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4145A - 空气按摩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按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4145A
CN104334145A CN201380027612.3A CN201380027612A CN104334145A CN 104334145 A CN104334145 A CN 104334145A CN 201380027612 A CN201380027612 A CN 201380027612A CN 104334145 A CN104334145 A CN 104334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ir bag
armrest part
handrail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76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4145B (zh
Inventor
渡边知彦
高谷昭广
中村润二
高桥吉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34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4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4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4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9/00Pneumatic or hydraulic massage
    • A61H9/005Pneumatic massage
    • A61H9/0078Pneumatic massage with intermittent or alternately inflated bladders or c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9Seat or 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35Hand or arm, e.g. handle
    • A61H2201/1638Holding mean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6Ar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空气按摩机(1)具有第一气囊(40)、第二气囊(50)、第三气囊(60)以及第四气囊(70)。由第一供给系统(80A)向右侧的第一气囊(40)和第三气囊(60)供给空气,由第二供给系统(80B)向左侧的第一气囊(50)和第三气囊(60)供给空气,由第三供给系统(80C)向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供给空气。空气按摩机(1)将对第一供给系统(80A)的空气的供给和对第二供给系统(80B)的空气的供给在互不相同的时期执行。第一气囊(40)和第三气囊(60)最膨胀时的约束力大于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最膨胀时的约束力。

Description

空气按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右侧的扶手和左侧的扶手的空气按摩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空气按摩机的右侧的扶手和左侧的扶手处分别设置有气囊、第一扶手部以及第二扶手部,该第二扶手部隔着胳膊的配置空间而与第一扶手部相对(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131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内容:右侧的扶手和左侧的扶手各自的第一扶手部和第二扶手部分别具有两个气囊。由完全不同的供给系统向各气囊供给空气。但是,在第一扶手部和第二扶手部各自具有一个气囊的情况下,按摩会变得单调。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内容:第一扶手部和第二扶手部各自具有两个气囊。若增加气囊的数量,则能够使按摩丰富多彩。但是,存在若增加气囊的数量则供给系统的数量变多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丰富多彩的按摩的进行和供给系统的数量的减少这两者的空气按摩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空气按摩机。空气按摩机具备:右侧的扶手和左侧的扶手,上述右侧的扶手和上述左侧的扶手各自包括气囊、第一扶手部以及第二扶手部,该第二扶手部隔着配置胳膊的配置空间而与上述第一扶手部相对;以及供给装置,其向上述右侧的扶手的上述气囊和上述左侧的扶手的上述气囊供给空气。上述右侧的扶手的上述气囊和上述左侧的扶手的上述气囊各自包括在上述第一扶手部处与上述第二扶手部相对地设置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以及在上述第二扶手部处与上述第一扶手部相对地设置的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上述供给装置包括:第一供给系统,其向上述右侧的扶手的上述第一气囊和上述右侧的扶手的上述第三气囊供给空气;第二供给系统,其向上述左侧的扶手的上述第一气囊和上述左侧的扶手的上述第三气囊供给空气;以及第三供给系统,其向上述右侧的扶手的上述第二气囊、上述右侧的扶手的上述第四气囊、上述左侧的扶手的上述第二气囊以及上述左侧的扶手的上述第四气囊供给空气,其中,在不同的时期执行对上述第一供给系统的空气的供给和对上述第二供给系统的空气的供给,使得在上述右侧的扶手和上述左侧的扶手中的一方对上述胳膊的约束力为规定值以上时,上述右侧的扶手和上述左侧的扶手中的另一方的上述约束力小于上述规定值,上述右侧的扶手和上述左侧的扶手各自的上述第一气囊和上述第三气囊最膨胀时的上述约束力被设定成大于上述右侧的扶手和上述左侧的扶手各自的上述第二气囊和上述第四气囊最膨胀时的上述约束力。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第一气囊向上述第二扶手部的膨胀量与上述第三气囊向上述第一扶手部的膨胀量之和被设定成大于上述第二气囊向上述第二扶手部的膨胀量与上述第四气囊向上述第一扶手部的膨胀量之和,以使上述第一气囊和上述第三气囊最膨胀时的上述约束力大于上述第二气囊和上述第四气囊最膨胀时的上述约束力。