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4883A - 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雄型连接器壳体以及光连接器用雌型连接器壳体 - Google Patents

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雄型连接器壳体以及光连接器用雌型连接器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4883A
CN104204883A CN201380016590.0A CN201380016590A CN104204883A CN 104204883 A CN104204883 A CN 104204883A CN 201380016590 A CN201380016590 A CN 201380016590A CN 104204883 A CN104204883 A CN 104204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g
connector shell
male type
type connector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65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近藤季晋
榎本宪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04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48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56Details of hous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56Details of housings
    • G02B6/426Details of housings mounting, engaging or coupling of the package to a board, a frame or a pane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astening connecting plugs and sockets, e.g. screw- or nut-lock, snap-in, bayonet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19Mechanical fixture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the element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in the couplings; Alignment methods for the elements, e.g. measuring or observing methods especially used therefor
    • G02B6/4228Passive alignment, i.e. without a detection of the degree of coupling or the position of the elements
    • G02B6/423Passive alignment, i.e. without a detection of the degree of coupling or the position of the elements using guiding surfaces for the align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雄型连接器壳体以及光连接器用雌型连接器壳体,通过在抑制光连接器的大型化的同时实现连接作业的作业性提高,并且,确保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支承刚性,以使雌雄连接器壳体的嵌合状态稳定化,由此,能够实现两者的嵌合位置精度的提高,从而能够长期维持高品质的传送特性。在设置于雄型连接器壳体(11)的侧面部(11b、11b)的引导凹凸部(131L、131R),具备相对于与内侧侧面部(13c)正交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131g、131i),另一方面,在设置于雌型连接器壳体(13)的内侧侧面部(13c、13c)的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具备与倾斜面(131g、131i)对置的对置倾斜面(110f、110g)。

Description

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雄型连接器壳体以及光连接器用雌型连接器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在控制信号、图像信号、声音信号等信息信号的传送中使用的光传送路的光缆用的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雄型连接器壳体以及光连接器用雌型连接器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的车辆内的控制信号、图像信号、声音信号等的通信信息量的增大,对于在信息信号的传送中使用的传送路,例如使用光缆来代替现有的金属电缆。
并且,对于将作为构成光传送路的关联部件(光传送路关联部件)的带端子的光缆彼此连接起来(所谓的Wire to wire连接)的光连接器,或者将带端子的光缆与作为光传送路关联部件的公知的FOT(Fiber Optical Transceiver:光纤收发器)等连接起来的光连接器,已知具备雄型连接器壳体和雌型连接器壳体的光连接器,在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组装有光传送路关联部件,所述雌型连接器壳体允许该雄型连接器壳体插入。
其中,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结构:在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插入状态下,在雌型连接器壳体的与该雄型连接器壳体的侧面部对应的内侧侧面部设有矩形状的凹凸部,该凹凸部具备沿着与该内侧侧面部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水平面,沿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插入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凹凸部。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雄型连接器壳体的侧面部与所述凹凸部相对应地设置能够与该凹凸部嵌合的被凹凸部,能够利用所述凹凸部沿插入方向引导雄型连接器壳体,由此,能够提高光连接器的连接作业的操作性。
