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4007B -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4007B
CN104174007B CN201410478485.5A CN201410478485A CN104174007B CN 104174007 B CN104174007 B CN 104174007B CN 201410478485 A CN201410478485 A CN 201410478485A CN 104174007 B CN104174007 B CN 1041740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arts
prescription
composition
emplast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784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4007A (zh
Inventor
王雪茜
屈会化
赵琰
程发峰
王庆国
孔慧
续洁琨
刘原君
朱文翔
李长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41047848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740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74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4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4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4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剂,所述贴膏剂的原辅料包括:组合物浸膏、骨架材料、粘合剂、保湿剂、交联剂;本发明贴膏剂黏附性和稳定性良好,有效成分累积透过率高,且生物利用率显著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巴布贴膏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剂,属于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麻芥平喘方源于清代《张氏医通》所载白芥子涂方,由麻黄、苦杏仁、白芥子、延胡索和生姜组成,通过外敷穴位法治疗急慢性哮喘,疗效显著。方中麻黄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君药,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等成分;苦杏仁功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为臣药,主要成分为苦杏仁苷等,白芥子主治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同为方中臣药;延胡索生姜分别为佐使药。
临床使用方法为麻黄等药味研碎,加生姜汁调为糊状,涂于双侧肺俞心俞和膈俞。给药方法需现用现配,使用不方便,且易污染衣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剂,所述贴膏剂的原料主要为:
组合物浸膏5-80重量份、骨架材料1-10重量份、粘合剂2-10重量份、保湿剂10-30重量份、交联剂0.1-5重量份。
进一步,所述贴膏剂的原料主要为:
组合物浸膏10-40重量份、骨架材料1~10重量份、粘合剂2~5重量份、保湿剂10-30重量份、交联剂0.1~1重量份。
进一步,所述贴膏剂的原料主要为:
组合物浸膏20~30重量份、骨架材料5~10重量份、粘合剂2.5-4重量份、保湿剂15-25重量份、交联剂0.5~1重量份。
更进一步,所述贴膏剂的原料包括:
组合物浸膏25重量份、骨架材料5重量份、粘合剂2.6重量份、保湿剂20重量份、交联剂0.5重量份;
或,组合物浸膏20重量份、骨架材料8重量份、粘合剂2.2重量份、保湿剂15重量份、交联剂0.8重量份;
或,组合物浸膏30重量份、骨架材料2重量份、粘合剂3重量份、保湿剂25重量份、交联剂0.2重量份。
其中,所述骨架材料选自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卡波姆、明胶、羧甲基纤维素及其钠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聚丙烯酸钠。
所述粘合剂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异丁烯、聚乙烯醇、交联聚维酮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交联聚维酮。
所述保湿剂选自甘油、聚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甘油。
