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1644B - 功率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功率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1644B
CN104081644B CN201280068834.5A CN201280068834A CN104081644B CN 104081644 B CN104081644 B CN 104081644B CN 201280068834 A CN201280068834 A CN 201280068834A CN 104081644 B CN104081644 B CN 1040816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output
power supply
alternating current
single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88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1644A (zh
Inventor
藤田悟
山田隆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81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1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1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16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AC powered lo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1/00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2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5/27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29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for conversion of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4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4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4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 H02M5/45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45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AC powered loads
    • H02J9/063Common neutral, e.g. AC input neutral line connected to AC output neutral line and DC middle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Stand-By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AREA)
  • Ac-Ac Conver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交流电源的电压发生变动也能提供固定电压给负载的功率转换装置。该功率转换装置具备功率转换电路,其包括:逆变器电路(4),该逆变器电路(4)由开关元件(Q1)和开关元件(Q2)串联构成,且连接在由直流电源(Psp)和直流电源(Psn)串联构成的直流电源串联电路(30)的两端;交流输出端子(U),该交流输出端子(U)连接至开关元件(Q1)与开关元件(Q2)的连接点;交流输出端子(V),该交流输出端子(V)连接至直流电源(Psp)与直流电源(Psn)的连接点;双向开关元件(S1),该双向开关元件(S1)的一端连接至交流输出端子(U),另一端连接至交流电源(1)的端子(R);以及双向开关元件(S2),该双向开关元件(S2)的一端连接至交流输出端子(U),另一端连接至交流电源(1)的端子(S)。

Description

功率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的电压来产生规定的交流电压的功率转换装置。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即使交流电源的电压发生变动或者交流电源发生停电也能提供稳定的电压给负载的瞬时电压下降补偿装置及不间断供电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图15是用于说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常时逆变器供电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的图。该功率转换装置将交流电源的电压暂时转换成直流电压,并再次将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来提供给负载。
图中,1为单相交流电源,2为电容器,3为变流器电路,4为逆变器电路,5为滤波器电路,6为负载。
交流电源1的一端与变流器电路3的交流输入端子相连接。
变流器电路3的交流输入端子与交流电源1的一端相连接。在变流器电路3内,电抗器L的一端与交流输入端子相连接。电抗器L的另一端连接至开关元件Qp、Qn串联构成的开关元件串联电路的连接中点。开关元件串联电路的两端连接有电容器Cp、Cn串联构成的电容器串联电路。电容器串联电路的连接中点与交流电源1的另一端相连接。变流器电路3使开关元件Qp、Qn导通或断开来对交流电源1的电压进行整流,将电容器Cp、Cn充电至规定电压。分别被充电至规定电压的电容器Cp、Cn形成直流电源。
电容器2连接在变流器电路3的交流输入端子与电容器串联电路的连接中点之间。
逆变器电路4由串联连接的开关元件Q1、Q2构成。逆变器电路4与变流器电路3的直流输出端子相连接。逆变器电路4使开关元件Q1、Q2导通或断开,将由电容器Cp、Cn构成的直流电源的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
滤波器电路5由电抗器Lf1与电容器Cf1串联而构成。滤波器电路5的一端连接至开关元件Q1、Q2的连接中点。滤波器电路5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器串联电路的连接中点。滤波器电路5去除逆变器电路4输出的交流电压中的高频分量。
负载6的一端连接至电抗器Lf1与电容器Cf1的连接点。负载6的另一端与交流电源1的另一端相连接。从逆变器电路4输出的交流电压通过滤波器电路5后提供给负载6。
图16是用于说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常时工业供电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的图。
图中,在交流电源1与负载之间串联有开关7和变压器8的二次绕组。变流器电路3、逆变器电路4、滤波器电路5、电容器2之间的连接关系都与图15的实施方式相同。并且,变流器电路3的交流输入端子与变压器8的一次绕组的一端相连接。电容器串联电路的连接中点与交流电源1的另一端相连接,并且与变压器8的一次绕组的另一端相连接。此外,电抗器Lf1与电容器Cf1的连接点与负载6的一端相连接。
该功率转换装置在正常情况下将交流电源的电压提供给负载。当交流电源1的电压下降时,变流器电路3使开关元件Qp、Qn导通或断开,根据电容器串联电路所被充电的直流电压产生用于对下降的电压进行补偿的补偿电压。该补偿电压通过变压器8而叠加在交流电源1的电压上。然后,在交流电源1的电压上叠加了补偿电压后的电压被提供给负载6。这种情况下,电容器串联电路的充电由逆变器电路4来进行。
另外,当充电电源1发生了停电时,开关7将被断开。然后,逆变器电路4使开关元件Q1、Q2导通或断开,将电容器串联电路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并提供给负载6。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7-3370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1782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图15所示的功率转换装置中,在交流电源1向负载6提供交流电压之前,需要利用变流器电路3进行交流-直流电压转换和利用逆变器电路4进行直流-交流电压转换。并且,流过功率转换装置的电流至少要通过变流器电路3和逆变器电路4各自的开关元件各一次。即,流过功率转换装置的电流最少要通过开关元件2次以上。因此,在变流器电路3与逆变器电路4上分别会随着开关元件的通电而产生导通损耗。
另外,变流器电路3和逆变器电路4的开关元件Q1~Q4是基于由电容器Cp、Cn构成的直流电源的电压进行导通或断开动作的。因此,各个元件在导通或断开时会产生开关损耗。
因而,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由开关元件的导通损耗及开关损耗构成的功耗会变大。如果开关元件的功耗较大,则会导致功率转换装置的转换效率低下。
而在图16所示的功率转换装置中,为了补偿交流电压1的电压下降,需要设置变压器8。变压器8需要在工频下起到作用,因此尺寸很大。而且,在图16所示的功率转换装置中,当交流电源1发生了停电时,为了向负载6提供规定的交流电压,必须对变流器电路3和逆变器电路4的动作进行切换。
因而,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中,需要使用大型的工业变压器,从而导致功率转换装置的尺寸变大。此外,由于要对变流器电路3与逆变器电路4的动作进行切换,因此存在会干扰交流输出电压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交流电源的电压下降时及交流电源停电时也能输出交流输出电压而不会产生干扰的功率转换装置。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功耗的功率转换装置。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在进行电压补偿动作时不需要使用工频变压器的功率转换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是基于交流电压指令输出交流电压的功率转换装置,其包括:具有第一交流端子和第二交流端子的单相交流电源;以及由第一直流电源和第二直流电源串联构成的直流电源串联电路,在该直流电源串联电路中,第一直流电源与第二直流电源的连接点即中性点端子与第二交流端子相连接。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输出的电压是从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正侧电压、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负侧电压、中性点端子的电位即零电压、交流电源的电压这4个电平的电压中选择出的某一个电平的电压。
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正侧电压和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负侧电压要大于交流电源的电压的振幅值。