可是,实际上,在设置被凹凸部或所述凹凸部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充分确保被凹凸部与凹凸部的接触部位,则在插入雄型连接器壳体后,有可能无法充分确保该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支承刚性。
因此,虽然可以考虑通过将所述凸部的水平面的长度尽可能设置得较长来确保所述接触部位(面积),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与将所述水平面设定得较长相对应地将雌型连接器壳体自身的尺寸设定得较长,因此,其结果是导致光连接器的大型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88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雄型连接器壳体以及光连接器用雌型连接器壳体,通过在抑制光连接器的大型化的同时实现连接作业的作业性提高,并且,确保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支承刚性,以使雌雄连接器壳体的嵌合状态实现稳定化,由此,能够实现两者的嵌合位置精度的提高,从而能够长期维持高品质的传送特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一种光连接器,所述光连接器具备:雄型连接器壳体,在该雄型连接器壳体组装构成光传送路的光传送路关联部件;和雌型连接器壳体,其允许该雄型连接器壳体插入,在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的至少任意一个外侧侧面部设有沿该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插入方向延伸的被引导凹凸部,另一方面,在所述雌型连接器壳体的在插入有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插入状态下与所述外侧侧面部对应的内侧侧面部设有引导凹凸部,所述引导凹凸部沿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插入方向延伸,并且通过与所述被引导凹凸部的嵌合来沿插入方向引导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所述光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凹凸部具备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与所述内侧侧面部正交的方向倾斜,另一方面,在所述被引导凹凸部具备与所述倾斜面对置的对置倾斜面。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结构的光连接器用雄型连接器壳体和光连接器用雌型连接器壳体。
并且,所述传送路关联部件可以为例如带端子的光缆或FOT等构成光传送路的关联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引导凹凸部的引导使雄型连接器壳体与雌型连接器壳体的连接作业、即光连接器的连接作业的作业性提高。
进而,由于在引导凹凸部具备倾斜面,另一方面,在被引导凹凸部具备对置倾斜面,因此,与具备水平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倾斜面与对置倾斜面的接触部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将构成引导凹凸部的凸部在与内侧侧面部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设定得较长,也能够确保所述接触部位,因此能够在抑制光连接器的大型化的同时确保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支承刚性。
这样,通过确保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支承刚性,能够使雌雄连接器壳体的嵌合状态实现稳定化,由此能够实现两者的嵌合位置精度的提高。因此,能够长期维持高品质的传送特性。
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以形成为,以构成所述引导凹凸部的凸部的宽度随着从所述雌型连接器壳体的内侧侧面部朝向内侧而变小的方式来设定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并且,以构成所述被引导凹凸部的凸部的宽度随着从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的外侧侧面部朝向外侧而变小的方式来设定所述对置倾斜面的倾斜方向。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构成引导凹凸部的凸部的基部(内侧侧面部侧端部)构成得最厚。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即使随着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插入有较大的载荷作用于凸部,也能够通过厚壁的基部来抑制变形。
进而,在对凸部的倾斜面施加有载荷时,能够由内侧侧面部来承受与内侧侧面部正交的方向的分力。由此,例如,即使随着雌型连接器壳体的插入有较大的载荷作用于倾斜面,与较大的载荷作用于水平面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凸部的变形。
并且,能够使构成被引导凹凸部的凸部的基部(侧面部侧端部)构成得最厚。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即使随着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插入有较大的载荷作用于凸部,也能够通过厚壁的基部来抑制变形。
进而,在对凸部的对置倾斜面施加有载荷时,能够与引导凹凸部的凸部同样地由侧面部来承受与侧面部正交的方向的分力。由此,例如,即使随着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插入有较大的载荷作用于对置倾斜面,与较大的载荷作用于水平面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凸部的变形。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以形成为,在所述雌型连接器壳体中的互相对置的内侧侧面部双方设有所述引导凹凸部,并且,在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中的互相对置的外侧侧面部双方设有所述被引导凹凸部,非对称地形成所述引导凹凸部,并且非对称地形成所述被引导凹凸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根据非对称地形成的引导凹凸部和被引导凹凸部的形状容易地判断出将雄型连接器壳体插入于雌型连接器壳体时的恰当的朝向。由此,能够防止雄型连接器壳体的误插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雄型连接器壳体以及光连接器用雌型连接器壳体,通过在抑制光连接器的大型化的同时实现连接作业的作业性提高,并且,确保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支承刚性,以使雌雄连接器壳体的嵌合状态稳定化,由此,能够实现两者的嵌合位置精度的提高,从而能够长期维持高品质的传送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端子的光缆与FOT的连接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雄型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向雌型连接器插入时的从末端侧观察雄型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4是雌型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雌型连接器壳体的俯视图。
