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5520B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5520B
CN104205520B CN201380019785.0A CN201380019785A CN104205520B CN 104205520 B CN104205520 B CN 104205520B CN 201380019785 A CN201380019785 A CN 201380019785A CN 104205520 B CN104205520 B CN 1042055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electric connector
contacts
group
grounding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97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5520A (zh
Inventor
长谷川严水
桥本尚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05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5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5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7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contact of the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将电路基板侧的接点的排列间距维持在期望的间距的同时能谋求小型化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具有:与对方连接器的多个接触件分别接触的、排列两行的第1接点(121);以及与电路基板连接的、排列一行的第2接点(122)。多个接触件包括:担任第1接点(121)中的、配置在各2个互相邻接的位置而成对并承担差动信号的交换的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第1接点(121a)的接触件;和担任第1接点(121)中的、与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第1接点(121a)邻接的用于接地连接的第1接点(121b)的接触件。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接触件,是将第1接点(121a)和第2接点(122a)以1对1地连接的接触件。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是将多个第1接点(121b)连接到减少数量的第2接点(122b)的接触件。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特别涉及适合差动信号的传输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用于差动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其在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的嵌合面,排列有两行与对方连接器的接触件接触的接点,在表面安装于电路基板的一侧排列有一行接点。假设电路基板侧表面安装的一侧的接点,与嵌合面侧的接点同样排列两行,则排列在跟前侧的接点成为障碍而对确认排列在里侧的接点的焊接是否良好或焊接不良时的修理等的作业带来阻碍。因此特别是在表面安装中流进将接点排列一行。此外,在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面中,如果将接点排列一行就会成为尺寸(宽度)较长的连接器,故最好排列两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75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若电路基板侧的接点的排列间距例如为不足0.4mm的程度太窄,则容易产生焊接不良等的不良情况,故缩小间距存在极限。因此,将电路基板侧的接点保持规定的间距而排列一行时,即便在嵌合面侧排列两行,也只是单纯地扩大嵌合面侧的接点的间距,要缩小连接器的尺寸是有极限的。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将电路基板侧的接点的排列间距维持在期望的间距的同时能谋求小型化的电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备多个接触件,这些多个接触件形成与对方连接器的多个接触件分别接触的、排列两行的第1接点和连接到电路基板的、排列一行的第2接点,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这些多个接触件包括第1种的接触件和第2种的接触件,该第1种的接触件担任上述第1接点中的、配置在各2个互相邻接的位置而成对并承担差动信号的交换的第1种的第1接点,该第2种的接触件担任上述第1接点中的、与第1种的第1接点邻接的第2种的第1接点,
上述第1种的接触件为将第1接点和第2接点以1对1地连接的接触件,
上述第2种的接触件中的至少一部分接触件,是将多个第1接点连接到数量比该多个第1接点少的第2接点的接触件。
根据电连接器,存在具备该电连接器所具备的接触件之中,例如作为接地端子使用的接触件或作为电源端子使用的接触件等,时常保持在同一电位的多个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本发明着眼于电连接器的这种用途,使第2种的接触件中的至少一部分接触件,承担连接多个第1接点与数量比该多个第1接点少的第2接点的职责,因此电路基板侧的第2接点的数量能够比嵌合面侧的第1接点的数量少,在电路基板侧保持期望的排列间距的同时能够谋求小型化。
在此,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中,优选关于上述第1接点,对于该第1接点所排列的两行的每一行,第1种的第1接点和第2种的第1接点各2个交互排列,且,以朝着彼此不同的行使第1种的第1接点和第2种的第1接点彼此相向的方式在这两行间错开第1种的第1接点和第2种的第1接点的排列的相位而排列。
