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63192A - 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婴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63192A
CN104163192A CN201410199477.7A CN201410199477A CN104163192A CN 104163192 A CN104163192 A CN 104163192A CN 201410199477 A CN201410199477 A CN 201410199477A CN 104163192 A CN104163192 A CN 104163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urface
surface portion
perambulator
sea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994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63192B (zh
Inventor
住本佑介
宫地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63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3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63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3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儿车,该婴儿车(11)具有支撑座面部(55)的座面支撑体(41)。座面支撑体包括主部(41a)、以及相对于主部向下方倾斜从而从主部向前方伸出的辅助部(41b)。座椅(50)具有凸部(70),该凸部被设置在座面部的面对座面支撑体的反面(55b)的前侧这个部分上并且向宽度方向延伸,在凸部与座面部之间形成了向后方开口的口袋(71)。座椅可以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这两种状态被安装在婴儿车本体上,其中第一状态是指辅助部被收纳在口袋内从而座面部的面对辅助部的部分(56b)相对于座面部的面对主部的部分(56a)向下方倾斜,而第二状态是指凸部与辅助部碰接从而座面部的面对辅助部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状态相比被抬起。

Description

婴儿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幼儿乘坐的婴儿车,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使婴幼儿以与成长阶段相适应的适当的姿势乘坐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例如,如JP2004-203348A中公开的那样,婴幼儿乘坐的婴儿车已被广泛使用。乘坐在婴儿车上的婴幼儿不仅可以在婴儿车的座椅上就座,而且还可以在婴儿车的座位上(随意)躺卧。特别是月龄低的婴儿在乘坐婴儿车时,多数情况下是在座位上躺卧的。因此,婴儿车最好是能够使得婴幼儿不仅在就座状态下而且在躺卧的状态下也可以以不勉强的适当的姿势乘坐。
在JP2004-203348A公开的婴儿车中,在婴儿车本体上设有可向前后方向进退的足托支撑部件。这个足托支撑部件通过向前方伸出,从而能够将被婴儿车本体支撑的座椅的前方部分抬起。因此,根据JP2004-203348A公开的婴儿车,能够使婴幼儿以与成长阶段和婴幼儿的状况相适应的的适当的姿势乘坐。
发明内容
而本案发明者通过反复锐意研究获得了以下认识,不论婴儿车本体的结构如何,只要通过对安装在婴儿车本体上的座椅的结构进行改善,就能够使得婴幼儿在就座状态和躺卧状态这两种状态下都可以以是适当的姿势乘坐。本发明即是基于这个研究结果而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得婴幼儿在就座状态和躺卧状态这两种状态下都能以是适当的姿势乘坐的婴儿车。
另外,JP2004-203348A中公开的足托支撑部件与构成婴儿车本体的框架的部件是由同样的材质形成,需要有一定的大小和刚性。因此,上述足托支撑部件具有一定的重量,成为使婴儿车的重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所以,从婴儿车的轻量化来看,在婴儿车本体上不安装上述的足托支撑部件就能够达成上述目的的情况是最理想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儿车,包括:座椅,具有座面部及与所述座面部相连接的背靠部;以及婴儿车本体,支撑所述座椅,其中,所述婴儿车本体具有支撑所述座面部的座面支撑体、以及支撑所述背靠部的背靠支撑体,所述座面支撑体包括主部、以及相对于所述主部向下方倾斜从而从该主部向前方伸出的辅助部,所述座椅还具有凸部,该凸部被设置在所述座面部的面对所述座面支撑体的反面的前侧这个部分上并且向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凸部被安装在所述座面部的所述反面上,使得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座面部之间形成向后方开口的口袋,所述座椅可以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这两种状态被安装在所述婴儿车本体上,所述第一状态是指所述座面支撑体的所述辅助部被收纳在所述口袋内从而所述座面部的面对所述辅助部的前侧这个部分相对于所述座面部的面对所述主部的部分向下方倾斜,所述第二状态是指所述凸部与所述座面支撑体的所述辅助部碰接,从而所述座面部的前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状态相比被抬起。
