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7057A - 移动通讯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讯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7057A
CN101437057A CNA200710186403XA CN200710186403A CN101437057A CN 101437057 A CN101437057 A CN 101437057A CN A200710186403X A CNA200710186403X A CN A200710186403XA CN 200710186403 A CN200710186403 A CN 200710186403A CN 101437057 A CN101437057 A CN 101437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rbon fiber
housing
shell struct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864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7057B (zh
Inventor
王陈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2007101864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370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37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7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7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70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通讯装置,包含一壳体结构以及一天线。壳体结构具有一碳纤维壳部及一非导电纤维壳部。天线设置于壳体结构内,天线的讯号收发位置对应于非导电纤维壳部。本发明亦涉及一种壳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可应用于一移动通讯装置。

Description

移动通讯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壳体结构及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移动通讯装置、壳体结构及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移动式电子装置皆以轻薄短小为主要设计需求,而目前以具有通讯功能的移动式电子装置最为普遍。为使移动通讯装置轻量化,壳体材质的选择与设计为关键因素之一。在多种复合材质之中,因碳纤维材质具有高强度、重量轻等优点,故可作为移动通讯装置壳体的理想材质之一。
请参照图1A及图1B所示,现有技术的移动通讯装置1包含一第一壳体11、一第二壳体12、一天线13、一第三壳体15及一第四壳体16。移动通讯装置1是以一具有天线的笔记本电脑为例。第二壳体12与第一壳体11相互连结;第三壳体15与第四壳体16相互连结。为了减轻移动通讯装置1的重量,并同时兼具足够的壳体结构强度,第一壳体11与第三壳体15的大部分面积为碳纤维材质。另外,移动通讯装置1的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可与一显示模块14组成一显示单元1a;而第三壳部15、第四壳部16、一主机(图未显示)及一输入模块18(包含一键盘181及一触控板182)则组成一主机单元1b。显示单元1a与主机单元1b则通过一枢轴19连结。
如图1B所示,天线13设置于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且第一壳体11具有一碳纤维壳部111及一塑料壳部112,其中,碳纤维壳部111占第一壳体11的大部分,而塑料壳部112只设置于天线13对应于第一壳体11的地方。由于碳纤维壳部111的碳纤维材质为电的良导体,会影响电磁波的传送。为使天线13能够正常收发讯号,故于制作第一壳体11时,通常是先形成一个碳纤维材质的壳体,然后在对应天线13设置的地方,经由后制加工镂空或切除,以将塑料壳部112设置于天线13对应于第一壳体11的地方。如此一来,也增加了制程的成本。
另外,由于现有的塑料壳部112与碳纤维壳部111的材质差异性大,需要分别成形。因此要将塑料壳部112固定于碳纤维壳部111时,需通过固定件M及多个螺丝S的协助,才能使塑料壳部112与碳纤维壳部111锁固,故更增加了材料与组装的成本。再者,塑料壳部112组设于碳纤维壳部111时,易产生一段差H或者一间隙G,进而影响移动通讯装置1外观的平坦度。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移动通讯装置、壳体结构及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以取代已知壳体结构的设计,以于外观上产生一致性,并可减低生产成本,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移动通讯装置、壳体结构及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可增加碳纤维壳体与天线区域的壳体间不同材质结合后的外观平坦度。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通讯装置,包含一壳体结构以及一天线。壳体结构具有一碳纤维壳部及一非导电纤维壳部。天线设置于壳体结构内,天线的讯号收发位置对应于非导电纤维壳部。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壳体结构,应用于一移动通讯装置,移动通讯装置具有一天线,壳体结构包含一碳纤维壳部及一非导电纤维壳部相互接合。其中,天线设置于壳体结构内,且天线的讯号收发位置对应于非导电纤维壳部。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上述壳体结构应用于一移动通讯装置,上述移动通讯装置具有一天线,上述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堆叠多层碳纤维布以形成一结构;形成一镂空处于上述结构,上述镂空处对应于上述天线的预定讯号收发位置;覆盖一非导电性纤维布于上述结构以遮蔽上述镂空处;以及施加一压力与一温度于上述结构。
承上所述,因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移动通讯装置、壳体结构及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通过碳纤维壳部及对应天线设置的非导电纤维壳部一体成型制成。与现有技术相较,本发明的壳体结构以碳纤维材质与非导电纤维材质的结合,取代现有的塑料件,以增加移动通讯装置外观的一致性,并减轻壳体重量、薄化壳体体积及简化制程,进而减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种已知的移动通讯装置的示意图;
图1B为图1A沿A-A’剖面线的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通讯装置及其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图3为依据本发明的移动通讯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A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通讯装置及其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移动通讯装置盖合的示意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移动通讯装置及其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移动通讯装置、壳体结构及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符号加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通讯装置2包含一壳体结构20以及一天线23。于本实施例中,移动通讯装置2可为任何具有天线的通讯装置,在此,以一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为例来进行说明。
