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7442A - 一种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7442A
CN104097442A CN201410316137.8A CN201410316137A CN104097442A CN 104097442 A CN104097442 A CN 104097442A CN 201410316137 A CN201410316137 A CN 201410316137A CN 104097442 A CN104097442 A CN 104097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mp
wood materials
carbonization
slurry
xylopyrograph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161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7442B (zh
Inventor
叶建军
阮铁民
孙思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ILK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ILK INSTITUTE LIGHT TEXTIL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ILK INSTITUTE LIGHT TEXTILE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ILK INSTITUTE LIGHT TEXTIL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161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974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97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7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7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74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emical And Physical Treatments For Wood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达到满意的画面艺术效果的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本发明的特点是: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19份和70-99份,碳化剂为硫酸、硫酸氢钠和三氯化铝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2)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所述加热碳化的温度为80-180℃,加热碳化的时间为0.5-30分钟;3)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4)水洗加固;5)干燥。本发明的工艺简单,能够达到满意的画面艺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作烫画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通过在木质材料上进行印花,以及相配套的热处理、水洗等后续加工,形成“烫画”的效果,实现木质材料烫画的制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烫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烙画”等,是我国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其历史可上溯至西汉时期。木质材料烫画的制作的现有方法,是在木质材料(木材、竹材、树皮、葫芦等)上,用一种特制的铁笔(针)作画。作画时,用热(油灯加热、炭火加热、电加热等)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由于热的作用,使材料形成变色。通过铁笔温度的把握,烙烫力道和时间的控制,在白色或浅色的基材上形成浅、深褐色及至黑色的痕迹。画师艺人技巧性地利用加热的铁笔使木质材料中得纤维素、木质素等脱水碳化的原理,通过对烙烫痕迹的艺术合理的安排运用,从而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绘画效果。例如公开日为1989年08月30日,公开号为CN1035082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木质烫刻工艺,是采用高温加热至火红的烫刻工具在木材上面进行烫、烙处理而达到雕刻目的,采用木质烫刻工艺对普通木材进行加工,线条流利自如,色泽发生浓淡变化,易于打磨,木质变细、光亮度高,即具有雕刻和烫画的艺术效果,仿古、仿旧雕刻效果显著。
现在也有一些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其他方法,如公开日为1989年09月20日,公开号为CN1035640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在木质板面上制作化学艺术画的方法,其特征是:A、配制溶液:浓硫酸20~30%;磷酸45~55%;硅酸钠20~30%(体积),最好的配比是,浓硫酸、磷酸、硅酸钠之比是1∶2∶1(体积);B、作画:用上述配制溶液在木板上作画,经勾、皱、点、染使木质炭化后显示出画面造型和笔墨韵味,接着用弱碱溶液和水冲洗净;C、上色:按画面所需要的色彩层次,分批涂上不同浓度的三氯化铁、硫氰化钾、铬酸盐类和亚铁氰化钾等化学物质的溶液;D、综合处理:用弱碱溶液和水冲洗净,待干透后涂上一层清漆,由该方法制作的化学艺术画是一种新的画种,可以作为艺术品、工艺品;但是,采用浓硫酸20~30%、磷酸45~55%和硅酸钠20~30%(体积)的混合物做为酸性印花浆,该酸性印花浆的成分较为复杂,配置工艺复杂,且酸性印花浆中的酸的浓度高,操作过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酸性印花浆为溶液,直接将配置好的酸性印花浆溶液在木板上作画,难以方便的实现工业化生产,更难以使用该酸性印花浆进行印花操作,难以达到满意的画面艺术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该专利申请中给出的技术启示是:使用高浓度的酸性印花浆对木质材料进行直接碳化,且酸性印花浆为液体,该酸性印花浆中必须得有硫酸这一强酸。
综上所述,目前还没有一种工艺简单,能够达到满意的画面艺术效果的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能够达到满意的画面艺术效果的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的特点在于:所述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所述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19份和70-99份,所述碳化剂为硫酸、硫酸氢钠和三氯化铝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所述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2)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所述加热碳化的温度为80-180℃,加热碳化的时间为0.5-30分钟;3)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4)水洗加固;5)干燥。本发明不用铁笔烙烫而制作木材烫画,其主要原理是基于利用化学药剂使木材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脱水碳化,克服了使用高浓度酸性液体印花浆的技术偏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研制出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按一定比例组成的酸性碳化浆,该酸性碳化浆为浆状物,适用于印花操作,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进行烫画而得到的画面艺术效果好,具有非显而易见性。应用时选用上述碳化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配合使用,且在酸性碳化浆中碳化剂的浓度低,低浓度的碳化剂在加热到一定温度的条件下,使木质材料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等脱水碳化,发生变色,从而形成“烙烫”痕迹,由于酸性碳化浆中碳化剂的浓度低,不会对木质材料的结构进行损坏,有利于提升烫画的品质。在其他处理因素一定的情况下,使用不同品种的碳化剂,或者在酸性碳化浆中碳化剂的含量不同,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碳化反应,从而形成色泽深浅、浓淡不同的“烙烫”效果。在热处理中,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进一步挥发,使碳化剂受到浓缩,并且在热的作用下,对木材材料进行碳化,使纤维素、木质素脱水变色,形成“烙烫”画痕。通过控制选择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碳化变色效果。
