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8900B - 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78900B CN104178900B CN201310452305.1A CN201310452305A CN104178900B CN 104178900 B CN104178900 B CN 104178900B CN 201310452305 A CN201310452305 A CN 201310452305A CN 104178900 B CN104178900 B CN 1041789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housing seat
- actuator
- cam
-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68—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 D04B15/78—Electrical devic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68—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82—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eedle cams used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94—Driving-gea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Loom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1),所述设备包括主体(2),所述主体(2)具有包含纵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箱体座(4a)。所述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配凸轮(8a),所述第一支配凸轮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且与所述主体相关联,并且被指定为与针织机的针床上的至少一个针相互作用;所述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致动器(5a),所述第一致动器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箱体座(4a)中,并且被指定为以受控方式移动所述第一支配凸轮(8a)。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彼此分开的且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第一箱体座中的第一活塞(15a)和第二活塞(16a)。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设备。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针织品、无缝针织品、织造品等的针织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圆形针织机。
背景技术
如所知的,针织机具有多个针,多个针与一组线进行协作以形成针织物;尤其是指圆形针织机的转筒上的多个针。针织机具有支配设备,所述支配设备能够以使得多个针以期望方式与线进行协作从而形成具有特定特性的特定针法的方式作用于所述多个针。
支配设备包括作用于机器的一个或多个针上的支配凸轮(在本领域中称为针凸轮),从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针至少在非激活位置与激活位置之间运行,其中在非激活位置处针与线不接触,在激活位置处针与一个或多个线接触以进行工作且形成针织。
实质上,支配设备以受控方式移动(使用适当的致动器和支配凸轮),从而多个针作用于或不作用于线。致动器通常是流体动力致动器,特别是气动致动器或活塞,其受到压缩空气的作用从而往复运动并且随后将支配凸轮移向转筒或使其远离该转筒,从而在形成针织品期间将针激活或去激活。
针织机通常包括围绕着转筒布置的多个支配设备,以便支配所述转筒上的多个针以及优选的所有针的运动。
在已知的机器中,通过布置在所述机器的特别区段(例如,舱、盒、配电板、控制台)中的电子控制单元来实现对每个支配设备的控制。电子控制单元包括多个电磁阀,每个电磁阀用于控制在支配设备内的单个致动器的功能。通常,在已知的机器中,用于控制支配设备的多个电磁阀连结成包含多个电磁阀(例如,八个、十六个等)的单个模块并且连接到控制单元。
此外,支配设备内的每个致动器需要被供应压缩空气;为此目的,所述机器包括管组件,所述管组件起始于单个来源的压缩空气(例如,罐)并且逐一到达各个致动器;所述管组件由此到达支配设备中的确定数量的多个致动器,其中这些致动器对应于被各自指定的相等数量的压缩空气的管。为了能够控制压缩空气向致动器的供应,在已知机器中,每个电磁阀在各个空气供应管上是激活的,其中目标是建立空气朝向致动器的通道或阻止空气朝向致动器的通道,这分别对应于将致动器激活或去激活。
在已知机器中,每个支配设备通常包括能够独立地支配两个支配凸轮的两个致动器;在该结构中,这样的设备在本领域中也被称为“双凸轮”;通过使侧方具有确定数量的双凸轮,可以配置来自针织机的针法的走向(fall of stitches)。因此,每个双凸轮需要两个空气供应管以及位于该支配单元中用于支配致动器的功能的两个或更多个电磁阀。
申请人已经发现,对针进行支配(控制)的已知设备以及其它移动针织机部件具有缺点,并且可以在许多方面进行改进,尤其是在设备可达到的性能和针织机中设备的集成度方面进行改进。
已知设备的常见缺点是需要针对该设备的每个致动器指定单个专用的压缩空气供应管。要知道在针织机中有多个支配设备,每个支配设备具有多个致动器,由于沿着整个机器布置了从压缩空气源(针对整个机器是单个源)朝向所有致动器的大量的压缩空气管,因此这是非常复杂的机器。这显著增加了设计成本、气动电缆的成本、针织机的维护;此外,已知针织机的设置非常容易有安装错误,并且功能也会遇到故障和/或误操作。
已知方案的另一缺点是需要对气动装置进行频繁的且昂贵的清洁中断,这是由于数个长的空气供应管受到阻塞现象且积聚杂质;对气动装置缺乏维护或维护不足将导致设备的致动器或支配凸轮的故障或误操作。
申请人遇到的已知设备的另一缺点是对支配凸轮的运动的较慢和/或不是最优控制,这是由于已知设备中致动器的运动限制。事实上,位于针织机的中央控制单元的电磁阀对单个致动器的控制(每个电磁阀作用于一个致动器的单个空气供应管)需要较长时间,这是因为在供应管的打开状态(以激活对应的致动器)与供应管的闭合状态(以使致动器去激活)之间的电磁阀通道在每个情况中都受到致动器响应延迟的影响,而这是由电磁阀和各个致动器之间的距离以及从电磁阀到致动器的供应管的长度所导致的。换句话说,已知设备的处理和执行控制的整体速度被设备的结构和针织机内设备的布置所限制。由于这些原因,已知的支配设备可获得的性能受到限制,因为超过一定限制值,电磁阀无法再增加致动器的激活速度(激活/去激活),这是因为压缩空气供应连接(其使致动器致动)将无法以所要求的速度在致动器的激活状态和去激活状态之间切换通道。
在已知类型的圆形针织机中,例如,性能的限制被转换成对针织机的旋转速度的限制(以及由此对单位时间内生产的针织品的量的限制):事实上,通常在技术上无法在对应于转筒的一部分旋转的时间内移动致动器,并且因此无法使得转筒达到一旋转速度,该旋转速度要求致动器在比气动连接所限制的最小响应时间更短的时间内进行切换。
需要考虑已知针织机的结构,这是因为油、灰尘、及其它杂质会出现在针织机中针凸轮支配设备操作的区域中,其中如上所述的已知针织机需要从该针织机的支配单元(电磁阀位于其中)到单个致动器的复杂的气动供应连接。这个缺点要求对从控制源到支配设备的每个致动器的压缩空气的通道/非通道的支配是在与真实设备相距一个距离处完成的,从而控制部件以及致动器的内部不会被油和其它杂质所污染。
发明内容
在该情况中,在其各个方面和/或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能够避免一个或多个所述缺点的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公开一种具有简单和合理结构的特征的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提供能够改进针织机的性能,尤其是提高针织的生产效率(例如,有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针织品的数量和/或生产的针织品的复杂度)的移动凸轮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提供用于增加由承载多个针的转筒可达到的最大速度的圆形针织机的移动凸轮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提供能够更有效地控制针织机的针的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提供能够以简单且有效的方式保持针织机的气动环路干净的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提供能够减少维护所述设备和整个针织机的需要的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提供具有显著长的持续时间和/或能够抵抗故障或误操作的特征的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提供具有多种结构、易于适用于多个类型的针织机和/或多种生产需要的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通过提供在这些条件中可以有效操作的新设备,来减少凸轮支配设备操作所处位置存在油和灰尘的上述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提供相对于性能和质量和/或容易安装特性和/或设置和/或维护特性具有合理的制造成本的特性的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
在以下描述中将更好地呈现这些目标和其它目标,这些目标和其它目标实质上是由根据以下的方面和/或实施例的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所获得的。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主体,所述主体具有被指定为连接到压缩空气源的至少一个空气入口、用于在所述主体内可移动地容纳至少一个第一致动器的至少一个第一箱体座、及至少一个第一空气通路,所述第一空气通路限定在所述主体内并且将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入口与所述第一箱体座连接,用于借助于所述压缩空气来移动所述致动器;
至少一个第一支配凸轮,所述第一支配凸轮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且与所述主体相关联,并且被指定为与针织机的针床的至少一个针相互作用;
至少一个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箱体座中,并且被指定为以受控方式移动所述第一支配凸轮。
在一个方面,上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安装于且直接连接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主体,并且至少直接作用于所述第一空气通路,所述第一电磁阀被配置为且被预先设置为选择性地打开或阻止所述第一空气通路中的空气通道,以便选择性地激活所述第一致动器。
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箱体座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一空气通路的第一底端和与所述第一底端相对的第二顶端,所述第一支配凸轮的啮合部部分地插入到所述第二顶端,使得所述凸轮的操作部离开所述第一箱体座且离开所述主体从而与针织机的针床上的一个或多个针相协作。
在一个方面,第一致动器包括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至少在所述第一箱体座中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选择性地可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箱体座对应于所述底端的回退位置,优选地与所述底端的表面相邻接,优选地所述底端的表面抵接,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第一箱体座朝向所述顶端的前进位置。
在一个方面,在所述第一活塞的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一电磁阀阻止空气在所述第一空气通路中的流通,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一电磁阀使得空气在所述第一空气通路中流通。
