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60684A - 便携式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60684A
CN104160684A CN201280071266.4A CN201280071266A CN104160684A CN 104160684 A CN104160684 A CN 104160684A CN 201280071266 A CN201280071266 A CN 201280071266A CN 104160684 A CN104160684 A CN 104160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ortable terminal
shell
bossing
cov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12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石充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NTT Kor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NTT Kor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NTT Kor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60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06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4Meta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8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ortable, e.g. battery operated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2Housings not intimately mechanicall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ng elements, e.g. rado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包括显示部分(4)和显示部分(4)所固定到的外壳(10)。外壳(10)包括外壳本体(11)、第一组件(12)和第二组件(13)。外壳本体(11)包含导电材料并形成有切口部分,切口部分位于外壳(10)的端部处与部署天线(9_1、9_2)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第一组件(12)被布置在外壳本体(11)的切口部分处,并包含透射无线电波的材料。第二组件(13)形成在外壳(10)的端部处,且其刚性比第一组件(12)的刚性高。

Description

便携式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终端设备,以及具体地涉及使用薄型平面外壳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诸如移动电话和智能电话之类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已变得普及。一般而言,经常到处携带便携式终端设备,以供用户使用。当用户例如无意间掉落便携式终端设备时,对便携式终端设备施加强烈冲击。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即使在对液晶设备施加强烈冲击时也能够防止液晶面板的定向属性和图像质量恶化的液晶设备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液晶设备中,将抗振动冲击单元固定到固定组件,在该抗振动冲击单元中,将两个冲击吸收空间部署在液晶面板的两侧,以防止对液晶本体施加的冲击被传导到液晶面板。从而,通过将固定有抗振动冲击单元的固定组件固定到形成液晶设备本体的外表面的第一外部组件,将抗振动冲击单元间接地固定到该第一外部组件,以防止对液晶设备本体施加的强烈冲击被传导到液晶面板。
专利文献2公开了用于便携式终端设备的轻量高刚性外壳的技术,该技术使得在通过螺钉来固定外壳的上部和下部时,能够降低组件数目和装配工时。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H10-90656
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7-281069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近年来,诸如移动电话和智能电话之类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已变得越来越薄。然而,随着便携式终端设备变得更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强度降低了,并因此降低了其抗冲击性。关于该问题,提供以下便携式终端设备是可能的:该便携式终端设备能够通过使用刚性材料(例如,金属材料或碳复合材料)构成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外壳来实现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厚度降低和抗冲击性的提高。
然而,在通过使用金属材料或碳复合材料来形成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外壳时,因为这些材料是导电材料,存在降低部署在便携式终端设备中的天线的灵敏度的问题。关于该问题,通过在与外壳中部署天线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使用透射无线电波的材料来抑制天线灵敏度的降低是可能的。然而,当在外壳的一部分中使用透射无线电波的材料时,因为透射无线电波的材料将会是具有较低刚性的树脂材料等,存在降低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刚性和抗冲击性的问题。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抗冲击性而无需降低天线灵敏度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显示部分和所述显示部分所固定到的外壳,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包含导电材料并在所述外壳的端部处与部署天线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切口部分;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被布置在所述切口部分处,并包含透射无线电波的材料;以及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被形成为在所述外壳的所述端部处围绕所述第一组件,且其刚性比所述第一组件的刚性高。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有可能提供能够提高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抗冲击性而无需降低天线灵敏度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顶面图;
