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68755B - 移植机 - Google Patents

移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68755B
CN104168755B CN201380014421.3A CN201380014421A CN104168755B CN 104168755 B CN104168755 B CN 104168755B CN 201380014421 A CN201380014421 A CN 201380014421A CN 104168755 B CN104168755 B CN 1041687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riable speed
speed
aforementioned
gear
pla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44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68755A (zh
Inventor
土井邦夫
竹山智洋
久保孝之
深田和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591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6031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591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6031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68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8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68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87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3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aquatic plants; for planting underwater, e.g. ric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Fertilizing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具有旋转式的苗栽种装置的移植机中,矫正以使不等速部件发挥功能为起因的传动元件的扭转等不良状况。将向移植机构(8)传递不等速旋转动力的不等速部件(48、56、121、122、98、99)分开设置成株距变速装置26侧的上游不等速部件(48、56、121、122)和苗栽种装置侧的下游不等速部件(98、99)。上游不等速部件(48、56、121、122)可多级地切换,且使各级的加减速比不同,下游不等速部件(98、99)单级地构成。在上游不等速部件(48、56、121、122)的各级中,能够设定变更移植机构(8)中的栽种爪(96)的动作速度为最高速的最高速相位。

Description

移植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将具有载苗台以及多个栽种爪的苗栽种装置装备在行驶机体上,连续地进行插秧作业的插秧机等移植机。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插秧机中,在行驶机体的后部装备具有载苗台以及带栽种爪的移植机构的苗栽种装置。作为苗栽种装置的移植机构一般是在1个旋转箱体上设置了2个栽种爪的类型,若旋转箱体旋转1圈,则2个栽种爪分别相对于旋转箱体反方向旋转1圈。即,栽种爪一面绕旋转箱体的轴心公转,一面自转。
在使用这种插秧机的插秧作业中,一面使载置了苗垫的载苗台以规定间隔间歇地左右横向进给,一面使朝向前方的载苗台的方向的栽种爪一面绕旋转箱体的轴心公转,一面自转,据此,使栽种爪在载苗台和田地面之间往复动,从苗垫1株株地抓取苗,向田地栽种。苗栽种装置中的栽种爪的动作周期(栽种周期)与行驶机体的行驶速度联动,即使行驶速度变化,苗的栽种间隔(株距)也被保持为一定。
每个单位面积(一般是3.3平方米)栽培几株苗并非一定,所希望的每个单位面积的栽种株数例如因地域、用户等而不同。这点,在以往的插秧机中设置有调节行驶速度和栽种周期的联动关系的株距变速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由株距变速装置变更移植机构的相对于行驶速度的动作速度(栽种速度)来变更株距,改变每个单位面积的栽种株数。
近年,考虑到被栽种在田地的苗的生长条件等,进行与标准栽培相比使株距长的低密度栽培,但是,株距越长,越有必要使栽种速度缓慢。但是,仅通过株距变速装置单纯地使栽种速度缓慢,存在栽种爪前端在田地拖地,苗前倒或产生漂苗这样的问题。
这点在专利文献1以及2中,公开了在进行低密度栽培时,为不使栽种爪在田地拖地而具备向移植机构传递不等速旋转动力的不等速部件的插秧机的构造。不等速部件被构成为使构成移植机构的旋转箱体的在旋转1圈中的角速度变化(不等速旋转),即使在低密度栽培时,也使栽种爪从田地避让的速度加快。在专利文献1的插秧机中,在处于变速箱体内的株距变速装置中装入不等速部件。在专利文献2的插秧机中,在与载苗台的横向进给驱动机构相比靠动力传递下游侧的位置设置不等速部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761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897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从株距变速装置到移植机构的动力传递系统由齿轮、旋转轴等传动元件构成。旋转轴等传动元件并非是完全的刚体,若施加负荷(旋转扭矩),则虽然微小,但也弹性变形,若负荷被解除,则通过弹性复原力恢复变形。也就是说,动力传递系统的传动元件伴随着旋转交替地产生扭转和扭转解除,其作为振动显现。另一方面,不等速部件是对传动元件的在旋转1圈中的角速度进行加减速的部件,通过该加减速,作用于传动元件的负荷变动变得更大。由此,在像前述在先技术那样在进行低密度栽培时使不等速部件发挥功能的结构中,传动元件的振动明显地显现出来,存在栽种爪的动作周期错开,招致栽种不良这样的问题。行驶机体的行驶速度越快,这样的倾向也越明显地显现出来。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现状做出的发明,意欲享受不等速部件的优点,且防止其不良状况。