图6是插入雄型连接器壳体时的从插入侧观察雌型连接器壳体的主视图。
图7是关于将金属外壳固定安装于雌型连接器壳体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金属外壳的嵌合凹部与雌型连接器壳体的嵌合凸部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使金属外壳嵌合后的状态的雌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雄型连接器壳体的被引导凹凸部与雌型连接器壳体的引导凹凸部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雄型连接器与雌型连接器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金属外壳的嵌合凹部和雌型连接器壳体的嵌合凸部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另一实施方式的雌型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金属外壳的嵌合凹部和雌型连接器壳体的嵌合凸部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金属外壳的嵌合凹部和雌型连接器壳体的嵌合凸部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随附图一起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关于带端子的光缆2与FOT(Fiber Optical Transceiver:光纤收发器)3的连接的分解立体图,图2示出了雄型连接器10A的分解立体图,图3示出了向雌型连接器10B插入时的从末端侧观察雄型连接器10A的主视图。
图4示出了雌型连接器10B的分解立体图,图5示出了雌型连接器壳体13的俯视图,图6示出了插入雄型连接器壳体10A时的从插入侧观察雌型连接器壳体10B的主视图。
图7示出了关于将金属外壳14固定安装于雌型连接器壳体13的工序的说明图,图8示出了表示金属外壳14的嵌合凹部142与雌型连接器壳体13的嵌合凸部130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图9示出了使金属外壳14嵌合后的状态的雌型连接器10B的立体图。
图10示出了表示雄型连接器壳体11的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与雌型连接器壳体13的引导凹凸部131L、131R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图11示出了表示雄型连接器10A与雌型连接器10B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光连接器1以雌雄成一对的方式能够嵌合地构成,详细来说,光连接器1由雄型连接器10A和雌型连接器10B构成,将该雄型连接器10A插入于该雌型连接器10B中而与其嵌合、连接。
如图1所示,与光连接器1连接的带端子的光缆2是将光纤端子21安装于光缆20而构成的,更详细来说,所述带端子的光缆2以下述方式构成:使光纤的末端露出预定的长度,并将其贯穿插入于构成光纤端子21的筒体的套圈22中进行固定。
如图1至图3所示,雌雄成一对的结构的光连接器10中的雄型连接器10A由下述部分构成:树脂制的雄型连接器壳体11(以下,略记为壳体11。),其具备供光纤端子21(带端子的光缆2)贯穿插入的2个贯穿插入孔11a(参照图3);和端子固定部件12,其用于将光纤端子21固定于壳体11。
贯穿插入孔11a沿长度方向互相平行地形成,供2个带端子的光缆2(光纤端子21)贯穿插入,在将光纤端子21的套圈22贯穿插入于该贯穿插入孔11a后,将端子固定部件12插入于壳体11的未图示的切缝,通过端子固定部件12将贯穿插入于贯穿插入孔11a的光纤端子21固定,由此能够将带端子的光缆2组装于雄型连接器10A(壳体11)。
另外,在壳体11中,在对置的两个外侧侧面部11b、11b配设有沿相对于雌型连接器10B的插入方向延伸的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并且,在图中,将相对于雌型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定义为Z方向,并且,将两个外侧侧面部11b、11b的平面方向、换言之将构成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的后述的凸部110a、110c、凹部110b、110d的排列设置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与两个外侧侧面部11b正交的方向即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X方向。并且,在示出雌型连接器10B的图中,以将雄型连接器10A插入于雌型连接器10B时的雄型连接器10A的朝向为基准来示出X方向、Y方向、Z方向。
在壳体11中,互相对置的2个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的形状非对称地形成,利用2个凸部110a、110a和1个凹部110b构成被引导凹凸部110L,另一方面,利用1个凸部110c和2个凹部110d、110d构成被引导凹凸部110R。
在被引导凹凸部110L,在凸部110a、110a的一个面具备沿X方向笔直地延伸的对置水平面110e、110e,并且,在另一个面具备相对于X方向倾斜的对置倾斜面110f、110f。
另一方面,在被引导凹凸部110R,在凸部110c的两个面具备相对于X方向倾斜的对置倾斜面110g、110g。
并且,在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以各凸部110a、110c的宽度随着从外侧侧面部11b朝向X方向的外侧而变小的方式来设定对置倾斜面110f、110g的倾斜方向,与该倾斜方向的设定相对应地,各凹部110b、110d的宽度随着从外侧侧面部11b朝向X方向外侧而变大。
另外,在连接两个外侧侧面部11b、11b的顶面部11c配设有多个嵌合爪111、112L、112R,将嵌合爪111配置于顶面部11c的X方向的中央部,另一方面,以该嵌合爪111为中心对称地配置2个嵌合爪112L、112R。
另外,在与顶面部11c对置的底面部11d,在与嵌合爪112L、112R对应的位置配设有嵌合爪113L、113R。
