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0387B -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0387B
CN104220387B CN201380019454.7A CN201380019454A CN104220387B CN 104220387 B CN104220387 B CN 104220387B CN 201380019454 A CN201380019454 A CN 201380019454A CN 104220387 B CN104220387 B CN 1042203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head
glass
glass ribbon
mobile rout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94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0387A (zh
Inventor
白石喜裕
后藤真毅
小林元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20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0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0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0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03B18/04Changing or regulating the dimensions of the molten glass ribbon
    • C03B18/06Changing or regulating the dimensions of the molten glass ribbon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restrictor bars, edge roll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产生被称作吸管的局部变形部的前提下利用浮法来制造玻璃带的技术。在本发明中,利用在自移动路径的上游区域到下游区域配置于移动路径的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多对上辊来使朝向外侧的拉力作用于玻璃带的两端部而制造厚度为1mm以下的玻璃带时,使用具有用于将沿着移动路径自上游区域向下游区域输送的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端部向外侧拉的筒头的上辊,在分别设于移动路径的上游区域、中游区域以及下游区域并使朝向外侧的拉力作用于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端部的筒头之中,作为设于中游区域的筒头而使用具有三列以上的外周刃的多级筒头,作为分别设于上游区域和下游区域的筒头而使用具有一列或两列外周刃的基准筒头。

Description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浮法来制造薄型玻璃板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等平板显示器用玻璃基板的大型化和薄型化不断发展。
作为这种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公知有一种使用储存有金属锡等熔融金属的浮法槽在熔融金属上沿水平方向将熔融玻璃较薄地拉伸而进行成形的浮法。采用该浮法,通过使熔融玻璃浮在浮法槽的熔融金属上来确保与目标相对应的所需厚度,能够通过将该熔融玻璃沿水平方向拉出而成形带状的玻璃带。通过将该玻璃带切断成需要的大小,能够获得目标大小的玻璃基板。
在利用该浮法如所述那样制造大型化和薄型化不断发展的玻璃基板时采用如下方法:在浮法槽的熔融金属上设置被称作上辊(T/R:toproll)的成形装置,该上辊用于将玻璃带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外侧拉,将玻璃带在其宽度方向两端侧拉伸而使其薄型化。将较薄地拉伸后的玻璃带在退火后切断成需要的大小,并进行研磨和清洗,由此能够获得目标玻璃基板。采用该浮法,能够大量地生产大型且薄型的玻璃基板,并能够生产厚度0.7mm左右、长度和宽度均达到数m的大型的玻璃基板。
另外,最近,大量地制造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作为适用于该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的液晶面板的一个例子而提供有如下的液晶面板:在使用厚度0.7mm左右的玻璃基板制造液晶面板之后,通过湿蚀刻等方法对玻璃基板的一个表面进行刮削而制得具有厚度为0.3mm左右的薄型化的玻璃基板。
图11表示在浮法中使用的浮法槽的一个例子,该浮法槽100包括在内部具有熔融锡等熔融金属101的底部槽102,熔融玻璃103自熔融炉的前炉(forehearth)流入到该底部槽102的入口侧。熔融玻璃103在熔融金属101上被多个上辊105拉伸为目标宽度,并被逐渐地冷却而形成需要的宽度和厚度的玻璃带106。
作为适用于这种浮法槽100的上辊105的一个例子,公知有一种图12所示那样的具有筒头105A的上辊,该筒头105A形成为圆盘状且在其外周具有两级锯齿状(鋸刃状)的外周刃105a。(参照专利文献1)
图12所示的筒头105A一边使外周刃105a、105a陷入熔融玻璃103的边缘部103a一边使朝向外侧的拉力作用于边缘部103a而调整熔融玻璃103的宽度,从而能够调整玻璃带106的宽度和厚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11-2362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以上那样的背景,玻璃基板存在越来越薄型化的倾向,也正在研究自一开始就使用厚度为0.3mm左右的玻璃基板作为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的面板用玻璃基板。另外,在平板显示器用玻璃基板中,也要求进一步的薄型化。
以往,流入到浮法槽100中而刚刚扩展后的熔融玻璃103是高温且为液状,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拉伸,但熔融玻璃103随着自浮法槽100的上游区域向下游区域移动而被退火,粘性逐渐地升高,因此,能够利用筒头105A来拉拽粘性变高的熔融玻璃103而使其扩展。
但是,被作用了拉力的熔融玻璃103具有欲收缩的性质,因此越想要使熔融玻璃103变薄,越需要利用更大的力来按住玻璃并使较大的拉力作用于该玻璃。
其结果,与图12所示的状态相比,使筒头105A的边缘部分更深地进入熔融玻璃103的边缘部103a,从而存在使熔融玻璃103在其边缘部附近产生较大地变形这样的问题。
图13是用于说明利用较大的力将筒头105A自上方向熔融玻璃103的边缘部103a按压的状态的图。
当如图13的(b)所示那样将筒头105A强力地向图13的(a)所示的熔融玻璃103的边缘部103a按压时,边缘部103a以与筒头105A的按压力成正比例地深深凹入的方式变形为U字形的袋状。假设在该袋状态下变形后的玻璃凝固时,存在如下问题:如图14所示那样产生截面T字形的被称作吸管(straw)的局部变形部110。
另外,在如图13的(b)所示那样将筒头105A强力地向熔融玻璃103的边缘部103a按压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熔融玻璃103有时会如图13的(c)所示那样截面变形为S字状,在该状态下使玻璃凝固时,如图15所示那样使变形部分产生上方的袋部分111a和下方的袋部分111b以重叠的方式变形的、被称作吸管的局部变形部111。在产生了该S字状的局部变形部111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如图13的(c)的箭头a、箭头b所示,熔融金属有时卷入玻璃的内部侧,其结果,在后续的退火工序中导致玻璃破裂。例如,由于金属锡和玻璃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因此,根据退火时的热收缩的不同,应力有可能作用于玻璃板的卷入有金属锡的部分而引起破裂。