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膨胀量表示上述气囊最膨胀时的厚度与最收缩时的厚度之差。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第一气囊的与上述胳膊相对的相对面积与上述第三气囊的上述相对面积之和被设定成大于上述第二气囊的上述相对面积与上述第四气囊的上述相对面积之和,以使上述第一气囊和上述第三气囊最膨胀时的上述约束力大于上述第二气囊和上述第四气囊最膨胀时的上述约束力。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第二气囊以使上述第二气囊的一部分与上述第四气囊重叠的方式与上述第四气囊相对地配置。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空气按摩机具备座部,上述第一扶手部固定于上述座部,上述第二扶手部安装于上述第一扶手部的上方,构成为在被允许相对于上述第一扶手部的旋转的位置与被限制相对于上述第一扶手部的旋转的位置之间进行动作。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第二扶手部包括安装于上述第一扶手部的第一端部以及与该第一端部相反一侧的第二端部,空气按摩机具备:旋转机构,其使上述第二扶手部以上述第二扶手部的第一端部为中心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该第一位置是上述第二扶手部的第二端部与上述第一扶手部抵接的位置,该第二位置是上述第二扶手部的第二端部与第一位置相距预先设定的距离的位置;以及限制机构,其在通过上述第二扶手部的旋转而上述第二扶手部的第二端部到达第二位置时,限制上述第二扶手部的旋转。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上述第一气囊被配置成上述第一气囊的至少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与上述第二气囊重叠,上述第三气囊被配置成上述第三气囊的至少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与上述第四气囊重叠。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丰富多彩的按摩的进行和供给系统的数量的减少这两者的空气按摩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机的立体图,是表示空气按摩机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扶手的主视图,是表示将胳膊配置于第一扶手部与第二扶手部之间时的扶手的正面构造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机的示意图,是表示各气囊与供给系统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第一扶手部的主视图,是表示第一扶手部的正面构造的主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第二气囊的主视图,是表示第二气囊的正面构造的主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第二气囊的剖视图,是表示沿图5的Z6-Z6线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第二扶手部的主视图,是表示第二扶手部的正面构造的主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扶手的主视图,是表示第二扶手部最接近第一扶手部时的扶手的正面构造的主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扶手的主视图,是表示第二扶手部最远离第一扶手部时的扶手的正面构造的主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第一扶手部的主视图,是表示将胳膊配置于第一扶手部时的第一扶手部的正面构造的主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扶手的主视图,是表示第一气囊和第三气囊膨胀、第二气囊和第四气囊收缩时的扶手的正面构造的主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扶手的主视图,是表示第一气囊、第三气囊、第二气囊以及第四气囊膨胀时的扶手的正面构造的主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的扶手的主视图,是表示第一气囊和第三气囊收缩、第二气囊和第四气囊膨胀时的扶手的正面构造的主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的第二气囊的剖视图,是表示第二气囊最膨胀时的第二气囊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的第二气囊的剖视图,是表示第二气囊最收缩时的第二气囊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剖视图,是表示第一气囊最膨胀时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剖视图,是表示第一气囊最收缩时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截面构造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气囊的按摩动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空气按摩机1构成为椅子型的按摩机。
空气按摩机1具有主体10、供给装置80(参照图3)、控制装置90(参照图3)以及遥控器91。
主体10包括具有座面11A的座部11、靠背12、腿放置部(日语:オットマン)13以及两个扶手20。
供给装置80(参照图3)和控制装置90(参照图3)配置于主体10的内部。遥控器91配置于主体10的右侧端部。按摩机1通过使用者对遥控器的操作来开始和结束按摩。
两个扶手20具有用于放置使用者的右胳膊100的右侧的扶手20和用于放置使用者的左胳膊100的左侧的扶手20。右侧的扶手20与座部11及靠背12的右侧端部相邻地配置。左侧的扶手20与座部11及靠背12的左侧端部相邻地配置。右侧的扶手20和左侧的扶手20具有相互左右对称的形状。
如图2所示,各扶手20具有第一扶手部21、第二扶手部22、旋转机构23以及气囊群30。另外,在第一扶手部21与第二扶手部22之间形成有胳膊配置空间20A。
第一扶手部21具有设置于第一扶手部21的顶端的前臂配置部分21A和设置于第一扶手部21的基端的主体固定部分21B。前臂配置部分21A具有能够配置使用者的胳膊100中的从肘部到指尖的部分的长度。第一扶手部21固定于座部11。
