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1029B - 电子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1029B
CN104081029B CN201380007508.8A CN201380007508A CN104081029B CN 104081029 B CN104081029 B CN 104081029B CN 201380007508 A CN201380007508 A CN 201380007508A CN 104081029 B CN104081029 B CN 1040810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electronic
circuit
edge
b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75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1029A (zh
Inventor
广津铁平
金川信康
黛拓也
山田勉
佐藤千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81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1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1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1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0Output circuits, e.g. for controlling currents in command co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4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 F02D41/26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using computer, e.g. microprocessor
    • F02D41/266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using computer, e.g. microprocessor the computer being backed-up or assisted by another circuit, e.g. analogu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9/00Electric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 G08C19/16Electric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in which transmission is by pul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0042Encod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generation operation, e.g. in order to reduce transmit distortions, jitter, or to improve signal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控制装置,通过削减驱动IC与控制用IC之间的脉冲的串行传输量,来确保脉冲传输以外的各种命令发送时间,实现电子控制装置整体的可靠性提高、高功能化。驱动IC与控制用IC之间的脉冲的串行传输是检测到所述脉冲的边沿而被启动的。

Description

电子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控制装置,尤其涉及适用于具备对负载进行驱动的IC和生成对负载进行驱动的脉冲的IC这两种IC的装置的电子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控制对象被电子控制,喷射器、点火器、发动机、螺线管、继电器等的电动致动器被广泛利用。控制这些电动致动器的电子控制装置一般如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使用对电动致动器(负载)进行驱动的驱动IC、和生成对负载进行驱动的脉冲的控制用IC这两种IC。
近年来,随着电子控制装置的高功能化的发展,可仅用一个驱动IC来驱动多个负载。在该情况下,驱动IC与控制用IC之间的信号数将增加,需要对各IC采用多管脚的封装,或者使搭载IC的板的布线区域较宽,因此存在电子控制装置的成本以及尺寸增大的问题。为了应对该问题,使用对驱动IC与控制用IC之间的多个脉冲信号进行串行传输的通信标准即Micro Second Bus(MSB),来削减驱动IC与控制用IC之间的信号数。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399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基于MSB的脉冲的串行传输中,为了实现高精度的控制而提高脉冲的时间分辨率的情况下,需要缩短串行传输周期。在此情况下,脉冲传输间的间隔短,例如在脉冲传输间无法发送进行IC2的故障诊断、各种功能的控制等的命令,因此产生电子控制装置整体的可靠性下降的问题、原本具备的IC2的功能受到限制的问题。