本申请发明包括各种各样的结构。第1方面的发明呈最上位概念,有关该发明的移植机具备:变速箱体,将来自搭载在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变速;苗栽种装置,具有描绘非圆形的动作轨迹的带栽种爪的移植机构;和株距变速装置,将前述移植机构的相对于前述行驶机体的行驶速度的动作速度进行变速并变更株距。而且,向前述移植机构传递不等速旋转动力的不等速部件被分开设置成前述株距变速装置侧的上游不等速部件和前述苗栽种装置侧的下游不等速部件。前述上游不等速部件能够多级地切换,且使前述各级的加减速比不同,前述下游不等速部件被构成为单级。前述上游不等速部件的前述各级,能够设定变更前述移植机构中的前述栽种爪的动作速度为最高速的最高速相位。
第2方面的发明中,前述下游不等速部件能够在从隔着下止点的前后范围或进一步从下止点离开的方向设定变更前述最高速相位。
第3方面的发明是将第1或2方面的发明合适地展开的发明。在该发明中,前述株距变速装置被设置在前述行驶机体侧。
作为动力传递系统的传动元件有齿轮、旋转轴、离合器、链轮以及链条等各种各样的传动元件。而且,齿轮不仅有平齿轮,还有锥齿轮、行星齿轮等各种齿轮,但是,以往作为不等速部件将平齿轮构成为不等速齿轮。与此相对,在第4方面的发明中,作为下游不等速部件将锥齿轮对构成为不等速锥齿轮。即,在第4方面中,从前述株距变速装置到前述移植机构的动力传递系统构成为具有相互交叉的旋转轴,经锥齿轮对向这些交叉的旋转轴传递动力,作为前述下游不等速部件,前述锥齿轮对被构成为不等速锥齿轮。
另外,虽然在构成移植机构的旋转箱体的内部也配置不等速齿轮,但是,它是使栽种爪动作以便描绘在上下长的非圆形的动作轨迹的部件,与本申请发明提及的不等速部件(即,向动力传递系统的传动元件付与不等速旋转(加减速)的部件)不同。
第5方面的发明是在第4方面记载的移植机中,前述各不等速锥齿轮使节距圆锥角沿旋转方向连续地变化。
第6方面的发明是在第5方面记载的移植机中,前述各不等速锥齿轮的节距圆是接近椭圆的形状且相对于以旋转轴为中心的正圆偏心,并且将前述各不等速锥齿轮的外径形状形成为正圆。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发明,移植机具备:变速箱体,将来自搭载在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变速;苗栽种装置,具有描绘非圆形的动作轨迹的带栽种爪的移植机构;和株距变速装置,将前述移植机构的相对于前述行驶机体的行驶速度的动作速度进行变速并变更株距,在该移植机中,向前述移植机构传递不等速旋转动力的不等速部件被分开设置成前述株距变速装置侧的上游不等速部件和前述苗栽种装置侧的下游不等速部件,前述上游不等速部件能够多级地切换,且使前述各级的加减速比不同,前述下游不等速部件被构成为单级,所以,能够抑制负荷向特定的传动元件集中,抑制动力传递系统的扭转。其结果为,能够防止或抑制栽种不良。
另外,由于大幅不等速旋转的部分比以往少,所以,能够抑制在动力传递系统中产生过大扭矩,防止或抑制以动力传递系统的松旷为起因的前述栽种爪的动作周期错开。如已阐述的那样,一般来说,使动力传递系统不等速旋转的情况是在低密度栽培时需要。因此,优选若将前述株距变速装置切换为低密度栽培设定,则联动地进行不等速旋转。
再有,由于在前述上游不等速部件的前述各级中,能够设定变更前述移植机构中的前述栽种爪的动作速度为最高速的最高速相位,所以,例如,即使在担心由于与组装精度的关系等,动力传递系统的扭转变大,前述栽种爪的动作周期错开的情况下,或者在动力传递系统的扭转小,且想要尽量抑制动力传递系统的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前述最高速相位进行设定变更。即,例如,可以对应于与组装精度的关系等,对前述最高速相位进行设定变更,使前述栽种爪描绘最佳的动作轨迹。
根据第2方面的发明,由于前述下游不等速部件能够在从隔着下止点的前后范围或进一步从下止点离开的方向设定变更前述最高速相位,所以,不受低密度栽培、高密度栽培的影响,使前述栽种爪的动作速度在下止点附近加快,使前述栽种爪切实、快捷地从下止点避让。其结果为,能够以恰当的栽种姿势栽种苗。
顺便提及,虽然理论上可以将前述株距变速装置安装于前述苗栽种装置,但是,苗栽种装置尽可能轻型化是上策。因此,优选株距变速装置像第3方面发明记载的那样设置在行驶机体侧。另外,在近年的插秧机中,大多在行驶机体上也设置施肥装置,但是,由于施肥装置必须与苗栽种装置的活动联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将株距变更装置设置在行驶机体,从株距变更装置向施肥装置和栽种部进行动力传递。无论怎样,优选的是株距变速装置设置在行驶机体侧。
根据第5方面的发明,由于前述各不等速锥齿轮使节距圆锥角沿旋转方向连续地变化,所以,通过前述各不等速锥齿轮,能够在例如相互交叉的旋转轴之间生成并传递不等速旋转。因此,谋求零件数量的降低、构造的简洁化,能够使不等速旋转用的构造紧凑化。
根据第6方面的发明,虽然前述各不等速锥齿轮的节距圆是接近椭圆的形状,且相对于以旋转轴为中心的正圆偏心,但是,在此基础上,通过使外径形状分别为正圆,能够将前述不等速锥齿轮的对分别形成为通常的锥齿轮的一般的尺寸,谋求动力传递系统中的前述不等速锥齿轮机构的组装空间的小型化、紧凑化。作为这种情况下的不等速锥齿轮制造的考虑方法,是以旋转轴共同的圆柱,将使圆锥距离为一定而形成的偏斜的圆锥形状切割,使外径形状成为正圆这样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实施方式的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2是插秧机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插秧机的骨架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动力传递路径的整体的立体图,(B)是苗栽种装置的立体图。
