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3358B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33358B CN104133358B CN201410270184.3A CN201410270184A CN104133358B CN 104133358 B CN104133358 B CN 104133358B CN 201410270184 A CN201410270184 A CN 201410270184A CN 104133358 B CN104133358 B CN 1041333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mentioned
- fixing band
- heating roller
- f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98 hot ro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77 temperatur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994 ca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413 temperature se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19—Heating belt the belt not heating the toner or medium directly, e.g. heating a heating roll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具备:加热辊;定影辊;定影带,架设于上述定影辊和上述加热辊而旋转移动;加压辊,经由上述定影带与上述定影辊压接,在该加压辊与上述定影带之间形成夹持区域;至少一个非接触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上述定影带的温度。在上述定影带中与上述加热辊的圆周面接触的区域内设定有第一温度检测部分,在与上述定影带离开上述加热辊的圆周面的离开点相比靠向上述定影带的旋转移动方向下游侧且与上述夹持区域相比靠向上述定影带的旋转移动方向上游侧的区域内设定有第二温度检测部分。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优先权日为2010年6月9日、申请日为2011年6月9日、申请号为201110161066.5、发明名称为“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请求基于2010年6月9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0-132039号的优先权。通过提及上述优先权文件,该优先权文件的所有内容将引入到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复印机、传真装置以及打印机等电子照相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定影装置适用于电子照相法、静电记录法、磁照相法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将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普通纸、静电记录纸、照相纸等)夹持于一对定影用旋转部件(皮带、辊)之间而加热以及加压,使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例如,在如图8至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在定影辊101和加热辊102之间架设有环状的定影带103,定影辊101和加压辊104经由定影带相互按压,在定影带103和加压辊104之间形成有夹持区域N。在这种定影装置中,定影辊101、加热辊102以及加压辊104旋转,定影带103旋转移动。输送到定影装置的记录纸通过夹持区域N,在该夹持区域N中被加热以及加压。由此,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
另外,在定影装置中,通过非接触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根据所检测出的表面温度控制加热辊102的加热器,调节夹持区域N中的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等。
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6-243029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图8所示的以下定影装置:在定影带103与加热辊102接触的区域E(在与加热辊相向的区域中的、定影带的卷绕开始点附近区域)中通过非接触温度传感器检测定影带的表面温度。
如该图8所示的定影装置,在定影带103与加热辊102接触的区域(参照图8的符号E)中检测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的情况下,所检测出的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与加热辊102的表面温度大致一致。但是,在如图8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定影带103旋转移动而离开加热辊102的同时,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动。即,即使检测出与加热辊102的表面温度大致一致的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所检测出的表面温度也与夹持区域N中的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大为不同。因此,无法根据所检测出的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准确调节夹持区域N中的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
另外,在日本专利特开2006-235604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图9所示的以下的定影装置:在与夹持区域N相比位于定影装置103的旋转移动方向(参照图9的箭头)下游侧的、定影带103与定影辊101接触的区域G中,通过非接触温度传感器检测定影辊的表面温度。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图10所示的以下的定影装置:在定影辊101和加热辊102之间上下相向的定影带的位于上侧的部分F(加热辊和定影辊之间的区域)中,通过非接触温度传感器检测定影带的表面温度。
如该图9以及图10所示的定影装置,与夹持区域N相比在定影带103的旋转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参照图9的附图标记G以及图10的附图标记F)检测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时,所检测出的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为旋转移动的定影带通过夹持区域N之后的表面温度。但是,在图9以及图10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定影带103旋转移动而离开加热辊102的同时,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而逐渐下降。再有,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因在夹持区域N中定影带103的热通过对记录纸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处理被夺去而下降。因此,与夹持区域N相比在定影带103的旋转移动方向的下游侧检测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的情况下,所检测出的表面温度与夹持区域中的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大为不同。因此,不能根据所检测出的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准确调节夹持区域N中的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