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座椅还具有带部件,该带部件被安装在所述座椅的所述座面部的两侧边缘上,处在比所述凸部更靠后的位置上,面对所述座面部的所述反面并且向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座椅被安装在所述婴儿车本体上,使得所述座面支撑体的所述主部通过所述座面部与所述带部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凸部具有可压缩变形的芯材以及支撑所述芯材的表材,所述表材的前缘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表材的各侧缘的至少一部分被连接在所述座面部上。
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芯材至少具有基面和后面,所述基面面对所述座面部并且在所述基面与所述座面部之间形成了所述口袋,所述后面与所述基面的后方边缘相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与所述座面部的所述辅助部相对向。
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芯材还具有与所述基面的前方边缘相连接的前面、以及将所述前面和所述后面之间延伸的连接面。
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用于将所述座椅安装在所述婴儿车本体上的安装用具被设置在所述座椅的所述反面上,与所述座面部和所述背靠部的连接部位邻接或者位于该连接部位上。
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背靠支撑体相对于所述座面支撑体可摇动。
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座面支撑体具有座面框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座面框体上的底部,所述座面框体具有向宽度方向分离配置的侧框、以及将所述一对侧框之间连结的连结框,所述侧框的前端向下方弯曲。
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座面支撑体由前端侧向下方弯曲的板状构件所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使得婴幼儿在就座状态和躺卧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下都能以是适当的姿势乘坐。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同时也是显示具有座椅的婴儿车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一例婴儿车本体的立体图;
图3是显示图2所示的婴儿车本体的侧面图;
图4是显示将图2所示的婴儿车本体折叠后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5A是从婴儿车本体取下的座椅的示意图,同时也是显示面向婴幼儿的一侧即表面的平面图;
图5B是从婴儿车本体取下的座椅的示意图,同时也是显示面对座面支撑体的一侧即反面的平面图;
图6A是将座椅凸部的周边扩大的示意图,同时也是显示在座椅的口袋内收纳座面支撑体的辅助部的第一状态的部分扩大侧面图;
图6B是将座椅凸部的周边扩大的示意图,同时也是显示凸部与座面支撑体的辅助部从上方碰接的第二状态的部分扩大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其中,图1中显示了婴儿车10的整体结构。图中所示的婴儿车10整体是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心面为中心大致对称的结构。这个婴儿车10具有包括框架(frame)部20和手推把手(handle)36的婴儿车本体11、以及安装在婴儿车本体上的座椅(seat)50。
婴儿车本体的整体结构
首先,对婴儿车本体1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2及图3中显示了座椅50被取下的状态下的婴儿车本体11的立体图和侧面图。如图2及图3所示,婴儿车本体11的框架部20具有安装有前轮(车轮)16的左右前腿22、安装有后轮(车轮)18的左右后腿24、以及在各个前方部分中分别可旋转地被连接在前腿22的上方端部和后腿24的上方端部上的左右第一连结(link)构件28。各个第一连结构件28的后方部分可旋转地被连接在把手36的中间部分上。另外,各个第一连结构件28还起到扶手(arm rest)的作用。
框架部20还进一步具有连结前腿22和把手36的左右第二连结构件32。各个第二连结构件32的前方部分可旋转地被连接在前腿22的中间部分上,后方部分可旋转地被连接在把手36的下方部分上。并且,在图中显示的例子中,各个第二连结构件32由后述的座椅支撑机构40的连结部48、以及前端与前腿22的中间部分枢接并且后端被连结部48固定的连接部件33所构成。
另外,框架部20还进一步具有连结后腿24和把手36的左右第三连结构件34。各个第三连结构件34的一部分可旋转地被连接在后腿24的中间部分上,其他部分可旋转地被连接在把手36的下方部分上。
具有以上结构的婴儿车10能够从图1至图3所示的展开状态被折叠为图4所示的折叠状态。在进行折叠动作时,构成婴儿车10的各个构成要素以向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相互旋转运动(枢动、摇动)。