在一个方面,所述主体包括第二空气通路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空气通路被限定在所述主体内并且将至少一个空气入口或另一空气入口在所述第一活塞的下游的一点处与所述第一箱体座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安装于且直接连接到所述主体,并且直接作用于所述第二空气通路,所述第二电磁阀被配置为且被预先设置为选择性地打开或阻止所述第二空气通路中的空气通道。
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被容纳在所述第一箱体座中与所述第一活塞串联的第二活塞,即,相对于所述第一箱体座从所述底端到所述顶端的纵向延伸位于所述第一活塞的下游,所述第二活塞至少在所述第一箱体座中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选择性地可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箱体座中的回退位置并且与所述第一活塞的头表面相邻接,所述第二位置是相对于朝向所述顶端的所述第一活塞的所述头表面的所述第一箱体座中的前进位置。
在一个方面,在所述第二活塞的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二电磁阀阻止空气在所述第二空气通路中的流通,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二电磁阀使得空气在所述第二空气通路中流通。
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第二活塞具有前啮合部,所述第一支配凸轮的所述啮合部固定地连接到所述前啮合部,从而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第一活塞和/或所述第二活塞的移动确定了所述第一支配凸轮插入到所述第一箱体座和从所述第一箱体座离开的相对应移动。
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致动器被配置为至少在以下操作配置中选择性地操作:
-回退配置,其中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分别关闭第一空气通路和第二空气通路中空气的通道,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都在各自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凸轮的所述啮合部在第一箱体座中回退;
-中间配置,其中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空气通路中空气的通道,所述第二电磁阀阻止所述第二空气通路中空气的通道,所述第一活塞位于第二位置且所述第二活塞位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凸轮的所述啮合部部分地进入到第一箱体座中;
-前进配置,其中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二空气通路中空气的通道,所述第二活塞在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凸轮的所述啮合部完全进入到所述第一箱体座中,而所述第一电磁阀能够打开或阻止所述第一空气通路中空气的通道,所述第一活塞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箱体座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被配置为且预先设置为从所述第一箱体座的所述顶端到所述底端沿着所述纵向延伸方向对所述第一活塞和/或所述第二活塞产生推力;当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或所述第二电磁阀阻止所述第一空气通路和/或所述第二空气通路中空气的通道时,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将所述第一活塞和/或所述第二活塞维持在其各自的第一位置处。
在一个方面,所述主体在其内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空气排放器,或快速排放器,沿着至少所述第一空气通路串联地插入并且实现为所述空气通路的一部分,所述空气排放器被配置为且预先设置为使得气流沿着所述第一空气通路从该空气排放器的上游到其下游朝向所述第一致动器进行流通,并且对所述气流进行拦截且使所述气流排放到该空气排放器的外侧,即,排放到所述第一空气通路之外,其中所述气流是沿着所述第一空气通路的来自所述第一致动器的从所述排放器的下游流向其上游的气流。
在一个独立的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预先设置至少一个主体,所述主体具有被指定为连接到压缩空气源的至少一个空气入口、用于在所述主体内可移动地容纳至少一个第一致动器的至少一个第一箱体座、及至少一个第一空气通路,所述第一空气通路限定在所述主体内并且将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入口与所述第一箱体座连接,从而借助于所述压缩空气来移动所述致动器;
将被指定为与针织机的针床上的至少一个针相互作用的至少一个第一支配凸轮与所述主体相关联并且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
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箱体座中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所述第一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被指定为以受控方式移动所述第一支配凸轮;
将第一电磁阀直接安装于且连接到所述设备的所述主体,从而所述第一电磁阀至少直接作用于所述第一空气通路,所述第一电磁阀被配置为且被预先设置为选择性地打开或阻止所述第一空气通路中的空气通道,以便选择性地激活所述第一致动器;
借助于所述第一电磁阀选择性地激活所述第一致动器,目的在于支配所述第一支配凸轮的运动,并且随后激活或去激活一个或多个针与一个或多个线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针织品。
在另一独立的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所述设备的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包含纵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箱体座,并且被配置为可移动地容纳所述主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致动器;
至少一个第一支配凸轮,所述第一支配凸轮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且与所述主体相关联,并且被指定为与针织机的针床上的至少一个针相互作用,优选地是与圆形针织机的转筒上的至少一个针相互作用;
至少一个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箱体座中,并且被指定为以受控方式移动所述第一支配凸轮。
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彼此不同的且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第一箱体座中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沿着所述第一箱体座的所述纵向延伸被串联地布置并且彼此独立地移动,所述设备的所述主体是一个且仅有一个,并且被制成单片部件。
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箱体座具有在所述主体的后侧上敞开的第一底端和在所述主体的前侧上敞开的第二顶端,所述第二顶端与所述第一底端相对,所述第二顶端被指定为面朝向所述针织机的针;所述底端能够连续地插入到所述第二活塞和所述第一活塞,所述顶端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第一支配凸轮的啮合部,从而所述啮合部连接到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支配凸轮的操作部离开所述第一箱体座到达所述主体的所述前侧,所述操作部与上述针织机的所述针床上的一个或多个针相协作。
在一个方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箱体座的所述纵向延伸从所述底端到所述顶端,所述第二活塞在所述第一箱体座中被容纳在所述第一活塞的下游,所述第二活塞在所述第一箱体座中至少在其第一位置和其第二位置之间选择性地可移动,其第一位置是所述箱体座中的回退位置并且与所述第一活塞的头表面相邻接,其第二位置是相对于朝向所述顶端的所述第一活塞的所述头表面的所述第一箱体座中的前进位置。
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箱体座从顶端到底端具有非减小的段。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箱体座从所述顶端到所述底端具有倾斜的段。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箱体座从所述顶端到所述底端未具有底切部。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箱体座从所述底端到所述顶端具有串联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是严格地递减且优选是环形的。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段具有第一直径,所述第二段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所述第三段具有小于所述第二直径的第三直径。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箱体座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具有第一邻接部,在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之间具有第二邻接部。
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活塞包括彼此紧固地约束的后部和前部,并且所述后部和所述前部沿着所述第一活塞的纵向轴线串联延伸;当所述第一活塞插入到箱体座时所述前部位于所述后部的下游,所述后部受到用于向所述第一活塞供应压缩空气流的推力,并且所述前部将所述推力轴向地送到所述第一活塞的下游。
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活塞的所述后部和所述前部具有圆柱形态,所述后部具有实质上等于所述第一直径的直径,所述前部具有实质上等于所述第二直径的直径,所述第一活塞在所述后部和所述前部之间具有一个台阶,该台阶实质上与所述第一邻接部的形状互补。
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二活塞包括彼此紧固地约束的后部和前部,并且后部和前部沿着所述第二活塞的纵向轴线串联地延伸;当所述第二活塞插入到所述第一箱体座时所述另一前部位于所述另一后部的下游,所述后部受到来自用于向所述第二活塞供应另一压缩空气流的相应推力,而所述前部将所述另一推力轴向地送到所述第二活塞的下游。
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二活塞的后部和前部具有圆柱形态,所述后部具有实质上等于所述第二直径的直径,所述前部具有实质上等于所述第三直径的直径,所述第二活塞在所述后部和所述前部之间具有另一台阶,该另一台阶实质上与所述第二邻接部的形状互补。
在一个方面,所述主体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入口,所述空气入口被指定为连接到用于向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供应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源,并且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在所述箱体座内运动。