图1B是图1A中所示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沿图1A中的线IB-IB的横截面;
图1C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外壳的顶面图;
图2是从外壳侧看过去的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斜视图;
图3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底面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沿图3中的线IV-IV的横截面;
图5是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另一示例的底面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另一示例的底面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另一示例的底面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另一示例的底面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另一示例的底面图;以及
图10是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另一示例的底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考附图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
图1A至图1C示出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图1A是示出了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顶面图。图1B是图1A中所示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沿图1A中的线IB-IB的横截面。图1C是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外壳的顶面图(即,省略了显示部分的图)。
在根据该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中,框架组件5、电池6、衬底7、以及天线9_1和9_2被装在通过将显示部分4与外壳10接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空间中。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1可以是例如智能电话、平板类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移动电话、游戏机、电子书阅读器等。
如图1A和图1B中示出的,显示部分4包括面板2和显示面板3。面板2是用于保护显示面板3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组件。面板2可以是触摸面板。通过使用粘合剂、双面胶带等将显示面板3贴附到面板2。显示面板3是例如液晶面板、有机EL(电致发光)面板等。
此外,如图1B和1C中示出的,通过使用螺钉等将电池6和衬底7固定到框架组件5。例如,从外壳10侧将电池6和衬底7固定到框架组件5。通过使用螺钉等将电池6和衬底7所固定到的框架组件5固定到外壳10。
电池6例如是锂离子二次电池。此外,在衬底7上提供电路组件8。例如,将电路组件8部署在衬底7的面向显示部分4的表面上。电路组件8的示例包括集成电路设备和用于相机的图像传感器件,集成电路设备例如是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模块。
由于框架组件5是用于保持电池6和衬底7的组件,框架组件5需要具有特定的强度。因此,优选通过使用金属材料来形成框架组件5。用于框架组件5的材料的示例包括镁合金、铝、铝合金和不锈钢。注意到:为了降低便携式终端设备1的重量,优选通过使用镁合金来形成框架组件5。备选地,只要确保了特定强度,可以通过使用树脂材料来形成框架组件5。
此外,将天线9_1和9_2部署在外壳10的端部。虽然在图1B和1C所示出的示例中将天线9_1和9_2部署在外壳10的沿纵向方向的两端,在其他示例中可以仅提供一个天线。在仅提供一个天线的情况下,将该天线部署在外壳10的沿纵向方向的一端。
图2是从外壳10侧看过去的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斜视图。图3是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底面图(即,从外壳10侧看过去的图)。如图2和图3中示出的,外壳10包括外壳本体11、第一组件12和15、以及第二组件13和16。注意到:如图2中示出的,可以通过使用树脂材料14来构成外壳10的侧面。此外,图2中示出的外壳10的后表面被形成为具有曲线,以使得便携式终端设备适合用户的手。备选地,外壳10的后表面可被形成为平坦的表面。
优选通过使用刚性材料来形成外壳本体11,以维持便携式终端设备1的强度。例如,外壳本体11可以由碳复合材料(CFRP,碳纤维强化塑料)形成。碳复合材料是其中碳的含量是50%(v/v)或更大并包含了无机粘合剂(例如,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纤维等)的复合材料。碳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轻重量。备选地,可以通过使用金属材料(例如,铝、铝合金、镁合金等)来形成外壳本体11。
因为构成外壳本体11的碳复合材料是导电材料,无线电波将会被阻挡。即,外壳本体11将会具有屏蔽特性。为此,在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在外壳本体11的与部署天线9_1和9_2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切口部分。此外,在切口部分处布置第一组件12和15,第一组件12和15是通过使用透射无线电波的材料形成的。该构成使得可能避免无线电波被阻挡,并可能抑制天线灵敏度降低。例如,将绝缘材料(例如,树脂材料等)用于构成第一组件12和15的材料。
