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4974B - 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4974B
CN104334974B CN201380029779.3A CN201380029779A CN104334974B CN 104334974 B CN104334974 B CN 104334974B CN 201380029779 A CN201380029779 A CN 201380029779A CN 104334974 B CN104334974 B CN 1043349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fan motor
heat exchanger
out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97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4974A (zh
Inventor
矢部浩二
桶谷直弘
马场和彦
山中宏志
薮内宏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34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4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4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49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08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the unit having provision for cooling the 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06Cooling the driv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F24F1/50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with outlet air in upwar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包括:壳体(13),其在侧面具有空气吸入口(15),并且在上面具有空气吹出口(14);热交换器(2),其覆盖空气吸入口(15)且设置在壳体(13)内;风扇(3),其从空气吸入口(15)吸入空气,并且从空气吹出口(14)排出空气;以及风扇电动机(6),其设置在该风扇(3)的下侧,风扇电动机(6)被设定为:其外径(D1)大于风扇轮毂(4)的外径(D2),并且外周面与穿过热交换器(2)的中心的上侧(例如规定位置a)和风扇轮毂(4)的侧面(例如规定位置b)的直线(c)相比位于靠风扇电动机(6)的中心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吹式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作为在大楼等大规模的建筑物中对多个空间进行空气调节的手段而广泛使用多联式空调机。在多联式空调机中,为了缩减多个室外机的总设置面积,而将各室外机紧靠地设置。为了在这样的设置环境下也能够进行所需要的运转,在多联式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多采用将从室外机侧面吸入的空气从室外机上部吹出的顶吹式结构。顶吹式的室外机包括:热交换器,其设置在室外机侧面;空气吸入口,其设置在室外机壳体的侧面,以使空气流过该热交换器;空气吹出口,其设置在室外机壳体的上面;风扇,其用于将室外机侧面的空气吸入室外机内,并且将该空气从空气吹出口排出到机外;以及风扇电动机,其位于热交换器与风扇之间,用于驱动风扇。而且,通过将风扇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设置于叶片中心部的风扇轮毂来使风扇旋转(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
在这样构成的室外机中,在室外机内的压缩机运作时,制冷剂在热交换器中循环,而该热交换器周围的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且,通过风扇旋转,将空气从室外机侧面吸入室外机内部,此时产生的风流过热交换器从而促进热交换。
现有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02662号公报(图1等)
发明内容
