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9905A - 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 - Google Patents

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9905A
CN104179905A CN201410209011.0A CN201410209011A CN104179905A CN 104179905 A CN104179905 A CN 104179905A CN 201410209011 A CN201410209011 A CN 201410209011A CN 104179905 A CN104179905 A CN 104179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block
lateral margin
matrix
key element
eng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090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木雄大
近能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bakimoto Chain Co
Original Assignee
Tsubakimoto Chai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bakimoto Chain Co filed Critical Tsubakimoto Chain Co
Publication of CN104179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99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18Means for guiding or supporting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18Means for guiding or supporting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185Means for guiding or supporting belts, ropes, or chains the guiding surface in contact with the belt, rope or chain having particular shapes, structures or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链条导件,通过使卡合结构的卡合变得容易,从而提高组装效率,通过降低因卡合部彼此的冲突及导块的抖动而产生的噪音,从而提高肃静性能,通过降低各卡合部的磨耗及疲劳,从而提高耐久性。通过卡合结构来结合链条导件(100)的基体(110)与导块(150)。由孔部(121)及卡合片(161)构成的侧缘卡合结构限制基体(110)与导块(150)在长度方向上相对移动。由槽部(131)及卡合片(171)构成的面对卡合结构限制基体(110)与导块(150)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移动。卡合片(161、171)是可弹性变形的弹性卡合要素,侧缘卡合结构及面对卡合结构是经过在装配移动过程中发生的卡合片(161、171)的弹性变形而处于卡合状态的卡合配合结构。

Description

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其通过卡合结构结合进行运动的可挠曲传动体滑动接触的导块与支撑该导块的基体。
该导件例如是可挠曲传动体即链条所滑动接触的链条导件,例如,由使用于汽车用发动机的定时用卷挂传动装置所具备。
背景技术
以往,周知如下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具备导块与基体的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中,通过由基体的基体卡合部与导块的导块卡合部所构成的卡合结构来结合基体及导块,导块具有进行运动的可挠曲传动体所滑动接触的运动面,基体具有支撑该导块的支撑面。
专利文献1:日本国实公平7-36201号公报(第6栏第17行~7栏第18行、第5~8图)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6-250208号公报(第0019~0021段、图1~5)
在基体与导块被卡合结构所结合的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例如链条用的导件中,由于如下地将导块装配于基体,将相互对应的多个基体卡合部及多个导块卡合部在导件的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上进行组合或在导件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上进行组合等而在不同方向上卡合于导件,或者,将沿着导件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作为扭曲中心线而使导块一边扭曲一边卡合,因此会依赖手工作业,成为花费时间的作业。因而,导件的组装效率低,存在成本增加的问题。
另外,在如前所述地将导块装配于基体时,为了使各基体卡合部与各导块卡合部的卡合变得容易,在基体卡合部与导块卡合部之间,在该卡合状态下形成导件长度方向上的间隙(以下,称为“装配用间隙”)。该装配用间隙不同于用于容许因进行运动的链条滑动接触于导块而产生的摩擦热或导件所处在的环境的温度变化(例如,发动机温度的变化)而在基体与导块之间产生的基于热膨胀系数的基体及导块的膨胀(即,热膨胀。以下,将基体及导块的热膨胀称为“热膨胀”)及收缩(即,热收缩。以下,将基体及导块的热收缩称为“热收缩”。另外,将热膨胀及热收缩合并称为“热膨胀收缩”)的伸缩量的差(以下,称为“热伸缩量差”)的间隙(以下,称为“热膨胀收缩用间隙”)。
而且,热膨胀收缩用间隙是在导件的设计上预先设定的常温下的间隙。另外,常温是日本工业标准所规定的常温。
当设置有这样的装配用间隙时,由于在相互卡合的卡合部的长度方向间隙增大相当于装配用间隙的部分,因此在伴随运动速度的变动或振动的链条滑动接触的导块因与链条之间的摩擦而在长度方向上移动时,卡合部彼此冲突时的冲击变大。而且,由于起因于该冲突而存在由冲突音引起的导件的噪音增大的问题或在各卡合部的磨耗及疲劳的发展程度变大,因此存在各卡合部的耐久性甚至导件的耐久性降低的问题。
而且,当在基体卡合部与导块卡合部之间存在高度方向间隙时,因张力变动或振动等而链条发生抖动,从而发生导块的一部分在导件高度方向上离开基体的现象所谓浮起,导块也有可能发生抖动。而且,也因该导块的抖动而存在导件的噪音增大或各卡合部的磨耗及疲劳发展程度变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其通过将用于相互装配结合基体及导块的基体卡合部及导块卡合部的卡合变得容易,从而在提高组装效率的同时减小用于使基体卡合部及导块卡合部卡合的装配用间隙,而且抑制导块的抖动,由此降低因这些卡合部彼此发生冲突及导块的抖动而发生的噪音,从而肃静性能得以提高,而且通过降低因所述冲突而发生的各卡合部的磨耗及疲劳来提高耐久性。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如下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在基体及导块的热膨胀时,通过降低因导块的抖动而发生的噪音来提高肃静性能。
本发明所涉及的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如下,其具备:基体,具有支撑面与在宽度方向上位于隔着所述支撑面的位置的1对基体侧缘;及导块,具有进行运动的可挠曲传动体滑动接触的运动面与在宽度方向上位于隔着所述运动面的位置的1对导块侧缘,通过由所述基体的基体卡合部及所述导块的导块卡合部所构成的卡合结构来结合所述基体及所述导块,从而所述支撑面在所述导块的背面支撑所述导块,所述基体卡合部具有设置于1个以上的所述基体侧缘的基体侧缘卡合部与设置于所述支撑面的支撑面卡合部,所述导块卡合部具有设置于1个以上的所述导块侧缘的导块侧缘卡合部与设置于所述背面的背面卡合部,相互处于卡合状态的所述基体侧缘卡合部及所述导块侧缘卡合部构成侧缘卡合结构,相互处于卡合状态的所述支撑面卡合部及所述背面卡合部构成面对卡合结构,所述侧缘卡合结构在所述卡合状态下限制所述基体与所述导块在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当中的至少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所述面对卡合结构在所述卡合状态下限制所述基体与所述导块在高度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所述基体侧缘卡合部、所述导块侧缘卡合部的至少一方与所述支撑面卡合部、所述背面卡合部的至少一方为,具有1个以上可弹性变形的弹性卡合要素的弹性卡合部,所述侧缘卡合结构及所述面对卡合结构是经过在装配移动过程中发生的所述弹性卡合要素的弹性变形而处于所述卡合状态的卡合配合结构,装配移动过程是在将所述导块装配于所述基体时所述导块在高度方向上朝着所述基体相对移动的过程,由此解决了上述问题。