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用树脂材料形成的第一组件12和15要比由碳复合材料形成的外壳本体11脆弱。当将第一组件12和15布置在外壳10的端部时,外壳10的强度变弱。因此,当对外壳10的端部施加冲击时,冲击的影响到达天线9_1和9_2,且因此天线9_1和9_2可能损坏。为此,在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在外壳的端部处形成其刚性比第一组件12和15的刚性高的第二组件13和16,以保护第一组件12和15以及天线9_1和9_2免受外部冲击的影响。即,将第二组件13和16形成为在外壳10的端部处围绕第一组件12和15。
换言之,如图3中示出的,从凸起部分17_1到凸起部分17_2形成第二组件13,该凸起部分17_1和凸起部分17_2被形成在外壳本体11的切口部分(即,对应于布置第一组件12的位置)的两侧处。类似地,从凸起部分18_1到凸起部分18_2形成第二组件16,该凸起部分18_1和凸起部分18_2被形成在外壳本体11的切口部分(即,对应于布置第一组件15的位置)的两侧处。通过将由刚性材料形成的第二组件13和16接合到由刚性材料(例如,碳复合材料)形成的凸起部分17_1、17_2、18_1、18_2,有可能在外壳10的纵向端部处提高外壳10的刚性,并保护第一组件12和15以及天线9_1和9_2免受冲击的影响。
图4是图3中所示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沿图3中的线IV-IV的横截面。如图4中示出的,在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将由透射无线电波的材料形成的第一组件12布置在与部署天线9_1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因此,有可能避免阻挡将会由天线9_1接收的无线电波。此外,其刚性高于第一组件12的刚性的第二组件13被部署在外壳10的纵向端部。因此,有可能保护天线9_1和第一组件12免受对外壳10的纵向端部施加的冲击的影响。
在此,可以使用刚性比第一组件12和15高的树脂材料来作为第二组件13和16的材料。在第二组件13和16被布置在该第二组件13和16对天线9_1和9_2的接收灵敏度没有影响的区域中时,可以通过使用金属材料(例如,铝、铝合金、镁合金等)和碳复合材料来形成第二组件13和16。此外,通过与第一组件12和15的厚度相比加厚第二组件13和16的厚度,与第一组件12和15的刚性相比,可以提高第二组件13和16的刚性。在该情况下,可以使用与用于第一组件12和15的材料相同的树脂材料来作为用于第二组件13和16的材料。
可以通过例如将由碳复合材料形成的外壳本体11放置在外壳10的模具(die)的预定部分中,然后针对由树脂材料形成的第一组件12和15以及由高刚性材料形成的第二组件13和16执行二色射出成形,可以形成外壳10,外壳10包括由碳复合材料形成的外壳本体11、由树脂材料形成的第一组件12和15、以及由高刚性材料形成的第二组件13和16。
注意到:在图2和图3中示出的示例中已示出了以下情况:两个天线9_1和9_2被部署在外壳10的纵向方向上的两端,以及外壳本体11的切口部分、第一组件12和15以及第二组件13和16被部署在与该两个天线9_1和9_2对应的区域中。然而,可以仅在外壳10的纵向端部之一中部署一个天线。在该情况下,切口部分、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可被部署在与该仅有的一个天线相对应的区域中。
此外,当通过使用碳复合材料形成外壳本体11时,可以如下构成外壳本体11。碳复合材料包含碳纤维,并具有使得在沿碳纤维的方向上强度较大的特性。因此,通过在外壳11的纵向方向上布置碳纤维,可以提高外壳11的纵向方向上的强度,因此提高对在便携式终端设备掉落时将会施加的冲击的抗性。
在该情况下,通过将碳纤维的方向布置在外壳本体11的纵向方向上,可能进一步提高外壳本体11的纵向方向上的强度,该碳纤维被部署在外部(即,外壳本体1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而不在外壳本体11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处。即,当通过堆叠多个碳纤维层来形成外壳本体11时,通过将在外壳本体1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处部署的碳纤维层的碳纤维的方向布置在外壳本体11的纵向方向上,有可能提高外壳本体11的纵向方向上的强度。
例如,在通过堆叠4层碳纤维层来形成外壳本体11的情况下,可以将在外壳本体1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处部署的碳纤维层的碳纤维的方向布置在外壳本体11的纵向方向上,以及可以将在外壳本体11的中间部分处部署的两个碳纤维层的碳纤维的方向布置在与外壳本体11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该构成使得可能进一步提高外壳本体11的纵向方向上的强度,同时维持与外壳本体11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强度。
此外,如图3中示出的,外壳10在其纵向端部可具有弯曲结构。即,由高刚度材料形成并被部署在外壳10的纵向端部的第二组件13可被形成为具有弯曲结构。在该情况下,优选通过第二组件13包括顶点19的这种方式来形成外壳10,因为弯曲结构的顶点19在便携式终端设备掉落时很可能撞到什么东西。换言之,弯曲结构的顶点19是弯曲结构在外壳10的纵向方向上最凸起的部分。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将通过使用透射无线电波的材料形成的第一组件12和15布置在与部署天线9_1和9_2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中。该构成使得可能避免天线9_1和9_2接收的无线电波被阻挡。此外,其刚性高于第一组件12和15的刚性的第二组件13和16在外壳10的端部处形成。该构成使得可能保护天线9_1和9_2以及第一组件12和15免受对外壳10的端部施加的冲击的影响。
因此,根据本发明,有可能提供能够提高便携式终端设备的抗冲击性而无需降低天线灵敏度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接下来,下面对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其他示例进行解释。例如,如图5中示出的,在天线29的长度较短的情况下,在外壳20的外壳本体21处形成的切口部分、切口部分中布置的第一组件22、以及从凸起部分24_1到凸起部分24_2形成的第二组件23可被构成为其各自长度被缩短,以对应于天线29的长度。此外,在外壳20在其纵向端部处具有弯曲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二组件23构成为包括弯曲结构的顶点25。
如图6中示出的,在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当从凸起部分34_1到凸起部分34_2形成第二组件33时,可以将第二组件33构成为与凸起部分34_1和34_2的端部35_1和35_2(即,纵向端部)相接触。即,在构成外壳30时,可以在与布置了天线39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中形成切口部分,且在切口部分中形成第一组件32,且第二组件33被形成为与凸起部分34_1和34_2的端部35_1和35_2相接触。因此,构成第二组件33以与外壳本体31的凸起部分34_1和34_2的端部35_1和35_2相接触,凸起部分34_1和34_2的端部35_1和35_2可以承受对第二组件33施加的冲击。因此,可以降低对第一组件32和天线39施加的冲击。
