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0855A - 接触式内部温度计 - Google Patents

接触式内部温度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0855A
CN104220855A CN201380017565.4A CN201380017565A CN104220855A CN 104220855 A CN104220855 A CN 104220855A CN 201380017565 A CN201380017565 A CN 201380017565A CN 104220855 A CN104220855 A CN 104220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or
temperature
duplexer
face
mens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75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0855B (zh
Inventor
土田真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izen Wat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izen Wat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izen Wat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izen Wat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20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0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0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08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1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42Circuits effecting compensation of thermal inertia; Circuits for predicting the stationary value of a temperature
    • G01K7/427Temperature calculation based on spatial modeling, e.g. spatial inter- or extrapol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6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heat from the object to the sensitive element
    • G01K1/165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heat from the object to the sensitive element for application in zero heat flux sens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K13/20Clinical contact thermometers for use with humans or ani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1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body parts ; Diagnostic temperature sensing, e.g. for malignant or inflamed tiss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能够迅速且连续地进行测定。本发明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至少包括:与测定对象物的被测定面接触的测定面(20);在第一热阻体的测定面侧配置第一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在背面侧配置第一背面侧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1);在第二热阻体的测定面侧配置第二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在背面侧配置第二背面侧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41),具备根据各个温度传感器的测定结果,计算上述测定对象物的内部温度的控制器,上述控制器具有:根据非稳态的热传导方程式计算上述内部温度的第一模式、和根据稳态的热传导方程式计算上述内部温度的第二模式。

Description

接触式内部温度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触式内部温度计。
背景技术
有一种需求是在各种各样的状况下,不测定测定对象物的表面温度,而是迅速、准确且简单(即,非侵入(无创伤))地测定其内部温度。作为其中有代表性的需求,列举包括人体的生物体的体温测定。但是,通常难以测定生物体的内部温度(有时也称作体芯体温等)、即,通过血流大致保持恒温程度的生物体内部的温度。在测定对象为人体的情况下,一般来讲,多数情况下是在舌下或腋下等热量难以向外部逸散的部位保持温度计,采用温度计与人体变成热平衡状态后的温度计的读数作为体温,但是,在获得热平衡状态之前需要五分钟至十分钟左右长的时间,另外所获得的体温未必与其内部温度一致。因此,该方式有时难以适用于婴儿和有某种伤病的患者等不易于长时间测定体温的对象人群,另外,难以获得足以进行精密的体温管理的高精度的体温。