关于本发明,长度方向是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的长度方向,是沿着可挠曲传动体的运动方向延伸的沿着导块的运动面的方向。另外,宽度方向是导件的宽度方向,是与虚拟平面正交的方向。高度方向是导件的高度方向,是在虚拟平面上与长度方向的切线方向及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此,虚拟平面是在与运动面正交的同时与长度方向平行的平面。
另外,上方是在高度方向上相对于支撑面而言运动面所处在的方向,下方是在高度方向上与上方相反的方向。
横向宽度是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
另外,导块在高度方向上朝着基体相对移动是指导块在高度方向上朝着基体移动的方式及基体在高度方向上朝着导块移动的方式的至少一种移动方式。
于是,本发明的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如下,具备:基体,具有支撑面与在宽度方向上位于隔着支撑面的位置的1对基体侧缘;及导块,具有进行运动的可挠曲传动体滑动接触的运动面与在宽度方向上位于隔着运动面的位置的1对导块侧缘,通过由基体的基体卡合部及导块的导块卡合部所构成的卡合结构来结合基体及导块,从而支撑面在导块的背面支撑导块,由此通过使基体所具有的基体卡合部及导块所具有的导块卡合部处于卡合状态,从而将导块装配于基体,不仅得到基体及导块呈一体地结合的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而且发挥如以下所示的本发明的特有的效果。
即,根据本发明的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基体卡合部具有设置于1个以上的基体侧缘的基体侧缘卡合部与设置于支撑面的支撑面卡合部,导块卡合部具有设置于1个以上的导块侧缘的导块侧缘卡合部与设置于背面的背面卡合部,相互处于卡合状态的基体侧缘卡合部及导块侧缘卡合部构成侧缘卡合结构,相互处于卡合状态的支撑面卡合部及背面卡合部构成面对卡合结构,侧缘卡合结构在卡合状态下限制基体与导块在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当中的至少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对移动,面对卡合结构在卡合状态下限制基体与导块在高度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基体侧缘卡合部、导块侧缘卡合部的至少一方与支撑面卡合部、背面卡合部的至少一方为,具有1个以上可弹性变形的弹性卡合要素的弹性卡合部,侧缘卡合结构及面对卡合结构是经过在装配移动过程中发生的弹性卡合要素的弹性变形而处于卡合状态的卡合配合结构,装配移动过程是在将导块装配于基体时导块在高度方向上朝着基体相对移动的过程,由此侧缘卡合结构及面对卡合结构的任意一个都是卡合配合结构,因此在装配移动过程中,通过在高度方向上对于基体相对地按压导块,从而利用侧缘卡合结构及面对卡合结构分别具有的弹性卡合要素的弹性变形能够使基体卡合部及导块卡合部相互处于卡合状态。因而,由于对于基体的导块的装配变得容易,而且也能够使该装配机械化,因此能够提高导件的组装效率,而且能够降低导件的成本。
另外,由于只通过基体及导块的相对的高度方向移动来完成基体卡合部及导块卡合部的卡合,因此几乎不需要基体卡合部与导块卡合部之间的长度方向的装配用间隙,或者与以往相比大幅减少,而且,由于通过侧缘卡合结构来限制导块及基体的相对的长度方向移动,因此在可挠曲传动体运动时因起因于装配用间隙的导块的长度方向移动而发生的侧缘卡合部彼此的冲突被抑制,所以因该冲突而发生的噪音降低。而且,由于因面对卡合结构而导块及基体的相对的高度方向移动(即,导块的浮起)被限制,因此在可挠曲传动体运动时的导块的抖动被抑制,所以起因于该抖动的噪音降低。其结果,起因于基体侧缘卡合部及导块侧缘卡合部之间的装配用间隙及导块抖动的噪音降低,能够提高导件的肃静性能。
另外,由于限制导块浮起的支撑面卡合部及背面卡合部分别设置于基体的支撑面及导块的背面,因此直接限制背面从支撑面离开的导块的浮起,以及,由于支撑面、背面与基体侧缘、导块侧缘相比是在宽度方向上更大的区域,因此支撑面卡合部及背面卡合部在宽度方向上的配置自由度及结构自由度变大,所以用于提高导块浮起的限制效果的支撑面卡合部及背面卡合部的设计自由度较高,因此能够提高卡合结构的抑制导块抖动的效果,而且能够提高降低起因于该抖动的噪音的效果。
而且,由于通过抑制起因于装配用间隙的所述冲突,从而因该冲突而发生的基体侧缘卡合部与导块侧缘卡合部的磨耗降低,以及,用于抑制导块浮起的卡合结构是与侧缘卡合结构不同的面对卡合结构,因此与仅由侧缘卡合结构限制导块的长度方向移动及浮起的导件相比,降低作用于侧缘卡合部结构的负载,所以在该点上也能够降低基体侧缘卡合部及导块侧缘卡合部的磨耗及疲劳,能够提高基体及导块的耐久性甚至导件的耐久性。
根据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结构,由于在侧缘卡合结构及面对卡合结构当中,一方的结构为在基体及导块的热膨胀时通过增加在高度方向上的卡合力而将导块按压于支撑面的结构,另一方的结构为在基体及导块的热收缩时通过增加在高度方向上的卡合力而将导块按压于支撑面的结构,因此在热膨胀时,侧缘卡合结构及面对卡合结构的一方根据其卡合力的增大而将导块按压于支撑面,在热收缩时,侧缘卡合结构及面对卡合结构的另一方根据其卡合力的增大而将导块按压于支撑面,所以在热膨胀时及热收缩时都能够抑制导块的浮起,能够抑制导块的抖动。
根据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结构,由于在至少1个基体侧缘设置有导向部,其在装配移动过程中一边限制导块对于基体在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移动,一边沿着高度方向对导块进行导向,因此在装配移动过程中,设置于基体侧缘的导向部对沿着高度方向移动的导块以对于基体不会在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离的方式进行导向,所以利用卡合配合结构的侧缘卡合结构及面对卡合结构的卡合变得容易,能够容易地利用卡合结构将导块装配于基体。
根据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结构,由于基体侧缘卡合部由1个以上的基体侧缘卡合要素所构成,导块侧缘卡合部由与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相同数量的作为弹性卡合要素的导块侧缘卡合要素所构成,导块侧缘卡合要素具有在与运动面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卡合于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的第1卡合部位与第2卡合部位,第1卡合部位如下,在卡合状态下从下方抵接于基体侧缘卡合要素,在基体及导块的热膨胀时增加对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的卡合力,第2卡合部位如下,在卡合状态下从上方抵接于基体侧缘卡合要素,在基体及导块的热收缩时,与面对卡合结构协同而增加对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的卡合力,因此在热膨胀时,从下方抵接于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的第1卡合部位的卡合力的反作用力将导块按压于支撑面,所以导块的浮起被抑制,在热收缩时,由于通过从上方抵接于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的第2卡合部位对于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的卡合力及在面对卡合结构中的卡合力来抑制对于基体的导块在高度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在热膨胀时及热收缩时都能够抑制导块的抖动。
