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60332B - 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60332B
CN104160332B CN201380009264.7A CN201380009264A CN104160332B CN 104160332 B CN104160332 B CN 104160332B CN 201380009264 A CN201380009264 A CN 201380009264A CN 104160332 B CN104160332 B CN 1041603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plate
substrate
pedestal
opening
clo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92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60332A (zh
Inventor
光井泰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Steel KK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Steel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Steel KK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Steel KK
Publication of CN104160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0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60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03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4Bodies collapsible, foldable or extensible, e.g. book typ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6Hing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一种开闭装置,具有:基板,被可旋转地轴支撑在台座上,并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进行旋转;滑板,可滑动地配设在所述基板上,并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进行滑动;施力单元,对所述滑板向从所述基板突出的所述第2位置的方向进行施力;移动限制机构,由设置在所述台座或所述滑板的任意的一个上的第1部件和设置在所述台座或所述滑板的任意的另一个上的第2部件构成,在所述基板处于闭位置时,通过所述第1部件和第2部件的卡合,对所述基板和所述滑板的移动进行限制;及移动施力机构,随着从所述基板的开位置向闭位置的移动,对所述滑板从所述第2位置向所述第1位置进行移动施力。

Description

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闭装置,例如,涉及一种用于使第1及第2框体互相相对地进行开闭的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数码相机、摄影相机、便携电话等的电子装置中,为了对所拍摄的图像等在画面上进行确认,将液晶显示器等组装至装置主体的构成是周知的。另外,为了可从各种角度观察液晶显示器,还提供了将显示部构成为相对于装置主体可进行移动的电子装置。
这种电子装置在通常时其显示部收藏在装置主体的背面,在该收藏状态下,可对显示部的液晶显示器进行视认。另外,由于拍摄位置等的拍摄条件的不同,在显示部被收藏的状态下也存在着不能对液晶显示器进行视认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通过使显示部从装置主体进行移动,即使是上述那样的拍摄条件,也可对显示部进行视认。
另外,近年,使用数码相机等的电子装置已经可对自己本身进行摄影(所谓的“自拍”)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显示部被收藏在装置主体背面的状态下,位于装置主体前方的摄影者并不能对液晶显示器进行视认。为此,提供了一种摄影者即使位于装置主体的前方,也可将显示部移动至可视认液晶显示器的位置的电子装置(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6-1389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由于配设了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部具有较大的厚度,在使显示部相对于装置主体以旋转轴为中心仅进行旋转的结构中,显示部及装置主体的旋转轴附近一侧的角部在旋转时会发生抵接。
另外,就安装了开闭机构的电子装置而言,从提高设计性的观点来看,最好希望对显示部和装置主体进行连接的枢轴(铰轴)不会被外部看见。在该情况下,上述问题尤其重要。