因此,作为用来迅速、准确地测定人体的内部温度的温度计,提案有使用由与身体表面接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相对第一温度传感器夹着隔热材料配置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构成的传感器组,根据各个温度传感器中的温度测定结果求出内部温度。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高速精密温度测定装置,该装置使用一组传感器组,在非稳态下,采用数学方法求解热传导方程式,由此,预测测定对象物的内部温度。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体温计,该体温计使用两组传感器组,在第二温度传感器(中间传感器)与外部空气之间还配置隔热材料,使通过各个传感器组的热通量的值不同。在该文献所记载的体温计中,根据稳态下的各个传感器的输出计算出测定对象物的内部温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631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6001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述,在使用一组传感器组在非稳态下预测内部温度的方法中,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测定,但是,例如,如果要在进行一次测定后紧接着在传感器组充分升温的状况下继续进行测定,则传感器组就会达到稳态,有时不能进行测定。此时,传感器组必须通过自然散热直至温度充分下降,必须等待较长时间。
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2所述,在稳态下计算内部温度的方法中,虽然在连续的测定中没有特别的问题,但是,在最初(例如,体温计处于室温的情况下等)的测定中,直至传感器组变成稳态之前具有相当的时间,因此,难以进行迅速的测定。
本发明就是鉴于该情况而产生的,其所要解决的课题是,在接触式内部温度计中,能够迅速且连续地进行测定。
此外,以上的记载中作为接触式内部温度计的代表例主要对测定人体的内部温度的体温计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作为对象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并不限定于此,无论生物体、非生物体,只要需要通过非侵入方式测定其内部温度的所有测定对象物均能够适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发明具有多种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的有代表性的内容的概要如下所述。
(1)接触式内部温度计至少包括:测定面,使其与测定对象物的被测定面接触以计算上述测定对象物的内部温度;在第一热阻体的测定面侧配置第一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在背面侧配置第一背面侧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和在第二热阻体的测定面侧配置第二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在背面侧配置第二背面侧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具备根据上述第一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上述第一背面侧温度传感器、上述第二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和上述第二背面侧温度传感器的测定结果,计算上述测定对象物的内部温度的控制器,上述控制器具有:根据非稳态的热传导方程式计算上述内部温度的第一模式;和根据稳态的热传导方程式计算上述内部温度的第二模式。
(2)在(1)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中,上述控制器检测出上述稳态与上述非稳态,对上述第一模式和上述第二模式进行切换。
(3)在(2)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中,上述控制器在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和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为热非稳态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第一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和上述第一背面侧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定值的时间变化,检测出上述非稳态。
(4)在(3)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中,上述控制器在测定上述第一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和上述第一背面侧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定值的时间变化的过程中,根据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和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成为热稳态,检测出上述稳态。
(5)在(1)至(4)中任一项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中,具有换气机构,其在通过上述控制器计算出上述内部温度之后,对用于配置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和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的空间进行换气。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1)或(2)的方面,在接触式内部温度计中,能够迅速且连续地进行测定。
根据上述(2)的方面,在温度传感器层叠体处于非稳态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计算出内部温度。
根据上述(3)的方面,在非稳态下的测定过程中当温度传感器层叠体成为稳态的情况下,根据稳态下的热传导方程式也能正确计算出内部温度。
根据上述(4)的方面,在连续进行测定时也能准确地对测定对象物的内部温度进行测定。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背面侧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的外观图。
图2是从测定面侧看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的外观图。
图3是图1的Ⅲ-Ⅲ线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的概略截面图。