第二扶手部22设置于第一扶手部21的上方。第二扶手部22与第一扶手部21的前臂配置部分21A相对。第二扶手部22的基端借助旋转机构23而旋转自如地安装于第一扶手部21。
气囊群30配置于第一扶手部21与第二扶手部22之间。气囊群30具有第一气囊40、第二气囊50、第三气囊60以及第四气囊70。第一气囊40、第二气囊50、第三气囊60以及第四气囊70例如通过吹塑成形而形成。
第一气囊40和第二气囊50配置于第一扶手部21的上表面。第三气囊60和第四气囊70配置于第二扶手部22的下表面。此外,第一扶手部21具有覆盖第一气囊40和第二气囊50的布状的罩(省略图示)。第二扶手部22具有覆盖第三气囊60和第四气囊70的布状的罩(省略图示)。
如图3所示,供给装置80具有泵81、电磁阀82以及3个管83。泵81经由3个管83和电磁阀82而与两个气囊群30连接。来自泵81的空气经由3个管83和电磁阀82而被供给到两个气囊群30。
右侧的第一气囊40及右侧的第三气囊60与电磁阀82经由第一供给系统80A进行连接。
左侧的第一气囊40及左侧的第三气囊60与电磁阀82经由第二供给系统80B进行连接。
右侧的第二气囊50、右侧的第四气囊70、左侧的第二气囊50以及左侧的第四气囊70与电磁阀82经由第三供给系统80C进行连接。
泵81根据来自控制装置90的控制信号来进行驱动和停止。
电磁阀82基于来自控制装置90的控制信号来进行第一供给系统80A、第二供给系统80B以及第三供给系统80C中的空气的供给和排出。
供给装置80通过与电磁阀82的切换相应的以下的(状态A)~(状态F)的组合来进行各供给系统80A~80C中的空气的供给和排出。
(状态A)将第一供给系统80A与泵81连接,使第二供给系统80B向大气开放,使第三供给系统80C向大气开放。
(状态B)将第一供给系统80A与泵81连接,使第二供给系统80B向大气开放,将第三供给系统80C与泵81连接。
(状态C)使第一供给系统80A向大气开放,将第二供给系统80B与泵81连接,使第三供给系统80C向大气开放。
(状态D)使第一供给系统80A向大气开放,将第二供给系统80B与泵81连接,将第三供给系统80C与泵81连接。
(状态E)使第一供给系统80A向大气开放,使第二供给系统80B向大气开放,使第三供给系统80C向大气开放。
(状态F)使第一供给系统80A向大气开放,使第二供给系统80B向大气开放,将第三供给系统80C与泵81连接。
如图4所示,第一气囊40覆盖第一扶手部21的前臂配置部分21A的几乎整个上表面。第一气囊40具有平坦形状的表面。第一气囊40的前端41设置有用于与管83连接的供给口43。第一气囊40的前端部41固定于第一扶手部21。
第二气囊50偏向第一扶手部21的顶端地配置。第二气囊50具有凸凹形状的表面。第二气囊50的前端51处设置有用于与管83连接的供给口53。第二气囊50的前端51固定于第一扶手部21和第一气囊40。
第二气囊50重叠在第一气囊40的上表面。第二气囊50比第一气囊40小。第二气囊50的前端51被配置成与第一气囊40的前端41一致。因而,第一气囊40的后端42相比于第二气囊50的后端52更突出。
如图5所示,第二气囊50具有向第二扶手部22突出的12个刺激部54和分别形成于4个刺激区域的周围的4个外周部55,其中,该4个刺激区域是通过将12个刺激部54按每3个刺激部54进行划分而形成的。
详细地说,12个刺激部54中的6个刺激部54沿扶手20的长度方向配置而形成第一刺激部列54A。剩余的6个刺激部54与第一刺激部列54A相邻地沿扶手20的长度方向配置而形成第二刺激部列54B。第一刺激部列54A形成为比第二刺激部列54B接近座部11。在第二刺激部列54B中,后端位于比前端接近座部11的位置。各刺激部54具有比沿着扶手20的宽度方向的边长的沿着长度方向的边。
4个外周部55是包围第一刺激部列54A的前端51侧的3个刺激部54的周围、第一刺激部列54A的后端52侧的3个刺激部54的周围、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前端51侧的3个刺激部54的周围以及第一刺激部列54A的后端52侧的3个刺激部54的周围而形成的。各外周部55具有比沿着扶手20的宽度方向的边长的沿着扶手20的长度方向的边。
图6表示切断对第二气囊50的空气、且不对第二气囊50赋予外部压力的情况下的第二气囊50的截面构造。
各刺激部54具有中央部54C和包围中央部54C的突起部54D。刺激部54的中央部54C与外周部55相比更向第二扶手部22、即上方突出。突起部54D与中央部54C相比更向上方突出。
如图7所示,第三气囊60偏向第二扶手部22的顶端地配置。第三气囊60具有平坦形状的表面。第三气囊60的前端61处设置有用于与管83连接的供给口63。第三气囊60的前端61固定于第二扶手部22。
第四气囊70偏向第二扶手部22的顶端地配置。第四气囊70具有从前端61向后端62排列的3个空气室70A。第四气囊70的前端71处设置有用于与管83连接的供给口63。第四气囊70的前端71固定于第二扶手部22。第四气囊70的后端72被配置成与第三气囊60的后端62一致。
第四气囊70重叠在第三气囊60的下表面。第四气囊70的大小与第三气囊60的大小几乎相等。第四气囊70的前端71被配置成与第三气囊60的前端61一致。
参照图8和图9来说明旋转机构23的动作。
旋转机构23具有限制机构23A,该限制机构23A在第二扶手部22旋转到第二扶手部22的顶端到达最远离第一扶手部21的位置时对第二扶手部22的旋转进行限制。旋转机构23在如图8所示那样允许第二扶手部22相对于第一扶手部21的旋转的位置与如图9所示那样限制第二扶手部22相对于第一扶手部21的旋转的位置之间进行动作。
即,旋转机构23使第二扶手部22以第二扶手部22的基端为中心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该第一位置是第二扶手部22的顶端与第一扶手部21抵接的位置,该第二位置是第二扶手部22的顶端与第一位置相距预先设定的距离的位置。限制机构23A在通过第二扶手部22的旋转而第二扶手部22的顶端到达第二位置时对第二扶手部22的旋转进行限制。
如图8所示,在不进行胳膊100的按摩时,第二扶手部22使用旋转机构23以第二扶手部22的基端为中心来旋转到第二扶手部22的顶端最接近第一扶手部21的位置。此时,在第一扶手部21与第二扶手部22之间形成最小的胳膊配置空间20A。在旋转到第二扶手部22的顶端最接近第一扶手部21的位置时,第一扶手部21、第一气囊40及第二气囊50与第二扶手部22、第三气囊60及第四气囊70接触,由此第二扶手部22不再向下方旋转。另外,由于第二扶手部22及第三气囊60和第四气囊70的重量,第二扶手部22不向上方旋转。另一方面,在使用者将第二扶手部22的顶端抬起时,第二扶手部22向上方旋转。
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被配置成在第二扶手部22最接近第一扶手部21时第二气囊50与第四气囊70大致不相互重叠。因此,在第二扶手部22最接近第一扶手部21时,能够在高度方向上紧凑地容纳扶手20。
如图9所示,在进行胳膊100的按摩时,第二扶手部22使用旋转机构23以第二扶手部22的基端为中心来旋转到第二扶手部22的顶端最远离第一扶手部21的位置。此时,在第一扶手部21与第二扶手部22之间形成最大的胳膊配置空间20A。在第二扶手部22旋转到第二扶手部22的顶端最远离第一扶手部21的位置时,限制机构23A限制第二扶手部22向上方和下方的进一步旋转。
