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5115B - 水下照相机壳体 - Google Patents

水下照相机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5115B
CN104335115B CN201380029571.1A CN201380029571A CN104335115B CN 104335115 B CN104335115 B CN 104335115B CN 201380029571 A CN201380029571 A CN 201380029571A CN 104335115 B CN104335115 B CN 1043351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liner
underwater camera
camera housing
photograph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95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5115A (zh
Inventor
黎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ue Sky S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uticam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uticam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Nauticam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35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5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5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5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8Waterproof bodies or hous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包括一种水下照相机壳体(1),所述水下照相机壳体具有本体(2)以及位于本体(2)上的手柄(3)。本体(2)还承载定位在本体(2)上的衬垫(19),使得衬垫(19)能由用户接触以便使用而基本上无需要求用户将手从最邻近的手柄(3)上移开。衬垫(19)能在其周缘的任何点处被按压,并且联接件(20、50)安装在本体(2)上且位于衬垫(19)与使用中的这样一种位置之间,所述位置与照相机的控制件相邻,使得通过按压所述衬垫(19)能够操作照相机控制件。联接件(20、50)包括复合杆系统(206、207),该复合杆系统在使用中当定位在壳体内时在衬垫(19)与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之间延伸。

Description

水下照相机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容纳在防水壳体内的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或“多重控制器”进行外部驱动的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机构的设计。
背景技术
数字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通常为用作导航工具的一个圆形衬垫或一组按钮的形式。多重选择器允许用户对照相机菜单进行导航、移动焦点、在回放模式下浏览放大的图片,并且还允许其它待实现的功能。多重选择器通常包括用于控制上、下、左、右方向的五个按钮以及一个处于按钮中央布置的按钮(通常被标记为“确定(OK)”或“设定(SET)”以用于确认选择)。一些照相机还可为了增强导航而提供斜向运动(diagonal movement,对角运动)。当用户握持照相机时,多重选择器通常在人体工程学上位于用户右手拇指可到达的位置。
在水下摄影时,防水壳体用来保护照相机不进水同时允许用户从壳体外部访问照相机的重要功能。壳体的外部控制件通常为按钮或杆的形式;这些控制件与照相机之间的连接通常是机械的。
用于数码单反(DSLR)照相机的壳体通常是大尺寸的,这些壳体经常被设计成与手柄一起使用而不是由用户握持壳体本身的本体。在水下摄影时,环境变化迅速,并且特殊情况下,物体移动地非常快。一些水下摄影师喜欢在不将他/她的目光从取景器移开的情况下改变照相机设定,使得用户的主要注意力仍然集中于快速变化的水下环境。理想的壳体应具有这样的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在人体工程学上定位于用户不用将手从手柄上移开就可到达的位置处。
图1示出了从水下照相机壳体的外部访问多重选择器的常规方法。所述壳体具有在使用中基本竖直地对准壳体的直接按钮。提供O形环以防止水进入壳体。提供E形夹以便当轴的端部上的塑料帽为照相机的接触点时辅助地将机构定位在壳体中。弹簧构造成使得按钮在被按压之后并且在受到由壳体深度比指定的程度的外部压力时总是返回到初始位置。
然而,由于壳体的大尺寸,所以如果直接按钮用于访问定位在壳体背面上的多重选择器,则用户在不将手从手柄上移开的情况下可能难于到达壳体上的这一组按钮。而且,由于这一组按钮紧密地堆积在一起,所以当按压这些按钮中的一个按钮时,可能会意外地按到其它按钮;这在按压多重选择器的中央按钮时特别容易发生。当用户戴着手套时更增加了难度。