在切断工序中将具有所述局部变形部110、111状态下的玻璃带切断而将玻璃带切痕折断成目标大小的玻璃板的情况下,会在与作为目标的切断位置、方向不同的位置、方向上引起破裂,因此,有可能会阻碍玻璃板的稳定生产。产生的所述局部变形部110、111在较薄的玻璃板中很明显,特别是在利用浮法制造所述显示装置用玻璃基板那样厚度1mm以下的玻璃板的情况下,存在所述局部变形部明显化的问题。
根据所述背景,本发明者对利用浮法来成形熔融玻璃而制造1mm以下的较薄的玻璃带的技术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在对熔融玻璃的端缘部施加张力而成形较薄的玻璃带的情况下,通过对施加张力的位置和用于施加张力的上辊的筒头进行设计,能够抑制被称作吸管的局部变形部的产生,从而完成了本申请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利用浮法成形较薄的玻璃带的情况下、能够在不产生局部变形部的状态下制造玻璃带且有助于玻璃板的稳定生产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以使熔融玻璃一边沿着设在熔融金属上的熔融玻璃的移动路径移动一边成形的方式制造玻璃带,其中,利用在所述移动路径的自上游区域到下游区域配置于移动路径的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多对上辊来使朝向外侧的拉力作用于玻璃带的两端部而制造厚度为1mm以下的玻璃带时,作为所述上辊而使用具有用于将沿着所述移动路径自上游区域向下游区域输送的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端部向外侧拉的筒头的上辊,在分别设于所述移动路径的上游区域、中游区域以及下游区域并使朝向外侧的拉力作用于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端部的筒头之中,作为设于中游区域的筒头而使用具有三列以上的外周刃的多级筒头,作为分别设于上游区域和下游区域的筒头而使用具有一列或两列外周刃的基准筒头。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上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以将所述玻璃带的粘度的对数值为5.29dPa·s~6.37dPa·s的区域作为中游区域的方式设置所述多级筒头。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上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上游区域的基准筒头、中游区域的多级筒头以及下游区域的基准筒头在各区域分别设置多个,将各筒头配置为在将沿着各筒头的外周面的周向形成的各列的外周刃所形成的面的方向与所述玻璃带大致垂直且相对于玻璃带的输送方向平行地配置或倾斜地配置时,使倾斜角度自上游区域的基准筒头起朝向中游区域的多级筒头去而依次变大且使倾斜角度自中游区域的多级筒头起朝向下游区域的基准筒头去而依次变小。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上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如下多级筒头:筒头的设有靠近所述移动路径的宽度方向端缘的那列外周刃的一侧端部的外径小于筒头的设有靠近所述移动路径的宽度方向中央的那列外周刃的另一侧端部的外径。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上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所述熔融玻璃而使用具有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百分比表示的下述组分的无碱玻璃:
SiO2:50%~73%、Al2O3:10.5%~24%、B2O3:0%~12%、MgO:0%~8%、CaO:0%~14.5%、SrO:0%~24%、BaO:0%~13.5%、MgO+CaO+SrO+BaO:9%~29.5%以及ZrO2:0%~5%。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上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所述熔融玻璃而使用具有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百分比表示的下述组分的无碱玻璃:
SiO2:58%~66%、Al2O3:15%~22%、B2O3:5%~12%、MgO:0%~8%、CaO:0%~9%、SrO:3%~12.5%、BaO:0%~2%、MgO+CaO+SrO+BaO:9%~18%以及ZrO2:0%~5%。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上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所述熔融玻璃而使用具有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百分比表示的下述组分的无碱玻璃:
SiO2:54%~73%、Al2O3:10.5%~22.5%、B2O3:0%~5.5%、MgO:0%~8%、CaO:0%~9%、SrO:0%~16%、BaO:0%~2.5%以及MgO+CaO+SrO+BaO:8%~26%。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中,包括:浮法槽,在该浮法槽内储存有熔融金属,在该熔融金属上形成有熔融玻璃的移动路径,该浮法槽用于使熔融玻璃自该移动路径的上游区域向下游区域移动而成形玻璃带;以及上辊,其具有多对,在该浮法槽内自移动路径的上游区域到下游区域配置于移动路径的宽度方向两侧,所述上辊包括:旋转轴,其在熔融玻璃的移动路径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自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及筒头,其安装于该旋转轴的前端侧,该筒头具有能按压于沿着所述移动路径自上游区域向下游区域输送的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外周刃,在所述移动路径的中游区域设有具有三列以上的外周刃的、用于将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端部向外侧拉的多级筒头,在所述移动路径的上游区域和下游区域分别设有具有一列或两列外周刃的、用于将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端部向外侧拉的基准筒头。
本发明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能够采用在所述玻璃带的粘度的对数值为5.29dPa·s~6.37dPa·s的区域配置有所述多级筒头的结构。
本发明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能够适用于由所述浮法槽成形的玻璃带的厚度为1mm以下的情况。
本发明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能够采用如下结构:所述上游区域的基准筒头、中游区域的多级筒头以及下游区域的基准筒头在各区域分别设置有多个,将各筒头配置为将沿着各筒头的外周面的周向形成的各列的外周刃所形成的面的方向与所述玻璃带大致垂直且相对于玻璃带的输送方向平行地配置或倾斜地配置,使倾斜角度自上游区域的基准筒头起朝向中游区域的多级筒头去而依次变大且倾斜角度自中游区域的多级筒头起朝向下游区域的基准筒头去而依次变小。
