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28127B - 茎瘤芥抗逆基因BjEFh1及其植物表达载体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茎瘤芥抗逆基因BjEFh1及其植物表达载体及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328127B CN104328127B CN201410606963.6A CN201410606963A CN104328127B CN 104328127 B CN104328127 B CN 104328127B CN 201410606963 A CN201410606963 A CN 201410606963A CN 104328127 B CN104328127 B CN 1043281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jefh1
- plant
- gene
- expression vector
- prim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茎瘤芥来源的抗逆基因BjEFh1及其植物表达载体及应用。本发明抗逆基因BjEFh1,其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本发明所构建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BjEFh1是由SEQ ID NO.1序列连入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构成;所述植物表达载体用于植物遗传转化,BjEFh1基因在CaMV35S启动子的启动下超量表达,大量合成BjEFh1蛋白,从而提高植物耐逆境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茎瘤芥来源的抗逆基因BjEFh1及其植物表达载体及应用。
背景技术
高盐、干旱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对作物的产量及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因此,有关植物抗逆性的研究一直是植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又称青菜头,是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为榨菜的主要原料,是我国重庆、四川、浙江等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多年来,茎瘤芥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育种、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品质安全等领域,近年才陆续有生物学方面研究的报道,包括基因的克隆、功能研究以及茎瘤芥瘤状茎膨大相关研究,企图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提高茎瘤芥的产量、质量以及抗病性、抗逆性等。
钙离子信号在许多细胞活动,如细胞代谢、基因表达、细胞骨架动态变化、细胞周期、细胞死亡、信号传导等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在植物细胞中,钙离子的作用之一是作为第二信使,很多外界环境信号,如光、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植物激素等都会刺激胞液中Ca2+浓度的增加,从而引发钙离子信号传导。钙离子信号传导途径中首先响应的即是能结合Ca2+的钙结合蛋白,其结合Ca2+以后会发生构想变化,使疏水面外露,从而激活或抑制其它蛋白的活性,从而引发信号传导。具报道,钙结合蛋白包括钙调素、类钙调蛋白、钙依赖蛋白激酶等,其中对钙调素功能研究的报道最多;但对类钙调蛋白、钙依赖蛋白激酶的功能研究较少,其分子机理研究更少报道。
本发明克隆了一个茎瘤芥基因BjEFh1,由于其含有1对EF-hand(简称EFh)结构域,而EFh结构域通常是可能结合钙离子的结构基序,目前报道的钙结合蛋白中,通常具有1-3对EFh结构域,因此推测本发明克隆的茎瘤芥抗逆基因BjEFh1为钙结合蛋白家族基因。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茎瘤芥抗逆基因BjEFh1,该基因全长821bp,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通过NCBI的ORF工具检测知其最大开放阅读框570bp,如SEQ ID NO.1所示;因此,其5’端非编码区有88bp,3’端非编码区有163bp。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茎瘤芥抗逆基因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3所示,有189个氨基酸,且序列通过NCBI的保守结构域(conserved domains)检测知具有1对EF-hand结构域。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茎瘤芥抗逆基因BjEFh1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BjEFh1,其由SEQ ID NO.1序列连入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构成。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是提供茎瘤芥抗逆基因BjEFh1在提高植物耐逆境特性中的应用,尤其是提高植物在高盐条件的耐受力。