在又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实现移动凸轮设备来支配针织机的前头的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预先设置所述设备的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包含纵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箱体座,并且被配置为可移动地容纳所述主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一箱体座具有在所述主体的后侧上敞开的第一底端和在所述主体的前侧上敞开的第二顶端,所述第二顶端与所述第一底端相对,所述第二顶端被指定为面朝向所述针织机的针;
预先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支配凸轮,所述第一支配凸轮被指定为与针织机的针床的至少一个针相互作用,优选地是与圆形针织机的转筒的至少一个针相互作用;
预先设置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并且被指定为以受控方式移动所述第一支配凸轮;
从所述第一箱体座的所述底端插入所述第二活塞,从而所述第二活塞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第一箱体座中;
在所述顶端中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第一支配凸轮的啮合部,并且将所述啮合部安装于所述第二活塞,以将所述第一凸轮固定地约束到所述第二活塞;
从所述底端插入所述第一活塞,使得所述第一活塞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箱体座内,并且沿着所述第一箱体座的所述纵向延伸与所述第二活塞串联地布置;
选择性地且独立性地致动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从而来支配第一支配凸轮的运动。
本发明的上述每个方面可以被单独考虑或与任何其它所述方面组合考虑。
通过非限制性例子以及从一些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额外的特性和优点将更好地呈现,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有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的优选实施例。
附图说明
以下参考附图结合非限制性的例子来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移动凸轮设备的可能实施例的前视/俯视立体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设备的前视/俯视立体图;
图3是图1的设备的侧面图;
图4是图1的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1的设备的又一分解立体图,其中删除了一些部件;
图6a、图6b、图6c是图1的设备的纵向剖面图,其中删除了一些部件,在三种不同的操作结构中,沿图7的线VIIa-VIIa通过对该设备进行剖切而获得这些剖面;
图7示出了图1的设备的另一后视图,其中删除了一些部件;
图7a是沿平面VIIa-VIIa剖切的图1的设备的纵向剖面图的又一示图;
图7b是沿平面VIIb-VIIb剖切的图1的设备的纵向剖面图的又一示图;
图7c是沿平面VIIc-VIIc剖切的图1的设备的纵向剖面图的又一示图;
图8是图1的设备的前视图,其中删除了一些部件;
图9是排放部件的立体图,其中排放部件是图1的设备的一部分;
图9a是沿平面IXa-IXa剖切的图9的排放部件的纵向剖面图;
图10是示出了图1的设备的一些部件的进一步的前视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示出了图1的设备的一些部件的进一步的后视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标记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对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进行支配的移动凸轮设备的整体。通常,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用于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在不同实施例中可能存在变形。
本发明的设备被指定为位于用于对针进行支配的任何针织机中,其中所述针与线相互作用从而形成针织品;所述设备尤其适用于圆形针织机。在图中未示出针织机和有关的针,这是因为它们都是已知类型和现有类型的。本发明适用于新机器和已有机器两者,在已有机器的情况中本发明用于替换传统型的针凸轮的支配设备。未详细描述整体针织机的功能(例如,支配凸轮和针之间的相互作用,针和线之间的配合等),因为这些是本领域中已知的。
移动凸轮设备1包括主体2,主体2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入口3,空气入口3例如通过位于针织机上或位于安装该机器的空间中的压缩机或罐而连接到压缩空气源(由于其是已知类型和构造的,因此未示出)。
主体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箱体座4a和至少一个第一空气通路6a,第一箱体座4a用于可移动地容纳主体2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致动器5a,第一空气通路6a被限定在主体2内部并且将空气入口与第一箱体座相连接,从而通过被压缩的空气来移动致动器。
设备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配凸轮8a,第一支配凸轮8a可移动地安装到主体2且与主体2相关联,并且被指定为与针织机的针床上的至少一个针相互作用。本发明的设备优选地被指定为与圆形针织机的转筒上的针相互作用,即其中所述针床是针织筒。
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致动器5a,第一致动器5a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于箱体座中并且被指定为以受控方式移动第一支配凸轮。
所述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磁阀9a,第一电磁阀9a被安装且直接连接到所述设备的主体,并且直接作用到第一空气通路6a上,从而选择性地开放或阻止来自第一空气通路的空气的通道,以便选择性地对第一致动器进行致动。
术语“直接连接”意指电磁阀被直接安装或关联到设备的主体,或者位于设备的主体上,诸如被接合到主体并固定地约束到主体。
第一箱体座4a具有连接到第一空气通路6a的第一底端11以及与该底端相对的第二顶端12,在该第一箱体座4a中部分地插入(并且关联到第一致动器)第一支配凸轮8a的啮合部81a,从而该凸轮的操作部82a离开所述第一箱体座并且离开所述主体,从而与针织机的一个或多个针进行协作。实质上,啮合部是凸轮的连接到致动器的一部分,以承接来自致动器的运动,而操作部是凸轮的离开所述设备并且朝向(其中所述设备安装于针织机上)针织筒或针织针床的针的一部分。如附图中举例所示,啮合部可以具有实质上圆柱形的形状,以插入到主体2的箱体座4a内部。如附图中举例所示,操作部包括实际的凸轮,操作部与开放凸轮的轮廓一致,通常具有各种曲线形式:当凸轮的该部分与针协作时,在相对于针的运动中(例如由于承载着针的转筒的旋转)迫使针的运动沿着竖直方向,基本垂直于转筒的运动。操作部通常包括凸轮轮廓,凸轮轮廓具有起始点和终止点并且进行发展,发展的方式使得产生针对凸轮的通道上的针的确定的运动规则。图中示出了示例的凸轮轮廓:基于针法和/或工作的类型,可以选定特定的支配凸轮从而与本发明的设备相关联。
对于本发明的目标,考虑到支配凸轮旨在直接作用于针的针踵上,使得针升高和降低,从而执行针织操作。
此外,图1-图4举例示出回动凸轮90固定到主体2的前部;在转筒的旋转期间所述回动凸轮不移动但是与针相互作用。这样,根据确定的针织图案,在较低位置处,针的回动(下降)可以被支配(控制)(被支配凸轮预先激活)。
第一致动器5a优选地包括第一活塞15a,第一活塞15a选择性地在第一箱体座4a中至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处其在箱体座中回退到底端11处,优选地与底端的表面相邻接,在第二位置处其在第一箱体座中朝向顶端12前进。
在第一活塞15a的第一位置处,第一电磁阀9a优选地阻止第一空气通路6a中空气的通道,并且在第二位置处,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一空气通路中空气的通道。在第一项发明的设备中出现的所有活塞优选是流体动力的,尤其是气动的。
术语“空气通路”意指在主体2内延伸且向致动器输送压缩空气流的管道。以下将详细描述图中示出的空气通路,该空气通路仅是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可以存在针对具有不同空气通路的本发明的设备的实施例(未示出),其中基本概念不会改变,也就是说,专用于传输压缩空气的空气通路在必要时可以用于激活致动器。
主体2优选地包括第二空气通路7a,第二空气通路7a限定在主体内且将空气入口3或另一空气入口在第一活塞下游的一点处连接到第一箱体座4a;在可能的变形实施例(未示出)中,第二空气通路将第一箱体座与远离第一空气入口3且在设备主体内成形的另一空气入口连接。在图1-图11示出的实施例中,空气入口是用于主体内的所有空气通路的唯一入口。
主体2优选地包括第二电磁阀10a,第二电磁阀10a安装于主体2且直接连接到主体2并且直接作用于第二空气通路;第二电磁阀被配置为且被预先布置为选择性地打开或阻止进入第二空气通路的空气通道。
第一致动器5a优选地包括第二活塞16a,第二活塞16a位于箱体座中且与第一活塞15a串联,即,相对于第一箱体座4a从底端11到顶端12的纵向延伸位于第一活塞的下游。第二活塞选择性地至少在第一箱体座内在第二活塞的第一位置和第二活塞的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在第二活塞的第一位置处其在箱体座中回退且其端头部相邻接地朝向第一活塞的端头表面,在第二活塞的第二位置处其在第一箱体座中相对于第一活塞的端头表面朝向顶端12前进。
在第二活塞的第一位置处,第二电磁阀10a优选地阻止第二空气通路7a中空气的通道,并且在第二位置处,第二电磁阀打开第二空气通路中空气的通道。
第一致动器5a的第二活塞16a优选地具有前啮合部17a,其中第一支配凸轮8a的啮合部81a被指定为固定连接到该前啮合部17a,从而第一致动器5a的第一活塞15a和第二活塞16a的移动确定了第一支配凸轮回退离开第一箱体座4a的相应移动。
第一致动器5a,当其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时,其优选地被配置为选择性地进行至少下述操作配置:
-回退配置,其中第一电磁阀9a和第二电磁阀10a分别关闭第一空气通路6a和第二空气通路7a中空气的通道,第一活塞15a和第二活塞16a都在第一位置,第一凸轮8a的啮合部81a从第一箱体座4a中回退;
-中间配置,其中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一空气通路中空气的通道,第二电磁阀阻止第二空气通路中空气的通道,第一活塞位于第一活塞的第二位置且第二活塞位于第二活塞的第一位置,第一凸轮的啮合部部分地前进到第一箱体座中;
-前进配置,其中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分别打开第一空气通路和第二空气通路中空气的通道,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都在各自的第二位置,第一凸轮的啮合部完全前进到第一箱体座中。
作为替换,在前进配置中,第二电磁阀打开第二空气通路中空气的通道,第二活塞在第二活塞的第二位置,第一凸轮的啮合部完全前进到第一箱体座中,而第一电磁阀能够打开或阻止第一空气通路中空气的通道,第一活塞在第一活塞的第一位置或第一活塞的第二位置。
实质上,为了实现前进配置,有必要使至少第二电磁阀打开第二空气通路中空气的通道,使第二活塞前进到其第二位置中;在第二活塞之前且与第二活塞串联的第一活塞可以被去激活也可以被激活,即,第一活塞可以在其第一位置(其中第一电磁阀阻止第一空气通路中空气的通道)中或在其第二位置(其中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一空气通路中空气的通道)中。
在图6a(回退配置)、图6b(中间配置)、图6c(前进配置)中示出了由第一致动器5a(作为一个整体)假定的三种配置。事实上,可以看出:
-在图6a中,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都回退,其中第一活塞与箱体座的底部相邻接,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的端头部相邻接;
-在图6b中,第一活塞前进(由此与箱体座4a的底部相分离)而第二活塞回退到与第一活塞的端头部相邻接;
-在图6c中,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都前进,其中第一活塞前进(由此与箱体座4a的底部相分离)且第二活塞也前进(由此与第一活塞的端头部相分离)。
以下描述第二致动器,第二致动器也示出了与第一活塞假定的相同配置。