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在每一个具有预先设定的时间宽度且连续的控制期间内,将从4个电平的电压中选择出的一个电平的电压设为第一电压,将从4个电平的电压中选择出的另一个电平的电压设为第二电压。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宽度内互补地输出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
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是基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和交流电源的电压而选择的电压。
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在具有预先设定的时间宽度且相连续的控制期间中的各个控制期间内,从4个电平的电压中选择出绝对值在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绝对值以上且该值最接近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值的电压作为第一电压,并从4个电平的电压中选择出绝对值小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绝对值且该值最接近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值的电压作为第二电压。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在各控制期间内,将第一电压的输出时间与第二电压的输出时间的时间比设定为规定值,通过互补地输出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来输出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相对应的交流输出电压。
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在具有预先设定的时间宽度且相连续的控制期间中的各个控制期间内,当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零电压以上且交流电源的电压小于零电压时,将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正侧电压设为第一电压,将零电压设为第二电压。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当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零电压以上且交流电源的电压在零电压以上且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大于交流电源的电压时,将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正侧电压设为第一电压,将交流电源的电压设为第二电压。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当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零电压以上且交流电源的电压在零电压以上且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交流电源的电压以下时,将交流电源的电压设为第一电压,将零电压设为第二电压。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当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小于零电压且交流电源的电压小于零电压且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交流电源的电压以上时,将交流电源的电压设为第一电压,将零电压设为第二电压。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当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小于零电压且交流电源的电压小于零电压且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小于交流电源的电压时,将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负侧电压设为第一电压,将交流电源的电压设为第二电压。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当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小于零电压且交流电源的电压在零电压以上时,将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负侧电压设为第一电压,将零电压设为第二电压。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在各控制期间内,将第一电压的输出时间与第二电压的输出时间的时间比设定为规定值,通过互补地输出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来输出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相对应的交流输出电压。
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第一电压的输出时间取决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第一电压及第二电压。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第二电压的输出时间是从各控制期间的时间减去第一电压的输出时间后得到的时间。
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第一电压的输出时间是与交流输出电压与第二电压的差电压除以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差电压后得到的值对应的时间。
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交流输出电压在各控制期间内的平均值等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该控制期间内的平均值。
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与交流电源的电压同步。
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当交流电源的电压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偏差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时,输出交流电源的电压。
该功率转换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功率转换装置中,输出单相交流电压的功率转换电路由逆变器电路和双向开关电路构成。并且,其特征在于,逆变器电路是与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正侧端子相连接的正侧开关元件、和与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负侧端子相连接的负侧开关元件串联构成的开关元件串联电路。此外,其特征在于,双向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双向开关元件,该第一双向开关元件的一端与连接至正侧开关元件和负侧开关元件的连接点的第一交流输出端子相连接,另一端与交流电源的一端相连接;以及第二双向开关元件,该第二双向开关元件的一端与第一交流输出端子相连接,另一端与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中心点端子相连接。
发明效果
适用本发明的功率转换装置能够输出从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正侧电压、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负侧电压、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中性点电压、交流电源的电压这4个电平的电压中选择出的某一个电平的电压。而且,在输出交流电源的电压时,电流只要通过其中一个双向开关元件即可。
另外,适用本发明的功率转换装置能够减小施加在开关元件及双向开关元件上的电压。
因此,适用本发明的功率转换装置能够减小开关元件及双向开关元件上产生的功耗。
另外,适用本发明的功率转换装置将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周期分割成多个控制期间,在各控制期间中,分别在规定时间内输出4个电平的电压中绝对值在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绝对值以上且该值最接近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值的电压即第一电压、和4个电平的电压中绝对值小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绝对值且该值最接近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值的电压即第二电压,由此能够产生所期望的交流电压。
因此,适用本发明的功率转换装置无需使用工频变压器就能输出对电源电压的变动进行了补偿的交流电压。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双向开关元件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控制电路的动作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区域判定与脉宽指令α及元件选择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区域1中的交流输出电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区域2中的交流输出电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区域3中的交流输出电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区域4中的交流输出电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区域5中的交流输出电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区域6中的交流输出电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区域判定与脉宽指令α及元件选择之间的另一种关系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区域7中的交流输出电压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功率转换装置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功率转换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4来具体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功率转换装置的实施方式。图1~图14中所示的功率转换装置适用于瞬时电压下降补偿装置或不间断供电电源装置等即使交流电源的电压发生变动或者交流电源发生停电也能提供稳定的电压给负载的装置。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功率转换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利用交流电源的电压和2个直流电源串联构成的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电压,产生4个电平的电压。
