态。
另外,在组合壳体1的第一工件10与第二工件32时,为了使锁固组件34的第二卡合件344复位而卡合第一卡合件140,本实施方式的锁固组件34将弹簧346设置于移动部342b的腔体中,并使弹簧346压缩于固定部342a与移动部342b之间。借此,在壳体1外的磁力消失之后,锁固组件34的弹簧346即可沿着第一方向A1的反方向推挤往复件342的移动部342b,进而带动第二卡合件344远离第二工件32移动而复位。
请参照图4,其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锁固组件44固定至第二工件42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4所示,并配合参照图1A与图1B,于本实施方式中,锁固组件44的往复件442包含固定部442a、移动部442b以及弹簧446。往复件442的固定部442a固定至第二工件42的第一侧42a。往复件442的固定部442a具有腔室442a1以及开口442a2。移动部442b由固定部442a的开口442a2穿入腔室442a1中。亦即,往复件442的固定部442a套设至移动部442b,致使移动部442b可沿着第一方向A1相对固定部442a往复滑动而展开或收合。锁固组件44的第二卡合件444连接移动部442b。
于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外的非接触力为磁力。往复件442的移动部442b包含导磁材料。借此,在往复件442的移动部442b受位于第二工件42的第二侧42b的磁力吸引之后,移动部442b即可沿着第一方向A1朝向固定部442a收合于固定部442a的腔体内,并带动第二卡合件444脱离第一卡合件140而解除卡合状态。或者,于另一实施方式中,锁固组件44的第二卡合件444包含导磁材料。借此,在第二卡合件444受磁力吸引之后,第二卡合件444即沿着第一方向A1朝向第二工件42移动而脱离第一卡合件140,并带动往复件442的移动部442b朝向固定部442a收合而解除卡合状态。
在此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相较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弹簧446套设至往复件442外(而非设置于腔室442a1中),并压缩于第二工件42与第二卡合件444之间。借此,在壳体1外的磁力消失之后,锁固组件44的弹簧446即可沿着第一方向A1的反方向推挤第二卡合件444远离第二工件42移动而复位。
另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以磁力吸引的方式为主,但磁力相斥的方式也可实施,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壳体拆卸方法。请参照图5,其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壳体拆卸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并请配合参照图1A至图1C及其相关说明,于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壳体拆卸方法主要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S100:提供壳体。
其中,壳体包含第一工件、第二工件以及锁固组件。锁固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并包含第一卡合件、往复件以及第二卡合件。第一卡合件固定至第一工件。锁固组件的往复件固定至第二工件的第一侧。锁固组件的第二卡合件连接往复件,并与第一卡合件相互卡合。
步骤S102:由壳体外以非接触力影响锁固组件,致使往复件在垂直于第一侧的方向上的长度朝向第二工件缩短,以及使第二卡合件脱离第一卡合件。
步骤S104:分离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
由此可知,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之一,在于壳体的锁固组件可接受非接触力而解除卡合状态。以下将针对本发明的壳体拆卸方法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解说。
请配合参照图2、图3、图4及其相关说明,于另一实施方式中,锁固组件的往复件包含固定部以及移动部。往复件的固定部固定至第二工件的第一侧。往复件的移动部衔接固定部,并可相对固定部往复滑动而展开或收合。锁固组件的第二卡合件连接往复件的移动部。
在此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往复件的移动部包含导磁材料,因此上述步骤S102可替换为下列步骤:
步骤S202:施加磁力至移动部,致使移动部朝向固定部收合,并带动第二卡合件脱离第一卡合件。
同样配合参照图2、图3、图4及其相关说明,于另一实施方式中,锁固组件的往复件同样包含固定部以及移动部,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锁固组件的第二卡合件包含导磁材料,因此上述步骤S102可替换为下列步骤:
步骤S302:施加磁力至第二卡合件,致使第二卡合件朝向第二工件移动而脱离第一卡合件,并带动移动部朝向固定部收合。
由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锁固组件、壳体以及壳体拆卸方法至少可解决先前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壳体是将第一卡合件固定至第一工件上,并将用以与第一卡合件相互卡合的第二卡合件整合至锁固组件。由于第二工件上不再需要制作结构复杂的第二卡合件,因此第二工件的模具可简单化,不仅可节省模具的制造成本,更可增加模具的设计自由度。并且,本发明的锁固组件可接受非接触力而解除卡合状态,因此壳体在拆卸时并不需要特殊治具的协助,进而可有效地减少重工时所耗费的时间与废料成本。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工件;
一第二工件,适于与该第一工件组合;以及
一锁固组件,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包含:第一卡合件,固定至该第一工件;一往复件,固定至该第二工件,并可相对该第二工件往复移动;以及一第二卡合件,连接该往复件,用以与该第一卡合件相互卡合,
其中在该锁固组件受位于该第二工件的一第二侧的一非接触力影响之后,该往复件产生位移,且该第二卡合件脱离该第一卡合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往复件包含:
一固定部,固定至该第二工件的该第一侧;以及
一移动部,衔接该固定部,并可相对该固定部往复滑动而展开或收合,其中该第二卡合件连接该移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非接触力为一磁力,该移动部包含一导磁材料,该移动部在受该磁力影响之后朝向该固定部收合,以使该第二卡合件脱离该第一卡合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套设至该移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具有一腔室以及一开口,该移动部由该开口穿入该腔室,该锁固组件进一步包含一弹性件,设置于该腔室中,并压缩于该固定部与该移动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移动部套设至该固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移动部具有一腔室以及一开口,该固定部由该开口穿入该腔室,该锁固组件进一步包含一弹性件,设置于该腔室中,并压缩于该固定部与该移动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非接触力为一磁力,该第二卡合件包含一导磁材料,该第二卡合件在受该磁力影响之后朝向该第二工件移动而脱离该第一卡合件,以使该移动部朝向该固定部收合。
9.一种壳体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提供一壳体,其中该壳体包含一第一工件、一第二工件以及一锁固组件,该锁固组件设置于该壳体内,并包含一第一卡合件、一往复件以及一第二卡合件,该第一卡合件固定至该第一工件,该往复件固定至该第二工件的一第一侧,该第二卡合件连接该往复件,并与该第一卡合件相互卡合;
由该壳体外以一非接触力影响该锁固组件,致使该往复件在垂直于该第一侧的一方向上的长度朝向该第二工件缩短,以及使该第二卡合件脱离该第一卡合件;以及
分离该第一工件与该第二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往复件包含:
一固定部,固定至该第二工件的该第一侧;以及
一移动部,衔接该固定部,并可相对该固定部往复滑动而展开或收合,其中该第二卡合件连接该移动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非接触力为一磁力,该移动部包含一导磁材料,由该第二侧施加该非接触力至该锁固组件的步骤包含:
施加该磁力至该移动部,致使该移动部朝向该固定部收合,并带动该第二卡合件脱离该第一卡合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非接触力为一磁力,该第二卡合件包含一导磁材料,由该第二工件的该第二侧施加该非接触力至该锁固组件的步骤包含:
施加该磁力至该第二卡合件,致使该第二卡合件朝向该第二工件移动而脱离该第一卡合件,并带动该移动部朝向该固定部收合。
CN201310412400.9A 2013-08-02 2013-09-11 壳体及壳体拆卸方法 Active CN1043496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957,471 2013-08-02
US13/957,471 US9471095B2 (en) 2013-08-02 2013-08-02 Fastening assembly, housing, and disassembling method of hous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9629A true CN104349629A (zh) 2015-02-11
CN104349629B CN104349629B (zh) 2017-07-21

Family

ID=52427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12400.9A Active CN104349629B (zh) 2013-08-02 2013-09-11 壳体及壳体拆卸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71095B2 (zh)
CN (1) CN104349629B (zh)
TW (1) TWI52751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3283A (zh) * 2019-03-07 2020-09-15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波轮组件的拆卸方法及洗衣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1783B (zh) * 2012-10-17 2015-04-21 Qisda Corp 卡合固定模組
TWI578875B (zh) * 2015-08-31 2017-04-11 King Slide Technology Co Ltd 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殼體安裝機構
US10407944B2 (en) * 2016-06-03 2019-09-10 Geerpres, Inc. Magnetic lock and utility carts including same
US20180195771A1 (en) * 2017-01-09 2018-07-12 David Lynn Arrays with Panels Having Magnetically-Controlled Connectors for Attachment to a Support Member
US10371185B2 (en) * 2017-01-09 2019-08-06 David Lynn Magnetically-controlled connectors and methods of use
CN115802675B (zh) * 2022-12-15 2023-06-16 瑞达可信安全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09062A (en) * 1954-09-13 1957-10-08 Mainhardt Robert Latch mechanism
CN2846842Y (zh) * 2005-09-02 2006-12-13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可利用磁力解开的扣合装置
CN103104576A (zh) * 2012-11-12 2013-05-15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卡合固定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086962A5 (zh) * 1970-04-15 1971-12-31 Berducone Dominique
US5996831A (en) * 1996-11-07 1999-12-07 Sphinx Elektronik Gmbh Closure device
TWI409617B (zh) 2010-03-30 2013-09-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子裝置及其卡扣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09062A (en) * 1954-09-13 1957-10-08 Mainhardt Robert Latch mechanism
CN2846842Y (zh) * 2005-09-02 2006-12-13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可利用磁力解开的扣合装置
CN103104576A (zh) * 2012-11-12 2013-05-15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卡合固定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3283A (zh) * 2019-03-07 2020-09-15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波轮组件的拆卸方法及洗衣机
CN111663283B (zh) * 2019-03-07 2023-01-24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波轮组件的拆卸方法及洗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35417A1 (en) 2015-02-05
TWI527511B (zh) 2016-03-21
TW201507576A (zh) 2015-02-16
CN104349629B (zh) 2017-07-21
US9471095B2 (en) 2016-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9629A (zh) 壳体及壳体拆卸方法
CN103281639B (zh) 扬声器模组
CN106207578A (zh) 卡托和电子设备
WO2020172691A1 (en) Accessory for attachment to a portable interactive programmable device
JP2007022223A (ja) 車両用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CN103677106A (zh) 卡合结构及电子装置
CN103582372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电子模组固定结构
JP5813076B2 (ja)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CN105264625B (zh) 桃心自锁式按钮
TWI639104B (zh) 觸控筆殼體、輸入系統及運算裝置
CN106354199B (zh) 扩充装置
US9396861B2 (en) Engaging module
CN103687376B (zh) 栓锁结构与电子组件
CN107317894A (zh) 终端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US9421699B2 (en) Fixture for mold cores
KR101573779B1 (ko) 안테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금형
CN105845483A (zh) 一种复位开关和移动设备
US8952253B2 (en) Enclos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JP2006203495A (ja) ホルダ装置
CN202551518U (zh) 电子装置的保护壳
CN102736677B (zh) 电子装置
CN105281263A (zh) 一种汽车线束橡胶护套
CN203338212U (zh) 卡钩结构及具有卡钩结构的电子装置
CN217412948U (zh) 一种镭射用定位治具
WO2023142125A1 (zh) 卡托组件、卡座组件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