如图1以及图4至图6所示,雌型连接器10B由允许雄型连接器10A插入的树脂制的雌型连接器壳体13(以后,将其略记为壳体13)和包覆该壳体13的金属制的金属外壳14构成,雌型连接器10B具备:2个FOT 3(参照图1),它们搭载于未图示的控制基板;透镜4(参照图1),其与各FOT 3对应地配置;以及间隔件5(参照图1),其从背面侧限制FOT 3相对于壳体13的位置。并且,在雌型连接器10B,通过壳体13保持FOT 3。在此,FOT 3是通过发光元件、受光元件的适当组合而构成的公知的电子部件,该FOT 3和上述的带端子的光缆2都是构成光传送路的光传送路关联部件。
如图4至图6所示,壳体13具有允许壳体11插入的插入空间13a,在该插入空间13a的外侧的两个侧面部13b、13b分别各设有两个朝向X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嵌合凸部130,另一方面,如图4、图6所示,在构成插入空间13a的侧壁的两个内侧侧面部13c、13c设有引导凹凸部131L、131R,所述引导凹凸部131L、131R沿Z方向延伸,且能够与壳体11的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嵌合。
另外,在连接两个侧面部13b、13b和两个内侧侧面部13c、13c的顶面部13d和底面部13e,分别贯穿设置有与壳体11的嵌合爪112L、112R、113L、113R(参照图2、图3)相对应的嵌合孔132L、132R、133L、133R。
在壳体13,在嵌合凸部130中,特别是如图4、图5所示,设有俯视观察呈锥形状的背离限制部130a,该背离限制部130a随着从侧面部13b离开而沿Z方向扩宽。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与壳体13一起构成雌型连接器10B的金属外壳14是由与壳体13的顶面部13c对应的顶板部14a、和与两个侧面部13b、13b对应的两个侧面部14b、14b构成为截面呈门型的金属制的屏蔽外壳,金属外壳14通过包覆壳体13来保护(密封)FOT 3免受电噪音的影响,进而,通过将金属外壳14固定安装于壳体13并使其与壳体13一体化,由此来加强壳体13,从而提高雌型连接器10A整体的强度。
在金属外壳14贯穿设置有嵌合孔140,该嵌合孔140与在壳体11的顶面部11c(参照图2、图3)配设的嵌合爪111对应,并且,在两侧板部14b、14b配设有卡定凸部141,该卡定凸部141插入于在所述控制基板上形成的卡定孔来卡定、固定安装金属外壳14,并且在两侧板部14b、14b的自由端侧配设有朝向顶板部14a凹陷的嵌合凹部142。
在两侧板部14b、14b,与壳体13的嵌合凸部130相对应地各设有两个嵌合凹部142。并且,在各嵌合凹部142的自由端侧的缘部设有一对卡合限制部143、143,另一方面,在顶板部14a的侧缘部配设有朝向该顶板部14a延伸的切口部144。进而,在切口部144的端部配设有圆形开口部145,该圆形开口部145具有比该切口部144大的直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金属外壳14固定安装于壳体13的情况下,如图7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首先,以圆形开口部145为中心使嵌合凹部142在侧板部14b的平面内扩开,以便将一对卡合限制部143、143拉开。进而,在保持着该嵌合凹部142的扩开状态的状态下将其插入于壳体13侧的嵌合凸部130,使两者嵌合。
在此,在插入嵌合凸部130时,在金属外壳14中,产生欲使嵌合凹部142恢复为原来的形状的反作用力,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沿着形成为锥形状的背离限制部130a对嵌合凹部142的缘部进行引导,由此,如图8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即使侧板部14b稍微向外侧偏移,所述缘部也借助于所述反作用力的作用被定位在嵌合凸部130的预定位置。并且,通过该定位,使得嵌合凹部142和嵌合凸部130以预定的位置关系嵌合。
这样,通过使嵌合凹部142和嵌合凸部130嵌合,由此,如图8、图9所示,能够一边通过背离限制部130a限制侧板部14b从侧面部13b向外侧背离,一边将金属外壳14固定安装于壳体13。
在此,在将金属外壳14固定安装于壳体13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壳体13被金属外壳14包覆。并且,卡合限制部143、143与嵌合凸部130的所述自由端侧端部、换言之与位于嵌合凸部130从嵌合凹部142脱出时的脱出侧的端部卡合,由此限制了嵌合凸部130的脱出。
另外,在壳体13,互相对置的2个引导凹凸部131L、131R的形状如图6所示那样非对称地形成,利用2个凹部131a和3个凸部131b、131b、131c构成引导凹凸部131L,另一方面,利用1个凹部131d和2个凸部131e、131e构成引导凹凸部131R。
在引导凹凸部131L,在夹着凸部131c的凸部131b、131b的两个面具备沿X方向笔直地延伸的水平面131f,凸部131b、131b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并且,在中央的凸部131c的两个面具备相对于X方向倾斜的倾斜面131g、131g。
另外,在引导凹凸部131R,在凸部131e的一个面具备沿X方向笔直地延伸的水平面131h,并且,在另一个面具备相对于X方向倾斜的倾斜面131i。
并且,在引导凹凸部131L、131R,以各凸部131c、131e的宽度随着从内侧侧面部13c朝向X方向的内侧而变小的方式来设定倾斜面131g、131i的倾斜方向,与该倾斜方向的设定相对应地,各凹部131a、131d的宽度随着从内侧侧面部13c朝向X方向的内侧而变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壳体11(雄型连接器10A)插入于壳体13(雌型连接器10B)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首先,使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嵌合于引导凹凸部131L、131R,在该嵌合状态下,将壳体11沿引导凹凸部131L、131R向Z方向推入。这样,通过使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嵌合于引导凹凸部131L、131R,能够沿Z方向引导壳体11,通过沿该Z方向的引导,能够将壳体11插入于插入空间13a内的预定位置。
这样,通过将雄型连接器10A的壳体11插入于雌型连接器10B的壳体13,由此,如图11所示,能够将雄型连接器10A与雌型连接器10B连接起来。并且,通过连接两连接器10A、10B,能够将组装于壳体11的带端子的光缆2(光纤端子21)与FOT3连接起来。并且,在图11中,为了方便,省略了对金属外壳14的图示。
在此,在雄型连接器10A和雌型连接器10B的连接状态下,壳体11的嵌合爪112L、112R、113L、113R嵌合于相对应的壳体13的嵌合孔132L、132R、133L、133R,嵌合爪111嵌合于金属外壳14的嵌合孔140,并且,壳体11的与Z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X方向和Y方向)的位置如图10所示,由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和引导凹凸部131L、131R限制。