参照图10来说明将胳膊100配置于胳膊配置空间20A时的胳膊100与第二气囊50的关系。此外,图10的双点划线的胳膊100表示比虚线的胳膊100短的胳膊100。
第二气囊50的刺激部列54A、54B沿图10的双点划线所示的胳膊100的长度方向进行配置。在将胳膊100的指尖配置成与扶手20的顶端一致时,第一刺激部列54A对胳膊100和手腕的内侧以及拇指的根部部分进行刺激。第二刺激部列54B对胳膊100和手腕的外侧以及小指的根部部分进行刺激。
以虚线示出的短的胳膊100的指尖被配置于比以双点划线示出的长的胳膊100的指尖靠后端的位置,因此短的胳膊100的肘部被配置于座部11附近。第二刺激部列54B形成为随着从前端去向后端而从外侧去向座部11(参照图1)侧,因此如图10的虚线所示那样,短的胳膊100以沿着第二气囊50的刺激部列54A、54B的方式配置于扶手20。
说明气囊群30的动作。
如图11所示,在向第一气囊40和第三气囊60供给空气、从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排出空气时,第一气囊40和第三气囊60膨胀,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收缩。
如图12所示,在向第一气囊40和第三气囊60供给空气、向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供给空气时,第一气囊40、第三气囊60、第二气囊50以及第四气囊70膨胀。
如图13所示,在从第一气囊40和第三气囊60排出空气、向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供给空气时,第一气囊40和第三气囊60收缩,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膨胀。
第一气囊40和第三气囊60最膨胀时的阻碍胳膊100相对于扶手20的移动的力(以下,“约束力A”)比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最膨胀时的约束力A大。
具体地说,约束力A是根据气囊40~70最膨胀时的厚度方向上的气囊40~70的尺寸与气囊40~70最收缩时的厚度方向上的气囊40~70的尺寸之差(以下,“膨胀量”)、气囊40~70中的与胳膊100相对的部分的面积(以下,“相对面积”)而决定的。膨胀量越大则约束力A越大,相对面积越大则约束力A越大。
第一气囊40的膨胀量与第三气囊60的膨胀量之和大于第二气囊50的膨胀量与第四气囊70的膨胀量之和。
第一气囊40的相对面积与第三气囊60的相对面积之和大于第二气囊50的相对面积与第四气囊70的相对面积之和。
如下那样与气囊群30相应地定义约束力A。
(A1)将第一气囊40、第三气囊60、第二气囊50以及第四气囊70全部最膨胀时的约束力A设为约束力A1。
(A2)将第一气囊40和第三气囊60最膨胀、且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最收缩时的约束力A设为约束力A2。
(A3)将第一气囊40和第三气囊60最收缩、且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最膨胀时的约束力A设为约束力A3。
(A4)将第一气囊40、第三气囊60、第二气囊50以及第四气囊70全部最收缩时的约束力A设为约束力A4。
在约束力A1~A4中,“约束力A1>约束力A2>约束力A3>约束力A4”的关系成立。在约束力A为约束力A2以上时,胳膊100相对于扶手20的移动被强的力所阻碍。另一方面,在约束力A为约束力A3以下时,胳膊100能够相对于扶手20简单地移动。此外,约束力A2与约束力A3之间的约束力A与“约束力的规定值”相当。
参照图14和图15来说明刺激部54的作用。此外,图14和图15的双点划线表示不对第二气囊50供给空气、且不从外部对第二气囊50附加压力时的第二气囊50的状态。
如图14所示,在第二气囊50最膨胀时,与外周部55相比刺激部54更向上方突出。因此,与外周部55的刺激相比,刺激部54的刺激更强力地作用于胳膊100。
如图15所示,在第二气囊50最收缩时,刺激部54由于与胳膊100的接触而凹下,在第二气囊50的厚度方向上外周部55的位置与刺激部54的上方的端部的位置变得相等。因此,外周部55和刺激部54这两方的刺激强力作用于胳膊100。
说明第一气囊40与第二气囊50的关系。
如图16所示,第一气囊40具有平坦形状的表面,因此在第一气囊40膨胀时,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和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变得最大。
在第一气囊40膨胀时,第一刺激部列54A的刺激部54和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刺激部54分别与第一气囊40中的以不同的膨胀量膨胀的两个部分重叠。因此,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刺激部54位于比第一刺激部列54A的刺激部54靠上方的位置。即,作为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刺激部54对胳膊100的刺激的强度的接触压力变得大于第一刺激部列54A的刺激部54对胳膊100的接触压力。
另外,在第一气囊40膨胀时,第一刺激部列54A和第二刺激部列54B中的多个刺激部54分别与第一气囊40中的以不同的膨胀量膨胀的多个部分重叠。因此,配置于第一气囊4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刺激部54位于比配置于第一气囊4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刺激部54靠上方的位置。即,配置于第一气囊4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刺激部54对胳膊100的接触压力变得大于配置于第一气囊4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刺激部54对胳膊100的接触压力。
如图17所示,在第一气囊40收缩时,第一刺激部列54A的刺激部54的位置与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刺激部54的位置在第一气囊40的厚度方向上变得大致相等。即,第一刺激部列54A的刺激部54对胳膊100的接触压力与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刺激部54对胳膊100的接触压力变得大致相等。
在第一气囊40膨胀时和收缩时,在第一气囊40的厚度方向上的、第一刺激部列54A的刺激部54的位置与第二刺激部列54B的位置的关系不同。因此,在第一气囊40膨胀时和收缩时能够对胳膊100赋予不同的刺激。
参照图18来说明利用气囊群30进行的按摩动作的一例。