图4是图3中的测定头附近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的测定头的测定部的等效热回路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的内部温度的测定算法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的内部温度的测定算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从背面侧观察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的外观图,图2是从测定面侧观察的该实施方式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的外观图。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是温度计并且是通过使其与测定对象面接触来测定内部温度的温度计。另外,内部温度并不是测定对象的表面温度而是其内部且实质上认为是恒温热源的部位的温度。此处,实质上认为是恒温热源是指,在测定对象内部的热容量大的情况、或始终向测定对象内部供热,其结果是,基于接触式内部温度计的测定在实际使用中不会对其温度造成影响。例如,在测定对象是生物体的情况下,通过血流始终对身体供热,所以,相当于后者。
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如图所示是便携式,在壳体1的前端安装有测定头2。测定头2以从壳体1突出的方式设置,其前端是大概平坦的测定面20。将该测定面20接触测定对象物的被测定面,例如使其接触皮肤,由此来测量其内部温度。在测定面20的表面,如图2所示,大致呈圆形的第一探头30和第二探头40沿着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的长边方向串联配置。此外,这些第一探头30和第二探头40的配置是任意的,其配置方向未必沿着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的长边方向。
在壳体1的作为测定面20的相反侧的面的背面10,设置有灯11、显示部12、蜂鸣器13。下面,在本说明书中,将测定面20所朝着的方向称作测定面侧,将作为其相反方向的背面所朝着的方向称作背面侧。另外,壳体1形成伸长且具有圆角的形状,形成使用者手持的握柄14。由图2所示,在壳体1的握柄14的测定面侧设置电池盖15,在内部收纳作为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的电源的电池。另外,在壳体1的适当位置、此处在图2所示的位置设置吸气孔16,在测定头2的侧面设置排气孔21,各自的内部空间与外气连通。壳体1与测定头2通过支撑环5连接。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的设计是一个例子。考虑其主要用途和市场性,该设计可以进行适当更改。另外,在不破坏其功能的范围内可以任意选择各个构成部件的配置。
图3是图1的Ⅲ-Ⅲ线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的概略截面图。壳体1优选是ABS树脂等任意的合成树脂制成的中空成形品,将构成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的各种部件一体收纳在其内部。在握柄14内收纳有电池6和回路基板17。在回路基板17上,在其之上安装有以图中未示的控制器为主的各种电子部件,接收来自电池6的电力供给,向需要电力的所有部件供电并且控制其工作。关于电池6,图示的是市售的单四型(在美国称作3A)干电池,其形式也可以是任意的,可以使用按钮型、长方形(或方形)等的形状,对于使用一次性电池或再充电电池其种类也是任意的。此外,为了简化附图,省略了电连接各个部件与回路基板17的配线。
灯11优选是能够发出多色光的发光二极管,为了将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的状态通知给使用者而亮灯。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部12是液晶显示装置,用于将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的测定结果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通知给使用者。当然,除此之外,在显示部12中也可以显示任意的信息、例如电池6的剩余量等。或者,也可以一并显示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的状态,从而省略灯11。在本实施方式中蜂鸣器13是普通的电子蜂鸣器,用于利用蜂鸣声将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的状态通知给使用者。此外,蜂鸣器13的形式也可以是任意,也可以配备扬声器,利用声音或者旋律等进行通知。或者,也可以仅利用灯11和/或者显示部12进行通知,省略蜂鸣器13。
另外,在壳体1的内部设置隔壁18,将壳体1内部分隔成握柄空间19a与头部空间19b。在隔壁18上设置有开口,按照堵塞该开口的方式安装送风机7。将在后面对送风机7的功能进行阐述。
在壳体1的前端部,经由支撑环5安装有测定头2。支撑环5优选采用硅胶或者其发泡体等具有弹力且隔热性好的材料形成,允许测定头2相对壳体1的略微移动,并且阻断从测定头2向壳体1的传热。这是因为,当使测定面20接触测定对象物时,确保测定面20紧贴测定对象物,和防止因热量从测定头2向壳体1流出而产生测定误差。但是,支撑环5并非必须的构成部件,在测定面20与测定对象物的紧贴没有问题,而且测定头2是热传导率足够低的材质,在实际使用中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其省略,将测定头2直接固定在壳体1中或者将两者形成为一体等。另外,支撑环5的形状也不限于环形,可以使用任意的形状。
测定头2优选采用形状稳定,热传导率低,且比热容小的材质形成,例如,优选使用硬质发泡聚氨酯或硬质发泡氯乙烯。但是,对于这一点,只要在实际使用中没有问题,材质并没有特别限制,也可以是任意材料。
在测定头2的测定面20上,在与第一探头30和第二探头40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开口,各个探头以从测定面20略微突出的方式被安装。各个探头优选是热传导率高的材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金属制。此外,各个探头的材质优选具有耐腐蚀性,在金属材料中,优选为铝或不锈钢。此外,如上所述,由于测定头2本身采用热传导率低的材质构成,因此,第一探头30和第二探头40相互热隔绝。
在第一探头30的背面侧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1,两者相互热结合。另外,在第二探头40的背面侧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41,两者相互热结合。将在后文对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41的详细情况进行阐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层叠体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41这两个层叠体,但是,为了分散误差或者故障时的备份,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探头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
