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51518U - 电子装置的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的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51518U
CN202551518U CN2012200141824U CN201220014182U CN202551518U CN 202551518 U CN202551518 U CN 202551518U CN 2012200141824 U CN2012200141824 U CN 2012200141824U CN 201220014182 U CN201220014182 U CN 201220014182U CN 202551518 U CN202551518 U CN 202551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body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locking
groove
containment vess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141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大忠
利瓦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 ER INNOV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soterism Design & Command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soterism Design & Command Center filed Critical Esoterism Design & Command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2200141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515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51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5151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条状本体,第一条状本体具有一弯角,并定义第一条状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架体包括第二条状本体,第二条状本体具有一弯角,并定义第二条状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与第四端;该第一端与该第四端通过至少一第一锁固单元连接,该第二端与该第三端通过至少一第二锁固单元连接,使该第一条状本体与该第二条状本体围绕形成一容置空间,并使该第一条状本体与该第二条状本体在朝向该容置空间的内侧形成有一组定位装置。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的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包覆电子装置边缘的保护壳。 
背景技术
由于触控屏幕的便利性,各种携带式电子装置的键盘就被取而代之,使得携带式电子装置更加轻薄,便于携带,例如时下流行之触控计算机或是触控手机。 
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其表面容易受到桌面的磨损破坏,对于动辄数千元至数万元的电子装置,虽不影响其功能执行,但造成了美观问题。 
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见的保护套以皮革材质或是硬板包覆布革制成,其将携带式电子装置大面积的包覆,而达到避免与桌面直接接触的目的。其缺点在于增加了携带时的重量与体积,使得携带更加不易。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另外一种常见的保护套的框架90,包括一ㄇ型架91与一横条架92,于该横条架92的两端利用锁固元件93与该ㄇ型架91进行结合,用以使电子装置被夹持于该ㄇ型架91与该横条架92之间。其中,装设该电子装置的方法是将电子装置先滑入该ㄇ型架91内,再将该横条架92锁合于对应的位置;但是,由于此种框架90与电子装置的厚度完全相同或是略小,才能达到稳固夹持所产生的保护作用,也因此使得电子装置在滑入该ㄇ型架91的过程中,将会摩擦毁损电子装置表壳,况且,以目前的制造方式,该ㄇ型架91在成型之后,其开口处会微向内缩,将对滑入的电子装置造成更大的摩擦力,使表壳产生更深的刮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不会在与保护壳结合的过程中造成刮痕,并可使该电子装置平放于桌面时仍与桌面保持一距离,使得该电子装置的表壳不会与桌面摩擦产生刮痕的电子装置的保护壳。本实用新型仅包覆电子装置周围,因此重量远低于传统皮革式的保护套,亦不增加携带上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条状本体,第一条状本体具有一弯角,并定义第一条状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架体包括第二条状本体,第二条状本体具有一弯角,并定义第二条状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与第四端;该第一端与该第四端通过至少一第一锁固单元连接,该第二端与该第三端通过至少一第二锁固单元连接,使该第一条状本体与该第二条状本体围绕形成一容置空间,并使该第一条状本体与该第二条状本体在朝向该容置空间的内侧形成有一组定位装置。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上述电子装置的保护壳中,该第一锁固单元包括一个形成在该第一端或第四端的第一锁固槽、一个形成在该第四端或第一端的第一锁固埠,以及一个使该第一锁固埠与该第一锁固槽螺合的第一锁固元件。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上述电子装置的保护壳中,该第二锁固单元包括一个形成在该第二端或第三端的第二锁固槽、一个形成在该第三端或第二端的第二锁固埠,以及一个使该第二锁固埠与该第二锁固槽螺合的第二锁固元件。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上述电子装置的保护壳中,第一锁固单元和第二锁固单元为卡扣连接型态的卡制件。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上述电子装置的保护壳中,该第一端凹设有第一凹槽,该第四端设有第一凸块,该第一凸块可插入该第一凹槽,使该第一锁固埠自该第一端经该第一凹槽螺入该第一凸块形成连接;该第三端凹设有第二凹槽,该第二端设有第二凸块,该第二凸块可插入该第二凹槽,使该第二锁 固埠自该第三端经该第二凹槽螺入该第二凸块形成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上述电子装置的保护壳中,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总长度相同,且第一架体的弯角与第二架体的弯角的位置相同。 