本发明通过茎瘤芥转录组测序获得序列片段SEQ ID NO.4,然后根据片段SEQ IDNO.4设计巢式引物并通过RACE方法扩增获得茎瘤芥抗逆基因BjEFh1,基因编码189个氨基酸,NCBI比对预测具有1对EF-hand结构域,推测属于钙结合蛋白家族成员;通过构建BjEFh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可直接用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创制耐逆境新种质,提高植物的逆境耐受力特性,尤其是耐盐特性,可进行植物品种改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BjEFh1基因编码区序列PCR扩增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图2为本发明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BjEFh1的构建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T1代转BjEFh1基因拟南芥在含潮霉素(25mg/L)的MS培养基上的筛选摄影图;
图4为本发明转基因型拟南芥和野生型中的BjEFh1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图;
图5为本发明正常条件下野生型与转基因型拟南芥发芽率的统计图;
图6为本发明NaCl条件下野生型与转基因型拟南芥发芽率的统计图;
图7为本发明NaCl条件下野生型与转基因型拟南芥根的长度统计图;
图8为本发明NaCl条件下野生型与转基因型拟南芥根的生长对比摄影图;
图9为本发明NaCl条件下转BjEFh1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耐盐能力对比摄影图;
图10为本发明NaCl条件下野生型与转基因型拟南芥的存活率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和附图仅起说明性作用,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应用范围。本发明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凡不违背本发明精神所做出的修改及变形,均应包括在本发明范围之内。
实验例1:茎瘤芥抗逆基因BjEFh1的克隆
1主要试剂:柱式小量植物总RNA抽提试剂盒(W7021)购自上海华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NA纯化回收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5’-Full RACE Kit试剂盒、M-MLV反转录酶、Premix Ex Taq、DL2000DNA Marker、pMD19-T载体均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实验方法与步骤
BjEFh1基因序列片段SEQ ID NO.4的获取:采用柱式小量植物总RNA抽提试剂盒方法提取获得茎瘤芥瘤茎的总RNA,总RNA取小部分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OD260/OD280的比值为1.93,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28S的亮度约是18S的2倍,说明RNA的纯度高且无降解,达到实验要求。将总RNA样品送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方法为用带有Oligo(dT)的磁珠富集茎瘤芥总RNA中的mRNA,加入fragmentation buffer将mRNA打断成短片段,以mRNA为模板,用六碱基随机引物合成第一条cDNA链,然后加入缓冲液、dNTPs、RNase H和DNA polymerase I合成第二条cDNA链,在经过QiaQuick PCR试剂盒(Qiagen公司)纯化并加EB缓冲液洗脱之后做末端修复、加poly(A)并连接测序接头,然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片段大小选择,最后进行PCR扩增,建好的测序文库(200bp)用IlluminaHiSeqTM2000进行测序。通过对测序结果进行注释,选取可能的钙结合蛋白片段序列SEQ IDNO.4,然后根据该片段序列进行基因全长的克隆以及功能分析。
2.1BjEFh1基因5’端未知序列扩增
2.1.1总RNA提取和反转录:采用柱式小量植物总RNA抽提试剂盒方法提取获得茎瘤芥瘤茎的总RNA,然后取约1μg总RNA通过5’-Full RACE Kit试剂盒方法去磷酸化、去帽子、加接头,最后反转录获得cDNA第一链。