电动机的外径越大,铁损(定子产生的磁滞损失等)相对于铜损(因电流流过绕组而产生的损失)的比例越小,由此损失减小,所以电动机效率提高。因此,最好是顶吹式室外机使用的风扇电动机的外径也增大。然而,在以上述专利文献1代表的现有技术中,由于担心被吸入到室外机内的风经由热交换器从吹出口排出时风路被风扇电动机妨碍所产生的影响,所以通常将风扇电动机的外径设计得比风扇轮毂的外径小。此外,上述影响是指因在热交换器流过的风的风量下降而导致热交换量下降。特别是在现有技术中,考虑到风扇电动机的制作误差,多数情况下将电动机外径设计得比风扇轮毂外径小一些。此外,在现有技术中,考虑到由风扇电动机的安装误差所引起的对上述风路的影响,多数情况下进行使电动机外径小于风扇轮毂外径的设计。这样,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的提高与电动机效率的提高存在无法兼顾的关系,现有技术存在无法做到不使热交换量下降而提高电动机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热交换量下降而提高电动机效率的空调室外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在侧面具有空气吸入口,并且在上面具有空气吹出口;热交换器,其覆盖上述空气吸入口且设置在上述壳体内;风扇,其从上述空气吸入口吸入空气,并且从上述空气吹出口排出空气;以及风扇电动机,其设置在该风扇的下侧,上述风扇电动机形成为:在设上述风扇电动机的外径为D1、上述风扇的轮毂部的外径为D2、上述壳体的一侧面的外部尺寸为A、上述壳体的与一侧面正交的另一侧面的外部尺寸为B、上述热交换器的一侧面的内部尺寸为a、上述热交换器的与一侧面正交的另一侧面的内部尺寸为b的情况下,满足D2≤D1,并且满足(D1)^2×π/4<A×B×0.12或(D1)^2×π/4<a×b×0.2。
根据本发明,起到如下效果:风扇电动机的外径被设计成,能够减小铁损相对于铜损的比例并且对风路的影响较小的大小,因此能够不使热交换量下降而提高电动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室外机的纵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风扇电动机的结构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风扇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风扇电动机的变形例的图。
图5是表示壳体内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与风速的关系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风扇轮毂的外径与风扇电动机的外径的关系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壳体或热交换器的内侧的截面积与风扇电动机的截面积的关系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使用n(n为2以上的整数)个电动机的情况下壳体或热交换器的内侧的截面积与风扇电动机的截面积的关系的图。
符号说明
1 室外机
2 热交换器
3 风扇
4 风扇轮毂(轮毂部)
4a、8a 轴向外端面
4b、8b 轴向内端面
5 叶片
6、6-1 风扇电动机
7 轴
8、8-1 电动机主体
8c 框架
9 散热体
10 安装脚
12 支撑腿
13 壳体
14 空气吹出口
15 空气吸入口
16 电器设备
17 集流器
18 送风室
19 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空调室外机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室外机(下面称为“室外机”)1的纵截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风扇电动机6的结构图,图3是图1所示的风扇3的结构图。
室外机1包括:热交换器2,其设置在壳体13的侧面;空气吸入口15,其设置在壳体13的侧面,以使空气流过热交换器2;空气吹出口14,其将流过热交换器2的空气排出到室外机上方;风扇3,其用于将室外机侧面的空气吸入机内,并且将该空气从空气吹出口14排出到机外;以及风扇电动机6,其位于热交换器2与风扇3之间,用于使风扇3旋转。
壳体13由支撑腿12支撑,并利用作为固定部件的安装脚10将风扇电动机6设置在壳体13内部的上侧。在壳体13的内部设置有电器设备16。电器设备16例如是制冷剂升压用的压缩机、用于控制压缩机和风扇电动机6的驱动的控制基板等。电器设备16通过隔板(未图示)与送风室18分隔开,并且构成不会暴露在雨中的防雨结构。在空气吹出口14与风扇3之间设置有集流器(ベルマウス)17,用于减小穿过热交换器2后流入送风室18内的风19排出到机外时的压力损失。
风扇电动机6的主要结构包括:电动机主体8和作为风扇电动机6的输出轴的轴7。电动机主体8包括:框架8c,其内置转子(rotor)和定子(stator);轴向外端面8a,其设置在框架8c的轴7侧(空气吹出口14侧);以及轴向内端面8b,其设置在框架8c的轴7侧的相反侧(安装脚10侧)。
图2的上侧的图表示从风扇3侧观察到的风扇电动机6的外观,图2的下侧的图表示从侧面观察到的风扇电动机6的外观。图2所示的电动机主体8,作为一个示例,形成为从轴向内端面8b朝向轴向外端面8a,框架8c的外径逐渐缩小,例如轴向外端面8a侧的外径D1a形成得比轴向内端面8b的外径D1b小。此外,电动机主体8的形状不限定于此,电动机主体8既可以形成为外径D1a与外径D1b是相同的尺寸,也可以形成为外径D1a大于外径D1b。在下面的说明中,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将框架8c的直径简称为“外径D1”。外径D1例如是用绝缘树脂将风扇电动机6的绕组(未图示)覆膜后的状态下的外径。
风扇电动机6构成为外径D1与高度H2的关系例如是D1>H2。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风扇电动机6成为在轴向上较短的扁平结构。额定运转时电动机损失包含铜损和铁损,但是通过采用扁平结构,可使铁损相对于铜损的比例减小,因此能够改善电动机效率。由于风扇电动机6以铜损与铁损的关系为铜损>铁损的方式构成,所以能够实现高效率化。此外,在采用铜损与铁损的关系是铜损>2×铁损的扁平结构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实现高效率化。