具体是,暂且将把手36向后上方抬起,之后,通过向下方压下,从而使得第三连结构件34相对于后腿24在图3中以顺时针方向旋转。伴随着这个操作,第一连结构件28以及第二连结构件32的连结部48相对于把手36在图2中以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这个操作,把手36和前腿22被配置为在从侧面看婴儿车时互相接近且大致平行的同时,把手36的配置位置被降低。按上述的做法即可将婴儿车10折叠,并且可以将婴儿车的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尺寸小型化。另一方面,当将婴儿车10从折叠状态展开时,只需按照与上述的折叠操作相反的顺序操作即可。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婴儿车10、婴儿车本体11及座椅50所使用的“前”、“后”、“上”及“下”这样的用语在没有特别指出的情况下,都表示以乘坐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10的婴幼儿为基准的“前”、“后”、“上”及“下”。因此,一方面,婴儿车的“前后方向”相当于图1及图2中的将纸面的左下与右上连接的方向。并且,只要没有特别指出,“前”都是指乘车的婴幼儿面向的一侧,图1及图2中的纸面的左下侧即为婴儿车10的前侧。另一方面,婴儿车10的“上下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同时还与婴儿车10的接地面正交的方向。因此,当婴儿车10的接地面为水平面时,“上下方向”是指垂直方向。另外,“横方向”和“宽度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都正交的方向。进一步,“右”和“左”分别指的是以乘坐婴儿车10的婴幼儿为基准的横方向或是宽度方向上的“右”和“左”。
座椅支撑机构
随后,对用于支撑婴儿车本体11中的座椅50的座椅支撑机构40进行说明。座椅支撑机构40由用来使婴儿车本体11可折叠的上述结构的一部分构成。
如图3所示,婴儿车本体11具有座椅支撑机构40,该座椅支撑机构40用于支撑包括座面部55和背靠部57的座椅50(参考图5A)。座椅支撑机构40具有支撑座椅50的座面部55的座面支撑体41、以及支撑座椅50的背靠部57的背靠支撑体45。其中,座面支撑体41与乘坐婴儿车10的婴幼儿的臀部从下方相对向。而背靠支撑体45与乘坐婴儿车10的婴幼儿的后背从后方相对向。并且,背靠支撑体45相对于座面支撑体41可摇动(倾倒),这样即可实现婴儿车10的后倾(reclining)动作。
如图3所示,座面支撑体41包括主部41a、以及相对于主部41a向下方倾斜从而从该主部41a向前方伸出的辅助部41b。即、辅助部41b从主部41a的前缘向前方和下方伸出。
具体的结构是:座椅支撑机构40具有座面框42、背靠框46、将座面框42和背靠框46连结为可摇动的连结部48、以及被架设在座面框42和背靠框46上、即被保持在张开状态下的底部(base sheet)44。具体的结构是:连结部48具有被安装在座面框42的端部上的第一端部件(图中没有显示)、以及被安装在背靠框46的端部上的第二端部件(图中没有显示),第一端部件和第二端部件可旋转地被连结。
座面框42具有一对侧框42a、以及连接一对侧框42a的前端的连结框42b。侧框42a具有后端被固定在连结部48上的侧框后方部42a1、以及从侧框后方部42a1的先端面向前方向下方倾斜伸出的侧框前方部42a2。在这种情况下,座面支撑体41由座面框42、底部44中的被座面框42支撑的部分、以及连结部48中的支撑座面框42的部分形成。另外,座面支撑体41的主部41a由座面框42的侧框后方部42a1、底部44中的被侧框后方部42a1支撑的部分、以及连结部48中的支撑侧框后方部42a1的部分(图中没有显示的第一端部件)形成。座面支撑体41的辅助部41b由座面框42的侧框前方部42a2、连结框42b、以及底部44中的被侧框前方部42a2和连结框42b支撑的部分形成。
具有这种结构的座面框42可以是通过将单一的材料(例如由铝构成的金属制的管子(pipe))弯曲而形成的一体的构件(部件)。
背靠框46具有端部被固定在各连结部48上并向后方伸出的一对背靠侧框46a、以及两端分别被连接在一对背靠侧框46a的各个后端上的上部支撑框46b。上部支撑框46b被形成为略U字状,以向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相对于背靠侧框46a可摇动。背靠侧框46a和上部支撑框46b例如使用由铝等构成的金属制的管子而形成。通过背靠侧框46a、上部支撑框46b、底部44中的被背靠侧框46a和上部支撑框46b支撑的部分,形成了背靠支撑体45。
另外,在座面框42的一对侧框42a的后方部分之间、一对连结部48之间、或是背靠框46的一对背靠侧框46a之间,也可以连接有下部连结框(图中没有显示)。
底部44被座面框42和背靠框46支撑,并从下方支撑座椅50。作为一例,底部44的边缘部被安装在座面框42的一对侧框42a和连结框42b、以及背靠框46的背靠侧框46a和上部支撑框46b上,在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上以紧张状态、换言之、以张开的状态被维持。这样的底部44由具有一定程度的柔软性的布料或网格(mesh)材料等的片(sheet)状材料形成。
进一步,如图2所示,座椅支撑机构40具有被架设在背靠框46的上部支撑框46b和把手36之间的左右侧部支撑体47。这些侧部支撑体47也起到连结部件的作用,随着相对于座面支撑体41的背靠支撑体45的摇动、即随着后倾动作,使得上部支撑框46b相对于背靠侧框46a摇动。如图2及图3所示,在背靠支撑体45相对于座面支撑体41为躺倒的状态(后倾的状态)下,侧部支撑体47将上部支撑框46b拉向把手36。因此,能够对在座椅50上躺卧的婴幼儿通过一对侧部支撑体47从侧面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能够通过上部支撑框46b从后方进行保护。