图中,标号1为交流电源,标号2为电容器,标号30为直流电源串联电路,标号4为逆变器电路,标号5为滤波器电路,标号6为负载,标号100为双向开关电路,标号200为控制电路。
交流电源1是具有端子R和端子S的单相交流电源。交流电源1的端子R与端子S之间连接有电容器2。
直流电源串联电路30是由直流电源Psp和直流电源Psn串联构成的直流电源。直流电源Psp是正侧的直流电源。直流电源Psp的一端是输出正极性电压的正侧端子P。直流电源Psn是负侧的直流电源。直流电源Psn的一端是输出负极性电压的负侧端子N。直流电源Psp与直流电源Psn的串联点是输出零电压的中性点端子O。中性点端子O与交流电源1的端子S相连接。
逆变器电路4连接至直流电源串联电路30的正侧端子P与负侧端子N之间。逆变器电路4由开关元件串联电路构成。开关元件串联电路是一端与直流电源串联电路30的正侧端子P相连接的开关元件Q1、和一端与负侧端子N相连接的开关元件Q2串联构成的电路。
开关元件Q1与开关元件Q2的串联点与用于从逆变器电路4输出单相交流电压的交流输出端子U(第一交流输出端子)相连接。并且,直流电源串联电路30的中性点O与用于从逆变器电路4输出单相交流电压的交流输出端子U(第二交流输出端子)相连接。
双向开关电路100由双向开关元件S1(第一双向开关元件)和双向开关元件S2(第二双向开关元件)构成。双向开关元件S1的一端与交流输出端子U相连接,另一端与交流电源1的端子R相连接。双向开关元件S2的一端与交流输出端子U相连接,另一端与直流电源串联电路30的中性点端子O相连接。
交流输出端子U、V通过滤波器电路5而与负载6相连接。滤波器电路5去除逆变器电路4输出的交流电压中包含的高频分量。
这里,图2(a)~图2(d)中示出双向开关元件S1、S2的构成例。图2(a)中所示的双向开关元件由2个反向阻断型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反向并联而构成。图2(b)中所示的双向开关元件由不具备反向阻断耐压的IGBT和二极管串联而成的2组电路反向并联而构成。图2(c)中所示的双向开关元件由不具备反向阻断耐压的IGBT和二极管反向并联而成的2组开关元件反向串联而构成。图2(d)中所示的双向开关元件由将图2(c)所示的双向开关元件中的IGBT替换成MOSFET(Metal 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而构成。
逆变器电路4和双向开关电路100构成用于产生提供给负载6的交流电压的功率转换电路。该功率转换电路选择开关元件Q1、Q2和双向开关元件S1、S2中的某一个元件使其导通,并使其余3个元件断开。
当开关元件Q1导通时,向交流输出端子U输出直流电源Psp的正电压。当开关元件Q2导通时,向交流输出端子U输出直流电源Psn的负电压。当双向开关元件S1导通时,向交流输出端子U输出交流电源1的R端子电压。当双向开关元件S2导通时,向交流输出端子U输出零电压。即,该功率转换电路选择开关元件Q1、Q2和双向开关元件S1、S2中的某一个元件使其导通,从而能够向交流输出端子U输出直流电源Psp的正电压、直流电源Psn的负电压、交流电源1的R端子电压、零电压这4个电平的电压中的某一个电平的电压。
滤波器电路5由电抗器Lf1与电容器Cf1串联而构成。滤波器电路5连接在交流输出端子U与交流输出端子V之间(以下称为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电容器Cf1的两端连接着负载6。滤波器电路5去除输出到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的交流输出电压Vus中的高频分量。从滤波器电路5输出的电压被提供给负载6。
控制电路200将后述的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周期分割成多个控制期间。控制电路200在每一个控制期间内生成使开关元件Q1、Q2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G1、G2、以及使双向开关元件S1、S2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Gs1、Gs2。该控制期间是具有预先设定的时间宽度且连续的期间。
以下,将用于控制开关元件Q1、Q2及双向开关元件S1、S2导通或断开的控制期间的长度称为开关周期T。
取决于开关周期T的开关频率优选为比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频率足够高的频率。例如,在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频率为工频的情况下,开关频率优选为1kHz以上。另外,开关周期T并不一定要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一个周期同步,也可以是不同步的。
图3是用于说明控制电路200生成控制信号的的动作的框图。
向控制电路200输入由电压检测器301检测出的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由电压检测器302检测出的直流电源Psp的电压Vps、以及由电压检测器303检测出的直流电源Psn的电压Vns。控制电路200根据这3个电压的关系,生成用于控制开关元件Q1、Q2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G1、G2、以及用于控制双向开关元件S1、S2导通或断开的控制信号Gs1、Gs2。
具体而言,控制电路200按照下述方式生成控制信号G1、G2和控制信号Gs1、Gs2。
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生成电路201基于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生成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例如是与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同步且振幅与交流电源1的额定电压相等的交流输出电压指令。
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也可以是与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不同步的交流输出电压指令。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也可以是振幅与交流电源1的额定电压不同的交流输出电压指令。
向电压判定电路202输入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和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电压判定电路202利用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和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输出相应的开关周期T所属的区域信号δ。区域信号δ被分为区域1~6。
图4是用于说明控制电路200所进行的区域判定与脉宽指令α及元件选择之间的关系的图。
电压判定电路202在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与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的关系满足Vus*≥0且Vrs<0时,判定该开关周期T处于区域1。
电压判定电路202在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与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的关系满足Vus*≥0且Vrs≥0且Vrs<Vus*时,判定该开关周期T处于区域2。
电压判定电路202在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与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的关系满足Vus*≥0且Vrs≥0且Vrs≥Vus*时,判定该开关周期T处于区域3。
电压判定电路202在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与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的关系满足Vus*<0且Vrs<0且Vrs≤Vus*时,判定该开关周期T处于区域4。
电压判定电路202在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与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的关系满足Vus*<0且Vrs<0且Vrs>Vus*时,判定该开关周期T处于区域5。
电压判定电路202在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与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的关系满足Vus*<0且Vrs≥0时,判定该开关周期T处于区域6。
在各区域中,选择4个元件中的一个元件作为H桥臂元件,选择另一个元件作为L桥臂元件。剩下的没有被选为H桥臂元件和L桥臂元件的2个元件称为断开桥臂元件。
H桥臂元件导通时,能够将4个电平的电压中在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以上且最接近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的电压(第一电压)输出至交流输出端子U。H桥臂元件在与后述的脉宽指令α相对应的时间(H桥臂导通时间)的期间内导通。
L桥臂元件导通时,能够将4个电平的电压中小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且最接近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的电压(第二电压)输出至交流输出端子U。L桥臂元件在开关周期T减去H桥臂导通时间后得到的时间(L桥臂导通时间)的期间内导通。
断开桥臂元件在该开关周期T内始终断开。
回到图3,向脉宽指令选择电路203输入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直流电源Psp的电压Vps、直流电源Psn的电压Vns、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以及区域信号δ。脉宽指令选择电路203基于这些输入信号,计算出针对H桥臂元件的脉宽指令α(导通时间与开关周期T之比)。
区域1~6的脉宽指令α通过下式求出。
[数学式1]
向比较器204输入脉宽指令α和由载波信号生成电路206所生成的载波信号Sc。比较器204对脉宽指令α和载波信号Sc进行比较,生成用于使H桥臂元件导通的信号Hon。当H桥臂导通信号Hon为高电平时,H导通元件在开关周期T内的H桥臂导通时间的期间内导通。
逻辑反相器207使H桥臂导通信号Hon的高电平或低电平反转为低电平或高电平,生成用于使L桥臂元件导通的信号Lon。当L桥臂导通信号Lon为高电平时,L导通元件在开关周期T内的L桥臂导通时间的期间内导通。
向脉冲分配电路205输入H桥臂导通信号Hon、L桥臂导通信号Lon及区域信号δ。脉冲分配电路205将H桥臂导通信号Hon分配给按照区域信号δ所选择的H桥臂元件的控制信号。脉冲分配电路205还将L桥臂导通信号Hon分配给按照区域信号δ所选择的L桥臂元件的控制信号。并且,脉冲分配电路205针对断开桥臂元件生成用于使其在该开关周期T的期间内断开的控制信号。