图5(A)是动力传递路径的侧视图,(B)是苗栽种装置处的侧视图,(C)是表示栽种爪的轨迹的图。
图6(A)是表示动力传递路径的俯视图,(B)是株距变更装置的外观立体图,(C)以及(D)是设置在栽种部的中央箱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7(A)是株距变更装置以及中央箱体中的齿轮群的外观立体图,(B)是中央箱体中的齿轮群的立体图,(C)是中央箱体中的齿轮群的后视图。
图8是传动系统图。
图9(A)是表示向苗栽种装置的动力传递路径的俯视图,(B)是动力传递路径的终端栽种部的分离俯视图,(C)是锥齿轮的示意图。
图10(A)以及(B)是表示锥齿轮的啮合状态的俯视图,(C)(D)是锥齿轮的立体图,(E)是将锥齿轮的对并列的对比图。
图11是表示株距变速装置内的齿轮的组合和栽种株数的关系的图表。
图12是表示在设定为不等速的43株的情况下的栽种爪的动作轨迹的图。
图13是表示设定为不等速的43株的情况下的栽种爪的角速度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附图说明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应用于作为移植机的乘用型插秧机(下面,简单称为“插秧机”)。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限定方向,使用前后、左右这样的文字,但是,该前后、左右的文字是以插秧机的前进方向为前定义的。正视方向为与前进方向相向的方向。
(1).插秧机的概要
首先,根据图1~图5说明插秧机的概要。如图1~图3所示,插秧机具有行驶机体1和被配置在其后方的苗栽种装置2。行驶机体1具有前后的车轮3、4、操纵座席5、操纵手柄6,另一方面,苗栽种装置2具有放置苗垫的载苗台7、移植机构8。实施方式的插秧机是8垄种植类型,由此,在载苗台7上形成8个苗垫载置区域,且在苗栽种装置2的后部横向一列地配置8个移植机构8。
如图3所示,行驶机体1具有由多个框架材构成的骨架9,由骨架9的前部支撑发动机10。在发动机10的后方配置变速箱体11。如图4(A)明确地显示那样,在变速箱体11的左侧面装备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HST)12,发动机10的动力由皮带13向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HST)12传递。发动机10由机盖14覆盖。另外,行驶机体1中的除机盖14以外的部分由车身罩15覆盖。
在变速箱体11的左右侧面安装有前车桥装置17,在前车桥装置17上安装有前轮3。在变速箱体11的后方配置有后车桥箱体18,在从后车桥箱体18在横向突出的后方车轴上安装有后轮4。变速箱体11和后车桥箱体18由前后长的接合构件19连结。在后车桥箱体18上安装左右2根后支柱20,后支柱20的上端被固定在构成骨架9的后端部的左右横向长的后框架9a(参见图3)。
在左右的后支柱20上转动自由地连结由上下的连杆体(上连杆以及下连杆)构成的连杆装置21,在连杆装置21的后端安装苗栽种装置2。连杆装置21可通过与接合构件19连结的液压缸(升降缸)22转动。因此,通过使液压缸22伸缩,苗栽种装置2升降。
从图4能够轻易地理解,由后轮主动轴23从变速箱体11的内部向后车桥箱体18的内部进行动力传递。后轮主动轴23的旋转经设置在后车桥箱体18上的齿轮群向后轮4传递。实施方式的插秧机在苗栽种装置2设置平地转子24,由向后方突出的转子驱动轴25从后车桥箱体18向平地转子24进行动力传递。
在实施方式中,在后车桥箱体18的右侧部安装株距变速装置26,从变速箱体11经栽种用动力传递轴27向株距变速装置26进行动力传递。栽种用动力传递轴27的旋转由内置在株距变速装置26的齿轮群进行变速,由PTO轴29向苗栽种装置2传递。
苗栽种装置2具有左右横向长的主框架28,在主框架28的大致左右中间部固定有中央箱体30,PTO轴29的动力向内置在中央箱体30的齿轮群传递。在主框架28的后面固定向后方延伸的4根支撑臂31,在支撑臂31的后端部旋转自由地安装左右各一对移植机构8。
左右横向长的栽种驱动轴32贯通支撑臂31的基端部(靠前端的部位),通过该栽种驱动轴32的旋转,移植机构8被驱动(细节在后面阐述)。另外,从PTO轴29经内置在中央箱体30的齿轮群向栽种驱动轴32传递动力。在中央箱体30上也安装有左右横向长的横向进给轴33,载苗台7通过横向进给轴33的旋转每1节距地横向移动。
苗栽种装置2具有放置苗垫的皮带34的群,皮带34被缠挂在上下一对纵向进给支轴35。若载苗台7向左右任意的一方移动完,则纵向进给支轴35旋转,苗垫下降运动1节距的量。
如图4(B)所示,各移植机构8具有1个旋转箱体36和旋转自由地设置在其两端部的栽种爪部件37,旋转箱体36每旋转1/2圈,就进行由栽种爪部件37对苗的抓取和栽种。另外,设定成若PTO轴29旋转1圈,则旋转箱体36旋转1/2圈。而且,虽然PTO轴29的转速基本上与行驶机体1的行驶速度成比例,但是,通过由株距变速装置26改变行驶速度和PTO轴29的转速的关系,能够变更苗的栽种间隔(株距)。
(2).株距变速装置的构造、动力传递构造(上游不等速部件)
下面,说明从株距变速装置26到移植机构8的动力传递系统的细节。首先,主要根据图6~8,说明株距变速装置26的构造、针对它的动力传递构造。株距变速装置26具有图4(B)所示的前后2分割方式的株距箱体40,在其内部配置图6(A)(C)所示那样的齿轮群。
在株距箱体40的内部配置输入轴41和输出轴42,在输入轴41上经自由接头连接着栽种用动力传递轴27的后端。在输入轴41上固定着同径的第1齿轮43和第2齿轮44。两齿轮43、44虽然为同径,但是,齿数是第2齿轮44比第1齿轮43稍微少。
输入轴41和输出轴42被同心地配置。在输入轴41上可相对旋转地嵌装着筒型的中间轴45,中间轴45以与输出轴42一起旋转的状态(不可相对旋转的状态)嵌装。在中间轴45上通过花键嵌合等可滑动但不可相对旋转地嵌装着第3齿轮46和第4齿轮47。再有,在中间轴45上相对旋转自由地嵌装着上游不等速第1齿轮48以及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