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该第一条状本体与该第二条状本体非呈ㄇ字型,因此在置入电子装置时,将不会让电子装置的表壳产生磨损。再者,当置放于桌上时,其表壳未直接碰触桌面,故可防止被桌面刮伤。另外,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使该第一条状本体与该第二条状本体具有相同的长度与弯角,故在制作过程中,仅需开设一种模具,并再配合二次加工形成该定位装置(如CNC等加工方式),相较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保护壳,降低了制造成本(上述之保护壳需开设二种模具)。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见的保护壳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结合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结合电子装置置放于桌面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简易变换弯角位置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简易变换弯角位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组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卡制件示意图。 
其中:10为第一架体;11为第一条状本体;12为第一定位装置;111为弯角;112为第一端;112A为第一凹槽;113为第二端;113A为第二凸块; 114为第一锁固槽;115为穿孔;116为吸震垫;117为卡制件;118为第一锁固埠;20为第二架体;21为第二条状本体;22为第二定位装置;211为弯角;212为第三端;212A为第二凹槽;213为第四端;213A为第一凸块;214为第二锁固槽;215为穿孔;216为吸震垫;217为接合锁固装置;218为第二锁固埠;30为第一锁固元件;40为第二锁固元件;50为容置空间;E为电子装置;90为框架;91为ㄇ型架;92为横条架;93为固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包括一第一架体10与一第二架体20。该第一架体10包括一第一条状本体11与一第一定位装置12,该第一条状本体11设有一弯角111,并定义该第一条状本体11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端112与一第二端113,该第一定位装置12沿该第一条状本体11的内侧设置,其两端分别位于该第一端112与该第二端113。该第二架体20包括一第二条状本体21与一第二定位装置22,该第二条状本体21设有一弯角211,并定义该第二条状本体21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三端212与一第四端213,该第二定位装置22沿该第二条状本体21的内侧设置,其两端分别位于该第三端212与该第四端213。利用至少一第一锁固元件30接合整个锁固单元,连结第一端112与该第四端213;利用至少一第二锁固元件40接合整个锁固单元,连结该第二端113与该第三端212,使该第一条状本体11与该第二条状本体21围绕形成一容置空间50。 
如图4-5所示,藉由该第一架体10与该第二架体20所围绕形成的该容置空间50、该第一定位装置12与该第二定位装置22来夹置电子装置E,以 保护该电子装置E的外壳。在置入电子装置E的过程中,无需有滑入的动作,仅需直接靠置,故使电子装置E不会在与保护壳结合的过程中造成刮痕。又,如图6所示,当被本实施例所包覆的电子装置E平放于桌面时,仍与桌面保持一距离,因此该电子装置E的表壳不会有与桌面摩擦产生刮痕的机会。另外,本实施例的保护壳仅包覆该电子装置之周围,因此所增加的重量少,不会增加携带上之负担。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前述之弯角111、211之数量并未限定仅有一个,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配合所搭载的电子装置的外型而有增加。 
本实施例中,一个锁固单元包括锁固槽、锁固埠以及锁固元件,实际锁固情形如图3-6所示,该第一条状本体11于该第一端112的外侧进一步设有一第二锁固槽214,使例释为螺栓的第一锁固元件30自该第二锁固槽214螺入该第二条状本体21第四端213的第一锁固埠118,形成该第一端112与该第四端213连接,同理,该第二条状本体21于该第三端212的外侧设有一第一锁固槽114,使同样例释为螺栓的第二锁固元件40自该第一锁固槽114螺入该第一条状本体11第二端113的第二锁固埠218,形成该第二端113与该第三端212连接。 
藉由该第一锁固槽114与该第二锁固槽214,可使该第一锁固元件30与该第二锁固元件40不凸出于该第一条状体11与该第二条状体20的外侧,以避免使用者在使用或拿取时,发生割伤的意外。 
再者,该第一架体10与该第二架体20的总长度与该弯角111、211的位置可配合所欲装载的电子设备的造型,设计成相同对称的结构,如此一来,仅需开设一组模具,即可进行生产,降低模具成本费用,该第一定位装置12及该第二定位装置22仍须再施以二次加工方能成形,如CNC等加工方法。 
进一步,第一条状本体11设有至少一穿孔115,第二条状本体21则设有至少一穿孔215,各穿孔115、215则是根据电子装置E上的按键位置来进行 安排,因此,亦有可能仅有第一条状本体11上设有穿孔115或是仅有第二条状本体21上设有穿孔215。且在本实施例中,为增加吸震能力,第一条状本体11的弯角111内侧与第二条状本体21的弯角211内侧分别增设有一吸震垫116、216。且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状本体11与第二条状本体21均为金属材质或玻璃纤维材质,可强化其耐撞力,并具有重量轻的优点。 
当然,熟悉本技术领域者可以轻易理解,弯角位置及锁固单元均可轻易变化,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如第7图与第8图所示,弯角111、211的位置均可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异,而无碍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如图9-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主要差异在接合第一架体10与该第二架体20的锁固单元的结构,其于第一端112凹设一第一凹槽112A,第四端213设有一第一凸块213A,第一凸块213A可插入该第一凹槽112A,并使该第一锁固元件30自该第一端112经该第一凹槽112A中的第一锁固埠118螺入该第一凸块213A,达到该第一端112与该第四端213形成连接的目的;同时,该第三端212凹设一第二凹槽212A,该第二端113设有一第二凸块113A,该第二凸块113A可插入该第二凹槽212A,并使该第二锁固元件40自该第三端212经第二凹槽212A中的第二锁固埠218螺入该第二凸块113A,达到形成第二端113与第三端212连接的目的。此种方式利用该结构上的特性来进行初步的对位,可便于将锁固单元锁入。 
由此可知,各对应端部间的结合方式可有不同变化,其中第一锁固单元例释为接合锁固装置,第二锁固单元则释例为卡制件,如图11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所示,第一架体10的第一端112与第二架体20的第四端213之间通过接合锁固装置217相接,并使第一架体10可相对第二架体20枢转。第一架体10的另外一端,即图示第二端113,则设置有一个卡制件117,用以卡扣至第二架体20的第三端212,使得当第二架体20与第一架体10形成一个封闭环状时,可将两者锁固连接,达到第一架体10与第二架体20之接 合。使用者若需要临时拆卸或安装电子装置的保护壳,亦可灵活拆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使电子装置不会在与保护壳结合的过程中造成刮痕,并可避免该电子装置与桌面摩擦产生刮痕,且重量轻,不增加携带上之负担。以上图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种种实施例,其可据以衍生之运用范围广泛,另因构造简单,故倍增生产效率亦可兼顾生产成本,实具产业利用价值。 