所述交联剂选自氢氧化铝、氯化铝、甘羟铝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与交联调节剂混合,所述交联调节剂包括乳酸、酒石酸、柠檬酸、EDTA-2N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等;优选甘羟铝与酒石酸、EDTA-2Na;更优选为甘羟铝与酒石酸、EDTA-2Na按0.2~0.5:0.05~0.15:0.1~0.3的比例混合而成。
所述原料中还要加入30-50重量份水,用于将酒石酸、EDTA-2Na、组合物浸膏加入到中溶解。
所述组合物浸膏制备包括如下步骤:按麻黄:苦杏仁:白芥子:延胡索:生姜=1~10:1~10:1~10:1~10:1~10的比例取原料药,生姜榨汁,麻黄、苦杏仁、白芥子、延胡索四味以水或乙醇溶液提取;提取物与生姜汁合并。所述提取溶剂为50-90%的乙醇溶液;更进一步优选为60-80%的乙醇溶液;更进一步优选为80%的乙醇溶液。所述提取方法包括煎煮提取、回流提取、浸泡提取、超声提取或渗漉提取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
所述的贴膏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酒石酸、EDTA-2Na、组合物浸膏加入到30-50重量份水中溶解作为A相;将甘油、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甘羟铝,搅拌均匀作为B相;将A相与B相混合,搅拌直至均匀,常规工艺制成贴膏剂。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剂,所述贴膏剂的原料包括:
组合物浸膏10-40重量份、酒石酸0.01-0.1重量份、甘油10-30重量份、聚丙烯酸钠1-10重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0-2.0重量份、甘羟铝0.1-1重量份、交联聚维酮1.0-2.0重量份、EDTA-2Na 0.1-0.5重量份、水30-50重量份。
进一步,所述贴膏剂的原料包括:
组合物浸膏20-30重量份、酒石酸0.02-0.08重量份、甘油15-25重量份、聚丙烯酸钠2-8重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2-1.6重量份、甘羟铝0.2-0.8重量份、交联聚维酮1.0-1.4重量份、EDTA-2Na 0.2-0.4重量份、水37-45重量份。
更进一步,所述贴膏剂的原料包括:
组合物浸膏25重量份、酒石酸0.05重量份、甘油20重量份、聚丙烯酸钠5重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4重量份、甘羟铝0.42重量份、交联聚维酮1.2重量份、EDTA-2Na 0.25重量份、水45重量份;
或,组合物浸膏20重量份、酒石酸0.08重量份、甘油15重量份、聚丙烯酸钠8重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2重量份、甘羟铝0.8重量份、交联聚维酮1.0重量份、EDTA-2Na 0.4重量份、水37.5重量份;
或,组合物浸膏30重量份、酒石酸0.02重量份、甘油25重量份、聚丙烯酸钠2重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6重量份、甘羟铝0.2重量份、交联聚维酮1.4重量份、EDTA-2Na 0.2重量份、水40重量份。
本发明贴膏剂黏附性和稳定性良好,有效成分累积透过率高,且生物利用率显著提高。
实验例1 辅料筛选实验
辅料筛选实验一
1、处方组成
处方1:卡波姆5g、聚丙烯酸钠8g、聚乙烯醇6g、明胶4g、高岭土3g、甘油30g;
处方2:卡波姆6g、聚丙烯酸钠2g、聚乙二醇4g、阿拉伯胶2g、高岭土3g、甘油20g、羧甲基纤维素钠1g、聚乙烯吡咯烷酮1g、丙二醇(适量);
处方3:聚丙烯酸钠5g、交联聚维酮1g、明胶2g、聚乙烯醇2g、丙二醇20g、羧甲基纤维素钠0.5g、高岭土3g;
处方4:卡波姆5g、聚乙烯吡咯烷酮1.4g、聚丙烯酸钠5g、交联聚维酮1.2g、山梨醇20g、乙醇(适量)、高岭土3g;
处方5:柠檬酸1g、丙二醇15g、聚丙烯酸钠6g、聚乙烯吡咯烷酮1.5g、氢氧化铝0.5g;
处方6:柠檬酸1g、甘油15g、聚丙烯酸钠5g、聚乙烯醇1.5g、氢氧化铝0.5g;
处方7:柠檬酸1g、甘油15g、聚丙烯酸钠5g、聚乙烯吡咯烷酮1.5g、氢氧化铝0.5g;
处方8:酒石酸0.05g、丙二醇15g、聚丙烯酸钠5g、聚乙烯醇1.4g、甘羟铝0.42g;
处方9:酒石酸0.05g、甘油15g、聚丙烯酸钠5g、聚乙烯吡咯烷酮1.4g、甘羟铝0.42g;
2、贴膏剂制备方法:
步骤一,组合物浸膏的制备:分别取麻黄、苦杏仁、白芥子、延胡索、生姜各50g,其中取麻黄、苦杏仁、白芥子、延胡索四味以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回收乙醇得乙醇提取物;生姜榨汁,生姜汁与乙醇提取物混合得组合物浸膏;