此时,在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引导凹凸部131L、131R中,凸部131c、131e的倾斜面131g、131i分别与凸部110a、110c的对置倾斜面110f、110g对置,且互相面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在光连接器1的雌型连接器10B中,在金属外壳14的侧板部14b的自由端侧设置有嵌合凹部142,由此,即使不将侧板部14b的自由端侧向外侧推开,也能够使嵌合凸部130嵌合于嵌合凹部142。在该情况下,不将所述自由端侧向外侧推开就能够将金属外壳14固定安装于壳体13,因此能够防止金属外壳14的塑性变形,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固定安装金属外壳14后的晃动。
进而,通过设置背离限制部130a,该背离限制部130a在嵌合凸部130和嵌合凹部142的嵌合状态下限制侧板部14b从侧面部13b向侧方背离,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侧板部14b的晃动,其结果是,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金属外壳14整体的晃动。
这样,通过抑制金属外壳14的晃动,能够更加牢固地使壳体13和金属外壳14一体化。由此,能够提高雌型连接器10B的强度,进而,能够实现带端子的光缆2与FOT 3的连接状态的稳定化,并且能够长期维持高品质的传送特性。
另外,使背离限制部130a以随着从侧面部13b离开而扩宽的方式形成为锥形状,由此,在将嵌合凹部142插入嵌合凸部130时,即使侧板部14b稍微向外侧偏移,通过沿着形成为锥形状的背离限制部130a对嵌合凹部142的缘部进行引导,也能够将该缘部顺畅地定位于嵌合凸部130的预定位置。因此,在插入嵌合凹部142时,能够可靠地防止意外的方向的载荷作用于嵌合凸部130、嵌合凹部142而导致它们变形。
另外,通过设置卡合限制部143,该卡合限制部143与嵌合凸部130的所述自由端侧端部卡合以限制该嵌合凸部130的脱出,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嵌合凸部130从嵌合凹部142脱出。由此,能够更加牢固地使壳体13和金属外壳14一体化。
另外,通过设置从嵌合凹部142朝向顶板部14a延伸的切口部144,能够容易地使嵌合凹部142在侧板部14b的平面内扩开。因此,即使是设置有卡合限制部143的结构,通过使嵌合凹部142扩开,也能够容易地使嵌合凸部130嵌合于嵌合凹部142。
进而,在使嵌合凹部142在侧板部14b的平面内扩开的情况下,会产生欲使嵌合凹部142(金属外壳14)恢复为原来的形状的反作用力,因此,与将侧板部14b的自由端侧向外侧推开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金属外壳14的塑性变形。
另外,通过在切口部144的端部设置圆形开口部145,该圆形开口部145具有比该切口部144的宽度大的直径,由此,在使嵌合凹部142扩开时,能够防止应力集中于切口部144的端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引导凹凸部131L、131R,该引导凹凸部131L、131R通过与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的嵌合来沿Z方向引导壳体11,由此,能够利用引导凹凸部131L、131R提高壳体11、13的连接作业即光连接器1的连接作业的作业性。
进而,在引导凹凸部131L、131R具备倾斜面131g、131i,另一方面,在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具备对置倾斜面110f、110g,由此,与如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具备水平面131g'、131i'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倾斜面131g、131i与对置倾斜面110f、110g的接触部位(在此,为接触面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将凸部131c、131e的X方向的长度设定得较长,也能够确保所述接触部位(接触面积),因此,能够在抑制光连接器1的大型化的同时确保壳体11的支承刚性。
这样,通过确保壳体11的支承刚性,能够使雌雄的壳体11、13的嵌合状态稳定化,由此能够实现两者的嵌合位置精度的提高,进而,能够实现带端子的光缆2与FOT 3的位置精度的提高。因此,能够长期维持高品质的传送特性。
另外,通过以构成引导凹凸部131L、131R的凸部131c、131e的宽度随着从内侧侧面部13c朝向内侧而变小的方式设定倾斜面131g、131i的倾斜方向,由此能够使凸部131c、131e的基部(内侧侧面部13c侧端部)构成为最厚。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即使随着壳体11的插入有大的载荷作用于凸部131c、131e,也能够通过厚壁的基部来抑制变形。
进而,如图10所示,在对凸部131c、131e的倾斜面131g、131i施加有载荷FL、FR时,会产生X方向、Y方向的分力FLx、FLy、FRx、FRy,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由内侧侧面部13c来承受X方向的分力FLx、FRx。由此,例如,即使随着壳体11的插入有大的载荷作用于倾斜面131g、131i,与大的载荷作用于水平面131g'、131i'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凸部131c、131e的变形。
并且,通过以构成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的凸部110a、110c的宽度随着从侧面部朝向外侧而变小的方式来设定对置倾斜面110f、110g的倾斜方向,由此能够使凸部110a、110c的基部(外侧侧面部11b的侧端部)构成为最厚。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即使随着壳体11的插入有大的载荷作用于凸部110a、110c,也能够通过厚壁的基部来抑制变形。
进而,在对凸部110a、110c的对置倾斜面110f、110g施加有载荷时,与凸部131c、131e同样,能够由外侧侧面部11b(参照图3等)来承受X方向的分力。由此,例如,即使随着壳体11的插入有大的载荷作用于对置倾斜面110f、110g,与大的载荷作用于水平面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凸部110a、110c的变形。
