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9732A - 风向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向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79732A
CN104279732A CN201410183277.2A CN201410183277A CN104279732A CN 104279732 A CN104279732 A CN 104279732A CN 201410183277 A CN201410183277 A CN 201410183277A CN 104279732 A CN104279732 A CN 104279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direction
adjustment means
air
mentioned
direction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832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79732B (zh
Inventor
金株尚
李道汉
金悍国
郑智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79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9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79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97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1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using more than one tilting member, e.g. with several pivoting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13/065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formed as cylindrical or spherical bodies which are rota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3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electric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风向调节装置,设置在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的主体上,其特征在于,风向调节装置包括:风向调节构件,其引导向空气排出口排出的空气;驱动机构,在第一风向模式时,该驱动机构将风向调节构件驱动成风向调节构件的一端朝向主体内部且风向调节构件的另一端朝向室内,在第二风向模式时,该驱动机构将风向调节构件驱动成曾在第一风向模式中朝向主体内部的一端朝向室内且曾在第一风向模式中朝向室内的另一端朝向主体内部。

Description

风向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向调节装置,尤其涉及对空气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风向进行调节的风向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空气调节器是将室内空气维持在舒适状态的装置。
空气调节器能够将一定的空间调节成适于人活动的温度、湿度、气流分布,并且能够除去空气中的灰尘。
空气调节器可设置在室内的地面、墙壁、天花板中的一侧,从空气吸入口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调节之后向空气排出口排出。
空气调节器可设置在要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内之外,通过吸入管道以及排出管道与室内相连接,通过吸入管道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调节之后向空气排出口排出。
在空气调节器上可设有用于调节向室内排出的空气风向的风向调节装置。
风向调节装置可包括:风向调节构件,引导向室内排出的空气;驱动机构,使风向调节构件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及控制来形成多样的排出气流的风向调节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为一种风向调节装置,设置在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的主体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风向调节装置包括:风向调节构件,其引导向上述空气排出口排出的空气;驱动机构,在第一风向模式时,该驱动机构将上述风向调节构件驱动成上述风向调节构件的一端朝向主体内部且上述风向调节构件的另一端朝向室内,在第二风向模式时,该驱动机构将上述风向调节构件驱动成曾在上述第一风向模式中朝向主体内部的一端朝向室内且曾在上述第一风向模式中朝向室内的另一端朝向主体内部。
在上述风向调节构件上可形成有:第一空气出入面,其在上述第一风向模式时朝向上述主体的内部,在上述第二风向模式时朝向室内,第二空气出入面,其在上述第一风向模式时朝向室内,在上述第二风向模式时朝向上述主体的内部;在上述第一空气出入面和第二空气出入面之间形成有空气引导通道。
上述第一空气出入面的面积和上述第二空气出入面的面积不同。
上述风向调节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叶片部,该叶片部在第一风向模式时的空气引导方向和在第二风向模式时的空气引导方向不同。
上述风向调节构件可包括:第一叶片部;第二叶片部,形成在上述第一叶片部上,该第二叶片部在第一风向模式时和在第二风向模式时的空气引导方向不同。
上述风向调节构件还可包括第三叶片部,该第三叶片部形成在上述第一叶片部上,并且在第一风向模式时和在第二风向模式时的空气引导方向相同。
可并列配置有多个上述第一叶片部,上述第二叶片部形成在多个上述第一叶片部之间。
上述第二叶片部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弧形。
多个上述第二叶片部彼此隔开。
多个上述第二叶片部在一端上的彼此之间的隔开距离小于在另一端上的彼此之间的隔开距离。
上述第一风向模式为多个上述第二叶片部各自的一端朝向主体内部的宽排出模式;上述第二风向模式为多个上述第二叶片部各自的一端朝向室内的集中排出模式。
在从第一风向模式变成第二风向模式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更时,上述驱动机构使上述风向调节构件在60°~300°的范围内旋转。
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排成一列。
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分别在一端和另一端之间形成有空气引导通道,形成在上述风向调节构件的一端的第一空气出入面的面积小于形成在上述风向调节构件的另一端的第二空气出入面的面积。
在宽排出模式时,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各自的第一空气出入面朝向主体的内部,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各自的第二空气出入面朝向室内。
在集中排出模式时,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各自的第一空气出入面朝向室内,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各自的第二空气出入面朝向主体的内部。
在偏向排出模式时,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中的一个风向调节构件的第一空气出入面朝向主体的内部而第二空气出入面朝向室内,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中的另一个风向调节构件的第二空气出入面朝向主体的内部而第一空气出入面朝向室内。
上述偏向排出模式具有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引导空气排出的左偏向排出模式和右偏向排出模式。
可包括:铰链轴,其形成在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中的一个上;铰链轴支撑部,其形成在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中的另一个上,以能够使上述铰链轴旋转的方式支撑上述铰链轴。
可包括风向调节构件支撑部,该风向调节构件支撑部设置在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之间,并且以能够使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旋转的方式分别支撑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