图4是图3中的测定头2附近的放大截面图。此处,省略图3的位于支撑环5的背面侧的部件的图示。
如该图详细所示,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1采用层叠以下部分而成的构造:配置于测定面20侧,且与第一探头30接触并热结合的第一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31a;配置于背面侧的第一背面侧温度传感器31b;以及配置于第一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31a与第一背面侧温度传感器31b之间,作为形成从第一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31a向第一背面侧温度传感器31b的热流路的热阻发挥作用的第一热阻体31c。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41也是与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1同样的构造,采用层叠以下部分而形成的构造:配置于测定面侧,且与第二探头40接触而热结合的第二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41a;配置于背面侧的第二背面侧温度传感器41b;以及配置于第二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41a与第二背面侧温度传感器41b之间,作为形成从第二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41a向第二背面侧温度传感器41b的热流路的热电发挥作用的第二热阻41c。因此,如果使测定面20接触测定对象物,则热量就会从测定对象物向第一探头30和第二探头40传导,该热量分别在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1中依次通过第一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31a、第一热阻31c、第一背面侧温度传感器31b,在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41中依次通过第二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31a、第二热阻31c、第二背面侧温度传感器31b,向大气中扩散。
各个温度传感器也可以使用任意的温度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热敏元件。各个温度传感器通过图中未示的配线与回路基板17(参照图3)连接,从而能够检测到各个温度传感器中的温度。
本实施方式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对于使用一组温度传感器层叠体的非稳态下的温度测定、和使用两组温度传感器层叠体的稳态下的温度测定都能够进行,对此将在后文进行详细叙述。特别是为了进行稳态下的温度测定时,在稳态下,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1的热通量与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2的热通量不同,热阻体31c与热阻体41c的热阻之比必须是已知。因此,如图4所示,使热阻体31c与热阻体41c的厚度不同,由此,使两者的热阻值不同。此外,为了使热阻体31c与热阻体41c的热阻的值不同,如此处所示,也可以使厚度等几何尺寸不同,或者使其材质不同。或者是,作为热阻体31c与热阻体41c也可以使用相同的热阻体(例如,安装温度传感器的挠性印制基板等),在第一背面侧温度传感器31b或第二背面侧温度传感器31b或者在其两者,设置用来调整散热性能的适当构造、例如设置散热板和散热扇或者隔热材料,由此,使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1的热通量与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2的热通量不同。
此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的内部温度的测定原理。如前所述,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对于使用一组温度传感器层叠体的非稳态下的温度测定、和使用两组温度传感器层叠体的稳态下的温度测定都能够进行,各自的温度测定的原理不同。此处,将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在非稳态下进行温度测定的状态中的控制器的工作称作第一模式,将稳态下进行温度测定的状态中的控制器的工作称为第二模式。
首先,说明第一模式、即非稳态下的测定原理。如前述专利文献1所述,设作为测定对象的内部温度为Tb、第一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31a中的温度为T11、第一背面侧温度传感器31b中的温度为T12、第一热阻31c内部的时间t的温度为T(t),则以下热传导方程式近似成立。
[式1]
T(t+Δt)-T(t)=ω1(Tb-T1)-ω2(T1-T2)
此处,未知数是Tb、ω1以及ω2三个,但是,式1的左边是在时间差的温度,因此,在不同的时刻t至少进行四次温度测定,由此能够确定这些未知数的值,并且能够求出Tb的值。再者,在上述说明中,使用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1进行温度测定,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使用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41。
以上为非稳态的温度测定的基本的原理,为了保障测定精度,一旦求得Tb之后,进一步继续测定求出新的Tb,当两者的差异在规定的阈值以下时、即Tb的计算结果收敛的情况下,采用最终得到的值作为Tb
下面,说明第二模式、即稳态下的测定原理。图5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的测定头的测定部的等效热回路的图。参照图4说明该图,Tb、T11、T12如前文所述,T21是第二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41a的温度,T22是第二背面侧温度传感器41b的温度。另外,热阻Rb是热从测定对象内部通过第一探头30和第二探头40向第一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31a和第二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41a传导时的热阻,热阻R1是第一热阻体31c的热阻,热阻R2是第二热阻体41c的热阻。并且,Tb>T11>T12和Tb>T21>T22成立。
此处,假设图示的系统处于稳态,则从Tb流向T12的热通量一定,因此,以下的热传导方程式成立。
[式2]
( T 11 - T 12 ) R 1 = ( T b - T 11 ) R b
