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6927A - 一种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6927A
CN104086927A CN201410300592.9A CN201410300592A CN104086927A CN 104086927 A CN104086927 A CN 104086927A CN 201410300592 A CN201410300592 A CN 201410300592A CN 104086927 A CN104086927 A CN 104086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re
water
earth
rare earth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005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6927B (zh
Inventor
李焕荣
杨大清
章昱昭
赵灿
李珍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3005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869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86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6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6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6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的组成包括稀土发光材料和聚乙烯醇(PVA);其中,质量比为稀土发光材料∶PVA=1∶1~4;所述的稀土发光材料中,包括含有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的LAPONITE RD纳米粘土、含氧的离子液体和水,其中,质量比为含有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的LAPONITE RD纳米粘土:含氧的离子液体=1∶1~3,水的质量为稀土发光材料的80%~85%;纳米粘土的平均粒径为30nm;纳米粘土中稀土离子质量百分含量为6%-7.5%。本发明制备的高效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是一种可揭的轻薄、大面积、柔性、热稳定性及光稳定性优异且机械强度高的新型高效发光薄膜。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隶属稀土发光材料领域,涉及一种透明发光薄膜,具体为一种基于高分子材料和人工合成纳米粘土的高效、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稀土元素和合适的有机配体结合形成的配合物,具有吸光能力强,荧光色彩丰富且色纯度高等优点,在发光材料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其缺点是对光和热不稳定,易分解,导致其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研究表明,将稀土有机配合物与沸石、粘土等基质结合在一起可有效提高其光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机械稳定性。另外,稀土配合物往往水溶性差,且在水溶液中由于水分子的荧光淬灭效应,它们的发光效率往往很低,这也严重限制了它们在生物荧光标记以及传感等方面的应用价值。通过设计和有机合成的方法可以合成出新型有机配体,得到水溶性好、在水溶液中发光效率高的有机配合物。然而,该方法往往涉及到繁琐的合成和纯化步骤。这导致反应周期长,合成成本高。因此,探索低成本且环境友好的制备方法,实现水溶性好、水中发光效率高的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显得尤为重要。
锂皂石是一种人工合成纳米粘土,在水中迅速分散成片状带电纳米粒子,每个片的直径为30nm,厚度为1nm。在水体系中具极强的成胶性能,具有优异的触变性、分散性、悬浮性和增稠性。以锂皂石为基质,掺杂铕β-二酮配合物,并利用水溶性的含氧离子液体进行修饰,他们的荧光性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提高:荧光强度强度提高了几百倍,荧光效率和荧光寿命也有很大的提高。该纳米颗粒分散到水中仍保持较高的发光性能(参考专利:201410160081.1)。为便于应用,将该纳米颗粒与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复合,制备柔性且发光效率高的透明薄膜显得尤为重要。
本发明通过将制备出的水溶性高效稀土发纳米颗粒与聚乙烯醇(PVA)进行复合的方法,制备出大面积、柔性、热稳定性及光稳定性优异且机械强度高的新型高效发光薄膜。该发明拓宽了稀土配合物应用领域的新途径,对于稀土发光材料器件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VA(聚乙烯醇)是由聚醋酸乙烯酯水解而成的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其分子主链为碳链,每一个重复单元上含有一个羟基,由于羟基尺寸小,极性强,容易形成氢键,因此PVA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成膜性、黏结力、乳化性,耐油脂性和耐溶剂性,其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化纤、涂料和薄膜等工业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高分子材料的高效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在现有的稀土发光材料的基础上,加入了PVA这一高分子聚合材料,实现了稀土发光材料与高分子材料很好的复合,这种薄膜与以往滴到玻璃片上的发光薄膜不同,是一种可揭的轻薄、大面积、柔性、热稳定性及光稳定性优异且机械强度高的新型高效发光薄膜。