上述驱动机构可包括:第一风向调节马达,其使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中的一个风向调节构件旋转;第二风向调节马达,其使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中的另一个风向调节构件旋转。
通过上述第一风向调节马达旋转的风向调节构件包括多个叶片部,多个叶片部随着靠近第一风向调节马达而曲率半径变小;通过上述第二风向调节马达旋转的风向调节构件包括多个叶片部,多个叶片部随着靠近第二风向调节马达而曲率半径变小。
如上述构成的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即,能够简单地变更宽排出模式和集中排出模式。
另外,具有如下优点,即,能够用两个风向调节构件选择宽排出模式、集中排出模式、左偏向排出模式、右偏向排出模式,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
附图说明
在参照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的同时参照随附的附图,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优点。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图,
图2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第一风向模式时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第二风向模式时的横向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驱动机构将风向调节构件转换为第一风向模式和第二风向模式的一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驱动机构将风向调节构件转换为第一风向模式和第二风向模式的其它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宽排出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7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集中排出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8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第一偏向排出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9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第二偏向排出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于能够具体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图,图2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第一风向模式时的横向剖视图,图3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第二风向模式时的横向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设置在形成有空气吸入口2和空气排出口4的主体6上,可调节从主体6向空气排出口4排出的空气的风向。就主体6而言,空气排出口4可设置成向室内R露出,风向调节装置可引导通过空气排出口4的空气排出。
主体6可以是设置有热交换器以及送风机的空气调节器,本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可设置在空气调节器上,来调节从空气调节器向室内排出的空气的风向。
主体6可以是与设置有热交换器及送风机的空气调节器相连接的排出管道,主体6可以是将空气调节器所排出的空气引导排出至室内R的结构,本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可设置在排出管道上而不是空气调节器上。在本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设置在排出管道上的情况下,能够调节在空气调节器中调节后通过排出管道向室内排出的空气的风向。
下面,在本实施例中,将主体6是空气调节器、尤其是吊顶式空气调节器的情况作为例子来进行说明。
吊顶式空气调节器可包括外壳12,该外壳12以埋设的方式固定在天花板上或者以从天花板突出的方式固定在天花板上。外壳12的底面可开放。在吊顶式空气调节器中,形成有空气排出口4的排出面板14可设置在外壳12的下部。吊顶式空气调节器可形成有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空气吸入口2。在吊顶式空气调节器中,形成有空气吸入口2的吸入面板(未图示)可与排出面板14独立形成,吸入面板可与排出面板14一起设置在外壳12的下部。在吊顶式空气调节器中,可在排出面板14上形成空气吸入口2,排出面板14可以是既能够吸入空气又能够排出空气的吸入排出面板。吊顶式空气调节器可包括:热交换器16,其设置在外壳12的内部;送风机18,其从空气吸入口2吸入室内空气来使其通过热交换器16之后向空气排出口4排出。送风机18可包括使空气流动的风扇及使风扇旋转的风扇马达。
风向调节装置可包括:风向调节构件22,其引导向空气排出口4排出的空气;驱动机构24,其驱动风向调节构件22。
驱动机构24可具有多个风向模式。在第一风向模式时,驱动机构24可以将风向调节构件22驱动成,风向调节构件22的一端26朝向主体6的内部I且风向调节构件22的另一端28朝向室内R。
在此,风向调节构件22的一端26可以是风向调节构件22的空气引导方向上的一侧端部。并且,风向调节构件22的另一端28可以是风向调节构件22的空气引导方向上的另一侧端部。
在第二风向模式时,驱动机构24可以将风向调节构件22驱动成,在第一风向模式中朝向主体6的内部的一端26朝向室内R且在第一风向模式中朝向室内R的另一端28朝向主体6的内部I。
可在风向调节构件22的一端26和另一端28分别形成空气出入面P1、P2。可在风向调节构件22的一端26和另一端28之间形成空气引导通道P3。在风向调节构件22中,可在一端26上形成第一空气出入面P1,可在另一端28上形成第二空气出入面P2,空气引导通道P3可形成在第一空气出入面P1和第二空气出入面P2之间。
第一空气出入面P1在第一风向模式时可朝向主体6的内部,在第二风向模式时可朝向室内R。相反地,第二空气出入面P2在第一风向模式时可朝向室内R,在第二风向模式时可朝向主体6的内部。
第一空气出入面P1和第二空气出入面P2可以是以使空气流入风向调节构件22的方式、在风向调节构件22上开口的开口面。另外,第一空气出入面P1和第二空气出入面P2可以是以使流入风向调节构件22的空气向外部流出的方式、在风向调节构件22上开口的开口面。
在第一空气出入面P1和第二空气出入面P2这两个中的一个朝向主体6的内部I时,另一个朝向室内R。当处于第一空气出入面P1朝向主体6的内部I的风向模式时,第二空气出入面P2朝向室内R,如图1以及图2所示,空气可依次通过第一空气出入面P1、空气引导通道P3、第二空气出入面P2之后向室内排出,从而排向风向调节构件22引导空气的方向。
当处于第一空气出入面P1朝向室内R的风向模式时,第二空气出入面P2朝向主体6的内部I,如图3所示,空气可依次通过第二空气出入面P2、空气引导通道P3、第一空气出入面P1之后向室内排出,从而排向风向调节构件22引导空气的方向。
在第一空气出入面P1朝向主体6的内部时,第一空气出入面P1可成为使主体6的空气流入风向调节构件22的空气吸入口,在第一空气出入面P1朝向室内R时,第一空气出入面P1可成为使通过风向调节构件22的内部的空气向室内流出的空气出入口。即,第一空气出入面P1可以兼做出入口。
在第二空气出入面P2朝向主体6的内部时,第二空气出入面P2可成为使主体6的空气流入风向调节构件22的空气吸入口,在第二空气出入面P2朝向室内R时,第二空气出入面P2可成为使通过风向调节构件22的内部的空气向室内流出的空气出入口。即,第二空气出入面P2可以兼做出入口。
风向调节构件22的第一空气出入面P1的面积A1和第二空气出入面P2的面积可不同。第一空气出入面P1和第二空气出入面P2这两个中,其中一个开口面积可小于另一个开口面积。下面,对于第一空气出入面P1的面积A1小于第二空气出入面P2的面积A2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第一风向模式时,风向调节构件22可引导空气宽广地扩散。第一风向模式可以是宽(Wide)排出模式。在第一风向模式时,第一空气出入面P1朝向主体6的内部I,第二空气出入面P2朝向室内R,空气可一边通过第一空气出入面P1和第二空气出入面P2之间的空气引导通道P3一边宽广地散开。通过空气引导通道P3的空气可通过第二空气出入面P2向室内R排出,此时空气不仅向风向调节构件22的另一端28所指向的方向X散开,而且还向风向调节构件22的另一端28所指向的方向X的侧方宽广地散开。在第一风向模式中,可形成比第二风向模式更宽广地散开的扩散气流。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第二风向模式时,风向调节构件22可引导空气集中。第二风向模式可以是集中排出模式。在第二风向模式时,第一空气出入面P1朝向室内R,第二空气出入面P2朝向主体6的内部I,空气可一边通过第二空气出入面P2和第一空气出入面P1之间的空气引导通道P3一边狭窄地聚集。通过了空气引导通道P3的空气通过第一空气出入面P1向室内R排出,并且向朝向风向调节构件22的一端26的方向Y集中。即,在第二风向模式中,可形成比第一风向模式集中的气流,在朝向风向调节构件22的一端26的方向Y上迅速地形成集中气流。
