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93681A - 一株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株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93681A
CN104293681A CN201410447123.XA CN201410447123A CN104293681A CN 104293681 A CN104293681 A CN 104293681A CN 201410447123 A CN201410447123 A CN 201410447123A CN 104293681 A CN104293681 A CN 104293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ma
wheat
kdz
salt
endogenetic fung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71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93681B (zh
Inventor
王洪凯
陈亚平
林福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41044712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936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93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936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93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936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5Fungal iso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645Fungi ; Processes using fungi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7/0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101/00Agricultural us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及其应用。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命名为茎点霉(phoma sp.)KDZ-5,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162。所述应用是该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在提高水稻或小麦耐盐性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茎点霉(phoma sp.)KDZ-5可以提高水稻和小麦对盐胁迫的抵御能力,试验表明,将KDZ-5菌株与水稻苗建立共培养体系后,KDZ-5菌株能显著促进水稻苗在加盐MS平板上的生长;将KDZ-5菌株在营养液水培和土壤盆栽条件下与小麦苗建立共培养体系后,KDZ-5菌株能显著减缓或延迟盐碱地中小麦的盐害症状,同时大大增加了小麦的生物量累积。

Description

一株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种质资源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土壤盐碱化降低了耕地的生产力,是粮食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非生物胁迫,每年给世界的粮食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并且严重影响到地区的生态平衡。目前,全世界有超过8亿公顷的土地存在土地盐渍化的问题,占据了所有陆地面积的6%。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地中海式气候的地区,这个问题更为严重。近些年来,不合理的耕种和灌溉,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是导致盐渍化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我国土壤盐渍化问题十分严峻,盐碱地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所以,如何改良和利用大面积的盐碱地,提高植物的耐盐碱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生物科学技术领域的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对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国内外盐碱地改良方法主要有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改良措施、生物改良措施以及化学改良措施等。水利工程措施主要是指大水洗盐;农业改良措施主要包括铺沙盖土、客土换土、深挖埋绿肥、深耕翻土等;化学改良措施主要是添加土壤改良剂,目前常用的主要有石膏、石灰石、磷石膏等;生物改良措施主要是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如向日葵,甜菜、玉米、大麦、大豆、棉花、高粱等,使盐碱地在利用过程中得到改良。