在背靠支撑体45相对于座面支撑体41立起的状态下,侧部支撑体47也可使得上部支撑框46b倾倒,使得上部支撑框46b与背靠侧框46a大致平行地延伸。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对处于在座椅50上就坐状态下的婴幼儿通过一对侧部支撑体47从侧面进行保护,同时,上部支撑框46b还可以起到头靠(head rest)的作用。
另外,如图4所示,在折叠婴儿车10的同时将背靠支撑体45立起的时候,上部支撑框46b也和背靠侧框46a大致平行地延伸,从而能够避免折叠时上部支撑框46a从婴儿车10突出,能够使婴儿车10折叠后的尺寸小型化。
另外,如图1所示,在背靠支撑体45的反面侧配置有被固定在婴儿车本体11的左右把手36上的后倾调节带49。通过调节后倾调节带49的长度,可以对背靠支撑体45相对于座面支撑体41倾斜的角度即后倾角度进行调节。
另外,如图1所示,从把手36到座椅支撑机构40,外罩43将乘坐在座椅50上的婴幼儿周围覆盖。外罩43被架设的范围为从把手36直到座面框42的侧框42a、背靠框46的背靠侧框46a及上部支撑框46b。通过这样的外罩43,能够从侧面保护乘坐在座椅50上的婴幼儿,特别是能够抵挡灰尘和细微的飞来物以及阳光等。
座椅
随后,主要参考图5A、图5B、图6A及图6B,对于被座椅支撑机构40支撑的座椅50的结构以及通过该结构所达到的座椅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图5A及图5B是显示从婴儿车本体11取下的座椅50的平面图。如图5A及图5B所示,座椅50为整体上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心面为中心的对称结构。另外,座椅50包括表面50a和反面50b,表面50a面对乘车的婴幼儿的一侧,反面50b面对座面支撑体41和背靠支撑体45。另外,图5A显示了作为面向婴幼儿的一侧即表面50a,图5B显示了面向座面支撑体41的一侧即反面50b。
如图5A及图5B所示,座椅50具有座面部55、以及与座面部55相连接并且位于座面部55后方的背靠部57。座面部55主要支撑的是乘坐婴儿车10的婴幼儿的臀部。而背靠部57被配置在面对婴幼儿的后背的位置。进一步,座椅50具有上方部69,该上方部69被连接在与背靠部57的座面部55相分离的上方位置上。上方部69被支撑在背靠框46的上部支撑框46b上,面对乘坐婴儿车10的婴幼儿的头部起到头靠的作用。
如上所述,座面部55主要被座椅支持单元40的座面支撑体41所支撑。座面部55包括表面55a和反面55b,表面55a为面向乘车的婴幼儿的一侧,反面55b面对座面支撑体41。另外,座面部55的反面55b在被座面支撑体41支撑的状态下,可以划分为面对主部41a的后侧的部分56a、以及面对辅助部41b的前侧的部分56b。如图5A及5B所示,座面部55在从平面看时大致呈矩形形状。
另一方面,背靠部57主要被座椅支撑机构40的背靠支撑体45所支撑。如图5A及5B所示,背靠部57在从平面看时大致呈矩形形状。背靠部57的下缘部与座面部55的后缘部相连接。背靠部57与座面部55例如通过缝合而被相互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背靠部57与座面部55的连接部位58由沿线状延伸的缝合线形成。伴随着婴儿车本体11的后倾动作或折叠动作,座椅50的座面部55和背靠部57相互接近。这时,座面部55和背靠部57以由缝合线形成的线状的连接部位58为摇动轴线,相对地摇动。
另外,作为其他实施形态,背靠部57和座面部55也可以是通过单一的材料一体形成。在这样的实施形态中,为了促进伴随后倾动作的背靠部57相对于座面部55的摇动,在背靠部57与座面部55之间例如也可以通过设置缝合线来形成织眼。
另外,考虑到座椅50可清洁的问题,座椅50最好被固定为可以从婴儿车本体11卸下。座椅50向婴儿车本体11上的固定可通过使用安装在座椅50各位置上的扣子等公知的固定用具来实现。
根据乘坐婴儿车10的婴幼儿的成长阶段,婴幼儿的最适当的乘坐姿势会发生变化。月龄低的幼儿在多数情况下是以伸开腿在座椅50上随意躺卧的姿势乘坐婴儿车。而已经从婴儿成长了一些的幼儿则是以将膝盖到腿弯曲的姿势座在座椅50上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为了使得婴幼儿能够采取与婴幼儿的成长阶段相适应的适当的乘坐姿势乘坐,而在座椅50上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如图5B所示,座椅50进一步具有被设置在作为座面部55的反面55b的前侧的部分上并且向宽度方向(横方向)延伸的凸部70。通过这个凸部70和座面支撑体41的辅助部41b的配合运动,使得婴幼儿能够采取与婴幼儿的成长阶段相适应的适当的乘车姿势。在图示的例子中,凸部70被缝在座面部55的反面55b中的比面对主部41a的后侧的部分56a更靠前的部分上、即被缝在面对辅助部41b的前侧的部分56b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70向宽度方向延伸形成板状乃至柱状。凸部70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大致一定。如图5B所示,凸部70的宽度方向上的各边缘部中的至少一部分被安装在座面部55的反面55b上,前后方向上的前缘部中的至少一部分也被安装在座面部55的反面55b上。而凸部70的前后方向上的后缘部没有被安装在座面部55的反面55b上。因此,在凸部70的前后方向上的后缘部,凸部70与座面部55之间是向后方开放的。即、如图6A所示,在座面部55与凸部70之间形成了向后方开口的口袋(pocket)71。在这个口袋71中可以收纳座面支撑体41的辅助部41b。
作为使得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变化的具体的结构,如图6A及图6B所示,凸部70具有可压缩变形的芯材72以及支撑芯材72的表材73。