风向调节构件22可包括至少一个叶片(vane)部36、38、40、42、44、46,该叶片部在第一风向模式时的空气引导方向和在第二风向模式时的空气引导方向不同。至少一个叶片部36、38、40、42、44、46在第一空气出入面P1朝向室内时的空气引导方向与在第二空气出入面P2朝向室内时的空气引导方向不同。
风向调节构件22可包括:第一叶片部32、34;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形成在第一叶片部32、34上,在第一风向模式时和第二风向模式时,空气引导方向不同。
主体6的空气排出口4可形成为长方形形状,第一叶片部32、34可沿着空气排出口4的长尺寸方向较长地形成,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可沿着空气排出口4的短尺寸方向较长地形成。
风向调节构件22可包括单个第一叶片部32和至少一个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也可包括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和至少一个叶片部36、38、40、42、44、46。
在风向调节构件22包括单个第一叶片部32的情况下,至少一个叶片部36、38、40、42、44、46可以以从第一叶片部32的两面中的一面一同突出的方式形成,或者以从第一叶片部32的两面分别突出的方式形成。
在风向调节构件22包括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可位于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之间,至少一个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可引导通过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之间的空气。
在风向调节构件22包括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的情况下,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可平行地配置,可在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之间形成空气引导通道P3。并且,在风向调节构件22中,可在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中的一个(例如第一叶片部32)的一端和另一个(例如第一叶片部34)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空气出入面P1,可在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中的一个(例如第一叶片部32)的另一端和另一个(例如第一叶片部34)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二空气出入面P2。风向调节构件22可包括一对第一叶片部32、34,在一对第一叶片部32、34之间形成空气引导通道P3。
在风向调节构件22中,可并列配置3个以上的第一叶片部来形成多个空气引导通道,在该情况下,多个空气引导通道可在空气排出方向上形成并列流路。
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相连接。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可借助用于连接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的至少一个侧壁50、52相连接。
风向调节构件22可包括用于连接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的至少一个侧壁50、52,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和侧壁50、52形成风向调节构件22的外缘。
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在位于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和侧壁50、52形成的空间内的状态下引导空气排出。
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可形成在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之间,可固定在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中的至少一个上。多个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可分别与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垂直。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可与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分别相连来无波动且稳定地引导空气排出。优选形成多个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多个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可在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之间彼此隔开。
在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中,一端54可向与第一叶片部32、34的中心线C平行的方向引导空气,另一端56可向不与第一叶片部32、34的中心线C平行的方向引导空气。
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的一端54可位于第一空气出入面P1或者在第一空气出入面P1和第二空气出入面P2中更接近第一空气出入面P1的位置。
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的另一端56可向与第一叶片部32、34的中心线C或者中心线C的假想平行线C'形成锐角的倾斜角的倾斜方向D引导空气。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的另一端56可位于第二空气出入面P2或者在第一空气出入面P1和第二空气出入面P2中更接近第二空气出入面P2的位置。
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的一端54和另一端56之间的部分可以形成为弧形(Rounded),也可以弯折而成。
在第一风向模式和第二风向模式中的一个模式下,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可引导空气向直行方向排出,在另外模式下,引导空气向倾斜方向排出。
如图2所示,在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的一端54朝向主体6的内部I时,另一端56朝向室内R,此时,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可引导空气向与第一叶片部32、34的中心线C或者与中心线C的假想平行线C'形成锐角倾斜角的倾斜方向D排出。
如图3所示,在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的一端54朝向室内R时,另一端56朝向主体6的内部I,此时,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可引导空气向与第一叶片部32、34的中心线C平行的方向空气排出。
多个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可在第一叶片部32、34的长度方向E上彼此隔开。多个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在一端54上的彼此之间的隔开距离可小于在另一端56上的彼此之间的隔开距离。多个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的彼此之间的隔开距离F,随着接近一端54而逐渐变小,随着接近另一端56而逐渐变大。就风向调节构件22而言,在宽排出模式时,多个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各自的一端54朝向主体6的内部,在集中排出模式时,多个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各自的一端54朝向室内R。