当在时刻t11使用者利用遥控器91进行了执行按摩的操作时,供给装置80对电磁阀82进行切换来根据“状态A”进行空气的供给和排出。由此,右侧的第一气囊40和右侧的第三气囊60开始膨胀。
在时刻t12,从时刻t11经过了规定期间而右侧的第一气囊40和右侧的第三气囊60最膨胀时,供给装置80对电磁阀82进行切换来根据“状态B”进行空气的供给和排出。
在时刻t13,从时刻t12经过了规定期间而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最膨胀时,供给装置80对电磁阀82进行切换来根据“状态A”进行空气的供给和排出。
在时刻t14,从时刻t13经过了规定期间而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最收缩时,供给装置80对电磁阀82进行切换来根据“状态B”进行空气的供给和排出。
在时刻t15~时刻t19,供给装置80与时刻t13~时刻t14同样地切换电磁阀82。
在时刻t20,从时刻t19经过了规定期间而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最收缩时,供给装置80对电磁阀82进行切换来根据“状态E”进行空气的供给和排出。
在时刻t21,从时刻t20经过了规定期间而右侧的第一气囊40和右侧的第三气囊60最收缩时,供给装置80对电磁阀82进行切换来根据“状态C”进行空气的供给和排出。由此,左侧的第一气囊40和右侧的第三气囊60开始膨胀。
在时刻t22,从时刻t21经过了规定期间而左侧的第一气囊40和左侧的第三气囊60最膨胀时,供给装置80对电磁阀82进行切换来根据“状态D”进行空气的供给和排出。
在时刻t23,从时刻t22经过了规定期间而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最膨胀时,供给装置80对电磁阀82进行切换来根据“状态C”进行空气的供给和排出。
在时刻t24,从时刻t23经过了规定期间而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最收缩时,供给装置80对电磁阀82进行切换来根据“状态D”进行空气的供给和排出。
在时刻t25~时刻t29,供给装置80与时刻t23~时刻t24同样地切换电磁阀82。
在时刻t30,即从时刻t29经过了规定期间而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最收缩时,供给装置80对电磁阀82进行切换来根据“状态E”进行空气的供给和排出。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机1起到以下的效果。
(1)在右侧的扶手20和左侧的扶手20处分别设置的气囊群30具有第一气囊40、第二气囊50、第三气囊60以及第四气囊70。由第一供给系统80A向右侧的扶手20的第一气囊40和右侧的扶手20的第三气囊60供给空气。由第二供给系统80B向左侧的扶手20的第一气囊40和左侧的扶手20的第三气囊60供给空气。由第三供给系统80C向右侧的扶手20的第二气囊50、右侧的扶手20的第四气囊70、左侧的扶手20的第二气囊50以及左侧的扶手20的第四气囊70供给空气。因此,空气按摩机1能够兼顾丰富多彩的按摩的进行和供给系统80A~80C的数量的减少这两者。
(2)空气按摩机1在不同的时期执行对第一供给系统80A的空气的供给和对第二供给系统80B的空气的供给,使得在右侧的扶手20和左侧的扶手20中的一方的约束力A为约束力A2以上时右侧的扶手20和左侧的扶手20中的另一方的约束力A小于约束力A2。因此,在以大的约束力A强力地按摩右侧的胳膊100和左侧的胳膊100中的一方时,使用者能够使右侧的胳膊100和左侧的胳膊100中的另一方自由活动。由此,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3)在空气按摩机1中,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以第二气囊50与第四气囊70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相对地配置。因此,与第二气囊50的整体与第四气囊70重叠配置的结构相比,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最膨胀时的约束力A变小。
(4)第二扶手部22配置于第一扶手部21的上方,以能够以第二扶手部22的基端为中心相对于第一扶手部21旋转的方式进行安装。另外,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被配置成在第二气囊50与第四气囊70相对时不重叠。因此,能够紧凑地容纳扶手。
(5)第一扶手部21的第二气囊50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气囊40的上表面重叠。另外,第二扶手部22的第四气囊70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三气囊60的下表面重叠。
因此,在只有第一气囊40和第三气囊60膨胀时、第一气囊40、第二气囊50、第三气囊60以及第四气囊70膨胀时、以及只有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膨胀时之间,能够对使用者的胳膊100的同一部分进行不同的按摩。
(6)空气按摩机1具有多个刺激部54。因此,空气按摩机1能够对使用者的胳膊100赋予丰富多彩的刺激。
(7)多个刺激部54沿扶手20的长度方向配置而形成刺激部列54A、54B。因此,即使在使用者的胳膊100短的情况下、或者放倒靠背12来使用空气按摩机1的情况下,刺激部54也易于与使用者的胳膊100接触。因此,与具有单独的刺激部54的空气按摩机相比,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更佳。
(8)第二气囊50具有第一刺激部列54A和第二刺激部列54B。第一刺激部列54A能够对胳膊100和手腕的内侧以及拇指的根部部分进行刺激。另外,第二刺激部列54B能够对胳膊100和手腕的外侧以及小指的根部部分进行刺激。
(9)在第二气囊50最膨胀的情况下,刺激部54对胳膊100赋予大的接触压力。在第二气囊50最收缩的情况下,外周部55对胳膊100赋予大的接触压力。即,与第二气囊50的膨胀状态相应地,第二气囊50中的对胳膊100赋予大的接触压力的部位不同,因此能够对使用者赋予丰富多彩的刺激。
(10)第一刺激部列54A的刺激部54和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刺激部54分别与第一气囊40中的以不同的膨胀量膨胀的两个部分重叠。因此,在第一气囊40收缩时,第一刺激部列54A的刺激部54对胳膊100赋予与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刺激部54相同的接触压力。另一方面,在第一气囊40中,与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刺激部54重叠的部分以比与第一刺激部列54A的刺激部54重叠的部分大的膨胀量膨胀,因此在第一气囊40膨胀时,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刺激部54对胳膊100赋予比第一刺激部列54A的刺激部54大的接触压力。即,在膨胀的第一气囊40与收缩的第一气囊40之间,产生第一刺激部列54A的刺激部54的接触压力和由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刺激部54带来的接触压力的差,因此能够对使用者赋予丰富多彩的刺激。