另外,为了对上述抵接进行回避,如专利文献1所述,可以考虑在显示部和装置主体之间使用二轴平行枢轴。然而,在使用二轴枢轴的结构中,由于具有两个旋转轴,显示部的移动动作并不稳定,另外,其开闭动作也为包含两个动作(action)的动作,这样,存在着操作性不良的问题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可实现小型化,而且还可使第1框体和第2框体互相相对地稳定地进行开闭动作的开闭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侧面,开闭装置具有:台座;基板,被可旋转地轴支撑在该台座上,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进行旋转;滑板,被可滑动地配设在所述基板上,在与所述基板重叠的第1位置和从所述基板突出的第2位置之间进行滑动;施力单元,对所述滑板相对于所述基板沿所述第2位置的方向进行施力;移动限制机构,由在所述台座或所述滑板的任意的一个上设置的第1部件和在所述台座或所述滑板的任意的另一个上设置的第2部件构成,在所述基板处于闭位置时,通过所述第1部件和第2部件的卡合,对所述基板相对于所述台座的移动和所述滑板相对于所述基板的移动进行限制;及移动施力机构,随着从所述基板的开位置向闭位置的移动,对所述滑板从所述第2位置朝向所述第1位置进行移动施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开闭装置,可使安装了开闭装置的电子装置的开闭处理稳定地进行。另外,随着向基板的闭位置的移动,藉由1个动作,滑板就可朝滑动前的第1位置自动地进行移动,据此可提高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2A是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闭状态的斜视图。
图2B是设置了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电子装置的闭状态的斜视图。
图3A是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开状态的斜视图。
图3B是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开状态的斜视图。
图4A是用于对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动作进行说明的开闭装置的侧面图。
图4B是用于对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动作进行说明的开闭装置的侧面图。
图4C是用于对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动作进行说明的开闭装置的侧面图。
图4D是用于对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动作进行说明的开闭装置的侧面图。
图4E是用于对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动作进行说明的开闭装置的侧面图。
图5A是用于对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动作进行说明的电子装置的侧面图。
图5B是用于对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动作进行说明的电子装置的侧面图。
图5C是用于对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动作进行说明的电子装置的侧面图。
图5D是用于对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动作进行说明的电子装置的侧面图。
图5E是用于对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动作进行说明的电子装置的侧面图。
图6A是对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卡合销和凸轮部件的卡合状态进行表示的开闭装置的部分扩大斜视图。
图6B是对基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卡合销和凸轮部件的卡合进行了解除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开闭装置的部分扩大斜视图。
图7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开闭装置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2A、2B及图3A、3B是用于对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进行说明的图。图1是开闭装置10的分解斜视图,图2A是闭状态下的开闭装置10的斜视图,图2B是设置了闭状态下的开闭装置10的电子装置1的斜视图,图3A是开状态下的开闭装置10的斜视图,图3B是开状态下的电子装置1的斜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例如设置在如图2B及图3B所示的电子装置1中,具有相对于装置主体2可使显示部3进行开闭移动的功能。
首先,对设置了开闭装置10的电子装置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装置1以数码相机为例进行说明。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应用并不限定于数码相机,可广泛适用于摄影相机、便携电话等的具有相对于装置主体2可动的可动部(例如显示部3)的电子装置。
电子装置1包含装置主体2(第1框体)和显示部3(第2框体)。图2B及图3B示出了电子装置1的背面侧,该背面侧设置了显示部3及开关6等。另外,电子装置1的正面侧配设了用于进行摄影的撮像透镜等(图中未示)。
显示部3具有液晶显示器5,据此,介由撮像透镜被取入的图像可被显示在液晶显示器5上。所以,摄影者藉由该液晶显示器5可对想要摄影的图像进行确认。该显示部3在进行一般的摄影时如图2B所示,被收藏在显示部3的显示部收藏部4内,据此,显示部3和装置主体2为一体化的状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将电子装置1及开闭装置10的显示部3被收藏在显示部收藏部4内的状态称为“闭状态”。