壳体结构20包含一第一壳体21及一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1连结于第二壳体22,连结的方式可例如为卡合、锁合或螺合等等。其中,第一壳体21的材质并不加以限定,可例如为碳纤维、塑料、金属或合金等等,第二壳体22具有一碳纤维壳部221及一非导电纤维壳部222。其中,碳纤维壳部221的材质为碳纤维复合材质,例如但不限为一聚丙烯腈系(polyacrylonitrile)的碳纤维、一沥青系的碳纤维、一嫘萦系的碳纤维或其组合,纤维的形型态可为长纤维或短纤维。另外,非导电纤维壳部222的材质可为玻璃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或其组合。本实施例中,非导电纤维壳部222的材质较佳为一玻璃纤维。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通讯装置2更包含一显示模块24,设置于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间,且第二壳体22具有一开口O,而显示模块24具有一显示面P由开口O露出。
天线23以一陶瓷天线为例,天线33的类型及面积大小则可依实际产品需求来设计,天线23设置于第一壳体21及第二壳体22。通常,天线23设置于不会与显示模块24迭合的地方,例如显示模块24之外的空间,本实施例是以天线23设置于第二壳体22的周缘为例。其中,第二壳体22为移动通讯装置1的操作面,一般朝上使用,故天线23的电磁波需穿过第二壳体22以收发讯号。因此,第二壳部22的非导电纤维壳部222是对应天线23的讯号收发位置设置,以使天线23的讯号收发功能可正常运作。
请参阅图3及配合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的移动通讯装置2的壳体结构20的制造方法包含步骤S1~S4。在步骤S1中,堆叠多层碳纤维布以形成一结构(例如为图2中的第一壳体21),其中碳纤维布是由碳纤维经纤维编织及树脂浸泡而形成,而堆叠的厚度愈大,则结构的强度也愈大。在步骤S2中,形成一镂空处于结构(例如第一壳体21),并使镂空处对应于天线23的预定位置。在步骤S3中,覆盖一非导电性纤维布于结构以遮蔽镂空处。在步骤S4中,将碳纤维布与非导电纤维布形成的结构一同入模后,施加一压力与一温度,亦即一热压处理,使碳纤维壳部221与非导电纤维壳部222一体成型。如此一来,即可获得外观上相当平坦的第一壳体21,而且也节省了制程及材料成本。需注意的是,碳纤维壳部221与非导电纤维壳部222的成型步骤,可能有所变化,例如也可以先将碳纤维壳部221先成型后,再成型非导电纤维壳部222。另外,非导电纤维壳部222所设置的面积大小、厚度及位置并不限制,可随产品实际需求而设计。
第二实施例:
请同时参阅图4A及图4B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移动通讯装置3,移动通讯装置3具有一天线33以及一壳体结构30,其中,壳体结构30包含一第一壳体31、一第二壳体32、一第三壳体35以及一第四壳体36。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通讯装置3以一具有通讯功能的笔记本电脑为例。
本实施例中,移动通讯装置3更包含一显示模块34以及一主机37。显示模块34设置于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之间,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包覆显示模块34,第一壳体31具有一开口O,显示模块34的一显示面P由开口O露出。而主机37设置于第三壳体35及第四壳体36之间,使得第三壳体35及第四壳体36包覆主机37。其中,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及显示模块34形成一显示单元3a;而第三壳体33、第四壳体34及主机37形成一主机单元30b,主机单元3b通过一枢轴39与显示单元3a连结。另外,主机单元3b更具有一输入模块38,本实施例中以一键盘381(keyboard)及一触控板382(touch pad)为例。
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连结,连结的方式可例如为卡合、锁合或螺合等等,其中第二壳体32具有一碳纤维壳部321及一非导电纤维壳部322。本实施例中,碳纤维壳部321及非导电纤维壳部322的构成材质及制作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碳纤维壳部221及非导电纤维壳部22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因第三壳体35及第四壳体36并无天线设置,故第三壳体35的材质可为碳纤维材质构成,而第四壳体36则例如为碳纤维、塑料、金属或合金等等。
天线33设置于第一壳体31及第二壳体32之间,天线33的类型及面积大小则可依实际产品需求来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天线33设置于第二壳体32周缘,且非导电纤维壳部322与天线33的讯号收发位置对应设置,以利天线33收发讯号。此外,非导电纤维壳部322亦可选择对应天线33而设置于第二壳体32周缘的其它区域A,例如第二壳体32的二侧边,或是枢轴39的邻近区域。而且,非导电纤维壳部322所对应设置的面积可近似或大于天线33设置的面积(如图4B所示)以利收发数据讯号。需注意的是,为增强天线33的接收效果,第一壳体31亦可于对应天线33的地方设置非导电纤维壳部(图未显示)。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移动通讯装置4,移动通讯装置4具有一天线43以及一壳体结构40。其中,壳体结构40包含一第一壳体41以及一第二壳体42、一第三壳体45以及一第四壳体46。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通讯装置4同样以一具有通讯功能的笔记本电脑为例说明。
移动通讯装置4更包含一主机47、一输入模块48以及一显示单元4a,而第一壳体41、第二壳体42、主机47以及输入模块48则可形成一主机单元4b。其中,第一壳体41及第二壳体42包覆主机47;输入模块48包含一键盘481及一触控板482,并设置于第一壳体41及第二壳体42之间。本实施例中的移动通讯装置4与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移动通讯装置4的天线43设置于主机单元4b。另外,显示单元4a则具有第三壳体45、第四壳体46及一显示模块44,且第四壳体46具有一开口O,显示模块44的一显示面P由开口O露出。需注意的是,第三壳体45及第四壳体46并无天线设置,故第三壳体45的材质可为碳纤维材质构成,而第四壳体46则例如为碳纤维、塑料、金属或合金制成。
第二壳体42的碳纤维壳部421及非导电纤维壳部422的构成材质及制作方式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碳纤维壳部321及非导电纤维壳部32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天线43可选择设置于第二壳体42的周缘。同样地,使非导电纤维壳部422与天线43对应设置于第二壳体42的周缘并与碳纤维壳部421一体成型,不但可使天线43具有收发数据讯号的功能,更可提升移动通讯装置4的外观平坦度。
综上所述,因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移动通讯装置、壳体结构及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通过碳纤维壳部及对应天线设置的非导电纤维壳部以一体成型制成。与现有技术相较,本发明的壳体结以碳纤维材质与玻璃纤维材质的结合,取代现有的塑料件,以增加移动通讯装置外观的一致性,并减轻壳体重量、薄化壳体体积及简化制程,进而减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8)

1.一种移动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结构,具有一碳纤维壳部及一非导电纤维壳部;以及