此外,在电动机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风扇电动机6那样的在框架8c的外周面呈台阶状(或者外周面倾斜)、直径沿着轴向缩小的形状的电动机的情况下,风扇电动机6的外周面中径向(与轴7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最宽的部分就为外径D1。例如在风扇电动机6是转子位于定子内侧的内转子式的情况下,设置在定子的外周的框架8c的直径是外径D1。此外,在风扇电动机6是转子位于定子外侧的外转子式的情况下,则设置在转子的外周的框架8c的直径是外径D1。
图3的上侧的图表示从侧面观察到的风扇3的外观,图3的下侧的图表示从风扇电动机6侧观察到的风扇3的外观。风扇3包括:螺旋桨风扇或斜流风扇等叶片5;以及风扇轮毂4,其呈圆环状,设置于轴7,用于保持叶片5。图3所示的风扇轮毂4,作为一个示例,形成为轴向外端面4a的外径与轴向内端面4b的外径为相同的尺寸,在下面的说明中将风扇轮毂4的直径称为“外径D2”。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室外机1中,风扇电动机6的外径D1的下限值和上限值以如下方式设定。具体来说明,在将热交换器2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Ha(参照图1)分成3等分而得到的各尺寸(Ha×1/3)从上方起依次为Ha1、Ha2、Ha3的情况下,距离热交换器2的上端相当于Ha×1/3的长度(Ha1)的热交换器2上的位置为图1的“规定位置a”。此外,将风扇轮毂4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H1(参照图3)分成2等分的位置、即距离风扇轮毂4的端面(4a或4b)相当于H1×1/2的长度的风扇轮毂4上的位置为“规定位置b”(参照图1、图3)。此外,风扇3的高度(H1)在风扇轮毂4的轴向外端面4a或轴向内端面4b上有凹凸的情况下以该凹凸的端部为基准。
图1所示的虚线的直线c表示穿过规定位置a和规定位置b的线。而且,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风扇电动机6被设定为:其外径D1的尺寸大于风扇轮毂4的外径D2,并且框架8c的外周面与直线c相比位于靠风扇电动机的中心侧的位置。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风扇电动机6这样构成的理由。风扇电动机6虽然可以通过使用例如长圆筒状的框架8c等来使外径D1变小,但是外径D1越小,铁损相对于铜损的比例就越大,因而电动机损失增大,电动机效率下降。因此,增大外径D1能够改善电动机效率。
然而,在顶吹式室外机1中,由于风扇电动机6设置在热交换器2与空气吹出口14之间,所以在将外径D1过度增大的情况下,风扇电动机6(特别是风扇电动机6的外周侧)会妨碍风19的风路。在这种情况下,流过热交换器2的风19的风量下降,而热交换效率下降。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这样的热交换效率的下降,而设计成风扇电动机6的外径D1小于风扇轮毂4的外径D2。特别是,在现有技术中,考虑到风扇电动机6的制作误差,采用外径D1例如为外径D2的95%以下的结构。此外,在现有技术中,考虑到由风扇电动机6的安装误差所引起的对风19的影响,而设计成外径D1小于外径D2。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1中示出的风扇电动机其外径大于轮毂外径。这是因为,室外机的结构要素并非实际尺寸,仅是示意性表示的,因此在以上述专利文献1代表的现有技术中,风扇电动机6的外径D1通常形成为与风扇轮毂4的外径D2同等或者小于风扇轮毂4的外径D2。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满足不使热交换量下降而提高电动机效率的需求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顶吹式的室外机1中,在热交换器2的上部侧设置有风扇3,利用风扇3旋转所产生的负压,将空气从室外机1侧面吸入送风室18内,并将被吸入送风室18内的风19导向空气吹出口14而排出到机外。因此,在顶吹式的室外机1中,风扇3旋转所产生的负压最强地作用于位于风扇3附近的热交换器2的上段部分。因此,穿过热交换器2的风19具有下述倾向:热交换器2的上端部分最强,随着朝向热交换器2的下侧(随着远离风扇3)而逐渐变弱。
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穿过热交换器2的风19的流动。由于风扇3旋转所产生的负压最强地作用于热交换器2的上段部分(由符号Ha1表示的部分),所以热交换器2的上段部分的风19强于热交换器2的中段部分(由符号Ha2表示的部分)和下段部分(由符号Ha3表示的部分)的风。此外,穿过热交换器2的风19以最短距离流过热交换器2与空气吹出口14之间。因此,穿过热交换器2的上段部分的风19流过壳体13的内周面的附近(远离风扇电动机6的位置)而从空气吹出口14排出。此外,穿过热交换器2的风19的一部分(例如穿过热交换器2的中段部分和下段部分的风19)虽然穿过风扇电动机6的附近,但是就风19的强度而言,穿过热交换器2的上段部分的风是最主要的。因此,只要将风扇电动机6的外径D1设定成不会阻碍穿过热交换器2的上段部分的风19的流动的这种程度的大小,就不会对风路造成影响、即不导致热交换效率的下降,而能够提高电动机效率。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直线c用作不会阻碍穿过热交换器2的上段部分的风19的风路的外径D1的上限的基准。即,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风扇电动机6形成为,其外径D1的尺寸大于风扇轮毂4的外径D2,并且框架8c的外周面与直线c相比位于靠内侧的位置。