如果这样排列,则在第1种的第1接点的对、即承担差动信号的交换的接点对的、相同行内的两侧,以及朝着不同行的一侧都配置有第2种的第1接点、即例如接地等保持同一电位的接点,提高屏蔽性并减少差动信号彼此间的串扰。
此外,优选关于第2接点、即连接到电路基板的一侧的接点,第2接点中的、与成对的2个第1种的第1接点对应的、成对的2个第1种的第2接点配置在互相邻接的位置,且,成对的2个第1种的第2接点与上述第2接点中的、与第2种的第1接点对应的第2种的第2接点的1个交互排列。
如果将第2接点这样排列,则关于第2接点,也会在第1种的第2接点的对、即承担差动信号的交换的接点对的两侧,配置有第2种的第2接点、即例如接地等保持在同一电位的接点,提高屏蔽性并减少串扰。
此外,作为第2种的接触件中的至少一部分接触件为将多个第1接点连接到数量比该多个第1接点少的第2接点的接触件的电连接器的形态,优选以下列举的任意形态的电连接器。
(1)上述第2种的接触件,是连接第2种的第1接点的全部与第2种的第2接点的全部的接触件。
在将第2种的接触件的全部作为接地使用的电连接器的情况下,能够采用该形态。
(2)第2种的接触件包含:连接当将第1接点分为沿排列方向并排4个的两行合计各8个的第1接点群时的各第1接点群的每一个的4个第2种的第1接点、与当将第2接点按照排列顺序分为各6个的第2接点群时的各第2接点群的每一个的2个第2种的第2接点的接触件。
在分为每个这样的接点群的形态的电连接器的情况下,可以按每个接点群分出接地,或者可以将第2种的接触件作为例如接地和电源等各自电位而使用。
(3)第2种的接触件包含:连接当将第1接点分为沿排列方向并排4个的两行合计各8个的第1接点群时的各第1接点群的每一个的4个第2种的第1接点之中的一部分、与第2种的第2接点的1个的第2种的第1接触件;和连接各第1接点群的每一个的4个第2种的第1接点之中的剩余、与第2种的第2接点的剩余的1个的第2种的第2接触件。
如此,在将第2种的接触件分为上述的第1接触件和第2接触件的形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例如将第1接触件作为接地而使用并将第2接触件作为电源或低速的信号交换用而使用等,更加丰富的使用法。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依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将电路基板侧的接点的排列维持在期望的间距,并且能够谋求电连接器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其他方向观看图1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在图1、图2中示出外观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的、第1接点与第2接点的连接关系的构成图;
图4是示出构成在图1、图2中示出外观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构成在图1、图2中示出外观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6是将图4所示的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接触件和图5所示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组合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7是支撑如图6所示地组合的接触件的状态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的、第1接点与第2接点的连接关系的构成图;
图9是示出构成第2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的、第1接点与第2接点的连接关系的图;
图11是示出构成第3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14是将图12所示的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接触件和图13所示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组合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5是从背面侧观看支撑如图14所示地组合的接触件的状态的外壳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6是从背面侧观看第4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构成第5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构成第6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在此,图1是从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的嵌合面侧观看该第1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而示出的立体图,图2是从相对于该嵌合面的背面侧观看而示出的立体图。
该电连接器10具有这样的结构:在树脂制的外壳11(参照图7)支撑有多根接触件12,进而该外壳11的周围被金属制的屏蔽部件13包围。在该屏蔽部件13形成有悬臂梁形状的臂部131。该臂部131与嵌合于该电连接器10的对方连接器(未图示)的屏蔽部件接触而保持屏蔽性,并且承担以使对方连接器不会容易脱离的方式按压对方连接器的职责。
图1中示出配置在对方连接器嵌入的嵌合开口101的内侧的接触件12的第1接点121和外壳11的板部111(一并参照图7)。第1接点121是承担接触件12的、与对方连接器的接触件的接触的部分。此外,外壳11的板部111支撑接触件12的第1接点侧的部分。
在此,如该图1所示,在接触件12存在在嵌合面侧具有宽度小的板状部分的接触件12a和具有其宽度大的板状部分的接触件12b。与之相对,对方连接器的接触件以与该电连接器10的接触件12中的宽度小的板状部分的排列间距相同的间距配置。因此,在该电连接器10的接触件12的宽度小的板状部分,有对方连接器的1个接触件接触,在宽度大的板状部分,有对方连接器的2个接触件接触。即,在宽度小的板状部分中,在各板状部分存在1个第1接点121,在宽度大的板状部分中,在各板状部分存在2个第1接点121。换句话说,2个第1接点121在宽度大的板状部分被一体化。
在该图1中示出排列有接触件12的板部111的一个面(上表面),此外,接触件12也在该板部111的另一个面(下表面)排列。即,接触件12在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面侧排列有两行。