对于每个致动器存在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活塞成串联排列,这种方式使得限定了针对所述致动器的三个不同的位置(或配置),这不构成简单的任意选择,而是旨在明确的目的,这对于各种针织机(尤其是圆形针织机)是特别重要的。
事实上,一些圆形针织机在转筒上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针:
-第一针组(例如,大约一半的转筒针),每个针具有针踵,该针踵具有朝向转筒外侧的第一径向延伸部;该类针踵在本领域称为“低的”或“短的”;
-第二针组(通常是转筒中剩余的针),每个针具有针踵,该针踵具有朝向转筒外侧的大于第一径向延伸部的第二径向延伸部;该类针踵在本领域称为“高的”或“长的”。
当致动器处于回退配置处时,对应的支配凸轮位于“零”位置,在此处支配凸轮不与任何针相互作用,使得这些针保持“去激活”或“解插入”(即,不与线相互协作)。当致动器被带入中间配置处时,所述凸轮(朝向所述转筒)前进到中间位置,在此处支配凸轮不与短针(由于其针踵低,很难出现在转筒的径向)相互作用而与长针踵的针相互作用,长针踵的针“升起”到凸轮上并且被“插入”,即,升起到工作位置。
一旦高针踵的针升起,致动器可以移动到前进配置中,即,(朝向转筒)推进相应的支配凸轮,而不受高针踵的针的阻碍(高针踵的针已经被所述凸轮升起到中间位置)。在前进配置中,支配凸轮通过邻接在转筒上而达到该转筒(在本领域中有时称之为凸轮“进入”到转筒上)并且因此可以与低针踵的针相互作用,升起所述低针踵的针并将其带入到工作位置,这与之前针对高针踵的针所做的一样。
因此,将多个针细分成两组对于能够将支配凸轮插入到转筒上是必要的;针对每个致动器存在两个活塞使得能够按顺序激活两组针,在每次转筒旋转时重复进行操作。
此外,根据需要,所述凸轮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位置(中间位置和前进位置)可以使得选择性地激活两个不同的针组:通过以转筒的确定旋转量将所述凸轮带到中间位置或前进位置,可以仅与某类针踵的针相互作用(基于低针踵的针和高针踵的针在转筒中的布置)。
致动器包括可以由电磁阀独立地致动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活塞,由此能够获得针对第一支配凸轮的三种不同的推进;这样,如果必要的话,还可以管理由支配凸轮支配的针的数个位置。
在本发明的设备的可能的简化实施例(未示出)中,致动器包括单个活塞:在该情况中,可获得的配置仅有两个,分别是回退配置和前进配置,这分别支配着与设备协作的一个或多个针的解插入和插入。
第一箱体座优选地具有圆柱形态;第一和第二活塞优选地也具有圆柱形态,以与所述箱体座形状互补。如图7a-图7c所示,致动器优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密封件(例如,密封橡胶等),所述一个或多个密封件被配置为实现第一和第二活塞在箱体座内部空气密封地滑动,并且阻止第一空气通路和第二空气通路之间的空气泄露。
第一箱体座4a优选地包括第一邻接部41a,第一邻接部41a被配置为当第一活塞从第一位置移向第二位置时停住第一活塞从箱体座的底端的前进运动。第一邻接部限定第一活塞的第二位置并且优选地由第一箱体座的收窄部分(或邻接部分)构成。
第一箱体座4a优选地包括第二邻接部42a,第二邻接部42a相对于第一箱体座4a从底端到顶端的纵向延伸被置于第一邻接部41a的下游;第二邻接部被配置为当第二活塞从第二活塞的第一位置移向第二活塞的第二位置时停住第二活塞从第一活塞的端头表面的前进运动。第二邻接部限定第二活塞的第二位置并且优选地由第一箱体座的进一步的收窄部分(或邻接部分)构成。
如图5、图6a、图6b、图6c举例示出的,第一致动器5a优选地包括位于第一箱体座4a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18a,第一弹性件18a被配置为,使得从第一箱体座的顶端到底端沿着纵向延伸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上产生推力。当第一电磁阀和/或第二电磁阀阻止第一空气通路和/或第二空气通路中空气的通道时,第一弹性件能够将第一活塞和/或第二活塞维持在其各自的第一位置处。
第一弹性件18a优选地被配置为:
-当第一致动器处于回退配置处时确定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返回到各自的第一位置;
-当第一致动器处于中间位置处时确定第二活塞返回到其第一位置,打开第一活塞到其第二位置的通道;
-当第一致动器处于前进位置处时打开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进入第二位置的通道。
第一弹性件18a优选地位于第一箱体座4a中并且插入到箱体座的顶端和第二活塞的端头表面之间。第一弹性件18a优选地是螺旋弹簧。
实质上,弹性件作用于第二活塞的端头部并且朝向箱体座的底部推动两个活塞;这样,当各个电磁阀关闭各自的空气通路时,弹性件使得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返回到各自的回退位置。弹性件具有弹性常数,使得当空气通路中没有空气压力时将活塞推到箱体座的底部,并且当有压缩空气时使得活塞从箱体座中离开。这说明当供应有压缩空气(通过各个电磁阀打开空气管道)时,弹性件无法停止活塞的离开,而且当活塞的上游没有压缩空气时,弹性件迫使活塞返回。当第一活塞被供应有压缩空气而第二活塞未被供应时,弹性件推动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相邻接,然而第一活塞可以移动到其第二位置处(也向前推动了第二活塞);另一方面,当第二活塞被供应有压缩空气而第一活塞未被供应时,弹性件被第二活塞的推进作用压缩,从而将致动器带入到前进配置中。
如图5、图6a-图6c所示,弹性件优选地具有与箱体座的顶端的邻接表面相邻接的第一端(实现为箱体座内的邻接部或收窄部),优选地位于第二邻接部的下游。弹性件优选地围绕着插入到箱体座的凸轮部分(或凸轮的啮合部)进行缠绕。
如图9和图9a举例所示,主体2在其内部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空气排放器30(或快速排放),沿着至少第一空气通路串联地插入(即,拦截第一空气通路),并且空气排放器30自身实现为空气通路的一部分。
空气排放器30使得气流沿着第一空气通路6a朝向第一致动器5a从该空气排放器的上游到其下游进行流通,并且通过使气流朝向该空气排放器的外部(即,第一空气通路之外)进行排放,空气排放器30沿着第一空气通路从第一致动器截取从排放器的下游到其上游的气流。
实质上,快速排放器30相对于正向流经它的流(即,朝向第一致动器沿着空气供应方向)用作止回阀,阻止空气从致动器中返回;此外,快速排放器30相对于逆向流经它的流(即,与空气供应方向相反)用作排出阀;该排出阀将返回气体(从排放器的下游到上游)送至排放器之外,将气体排出第一空气通路。
排放器30优选地包括主体31,主体31优选地是单片形式,主体31具有后部32、前部33、中间部34,其中中间部34插在前部和后部之间且将前部和后部连接起来。后部32连接到空气通路6a与空气入口3连通的侧面,前部33连接到空气通路与致动器连通的侧面。
如图举例所示,后部32、中间部34、前部33优选地彼此轴向对准。
排放器30的主体31包括中心孔35和至少一个侧孔37,中心孔35将所述后部与成形于所述中间部34中的开口36连接并且与所述主体外部连通,侧孔37越过中间部并且使所述后部32与前部33连通。
排放器30包括位于后部32中的弹性膜38,弹性膜38被配置为选择性地且可逆地基于气流方向在打开配置与排放配置之间自动进行操作,其中在所述打开配置处,所述膜使得气流从后部向前部通过至少一个侧孔37流通,在所述排放配置处,所述膜阻止气流从后部的上游进行回流,并且其中,来自前部33的并且越过至少一个侧孔的气流经由中心孔35被运送到后部32且被排出,排至排放器的主体31的外侧。侧孔37优选是两个(如图9和图9a所示),这两个侧孔例如相对于所述中心孔沿直径方向安置在相反位置处。
弹性膜38优选地包括中心体39和环形部39a,中心体39优选是圆柱形,环形部39a从中心体径向延伸并且可折叠地限制在中心部。通过从排放器的上游到下游的气流施加的推力的作用,环形部39a被配置为朝向排放器30的主体31的前部33折叠,使得气流朝向前部33并由此朝向致动器5a而越过侧孔37(在该情况中,在图中是两个侧孔)并且借助于中心体39而关闭中心孔35。通过从排放器的下游到上游的气流施加的推力的作用,环形部39a还被配置为阻挡所述排放器的主体的后部32并且使中心体39与中心孔35轴向间隔开,在后部释放从侧孔(在图中是两个侧孔37)到中心孔35的空气通路,以及从中心孔35到与所述排放器的外侧连通的中间部的开口36的空气通路。
环形部39a从后部到前部朝向排放器的通路方向构成唇形密封。弹性膜的中心体和环形部优选地制成单片式的,优选地是橡胶材料或塑料材料。排放器具有从致动器朝向电磁阀将回流气体排出到各自的空气通路之外的功能(例如,当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返回到各自的第一位置时,通过第一活塞和/或第二活塞的推力的作用,气体从空气通路的下游流向上游);这能够从空气通路中排出杂质(诸如颗粒、灰尘、润滑油、空气冷凝物等),阻止杂质在空气通路的起始处到达电磁阀。该问题事实上困扰着已有设备,在已有设备中缺少排放器将无法使空气通路保持干净。上述杂质(特别是油和冷凝物)对于电磁阀尤其有很大损害,并且通常导致故障、误操作和性能下降。
以上所述的设备的部件是有关第一支配凸轮的部件(箱体座,具有两个活塞、两个空气通路、两个电磁阀的致动器):这样配置的设备在本领域中被称为术语“单凸轮”,实际上其也支配单个针凸轮。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设备还包括第二致动器5b,第二致动器5b可移动地至少部分地位于成形于主体2的第二箱体座4b(优选地与第一箱体座4a相同或等同)中,第二致动器5b能够以受控方式移动第二支配凸轮8b,第二支配凸轮8b与针织机的针床上的至少一个针相互作用。在该配置中,设备称为“双凸轮”,这是因为其能够独立地支配两个截然不同的针凸轮。该类型的设备还包括限定在主体2内的另一第一空气通路6b,所述另一第一空气通路6b将空气入口3与第二致动器5b连接,从而通过被压缩的空气来移动第二致动器5b。该设备还包括针对第二致动器5b的第一电磁阀9b,第二致动器5b的第一电磁阀9b安装于主体2并且直接连接到主体2,并且直接作用于第二致动器5b的所述另一第一空气通路6b;第二致动器5b的所述第二致动器5b的第一电磁阀9b选择性地打开或阻止在所述另一第一空气通路6b中的空气通道,从而选择性地激活第二致动器5b。
如图5、图6a-图6c、图7a-图7c可以看出,第二致动器5b包括第二致动器5b的第一活塞15b,第二致动器5b的第一活塞15b与第一致动器的第一活塞相同。主体2还包括第二致动器的另一第二空气通路7b以及第二致动器的第二电磁阀10b,所述另一第二空气通路7b限定在主体内且将空气入口在第二致动器的第一活塞下游的一点处与第二箱体座连接,第二致动器的第二电磁阀10b直接连接到主体2并且直接作用于第二致动器的另一第二空气通路7b。第二致动器5b优选地包括第二活塞16b,第二致动器的第二活塞16b与第一致动器的第二活塞相同。
第二致动器5b的所述第二活塞16b优选地具有另一前啮合部17b,第二支配凸轮8b的啮合部81b固定地连接到所述另一前啮合部17b。
如针对第一致动器所述的回退配置、中间配置、前进配置一样,第二致动器5b优选地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在至少第二致动器的回退配置、第二致动器的中间配置、第二致动器的前进配置之间进行操作。
第二箱体座4b优选地包括第二箱体座4b的第一邻接部41b,第二箱体座4b的第一邻接部41b被配置为当第一活塞从第一位置移向第二位置时停住第一活塞从箱体座的底端的前进运动。第二箱体座4b优选地包括第二箱体座4b的第二邻接部42b,第二箱体座4b的第二邻接部42b相对于第二箱体座4b从底端到顶端的纵向延伸被置于所述第一邻接部41b的下游;所述第二邻接部42b被配置为当第二活塞从其第一位置移向其第二位置时停住第二活塞的前进运动。
第二致动器5b优选地包括第二弹性件18b,所述第二弹性件18b与第一致动器的所述弹性件相同。
本发明的设备1还可以优选地包括第三致动器5c,所述第三致动器5c优选地与第一致动器和/或第二致动器相同或等同,从而以受控的方式移动第三针支配凸轮8c;在该情况中所述设备被称为“三凸轮”设备。
本发明的设备1还可以优选地包括第四致动器5d,所述第四致动器5d优选地与第一致动器和/或第二致动器和/或第三致动器相同或等同,从而以受控的方式移动第四针支配凸轮8d;在该情况中所述设备被称为“四凸轮”设备。
图1-图11示出的设备1涉及完整的配置(即,包括针对四种截然不同的凸轮的四种截然不同的支配方式的配置),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本发明的设备当需要时可以集成更多数量的致动器和/或电磁阀(基于要被支配的凸轮的数量和/或所需要运动)。
在图1-图11中,四个致动器5a、5b、5c、5d实质上彼此相同:每个致动器都包括各自的箱体座4a、4b、4c、4d、各自的第一通路6a、6b、6c、6d、各自的第一电磁阀9a、9b、9c、9d、各自的第一活塞15a、15b、15c、15d、各自的第二空气通路7a、7b、7c、7d、各自的第二电磁阀10a、10b、10c、10d、各自的第二活塞16a、16b、16c、16d、各自的弹性件18a、18b、18c、18d。此外,每个单独的空气通路包括各自的快速排放器(因此优选地针对每个致动器有两个排放器)。