本发明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能够采用如下结构:筒头的设有靠近所述移动路径的宽度方向端缘的那列外周刃的一侧端部的外径小于筒头的设有靠近所述移动路径的宽度方向中央的那列外周刃的另一侧端部的外径。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上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中,作为所述熔融玻璃而应用具有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百分比表示的下述组分的无碱玻璃:
SiO2:50%~73%、Al2O3:10.5%~24%、B2O3:0%~12%、MgO:0%~8%、CaO:0%~14.5%、SrO:0%~24%、BaO:0%~13.5%、MgO+CaO+SrO+BaO:9%~29.5%以及ZrO2:0%~5%。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上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中,作为所述熔融玻璃而应用具有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百分比表示的下述组分的无碱玻璃:
SiO2:58%~66%、Al2O3:15%~22%、B2O3:5%~12%、MgO:0%~8%、CaO:0%~9%、SrO:3%~12.5%、BaO:0%~2%、MgO+CaO+SrO+BaO:9%~18%以及ZrO2:0%~5%。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上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中,作为所述熔融玻璃而应用具有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百分比表示的下述组分的无碱玻璃:
SiO2:54%~73%、Al2O3:10.5%~22.5%、B2O3:0%~5.5%、MgO:0%~8%、CaO:0%~9%、SrO:0%~16%、BaO:0%~2.5%以及MgO+CaO+SrO+BaO:8%~26%。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能够以在浮法槽的移动路径的中游区域利用多级筒头一边对熔融玻璃的宽度方向端部进行按压一边使朝向外侧的拉力作用于该端部而将玻璃带拉伸的方式成形玻璃带,因此,即使在多级筒头按压玻璃带的端部而使较大的拉力作用于该玻璃带的端部的情况下,与以往的筒头相比,也能够减少玻璃带的端部侧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变形量、换言之能够减少筒头的按压量。
其结果,能够不使中游区域的玻璃带产生被称作吸管的局部变形部地获得较薄的玻璃带。并且,由于能够在后续工序中将没有产生局部变形部的玻璃带切断而制成玻璃板,因此,能够在不产生破裂、缺口等的前提下获得目标尺寸的玻璃板。
如显示装置用玻璃基板等那样,在制造比1mm薄的、优选为0.7mm以下、更加优选为0.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mm以下、特别优选为0.1mm以下的玻璃板的情况下,浮法槽的中游区域的玻璃带特别容易产生被称作吸管的局部变形部,但通过对该中游区域的熔融玻璃使用多级筒头来使拉力作用于该中游区域的熔融玻璃,能够在玻璃带的端部侧减少玻璃带在厚度方向上的变形量,从而能够获得不产生局部变形部的较薄的玻璃带,通过将该玻璃带切断,能够获得没有破裂、缺陷等的目标尺寸为1mm以下的较薄的玻璃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设于该制造装置的上辊的配置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适用于在该制造装置中设置的上辊的筒头的图,其中,图3的(a)是多级筒头的主视图,图3的(b)是多级筒头的剖视图,图3的(c)是基准筒头的剖视图。
图4是设于该制造装置的多级筒头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使用作为另一例的、设于该制造装置的多级筒头来使压入力和拉力作用于熔融玻璃的端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使用作为另一例的、设于该制造装置的多级筒头来使拉力作用于熔融玻璃的端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作为一个例子的、供给至该制造装置的熔融玻璃在各个温度下的粘度状态的图表。
图8是表示以往的浮法槽中的玻璃带的吸管产生状况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9是表示在浮法槽中具有多级筒头的情况和浮法槽中具有以往的筒头的情况下对玻璃带的宽度进行对比而求出的结果的图表。
图10是表示供给至以往的浮法槽的玻璃带的端部的压缩应力分布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11是表示具有以往的上辊的浮法槽的一个例子的俯视概略图。
图12是表示将设于以往的上辊的筒头压入玻璃带的端部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熔融玻璃的端部和以往的筒头之间的关系的图,其中,图13的(a)是表示玻璃带的端部的剖视图,图13的(b)是表示将筒头压入玻璃带的端部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13的(c)是表示形成于玻璃带的端部侧的截面S型的局部变形部(吸管)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形成于玻璃带的端部侧的截面T型的局部变形部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形成于玻璃带的端部侧的截面S型的局部变形部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浮法槽)1包括:浴槽2,其由俯视大致长方形状的耐火炉构成;熔融金属3,其是容纳于该浴槽2的内部的金属锡等;以及上辊11,其在浴槽2的内部配置有多个。
浴槽2由耐火材料制的底部构造、侧壁以及上部构造构成,但在图1中以仅俯视底部构造的状态描绘出了浴槽2。在浴槽2的上部构造侧设有非氧化性气体等气体供给管、温度调节器等附属设备,能够将浴槽2的气氛控制为非氧化性气体气氛,从而能够将熔融金属3之上的空间部分的温度控制为目标温度。
在图1中,在浴槽2的左端部侧设有用于自在前工序中使用的玻璃熔融炉的前炉向熔融金属3上供给熔融玻璃G的入口部5。在浴槽2内的、与设有入口部5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出口部6,在该出口部6的外侧排列有多个输送辊7而形成退火生产线7A。
在浴槽2内的熔融金属3的自入口部5起到出口部6的部分上划分有用于成形熔融玻璃G的俯视长方形状的移动路径8。
当熔融玻璃G自入口部5沿着该移动路径8流入到熔融金属3上时,熔融玻璃G扩展至需要的厚度和宽度并在成为熔融状态的玻璃带9的状态下被逐渐冷却而向出口部6侧移动,形成宽度达到均匀化的带状的作为最终形态的玻璃带10,该玻璃带10自出口部6向退火生产线7A侧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浴槽2的俯视形状形成为长方形状,因此,在浴槽2的内部被划分在熔融金属3上的移动路径8也成为长方形状,但移动路径8的俯视形状并不限于长方形状,而能够为与浴槽2的俯视形状相匹配的任意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浴槽2中,在入口部5与出口部6之间配置有沿着移动路径8的宽度方向两端侧自上游区域朝向下游区域以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上辊11。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入口部5供给过来的熔融玻璃G一边被所述多个上辊11沿宽度方向拉伸而成为所述熔融状态的玻璃带9一边向下游区域(向出口部6侧)输送,从而最终获得规定宽度的带状的玻璃带10。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浴槽2中,在移动路径8的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各端侧,自用于将熔融玻璃G的宽度开始扩展的位置起、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有16个上辊11。对于所述16个上辊11,下面,为了方便,标注A0~A15而加以区别,并说明各个配置。