选择耐盐品种也是利用盐渍化土壤的主要途径。许多研究人员希望可以通过培育耐盐植物来解决土壤盐渍化的利用问题,可是由于植物在耐盐性方面遗传和生理的复杂性,并未得到理想的成果。近些年研究发现共生菌对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状况还可以增强植物的生长。因此,通过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来增强植物的耐盐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小麦和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提高这些粮食作物的抗盐碱能力,使其在盐渍化的土壤也能够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量,对有效利用盐渍化土地、扩大小麦和水稻的种植面积具有重要前景。
近年来,关于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耐盐性的影响的研究展示了真菌在增强植物耐盐性上的潜力。利用内生真菌提高大豆抗盐性的研究也已经有了研究报道,但内生真菌在提高水稻和小麦的耐盐、抗盐性上的作用还没有发表研究报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茎点霉属内生真菌,该菌株能够提高水稻和小麦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
一株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分类命名为茎点霉(phoma sp.),株号为KDZ-5,已于2014年4月25日保藏于位于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162。
本发明的茎点霉属内生真菌KDZ-5(即Phoma sp.KDZ-5)具有如下特性:该菌株在PDA平板上,菌落生长迅速,25℃黑暗条件下培养7天,菌落直径平均5.2cm;初期菌落呈灰白色,后期逐渐呈深灰色至棕褐色,菌落质地较硬,菌丝具隔膜,无色至黄褐色,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未见;其ITS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有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的菌剂。由于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不产孢,因此所述菌剂采用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的菌丝制成。菌剂的剂型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固体剂型或液体剂型,若为液体剂型,作为优选,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菌丝的浓度为1~3g/L。根据使用场合的差异,所述液体剂型可采用水(有土栽培)或Hoagland’s营养液(无土栽培)配制。
试验表明,在盐胁迫下,水培营养液或土壤中接种KDZ-5菌株的小麦幼苗出现失绿发黄、萎焉干枯等盐害症状比对照组推迟、症状较轻、长势更旺盛;表现为:在100mM盐浓度胁迫14d后,水培营养液中接种KDZ-5的小麦苗在株高、鲜重、干重上都得到了显著增加,分别提高了7.8%、21.6%。13.0%;在200mM盐胁迫下,土壤中接种KDZ-5的小麦苗在鲜重和干重上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0.9%和12.5%;在250mM盐胁迫下,接种KDZ-5的小麦苗比对照组在株高、鲜重和干重上分别增加了51.4%、10.2%、18.5%;说明KDZ-5菌株可以增强小麦幼苗对盐胁迫的抵御能力。
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在提高小麦耐盐性中的应用。所述应用包括:在盐碱地土壤中拌入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然后将萌发的小麦种子播种于盐碱地中;
小麦种子在发芽生长过程中,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即自然地与小麦种子建立起了共生关系。
或者,所述应用包括:将小麦幼苗与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建立共培养体系(即共生体系),然后将共培养体系转移至盐碱地中生长。
小麦幼苗与KDZ-5菌株的共培养体系可以在MS培养基平板上建立,也可以在水培营养液中建立。在MS培养基平板上建立即是将小麦幼苗移栽至MS培养基平板上,然后挑取KDZ-5菌株的菌丝接种在小麦幼苗的根部附近,使KDZ-5菌株与小麦幼苗共培养;在水培营养液中建立即是将小麦幼苗转移至含有KDZ-5菌株的水培营养液中,进行共培养。共培养完成后,将共生有KDZ-5菌株的小麦幼苗转移至盐碱地中即可。
由于小麦难以忍受长期的水涝环境,因此在建立共培养体系时,优选在MS培养基平板上建立共培养体系,然后再转移至盐碱地中。实际应用中,更优选为直接在盐碱地土壤中拌入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然后将萌发的小麦种子播种于盐碱地中。