此外,在图2中示出接触件12的、表面安装于电路基板(未图示)的第2接点122。如该图2所示,接触件12的、安装于电路基板(未图示)的第2接点122排列一行。
图3是示出在图1、图2中示出外观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的、第1接点与第2接点的连接关系的构成图。该图3中,舍弃接触件的具体形状,仅示出第1接点与第2接点的电连接关系。
该图3中示出排列两行的嵌合面侧的第1接点121和排列一行的电路基板侧的第2接点122。
在第1接点121之中,以空白的4角形表示的接点,基本上配置在互相邻接的位置的2个接点成对,是交换差动信号的接点。
但是,位于左右两端的空白的第1接点,由于不存在组成对的另一个接点,所以不使用,或者用于差动信号以外的低速信号交换、作为接地端子、电源端子等使用。这些第1接点121中的、除了位于左右两端的空白的接点外,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接点,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第1种的第1接点”的一例。
此外,加阴影线的4角形的第1接点121b,是用于接地连接的接点。这些第1接点121b相当于本发明所说的“第2种的第1接点”的一例。
这些用于接地连接的第1接点121b,与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第1接点121a邻接。该“邻接”既可以在同一行内邻接,也可以朝着不同行而邻接。本实施方式中的用于接地连接的第1接点121b,除了左右两端的第1接点121b外,对于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第1接点121a,在同一行内和朝着不同行的方向这双方邻接。但是,左右两端的以空白的4角形表示的第1接点121a不是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端子,因此左右两端的用于接地连接的第1接点121b,在与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第1接点121a的关系上,仅在同一行内邻接。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第1接点121,对于这些第1接点121排列的两行的每一行,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第1接点121a和用于接地连接的第1接点121b各2个交互配置。而且,这些第1接点121以朝着互相不同行使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第1接点121a和用于接地连接的第1接点121b彼此相向的方式,在这两行间错开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第1接点121a和用于接地连接的第1接点121b的排列的相位而排列。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以用于接地连接的第1接点121b包围承担差动信号的交换的第1接点121a的对的方式配置,所以提高屏蔽性,并减少彼此邻接的差动信号间的串扰。
此外,该图3所示的第2接点122中的以空白的4角形表示的第2接点122a,与以空白的4角形表示的第1接点121a同样,是配置在互相邻接的位置的2个接点成对而交换差动信号的接点。但是,这也与第1接点121a同样,位于左右两端的空白的4角形的第2接点,与左右两端的第1接点121a分别连接,设为不使用,或者用于差动信号以外的低速的信号交换、作为接地端子、电源端子等而使用。除了这些空白的4角形的第2接点122a中的位于左右两端的2个接点外,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第2接点122a,相当于本发明所说的“第1种的第2接点”的一例。
此外,加阴影线的4角形的第2接点122b,与用于接地连接的第1接点121b连接,作为接地连接用而使用。这些用于接地连接的第2接点122b,相当于本发明所说的“第2种的第2接点”的一例。
本实施方式中,成对的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2个第2接点122a和用于接地连接的1个第2接点122b交互排列。
在此,若比较第1接点121的数量与第2接点122的数量,则存在相同数量的空白的4角形的第1接点121a和空白的4角形的第2接点122a。与之相对,加阴影线的4角形的第1接点121b,在该图3中存在18个,而加阴影线的4角形的第2接点122b为9个。即关于接地连接用途,第2接点122b与第1接点121b相比数量减半。
由此,以期望的间距排列第2接点122,进而能谋求电连接器整体尺寸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空白的4角形表示的第1接点121a和以空白的4角形表示的第2接点122a,数量相同,以1对1地连接。即,关于差动信号交换用途,第1接点121a和第2接点122a各1个连接。
与之相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用于接地连接的第1接点121b和第2接点122b,全部的第1接点121b和全部的第2接点122b连接。
图4是示出构成在图1、图2中示出外观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接触件中的、该图4所示的接触件12a,是基本上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接触件。这里,示出2根接触件12a,但是如参照图3所做的说明,在左右两端仅配置有1根接触件12a,非差动信号交换用途而作为其他的用途使用。
此外,这也如参照图3所做的说明,作为差动信号交换用途,第1接点121a和第2接点122a通过接触件12a以1对1地连接。再者,第1接点121a可以包含多个接点,第1接点121a整体上与第2接点122a以1对1地连接。
此外,该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接触件12a,配置在靠近电路基板的一侧的行和远离电路基板的一侧的行这上下2级(参照图6)。因此,作为该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接触件12a,存在第2接点122a侧的脚长度长的接触件和短的接触件。在该图4中示出在靠近电路基板的一侧的行排列的、脚短的接触件12a。排列在远离电路基板的一侧的行的接触件,除了脚长度不同这一点外,与该图4所示的接触件12a同样,故省略图示。