2.1.2引物设计:根据转录组测序得到的已知序列SEQ ID NO.4设计两个反向巢式引物:
BjEFh1-AOUT:5'-TGGTGCTGGAGAAGAGGC-3'
BjEFh1-AIN:5'-GAAACCCATCTGCCAAAC-3'
2.1.3巢式PCR扩增
首先为OUT扩增:以步骤2.1.1中cDNA第一链为模板,采用引物BjEFh1-AOUT和5’RACE Outer Primer(此引物为5’-Full RACE Kit试剂盒中的引物)做PCR扩增,反应体系为:ddH2O 7.4μL,Premix Ex Taq 10μL,模板1μL,上下游引物各0.8μL。PCR程序为:94℃3min,94℃30s、53℃30s、72℃40s,30个循环;72℃延伸10min。
再做IN扩增:以OUT扩增的PCR产物为模板,采用引物BjEFh1-AIN和5’RACE InnerPrimer(此引物也为5’-Full RACE Kit试剂盒中的引物)做PCR扩增。20μL反应体系为:ddH2O 7.4μL,Premix Ex Taq 10μL,模板1μL,上下游引物各0.8μL。PCR程序为:94℃3min,94℃30s、52℃30s、72℃30s,32个循环;72℃延伸10min。
2.1.4电泳:将IN扩增的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在200bp左右有一特异条带。
2.1.5TA克隆:将IN扩增做3个20μL反应体系,电泳后用DNA纯化回收试剂盒回收特异条带并连接至pMD19-T载体,然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经PCR筛选,将重组阳性质粒送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序。
2.1.6测序结果:测序获得的序列的3’端序列与SEQ ID NO.4的5’端序列完全吻合,两者成功拼接,说明成功获得BjEFh1基因的5’端序列。
2.2BjEFh1基因3’端未知序列扩增
2.2.1总RNA提取和反转录:采用柱式小量植物总RNA抽提试剂盒方法提取获得茎瘤芥瘤茎的总RNA,然后取约1μg总RNA为模板,采用接头引物5'-ATTCTAGAGGCCGAGGCGGCCGACATG-d(T)30MN-3'(N=A,G,C或T;M=A,G或C)(此接头引物来自Clontech公司的SMART RACE cDNA Synthesis Kit试剂盒)以及M-MLV反转录酶反转获得cDNA第一链。
2.2.2引物设计:根据转录组测序得到的已知序列SEQ ID NO.4设计两个正向巢式引物:
BjEFh1-SOUT:5'-CTCACTTTCTTGGCTCTGTTCA-3'
BjEFh1-SIN:5'-TCGGGTTTGGCAGATGGGTT-3'
2.2.3巢式PCR扩增:
首先为OUT扩增:以步骤2.2.1中cDNA第一链为模板,采用引物BjEFh1-SOUT和3’RACE Primer(此引物为步骤2.2.1中接头引物的前部分,即5'-ATTCTAGAGGCCGAGGCGGCCGACATG-3')做PCR扩增,20μL反应体系为:ddH2O 7.4μL,Premix ExTaq 10μL,模板1μL,上下游引物各0.8μL。PCR程序为:94℃3min,94℃30s、54℃30s、72℃90s,30个循环;72℃延伸10min。
再做IN扩增:以OUT扩增的PCR产物为模板,采用引物BjEFh1-SIN和3’RACE Primer做PCR扩增。20μL反应体系为:ddH2O 7.4μL,Premix Ex Taq 10μL,模板1μL,上下游引物各0.8μL。PCR程序为:94℃3min,94℃30s、60℃30s、72℃60s,32个循环;72℃延伸10min。
2.2.4电泳:将IN扩增的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在700bp左右有一特异条带。
2.2.5TA克隆:将IN扩增做3个20μL反应体系,电泳后用DNA纯化回收试剂盒回收特异条带并连接至pMD19-T载体,然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经PCR筛选,将重组阳性质粒送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序。
2.2.6测序结果:测序获得的序列的5’端序列与SEQ ID NO.4的3’端序列完全吻合,两者成功拼接,说明成功获得BjEFh1基因的3’端序列。
2.3BjEFh1基因编码区序列扩增
2.3.1序列拼接:将2.1.6获得的5’端序列、2.2.6获得的3’端序列和已知序列SEQID NO.4进行拼接,得到BjEFh1基因全长序列SEQ ID NO.2,其全长821bp,编码区即SEQ IDNO.1序列有570bp,5’端非编码区有88bp,3’端非编码区有163bp。为进一步验证拼接的全长是否为真实的全长序列,于是从5’端和3’端的非编码区设计引物进行PCR验证。
2.3.2引物设计:根据2.3.1的序列SEQ ID NO.2,从两端的非编码区设计一对上下游引物:
上游引物BjEFh1-F:5'-CCTCTACAACGCATTACTTAGTT-3'
下游引物BjEFh1-R:5'-TAAACATAAACAATGTCATTCCA-3'
2.3.3全长序列的PCR扩增:以步骤2.2.1中cDNA第一链为模板,采用引物BjEFh1-F和BjEFh1-R做PCR扩增。20μL反应体系为:ddH2O 7.4μL,Premix Ex Taq 10μL,模板1μL,上下游引物各0.8μL。PCR程序为:94℃3min,94℃30s、58℃30s、72℃1min,32个循环;72℃延伸10min。