如图6A所示,当在凸部70的口袋71内收纳座面支撑体41的辅助部41b时,为面对座面部55的辅助部41b的前侧的部分56b相对于面对座面部55的主部41a的后侧的部分56a面向前方向下倾斜的第一状态。在这个第一状态中,芯材72被收纳在口袋71内的辅助部41b所挤压。通过被挤压的芯材72的弹力,将座面部55拉向辅助部41b,使得座面部55的反面55b通过表材73与辅助部41b相碰接。这样,座面部55的反面55b与芯材72之间就夹持了辅助部41b,从而使得座面部66能够被保持为沿着座面支撑体41的形状。通过在这个第一状态下安装座椅50,婴幼儿可以以将膝盖到腿弯曲的姿势乘车。例如,随着月龄增长到一定程度因而可以采取就座姿势的婴幼儿就可以在处在第一状态下的座椅50上以舒适的姿势乘坐。这时,背靠部57可以相对于座面部55后倾躺倒,也可以相对于座面部55立起。
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当凸部70从面向婴幼儿的一侧与座面支撑体41的辅助部41b碰接时,为第二状态、即与所述第一状态相比面对座面部55的辅助部41b的前侧的部分56b被抬起的状态。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二状态下,面对座面部55的辅助部41b的前侧的部分56b与面对座面部55的主部41a平缓地连接,从而座面部55形成为大致平坦的面。通过在这个第二状态下安装座椅50,婴幼儿可以伸腿乘坐在座椅50上。例如,月龄低的幼儿可以以第二状态、即在座椅50上用不勉强的姿势随意躺卧。这时,如果背靠部57相对于座面部55后倾躺倒,则该幼儿也可以将座椅50上作为卧榻从而将其广泛利用。
另外,座椅50和凸部70是使用具有柔软性的原料而形成的,可一定程度地压缩变形。因此,在从第二状态变换到第一状态时,是在将座椅50的座面部55中的面对辅助部41b的前侧的部分56b弯曲的同时将口袋71后端的开口扩大。然后,通过向这个开口中插入凸部70,从而将座面支撑体41的辅助部41b收纳在凸部70的口袋71内。
如上所述,凸部70在第二状态下与座面支撑体41的辅助部41b碰接时,芯材72起到维持面对座面部55的辅助部41b的前侧的部分56b被抬起的状态的作用。如图6A及6B所示,芯材72可以由向宽度方向延伸的板状乃至柱部件构成。芯材72至少具有基面72a和后面72b,基面72a面对座面部55并且在基面72a与座面部55之间形成了口袋71,后面72b与基面72a的后方边缘相连接。
在芯材72被表材73收纳的状态下,基面72a能够相对于座面部55的反面55b形成间隙。由于在这个基面72a与座面部55的反面55b之间的间隙中形成了口袋71,因此基面72a的后方边缘与反面55b之间的间隙越大,在第一状态下安装座椅50时,就越容易向口袋71内收纳座面支撑体41的辅助部41b。另一方面,当基面72a的后方边缘与反面55b之间的间隙缩小时,则在第一状态下,芯材72就容易被收纳在口袋71中的辅助部41挤压,而通过被挤压的芯材72的弹力,能够将座面部55通过辅助部41b更牢固地保持,从这点来考虑,作为一例,也可以设定为基面72a与座面部55的反面55b之间的间隙比辅助部41b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座面框42的侧框前方部42a2的厚度以及/或者连结框42b的厚度更小。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状态下,芯材72被辅助部41b充分地挤压,从而能够将座面支撑体41的辅助部41b充分地夹持在座面部55的反面55b与芯材72之间。这样,就可以将座面部55保持在座面支撑体41上的所需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在第二状态下,芯材72的后面72b与座面部55的辅助部41b相对向并通过表材73与其碰接。通过芯材72与辅助部41b以面碰接,从而能够将面对座面部55的辅助部41b的前侧的部分56b被抬起的状态稳定地保持。在这里,从在第二状态下使得后面72b进一步与座面部55的辅助部41b平稳地碰接的观点来看,如图6B所示,当从侧面看婴儿车10时,辅助部41b相对于由主部41a形成的面向下方倾斜的角度θ1与后面72b相对于基面72a形成的角度θ2之间的差最好偏小。即、在第二状态下,在芯材72的后面72b沿着辅助部41b被配置时,芯材72的基面72a最好沿着主部41a延伸。
另外,芯材72进一步具有与基面72a的前方边缘相连接的前面72c、以及将前面72c与后面72b之间延伸的连接面72d。通过连接面72d,在第二状态下的后面72b通过表材73与辅助部41b碰接的状态下,当从凸部70上方的位置向座面部55施加婴幼儿的腿的重量时,就可以有效地抑制芯材72大幅度压缩变形而导致座面部55的碰接部分向下方下垂的情况。因此,能够稳定地承受第二状态下伸腿乘车的婴幼儿的腿。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前面72c从基面72a突出的量比后面72b从基面72a突出的量小。另外,连接面72d随着从前面72c一侧向后面72b前进,逐渐从基面72a远离。在这种情况下,如从图6A可知的那样,由于将口袋71后端的开口扩大因而芯材72在表材73内变得容易活动,所以在凸部70的口袋71内容易收纳座面支撑体41的辅助部41b。
这样的芯材72例如由向宽度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乃至柱状部件构成。作为一例,芯材72的形状可以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底面的棱柱。
在图示的例子中,芯材72被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底面的四棱柱。另外,作为芯材72的材质,通常可以使用用于给座椅付予刚性的可压缩变形的轻量材料,例如聚氨酯(urethane)。