所述上辊11中的、初级阶段的上辊11A0和第1上辊11A1~第4上辊11A4为具有后面说明的基准筒头18的上辊,第5上辊11A5~第10上辊11A10为具有后面说明的多级筒头14的上辊,第11上辊11A11~第15上辊11A15为具有后面说明的基准筒头18的上辊。
如图3的(b)所示,第5上辊11A5~第10上辊11A10包括旋转轴13和与该旋转轴13的前端部一体化的多级筒头14。
在图1和图2中省略了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13而使其旋转的机构和用于使旋转轴13移动的机构,旋转轴13贯穿浴槽2的侧壁并大致水平地伸出到浴槽2的外侧,在浴槽2的外侧设有旋转驱动装置和移动装置。对于旋转轴13的移动装置,作为一个例子而能够适用在移动滑架上设置马达等旋转驱动装置而成的移动装置,该移动滑架以沿着在设有浴槽2的位置的外侧敷设的导轨构件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移动装置与通常的设于浮法槽的上辊的驱动装置、移动装置相同,旋转轴13以例如在被驱动而旋转的状态下在移动路径8的宽度方向两端侧沿移动路径8的宽度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图1和图2中,省略了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移动装置,仅示出了旋转轴13的前端侧和安装于该前端侧的多级筒头14。
如图3的(a)、(b)和图4所示,多级筒头14在旋转鼓16的外周壁16a上具有六级(六列)外周刃15。旋转轴13和多级筒头14的内部均为中空构造,形成于旋转轴13的内部的中空部13a和形成于旋转鼓16的内部的中空部16b相互连通。在旋转轴13的内部设有冷却水的供给管13b,在供给管13b与旋转轴13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有冷却水的返回流路13c。通过所述结构自供给管13b向旋转鼓16的中空部16b供给冷却水并经由返回流路13c回收冷却水,能够将旋转轴13和旋转鼓16自其内部侧冷却。
如图3的(a)、(b)和图4所示,多级筒头14的外周刃15以使4角锥型的多个刀尖沿着圆筒状的旋转鼓16的外周壁16a成为六级(六列)的方式连续地形成。所述外周刃15使各刀尖为相同形状且以相同的间距沿旋转鼓16的周向形成,因此,绕旋转鼓16一周的一列外周刃15在整体上成为形成有六列外周刃的六级构造。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鼓16中,与旋转轴13侧一体地连接的一侧的端面壁16c和位于多级筒头14的前端侧的端面壁16d均形成为平板状。此外,形成于多级筒头14的外周刃15并不限于六级构造,也可以为三级、四级、五级或七级以上的任意一个级数。但是,若使多级筒头14的外周刃15的级数为需要的级数以上,则会将玻璃带9冷却至需要的冷却程度以上,因此,期望多级筒头14的外周刃15为不将玻璃带9过度冷却的程度的级数、即三级以上的级数例如四级~八级左右。
所述初级阶段的上辊11A0~第4上辊11A4(即上辊11A4是自初级阶段的上辊11A0起计数的第5个上辊)和所述第11上辊11A11~第15上辊11A15由旋转轴17和与旋转轴17的前端部一体化的基准筒头18构成。将旋转轴17的旋转驱动装置和移动装置设成同与以上的上辊11A5~上辊11A10的旋转轴13相连接的旋转驱动装置和移动机构相同的装置,从而能够使旋转轴17在被驱动而旋转的状态下沿移动路径8的宽度方向移动,对此,在图1、图2中省略。
如图3的(c)所示,所述基准筒头18在旋转鼓20的外周壁20a上具有两级构造的外周刃19。旋转轴17和旋转鼓20的内部均为中空构造,形成于旋转轴17的内部的中空部17a和形成于旋转鼓20的内部的中空部20b相互连通。通过使冷却水等制冷剂流经所述中空部17a和中空部20b,能够将旋转轴17和旋转鼓20自其内部侧冷却。
在旋转轴17的内部设有冷却水的供给管17b,在供给管17b与旋转轴17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有冷却水的返回流路17c。通过所述结构自供给管17b向旋转鼓20的中空部20b供给冷却水并经由返回流路17c回收冷却水,能够将旋转轴17和旋转鼓20自其内部侧冷却。此外,中空部20b的截面形状也可以适当变更,以使水流高效地循环。
如图3的(c)所示,基准筒头18的外周刃19以使4角锥型的多个刀尖沿着薄型圆筒状的旋转鼓20的外周壁20a成为两级(两列)的方式连续地形成。所述外周刃19使各刀尖为相同形状且以相同的间距沿旋转鼓20的周向形成,因此,绕旋转鼓20一周的一列外周刃19在整体上成为形成有两列外周刃的两级构造。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鼓20中,与旋转轴17侧一体地连接的一侧的端面壁20c和位于基准筒头18的前端侧的端面壁20d均形成为平板状。端面壁20c也可以自筒头的中心朝向外侧去而倾斜。
所述初级阶段的上辊11A0~第4上辊11A4设置于上游区域,在该上游区域中,将自入口部5流入到熔融金属3之上的移动路径8的熔融玻璃G退火并使其粘度开始上升而成为熔融状态的玻璃带9。
所述构造的第5上辊11A5~第10上辊11A10设置于所述移动路径8的中游区域、即玻璃带9的粘度比在上游区域的粘度高的区域。
所述构造的第11上辊11A11~第15上辊11A15设置于所述移动路径8的下游区域、即玻璃带9的粘度比在中游区域的粘度更高的区域。
对于所述熔融状态的玻璃带9的粘度,作为一个例子,在图7中示出了在通常的无碱玻璃的生产工序中熔融玻璃随着温度的降低而粘度发生变化并变硬、从而成为玻璃带为止的状态。这是利用独特的解算机(solver)进行解析的、计算机模拟的结果。
在表示图7所示的粘度变化的状态中,能够将玻璃带9的粘度(η)的常用对数值小于5.29dPa·s的区域定义为移动路径8的上游区域、将玻璃带9的粘度的常用对数值为5.29dPa·s~6.37dPa·s的区域定义为移动路径8的中游区域、将玻璃带9的粘度的常用对数值大于6.37dPa·s的区域定义为移动路径8的下游区域。此外,玻璃带9的粘度的对数值为5.29dPa·s~6.37dPa·s的区域与玻璃带9的粘度(η)为105.29dPa·s~106.37dPa·s的区域相对应。
所述上辊11A0~上辊11A15并不是各自与玻璃带9的宽度方向平行,而是以带有些许的角度的方式倾斜配置。例如,在俯视观察移动路径8的情况下,设想将玻璃带9在移动路径8上移动的移动方向(自入口部5朝向出口部6并与浴槽2的侧壁平行的方向)规定为Y轴方向且将移动路径8的宽度方向规定为X轴方向而成的XY坐标系,并设想包含基准筒头18的各列的外周刃19的平面或者包含多级筒头14的各列的外周刃15的平面。
在该情况下,图2所示的包含在多级筒头14的周向上排成一列的外周刃15的平面14a或者包含在基准筒头18的周向上排成一列的外周刃19的平面以俯视时具有相对于Y轴倾斜0゜~16゜左右的倾斜角度(θ)的方式倾斜配置。另外,多级筒头14的外周刃15或基准筒头18的外周刃19均自上方大致垂直地按压玻璃带9。换言之,筒头14、18的各旋转轴13、17分别以能够分别在大致水平地配置的状态下上下移动而将筒头14、18按压于玻璃带9的端部的方式移动自如地设置。
作为倾斜配置的一个例子,例如,能够列举以如下配置的例子:在图2所示的第1上辊11A1~第15上辊11A15中,以使倾斜角度为自第1上辊11A1起依次逐渐地变大的角度的方式配置各筒头,直至使倾斜角度增加到中游区域的最大倾斜角度为止,在下游区域的上辊的基准筒头18中,使倾斜角度逐渐地变小,在最终阶段的上辊的基准筒头18中,使倾斜角度为0゜。各筒头的倾斜配置状态并不限于在此处说明的一个例子,也可以为在设于中游区域的多级筒头14中具有最大的倾斜角度的情况下的任意一种倾斜配置状态。