2.3.4电泳:将2.3.3扩增的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特异条带如图1所示,M为DL2000,1为扩增条带,可见在700bp左右有一特异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
2.3.5TA克隆:将2.3.3中的扩增做3个20μL反应体系,电泳后用DNA纯化回收试剂盒回收特异条带并连接至pMD19-T载体,然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经PCR筛选,将重组阳性质粒送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序。
2.3.6测序结果:测序获得的序列与拼接序列的相应片段完全一致,说明成功获得BjEFh1基因。BjEFh1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189个氨基酸,如SEQ ID NO.3序列所示,在NCBI上进行保守结构域预测其含有1对EF-hand基序,EF-hand基序可能具有结合钙离子的能力,因此预测BjEFh1基因为钙结合蛋白家族基因。
实验例2:茎瘤芥抗逆基因BjEFh1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BjEFh1的构建
1主要试剂:普通质粒提取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T4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Bgl II和BstE II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含质粒pCAMBIA1302的菌种由本实验室保存。
2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BjEFh1的构建
2.1引物设计:根据BjEFh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SEQ ID NO.1设计上下游引物,并分别引入酶切位点Bgl II(AGATCT)和BstE II(GGTAACC)序列,引物为:
上游引物BjEFh1-Bgl:5’-AGATCTATGGAGAAGAGCTTATTG-3’
下游引物BjEFh1-Bst:5’-GGTTACCTTAGCAGAAGCTACTC-3’
2.2PCR扩增:以实验例1中步骤2.2.1中cDNA第一链为模板,引物BjEFh1-Bgl和BjEFh1-Bst做PCR扩增:体系为ddH2O 7.4μL,Premix Ex Taq 10μL,模板1μL,上下游引物各0.8μL。PCR程序为:94℃3min,94℃30s、58℃30s、72℃40s,32个循环;72℃延伸10min。
2.3电泳:将2.2扩增的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在600bp左右有一特异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
2.4TA克隆获得重组载体pMD19-T-BjEFh1:将2.2中的扩增做3个20μL反应体系,电泳后用DNA纯化回收试剂盒回收特异条带并连接至pMD19-T载体得重组载体pMD19-T-BjEFh1,然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经PCR筛选,将含重组载体pMD19-T-BjEFh1的阳性DH5α菌液送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序。
2.5测序结果:与预期结果完全一致。
2.6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BjEFh1的构建:构建方法如图2所示,将2.4含重组载体pMD19-T-BjEFh1的阳性DH5α菌液扩大培养,并采用普通质粒提取试剂盒的方法提取菌液中的重组质粒pMD19-T-BjEFh1;将实验室保存的含有植物表达质粒pCAMBIA1302的DH5α菌种扩大培养,并用同样的方法提取质粒pCAMBIA1302。用Bgl II和BstE II双酶切质粒pMD19-T-BjEFh1和质粒pCAMBIA1302,参照酶的说明书两种质粒各做2个50μL酶切体系。酶切后电泳,并切下pMD19-T-BjEFh1质粒的小片段和pCAMBIA1302质粒的大片段,利用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用T4DNA连接酶连接小片段和大片段(连接体系为:小片段7μL,大片段1μL,T4DNA连接酶1μL,10×T4DNA Ligase Buffer 1μL)至少24小时,然后利用热击法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DH5α;PCR筛选阳性克隆,再进行测序验证,得到序列完全正确的重组表达载体pCAMBIA1302-BjEFh1及含该重组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