[式3]
( T 21 - T 22 ) R 2 = ( T b - T 21 ) R b
[式4]
T b = T 21 ( T 11 - T 12 ) - KT 11 ( T 21 - T 22 ) ( T 11 - T 12 ) - K ( T 21 - T 22 )
由此求出Tb。并且,此处,K=R1/R2,预先通过实验或者计算求出。
以上是稳态下的温度测定的基本原理。
图6和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的内部温度的测定算法的流程图。此外,该图所示的控制是通过搭载于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的回路基板17的控制器来进行的。控制器是微型控制器等的适宜的信息处理装置,根据第一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31a、第一背面侧温度传感器31b、第二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41a和第二背面侧温度传感器41b的测定结果,计算测定对象物的内部温度Tb
此外,图6所示的流程图表示第一模式中的控制,图7所示的流程图表示第二模式中的控制。
控制器首先使测定开始时,则在步骤S1中在变量n中代入1,在时刻tn分别测定T11n、T12n。此处,时刻t的下标n,其值越大表示经过时间越多。另外,对于温度T所添加的下标n表示在时刻tn获得该温度T。
在接下来的步骤S2中,将n加1。由此,时刻从t1进入t2。进而,在步骤S3中,再分别测定T11n、T12n。此时,在之前的步骤S1中所求出的T11、T12分别变成T11n-1、T12n-1
在步骤S4中,判定T11n-T11n-1的绝对值是否比预先确定的阈值大。该判定用来调查从时刻tn-1变成tn时的T11的温度变化的大小,如果该温度变化的大小比规定值大,则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1处于热非稳态,反之,则表示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1处于热稳态。此外,在此处所示的例子中仅参照T11来进行该判定,但是,既可以使用除此之外获得的值、即,T12、T21和T22中的任一个,或者即使对它们都进行判定,也可以使用它们全部的平均值或者总和。
在步骤S4的结果是肯定、即处于非稳态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S5中,根据n的值判定是否进行了既定的次数、即四次以上的温度测定。如果温度测定的次数未达到四次,则无法根据式1求出Tb,因此,返回步骤S2。
在进行了既定次数以上的温度测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根据式1求出Tbn。此外,此处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1中的测定结果求出Tbn,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41中的测定结果求出Tbn
在接下来的步骤S7中,根据n的值来判定是否两次以上求出了Tbn。这是因为,在接下来的步骤S8中,为了判定有无Tbn的收敛,至少需要两次以上求得Tbn。如果没有两次以上求出Tbn,则返回步骤S2。
步骤S8中,判定Tbn-Tbn-1的绝对值是否是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下。该判定用来调查从时刻tn-1变成tn时的Tbn的变化的大小,如果该变化的大小是规定值以下,则Tbn收敛,认为得到正确的Tb。如果Tbn不收敛,则返回步骤S2,如果Tbn收敛,在步骤S9中作为Tb采用Tbn,结束测定。
在以上的流程中,在步骤S5和步骤S7中,反复进行温度测定直至达到既定次数的期间,如步骤S4所示,判定温度传感器层叠体是否变成稳态,在变成稳态的情况下,进入到在图7所示的稳态下进行温度测定的控制。另外,在步骤S8中,在反复进行温度测定直至根据式1所计算的Tbn的值收敛的期间,也如步骤S4所示,判定温度传感器层叠体是否变成稳态,在变成稳态的情况下,进入到在图7所示的稳态下进行温度测定的控制。
温度传感器层叠体在此情况下,在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1变成温度状态的情况下,从步骤S4进入图7的步骤S10,对T11、T12、T21和T22全部进行测定,在步骤S11中,根据式4计算Tb,结束测定。
接下来,参照图1至图4,说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测定内部温度的步骤、即测温操作的步骤。
步骤1:使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的测定面20与测定对象物接触。
步骤2:利用搭载于回路基板17的控制器开始测温操作。此外,对于该测温操作的开始,既可以通过检测出由第一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31a或第二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41a或者其两者所测定的温度的上升而自动地进行,也可以通过使用者操作图中未示的按钮等开关来进行。此时,控制器通过由蜂鸣器13产生的蜂鸣声将已经开始测定的消息通知给使用者。同时,将灯11以任意的颜色例如红色点亮,促使使用者将测定面20与测定对象物接触并保持接触。
步骤3:控制器根据图6和图7所示的算法计算测定对象物的内部温度Tb,如图1所示在显示部12中显示。另外,利用蜂鸣器13产生的蜂鸣声,以及将灯11以不同于先前的颜色的任意颜色例如绿色点亮,由此,通知使用者测定已经结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算出的内部温度Tb在显示部12中显示,由此将该内部温度Tb通知给使用者,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存储在设置于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中的存储器中,或者采用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的外部仪器输出。在此情况下,显示部12不一定是必须的构成部分。另外,当显示所算出的内部温度Tb时,也可以显示该内部温度Tb是通过非稳态下的测定而获得的,还是通过稳态下的测定而获得的。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利用蜂鸣器13的蜂鸣声和灯11的点亮,向使用者进行测定开始以及测定结束的各种通知,但是,这些通知的方法并不限于此处所举例的方法。特别是也可以将蜂鸣声省略,或者根据使用者的设定使其不发声。如果不使用声音,仅利用灯11的点亮向使用者进行各种通知,例如,如果测定对象是入睡中的婴儿,则有时优选能够不影响婴儿的睡眠地进行测定。当然,灯11采用何种方式点亮、例如如何选择发光色是任意的。另外,也可以不受发光色限制,而使灯11闪烁,或改变发光强度,或者设置多个灯11,使其点亮数量和位置不同,由此向使用者进行各种通知。另外,如前所述,并非利用灯11,也可以利用显示部12向使用者进行各种通知。