进而,如果所传输的脉冲的数目增加,则相应地串行传输要花费时间,由控制用IC生成的脉冲和驱动IC对负载进行驱动的时刻错开,故存在无法实现高精度的控制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削减驱动IC与控制用IC之间的脉冲的串行传输量。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驱动IC与控制用IC之间的脉冲的串行传输中即便在脉冲的数目增加时也可确保脉冲的精确的时刻的手段。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具备:第一电子电路,其具备用于对负载中流动的电流进行驱动的多个晶体管;和第二电子电路,其具备生成向所述多个晶体管输入的多个脉冲的脉冲生成电路,所述第二电子电路使用串行通信而向所述第一电子电路进行所述脉冲的传输,所述电子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电路具备检测所述多个脉冲的边沿的边沿检测电路,在所述边沿检测电路检测到所述多个脉冲之中的至少一个脉冲的边沿时执行所述多个脉冲的传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驱动IC与控制用IC之间的脉冲的串行传输中,即便在脉冲的数目增加时,也能够确保脉冲的精确的时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流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从IC1(1)向IC2(2)串行发送16比特的脉冲的时序图。
图3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流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4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编码器31的详细构成的框图。
图5是调停电路47所输出的DATA1的数据构成。
图6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从IC1(1)向IC2(2)串行发送16比特的脉冲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编码器31的详细构成的框图。
图8是边沿信号的编码表。
图9是调停电路77所输出的DATA1的数据构成。
图10是基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从IC1(1)向IC2(2)串行发送16比特的脉冲的时序图。
图1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流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编码器31的详细构成的框图。
图13是调停电路121所输出的DATA1的数据构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2来说明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流控制装置的构成以及动作。
实施例1
首先,使用图1来说明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构成。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电子控制装置具备:对负载进行驱动的IC2(2)、和生成对IC2(2)驱动负载的时刻进行指示的脉冲的IC1(1),IC1(1)和IC2(2)使用串行通信线So11来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电子控制装置例如驱动用于向车载用的多缸发动机喷射燃料的8个喷射器1~8、另外4个负载A1~4、4个负载B1~4,但是只要是使用脉冲来驱动的负载即可,并不限于此。
IC1(1)主要具备:生成脉冲的脉冲生成电路4;生成脉冲宽度、脉冲时刻指令以及IC诊断等的各种命令的控制部3;检测脉冲的边沿的边沿检测电路5;用于经由串行通信线So11而与IC2(2)进行通信的串行IF1(6)等各种数字电路。
控制部3根据对向在本实施例中未图示的发动机吸入的吸入空气量进行检测的吸入空气量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等的输入,基于燃料喷射量运算等控制算法来运算脉冲宽度、脉冲时刻指令,并将它们发送至脉冲生成电路4。此外,控制部3除了IC2(2)的故障诊断、设定变更之外,还根据需要来生成各种命令并向串行IF1(6)发送。
脉冲生成电路4按照从控制部3发送出的脉冲宽度、脉冲时刻指令,来生成例如16比特的脉冲。本脉冲经由16比特的信号线P1(9)而发送至边沿检测电路5以及串行IF1(6)。另外,本实施例中的16比特的脉冲从高位比特起分别对应于8个喷射器1~8、4个负载A1~4、4个负载B1~4。
边沿检测电路5检测从脉冲生成电路4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的各比特的上升或者下降沿,并将检测到边沿的时刻经由边沿检测信号E1(10)而发送至串行IF1(6)。
串行IF1(6)如果从边沿检测电路5接收了检测到边沿的时刻,则对从脉冲生成电路4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进行串行变换,经由串行通信线So11而向IC2(2)发送。此外,串行IF1(6)在未接收到检出边沿的所述脉冲的串行发送的空闲时间,向IC2(2)发送从控制部3发送出的命令。