试验表明,KDZ-5菌株在加盐MS平板上可以稳定促进水稻幼苗生长,除在株高上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外,共培养有KDZ-5菌株的加盐MS平板上,水稻幼苗的茎秆也显著加粗,叶片也相对较宽,表现出更好地生长态势;表现为在200mM NaCl的盐胁迫下,MS培养基平板上接种内生真菌KDZ-5的水稻幼苗在鲜重和干重上比对照组平均提高了19.5%、78.9%;说明KDZ-5菌株可以显著增强水稻幼苗对盐胁迫的抵御能力。
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在提高水稻耐盐性中的应用。所述应用包括:将水稻幼苗与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建立共培养体系,然后将共培养体系转移至盐碱地中生长;
水稻幼苗与KDZ-5菌株的共培养体系也可以在MS培养基平板上或水培营养液中建立,建立方法与小麦相同。
或者,所述应用包括:在育苗圃土壤中拌入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然后将水稻种子播种于育苗圃中,并在移栽期将育苗圃中长出的水稻幼苗移栽至盐碱地中。
上述两种方法均适用于水稻的实际生产当中,但出于节约成本考虑,更优选为第二种应用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首次发现茎点霉(phoma sp.)属内生真菌KDZ-5可以提高水稻和小麦对盐胁迫的抵御能力,试验表明,将KDZ-5菌株与水稻苗建立共培养体系后,KDZ-5菌株能显著促进水稻苗在加盐MS平板上的生长;将KDZ-5菌株在营养液水培和土壤盆栽条件下与小麦苗建立共培养体系后,KDZ-5菌株能显著减缓或延迟盐碱地中小麦的盐害症状,同时大大增加了小麦的生物量累积。
附图说明
图1a为菌株KDZ-5在PDA平板上的生长状态图(正面);
图1b为菌株KDZ-5在PDA平板上的生长状态图(反面);
图2为实施例1中SE组和SC组的水稻苗在含有200mM NaCl的MS平板上生长两周的生长状态对比图;
图3为实施例2中SE组和SC组的水稻苗在含有100mM、200mMNaCl的水培营养液中生长3天、6天、12天的生长状态对比图;
图4为实施例3的盆栽试验中土壤的处理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SE组和SC组的水稻苗在含有200mM、250mMNaCl的土壤中生长7天、14天的生长状态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菌株KDZ-5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1.1菌株KDZ-5的分离纯化
1.1.1培养基配制
①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然后进行常规的高温灭菌(1.1个大气压,121℃下灭菌20min)。
②水琼脂培养基(water agar,WA):琼脂15g,加自来水定容至1000mL;然后进行常规的高温灭菌(1.1个大气压,121℃下灭菌20min)。
1.1.2菌株分离纯化
本发明的KDZ-5菌株是按下列分离培养条件在实验室中获得的,包括:
在我国新疆阿克苏地区盐碱地中采集的苦豆子植物样本,将植物样本进行保鲜处理后带回实验室中,用自来水将植物样本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泥土及附属物;在室温条件下晾干后置于超净台上,用剪刀或者解剖刀截取合适大小2-3cm的小段,根据下列步骤进行表面消毒工作:经75%乙醇漂洗30s、无菌水冲洗3次、有效氯含量为1%次氯酸钠漂洗5-8min、无菌水冲洗3-5次;将消毒后的组织材料用无菌的刀片取植物组织切成0.5cm长的小段后纵切;各处理小段分别置于含有硫酸链霉素(100U/mL)和氨苄青霉素(100U/mL)的PDA平板上,每皿6块,3次重复,于28℃恒温培养3-7d;分离的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分离的样品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一周,若发现有菌丝长出,则及时用接种针或者灭过菌的牙签小心的将菌丝边缘连同少量培养基一起挑出,转接到新的PDA平板上,纯化2-3次直至为单一菌落。
1.2菌株KDZ-5的鉴定
1.2.1形态鉴定
KDZ-5经过分离纯化后,接种到PDA培养基上,22℃培养7天。用挑针挑取少量菌体,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为:该菌株在PDA平板上,菌落生长迅速,25℃黑暗条件下培养7天,菌落直径平均5.2cm;初期菌落呈灰白色,后期逐渐呈深灰色至棕褐色,菌落质地较硬(图1a和图1b);菌丝具隔膜,无色至黄褐色,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未见。
1.2.2分子鉴定
1.2.2.1真菌基因组DNA的小量提取
提取方法包括:
①利用无菌牙签挑取内生真菌菌丝10~20mg置于1.5mL无菌离心管中,加入500μL提取缓冲液(1M KCl,100mM Tris-HCl,10mM EDTA,pH=8.0),放入少许石英砂(或2粒磁珠),研磨仪研磨1min(至菌丝粉碎);
②12000rpm离心10min,吸取上清至另一离心管中,弃沉淀;
③加入等体积异丙醇,轻轻颠倒混匀后室温静置10min;
④12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干燥;
⑤干燥后加入70%酒精800μL,12000rpm离心2min,轻轻倒去上清液;
⑥在吸水纸上排干水分,37℃干燥15min,使乙醇充分挥发;
⑦用50μL ddH2O或1×TE buffer重悬沉淀,DNA样品可置于4℃冰箱过夜。