步骤4:控制器使鼓风机7工作,对头部空间19b进行换气。该操作的目的在于防止发生以下情况:如果头部空间19b与外部空气隔绝,则随着测定的进行,因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41传导到头部空间19b内的空气中的热,导致头部空间19b内的气温升高,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41的热通量的大小变小,测定精度下降,不能进行测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鼓风机7产生从图1的握柄空间19a流入头部空间19b的气流。因此,被鼓风机7诱发的空气气流如图中箭头所示,从吸气孔16吸入,通过鼓风机7,并且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31的附近,从排气孔21排出。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鼓风机7、吸气孔16和排气孔21协作构成对头部空间19b进行换气的换气机构。
此外,换气机构的结构也可以是任意结构,鼓风机7、吸气孔16和排气孔21的配置是任意的。另外,也可以使吸气排气的方向反向。另外,鼓风机7的形式并没有特别限制,既可以是一般的风扇,也可以是利用压电元件的微型鼓风机。或者,只要换气性能没有问题,也可以省略鼓风机7,仅由吸气孔16和排气孔21构成换气机构。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100,在其温度传感器层叠体处于非稳态的过程中,根据非稳态下的热传导方程式计算测定对象物的内部温度,如果温度层叠体是稳态,则根据稳态下的热传导方程式计算测定对象物的内部温度,因此,能够迅速且连续地进行测定。
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具体的结构是一个例子,在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具体例子的结构。从业人员也可以在这些公开的实施方式中进行各种变形、例如适当更改各个部件或者其部分形状和数量、配置等,在本说明中所公开的发明的技术范围也应理解为包括这些变形。

Claims (5)

1.一种接触式内部温度计,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测定面,使其与测定对象物的被测定面接触以计算所述测定对象物的内部温度;
在第一热阻体的测定面侧配置第一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在背面侧配置第一背面侧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和
在第二热阻体的测定面侧配置第二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在背面侧配置第二背面侧温度传感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
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背面侧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背面侧温度传感器的测定结果,计算所述测定对象物的内部温度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具有:根据非稳态的热传导方程式计算所述内部温度的第一模式;和根据稳态的热传导方程式计算所述内部温度的第二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检测出所述稳态与所述非稳态,对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进行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为热非稳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一背面侧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定值的时间变化,检测出所述非稳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测定所述第一测定面侧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一背面侧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定值的时间变化的过程中,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成为热稳态,检测出所述稳态。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式内部温度计,其特征在于:
具有换气机构,其在通过所述控制器计算出所述内部温度之后,对用于配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层叠体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层叠体的空间进行换气。
CN201380017565.4A 2012-03-30 2013-02-21 接触式内部温度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208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1614 2012-03-30
JP2012081614A JP5844200B2 (ja) 2012-03-30 2012-03-30 接触式内部温度計
PCT/JP2013/054378 WO2013145969A1 (ja) 2012-03-30 2013-02-21 接触式内部温度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0855A true CN104220855A (zh) 2014-12-17
CN104220855B CN104220855B (zh) 2016-08-17

Family

ID=49259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756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20855B (zh) 2012-03-30 2013-02-21 接触式内部温度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85617B2 (zh)
JP (1) JP5844200B2 (zh)
CN (1) CN104220855B (zh)