图2示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修改的方法。在这种结构中,按钮重新位于更靠近壳体边缘的位置,并因此更接近拇指。该结构使用刚性连接(诸如,扁平的金属条)以将按钮的运动传送至所需位置。图3示出了在这种构造中如何将按钮连接至邻近金属条的一个端部的位置,并且在该端部处存在用作金属条引导件的杆;在金属条的另一端部处,附接有塑料帽,其与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接合。
这种单个金属条连接的主要限制归因于在杆的引导系统中存在空隙,塑料帽的对照相机按钮进行激活的合成竖直运动通常小于按钮的行程量。这在示出当按钮按入时的空隙效果的图3A和图3B中进行了阐述。此外,这种构造仅被限制于四个基本方向(即上,下,左,右)但是缺乏对斜向运动的控制。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水下照相机壳体中或在水下照相机壳体上提供一种操作机构,其改进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和限制或至少向公众提供有用的选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水下照相机壳体中或在水下照相机壳体上提供一种操作机构,其允许从使用了照相机的水下照相机壳体的外部访问水下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的基本全部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该结构允许从容纳了照相机的水下壳体的外部访问水下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的基本全部功能(在使用中包括斜向运动)。
发明内容
因此,在一方面,本发明包括一种水下照相机壳体,所述水下照相机壳体具有本体,手柄安装在所述本体上,衬垫定位在所述本体上使得所述衬垫能供用户进行访问,所述衬垫能在所述衬垫的周缘的任何点处被用户按压,联接件安装在本体上且位于衬垫与这样一种位置之间,所述位置与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控制件相邻或接触,使得能通过按压所述衬垫来操作所选择的照相机控制件,其特征在于,每个联接件均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安装在所述本体上并定位成从所述衬垫接收输入力,所述第二杆安装在所述本体上并定位成从所述第一杆接收输入力且在使用中向所选择的所述照相机控制件提供力。
优选地,所述第二杆具有输出点,并且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安装成使得所述第二杆的输出点的移动距离大于所述衬垫的移动距离。
这样可确保即使在轴的引导系统中存在空隙时,帽部的合成竖直行程足以到达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
优选地,所述联接件定位成使得照相机控制件能通过在高达八个点中的任一点上按压所述衬垫而激活。
优选地,所述衬垫是圆形的。
优选地,所述衬垫具有相对于所述本体的外部件和内部件,所述衬垫的所述外部件具有两个销,所述两个销穿过所述外部件的直径并沿着所述销的轴线自由转动以给定第一转动轴线,所述内部件具有通过另外两个销安装所述衬垫的另一部件以给定第二转动轴线,这两个转动轴线彼此垂直使得所述衬垫在使用中形成万向接头。
优选地,提供了四个轴,所述四个轴穿过所述本体的壁,所述四个轴通过与所述衬垫相邻的一个端部而放置在上点、下点、左点和右点处并在按压所述衬垫时被激活。
优选地,所述第二杆在所述第二杆的远端部处承载帽部,其中,所述帽部在使用中接合所述壳体内的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
优选地,所述帽部由塑料材质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杆将所述衬垫的行程传递至在所述第一杆上的选择点;所述第一杆上的所述选择点为向所述第二杆输入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杆为第三类杆(the third class lever,第三级杆)以放大所述帽部的输出竖直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之间的接触点能被调节,使得能够将本发明结合到所需要的竖直行程量不同的其它情况中。
优选地,复合杆系统设置在所述轴与所述帽部之间。
在复合杆中,来自一个杆的输出成为系统中的下一个杆的输入。
优选地,本发明的第一(上部)杆将圆形衬垫的行程传递至金属条上的定义点;这成为第二杆的输入。
虽然将圆形衬垫尽可能地放置在接近壳体的边缘的位置处,但单杆构造是不期望的,这是因为其需要将支点放置在远离轴的位置以获得行程的放大。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包括在根据前文段落所述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安装在其中的照相机,所述照相机具有多重选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的端部定位成与所述照相机的所述多重选择器相邻或接触。
附图说明
现将参考附图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控制容纳在水下壳体中的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的常规方法。
图2示出了通过重新定位按钮而控制容纳在水下壳体中的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的另一常规方法。
图3为示出了现有水下照相机壳体中的重新定位按钮的机构的详细视图。