步骤二,贴膏剂的制备:按1:1的比例取组合物浸膏与上述配方的辅料,按常规方法制备成贴膏剂1-10。
3、测定方法:
3.1黏附性(初粘力):分别取贴膏剂1-10各3片,置于15°或30°倾斜板中央,膏面向上,斜面上部10cm及下部15cm用0.025mm厚的涤纶薄膜覆盖,中间留出5cm膏面,将各品种项下规定的钢球(见表1),自斜面顶端自由滚下。供试品中,3片应有2片或2片以上能在测试段上粘住钢球,如有1片不能粘住,再用较小一号的钢球试验,应能粘住。如只有1片能粘住钢球,而另2片只能粘住较小一号的钢球,则应另取3片复试,3片均应能粘住钢球为符合规定。
表1 钢球球号及规格
球号 直径/mm 每千个重量/kg 球号 直径/mm 每千个重量/kg
1 0.794 0.002 24 16.669 19.1
2 1.588 0.016 25 17.463 21.9
3 2.381 0.055 26 18.256 25.0
4 3.175 0.132 27 19.050 28.4
5 3.969 0.257 28 19.844 32.4
6 4.763 0.440 29 20.638 36.2
7 5.556 0.702 30 22.225 45.2
8 5.953 0.86 31 23.019 50
9 6.350 1.03 32 23.8131 55.5
10 7.144 1.50 33 25.400 57.4
11 7.938 2.06 34 26.988 80.8
12 8.731 2.66 35 28.575 95.5
13 9.525 3.55 36 30.163 112.8
14 10.319 4.43 37 31.750 131.9
15 11.113 5.64 38 33.338 152
16 11.509 6.20 39 34.925 175
17 11.906 6.93 40 36.513 198.1
18 12.303 7.5 41 38.100 227.3
19 12.700 8.42 42 41.275 287.57
20 13.494 10.1 43 42.863 320.4
21 14.288 12.0 44 44.450 361
22 15.081 14.1 45 47.625 439.5
23 15.875 16.5 46 50.800 538.8
3.2膜残留性:取成型贴膏剂,以180°剥离,残留在薄膜上的量越少越好。
3.3体外透皮试验
采用Franz垂直双室渗透扩散装置,以离体兔皮为屏障,对贴膏剂进行体外透皮试验,测定8小时盐酸伪麻黄碱的累积透过率。
4、结果
表2 实验结果
编号 黏附性(钢球号) 膜残留性 盐酸伪麻黄碱的累积透
处方1 5 少量残留 6.57±0.56
处方2 6 少量残留 7.33±0.21
处方3 7 少量残留 8.98±0.13
处方4 7 少量残留 7.27±0.36
处方5 9 偶有残留 9.76±0.89
处方6 9 偶有残留 9.25±0.29
处方7 9 偶有残留 9.08±0.37
处方8 10 无残留 10.25±0.64
处方9 10 无残留 11.32±0.79
实验结果表明,从粘附性看,除处方1外,其他组方粘附性相当;但处方8、9相对于其他组方几乎无膜残留量,且处方9有效成分盐酸伪麻黄碱的累积透过率显著高于其他组方。
辅料筛选实验二
1、处方组成
处方9-18辅料组成和用量:酒石酸0.05g、甘油(用量见表3)、聚丙烯酸钠5g、聚乙烯吡咯烷酮1.4g、甘羟铝0.42g、交联聚维酮(用量见表3)。
表3 处方组成
甘油用量/g 是否加入交联聚维酮(1.0g)
处方9 15
处方10 15
处方11 20
处方12 20
处方13 25
处方14 25
处方15 30
处方16 30
处方17 10
处方18 10
2、贴膏剂制备方法:
同“辅料筛选实验一”。
3、测定方法:
同“辅料筛选实验一”。
4、结果
表4 实验结果
编号 黏附性 柔韧性
处方9 10 较柔软
处方10 12 较柔软
处方11 11 较柔软
处方12 12 较柔软
处方13 9 柔软
处方14 10 柔软
处方15 7 很柔软
处方16 8 很柔软
处方17 8 较硬
处方18 9 较硬
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交联聚维酮的处方10、12、14、16、18其粘附性和膜残留性明显优于不加入交联聚维酮的处方9、11、13、15、17,由此可见,加入交联聚维酮能显著提高贴膏剂的黏附性。此外,甘油用量对贴膏剂的黏附性和柔韧性都会产生影响,当甘油用量为15-25g时黏附性较好,柔韧性也较好;当甘油用量较低时黏附性差且贴膏剂较硬;当甘油用量较高虽然贴膏剂柔韧性好但是黏附性不佳。综合考虑,确定甘油用量为15-25g。
辅料筛选实验三
1、处方组成
处方19-辅料组成和用量:酒石酸0.05g、甘油20g、聚丙烯酸钠5g、聚乙烯吡咯烷酮1.4g、甘羟铝0.42g、交联聚维酮和水(用量见表5)。
表5 处方组成
交联聚维酮/g 水/g
处方19 1.0 37.5
处方20 1.15 37.5
处方21 1.4 37.5
处方22 1.6 37.5
处方23 1.2 37.5
处方24 1.2 45
处方25 1.2 50
2、贴膏剂制备方法:
同“辅料筛选实验一”。
3、测定方法:
同“辅料筛选实验一”。
4、结果
表6 实验结果
编号 黏附性(钢球号) 是否出现背渗
处方19 8 无背渗现象
处方20 7 无背渗现象
处方21 3 无背渗现象