WO (1) WO201314596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5427A (zh) * 2016-01-25 2021-04-02 罗斯蒙特公司 非侵入式过程流体温度计算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60802B1 (en) * 2013-12-02 2018-08-28 Summer Merie Ragosta Intelligent digital thermometer
JP6385777B2 (ja) * 2014-09-29 2018-09-05 テルモ株式会社 電子体温計
DE102015201155B4 (de) * 2015-01-23 2019-10-31 Qundis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Temperaturerfassung
US10420473B2 (en) * 2016-07-29 2019-09-24 VivaLnk, Inc. Wearable thermometer patch for correct measurement of human skin temperature
US10856741B2 (en) * 2016-12-14 2020-12-08 Vital Connect, Inc. Core body temperature detection device
USD843242S1 (en) * 2018-01-08 2019-03-19 Kai Wang Infrared thermometer
USD843243S1 (en) * 2018-01-09 2019-03-19 Kai Wang Infrared thermometer
JP7073940B2 (ja) * 2018-06-27 2022-05-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生体内温度測定装置および生体内温度測定方法
US11872156B2 (en) * 2018-08-22 2024-01-16 Masimo Corporation Core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JP7151607B2 (ja) * 2019-04-19 2022-10-1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温度測定装置および温度測定方法
USD913817S1 (en) * 2019-05-17 2021-03-23 Famidoc Technology Co., Ltd. Infrared thermometer
USD916603S1 (en) * 2019-05-30 2021-04-20 Chiat Koo Lim Infrared forehead thermometer
CN110169784A (zh) * 2019-05-31 2019-08-27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听诊器
WO2021189007A1 (en) 2020-03-20 2021-09-23 Masimo Corporation Remote patient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0536A (zh) * 2001-04-11 2002-11-20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子体温计
US20020191675A1 (en) * 2001-06-18 2002-12-19 Omr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linical thermometer
CN101074893A (zh) * 2006-05-18 2007-11-21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电子体温计
JP2008076144A (ja) * 2006-09-20 2008-04-03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電子温度計
JP2009222543A (ja) * 2008-03-17 2009-10-01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体温計
JP2009236624A (ja) * 2008-03-26 2009-10-15 Terumo Corp 生体の深部温度測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4065A (en) 1976-06-04 1979-11-13 Knauth Design, Inc. Fluid flow regulating systems
DE3346285A1 (de) * 1982-12-21 1984-10-11 Terumo K.K., Tokio/Tokyo Elektronisches klinisches thermometer und verfahren zur koerpertemperaturmessung
JPS6340825A (ja) * 1986-08-07 1988-02-22 Terumo Corp 電子体温計
US5392031A (en) * 1992-03-17 1995-02-21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clinical thermometer
US5738441A (en) * 1995-07-11 1998-04-1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Electronic clinical predictive thermometer using logarithm for temperature prediction
IL120758A (en) 1997-05-01 2000-02-29 Medisim Ltd High speed accurate temperature measuring device
US6383144B1 (en) 2000-01-18 2002-05-07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a patient
JP4207470B2 (ja) * 2001-06-18 2009-01-14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電子体温計
JP2004177346A (ja) 2002-11-28 2004-06-24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ガスセンサ
JP4600170B2 (ja) 2004-09-15 2010-1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体温計、および体温計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WO2006112117A1 (ja) * 2005-03-30 2006-10-26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電子体温計