在输出轴42设置凸轮式的主离合器49。主离合器49由固定配件49a和滑动配件49b构成,滑动配件49b由离合器弹簧49c(参见图7(C))朝向固定配件49a施力。若滑动配件49b抵抗离合器弹簧49c从固定配件49a脱离,则从输入轴41向输出轴42的动力传递被隔断。在像路上行驶时、回转时那样,使苗栽种装置2上升的状态下,主离合器49断开。主离合器49的断开操作通过使主离合器操作轴50下降来进行。
在株距箱体40的内部旋转自由地轴支承着侧视时与输入轴41以及输出轴42平行地延伸的空转轴51,在该空转轴51上通过花键嵌合等可滑动、不可相对旋转地嵌装着能够与第1齿轮43或第2齿轮44啮合的第5齿轮52。第5齿轮52是第1齿轮43或者第2齿轮44的2倍左右的齿数,能够选择啮合于第1齿轮43的第1位置和啮合于第2齿轮44的第2位置。
在空转轴51上固定着总是与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啮合着的上游不等速第4齿轮122、相对于第3齿轮46啮合、脱离的第6齿轮54、与第4齿轮47啮合、脱离的第7齿轮55以及总是与上游不等速第1齿轮48啮合着的上游不等速第2齿轮56。设定成与第6齿轮54的相对于第3齿轮46的比率相比,第7齿轮55的齿数的相对于第4齿轮47的比率小。因此,中间轴45(以及输出轴42)的转速与第3齿轮46和第6齿轮54啮合着的状态相比,在第4齿轮47和第7齿轮55啮合着的状态下低。
上游不等速第1齿轮48和上游不等速第2齿轮56是椭圆那样的非圆形的轮廓,齿数被设定成相同。因此,在中间轴45以及输出轴42经两不等速齿轮48、56被传输有空转轴51的旋转的状态下,空转轴51和输出轴42的转速相同,且输出轴42以在其旋转1圈中使角速度周期性地变化的状态旋转。由于两不等速齿轮48、56为非圆形,啮合的相位总是被确定这样的特殊性,因而总是被保持在啮合状态。另外,同样,就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和上游不等速第4齿轮122而言,也是椭圆那样的非圆形的轮廓,齿数被设定为相同。因此,在中间轴45以及输出轴42经两不等速齿轮48、56被传输有空转轴51的旋转的状态下,空转轴51和输出轴42的转速相同,且输出轴42以在其旋转1圈中使角速度周期性地变化的状态旋转。也就是说,上游不等速第1齿轮48以及上游不等速第2齿轮56是偏心齿轮等非圆形齿轮对,是加减速比(不等速比率)大的齿轮对。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以及上游不等速第4齿轮122虽然也是偏心齿轮等非圆形齿轮对,但是,是加减速比(不等速比率)小的齿轮对。
这里,在旋转箱体36中,例如,在进行37株/平方米的低密度栽培时,付与使栽种爪部件37中的各栽种爪96的最高速相位(栽种爪96的动作速度为最高速的相位)在下止点附近那样的加减速,但是,在此基础上,在实施方式中,由设置在株距变速装置26上的上游不等速第1齿轮48以及上游不等速第2齿轮56将稍微大的加减速付与来自株距箱体40的旋转动力,使之输出不等速旋转动力。因此,因为加减速比(不等速比率)比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以及上游不等速第4齿轮122的组合大,所以,使栽种爪96的动作轨迹中在下止点附近的动作速度大幅增速。另外,由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以及上游不等速第4齿轮122将稍微小的加减速付与来自株距箱体40的旋转动力,使之输出不等速旋转动力。因此,因为加减速比(不等速比率)比上游不等速第1齿轮48以及上游不等速第2齿轮56的组合小,所以,使栽种爪96的动作轨迹中的在下止点附近的动作速度小幅增速。上游不等速第1~第4齿轮48、56、121、122相当于向移植机构8传递不等速旋转动力的株距变速装置26侧的上游不等速部件。
对于第4齿轮47和上游不等速第1齿轮48设置啮合、离开自由的第1中间离合器57。若第4齿轮47从图8的状态经过暂时与第7齿轮55啮合的状态进一步向右滑动,则第1中间离合器57啮合。在第1中间离合器57啮合的状态下,空转轴51的动力经上游不等速第2齿轮56以及上游不等速第1齿轮48向输出轴42传输。在第1中间离合器57啮合的状态下,第3齿轮46和第4齿轮47空转。因此,第1中间离合器57进行使中间轴45和上游不等速第1齿轮48的连结断开接上的活动。
另外,对于第3齿轮46和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也设置啮合、离开自由的第2中间离合器123。若第3齿轮46从图8的状态经过暂时与第6齿轮54啮合的状态进一步向左滑动,则第2中间离合器123相对于中间轴45啮合。在第2中间离合器123啮合的状态下,空转轴51的动力经上游不等速第4齿轮122以及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向输出轴42传输。在这种情况下,也是若第2中间离合器123啮合,则第3齿轮46和第4齿轮47空转。因此,第2中间离合器123进行使中间轴45和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的连结断开接上的活动。
通过第5齿轮52滑动,进行2阶段的切换,通过中间轴45滑动,进行4阶段的切换。因此,作为整体,存在8阶段的组合(速度切换)。例如,作为每3.3平方米的株数,能够变更为37株~85株这样的株数,基本包罗了低密度栽培、高密度栽培的整个区域。图11表示实施方式中的齿轮的组合和栽种株数的关系。在使第1齿轮43和第5齿轮52啮合的情况下,若使第4齿轮47和第7齿轮55啮合,则栽种株数被设定为等速的d株,若使第3齿轮46和第6齿轮54啮合,则栽种株数被设定为等速的f株。若使第2中间离合器123啮合,则栽种株数被设定为不等速的b株。在使第2齿轮44和第5齿轮52啮合的情况下,若使第4齿轮47和第7齿轮55啮合,则栽种株数被设定为等速的c株,若使第3齿轮46和第6齿轮54啮合,则栽种株数被设定为等速的e株。若使第1中间离合器57啮合,则栽种株数被设定为不等速的a株。在这种情况下,用字母表示的株数处于按字母顺序增多的关系。