(11)小体格的使用者的肘部被配置于比大体格的使用者的肘部接近座部11的位置。在空气按摩机1中,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后端被配置于比前端接近座部11的位置。因此,小体格的小使用者的胳膊也以沿着刺激部列54A、54B的方式被配置。
本发明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以外的实施方式。下面,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此外,下面的各变形例也能够相互组合。
·实施方式的第二气囊50具有第一刺激部列54A和第二刺激部列54B。另一方面,在变形例的第二气囊50中,也可以省略第一刺激部列54A和第二刺激部列54B的一方。
·实施方式的第二气囊50具有第一刺激部列54A和第二刺激部列54B。另一方面,变形例的第二气囊50也可以具有三列以上的刺激部列。
·实施方式的第二气囊50具有多个刺激部54。另一方面,变形例的第二气囊50也可以具有单独的刺激部54。
·实施方式的第二气囊50具有刺激部54。另一方面,在变形例的第二气囊50中,也可以省略刺激部54。
·在实施方式的气囊群30中,第二气囊50具有多个刺激部54。另一方面,在变形例的气囊群30中,也可以除了第二气囊50以外,第一气囊40、第三气囊60以及第四气囊70的至少一个也具有一个或多个刺激部54。
·实施方式的第一刺激部列54A的刺激部54和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刺激部54分别与第一气囊40中的以从第一扶手部21朝向第二扶手部22的方向上的不同的膨胀量膨胀的两个部分重叠。另一方面,变形例的第一刺激部列54A的刺激部54和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刺激部54也可以分别与第一气囊40中的以从第一扶手部21朝向第二扶手部22的方向上的相同的膨胀量膨胀的两个部分重叠。
·在实施方式中,当第二气囊50最膨胀时刺激部54对胳膊100赋予大的接触压力,当第二气囊50最收缩时外周部55对胳膊100赋予大的接触压力。另一方面,在变形例中,在第二气囊50最膨胀的情况和最收缩的情况下,刺激部54都与外周部55相比对胳膊100赋予更大的接触压力。具体地说,刺激部54在突起部54D最收缩的情况下位于比外周部55接近第二扶手部22的位置。
·实施方式的第二气囊50被配置成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后端比前端接近座部11。另一方面,在变形例的第二气囊50中,配置成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前端比后端接近座部11。或者,在变形例的第二气囊50中,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后端与座部11之间的距离和第二刺激部列54B的前端与座部11之间的距离相等。
·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机1在处于在右侧的扶手20和左侧的扶手20的一方处第一气囊40和第三气囊60最膨胀、且右侧的扶手20和左侧的扶手20的另一方的第一气囊40和第三气囊60最收缩的状态时,执行对第三供给系统80C的空气的供给和从第三供给系统80C的空气的排出。另一方面,变形例的空气按摩机1代替此或除此以外地,在对第一气囊40和第三气囊60供给空气而第一气囊40和第三气囊60正在膨胀时、或者从第一气囊40和第三气囊60排出空气而第一气囊40和第三气囊60正在收缩时,执行对第三供给系统80C的空气的供给和从第三供给系统80C的空气的排出。
·实施方式的电磁阀82在从4个气囊40~70排出空气时使4个气囊40~70向大气开放。另一方面,变形例的电磁阀82在从4个气囊40~70排出空气时将4个气囊40~70与排出装置连接,在短时间内从4个气囊40~70排出空气。
·在实施方式的气囊群30中,第一气囊40在从第一扶手部21朝向第二扶手部22的方向上与第二气囊50重叠。另一方面,在变形例的气囊群30中,第一气囊40也可以在从第一扶手部21朝向第二扶手部22的方向上不与第二气囊50重叠。
·在实施方式的气囊群30中,第一气囊40在从第二扶手部22朝向第一扶手部21的方向上与第四气囊70重叠。另一方面,在变形例的气囊群30中,第一气囊40也可以在从第二扶手部22朝向第一扶手部21的方向上不与第四气囊70重叠。
·实施方式的第一气囊40的膨胀量与第三气囊60的膨胀量之和大于第二气囊50的膨胀量与第四气囊70的膨胀量之和。另一方面,变形例的第一气囊40的膨胀量与第三气囊60的膨胀量之和小于第二气囊50的膨胀量与第四气囊70的膨胀量之和。在该情况下,第一气囊40的相对面积与第三气囊60的相对面积之和大于第二气囊50的相对面积与第四气囊70的相对面积之和,由此维持“约束力A1>约束力A2>约束力A3>约束力A4”的关系。
·实施方式的第一气囊40的相对面积与第三气囊60的相对面积之和大于第二气囊50的相对面积与第四气囊70的相对面积之和。另一方面,变形例的第一气囊40的相对面积与第三气囊60的相对面积之和小于第二气囊50的相对面积与第四气囊70的相对面积之和。在该情况下,第一气囊40的膨胀量与第三气囊60的膨胀量之和大于第二气囊50的膨胀量与第四气囊70的膨胀量之和,由此维持“约束力A1>约束力A2>约束力A3>约束力A4”的关系。
·在实施方式的扶手20中,第二扶手部22安装于第一扶手部21的上侧。另一方面,变形例的扶手20中第二扶手部22安装于第一扶手部21的下侧。
·实施方式的扶手20具有在空气按摩机1的高度方向上从上方侧和下方侧夹住胳膊100的第一扶手部21和第二扶手部22。另一方面,变形例的扶手20具有用于将胳膊100嵌入的槽。在该情况下,槽的右侧的侧壁和左侧的侧壁的一方与“第一扶手部”相当,槽的右侧的侧壁和左侧的侧壁的另一方与“第二扶手部”相当。
·实施方式的第二扶手部22以能够以第二扶手部22的基端为中心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扶手部21。另一方面,变形例的第二扶手部22也可以固定于第一扶手部21。在该情况下,在形成了最大的胳膊配置空间20A的状态下第二扶手部22被固定于第一扶手部21。
·实施方式的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交错地配置成在相互对置时不重叠。另一方面,变形例的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也可以被配置成在相互对置时第二气囊50的后端52和第四气囊70的前端71重叠。另一变形例的第二气囊50和第四气囊70也可以被配置成在相互对置时第四气囊70的整体与第二气囊50重叠。