风向调节构件22可还包括第三叶片部60,该第三叶片部60形成在第一叶片部32、34上,并且在第一风向模式时和第二风向模式时的空气引导方向相同。可将第三叶片部60配置成一端和另一端与第一叶片部32、34的中心线C一致或者平行。风向调节构件22的第三叶片部60可以位于多个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之间。第三叶片部60可位于第一叶片部32、34的中心线C上或者接近中心线C的位置上,可在第三叶片部60和第一侧壁50之间形成多个第二叶片部36、38、40,可在第三叶片部60和第二侧壁52之间形成多个第二叶片部42、44、46。可在第三叶片部60和第一侧壁50之间形成至少两个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可在第三叶片部60和第二侧壁52之间形成至少两个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在第二叶片部36、38、40、42、44、46中,越是靠近第三叶片部60的叶片部,其曲率半径就会越大,越是靠近侧壁50、52的叶片部,其曲率半径就会越小。
风向调节构件22可具有与第一叶片部32、34的长度方向E相同或者平行的旋转中心轴62、64。旋转中心轴62、64可形成在侧壁50、52上,可包括形成在第一侧壁50上的第一旋转中心轴62和形成在第二侧壁52上的第二旋转中心轴64。在风向调节构件22不另外具有侧壁的情况下,旋转中心轴62、64也可包括形成在多个第二叶片部中的一个上的第一旋转中心轴62和形成在多个第二叶片部中的另一个上的第二旋转中心轴64。第一旋转中心轴62和第二旋转中心轴64中的一个可与驱动机构24相连接,另一个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主体6、尤其形成在排出面板14上的中心轴支撑部支撑。
驱动机构24可以是其旋转轴与第一旋转中心轴62和第二旋转中心轴64中的一个旋转中心轴相连接的风向调节马达。驱动机构24还可以包括风向调节马达、至少一个动力传递构件等,该动力传递构件用于将风向调节马达的旋转轴与第一旋转中心轴62和第二旋转中心轴64中的一个旋转中心轴相连接。动力传递构件可以是齿轮等。驱动机构24可设置在主体6上,尤其可设置在主体6的排出面板14上。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驱动机构将风向调节构件转换为第一风向模式和第二风向模式的一例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驱动机构将风向调节构件转换为第一风向模式和第二风向模式的其它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出驱动机构24为了转换第一风向模式和第二风向模式而使风向调节构件22旋转最大的情况,图5示出驱动机构24为了旋转第一风向模式和第二风向模式而使风向调节构件22旋转最小的情况。
在从第一风向模式变成第二风向模式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更时,驱动机构24可使风向调节构件22在设定范围内旋转。在此,优选将驱动机构24为了转换第一风向模式和第二风向模式而使风向调节构件22旋转的设定范围设定为,风向调节构件22能够引导主体6的内部I的空气顺畅地向室内R排出的范围,可设定在60°~300°范围。
在驱动机构24使风向调节构件22旋转180°时,可使风向调节构件22的一端和另一端的位置反转,如图4所示,可通过旋转最大的300°来转换第一风向模式和第二风向模式,如图5所示,可通过旋转最小的60°来转换第一风向模式和第二风向模式。
图6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宽排出模式时的剖视图,图7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集中排出模式时的剖视图,图8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第一偏向排出模式时的剖视图,图9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第二偏向排出模式时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中,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可呈一列地配置在主体6上,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可引导向空气排出口4排出的空气。主体6可形成有一个空气排出口4,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可一起对向一个空气排出口4排出的空气进行风向调节。多个空气排出口可在主体6上隔开排成一列,在每一个空气排出口上可配置至少一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且整体上排成一列,向多个空气排出口分散排出的空气当然也可被排成一列而配置在主体6上的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引导并排出。下面,为了方便说明,对于向一个空气排出口4排出的空气被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进行风向调节的例子进行说明。
空气排出口4可以以长方形形状较长地形成在主体6上,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可分别沿着空气排出口4的长尺寸方向较长地配置,也可以沿着空气排出口4的长尺寸方向连续配置。本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包括用于驱动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的驱动机构24′、24″。
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可分别如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构件22那样,形成有在第一空气出入面P1和第二空气出入面P2之间使空气通过的空气引导通道P3。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可分别如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构件22那样,在第一空气出入面P1和第二空气出入面P2中的一个出入面朝向主体6的内部I时,另一个出入面朝向室内R。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可分别如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构件22那样,第一空气出入面P1的面积A1可小于第二空气出入面P2的面积A2。在本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中,除了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排成一列配置在主体6之外,其它结构以及作用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构件22相同或类似,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说明。
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可包括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下面,对于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共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可包括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和多个第二叶片部36、38、40。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可包括侧壁50′、52′。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可如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构件22那样,由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和侧壁50′、52′形成外缘,多个第二叶片部36、38、40位于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之间。多个第二叶片部36、38、40可在第一叶片部32′、34′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随着趋向一端部,多个第二叶片部36、38、40的彼此之间的隔开距离F逐渐变小,随着趋向另一端部,彼此之间的隔开距离F逐渐变大。在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的侧壁50′、52′上可形成第一旋转中心轴62′。