图3A为图3中的结构中的(未按压的)重新定位按钮的机构的截面图。
图3B为如图3所示的(按压的)重新定位按钮的机构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用于控制容纳在水下壳体中的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的本发明。
图5为在图4中的本发明中使用的圆形衬垫和复合杆系统的等距视图。
图6为根据如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圆形衬垫和复合杆系统的分解等距视图。
图7为在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圆形衬垫的分解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圆形衬垫的底部分解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优选形式的复合杆系统的等距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优选形式的复合杆系统的分解等距视图。以及
图11为能在本发明的优选形式中使用的复合杆的图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的说明书将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即,操作机构和/或水下照相机壳体)而对本发明进行描述。本发明绝不限于这些优选实施例,这是因为其仅示例性地示出本发明,并且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可能的变化和修改是显而易见的。
图4示出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使用中能接收照相机的水下照相机壳体1。壳体1具有本体2,该本体通常在如图4所示的主体的每一侧承载手柄3。提供了一种衬垫(优选地,圆形衬垫19),其可从壳体的外部进行访问并且能够被壳体1的使用者使用。虽然照相机未示出,但是壳体1的内部承载有安装装置(诸如水下照相机壳体的典型安装装置)以安装照相机。通常,手柄3的外侧与本体2的边缘相距70mm至75mm。因此,如果圆形衬垫19放置在邻近本体2的边缘的位置,则壳体1的使用者可容易地触及圆形衬垫19。
联接件设置在衬垫19与壳体1内的一位置之间,其中,联接件的远端部在使用中将与定位在壳体内的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相邻。联接件如图5所示,该图为圆形衬垫19和复合杆系统50的等距视图。四个轴20放置在衬垫19下方。四个轴20穿过壳体的壁并在所述圆形垫片19被按压时被激活。通过按压衬垫19的四个基本方向中的一个(即上、下、左、右),使相应的轴20被激活,并由此使一组复合杆(如下文描述)被激活;通过按压衬垫的四个斜线,使两个相邻的轴和复合杆被激活。轴20包括头部21、从头部21向外延伸的杆22、可移动地安装在杆22上的止动部23、以及位于止动部23与头部21之间的弹簧24。
图6为图5中所示的结构的分解视图。因此,本发明可分为两部分,即,用于提供斜向控制的圆形衬垫19以及用于重新定位和放大输出竖直距离的复合杆系统50。
在图7中示出了圆形衬垫的分解视图。圆形衬垫19包括三个主要部件。第一,是外衬垫25;第二,是连接器环26;并且第三,是基部27。基部27由如图8所示的螺纹件28紧固到壳体上。
凹槽29设置在基部27的下侧(见图8),其中放置有O形环30以防止进水。基部27中存在四个槽或切口31,激活照相机的上、下、左、右控制件的四个轴20定位在四个槽或切口31中。孔32设置在基部27的中央,沿着控制“确定(OK)”功能的按钮33(图5)向下延伸的另一个轴39定位在孔32中。轴39以与轴22相同的方式被弹簧加载。
基部27通过两个销34(见图8)连接至连接器环26,该两个销穿过基部27中的孔35以及连接器环26中的孔36。孔36的出口直径小于销34的直径,并且其中,立柱38的另一侧上的盖体37对孔35进行承载,销34被保持在适当位置。立柱38从基部27朝向外衬垫25向外延伸,并且连接器环26被确定尺寸成定位在立柱38之间。销34提供一轴线(A)以允许连接环(2)沿轴线(A)转动。由此构成万向接头。
连接器环26通过穿过连接器环26中的孔41和42的另外两个销40而连接至外衬垫。C形夹43安装在销40上以将销40、外衬垫25和连接器环26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从图7中可看出的,C形夹43大致居中地定位在销40上。由此产生垂直于轴线(A)的轴线(B),并且外衬垫25可沿着轴线(B)转动。
因此,外衬垫25可沿着轴线(A)和轴线(B)转动。由于两个轴线(A)、(B)彼此独立,由此产生所有方向上的运动。外衬垫25中央的孔43和连接器环26中的孔44再次允许控制照相机“确定(OK)”功能的按钮穿过外衬垫25和连接器环26。
图8为圆形衬垫的底部分解视图,从圆形衬垫的下方示出了“O”形环32,该O形环具有凸角45,螺纹件28穿过该凸角进入基部27中的螺纹开孔46。还可看到接收“O”形环30的凹槽29。
图9为复合杆系统50的等距视图。复合杆系统通过挡块201、202并通过螺纹件203而附接在壳体内部,该螺纹件穿过挡块201、202进入壳体中的螺纹接收孔中。挡块201中的槽212用作第二杆或下部杆207的引导件。
图10为复合杆中的一个复合杆的侧视图。杆204为第一杆或上部杆206的支点,并且杆205为下部杆207的支点。杆204纵向穿过挡块201,该挡块的内部是中空的以容纳杆204以及操作机构的一部分。杆205类似地纵向穿过类似内部中空的挡块202。放置在圆形衬垫19下方的杆22附接至上部杆206的一个端端部或与上部杆的一个端部相邻并且用作向杆206施力的输入点。
