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7650B - 内燃机车车体及内燃机车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车车体及内燃机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7650B
CN104097650B CN201410361943.7A CN201410361943A CN104097650B CN 104097650 B CN104097650 B CN 104097650B CN 201410361943 A CN201410361943 A CN 201410361943A CN 104097650 B CN104097650 B CN 1040976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cover
stud
compartment
diesel locomotive
t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619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7650A (zh
Inventor
王树才
林红
周家林
侯新英
曹志浩
马凯
张军民
郭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CRRC Sifang Rolling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619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976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97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76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7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76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车车体及内燃机车。内燃机车车体,包括车厢和顶盖,开口的外围固定有竖立设置的第一环形支撑框,第一环形支撑框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顶盖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二环形支撑框,第二环形支撑框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车厢上还设置有压紧装置和拉紧装置,开口位于压紧装置和拉紧装置之间;压紧装置包括第一螺柱、第一螺母和压块;拉紧装置包括第二螺柱、第二螺母和固定座,顶盖的一侧铰接在第二螺柱的上端部。实现提高车顶活盖安装后的密封可靠性,并提高车内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Description

内燃机车车体及内燃机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燃机车车体及内燃机车。
背景技术
目前,内燃机车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运输行业。内燃机车在车内安装有许多大型设备件,如柴油发电机组、冷却装置等。为方便这些大体积设备件的吊装,内燃机车在车顶布置有多个活盖。活盖的设计不但要满足车内设备件的吊装需求,其安装结构还要满足连接可靠和密封良好的要求。目前,车顶活盖安装选用螺柱连接固定在车顶上,连接时的密封方式选用单层防护、密封胶条密封。这种活盖安装结构在风沙不大的环境中使用时密封效果还算尚可,但在风沙大等极端恶劣环境中使用时,由于螺柱松动不可靠,这种单层防护的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就会大大降低,严重影响着车内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导致车顶活盖安装后内燃机车的密封可靠性较低且车内设备的运行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燃机车车体及内燃机车,解决现有技术内燃机车的密封可靠性较低且车内设备的运行安全性较低的缺陷,实现提高车顶活盖安装后的密封可靠性,并提高车内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燃机车车体,包括车厢和顶盖,所述车厢的车顶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外围固定有竖立设置的第一环形支撑框,所述第一环形支撑框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顶盖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二环形支撑框,所述第二环形支撑框具有外翻边结构,所述外翻边结构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车厢上还设置有压紧装置和拉紧装置,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压紧装置和所述拉紧装置之间;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第一螺柱、第一螺母和压块,所述第一螺柱固定在所述车厢外,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柱上,所述压块位于所述第一螺母的下方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柱上;所述拉紧装置包括第二螺柱、第二螺母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车厢内,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柱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螺柱上并抵靠在所述固定座的下表面,所述顶盖的一侧铰接在所述第二螺柱的上端部;当所述顶盖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顶盖的一侧被所述第二螺柱拉紧并抵靠在所述车厢上,所述顶盖的另一侧挤压在所述压块和所述车厢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抵靠在所述顶盖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密封圈抵靠在所述车厢上。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设置有下翻边结构;当所述顶盖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下翻边结构遮挡住所述第一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车厢的车顶两侧部分别开设有所述开口,每个所述开口设置有所述顶盖,所述车厢内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拉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位于两个所述开口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燃机车,包括上述内燃机车车体。