作为优选,本发明在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如下一个步骤: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由此使得对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的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印花增稠浆为淀粉糊、白糊精、合成龙胶和乳化糊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印花增稠浆的作用是使碳化剂能均匀地混入其中,制成具有合适粘度的酸性碳化浆,确保印花顺利进行和获得所要求的印花效果。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的印花采用筛网印花、辊筒印花或型版印花方法完成。
作为优选,本发明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25℃至100℃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将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较低温度下的干燥处理,对防止木质材料变形有利。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所用的稀碱液可以为稀的烧碱液、稀的纯碱液等。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步骤4)中,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步骤5)中,通过揩拭和/或晾和/或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发明采用酸性碳化浆对木质材料印花,而后经加热碳化的方法,在木质材料上形成“烙烫”痕迹制作烫画。与传统的用灼热的铁笔烙画方法相比,有利于减轻作画者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条件,避免烟熏火燎。
2、酸性碳化浆的印花可选用筛网印花、辊筒印花、型版印花等方式。可预先根据作品画面,按画作效果的要求对画面不同部位制作多个花版进行套印,不同花版采用块面、线条、泥点、云纹等相应的制版技术和选用不同网目的制版材料等措施制作,印花时可很方便地实现在不同部位施加不同的印浆量,从而获得不同的碳化变色效果。
3、不同的碳化剂(硫酸、硫酸氢钠、三氯化铝)的酸性强弱不同,其对木质的碳化作用也会有不同效果;同一种碳化剂在印浆中的浓度不同时,碳化作用也会有不同效果。因此可根据需要配制不同组成和不同浓度的酸性碳化浆,用于各个花版的印花,以获得深浅浓淡错落有致的碳化画面效果。
4、印花后,加热碳化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也可构成对碳化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因而,还可通过对碳化温度和时间的合理控制和调节,来获取满意的画面艺术效果。
5、在试验选定各种工艺因素后,碳化的制作效果即可相对固定,而对于作画者的技能等的要求较低,并且碳化制作的各个步骤均可实现机械化操作。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可满足进行高效率、大批量、工厂化实施的要求。
6、付出创造性的劳动获得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酸性碳化浆,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加热碳化、中和、水洗加固和干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能够达到满意的画面艺术效果,整个方法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非显而易见性。
7、本发明将低浓度的碳化剂运行到烫画方法中,克服了本领域的技术偏见;本发明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后得到了加热碳化的操作步骤,并将低浓度的碳化剂和加热碳化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方便了烫画操作,又提升了烫画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材料:木板
酸性碳化浆组成:   硫酸                           16%(质量百分数)
                   合成龙胶浆                     84%(质量百分数)
中和液组成:       纯碱                            2%(质量百分数)
                   水                             98%(质量百分数)
水性固着液组成:   粘合剂ZSL-7011(市售)          20%(质量百分数)
                   水                             80%(质量百分数)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为:筛网印酸性碳化浆,刮2刀;60℃烘10分钟;125℃焙烘碳化10分钟;喷雾施加中和液,停留作用5分钟;喷施水洗固化液;揩拭、烘干。
结果:获黑色烫画痕迹。
实施例2。
材料:木板
酸性碳化浆组成:   三氯化铝                       10%(质量百分数)
                   合成龙胶浆                     90%(质量百分数)
中和液组成:       纯碱                            2%(质量百分数)
                   水                             98%(质量百分数)
水性固着液组成:   粘合剂ZSL-7011(市售)          10%(质量百分数)
                   水                             80%(质量百分数)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为:筛网印酸性碳化浆,刮2刀;60℃烘10分钟;115℃焙烘碳化10分钟;喷雾施加中和液,停留作用2分钟;喷施水洗固化液;揩拭、烘干。
结果:获褐色烫画痕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8份和81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硫酸和硫酸氢钠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印花增稠浆为淀粉糊。印花采用筛网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45℃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88℃,加热处理时间为5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晾和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3份和94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硫酸。印花增稠浆为合成龙胶。印花采用辊筒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75℃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12℃,加热处理时间为0.5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揩拭、晾和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4份和70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硫酸氢钠和三氯化铝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印花增稠浆为乳化糊。印花采用型版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50℃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29℃,加热处理时间为12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份和97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三氯化铝。印花增稠浆为合成龙胶和乳化糊以重量比1:1的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印花采用筛网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68℃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65℃,加热处理时间为28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揩拭、晾和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份和84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硫酸和三氯化铝按重量比为1:4的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印花增稠浆为白糊精。