IC2(2)具备:用于经由串行通信线So11而与IC1(1)进行通信的串行IF2(7);和对负载进行驱动的驱动器8。
串行IF2(7)将从IC1(1)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的串行数据变换为并行数据,将16比特的脉冲经由信号线P2(12)而发送至驱动器8。此外,串行IF2(7)接收从IC1(1)发送出的命令,进行在本实施例中未图示的IC2(2)的故障诊断、各种功能的控制。
下面,使用图2来说明从IC1(1)向IC2(2)串行发送16比特的脉冲的动作。
图2是从IC1(1)向IC2(2)串行发送16比特的脉冲的时序图。
本时序图表示了8个喷射器1~8、4个负载A1~4、4个负载B1~4之中驱动喷射器1的脉冲从0变化为1时的、16比特的脉冲的串行传输例。
首先,在周期2中,驱动喷射器1的脉冲P1[15]从0变化为1。边沿检测电路5检测出P1[15]的上升沿,向边沿检测信号E1(10)输出1。
在后续的周期3中,串行IF1(6)接受来自边沿检测电路5的边沿检出,开始脉冲生成电路4所输出的16比特的脉冲的串行发送。16比特的脉冲的串行发送需要16周期,在周期19完成最终比特的发送。
在周期20中,串行IF2(7)对所接收到的16比特的脉冲的串行数据进行并行变换,向P2[15]输出1。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利用脉冲的边沿检出来启动串行传输,因此在脉冲无变化的区间内不发生脉冲的串行传输。能够利用该空闲周期,从周期21起发送用于进行IC2(2)的故障诊断、各种功能的控制的各种命令,或者为了提高耐噪声性而冗余地发送脉冲。由此,能够实现电子控制装置整体的可靠性提高、高功能化。
实施例2
以下,使用图3~图6来说明基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流控制装置的构成以及动作。
首先,使用图3来说明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构成。
图3是表示基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流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构成除了编码器31、解码器32之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编码器31使用图4、图5利用后述的方式,对从脉冲生成电路4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进行数据变换,并将所得到的数据经由信号线DATA1(33)而发送至串行IF1(6)。
如果从编码器31发送出有效的数据,则串行IF1(6)对该数据进行串行变换,并经由串行通信线So11而向IC2(2)发送。此外,串行IF1(6)在所述脉冲的串行发送的空闲时间内向IC2(2)发送从控制部3发送出的各种命令。
串行IF2(7)将从IC1(1)发送出的串行数据变换为并行数据,经由DATA2(34)而发送至解码器32。此外,串行IF2(7)接收从IC1(1)发送出的命令,进行在本实施例中未图示的IC2(2)的故障诊断、各种功能的控制。
解码器32对从串行IF2(7)送出的数据进行与编码器31相反的数据变换,由此来复原16比特的脉冲,并将被复原后的脉冲经由信号线P2(12)而发送至驱动器8。
下面,使用图4来说明编码器31的详细构成。
图4是表示编码器31的详细构成的框图。
编码器31具备:边沿检测电路1(43)、边沿检测电路2(42)、边沿检测电路3(41)、OR门电路1(46)、OR门电路2(45)、OR门电路3(44)以及调停电路47。
边沿检测电路1(43)检测从脉冲生成电路4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之中0~3比特的上升或者下降沿,并将各比特的边沿检测结果分别输出至边沿检测信号E1[3:0]的各比特。OR门电路1(46)取边沿检测信号E1[3:0]的逻辑或,并向req1输出该结果。根据以上构成,req1变为“1”之时表示:从脉冲生成电路4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之中0~3比特的某个比特产生了上升或者下降沿,发生了16比特的脉冲之中0~3比特的传输请求。
边沿检测电路2(42)检测从脉冲生成电路4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之中4~7比特的上升或者下降沿,并将各比特的边沿检测结果分别输出至边沿检测信号E1[7:4]的各比特。OR门电路2(45)取边沿检测信号E1[7:4]的逻辑或,并向req2输出该结果。根据以上构成,req2变为“1”之时表示:从脉冲生成电路4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之中4~7比特的某个比特产生了上升或者下降沿,发生了16比特的脉冲之中4~7比特的脉冲的传输请求。
边沿检测电路3(41)检测从脉冲生成电路4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之中8~15比特的上升或者下降沿,并将各比特的边沿检测结果分别输出至边沿检测信号E1[15:8]的各比特。OR门电路3(44)取边沿检测信号E1[15:8]的逻辑或,并向req3输出该结果。根据以上构成,req3变为“1”之时表示:从脉冲生成电路4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之中8~15比特的某个比特产生了上升或者下降沿,发生了16比特的脉冲之中8~15比特的传输请求。