表材73支撑着这样的芯材72。这个表材73至少部分地保护芯材72,并且具有让座面部55保持芯材72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表材73覆盖着芯材72。在本实施方式中,表材73形成为扁平的袋状,其内部收纳有芯材72。这样,表材73就能够更加切实地保护整个芯材72。
如图5B所示,表材73的前缘73a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表材73的各侧缘73b的至少一部分与座面部55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表材73的前缘73a和表材73的各侧缘73b沿着长度方向全都被缝制在座面部55上。即、口袋71仅向后方开口。
作为这样的表材73的材质,通常可以使用作为座椅的表面材质使用的轻量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网格材料或拉舍尔(raschel)材料。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座椅50具有在比凸部70更靠后的位置上面对座面部55的反面55b向宽度方向延伸的带部件80。带部件80的两端被安装在座面部55的两个侧缘上。更具体的是,带部件80被缝制在座面部55中的面对主部41a的部分56a的两个侧缘上。在带部件80与座面部55之间形成了向前后方向双方都开口的空间81。座椅50被安装在婴儿车本体11上,使得座面支撑体41的主部41a通过这个座面支撑体41与带部件80之间的空间81。这时,通过空间81的主部41a将带部件80向下方压下。通过被向下方压下的带部件80的弹力,将座面部55的反面55b拉向主部41a,从而能够使得座面部55的被安装在带部件80上的部分被主部41a被适当地保持。
在本实施方式中,带部件80向宽度方向延伸形成为带状乃至条状。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带部件80的宽度、即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比凸部70的宽度更窄。作为具有这种结构的带部件80的一例,可以使用由单一部件构成的布料、或者、树脂或橡胶等弹性部件。
根据这样的带部件80,通过被主部41a向下压的带部件80的张力或是弹力,可以将座面部55的反面55b拉向主部41a。这样,在比凸部70更靠后的位置上,座面部55通过带部件80被主部41a适当地保持,因此,形成在凸部70与座面部55的反面55b之间的口袋71后端的开口的位置稳定。所以,在将座椅50的安装状态从第二状态变换到第一状态时,容易将口袋71后端的开口扩大,可以比较容易地在口袋71内收纳辅助部41b。同样地,在将座椅50的安装状态从第一状态变换到第二状态时,也容易将口袋71的后端的开口扩大,可以比较容易地将收纳在凸部70的口袋71内的辅助部41b拔出。即、带部件80有助于将座椅50的安装状态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容易地变换。
如上所述,在第一状态下,当在凸部70的口袋71内收纳座面支撑体41的辅助部41b时,面对辅助部41b的座面部55的前侧的部分56b相对于面对主部41a的座面部55的后侧的部分56a向下方倾斜。这时,座面部55中的面对辅助部41b的前侧的部分56b被拉拽,使其向下方倾斜,因此,座面部55与背靠部57的连接部位58附近就容易从座椅支撑机构40突出来。于是,为了防止这个连接部位58附近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用于在婴儿车本体11上安装座椅50的安装用具90被设置在座椅50的反面55b上,使得该安装用具90与座面部55和背靠部57的连接部位58邻接或者位于连接部位58上。在图示的例子中,安装用具90被安装在背靠部57的反面上,与连接部分58邻接,。当然,安装用具90也可以被安装在座面部55的反面55b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用具90由在宽度方向上被分离配置的一对安装带91所构成。各安装带91的基端部被缝制在背靠部57的反面上,各安装带91的先端部为自由端。在一对安装带91的先端附近设有作为公知的连结用具的扣子。在座椅50被安装在座椅支撑机构40上时,在成为与安装用具90对面的底部44上的位置上形成有各安装带91可通过的切口(图中没有显示)。各安装带91在通过分别对应它们的底部44的切口(图中没有显示)后,通过相互连结,从而使得座面部55和背靠部57的连接部位58附近能够与座椅支撑机构40保持紧密贴合。
根据这样的安装用具90,由于能够使得座面部55和背靠部57的连接部位58附近与座椅支撑机构40保持紧密贴合,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该连接部位58从底部44突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这两种状态下将座椅50安装在婴儿车本体11上,第一状态指的是在座面支撑体41的辅助部41b被收纳在口袋71内,从而座面部55中的面对辅助部41b的部分56b相对于座面部55中的面对主部41a的前侧的部分56a面向前方向下方倾斜的状态,第二状态指的是凸部70与座面支撑体41的辅助部41b碰接,座面部55与第一状态相对比为前侧的部分56b被抬起的状态。根据这种实施方式,可以不在婴儿车本体11上设置特殊的结构,而是通过将座椅50的安装状态变化到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就能够使得婴幼儿以与其成长阶段相适应的适当的姿势乘坐。具体是,通过在第一状态下安装座椅50,由于座面部55的前侧的部分56b相对于座面部55的后侧的部分56a向下方倾斜,因此婴幼儿能够将膝盖到腿弯曲乘坐。另外,通过在第二状态下安装座椅50,由于座面部55的前侧的部分56b与第一状态相比被抬起,因此婴幼儿能够伸腿乘坐。