这里,上游不等速第1~第4齿轮48、56、121、122通过调节安装相位向中间轴45、空转轴51组装,可在隔着下止点的前后范围对移植机构8中的栽种爪96的动作速度为最高速的最高速相位进行设定变更。图12中,作为一例表示设定在不等速的43株的情况下的栽种爪96的动作轨迹。图12的符号MS1是将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以及上游不等速第4齿轮122组装成在与下止点相比的前侧(上游侧)栽种爪96的动作速度成为最高速的情况下的最高速相位,MS2是将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以及上游不等速第4齿轮122组装成在下止点附近栽种爪96的动作速度成为最高速的情况下的最高速相位。符号MS3是将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以及上游不等速第4齿轮122组装成在与下止点相比的后侧(下游侧)栽种爪96的动作速度成为最高速的情况下的最高速相位。
可以与组装精度的关系等相应地,例如将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以及上游不等速第4齿轮122组装成使与下止点相比的前侧(上游侧)为最高速相位MS1,或将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以及上游不等速第4齿轮122组装成使下止点附近为最高速相位MS2,或进一步将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以及上游不等速第4齿轮122组装成与下止点相比的后侧(下游侧)成为最高速相位MS3。即,例如,即使在担心由于与组装精度的关系等动力传递系统的扭转变大,栽种爪96的动作周期错开的情况下、或者在动力传递系统的扭转变小且想要尽量抑制动力传递系统的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最高速相位设定变更在下止点前后。这样一来,能够抑制栽种爪96的微震(シャクリ)或抑制动力传递系统的振动。另外,就上游不等速第1齿轮48以及上游不等速第2齿轮56而言,当然也可以调节安装相位,向中间轴45、空转轴51组装。
在株距箱体40的上部旋转自由地配置与输入轴41以及输出轴42平行地延伸的施肥用旋转轴58,在该施肥用旋转轴58上相对旋转自由地嵌装与第1齿轮43啮合的第8齿轮59。从施肥用旋转轴58经锥齿轮61向施肥驱动轴62进行动力传递。
如图7(A)所示,株距变速装置26具有第1操作轴63和第2操作轴64这2根操作轴。这些操作轴63、64为前后长的姿势,露出在株距箱体40的近前。从图6(B)能够理解,第1操作轴63能够由第1杆65进行前后滑动操作,第2操作轴64能够由第2杆66进行前后滑动操作。第1操作轴63用于滑动操作第5齿轮52,具有使第5齿轮52滑动的转换器。第2操作轴64用于滑动操作中间轴45,具备与中间轴45卡合的转换器。
(3).中央箱体的内部构造
接着,根据图6~图8,说明中央箱体30的内部构造(即,栽种部变速装置)。中央箱体30由左右2分割方式的壳体构成,旋转自由地保持前后长的输入轴69。输入轴69的前端和PTO轴29的后端经自由接头连接。
在中央箱体30的内部配置左右长的中间轴70,输入轴69的旋转由第1锥齿轮71a、71b的对向中间轴70传递。在中央箱体30的内部以左右横向长的姿势配置横向进给驱动轴72,在横向进给驱动轴72上连结横向进给轴33。
在横向进给驱动轴72上固定3只横向进给量调节从动齿轮73,另一方面,在中间轴70上与横向进给量调节从动齿轮73对应地松配合3只横向进给量调节主动齿轮74。由滑动键76(参见图8)从中间轴70有选择地仅向3片横向进给量调节主动齿轮74中的任意1个进行动力传递。滑动键76由图6(C)(D)以及图7(A)(B)所示的滑动杆77进行滑动操作。
横向进给量调节齿轮73、74的对的各种的齿数的比率不同,若改变横向进给量调节齿轮73、74的组合,则横向进给驱动轴72的相对于PTO轴29的旋转比率改变。其结果为,载苗台7的横向进给节距变化,苗的抓取量变化。
中央箱体30具有向后下方延伸的伸出部30a,在该伸出部30a上旋转自由地保持左右横向长的栽种输出轴78,经固定在中间轴70上的第1中继齿轮79、相对旋转自由地被嵌装在横向进给驱动轴72上的第2中继齿轮80、经空转轴81旋转自由地保持在中央箱体30上的第3中继齿轮82以及第4中继齿轮84向栽种输出轴78进行动力传递。第4中继齿轮84经套筒83被安装在栽种输出轴78上。
第1锥齿轮71a、71b的各齿数的比率为1:1的关系,另外,第1中继齿轮79、第2中继齿轮80以及第4中继齿轮84的齿数为1:1:1的关系。因此,PTO轴29和栽种输出轴78的转速为1:1的关系。另外,因为第3中继齿轮82为单纯的空转齿轮,所以,其齿数不影响第4中继齿轮84的转速。
栽种输出轴78和位于其旁边的栽种驱动轴32由连轴器(套筒)86连接。另外,在左右相邻的栽种驱动轴32之间配置中继轴85,驱动轴32和中继轴85也由连轴器86连接。因此,各栽种驱动轴32一体地旋转。栽种驱动轴32在各移植机构8的每处被分断,相邻的栽种驱动轴32由连轴器86连接。另外,也可以做成由一根棒材构成栽种输出轴78、各栽种驱动轴32和中继轴85的单一构造体。
(4).移植机构的构造、动力传递构造
接着,说明移植机构8的构造、与之相对的动力传递构造。它们构成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主要表示在图8~图10(也参见图6(A))中。支撑臂31做成空心构造,如图8所示,在其内部旋转自由地保持前后长的栽种传动轴87。
由第2锥齿轮对88a、88b从栽种驱动轴32向栽种传动轴87进行动力传递。第2锥齿轮对88a、88b中的与栽种传动轴87同心地旋转的锥齿轮88b被安装于嵌装在栽种传动轴87上的扭矩限制器89。扭矩限制器89具有弹簧90,若向栽种传动轴87施加规定以上的负荷,则啮合脱开,动力传递被隔断。
在支撑臂31的后端部(前端部)经左右一对轴承104旋转自由地保持左右横向长的栽种中心轴91。栽种中心轴91向支撑臂31的左右外侧突出,在其突出端部固定被内置于旋转箱体36的太阳齿轮92。虽然省略了细节,但是,旋转箱体36可旋转地被保持在支撑臂31的后端部。
旋转箱体36成为将左右2个壳体叠合的空心构造,在其长边中间部配置已阐述的太阳齿轮92,在其外侧配置中间齿轮93,在其外侧配置行星齿轮94。各齿轮92、93、94非圆形地偏心。而且,在被固定在行星齿轮94上的单元轴95上固定栽种爪部件37。
如图5明确地显示那样,栽种爪部件37具备栽种爪96和突出棒97,如图5(C)所示,由栽种爪96从苗垫切下1株苗,使之向田地转移,在下止点近旁,突出棒97相对于栽种爪96相对地前进,据此,苗被栽种在田地中。