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可包括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和多个第二叶片部42、44、46。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可包括侧壁50″、52″。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可如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构件22那样,由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和侧壁50″、52″形成外缘,多个第二叶片部42、44、46位于多个第一叶片部32″、34″之间。多个第二叶片部42、44、46可在第一叶片部32″、34″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随着趋向一端部,多个第二叶片部42、44、46的彼此之间的隔开距离F逐渐变小,随着趋向另一端部,彼此之间的隔开距离F逐渐变大。在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侧壁50″、52″上可形成第二旋转中心轴62″。
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以能够相互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可包括:铰链轴64′,形成在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中的一个风向调节构件上;铰链轴支撑部64″,形成在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中的另一个风向调节构件上,以能够使铰链轴64′旋转的方式支撑铰链轴64′。
驱动机构24′、24″可包括:第一风向调节马达24′,使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中的一个风向调节构件(例如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旋转;第二风向调节马达24″,使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中的另一个风向调节构件(例如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旋转。第一风向调节马达24′和第二风向调节马达24″可以以隔着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方式隔开设置。在风向调节装置中,可在与空气排出口4的开口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配置第一风向调节马达24′、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第二风向调节马达24″。
第一风向调节马达24′可直接使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旋转,或者通过齿轮等动力传递构件使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旋转。第一风向调节马达24′可使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的第一旋转中心轴62′旋转。
第二风向调节马达24″可直接使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旋转,或者通过齿轮等动力传递构件使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旋转。第二风向调节马达24″可使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第二旋转中心轴62″旋转。
另一方面,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各自的第二叶片部的曲率半径可分别不同,各第二叶片部随着靠近驱动机构24′、24″而曲率半径变小。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的多个第二叶片部随着靠近第一风向调节马达24′而曲率半径变小。并且,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多个第二叶片部随着靠近第二风向调节马达24″而曲率半径变小。
本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可具有:如图6所示那样的宽排出模式,使空气宽广地扩散;如图7所示那样的集中排出模式,使空气集中;如图8以及图9所示的偏向排出模式,使空气偏向左侧方向或右侧方向来排出。
在本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宽排出模式和集中排出模式时,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的第二叶片部36、38、40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第二叶片部42、44、46,以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边界为中心左右对称地配置。
在本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偏向排出模式时,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的第二叶片部36、38、40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第二叶片部42、44、46,以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边界为中心左右非对称地配置。
下面,为了方便说明,将图6至图8的左侧称为左侧方向、将图6至图8的右侧称为右侧方向、将图6至图8的下侧称为下侧方向来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宽排出模式时,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各自的第一空气出入面P1可朝向主体6的内部I,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各自的第二空气出入面P2可朝向室内R。
如图6所示,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可分别处于第一风向模式,被引导至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的空气可宽广地散向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的另一端28所指向的方向和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的另一端28所指向的方向的侧方,被引导至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空气可宽广地散向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另一端28所指向的方向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另一端28所指向的方向的侧方。被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引导而排出的空气可宽广地向下侧方向和左侧方向散开,被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引导而排出的空气可宽广地向下侧方向和右侧方向散开,被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引导而排出的空气可宽广地向左侧方向、下侧方向、右侧方向散开。
在本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集中排出模式时,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各自的第一空气出入面P1可朝向室内,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各自的第二空气出入面P2朝向主体6的内部I。
如图7所示,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可分别处于第二风向模式,被引导至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空气向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的一端26所指向的方向集中,被引导至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空气向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一端26所指向的方向集中。被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引导而排出的空气不向左侧方向散开,而向下侧方向集中,被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引导而排出的空气不向右侧方向散开而向下侧方向集中,被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引导而排出的空气不向左侧方向和右侧方向宽广地散开,而向下侧方向集中排出。