而且,由于第1、第2卡合部位设置于1个导块侧缘卡合要素,因此与该第1、第2卡合部位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导块侧缘卡合要素的情况相比导块侧缘卡合要素的个数减少,所以能够有助于基体及导块结构的简单化及轻量化。
根据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结构,由于在1对基体侧缘上设置有在具有阶梯部与底部的同时朝着下方凹下的缺口部,所述阶梯部在高度方向上存在,所述底部与阶梯部相连而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底部是基体侧缘卡合要素,在缺口部内配置有第2卡合部位,其在与第1卡合部位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卡合于基体侧缘卡合要素,因此缺口部具有在高度方向上的阶梯部,缺口部的底部为基体侧缘卡合要素,所以在导块侧缘卡合要素中位于与第1卡合部位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的第2卡合部位配置在缺口部内,因此相应于缺口部的阶梯部的部分,可抑制或防止导块侧缘卡合要素相对于基体侧缘卡合要素向上方突出,所以能够在高度方向使导件小型化。另外,由于基体侧缘因缺口部的形成而被轻量化,导块侧缘卡合要素在高度方向被小型化,因此能够使基体及导块轻量化。
根据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结构,由于基体侧缘卡合部由1个以上的第1基体侧缘卡合要素与基体侧缘卡合要素即第2基体侧缘卡合要素所构成,导块侧缘卡合部由与第1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相同数量的作为弹性卡合要素的第1导块侧缘卡合要素和导块侧缘卡合要素即第2导块侧缘卡合要素所构成,第1导块侧缘卡合要素从宽度方向内侧在高度方向上卡合于第1基体侧缘卡合要素,同时在卡合状态下从下方抵接于第1基体侧缘卡合要素,在基体及导块的热膨胀时增加对第1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的卡合力,第1卡合部位从宽度方向外侧在高度方向上卡合于第2基体侧缘卡合要素,因此第1导块侧缘卡合要素及第1卡合部位在宽度方向上从相互相反的方向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卡合于第1基体侧缘卡合要素及第2基体侧缘卡合要素,所以在热膨胀时,在第1导块侧缘卡合要素及第1卡合部位当中的任意一方中,即使因起因于在基体与导块之间的宽度方向的热伸缩量差而发生的宽度方向的卡合区域的减少而卡合力降低,在第1导块侧缘卡合要素及第1卡合部位当中的另一方中,也能够避免因起因于宽度方向的热伸缩量差而发生的宽度方向的卡合区域的减少,能够确保宽度方向的卡合区域,因此能够抑制在热膨胀时导块浮起,能够抑制导块抖动。
根据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结构,由于支撑面卡合部由1个以上的槽部所构成,所述槽部具有:缝隙部,在形成向支撑面开口的缝隙空间的同时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及收容部,在高度方向与缝隙部相连的同时在长度方向上延伸,收容部由多个宽度宽的收容部与横向宽度小于宽度宽的收容部的横向宽度的多个宽度窄的收容部在长度方向上一个一个交互相连排列而构成,背面卡合部由1个以上的作为弹性卡合要素的卡合片所构成,所述卡合片具有:导块面对卡合部位,收容于收容部;及支撑部,连结于背面且支撑导块面对卡合部位,缝隙部的横向宽度小于导块面对卡合部位的横向宽度,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窄的收容部的大小为收容于宽度窄的收容部的导块面对卡合部位可在宽度方向上接触的大小,导块面对卡合部位如下,在经过装配移动过程中接触缝隙部而发生的弹性变形后所处在的收容部内,通过卡合于槽部而限制导块向上方移动,而且,在导块热膨胀收缩时,可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宽度宽的收容部之间经过宽度窄的收容部而移动,因此通过导块面对卡合部位经过因接触槽部而发生的弹性变形而配置在收容部内,处于与槽部卡合的状态,从而卡合片能够抑制导块浮起,能够抑制导块抖动。
另外,由于宽度窄的收容部在接触导块面对卡合部位的状态下容许该导块面对卡合部位在长度方向上移动,因此在球体172与宽度窄的收容部138接触的状态下,在可挠曲传动体运动时,抑制起因于在侧缘卡合结构中的热膨胀收缩用间隙而导块在长度方向上移动。因而,由于抑制处于卡合状态的侧缘卡合部彼此冲突,另外在侧缘卡合部彼此冲突时降低冲突中的冲击,因此能够降低因冲突而发生的噪音及侧缘卡合部的磨耗。
而且,由于在因热膨胀收缩而发生的热膨胀收缩量差较大时,长度方向上导块在宽度宽的收容部或宽度窄的收容部的跨度上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因热膨胀收缩而导块及基体破损。
根据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结构,由于槽部在长度方向上在支撑面的全长上连续形成,宽度宽的收容部所形成的宽度宽的收容空间呈球状,导块面对卡合部位是在宽度方向上的单侧具有球状面的半球体,因此在球状的宽度宽的收容空间中,由于在宽度方向上的导块面对卡合部位的球状面侧的相反侧形成半球状的空间,因此在对可挠曲传动体或导件进行润滑的润滑油流入槽部内时,槽部内的润滑油的流动变得顺畅,所以由润滑油发挥的对基体及导块的冷却效果得以提高,从而能够提高导件的冷却性(即,促进导件冷却)。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是链条导件的立体图。
图2是在宽度方向上观察图1的链条导件的侧视图。
图3是沿着长度方向在高度方向上观察图1的链条导件的俯视图,是省略一部分的图。
图4是图3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图4的要部放大图。
图6是图5的6-6线剖视图。
图7是图5的7-7线剖视图。
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是模式俯视图。
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其他变形例,是相当于图8的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是相当于图2的图。
图11是在第2实施例中相当于图8的图。
图12是图11的12-12线剖视图。
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是相当于图2的图。
图14是在第3实施例中相当于图8的图。
图15是图14的15-15线剖视图。
图16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是相当于图5的图。
符号说明
100、200、300、400-链条导件;110、210、310、410-基体;113、213、313、413-支撑面;114、115、214、215、314、315、414、415-基体侧缘;114a、115a、214a、215a、314a、315a-凸缘;116、216、316-嵌合槽部;116c、216c、316c-导向部;121、221、321-侧缘孔部;122、222、322-上壁;123、223、323-孔;131、231、331、431-槽部;132a-缝隙空间;132c、432c-宽度宽的收容空间;132d-宽度窄的收容空间;133、433-缝隙部;136、436-面对收容部;137、437-宽度宽的收容部;138、438-宽度窄的收容部;150、250、350、450-导块;151、251、351-运动面;153、253、353、453-背面;154、155、254、255、354、355-导块侧缘;161、261、361、281、381-侧缘卡合片;162、282、382-爪;162a、282a、382a-从动面;163、263、363、283、383-支撑部;171、271、371、471-面对卡合片;172、272、372-球体;472-半球体;173、273、373、473-支撑部;244、344-侧缘嵌入部;245、345-凹部;246、346-上壁;248、348-里部;284、384-内侧支撑部;285、385-桥部;286、386-外侧支撑部;341-缺口部;342-阶梯部;343-底部;E-卡合结构;E1-侧缘卡合结构;E2-面对卡合结构;Eb-基体卡合部;Es-导块卡合部;Eb1-基体侧缘卡合部;Eb2-支撑面卡合部;Es1-导块侧缘卡合部;Es2-背面卡合部;e0-定位卡合要素;e11、e12-侧缘卡合要素;e2-面对卡合要素;C-长度方向间隙;P1-中央面;P2-长度方向中央平面;W1~W5-横向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导件中,弹性卡合部是基体侧缘卡合部及导块侧缘卡合部当中的两者或者是任意一方,是支撑面卡合部及背面卡合部当中的两者或者是任意一方即可。在构成弹性卡合部的全部卡合要素中,也可以是其一部分为弹性卡合要素,其余部分的卡合要素与成为卡合对象的卡合部所具有的弹性卡合要素一起构成卡合配合结构。