下面,对动作进行说明。在基于室内机(未图示)的设定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关系需要使压缩机运转的情况下,由电器设备16内的控制基板进行压缩机的驱动控制,压缩机开始运转,由此使制冷剂在热交换器2中循环,在热交换器2周围的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此外,控制基板也进行风扇电动机6的驱动控制,通过安装于风扇电动机6的风扇3的旋转而产生负压,将室外机1侧面的空气吸入送风室18内。此时产生的风19流过热交换器2而促进热交换。由于风扇电动机6的外周面与直线c相比位于靠室外机1的中心侧(轴线侧)的位置,所以被吸入送风室18内的风19的风路不被风扇电动机6影响。然后,该风19穿过壳体13与风扇电动机6之间而从空气吹出口14排出。
此外,在考虑到风扇电动机6的制作误差的情况下,可以将外径D1设定为:大于例如相当于外径D2的95%的值,并且与直线c相比位于靠风扇电动机的中心侧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的是以距离热交换器2的上端相当于Ha×1/3的长度的热交换器2上的位置为规定位置a,但是规定位置a不限于此。就流过热交换器2的风19的强度而言,穿过热交换器2的上侧的风与穿过其下侧的风相比是主要的,所以例如也可以将距离热交换器2的上端相当于Ha×1/2的长度的热交换器2上的位置a’用作“规定位置a”。在将该位置a’用作“规定位置a”的情况下,虽然风扇电动机6的外径D1的最大值稍稍变小,但是也能够提高电动机效率。即,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风扇电动机6形成为:其外径D1的尺寸大于风扇轮毂4的外径D2,并且框架8c的外周面与直线c相比位于靠内侧的位置,该直线c穿过规定位置b和热交换器2的高度中心的上侧(规定位置a、a’)。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的是以距离热交换器2的上端相当于Ha×1/3的长度的热交换器2上的位置为规定位置a,但是规定位置a也可以是下述的位置。即,在将空气吸入口15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Hb(参照图1)分成3等分而得到的各尺寸(Hb×1/3)从上方起依次为Hb1、Hb2、Hb3的情况下,距离空气吸入口15的上端相当于Hb×1/3的长度(Hb1)的热交换器2上的位置为图1的“规定位置a”。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距离风扇轮毂4的端面(4a或4b)相当于H1×1/2的长度的风扇轮毂4上的位置作为规定位置b,但是规定位置b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风扇轮毂4的侧面的任意位置。
此外,作为适用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风扇电动机6的电动机结构,有内转子式、外转子式、转子位于定子的内侧和外侧的双转子式、在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转子与定子对置的轴向间隙式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其目的是通过增大风扇电动机6的外径D1来改善电动机效率,所以只要铜损与铁损的关系是铜损>铁损,就能够改善电动机效率。因此,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应用于上述的任一种电动机结构。
此外,内转子式能够通过增大外径D1来扩大绕组面积,能够有效地实现电动机效率的提高。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风扇电动机6适合扁平结构,所以内转子式适合与本实施方式组合。此外,关于外转子式,由于转子位于外侧而定子位于内侧,所以中心部的面积也能够有效地使用,因此为适合扁平结构的结构,而适合与本实施方式组合。此外,关于双转子式,由于转子位于定子的内侧和外侧,所以为适合扁平结构的结构,也适合与本实施方式组合。基于以上说明,通过将内转子式、外转子式或双转子式应用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风扇电动机6,能够得到更高效率的室外机1。
图4是表示风扇电动机6的变形例的图。在图4所示的风扇电动机6-1,设置有用于提高冷却性能的散热片(散热体9)。散热体9是用于增加电动机主体8-1的表面积来提高冷却性能的部件,在电动机外周面沿着周向以规定间隔配置。因此,对风路产生的影响较小。因此,在设置有散热体9的风扇电动机6-1,除去散热体9以外的部分为外径D1(D1a或D1b),并且风扇电动机6-1被设定成:其外径D1的尺寸大于风扇轮毂4的外径D2,并且框架8c的外周面与直线c相比位于靠电动机的中心侧的位置。