图5是示出构成在图1、图2中示出外观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的接触件12中的、该图5所示的接触件12b,是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在该接触件12b的、图1所示的嵌合面侧,用于接地连接的第1接点121b上下排列两行。在此,如上所述,在形成为大宽度的板状的部分,按各板状部分的每一个存在2个第1接点121b。即,对方连接器的用于接地连接的2个接触件接触到1个板状部分。在形成于两端的宽度小的板状部分,分别存在各一个第1接点121b。在这两行的板状部分之间,有该电连接器10的外壳11的板部111(参照图1、图7)进入,通过该外壳11的板部111支撑这些板状部分。另一方面,第2接点122b以等间隔形成有9根。
图6是组合图4所示的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接触件和图5所示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而示出的立体图。
此外,图7是支撑如图6所示地组合的接触件的状态的外壳的立体图。
在图1、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10内,接触件12在外壳11上,以图6、图7所示的结构被支撑。由此,实现了图3所示的第1接点121和第2接点122各自的配置以及第1接点121与第2接点122之间的连接。
图1、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是具有如图4~图6所示的板状部分的、具备所谓的阳式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由以上结束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以下,对第2实施方式以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在以下,仅说明与至此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特点。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的、第1接点与第2接点的连接关系的构成图,是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3相当的图。
在示出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关系的图3中,用于接地连接的全部的第1接点121b与用于接地连接的全部的第2接点122b连接。
与之相对,该图8中,用于接地连接的第1接点121b与第2接点122b的连接,如以下那样分为多个组,并在各组内连接。
即,在此将第1接点121分为沿排列方向并排4个的两行合计各8个的组125而进行考虑。但是,右端的组125’由于第1接点121的数量未聚齐8个,所以成为仅4个的第1接点121的组。
此外,关于第2接点,分为按排列顺序各6个的组126而进行考虑。右端的组126’由于第2接点的数量未聚齐6个,所以成为仅3个第2接点122的组。
在此这样,考虑基本上对第1接点121为8个接点、对第2接点122为6个接点的组125、126。此时,1个组125内的用于接地连接的4个第1接点121b和1个组126内的用于接地连接的2个第2接点122b全部连接。但是,关于右端的组125’、126’,组125’内的用于接地连接的2个第1接点121b与组126’内的用于接地连接的1个第2接点122b连接。
图9是示出构成第2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的立体图。该图9是相当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5的图。
取代图5所示的接地连接用的接触件12b,而采用该图9所示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22b时,实现第2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
该图9所示的接触件22b,如参照图8所做的说明,具有按每个组分的形状。
在此,对照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术语的使用方式,因此将图9所示的接触件22b称为用于接地连接。将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这样分为多个时,也可以将这些多个接触件22b的全部如文字描述作为接地连接用途而使用。但是,除此以外,也可以将这些多个接触件22b中的一部分例如作为电源用途而使用,比上述第1实施方式扩大用途。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的、第1接点与第2接点的连接关系的图。在此,对于该图10,一边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同样的图即图8进行对比,一边进行说明。
在该图10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中,也与图8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同样分为组125、125’;126、126’。在此,在图8的第2实施方式的的况下,用于接地连接的第1接点121b和第2接点122b在同一组125、126内全部连接。与之相对,在图10的第3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1个组125、126内连接也进一步区分。即,1个组125内的用于接地连接的4个第1接点121b的一部分(这里所示的例中3个第1接点121b),与1个组126内的用于接地连接的2个第2接点122b中的1个连接。此外,这4个第1接点121b的剩余(这里所示的例中剩余的1个第1接点121b),与2个第2接点122b中的剩余的1个第2接点122b连接。对于半端的接点数量的右端的组125’、126’,与图8的情况同样,组125’内的用于接地连接的2个第1接点121b与组126’内的1个第2接点连接。
图11是示出构成第3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的立体图。该图11是相当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5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的图9的图。