另外,可挠曲传动体是通过运动来传递动力的可挠曲构件,例如,链条或者带。另外,该导件是为了对可挠曲传动体施加张力而可移动地安装于安装对象的可动导件,或者,固定安装于安装对象的固定导件。
具备具有本发明的导件的传动装置的机械,除了汽车用动力装置(包含发动机)以外也可以是汽车用以外的动力装置(包含发动机)、工业机械或搬运机械。
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图16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图。
参照图1、图2可知,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对作为可挠曲传动体的链条20沿着其运动方向进行导向的作为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的链条导件(以下称为“导件”)100如下,使用于作为机械的发动机的卷挂传动装置所具备,在此是定时用卷挂传动装置所具备。
该传动装置具备:无接头链条20;链轮装置,由该链条20搭过的多个链轮所构成;导件100,构成链条20滑动接触的导件装置,链条20被该链轮装置具有的驱动链轮所驱动而运动;及张紧装置21,对该导件100施加力。导件100是以摆动中心线L为中心可摆动地安装于发动机中的作为安装部的发动机本体的可动导件。张紧装置21将导件100按压于链条20,对链条20施加张力。摆动中心线L及宽度方向相互平行。
所述传动装置如下,配置在形成于发动机的传动室内,由发动机具备的润滑油装置所供给的润滑油进行润滑。因而,传动室内呈润滑油环境。而且,润滑油被所述润滑油装置所供给而直接附着或者作为在传动室内飞散的油滴而附着于润滑油环境中的链条20、导件100及所述链轮的。
导件100具备:基体110,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及导块150,被该基体110所支撑而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导件100是与宽度方向相比长度方向更长的杆状的导件。基体110是由基体用形成材料构成的单一的成形品,导块150是由导块用形成材料构成的单一的成形品。
基体用形成材料与导块用形成材料相比强度更高,是强度及耐磨性出色的材料即金属或合成树脂,在此是纤维强化合成树脂(例如,含有玻璃纤维的强化聚酰胺类树脂)。导块用形成材料是耐磨性及自润滑性出色的合成树脂(例如,聚酰胺66树脂等聚酰胺类树脂)。基体用形成材料及导块用形成材料具有相互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在此,导块用形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基体用形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参照图1~图4可知,基体110具有上突缘111、下突缘117、连结两突缘111、117的连结板118。
上突缘111具有:支撑面形成部112,具有在高度方向上支撑导块150的支撑面113;1对基体侧缘114、115,是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及基体卡合部Eb。
各基体侧缘114、115具有相对于支撑面113朝着上方延伸的凸缘114a、115a。1对凸缘114a、115a在宽度方向上位于隔着支撑面113的位置,在防止链条20折弯的同时限制导块150在宽度方向上移动。
导块150具有:运动面形成部152,具有进行运动的链条20滑动接触的运动面151与接触支撑面113的背面153;1对导块侧缘154、155,是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及导块卡合部Es。1对导块侧缘154、155在宽度方向上位于隔着运动面151的位置,是在宽度方向上的导块150的端面。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1对凸缘114a、115a在宽度方向上支撑1对导块侧缘154、155。
由基体卡合部Eb与导块卡合部Es构成卡合结构E,通过卡合结构E的上述卡合部相互处于卡合状态,从而以结合成一体的方式装配基体110及导块150。在将导块150装配完基体110之后的导件100中,基体110的支撑面113在导块150的背面153处在高度方向上支撑导块150。
基体卡合部Eb具有基体侧缘卡合部Eb1与设置于支撑面113的支撑面卡合部Eb2。基体侧缘卡合部Eb1设置于1对基体侧缘114、115当中的一方的基体侧缘114的凸缘114a。
导块卡合部Es具有导块侧缘卡合部Es1与设置于背面153的背面卡合部Es2。导块侧缘卡合部Es1设置于1个以上的导块侧缘154、155当中的对应于基体侧缘114的一方的导块侧缘154。
相互处于卡合状态的基体侧缘卡合部Eb1及导块侧缘卡合部Es1构成侧缘卡合结构E1。相互处于卡合状态的支撑面卡合部Eb2及背面卡合部Es2构成面对卡合结构E2。
基体侧缘卡合部Eb1及导块侧缘卡合部Es1的至少一方为具有1个以上的可弹性变形的弹性卡合要素的弹性卡合部,在此,导块侧缘卡合部Es1为仅由1个以上的弹性卡合要素构成的弹性卡合部。同样地,支撑面卡合部Eb2及背面卡合部Es2的至少一方为具有1个以上的可弹性变形的弹性卡合要素的弹性卡合部,在此,背面卡合部Es2为仅由1个以上的弹性卡合要素构成的弹性卡合部。
而且,侧缘卡合结构E1及面对卡合结构E2是如下卡合配合结构,在将导块150装配于基体110时,经过在使导块150朝着基体110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移动的装配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弹性卡合要素的弹性变形而处于前述的卡合状态,从而结合基体110及导块150。
主要参照图3、图4适当参照图1、图2可知,基体侧缘卡合部Eb1由作为第1规定数的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的侧缘孔部121所构成。所述第1规定数是1以上的数,在此是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是7个)。沿着长度方向隔着间隔排列配置有上述孔部121。各孔部121是形成孔123的侧缘收容部,孔123是收容后述的爪162的侧缘收容空间。孔部121具有作为与爪162卡合的基体侧缘卡合部位的上壁122。
导块侧缘卡合部Es1由与孔部121相同数量的弹性卡合要素即作为导块侧缘卡合要素的侧缘卡合片161所构成。对应于各孔部121而在长度方向上隔着间隔排列配置有上述卡合片161。
卡合片161具有:爪162,作为对孔部121的上壁122施加卡合力的导块侧缘卡合部位;及支撑部163,连结爪162与导块侧缘154且支撑爪162(在图3中对爪162与支撑部163进行了不同的填充处理)。爪162相对于孔部121在宽度方向内侧连结于支撑部163,通过该支撑部163连结于导块侧缘154。
在此,宽度方向内侧是相对于构件等或者在构件等中在宽度方向上靠近中央面P1的侧,或者宽度方向外侧是在宽度方向上远离中央面P1的侧,中央面P1在宽度方向上将运动面151分成二等分。在本实施例中,中央面P1是在与宽度方向正交的同时平行于虚拟平面的平面。
另外,内侧方向是在宽度方向上靠近中央面P1的方向,外侧方向是在宽度方向上离开中央面P1的方向。
支撑部163具有与爪162相同的长度方向宽度,同时收容配置在设置于凸缘114a的宽度方向内侧的嵌合部即嵌合槽部116。嵌合槽部116在朝着外侧方向凹下的同时在高度方向上延伸,以限制支撑部163在宽度方向上朝着外侧方向移动的方式对支撑部163进行支撑。
爪162具有从动面162a(参照图4),其在所述装配移动过程可从上方抵接于作为凸缘114a的抵接部的上端部114c。由倾斜面所构成的从动面162a如下,在从高度方向上导块150靠近基体110时,通过从上方抵接于上端部114c而使支撑部163强制产生相对于孔部121朝向内侧方向的弹性变形即弯曲。由于该支撑部163的弹性变形而爪162在所述装配移动过程中一边在凸缘114a的宽度方向内侧接触嵌合槽部116的底面,一边向下方移动,在宽度方向上与孔123相对时,通过支撑部163弹性恢复到弹性变形前的形状,从而相对于孔123从宽度方向内侧朝着外侧方向移动而收容于孔部121。
通过爪162相对于孔部121从宽度方向内侧收容于孔部121,在高度方向上朝着上方与上壁122卡合,从而孔部121及卡合片161相互处于卡合状态。而且,孔部121及卡合片161是如下卡合配合结构,经过卡合片161的弹性变形而处于卡合状态,从而结合基体110及导块150。另外,孔部121及爪162在与运动面151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卡合。