在本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偏向排出模式时,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中的一个风向调节构件的第一空气出入面P1朝向主体6的内部I,第二空气出入面P2朝向室内R。并且,在本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处于偏向排出模式时,多个风向调节构件中的另一个风向调节构件的第二空气出入面P2朝向主体6的内部I,第一空气出入面P1朝向室内R。
在偏向排出模式时,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可如图8所示,在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处于第一风向模式时,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处于第二风向模式。在偏向排出模式时,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可如图9所示,在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处于第二风向模式时,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处于第一风向模式。
偏向排出模式可具有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引导空气排出的左偏向排出模式和右偏向排出模式。
在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处于第一风向模式且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处于第二风向模式的情况下,被引导至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的空气可宽广地散向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的另一端28所指向的方向和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的另一端28所指向的方向的侧方,被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引导而排出的空气可宽广地向左侧方向和下侧方向散开。另一方面,被引导至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空气可向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一端26所指向的方向集中,被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引导而排出的空气可向下侧方向集中排出。被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引导而排出的空气不向右侧方向宽广地散开,而会向左侧方向和下侧方向排出,风向调节装置整体上处于形成偏向左侧气流的左偏向排出模式,主要对室内R的左侧空间进行空气调节。
在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处于第二风向模式且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处于第一风向模式的情况下,被引导至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的空气可向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的一端26所指向的方向集中,被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引导而排出的空气可向下侧方向集中排出。另一方面,被引导至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空气可宽广地散向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的另一端28所指向的方向和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的另一端28所指向的方向的侧方,被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引导而排出的空气可宽广地向右侧方向和下侧方向散开。被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引导而排出的空气不向左侧方向宽广地散开,而会向右侧方向和下侧方向排出,风向调节装置整体上处于形成偏向右侧气流的右偏向排出模式,可主要对室内R的右侧空间进行空气调节。
在变更风向模式时,驱动机构24′、24″可使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中的至少一个风向调节构件在60°~300°的范围内旋转。在从宽排出模式切换为偏向排出模式时,驱动机构24′、24″可仅使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中的一个风向调节构件在60°~300°的范围内旋转。在从宽排出模式切换为集中排出模式时,驱动机构24′、24″可使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分别在60°~300°的范围内旋转。在从集中排出模式切换为宽排出模式时,驱动机构24′、24″可使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分别在60°~300°的范围内旋转。在从集中排出模式切换为偏向排出模式时,驱动机构24′、24″可仅使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中的一个风向调节构件在60°~300°的范围内旋转。
在本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中,可驱动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在空气排出口4的短尺寸方向上具有不同的角度。可将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配置成在前后方向上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作为一例,在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引导空气向空气排出口4下侧的前方区域排出时,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可引导空气向空气排出口4的下侧后方区域排出。在本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分别处于宽排出模式、集中排出模式、偏向排出模式的情况下,能够以前后方向上不同的角度来使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旋转,由此风向调节装置可形成更加多样的气流。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风向调节装置可包括风向调节构件支撑部80,该风向调节构件支撑部80位于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之间,并且以能够使风向调节构件22′、22″旋转的方式分别支撑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除了风向调节构件支撑部80之外,其它结构以及作用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相同或者类似,因此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说明。
风向调节构件支撑部80可以以位于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之间的方式形成在主体6、尤其是排出面板14上。风向调节构件支撑部80可以以分别面向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的方式形成。
在第一风向调节构件22′和风向调节构件支撑部80中的一个上可形成第一铰链轴82,在另一个上可形成以能够使第一铰链轴82旋转的方式支撑的第一铰链轴支撑部84。
在第二风向调节构件22″和风向调节构件支撑部80中的一个上可形成第二铰链轴86,在另一个上可形成以能够使第二铰链轴86旋转的方式支撑的第二铰链轴支撑部88。