调停电路47按照req1、req2、req3的各脉冲的传输请求来输出DATA1。另外,在req1、req2、req3的各传输请求发生了竞争的情况下,例如按照req3>req2>req1的优先顺序来选择传输请求。此外,在传输请求竞争时未被选择的请求保持在缓冲器中,在先被选择出的传输结束了之后再受理请求。
图5表示调停电路47所输出的DATA1的数据构成。DATA1由TAG和DATA字段构成,在选择req3时成为TAG=“0”、DATA=P1[15:8],在选择req2时成为TAG=“10”、DATA=P1[7:4],在选择req1时成为TAG=“11”、DATA=P1[3:0]。
下面,使用图6来说明从IC1(1)向IC2(2)串行发送16比特的脉冲的动作。
图6是从IC1(1)向IC2(2)串行发送16比特的脉冲的时序图。
本时序图示出了8个喷射器1~8、4个负载A1~4、4个负载B1~4之中驱动喷射器1的脉冲从0变化为1时的、16比特的脉冲的串行传输例。
首先,在周期2中,驱动喷射器1的脉冲P1[15]从0变化为1。边沿检测电路3(42)进行P1[15]的上升沿检测,通过OR门电路3(44)向16比特的脉冲之中8~15比特的传输请求即req3输出1。调停电路47如图5所说明的那样,输出由TAG=“0”、DATA=P1[15:8]构成的DATA1。
在后续的周期3中,串行IF1(6)接受来自调停电路47的有效的数据输出,开始调停电路47所输出的DATA1的串行发送。此时,被串行地传输的脉冲的数据仅传输16比特的脉冲之中包含需要传输的P1[15]的8~15比特,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需要16周期的传输被缩短为9周期,在周期11完成了最终比特的发送。
接下来,在周期12中,由编码器31来复原经由串行IF2(7)而接收到的数据,并向P2[15]输出1。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由于选择16比特的脉冲之中包含需要传输的比特在内的脉冲的组来进行串行传输,因此串行传输脉冲时的延迟被削减,从而能够确保脉冲的精确的时刻。此外,在无传输请求的串行发送的空闲时间中,能够发送进行IC2(2)的故障诊断、各种功能的控制的各种命令,或者为了提高耐噪声性而冗余地发送脉冲。由此,在驱动IC与控制用IC之间的串行传输中,可以确保脉冲传输以外的各种命令发送时间,从而实现电子控制装置整体的可靠性提高、高功能化。
实施例3
以下,使用图7~图10来说明基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流控制装置的构成以及动作。另外,基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流控制装置的构成除了编码器31、解码器32的内部构成之外,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首先,使用图7来说明编码器31的详细构成。
图7是表示编码器31的详细构成的框图。
编码器31由边沿检测电路1(43)、边沿检测电路2(42)、边沿检测电路3f(72)、边沿检测电路3r(71)、OR门电路1(46)、OR门电路2(45)、OR门电路3f(74)、OR门电路3r(73)、编码器f(76)、编码器r(75)以及调停电路77构成。
边沿检测电路1(43)检测从脉冲生成电路4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之中0~3比特的上升或者下降沿,并将各比特的边沿检测结果分别输出至边沿检测信号E1[3:0]的各比特。OR门电路1(46)取边沿检测信号E1[3:0]的逻辑或,并向req1输出该结果。根据以上构成,req1变为“1”之时表示:从脉冲生成电路4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之中0~3比特的某个比特产生了上升或者下降沿,发生了16比特的脉冲之中0~3比特的传输请求。
边沿检测电路2(42)检测从脉冲生成电路4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之中4~7比特的上升或者下降沿,并将各比特的边沿检测结果分别输出至边沿检测信号E1[7:4]的各比特。OR门电路2(45)取边沿检测信号E1[7:4]的逻辑或,向req2输出该结果。根据以上构成,req2变为“1”之时表示:从脉冲生成电路4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之中4~7比特的某个比特产生了上升或者下降沿,发生了16比特的脉冲之中4~7比特的脉冲的传输请求。
边沿检测电路3f(72)检测从脉冲生成电路4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之中8~15比特的下降沿,并将各比特的边沿检测结果分别输出至边沿检测信号E1f[15:8]的各比特。OR门电路3f(74)取边沿检测信号E1f[15:8]的逻辑或,向req3f输出该结果。根据以上构成,req3f变为“1”之时表示:从脉冲生成电路4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之中8~15比特的某个比特产生了下降沿,发生了16比特的脉冲之中8~15比特的传输请求。
边沿检测电路3r(71)检测从脉冲生成电路4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之中8~15比特的上升沿,并将各比特的边沿检测结果分别输出至边沿检测信号E1r[15:8]的各比特。OR门电路3r(73)取边沿检测信号E1r[15:8]的逻辑或,向req3r输出该结果。根据以上构成,req3r变为“1”之时表示:从脉冲生成电路4发送出的16比特的脉冲之中8~15比特的某个比特产生了上升沿,发生了16比特的脉冲之中8~15比特的传输请求。
