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3953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3953A
CN104183953A CN201410211186.5A CN201410211186A CN104183953A CN 104183953 A CN104183953 A CN 104183953A CN 201410211186 A CN201410211186 A CN 201410211186A CN 104183953 A CN104183953 A CN 104183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hell
otch
fixture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11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3953B (zh
Inventor
远藤隆吉
八木境
仙名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Pex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83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3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3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3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1Locks; La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2Hand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电绝缘外壳,在其中形成端子空间;端子,其插入端子空间中,端子包括护套部以及在护套部形成的啮合部;切口,其朝向外壳内的端子空间的轴突出,切口与啮合部啮合并且从啮合部脱开;弹性支撑件,其支撑切口以使切口能够在远离轴的方向上弹性形变;路径,夹具能够通过该路径朝向切口插入外壳内;以及一对端子支撑件,其水平地相互面对以使通过路径插入外壳内的夹具位于它们之间,并且当端子插入外壳内时与护套部接触。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于导线束上的电连接器,用于将电路板和导线束相互电连接。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应用于电连接器的外壳。
背景技术
图12示出传统的电连接器500,图13是沿着图12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观察的电连接器500的截面视图,以及图14是沿着箭头B的方向观察的电连接器500的截面视图。
如图12所示,电连接器500包括由电绝缘材料构成的外壳50,以及多个端子60,端子60沿着从外壳50的后部到前部的方向插入在外壳50内形成的端子空间51中。
每个端子60包括具有方形截面并形成于端子60插入外壳50的方向的前部的护套部61,以及形成于该方向的后部的导线压缩部62。从电缆63的覆盖物暴露出来的导线(未示出)以压缩状态固定于导线压缩部62中,由此使电缆63和端子60相互电连接。每个端子60在护套部61的前端部形成有远离护套部61的中心轴61c突出的啮合部64。
在外壳50内形成的每一个端子空间51在其中形成有切口(lance)53和弹性支撑件54,切口53朝向端子空间51的轴51c突出,弹性支撑件54支撑切口53以使切口53能够朝向和远离端子空间51的轴51c形变。如图12所示,通过在外壳50的后部形成的后部开口51b,端子60插入外壳50内,并且随后被推入外壳50内。在啮合部64沿切口53滑动并通过切口53之后,啮合部64与切口53啮合。由此,端子60固定于端子空间51内。
在电连接器500中的电连接发生缺陷的情况下,例如,必须将端子60从外壳50中抽出,在这种情况下,啮合部64和切口53必须相互脱开。以薄板形式的夹具(jig)70用于实现这个目的。如图12和13所示,夹具70通过邻近形成于外壳50前部的前部开口51a形成的开口55朝向外壳50的后部插入外壳50内。然后,如图14所示,夹具70在其近端部70b被向下推。夹具70通过其远端部70a在杠杆和支点的原理下逆向移动将弹性支撑件54的一部分提起,由此使弹性支撑件54向上形变,导致切口53从啮合部64脱离。然后,通过端子空间51的后部开口51b,端子60从外壳50中抽出。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39498提出了一种包括切口的连接器,切口在其前端部和后端部被支撑。使啮合表面向前突出的切口的一部分被设计为分成两部分。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47227提出了一种包括切口的连接器,切口在其前端部和后端部被支撑,并且被设计为能够围绕前端部和后端部形变。端子和切片前部之间具有空隙。夹具的脱开部分可以被插入该空隙中。
近来,要求电连接器具有小尺寸和低高度。因此,在外壳50内限定端子空间51的分隔壁56以及支撑切口53的弹性支撑件54被设计为较薄,并且夹具70插入外壳50内所通过的开口55被设计为较小。
然而,如果开口55被设计为足够小以应对设计尺寸和高度都小的电连接器的需求,则在用于塑造外壳50的注塑模具中,用于形成开口55的部分必须薄,导致注塑模具可能形变和/或损坏。此外,如果开口55被设计为较小,则通过开口55插入外壳50内的夹具70的远端部70a必须被设计为较薄,导致夹具70的强度减小。
上述问题在上述公开中也被发现,但仍未解决。
发明内容
鉴于传统电连接器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能够避免用于制作连接器外壳的注塑模具形变和/或损坏,并且进一步避免用于使切口和端子相互脱开的夹具的强度减小。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上述电连接器的外壳。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外壳,其由电绝缘材料构成并在其中形成端子空间;端子,其插入端子空间内,包括护套部和在护套部形成的啮合部;切口,朝向外壳中的端子空间的轴突出,切口与啮合部啮合并且从啮合部脱开;弹性支撑件,其支撑切口以使切口能够在远离轴的方向上弹性形变;路经,夹具能够通过该路径朝向切口插入外壳内;以及一对端子支撑件,其水平地相互面对以使通过路径插入外壳内的夹具位于端子支撑件之间,并且当端子插入外壳内时与护套部接触。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中,因为插入端子空间中的端子在其护套部由端子支撑件支撑,已经插入端子空间中的端子可以被稳定地支撑,避免夹具插入外壳内所通过的开口变窄。因此,可以避免注塑模具的一部分较薄(通过该部分,夹具插入外壳内所通过的开口形成),确保避免用于制造连接器外壳的注塑模具形变和/或损坏。此外,因为夹具插入外壳内所通过的路径可以形成得相对较宽,可以避免用于使切口和端子相互脱开的通过路径插入外壳内的夹具太薄,确保避免夹具的强度减小。