另外,如上所述,近年,使用电子装置已经可对自己本身进行摄影(所谓的自拍)了,电子装置1及开闭装置10也变成了具有与此“自拍”相对应的结构。具体地,显示部3被构成为,藉由开闭装置10,相对于装置主体2沿图2A、2B及图3A、3B中箭头A1、A2所示的方向可进行移动(旋转)。图3(B)示出了显示部3相对于装置主体2呈打开了的状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将显示部3相对于电子装置1及开闭装置10的装置主体2呈打开了的状态称为“开状态”。
在该开状态下,设置在装置主体2上的撮像透镜及液晶显示器5都为位于电子装置1的正面侧的状态。所以,在进行所谓的自拍的情况下,摄影者可在液晶显示器5上对自己进行确认并同时进行摄影。
接下来,对开闭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1、图2A、图3A,开闭装置10具有台座11L、11R、基板20、滑板30、弹簧40、枢轴机构50L、50R、及卡合销70L、70R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就沿左右方向(图中X1、X2方向)对称配置的构成要素而言,位于X1方向侧(图1中右侧)的要素的符号中添加了“R”,位于X2方向侧(图1中左侧)的要素的符号中添加了“L”。
台座11L、11R是分别对金属板材进行压力成型而得到的,固定部12L、12R和立设部13L、13R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如图3B所示,固定部12L、12R使用螺丝等被固定在装置主体2上。另外,立设部13L、13R的一个端部上分别形成了对后述的枢轴销51L、51R进行安装的轴孔14L、14R,另一个端部上分别形成了对卡合销70L、70R进行固定的销固定孔15L、15R。该立设部13L、13R为以固定部12L、12R为中心沿箭头Y1、Y2所示方向延伸的形状。
基板20是对金属板材进行压力成型而得到的,是对基板主体部21、导轨部22L、22R、臂部23L、23R等进行了一体成型的结构。基板主体部21具有大致长方形状,其短边侧(分别为X2方向侧及X1方向侧)的两侧缘上形成了导轨部22L、22R。
另外,在基板主体部21的短边侧的两侧缘的Y2方向侧的端部上形成了臂部23L、23R。该臂部23L、23R从侧面看时具有L字形状,一个端部与基板主体部21一体连接,另一个端部上形成了供枢轴销51L、51R插入的轴孔24L、24R。
另外,在基板主体部21的大致中央位置配设了弹簧40(施力单元)。弹簧40只要可在基板20和滑板30之间施加弹力,对其种类并为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扭转(torsion)弹簧。
弹簧40具有臂部41及臂部42。臂部41藉由弹簧销25被固定在基板主体部21上。另外,臂部42藉由将弹簧销36固定在销固定孔37内而被固定在滑板30上。所以,弹簧40为配设在基板20和滑板30之间的结构。
滑板30是对金属板材进行压力成型而得到的,具有滑动主体部31、开口部32、导引部安装部34L、34R、凸轮安装部35L、35R、及抵接部38等。如图3B所示,该滑板30被固定在电子装置1的显示部3上。
滑动主体部31具有大致长方形状,其大致中央部分处形成了开口部32。该开口部32上配设了弹簧40。另外,在开口部32的图1、图2A、图3中由箭头B2所示的方向侧的端部上形成了抵接部38,其发挥作为滑板30的阻止部的功能。
另外,在滑动主体部31的短边侧(分别为X2方向侧及X1方向侧)的两侧缘上一体地形成了导引部安装部34L、34R及凸轮安装部35L、35R。该导引部安装部34L、34R是将滑动主体部31的短边侧的两个端部弯折成大致“コ”字形状而形成的。该导引部安装部34L、34R上分别安装了滑动导引部33L、33R。
滑动导引部33L、33R是由耐久性较高并且滑动性较好的树脂所形成的树脂成形品。另外,在滑动导引部33L、33R的各内侧位置分别形成了沿图1中Y1、Y2方向延伸的沟部39L、39R。该滑动导引部33L、33R分别安装在导引部安装部34L、34R上。对安装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设置卡止部以进行卡止,也可使用黏接剂以进行固定,再在进行滑板30的压力加工时将其设置成一体。
凸轮安装部35L、35R从滑动主体部31的短边侧的两端部向下方延伸形成。该凸轮安装部35L、35R上分别固定凸轮部件60L、60R。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部件60L、60R上分别形成插通孔64L、64R,通过将固定螺丝65L、65R插入插通孔64L、64R,并使其螺固于凸轮安装部35L、35R上所形成的螺丝孔,可将凸轮部件60L、60R分别固定在凸轮安装部35L、35R上。
然而,凸轮部件60L、60R的向凸轮安装部35L、35R的固定也可为在凸轮安装部35L、35R上形成填隙(caulking)部,并藉有该填隙部将凸轮部件60L、60R固定在凸轮安装部35L、35R上,另外,还可为使用黏接剂进行固定。
凸轮部件60L、60R由耐久性较高并且滑动性较好的树脂形成。该凸轮部件60L、60R分别具有大致为三角形状的凸轮主体部61L、61R、卡合凹部62L、62R、倾斜面63L、63R、及插通孔64L、64R。凸轮主体部61L、61R上分别一体地形成了卡合凹部62L、62R、倾斜面63L、63R、及插通孔64L、64R。
卡合凹部62L、62R是分别与后述的卡合销70L、70R相卡合的凹部,形成在大致为三角形状的凸轮主体部61L、61R的一个顶角。该卡合凹部62L、62R被设置为分别位于导引部安装部34L、34R的侧部。另外,卡合凹部62L、62R分别形成在凸轮主体部61L、61R的图1、图2A、图3A中由箭头B1所示方向侧的端部。该箭头B1所示的方向是与弹簧40对滑板30相对于基板20进行施力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箭头B1、B2的方向是后述的滑板30的滑动方向。
倾斜面63L、63R是分别形成在凸轮主体部61L、61R的下面的倾斜面。该倾斜面63L、63R如图1所示以朝向箭头B2的方向凸轮主体部61L、61R宽度较宽的方式被形成的。
枢轴机构50L、50R使台座11L、11R和基板20可旋转地进行连接。该枢轴机构50L、50R分别由枢轴销51L、51R、间隔部52L、52R、及点板(click plate)53L、53R等构成。