印花采用筛网印花、辊筒印花或型版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25℃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96℃,加热处理时间为3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揩拭、晾和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0份和73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硫酸氢钠。印花增稠浆为淀粉糊。印花采用辊筒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60℃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53℃,加热处理时间为24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4份和86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硫酸氢钠。印花增稠浆为白糊精。印花采用筛网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90℃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50℃,加热处理时间为30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揩拭和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份和92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三氯化铝。印花增稠浆为淀粉糊和白糊精以3:5的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印花采用型版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30℃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72℃,加热处理时间为1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揩拭和/或晾和/或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9份和77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硫酸、硫酸氢钠和三氯化铝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印花增稠浆为合成龙胶和乳化糊以2:5的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印花采用筛网印花、辊筒印花或型版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55℃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80℃,加热处理时间为16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7份和85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三氯化铝。印花增稠浆为淀粉糊。印花采用辊筒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100℃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80℃,加热处理时间为8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晾和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5份和99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硫酸和三氯化铝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印花增稠浆为乳化糊。印花采用筛网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82℃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05℃,加热处理时间为15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揩拭、晾和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6份和88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硫酸氢钠和三氯化铝以1:1的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印花增稠浆为淀粉糊和白糊精以3:4的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印花采用辊筒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40℃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41℃,加热处理时间为21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5份和85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硫酸氢钠和三氯化铝以1:1的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印花增稠浆为合成龙胶。印花可以采用筛网印花、辊筒印花或型版印花方法完成。
2)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80-180℃,加热处理时间为0.5-30分钟。
3)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
4)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
5)干燥。通过揩拭和/或晾和/或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0份和90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
2)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
3)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
4)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
5)干燥。通过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可以分别为1-19份和70-99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可以为硫酸、硫酸氢钠和三氯化铝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印花增稠浆可以为淀粉糊、白糊精、合成龙胶和乳化糊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印花可以采用筛网印花、辊筒印花或型版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可以采用25℃至100℃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可以为80-180℃,加热处理时间可以为0.5-30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可以通过揩拭和/或晾和/或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6份和88份,本发明中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可以分别为1-19份和70-99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该碳化剂为硫酸,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该印花增稠浆为淀粉糊。本发明中的碳化剂可以为硫酸、硫酸氢钠和三氯化铝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印花增稠浆可以为淀粉糊、白糊精、合成龙胶和乳化糊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印花采用筛网印花方法完成,本发明中的印花可以采用筛网印花、辊筒印花或型版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40℃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本发明可以采用25℃至100℃的热空气进行干燥。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30℃,加热处理时间为12分钟。本发明干热空气的温度可以为80-180℃,加热处理时间可以为0.5-30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揩拭、晾和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5份和80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硫酸氢钠。印花增稠浆为白糊精。