如上所述,H桥臂元件导通时,能够将4个电平的电压中在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以上且最接近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的电压(第一电压)输出至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而L桥臂元件导通时,能够将4个电平的电压中小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且最接近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的电压(第二电压)输出至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
根据图4,在区域1的情况下,H桥臂元件为开关元件Q1,L桥臂元件为双向开关元件S2,断开桥臂元件为开关元件Q2和双向开关元件S1。在区域2的情况下,H桥臂元件为开关元件Q1,L桥臂元件为双向开关元件S1,断开桥臂元件为开关元件Q2和双向开关元件S2。在区域3的情况下,H桥臂元件为双向开关元件S1,L桥臂元件为双向开关元件S2,断开桥臂元件为开关元件Q1和Q2。在区域4的情况下,H桥臂元件为双向开关元件S1,L桥臂元件为双向开关元件S2,断开桥臂元件为开关元件Q1和Q2。在区域5的情况下,H桥臂元件为开关元件Q2,L桥臂元件为双向开关元件S1,断开桥臂元件为开关元件Q1和双向开关元件S2。在区域6的情况下,H桥臂元件为开关元件Q2,L桥臂元件为双向开关元件S2,断开桥臂元件为开关元件Q1和双向开关元件S1。
接下来,参照图5~图7,说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为正(区域1~3)时开关周期T内的交流输出电压Vus与4个元件的导通断开动作之间的关系。
图5(a)是用于说明区域1中输出到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的正的交流输出电压Vus的图。图5(b)~图5(e)是用于说明在该区域中开关元件Q1、Q2与双向开关元件S1、S2的动作的图。
在该区域中,H桥臂元件为开关元件Q1。L桥臂元件为双向开关元件S2。断开桥臂元件为开关元件Q2和双向开关元件S1。因此,开关元件Q1在导通时间TH1的期间内导通(图5(b))。然后,双向开关元件S2在导通时间TL1的期间内导通(图5(e))。开关元件Q2和双向开关元件S1均断开(图5(c)、图5(d))。
导通时间TH1是基于式(1)所求出的脉宽指令α,针对开关周期T计算出的时间。导通时间TL1是开关周期T减去导通时间TH1后得到的时间。
当开关元件Q1导通时,向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输出第一电压即直流电源Psp的电压Vps。当双向开关元件S2导通时,向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输出第二电压即零电压(图5(a))。输出到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的电压的平均值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相等。
在开关周期T内输出的电压也可以是第二电压、第一电压的顺序。这一情况在后面的说明中也一样。
图6(a)是用于说明区域2中输出到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的正的交流输出电压Vus的图。图6(b)~图6(e)是用于说明在该区域中开关元件Q1、Q2与双向开关元件S1、S2的动作的图。
在该区域中,H桥臂元件为开关元件Q1。L桥臂元件为双向开关元件S1。断开桥臂元件为开关元件Q2和双向开关元件S2。因此,开关元件Q1在导通时间TH2的期间内导通(图6(b))。然后,双向开关元件S1在导通时间TL2的期间内导通(图6(d))。开关元件Q2和双向开关元件S2均断开(图6(c)、图6(e))。
导通时间TH2是基于式(2)所求出的脉宽指令α,针对开关周期T计算出的时间。导通时间TL2是开关周期T减去导通时间TH2后得到的时间。
于是,当开关元件Q1导通时,向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输出第一电压即直流电源Psp的电压Vps。当双向开关元件S1导通时,向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输出第二电压即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图6(a))。输出到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的电压的平均值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相等。
图7(a)是用于说明区域3中输出到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的正的交流输出电压Vus的图。图7(b)~图7(e)是用于说明在该区域中开关元件Q1、Q2与双向开关元件S1、S2的动作的图。
在该区域中,H桥臂元件为双向开关元件S1。L桥臂元件为双向开关元件S2。断开桥臂元件为开关元件Q1和开关元件Q2。因此,双向开关元件S1在导通时间TH3的期间内导通(图7(b))。然后,双向开关元件S2在导通时间TL3的期间内导通(图7(d))。开关元件Q1和开关元件Q2均断开(图7(c)、图7(e))。
导通时间TH3是基于式(3)所求出的脉宽指令α,针对开关周期T计算出的时间。导通时间TL3是开关周期T减去导通时间TH3后得到的时间。
于是,当双向开关元件S1导通时,向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输出第一电压即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当双向开关元件S2导通时,向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输出第二电压零电压(图7(a))。输出到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的电压的平均值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相等。
图8~图10是用于说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为负(区域4~6)时开关周期T内的交流输出电压Vus与4个元件的导通断开动作之间的关系。
图8是用于说明区域4中的交流输出电压的图。
根据电路的对称性,区域4是开关元件Q1、Q2与双向开关元件S1、S2进行与区域3大致相同的动作的区域。在该区域中,向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输出平均电压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相等的负电压。
图9是用于说明区域5中的交流输出电压的图。
根据电路的对称性,区域5是开关元件Q1与开关元件Q2的动作与区域2的情况相反,其余动作大致相同的区域。在该区域中,向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输出平均电压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相等的负电压。
图10是用于说明区域6中的交流输出电压的图。
根据电路的对称性,区域6是开关元件Q1与开关元件Q2的动作与区域1的情况相反,其余动作大致相同的区域。在该区域中,向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输出平均电压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相等的负电压。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电路在每一个开关周期T中选择所需的H桥臂元件和L桥臂元件,以产生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相等的交流输出电压Vus。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电路在开关周期T内,使H桥臂元件和L桥臂元件分别在规定时间内导通,从而能够在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产生平均电压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相等的电压。
例如,当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小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时,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电路能够通过区域2和区域5的动作,在规定时间内使直流电源串联电路30的电压Vps和Vns叠加在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上,从而产生交流输出电压Vus。
另外,当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大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时,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电路能够通过区域3和区域4的动作,使交流电源1的电压下降,从而产生交流输出电压Vus。
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电路还能够通过区域1和区域6的动作,产生极性与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相反的交流输出电压Vus。此时产生的交流输出电压Vus是相位与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相差很大的电压。
即,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利用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和直流电源串联电路30的电压Vps、Vns,能够将提供给负载6的交流输出电压Vus维持在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电路无法输出比直流电源Psp的电压Vps要高的电压,也无法输出比直流电源Psn的电压Vns要低的电压。因此,当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大于直流电源Psp的电压Vps时,以及当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小于直流电源Psn的电压Vns时,适合进行使所有元件都断开等保护动作。
另外,当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大于直流电源Psp的电压Vps时,也可以使开关元件Q1始终维持在导通的状态。当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小于直流电源Psn的电压Vns时,也可以使开关元件Q2始终维持在导通的状态。
在图13所示的功率转换装置中,逆变器电路的开关元件在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正侧电压和负侧电压之间进行导通断开的动作。