另一方面,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主体6可以是设置于室内的墙壁的壁挂式空气调节器或者是立在室内地面上的立式空气调节器,本发明的风向调节装置当然可设置在壁挂式空气调节器或者立式空气调节器上,来对壁挂式空气调节器或者立式空气调节器所排出的空气的风向进行调节。在主体6为壁挂式空气调节器或者立式空气调节器的情况下,主体6的空气排出口4可沿着左右方向较长地形成在主体6上或者沿着上下方向较长地形成在主体6上。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构件22设置在空气排出口4上,该空气排出口4沿着左右方向较长地形成在主体6上,显然能够将空气导向空气排出口4的前方而左、右宽广地排出,或者将空气导向空气排出口4的前方集中排出。并且,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设置在空气排出口4上,该空气排出口4沿着左右方向较长地形成在主体6上,显然能够将空气导向空气排出口4的前方而左、右宽广地排出,或者将空气导向空气排出口4的前方集中排出,或者引导空气偏向空气排出口4的前方左侧排出,或者引导空气偏向空气排出口4的前方右侧排出。另外,可以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上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由此能够形成更加多样的气流的组合。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向调节构件22设置空气排出口4上,空气排出口4沿着上下方向较长地形成在主体6上,显然可将空气导向空气排出口4的前方而上下宽广地排出,或者将空气导向空气排出口4的前方集中排出。并且,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设置在空气排出口4上,空气排出口4沿着上下方向较长地形成在主体6上,显然能够将空气导向排出口4的前方而上下宽广地排出,或者将空气导向空气排出口4的前方集中排出,或者引导空气偏向空气排出口4的前方上侧排出,或者引导空气偏向空气排出口4的前方下侧排出。另外,可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多个风向调节构件22′、22″配置成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由此能够形成更加多样的气流的组合。

Claims (22)

1.一种风向调节装置,设置在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的主体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向调节装置包括:
风向调节构件,其引导向上述空气排出口排出的空气;
驱动机构,在第一风向模式时,该驱动机构将上述风向调节构件驱动成上述风向调节构件的一端朝向主体内部且上述风向调节构件的另一端朝向室内,在第二风向模式时,该驱动机构将上述风向调节构件驱动成曾在上述第一风向模式中朝向主体内部的一端朝向室内且曾在上述第一风向模式中朝向室内的另一端朝向主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风向调节构件上形成有:
第一空气出入面,其在上述第一风向模式时朝向上述主体的内部,在上述第二风向模式时朝向室内,
第二空气出入面,其在上述第一风向模式时朝向室内,在上述第二风向模式时朝向上述主体的内部;
在上述第一空气出入面和第二空气出入面之间形成有空气引导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空气出入面的面积和上述第二空气出入面的面积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风向调节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叶片部,该叶片部在第一风向模式时的空气引导方向和在第二风向模式时的空气引导方向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向调节构件包括:
第一叶片部;
第二叶片部,形成在上述第一叶片部上,该第二叶片部在第一风向模式时和在第二风向模式时的空气引导方向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风向调节构件还包括第三叶片部,该第三叶片部形成在上述第一叶片部上,并且在第一风向模式时和在第二风向模式时的空气引导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并列配置有多个上述第一叶片部,
上述第二叶片部形成在多个上述第一叶片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叶片部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部分形成为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第二叶片部彼此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第二叶片部在一端上的彼此之间的隔开距离小于在另一端上的彼此之间的隔开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风向模式为多个上述第二叶片部各自的一端朝向主体内部的宽排出模式,
上述第二风向模式为多个上述第二叶片部各自的一端朝向室内的集中排出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第一风向模式变成第二风向模式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更时,上述驱动机构使上述风向调节构件在60°~300°的范围内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排成一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分别在一端和另一端之间形成有空气引导通道,
形成在上述风向调节构件的一端的第一空气出入面的面积小于形成在上述风向调节构件的另一端的第二空气出入面的面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宽排出模式时,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各自的第一空气出入面朝向主体的内部,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各自的第二空气出入面朝向室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集中排出模式时,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各自的第一空气出入面朝向室内,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各自的第二空气出入面朝向主体的内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偏向排出模式时,
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中的一个风向调节构件的第一空气出入面朝向主体的内部而第二空气出入面朝向室内,
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中的另一个风向调节构件的第二空气出入面朝向主体的内部而第一空气出入面朝向室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偏向排出模式具有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引导空气排出的左偏向排出模式和右偏向排出模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铰链轴,其形成在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中的一个上;
铰链轴支撑部,其形成在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中的另一个上,以能够使上述铰链轴旋转的方式支撑上述铰链轴。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向调节构件支撑部,该风向调节构件支撑部设置在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之间,并且以能够使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旋转的方式分别支撑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风向调节马达,其使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中的一个风向调节构件旋转;
第二风向调节马达,其使多个上述风向调节构件中的另一个风向调节构件旋转。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第一风向调节马达旋转的风向调节构件包括多个叶片部,多个叶片部随着靠近第一风向调节马达而曲率半径变小;
通过上述第二风向调节马达旋转的风向调节构件包括多个叶片部,多个叶片部随着靠近第二风向调节马达而曲率半径变小。
CN201410183277.2A 2013-07-03 2014-04-30 风向调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797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77967 2013-07-03
KR1020130077967A KR102127843B1 (ko) 2013-07-03 2013-07-03 풍향조절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9732A true CN104279732A (zh) 2015-01-14