再有,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图11所示的以下的定影装置:在定影带103与加热辊102接触的区域E(在与加热辊相向的区域中的、定影带的卷绕开始点附近区域)以及与夹持区域N相比位于定影带103的旋转移动方向(参照图11的箭头)下游侧的定影带103与定影辊101接触的区域G中通过非接触温度传感器检测定影带的表面温度。
在该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中,由于由非接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也是比夹持区域N靠向定影带103的旋转移动方向(参照图11的箭头)下游侧的温度、即旋转移动的定影带103通过夹持区域N之后的表面温度,因此通过与图9以及图10所示的定影装置相同的理由,无法准确调节夹持区域N中的定影带103的表面温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准确调节夹持区域中的定影带的表面温度的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备:加热辊;定影辊;定影带,架设于上述定影辊和上述加热辊而旋转移动,由上述加热辊加热;加压辊,经由上述定影带与上述定影辊压接,在该加压辊与上述定影带之间形成记录纸通过的夹持区域;至少一个非接触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上述定影带的温度;以及控制部,根据上述非接触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控制上述加热辊的温度,在上述定影带中与上述加热辊的圆周面接触的区域内设定有第一温度检测部分,在与沿着上述加热辊的圆周面移动过来的上述定影带离开上述加热辊的圆周面的离开点相比靠向上述定影带的旋转移动方向下游侧、且与上述夹持区域相比靠向上述定影带的旋转移动方向上游侧的区域内,设定有第二温度检测部分,上述非接触温度传感器检测上述第一温度检测部分以及上述第二温度检测部分中的上述定影带的温度。
在此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非接触温度传感器检测位于定影带与加热辊的圆周面接触的区域内的第一温度检测部分(接触部分)的温度的同时,检测位于与沿着加热辊的圆周面移动过来的定影带离开加热辊的圆周面的离开点相比靠向定影带的旋转移动方向下游侧且与夹持区域相比靠向定影带的旋转移动方向上游侧的区域内的第二温度检测部分(离开部分)的温度。即,通过检测出第二检测部分的温度,检测离开加热辊的圆周面而即将到达受到环境温度影响的夹持区域之前的定影带的表面温度,并且通过检测出第一检测部分的温度,检测与加热辊的圆周面接触的定影带的表面温度(与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大致一致)。
因此,在加热辊、定影辊以及加压辊旋转而定影带旋转移动的状态下,可以根据离开加热辊的圆周面而即将到达受到环境温度影响的夹持区域之前的定影带的表面温度进行加热辊的温度控制,从而能够准确控制夹持区域中的定影带的表面温度。
另外,在加热辊、定影辊以及加压辊的旋转停止而定影带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下,可以根据加热辊的表面温度进行加热辊的温度控制,从而能够将加热辊的表面温度维持在大致一定的温度上。
在本发明涉及的定影装置中,上述第一温度检测部分和上述第二温度检测部分也可以在上述离开点邻接。即,非接触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量区域也可以为横跨第一温度检测部分(接触部分)和第二温度检测部分(离开部分)的区域。
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个非接触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第一温度检测部分以及第二温度检测部分的平均温度。即,在定影装置上不需要分别独自具备用于检测第一温度检测部的温度的非接触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第二温度检测部的温度的非接触温度传感器,从而能够降低部件个数以及成本。
另外,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可以根据目标温度和由上述非接触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的差进行上述加热辊的温度控制,并且可以在上述定影带旋转移动的状态和上述定影带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之间切换上述目标温度。在此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可以在上述定影带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下将上述目标温度设定为比预先规定的上述加热辊的温度低的温度。
例如,需要在待机模式下停止加热辊、定影辊以及加压辊的旋转而停止定影带的旋转移动,实现省电化的同时,使加热辊的表面温度保持在预先规定的温度上而能够从待机模式立即转移到动作模式(加热辊、定影辊以及加压辊旋转而定影带旋转移动的模式)。在加热辊、定影辊以及加压辊旋转而定影带旋转移动的状态(动作模式)下,热量从加热辊良好地传递到定影带整体。但是,在加热辊、定影辊以及加压辊的旋转停止而定影带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待机状态)下,即使热量从加热辊传递到与该加热辊的圆周面接触的定影带的接触部分,但热量难以传递到离开加热辊的圆周面的定影带的离开部分。因此,即使是加热辊的发热量相同,但是在定影带旋转移动的状态和定影带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下离开加压辊的定影带的离开部分的温度变化较大,从而非接触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也变化。因此,在本发明涉及的定影装置中,通过在定影带旋转移动的状态和定影带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之间切换用于加热辊的温度控制的目标温度,不管定影带是否旋转移动,能够将加热辊的温度维持在与预先规定的温度大致相同的温度上,从而能够从待机模式立即转移到动作模式。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也能够实现与上述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放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概略截面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辊的加热器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4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在定影带旋转移动的状态下将目标温度设定为与预先规定的定影温度相同的温度而控制加热辊的温度时的、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检测温度和实际测量的加热辊的表面温度的图表。
图5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在定影带停止的状态下将目标温度设定成与预先规定的待机温度相同的温度而控制加热辊的温度时的、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检测温度和实际测量的加热辊的表面温度的图表。
图6是表示在定影带停止的状态下将目标温度设定为低于预先规定的待机温度的温度而控制加热辊的温度时的、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检测温度和实际测量的加热辊的表面温度的图表。
图7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概略截面图。
图8是表示以往定影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概略截面图。
图9是表示以往定影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概略截面图。
图10是表示以往定影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概略截面图。