而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中,开关元件和双向开关元件在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间进行导通断开的动作。如上所述,第一电压是在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以上且最接近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的电压。第二电压是小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且最接近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的电压。由图5~图10可知,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间的电压差比直流电源的电压Vps、Vns的大小要小。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电路4的开关元件在导通和断开时产生的开关损耗比图13所示的功率转换装置的开关元件的开关损耗要小。同样,本实施方式的双向开关电路100的双向开关元件在导通和断开时产生的开关损耗也比图13所示的功率转换装置的开关元件的开关损耗要小。
即,如果将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的开关频率设为与图13所示的逆变器电路4的开关频率相同,则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相比于图13所示的逆变器电路4,能够降低开关损耗。
尤其是交流输出电压Vus与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同步时较为优选。如果交流输出电压Vus与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同步,则施加在开关元件Q1、Q2与双向开关元件S1、S2上的电压能够更小。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减小这些元件上产生的开关损耗。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的交流输出电压Vus在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间变化。因此,施加在电抗器Lf1上的电压变小。
流过电抗器Lf1的纹波电流与电压时间积(电压的变化幅度×电压的脉冲宽度)成正比,与电感值成反比。当电感值相同时,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的电压时间积较小,因此流过电抗器Lf1的纹波电流较小。如果纹波电流变小,则电抗器Lf1上的损耗(主要是铁损)也变小。因此,能够实现电抗器Lf1的低损耗。
另一方面,在纹波电流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减小电抗器Lf1的电感值。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电抗器Lf1的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即使是在交流电源1发生了停电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与交流电源1正常时相同的逻辑处理,在每一个开关周期T内选择H桥臂元件和L桥臂元件。并且,与交流电源1正常时的情况相同,通过使所选择的H桥臂元件和L桥臂元件进行导通和断开,能够将交流输出电压Vus维持在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电路在进行控制以将交流输出电压Vus维持在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时,无需设置用于检测交流电源1停电的单元。
接下来,图11是用于说明控制电路200所进行的区域判定与脉宽指令α及元件选择之间的另一种关系的图。图12是用于说明在区域7中交流输出电压Vus、开关元件Q1、Q2、双向开关元件S1、S2的动作的图。
控制电路200的结构与图3中所示的控制电路相同。但是,电压判定电路20除了判定图4所示的区域1~6以外,还对区域7进行判定。区域7是用于向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输出交流电源1的电压的区域。
下面,根据图3、图11和图12,以与区域7有关的控制电路200的动作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上文已说明的区域1~6公共的部分,省略其说明。
在每一个开关周期T内,向电压判定电路202输入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和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电压判定电路202在两个电压的关系满足|Vus*-Vrs|<ΔVus*的条件时,判定该开关周期T处于区域7。此时,电压判定电路202输出表示区域7的区域信号δ。
ΔVus*是用于判定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的值相对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的值落在规定范围内的基准量。当负载6允许输入电压在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10%的范围内变动时,基准量ΔVus*是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的10%相当的量。基准量ΔVus*也可以是取决于其他条件的量。
当表示区域7的区域信号δ输入到脉宽指令选择电路203时,脉宽指令α将被固定在1.0。在脉宽指令α为1.0的情况下,无论载波信号Sc的大小怎样,比较器204都生成使H桥臂元件在该开关周期T内均导通的信号Hon。即,在该开关周期T内,H桥臂导通信号Hon始终为高电平,L桥臂导通信号Lon始终为低电平。
当表示区域7的区域信号δ输入到脉冲分配电路205时,双向开关元件S1将被设定为H桥臂元件。脉冲分配电路205还将开关元件Q1、Q2和双向开关元件S2设定为断开桥臂元件。因此,脉冲分配电路205输出在该开关周期T的期间内为高电平的双向开关元件S1的控制信号Gs1、在该开关周期T的期间内为低电平的开关元件Q1、Q2及双向开关元件S2的控制信号G1、G2和Gs2。
因此,在被判定为区域7的开关周期T中,双向开关元件S1导通,开关元件Q1、Q2和双向开关元件S2断开。通过4个元件的上述动作,向交流输出端子U-V之间输出交流电源1的电压Vrs。
在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为负极性的情况下,控制电路200也进行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Vus*为正极性的情况相同的动作。
在被判定为区域7的开关周期T中,只有双向开关元件S1导通,开关元件Q1、Q2和双向开关元件S2都断开。从而,只有双向开关元件S1会因电流通电而产生导通损耗。开关元件Q1、Q2和双向开关元件S2由于没有流过电流,所以不会产生导通损耗。另外,由于所有元件都不进行导通断开的动作,因此不会产生开关损耗。
因而,通过在功率转换电路的动作中设置区域7,能够进一步降低功耗。
接下来,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功率转换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用半桥式变流器电路31来构成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串联电路30。
变流器电路31的主要构成要素为正侧开关元件Qp与负侧开关元件Qn构成的串联电路、正侧电容器Cp与负侧电容器Cn构成的串联电路、以及电抗器L。电抗器L的一端与交流电源1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开关元件Qp、Qn的连接中点相连接。电容器Cp、Cn的串联电路与开关元件Qp、Qn的串联电路相并联。另外,电容器Cp、Cn的连接中点与交流电源1的另一端相连接,还与交流输出端子V相连接。
当交流电源1的电压相对于交流输出端子V为正极性时,首先,开关元件Qn导通,开关元件Qp断开。通过开关元件Qn的导通,电容器Cn的电压与交流电源1的电压相加后得到的电压被施加到电抗器L上,在电抗器L中储存能量。接着,开关元件Qn断开,开关元件Qp导通。当开关元件Qn断开时,存储在电抗器L中的能量对电容器Cp进行充电。
另一方面,当交流电源1的电压相对于交流输出端子V为负极性时,首先,开关元件Qp导通,开关元件Qn断开。通过开关元件Qp的导通,电容器Cp的电压与交流电源1的电压相加后得到的电压被施加到电抗器L上,在电抗器L中储存能量。接着,开关元件Qp断开,开关元件Qn导通。当开关元件Qp断开时,存储在电抗器L中的能量对电容器Cn进行充电。
开关元件Qp、Qn在比交流电源1的频率要高很多的频率下进行上述导通和断开动作。通过开关元件Qp、Qn的导通断开动作,电容器Cp与电容器Cn的电压维持在比交流电源1的电压要高的规定电压。
由此,能够用半桥式变流器31来构成本发明的功率转换装置的直流电源串联电路30。该半桥式变流器31的电容器Cp对应于直流电源串联电路30的正侧直流电源Psp。半桥式变流器31的电容器Cn则对应于直流电源串联电路30的负侧直流电源Psn。
本实施方式中,半桥式变流器31以外的电路的作用及效果与用图1~图12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功率转换装置的作用及效果相同。
接下来,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功率转换装置的实施方式3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功率转换装置用三电平整流器32来构成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串联电路30。
三电平整流器32的主要构成要素为正侧二极管Dp与负侧二极管Dn构成的串联电路、正侧电容器Cp与负侧电容器Cn构成的串联电路、双向开关元件S3、以及电抗器L。电抗器L的一端与交流电源1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p、Dn的连接中点相连接。电容器Cp、Cn的串联电路与二极管Dp、Dn的串联电路相并联。另外,电容器Cp、Cn的连接中点与交流电源1的另一端相连接,并且与交流输出端子V相连接。双向开关元件S3连接在二极管Dp、Dn的连接中点与电容器Cp、Cn的连接中点之间。
当交流电源1的电压相对于交流输出端子V为正极性时,首先,双向开关元件S3导通。当双向开关元件S3导通时,交流电源1的电压被施加到电抗器L上,在电抗器L中储存能量。然后,双向开关元件S3断开。当双向开关元件S3断开时,存储在电抗器L中的能量对电容器Cp进行充电。
另一方面,当交流电源1的电压相对于交流输出端子V为负极性时,首先,双向开关元件S3导通。当双向开关元件S3导通时,交流电源1的电压被施加到电抗器L上,在电抗器L中储存能量。然后,双向开关元件S3断开。当双向开关元件S3断开时,存储在电抗器L中的能量对电容器Cn进行充电。
双向开关元件S3在比交流电源1的频率要高很多的频率下进行上述导通和断开动作。通过双向开关元件S3的导通断开动作,电容器Cp与电容器Cn的电压维持在比交流电源1的电压要高的规定电压。
由此,能够用三电平整流器32来构成本发明的功率转换装置的直流电源串联电路30。该三电平整流器32的电容器Cp对应于直流电源串联电路30的正侧直流电源Psp。三电平整流器32的电容器Cn则对应于直流电源串联电路30的负侧直流电源Psn。
本实施方式中,三电平整流器32以外的电路的作用及效果与用图1~图12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功率转换装置的作用及效果相同。
标号说明
1 交流电源
2 电容器
3、31 变流器电路
30 直流电源串联电路