CN104279732B CN104279732B (zh) 2017-05-17

Family

ID=51033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8327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79732B (zh) 2013-07-03 2014-04-30 风向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821717B1 (zh)
KR (1) KR102127843B1 (zh)
CN (1) CN1042797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6253B (zh) * 2015-08-18 2018-1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管机
KR102479048B1 (ko) 2015-11-02 2022-12-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습기
CN108361944B (zh) * 2018-04-28 2023-11-17 安徽扬子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送风系统以及空调器
CN108489064B (zh) * 2018-05-07 2023-07-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068053B (zh) * 2019-05-27 2024-06-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设备的导流装置及空调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6858A (en) * 1970-03-24 1973-06-05 Peugeot & Renault Air vents
US3988973A (en) * 1974-06-24 1976-11-02 Ltg Lufttechinische Gmbh Air outlet
EP0166909A2 (en) * 1984-05-10 1986-01-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low deflecting assembly
CN1147077A (zh) * 1995-07-28 1997-04-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排风口自动开关系统
CN202018109U (zh) * 2011-03-03 2011-10-26 尤飞鹏 一种出风口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80093A (en) * 1943-12-20 1946-08-27 Albert Noel Brand Improvements in ventilators and controllable air inlets for buildings and the like
DE2230239A1 (de) * 1972-06-21 1974-01-17 Volkswagenwerk Ag Ausstroemerduese, insbesondere fuer die belueftung von kraftfahrzeugen
EP0703105A1 (en) * 1994-09-26 1996-03-27 Ford Motor Company Air outlet register for an opening in a vehicle
KR100400462B1 (ko) 2001-05-28 2003-10-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히트 펌프식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의 풍향조절 베인
DE202004004229U1 (de) * 2004-03-17 2004-06-03 Dr. Schneider Engineering Gmbh Luftdüse
JP5151515B2 (ja) * 2008-02-04 2013-02-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衣類乾燥装置
JP2010014326A (ja) 2008-07-03 2010-01-21 Panasonic Corp 風向変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衣類乾燥機
JP5316047B2 (ja) 2008-08-21 2013-10-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衣類乾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6858A (en) * 1970-03-24 1973-06-05 Peugeot & Renault Air vents
US3988973A (en) * 1974-06-24 1976-11-02 Ltg Lufttechinische Gmbh Air outlet
EP0166909A2 (en) * 1984-05-10 1986-01-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low deflecting assembly
CN1147077A (zh) * 1995-07-28 1997-04-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排风口自动开关系统
CN202018109U (zh) * 2011-03-03 2011-10-26 尤飞鹏 一种出风口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9732B (zh) 2017-05-17
KR20150004991A (ko) 2015-01-14
EP2821717A1 (en) 2015-01-07
EP2821717B1 (en) 2017-11-08
KR102127843B1 (ko) 2020-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71056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4279732A (zh) 风向调节装置
CN106123112B (zh) 空调
US10465697B2 (en) Centrifugal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KR102445160B1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5987427B (zh) 空气调节器
KR102076668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EP2679920A2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ir conditioner
CN105091083B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立式空调器
CN103827594A (zh) 空调室内机
KR20160051093A (ko) 공기조화기
EP2405206B1 (en) Air conditioner
KR20160044998A (ko) 원심팬 및 그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KR20130117797A (ko) 공기 조화기
JP5240239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室外機
WO2015145740A1 (ja) 空気調和機
KR20140034383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9340908A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AU2006333879B2 (en) Air conditioner
JP2009192134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9459077U (zh) 横摆叶及具有该横摆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2082203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9268933A (zh) 横摆叶及具有该横摆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06152439A (zh) 送风装置及具有该送风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CN220205894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