四个支配凸轮8a、8b、8c、8d每个都具有各自的啮合部和各自的操作部;四个凸轮彼此功能等同,四个凸轮通过操作部的轴向延伸且针对凸轮轮廓的尺寸和形态所区别。
用于第二致动器、第三致动器、第四致动器的元件优选地与用于第一致动器的元件等同。
每个致动器(优选地是所有致动器)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如图1-图11所示)优选地彼此相同。每个电磁阀优选独自地且可移动地安装于设备主体。在图1-图11中,可以看到八个不同的电磁阀(针对四个致动器的每个致动器有两个电磁阀,每个致动器具有两个活塞)。
每个电磁阀优选地与相邻的电磁阀分隔开一段空间隙而被安装于主体2,其中该段空间隙具有大于或等于0.5mm、优选地是1mm、更优选地是2mm的尺寸。这样可以防止电磁阀过热,过热通常导致电磁阀的故障和误操作。
如图1-图11所示,设备1的主体2包括后侧41和与该后侧41相对的前侧42,致动器的电磁阀位于该后侧41上,前侧42被指定为面朝向针织机的针,并且在前侧42上打开第一箱体座、第二箱体座、第三箱体座、第四箱体座各自的顶端12,其中第一支配凸轮、第二支配凸轮、第三支配凸轮、第四支配凸轮来自于所述第一箱体座、第二箱体座、第三箱体座、第四箱体座。特别参考图4、图10、图11,根据可能的实施例,对设备的主体2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主体2优选地包括从空气入口3延伸并以空气出口3a终止的空气供应管道20,其中空气出口3a被指定为还连接到另一设备1的另一空气入口,所述另一空气入口用于利用压缩空气对针或另一用户设备进行支配。
换句话说,来自压缩空气源的压缩空气流可以借助于所述空气入口到达本发明的设备,供应到主体的内部空气通路,并且前进越过主体离开空气出口3a;这样,借助于外部空气管道(例如,管子等),通过将主体2的空气出口连接到另一设备的入口,可以将压缩空气流供应到直接与第一设备串联的所述另一设备,而不需要将所述另一设备单独连接到压力源。
朝向另一设备(尤其是朝向作为针织机一部分的相同的设备)的“串联”连接可以连接任意数量的设备,优选地是机器中出现的所有设备,这样创建了一个从压缩空气源起始并且串联地向各个设备进行气动供应的“环形”结构,朝向下一设备而“进入且离开”每个设备。这是有利的,因为针织机中通常存在数个支配设备,并且在主体2中存在入口3和出口3a的确不需要将每个设备单独连接到压缩机(或压缩空气的罐或其它供应源),尽管压缩机足以供应第一设备1并且经过第一设备1到达下一设备且这样继续下去。
在主体2内部,所有的空气通路分支(并联的)优选地从供应管道20进行分支,从而这些空气通路分支都可以被供应压缩空气;换句话说,主体的多个空气通路优选地在不同点处全部连接到供应管道20,并且经过供应管道20连接到空气供应入口3。优选地,如图1-图5、图10-图11所示,设备的主体2包括单个空气入口3和/或单个空气出口3a和/或单个空气供应管道20。在附图中,供应管道是U形的并且连接有空气入口3和空气出口3a和/或单个空气供应管道20。在附图中,供应管道是U形的,并且空气入口3和空气出口3a位于彼此侧面。可以共享主体2内的空气通路的一部分零件(例如,在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单个供应管道20的零件)。
设备的主体2优选地包括外板51,所述外板51可移动地安装于主体的后侧41上并且具有空气入口3和空气出口3a。所述外板优选地在其外侧51a和内侧51b之间的内部限定供应管道20。
外侧板51优选地在其外侧51a上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座52,所述第一安装座52被配置为且预先设置为用于容纳(优选地是可移动地容纳)第一致动器5a的第一电磁阀9a,并且与供应管道20连通。外板51优选地在其内侧51b上包括至少一个与电磁阀连通的第一开口54,针对第一致动器5a,第一空气通路6a从所述第一开口54进行分支。
每个电磁阀优选地在内部限定各个空气通路插入其中的一部分。详细来说,每个电磁阀连接到压缩空气供应管道并且具有各自的压缩空气出口,所述压缩空气出口能够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当电磁阀被控制为不对对应的活塞进行供应时,电磁阀关闭对应的空气出口并且对应的空气通路不向活塞携带压缩空气;相反,当电磁阀被控制为对相关的活塞进行供应时,电磁阀打开对应的空气出口并且因此对应的空气通路向活塞携带压缩空气,从而决定活塞的运动。
外板的上述第一开口43优选地安装于第一板的内侧上,从而对应于安装于第一板的外侧上的安装座上的第一电磁阀的空气出口;这样,当电磁阀打开和关闭其空气出口时,电磁阀分别打开和阻止压缩空气从空气入口3进入第一空气通路的通道。外板51优选地在其外侧51a上包括第二箱体座53,所述第二箱体座53被配置为且预先设置为用于容纳(优选地是可移动地容纳)第一致动器5a的第二电磁阀10a,并且与供应管道20连通。外板51优选地在其内侧51b上包括与相应电磁阀连通的第二开口55,针对第一致动器5a,第二空气通路7a从所述第二开口55进行分支。如针对第一开口54所述的,第二开口55安装于第一板的内侧,从而对应于安装于第一板的外侧上的安装座上的第二电磁阀的相应的空气出口;这样,当电磁阀打开和关闭其空气出口时,电磁阀分别打开和阻止压缩空气从空气入口进入第二空气通路的通道。
如图4、图10、图11举例所述的,外板51优选地在其外侧上包括多个安装座,其中每个安装座被配置为用于容纳(优选地是可移动地容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致动器的各自的电磁阀。特别地,所述板包括针对每个致动器的每对电磁阀的一对安装座52、53(在图1-图11的实施例中示出了四个支配凸轮,借助于两个电磁阀对每个支配凸轮进行致动,在外板上总共有八个安装座)。
外板51优选地在其内侧上包括供应管道中的多个开口,针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致动器中的一个致动器的对应的空气通路从该供应管道进行分支,其中每个开口在位于外板外部的各个电磁阀处安装于第一板的内侧。
特别地,所述板包括针对每个致动器的每对空气通路的一对开口54、55(在图1-图11的实施例中示出了四个支配凸轮,借助于两个空气通路对每个支配凸轮进行致动,在外板上总共有八个开口)。
外板的安装座52、53优选地彼此相同并且被配置为与安装于其上的相邻电磁阀距离一段空间隙,该段空间隙具有大于或等于0.5mm和/或1mm和/或2mm的尺寸。
设备的主体2优选地还包括内板56,所述内板56以插入到主体2和外板51之间的方式可移动地安装于主体的后侧41上,所述内板具有穿过所述内板的外侧56a和内侧56b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57,并且被配置为设置外板的内侧上第一开口54与第一箱体座4a的底端11的连通,所述第一开口54和第一通孔57实现了将压缩空气送到第一致动器5a的第一活塞15a的第一空气通路6a。
第一通孔57优选地位于内板56中,从而与外板的内侧上的第一开口对准,并且第一空气通路实质上径直达到第一箱体座的底端。
所述内板56优选地具有穿过所述内板的外侧和内侧之间的第二通孔58,并且被配置为设置外板的内侧上第二开口55与主体2的内部管道59连通,内部管道59起始于主体的后侧41(第一箱体座的底端11在其上敞开),横向延伸进入所述第一箱体座4a的主体2,并且在第一活塞的下游点处在第一箱体座中敞开。
第二通孔58优选地位于内板中,从而相对于外板的内侧上第二开口至少横向且靠下地、或横向且靠上地未对准,并且所述主体包括插入在外板和内板之间的至少一个密封件61,从而实现使得第二开口与第二通孔连通的腔室62。
第二开口55、密封件61实现的腔室62、第二通孔58、内部管道59优选地实现了将压缩空气携带到第一致动器的第二活塞的第二空气通路。
两个空气通路的配置能够将压缩空气单独地携带到致动器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具体地,第一空气通路是直线的且在箱体座的底部敞开(从而移动第一活塞),而第二空气通路在该主体内偏离,从而横向进入箱体座的主体并且在第一活塞的下游点处进入箱体座的主体,以向(与第一活塞串联布置的)第二活塞供应压缩空气。
由于具有存在两个截然不同活塞(每个活塞需要被单独地致动)的单个箱体座,还由于存在多个箱体座(用于多个支配凸轮),因此板中的孔的配置能够克服主体3中的几何限制。
内板56优选地具有另一第一通孔和另一第二通孔,被指定为设置分别与外板的另一第一开口和另一第二开口连通并且实现各自的第一空气通路和第二空气通路,从而将压缩空气携带至第二致动器的相应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
内板优选地具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的成对的第一和第二通孔,所述成对的第一和第二通孔指定与外板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的第一和第二开口连通,从而实现一个或多个其它的第一和第二空气通路,以将压缩空气带到其它致动器(例如第三致动器和/或第四致动器)的其它第一和第二活塞。
如图11特别地示出,外板51优选地在其内侧上包括一个或多个箱体座,每个箱体座被配置为且预先设置为用于容纳(优选地是可移动地容纳)各自的排放器30,每个箱体座位于与外板内侧上的相应开口(54或55)对准并且与外板外侧上的电磁阀上的相应安装座(分别是52或53)对准。
在可能的实施例(如图1-图11示出的)中,外板51包括中间板65,中间板65关联到外板的内侧以插入到外板与内板之间,中间板展示出用于容纳排放器30的反向箱体座66,每个反向箱体座66与多个箱体座中对应的箱体座协作从而密封性地容纳各自的排放器,中间板还展示出在外板的各个空气开口处或者与外板的各个空气开口对准的通孔67。
中间板65优选地与外板不同并且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外板;作为替换,中间板可以与外板实现为单片部件。
实质上,两个板(外板和内板)能够限定从多个电磁阀(在彼此侧面)到多个活塞(串联对准,针对每个致动器是两个活塞)的多个空气通路。在沿着空气通路不存在排放器的情况中,中间板可以被省略;如果存在排放器,那么中间板辅助限定所述空气通路。
在图1-图11中,示出了设备1是四凸轮类型,存在两个密封件61(本领域中也称为金字塔密封件),每个密封件61在外板与内板之间限定两个腔62。第一密封件限定两个腔,分别是第一致动器的第二空气通路的腔和第二致动器的第二空气通路的腔;第二密封件限定第三致动器和第四致动器的第二空气通路的两个腔。多亏了在外板(或作为外板一部分的中间板)与内板之间实现的腔,空气供应可以到达(即,每个第二空气通路偏离到)每个致动器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串联,并且由于存在第一活塞因此无法轴向到达第二活塞)。通过特定的紧固螺丝将外板和/或内板和/或中间板安装于主体。主体2优选地由合成材料制成,例如塑料材料(例如,尼龙)和/或玻璃纤维和/或碳纤维的混合物制成。
设备1优选地包括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被配置为且被预先设置为管理所述设备的功能,尤其是用于支配所述设备的电磁阀以及使所述设备与针织机的中心单元(未示出)进行交互。
电控装置可以通过针织机的中心单元来接收与设备的管理有关的指令,或者电控装置自身可以处理设备的控制指令。
电控装置优选地包括与主体2相关联的电子板70(优选地直接安装于主体2)。
电子板优选地包括连接器组件73(例如,一系列座或插槽),所述连接器组件73被配置为将电磁阀电连接到所述电子板;每个电磁阀包括一个或多个分别的管脚74,这些管脚74插入到一个或多个连接器73中。电子板优选地包括连接端口71(例如,现场总线端口的网络端口),连接端口71被配置为能够将设备1连接到针织机的中心单元。所述设备可以优选地包括用于容纳电子板的壳体72。
如图1-图11举例示出,主体2可以包括一系列的孔75(或出口75),一系列的孔75(或出口75)优选地位于主体的侧表面上,将箱体座的内侧连接到主体的外侧并且被配置为在各自致动器的活塞作用的情况下(即,当活塞在各自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从箱体座排出空气。事实上,致动器在前进位置、中间位置、回退位置之间的向外运动和/或返回引起箱体座中空气的压缩,如果空气没有被排出则可以用作气动弹簧并且阻止致动器的运动(并且因此阻止对应的支配凸轮的运动)。出口75能够在这些条件下排出空气,并且优选地针对每个致动器有两个出口,第一出口位于致动器的第一活塞的下游(以及第二活塞的上游),第二出口相对于第一出口轴向向前且位于(紧靠着)第二活塞的下游。
每个出口75优选地包括各自的过滤器76(优选地被容纳在出口中),过滤器76能够阻止油、金属残留物、灰尘粒子等,阻止这些杂质经由所述出口进入到各个箱体座。过滤器76可以是碳过滤器。