32 三电平整流器
4 逆变器电路
5 滤波器电路
6 负载
7 开关
8 变压器
100、101 双向开关电路
200 控制电路
301~303 电压检测器

Claims (22)

1.一种功率转换装置,基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来输出交流电压,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相交流电源,该单相交流电源具有第一交流端子和第二交流端子;以及
直流电源串联电路,该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由第一直流电源和第二直流电源串联构成,且所述第一直流电源与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的连接点即中性点端子与所述第二交流端子相连接,
所述功率转换装置所输出的电压是从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正侧电压、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负侧电压、所述中性点端子的电位即零电压、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这四个电平的电压中选择出的任意一个电平的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正侧电压和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负侧电压大于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的振幅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预先设定的时间宽度且相连续的控制期间中的各个控制期间内,
将从所述四个电平的电压中选择出的一个电平的电压设为第一电压,将从所述四个电平的电压中选择出的另一个电平的电压设为第二电压,
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宽度内互补地输出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从而输出与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相对应的交流电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是基于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和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而选择的电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预先设定的时间宽度且相连续的控制期间中的各个控制期间内,
从所述四个电平的电压中选择出绝对值在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绝对值以上且该电压值最接近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值的电压作为第一电压,并从所述四个电平的电压中选择出绝对值小于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绝对值且该电压值最接近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值的电压作为第二电压,
在所述控制期间内,将所述第一电压的输出时间与所述第二电压的输出时间的时间比设定为规定值,通过互补地输出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来输出与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相对应的交流电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预先设定的时间宽度且相连续的控制期间中的各个控制期间内,
当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零电压以上且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小于所述零电压时,将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正侧电压作为第一电压,将所述零电压作为第二电压,
当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所述零电压以上且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在所述零电压以上且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大于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时,将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正侧电压作为所述第一电压,将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作为所述第二电压,
当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所述零电压以上且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在所述零电压以上且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以下时,将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作为所述第一电压,将所述零电压作为所述第二电压,
当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小于所述零电压且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小于所述零电压且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以上时,将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作为所述第一电压,将所述零电压作为所述第二电压,
当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小于所述零电压且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小于所述零电压且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小于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时,将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负侧电压作为所述第一电压,将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作为所述第二电压,
当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小于所述零电压且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在所述零电压以上时,将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负侧电压作为所述第一电压,将所述零电压作为所述第二电压,
在所述控制期间内,将所述第一电压的输出时间与所述第二电压的输出时间的时间比设定为规定值,通过互补地输出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来输出与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相对应的交流电压。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压的输出时间取决于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的输出时间是所述控制期间的时间减去所述第一电压的输出时间后得到的时间。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压的输出时间是所述交流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差电压除以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差电压后得到的值所对应的时间。
9.如权利要求3、5、6的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流电压在所述控制期间内的平均值等于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该控制期间内的平均值。
10.如权利要求3、5、6的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与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同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与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偏差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时,输出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
12.一种功率转换装置,基于交流输出电压指令来输出交流电压,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相交流电源,该单相交流电源具有第一交流端子和第二交流端子;
直流电源串联电路,该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由第一直流电源和第二直流电源串联构成,且所述第一直流电源与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的连接点即中性点端子与所述第二交流端子相连接;
开关元件串联电路,该开关元件串联电路由与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正侧端子相连接的正侧开关元件、和与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负侧端子相连接的负侧开关元件串联构成;
第一交流输出端子,该第一交流输出端子连接至所述正侧开关元件与所述负侧开关元件的连接点;
第二交流输出端子,该第二交流输出端子连接至所述中性点端子;
第一双向开关元件,该第一双向开关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交流输出端子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第一交流端子相连接;以及
第二双向开关元件,该第二双向开关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交流输出端子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中性点端子相连接,