印花采用筛网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80℃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50℃,加热处理时间为10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揩拭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20。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6.5份和88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三氯化铝。印花增稠浆为淀粉糊。印花采用型版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100℃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60℃,加热处理时间为5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揩拭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21。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7份和70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硫酸氢钠。印花增稠浆为合成龙胶。印花采用筛网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65℃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40℃,加热处理时间为6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
5)水洗加固。
6)干燥。通过揩拭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22。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份和75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三氯化铝。印花增稠浆为淀粉糊。印花采用筛网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50℃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65℃,加热处理时间为3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23。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6份和82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三氯化铝。印花增稠浆乳化糊。印花采用辊筒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75℃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55℃,加热处理时间为4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揩拭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24。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8份和80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硫酸氢钠。印花增稠浆为白糊精。印花采用辊筒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90℃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45℃,加热处理时间为15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
6)干燥。通过揩拭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25。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6.2份和90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硫酸氢钠。印花增稠浆为淀粉糊。印花采用筛网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70℃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58℃,加热处理时间为6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晾和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26。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6.6份和85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硫酸氢钠。印花增稠浆为乳化糊。印花采用筛网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55℃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35℃,加热处理时间为16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晾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27。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6.8份和75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三氯化铝。印花增稠浆为淀粉糊。印花采用筛网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85℃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62℃,加热处理时间为2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揩拭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28。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7.2份和86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硫酸氢钠。印花增稠浆为白糊精。印花采用筛网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66℃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50℃,加热处理时间为5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揩拭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29。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4.8份和93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三氯化铝。印花增稠浆为淀粉糊。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74℃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55℃,加热处理时间为8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揩拭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实施例30。
本实施例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4.6份和78份,碳化剂为酸性化合物,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碳化剂为硫酸氢钠和三氯化铝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印花增稠浆为淀粉糊。印花采用筛网印花方法完成。
2)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45℃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3)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干热空气的温度为165℃,加热处理时间为6分钟。
4)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5)水洗加固。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粘合剂为市售粘合剂。