优选地,啮合部朝向护套部的轴突出。
由于端子的啮合部朝向护套部的内部(即,朝向护套部的轴)突出,而不是超过护套部向外(即,在远离护套部的轴的方向上)突出,因而可以形成宽的路径。因此,可以避免注塑模具的一部分形变和/或损坏(通过该部分,夹具插入外壳内所通过的路径形成),并且进一步,可以避免夹具的强度减小。
优选地,弹性支撑件限定分隔外壳以形成端子空间的壁。
通过如此设计弹性支撑件,电连接器可以被设计为尺寸和高度都小。
优选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压力变送器,其在路径中形成,当它被通过路径插入外壳内的夹具施压时,使切口在远离端子的方向上形变。
通过将电连接器设计为进一步包括压力变送器,可以仅通过将夹具经由路径插入外壳内使切口从端子脱开,确保用于使切口从端子脱开的步骤可以简化。
优选地,压力变送器包括在一个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在该方向,倾斜面靠近端子空间的轴,端子空间的轴在夹具插入外壳内的方向上。
因为通过当夹具插入外壳内时夹具所施加的压力,切口能够从端子脱开,所以用于使切口从端子脱开的步骤可以被简化。此外,可以提高切口和弹性支撑件两者的强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外壳,端子可拆卸地插入外壳内,端子包括护套部以及在护套部形成的啮合部,外壳由电绝缘材料构成并且在其中形成端子空间,端子插入端子空间内,外壳包括:切口,其朝向外壳内的端子空间的轴突出,切口与啮合部啮合并且从啮合部脱开;弹性支撑件,其支撑切口以使切口能够在远离轴的方向上弹性形变;路径,夹具可以通过该路径朝向切口插入外壳内;以及一对端子支撑件,其水平地相互面对以使通过路径插入外壳内的夹具位于端子支撑件之间,并且当端子插入外壳内时与护套部接触。
通过前述本发明获得的优势将在下文描述。
本发明可以避免用于制造连接器外壳的注塑模具形变和/或损坏,并且进一步避免用于使切口和端子相互脱开的夹具的强度减小。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本发明的上面的和其它的目的和优势特征将显而易见,其中,类似的参考标记指代整个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所示的箭头A指示的方向观察的电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3是沿图2所示的线B-B的截面透视图。
图4是沿图2所示的线C-C的截面透视图。
图5是沿图2所示的线C-C的截面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截面透视图,示出夹具插入电连接器内。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截面透视图,示出夹具插入电连接器内。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截面透视图,示出夹具插入电连接器内。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截面视图,示出通过插入电连接器内的夹具,切口从端子脱开。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截面视图,示出夹具插入电连接器内。
图11是图10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截面视图,示出通过插入电连接器内的夹具,切口从端子脱开。
图12是传统电连接器的截面透视图。
图13是沿图12所示的箭头B指示的方向观察的图12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截面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截面视图,示出通过插入电连接器内的夹具,切口从端子脱开。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文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下文参照附图1-9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
如图1-5所示,电连接器100包括外壳10和端子20,外壳10由电绝缘材料构成并且在其中限定相互平行延伸的多个端子空间11,每个端子20沿箭头X指示的方向从外壳10的后部向前部插入每个端子空间11中。
如图3所示,每个端子20包括具有方形截面并形成于端子20插入外壳10内的方向(即X方向)的前部的护套部21,以及形成于上述方向的后部的导线压缩部22。从电缆23的覆盖物暴露出来的导线(未示出)以压缩状态固定于导线压缩部22中,由此使电缆23和端子20相互电连接。每个端子20在护套部21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护套部21的轴21c突出的啮合部24。
外壳10包括:切口12,其朝向端子空间11的轴11c突出并且能够与啮合部24啮合和从啮合部24脱开;弹性支撑件13,其支撑切口12以使切口12能够在远离端子空间11的轴11c的方向上弹性形变;以及路径14,夹具30经由该路径通过朝向沿啮合部24的切口12的外壳10的前部插入端子空间中。夹具30用于使切口12和端子20相互脱开。弹性支撑件13形成于分隔壁16上或者与分隔壁16一体形成,分隔壁16将外壳10分隔成多个端子空间11。
如图3和5所示,端子20通过端子空间11的后部开口11b插入外壳10内,并且随后沿X方向被进一步推入外壳10内。由此,端子20的啮合部24和突出进入端子空间11的切口12相互推压,从而引起支撑切口12的弹性支撑件13形变。随着切口12沿远离轴11c的方向形变,啮合部24在切口12上滑动,并且当啮合部24超过切口12时,通过弹性支撑件13所施加的弹性反作用力,切口12返回至其原始位置。由此,切口12和啮合部24在轴11c的方向上相互面对,并且因此,即使沿X方向的反方向推压端子20,端子20也在端子空间11内保持啮合。