所述功率转换装置将从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正侧电压、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负侧电压、所述中性点端子的电位即零电压、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这四个电平的电压中选择出的任意一个电平的电压,输出到所述第一交流输出端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正侧电压和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负侧电压大于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的振幅值。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预先设定的时间宽度且相连续的控制期间中的各个控制期间内,
将从所述四个电平的电压中选择出的一个电平的电压设为第一电压,将从所述四个电平的电压中选择出的另一个电平的电压设为第二电压,
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宽度内互补地将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输出到所述第一交流输出端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是基于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和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而选择的电压。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预先设定的时间宽度且相连续的控制期间中的各个控制期间内,
从所述四个电平的电压中选择出绝对值在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绝对值以上且该电压值最接近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值的电压作为第一电压,并从所述四个电平的电压中选择出绝对值小于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绝对值且该电压值最接近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值的电压作为第二电压,
并在所述控制期间内,将所述第一电压的输出时间与所述第二电压的输出时间的时间比设定为规定值,
将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互补地输出到所述第一交流输出端子。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预先设定的时间宽度且相连续的控制期间中的各个控制期间内,
当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所述零电压以上且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小于所述零电压时,将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正侧电压作为第一电压,将所述零电压作为第二电压,
当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所述零电压以上且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在所述零电压以上且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大于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时,将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正侧电压作为所述第一电压,将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作为所述第二电压,
当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所述零电压以上且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在所述零电压以上且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以下时,将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作为所述第一电压,将所述零电压作为所述第二电压,
当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小于所述零电压且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小于所述零电压且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以上时,将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作为所述第一电压,将所述零电压作为所述第二电压,
当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小于所述零电压且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小于所述零电压且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小于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时,将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负侧电压作为所述第一电压,将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作为所述第二电压,
当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小于所述零电压且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在所述零电压以上时,将所述直流电源串联电路的负侧电压作为所述第一电压,将所述零电压作为所述第二电压,
并在所述控制期间内,将所述第一电压的输出时间与所述第二电压的输出时间的时间比设定为规定值,
将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互补地输出到所述第一交流输出端子。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压的输出时间取决于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的输出时间是所述各控制期间的时间减去所述第一电压的输出时间后得到的时间。
19.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压的输出时间是所述交流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差电压除以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的差电压后得到的值所对应的时间。
20.如权利要求14、16、17的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流电压在所述控制期间内的平均值等于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在该控制期间内的平均值。
21.如权利要求14、16、17的任一项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与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同步。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功率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与所述交流输出电压指令的偏差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时,将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电压输出至所述第一交流输出端子。
CN201280068834.5A 2012-03-09 2012-07-06 功率转换装置 Active CN1040816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3322 2012-03-09
JP2012053322A JP5403090B2 (ja) 2012-03-09 2012-03-09 電力変換装置
PCT/JP2012/004394 WO2013132545A1 (ja) 2012-03-09 2012-07-06 電力変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1644A CN104081644A (zh) 2014-10-01
CN104081644B true CN104081644B (zh) 2018-03-02

Family

ID=49116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8834.5A Active CN104081644B (zh) 2012-03-09 2012-07-06 功率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05362B2 (zh)
EP (1) EP2824818B1 (zh)
JP (1) JP5403090B2 (zh)
CN (1) CN104081644B (zh)
WO (1) WO20131325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03836B4 (de) * 2012-03-12 2020-03-12 Rct Power Gmbh Schaltungs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Wandeln und Anpassen einer Gleichspannung, Photovoltaikanlage
CN110855174B (zh) * 2018-07-27 2021-08-06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逆变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TWI690144B (zh) * 2018-11-14 2020-04-01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三臂式整流與變流電路
US20220190638A1 (en) * 2019-09-02 2022-06-16 Ravisekhar Nadimpalli Raju System to provide AC or DC power to electronic equipm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0722A (en) * 1999-08-13 2000-12-12 Powerware Corporatio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ies with dual-sourcing capability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8922049T2 (de) * 1988-09-06 1995-09-21 Toshiba Kawasaki Kk Pulsbreiten-modulierte Leistungsversorgung mit Unterdrückungsfähigkeit von Modulierungsfrequenzsignalkomponenten von Erdpotentialen.