另外,在壳体13中的互相对置的内侧侧面部13c、13c非对称地形成引导凹凸部131L、131R,并且,在壳体11中的互相对置的外侧侧面部11b、11b非对称地形成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由此,能够根据非对称地形成的引导凹凸部131L、131R、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的形状容易地判断出将壳体11插入于壳体13时的恰当的朝向。由此,能够防止壳体11的误插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侧侧面部13c、13c、外侧侧面部11b、11b这双方分别形成有引导凹凸部131L、131R、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由此,如图10所示,在被引导凹凸部110L、110R上朝向X方向的内侧产生互相向相反方向作用的反作用力FLx'、FRx'。由此,能够可靠地限制壳体11(雄型连接器10A)的在X方向上的位置。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在背离限制部130a,以截面为直线状的平面形成锥形状的部位,但本发明并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以截面为多边形状的平面或截面为圆弧状的曲面来形成锥形状的部位。
另外,在本发明中,不一定限定成使背离限制部为锥形状,例如,也可以如图12的(a)所示,是截面为矩形状的背离限制部230a。另外,在是截面为矩形状的背离限制部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如图12的(b)所示,仅在嵌合凸部130的一侧设置背离限制部330a。并且,在图12中,对于与前述的最初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件,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嵌合凸部130和嵌合凹部142进行嵌合时的两者间的摩擦系数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13所示的金属外壳414那样,不设置卡合限制部143(参照图4、图7)。并且,在图13中,对于与前述的最初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件,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凸部131b、131b,但也可以如图14所示,形成为在一个面具备倾斜面531f、531f的凸部531b、531b。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4所示,凹部531a、531a的两个面倾斜,在对应的凸部510a、510a的两个面具备对置倾斜面110f、510e。并且,在图14中,对于与前述的最初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件,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另外,并不一定限定为使倾斜面与对置倾斜面面接触。例如,也可以如图15所示,在倾斜面131g和对置倾斜面110f中的任意一方(在图15中为倾斜面110f)设置多个接触部614、614、…,使倾斜面131g和对置倾斜面110f线接触或点接触。并且,在图15中,对于与前述的最初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件,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带端子的光缆2经光连接器1与FOT 3连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下述情况:将组装有雄型连接器的带端子的光缆与组装有雌型连接器的带端子的光缆连接起来(所谓的Wire to wire连接:线对线连接)。
以上,在本发明的结构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对应中,本实施方式的光传送路关联部件对应于带端子的光缆2和FOT 3,倾斜面对应于倾斜面131g、131i、531f,对置倾斜面对应于对置倾斜面110f、110g、510e,这种对应也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标号说明
1:光连接器;
2:带端子的光缆;
3:FOT;
10A:雄型连接器;
10B:雌型连接器;
11:雄型连接器壳体;
13:雌型连接器壳体;
110L、110R:被引导凹凸部;
110f、110g、510e:对置倾斜面;
131L、131R:引导凹凸部;
131g、131i、531f:倾斜面。

Claims (9)

1.一种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
雄型连接器壳体,在该雄型连接器壳体组装构成光传送路的光传送路关联部件;和
雌型连接器壳体,其允许该雄型连接器壳体插入,
在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的至少任意一个外侧侧面部设有沿该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插入方向延伸的被引导凹凸部,另一方面,
在所述雌型连接器壳体的在插入有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插入状态下与所述外侧侧面部对应的内侧侧面部设有引导凹凸部,所述引导凹凸部沿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插入方向延伸,并且通过与所述被引导凹凸部的嵌合来沿插入方向引导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
在所述引导凹凸部具备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与所述内侧侧面部正交的方向倾斜,另一方面,
在所述被引导凹凸部具备与所述倾斜面对置的对置倾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
以构成所述引导凹凸部的凸部的宽度随着从所述雌型连接器壳体的内侧侧面部朝向内侧而变小的方式来设定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并且,
以构成所述被引导凹凸部的凸部的宽度随着从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的外侧侧面部朝向外侧而变小的方式来设定所述对置倾斜面的倾斜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连接器,
在所述雌型连接器壳体中的互相对置的内侧侧面部双方设有所述引导凹凸部,并且,
在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中的互相对置的外侧侧面部双方设有所述被引导凹凸部,
非对称地形成所述引导凹凸部,并且,
非对称地形成所述被引导凹凸部。
4.一种光连接器用雄型连接器壳体,
在该光连接器用雄型连接器壳体组装构成光传送路的光传送路关联部件,并且,该光连接器用雄型连接器壳体被允许向雌型连接器壳体插入,
在该雌型连接器壳体的至少任意一个内侧侧面部设置有引导凹凸部,在所述光连接器用雄型连接器壳体的在插入于所述雌型连接器壳体的插入状态下与所述内侧侧面部对应的外侧侧面部,以沿着相对于所述雌型连接器壳体的插入方向延伸的方式设有被引导凹凸部,该被引导凹凸部与所述引导凹凸部嵌合,