稀土配合物在经过水处理的锂皂石LAPONITE RD中,发光强度和寿命,以及量子效率都有了很大提高。然后再将其与水溶性的PVA材料进行复合,得到的发光薄膜融合了它们的各方面优势,不只是在紫外灯下,在阳光下微弱的紫外线中也也可以呈现中很明亮的红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该薄膜的组成包括稀土发光材料和聚乙烯醇(PVA);其中,质量比为稀土发光材料:PVA=1:1~4;所述的稀土发光材料中,包括含有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的LAPONITE RD纳米粘土、含氧的离子液体和水,其中,质量比为含有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的LAPONITE RD纳米粘土:含氧的离子液体=1:1~3,水的质量为稀土发光材料的80%~85%;纳米粘土的平均粒径为30nm;纳米粘土中稀土离子质量百分含量为6%-7.5%。
所述的发光稀土配合物为:Ln(TTA)3,配体TTA为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
所述的稀土元素具体为Ln:Nd、Sm、Eu、Gd、Dy、Ho、Er、Tm和Yb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含氧离子液体为带硅氧烷的离子液体(3-三乙氧基硅烷基丙基氯化烷基咪唑)、羧酸离子液体(N’—(2—羧基)乙基溴化甲基咪唑)、羟基离子液体(N’—(2—羟基)乙基溴化甲基咪唑)或N-丙酮基氯化吡啶;
其中,带硅氧烷的离子液体(3-三乙氧基硅烷基丙基氯化烷基咪唑)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羧酸离子液体(N’—(2—羧基)乙基溴化甲基咪唑)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羟基离子液体(N’—(2—羟基)乙基溴化甲基咪唑)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N-丙酮基氯化吡啶的结构式如下:
所述的高效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锂皂石LAPONITE RD纳米粘土于反应器中,加入双蒸水溶解,超声,并搅拌至透明凝胶状态,再向其中加入0.1mol/L的LnCl3·6H2O乙醇溶液,在80℃油浴中回流24h,然后离心洗涤,干燥,得到离子交换的水溶性凝胶态粘土;其中,每1g纳米粘土加15ml双蒸水和10mlLnCl3.6H2O乙醇溶液;
(b)取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于反应器中,加入无水乙醇溶解,然后将凝胶状态的上步得到的离子交换的粘土加入其中,超声均匀后,离心洗涤,干燥,得到含有发光稀土有机配体的水溶性凝胶态纳米粘土;其中,每1g离子交换的粘土加0.29g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加10ml无水乙醇溶解;
(c)将含氧的离子液体加入水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上步得到含有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纳米粘土,超声,离心,得到水溶性的凝胶态粘土发光材料;其中质量比为得到的含有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纳米粘土:含氧的离子液体=1:2;
(d)将上步得到的水溶性稀土发光材料分散到水中,超声0.5h,得到的粘土溶液与用水溶解的PVA溶液等体积混合均匀后,再超声0.5h,采用滴加法滴加到玻璃片上50℃烘干,再从玻璃片上揭下来,得到一张轻薄、均匀,透明的发光薄膜;其中粘土溶液中每毫升水加5~20mg水溶性的稀土发光材料,PVA溶液中每毫升水加20mg聚乙烯醇(PVA)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是将在水中极易吸胀的锂皂石LAPONITE RD作为基质,先用水将粘土进行吸胀,将其中的阳离子与稀土离子交换,装载稀土配合物后,通过用水溶性强的各种含氧离子液体修饰,得到在水中发光性能优异的纳米粘土凝胶。然后将该凝胶态纳米粘土分散在水中,与PVA水溶液超声均匀后,直接滴加到玻璃片上成膜。方法简单,容易,环保,整个实验过程只涉及到水和乙醇,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而且以大量水为介质,不仅使其发光量子效率很高,还能够提高稀土离子在无机基质中溶解浓度和其发光性能。例如,LA-EuTTA:硅烷化离子液体Ⅱ-PVA为例,虽然其中仅含微量的稀米发光材料,但其量子效率高达44%。与LA-EuTTA:硅烷化离子液体Ⅱ发光性能相比,加上PVA后,发光强度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发光材料的浓度降低了5倍左右。如果同浓度相比,LA-EuTTA:硅烷化离子液体Ⅱ-PVA的发光性能没有降低。
(2)本发明制备的高效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是一种可揭的轻薄、大面积、柔性、热稳定性及光稳定性优异且机械强度高的新型高效发光薄膜。以硅烷化离子液体Ⅱ为例,该薄膜是用LA-EuTTA-Ⅱ和PVA混合均匀得到的,薄膜被阳光中的微弱紫外线激发,就会有明亮的红光。通过其拉伸应变曲线可知其有较好的柔性;从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出薄膜非常均匀,横截断面有明显的层状结构。该产品可以用于新兴的光电和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方面。