一天线,设置于上述壳体结构内,上述天线的讯号收发位置对应于上述非导电纤维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碳纤维壳部的材质为一碳纤维复合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碳纤维复合材质包含一聚丙烯腈系的碳纤维、一沥青系的碳纤维、一嫘萦系的碳纤维或其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非导电纤维壳部的材质包含玻璃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或其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碳纤维壳部与上述非导电纤维壳部为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结构包含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显示模块,设置于上述第二壳体与上述第一壳体之间,上述第一壳体或上述第二壳体具有一开口,上述显示模块的一显示面由上述开口露出。
8.一种壳体结构,应用于一移动通讯装置,上述移动通讯装置具有一天线,上述壳体结构的特征在于,包含:
一碳纤维壳部;以及
一非导电纤维壳部,接合于上述碳纤维壳部,其中上述天线设置于上述壳体结构内,且上述天线的讯号收发位置对应于上述非导电纤维壳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碳纤维壳部的材质为一碳纤维复合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碳纤维复合材质包含一聚丙烯腈系的碳纤维、一沥青系的碳纤维、一嫘萦系的碳纤维或其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非导电纤维壳部的材质包含玻璃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或其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碳纤维壳部与上述非导电纤维壳部为一体成型。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结构包含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结构更包含:
一显示模块,设置于上述第二壳体与上述第一壳体之间,上述第一壳体或上述第二壳体具有一开口,上述显示模块的一显示面由上述开口露出。
15.一种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上述壳体结构应用于一移动通讯装置,上述移动通讯装置具有一天线,上述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堆叠多层碳纤维布以形成一结构;
形成一镂空处于上述结构,上述镂空处对应于上述天线的预定讯号收发位置;
覆盖一非导电性纤维布于上述结构以遮蔽上述镂空处;以及
施加一压力与一温度于上述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碳纤维布的材质为一碳纤维复合材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碳纤维复合材质包含一聚丙烯腈系的碳纤维、一沥青系的碳纤维、一嫘萦系的碳纤维或其组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非导电纤维布包含玻璃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或其组合。
CN200710186403XA 2007-11-16 2007-11-16 移动通讯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Active CN1014370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86403XA CN101437057B (zh) 2007-11-16 2007-11-16 移动通讯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86403XA CN101437057B (zh) 2007-11-16 2007-11-16 移动通讯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7057A true CN101437057A (zh) 2009-05-20
CN101437057B CN101437057B (zh) 2012-11-07

Family

ID=40711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6403XA Active CN101437057B (zh) 2007-11-16 2007-11-16 移动通讯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37057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18492A1 (en) * 2010-10-22 2012-05-1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arts thereof
CN103891042A (zh) * 2011-10-19 2014-06-25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包括信号传递束和信号阻塞束的材料
CN103935045A (zh) * 2013-01-21 2014-07-23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碳纤维处理方法及其产品
CN104160684A (zh) * 2012-03-12 2014-11-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设备
WO2015042781A1 (en) * 2013-09-24 2015-04-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hell component for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hell component
CN105965989A (zh) * 2016-05-06 2016-09-28 湖南大学 一种炭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659015A (zh) * 2016-11-17 2017-05-10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框体一体成型结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3852704A (zh) * 2020-06-28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及折叠屏设备
DE102020118348A1 (de) 2020-07-11 2022-01-13 Carbon Mobile GmbH Formteil für ein mobiles Endgerät mit Sende und/oder Empfangsvorrichtung aus kohlenstofffaserverstärktem Kunststoff
DE102020008085A1 (de) 2020-07-11 2022-01-13 Carbon Mobile GmbH Formteil für ein mobiles Endgerät mit Sende und/oder Empfangsvorrichtung aus kohlenstofffaserverstärktem Kunststoff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1085C (zh) * 2001-01-10 2006-02-08 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铝镁合金外壳碳纤维的补强制法