1.2.2.2真菌ITS rDNA基因的PCR扩增
①PCR扩增引物:
ITS1:5′-TCCGTAGGTGAACCTGCGC-3′
ITS4:5′-TCCTCCGCTTATTGATA TGC-3′。
②PCR反应体系(50μL):
③PCR反应程序:
1.2.2.3PCR产物的回收纯化:
PCR反应结束后,PCR产物经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采用爱思进生物技术公司的DNA凝胶纯化试剂盒,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步骤进行。
步骤如下:
①将50μL PCR产物全部加到1%的琼脂糖凝胶的点样孔中,按5V/CM的电泳条件电泳30min。
②电泳结束后,在紫外灯下用刀片切取含目的DNA片段的凝胶,置于2mL离心管中,称重。
③按照1mg凝胶加入3mL的DE-A缓冲液的标准,加入DE-A缓冲液到收集凝胶的2mL离心管中,75℃保温10min,期间振荡数次,至完全融化。
④加入0.5倍DE-A体积的DE-B缓冲液,混合均匀。
⑤将DNA制备管放入2mL离心管中,将混合液转移到DNA制备管中,12000rpm离心1min,弃上清。
⑥将DNA制备管放回2mL离心管中,加500μL缓冲液W1,12000rpm离心30s。
⑦将DNA制备管放回2mL离心管中,加700μL缓冲液W2,12000rpm离心30s。
⑧重复步骤⑦一次。
⑨将DNA制备管放回2mL离心管中,12000rpm离心2min。以排干膜上洗涤液;
⑩将DNA制备管放回2mL离心管中,加50μL的ddH2O,10000rpm离心1min,洗脱DNA置-20℃下保存。
1.2.2.4基因的测序和序列分析
将经电泳检测后、已经纯化回收的目的DNA片段送至上海生工用ABIPRISMA377型自动测序仪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经过严格核对后,得到如SEQ ID No.1所示、长度为541bp的DNA片段序列。
在NCBI网站上,将测得的核苷酸序列用BLAST在GenBank数据库中查找和比对同源或相似的核苷酸序列;根据同源序列的数据库注释,再结合菌株的形态结构来判断所研究菌株的种属。经过BLAST比对,该序列与登录号为JQ936186.1的序列覆盖率100%,相似度达到100%;表明该序列来自Phoma sp.的ITS rDNA。
对KDZ-5菌株进行了如下保藏:生物材料样品名称:茎点霉属真菌(Phoma sp.)KDZ-5;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14年4月25日;保藏编号为:CCTCCNo.M 2014162。
同时经过检索,关于Phoma sp.真菌在提高植物耐盐性方面的应用并没有相关的报道。
实施例2KDZ-5提高水稻苗耐盐性效果的试验
2.1培养基配制
①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同实施例1。
②MS培养基:硝酸钾1900mg/L,硝酸铵1650mg/L,硫酸镁370mg/L,磷酸二氢钾170mg/L,氯化钙440mg/L,硫酸锰22.3mg/L,硫酸锌8.6mg/L,硼酸6.2mg/L,碘化钾0.83mg/L,钼酸钠0.25mg/L,硫酸铜0.025mg/L,氯化钴0.025mg/L,硫酸亚铁27.8mg/L,Na2EDTA 37.3mg/L,甘氨酸2.0mg/L,盐酸硫胺素0.1mg/L,盐酸吡哆醇0.5mg/L,烟酸0.5mg/L,肌醇100mg/L,30g蔗糖,琼脂粉7g,H2O定容至1L;pH值5.6-5.8。
2.2菌株KDZ-5的培养
用无菌的牙签挑取菌株KDZ-5的菌丝块置于PDA培养基平板上,封口膜封口后置于恒温生化培养箱中,25℃黑暗条件下培养一周。
2.3水稻种子的萌发
将水稻种子脱壳后,选取饱满无损伤的种子置于无菌的三角瓶中,经无菌水冲洗2次,依次用70%的酒精表面消毒5min,2%(活性氯的含量)的次氯酸钠灭菌10min,无菌水多次冲洗至种子不发黄为止;表面消毒完成后,将水稻种子置于1/2MS培养基平板上,于30℃、黑暗条件下萌发3-4天,备用。
2.4平皿上的共培养
采用13×13cm的一次性塑料方皿,选取长势相同,大小一致水稻幼苗用于共培养。
移入水稻幼苗前,向每方皿中倒入大约75mL MS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预先灭菌的载玻片切去2/5(由图2可见,在宽度2/5处用灭菌的载玻片插入培养基中,切断培养基,然后用这个载玻片将2/5的培养基挑出,为水稻幼苗的生长留出空间),留出空白供水稻茎叶的生长;培养基处理好后,将水稻幼苗转移至MS培养基上,使根部舒展,每个方皿中放入6株水稻苗;移入水稻苗后,用灭菌的牙签挑取菌株KDZ-5的菌丝,点在水稻苗根部下方附近与水稻共培养;
设以下四种处理组:①水稻苗在MS平板上的生长(CC组);②水稻苗与内生真菌在MS平板上的共培养(CE组);③水稻苗在加盐MS平板上的生长(SC组);④水稻苗与内生真菌在加盐MS平板上的共培养(SE组),每种处理3个重复;培养皿封口后置于光照培养箱中(25℃、16h光照80μmm-2sec-1与22℃、8h黑暗)竖立培养。
共培养两周后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并按照上述步骤重复进行3次共培养。试验发现,KDZ-5菌株在加盐MS平板上可以稳定促进水稻生长,在株高上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外,水稻苗的茎秆也显著加粗,叶片也相对较宽,表现出更好地生长态势(图2)。
对SC组和SE组水稻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干重等数据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200mM NaCl的盐胁迫下SC组和SE组水稻苗的生长指标比较