1个孔部121及1个卡合片161构成1个第1侧缘卡合要素e11。而且,该侧缘卡合要素e11只设置于导件100的1对导件侧缘104、105的一方的导件侧缘104。而且,导件侧缘104由基体侧缘114及导块侧缘154所构成,导件侧缘105由基体侧缘115及导块侧缘155所构成。
另外,侧缘卡合结构E1即第1规定数的侧缘卡合要素e11包含定位卡合要素e0,其用于对导块150的相对于基体110的长度方向位置进行定位。该定位卡合要素e0在常温下位于与长度方向中央平面P2相交的位置,长度方向中央平面P2在长度方向上将支撑面113或运动面151分成二等分。而且,定位卡合要素e0既可以是在长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侧缘卡合要素e11的任意1个侧缘卡合要素e11,例如,也可以是在长度方向上位于两端部的任意一方端部的侧缘卡合要素e11。
在常温下,在处于卡合状态的定位卡合要素e0的孔部121及卡合片161之间,除了在长度方向上的热膨胀收缩用间隙之外几乎不存在长度方向间隙,不存在前述的现有技术中的装配用间隙。因而,侧缘卡合结构E1是如下结构,通过定位卡合要素e0在其卡合状态下限制基体110与导块150在长度方向上相对移动。
在常温下,在定位卡合要素e0以外的侧缘卡合要素e11中,在孔部121中的爪162两侧的长度方向间隙C如下,其为在长度方向上的热膨胀收缩用间隙,各侧缘卡合要素e11在长度方向上处于越远离定位卡合要素e0的位置则越大。
收容定位卡合要素e0的卡合片161的支撑部163的嵌合槽部116也是如下导向部116c,在所述装配移动过程中,通过到卡合片161与孔部121处于卡合状态为止对支撑部163进行导向,从而限制相对于基体110的导块15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个方向及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同时沿着高度方向对导块150进行导向。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该导向部116c由嵌合槽部116所构成,但是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由不同于嵌合槽部116的其他专用的导向槽部所构成。
而且,在处于卡合状态的各侧缘卡合要素e11中,在常温下,在高度方向上的宽度较小的孔部121及爪162之间,除了在高度方向上的热膨胀收缩用间隙之外都是几乎不存在高度方向间隙。因而,侧缘卡合结构E1是如下结构,通过各侧缘卡合要素e11在其卡合状态下限制基体110与导块150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移动。
另外,在各侧缘卡合要素e11中,爪162是如下结构,在卡合状态下从下方抵接于孔部121的上壁122,热膨胀时通过增加在高度方向上的卡合力,从而将导块150按压于支撑面113。具体而言,爪162在热膨胀时增加作用于上壁122的朝向上方的卡合力。此时,通过施加于爪162即卡合片161的反作用力,上壁122将导块150按压于支撑面113。
主要参照图3、图5~图7适当参照图2、图4可知,支撑面卡合部Eb2由作为第2规定数的支撑面卡合要素的槽部131所构成。所述第2规定数是1以上的数,在此是1。槽部131具有:缝隙部133,在向支撑面113开口的同时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延伸;及面对收容部136,在高度方向上与缝隙部133相连的同时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延伸。槽部131形成收容后述的球体172的作为面对收容空间的槽空间132。
在支撑面形成部112或支撑面113上,缝隙部133及收容部136设置在宽度方向上与中央面P1相交的中央位置。
在基体110中,在支撑面113的长度方向的全部范围内即长度方向的全长上形成有缝隙部133及收容部136,朝着链条進入侧端面110a及链条退出端面110b开口。
槽空间132由缝隙部133形成的缝隙空间132a与收容部136形成的收容空间132b所构成。在槽空间132内,润滑油通过缝隙空间132a,另外,在所述两端面110a、110b当中可通过位于铅垂方向上方的端面上的槽空间132的开口而流入。由此,由于基体110被槽部131内的润滑油所冷却,而且与该基体110接触的导块150被冷却,因此导件100的冷却性得以提高。
缝隙部133具有平行于虚拟平面的平面即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1对缝隙壁面133a。槽部131具有与球体172卡合的作为基体面对卡合部位的槽壁部134。槽壁部134由1对壁部分134a所构成,1对壁部分134a以缝隙空间132a的横向宽度即缝隙部133的横向宽度W1以上的间隔在宽度方向上离开。沿着长度方向连续延伸的各壁部分134a是例如缝隙部133与收容部136的边界部(由缝隙部133的一部分及收容部136的一部分所构成的部分),或者,是收容部136的在高度方向上靠近缝隙部133的部分。
收容部136由多个宽度宽的收容部137与多个宽度窄的收容部138所构成,宽度窄的收容部138的横向宽度W3小于宽度宽的收容部137的横向宽度W2。全部宽度宽的收容部137及全部宽度窄的收容部138在长度方向上一个一个交互相连排列。宽度宽的收容部137(即宽度窄的收容部138)的长度方向间隔被设定成,小于导件100的在使用环境温度下的热膨胀而产生的热伸缩量差的最大值及热收缩而产生的热伸缩量差的最大值。
宽度宽的收容部137的壁面137a呈在中央面P1上具有中心的球面状。在宽度窄的收容部138中,1对侧壁面138a是由与底壁面138b相切的切平面所构成的平面且沿着虚拟平面平行延伸,底壁面138b是半径小于壁面137a半径的圆柱面。
收容空间132b由宽度宽的收容部137形成的球状的宽度宽的收容空间132c与宽度窄的收容部138形成的宽度窄的收容空间132d所构成。宽度窄的收容空间132d的横向宽度即宽度窄的收容部138的横向宽度W3如下,在缝隙部133的横向宽度W1以上,小于宽度宽的收容空间132c的横向宽度即宽度宽的收容部138的横向宽度W2。在该例子中,宽度窄的收容部138的横向宽度W3与缝隙部133的横向宽度W1相同。
背面卡合部Es2由第3规定数的弹性卡合要素即作为背面卡合要素的面对卡合片171所构成。所述第3规定数是1以上的数,在此是与第2规定数不同的数,是多个。
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孔部121(或爪162)之间,上述卡合片171以位于长度方向上的方式在长度方向上隔着间隔排列配置(参照图2)。
在通过缝隙部133而收容的宽度宽的收容部137内,卡合片171具有:球体172,作为对槽壁部134施加朝向上方的卡合力的导块面对卡合部位;及支撑部173,连结该球体172与背面153且支撑球体172。
缝隙部133的横向宽度W1如下,小于球体172的最大横向宽度即球体172的横向宽度W4,大于支撑部173的横向宽度W5。球体172的横向宽度W4如下,小于宽度宽的收容部137的横向宽度W2,在宽度窄的收容部138的横向宽度W3以上。
因而,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宽的收容部137的大小是在与收容于宽度宽的收容部137的球体172之间可形成宽度方向间隙的大小。另外,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窄的收容部138的大小是球体172可在宽度方向上接触的大小。在此,收容于宽度窄的收容部138的球体172因各侧壁面138a而在宽度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并被压缩。
在所述装配移动过程中,在高度方向上导块150靠近基体110时(参照图4),球体172朝着缝隙空间132a下降,被压入于缝隙空间132a。此时,由于在宽度方向上抵接于1对缝隙壁面133a,因此缝隙部133使球体172产生弹性变形即在宽度方向上的压缩。而且,由于导块150进一步向下方移动,因此球体172通过缝隙部133而在收容部136内在此是宽度宽的收容部137内弹性恢复到弹性变形前的形状,并收容于收容部136。由于球体172在高度方向上朝着上方与槽壁部134卡合,因此槽部131及卡合片171相互处于卡合状态。而且,由于槽部131及各卡合片171经过卡合片171的弹性变形而处于卡合状态,因此是结合基体110及导块150的卡合配合结构。
1个槽部131及各卡合片171构成1个面对卡合要素e2。