挡块(诸如塑料挡块209)附接至上部杆206的下侧,并且挡块209用作向杆207施力的输出点。塑料挡块209的尖端可为弯曲的或稍微呈“v”形,并且尖端与下部杆207接触,使得当按压圆形衬垫时塑料挡块209将用作下部杆207的输入点。这将会移动第二杆207的输出点,第二杆的输出点可通过衬垫(诸如,塑料衬垫)而设置在下部杆207的端部处,在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上进行按压。
弹簧211安装在下部杆207的端部212上,以当轴22未被按压时将下部杆207保持在初始位置中。弹簧211定位在杆207与挡块202的下侧之间。
由弹簧24实现将杆22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挡块201具有五个切口213以允许杆207离开挡块201。杆207在区域214中朝向杆26形成,从而提供空间使衬垫与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接合。
塑料帽210移动的竖直距离的调节可由沿着上部杆206重新定位塑料挡块209的位置来实现。
参照图11,其为表现复合杆系统的受力图:
考虑到上部杆206,
并且我们可从下部杆207中得到:
通过合并可得到:
其中,X为塑料挡块209与上部杆的支点204之间的距离,
D1为轴移动的竖直距离,
Dx为塑料挡块移动的竖直距离,
D2为塑料帽移动的竖直距离,
A为上部杆的支点与塑料帽之间的水平距离,
B为上部杆的长度,
C为下部杆的长度。
因此,塑料挡块209的位置(即,两个杆206和207的接触点)可由上述公式确定。
在使用中,当将照相机组装到壳体中时,对衬垫19的周缘进行按压将引起DSLR照相机的适当按钮通过杆22或39经由传递运动而被按压。
当用户例如按压圆形衬垫19的右上角时,上边和右边的轴22同时被按下。这归因于本发明在被按压的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的上边缘和右边缘两者中使用。对于许多照相机而言,这个动作(按压多重选择器的上边缘和右边缘两者)相当于通过激活下列斜向运动而按压多重选择器的右上边缘,例如
1)当设置焦点时的焦点定位;或
2)在回放模式中放大图片时对角地移动所显示的图片。
这在使用本发明的新壳体中效果良好。
优点
通过提供可移动的衬垫来操作照相机的按钮并且将这个衬垫定位于邻近壳体的手柄的位置,典型用户无需将他或她的手从壳体的手柄上移开就可操作照相机按钮的定位。这就增加了用户在允许对照相机做出调节的同时通过使用双手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
复合杆系统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并且还允许扩大能从壳体的外部控制的功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水下照相机壳体(1),所述水下照相机壳体具有:本体(2);手柄(3),所述手柄安装在所述本体(2)上;衬垫(19),所述衬垫定位在所述本体(2)上以使得所述衬垫(19)能供用户接触以便使用,所述衬垫(19)能在所述衬垫的周缘的任何点处被用户按压;联接件(20、50),所述联接件安装在本体(2)上且位于所述衬垫(19)与在使用中与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控制件相邻或接触的位置之间,使得通过按压所述衬垫(19)能够操作所选择的照相机控制件,其特征在于,每个联接件均包括第一杆(206)和第二杆(207),所述第一杆安装在所述本体(2)上并定位成从所述衬垫(19)接收输入力,所述第二杆安装在所述本体(2)上并定位成从所述第一杆(206)接收输入力且在使用中向所选择的所述照相机控制件提供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照相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207)具有输出点,并且所述第一杆(206)和所述第二杆(207)安装成使得所述第二杆(207)的输出点的移动距离大于所述衬垫(19)的移动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照相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件(20、50)定位成使得能通过在最多达八个点中的任一点上按压所述衬垫(19)而激活所述照相机控制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照相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19)是圆形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照相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19)相对于所述本体(2)具有外部件(25)和内部件(27), 所述衬垫(19)的所述外部件(25)具有两个销(34),所述两个销穿过所述外部件的直径,并且所述外部件沿着所述销(34)的轴线自由转动以限定出第一转动轴线,所述内部件(27)具有通过另外两个销(40)安装所述衬垫(19)的另一部件以限定出第二转动轴线,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和所述第二转动轴线彼此垂直以使得所述衬垫(19)在使用中形成万向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照相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提供了四个轴(20),所述四个轴穿过所述本体(2)的壁,所述四个轴放置成在上点、下点、左点和右点处分别具有与所述衬垫(19)相邻的一个端部并且所述四个轴在所述衬垫(19)被按压时被激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照相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207)在所述第二杆的远端部处承载帽部(210),其中,所述帽部(210)在使用中接合所述壳体内的照相机的多重选择器。