US7597668B2 (en) * 2006-05-31 2009-10-06 Medisim Ltd. Non-invasiv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CN101568814A (zh) * 2006-12-20 2009-10-2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测量核心温度的设备和方法
US7749170B2 (en) * 2007-05-22 2010-07-06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Multiple configurable electronic thermometer
US20090171175A1 (en) * 2007-12-31 2009-07-02 Nellcor Puritan Bennett Llc Personalized Medical Monitoring: Auto-Configuration Using Patient Record Information
JP5216709B2 (ja) * 2009-07-23 2013-06-19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血糖値測定装置
JP2011185819A (ja) 2010-03-10 2011-09-22 Seiko Epson Corp 温度計及び温度計測方法
JP5732737B2 (ja) 2010-04-02 2015-06-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温度測定装置及び温度測定方法
US20120083710A1 (en) * 2010-09-30 2012-04-05 Medism Ltd. Ergonomic hand-held thermometer
JP6337416B2 (ja) * 2013-03-12 2018-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温度測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0536A (zh) * 2001-04-11 2002-11-20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子体温计
US20020191675A1 (en) * 2001-06-18 2002-12-19 Omr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linical thermometer
CN101074893A (zh) * 2006-05-18 2007-11-21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电子体温计
JP2008076144A (ja) * 2006-09-20 2008-04-03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電子温度計
JP2009222543A (ja) * 2008-03-17 2009-10-01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体温計
JP2009236624A (ja) * 2008-03-26 2009-10-15 Terumo Corp 生体の深部温度測定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登锦等: "提高接触式表面温度计校准可靠性的方法", 《上海计量测试》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5427A (zh) * 2016-01-25 2021-04-02 罗斯蒙特公司 非侵入式过程流体温度计算系统
CN112595427B (zh) * 2016-01-25 2024-02-09 罗斯蒙特公司 非侵入式过程流体温度计算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85617B2 (en) 2018-02-06
CN104220855B (zh) 2016-08-17
JP2013210325A (ja) 2013-10-10
JP5844200B2 (ja) 2016-01-13
US20150055681A1 (en) 2015-02-26
WO2013145969A1 (ja) 201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0855A (zh) 接触式内部温度计
US20140278201A1 (e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evice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
US6886978B2 (en) Electronic clinical thermometer
US9797780B2 (en) Contact type internal thermometer
US8350571B2 (en) Electronic salt meter
US20050163190A1 (en) Electronic clinical thermometer
US8400316B2 (en) Electronic thermometer
US20160069752A1 (e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
JP5534662B2 (ja) 基礎体温変動推定および健康記録管理システム
JP2005098982A (ja) 電子体温計
US20070160112A1 (en) Thermometer
JP2013210326A (ja) 接触式内部温度計
CN104204746B (zh) 接触式内部温度计
JP2014098639A (ja) 接触式内部温度計
JP2003075262A (ja) 電子体温計
JP5864336B2 (ja) 接触式内部温度計
CN210071847U (zh) 一种液体型凝血酶时间测定试剂盒
CN215707031U (zh) 一种测温游泳圈
CN215726402U (zh) 一种基于Zigbee的温度传感器
JP2015078891A (ja) 温度予測方法及び温度計
CN201637494U (zh) 防水式监测水温装置
JP2013210323A (ja) 接触式内部温度計
JP2009122116A (ja) 流量計測装置
JPS61189425A (ja) 電子体温計
JP2015190936A (ja) 接触式内部温度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CITIZEN WATCH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CITIZEN HOLDINGS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