接下来,对开闭装置1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为了组装开闭装置10,首先,对台座11L、11R和基板20进行连接。此时,台座11L、11R上分别预先安装了卡合销70L、70R。
台座11L、11R和基板20的连接如上所述使用枢轴机构50L、50R来进行。为了使用枢轴机构50L、50R对台座11L、11R和基板20进行连接,首先,在臂部23L、23R和台座11L、11R之间分别夹入间隔部52L、52R。然后,在该状态下,进行台座11L、11R的轴孔14L、14R和臂部23L、23R的轴孔24L、24R的轴对齐(定位)。
该定位结束后,相对于轴孔24L、24R、间隔部52L、52R、及轴孔14L、14R,从内侧向外侧に分别插入枢轴销51L、51R。然后,在从枢轴销51L、51R的轴孔14L、14R向外侧突出的前端部上分别固定点板53L、53R。
据此,基板20及安装其上的滑板30为藉由枢轴机构50L、50R相对于台座11L、11R被可旋转地轴支撑的结构。另外,枢轴机构50L、50R是所谓的自由停止(free stop)的枢轴,可相对于台座11L、11R使基板20保持任意的旋转角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枢轴机构50L、50R也不一定必须是自由停止的枢轴,也可为例如在台座11L、11R上形成沟等,据此,使在开位置和闭位置、及从开位置至闭位置之间的所定角度产生点击(click)感的结构。
接下来,进行滑板30的制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滑板30的制作也可以与上述的将基板20配设在台座11L、11R上的处理并列进行。
为了制作滑板30,将滑动导引部33L、33R分别安装在导引部安装部34L、34R上,同时将凸轮部件60L、60R分别固定在凸轮安装部35L、35R上。另外,如图1、图2A所示,在开口部32的B2方向的端部配设抵接部38。
接下来,使弹簧40位于开口部32内,将弹簧40的一个臂部42使用弹簧销36固定在滑板30上。滑板30上形成有销固定孔37,通过将弹簧销36嵌入销固定孔37,弹簧40的臂部42被固定在滑板30上。
如上所述制作了滑板30后,接下来,相对于滑动导引部33L、33R的沟部39L、39R,分别插入导轨部22L、22R。导轨部22L、22R和滑动导引部33L、33R是相互可滑动的结构。所以,滑板30为相对于基板20可滑动地被安装的状态。
另外,在将滑板30配设在基板20上时,将滑板30上安装的弹簧40的另一个臂部41使用弹簧销25固定在基板20上。据此,弹簧40被配设在基板20和滑板30之间,在基板20和滑板30之间施加弹力。
弹簧40对滑板30相对于基板20朝外侧(箭头B1的方向)施加弹力。藉由该弹簧40的弹力,滑板30相对于基板20沿B1方向要进行滑动。然而,滑板30上所形成的抵接部38与固定在基板20上的弹簧销25相抵接,据此,对滑板30的超过其以上的滑动进行限制。
藉由以上的处理,开闭装置10被组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组装方法中,在台座11L、11R上安装了基板20之后,再对滑板30相对于基板20进行了安装。然而,也可在将滑板30安装在基板20上之后,再将该基板20安装在台座11L、11R上。
接下来,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开闭装置10的动作参照图2A、2B~图6A、6B进行说明。
图4A~4E是表示开闭装置10的动作的侧面图,图5A~5E是对配设了开闭装置10的电子装置1的动作进行表示的侧面图,图6A、6B是对凸轮部件60R的配设位置进行放大并进行表示的斜视图。
图3A、3B、图4A、图5A、及图6A示出了相对于台座11L、11R基板20被关闭了的闭状态。此时,基板20(滑板30)沿图中箭头A2方向进行旋转,如图4A所示,从侧面看时,台座11L、11R、基板20、滑板30为重叠了的状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闭状态的基板20的位置称为“闭位置”。
另外,在闭状态下,滑板30抵抗弹簧40的弹力沿图中箭头B2方向进行滑动。基板20和滑板30的外形在平面图(图中,沿箭头Z2所示的方向进行观察的状态)中为大致相等的形状。所以,藉由在闭状态下滑板30沿B2方向进行滑动,滑板30变为与基板20重叠了的状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闭状态的滑板30的位置称为“第1位置”。
另外,在闭状态下,凸轮部件60L、60R(第2部件及卡合部件)上所形成的卡合凹部62L、62R被构成为分别与台座11L、11R上所安装的卡合销70L、70R(第1部件及卡合凸部)进行卡合。(关于卡合凹部62R和卡合销70R的卡合状态,参照图6A)所以,即使弹簧40的弹力对滑板30沿B1方向进行了施力,藉由凸轮部件60L、60R分别与卡合销70L、70R相抵接,滑板30的向B1方向的移动也会被限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卡合凹部62L、62R及卡合销70L、70R可构成移动限制机构。
卡合凹部62L、62R为与圆柱状的卡合销70L、70R的形状相对应的截面为半圆形状的凹部,所以,在卡合状态下,卡合凹部62L、62R和卡合销70L、70R可确实地进行卡合。另外,藉由弹簧40的弹力,凸轮部件60L、60R的卡合凹部62L、62R分别被按压至卡合销70L、70R。为此,在闭状态下,即使从外部施加了冲击等,凸轮部件60L、60R和卡合销70L、70R也不会发生脱离。为此,即使被施加了冲击,显示部3也不会从装置主体2进行移动,可提高电子装置1的信赖性。
图5A示出了闭状态下的电子装置1。在该闭状态下,显示部3被收藏在形成于装置主体2的显示部收藏部4内。显示部3的Y1、Y2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与装置主体2的Y1、Y2方向的尺寸大致相等。据此,可使显示部3的形状变大,所以,液晶显示器5也可使用大型的液晶显示器。另外,在显示部3被收藏在装置主体2的状态下,因为在装置主体2和显示部3之间不会形成段差或间隙,所以可提高设计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该闭状态下,装置主体2的角部(图5A~5E中由箭头P1所示)(以下称“角部P1”)和显示部3的角部(图5A~5E中由箭头P2所示)(以下称“角部P2”)为接近了的状态。