本发明提供的内燃机车车体及内燃机车,通过车厢的车顶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外围固定有竖立设置的第一环形支撑框,第一环形支撑框焊接在车顶上,用于支撑顶盖,在第一环形支撑框上设有第一密封圈,在避免顶盖与车顶刚性接触的同时也能起到密封作用,为外层密封防护层;第二环形支撑框焊接在顶盖上,具有外翻边结构,外翻边结构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起到密封作用,为内层密封防护层,这种双层密封结构具有较高的密封冗余度,使得顶盖与车顶形成可靠紧密贴合,可有效提高极端环境中密封结构的可靠性;通过车厢上设置有压紧装置和拉紧装置,使得顶盖在拉紧装置的下压力和压紧装置的下压力下与车顶形成可靠连接,保障车辆运行过程中顶盖不会脱落;通过开口位于压紧装置和拉紧装置之间,使得压紧装置和拉紧装置可以同时起到顶盖与车顶的连接作用;通过第一螺柱固定在车厢外,第一螺母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柱上,压块位于第一螺母的下方并滑动连接在第一螺柱上,第一螺柱与第一螺母形成可靠连接,通过压块增大受力面积,使得压紧装置更加牢固,并充分发挥其压紧功能;通过固定座固定在车厢内,固定座上开设有螺纹孔,第二螺柱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中,第二螺母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柱上并抵靠在固定座的下表面,加大了拉紧装置的牢固性,通过顶盖的一侧铰接在第二螺柱的上端部,使得顶盖开、关灵活,提高了拉紧装置的灵活性;当顶盖处于关闭状态下,顶盖的一侧被第二螺柱拉紧并抵靠在车厢上,顶盖的另一侧挤压在压块和车厢之间,第一密封圈抵靠在顶盖的下表面,第二密封圈抵靠在所述车厢上,使得顶盖与车顶形成可靠连接的同时,有的效提高了密封性,实现提高车顶活盖安装后的密封可靠性,并提高车内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内燃机车车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燃机车车体实施例中拉紧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为本发明内燃机车车体实施例中压紧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内燃机车车体,包括车厢2和顶盖1,车厢2的车顶22开设有开口21,开口21的外围固定有竖立设置的第一环形支撑框3,第一环形支撑框3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顶盖1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二环形支撑框5,第二环形支撑框5具有外翻边结构,外翻边结构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6;车厢2上还设置有压紧装置7和拉紧装置8,开口21位于压紧装置7和拉紧装置8之间;压紧装置7包括第一螺柱71、第一螺母72和压块73,第一螺柱71固定在车厢2外,第一螺母72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柱71上,压块73位于第一螺母72的下方并滑动连接在第一螺柱71上;拉紧装置8包括第二螺柱81、第二螺母82和固定座83,固定座83固定在车厢2内,固定座83上开设有螺纹孔,第二螺柱81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中,第二螺母82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柱81上并抵靠在固定座83的下表面,顶盖1的一侧铰接在第二螺柱81的上端部;当顶盖1处于关闭状态下,顶盖1的一侧被第二螺柱81拉紧并抵靠在车厢2上,顶盖1的另一侧挤压在压块73和车厢2之间,第一密封圈4抵靠在顶盖1的下表面,第二密封圈6抵靠在车厢2上。
具体而言,通过车厢2的车顶22开设有开口21,开口21的外围固定有竖立设置的第一环形支撑框3,第一环形支撑框3为热轧角钢组焊而成,焊接在车顶22上,用于支撑顶盖1,在第一环形支撑框3上设有第一密封圈4,在避免顶盖1与车顶22刚性接触的同时也能起到密封作用,为外层密封防护层;第二环形支撑框5为冷弯角钢组焊而成,焊接在顶盖1上,具有外翻边结构,外翻边结构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6,起到密封作用,为内层密封防护层,这种双层密封结构具有较高的密封冗余度,使得顶盖1与车顶22形成可靠紧密贴合,可有效提高极端环境中密封结构的可靠性;通过车厢2上设置有压紧装置7和拉紧装置8,使得顶盖1在拉紧装置8的下压力和压紧装置7的下压力下与车顶22形成可靠连接,保障车辆运行过程中顶盖1不会脱落;通过开口21位于压紧装置7和拉紧装置8之间,使得压紧装置7和拉紧装置8可以同时起到顶盖1与车顶22的连接作用;通过第一螺柱71固定在车厢2外,第一螺母72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柱71上,压块73位于第一螺母72的下方并滑动连接在第一螺柱71上,第一螺柱71与第一螺母72形成可靠连接,通过压块73增大受力面积,使得压紧装置7更加牢固,并充分发挥其压紧功能;通过固定座83固定在车厢2内,固定座83上开设有螺纹孔,第二螺柱81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中,第二螺母82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柱81上并抵靠在固定座83的下表面,加大了拉紧装置8的牢固性,通过顶盖1的一侧铰接在第二螺柱81的上端部,使得顶盖1开、关灵活,提高了拉紧装置8的灵活性;当顶盖1处于关闭状态下,顶盖1的一侧被第二螺柱81拉紧并抵靠在车厢2上,顶盖1的另一侧挤压在压块73和车厢2之间,第一密封圈4抵靠在顶盖1的下表面,第二密封圈6抵靠在所述车厢2上,使得顶盖1与车顶22形成可靠连接的同时,有的效提高了密封性,实现提高顶盖1安装后的密封可靠性,并提高车内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其中,通过顶盖1设置有下翻边结构,当顶盖1处于关闭状态下,下翻边结构遮挡住第一密封圈4,加强了对第一密封圈4的保护,减少其遭受极端环境的损害,同时也增大了顶盖1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通过车厢2的车顶22两侧部分别开设有开口21,每个开口21设置有顶盖1,车厢2内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拉紧装置8,压紧装置7位于两个所述开口21之间,拉紧装置8和压紧装置7共同作用,使得顶盖1与车顶22连接更为牢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燃机车,包括上述内燃机车车体。