生长指标 SC组 SE组
株高 11.80±1.12a 12.15±1.20a
根长 4.78±0.80a 4.66±1.00a
鲜重 0.181±0.025b 0.217±0.016a
干重 0.0191±0.0026b 0.0342±0.0035a
注:表中SC表示盐胁迫下未接种内生真菌的对照处理的小麦苗,SE表示盐胁迫下接种KDZ-5的处理的小麦苗。
由表1可见,在200mM NaCl的盐胁迫下,SE组的水稻苗在鲜重和干重上比SC组平均提高了19.5%、78.9%;表明KDZ-5菌株可以显著提高水稻苗对盐胁迫的抵御能力。
实施例3KDZ-5提高小麦苗耐盐性的水培试验
3.1培养基以及溶液配制
①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同实施例1。
②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liquid,PBA):不加琼脂的PDA培养基。
③霍格兰德营养液:四水硝酸钙945mg/L、硝酸钾506mg/L、硝酸铵80mg/L、磷酸二氢钾136mg/L、硫酸镁493mg/L、铁盐溶液2.5mL、微量元素液5mL,pH=6.0。
④铁盐溶液:七水硫酸亚铁2.78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73g、蒸馏水500mL,pH=5.5。
⑤微量元素液:碘化钾0.83mg/L、硼酸6.2mg/L、硫酸锰22.3mg/L、硫酸锌8.6mg/L、钼酸钠0.25mg/L、硫酸铜0.025mg/L、氯化钴0.025mg/L。
3.2小麦苗的准备工作
将经表面消毒(70%乙醇1min,3%次氯酸钠7min)后小麦种子置于30℃温箱中催芽,种子露白后在育苗土中育苗,待小麦苗平均高度4-5cm时转移到营养液中。
3.3内生真菌的准备工作
将KDZ-5菌株接种到PDB液体培养基中,于25℃,180rpm摇床培养3-5天,过滤去除液体培养基后,利用榨汁机将菌丝打碎,用霍格兰德营养液稀释至1g/L,备用。
3.4小麦苗与内生真菌的共培养:
将准备好的小麦苗转移到含有菌丝的霍格兰德营养液中进行共培养,一周后进行加盐处理(见表2),每个处理100mL霍格兰德营养液+30株小麦苗,5个重复。
表2
在加盐后的0天、3天、6天、12天拍照记录小麦幼苗的生长状况,共培养两周后统计小麦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等生长指标。
水培小麦苗的盐胁迫实验结果表明,在100mM盐浓度胁迫下,小麦苗生长受阻现象相对较弱,盐胁迫6天后,SC组和SE组的小麦苗均出现了叶尖黄化的现象;盐胁迫12天后,SC组小麦苗出现萎焉症状,而SE组的小麦苗基本未出现萎焉现象,依旧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
而在150mM和200mM盐浓度胁迫3天时,SC组小麦苗和SE组的小麦苗均出现了生长滞缓的现象;其中SC组小麦苗出现了萎焉症状,约占总数3/4的小麦叶尖失绿黄化;SE组的小麦苗并未出现萎焉现象,只有极少数叶片出现了叶尖黄化现象。盐胁迫6天时,SC组小麦苗都出现了叶片萎焉枯黄,甚至死亡等现象;SE组的小麦苗开始出现萎焉症状,叶尖黄化,但并未出现枯死的现象。盐胁迫第12天时,SC组的小麦苗已全数枯死,SE组的小麦苗还有部分存活。说明内生真菌KDZ-5增强了小麦苗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
图3显示了100mM盐浓度和200mM盐浓度胁迫下小麦苗的生长情况。
综合三种不同盐浓度的试验结果可知,在盐胁迫下,SE组的小麦苗出现失绿发黄、萎焉干枯等盐害症状比SC组推迟,症状较轻,长势更旺盛。说明内生真菌KDZ-5可以提高小麦苗对盐胁迫的抵御能力。
在100mM盐浓度下胁迫14天后统计小麦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干重等生长指标,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100mM NaCl的盐胁迫下SC组和SE组水培小麦苗的生长指标比较
生长指标 SC组 SE组
株高 25.12±2.39b 27.07±2.11a
根长 10.83±1.75a 10.59±2.12a
鲜重 0.354±0.089b 0.431±0.114a
干重 0.0501±0.0102a 0.0567±0.0134a
注:表中SC表示盐胁迫下未接种内生真菌的对照处理的小麦苗,SE表示盐胁迫下接种KDZ-5的处理的小麦苗。
由表3可见,相对于SC组,SE组的小麦苗在株高、鲜重、干重上都有显著增加,分别提高了7.8%、21.6%。13.0%。说明内生真菌KDZ-5在水培条件下可以显著增强小麦苗的耐盐性。
实施例4KDZ-5提高小麦苗耐盐性的盆栽试验
4.1培养基配制
①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同实施例1。
②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liquid,PBA):同实施例3。
4.2内生真菌的准备
方法同实施例3,但用无菌水稀释。
4.3土壤的准备
将大田土、育苗土、珍珠岩按照4:4: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在165℃的烘箱中干热灭菌3h,冷却备用。
取冷却后的土壤,用灭菌水、NaCl溶液或菌丝液(菌量为1g/kg)拌土,获得四个处理组:正常土壤(CC组)、加盐土壤(SC组)、加菌不加盐土壤(CE组)、加盐加菌土壤(SE组)。
4.4小麦的播种