为了将开闭装置10从上述的闭状态变化为开状态,凸轮部件60L、60R的卡合凹部62L、62R分别以可越过卡合销70L、70R的力使基板20及滑板30相对于台座11L、11R沿A1方向进行旋转。图4B示出了凸轮部件60L、60R从卡合销70L、70R离脱前的瞬间的状态。
该卡合凹部62L、62R分别越过卡合销70L、70R时,滑板30相对于基板20沿图中箭头B2的方向移动若干量(卡合凹部62L、62R的洼下量)。然而,在基板20和滑动导引部33L、33R的图中箭头B2方向的端部所设置的凸部之间,预先设置了与该移动量相对应的间隙,据此,上述滑板30的移动可被允许。
图4C、图5B、及图6B示出了藉由使基板20及滑板30再沿A1方向进行旋转,卡合凹部62L、62R分别从卡合销70L、70R脱离了的状态。通过使卡合凹部62L、62R从卡合销70L、70R脱离,基于卡合销70L、70R的对滑板30的沿图中箭头B1方向的移动限制被解除。
这样,通过使卡合凹部62L、62R和卡合销70L、70R的卡合进行解除,滑板30相对于基板20沿B1方向进行滑动。此时,如图4C、4D所示,卡合销70L、70R相对地分别在凸轮部件60L、60R的倾斜面63L、63R上进行滑动。
接下来,如图4E所示,变为凸轮部件60L、60R分别从卡合销70L、70R完全脱离(分离)的状态后,构成滑板30的开口部32的一部分的抵接部38(图1、图2A)与弹簧销25相抵接,据此,相对于基板20的滑板30的B1方向的滑动被限制。以下,将该滑板30的向B1方向的移动限界位置称为“第2位置”。
在滑板30滑动至第2位置的状态下,滑板30变为相对于基板20突出了由图4D、4E中箭头L所示的长度(距离)的状态。另外,因为滑板30上安装了显示部3,所以伴随着滑板30的滑动,显示部3也沿B1方向滑动距离L。
图5C示出了凸轮部件60L、60R分别从卡合销70L、70R完全脱离了的状态的电子装置1。在图5C中,如上所述,通过显示部3与滑板30一起滑动,角部P2与闭状态的位置相比也沿B1方向移动了距离L。即,藉由滑板30的滑动,装置主体2的角部P1和显示部3的角部P2与闭状态相比变为离开了较大的状态。
从该状态开始再使显示部3沿A1方向进行旋转后,基板20以枢轴销51L、51R为中心相对于台座11L、11R进行旋转,随着该基板20的旋转,显示部3也相对于装置主体2进行旋转。图5D示出了相对于闭位置基板20旋转了大约135°的状态。
滑板30相对于基板20沿图中箭头B1方向进行滑动并移动至第2位置之后,滑板30在对第2位置进行了维持的状态下进行旋转。因此,装置主体2的角部P1和显示部3的角部P2也在维持了分开的状态下进行旋转。
为此,即使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显示部3的图中箭头Y1、Y2方向的长度构成为与装置主体2的Y1、Y2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显示部3相对于装置主体2进行旋转时,角部P2也不会与角部P1相抵接。所以,可圆滑地进行显示部3相对于装置主体2的打开动作。
图5E示出了开状态下的电子装置1。在该开状态下,显示部3上所设置的液晶显示器5变为朝向正面侧(图5E中,Z2方向侧为正面侧)的状态,所以,可进行所谓的自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开状态下的基板20的位置称为“开位置”。
接下来,对开闭装置10的使基板20从开位置向闭位置进行旋转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使基板20从开位置向闭位置进行旋转时的动作是与上述的使基板20从闭位置向开位置进行移动时的动作相反的动作。为此,在进行使基板20从开位置向闭位置进行旋转时的动作的说明时,利用前面的使基板20从闭位置向开位置进行旋转时的动作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图4A~4E及图5A~5E来进行说明。
为了从图3A、3B及图5E所示的开状态使显示部3及基板20(滑板30)移动至闭位置,使显示部3及基板20沿图中箭头A2方向进行移动。伴随该移动,如图5D、5C所示,显示部3及基板20向闭位置进行旋转。此时,滑板30对第2位置(沿箭头B1方向滑动了的位置)进行维持,所以,角部P1、P2维持了离开了的状态,这样,显示部3从开位置向闭位置进行移动时,角部P1、P2之间也不会发生抵接。
显示部3及基板20旋转了所定量后,滑板30上所固定的凸轮部件60L、60R分别与台座11L、11R上所设置的卡合销70L、70R进行卡合。图4D及图5B示出了凸轮部件60L、60R与卡合销70L、70R卡合后瞬间的状态。如图4D所示,首先,卡合销70L、70R与凸轮部件60L、60R上所形成的斜面63L、63R的下端部分别进行卡合。
从图4D所示的状态再使显示部3及基板20沿图中箭头A2方向进行旋转后,卡合销70L、70R分别在倾斜面63L、63R上相对地进行移动。具体地,卡合销70L、70R分别在倾斜面63L、63R上向上方相对地进行移动。
这样,通过卡合销70L、70R在倾斜面63L、63R上向上方相对地进行移动,凸轮部件60L、60R向图中箭头B2方向进行移动施力。所以,此时,卡合销70L、70R发挥了作为对滑板30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进行移动施力的移动施力部件的功能,倾斜面63L、63R发挥了作为凸轮的功能。另外,卡合销70L、70R和倾斜面63L、63R可构成移动施力机构。