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燃机车车体及内燃机车,通过车厢的车顶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外围固定有竖立设置的第一环形支撑框,第一环形支撑框为热轧角钢组焊而成,焊接在车顶上,用于支撑活盖,在第一环形支撑框上设有第一密封圈,在避免顶盖与车顶刚性接触的同时也能起到密封作用,为外层密封防护层;第二环形支撑框为冷弯角钢组焊而成,焊接在顶盖上,具有外翻边结构,外翻边结构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起到密封作用,为内层密封防护层,这种双层密封结构具有较高的密封冗余度,使得顶盖与车顶形成可靠紧密贴合,可有效提高极端环境中密封结构的可靠性;通过车厢上设置有压紧装置和拉紧装置,使得顶盖在拉紧装置的下压力和压紧装置的下压力下与车顶形成可靠连接,保障车辆运行过程中顶盖不会脱落;通过开口位于所述压紧装置和所述拉紧装置之间,使得压紧装置和拉紧装置可以同时起到顶盖与车顶的连接作用;通过第一螺柱固定在车厢外,第一螺母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柱上,压块位于第一螺母的下方并滑动连接在第一螺柱上,第一螺柱与第一螺母形成可靠连接,通过压块增大受力面积,使得压紧装置更加牢固,并充分发挥其压紧功能;通过固定座固定在车厢内,固定座上开设有螺纹孔,第二螺柱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中,第二螺母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柱上并抵靠在固定座的下表面,加大了拉紧装置的牢固性,通过顶盖的一侧铰接在第二螺柱的上端部,使得顶盖开、关灵活,提高了拉紧装置的灵活性;当顶盖处于关闭状态下,顶盖的一侧被第二螺柱拉紧并抵靠在车厢上,顶盖的另一侧挤压在压块和车厢之间,第一密封圈抵靠在顶盖的下表面,第二密封圈抵靠在所述车厢上,使得顶盖与车顶形成可靠连接的同时,有的效提高了密封性;通过顶盖设置有下翻边结构,当顶盖处于关闭状态下,下翻边结构遮挡住第一密封圈,加强了对第一密封圈的保护,减少其遭受极端环境的损害,同时也增大了顶盖的稳定性;通过车厢的车顶两侧部分别开设有开口,每个开口设置有顶盖,车厢内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拉紧装置,压紧装置位于两个所述开口之间,拉紧装置和压紧装置共同作用,使得顶盖与车顶连接更为牢固,实现提高车顶活盖安装后的密封可靠性,并提高车内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 一种内燃机车车体,包括车厢和顶盖,所述车厢的车顶开设有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外围固定有竖立设置的第一环形支撑框,所述第一环形支撑框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顶盖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二环形支撑框,所述第二环形支撑框具有外翻边结构,所述外翻边结构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车厢上还设置有压紧装置和拉紧装置,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压紧装置和所述拉紧装置之间;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第一螺柱、第一螺母和压块,所述第一螺柱固定在所述车厢外,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柱上,所述压块位于所述第一螺母的下方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柱上;所述拉紧装置包括第二螺柱、第二螺母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车厢内,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柱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螺柱上并抵靠在所述固定座的下表面,所述顶盖的一侧铰接在所述第二螺柱的上端部;当所述顶盖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顶盖的一侧被所述第二螺柱拉紧并抵靠在所述车厢上,所述顶盖的另一侧挤压在所述压块和所述车厢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抵靠在所述顶盖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密封圈抵靠在所述车厢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设置有下翻边结构;当所述顶盖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下翻边结构遮挡住所述第一密封圈。
3. 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内燃机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车顶两侧部分别开设有所述开口,每个所述开口设置有所述顶盖,所述车厢内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拉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位于两个所述开口之间。
4. 一种内燃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内燃机车车体。
CN201410361943.7A 2014-07-28 2014-07-28 内燃机车车体及内燃机车 Active CN1040976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61943.7A CN104097650B (zh) 2014-07-28 2014-07-28 内燃机车车体及内燃机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61943.7A CN104097650B (zh) 2014-07-28 2014-07-28 内燃机车车体及内燃机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7650A CN104097650A (zh) 2014-10-15
CN104097650B true CN104097650B (zh) 2016-08-24