图5是表示壳体内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与风速的关系的图,横轴表示对于以热交换器2的上端位置(高度Ha的位置)为基准往下进行测量时的计测位置,用热交换器2的高度Ha进行标准化后的值(标准化计测位置),纵轴表示流过热交换器2的风的风速。此外,在图5中,作为一个示例,示出了使用外径D1尺寸不同的风扇电动机6的室外机1的标准化计测位置与风速的关系。
此外,图6是用于说明风扇轮毂的外径与风扇电动机的外径的关系的图,表示风扇电动机6的外径D1与风扇轮毂4的外径D2的关系。图7是用于说明壳体或热交换器的内侧的截面积与风扇电动机的截面积的关系的图,示出了从壳体13的上侧观察内部时的壳体13、热交换器2、风扇轮毂4和风扇电动机6。
图5的曲线(1)是使用有效截面积为0.02m2的风扇电动机6的情况下的数据。同样,曲线(2)~(6)是使用有效截面积分别为0.03m2、0.06m2、0.07m2、0.08m2、0.10m2的风扇电动机6的情况下的数据。
在图5中,关注图中最左侧的数据,使用(1)的风扇电动机6的情况下的风速为约4.9m/s,使用(2)的风扇电动机6的情况下的风速为约6.3m/s,使用(3)的风扇电动机6的情况下的风速为约5.2m/s,使用(4)的风扇电动机6的情况下的风速为约4.9m/s,使用(5)的风扇电动机6的情况下的风速为约4.4m/s。
这里,图5所示的数据是下述情况下的一个示例:壳体13的一侧面的外部尺寸(短边方向的外部尺寸)A为760mm,壳体13的与一侧面正交的另一侧面的外部尺寸(长边方向的外部尺寸)B为920mm,此外,热交换器2的一侧面的内部尺寸a为520mm,热交换器2的与一侧面正交的另一侧面的内部尺寸b为861mm。在使用这种尺寸的壳体13和热交换器2的情况下,优选在图中最左侧的计测位置确保4.0m/s以上的风速。然而,在使用(6)的风扇电动机6的情况下,在相同的计测位置上的风速下降至约3.2m/s,因此不能称其为理想的风扇电动机6。
此外,上述的4.0m/s以上的条件能够用表示热交换器2、风扇电动机6和壳体13的尺寸的参数进行规定。具体而言,使用风扇电动机6的外部尺寸D1、风扇轮毂4的外径D2、壳体13的一侧面的外部尺寸A、壳体13的另一侧面的外部尺寸B、热交换器2的一侧面的内部尺寸a、热交换器2的另一侧面的内部尺寸b,能够表示成下述式。
D2≤D1…(1)
(D1)^2×π/4<A×B×0.12…(2)
(D1)^2×π/4<a×b×0.2…(3)
式(1)是关于风扇电动机6的外径D1的下限值的条件式,式(2)和式(3)是关于风扇电动机6的外径D1的上限值的条件式。
此外,在式(2)中以壳体13的外部尺寸为基准规定了D1的上限,而在式(3)中以热交换器2的内部尺寸为基准规定了D1的上限,其中任意一个条件式成立即可。
接下来,说明条件式(2)中的右边数值的来历。在图5中,基于在使用(6)的风扇电动机6的情况(有效截面积为0.10m2)下的风速3.2m/s、在使用(5)的风扇电动机6的情况(有效截面积为0.08m2)下的风速4.4m/s,通过插补求取风速4.0m/s时的截面积,为约0.088m2。求取该0.088m2的值相对于壳体13的外部尺寸A=760mm与外部尺寸B=920mm之积的比率,为0.088/(0.76×0.92)≈0.12。
此外,同样地,求取风速4.0m/s时的截面积0.088m2相对于热交换器2的内部尺寸a=520mm与内部尺寸b=861mm之积的比率,为0.088/(0.52×0.861)≈0.20。
图8是用于说明使用n(n为2以上的整数)个电动机的情况下壳体或热交换器2的内侧的截面积与风扇电动机的截面积的关系的图。在图中所示的室外机1中,设置有2个风扇电动机6,而且以包围各风扇电动机6的方式设置有热交换器2。此外,为了简化说明,图8中示出的是设置有2个风扇电动机6的室外机1,但是设置在1台室外机1中的风扇电动机6的数量n不限于图中所示,也可以是3个以上。
在如图所示设置有2个风扇电动机6的情况下,则在上述式(2)中使用B(壳体13的侧面的长边方向的外部尺寸)的值除以风扇电动机6的数量n后得到的值(如图所示为B/2)。即,在使用多个风扇电动机6、并且这些风扇电动机6沿着热交换器2的上述另一侧面配置的情况下,作为壳体13的另一侧面的外部尺寸B使用的是其除以沿着该另一侧面配置的多个风扇电动机6的数量(n)后得到的值。
在上述式(3)中,使用b(热交换器2的侧面的长边方向的内部尺寸)的值除以风扇电动机6的数量n后得到的值(如图所示为b/2)。即,在使用多个风扇电动机6、并且这些风扇电动机6沿着热交换器2的另一侧面配置的情况下,热交换器2在配置各风扇电动机6的方向上被配置成多个地区分,作为各热交换器2的另一侧面的内部尺寸b使用的是其除以沿着该另一侧面配置的多个风扇电动机6的数量(n)后得到的值。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室外机,其包括:壳体13,其在侧面具有空气吸入口15,并且在上面具有空气吹出口14;热交换器2,其覆盖空气吸入口15且设置在壳体13内;风扇3,其从空气吸入口15吸入空气,并且从空气吹出口14排出空气;以及风扇电动机(6、6-1),其设置在该风扇3的下侧,风扇电动机被设定为:其外径D1大于风扇轮毂4的外径D2,并且外周面与直线c相比位于靠风扇电动机的中心侧的位置,该直线c穿过热交换器2的高度中心的上侧(例如规定位置a、a’)和风扇轮毂4的侧面(例如规定位置b),因此风扇电动机的外径D1为能够减小铁损相对于铜损的比例且对风路的影响较小的大小。因此,能够不使热交换量下降而提高电动机效率。其结果,与以往的具有同等空调能力的空调室外机相比能够减少能量消耗量,也能够提供从LCA(Life Cycle Assessment,寿命周期评估)这方面来说较为理想的空调室外机。