2.7pCAMBIA1302-BjEFh1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从2.6中含pCAMBIA1302-BjEFh1载体的菌株中提取重组质粒,用液氮冷激法转化根瘤农杆菌GV3101,方法为:①200μL根瘤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中加入2μg(5-10μL)重组质粒DNA,冰浴5min,然后转至液氮中冷冻8min;②迅速与37℃水浴中温浴5min后,加入800μLLB液体培养基③28℃﹑250rpm预培养4-5h,然后涂布于含有Kan(50mg/L)﹑Gent(50mg/L)的LB平板,28℃培育24-28小时后可出现菌落;④挑取菌体做菌体PCR鉴定,确定正确后保存于-70℃,即为植物遗传转化的工程菌株。
实验例3: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1主要试剂:荧光定量PCR试剂盒SYBR Premix Ex TaqTM Kit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柱式小量植物总RNA抽提试剂盒W7021,购自上海华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NA酶购自Promega公司。
2拟南芥的培养及农杆菌侵染实验
①取野生型拟南芥种子,用75%乙醇消毒1min后无菌水清洗;再用5%NaClO灭菌10min,无菌水清洗5次,去尽NaClO残留液。加一定量无菌水,于4℃条件下春化3-4天;
②将春化3-4天的拟南芥种子在MS空白培养基上光照培养7天,待长出幼苗,移栽至蛭石培养基(蛭石:营养土:珍珠岩=3:1:1),1/2MS液体培养基浇灌;
③待植物培养至初生花序10-15cm,次生花序刚刚形成花芽状时,去除初生花序;培养至可进行侵染实验;
④将实验例2步骤2.7中制备好的已转化pCAMBIA1302-BjEFh1质粒的农杆菌菌液扩大培养,即在转化前1天晚上转入大瓶过夜培养;至菌液浓度为OD600=2.0;离心,弃上清,将农杆菌沉淀悬浮于约3倍体积的渗透培养液中,使OD600在0.8左右;
⑤将植物的地上部分浸入农杆菌悬浮液中侵染5分钟;用保鲜膜将侵染过的植物(T0代植物)罩起来以保持湿度,置培养箱中黑暗培养12小时后正常条件培养;2-3天揭去保鲜膜,7天后可浇水;并定期侵染几次;
⑥继续培养至植物成熟,收种子(T1代种子)。
MS培养基由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质、激素等按一定比例组成。MS培养基作为目前使用最广的离体细胞培养基,由于其中无机盐浓度较高,为外植体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矿质营养并能使愈伤组织加速生长。为便于溶液配制及减小误差,先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质配制一定体积的母液。待用时再按一定比例稀释混合。
3拟南芥转基因纯合体的筛选
T1代种子经消毒、灭菌和春化处理后均匀地涂布在含有潮霉素(25mg/L)抗生素的MS培养基上,至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幼苗(T1代植物)的生长状况。10-12天后明显可以观察到非转基因拟南芥只能长出2片子叶、没有真叶、根非常短,而转基因拟南芥长出2-4片真叶、根长,于是将转基因苗移栽至蛭石培养基中,成熟后分别收取各个转基因苗种子(T2代种子)。如图3所示,为T1代种子在含有潮霉素(25mg/L)抗生素的MS培养基上播种20天后,可以观察到非转基因拟南芥植株最多只能长出2片子叶且白化死亡;T1代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则生长正常。将收获的T2代种子经消毒、灭菌和春化处理后又均匀地涂布在含有潮霉素(25mg/L)抗生素的MS培养基上,抗性苗(转基因苗)与非抗性苗(非转基因苗)的数量比约为3:1的,再将抗性苗(T2代植物)移栽至蛭石培养基中,成熟后分别收取各个转基因苗种子(T3代种子)。取各个T2代植物的小部分T3代种子,经消毒、灭菌和春化处理后均匀地涂布在含有潮霉素(25mg/L)抗生素的MS培养基上,若全为抗性苗(转基因苗)的即为纯合体,则相应的T3代种子可以用于后续实验,相应的T2代植物为纯合体。
随机选取纯合体T2代植物5株,分别命名为TL1、TL2、TL3、TL4和TL5,采用柱式小量植物总RNA抽提试剂盒方法提取各株植物叶片的总RNA,经DNA酶去除DNA,根据定量PCR试剂盒SYBR Premix Ex TaqTM Kit说明书操作检测各个转基因拟南芥中的BjEFh1基因的表达量,BjEFh1基因的引物为:
上游引物:5’-CCTCTTCTCCAGCACCATCAAC-3’
下游引物:5’-ATAACCATCGCTGCGTCTTCTC-3’,
内参基因为拟南芥18S基因,其引物为:
上游引物:5’-CGT CCC TGC CCT TTG TAC AC-3’
下游引物:5’-CGA ACA CTT CAC CGG ATC ATT-3’,
定量PCR结果如图4所示,横坐标TL1至TL5表示随机选取的5株转基因拟南芥植株,WT表示野生型拟南芥,纵坐标表示BjEFh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知TL2和TL4表达量相对较高,于是选取TL2和TL4的T3代种子用于后续实验,TL2和TL4的T3代种子及其发芽后生长的植株均简称为转基因TL2和转基因TL4。
实验例4:转BjEFh1基因拟南芥的逆境反应实验