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下照相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帽部(210)由塑料材质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照相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206)将所述衬垫(19)的行程传递至在所述第一杆(206)上的选择点;所述第一杆(206)上的所述选择点(209)为向所述第二杆(207)输入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下照相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207)为用于放大所述帽部(210)的输出竖直运动的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下照相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206)与所述第二杆(207)之间的接触点能被调节。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照相机壳体,所述水下照相机壳体中安装有具有多重选择器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207)的端部定位成与所述照相机的所述多重选择器相邻或接触。
CN201380029571.1A 2012-06-26 2013-06-25 水下照相机壳体 Active CN1043351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64441P 2012-06-26 2012-06-26
US61/664,441 2012-06-26
PCT/GB2013/051674 WO2014001785A1 (en) 2012-06-26 2013-06-25 A multi-directional pad for an underwater camera hous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5115A CN104335115A (zh) 2015-02-04
CN104335115B true CN104335115B (zh) 2017-04-26

Family

ID=48747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9571.1A Active CN104335115B (zh) 2012-06-26 2013-06-25 水下照相机壳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87745B2 (zh)
EP (1) EP2864838B1 (zh)
JP (1) JP6006871B2 (zh)
CN (1) CN104335115B (zh)
HK (1) HK1204083A1 (zh)
WO (1) WO20140017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6871B2 (ja) * 2012-06-26 2016-10-12 ノーティカム・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リミテッドNauticam International Limited 水中カメラハウジング
EP3265874B1 (en) * 2015-03-02 2020-04-29 Easydive Di Benvenuti Fabio Underwater case for digital cameras and video cameras
JP6861534B2 (ja) * 2017-02-27 2021-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20200107450A (ko) 2019-03-08 2020-09-16 아티슨앤오션 주식회사 모든 스마트폰과 호환되는 방수 하우징 및 버튼 제어 시스템
KR102070587B1 (ko) 2019-05-08 2020-01-29 아티슨앤오션 주식회사 사용자 단말의 어플리케이션 동작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사용자 단말
JP7532017B2 (ja) * 2019-08-20 2024-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65095B2 (ja) * 2000-09-11 2009-05-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用防水ケース
JP4341284B2 (ja) * 2003-04-17 2009-10-0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防水ケース及びそのボタン構造
US7385645B2 (en) * 2004-02-02 2008-06-10 Paul Boon Magnetic repulsion actuator for underwater camera
JP4179264B2 (ja) * 2004-10-18 2008-11-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押釦群取付構造、防水ケース及び防水ケース付き撮像装置