编码器f(76)对E1f[15:8]进行编码,并将结果输出到E2f[2:0]。在此,E1f[15:8]表示与喷射器1~8对应的脉冲的下降沿。该下降沿在具有8个喷射器1~8的多缸发动机旋转一次的周期的每1/8周期的时刻产生,不会相互重叠。如果利用该特征,则例如能够如图8的输入输出表那样对8比特的E1f[15:8]进行编码而压缩至3比特。编码器r(75)对E1r[15:8]进行编码,并将结果输出到E2r[2:0]。在此,E1r[15:8]表示与喷射器1~8对应的脉冲的上升沿,该上升沿在具有8个喷射器1~8的多缸发动机旋转一次的周期的每1/8周期的时刻产生,不会彼此重叠。如果利用该特征,则例如能够如图8的输入输出表那样对8比特的E1f[15:8]进行编码而压缩至3比特。
在本实施例中,对相同的群组中所包含的多个脉冲进行编号,将产生了边沿的脉冲的序号如图8的输入输出表那样建立对应之后编码成二进制数,并传输编码后的数据。
另外,不只是喷射器的控制,如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的点火器等与多缸发动机同步地动作的负载那样,以系统上边沿不重叠为前提的驱动脉冲,同样能够压缩串行传输的比特数。
即,在本实施例中,将边沿不重叠在系统上得到保障的脉冲P1[15:8]作为一个群组来分类,将边缘不重叠在系统上未被保障的P1[3:0]、P1[7:4]的脉冲作为其他群组来分类。由此,在脉冲P1[15:8]的群组中,各脉冲可取的输出的组合模式受到限制,因此能够压缩传输比特数。
调停电路77按照req1、req2、req3f、req3r的各脉冲的传输请求来输出DATA1。另外,在req1、req2、req3f、req3r的各传输请求发生了竞争的情况下,例如按照req3r>req3f>req2>req1的优先顺序来选择传输请求。此外,在传输请求竞争时未被选择的请求保持在缓冲器中,先被选择的传输结束之后再受理请求。
图9表示调停电路77所输出的DATA1的数据构成。DATA1由TAG和DATA字段构成,在选择req3r时成为TAG=“01”、DATA=E2r[2:0],在选择req3f时成为TAG=“00”、DATA=E2f[2:0],在选择req2时成为TAG=“101”、DATA=P1[7:4],在选择req1时成为TAG=“100”、DATA=P1[3:0]。
下面,使用图10来说明从IC1(1)向IC2(2)串行发送16比特的脉冲的动作。
图10是从IC1(1)向IC2(2)串行发送16比特的脉冲的时序图。
本时序图表示了8个喷射器1~8、4个负载A1~4、4个负载B1~4之中驱动喷射器1的脉冲从0变化为1时的16比特的脉冲的串行传输例。
首先,在周期2中,驱动喷射器1的脉冲P1[15]从0变化为1。边沿检测电路3r(71)进行P1[15]的上升沿检测,通过OR门电路3(44)而向16比特的脉冲之中8~15比特的传输请求即req3输出1。同时编码器r(75)编码E1r[15:8],向E2r[2:0]输出结果。调停电路77如图9所说明的那样输出由TAG=“01”、DATA=E2r[2:0]构成的DATA1。
在后续的周期3中,串行IF1(6)接受来自调停电路47的有效的数据输出,开始调停电路47所输出的DATA1的串行发送。此时被串行地传输的脉冲的数据传输已将16比特的脉冲之中包含需要传输的P1[15]在内的8~15比特压缩成3比特的数据,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需要9周期的传输被缩短成6周期,在周期7完成最终比特的发送。
接下来,在周期8中,由编码器31来复原经由串行IF2(7)而接收到的数据,向P2[15]输出1。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选择16比特的脉冲之中包含需要传输的比特在内的脉冲的组,进一步对该数据进行压缩后串行传输,因此串行传输脉冲时的延迟被削减,从而能够确保脉冲的精确时刻。
实施例4
以下,使用图11~图13来说明基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流控制装置的构成。另外,基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流控制装置的构成除了编码器31、解码器32的内部构成之外,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首先,使用图11来说明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构成。本实施例中的电子控制装置驱动8个螺线管1~8、4个负载A1~4、4个负载B1~4。此外,本实施例中的16比特的脉冲从高位比特起分别对应于8个螺线管1~8、4个负载A1~4、4个负载B1~4。
下面,使用图12来说明编码器31的详细构成。
图12是表示编码器31的详细构成的框图。
编码器31由边沿检测电路1(43)、边沿检测电路2(42)、边沿检测电路3f(72)、边沿检测电路3r(71)、OR门电路1(46)、OR门电路2(45)、OR门电路3f(74)、OR门电路3r(73)、编码器r(75)以及调停电路121构成。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编码器31的各构成要素除了调停电路121之外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编码器r(75)对E1r[15:8]进行编码,并将结果输出到E2r[2:0]。在此,E1r[15:8]表示与螺线管1~8对应的脉冲的上升沿,该上升沿为了降低噪声而一般设定成避免重复。如果利用该特征,则能够按照图8的输入输出表对8比特的E1r[15:8]进行编码而压缩至3比特。