JP2801621B2 (ja) * 1988-09-06 1998-09-21 株式会社東芝 Pwm制御による電源装置
US5099410A (en) * 1990-11-13 1992-03-24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Single phase ac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US6069412A (en) * 1993-03-29 2000-05-30 Powerware Corporation Power factor corrected UPS with improved connection of battery to neutral
JP3203464B2 (ja) 1994-06-11 2001-08-27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交流電力変換装置
JP3624568B2 (ja) * 1996-08-30 2005-03-02 株式会社ユアサ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無停電電源装置
JPH11178216A (ja) * 1997-12-11 1999-07-02 Hitachi Ltd 無停電電源装置
US6483730B2 (en) * 1999-08-13 2002-11-19 Powerware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ters with AC and DC operating mod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thereof
KR100654487B1 (ko) * 2003-09-09 2006-12-05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컨버터 회로, 모터 구동 장치, 압축기, 공기 조화기,냉장고, 전기 세탁기, 송풍기, 전기 청소기 및 히트펌프급탕기
US7391132B2 (en) * 2004-12-03 2008-06-24 Huei-Jung Ch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double conversion/series-parallel hybrid operation i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ies
JP4882266B2 (ja) 2005-04-12 2012-02-2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交流変換装置
JP4925181B2 (ja) * 2006-03-09 2012-04-25 国立大学法人長岡技術科学大学 電力システム
US7622823B2 (en) * 2006-07-18 2009-11-24 Toshiba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with low leakage current
TWI367619B (en) * 2008-09-01 2012-07-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Parallel-connectred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circuit
JP2010104075A (ja) * 2008-10-21 2010-05-06 Yutaka Denki Seisakusho:Kk 電源回路
JP5470802B2 (ja) * 2008-10-30 2014-04-1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電動機駆動回路及び電気車駆動回路
WO2010067467A1 (ja) * 2008-12-12 2010-06-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5359637B2 (ja) * 2009-07-17 2013-12-0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US8723363B2 (en) * 2010-04-27 2014-05-13 Voltronic Power Technology Corp.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apparatus
JP2012044824A (ja) 2010-08-23 2012-03-01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力変換装置
WO2012067167A1 (ja) 2010-11-17 2012-05-2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交流変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0722A (en) * 1999-08-13 2000-12-12 Powerware Corporatio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ies with dual-sourcing capability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24818B1 (en) 2018-06-27
EP2824818A1 (en) 2015-01-14
CN104081644A (zh) 2014-10-01
JP2013188070A (ja) 2013-09-19
JP5403090B2 (ja) 2014-01-29
WO2013132545A1 (ja) 2013-09-12
US9705362B2 (en) 2017-07-11
EP2824818A4 (en) 2017-03-29
US20140346877A1 (en) 2014-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5389B (zh) 功率转换装置
CN104170232B (zh) 电力转换装置
JP4745234B2 (ja) 電源装置
CN104584407B (zh) 功率转换装置
US7402983B2 (en) Method for use of charge-transfer apparatus
JP2016015886A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2790422B (zh) 一种ups充电模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836455B (zh) 一种配电网电力电子变压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71670A (zh) 三相整流升压电路及其控制方法以及不间断电源
WO2020248651A1 (zh) 一种离网裂相器和逆变器系统
CN108512452A (zh) 一种直流微电网并网变换器电流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978376A (zh) 并网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81644B (zh) 功率转换装置
CN105141153A (zh) 一种三相整流升压电路及其控制方法以及不间断电源
CN111786579A (zh) 具有公共高压直流母线的级联多电平整流器及控制策略
CN108631326A (zh) 基于Buck型三电平交交变换器的无功和谐波补偿装置
CN114362574A (zh) 多电平软开关逆变电路及其中间电平端电压的平衡方法
CN106849103A (zh) 基于直流调制的无变压器式单相动态电压补偿器
Feng et al. Combined DC voltage control scheme for three-port energy router based on instantaneous energy balance
CN113659860A (zh) 开关功率放大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
CN108880316A (zh) 带电压补偿的并网变换器预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wal et al. Modular medium voltage AC to low voltage DC converter for extreme fast charging applications
CN102723738B (zh) 一种基于级联结构的模块化动态电压调节系统
Solanki High power factor high-current variable-voltage rectifiers
RU2254658C1 (ru) Трёхфазный транзисторный источник реактивных ток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