图11是表示以往定影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概略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
2:感光鼓;
3:转印带;
4:定影装置;
11:加压辊;
12:定影辊;
13:加热辊;
14:定影带;
14X:接触部分(第一温度检测部);
14Y:离开部分(第二温度检测部);
21、23、24:非接触温度传感器;
22: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放大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该图像形成装置1是基于电子照相法的装置,具备感光鼓2、转印带3、定影装置4等。感光鼓2在其表面具有感光层,并以一定的旋转速度向图1所示的箭头A方向被旋转驱动。随着该感光鼓2的旋转,感光鼓2的表面通过带电装置(未图示)均匀地带电为规定的电位。另外,感光鼓2的表面由曝光装置(未图示)曝光而在感光鼓2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影。然后,通过显影装置(未图示)将感光鼓2的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转印带3以与感光鼓2的表面速度相同的速度向图1所示的箭头B方向被旋转驱动,并与感光鼓2压接。在这种转印带3与感光鼓2之间形成夹持区域。从该夹持区域的下方输送过来的记录纸P导入到该夹持区域中,在该夹持区域中输送记录纸P的同时,将感光鼓2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上。为了转印调色剂图像,在转印带3上施加有高电压的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带点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
该记录纸P输送到上方并引导到定影装置4,在此被加热以及加压而将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该记录纸P通过输送路径5而进一步输送到上方,并排出到排纸盘(未图示)等。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4的概略结构的概略截面图。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4具备加压辊11、定影辊12、加热辊13以及架设于定影辊12和加热辊13之间的环状的定影带14。加压辊经由定影带14压接在定影辊12上。具体而言,加压辊11和定影辊12经由定影带14相互按压而在定影带14和加压辊11之间形成夹持区域N。
加压辊11为以下的三层结构的辊:在设置于中空轴外表面的弹性层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脱模层。在该加压辊11内部(中空轴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该辊加压11的热源的加热灯(卤素灯)。
定影辊12是在中空轴的外表面设置了弹性层的辊,该弹性层具有充分的厚度。
定影带14为由热传导性良好的材质构成的环状的带,在其外周面上具有脱模层。
加热辊13是在中空轴的外表面设置表层的辊,在加热辊13内部(中空轴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该加热辊13的热源的加热灯(卤素灯)。
在此,由于定影辊12的弹性层充分厚,因此在加压辊11和定影辊12经由定影带14相互按压时,定影辊12的弹性层较大地凹陷,而在定影带14和定影辊12之间形成较大的夹持区域N。如果各辊(加压辊11、定影辊12、加热辊13)向图2所示的各自的箭头方向旋转,则定影带14被加热辊13加热的同时经夹持区域N向图2的箭头C方向旋转移动。在此状态下,如果记录纸通过夹持区域N而被输送,则记录纸由定影带14及加热辊11加热以及加压,而将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另一方面,在定影带14的下方的、定影带14开始离开加热辊13的表面的位置上,配置有检测定影带14的温度(具体而言,表面温度)的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
在将非接触传感器21配置在定影带14的下方的情况下,定影装置4的横方向的长度变短,从而能够使定影装置4小型化。因此,能够使具备定影装置4的图像形成装置1小型化。
另外,如果以沿着加热辊13的圆周面移动过来的定影带14离开加热辊13的圆周面的离开点P为基准,将比离开点P靠向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方向(参照图2的箭头C)的一侧设为下游侧,且将比离开点P靠向与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一侧设为上游侧,则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的温度测量区域D为横跨在离开点P的上游侧与加热辊13的圆周面接触的定影带14的接触部分14X和在离开点P的下游侧离开加热辊13的定影带14的离开部分14Y的区域。具体而言,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温度的作为第一检测部分的接触部分14X,设定在定影带14与加热辊13的圆周面接触的区域内。另外,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温度的作为第二检测部分的离开部分14Y,设定在比离开点P靠向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方向下游侧且比夹持区域N靠向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方向上游侧的区域内。并且,接触部分14X和离开部分14Y在离开点P邻接,通过接触部分14X和离开部分14Y构成温度测量区域D。
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一并检测与加热辊13的圆周面接触的定影带14的接触部分14X的表面温度、和离开加热辊13的定影带14的离开部分14Y的表面温度,并输出表示这些表面温度的中间(平均)温度(以下称为检测温度)的检测输出。
在接触部分14X中,定影带14与加热辊13的表面(圆周面)接触而由加热辊13直接加热。因此,接触部分14X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大致等于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另外,由于定影带14离开加热辊13的圆周面,因此离开部分14Y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变成受到环境温度影响的温度。
该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的检测输出被用于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控制。通过该加热器13a的控制,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受到控制,夹持区域N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被调节。
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4中的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3所示,控制部22获得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的检测输出,根据所获得的检测输出使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的通电接通或断开,增减加热器13a的发热量,从而控制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调节夹持区域N中的定影辊14的表面温度等。
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间接(非接触)地检测接触部分14X以及离开部分14Y中的定影辊14的表面温度。