再使显示部3及基板20沿图中箭头A2方向进行旋转后,卡合销70L、70R分别进入在凸轮部件60L、60R上所形成的卡合凹部62L、62R内,卡合销70L、70R与卡合凹部62L、62R进行卡合。在此状态下,基板20旋转至闭位置,滑板30滑动至第1位置,另外,显示部3也移动至被收藏在装置主体2的显示部收藏部4的位置。即,通过卡合销70L、70R和卡合凹部62L、62R进行卡合,如图2A、2B、图4A、图5A所示,电子装置1及开闭装置10变为闭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在使显示部3及基板20从闭位置向开位置进行移动时,使显示部3及基板20沿图中箭头A1方向进行移动,使卡合凹部62L、62R和卡合销70L、70R的卡合解除,据此,滑板30自动地从第1位置滑动至第2位置,伴随该滑动,显示部3移动至角部P1、P2之间不发生抵接的位置。
另外,在使显示部3及基板20从开位置向闭位置进行移动时,卡合销70L、70R分别在倾斜面63L、63R(凸轮部件60L、60R)上相对地进行移动,据此,滑板30从第2位置开始自动滑动至第1位置,伴随该滑动,显示部3也移动至闭位置。
所以,仅通过使显示部3及基板20在开位置和闭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就可使显示部3及滑板30自动地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进行滑动。
另外,滑板30移动至第2位置之后,显示部3在维持角部P1、P2离开了的状态下相对于装置主体2进行旋转,为此,即使将显示部3的形状设定为较大,也可以对装置主体2和显示部3的抵接(冲突)进行确实的防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中,基板20相对于台座11L、11R以枢轴销51L、51R的一个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为此,与例如使用了平行二轴枢轴等的结构相比,藉由1个动作就可进行开闭操作,进而可提高操作性,同时,可使显示部3及基板20的旋转稳定地进行。
图7示出了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的变形例的开闭装置8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图7中与图1~图6A、6B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对应的构成要素赋予了相同的符号,并对其说明进行了省略。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中,台座11L、11R上分别设置了卡合销70L、70R,并且,滑板30上设置了凸轮部件60L、60R。相对于此,在本变形例中,台座11L、11R上分别设置了凸轮部件60L、60R,并且,滑板30上设置了卡合销70L、70R。这样,即使对相对于台座11L、11R及滑板30的凸轮部件60L、60R及卡合销70L、70R的配设位置进行了交换,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作为与台座11L、11R(或滑板30)和卡合销70L、70R不同的部件,将卡合销70L、70R安装在台座11L、11R(或滑板30)上。然而,台座或滑板和卡合销不一定必须在不同的位置,对台座或滑板进行压力加工时,也可以通过拔出加工(drawing)或冲缘加工(burring)来设置卡合销。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滑板30的凸轮安装部35L、35R上分别固定了凸轮部件60L、60R,然而,通过在凸轮安装部35L、35R上附加与卡合凹部62L、62R及倾斜面63L、63R相对应的结构,也可对凸轮部件60L、60R进行省略。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开闭装置的10的图中的X1方向及X2方向的两侧设置了凸轮部件60L、60R及卡合销70L、70R。然而,在凸轮部件和卡合销的圆滑的滑动动作可被进行,并且,滑板的向台座的卡止可由仅设置在单侧的凸轮部件和卡合销来确实地执行的情况下,也不一定要将凸轮部件及卡合销配设在开闭装置的10的X1方向及X2方向的两侧,也可为仅设置在单侧的结构。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特定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基板20相对于台座11L、11R旋转了180°的位置作为了开位置,然而,开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位置,也可将基板20相对于台座11L、11R的任意的位置设定为开位置。
另外,也可为对各台座由多个连接部进行连接的结构。在此情况下,各卡合销可配设在对应的台座的多个连接部上。通过由多个连接部构成台座,可提高基板相对于台座的旋转动作的自由度,所以,可提高滑板(液晶显示器)相对于台座的角度设定的自由度。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2年10月26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2-237172号的优先权,并将该日本国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参照的方式援用在本申请中。
(符号说明)
1 电子装置
2 装置主体
3 显示部
4 显示部收藏部
5 液晶显示器
10、80 开闭装置
11L、11R 台座
20 基板
21 基板主体部
22L、22R 导轨部
23L、23R 臂部
24L、24R 轴孔
25 弹簧销
30 滑板
31 滑动主体部
32 开口部
33L、33R 滑动导引部
34L、34R 导引部安装部
35bL、35R 凸轮安装部
36 弹簧销
37 销固定孔
38 抵接部
40 弹簧
41、42 臂部
50L、50R 枢轴机构
51L、51R 枢轴销
60L、60R 凸轮部件
61L、61R 凸轮主体部
62L、62R 卡合凹部
63L、63R 倾斜面
70L、70R 卡合销

Claims (6)

1.一种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台座;
基板,被可旋转地轴支撑在该台座上,并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进行旋转;