US7026388B2 (en) * 2001-03-28 2006-04-11 Ube Industries, Ltd. Conductive resin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3143274A (ja) * 2001-11-07 2003-05-16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携帯無線端末装置
CN1915730B (zh) * 2005-08-19 2010-05-26 超胜贸易有限公司 自行车架的固持件结合方法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18492A1 (en) * 2010-10-22 2012-05-1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arts thereof
US9694520B2 (en) * 2010-10-22 2017-07-0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891042A (zh) * 2011-10-19 2014-06-25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包括信号传递束和信号阻塞束的材料
US9608308B2 (en) 2011-10-19 2017-03-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aterial including signal passing and signal blocking strands
CN103891042B (zh) * 2011-10-19 2018-06-1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包括信号传递束和信号阻塞束的材料
CN104160684A (zh) * 2012-03-12 2014-11-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设备
CN103935045A (zh) * 2013-01-21 2014-07-23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碳纤维处理方法及其产品
WO2015042781A1 (en) * 2013-09-24 2015-04-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hell component for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hell component
CN105556934A (zh) * 2013-09-24 2016-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外壳部件,电子设备和用于制造外壳部件的方法
CN105965989B (zh) * 2016-05-06 2018-08-28 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炭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965989A (zh) * 2016-05-06 2016-09-28 湖南大学 一种炭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659015A (zh) * 2016-11-17 2017-05-10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框体一体成型结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6659015B (zh) * 2016-11-17 2022-05-24 广东创世纪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框体一体成型结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3852704A (zh) * 2020-06-28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及折叠屏设备
DE102020118348A1 (de) 2020-07-11 2022-01-13 Carbon Mobile GmbH Formteil für ein mobiles Endgerät mit Sende und/oder Empfangsvorrichtung aus kohlenstofffaserverstärktem Kunststoff
DE102020008085A1 (de) 2020-07-11 2022-01-13 Carbon Mobile GmbH Formteil für ein mobiles Endgerät mit Sende und/oder Empfangsvorrichtung aus kohlenstofffaserverstärktem Kunststoff
DE102020008085B4 (de) 2020-07-11 2022-03-17 Carbon Mobile GmbH Formteil für ein mobiles Endgerät mit Sende und/oder Empfangsvorrichtung aus kohlenstofffaserverstärktem Kunststof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7057B (zh) 2012-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7057B (zh) 移动通讯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US20090130995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ousing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housing structure
CN201440222U (zh) 一种便携设备
CN101924262A (zh) 一种腔体滤波器
CN102074859A (zh) 具可更换式连接器模块的电子装置
CN202587628U (zh) 电子产品防信号阻隔的复合材料外壳
CN114449803A (zh)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206574841U (zh) 显示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3423212B (zh) 电子设备、壳体、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05211915U (zh) 三向弹片及电子设备
CN102378521A (zh) 吊绳安装结构及应用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2412437A (zh) 天线的制造方法
CN217047768U (zh) 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387242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2262122U (zh) 电子装置
CN205921076U (zh) 天线结构及通讯设备
CN103823566A (zh) 具有射频天线的键盘和移动装置
US20080310089A1 (en) Housing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5703279A (zh) 一种用于产品结构成型的热塑性复合板材及其制造方法
CN208433999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5914455A (zh) 一种小型化nfc天线以及移动终端
CN112248339A (zh) 壳体、壳体的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935505Y (zh) 组合式天线
CN220023170U (zh) 一种新型fpc板
CN101783436A (zh) 天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