调停电路121按照req1、req2、req3f、req3r的各脉冲的传输请求来输出DATA1。另外,在req1、req2、req3f、req3r的各传输请求发生了竞争的情况下,按照req3r>req3f>req2>req1的优先顺序来选择传输请求。此外,传输请求竞争时未被选择的请求保持在缓冲器中,先被选择的传输结束之后再受理请求。
图13表示调停电路121所输出的DATA1的数据构成。DATA1由TAG和DATA字段构成,在选择req3r时成为TAG=“01”、DATA=E2r[2:0],在选择req3f时成为TAG=“00”、DATA=P1[15:8],在选择req2时成为TAG=“101”、DATA=P1[7:4],在选择req1时成为TAG=“100”、DATA=P1[3:0]。
另外,从IC1(1)向IC2(2)串行发送16比特的脉冲的动作由于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由于选择16比特的脉冲之中包含需要传输的比特在内的脉冲的组,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压缩后串行传输,因此串行传输脉冲时的延迟被削减,从而能够确保脉冲的精确的时刻。
标号说明
1 IC1
2 IC2
3 控制部
4 脉冲生成电路
5 边沿检测电路
6 串行IF1
7 串行IF2
8 驱动器

Claims (7)

1.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具备:
第一电子电路,其具备用于对负载中流动的电流进行驱动的多个晶体管;和
第二电子电路,其具备生成多个脉冲的脉冲生成电路,所述多个脉冲输入到所述多个晶体管时使所述多个晶体管进行动作,
所述第二电子电路使用串行通信而向所述第一电子电路进行所述脉冲的传输,
所述电子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子电路具备检测所述多个脉冲的边沿的边沿检测电路,
在所述边沿检测电路检测到所述多个脉冲之中的至少一个脉冲的边沿时执行所述多个脉冲的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脉冲被分类为多个群组,
在所述多个脉冲之中,选择包含由所述边沿检测电路检测到边沿的脉冲在内的群组来进行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类将不同时产生边沿的脉冲包含在相同的群组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脉冲的串行传输中,对相同的群组中所包含的多个脉冲进行编号,将产生了边沿的脉冲的序号编码为二进制数,传输编码后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是按车载多缸发动机的每个气缸而设置的燃料喷射用喷射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是按车载多缸发动机的每个气缸而设置的燃料点火用点火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子电路具备调停电路,该调停电路在不同的群组的传输发生了竞争时基于预先设定的优先级来进行传输。
CN201380007508.8A 2012-03-30 2013-02-01 电子控制装置 Active CN1040810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8804 2012-03-30
JP2012078804A JP5852914B2 (ja) 2012-03-30 2012-03-30 電子制御装置
PCT/JP2013/052305 WO2013145852A1 (ja) 2012-03-30 2013-02-01 電子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1029A CN104081029A (zh) 2014-10-01
CN104081029B true CN104081029B (zh) 2016-11-02

Family

ID=49259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7508.8A Active CN104081029B (zh) 2012-03-30 2013-02-01 电子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60490B2 (zh)
JP (1) JP5852914B2 (zh)
CN (1) CN104081029B (zh)
DE (1) DE112013001806T5 (zh)
WO (1) WO20131458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29778B2 (en) * 2016-06-08 2019-03-12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Engin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ctuation of solenoid valv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3143B2 (ja) * 1987-02-23 1996-03-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US4989150A (en) * 1990-02-23 1991-01-29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jector diagnosis system