JP4492481B2 (ja) * 2005-08-16 2010-06-30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ハウジング
JP2008022473A (ja) * 2006-07-14 2008-01-31 Canon Inc 撮像装置の防水ケース
JP4478894B2 (ja) * 2007-08-03 2010-06-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用防水ケース
JP2009157171A (ja) * 2007-12-27 2009-07-16 Sea&Sea Sunpak Co Ltd 水中カメラハウジングのリア操作ボタン機構
US7929847B2 (en) * 2008-06-18 2011-04-19 Sanwa Technologies Limited User-configurable waterproof camera case
US8374495B2 (en) * 2009-06-04 2013-02-12 Sanwa Technologies Limited User-configurable waterproof camera case
JP2012252279A (ja) * 2011-06-06 2012-12-20 Sony Corp 防水ケース
JP6006871B2 (ja) * 2012-06-26 2016-10-12 ノーティカム・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リミテッドNauticam International Limited 水中カメラハウジン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04083A1 (zh) 2015-11-06
EP2864838A1 (en) 2015-04-29
CN104335115A (zh) 2015-02-04
JP6006871B2 (ja) 2016-10-12
WO2014001785A1 (en) 2014-01-03
EP2864838B1 (en) 2016-07-20
JP2015522848A (ja) 2015-08-06
US20130343736A1 (en) 2013-12-26
US8787745B2 (en) 2014-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5115B (zh) 水下照相机壳体
US9213222B2 (en) Control arm for an imaging device
CN100530024C (zh) 高精度的三维摇杆
WO2006059457A1 (ja) アライメント装置
TWM491840U (zh) 可攜式顯微鏡裝置
CN207049552U (zh) 遥控器
JP2007108660A (ja) 自動合焦レンズ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カメラシステム
RU2658139C1 (ru) Игровой контроллер
US7636122B2 (en) Focus control apparatus for auto-focusing on a subject in an area specified within a range of a camera image picked up by a television camera
CN113012417B (zh) 遥控器
TWM314411U (en) Multi-directional control key
US7314320B2 (en) Extendable pivot shaft mechanism, and an extendable pivot shaft mechanism of a camera for pivoting a rotatable grip to a camera body
JP7349284B2 (ja) コントローラ
CN105745605B (zh) 输入装置
US2014006100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509286B (zh) 瞄準器及操控機構
EP1553003A3 (en) Telescoping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with brake
KR100725254B1 (ko) 광 센싱 방식의 볼 인터페이스를 장착한 휴대형 단말기
JP6418434B1 (ja) 監視カメラ
US7236311B1 (en) Manually adjustable apparatus for a zoom lens
CN101772731B (zh) 照相机支撑装置
KR200411602Y1 (ko) 광 센싱 방식의 볼 인터페이스를 장착한 휴대형 단말기
JP3698717B1 (ja) 光学機器の超微動調節装置
JP2007183393A (ja) レンズ駆動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JP2004151405A (ja) 外装筐体のレリーズ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07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Blue Sky Sea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New territories,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NAUTICAM INTERNAT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