在所述被引导凹凸部具备对置倾斜面,所述对置倾斜面与所述引导凹凸部的倾斜面对置,该引导凹凸部的倾斜面以相对于与所述雌型连接器壳体的内侧侧面部正交的方向倾斜的方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连接器用雄型连接器壳体,
以构成所述被引导凹凸部的凸部的宽度随着从所述外侧侧面部朝向外侧而变小的方式设定所述对置倾斜面的倾斜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连接器用雄型连接器壳体,
在对置的所述外侧侧面部双方设有所述被引导凹凸部,并且非对称地形成该被引导凹凸部。
7.一种光连接器用雌型连接器壳体,其允许雄型连接器壳体插入,在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组装构成光传送路的光传送路关联部件,
在该雄型连接器壳体的至少任意一个外侧侧面部设置有被引导凹凸部,在所述光连接器用雌型连接器壳体的在插入有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插入状态下与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的外侧侧面部对应的内侧侧面部,以沿着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的插入方向延伸的方式设有引导凹凸部,该引导凹凸部与所述被引导凹凸部嵌合,
在所述引导凹凸部具备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与所述内侧侧面部正交的方向倾斜,并且,所述倾斜面与在所述雄型连接器壳体的被引导凹凸部设置的对置倾斜面对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连接器用雌型连接器壳体,
以构成所述引导凹凸部的凸部的宽度随着从所述内侧侧面部朝向内侧而变小的方式设定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光连接器用雌型连接器壳体,
在对置的所述内侧侧面部双方设有所述引导凹凸部,并且非对称地形成该引导凹凸部。
CN201380016590.0A 2012-03-30 2013-03-25 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雄型连接器壳体以及光连接器用雌型连接器壳体 Pending CN1042048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8779 2012-03-30
JP2012078779A JP2013210418A (ja) 2012-03-30 2012-03-30 光コネクタ、光コネクタ用雄型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及び光コネクタ用雌型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PCT/JP2013/058612 WO2013146698A1 (ja) 2012-03-30 2013-03-25 光コネクタ、光コネクタ用雄型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及び光コネクタ用雌型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4883A true CN104204883A (zh) 2014-12-10

Family

ID=49259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6590.0A Pending CN104204883A (zh) 2012-03-30 2013-03-25 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雄型连接器壳体以及光连接器用雌型连接器壳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16316B2 (zh)
EP (1) EP2833179A1 (zh)
JP (1) JP2013210418A (zh)
KR (1) KR20140130728A (zh)
CN (1) CN104204883A (zh)
WO (1) WO20131466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71414A (ja) * 2012-10-01 2014-04-2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6402531B (zh) * 2016-11-29 2018-08-21 东莞市卓益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连接内牙水龙头的水路接头
KR101909458B1 (ko) * 2017-01-16 2018-10-18 주식회사 제이티 옥외용 광커넥터
JP6648086B2 (ja) 2017-09-21 2020-02-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41790A (ja) * 1997-02-21 1998-09-11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の嵌合構造
JP2011028851A (ja) * 2009-07-21 2011-02-10 Yazaki Corp シールドケース、およびこれで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が被蔽されて成るコネクタ
CN102313940A (zh) * 2010-06-30 2012-01-11 安华高科技光纤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用于将模组从机架取出的适配器的光电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18513A (en) * 1987-06-05 1990-04-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ocket for an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carrier and method for packag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JPH07191274A (ja) * 1993-12-27 1995-07-28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
EP0773591A3 (en) * 1995-11-13 1998-09-16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Light emitting/detecting module
US6318902B1 (en) * 1996-03-12 2001-11-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ing partial large diameter alignment features