出口优选地具有大于或等于1mm和/或3mm和/或5mm和/或7mm的尺寸。过滤器的存在使得能够实现大尺寸的出口,这可以有效地实现使空气离开而不使杂质进入主体内。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未示出),每个致动器包括与活塞相关联的第一传感器和/或与第二活塞相关联的第二传感器。每个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各个活塞(即,在活塞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通道)状态的改变,即,用于验证活塞由于各自的电磁阀的致动,所述活塞到达各自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每个传感器优选地连接到电子板,从而实现与各自电磁阀的闭环支配;当电磁阀将活塞激活或去激活时,所述电子板经由所述传感器验证所述活塞已经有效地达到其行程的一端并且已经与其第二位置相邻,或者与之相反地,所述活塞已经有效地达到其行程的相对端并且与其第一位置相邻。在(例如电磁阀或活塞)故障或误操作的情况中,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故障,并且电子板能够阻塞所述设备或所述机器,和/或预先设置合适的警报信号。
在随后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方面,涉及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的主体。
如上所述并且尤其从图5、图6a、图6b、图6c看出,设备的主体2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箱体座4a,第一箱体座4a具有纵向延伸且被配置为可移动地容纳至少一个第一致动器5a,其中第一致动器5a使第一支配凸轮8a致动。第一致动器包括彼此不同的且可移动地串联容纳在第一箱体座中的第一活塞15a和第二活塞16a;致动器的两个活塞可以彼此独立地被致动。
如图举例所示,本发明的主体2的特性是其针对整个设备是单一的主体(即,不是由许多不同的部件彼此组装的):主体3实现为单片工件,即,其是单个模块体。
如上所述,第一箱体座4a具有第一底端11和第二顶端12,其中第一底端11在主体的后侧41上打开,第二顶端与该底端相对且在主体的前侧42上敞开,第二顶端被指定为面向针织机的针。
底端11能够接连插入第二活塞16a和第一活塞16a,而顶端12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第一支配凸轮8a的啮合部81a。
如上所述,两个活塞中的每个活塞相对于第一箱体座从底端到顶端的纵向延伸选择性地在该第一箱体座中在第一(回退)位置和第二(前进)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举例所示,第一箱体座4a具有非减小的段(即,勉强增长或由多道(tracts)形成),其中该非减小的段从顶端12到底端11增长(例如,步进增加且恒定段的道),但是不具有从顶端到底端的底切部(undercut)。第一箱体座优选地具有从底端到顶端倾斜的段。
更具体地,第一箱体座4a优选地具有从底端到顶端串联的第二段102和第三段103,严格地递减且优选是环形的。
第一段101优选地具有第一直径,第二段102具有小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第三段103具有小于第二直径的第三直径。
第一箱体座4a优选地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具有第一邻接部(或如上限定的,第一邻接部41a),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具有第二邻接部(或如上限定的,第二邻接部42a)。第一邻接部和第二邻接部限定了分别用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从各自的第一位置到各自的第二位置的前进运动的游程。
如图举例所示,第一活塞15a优选地包括彼此紧固地约束的后部24a和前部25a,并且后部24a和前部25a沿着第一活塞的纵向轴线串联延伸;当活塞插入箱体座时,前部25a位于后部24a的下游。所述后部受到(通过第一空气通路)来自供应第一活塞的压缩空气流的推力,而所述前部(朝向第二活塞)将所述推力轴向地送到第一活塞的下游。
第一活塞优选地以其纵向轴线与第一箱体座的纵向延伸同轴的方式被插入到所述第一箱体座中。
如图举例所示,第一活塞的后部和前部具有圆柱形态,后部具有实质上等于所述第一直径的直径,前部具有实质上等于所述第二直径的直径。第一活塞因此在后部和前部之间具有一个台阶,该台阶实质上与第一邻接部41a的形状互补。
第二活塞16a包括彼此紧固地约束的第二活塞16a的后部26a和第二活塞16a的前部27a,并且后部26a和前部27a沿着第二活塞的纵向轴线串联延伸;当活塞插入到箱体座时所述前部位于所述后部的下游。所述后部受到(在第二空气通路之间)来自供应第二活塞的另一压缩空气流的相应推力,而所述前部(朝向所述支配凸轮)将所述推力轴向地送到第二活塞的下游。
如图举例所示,第二活塞16a以其纵向轴线与第一箱体座的纵向延伸同轴(还与第一活塞的纵向轴线同轴)的方式被插入到所述第一箱体座中。
第二活塞16a的后部26a和前部27a优选地具有圆柱形态,所述后部具有实质上等于所述第二直径的直径,所述前部具有实质上等于所述第三直径的直径。第二活塞因此在所述后部和所述前部之间具有另一台阶,该另一台阶实质上与第二邻接部42a的形状互补。
第一活塞15a的前部25a和第二活塞16a的后部26a优选地具有相同直径且实质上等于所述箱体座的第二直径,并且当第二活塞处于其第一位置时,第一活塞15a的前部25a和第二活塞16a的后部26a彼此接触,即,第二活塞的后表面与第一活塞的上述端头表面相邻接。
如图举例可以看出,第一活塞的前部终止于上述的端头表面,第二活塞的前表面具有上述的前啮合部(用于组装所述支配凸轮)。
第一活塞15a优选地包括围绕着后部24a的第一密封件111,该第一密封件111被插入到后部24a和箱体座4a的第一段101之间并且实现在静态时以及在所述活塞运动时在第一活塞和所述箱体座的第一段之间的空气密封。
第一活塞15a优选地包括围绕着前部25a的第二密封件112,该第二密封件112被插入到前部25a和箱体座4a的第二段102之间并且实现在静态时以及在所述活塞运动时在第一活塞和所述箱体座的第二段之间的空气密封。
第二活塞16a优选地包括围绕着第二活塞16a的后部26a的相应的第一密封件113,该第一密封件113被插入到第二活塞16a的后部26a和箱体座的第二段102之间并且实现在静态时以及在所述活塞运动时在第二活塞和箱体座的第二段之间的空气密封。
如果例如存在用于使得所述活塞返回的气动弹簧,那么第二活塞16a优选地包括围绕着第二活塞16a的前部27a的相应的第二密封件(未示出),该第二密封件被插入到所述前部27a和箱体座的第三段103之间并且实现在静态时以及在所述活塞运动时在第二活塞和箱体座的第三段之间的空气密封。
第一致动器优选地具有用于直接将第一凸轮安装于该第一致动器的装置。该安装装置包括可插入到第二活塞的孔中且与所述第一凸轮的啮合部中的螺纹孔相啮合的螺丝(或许具有平垫圈或弹性垫圈),以将所述第一凸轮紧固地约束到第二活塞,优选是将第一凸轮同轴地约束到第二活塞。
在第二活塞中的孔是后部与前部之间的通孔的情况中,所述螺丝可以从所述活塞的后部的侧面插入到该孔中,使得螺丝头可以插入到所述后部且螺丝杆从前部离开,以钉入到凸轮的螺纹孔中。
第一致动器可以具有的操作配置(回退配置、中间配置、前进配置)与图6a、图6b、图6c中已经描述和示出的相同。
注意,如上所述,根据使用设备1的针织机的需要,本发明的所述设备的主体2还包括第二致动器5b、可能的第三致动器5c及第四致动器5d。附图举例示出的实施例包括主体,主体具有针对四个致动器的四个不同的箱体座4a、4b、4c、4d,其中每个致动器用于致动各自的支配凸轮。用于各个致动器(具有各自的箱体座、支配凸轮等)的相似元件的附图标记是相同的,只是针对第一致动器添加字母“a”,针对第二致动器添加字母“b”,针对第三致动器添加字母“c”,及针对第四致动器添加字母“d”。
本发明的主体2被实现为单个主体,主体2能够提供用于实现移动凸轮设备来支配针织机的针的特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预先设置主体2;
-预先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支配凸轮8a;
-预先设置具有分别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至少一个第一致动器;
-将第一活塞从第二活塞的底端插入,使其可移动地容纳在箱体座内;
-至少部分地将第一支配凸轮的啮合部插入箱体座的顶端,并且将所述啮合部安装于所述第二活塞,以将所述第一凸轮固定地约束到所述第二活塞;
-将第一活塞插入箱体座的底端,使其可移动地容纳在箱体座内并且沿着所述第一箱体座的纵向延伸与第二活塞串联布置;
-选择性地且独立性地致动第一致动器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从而来支配第一支配凸轮(在回退配置、中间配置、前进配置之间)的运动。
如所想的,本发明可以有多种修改和变形,均落入本发明概念的范围内,并且上述的部件也可以由其它技术等同的元件进行替换。
本发明具有重要的优点。
首先和最重要的,本发明能够避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些缺点。此外,本发明的设备具有简单的和合理的结构,并且能够有效地获得(新的和已有的)针织机所需的针织功能,尤其是通过精确移动针织机前部的针支配凸轮来获得所需功能。
本发明的设备还能够有利地改进针织机的性能,尤其是提高针织的生产效率,增加机器的纺织生产率。
此外,本发明的设备是多功能的、模块化的、且容易适于各种针织需要。本发明的设备的另一优点是其能够维持气动环路的清洁并且免于被污染。
此外,所述设备更可靠、抗故障、且具有长于已知设备的工作寿命。此外,本发明的设备需要更少的维护。本发明的设备的实现还是简单和/或结实和/或相对成本较低的。
Claims (32)
1.一种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1),所述设备包括:
所述设备的主体(2),所述主体(2)具有第一箱体座(4a),所述第一箱体座具有纵向延伸并且被配置为可移动地容纳所述主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致动器(5a);
至少一个第一支配凸轮(8a),所述第一支配凸轮(8a)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主体且与所述主体相关联,并且被指定为与针织机的针床的至少一个针相互作用;
至少一个第一致动器(5a),所述第一致动器(5a)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箱体座(4a)中,并且被指定为以受控方式移动所述第一支配凸轮(8a);
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彼此不同的且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第一箱体座中的第一活塞(15a)和第二活塞(16a),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沿着所述第一箱体座的所述纵向延伸被串联地布置并且能够彼此独立地移动,
所述设备的所述主体(2)是一个且仅有一个,并且被制成单片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箱体座(4a)具有在所述主体(2)的后侧(41)上敞开的第一底端(11)和在所述主体(2)的前侧(42)上敞开的第二顶端(12),所述第二顶端(12)与所述第一底端相对,所述第二顶端(12)被指定为面朝向所述针织机的针;所述第一底端能够接连地插入所述第二活塞(16a)和所述第一活塞(15a),所述第二顶端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第一支配凸轮的啮合部(81a),从而所述啮合部能够连接到所述第二活塞(16a),所述第一支配凸轮(8a)的操作部(82a)离开所述第一箱体座(4a)到达所述主体的所述前侧(42),从而与上述针织机的所述针床的一个或多个针相协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活塞(15a)至少在所述第一箱体座中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选择性地可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活塞回退到所述第一箱体座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底端(11)的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活塞在所述第一箱体座中朝向所述第二顶端(12)前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1),其中相对于所述第一箱体座的所述纵向延伸从所述第一底端到所述第二顶端,所述第二活塞(16a)在所述第一箱体座中被容纳在所述第一活塞的下游,所述第二活塞(16a)在所述第一箱体座中至少在第二活塞的第一位置和第二活塞的第二位置之间选择性地可移动,在第二活塞的第一位置,第二活塞在所述第一箱体座中回退并且与所述第一活塞(15a)的端头表面相邻接,在第二活塞的第二位置,第二活塞在所述第一箱体座中相对于所述第一活塞的所述端头表面朝向所述第二顶端前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