处方22 3 无背渗现象
处方23 11 无背渗现象
处方24 11 无背渗现象
处方25 5 轻微背渗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交联聚维酮含量在1.0-1.2g、水用量在37.5-45g范围内贴膏剂黏附性最佳且无背渗现象。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最终确定辅料处方为:酒石酸0.05g、甘油20g、聚丙烯酸钠5g、聚乙烯吡咯烷酮1.4g、甘羟铝0.42g、交联聚维酮1.2g、水45g。
实验例2贴膏剂质量评价
1评价对象:
本发明贴膏剂,按实施例1方法制备;
现有膏剂,制备方法如下:
原辅料组成:组合物浸膏25g、卡波姆5g、聚乙烯醇6g、明胶4g、甘油30g、聚丙烯酸钠8g、高岭土3g,丙二醇和乙醇适量;
制备方法:将卡波姆、聚乙烯醇溶于水,加入组合物浸膏(制备方法同本发明实施例1)搅拌均匀为A相;将明胶、甘油和适量丙二醇、乙醇互溶,边搅拌边加入聚丙烯酸钠和高岭土,作为B相;溶解于水中作为C相。把B、C相混合,再加入A相,搅拌均匀,采用压延法涂布于漂白布上,盖上聚丙烯薄膜,即得。
2评价指标
2.1外观性状
2.1.1黏附性(初粘力):同实验例1。
2.1.2持粘力:用持粘力测试仪测定,记录试样从试验板上脱落的时间。
2.1.3反复揭帖:将成型的贴膏剂贴于志愿者手腕背部,过固定时间后揭下,再次贴上,如此反复10次,考察对皮肤的粘结性。
2.1.4膜残留性:同实验例1。
2.1.5稳定性:所制备的膏体置铝塑袋中密封、室温保存6个月,检测膏体变化。
表7 两种膏剂性状评价结果
表7结果表明,本发明贴膏剂粘附性和稳定性显著优于现有膏剂。
2体外透皮试验
采用Franz垂直双室渗透扩散装置,以离体兔皮为屏障,对两种膏剂进行体外透皮试验,测定盐酸伪麻黄碱的累积透过率,试验数据见表8。
表8 体外透皮试验结果(n=6)
表8结果表明,本发明贴膏剂在不同时间段其有效成分累积透过率均显著高于现有膏剂。
3体内透皮吸收试验
以日本大耳兔为试验对象,脱毛后贴覆膏剂,按不同时间点耳缘静脉取血,测定麻黄碱的血药浓度,对两种膏剂进行体内透皮吸收试验。
日本大耳白兔20只,体重2k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两种膏剂穴位贴敷,7.2cm2/只,每日贴敷24h。实验前禁食24h。于给药前24h,将家兔背部脊柱两侧以手术剪剪毛后,用8%的硫化钠溶液脱毛,毛面积为5cm2,24h后检查褪毛区是否有损伤,剔除皮肤受损兔。给药时用无刺激性纱布胶布固定,使药物与皮肤接触良好。分别于给药后10min、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3h、6h、9h、12、24h、48h,动脉留置插管取血0.5ml(用含肝素采血管),低温离心(4℃、1500r/min,10min),分离血浆,-20℃冰箱保存。
经萃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质谱分析法测定样本中麻黄碱的浓度,试验数据见表9。表明本发明贴膏剂与现有技术制备的贴膏剂在最高血药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本发明膏剂与现有膏剂相比,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表9 体内透皮吸收试验(n=10)
现有贴膏剂 本发明贴膏剂
Tmax(h) 18.02±2.57 15.56±2.08
Cmax(ng/ml) 0.14±0.03 0.16±0.02
AUC(h*ng/ml) 0.50±0.23 0.85±0.13
MRT(h) 22.27±0.85 17.74±0.9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原辅料组成:组合物浸膏25g,聚丙烯酸钠5g、聚乙烯吡咯烷酮1.4g、甘油20g,酒石酸0.05g,甘羟铝0.42g,交联聚维酮1.2g、EDTA-2Na 0.25g,纯化水45g;
制备方法:将酒石酸、EDTA-2Na、组合物浸膏加入到纯化水中溶解作为A相;将甘油、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甘羟铝,搅拌均匀作为B相;将A相与B相混合,搅拌直至均匀,采用压延法涂布于漂白布上,盖上聚丙烯薄膜,即得。
其中,组合物浸膏制备方法:分别取麻黄、苦杏仁、白芥子、延胡索、生姜各50g,其中取麻黄、苦杏仁、白芥子、延胡索四味以80%(体积)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回收乙醇得乙醇提取物;生姜榨汁,生姜汁与乙醇提取物混合得组合物浸膏。
实施例2
原辅料组成:组合物浸膏20g、聚丙烯酸钠8g、聚乙烯吡咯烷酮1.2g、甘油15g、酒石酸0.08g,甘羟铝0.8g,交联聚维酮1.0g、EDTA-2Na 0.4g,纯化水37.5g;
贴膏剂制备方法及组合物浸膏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原辅料组成:组合物浸膏30g、聚丙烯酸钠2g、聚乙烯吡咯烷酮1.6g、甘油25g、酒石酸0.02g,甘羟铝0.2g,交联聚维酮1.4g、EDTA-2Na 0.2g,纯化水40g;