(3)本发明在整个流程中只用到了水和乙醇,不仅环保,成本低,而且操作简单;主要溶剂是水,通过以在水中可吸胀的人工合成纳米粘土和水溶性良好的PVA材料为基质,没有使稀土发光在水中淬灭,而是保护了稀土发光材料很高的发光强度和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的扫描电镜照片。其中a为放大倍率为100倍的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的扫描电镜照片,b为放大倍率为60000倍的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的扫描电镜照片,c为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横截断面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为实施例1中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的机械性能测试。其中a为拉伸实验的力与位移图,b为拉伸试验的应力应变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LA-EuTTA-Ⅱ-PVA的激发光谱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LA-EuTTA-Ⅱ-PVA的发射光谱图。
图5为实施例1中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LA-EuTTA-Ⅱ-PVA的荧光寿命图。
图6为实施例2中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的机械性能测试。其中a为拉伸实验的力与位移图,b为拉伸试验的应力应变图。
图7为实施例2中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LA-EuTTA-Ⅷ-PVA的激发光谱图。
图8为实施例2中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LA-EuTTA-Ⅷ-PVA的发射光谱图。
图9为实施例2中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LA-EuTTA-Ⅷ-PVA的荧光寿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列举以下实施例,但其对发明的范围无任何限制。
本发明涉及的锂皂石LAPONITE RD纳米粘土是由市售的美国洛克伍德公司生产的一种白色粉末,主要成分是SiO2,是一种合成的片状硅酸盐。它不溶解于水但可在水中水合膨胀形成无色透明的胶体,即便在很低的浓度下,LAPONITE RD也具有极佳的触变性和屈服值。经过插层、组装、修饰后,所得粘土平均粒径为30nm,厚度为1nm;涉及到的PVA(聚乙烯醇)是市售的一种乳白色或微黄色的蜡状薄片或颗粒,易溶于水;
实施例1
(1)取1g锂皂石LAPONITE RD于100ml烧瓶中,加入15ml双蒸水溶解,超声,并用玻璃棒搅拌至透明凝胶状态(大约30min),然后向其中加入10ml0.1mol/L EuCl3·6H2O乙醇溶液,在80℃油浴中回流24h。离心,干燥后,得到离子交换后的水溶性凝胶态纳米粘土,记作LA-Eu。
(2)取0.29g(1.308mmol,)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于100ml烧瓶中(Ln离子摩尔数相对TTA过量),加入10ml无水乙醇溶解,然后将上步得到的凝胶状态的LA-Eu加入烧瓶,超声,再加入6ml无水乙醇,反应5h后,离心,干燥,得到含有发光稀土有机配体的水溶性凝胶态纳米粘土,记作LA-EuTTA。
(3)取上步得到物质LA-EuTTA2倍质量的硅烷化离子液体Ⅱ加入到10mL水中(水的加入量确保溶解即可),完全溶解后,将LA-EuTTA加入其中,超声,离心,得到发红光的水溶性凝胶态粘土(水溶性高效稀土发光材料),记为LA-EuTTA-Ⅱ。由发光材料的热重测试分析,水为发光材料本身质量的81%,经EDTA滴定法方法测得,纳米粘土中稀土离子质量百分含量为6.3%。
(4)将200mg聚乙烯醇(PVA)材料溶于10ml水中,在100℃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再取LA-EuTTA-Ⅱ50mg分散到10ml水中,超声分散均匀后,加入PVA溶液,待二者混合均匀后,超声0.5h,采用滴加法滴加到玻璃片上,滴加过程中不能有溶液流走,保证溶液全部在玻璃片上。然后50℃烘干,再从玻璃片上揭下来,得到一张轻薄、均匀,透明的发光薄膜。
图1为实施例1中柔性透明发光薄膜的扫描电镜照片。其中a为放大倍率为100倍的柔性透明发光薄膜的扫描电镜照片,b为放大倍率为60000倍的柔性透明发光薄膜的扫描电镜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柔性透明发光薄膜基本没有颗粒,呈现出透明、均匀的性质。其中c为柔性透明发光薄膜横截断面的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出断面呈层状结构,且薄膜厚度约为25μm。图2为实施例1中柔性透明发光薄膜的机械性能测试。其中a为拉伸实验的力与位移图,从图中可知其拉伸位移能超过40mm。其中b为拉伸试验的应力应变图,从图中可知断裂伸长率能达到283.55%,最大应力可以达到15MPa。图3为实施例1中柔性透明发光薄膜的激发光谱图,图4为实施例1中柔性透明发光薄膜的发射光谱图,稀土离子Eu3+在612nm处的红光特征发射峰最高,即薄膜的发光颜色为红色。而且,虽然与加PVA之前相比,发光强度有所下降,但是是由于发光薄膜中稀土发光材料的浓度很低所导致。同样浓度的话,发光强度没有降低。
实施例2
步骤(1)(2)同实施例1,将步骤(3)和(4)中的硅烷化离子液体Ⅱ改为N-丙酮基氯化吡啶,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得到透明的发光薄膜LA-EuTTA-Ⅷ-PVA。该薄膜同实施例1中也具有轻薄、均匀,透明的性质,且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图6为实施例1中柔性透明发光薄膜的机械性能测试。其中a为拉伸实验的力与位移图,从图中可知其拉伸位移能超过44mm。其中b为拉伸试验的应力应变图,从图中可知断裂伸长率能达到264.56%,最大应力可以达到10MPa。图7为实施例2中柔性透明发光薄膜的激发光谱图,图8为实施例2中柔性透明发光薄膜的发射光谱图,稀土离子Eu3+在612nm处的红光特征发射峰最高,在紫外灯下,该发光材料也呈明显的亮红色。