6)干燥。通过揩拭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从而制得烫画。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在木质材料上用酸性碳化浆印花,所述酸性碳化浆由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组成,该碳化剂和印花增稠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19份和70-99份,所述碳化剂为硫酸、硫酸氢钠和三氯化铝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所述印花增稠浆是耐强酸作用的糊料的水性增稠浆;2)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加热碳化,形成烙烫痕迹,所述加热碳化的温度为80-180℃,加热碳化的时间为0.5-30分钟;3)中和,用碱剂中和掉印花部位未作用完的酸性化合物;4)水洗加固;5)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如下一个步骤: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花增稠浆为淀粉糊、白糊精、合成龙胶和乳化糊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印花采用筛网印花、辊筒印花或型版印花方法完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印花后的木质材料进行干燥时,在烘箱、烘房或敞开环境中,采用25℃至100℃的热空气进行干燥,使印花部位上酸性碳化浆中的水分挥发逸去。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加热碳化是指印花后的木质材料在烘箱或烘房中用干热空气进行加热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中和是指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将稀碱液施加于碳化后的木质材料上,使印花部位未反应的多余酸性化合物得到中和。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水洗加固是指在洗涤水中加入粘合剂,通过浸渍或喷淋方式用洗涤水洗去烫画材料上多余的碱或酸性化合物,使之呈酸碱中性,粘合剂干燥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对烫画效果起到加固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通过揩拭和/或晾和/或烘的方式,除去木质材料上的水分,使之干燥,并使粘合剂固着成膜。
CN201410316137.8A 2014-07-04 2014-07-04 一种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 Active CN1040974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16137.8A CN104097442B (zh) 2014-07-04 2014-07-04 一种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16137.8A CN104097442B (zh) 2014-07-04 2014-07-04 一种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7442A true CN104097442A (zh) 2014-10-15
CN104097442B CN104097442B (zh) 2016-08-31

Family

ID=51666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6137.8A Active CN104097442B (zh) 2014-07-04 2014-07-04 一种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9744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3985A (zh) * 2018-01-17 2018-08-14 李玉杰 一种木材半成品或成品的加工工艺
CN108978192A (zh) * 2018-05-23 2018-12-11 广东德美精细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远红外负离子功能涂层加工工艺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工艺
CN111571751A (zh) * 2020-06-08 2020-08-25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炭化处理剂及炭化地板的制备方法
CN113337159A (zh) * 2021-07-27 2021-09-03 香冉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痕迹显现墨水以及运用该高温痕迹显现墨水进行痕迹显现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13158A (en) * 1971-12-11 1975-11-0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Decorative laminated structur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1638032A (zh) * 2008-07-30 2010-02-03 王友平 一种木材炭化纹饰工艺
CN102514064A (zh) * 2011-12-16 2012-06-27 浙江大东吴绿家木业有限公司 一种浮雕地板制作方法
CN102528878A (zh) * 2011-12-26 2012-07-04 福建省漳平木村林产有限公司 一种防火防水炭化木生产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3985A (zh) * 2018-01-17 2018-08-14 李玉杰 一种木材半成品或成品的加工工艺
CN108978192A (zh) * 2018-05-23 2018-12-11 广东德美精细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远红外负离子功能涂层加工工艺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工艺
CN108978192B (zh) * 2018-05-23 2020-12-04 广东德美精细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远红外负离子功能涂层加工工艺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工艺
CN111571751A (zh) * 2020-06-08 2020-08-25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炭化处理剂及炭化地板的制备方法
CN113337159A (zh) * 2021-07-27 2021-09-03 香冉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痕迹显现墨水以及运用该高温痕迹显现墨水进行痕迹显现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7442B (zh)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7442B (zh) 一种在木质材料上制作烫画的方法
CN104695277B (zh) 一种装饰板材饰面纸及其生产方法
CN109518497B (zh) 无纺布及其印花方法
CN100582358C (zh) 一种蜡染家用纺织面料的制造方法
CN104191482A (zh) 一种利用双氧水与碳酸钠漂白木材的方法
CN102535790A (zh) 一种高仿真弹性外墙饰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2864652B (zh) 丝绸染绘方法
CN105235436B (zh) 一种皮画
CN105505176B (zh) 一种液态壁纸及拼版工艺
CN108004815A (zh) 转印用硅胶油墨
CN107672289A (zh) 卫星式染料免蒸的凹凸版直印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3589236A (zh) 一种用于涤素类面料的伞用水性油墨及其涂覆方法
CN105951479A (zh) 一种羊毛立体染色工艺
CN105803822A (zh) 一种天然植物染料的同色渐变防印方法及应用
CN105625054A (zh) 一种缇花涤纶面料数码直喷印花技术处理剂及一种缇花涤纶面料数码直喷印花工艺
CN104308929A (zh) 一种利用草酸漂白木材的方法
CN107447537A (zh) 一种环保皮革面料的制备方法
CN204940746U (zh) 数码直喷无缝墙布
CN104594076A (zh) 一种新型防染印花浆及其防染印花生产工艺
Asmah et al. Kanto;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batik production
KR101268632B1 (ko) 중탕가열에 의한 옻 처리방법, 제조된 옻칠액 코팅방법 및 그 제품
CN104308928A (zh) 一种亚氯酸钠漂白木材的配方及其使用方法
CN109944091A (zh) 一种柿漆漏板印染的方法及柿漆印花制品
CN104213438A (zh) 滩羊皮皮板印染及绘画工艺
CN108674083B (zh) 一种绘画底版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9

Address after: 311308 159 Chuangye street, Qingshanhu street, Lin'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IL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305 No.6 heting street, Qingshanhu street, Lin'an City,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ILK ACADEMY OF SCIENCES-TEXTILE MATE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