贴膏剂制备方法及组合物浸膏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原辅料组成:组合物浸膏10g,聚丙烯酸钠10g、聚乙烯吡咯烷酮1g、甘油10g、酒石酸0.1g,甘羟铝1g,交联聚维酮1g,EDTA-2Na 0.5g,纯化水30g;
贴膏剂制备方法及组合物浸膏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原辅料组成:组合物浸膏40g,聚丙烯酸钠1g、聚乙烯吡咯烷酮2g、甘油30g、酒石酸0.01g,甘羟铝0.1g,交联聚维酮2.0g,EDTA-2Na 0.1g,纯化水50g;
贴膏剂制备方法及组合物浸膏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Claims (3)

1.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膏剂的原辅料组成为:
组合物浸膏20-30重量份、酒石酸0.02-0.08重量份、甘油15-25重量份、聚丙烯酸钠2-8重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2-1.6重量份、甘羟铝0.2-0.8重量份、交联聚维酮1.0-1.4重量份、EDTA-2Na 0.2-0.4重量份、水37-45重量份;
其中,所述组合物浸膏的原料为:
麻黄1~10重量份、苦杏仁1~10重量份、白芥子1~10重量份、延胡索1~10重量份、生姜1~10重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膏剂的原辅料组成为:
组合物浸膏25重量份、酒石酸0.05重量份、甘油20重量份、聚丙烯酸钠5重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4重量份、甘羟铝0.42重量份、交联聚维酮1.2重量份、EDTA-2Na 0.25重量份、水45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浸膏的制备方法包括:生姜榨汁,麻黄、苦杏仁、白芥子、延胡索四味以水或乙醇溶液提取,得提取物;提取物与生姜汁合并。
CN201410478485.5A 2014-09-18 2014-09-18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剂 Active CN1041740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8485.5A CN104174007B (zh) 2014-09-18 2014-09-18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8485.5A CN104174007B (zh) 2014-09-18 2014-09-18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4007A CN104174007A (zh) 2014-12-03
CN104174007B true CN104174007B (zh) 2018-05-08

Family

ID=51955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78485.5A Active CN104174007B (zh) 2014-09-18 2014-09-18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740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8408B (zh) * 2015-03-12 2016-08-31 施敬东 医用退热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19983A (zh) * 2016-07-07 2016-09-07 中日友好医院 一种药物基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856261A (zh) * 2018-12-29 2019-06-07 上海市儿童医院 一种采用hplc同时分析“穴位敷贴方”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CN110755410B (zh) * 2019-11-29 2020-10-23 四川省骨科医院 中药凝胶贴膏及其基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4924B2 (ja) * 1980-10-16 1985-08-12 山之内製薬株式会社 パップ剤及びその製造法
CN101091786A (zh) * 2006-06-22 2007-12-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及制备方法