此外,设距离热交换器2的上端相当于热交换器2高度的1/3的长度的热交换器上的位置为a、风扇轮毂4的侧面的任意位置为b时,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风扇电动机(6、6-1)被设定为:其外径D1大于风扇轮毂4的外径D2,并且其外周面与穿过上述a和上述b的直线c相比位于靠风扇电动机的中心侧的位置,因此与上述一样能够不使热交换量下降而提高电动机效率。
此外,设距离热交换器2的上端相当于热交换器2高度的1/3的长度的热交换器上的位置为a、风扇轮毂4的侧面的任意位置为b时,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风扇电动机(6、6-1)被设定为:其外径D1大于相当于风扇轮毂4的外径D2的95%的值,并且其外周面与穿过上述a和上述b的直线c相比位于靠风扇电动机的中心侧的位置,因此与上述一样能够不使热交换量下降而提高电动机效率。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室外机为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示例,显然还能够进一步与其他的公知技术组合,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还能够省略一部分等来进行变更而构成。
如上所述,本发明主要能够应用于顶吹式空调室外机,特别是作为能够不使热交换量下降而提高电动机效率的发明是有效的。

Claims (9)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在侧面具有空气吸入口,并且在上面具有空气吹出口;
热交换器,其覆盖所述空气吸入口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风扇,其从所述空气吸入口吸入空气,并且从所述空气吹出口排出空气;以及
风扇电动机,其设置在该风扇的下侧,
所述风扇电动机形成为:
在设所述风扇电动机的外径为D1、所述风扇的轮毂部的外径为D2、所述壳体的一侧面的外部尺寸为A、所述壳体的与一侧面正交的另一侧面的外部尺寸为B、所述热交换器的一侧面的内部尺寸为a、所述热交换器的与一侧面正交的另一侧面的内部尺寸为b的情况下,满足D2≤D1,并且满足(D1)^2×π/4<A×B×0.12或(D1)^2×π/4<a×b×0.2,
所述壳体(13)由设置有所述热交换器(2)的下部和宽度比所述下部小且设置有所述风扇(3)及风扇电动机(6)的上部构成,
所述风扇电动机(6)的安装脚(10)在比所述热交换器(2)的顶部更靠上方的位置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3)的所述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多个所述风扇电动机、并且这些风扇电动机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另一侧面配置的情况下,
作为所述壳体的另一侧面的外部尺寸B使用的是其除以沿着该另一侧面配置的多个风扇电动机的数量后得到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多个所述风扇电动机、并且这些风扇电动机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另一侧面配置的情况下,
所述热交换器,以在各所述风扇电动机的配置方向上配置多个的方式而被区分,
作为所述热交换器的另一侧面的内部尺寸b使用的是其除以沿着该另一侧面配置的多个风扇电动机的数量后得到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电动机构成为所述风扇电动机的外径D1与轴向高度H2的关系是D1>H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电动机构成为在额定运转时铜损与铁损的关系是铜损>铁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电动机构成为在额定运转时铜损与铁损的关系是铜损>2×铁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电动机是内转子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电动机是外转子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电动机是转子位于定子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双转子式。
CN201380029779.3A 2012-06-07 2013-06-06 空调室外机 Active CN1043349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12/064679 2012-06-07
PCT/JP2012/064679 WO2013183145A1 (ja) 2012-06-07 2012-06-07 空調室外機
PCT/JP2013/065695 WO2013183710A1 (ja) 2012-06-07 2013-06-06 空調室外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4974A CN104334974A (zh) 2015-02-04
CN104334974B true CN104334974B (zh) 2017-09-22

Family

ID=49711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9779.3A Active CN104334974B (zh) 2012-06-07 2013-06-06 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02571B2 (zh)