如图9所示,由下游不等速锥齿轮对98、99从栽种传动轴87向栽种中心轴91传递动力。即,在栽种传动轴87上经连轴器100固定下游不等速主动锥齿轮98,另一方面,在栽种中心轴91上嵌装下游不等速从动锥齿轮99,由这些不等速锥齿轮对98、99总是从栽种传动轴87向栽种中心轴91传递不等速旋转。
下游不等速主动锥齿轮98具有阶梯状的凸缘体98a,连轴器100嵌装在凸缘体98a的小径部。在凸缘体98a上嵌装轴承101。另外,连轴器100被焊接固定在栽种传动轴87,不可相对旋转地被保持着。下游不等速从动锥齿轮99可相对旋转地嵌装在栽种中心轴91,且具有与垄中止(条止め)离合器102啮合的凸轮部103。在垄中止离合器102上一体地焊接操作环105。
垄中止离合器102可滑动但不可相对旋转地被保持于栽种中心轴91。而且,垄中止离合器102通常由弹簧106按压成与下游不等速从动锥齿轮99啮合的状态。若操作旋转式的操作棒(省略图示),则垄中止离合器102沿栽种中心轴91的轴心从下游不等速从动锥齿轮99脱离,向栽种中心轴91的动力被隔断。
例如,虽然在田界的栽种作业中,存在不希望使4对移植机构8中的一部分工作的情况,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操作垄中止离合器102,使一部分移植机构8的功能停止。也就是说,发挥减少栽种垄数的垄中止功能。
(5).下游不等速部件
在实施方式中,使下游不等速锥齿轮对98、99具有不等速旋转(加减速)的功能(作为下游不等速部件,采用下游不等速锥齿轮对98、99)。主要根据图10和图9(C)说明这点。如图10(E)所示,在将多个齿107形成在下游不等速主动锥齿轮98上时,设定成各齿107的从前端到轴心O1的距离一点点地变大变宽再变窄。即,各齿107具有从轴心O1到前端的距离最窄的节距圆锥角最小部108和从轴心O1到前端的距离最宽的节距圆锥角最大部109,在两者之间间隔渐渐变化。
换言之,如图9(C)所示,各齿107的节距圆110为接近椭圆的形状,且相对于正圆偏心(符号110′中表示正圆的情况下的节距圆)。若从相反的视点阐述,通常的锥齿轮中,假想圆锥的外周面在哪个部位都是相对于轴心以相同的角度倾斜,但是,在实施方式的下游不等速主动锥齿轮98中,随着假想圆锥的外周面在周方向移动,而使该外周面的倾斜角度θ1(参见图10(A)(C))渐渐地变化。
下游不等速从动锥齿轮99具有下游不等速主动锥齿轮98的齿数的2倍的齿112。而且,从图10(A)(B)可清楚地掌握,各齿112的轴方向的位置一点点地错开。换言之,在实施方式的下游不等速从动锥齿轮99中,也与下游不等速主动锥齿轮98同样,随着假想圆锥的外周面在周方向移动,而使该外周面的倾斜角度θ2(参见图10(A))渐渐地变化。
因为下游不等速从动锥齿轮99是下游不等速主动锥齿轮98的齿数的2倍的齿数,所以,下游不等速主动锥齿轮98具有各2个节距圆锥角最大部113以及节距圆锥角最小部114。因此,如图9(C)所示,下游不等速从动锥齿轮99的节距圆115成为大致椭圆形状,成为隔着轴心O2对称的形状(在图9(C)中,用符号115′表示正圆的情况下的节距圆)。也就是说,下游不等速锥齿轮对98、99是在使圆锥距离γ(参见图10(C))为一定的状态下,使节距圆锥角θ1、θ2沿旋转方向连续地变化的下游不等速锥齿轮对。从上述的说明可知,作为下游不等速部件的下游不等速锥齿轮对98、99是单级,不进行作为上游不等速部件的上游不等速第1~第4齿轮48、56、121、122那样的变速动作(没有速度切换)。
这样,在使下游不等速锥齿轮98、99的节距圆110、115以接近椭圆的形状且相对于以旋转轴(轴心)O1、O2为中心的正圆偏心的基础上,将其外径形状分别做成正圆,据此,能够将下游不等速锥齿轮98、99的对分别形成为通常的锥齿轮一般的尺寸,谋求动力传递系统中的下游不等速锥齿轮98、99对的组装空间的小型化、紧凑化。作为这种情况下的下游不等速锥齿轮99、99制造的考虑方法,是以旋转轴O1、O2共同的圆柱,将使圆锥距离为一定地形成的偏斜的圆锥形状切割,使外径形状成为正圆的方法。
这里,下游不等速锥齿轮对98、99也可以与上游不等速第1~第4齿轮48、56、121、122同样地调节安装相位,在进一步从下止点离开的方向上对前述的最高速相位进行设定变更。图13中,作为一例,表示设定在不等速的43株的情况下的栽种爪96的角速度变化。图13(A)的粗的单点划线是在将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以及上游不等速第4齿轮122组装成使与下止点相比的前侧(上游侧)为最高速相位MS1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下游不等速锥齿轮对98、99组装成使与下止点相比的前侧为最高速相位MS1′(参见图12)的情况。图13(B)的粗的实线是将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以及上游不等速第4齿轮122组装成使下止点附近为最高速相位MS2,且组装了下游不等速锥齿轮对98、99的情况。图13(C)的粗的双点划线是在将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1以及上游不等速第4齿轮122组装成使与下止点相比的后侧(下游侧)为最高速相位MS3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下游不等速锥齿轮对98、99组装成使与下止点相比的后侧为最高速相位MS3′(参见图12)的情况。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栽种爪96的动作速度在下止点附近快,能够进一步促进切实且快捷地使栽种爪96从下止点避让这样的效果。
(6).总结
在图5(C)中表示每3.3平方米的栽种株数和栽种爪96的动作轨迹的关系。如从该图能够理解的那样,能够理解到即使在高密度栽培时栽种爪96从下止点向正上方上升,则当为低密度栽培时,栽种爪96的避让变差,引起使苗前倒的现象。
而且,在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株距变速装置26设置上游不等速第1~第4齿轮48、56、121、122和在苗栽种装置2设置下游不等速锥齿轮对98、99,栽种爪部件37加速进行旋转驱动,以便使动作速度在栽种爪96位于下止点的附近变快。由此,栽种爪96快捷地从下止点避让,其结果为,能够防止栽种爪96使苗前倒的现象。