实施例3
步骤(1)(2)同实施例1,将步骤(3)和(4)中的硅烷化离子液体Ⅱ改为羟基离子液体,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得到透明的发光薄膜LA-EuTTA-Ⅶ-PVA。该薄膜同实施例1中也具有轻薄、均匀,透明的性质,且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在紫外灯下,该发光材料也呈明显的亮红色。薄膜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612nm。
实施例4
步骤(1)(2)同实施例1,将步骤(3)和(4)中的硅烷化离子液体Ⅱ改为羧酸离子液体Ⅵ,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得到透明的发光薄膜LA-EuTTA-Ⅵ-PVA。该薄膜同实施例1中也具有轻薄、均匀,透明的性质,且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在紫外灯下,该发光材料也呈明显的亮红色。薄膜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612nm。
实施例5
步骤(1)(2)同实施例1,将步骤(3)和(4)中的硅烷化离子液体Ⅱ改为硅烷化离子液体Ⅰ,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得到水溶性的凝胶态发光材料LA-EuTTA-Ⅰ-PVA。该薄膜同实施例1中也具有轻薄、均匀,透明的性质,且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在紫外灯下,该发光材料也呈明显的亮红色。薄膜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612nm。
实施例6
步骤(1)(2)同实施例1,将步骤(3)和(4)中的硅烷化离子液体Ⅱ改为硅烷化离子液体Ⅲ,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得到水溶性的凝胶态发光材料LA-EuTTA-Ⅲ-PVA。该薄膜同实施例1中也具有轻薄、均匀,透明的性质,且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在紫外灯下,该发光材料也呈明显的亮红色。薄膜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612nm。
实施例7
步骤(1)(2)同实施例1,将步骤(3)和(4)中的硅烷化离子液体Ⅱ改为硅烷化离子液体Ⅳ,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得到水溶性的凝胶态发光材料LA-EuTTA-Ⅳ-PVA。该薄膜同实施例1中也具有轻薄、均匀,透明的性质,且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在紫外灯下,该发光材料也呈明显的亮红色。薄膜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612nm。
实施例8
步骤(1)(2)同实施例1,将步骤(3)和(4)中的硅烷化离子液体Ⅱ改为硅烷化离子液体Ⅴ,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得到水溶性的凝胶态发光材料LA-EuTTA-Ⅴ-PVA。该薄膜同实施例1中也具有轻薄、均匀,透明的性质,且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在紫外灯下,该发光材料也呈明显的亮红色。薄膜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612nm。
实施例9
步骤(1)(2)(4)同实施例1,将步骤(3)中2倍质量的硅烷化离子液体Ⅱ改为1倍质量的硅烷化离子液体Ⅱ,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得到透明的发光薄膜。该薄膜同实施例1中也具有轻薄、均匀,透明的性质,且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在紫外灯下,该发光材料也呈明显的亮红色。薄膜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612nm。
实施例10
步骤(1)(2)(4)同实施例1,将步骤(3)中2倍质量的硅烷化离子液体Ⅱ改为3倍质量的硅烷化离子液体Ⅱ,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得到透明的发光薄膜。该薄膜同实施例1中也具有轻薄、均匀,透明的性质,且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在紫外灯下,该发光材料也呈明显的亮红色。薄膜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612nm。
实施例11
步骤(1)(2)(3)同实施例1,将步骤(4)中取LA-EuTTA-Ⅱ50mg改为取LA-EuTTA-Ⅱ100mg,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得到透明的发光薄膜。该薄膜同实施例1中也具有轻薄、均匀,透明的性质,且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在紫外灯下,该发光材料也呈明显的亮红色。薄膜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612nm。
实施例12
将步骤1中的0.1mol/L EuCl3·6H2O乙醇溶液改为0.1mol/L NdCl3·6H2O乙醇溶液,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可以得到LAPONITE RD纳米粘土凝胶钕配合物发光材料,产品性能同实施例1。
实施例13
将步骤1中的0.1mol/L EuCl3·6H2O乙醇溶液改为0.1mol/L ErCl3·6H2O乙醇溶液,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可以得到LAPONITE RD纳米粘土凝胶铒配合物发光材料,产品性能同实施例1。