取代图5所示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12b,而采用该图11所示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32b时,实现第3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
该图11所示的接触件32b,如参照图10而做的说明,具有按每组分、进而在1个组内也分2个的结构。
在此,也根据至此的说明的过程将该接触件32b称为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也可以将该接触件32b的全部作为接地连接用途而利用。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将连接1个第1接点121b和1个第2接点122b以1对1地连接的接触件32b’,作为例如从高速的差动信号来看起到接地这样几乎不变的作用的程度低速的信号交换用途而采用,进而可以采用丰富的使用法。
以上说明的各种实施方式,是具备包括形成有板状部分的接触件而使该板状部分按压对方连接器的接触件的类型的接触件、即所谓的阳式接触件的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具备带有弹簧特性地与对方连接器的接触件接触的所谓阴式接触件的电连接器时的各种实施方式。以下说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与至此说明的各种实施方式相比,虽然接触件的形状有所不同,但是电连接关系与至此说明的各种实施方式的任一种分别相同,因此止于简单的说明。
图12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作为差动信号的交换用途而使用的接触件的立体图。该图12是相当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4的图。
图4所示的接触件12a为所谓的阳式接触件,与它的板状部分接触的对方连接器的接触件的一方带有弹簧特性。与之相对,图12所示的接触件42a是所谓的阴式接触件,具有第1接点121a,对方连接器的接触件的一方具有板状部分,该第1接点121a带有弹簧特性而与该板状部分接触。再者,与图4所示的接触件12a同样地,接触件42a的第1接点121a也可以包含多个接点,第1接点121a整体上与第2接点122a以1对1地连接。
与参照图5所做的说明的情况同样,在该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接触件42a,存在第2接点122a侧的脚长的接触件和脚短的接触件(参照图14)。该图12所示的接触件42a是这2种中脚短的接触件。
图13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的立体图。该图13是相当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5的图。
该图13所示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42b,除了是所谓的阴式接触件之外,接点彼此的连接关系也与图5所示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12b同样。即,该图13所示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42b,如参照图3所做的说明,是关于接地连接用途的、连接全部的第1接点121b和全部的第2接点122b的接触件。
图14是组合图12所示的用于差动信号交换的接触件和图13所示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而示出的立体图。
此外,图15是从背面侧观看支撑如图14所示地组合的接触件的状态的外壳而示出的立体图。
在该第4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内,接触件42如图14、图15所示地被支撑在外壳41。由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实现图3所示的第1接点121和第2接点122各自的配置、以及第1接点121与第2接点122之间的连接。
图16是从背面侧观看第4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而示出的立体图。该图16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40,具有图15所示的、以金属制的屏蔽部件43进一步覆盖支撑接触件的状态的外壳的结构。在屏蔽部件43,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参照图1、图2)同样,形成有抵接到对方连接器的屏蔽部件的悬臂梁形状的臂部431。
图17是示出构成第5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的立体图。该图17是相当于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的图13的图。
取代图13所示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42b,而采用该图17所示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52b时,实现第5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
该图17所示的接触件52b,如参照图8所做的说明,具有按每个组而分的形状。
该接触件52b除了是阴式接触件这一点之外,接点彼此的连接关系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接触件22b(参照图9)同样,故省略更进一步的说明。
图18是示出构成第6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的立体图。该图18是相当于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的图13以及第5实施方式中的图17的图。
取代图13所示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42b,而采用该图18所示的用于接地连接的接触件62b时,实现第6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
该图18所示的接触件62b,如参照图9所做的说明,具有按每个组分且在各组内进一步分为2个的形状。