将转基因TL2、TL4种子和野生型种子各50颗,经消毒、灭菌和春化处理后均匀地涂布在正常的MS培养基上,至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发芽率情况,重复3次该实验后统计,如图5所示,转基因型和野生型没有明显差异,播种后第一天发芽率均在50%左右,第二天则全部发芽。同样,将转基因TL2、TL4种子和野生型种子经消毒、灭菌和春化处理后分别均匀地涂布在含100mM NaCl的MS培养基上,观察发芽率情况,统计结果如图6所示,在含100mM NaCl的MS培养基上,野生型则不如转基因型种子发芽率高,播种后1天,野生型种子无发芽,转基因型均有小部分发芽,播种后第2-5天野生型发芽率均不如转基因型。由此说明BjEFh1基因有助于提高植物在盐胁迫下的发芽率,即提高了植物的抗逆性。
另外,当转基因TL2、TL4种子和野生型种子在正常的MS培养基和含100mM NaCl的MS培养基上生长15天后观察并统计野生型和转基因型拟南芥根的生长状态。经观察、对比和统计,如图7和图8所示,在正常的MS培养基上,野生型和转基因型拟南芥的根的生长无明显差别;但在含NaCl的MS培养基上,根的生长均受到抑制,但野生型比转基因型受抑制更严重。根短直接影响植物的营养吸收,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由此说明BjEFh1基因的超表达有助于植物在高盐下根的生长,即提高了植物的抗逆性。
实施例5:转BjEFh1基因拟南芥苗耐盐性检测
将野生型WT种子和转基因型种子TL2、TL4经消毒、灭菌和春化处理后播种到正常的MS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于23℃培养至长出3-4片真叶后移栽至蛭石中继续生长,1/2液体培养基浇灌。当生长至3周大小时,用150mmol/L NaCl溶液喷洒野生型和转基因型拟南芥苗各个部位各20株,5天后观察、比较生长状况。如图9所示,野生型植株明显较转基因型植株萎蔫,说明BjEFh1基因可以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
实施例6:盐胁迫下BjEFh1基因对拟南芥的存活率的影响
将野生型WT种子和转基因型TL2、TL4种子各100颗经消毒、灭菌和春化处理后均匀地涂布在含300mM的NaCl的MS培养基上生长2周后移栽至无盐胁迫的蛭石中继续培养使恢复生长,12天后观察仍然存活的植株数量(植株全部白化被认为死亡),重复3次该实验后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0所示,高盐胁迫生长2周后于正常状态下培养12天后,野生型植株死亡率高,存活率不到10%,而转基因型的存活率达到40%以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BjEFh1基因有助于植物在高盐下的生长,即提高了植物的抗逆性。
综上所述,BjEFh1基因具有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促进植物在高盐逆境下的适应能力和生长能力。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4)
1.茎瘤芥抗逆基因BjEFh1,其特征在于:其基因序列为SEQ ID NO.1。
2.茎瘤芥抗逆基因编码的蛋白,其特征在于:其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3所示。
3.茎瘤芥抗逆基因BjEFh1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BjEFh1,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所述抗逆基因BjEFh1连入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构成。
4.茎瘤芥抗逆基因BjEFh1在提高植物耐逆境特性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逆基因BjEFh的序列为SEQ ID NO.1,所述耐逆境特性为耐盐特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06963.6A CN104328127B (zh) | 2014-10-30 | 2014-10-30 | 茎瘤芥抗逆基因BjEFh1及其植物表达载体及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606963.6A CN104328127B (zh) | 2014-10-30 | 2014-10-30 | 茎瘤芥抗逆基因BjEFh1及其植物表达载体及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28127A CN104328127A (zh) | 2015-02-04 |
CN104328127B true CN104328127B (zh) | 2017-02-08 |
Family