为了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装置(浮法槽)1来制造玻璃带10,将熔融玻璃G自入口部5供给至熔融金属3之上的移动路径8并使熔融玻璃G扩展,使用设置的多个筒头14、18来使拉力朝向外侧地作用于熔融状态的玻璃带9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从而能够调整玻璃带9的宽度和厚度而最终获得目标宽度的玻璃带10。另外,通过在退火生产线7A的后续工序的切断工序中将该玻璃带10切断成目标大小,能够获得玻璃板。
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中,上辊11A0~上辊11A4和上辊11A11~上辊11A15具有基准筒头18,因此,能够一边将两级构造的外周刃19向玻璃带9的宽度方向端部侧按压一边利用所述各上辊的基准筒头18来使需要的拉力分别朝向外侧地作用于上游区域和下游区域的玻璃带9的宽度方向两端部。
另外,由于第5上辊11A5~第10上辊11A10具有六级构造的宽度较宽的多级筒头14,因此,即使利用较大的力将多级筒头14按压于中游区域的玻璃带9而使较大的拉力作用于中游区域的玻璃带9,玻璃带9的按压量(使熔融玻璃G在其厚度方向上变形的量)也小于使用两级构造的基准筒头18的情况下的玻璃带9的按压量。
因此,即使使用多级筒头14使较大的拉力朝向外侧地作用于玻璃带9的宽度方向端部,多级筒头14使玻璃带9的宽度方向端部在其厚度方向上变形的量(按压量)也较小。因此,与在中游区域中使用两级构造的外周刃来使较大的拉力作用于玻璃带9的以往装置相比,即使在欲制造较薄的玻璃带9的情况下,也不会在熔融玻璃G的宽度方向端部侧产生被称作吸管的局部变形部。
此外,上游区域的玻璃带9的粘度较低,本来就难以对上游区域的玻璃带9施加较大的拉力,因此使用基准筒头18即可,下游区域的玻璃带9的粘度较高且接近凝固状态,因此即使使用基准筒头18按压下游区域的玻璃带9,该下游区域的玻璃带9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变形量也较少。考虑到该点,要在中游区域使较大的拉力作用于玻璃带9而将玻璃带9拉伸,故此期望在中游区域设置多级筒头14。
此外,对于在中游区域设置的多级筒头14的个数,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是要进行特别限定,能够相对于最终目标厚度的玻璃带10而设置需要个数。例如,不必使中游区域的全部的筒头均为多级筒头14,也可以使中游区域的一部分的筒头为多级筒头14,使中游区域的余下的筒头为基准筒头18。只要为了成形目标厚度的玻璃带10而以不产生被称作吸管的局部变形部的方式设置需要数量即可。
另外,对于在上游区域~下游区域的整个区域设置的筒头14、18的总数,也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例子,只要为了成形目标厚度的玻璃带10而设置需要数量即可。
使用上辊11A1~上辊11A15较薄地拉伸了的熔融玻璃G随着自移动路径8的上游区域向下游区域移动而被逐渐地冷却从而硬度上升,在移动路径8的下游区域成为恒定的宽度和厚度的玻璃带10,该玻璃带10在达到出口部6时被向后续工序的退火生产线7A侧输送。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1,使以往在形成有被称作吸管的局部变形部的状态下输送至退火生产线7A的玻璃带10不产生局部变形部,因此,玻璃带10不会在退火生产线7A处发生破裂。
另外,由于在退火生产线7A的后续工序中设有省略图示的切断生产线,因此,能够通过将退火后的玻璃带10切痕折断成需要的大小而获得目标大小的玻璃板。由于输送至该切断生产线的玻璃带10没有产生局部变形部,因此,在进行切痕折断的切断时,不会产生切断不良部位,从而有助于提高生产率。
欲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制造装置1中制造的熔融玻璃G的组分并没有特别限定。
因而,可以为无碱玻璃、钠钙玻璃、混合碱系玻璃或硼硅酸玻璃、或者其他玻璃中的任意一种。另外,所制造的玻璃产品的用途并不限定于用于平板显示器、建筑、车辆,而可列举出其他各种用途。特别优选为要求高品质的平板显示器用的无碱玻璃。
此外,作为适合于熔融玻璃G的玻璃,能够使用具有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百分比表示的下述组分的无碱玻璃。
SiO2:50%~73%优选为50%~66%、Al2O3:10.5%~24%、B2O3:0%~12%、MgO:0%~8%、CaO:0%~14.5%、SrO:0%~24%、BaO:0%~13.5%、MgO+CaO+SrO+BaO:9%~29.5%以及ZrO2:0%~5%。
作为适合于所述熔融玻璃G的玻璃,在考虑应变点较高且具有溶解性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具有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百分比表示的下述组分的无碱玻璃。
SiO2:58%~66%、Al2O3:15%~22%、B2O3:5%~12%、MgO:0%~8%、CaO:0%~9%、SrO:3%~12.5%、BaO:0%~2%、MgO+CaO+SrO+BaO:9%~18%以及ZrO2:0%~5%。
作为适合于所述熔融玻璃G的玻璃,特别是在考虑高应变点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具有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百分比表示的下述组分的无碱玻璃。
SiO2:54%~73%、Al2O3:10.5%~22.5%、B2O3:0%~5.5%、MgO:0%~8%、CaO:0%~9%、SrO:0%~16%、BaO:0%~2.5%以及MgO+CaO+SrO+BaO:8%~26%。
图5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的多级筒头的第2例的图,该第2例的多级筒头30替代多级筒头14而一体地安装于在以上实施方式中设置的旋转轴13的前端部。
该例子的多级筒头30具有六级锯齿状的外周刃,多级筒头30的外径自靠近旋转轴13的一侧起按照第一级外周刃30a1、第二级外周刃30a2、第三级外周刃30a3、第四级外周刃30a4、第五级外周刃30a5、第六级外周刃30a6的顺序依次变大。
即,具有外周刃30a1~外周刃30a6的旋转鼓31以在旋转轴13侧外径较小且在与旋转轴13侧相反的一侧外径较大的方式形成。换言之,旋转鼓31的靠近玻璃带9的宽度方向端部9a的一侧端部的外径形成为小于旋转鼓31的靠近玻璃带9的宽度方向中央的另一侧端部的外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周刃30a1~外周刃30a6以按照外周刃30a1~外周刃30a6的顺序依次变大的方式形成。
图5所示的结构的多级筒头30以如下方式使用,即,使旋转轴13侧视为大致水平并且使多级筒头30如俯视图6所示那样倾斜与Y轴方向所成的倾斜角度θ并将多级筒头30的外周刃30a1~外周刃30a6自上方按压于玻璃带9的宽度方向端部9a附近。
根据该配置,外周刃30a1~外周刃30a6的圆周长度各不相同,因此,能够如图5所示那样使外周刃30a6比外周刃30a1更深地陷入玻璃带9且如图6所示的箭头c、d的大小所示那样使外周刃30a6与外周刃30a1之间产生圆周速度差,从而能够使拉力朝向玻璃带9的宽度方向端部9a的外侧作用于玻璃带9的宽度方向端部9a。如图5所示,通过对外周刃30a1与熔融玻璃G相接触的位置e和外周刃30a6与熔融玻璃G相接触的位置f进行对比可知,由于外周刃30a1的圆周速度较慢,外周刃30a6的圆周速度较快,因此,能够使目标拉力朝向玻璃带9的宽度方向端部9a的外侧作用于玻璃带9的宽度方向端部9a。
采用该例子的多级筒头30,通过将直径不同的外周刃30a1~外周刃30a6按压于玻璃带9的端部的操作,能够自然使拉力沿将熔融玻璃G的宽度向外侧扩展的方向作用于熔融玻璃G,因此,在较薄地成形玻璃带9的情况下有优势,能够制造较薄的玻璃带10。