滑板,被可滑动地配设在所述基板上,并在与所述基板重叠的第1位置和从所述基板突出的第2位置之间进行滑动;
施力单元,对所述滑板相对于所述基板沿所述第2位置的方向进行施力;
移动限制机构,由在所述台座或所述滑板的任意的一个上设置的第1部件和在所述台座或所述滑板的任意的另一个上设置的第2部件构成,在所述基板处于闭位置时,通过所述第1部件和第2部件的卡合,对所述基板相对于所述台座的移动和所述滑板相对于所述基板的移动进行限制;及
移动施力机构,随着从所述基板的开位置向闭位置的移动,对所述滑板从所述第2位置朝向所述第1位置进行移动施力,
所述移动施力机构具有:
凸轮,设置在所述台座或所述滑板的任意的一个上;及
移动施力部件,设置在所述台座或所述滑板的任意的另一个上,藉由与所述凸轮进行卡合,对所述滑板从所述第2位置向所述第1位置进行移动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为树脂成形品,并固定在所述台座或所述滑板的任意的一个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凸轮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台座或所述滑板的任意的一个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部件是卡合凸部,
所述第2部件是具有与所述卡合凸部相卡合的卡合凹部的卡合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凸部是固定在所述台座或所述滑板的任意的一个上的销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卡合凸部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台座或所述滑板的任意的一个上。
CN201380009264.7A 2012-10-26 2013-10-08 开闭装置 Active CN1041603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7172A JP6077269B2 (ja) 2012-10-26 2012-10-26 開閉装置
JP2012-237172 2012-10-26
PCT/JP2013/077350 WO2014065113A1 (ja) 2012-10-26 2013-10-08 開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0332A CN104160332A (zh) 2014-11-19
CN104160332B true CN104160332B (zh) 2017-03-08

Family

ID=50544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9264.7A Active CN104160332B (zh) 2012-10-26 2013-10-08 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98708B2 (zh)
EP (1) EP2801861B1 (zh)
JP (1) JP6077269B2 (zh)
CN (1) CN104160332B (zh)
IN (1) IN2014DN06884A (zh)
WO (1) WO20140651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14098U (zh) * 2014-05-14 2014-09-03 京东方(河北)移动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封装箱
JP2016045355A (ja) * 2014-08-22 2016-04-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WO2019232799A1 (zh) * 2018-06-08 2019-12-1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屏幕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JP6640306B2 (ja) * 2018-10-03 2020-02-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CN111664180A (zh) * 2019-03-08 2020-09-15 安费诺飞凤(安吉)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
CN111314522B (zh) * 2020-03-23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93622A (en) * 1953-08-21 1954-11-09 Brenner Al Awning window structure
JP2001230951A (ja) * 2000-12-04 2001-08-24 Nikon Corp 電子カメラ
JP2003110885A (ja) * 2001-09-27 2003-04-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メラ
WO2009157314A1 (ja) * 2008-06-23 2009-12-30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CN102318201A (zh) * 2009-02-12 2012-01-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倾斜型移动电话滑动模块及利用该滑动模块的终端机支撑台
CN102714673A (zh) * 2009-12-01 2012-10-03 三菱制钢株式会社 滑动倾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67334A (en) * 1959-09-22 1961-01-10 Crossly Window Corp Automatic vent locking means