Claims (9)

1.一种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条状本体,第一条状本体具有一弯角,并定义第一条状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架体包括第二条状本体,第二条状本体具有一弯角,并定义第二条状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与第四端;该第一端与该第四端通过至少一第一锁固单元连接,该第二端与该第三端通过至少一第二锁固单元连接,使该第一条状本体与该第二条状本体围绕形成一容置空间,并使该第一条状本体与该第二条状本体在朝向该容置空间的内侧形成有一组定位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其特征是,该第一锁固单元包括一个形成在该第一端或第四端的第一锁固槽、一个形成在该第四端或第一端的第一锁固埠,以及一个使该第一锁固埠与该第一锁固槽螺合的第一锁固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其特征是,该第二锁固单元包括一个形成在该第二端或第三端的第二锁固槽、一个形成在该第三端或第二端的第二锁固埠,以及一个使该第二锁固埠与该第二锁固槽螺合的第二锁固元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其特征是,第一锁固单元和第二锁固单元为卡扣连接型态的卡制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其特征是,该第一端凹设有第一凹槽,该第四端设有第一凸块,该第一凸块可插入该第一凹槽,使该第一锁固埠自该第一端经该第一凹槽螺入该第一凸块形成连接;该第三端凹设有第二凹槽,该第二端设有第二凸块,该第二凸块可插入该第二凹槽,使该第二锁固埠自该第三端经该第二凹槽螺入该第二凸块形成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其特征是,第一架 体与第二架体总长度相同,且第一架体的弯角与第二架体的弯角的位置相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其特征是,第一条状本体或第二条状本体设有至少一穿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其特征是,第一条状本体与第二条状本体采用金属材质或玻璃纤维材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其特征是,第一条状本体的弯角内侧与第二条状本体的弯角内侧均设有一吸震垫。 
CN2012200141824U 2012-01-13 2012-01-13 电子装置的保护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515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141824U CN202551518U (zh) 2012-01-13 2012-01-13 电子装置的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141824U CN202551518U (zh) 2012-01-13 2012-01-13 电子装置的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51518U true CN202551518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72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1418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51518U (zh) 2012-01-13 2012-01-13 电子装置的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515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6614A (zh) * 2016-08-08 2016-10-12 洛阳市富宁木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镜框保护套
CN108235618A (zh) * 2017-12-29 2018-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6614A (zh) * 2016-08-08 2016-10-12 洛阳市富宁木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镜框保护套
CN108235618A (zh) * 2017-12-29 2018-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52294B2 (en) Cable management apparatus
CN202551518U (zh) 电子装置的保护壳
CN203934187U (zh) 电子设备以及解锁装置
CN106464286B (zh) 分体式卡托和用户设备
CN104977994B (zh) 卡扣模组及其所适用的机箱
CN101409991A (zh) 内存卡的门轴结构及具有该门轴结构的电子装置
CN208092772U (zh) 一种具有十字形外壳的u盘
CN103836315A (zh) 用来安装电子装置于不同固定物的支架装置
US20150156294A1 (en) Protecting device for tablet device
CN208775273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且方便固定的精密模具用存储装置
CN204481313U (zh) 一种连接机插口装置
CN209625252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电子信息存储装置
CN202858134U (zh) 一种拼接式的手机保护套
CN201867712U (zh) 介面卡的固定装置
CN211267375U (zh) 一种设备保护装置
CN205490777U (zh) 一种可插手机电脑双用u盘的手机支架
CN205429469U (zh) 一种变容式电气柜
CN204376980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手机保护套
CN103176559B (zh) 壳体结构与应用其的伺服器
CN208610135U (zh) 用于机房的工作台
CN104754083B (zh) 手机翻盖结构
CN211747480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服装用整理箱
CN203574991U (zh) 滑移组件
CN107072081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0005767U (zh) 一种新型便捷式多用途漫反射标准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u Dazhong

Inventor after: Li Weijie

Inventor before: Wu Dazhong

Inventor before: Levayijie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WU DAZHONG LIVAIDGE TO: WU DAZHONG LI WEIJIE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AER INNOVATIO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ESOTERISM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2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217

Address after: Chinese Taiwan New Taipei City

Patentee after: TA ER INNOV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ina Taiwan in Taipei city is two District Road 39 Lane 2 Lane 13 Building No. 1

Patentee before: Esoterism Design & Command Cent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