在常温下,在处于卡合状态的面对卡合结构E2即面对卡合要素e2中,在球体172与槽壁部134之间,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的热膨胀收缩用间隙而几乎不存在高度方向间隙。因而,在卡合状态下,面对卡合结构E2限制基体110与导块150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移动,而且是防止球体172从槽部131脱落的结构。
在常温下,在处于卡合状态的面对卡合要素e2中,球体172在位于宽度窄的收容部138内时接触该宽度窄的收容部138的各侧壁面138a。因而,通过作用于球体172的与各侧壁面138a之间的摩擦力来抑制起因于链条20的运动或振动的导块150的长度方向移动。而且,由于位于宽度窄的收容部138的球体172因各侧壁面138a而在宽度方向上被压缩并发生弹性变形,因此所述摩擦力进一步变大,所以抑制导块150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效果得以提高。
球体172是如下结构,在卡合状态下从下方抵接于槽壁部134,通过在热收缩时增大在高度方向上的卡合力来将导块150按压于支撑面113。具体而言,在热收缩时,球体172对槽壁部134增加朝向上方的卡合力。此时,槽壁部134通过施加于球体172进而施加于卡合片171的反作用力来将导块150按压于支撑面113。
而且,在导件100热膨胀收缩时,根据基体110及导块150的热伸缩量差的大小,球体172可在宽度宽的收容部137内及宽度窄的收容部138内在长度方向上移动。具体而言,在处于卡合状态的面对卡合要素e2中,当球体172处于收容在宽度宽的收容部136的状态下产生热膨胀收缩时,球体172可在长度方向上的1个以上的宽度宽的收容部137或1个以上的宽度窄的收容部138中移动。例如,处于收容在宽度宽的收容部137的状态的球体172,在热伸缩量差变大时,经过宽度窄的收容部138而移动到在长度方向上与被收容的宽度宽的收容部137相邻的宽度宽的收容部137即隣接的宽度宽的收容部137。此时,导块150因球体172与宽度窄的收容部138的1对侧壁面138a之间的摩擦而承受摩擦阻力,同时相对于基体110在长度方向上伸缩。
主要参照图4适当参照图2、图3、图5,对将导块150装配于基体110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相对于定位在预先设定的装配位置的基体110,导块150占据基体110的上方位置。接下来,朝着靠近基体110的方向即朝着下方,使导块150沿着高度方向例如平行于高度方向移动。
在所述装配移动过程中,侧缘卡合片161的支撑部163以收容于嵌合槽部116内的状态下降。此时,在定位侧缘卡合要素e0中,导向部116c在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对支撑部163进行导向,同时以导块150不会在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离的方式进行导向。因而,在定位侧缘卡合要素e0以外的各侧缘卡合要素e11中,支撑部163在嵌合槽部116内在宽度方向上被导向而向下方移动。
由于从动面162a与凸缘114a的上端部114c抵接,因此在高度方向上导块150靠近基体110的过程中,支撑部163相对于凸缘114a及孔部121朝向内侧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即弯曲。此后,在支撑部163弯曲的状态下,一边爪162接触嵌合槽部116的底面一边导块150进一步靠近基体110。此时,当球体172开始插入于缝隙部133内,而且导块150靠近基体110时,球体172一边被1对缝隙壁面133a在宽度方向上所压缩一边压入于缝隙部133。
而且,当导块150移动到背面153接触支撑面113的位置时,爪162从宽度方向内侧收容于孔部121,球体172通过缝隙部133而收容于收容部136的宽度宽的收容部137。
在此状态下,各孔部121与各卡合片161相互处于卡合状态,即各侧缘卡合要素e11处于卡合状态,从而侧缘卡合结构E1处于卡合状态,而且,槽部131与各卡合片171相互处于卡合状态,即各面对卡合要素e2处于卡合状态,从而面对卡合结构E2处于卡合状态,基体110与导块150呈一体地被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装配移动过程中,在长度方向上的各面对卡合片171的位置被设定为各球体172收容于对应的宽度宽的收容部137的位置。这样,在将导块150装配于基体110时,由于球体172收容于宽度宽的收容部137,因此用于装配基体110、导块150的装配负载(压入负载)与球体172以收容于宽度窄的收容部137的方式被装配的情况相比更减轻,所以能够提高对于基体110的导块150的装配性。
接下来,参照图8~图16对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及本发明的第2~第4实施例进行说明。虽然所述变形例、第2~第4实施例在一部分上与第1实施例不同,但是其他的部分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结构。因而,关于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只标注符号等,省略或简化其说明,以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而且,在第2、第3实施例中,关于与第1实施例或第2实施例的构件等相同的构件等或对应的构件等,使用相同的用语,替代在第1实施例中的百位数字为1的符号,在第2实施例中使用百位数字为2的后两位相同的符号,替代在第1实施例中的百位数字为1的符号、在第2实施例中的百位数字为2的符号,在第3实施例、第4实施例中分别使用百位数字3、4的后两位相同的符号。
参照图8、图9可知,在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中的链条导件100中,第1规定数的侧缘卡合要素e11设置于1对凸缘114a、115a。上述侧缘卡合要素e11的配置如下,如图8所示,既可以呈以中央面P1为对称面的面对称,如图9所示,也可以呈锯齿状。
在凸缘115a处的定位侧缘卡合要素e0的嵌合槽部116是导向部116c。另外,在所述装配移动过程中,在导件侧缘105处,卡合片161的爪162的从动面162a(参照图4)抵接于凸缘115a的抵接部即上端部115c。
参照图10~图12可知,在第2实施例的链条导件200中,基体侧缘卡合部Eb1由1个以上的在此是多个作为第1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的侧缘孔部221与1个以上的在此是多个作为第2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的侧缘嵌入部244所构成。
另外,导块侧缘卡合部Es1由作为弹性卡合要素即第1导块侧缘卡合要素的侧缘卡合片261与作为弹性卡合要素即第2导块侧缘卡合要素的侧缘卡合片281所构成。
侧缘嵌入部244设置于各基体侧缘214、215所具有的作为凸部的各凸缘214a、215a。嵌入部244具有:侧缘凹部245,在凸缘214a、215a处设置于宽度方向外侧,作为形成侧缘收容空间即凹下空间247的侧缘收容部;及里部248,位于与该凹部245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同时朝着上方与后述的桥部285卡合。
在嵌入部244,凹部245的壁即上壁246是基体侧缘第1卡合部位,里部248是各凸缘214a、215a的上端部,同时是基体侧缘第2卡合部位。
侧缘卡合片281具有:爪282,对凹部245的上壁246施加朝向上方的卡合力;及支撑部283,连结爪282与各导块侧缘254、255且支撑爪282。
支撑部283是钩形的支撑部,其具有:内侧支撑部284,沿着各凸缘214a、215a的宽度方向内侧向上方延伸;桥部285,从上方覆盖里部248且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及外侧支撑部286,从桥部285沿着各凸缘214a、215a的宽度方向外侧向下方延伸。因而,在支撑部283,卡合片281抱住保持里部248。
设置在外侧支撑部286的顶端的爪282是与凹部245卡合的导块侧缘第1卡合部位,具有从动面282a。从动面282a如下,与第1实施例同样,在通过与里部248抵接而导块250朝着基体210向下方移动时,使内侧支撑部284产生朝向内侧方向的弹性变形即弯曲,使爪282能够收容于凹部245。
凹部245及爪282的卡合、里部248及桥部285的卡合都在与运动面251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进行的。
另外,在卡合片281中,爪282是与凹部245卡合的导块侧缘第1卡合部位,其在卡合状态下从下方抵接于凹部245的上壁246,在热膨胀时增加对上壁246的卡合力。桥部285是与里部248卡合的导块侧缘第2卡合部位,其在卡合状态从上方抵接于里部248的上端面,在热收缩时与面对卡合结构E2协同而增加对里部248的卡合力。