US3030671A (en) * 1960-03-22 1962-04-24 Jones James Francis Awning type windows and locking means therefor
GB1003695A (en) * 1961-03-29 1965-09-08 E D Hinchliffe & Sons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windows
US3154822A (en) * 1963-09-03 1964-11-03 Great Northwestern Connecticut Window construction
US3430383A (en) * 1967-06-08 1969-03-04 Al Brenner Awning window
JP2001197179A (ja) * 2000-01-07 2001-07-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携帯無線電話機
JP2006138959A (ja) 2004-11-10 2006-06-01 Olympus Corp カメラ及びその被支持機構
KR20100092361A (ko) * 2009-02-12 2010-08-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틸트형 휴대폰 슬라이딩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단말기 지지대
CN102200800B (zh) * 2010-03-24 2014-04-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
JP5625652B2 (ja) * 2010-09-13 2014-11-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93622A (en) * 1953-08-21 1954-11-09 Brenner Al Awning window structure
JP2001230951A (ja) * 2000-12-04 2001-08-24 Nikon Corp 電子カメラ
JP2003110885A (ja) * 2001-09-27 2003-04-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メラ
WO2009157314A1 (ja) * 2008-06-23 2009-12-30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CN102318201A (zh) * 2009-02-12 2012-01-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倾斜型移动电话滑动模块及利用该滑动模块的终端机支撑台
CN102714673A (zh) * 2009-12-01 2012-10-03 三菱制钢株式会社 滑动倾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01861A4 (en) 2015-11-04
IN2014DN06884A (zh) 2015-05-22
US20140352221A1 (en) 2014-12-04
JP2014085645A (ja) 2014-05-12
JP6077269B2 (ja) 2017-02-08
WO2014065113A1 (ja) 2014-05-01
US9398708B2 (en) 2016-07-19
CN104160332A (zh) 2014-11-19
EP2801861B1 (en) 2019-04-17
EP2801861A1 (en) 2014-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60332B (zh) 开闭装置
CN105556945B (zh) 开闭装置和电子装置
CN202548694U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1795544B (zh) 信息终端装置及铰接单元
EP2509287B1 (en) Slide-tilt mechanism
CN103039060B (zh) 开闭装置
JP6074663B2 (ja) 電子機器
CN105051599B (zh) 开闭装置
WO2021115431A1 (zh) 电子装置
WO2014178126A1 (ja) 多分割筐体の結合装置及び該結合装置を備えた電子装置
JP2008092264A (ja) ヒンジ機構および携帯端末
WO2022068390A1 (zh)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KR20100049035A (ko) 전자기기용 스탠드 힌지
JP2017091150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JP2021143674A (ja) 電子機器の二軸式ヒンジ機構
CN105284100B (zh) 电子装置
JP3818604B2 (ja) 表示装置
TWM502872U (zh) 行動裝置支撐架
JP2012093955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US20120140390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199211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CN112866515A (zh) 电子设备
KR20130026145A (ko) 틸트형슬라이드 전자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