·实施方式的空气按摩机1是椅子型的空气按摩机1,具有座部11、靠背12以及腿放置部13。另一方面,在变形例的空气按摩机中,也可以省略座部11、靠背12以及腿放置部13的至少一个。在将座部11、靠背12以及腿放置部13全部省略的情况下,变形例的空气按摩机1将扶手20置于桌子等上来使用。

Claims (8)

1.一种空气按摩机,具备:
右侧的扶手和左侧的扶手,上述右侧的扶手和上述左侧的扶手各自包括气囊、第一扶手部以及第二扶手部,该第二扶手部隔着用于配置胳膊的配置空间而与上述第一扶手部相对;以及
供给装置,其向上述右侧的扶手的上述气囊和上述左侧的扶手的上述气囊供给空气,
在该空气按摩机中,
上述右侧的扶手的上述气囊和上述左侧的扶手的上述气囊各自包括在上述第一扶手部处与上述第二扶手部相对地设置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以及在上述第二扶手部处与上述第一扶手部相对地设置的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
上述供给装置包括:
第一供给系统,其向上述右侧的扶手的上述第一气囊和上述右侧的扶手的上述第三气囊供给空气;
第二供给系统,其向上述左侧的扶手的上述第一气囊和上述左侧的扶手的上述第三气囊供给空气;以及
第三供给系统,其向上述右侧的扶手的上述第二气囊、上述右侧的扶手的上述第四气囊、上述左侧的扶手的上述第二气囊以及上述左侧的扶手的上述第四气囊供给空气,
其中,在不同的时期执行对上述第一供给系统的空气的供给和对上述第二供给系统的空气的供给,使得在上述右侧的扶手和上述左侧的扶手中的一方对上述胳膊的约束力为规定值以上时,上述右侧的扶手和上述左侧的扶手中的另一方的上述约束力小于上述规定值,
上述右侧的扶手和上述左侧的扶手各自的上述第一气囊和上述第三气囊最膨胀时的上述约束力被设定成大于上述右侧的扶手和上述左侧的扶手各自的上述第二气囊和上述第四气囊最膨胀时的上述约束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气囊向上述第二扶手部的膨胀量与上述第三气囊向上述第一扶手部的膨胀量之和被设定成大于上述第二气囊向上述第二扶手部的膨胀量与上述第四气囊向上述第一扶手部的膨胀量之和,以使上述第一气囊和上述第三气囊最膨胀时的上述约束力大于上述第二气囊和上述第四气囊最膨胀时的上述约束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膨胀量表示上述气囊最膨胀时的厚度与最收缩时的厚度之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气囊的与上述胳膊相对的相对面积与上述第三气囊的上述相对面积之和被设定成大于上述第二气囊的上述相对面积与上述第四气囊的上述相对面积之和,以使上述第一气囊和上述第三气囊最膨胀时的上述约束力大于上述第二气囊和上述第四气囊最膨胀时的上述约束力。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气囊以使上述第二气囊的一部分与上述第四气囊重叠的方式与上述第四气囊相对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按摩机具备座部,
上述第一扶手部固定于上述座部,
上述第二扶手部安装于上述第一扶手部的上方,构成为在被允许相对于上述第一扶手部的旋转的位置与被限制相对于上述第一扶手部的旋转的位置之间进行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扶手部包括安装于上述第一扶手部的第一端部以及与该第一端部相反一侧的第二端部,
空气按摩机具备:
旋转机构,其使上述第二扶手部以上述第二扶手部的第一端部为中心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该第一位置是上述第二扶手部的第二端部与上述第一扶手部抵接的位置,该第二位置是上述第二扶手部的第二端部与第一位置相距预先设定的距离的位置;以及
限制机构,其在通过上述第二扶手部的旋转而上述第二扶手部的第二端部到达第二位置时,限制上述第二扶手部的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气囊被配置成上述第一气囊的至少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与上述第二气囊重叠,
上述第三气囊被配置成上述第三气囊的至少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与上述第四气囊重叠。
CN201380027612.3A 2012-06-20 2013-05-09 空气按摩机 Active CN1043341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8716 2012-06-20
JP2012138716A JP2014000297A (ja) 2012-06-20 2012-06-20 エアーマッサージ機
PCT/JP2013/002982 WO2013190763A1 (ja) 2012-06-20 2013-05-09 エアーマッサージ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4145A true CN104334145A (zh) 2015-02-04
CN104334145B CN104334145B (zh) 2016-03-02

Family

ID=49768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7612.3A Active CN104334145B (zh) 2012-06-20 2013-05-09 空气按摩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00297A (zh)
CN (1) CN104334145B (zh)
WO (1) WO201319076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5664A (zh) * 2017-03-31 2018-10-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腿放置部以及具备该腿放置部的按摩机
CN108721083A (zh) * 2017-04-24 2018-11-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空气按摩装置