1个嵌入部244及1个卡合片281构成1个第2侧缘卡合要素e12。因而,在链条导件200中,侧缘卡合结构E1由1个以上的在此时多个第1侧缘卡合要素e11与1个以上的在此是多个第2侧缘卡合要素e12所构成。
而且,上述第1、第2侧缘卡合要素e11、e12以锯齿状配置于1对导件侧缘204、205且在长度方向上交互配置于各导件侧缘204、205。
另外,面对卡合结构E2由面对卡合要素e2所构成。
参照图13~图15可知,在第3实施例的导件300中,在各凸缘314a、315a处设置有朝着下方凹下的1个以上的在此是多个缺口部341。各缺口部341具有:一对阶梯部342,在长度方向上离开,同时在高度方向上存在;及底部343,与该阶梯部342相连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各底部343是作为构成基体侧缘卡合部Eb1的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的侧缘嵌入部344。而且,桥部385配置在缺口部341内。
爪382的从动面382a如下,通过与底部343的上端部即里部348抵接,从而在导块350朝着基体310向下方移动时,使内侧支撑部384产生朝向内侧方向的弹性变形即弯曲,能够使爪382收容于凹部345。
第1、第2侧缘卡合要素e11、e12相对于中央面P1呈面对称地配置于1对导件侧缘304、305,在长度方向上交互配置于各导件侧缘304、305。
参照图16可知,在第4实施例的导件400中,面对卡合片471作为导块面对卡合部位而具有半球体472,半球体472只在宽度方向的单侧具有球状面。在此,构成面对卡合要素e2的全部卡合片471具有第1半球体即半球体472,第1半球体只在宽度方向的一方侧(图16中的右侧)具有球状面。
而且,作为其他变形例,面对卡合要素e2的全部半球体472既可以由仅在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图16中的左侧)具有球状面的第2半球体所构成,或者,也可以由1个以上的第1半球体及1个以上的第2半球体所构成。
以下,关于改变前述的各实施例及各变形例的一部分结构的实施例,对改变的结构进行说明。
也可以是面对卡合结构为在热膨胀时增加高度方向上的卡合力的结构,侧缘卡合结构E1为在热收缩时增加高度方向上的卡合力的结构。此时,面对卡合结构为如下结构,例如,通过在宽度方向上的球体的热伸长量,使球体以增加对收容部的在高度方向上的卡合力的方式卡合于槽部。
在常温下,在处于卡合状态的面对卡合要素中,收容部内的球体在位于宽度窄的收容部内时是理所当然,在位于宽度宽的收容部时也既可以接触宽度窄的收容部,或者,球体也可以在收容部内始终在宽度方向上接触收容部。由此,由于起因于链条的运动或振动的导块的长度方向移动被球体与收容部之间的摩擦力所抑制,因此基体侧缘卡合要素及导块侧缘卡合要素彼此的冲突的冲击减少,起因于该冲突的噪音及磨耗降低,导块的抖动被抑制。
在面对卡合要素中,也可以在长度方向上的一部分的范围内即在长度方向上的局部上设置有1个以上的槽部或支撑面卡合要素。在面对卡合要素中,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设置有多个槽部、面对卡合片、支撑面卡合要素或背面卡合要素。
定位卡合要素也可以是面对卡合要素。
也可以是如下,基体侧缘卡合要素仅由侧缘卡合片所构成,或者由侧缘收容部及侧缘卡合片组合构成,导块侧缘卡合要素仅由侧缘收容部所构成,或者由侧缘卡合片及侧缘收容部组合构成。另外,也可以是如下,支撑面卡合要素仅由面对卡合片所构成,或者由面对收容部及面对卡合片组合构成,背面卡合要素仅由面对收容部所构成,或者由面对卡合片及面对收容部组合构成。
导件的全部侧缘卡合要素既可以仅由第2实施例中的第2侧缘卡合要素所构成,或者也可以仅由第3实施例中的第2侧缘卡合要素所构成。
基体用形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也可以大于导块用形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Claims (8)

1.一种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其具备:基体,具有支撑面与在宽度方向上位于隔着所述支撑面的位置的1对基体侧缘;及导块,具有进行运动的可挠曲传动体滑动接触的运动面与在宽度方向上位于隔着所述运动面的位置的1对导块侧缘,通过由所述基体的基体卡合部及所述导块的导块卡合部所构成的卡合结构来结合所述基体及所述导块,从而所述支撑面在所述导块的背面支撑所述导块,其特征为,
所述基体卡合部具有设置于1个以上的所述基体侧缘的基体侧缘卡合部与设置于所述支撑面的支撑面卡合部,
所述导块卡合部具有设置于1个以上的所述导块侧缘的导块侧缘卡合部与设置于所述背面的背面卡合部,
相互处于卡合状态的所述基体侧缘卡合部及所述导块侧缘卡合部构成侧缘卡合结构,
相互处于卡合状态的所述支撑面卡合部及所述背面卡合部构成面对卡合结构,
所述侧缘卡合结构在所述卡合状态下限制所述基体与所述导块在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当中的至少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所述面对卡合结构在所述卡合状态下限制所述基体与所述导块在高度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所述基体侧缘卡合部、所述导块侧缘卡合部的至少一方与所述支撑面卡合部、所述背面卡合部的至少一方为,具有1个以上可弹性变形的弹性卡合要素的弹性卡合部,
所述侧缘卡合结构及所述面对卡合结构是经过在装配移动过程中发生的所述弹性卡合要素的弹性变形而处于所述卡合状态的卡合配合结构,装配移动过程是在将所述导块装配于所述基体时所述导块在高度方向上朝着所述基体相对移动的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其特征为,在所述侧缘卡合结构及所述面对卡合结构当中,一方的结构为在所述基体及所述导块的热膨胀时通过增加在高度方向上的卡合力而将所述导块按压于所述支撑面的结构,另一方的结构为在所述基体及所述导块的热收缩时通过增加在高度方向上的卡合力而将所述导块按压于所述支撑面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其特征为,在至少1个所述基体侧缘设置有导向部,其在所述装配移动过程中一边限制所述导块对于所述基体在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移动,一边沿着高度方向对所述导块进行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意1项所述的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其特征为,所述基体侧缘卡合部由1个以上的基体侧缘卡合要素所构成,
所述导块侧缘卡合部由与所述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相同数量的作为所述弹性卡合要素的导块侧缘卡合要素所构成,
所述导块侧缘卡合要素具有在与所述运动面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卡合于所述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的第1卡合部位与第2卡合部位,
所述第1卡合部位如下,在所述卡合状态下从下方抵接于所述基体侧缘卡合要素,在所述基体及所述导块的热膨胀时增加对所述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的卡合力,
所述第2卡合部位如下,在所述卡合状态下从上方抵接于所述基体侧缘卡合要素,在所述基体及所述导块的热收缩时,与所述面对卡合结构协同而增加对所述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的卡合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其特征为,在1对所述基体侧缘上设置有在具有1对阶梯部与底部的同时朝着下方凹下的缺口部,所述1对阶梯部在长度方向上离开的同时在高度方向上存在,所述底部与所述1对阶梯部相连而在长度方向上延伸,
所述底部是所述基体侧缘卡合要素,
在所述缺口部内配置有所述第2卡合部位,其在与所述第1卡合部位相比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卡合于所述基体侧缘卡合要素。
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其特征为,所述基体侧缘卡合部由1个以上的第1基体侧缘卡合要素与所述基体侧缘卡合要素即第2基体侧缘卡合要素所构成,
所述导块侧缘卡合部由与所述第1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相同数量的作为所述弹性卡合要素的第1导块侧缘卡合要素和所述导块侧缘卡合要素即第2导块侧缘卡合要素所构成,