控制部22获得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的检测输出,根据该检测输出准确求出接触部分14X以及离开部分14Y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的中间(平均)温度(即,检测温度)。然后,控制部22根据该检测温度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进行接通断开控制,而控制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从而调节夹持区域N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等。
在此,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的温度测量区域D与夹持区域N相比位于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方向(参照图2的箭头C)上游侧,通过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即将到达夹持区域之前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因此,如果根据该检测温度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进行接通断开控制而将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调节为大致一定的定影温度,则定影带14在保持大致的定影温度状态下立即引导到夹持区域N。
另外,如前面所述,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输出表示与加热辊13的圆周面接触的定影带14的接触部分14X的表面温度(与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大致一致)和从加热辊13离开的定影带14的离开部分14Y的表面温度的中间(平均)温度(检测温度)的检测输出。即,通过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是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和离开加热辊13而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的定影带14的离开部分14Y的表面温度的平均温度。
因此,在加热辊13、定影辊12以及加压辊11旋转而定影带14旋转移动的状态下,根据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的定影带14的离开部分14Y的表面温度和定影带14的接触部分14Y的表面温度(与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大致相同的温度)的平均温度控制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从而能够准确调节夹持区域N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
例如,如果因环境温度而使离开加热辊13的定影带14的离开部分14Y的表面温度下降,则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也下降。根据该检测温度的下降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进行接通断开控制,而使定影带14的离开部分14Y的表面温度上升,由此能够提高夹持区域N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另外,如果因环境温度而使定影带14的离开部分14Y的表面温度上升,则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也上升。根据该检测温度的上升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进行接通断开控制,而降低定影带14的离开部分14Y的表面温度,由此能够降低夹持区域N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
具体而言,如果将设定为与预先规定的定影温度(定影带14在旋转移动时的加热辊的温度)相同温度的第一目标温度设为T1、将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设为t1,则在(T1-t1)>0时检测温度t1(具体而言,离开部分14Y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下降,因此加长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时间而使离开部分14Y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上升,从而使夹持区域N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上升。另外,由于在(T1-t1)>0时检测温度t1(具体而言,离开部分14Y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上升,因此,缩短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时间而使离开部分14Y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下降,从而使夹持区域N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下降。
图4是表示在定影带4旋转移动的状态下控制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时间而进行加热辊的温度控制时的、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t1和实际测量的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的图表。从图4的图表清楚地知道:如果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t1下降,则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时间变长,从而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上升。另外,如果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t1上升,则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时间变短,从而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下降。
通过实际测量的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追踪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t1而变成大致一致,可以认为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是基于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t1而控制的。
另外,如上所述,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t1为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和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的定影带14的离开部分14Y的表面温度的平均温度,因此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t1为稍低于实际测量的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的温度。其中,在定影带14旋转移动的状态下,由于热量从加热辊13良好地传递到定影带14整体,因此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t1和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的差甚微。
另外,在加热辊13、定影辊12以及加压辊11的旋转停止、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下,控制部22也根据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的检测输出来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进行接通断开控制。由此,在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下,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维持大致一定的温度。