CN110115677A (zh) * 2019-04-04 2019-08-13 宁波菩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摩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8986B2 (ja) * 2014-10-22 2019-01-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JP6663643B2 (ja) * 2015-02-10 2020-03-13 ファミリーイナダ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13129A (ja) * 2006-05-26 2007-12-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4036706B2 (ja) * 2002-08-09 2008-01-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エアーマッサージ装置
CN101133995A (zh) * 2006-08-28 2008-03-05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椅式按摩器
CN101410083A (zh) * 2006-03-28 2009-04-15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按摩机
CN101754740A (zh) * 2007-07-24 2010-06-23 发美利株式会社 椅子式按摩器
JP5141433B2 (ja) * 2008-08-01 2013-02-13 株式会社フジ医療器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9156B2 (ja) * 2007-07-24 2012-06-06 ファミリー株式会社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36706B2 (ja) * 2002-08-09 2008-01-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エアーマッサージ装置
CN101410083A (zh) * 2006-03-28 2009-04-15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按摩机
JP2007313129A (ja) * 2006-05-26 2007-12-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CN101133995A (zh) * 2006-08-28 2008-03-05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椅式按摩器
CN101754740A (zh) * 2007-07-24 2010-06-23 发美利株式会社 椅子式按摩器
JP5141433B2 (ja) * 2008-08-01 2013-02-13 株式会社フジ医療器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5664A (zh) * 2017-03-31 2018-10-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腿放置部以及具备该腿放置部的按摩机
CN108685664B (zh) * 2017-03-31 2021-11-1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腿放置部以及具备该腿放置部的按摩机
CN108721083A (zh) * 2017-04-24 2018-11-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空气按摩装置
CN110115677A (zh) * 2019-04-04 2019-08-13 宁波菩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摩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00297A (ja) 2014-01-09
CN104334145B (zh) 2016-03-02
WO2013190763A1 (ja) 2013-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4145B (zh) 空气按摩机
CN201150627Y (zh) 椅式按摩器
KR100388522B1 (ko) 마사지기
CN107072868B (zh) 按摩机
CN104334146B (zh) 空气按摩机
JP4544196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KR102616719B1 (ko) 마사지기
RU268694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ассажа с воздушными мешками
JP5161861B2 (ja) マッサージ枕
JP2008295879A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110063879B (zh) 按摩机
JP6458986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6325790A (ja) 枕型マッサージ機
KR20120069980A (ko) 힘 벡터 전달 장치
CN104095743A (zh) 按摩机
JP4015443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KR101237513B1 (ko) 골반 및 힙업 교정장치
JP4112890B2 (ja) マッサージ機用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及び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5946734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4015446B2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JP4516173B2 (ja) マッサージ枕
JP4015442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800355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5232116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4015461B2 (ja) マッサージ機用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及びマッサージ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