该接触件62b除了是阴式接触件这一点之外,接点彼此的连接关系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接触件32b(参照图11)同样,故省略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第6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具备所谓的阴式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标号说明
10,40 电连接器;11,41 外壳;12,12a,12b,22b,32b,32b’,42,42a,42b,52b,62b 接触件;13,43 屏蔽部件;101 嵌合开口;111 板部;121,121a,121b 第1接点;122,122a,122b 第2接点;125,125’,126,126’ 组;131,431 臂部。

Claims (6)

1.一种电连接器,具备多个接触件,该多个接触件形成有与对方连接器的多个接触件分别接触的、排列两行的第1接点和连接到电路基板的、排列一行的第2接点,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件包括:担任所述第1接点中的、配置在各2个互相邻接的位置而成对并承担差动信号的交换的第1种的第1接点的第1种的接触件;和担任所述第1接点中的、与所述第1种的第1接点邻接的第2种的第1接点的第2种的接触件,
所述第1种的接触件为将所述第1接点和所述第2接点以1对1地连接的接触件,
所述第2种的接触件中的至少一部分接触件,是将多个排列两行的所述第1接点连接到数量比该多个第1接点少的所述第2接点的接触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第1接点,对于该第1接点所排列的两行的每一行,所述第1种的第1接点和所述第2种的第1接点各2个交互排列,且,以朝着彼此不同的行使该第1种的第1接点和该第2种的第1接点彼此相向的方式在该两行间错开该第1种的第1接点和该第2种的第1接点的排列的相位而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第2接点,该第2接点中的、与成对的2个所述第1种的第1接点对应的、成对的2个第1种的第2接点配置在互相邻接的位置,且,该成对的2个第1种的第2接点与所述第2接点中的、与所述第2种的第1接点对应的第2种的第2接点的1个交互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种的接触件,是将所述第2种的第1接点的全部和所述第2种的第2接点的全部连接的接触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种的接触件包含:连接当将所述第1接点分为沿排列方向并排4个的两行合计各8个的第1接点群时的各第1接点群的每一个的4个所述第2种的第1接点、与当将所述第2接点按照排列顺序分为各6个的第2接点群时的各第2接点群的每一个的2个所述第2种的第2接点的接触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种的接触件包含:连接当将所述第1接点分为沿排列方向并排4个的两行合计各8个的第1接点群时的各第1接点群的每一个的4个所述第2种的第1接点中的一部分、与所述第2种的第2接点的1个的第2种的第1接触件;和连接所述各第1接点群的每一个的4个所述第2种的第1接点中的剩余、与所述第2种的第2接点的剩余的1个的第2种的第2接触件。
CN201380019785.0A 2012-04-13 2013-01-31 电连接器 Active CN1042055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2014A JP5878071B2 (ja) 2012-04-13 2012-04-13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2-092014 2012-04-13
PCT/JP2013/052181 WO2013153839A1 (ja) 2012-04-13 2013-01-31 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5520A CN104205520A (zh) 2014-12-10
CN104205520B true CN104205520B (zh) 2016-08-24

Family

ID=49327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9785.0A Active CN104205520B (zh) 2012-04-13 2013-01-31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06339B2 (zh)
JP (1) JP5878071B2 (zh)
KR (1) KR101610571B1 (zh)
CN (1) CN104205520B (zh)
TW (1) TWM467215U (zh)
WO (1) WO20131538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97966B2 (en) 2011-09-23 2014-08-05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8885569B2 (en) 2011-12-19 2014-11-11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Beamforming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437988B2 (en) 2014-10-17 2016-09-06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692183B2 (en) * 2015-01-20 2017-06-27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ground bus
EP3636055B1 (en) 2017-05-15 2022-11-30 Samtec Inc.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commoned ground plane
TWM595913U (zh) * 2020-01-10 2020-05-21 啟貿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之接地片改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5916A (ja) * 1995-05-23 1996-11-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Ind Ltd 高速伝送用コネクタ