即,如果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下降或上升,则与加热辊13接触的定影带14的接触部分14X的表面温度下降或上升,通过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输出的检测输出所表示的检测温度也下降或上升。因此,根据检测温度的变动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进行接通断开控制而调节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从而使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维持在大致一定的温度。例如,在待机模式下,通过停止加热辊13、定影辊12以及加压辊11的旋转、停止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而实现省电化的同时,将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保持大致一定的待机温度,从而能够从待机模式立即转移到动作模式。
具体而言,如果从定影带14旋转移动的状态(即,动作模式)转移到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即,待机状态),则控制部22将用于控制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时间的目标温度,从定影带14旋转移动状态下的第一目标温度T1切换到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下的第二目标温度T2。然后,如果将第二目标温度设为T2、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设为t1,则在(T2-t1)>0时加长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时间而使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上升。另外,在(T2-t1)<0时缩短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时间而降低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由此,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维持在大致一定的温度。
此外,在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下,热量难以从加热辊13传递到定影带14的离开部分14Y,因此离开部分14Y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变成与接触部分14X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相比低很多的温度。另外,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t1为离开部分14Y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和接触部分14X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的平均温度,因此,在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下,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t1变成与接触部分14X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即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相比低很多的温度。因此,如果将与预先规定的加热辊13的待机温度(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停止时的加热辊的温度)相同的温度设定为目标温度T,且基于目标温度T和检测温度t1之间的差(即,T-t1)控制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时间,则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变成与预先规定的待机温度相比高很多的温度。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4的控制部22在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下将低于预先规定的待机温度的温度设定为第二目标温度,降低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和预先规定的待机温度之间的偏差。
下面,参照图5以及图6详细说明由这种目标温度的设定差异带来的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的差异。
图5是表示在定影带14停止的状态下将目标温度T设定成与预先规定的待机温度170℃相同的温度而进行加热辊的温度控制时,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t1和实际测量的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的图表。从图5的图表可清楚地知道: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追踪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t1而变化,但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t1是大幅低于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的温度。这样,如果将与预先规定的待机温度(=170℃)相同的温度设定为目标温度T,并以使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t1变成目标温度T(=170℃)的方式根据目标温度T和检测温度t1的差(即,T-t1)控制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时间,则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比预先规定的待机温度(=170℃)高15~20℃左右。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4的控制部22在定影带14停止的状态下,将低于预先规定的待机温度的温度(例如,低15~20℃的温度)设定为第二目标温度T2,控制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时间而控制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由此,如图6所示,减少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和预先规定的待机温度(=170℃)的偏差。
图6是表示在定影带14停止的状态下将第二目标温度T2设定为比预先规定的待机温度(=170℃)低17.5℃的152.5℃而进行加热辊的温度控制时,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t1和实际测量的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的图表。从图6的图表可清楚地知道:如果控制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时间以使由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检测温度t1成为第二目标温度T2(=152.5℃),则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成为比第二目标温度T2(=152.5℃)高15~20℃左右的170℃左右。该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170℃)等于预先规定的待机温度(=170℃)。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4的控制部22在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和定影带14旋转移动的状态之间进行用于加热辊13的温度控制的目标温度的切换,并且在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下将目标温度设定为低于预先规定的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待机温度)的温度,以此将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控制为预先规定的温度。