另外,多级筒头30是具有六级(六列)外周刃30a1~外周刃30a6的构造,能够有效地产生将玻璃带9向其外侧拉拽的力,因此,与具有两级构造的外周刃的以往的筒头相比,即使使较大的拉力作用于玻璃带9,也不大可能使玻璃带9在其厚度方向上较大地变形,因此,不会使玻璃带10产生吸管等局部变形部。
实施例
图7是表示通常的无碱玻璃的温度与粘度之间的关联的图表,示出了成形玻璃带的时、成形1110℃~1120℃左右的熔融玻璃并使该熔融玻璃的温度逐渐地降低的情况下的各温度与粘度之间的关系。
如图7所示,由于能够将玻璃带9的粘度(η)的常用对数值为5.29dPa·s的区域之前的区域划分为上游区域、将玻璃带9的粘度的常用对数值为5.29dPa·s~6.37dPa·s的区域划分为中游区域、将玻璃带9的粘度的常用对数值大于6.37dPa·s的区域划分为下游区域,因此,能够如用所述实施方式说明地那样,能够将基准筒头18设于上游区域和下游区域且将多级筒头14设于中游区域。
将图7所示的粘度特性的熔融玻璃应用于图1和图2所示的设有16个筒头的成形装置,制造了宽度约80英寸(大约2.03m)~宽度约110英寸(大约2.79m)且厚度0.3mm的玻璃带。
针对初级阶段的上辊~第12上辊设定了以下的按压深度。将初级阶段的上辊~第5上辊的按压深度设定为25mm。将第6上辊的按压深度设定为20mm,将第7上辊~第10上辊的按压深度设定为10mm~15mm,将第11上辊~第13上辊的按压深度设定为5mm~10mm。对于筒头的速度,在上游区域为输送速度的2%~30%,在中游区域为输送速度的30%~60%,在下游区域为输送速度的69%~90%左右。
设为初级阶段的上辊L-0,第1上辊L-1~第15上辊L-15。
以如下条件设定各上辊的倾斜角度θ:使L-0~L-3的上辊的筒头在倾斜角度θ为0゜~15゜的范围内阶梯式地倾斜,使L-4~L-8的上辊的筒头在倾斜角度θ为12゜~15゜的范围内倾斜,使L9~L-13的上辊的筒头的倾斜角度θ阶梯式地减小倾斜并使L-11以后的上辊的筒头的倾斜角度θ为0゜。
为了进行比较,还进行了对初级阶段的上辊~第15上辊全部使用两级基准筒头而生产玻璃带的试验。将该比较试验的结果表示在图8中。
图8表示对初级阶段的上辊L-0~上辊L-15全部使用基准筒头的情况下的试验结果。在图8中,记载了哪个位置产生了被称作吸管的局部变形部的结果。这是利用独特的解算机进行解析的、计算机模拟的结果。
由图8所示的试验结果可知,最容易产生被称作吸管的局部变形部的是L-5~L-10即位于中游区域的上辊。
因此,针对L-5~L-10这6个上辊设置图3、图4所示的六级的多级筒头,并以相同条件进行了成形试验。将其结果一并表示在图9中。
图9表示为了制造厚度0.3mm的玻璃带而针对所有的上辊设置基准筒头的情况和针对L-5~L-10这6个上辊设置多级筒头且使其他上辊全部为具有基准筒头的上辊的情况的结果。这是利用独特的解算机进行解析的、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在图9中,空心箭头所示的区域表示中游区域,在该中流区域设有多级筒头。
图9的上侧图表的宽度方向位置表示移动路径的行进方向左侧的玻璃带的边缘部的位置,图9的下侧图表的宽度方向位置表示移动路径的行进方向右侧的玻璃带的边缘部的位置。
图9的上下的玻璃带的宽度方向两侧的边缘部之间的距离(即,图9上侧图表的玻璃带的边缘部的位置与图9下侧图表的玻璃带的边缘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与玻璃带的宽度相对应。
针对相同的熔融玻璃,想要将各筒头以相同的角度倾斜配置并对玻璃带的端部施加朝向外侧的拉力,以制造相同厚度的玻璃带,但可知的是,与上辊均为基准筒头的情况相比,在设有多级筒头的情况下的试验结果中,玻璃带宽度明显变大。
即,在将基准筒头设于整个区域的情况下的基准筒1L(图9的上侧图表的◇标记,在俯视玻璃带的情况下表示的是左侧的基准筒。)和将基准筒1R(图9的下侧图表的□标记,在俯视玻璃带的情况下表示的是右侧的基准筒。)之间的上下宽度相当于第1次试验的玻璃带宽度,在将基准筒头设于整个区域的情况下的基准筒2L(图9的上侧图表的□标记)与基准筒2R(图9的下侧图表的◇标记)之间的上下宽度相当于第2次试验的玻璃带宽度。
与此相对,在图9中,在将多级筒头设于中游区域的情况下的多级筒1L(图9的上侧图表的△标记)与在将多级筒头设于中游区域的情况下的多级筒1R(图9的下侧图表的△标记)之间的上下宽度相当于第1次试验的玻璃带宽度,在将基准筒头设于整个区域的情况下的基准筒2L(图9的上侧图表的×标记)与基准筒2R(图9的下侧图表的×标记)之间的上下宽度相当于第2次试验的玻璃带宽度。
图9的上方图表的各标记的在曲线图中的位置与图9的下方图表的各标记的在曲线图中的位置之间的上下宽度越大,玻璃带宽度越宽。玻璃带的宽度变宽意味着能够对玻璃带的端部良好地施加朝向外侧的拉力。
并且,在设置多级筒头而进行成形的情况下,没有在玻璃带上产生被称作吸管的局部变形部。
此外,由图9可知,玻璃带的左侧和右侧均增加了大约10%的板宽度。
图10是表示在以上所示的所有的上辊中均设置基准筒头而成形玻璃带的情况下、利用应力解析模拟来求出各筒头对玻璃带的端部进行按压的按压位置处的应力分布状态的结果的图。
由图10所示的结果可知,通过对No.4(L-4)~No.11(L-11)的各上辊作用于各位置的玻璃带的应力分布的状态进行解析,发现,相对于由用于预想产生本发明者所设想的被称作吸管的局部变形部的点划线表示的边界值R,在No.5(L-5)~No.10(L-10)的位置处出现明显的应力分布,因此,根据该模拟结果也可知:将多级筒头应用于中游区域的上辊的做法是有效的。
本申请基于2012年4月12日申请的日本特许出愿2012-091094,将其内容作为参照而引入到本申请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制造在显示装置用玻璃、光学用玻璃、医疗用玻璃、建筑用玻璃、车辆用玻璃、以及其他通常的玻璃产品中使用的玻璃板的装置和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G、熔融玻璃;1、制造装置(浮法槽);2、浴槽;3、熔融金属;5、入口部;6、出口部;7、输送辊;7A、退火生产线;8、移动路径;9、玻璃带;10、玻璃带;11、上辊;11A0~11A15、上辊;13、旋转轴;14、多级筒头;16、旋转鼓;17、旋转轴;18、基准筒头;20、旋转鼓;30、多级筒头。

Claims (15)

1.一种玻璃板的制造方法,以使熔融玻璃一边沿着设在熔融金属上的熔融玻璃的移动路径移动一边成形的方式制造玻璃带,其中,
利用在自所述移动路径的上游区域到下游区域配置于移动路径的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多对上辊来使朝向外侧的拉力作用于玻璃带的两端部而制造厚度为1mm以下的玻璃带时,作为所述上辊而使用具有用于将沿着所述移动路径自上游区域向下游区域输送的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端部向外侧拉的筒头的上辊,
在分别设于所述移动路径的上游区域、中游区域以及下游区域并使朝向外侧的拉力作用于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端部的筒头之中,作为设于中游区域的筒头而使用具有三列以上的外周刃的多级筒头,作为分别设于上游区域和下游区域的筒头而使用具有一列或两列外周刃的基准筒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以将所述玻璃带的粘度的对数值为5.29dPa·s~6.37dPa·s的区域作为中游区域的方式设置所述多级筒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上游区域的基准筒头、中游区域的多级筒头以及下游区域的基准筒头对各区域均设置多个,将各筒头配置为在将沿着各筒头的外周面的周向形成的各列的外周刃所形成的面的方向与所述玻璃带大致垂直且相对于玻璃带的输送方向平行地配置或倾斜地配置时,使倾斜角度自上游区域的基准筒头起朝向中游区域的多级筒头去而依次变大且使倾斜角度自中游区域的多级筒头起朝向下游区域的基准筒头去而依次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使用如下多级筒头:筒头的设有靠近所述移动路径的宽度方向端缘的那列外周刃的一侧端部的外径小于筒头的设有靠近所述移动路径的宽度方向中央的那列外周刃的另一侧端部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熔融玻璃而使用具有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百分比表示的下述组分的无碱玻璃:
SiO2:50%~73%、Al2O3:10.5%~24%、B2O3:0%~12%、MgO:0%~8%、CaO:0%~14.5%、SrO:0%~24%、BaO:0%~13.5%、MgO+CaO+SrO+BaO:9%~29.5%以及ZrO2:0%~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熔融玻璃而使用具有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百分比表示的下述组分的无碱玻璃:
SiO2:58%~66%、Al2O3:15%~22%、B2O3:5%~12%、MgO:0%~8%、CaO:0%~9%、SrO:3%~12.5%、BaO:0%~2%、MgO+CaO+SrO+BaO:9%~18%以及ZrO2:0%~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作为所述熔融玻璃而使用具有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百分比表示的下述组分的无碱玻璃:
SiO2:54%~73%、Al2O3:10.5%~22.5%、B2O3:0%~5.5%、MgO:0%~8%、CaO:0%~9%、SrO:0%~16%、BaO:0%~2.5%以及MgO+CaO+SrO+BaO:8%~26%。
8.一种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中,包括:
浮法槽,在该浮法槽内储存有熔融金属,在该熔融金属上形成有熔融玻璃的移动路径,该浮法槽用于使熔融玻璃自该移动路径的上游区域向下游区域移动而成形玻璃带;以及
上辊,其具有多对,在该浮法槽内自移动路径的上游区域到下游区域配置于移动路径的宽度方向两侧,
所述上辊包括:
旋转轴,其在熔融玻璃的移动路径的宽度方向两侧各自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及
筒头,其安装于该旋转轴的前端侧,该筒头具有能按压于沿着所述移动路径自上游区域向下游区域输送的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外周刃,
在所述移动路径的中游区域设有具有三列以上的外周刃的、用于将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端部向外侧拉的多级筒头,在所述移动路径的上游区域和下游区域分别设有具有一列或两列外周刃的、用于将玻璃带的宽度方向端部向外侧拉的基准筒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在所述玻璃带的粘度的对数值为5.29dPa·s~6.37dPa·s的区域配置有所述多级筒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由所述浮法槽成形的玻璃带的厚度为1mm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上游区域的基准筒头、中游区域的多级筒头以及下游区域的基准筒头对各区域均设置有多个,将各筒头配置为将沿着各筒头的外周面的周向形成的各列的外周刃所形成的面的方向与所述玻璃带大致垂直且相对于玻璃带的输送方向平行地配置或倾斜地配置,使倾斜角度自上游区域的基准筒头起朝向中游区域的多级筒头去而依次变大且倾斜角度自中游区域的多级筒头起朝向下游区域的基准筒头去而依次变小。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筒头的设有靠近所述移动路径的宽度方向端缘的那列外周刃的一侧端部的外径小于筒头的设有靠近所述移动路径的宽度方向中央的那列外周刃的另一侧端部的外径。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熔融玻璃而应用具有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百分比表示的下述组分的无碱玻璃:
SiO2:50%~73%、Al2O3:10.5%~24%、B2O3:0%~12%、MgO:0%~8%、CaO:0%~14.5%、SrO:0%~24%、BaO:0%~13.5%、MgO+CaO+SrO+BaO:9%~29.5%以及ZrO2:0%~5%。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熔融玻璃而应用具有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百分比表示的下述组分的无碱玻璃:
SiO2:58%~66%、Al2O3:15%~22%、B2O3:5%~12%、MgO:0%~8%、CaO:0%~9%、SrO:3%~12.5%、BaO:0%~2%、MgO+CaO+SrO+BaO:9%~18%以及ZrO2:0%~5%。
15.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熔融玻璃而应用具有以氧化物基准的质量百分比表示的下述组分的无碱玻璃:
SiO2:54%~73%、Al2O3:10.5%~22.5%、B2O3:0%~5.5%、MgO:0%~8%、CaO:0%~9%、SrO:0%~16%、BaO:0%~2.5%以及MgO+CaO+SrO+BaO:8%~26%。
CN201380019454.7A 2012-04-12 2013-04-10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Active CN1042203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1094 2012-04-12
JP2012-091094 2012-04-12
PCT/JP2013/060864 WO2013154140A1 (ja) 2012-04-12 2013-04-10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0387A CN104220387A (zh) 2014-12-17
CN104220387B true CN104220387B (zh) 2016-03-23

Family

ID=49327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9454.7A Active CN104220387B (zh) 2012-04-12 2013-04-10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3154140A1 (zh)
KR (1) KR102045834B1 (zh)
CN (1) CN104220387B (zh)
TW (1) TW201345850A (zh)
WO (1) WO20131541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51127B2 (ja) * 2015-09-11 2020-02-19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KR102434659B1 (ko) 2015-12-30 2022-08-19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컨테이너를 이용한 카고 홀더 데모 검사장치
JP2020066548A (ja) * 2018-10-24 2020-04-30 Agc株式会社 解析装置、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装置、解析方法及び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8326A (ja) * 1982-11-10 1984-05-22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フロ−ト製板用トツプロ−ル