5a)的第二活塞(16a)具有前啮合部(17a),所述第一支配凸轮的啮合部(81a)被指定为固定地连接到所述前啮合部(17a),从而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第一活塞和/或所述第二活塞的移动确定了所述第一支配凸轮插入到所述第一箱体座和从所述第一箱体座离开的相对应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箱体座(4a)从所述第二顶端(12)到所述第一底端(11)具有非减小的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箱体座不具有从所述第二顶端到所述第一底端的底切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箱体座(4a)从所述第一底端到所述第二顶端具有串联的第一段(101)、第二段(102)、第三段(103),所述第一段(101)、第二段(102)和第三段(103)是严格地递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段(101)具有第一直径,所述第二段(102)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所述第三段(103)具有小于所述第二直径的第三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箱体座在所述第一段(101)和所述第二段(102)之间具有第一邻接部(41a),在所述第二段(102)和所述第三段(103)之间具有第二邻接部(42a),所述第一邻接部和所述第二邻接部限定了分别用于所述第一活塞(15a)和所述第二活塞(16a)从各自的第一位置到各自的第二位置的前进运动的游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活塞(15a)包括彼此紧固地约束的后部(24a)和前部(25a),并且所述后部(24a)和所述前部(25a)沿着所述第一活塞的纵向轴线串联延伸;当所述第一活塞插入所述第一箱体座时,所述前部(25a)位于所述后部(24a)的下游,所述后部受到来自供应所述第一活塞的压缩空气流的推力,并且所述前部(25a)将所述推力轴向地送到所述第一活塞的下游。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活塞(15a)以其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箱体座的纵向延伸同轴的方式被插入到所述第一箱体座(4a)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活塞的所述后部和所述前部具有圆柱形态,所述后部(24a)具有实质上等于所述第一直径的直径,所述前部(25a)具有实质上等于所述第二直径的直径,所述第一活塞(15a)在所述后部和所述前部之间具有一个台阶,该台阶实质上与所述第一邻接部(41a)的形状互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二活塞(16a)包括彼此紧固地约束的第二后部(26a)和第二前部(27a),并且所述第二后部(26a)和所述第二前部(27a)沿着所述第二活塞的纵向轴线串联地延伸;当所述第二活塞插入所述第一箱体座时,所述第二前部(27a)位于所述第二后部(26a)的下游,所述第二后部(26a)受到来自供应所述第二活塞的另一压缩空气流的另一推力,而所述第二前部(27a)将所述另一推力轴向地送到所述第二活塞的下游。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二活塞(16a)以其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箱体座的纵向延伸同轴的方式被插入到所述第一箱体座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二活塞(16a)的所述第二后部和第二前部具有圆柱形态,所述第二后部(26a)具有实质上等于所述第二直径的直径,所述第二前部(27a)具有实质上等于所述第三直径的直径,所述第二活塞(16a)在所述第二后部和所述第二前部之间具有另一台阶,该另一台阶实质上与所述第二邻接部(42a)的形状互补。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活塞(15a)包括围绕着所述后部(24a)的第一密封件(111),该第一密封件(111)被插入到所述后部(24a)和所述第一箱体座(4a)的所述第一段(101)之间并且实现在静态时以及在所述第一活塞运动时在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一箱体座的所述第一段之间的空气密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活塞(15a)包括围绕着所述前部(25a)的第二密封件(112),该第二密封件(112)被插入到所述前部(25a)和所述第一箱体座(4a)的第二段(102)之间并且实现在静态时以及在所述第一活塞运动时在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一箱体座的所述第二段之间的空气密封。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二活塞(16a)包括围绕着所述第二后部(26a)的另一第一密封件(113),该另一第一密封件(113)被插入到所述第二后部(26a)和所述第一箱体座的所述第二段(102)之间并且实现在静态时以及在所述第二活塞运动时在所述第二活塞和所述第一箱体座的所述第二段之间的空气密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二活塞(16a)包括围绕着所述第二前部(27a)的另一第二密封件,该另一第二密封件被插入到所述第二前部(27a)和所述第一箱体座的所述第三段(103)之间并且实现在静态时以及在所述第二活塞运动时在所述第二活塞和所述第一箱体座的所述第三段之间的空气密封。
2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1),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5a)被配置为至少在以下操作配置中选择性地操作:
-回退配置,其中所述第一活塞(15a)和所述第二活塞(16a)都在各自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支配凸轮(8a)的啮合部(81a)在所述第一箱体座(4a)中回退;
-中间配置,其中所述第一活塞位于第一活塞的第二位置且所述第二活塞位于第二活塞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支配凸轮的啮合部部分地前进到所述第一箱体座中;
-前进配置,其中所述第二活塞在第二活塞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支配凸轮的啮合部完全前进到所述第一箱体座中,而所述第一活塞在第一活塞的第一位置或第一活塞的第二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支配凸轮(8a)被指定为与圆形针织机的转筒的至少一个针相互作用。
2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段(101)、第二段(102)和第三段(103)是环形的。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活塞(16a)以其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活塞的纵向轴线同轴的方式被插入到所述第一箱体座中。
25.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还包括第二致动器(5b),所述第二致动器(5b)至少部分地可移动地容纳在第二箱体座(4b)中,并且所述第二致动器(5b)被指定为以受控方式移动第二支配凸轮(8b)进而与针织机的针床的至少一个针相互作用;所述第二致动器包括第二致动器的第一活塞和第二致动器的第二活塞,第二致动器的第一活塞和第二致动器的第二活塞具有与参照所述第一致动器所描述的特性相同的特性。
26.根据权利要2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箱体座(4b)与所述第一箱体座(4a)相同或等同且成形在所述主体(2)中。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还包括第三致动器,所述第三致动器容纳在所述主体(2)的第三箱体座(4c)中并且被指定为以受控方式移动第三支配凸轮(8c)。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三致动器与所述第一致动器相同或等同。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还包括第四致动器,所述第四致动器容纳在所述主体(2)的第四箱体座(4d)中并且被指定为以受控方式移动第四支配凸轮(8d)。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四致动器与所述第一致动器相同或等同。
31.一种用于实现移动凸轮设备(1)来支配针织机的针床的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预先设置所述设备的主体(2),所述主体(2)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箱体座(4a),所述第一箱体座具有纵向延伸并且被配置为可移动地容纳所述主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致动器(5a),所述第一箱体座(4a)具有在所述主体(2)的后侧(41)上敞开的第一底端(11)和在所述主体(2)的前侧(42)上敞开的第二顶端(12),所述第二顶端(12)与所述第一底端相对,所述第二顶端(12)被指定为面朝向所述针织机的针;
预先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支配凸轮(8a),所述第一支配凸轮(8a)被指定为与针织机的针床的至少一个针相互作用;
预先设置第一致动器(5a),所述第一致动器(5a)包括第一活塞(15a)和第二活塞(16a),并且被指定为以受控方式移动所述第一支配凸轮(8a);
从所述第一箱体座的所述第一底端(11)插入所述第二活塞(16a),从而所述第二活塞(16a)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第一箱体座中;
在所述第一箱体座的所述第二顶端(12)中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第一支配凸轮(8a)的啮合部(81a),并且将所述啮合部安装于所述第二活塞(16a),以将所述第一支配凸轮固定地约束到所述第二活塞;
从所述第一箱体座的所述第一底端(11)插入所述第一活塞(15a),使得所述第一活塞(15a)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第一箱体座内,并且沿着所述第一箱体座的所述纵向延伸与所述第二活塞(16a)串联地布置;
选择性地且独立性地致动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从而来支配第一支配凸轮的运动。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支配凸轮(8a)被指定为与圆形针织机的转筒的至少一个针相互作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T000071A ITBS20130071A1 (it) | 2013-05-20 | 2013-05-20 | Dispositivo a camme mobili per il comando di aghi di una frontura di una macchina tessile |
ITBS2013A000071 | 2013-05-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78900A CN104178900A (zh) | 2014-12-03 |
CN104178900B true CN104178900B (zh) | 2016-11-23 |
Family
ID=48877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452305.1A Active CN104178900B (zh) | 2013-05-20 | 2013-09-27 | 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89095B2 (zh) |
EP (1) | EP2999813B1 (zh) |
CN (1) | CN104178900B (zh) |
BR (1) | BR112015029136B1 (zh) |
IT (1) | ITBS20130071A1 (zh) |