CN102973538A (zh) * 2012-12-19 2013-03-20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巴布剂基质及其应用
CN103040792A (zh) * 2013-01-08 2013-04-17 常熟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 中药巴布剂的基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4924B2 (ja) * 1980-10-16 1985-08-12 山之内製薬株式会社 パップ剤及びその製造法
CN101091786A (zh) * 2006-06-22 2007-12-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及制备方法
CN102973538A (zh) * 2012-12-19 2013-03-20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巴布剂基质及其应用
CN103040792A (zh) * 2013-01-08 2013-04-17 常熟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 中药巴布剂的基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白芥子涂方巴布剂与传统剂型抗豚鼠哮喘效应的比较;王茵萍等;《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0710;第23卷(第04期);247-24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4007A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4007B (zh)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贴膏剂
Chan Aconite poisoning following the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of Aconitum alkaloids
CN105748315B (zh) 一种修复皮肤屏障的组合物
CN104367940B (zh) 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的微针透皮给药系统
CN106176572A (zh) 一种微针阵列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14413A (zh) 可溶性微针导入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5662916A (zh) 一种皮脂膜修复组合物
CN104905277A (zh) 一种具有改善皮肤水分、弹性及皱纹功能的组合物
CN108310620A (zh) 一种可溶性美白淡斑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79527A (zh) 一种石墨烯壮药止痛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4979A (zh) 穴位贴敷治疗肺气肿的中药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47735A (zh) 注射用药物组合物及其药盒
CN100998579A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亲水性巴布剂
KR102474744B1 (ko) 피부용 적층 점착성 시트
CN108451844A (zh) 一种可溶性丰胸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CN209137743U (zh) 可溶性微针导入仪
CN106421540A (zh) 一种用于软组织损伤的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5849496U (zh) 一种静脉穿刺用无源自动压脉止血贴
CN101874846B (zh) 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巴布剂的制备方法
CN109010395A (zh) 一种用于软组织损伤修复的银杏乳膏的制备方法
CN201959051U (zh) 骨折夹板
CN114796196B (zh) 一种治疗血管源性眩晕的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CN202920455U (zh) 一种新型泪囊夹
CN101259162A (zh) 含有独一味提取物的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13250399U (zh) 一种糖络宁穴位敷贴改良套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