实施例14
将步骤1中的0.1mol/L EuCl3·6H2O乙醇溶液改为0.1mol/L GdCl3·6H2O乙醇溶液,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可以得到LAPONITE RD纳米粘土凝胶钆配合物发光材料,产品性能同实施例1。
实施例15
将步骤1中的0.1mol/L EuCl3·6H2O乙醇溶液改为0.1mol/L DyCl3·6H2O乙醇溶液,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可以得到LAPONITE RD纳米粘土凝胶镝配合物发光材料,产品性能同实施例1。
实施例16
将步骤1中的0.1mol/L EuCl3·6H2O乙醇溶液改为0.1mol/L HoCl3·6H2O乙醇溶液,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可以得到LAPONITE RD纳米粘土凝胶钬配合物发光材料,产品性能同实施例1。
实施例17
将步骤1中的0.1mol/L EuCl3·6H2O乙醇溶液改为0.1mol/L SmCl3·6H2O乙醇溶液,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可以得到LAPONITE RD纳米粘土凝胶钐配合物发光材料,产品性能同实施例1。
实施例18
将步骤1中的0.1mol/L EuCl3·6H2O乙醇溶液改为0.1mol/L TmCl3·6H2O乙醇溶液,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可以得到LAPONITE RD纳米粘土凝胶铥配合物发光材料,产品性能同实施例1。
实施例19
将步骤1中的0.1mol/L EuCl3·6H2O乙醇溶液改为0.1mol/L YbCl3·6H2O乙醇溶液,其他条件不变。最终可以得到LAPONITE RD纳米粘土凝胶镱配合物发光材料,产品性能同实施例1。
本发明未述事宜为公知技术。

Claims (8)

1.一种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其特征为该薄膜的组成包括稀土发光材料和聚乙烯醇(PVA);其中,质量比为稀土发光材料:PVA=1:1~4;所述的稀土发光材料中,包括含有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的LAPONITE RD纳米粘土、含氧的离子液体和水,其中,质量比为含有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的LAPONITE RD纳米粘土:含氧的离子液体=1:1~3,水的质量为稀土发光材料的80%~85%;纳米粘土的平均粒径为30nm;纳米粘土中稀土离子质量百分含量为6%-7.5%;所述的发光稀土配合物为:Ln(TTA)3,配体TTA为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其特征为所述的稀土元素具体为Ln:Nd、Sm、Eu、Gd、Dy、Ho、Er、Tm和Yb中的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其特征为所述的含氧离子液体为带硅氧烷的离子液体(3-三乙氧基硅烷基丙基氯化烷基咪唑)、羧酸离子液体(N’—(2—羧基)乙基溴化甲基咪唑)、羟基离子液体(N’—(2—羟基)乙基溴化甲基咪唑)或N-丙酮基氯化吡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其特征为带硅氧烷的离子液体(3-三乙氧基硅烷基丙基氯化烷基咪唑)的结构式如下: 
或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其特征为羧酸离子液体(N’—(2—羧基)乙基溴化甲基咪唑)的结构式如下: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其特征为羟基离子液体(N’—(2—羟基)乙基溴化甲基咪唑)的结构式如下: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其特征为N-丙酮基氯化吡啶的结构式如下: 
8.如权利要求1所属的所述的高效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包括以下步骤: 
(a)取锂皂石LAPONITE RD纳米粘土于反应器中,加入双蒸水溶解,超声,并搅拌至透明凝胶状态,再向其中加入0.1mol/L的LnCl3·6H2O乙醇溶液,在80℃油浴中回流24h,然后离心洗涤,干燥,得到离子交换的水溶性凝胶态粘土;其中,每1g纳米粘土加15ml双蒸水和10mlLnCl3.6H2O乙醇溶液; 
(b)取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于反应器中,加入无水乙醇溶解,然后将凝胶状态的上步得到的离子交换的粘土加入其中,超声均匀后,离心洗涤,干燥,得到含有发光稀土有机配体的水溶性凝胶态纳米粘土;其中,每1g离子交换的粘土加0.29g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加10ml无水乙醇溶解; 
(c)将含氧的离子液体加入水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上步得到含有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纳米粘土,超声,离心,得到水溶性的凝胶态粘土发光材料;其中质量比为得到的含有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纳米粘土:含氧的离子液体=1:2; 
(d)将上步得到的水溶性稀土发光材料分散到水中,超声0.5h,得到的粘土溶液与用水溶解的PVA溶液等体积混合均匀后,再超声0.5h,采用滴加法滴加到玻璃片上50℃烘干,再从玻璃片上揭下来,得到一张轻薄、均匀,透明的发光薄膜;其中粘土溶液中每毫升水加5~20mg水溶性的稀土发光材料,PVA溶液中每毫升水加20mg聚乙烯醇(PVA)材料。 