如图7中示出的,在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第二组件43可被构成为在第二组件43与第一组件42接触的一侧处具有弯曲结构47。即,当通过在与布置天线49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中形成切口部分,通过在切口部分中形成第一组件42,且通过从凸起部分44_1到凸起部分44_2形成第二组件43来构成外壳30时,可以在第一组件42与第二组件43接触的区域构成有弯曲结构47。因此,通过形成弯曲结构47,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二组件43的抗冲击性。
如图8中示出的,在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第二组件53可被构成为在切口部分的端部56处与外壳本体51接触,该切口部分夹在凸起部分54_1与凸起部分54_2之间。即,当通过在与布置天线59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中形成切口部分,通过在切口部分中形成第一组件52,且通过从凸起部分54_1到凸起部分54_2形成第二组件53来构成外壳50时,第二组件53可被构成为在切口部分的端部56(图8中的端部57_1和57_2)处与外壳本体51接触。
因此,通过构成第二组件53在切口部分的端部57_1和57_2处与外壳本体51接触,外壳本体51的端部57_1和57_2可以承受对第二组件53施加的冲击。因此,可以降低对第一组件52和天线59施加的冲击。
如图9中示出的,在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第二组件63可被构成为在凸起部分64_1和64_2的端部65_1和65_2处以及在在切口部分的端部66(图9中的端部67_1和67_2)处与外壳本体61接触。即,当通过在外壳本体61的与布置天线69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中形成切口部分,通过在切口部分中形成第一组件62,且通过从凸起部分64_1到凸起部分64_2形成第二组件63来构成外壳60时,第二组件63可被构成为在凸起部分64_1和凸起部分64_2的端部65_1和65_2处以及在切口部分的端部67_1和67_2处与外壳本体61接触。
因此,构成第二组件63在凸起部分64_1和凸起部分64_2的端部65_1和65_2处以及在在切口部分的端部67_1和67_2处与外壳本体61接触,外壳本体61的端部65_1、65_2、67_1和67_2可以承受对第二组件63施加的冲击。因此,可以降低对第一组件62和天线69施加的冲击。
如图10中示出的,在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切口部分被形成为包括外壳70的角。在该情况下,外壳70的本体仅具有一个凸起部分74。即,通过在外壳本体71的与布置天线79的区域相对应的(包括该角的)区域中形成切口部分,且在切口部分中形成第一组件72,且将第二组件73形成为在外壳70的(包括该角的)端部处围绕第一组件72,可以构成外壳70。
要注意:在图10中,已经示出了仅在外壳70的端部的一个角处形成切口部分的情况。然而,在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中,可以在外壳的端部的两个角处形成切口部分。在该情况下,通过在切口部分中的每一个切口处形成第一组件且将第二组件形成为围绕第一组件中的每一个第一组件,来构成外壳。
虽然以上已经参考示例实施例解释了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实施例。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本发明的构成和细节作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各种修改。
本申请基于2012年3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54245,并要求其优先权的权益,将其公开内容以全文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列表
1   便携式终端设备
2   面板(触摸面板)
3   显示面板
4   显示部分
5   框架组件
6   电池
5   衬底
8   电路组件
9_1、9_2   天线
10 外壳
11 外壳本体
12、15  第一组件
13、16  第二组件
17_1、17_2、18_1、18_2  凸起部分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终端设备,包括:
显示部分;以及
外壳,所述显示部分被固定到所述外壳,
其中,所述外壳包括:
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包含导电材料并在所述外壳的端部处与部署天线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切口部分;
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被布置在所述切口部分处,并包含透射无线电波的材料;以及
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被形成为在所述外壳的所述端部处围绕所述第一组件,且其刚性比所述第一组件的刚性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外壳本体包括在所述切口部分的两侧形成的第一凸起部分和第二凸起部分,以及
所述第二组件是从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到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外壳在所述外壳的纵向端部处具有弯曲结构,以及
所述第二组件包括所述弯曲结构中在所述外壳的纵向方向上最凸起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组件被形成为接触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分的纵向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组件在所述第二组件与所述第一组件接触的一侧具有弯曲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组件被形成为在所述切口部分的端部处与所述外壳本体接触,所述切口部分夹在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切口部分被形成为包括所述外壳的角。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外壳本体包含碳复合材料,
所述第一组件是通过使用树脂材料形成的,以及