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被设置在作为座椅50的座面部55的反面55b的前侧这个部分上的凸部70,可以使用用来构成座椅50的以往使用的轻量的材料来形成。因此,与以往的安装有足托支撑部件的婴儿车相比,能够在谋求婴儿车轻量化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婴幼儿在就座状态和躺卧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下都能以适当的姿势乘坐。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凸部70具有可压缩变形的芯材72以及支撑芯材72的表材73,表材73的前缘73a的至少一部分及表材73的各侧缘73b的至少一部分与座面部55相连接。根据这种实施方式,由于能够通过表材73来保护芯材72,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由摩擦等导致的芯材72的劣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背靠支撑体45相对于座面支撑体41可摇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座椅50以第一状态安装并且将背靠部57相对于座面部55抬起的动作、以及将座椅50以第二状态安装并且使得背靠部57相对于座面部55躺倒(后倾)的动作,能够使得婴幼儿采取与成长阶段相适应的适当的姿势乘坐。
另外,还可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化。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举出了座面支撑体41由座面框42、连结部48的一部分、以及被底部44的座面框42支撑的部分形成的例子,但座面支撑体41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的结构。座面支撑体也可以由前端侧向下方弯曲的单一的板状部件所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座面支撑体也包括主部、以及相对于主部向下方倾斜从而从该主部向前方伸出的辅助部。因此,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Claims (7)

1.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具有座面部及与所述座面部相连接的背靠部;以及
婴儿车本体,支撑所述座椅,
其中,所述婴儿车本体具有支撑所述座面部的座面支撑体、以及支撑所述背靠部的背靠支撑体,
所述座面支撑体包括主部、以及相对于所述主部向下方倾斜从而从该主部向前方伸出的辅助部,
所述座椅还具有凸部,该凸部被设置在所述座面部的面对所述座面支撑体的反面的前侧这个部分上并且向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凸部被安装在所述座面部的所述反面上,使得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座面部之间形成向后方开口的口袋,
所述座椅可以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这两种状态被安装在所述婴儿车本体上,所述第一状态是指所述座面支撑体的所述辅助部被收纳在所述口袋内从而所述座面部的面对所述辅助部的前侧这个部分相对于所述座面部的面对所述主部的部分向下方倾斜,所述第二状态是指所述凸部与所述座面支撑体的所述辅助部碰接,从而所述座面部的前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状态相比被抬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座椅还具有带部件,该带部件被安装在所述座椅的所述座面部的两侧边缘上,处在比所述凸部更靠后的位置上,面对所述座面部的所述反面并且向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座椅被安装在所述婴儿车本体上,使得所述座面支撑体的所述主部通过所述座面部与所述带部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凸部具有可压缩变形的芯材以及支撑所述芯材的表材,
所述表材的前缘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表材的各侧缘的至少一部分被连接在所述座面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芯材至少具有基面和后面,所述基面面对所述座面部并且在所述基面与所述座面部之间形成了所述口袋,所述后面与所述基面的后方边缘相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与所述座面部的所述辅助部相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芯材还具有与所述基面的前方边缘相连接的前面、以及将所述前面和所述后面之间延伸的连接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其中,用于将所述座椅安装在所述婴儿车本体上的安装用具被设置在所述座椅的所述反面上,与所述座面部和所述背靠部的连接部位邻接或者位于该连接部位上。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背靠支撑体相对于所述座面支撑体可摇动。
CN201410199477.7A 2013-05-15 2014-05-12 婴儿车 Active CN1041631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3309 2013-05-15