而且,在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不等速部件分离地配置于株距变速装置26和苗栽种装置2,所以,与以往相比,在从株距变速装置26到下游不等速锥齿轮对98、99之间不等速旋转的比例少。其结果为,能够明显地抑制在构成动力传递系统的传动元件(PTO轴29、栽种驱动轴32、栽种传动轴87等)上产生的扭转,确保移植机构8的平滑的活动。另外,由于还能够抑制在动力传递系统中产生的松旷,所以,还能够防止不等速的时机错开,苗的栽种姿势错乱等这样的不良状况。
而且,由于移植机构8是将栽种爪部件37可摆动地安装在细长的旋转箱体36的两端的形态,所以,栽种爪部件37本身起到配重的作用,产生大的惯性力。而且,在抓取苗时,产生大的负荷,此后,产生负的负荷。即,通过栽种爪部件37的摆动,相对于移植机构8的旋转,以过负荷→无负荷→负的负荷这样的周期,产生大的扭矩变动。这样的扭矩变动即使在高密度栽培时等速旋转,也在超过了共振转速的情况下明显地体现(因为在高密度栽培时,与低密度栽培时相比移植机构8高速旋转)。
进一步进行阐述,可以说即使移植机构8等速旋转,在1个栽种爪部件37从田地避让时,其它的栽种爪部件37也向苗的抓取转移,因此,2个栽种爪部件37发挥作用,将相互的负荷变动抵消。但是,由于在抓取苗时需要大的扭矩,所以,仅通过2个栽种爪部件37的活动,使扭矩变动平均化的功能弱。由此,移植机构8没有平滑地旋转,还容易产生被称为“微震(しゃくり)”的现象。
与此相对,若像实施方式这样,在高密度栽培状态下,也由下游不等速锥齿轮对98、99向移植机构8付与若干的不等速旋转,则栽种爪部件37对苗的抓取利用惯性力,且在带有加速的状态下进行,而且,由于在进行了苗的抓取后,移植机构8减速,所以,能够抑制大的惯性力作用于移植机构8。由此,能够将作用于移植机构8的负荷变动(或扭矩变动)平均化,确保顺畅的旋转。
(7).其它
本申请发明除上述的实施方式外,还能够进行各种具体化。例如,在使锥齿轮为下游不等速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第1锥齿轮对71a、71b做成下游不等速部件,或将第2锥齿轮对88a、88b做成下游不等速部件。另外,还可以在动力传递系统的3处以上设置不等速部件。再有,可以不在苗栽种装置2设置不等速部件,而是在行驶机体设置多个不等速部件。
另外,株距变速装置26也可以内置于变速箱体11,在这种情况下,将1个上游不等速部件内置于变速箱体11。在将不等速部件设置于行驶机体1和苗栽种装置2的每一个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加减速比(不等速比率)。因此,也可以根据情况,使行驶机体1侧的加减速比(不等速比率)比苗栽种装置2的不等速变换比率小。再有,并不限于将作为不等速锥齿轮机构的下游不等速锥齿轮对98、99应用于插秧机,只要是为了在姿势交叉的旋转轴之间生成、传递不等速旋转,则可以用于所有的构造。
附图标记说明
1:行驶机体;2:苗栽种装置;8:移植机构;10:发动机;11:变速箱体;26:株距变速装置;36:旋转箱体;37:栽种爪部件;40:株距箱体;41:输入轴;42:输出轴;45:中间轴;48:上游不等速第1齿轮;49:主离合器;51:空转轴;56:上游不等速第2齿轮;57:第1中间离合器;87:栽种传动轴;91:栽种中心轴;96:栽种爪;98:下游不等速主动锥齿轮;99:下游不等速从动锥齿轮;121:上游不等速第3齿轮;122:上游不等速第4齿轮;123:第2中间离合器。

Claims (5)

1.一种移植机,其具备:变速箱体,将来自搭载在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变速;苗栽种装置,具有描绘非圆形的动作轨迹的带栽种爪的移植机构;和株距变速装置,将前述移植机构的相对于前述行驶机体的行驶速度的动作速度进行变速并变更株距,其特征在于,
向前述移植机构传递不等速旋转动力的不等速部件被分开设置成前述株距变速装置侧的上游不等速部件和前述苗栽种装置侧的下游不等速部件,前述上游不等速部件能够多级地切换,且使前述各级的加减速比不同,前述下游不等速部件被构成为单级,
前述上游不等速部件的前述各级,能够设定变更前述移植机构中的前述栽种爪的动作速度为最高速的最高速相位,
前述下游不等速部件能够在从隔着下止点的前后范围或进一步从下止点离开的方向设定变更前述最高速相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株距变速装置被设置在前述行驶机体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从前述株距变速装置到前述移植机构的动力传递系统被构成为具有相互交叉的旋转轴,经锥齿轮对向这些交叉的旋转轴进行动力传递,作为前述下游不等速部件,前述锥齿轮对被构成为不等速锥齿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各前述不等速锥齿轮使节距圆锥角沿旋转方向连续地变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各前述不等速锥齿轮的节距圆是接近椭圆的形状,且相对于以旋转轴为中心的正圆偏心,并且将各前述不等速锥齿轮的外径形状形成为正圆。
CN201380014421.3A 2012-03-15 2013-03-01 移植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687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9162A JP5860315B2 (ja) 2012-03-15 2012-03-15 田植機
JP2012059161A JP5860314B2 (ja) 2012-03-15 2012-03-15 不等速ベベルギヤ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田植機
JP2012-059161 2012-03-15
JP2012-059162 2012-03-15
PCT/JP2013/055712 WO2013137028A1 (ja) 2012-03-15 2013-03-01 移植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8755A CN104168755A (zh) 2014-11-26
CN104168755B true CN104168755B (zh) 2016-09-28

Family