EP (1) EP2889543A4 (zh)
CN (1) CN104334974B (zh)
WO (2) WO20131831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5036B2 (ja) * 2014-05-09 2017-03-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ユニット
US10514046B2 (en) * 2015-10-09 2019-12-24 Carrier Corporation Air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outdoor unit of a residential air conditioner or heat pump
IT201700009701A1 (it) * 2017-01-30 2018-07-30 Daikin Applied Europe S P A Ventola per sistema di condizionamento termico
CN112460700B (zh) * 2019-09-09 2024-10-01 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风冷模块机组
CN214223261U (zh) * 2020-12-03 2021-09-1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
WO2023170743A1 (ja) * 2022-03-07 2023-09-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4664U (ja) * 1982-05-17 1983-11-2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H09137970A (ja) * 1995-11-15 1997-05-27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H11201506A (ja) * 1998-01-19 1999-07-30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5229671A (ja) * 2004-02-10 2005-08-25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JP2006353051A (ja) * 2005-06-20 2006-12-28 Nissan Motor Co Ltd 電動機の冷却装置
CN102080673A (zh) * 2009-11-27 2011-06-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送风机的喇叭口结构
CN102272532A (zh) * 2009-01-09 2011-12-07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8468U (ja) * 1981-11-24 1983-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ツト
JPH06147553A (ja) 1992-11-10 1994-05-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却ユニット
JPH07180862A (ja) * 1993-12-24 1995-07-18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US6477854B2 (en) * 2000-09-08 2002-11-12 Lg Electronics Inc. Small air conditioner and dehumidifying device by using the same
US7191613B2 (en) * 2002-05-08 2007-03-20 Lg Electronics Inc. Turbo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applied thereto
JP3793173B2 (ja) * 2002-11-25 2006-07-05 エルジー電子株式会社 冷蔵庫の冷気循環用送風装置
JP4085929B2 (ja) * 2003-08-26 2008-05-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のファンの軸受け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送風装置
JP4735214B2 (ja) * 2005-11-30 2011-07-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JP2008178165A (ja) * 2007-01-16 2008-07-31 Tokyo Univ Of Science ベアリングレスモータ