ID=52402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06963.6A Active CN104328127B (zh) | 2014-10-30 | 2014-10-30 | 茎瘤芥抗逆基因BjEFh1及其植物表达载体及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32812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24595A (zh) * | 2018-03-06 | 2018-10-09 | 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 罗汉果性别基因SgACS2及其扩增方法 |
CN111621504B (zh) * | 2020-06-30 | 2022-08-02 | 长江师范学院 | 一种茎瘤芥的抗逆基因BjuIBS及其应用 |
CN113025626B (zh) * | 2021-04-26 | 2022-06-14 | 长江师范学院 | 一种茎瘤芥BjuEAR1基因在调节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 |
CN113912687B (zh) * | 2021-10-20 | 2023-09-22 | 长江师范学院 | 一种改变植物茎叶及花形态特性的方法及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43108B (zh) * | 2013-05-06 | 2014-12-10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茎瘤芥来源的钙离子结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
-
2014
- 2014-10-30 CN CN201410606963.6A patent/CN10432812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28127A (zh) | 2015-0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61023B (zh) | 大豆GmCIB1基因和GmCRY2基因及其调控开花及衰老的作用 | |
CN104480119B (zh) | 植物盐胁迫诱导基因OsSIR1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 | |
CN110004154B (zh) | 茶树CsJAZ1基因的应用 | |
CN104328127B (zh) | 茎瘤芥抗逆基因BjEFh1及其植物表达载体及应用 | |
CN107383179A (zh) | 一种与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GsSLAH3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 |
ES2390681T3 (es) | Método de purificación de agua mediante una planta capaz de acumular fosfato inorgánico | |
CN104818284A (zh) | 利用拟南芥的抗逆基因AtGST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 |
CN103014035B (zh) | 茎瘤芥抗逆基因及其植物表达载体和构建方法及应用 | |
CN108977445A (zh) | 拟南芥microRNA400在调控植物耐镉性中的应用 | |
CN105400800B (zh) | 一种调控植物开花的大豆E3泛素连接酶基因GmPUB2的应用 | |
CN115851821B (zh) | Bbx16基因在提高植物盐耐受性中的应用 | |
CN103243108B (zh) | 一种茎瘤芥来源的钙离子结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 |
CN104862319B (zh) | 控制植物分枝的拟南芥基因AtTIE1及其应用 | |
CN106011152A (zh) | 一种提高水稻耐盐性的转录因子tfsalt1及其应用 | |
CN106978499B (zh) | 转基因大豆事件gc1-1外源插入片段旁侧序列及其应用 | |
JP5164093B2 (ja) | イネの病原菌に対する抵抗性を高める方法及び病原菌耐性イネ形質転換体 | |
CN108676081A (zh) | 紫云英leafy基因及其应用 | |
CN103665129B (zh) | 一种植物抽穗期相关蛋白TaMYB72及其应用 | |
CN107056907A (zh) | Nac062d转录因子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抑制种子发芽中的应用 | |
CN108948162B (zh) | 一种花生逆境胁迫基因AhDOG1L及其应用 | |
CN102533760A (zh) | 提高水稻分蘖的小分子RNA Osa-miR393及用途 | |
CN107663233B (zh) | 植物转录因子stf1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 | |
CN106916213A (zh) | 一种蛋白AsT及其编码基因以及在植物耐逆性中的应用 | |
CN106480068B (zh) | 浮萍转录因子LmMYB基因及其应用 | |
CN100368542C (zh) | 来源于盐芥的一个耐盐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