如图3-6所示,外壳10在每个端子空间11中包括一对端子支撑件15。端子支撑件15在水平方向(即,箭头H指示的方向)上相互面对并且被设计为与端子20的护套部21接触,其中夹具30通过路径14插入端子空间11并位于端子支撑件15之间。如上所述,当端子20插入端子空间11内时,端子20的护套部21在其前部上边缘21a处由一对端子支撑件15支撑。在说明书中,水平方向(箭头H指示的方向)指外壳10的横向方向,即,在电连接器100的前部布置多个路径14的方向,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端子20的啮合部24被设计为朝向护套部21的内部突出。换句话说,啮合部24相对于端子20的外表面凹陷。由此,因为除了突出部25,端子20不包括其它超过护套部21向外(即,在远离护套部21的轴21C的方向上)突出的部分,路径14可以被形成为较大。
因此,可以避免注塑模具(未示出)的一部分较薄(通过该部分,夹具30插入外壳10内所通过的路径14形成),确保可以避免注塑模具形变和/或损坏。此外,因为能够避免夹具30插入外壳10内所通过的路径14较窄,可以避免用于使切口12和端子20相互脱开的通过路径14插入外壳10内的夹具30太薄,确保避免夹具30的强度减小。
在电连接器100中的电连接发生缺陷的情况下,例如,必须将端子20从外壳10中抽出以修理端子20或者将端子20更换为一个新的,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插入端子空间11的端子20的啮合部24和切口12必须相互脱开,因而使用夹具30来实现这个目的。图6示出了夹具30的示例。如图6所示,夹具30包括矩形或方形柱的形式的基部30b,以及从基部30b的端部延伸的平板形式的插入部分30a。
如图7所示,夹具30在插入部分30a通过邻近端子空间11的前部开口11a的路径14的开口朝向外壳10的后部插入端子空间11内。然后,如图8所示,使插入部分30a在其远端部与切口12的前部接触。
然后,如图9所示,夹具30倾斜以使得基部30b向端子空间11的轴11c移动,导致插入部分30a在基部30b的反方向移动,即,以端子20的前上边缘21a作为支点,根据杠杆和支点的原理,围绕支点向上倾斜。向上移动的插入部分30a将弹性支撑件13的一部分提起,由此引起弹性支撑件13向上形变,导致切口12远离啮合部24移动。然后,通过沿与端子20插入端子空间11内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箭头Y指示的方向)推压端子20,端子20可以通过后部开口11b从端子空间11抽出。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可以形成较大的路径14。因此,可以避免注塑模具的一部分较薄(通过该部分,夹具30插入端子空间11内所通过的路径14形成),确保可以避免注塑模具形变和/或损坏。此外,因为夹具30插入端子空间11的路径14可以形成得相对较宽,可以避免夹具30的插入部分30a较薄,确保避免夹具30的强度减小。
此外,因为弹性支撑件13在分隔壁16上形成或者与分隔壁16一体形成,其中,弹性支撑件13支撑外壳10的端子空间11内的切口12以使切口12能够朝向和远离轴11c移动,分隔壁16将外壳10分隔成多个端子空间11,所以电连接器100可以被设计为小尺寸和低高度。
另外,外壳10被设计为包括一对端子支撑件15,其在水平方向(即,H方向)上相互面对并且能够与端子20的护套部21的前上部边缘21a接触,其中夹具30通过路径14插入端子空间11内并位于端子支撑件15之间。因此,可以避免路径14过窄,并且可以稳定地支撑插入端子空间11内的端子20。
(第二实施例)
下文参照附图10和11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00。图10和11是电连接器200的截面视图。与图1-9所示的电连接器100的部件或元件对应的图10和11所示的电连接200的部件或元件具有相同的参考数字,并且以与第一实施例的对应部件或元件相同的方式操作,下文明确说明的除外。
如图10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00被设计为包括压力变送器17,其在路径14中形成,当它被通过路径14插入端子空间11内的夹具30施压时,使切口12沿远离端子20的方向形变。压力变送器17由一倾斜面限定。用作压力变送器的倾斜面17沿着倾斜面17靠近端子空间11的轴11c的方向倾斜,端子空间11的轴11c在夹具30插入端子空间11的方向上。
如图11所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00中,通过路径14插入端子空间11内的夹具30的插入部分30a与倾斜面17接触,并且随后,将切口12推高。结果,切口12远离端子20的啮合部24移动。由此,切口12从啮合部24脱开的步骤可以被简化。
此外,因为用作压力变送器的倾斜面17能够有效地将当夹具30插入端子空间11内时由夹具30所施加的压力转变为用于将切口12从啮合部24脱开的力,切口12可以很容易从端子20的啮合部24脱开。特别地,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使切口12从电连接器100的啮合部24脱开的步骤不同,其不再需要倾斜夹具30以使基部30b向端子空间11的轴11c移动。
此外,倾斜面17提供了如下优势,即,因为位于弹性支撑件13附近的切口12的拐角是钝角,可以避免压力集中于切口12,确保切口12和弹性支撑件13的强度提高。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能够广泛地在诸如电气和电子设备工业和汽车工业等各种领域用作导线连接器,用于使电路板和导线束相互电连接。
虽然本发明关于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和200进行了描述,但可以理解,通过本发明所包含的主题不限于这些特定实施例。相反,本发明的主题旨在包括如下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的变形、修改和等同。
2013年5月20日提交的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106530的全部公开内容整体上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2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外壳,其由电绝缘材料构成并在其中形成端子空间;
端子,其插入所述端子空间内,所述端子包括护套部以及在所述护套部形成的啮合部;