CN1934037A (zh) * 2004-03-22 2007-03-21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制备浮法平板玻璃的方法
JP2009107913A (ja) * 2007-11-01 2009-05-21 Central Glass Co Ltd フロート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CN102219356A (zh) * 2010-04-15 2011-10-19 旭硝子株式会社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及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36460C (zh) 1965-03-11
JP3572631B2 (ja) * 1993-06-25 2004-10-06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JPH08277131A (ja) * 1995-04-05 1996-10-22 Asahi Glass Co Ltd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用縁ロール装置
JPH11236231A (ja) 1998-02-20 1999-08-31 Asahi Glass Co Ltd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用縁ロール装置
JP5056035B2 (ja) * 2007-02-05 2012-10-24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法による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JP2008239370A (ja) * 2007-03-26 2008-10-09 Asahi Glass Co Ltd フロート法による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CN102803164A (zh) * 2009-06-19 2012-11-28 旭硝子株式会社 拉边机、浮法玻璃制造装置以及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8326A (ja) * 1982-11-10 1984-05-22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フロ−ト製板用トツプロ−ル
CN1934037A (zh) * 2004-03-22 2007-03-21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制备浮法平板玻璃的方法
JP2009107913A (ja) * 2007-11-01 2009-05-21 Central Glass Co Ltd フロート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CN102219356A (zh) * 2010-04-15 2011-10-19 旭硝子株式会社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及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5850A (zh) 2013-11-16
JPWO2013154140A1 (ja) 2015-12-17
WO2013154140A1 (ja) 2013-10-17
KR102045834B1 (ko) 2019-11-18
KR20150002660A (ko) 2015-01-07
CN104220387A (zh) 2014-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28288B2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設備
CN103121791B (zh) 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基板
JP5189224B2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製造装置
CN104220387B (zh)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KR101300858B1 (ko)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리판 제조 장치
TWI422539B (zh) 玻璃板製造方法以及玻璃板製造設備
CN103080032B (zh) 平面面板显示器用玻璃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922258A (zh) 化学强化玻璃
CN104245605B (zh)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CN105722800A (zh) 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TW200303295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float glass
CN104876425A (zh) 用于制造浮法玻璃板的浮法工艺和浮法玻璃板
CN105705469B (zh) 钢化玻璃切割方法和钢化玻璃切割设备
CN104671643B (zh)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及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CN107265834A (zh) 玻璃衬底的制造方法、及玻璃衬底的制造装置
CN104245606A (zh)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以及浮法玻璃制造用边缘辊装置
CN107117814A (zh) 一种含碱高应变点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JP2006312585A (ja)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用ガラス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124114A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ガラス板製造装置
WO2009081741A1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設備
CN113233739A (zh) 一种基板玻璃和制造方法
CN103663933A (zh)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及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JP2015067496A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
JP2000016823A (ja)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用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17066000A (ja) ディスプレイ用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GC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sahi Glas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