所述第二组件是通过使用其刚性比所述第一组件的刚性高的树脂材料形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外壳本体包含碳复合材料,
所述第一组件是通过使用树脂材料形成的,以及
所述第二组件是通过使用比所述第一组件的树脂材料厚的树脂材料形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设备,其中
包括所述外壳本体在内的所述碳复合材料包括多个堆叠碳纤维层,以及
在所述多个碳纤维层中,至少部署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的碳纤维层的碳纤维的方向与所述外壳的纵向方向一致。
CN201280071266.4A 2012-03-12 2012-12-12 便携式终端设备 Pending CN1041606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4245 2012-03-12
JP2012054245 2012-03-12
PCT/JP2012/007936 WO2013136398A1 (ja) 2012-03-12 2012-12-12 携帯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0684A true CN104160684A (zh) 2014-11-19

Family

ID=49160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1266.4A Pending CN104160684A (zh) 2012-03-12 2012-12-12 便携式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38199A1 (zh)
EP (1) EP2827565A4 (zh)
JP (1) JPWO2013136398A1 (zh)
CN (1) CN104160684A (zh)
WO (1) WO20131363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0989A (zh) * 2015-06-09 2015-09-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保护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1958B (zh) * 2013-11-30 2018-01-1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JP6208577B2 (ja) 2013-12-24 2017-10-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JP6169513B2 (ja) * 2014-03-14 2017-07-2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装置
US9985345B2 (en) * 2015-04-10 2018-05-29 Apple Inc. Methods for electrically isolating areas of a metal body
JP6310898B2 (ja) 2015-11-17 2018-04-11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画像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DE102016115889A1 (de) 2016-08-26 2018-03-01 Schuberth Gmbh Schutzhelm mit einer Antenne
DE102016115897A1 (de) 2016-08-26 2018-03-01 Schuberth Gmbh Schutzhelm
DE102016115905B4 (de) 2016-08-26 2018-11-08 Schuberth Gmbh Schutzhelm
DE102017130373A1 (de) * 2017-12-15 2019-06-19 Schuberth Gmbh Schutzhelm
DE102018103657A1 (de) 2018-02-19 2019-08-22 Schuberth Gmbh Schutzhelm
DE102018004314A1 (de) 2018-05-30 2019-12-05 Schuberth Gmbh Schutzhelm
DE102020008085B4 (de) 2020-07-11 2022-03-17 Carbon Mobile GmbH Formteil für ein mobiles Endgerät mit Sende und/oder Empfangsvorrichtung aus kohlenstofffaserverstärktem Kunststoff
DE102020118348A1 (de) 2020-07-11 2022-01-13 Carbon Mobile GmbH Formteil für ein mobiles Endgerät mit Sende und/oder Empfangsvorrichtung aus kohlenstofffaserverstärktem Kunststoff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7057A (zh) * 2007-11-16 2009-05-20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讯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US20100137043A1 (en) * 2008-12-03 2010-06-03 Sony Corporation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CN102056431A (zh) * 2009-10-29 2011-05-11 昆山同寅兴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位于无线设备处的机壳局部结构
JP2012502355A (ja) * 2008-09-05 2012-01-26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ハンドヘルド演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90656A (ja) 1996-09-18 1998-04-10 Canon Inc 液晶装置
US6977808B2 (en) * 1999-05-14 2005-12-20 Apple Computer, Inc. Display housing for computing device
JP2004070459A (ja) * 2002-08-02 2004-03-04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JP2004209717A (ja) * 2002-12-27 2004-07-29 Toray Ind Inc 繊維強化成形品
TWM241906U (en) * 2003-05-16 2004-08-21 Asustek Comp Inc Electronic product with hidden antenna