切口,其朝向所述外壳内的所述端子空间的轴突出,所述切口与所述啮合部啮合并从所述啮合部脱开;
弹性支撑件,其支撑所述切口以使所述切口能够在远离所述轴的方向上弹性形变;
路径,夹具能够通过该路径朝向所述切口插入所述外壳内;以及
一对端子支撑件,其水平地相互面对以使通过所述路径插入所述外壳内的所述夹具位于所述端子支撑件之间,并且当所述端子插入所述外壳内时与所述护套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啮合部朝向所述护套部的轴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弹性支撑件限定将所述外壳分隔形成所述端子空间的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弹性支撑件限定将所述外壳分隔形成所述端子空间的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路径中形成的压力变送器,当所述压力变送器被通过所述路径插入所述外壳内的所述夹具施压时,使所述切口在远离所述端子的方向上形变。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路径中形成的压力变送器,当所述压力变送器被通过所述路径插入所述外壳内的所述夹具施压时,使所述切口在远离所述端子的方向上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路径中形成的压力变送器,当所述压力变送器被通过所述路径插入所述外壳内的所述夹具施压时,使所述切口在远离所述端子的方向上形变。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压力变送器包括倾斜面,其在所述倾斜面靠近所述端子空间的轴的方向上倾斜,所述端子空间的轴在所述夹具插入所述外壳内的方向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压力变送器包括倾斜面,其在所述倾斜面靠近所述端子空间的轴的方向上倾斜,所述端子空间的轴在所述夹具插入所述外壳内的方向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压力变送器包括倾斜面,其在所述倾斜面靠近所述端子空间的轴的方向上倾斜,所述端子空间的轴在所述夹具插入所述外壳内的方向上。
11.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外壳,端子可拆卸地插入所述外壳内,所述端子包括护套部以及在所述护套部形成的啮合部,
所述外壳由电绝缘材料构成并且在其中形成端子空间,所述端子插入所述端子空间内,
所述外壳包括:
切口,其在所述外壳内朝向所述端子空间的轴突出,所述切口与所述啮合部啮合并从所述啮合部脱开;
弹性支撑件,其支撑所述切口以使所述切口能够在远离所述轴的方向上形变;
路径,夹具能够通过该路径朝向所述切口插入所述外壳内;以及
一对端子支撑件,其水平地相互面对以使通过所述路径插入所述外壳内的所述夹具位于所述端子支撑件之间,并且当所述端子插入所述外壳内时与所述护套部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外壳,其中,所述啮合部朝向所述护套部的轴突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外壳,其中,所述弹性支撑件限定将所述外壳分隔形成所述端子空间的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外壳,其中,所述弹性支撑件限定将所述外壳分隔形成所述端子空间的壁。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外壳,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路径中形成的压力变送器,当所述压力变送器被通过所述路径插入所述外壳内的所述夹具施压时,使所述切口在远离所述端子的方向上形变。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外壳,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路径中形成的压力变送器,当所述压力变送器被通过所述路径插入所述外壳内的所述夹具施压时,使所述切口在远离所述端子的方向上形变。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外壳,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路径中形成的压力变送器,当所述压力变送器被通过所述路径插入所述外壳内的所述夹具施压时,使所述切口在远离所述端子的方向上形变。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外壳,其中,所述压力变送器包括倾斜面,其在所述倾斜面靠近所述端子空间的轴的方向上倾斜,所述端子空间的轴在所述夹具插入所述外壳内的方向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外壳,其中,所述压力变送器包括倾斜面,其在所述倾斜面靠近所述端子空间的轴的方向上倾斜,所述端子空间的轴在所述夹具插入所述外壳内的方向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外壳,其中,所述压力变送器包括倾斜面,其在所述倾斜面靠近所述端子空间的轴的方向上倾斜,所述端子空间的轴在所述夹具插入所述外壳内的方向上。
CN201410211186.5A 2013-05-20 2014-05-19 电连接器 Active CN1041839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6530A JP5708705B2 (ja) 2013-05-20 2013-05-20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3-106530 2013-05-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3953A true CN104183953A (zh) 2014-12-03
CN104183953B CN104183953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624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1186.5A Active CN104183953B (zh) 2013-05-20 2014-05-19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93853B2 (zh)