此外,作为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停止时的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而预先规定的待机温度,可以是与作为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时的加热辊12的表面温度而预先规定的定影温度相同的温度,也可以为不同的温度。
即使在定影温度为与待机温度相同的温度的情况下,在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下,如上所述,用于加热辊13的温度控制的目标温度(第二目标温度)设定为低于待机温度的温度。因此,在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下和定影带14旋转移动的状态之间进行用于加热辊13的温度控制的目标温度的切换,通过这种目标温度的切换,不管定影带14是否旋转移动,都能够将加热辊的表面温度维持在几乎相同的温度上。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4的控制部22,在定影带14旋转移动时将第一目标温度T1设定为与预先规定的定影温度相同的温度,根据第一目标温度T1和检测温度t1的差控制加热辊13的温度。根据这种控制,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变成稍微高于预先规定的定影温度的温度。该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和预先规定的定影温度的微小的偏差可以通过将第一目标温度T1设定为稍微(0℃~2或3℃等数℃)低于预先规定的定影温度而控制加热辊的温度来消除。其中,如图4所示,定影带14旋转移动状态下的检测温度t1和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的温度差为极其甚微,与在定影带14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下的检测温度t1和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的温度差(参照图5以及图6)相比极小。因此,在定影带14旋转移动状态下,即使将第一目标温度T1设定为与预先规定的定影温度相同的温度而控制加热辊13的温度,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t2的温度也维持与预先规定的定影温度大致相同的温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也可以具备两个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3、24。在该图7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接触部分14X(第一温度检测部分)和离开部分14Y(第二温度检测部分)分离配置,由一个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3检测接触部分14X中的定影带14的温度,由另一个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4检测离开部分14Y中的定影带14的温度。控制部22获得非接触温度传感器23、24两者的检测输出,根据这些检测输出求出在接触部分14X以及离开部分14Y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的平均温度(即,检测温度),根据该检测温度对加热辊13的加热器13a的通电进行接通断开控制而控制加热辊13的表面温度,调节夹持区域N中的定影带14的表面温度等。在这种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达到与上述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例在所有的点上只是例示,不应该解释为限定性的。本发明的范围是通过权利要求的范围来表示,不局限于说明书正文。再有,属于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范围的变形、变更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加热辊;
定影带,架设于上述加热辊而旋转移动,由上述加热辊加热;
加压辊,在该加压辊与上述定影带之间形成记录纸通过的夹持区域;
至少一个非接触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上述定影带的温度;以及
控制部,根据上述非接触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控制上述加热辊的温度,
在上述定影带中与上述加热辊的圆周面接触的区域内设定有第一温度检测部分,
在与沿着上述加热辊的圆周面移动过来的上述定影带离开上述加热辊的圆周面的离开点相比靠向上述定影带的旋转移动方向下游侧、且与上述夹持区域相比靠向上述定影带的旋转移动方向上游侧的区域内,设定有第二温度检测部分,
上述非接触温度传感器检测上述第一温度检测部分以及上述第二温度检测部分中的上述定影带的温度,
上述第一温度检测部分和上述第二温度检测部分在上述离开点邻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根据目标温度和由上述非接触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的差进行上述加热辊的温度控制,在上述定影带旋转移动的状态和上述定影带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之间切换上述目标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定影带的旋转移动停止的状态下,将上述目标温度设定为比预先规定的上述加热辊的温度低的温度。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32039A JP5121886B2 (ja) | 2010-06-09 | 2010-06-09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132039 | 2010-06-09 | ||
CN201110161066.5A CN102279551B (zh) | 2010-06-09 | 2011-06-09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61066.5A Division CN102279551B (zh) | 2010-06-09 | 2011-06-09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33358A CN104133358A (zh) | 2014-11-05 |
CN104133358B true CN104133358B (zh) | 2016-12-07 |
Family
ID=450963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61066.5A Active CN102279551B (zh) | 2010-06-09 | 2011-06-09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201410270184.3A Active CN104133358B (zh) | 2010-06-09 | 2011-06-09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61066.5A Active CN102279551B (zh) | 2010-06-09 | 2011-06-09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09642B2 (zh) |
JP (1) | JP5121886B2 (zh) |