JP2013103309A JP6109639B2 (ja) 2013-05-15 2013-05-15 乳母車
JP2013-103309 2013-05-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3192A true CN104163192A (zh) 2014-11-26
CN104163192B CN104163192B (zh) 2017-07-18

Family

ID=51907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99477.7A Active CN104163192B (zh) 2013-05-15 2014-05-12 婴儿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09639B2 (zh)
CN (1) CN10416319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87459A (ja) * 1990-04-04 1991-12-18 Yun-Shik Chae 折り畳み式乳母車
CN1676063A (zh) * 2004-03-30 2005-10-05 康贝株式会社 幼儿用座席及幼儿用椅
CN2927808Y (zh) * 2006-05-22 2007-08-01 黄�俊 一种保健洗头刷
JP2008285127A (ja) * 2007-05-21 2008-11-27 Mieko Ito 折畳み式ベビーカー
KR20100001345A (ko) * 2008-06-26 2010-01-06 진한나 유모차 겸용 유아 카시트
CN102267484A (zh) * 2011-07-15 2011-12-07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座位机构以及具有该座位机构的儿童推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6641Y2 (ja) * 1990-07-12 1997-05-21 コンビ株式会社 乳母車の座席用クッション
JP2001097225A (ja) * 1999-10-01 2001-04-10 Aprica Kassai Inc 育児器具の座面構造
JP4159868B2 (ja) * 2002-12-26 2008-10-01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ハンモック型ベビーカ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87459A (ja) * 1990-04-04 1991-12-18 Yun-Shik Chae 折り畳み式乳母車
CN1676063A (zh) * 2004-03-30 2005-10-05 康贝株式会社 幼儿用座席及幼儿用椅
CN2927808Y (zh) * 2006-05-22 2007-08-01 黄�俊 一种保健洗头刷
JP2008285127A (ja) * 2007-05-21 2008-11-27 Mieko Ito 折畳み式ベビーカー
KR20100001345A (ko) * 2008-06-26 2010-01-06 진한나 유모차 겸용 유아 카시트
CN102267484A (zh) * 2011-07-15 2011-12-07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座位机构以及具有该座位机构的儿童推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09639B2 (ja) 2017-04-05
CN104163192B (zh) 2017-07-18
JP2014223834A (ja) 2014-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55035B2 (ja) ベビーカー
JP3981116B2 (ja) 乳母車
KR101179136B1 (ko) 유모차
EP1445167A3 (en) Foldable baby carriage
CN104395174A (zh) 婴儿车及座椅单元
JP2014516592A (ja) 可動式ベッド用マットレス保持システム
CN109070955A (zh) 婴儿车履带系统
CN104417593A (zh) 防护部件以及婴儿车
CN100386231C (zh) 育儿器具的座席芯材
JP3144491U (ja) 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US6767056B2 (en) Settee with a foldable tray-support unit
CN203709669U (zh) 一种结构牢固且可调节的婴儿摇椅
JP6652904B2 (ja) 折畳みベッド
KR200487109Y1 (ko) 기능성 독서대
CN104163192A (zh) 婴儿车
CN108275190B (zh) 婴儿载具
JP6009221B2 (ja) シートおよびベビーカー
GB2492477A (en) Baby mattress and crib
JP5936500B2 (ja) ベビーカー用シート
CN104097678B (zh) 座椅支承单元及婴儿车
CN203450176U (zh) 一种婴儿手推车
JP4173120B2 (ja) ベビーカー及びベビーカー用補助椅子
KR20110050410A (ko) 요람 겸용 유모차
WO2021116288A1 (en) Support structure and baby carriage
CN202312322U (zh) 一种多功能沙发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