所述第1导块侧缘卡合要素从宽度方向内侧在高度方向上卡合于所述第1基体侧缘卡合要素,同时在所述卡合状态下从下方抵接于所述第1基体侧缘卡合要素,在所述基体及所述导块的热膨胀时增加对所述第1基体侧缘卡合要素的卡合力,
所述第1卡合部位从宽度方向外侧在高度方向上卡合于所述第2基体侧缘卡合要素。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意1项所述的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其特征为,所述支撑面卡合部由1个以上的槽部所构成,所述槽部具有:缝隙部,在形成向所述支撑面开口的缝隙空间的同时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及收容部,在高度方向与所述缝隙部相连的同时在长度方向上延伸,
所述收容部由多个宽度宽的收容部与横向宽度小于所述宽度宽的收容部的横向宽度的多个宽度窄的收容部在长度方向上一个一个交互相连排列而构成,
所述背面卡合部由1个以上的作为所述弹性卡合要素的卡合片所构成,所述卡合片具有:导块面对卡合部位,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及支撑部,连结于所述背面且支撑所述导块面对卡合部位,
所述缝隙部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导块面对卡合部位的横向宽度,
在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宽度窄的收容部的大小为收容于所述宽度窄的收容部的所述导块面对卡合部位可在宽度方向上接触的大小,
所述导块面对卡合部位如下,在经过所述装配移动过程中接触所述缝隙部而发生的弹性变形后所处在的所述收容部内,通过卡合于所述槽部而限制所述导块向上方移动,而且,在所述导块热膨胀收缩时,在长度方向上可在1个以上的所述宽度宽的收容部或1个以上的所述宽度窄的收容部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其特征为,所述槽部在长度方向上在所述支撑面的全长上连续形成,
所述宽度宽的收容部所形成的宽度宽的收容空间呈球状,
所述导块面对卡合部位是在宽度方向上的单侧具有球状面的半球体。
CN201410209011.0A 2013-05-27 2014-05-16 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 Pending CN1041799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1373 2013-05-27
JP2013111373A JP2014228139A (ja) 2013-05-27 2013-05-27 可撓伝動体用ガイ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9905A true CN104179905A (zh) 2014-12-03

Family

ID=51935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09011.0A Pending CN104179905A (zh) 2013-05-27 2014-05-16 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49796A1 (zh)
JP (1) JP2014228139A (zh)
CN (1) CN10417990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50438B2 (ja) * 2014-09-05 2020-02-19 ボーグワーナー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改善されたチェーンガイド及び張力付与装置
JP6634890B2 (ja) * 2015-04-03 2020-01-22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チェーンガイド
JP2018145977A (ja) * 2017-03-01 2018-09-20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案内シュー
JP6335366B1 (ja) * 2017-06-05 2018-05-30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チェーンガイド
US11466755B2 (en) 2020-02-03 2022-10-11 Borgwarner Inc. Chain guide and tensio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6946A1 (en) * 2003-04-25 2005-12-01 Borgwarner Inc. Two-shot unified chain tensioner arm or guide
CN1831374A (zh) * 2005-03-09 2006-09-13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传动装置用导向件
CN201521321U (zh) * 2009-09-12 2010-07-0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时链传动的定轨装置
US20130090201A1 (en) * 2011-10-07 2013-04-11 Tsubakimoto Chain Co. Transmission guid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66946A1 (en) * 2003-04-25 2005-12-01 Borgwarner Inc. Two-shot unified chain tensioner arm or guide
CN1831374A (zh) * 2005-03-09 2006-09-13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传动装置用导向件
CN201521321U (zh) * 2009-09-12 2010-07-0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时链传动的定轨装置
US20130090201A1 (en) * 2011-10-07 2013-04-11 Tsubakimoto Chain Co. Transmission gui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28139A (ja) 2014-12-08
US20140349796A1 (en) 2014-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9905A (zh) 可挠曲传动体用导件
JP5808299B2 (ja) チェーンガイド
JP5259775B2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
JP5253428B2 (ja) リンクプレート
JP2013164134A (ja) 伝動装置用チェーンガイド
JP3669680B2 (ja) 無段変速機用ベルト
CN106133393B (zh) 长条物的导引装置
JP6802482B2 (ja) チェーンおよびチェーン伝動装置
JPWO2005085673A1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
KR102113716B1 (ko) 체인 및 체인 전동 장치
KR20080018914A (ko) 동력 전달 체인 및 동력 전달 장치
JP2010281353A (ja) チェーンガイド機構
CN107091299A (zh) 链条
CN103851144A (zh) 链条传动装置
JP5334710B2 (ja) チェーン
KR101772450B1 (ko) 체인 및 체인용 가이드 플레이트
JP5522965B2 (ja) チェーン
JP2013228093A (ja) 運動装置
JP5120239B2 (ja) 直動装置
CN102619928A (zh) 一种新型变节距齿形链
JP4946462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202851841U (zh) 无声链传动装置
CN108458071A (zh) 链条导件以及链条传动装置
JP2020200863A (ja) リンクプレート
KR20230055382A (ko) 체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