EP (1) EP2806505A1 (zh)
JP (1) JP5708705B2 (zh)
KR (1) KR101566687B1 (zh)
CN (1) CN1041839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4239A (zh) * 2015-05-08 2018-01-0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线用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1612B2 (ja) * 2012-09-21 2017-06-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318836B2 (en) * 2014-02-06 2016-04-19 Dai-Ichi Seiko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JP5895973B2 (ja) * 2014-06-12 2016-03-3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導電端子
KR200491554Y1 (ko) * 2015-10-27 2020-04-27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리셉터클 터미널,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리셉터클 커넥터 재조립 구조
US10027050B2 (en) 2016-12-15 2018-07-17 Lear Corporation Inner housing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cavity
CN207338730U (zh) * 2017-08-30 2018-05-08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连接器
EP4262027A1 (en) * 2022-04-11 2023-10-18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Connector assembl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54856B1 (en) * 1993-11-18 1999-08-0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Devices and method for examining connectors
US20020002001A1 (en) * 2000-07-03 2002-01-03 Makoto Fukamachi Connector
KR20080024629A (ko) * 2006-09-14 2008-03-19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랜스 파손 방지 커넥터
CN103022780A (zh) * 2011-09-20 2013-04-0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组装该连接器的方法
CN103022778A (zh) * 2011-09-22 2013-04-0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0186U (zh) * 1989-02-20 1990-09-04
JPH0355674A (ja) 1989-07-24 1991-03-1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情景解釈処理方法
JPH0355674U (zh) * 1989-10-03 1991-05-29
JPH08250176A (ja) * 1995-03-13 1996-09-2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3864801B2 (ja) * 2002-02-20 2007-01-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3257531A (ja) * 2002-03-01 2003-09-1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3415140B1 (ja) * 2002-07-04 2003-06-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069757B2 (ja) 2003-02-14 2008-04-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077701B2 (en) * 2003-06-06 2006-07-1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268074B2 (ja) * 2004-03-05 2009-05-2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コネクタ
JP4186866B2 (ja) * 2004-05-07 2008-11-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07035101A1 (de) * 2007-07-26 2009-01-29 Robert Bosch Gmbh Kontaktgehäuse für eine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und mit einer Steckerbodenplatte mit Elementen zur Kontaktzentrierung
JP2011253717A (ja) * 2010-06-02 2011-12-1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US8147279B1 (en) * 2011-03-28 2012-04-0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overstress protection