JPH10142451A (ja) * 1996-11-11 1998-05-29 Yazaki Corp 光コネクタ
US6079881A (en) * 1998-04-08 2000-06-27 Molex Incorporated Fiber optic connector receptacle assembly
JP3776404B2 (ja) * 1998-04-20 2006-05-1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のソケット
JP2002286976A (ja) * 2001-03-26 2002-10-03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光コネクタ装置及び光コネクタ
US6764222B1 (en) * 2003-01-16 2004-07-20 Molex Incorporated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JP2004350718A (ja) * 2003-05-27 2004-12-16 Mrd:Kk 遊技機およびコネクタ対
JP4058394B2 (ja) * 2003-07-10 2008-03-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のレセプタクル、光コネクタ、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427748B2 (ja) * 2005-02-28 2010-03-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748054B2 (ja) * 2006-12-27 2011-08-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8814441B2 (en) * 2007-04-20 2014-08-26 Huber+Suhner Ag Optical connector
JP2008292710A (ja) * 2007-05-23 2008-12-04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2667565B (zh) * 2009-12-22 2015-05-13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阵列以及具备该透镜阵列的光学模块
JP5658600B2 (ja) * 2011-03-07 2015-01-28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5675686B2 (ja) * 2012-03-30 2015-02-2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光コネクタ用ハウジング、及び光コネクタ用メタルケース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41790A (ja) * 1997-02-21 1998-09-11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の嵌合構造
JP2011028851A (ja) * 2009-07-21 2011-02-10 Yazaki Corp シールドケース、およびこれで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が被蔽されて成るコネクタ
CN102313940A (zh) * 2010-06-30 2012-01-11 安华高科技光纤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用于将模组从机架取出的适配器的光电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10418A (ja) 2013-10-10
EP2833179A1 (en) 2015-02-04
KR20140130728A (ko) 2014-11-11
WO2013146698A1 (ja) 2013-10-03
US20150016785A1 (en) 2015-01-15
US9116316B2 (en) 2015-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7514B (zh) 光连接器
US8888380B2 (en) Optoelectronic assembly and active optical cable using same
JP605337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2549852B (zh) 组合光和电气接口
CN104094147A (zh) 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壳体以及光连接器用金属外壳
US9323007B1 (en) One-piece optical fiber adapter capable of switching coupling polarity of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US8851763B2 (en) Optical fiber adapter with shutter member
JP2012128341A (ja) 二芯型光コネクタ
CN104204883A (zh) 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雄型连接器壳体以及光连接器用雌型连接器壳体
JP6133886B2 (ja) 光ファイバの運動制御を有するアクティブ光学ケーブルアセンブリ
JP2006215276A (ja) 光コネクタ
CN105940567A (zh) 可插拔模块
KR102307379B1 (ko) 커넥터 및 이 커넥터를 사용한 전자기기
US9146351B2 (en) Loopback housing for a fiber optic connector
US9563025B2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or fitting structure
JP2011209683A (ja) 光トランシーバ
US7204710B1 (en) SFP module mounting structure
KR101503130B1 (ko) 전자부품
JP5986544B2 (ja) コネクタ
JP2007519966A (ja) 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WO2014185260A1 (ja) 光コネクタ
US7845861B2 (en) Optical module
JP2013257366A (ja) 光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構造
US6873779B1 (en) Apparatus for multi-dimensional fiber management
KR20180102718A (ko) 광통신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