CN201410300592.9A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0869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0592.9A CN104086927B (zh)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0592.9A CN104086927B (zh)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6927A true CN104086927A (zh) 2014-10-08
CN104086927B CN104086927B (zh) 2016-06-08

Family

ID=51634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00592.9A Active CN104086927B (zh) 2014-06-27 2014-06-27 一种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8692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8773A (zh) * 2015-08-07 2015-11-11 复旦大学 高发光性能硅纳米粒子荧光粉和发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81307A (zh) * 2016-07-18 2017-01-04 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含稀土的柔性壳聚糖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24550A (zh) * 2018-01-22 2018-08-21 内蒙古大学 一种含稀土的凝胶多糖柔性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76485A (zh) * 2018-01-22 2018-12-11 内蒙古大学 一种凝胶多糖与稀土复合的柔性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11914A (zh) * 2018-07-25 2019-01-0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稀土配合物紫外增强薄膜
CN114775093A (zh) * 2022-04-10 2022-07-22 青岛大学 解拉链碳纳米管锚固镧络合物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53463A1 (en) * 2001-09-18 2004-12-16 Yoji Inui Gas-barrier film and gas-barrier coating ag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CN101601973A (zh) * 2009-07-07 2009-12-1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沸石单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42824A (zh) * 2013-05-09 2013-08-14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功能化的沸石发光材料及其透明薄膜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53463A1 (en) * 2001-09-18 2004-12-16 Yoji Inui Gas-barrier film and gas-barrier coating ag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CN101601973A (zh) * 2009-07-07 2009-12-1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沸石单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42824A (zh) * 2013-05-09 2013-08-14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功能化的沸石发光材料及其透明薄膜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云辉 等: "《掺杂Eu(TTA)3phen的有机_无机杂化薄膜的合成与表征》", 《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1 November 2000 (2000-11-01), pages 437 - 440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8773A (zh) * 2015-08-07 2015-11-11 复旦大学 高发光性能硅纳米粒子荧光粉和发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81307A (zh) * 2016-07-18 2017-01-04 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含稀土的柔性壳聚糖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24550A (zh) * 2018-01-22 2018-08-21 内蒙古大学 一种含稀土的凝胶多糖柔性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76485A (zh) * 2018-01-22 2018-12-11 内蒙古大学 一种凝胶多糖与稀土复合的柔性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24550B (zh) * 2018-01-22 2020-08-04 内蒙古大学 一种含稀土的凝胶多糖柔性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76485B (zh) * 2018-01-22 2020-11-03 内蒙古大学 一种凝胶多糖与稀土复合的柔性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11914A (zh) * 2018-07-25 2019-01-0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稀土配合物紫外增强薄膜