ID=49160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442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68755B (zh) 2012-03-15 2013-03-01 移植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2080358B1 (zh)
CN (1) CN104168755B (zh)
IN (1) IN2014DN07475A (zh)
WO (1) WO20131370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8061B2 (ja) * 2014-05-30 2017-05-17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5148A (zh) * 2007-12-12 2009-06-17 株式会社久保田 步行式插秧机的传动结构
CN202121945U (zh) * 2011-06-10 2012-01-25 大同农机(安徽)有限公司 手扶插秧机的株间变速装置
CN102638967A (zh) * 2009-12-03 2012-08-15 洋马株式会社 乘用型农用作业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9712A (ja) 2001-12-28 2003-07-08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移植機
JP4271561B2 (ja) * 2003-12-16 2009-06-03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JP4183609B2 (ja) * 2003-12-17 2008-11-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田植機
JP4376154B2 (ja) 2004-09-06 2009-12-02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JP4716482B2 (ja) * 2004-11-22 2011-07-06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田植機におけるロータリー式苗植付け機構
JP2008212121A (ja) * 2007-03-07 2008-09-18 Yanmar Co Ltd 乗用型田植機
JP2009072112A (ja) * 2007-09-20 2009-04-09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移植機
JP2009201483A (ja) * 2008-02-29 2009-09-10 Iseki & Co Ltd 苗植機
JP2011193768A (ja) * 2010-03-18 2011-10-06 Yanmar Co Ltd 苗植機の株間変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田植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5148A (zh) * 2007-12-12 2009-06-17 株式会社久保田 步行式插秧机的传动结构
CN102638967A (zh) * 2009-12-03 2012-08-15 洋马株式会社 乘用型农用作业机
CN202121945U (zh) * 2011-06-10 2012-01-25 大同农机(安徽)有限公司 手扶插秧机的株间变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080358B1 (ko) 2020-02-21
KR20140138656A (ko) 2014-12-04
WO2013137028A1 (ja) 2013-09-19
IN2014DN07475A (zh) 2015-04-24
CN104168755A (zh) 2014-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14084B2 (ja) 苗移植機
JP2012034625A (ja) 田植機
JP2012187044A (ja) 苗移植機
CN203939960U (zh) 一种移栽机动力输出变速箱
CN104168755B (zh) 移植机
JP2008212121A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6698141B2 (ja) 田植機
JP5650024B2 (ja) 苗移植機
JP6930699B2 (ja) 田植機
CN105451538B (zh) 插秧机
JP6204114B2 (ja) 田植機
JP7387839B2 (ja) 田植機
CN106332584A (zh) 双行星架式圆齿轮‑非圆齿轮行星轮系钵苗移栽机构
CN108076755B (zh) 一种牵引式井窖移栽机传动系统
KR20110004532U (ko) 식물 이식장치
JP5860315B2 (ja) 田植機
CN201004798Y (zh) 步行式插秧机的椭圆齿轮旋转分插机构
JP2005034108A (ja) 移植機
JP6448731B2 (ja) 田植機
CN201042126Y (zh) 一种步行式插秧机的旋转式分插机构
CN102480914B (zh) 种植机
CN202232109U (zh) 一种高速插秧机椭圆齿轮—椭圆锥齿轮宽窄行分插机构
JP5860314B2 (ja) 不等速ベベルギヤ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田植機
JP5851008B2 (ja) 苗移植機
JP2015039300A (ja) 田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Yangm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YANMAR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