WO (1) | WO201418831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BS20130172A1 (it) * | 2013-11-21 | 2015-05-22 | Santoni & C Spa |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una macchina tessile |
TWD196817S (zh) * | 2017-11-23 | 2019-04-01 |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 紡織機之部分 |
IT201900005730A1 (it) * | 2019-04-12 | 2020-10-12 | Santoni & C Spa | Dispositivo di supporto e comando per macchine tessili circolari |
IT201900005736A1 (it) * | 2019-04-12 | 2020-10-12 | Santoni & C Spa | Dispositivo di supporto e comando per macchine tessili circolari |
TWD207732S (zh) * | 2019-06-12 | 2020-10-11 |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 紡織機組件 |
TWD208197S (zh) * | 2019-06-18 | 2020-11-11 |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 紡織機構件 |
TWD210323S (zh) * | 2019-06-18 | 2021-03-11 |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 紡織機構件 |
TWD208383S (zh) * | 2019-06-18 | 2020-11-21 |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 紡織機構件 |
TWD208198S (zh) * | 2019-06-18 | 2020-11-11 |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 紡織機構件 |
TWD210322S (zh) * | 2019-06-18 | 2021-03-11 |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 紡織機構件 |
TWD207736S (zh) * | 2019-06-18 | 2020-10-11 | 義大利商聖東尼股份公司 | 紡織機構件 |
CN110184734B (zh) * | 2019-06-27 | 2024-04-05 | 绍兴巴鲁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常开式机头三角气缸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87951A (en) * | 1990-07-10 | 1993-02-23 | Bentley Group Limited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
DE29614031U1 (de) * | 1996-08-06 | 1996-10-24 |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Taipeh/T'ai-pei | Jacquard-Mechanismus einer Rundstrickvorrichtung |
TW511664U (en) * | 2001-12-31 | 2002-11-21 | Bo-San Lin | Improved forward/backward structure of triangular steel for sock-knitting machine |
EP1524347A2 (en) * | 2003-10-15 | 2005-04-20 | MBI Technology Co., Ltd. | Circular type flat knitting machine for intarsia fabrics |
CN2775082Y (zh) * | 2005-02-03 | 2006-04-26 | 大康织机股份有限公司 | 针织机的织针行程控制机构 |
CN200946190Y (zh) * | 2006-08-18 | 2007-09-12 | 王来成 | 变色调纱装置的驱动机构 |
CN202214556U (zh) * | 2011-08-19 | 2012-05-09 | 杨凤娟 | 多功能提花双面无缝一体成型机 |
CN202881596U (zh) * | 2012-11-20 | 2013-04-17 |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驱动凸轮的圆机密度调节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S164985B1 (zh) * | 1969-03-12 | 1975-11-28 | ||
US3972207A (en) * | 1974-11-04 | 1976-08-03 | Vinatex Knitting Systems, Inc. | Selection device for the needles of a knitting machine |
IT1250422B (it) * | 1991-05-31 | 1995-04-07 | Lonati Srl |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o calzetteria con circuito pneumatico di servizio perfezionato |
US5802877A (en) * | 1997-02-13 | 1998-09-08 | James W. Yates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making a sock with a knitted toe pocket |
TW201200657A (en) * | 2010-06-30 | 2012-01-01 | Guo-Chao Zhao | Needle selecting device of a hosiery knitting machine |
-
2013
- 2013-05-20 IT IT000071A patent/ITBS20130071A1/it unknown
- 2013-09-27 CN CN201310452305.1A patent/CN104178900B/zh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5-15 BR BR112015029136-8A patent/BR112015029136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5-15 EP EP14731052.8A patent/EP2999813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5-15 US US14/892,500 patent/US9689095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5-15 WO PCT/IB2014/061465 patent/WO201418831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87951A (en) * | 1990-07-10 | 1993-02-23 | Bentley Group Limited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
DE29614031U1 (de) * | 1996-08-06 | 1996-10-24 |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Taipeh/T'ai-pei | Jacquard-Mechanismus einer Rundstrickvorrichtung |
TW511664U (en) * | 2001-12-31 | 2002-11-21 | Bo-San Lin | Improved forward/backward structure of triangular steel for sock-knitting machine |
EP1524347A2 (en) * | 2003-10-15 | 2005-04-20 | MBI Technology Co., Ltd. | Circular type flat knitting machine for intarsia fabrics |
CN2775082Y (zh) * | 2005-02-03 | 2006-04-26 | 大康织机股份有限公司 | 针织机的织针行程控制机构 |
CN200946190Y (zh) * | 2006-08-18 | 2007-09-12 | 王来成 | 变色调纱装置的驱动机构 |
CN202214556U (zh) * | 2011-08-19 | 2012-05-09 | 杨凤娟 | 多功能提花双面无缝一体成型机 |
CN202881596U (zh) * | 2012-11-20 | 2013-04-17 |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驱动凸轮的圆机密度调节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12015029136B1 (pt) | 2022-03-03 |
CN104178900A (zh) | 2014-12-03 |
ITBS20130071A1 (it) | 2014-11-21 |
WO2014188315A1 (en) | 2014-11-27 |
BR112015029136A2 (pt) | 2017-07-25 |
EP2999813B1 (en) | 2020-07-29 |
EP2999813A1 (en) | 2016-03-30 |
US9689095B2 (en) | 2017-06-27 |
US20160102423A1 (en) | 2016-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78900B (zh) | 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 | |
CN104178901B (zh) | 用于支配针织机的针床上的针的移动凸轮设备 | |
CN101877989B (zh) | 具有水分配机构的带水运行的家用器具 | |
DE602004002279T2 (de) | Wäschewaschmaschine mit einer integrierten Anordnung von Wasserverteilern | |
CN105231970B (zh) | 用于洗碗机的喷臂组件 | |
EP2694797B1 (en) | Pump unit for supplying fuel, preferably diesel oil, from a containing tank to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KR102325494B1 (ko) | 편직기의 명령 장치 | |
CN101877990A (zh) | 具有水分配器的带水运行的家用器具 | |
CN104514077A (zh) | 圆形针织机 | |
CN109355791A (zh) | 一种用于编织高密针织面料的割圈绒圆机 | |
CN101294331A (zh) | 一种双针筒袜机梭子双位控制装置 | |
CN201221004Y (zh) | 一种双针筒袜机梭子双位控制装置 | |
CN204608316U (zh) | 一种新型圆机 | |
US11814768B2 (en) | Dual drain system with Y-hose | |
CN104947304B (zh) | 一种针织内衣裤腰头的圆机 | |
KR100790440B1 (ko) | 자수기용 실 공급장치 | |
DE10133129A1 (de) | Umwälzpumpe für eine Geschirrspülmaschine | |
KR101022825B1 (ko) | 더블실린더형 환편기 | |
KR20010036600A (ko) | 편직기에 있어서의 전자변환밸브와 유공압을 이용한 실 | |
WO2017071881A1 (de) | Niederdruck-anschlusselement für eine kraftstoff-hochdruckpumpe sowie kraftstoff-hochdruckpumpe | |
KR101287070B1 (ko) | 원단공급기용 서보밸브 | |
RU124532U1 (ru) | Полевое разбрызги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