CN109111914B (zh) * 2018-07-25 2021-06-0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稀土配合物紫外增强薄膜
CN114775093A (zh) * 2022-04-10 2022-07-22 青岛大学 解拉链碳纳米管锚固镧络合物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6927B (zh)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6927A (zh) 一种柔性稀土透明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Yi et al. Strong red-emitting near-infrared-to-visible upconversion fluorescent nanoparticles
Khattab et al. Photoluminescent spray-coated paper sheet: Write-in-the-dark
EP2584020B1 (en) Halosilicate 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uses thereof
CN102337136A (zh) 掺有金属纳米粒子的空心结构氧化物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9555A (zh) 铝酸盐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1142A (zh) 蓝色量子点复合颗粒、其制备方法、光电元件和光电设备
CN103923638B (zh) 一种水溶性高效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81307A (zh) 一种含稀土的柔性壳聚糖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60198B (zh) 镓酸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Xu et al. Improving 800 nm triggered upconversion emission for lanthanide-doped CaF2 nanoparticles through sodium ion doping
Ma et al. Tb 3+-containing supramolecular hydrogels: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and reversible sol–gel transitions induced by external stimuli
CN106319661A (zh) 一种制备高分子‑微/纳米发光复合纤维的方法
Zhai et al. Carbon dot/polyvinylpyrrolidone hybrid nanofibers with efficient solid-state photoluminescence constructed using an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CN106497560A (zh) 发光性能可控的碳点基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694991B (zh) 一种颜色可调的新型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86816B (zh) 一种表面功能化的水溶性稀土发光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Guo et al. Europium (III)-induced water-soluble nano-aggregates of hyaluronic acid and chitosan: structure and fluorescence
Hao et al. Highly luminescent and photostable core–shell dye nanoparticles for high efficiency bioimaging
Li et al. A facile method to prepare polymer functionalized carbon dots inspired by the mussel chemistry for LED application
Sun et al. Lanthanide complex-functionalized 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 with multicolor emission covered from 450 nm to 1700 nm
El-Naggar et al. Preparation of epoxy resin/rare earth doped aluminate nanocomposite toward photoluminescent and superhydrophobic transparent woods
Qiu et al. Ultraviolet and infrared excitable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counterfeiting applications
Guan et al. The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and energy transfer from Ce 3+ to Pr 3+ for YAG: Ce 3+ Pr 3+ phosphors
CN101870863B (zh) 表面功能基团可调的两亲性稀土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