由图4可见,小麦播种时,先在花盆中填装加3cm厚的加盐土壤,然后填装上述四个处理组的厚度为3cm的处理土壤,再用无菌镊子将经催芽处理萌发后的小麦粒小心、均匀地置于土层上,每盆25个小麦粒,最后用育苗土覆盖,育苗土的厚度大约1cm;浇水湿润后放在光照培养室中(25℃、16h光照80μmm-2sec-1与22℃、8h黑暗交替)培养两周。培养期间,SC组、SE组用相应的NaCl溶液浇灌四次,CC组、CE组用自来水浇灌;观察小麦在一周和两周后的生长情况并拍照记录,并统计共培养两周后小麦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见图5、表4)。
由图5可见,用浓度200mM和250mM的NaCl溶液浇灌处理7d后,四个处理组的小麦苗的生长都受到了盐胁迫的抑制;但SE组的小麦苗表现出了更强的长势,在株高上明显高于SC组的小麦苗,叶片也更加舒展。盐胁迫处理处理14d后,在250mM盐胁迫下,SE组的小麦苗的生长状况显著优于SC组的小麦苗。
SE组小麦苗的生长状况比CC组稍差,虽然没有达到完全解除盐害的效果,但明显强于在盐害胁迫下小麦的长势。CE组与CC组长势相似。
表4不同浓度NaCl盐胁迫下SC组和SE组小麦苗的生长指标比较
注:表中SC表示盐胁迫下未接种内生真菌的对照处理的小麦苗,SE表示盐胁迫下接种KDZ-5的处理的小麦苗。
由表4可见,在200mM盐胁迫下,SE组的小麦苗在鲜重和干重上分别比SC组的小麦苗提高了10.9%和12.5%;在250mM盐胁迫下,SE组的小麦苗在株高、鲜重和干重上分别比SC组的小麦苗增加了51.4%、10.2%、18.5%。说明在盆栽环境下,内生真菌KDZ-5可以显著提高小麦苗对盐胁迫的耐受力。

Claims (8)

1.一株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其特征在于,命名为茎点霉(phoma sp.)KDZ-5,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162。
2.一种含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的菌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的菌丝制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菌丝的浓度为1~3g/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在提高小麦耐盐性中的应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盐碱地土壤中拌入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然后将萌发的小麦种子播种于盐碱地中;
或者,将小麦幼苗与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建立共培养体系,然后将共培养体系转移至盐碱地中生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在提高水稻耐盐性中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水稻幼苗与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建立共培养体系,然后将共培养体系转移至盐碱地中生长;
或者,在育苗圃土壤中拌入所述茎点霉属内生真菌,然后将水稻种子播种于育苗圃中,并在移栽期将育苗圃中长出的水稻幼苗移栽至盐碱地中。
CN201410447123.XA 2014-05-21 2014-09-04 一株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及其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936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47123.XA CN104293681B (zh) 2014-05-21 2014-09-04 一株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6817.2 2014-05-21
CN2014102168172 2014-05-21
CN201410216817 2014-05-21
CN201410447123.XA CN104293681B (zh) 2014-05-21 2014-09-04 一株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93681A true CN104293681A (zh) 2015-01-21
CN104293681B CN104293681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313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712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93681B (zh) 2014-05-21 2014-09-04 一株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9368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0117A (zh) * 2015-12-11 2016-03-2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用于培养铁皮石斛褐斑病菌的含有特异糖源的培养基