JP5243587B2 (ja) * 2011-09-21 2013-07-24 日本デルファイ・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3069537A (ja) * 2011-09-22 2013-04-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US9231333B2 (en) * 2013-06-18 2016-01-05 Dai-Ichi Seiko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having a lance supported by a resilient support with a slit and disengageable by a jig
JP5692421B1 (ja) * 2014-01-10 2015-04-0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708837B1 (ja) * 2014-02-06 2015-04-3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端子
US9318836B2 (en) * 2014-02-06 2016-04-19 Dai-Ichi Seiko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54856B1 (en) * 1993-11-18 1999-08-04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Devices and method for examining connectors
US20020002001A1 (en) * 2000-07-03 2002-01-03 Makoto Fukamachi Connector
KR20080024629A (ko) * 2006-09-14 2008-03-19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랜스 파손 방지 커넥터
CN103022780A (zh) * 2011-09-20 2013-04-0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组装该连接器的方法
CN103022778A (zh) * 2011-09-22 2013-04-0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4239A (zh) * 2015-05-08 2018-01-0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线用连接器
CN107534239B (zh) * 2015-05-08 2019-07-1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线用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66687B1 (ko) 2015-11-06
US20140342606A1 (en) 2014-11-20
JP5708705B2 (ja) 2015-04-30
EP2806505A1 (en) 2014-11-26
CN104183953B (zh) 2017-04-12
US9293853B2 (en) 2016-03-22
KR20140136392A (ko) 2014-11-28
JP2014229405A (ja) 2014-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3953A (zh) 电连接器
US771775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US9627822B2 (en) Connector
CN104241919B (zh) 电连接器
US7611363B2 (en) Connector
US20120315804A1 (en) Contact spring for plug connector socket
US958387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detecting structure
US1042281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tacts thereof
US9876295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8727798B2 (en) Coaxi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normal force i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59168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ti-mismating devic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insertion of a smaller sized mating connector
US777583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lip member
JP2011044405A (ja) コネクタ
US2015004489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dditional exterior shell
JP2011065830A (ja) コネクタ
US917832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6257762A (zh) 连接器
US768217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US2015005083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series
JP2008504655A (ja) 電気的接触のための切替え機構を有する同軸コネクタ
JP6847016B2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KR20160001516A (ko) 기판용 커넥터 및 이를 사용한 기판과 커넥터 연결장치
CN110212343A (zh) 一种高速连接器及插孔接触件
JP2019061795A (ja) 電源接続用コネクタ
JP2007280889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