JP2007281069A (ja) 2006-04-04 2007-10-25 Nec Corp 携帯端末機器の筐体
US8185166B2 (en) * 2008-10-24 2012-05-22 Apple Inc. Thermal spray coating for seamless and radio-transparent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US8325094B2 (en) * 2009-06-17 2012-12-04 Apple Inc. Dielectric window antenna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8432678B2 (en) * 2010-01-06 2013-04-30 Apple Inc. Component assembly
US9024823B2 (en) * 2011-05-27 2015-05-05 Apple Inc. Dynamically adjustable antenna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 modes
CN103037642B (zh) * 2011-09-30 2017-08-25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外壳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7057A (zh) * 2007-11-16 2009-05-20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讯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JP2012502355A (ja) * 2008-09-05 2012-01-26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ハンドヘルド演算装置
US20100137043A1 (en) * 2008-12-03 2010-06-03 Sony Corporation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CN102056431A (zh) * 2009-10-29 2011-05-11 昆山同寅兴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位于无线设备处的机壳局部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0989A (zh) * 2015-06-09 2015-09-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保护壳
CN104900989B (zh) * 2015-06-09 2017-12-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保护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136398A1 (ja) 2015-07-30
EP2827565A4 (en) 2015-11-18
US20150038199A1 (en) 2015-02-05
EP2827565A1 (en) 2015-01-21
WO2013136398A1 (ja) 2013-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60684A (zh) 便携式终端设备
US20150005043A1 (en)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EP3261174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ulti-slot antenna
KR102082636B1 (ko) Nfc 통신 기능을 갖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838266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2443196B1 (ko) 전자 장치
EP2806418A1 (e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CN116419613A (zh) 显示装置
US20090256471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US1065958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4604207A (zh) 便携终端设备
EP3582475B1 (en) Protective cas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160059291A (ko) 디스플레이 점착층에 형성된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160685A (zh) 便携式终端设备
BR202012004685U2 (pt)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móvel com construção laminada melhorada
US20160134011A1 (en) Antenna module and antenna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953597B1 (ko) 내장형 안테나 장치, 내장형 안테나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220094067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Antennas with Loaded Dielectric Apertures
CN112447099B (zh)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组件的组装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140239801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WO2013183193A1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208862930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JP6208577B2 (ja) 携帯端末
WO2013183192A1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216561733U (zh) 触控盖板及触控屏、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