CN1540805A (zh) * 2003-04-23 2004-10-27 �ձ����յ��ӹ�ҵ��ʽ���� 提高磁屏蔽以及地线连接两功能的电连接器
CN101771226A (zh) * 2009-01-05 2010-07-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4569B2 (en) * 2001-11-14 2006-02-07 Fci America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s having contacts that may be selectively designated as either signal or ground contacts
US7039417B2 (en) * 2003-09-25 2006-05-02 Lenovo Pte Ltd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access point data rate degradation
JP2007080782A (ja) 2005-09-16 2007-03-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電気コネクタ
US7972151B2 (en) * 2009-01-05 2011-07-05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tacts
JP4738507B2 (ja) 2009-03-30 2011-08-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部材
JP5285533B2 (ja) 2009-08-07 2013-09-11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TWI404269B (zh) * 2009-09-18 2013-08-0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High speed plug connector
TWM413241U (en) * 2011-03-28 2011-10-01 Bing Xu Pre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8777663B2 (en) * 2012-11-26 2014-07-1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Receptacle assembly having a commoning clip with grounding beam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5916A (ja) * 1995-05-23 1996-11-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Ind Ltd 高速伝送用コネクタ
CN1540805A (zh) * 2003-04-23 2004-10-27 �ձ����յ��ӹ�ҵ��ʽ���� 提高磁屏蔽以及地线连接两功能的电连接器
CN101771226A (zh) * 2009-01-05 2010-07-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78071B2 (ja) 2016-03-08
KR101610571B1 (ko) 2016-04-07
JP2013222539A (ja) 2013-10-28
CN104205520A (zh) 2014-12-10
TWM467215U (zh) 2013-12-01
US20150031242A1 (en) 2015-01-29
WO2013153839A1 (ja) 2013-10-17
US9306339B2 (en) 2016-04-05
KR20140138923A (ko) 2014-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5520B (zh) 电连接器
CN101950864B (zh) 带有电源连接件的正交连接器系统
CN101026279B (zh) 几乎不发生串扰的电连接器
US8157573B2 (en) Connector
CN201430244Y (zh) 电连接器
CN103915727B (zh) 用于插座组件的接地结构
EP3389145B1 (en) Shielded connector for interconnec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103503247B (zh) 屏蔽型连接器组件
US8956167B2 (en) Cable end connector with connecting bar
CN105431985B (zh) 角度可变的emi屏蔽组件
CN102544812A (zh) 电连接器
US2012012939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CN105655785A (zh) 用于电连接器系统的插头过渡连接器
CN102738660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5048148A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04137350A (zh) 插头接地结构和插座组件
JP200626083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2318143A (zh) 谐振调整连接器
US20140353029A1 (en) Harness
CN104779489A (zh)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CN104466538A (zh) 电连接器
CN103988375A (zh) 带有屏蔽的插塞式连接器
CN102570116B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接口触头
CN104868271A (zh) 连接器
CN105098517A (zh) 夹层式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