Family

ID=51666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61943.7A Active CN104097650B (zh) 2014-07-28 2014-07-28 内燃机车车体及内燃机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976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2200B (zh) * 2017-12-19 2019-09-27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城轨车辆车顶设备系统化安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07732C1 (de) * 1982-03-04 1983-10-06 Porsche Ag Ein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unteren Randbereiches eines Verdeckbezuges an einem Fondrahmen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3393062B2 (ja) * 1998-04-22 2003-04-07 鬼怒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カウルトップシール取付構造
CN201410957Y (zh) * 2009-07-02 2010-02-24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机车顶盖密封装置
CN201494441U (zh) * 2009-09-08 2010-06-02 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车顶水箱活盖装置
CN202243470U (zh) * 2011-09-29 2012-05-30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车顶水箱活盖的安装结构
US8915541B2 (en) * 2012-08-22 2014-12-23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Sunroof apparatus
CN103818303B (zh) * 2014-03-07 2016-05-18 云南三星机械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平移密封顶盖的车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7650A (zh) 2014-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6079B (zh) 轨道机车车体及轨道机车
CN201198307Y (zh) 高气密性轨道车辆车体
CN104097650B (zh) 内燃机车车体及内燃机车
CN204077683U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空调安装装置
CN206436823U (zh) 基于密封板的加油口盖固定座密封结构
CN204736936U (zh) 一种车架防水装置
CN201140731Y (zh) 车厢顶部的防积水结构
CN112124435A (zh) 一种带导水功能的商用车驾驶室后围顶盖连接结构
CN203637527U (zh) 汽车天窗加强环结构
CN204341058U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辆的平台式车顶结构
CN103538635B (zh) 一种b柱上端接头结构
RU183958U1 (ru) Боковая стена кузова полувагона
CN104085412A (zh) 铁路客车车顶结构
CN106907388A (zh) 一种球头销总成
CN206983991U (zh) 一种铁路机车车辆用裙板
CN107685634B (zh) 一种气囊式受电弓底架焊接结构
CN206155058U (zh) 一种副车架与摆臂的安装结构
CN204867918U (zh) 一种适用多种车型顶盖的焊装拼台
CN206397003U (zh) 压型金属板连接系统
CN205043368U (zh) 油箱轨迹模拟焊接圈
CN110027576B (zh) 用于连接铝蜂窝和铝板的连接结构、司机室及轨道车辆
CN204623321U (zh) 汽车行李架安装结构
CN205022598U (zh) 一种轨道车辆二系悬挂弹簧防尘结构
CN202900366U (zh) 发动机伸出式加注机油管及发动机
CN206954229U (zh) 一种轨道车辆车顶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66111 Chengy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District, Ping Road, No. 9, No.

Applicant after: CRRC SIFA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11 Chengy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District, Ping Road, No. 9, No.

Applicant before: CSR Sifang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1

Address after: 266111 Hongping Road, Chengyang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No. 9

Patentee after: Qingdao CRRC Sifang Rail Vehi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11 Hongping Road, Chengyang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No. 9

Patentee before: CRRC SIFA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