KR950009974B1 (ko) * 1991-06-27 1995-09-04 미쓰비시덴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내연기관 점화제어장치
JP3721597B2 (ja) * 1995-04-10 2005-11-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噴射ポンプの制御装置
JP3097580B2 (ja) * 1996-12-18 2000-10-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制御装置
JP4253110B2 (ja) * 2000-09-04 2009-04-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JP2002252660A (ja) * 2001-02-22 2002-09-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シリアルデータ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エラー検出方法
JP3970196B2 (ja) * 2003-03-19 2007-09-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用吸気量制御装置及びエンジン用吸気量制御方法
JP4449029B2 (ja) * 2003-05-14 2010-04-1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出力ドライバ回路
JP5372728B2 (ja) * 2009-12-25 2013-12-1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筒内噴射式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5331730B2 (ja) * 2010-02-24 2013-10-3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制御装置
JP4960476B2 (ja) * 2010-05-14 2012-06-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載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JP5152258B2 (ja) * 2010-06-21 2013-02-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機能付センサ装置及び電子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52914B2 (ja) 2016-02-03
DE112013001806T5 (de) 2014-12-11
WO2013145852A1 (ja) 2013-10-03
US9160490B2 (en) 2015-10-13
CN104081029A (zh) 2014-10-01
JP2013209890A (ja) 2013-10-10
US20140362933A1 (en) 2014-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0557B (zh) 用于汽车故障诊断的多协议数据转换器及诊断处理方法
EP2141782A3 (en) Battery system
CN102374037B (zh) 控制模块响应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01886699A (zh) 一种电动车辆换挡机构的档位及故障判断方法
CN103456269A (zh) 移位寄存电路
CN102510612A (zh) Led多级驱动电路及led驱动数据传输方法
CN104081029B (zh) 电子控制装置
US20170272157A1 (en) Optically interfaced remote data concentrator
CN104464613A (zh) 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3386041U (zh) 一种运载火箭地面采集装置
CN213025338U (zh) 显示屏控制电路及显示屏
CN202206416U (zh) 通用车载网关
CN103726935B (zh) 油门切换方法、系统和工程机械
CN206363700U (zh) 一种灯条及超长灯条屏
JP2016097850A (ja) 電子制御システム
CN103048105A (zh) 并联式工程机械混合动力系统轴系扭振测试装置
CN103332192A (zh) Amt动力链控制器
CN106683577A (zh) 一种灯条及超长灯条屏
CN101777272B (zh) 基于模拟发动机的汽车实训方法
CN202205439U (zh) 发光二极管面板的驱动结构
CN203117754U (zh) 利用通信模块连接的伺服控制系统
CN2919370Y (zh) 电控柴油机故障诊断系统硬件协议转换器
CN202975652U (zh) 一种用于无缝内衣机梭子的串行控制回路
CN102305909A (zh) 分布式测试节点链及其多链系统
CN202368379U (zh) 一种汽车组合仪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itachinak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Hitachinak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