CN107557304A (zh) * 2017-09-21 2018-01-09 河北工程大学 一种am真菌快速繁殖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4116A (zh) * 2010-12-22 2011-08-17 浙江大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拟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及其用途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4116A (zh) * 2010-12-22 2011-08-17 浙江大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拟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及其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EITE,T.S. ET AL: "Phoma sp. MBP38D 18S ribosomal RNA gene, partial sequenc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5.8S ribosomal RNA gene, a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 complete sequence; and 28S ribosomal RNA gene, partial sequence", 《GENBANK: JQ936186.1》 *
袁志林: "一株广谱内生真菌B3对水稻生长及生理影响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农业科技辑》 *
赵育卉: "两株盐生海芦笋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食品科学》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0117A (zh) * 2015-12-11 2016-03-2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用于培养铁皮石斛褐斑病菌的含有特异糖源的培养基
CN105420117B (zh) * 2015-12-11 2019-02-26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用于培养铁皮石斛褐斑病菌的含有特异糖源的培养基
CN107557304A (zh) * 2017-09-21 2018-01-09 河北工程大学 一种am真菌快速繁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93681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66881B (zh) 一株解淀粉芽胞杆菌及其在防治苹果重茬障碍中的应用
CN104531559B (zh) 解淀粉芽孢杆菌Lh‑1及其应用
CN113388526B (zh) 一种内生真菌fo-r20及其应用
CN107058160B (zh) 一株花生根际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3642734B (zh) 一种甜菜内生微杆菌及其用于甜菜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CN103497900A (zh) 一种瘤菌根菌菌株及其应用和菌根真菌接种法
CN104560827A (zh) 一种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4805021A (zh) 一种耐镉青霉菌及其分离方法
CN105754864B (zh) 白及菌根真菌及其应用
CN101558766B (zh) 防治烟草土传真菌病害的木霉固体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42173A (zh) 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4456981B (zh) 一株耐盐碱地固氮大豆根瘤菌及其应用
CN108676745A (zh) 一株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的解木糖赖氨酸芽孢杆菌lx024及其应用
CN113355245B (zh) 内生真菌fo-r20在防治水稻穗颈瘟中的应用
CN110317747A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jt68及其在防治茶炭疽病的应用
CN107858300B (zh) 针对番茄的防病、促生、品质提升以及抗逆的解淀粉芽胞杆菌2yn11及其应用
CN110846262B (zh) 一株粘质沙雷氏菌sz201及其应用
CN108841748A (zh) 中华根瘤固氮菌株系h6及其应用
CN104293681B (zh) 一株茎点霉属内生真菌及其应用
CN103849572B (zh) 内生真菌菌株ycef005及其用途
CN113273458B (zh) 一种提高水稻镉耐受性和降低水稻谷粒中镉含量的方法
CN113832038B (zh) 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K2017-696及其应用
CN103834579B (zh) 内生真菌菌株ycef199及其用途
CN102876580B (zh) 能促进文山红柱兰组培苗生长的丛赤壳科属真菌的分离与应用
CN104263654B (zh) 一株拟暗球腔菌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