JP5493736B2 (ja) 2009-11-10 2014-05-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室外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4664U (ja) * 1982-05-17 1983-11-2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H09137970A (ja) * 1995-11-15 1997-05-27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H11201506A (ja) * 1998-01-19 1999-07-30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5229671A (ja) * 2004-02-10 2005-08-25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JP2006353051A (ja) * 2005-06-20 2006-12-28 Nissan Motor Co Ltd 電動機の冷却装置
CN102272532A (zh) * 2009-01-09 2011-12-07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CN102080673A (zh) * 2009-11-27 2011-06-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送风机的喇叭口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89543A4 (en) 2016-07-20
US20150184871A1 (en) 2015-07-02
EP2889543A1 (en) 2015-07-01
US9702571B2 (en) 2017-07-11
WO2013183710A1 (ja) 2013-12-12
WO2013183145A1 (ja) 2013-12-12
CN104334974A (zh) 2015-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4974B (zh) 空调室外机
US7461518B2 (en)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US20170051749A1 (en) Air blower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KR20050099352A (ko) 전면 흡토출 방식의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CN104566672A (zh) 窗机空调
KR20090081441A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CN107421005A (zh) 轻便窗式空调器
KR20090088440A (ko) 시로코 팬 및 공기조화 장치
CN105416003B (zh) 应用混流式轴流风扇的房车空调
JP2008144753A (ja)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09882943A (zh) 整体式空调器
EP3401546A1 (en) Axial fan assembly and motor home air-conditioner using same
US20140315479A1 (en) Turbo fan and ceiling type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reof
CN207262574U (zh) 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JP2004353510A (ja) 遠心送風機及び遠心送風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CN104421190B (zh) 送风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
JP6180207B2 (ja) 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N215336772U (zh) 空调外机机壳及空调外机
KR101598783B1 (ko) 터보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조화기
CN1900616B (zh) 送风装置
JP3812467B2 (ja) 遠心送風機の羽根車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遠心送風機
CN107850081B (zh) 涡轮风扇及使用了该涡轮风扇的空调
JP2016044868A (ja) 室外機及びこの室外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5868502B2 (ja) 空調室外機
CN219036934U (zh) 冷风吊扇和制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ssubishi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Tokyo Chiyoda

Applicant before: Missubishi Electric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