CN (2) | CN10227955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60008424A (ko) | 2014-07-14 | 2016-01-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정착기 구동 제어 방법 |
JP7124330B2 (ja) * | 2018-02-14 | 2022-08-2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48816A (ja) * | 1995-01-09 | 1996-09-27 | Fujitsu Ltd |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温度制御装置 |
EP1033631B1 (en) * | 1999-03-03 | 2008-12-1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Fixing device for use with an oil coating mechanism |
JP2001142350A (ja) | 1999-11-12 | 2001-05-25 | Nitto Kogyo Co Ltd | 定着装置 |
JP2004045330A (ja) * | 2002-07-15 | 2004-02-12 | Ricoh Co Ltd | 非接触温度検知装置 |
US7317892B2 (en) | 2005-01-26 | 2008-01-08 |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Belt fixing unit |
JP2006243029A (ja) | 2005-02-28 | 2006-09-14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047390A (ja) * | 2005-08-09 | 2007-02-22 | Sharp Corp | 定着装置 |
US7970299B2 (en) | 2005-09-16 | 2011-06-28 | Oki Dat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detecting surface temperature rotating body without contact |
JP4521381B2 (ja) * | 2005-09-16 | 2010-08-11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156171A (ja) * | 2005-12-06 | 2007-06-21 | Canon Inc | 像加熱装置 |
JP4481259B2 (ja) * | 2006-03-15 | 2010-06-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定着装置の温度制御方法、温度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記録媒体 |
JP4999444B2 (ja) * | 2006-12-20 | 2012-08-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229872A (ja) * | 2008-03-24 | 2009-10-08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237184A (ja) * | 2008-03-27 | 2009-10-15 | Seiko Epson Corp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58594B2 (ja) * | 2008-06-03 | 2014-04-0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0
- 2010-06-09 JP JP2010132039A patent/JP5121886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6-08 US US13/155,851 patent/US8509642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6-09 CN CN201110161066.5A patent/CN102279551B/zh active Active
- 2011-06-09 CN CN201410270184.3A patent/CN10413335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121886B2 (ja) | 2013-01-16 |
US20110305476A1 (en) | 2011-12-15 |
JP2011257602A (ja) | 2011-12-22 |
CN104133358A (zh) | 2014-11-05 |
CN102279551A (zh) | 2011-12-14 |
CN102279551B (zh) | 2014-07-16 |
US8509642B2 (en) | 2013-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22379C (zh) | 定影装置和成像装置 | |
US7751740B2 (en) | Fixing devic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2289179B (zh) | 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设备 | |
US770224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variable temperature treating modes | |
US791704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type fixing device having magnetic flux regulating section | |
JP3706761B2 (ja) | 像加熱装置 | |
JP3055304B2 (ja) | 像加熱装置 | |
US20110069984A1 (en) |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ixing image | |
CN104133358B (zh)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US6654571B2 (en) | Image heating device with temperature sensors provided in sheet passing portion and non-sheet passing portion | |
JP2021006874A (ja) | 定着装置 | |
JP2008140701A (ja) | 定着装置 | |
JP2008158508A (ja) |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 | |
US20120087689A1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 |
JP3125569B2 (ja) | 像加熱装置 | |
JP3708834B2 (ja)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JP443231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411929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74168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0142977A (ja) |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337488A (ja) | 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09360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1228744A (ja) | 定着装置 | |
JP2003043852A (ja) | 定着装置 | |
JP2021006875A (ja) | 定着装置及び定着ベルトユニ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