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5497B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5497B
CN104075497B CN201410113712.4A CN201410113712A CN104075497B CN 104075497 B CN104075497 B CN 104075497B CN 201410113712 A CN201410113712 A CN 201410113712A CN 104075497 B CN104075497 B CN 1040754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ipe
fin
row
extended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37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5497A (zh
Inventor
李尚烈
金洪成
金周赫
李汉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075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5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5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54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07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 F28F9/013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for tubes or tube-assembl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28D1/047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28F1/325Fins with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15/00Fins
    • F28F2215/08Fins with openings, e.g. lou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第一管,以形成第一列的方式配置,多个第二管,配置在上述多个第一管的一侧,形成第二列,以及翅片,供上述多个第一管及多个第二管插入;上述翅片包括列间分离部,上述列间分离部用于防止上述第一管与第二管之间的热传导。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包括管和送风扇,上述管供制冷剂流动,上述送风扇用于使空气流动到上述管。通过这种结构,热交换器形成在管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在上述管的外面流动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这种热交换器起到在“压缩—冷凝—膨胀—蒸发”的制冷剂循环系统中参与到冷凝和蒸发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功能。
另一方面,翅片式热交换器(Fin Type Heat Exchanger)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包括翅片。通常,翅片具有可收容管的中空结构,且呈薄的板形。管在插入于翅片的中空的状态下,通过扩管过程与翅片相结合,由此,管的外边缘将与翅片完全相接触。通过这种结构,在管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的热通过传导现象来传递到管以及翅片。即,相比于无翅片的情况,翅片式热交换器具有增加热交换面积的效果。
并且,在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在一个热交换器的内部,将管排成多列后使用。作为一例,以往的三列翅片式热交换器具有供流入的制冷剂首次流动的配置在第一列的管、供在配置在上述第一列的管中流动的制冷剂流动的配置在第二列的管以及供在配置在上述第二列的管中流动的制冷剂流动的配置在第三列的管。并且,以往的三列翅片式热交换器具有以收容第一列的管、第二列的管以及第三列的管的方式形成的多个翅片。
上述以往的三列翅片式热交换器存在以下问题。
举例说明将以往的三列翅片式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的情况,在第一列的管中流动的制冷剂通过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温度降低。即,在第一列的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高于在第二列的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同样地,在第二列的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高于在第三列的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
但是,多个翅片分别将第一列的管、第二列的管以及第三列的管一起收容,从而在相邻的第一列的管与第二列的管之间以及第二列的管与第三列的管之间,通过翅片的传导来发生热传递。其结果,在第二列的管和第三列的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将上升,导致制冷剂的冷凝效率下降。像这样,带来当制冷剂的冷凝效率降低时,整个制冷剂循环系统的制热效率或制冷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另行制作用于收容各个列的管的翅片的情况下,产生以下问题。
例如,在通过彻底分离用于固定第一列的管的第一列的翅片和用于固定第二列的管的第二列的翅片来制作的情况下,在管的扩管工序中,第一列的翅片和第二列的翅片的位置的变化量不同,导致翅片的位置将相互交错。
像这样,当第一列的翅片和第二列的翅片的位置相互交错时,将成为妨碍空气的流动的因素,从而成为使制冷剂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下降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提供阻断因配置在相邻的各个列的管之间的传导作用而产生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作为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第一管,以形成第一列的方式配置,多个第二管,配置在上述多个第一管的一侧,形成第二列,以及翅片,供上述多个第一管及多个第二管插入;上述翅片包括列间分离部,上述列间分离部用于防止上述第一管与第二管之间的热传导。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管,以形成第一列的方式配置;多个第二管,配置在上述多个第一管的一侧,形成第二列;以及翅片,供上述多个第一管及多个第二管插入,上述多个第二管分别包括后方管;上述多个第一管分别包括在上述多个第一管中的位于与上述后方管最近的位置的上部管及下部管,上述翅片包括:第一列翅片,供上述多个第一管插入;第二列翅片,供上述多个第二管插入;多个切开部,在上述第一列翅片与第二列翅片之间相互分隔地配置成一列,并以与上述多个第一管和多个第二管平行的方式延伸;连接部,配置于上述多个切开部之间,用于将上述第一列翅片与第二列翅片相连接,上述后方管及上述上部管之间的切开部与针对上述后方管及上述上部管的虚拟的2个外公切线(t、t′)相交,上述后方管与上部管之间的切开部的长度是上述切开部与上述虚拟的2个外公切线相交的2个点的相连长度和位于与上述后方管最近的位置的2个第一管之间的中心距离的1/2长度之和。
并且,上述翅片包括:第一列翅片,供上述多个第一管插入;第二列翅片,供上述多个第二管插入;以及连接部,用于将上述第一列翅片与第二列翅片相连接。
并且,上述列间分离部包括切开部,上述切开部形成于上述第一列翅片与第二列翅片之间。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多个上述切开部相互分隔地配置,上述连接部配置在相邻的2个切开部之间。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二管分别包括后方管;上述多个第一管分别包括在上述多个第一管中的位于与上述后方管最近的位置的上部管及下部管。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由第一延长线l及第二延长线l′形成的角度θ1为45°以下,上述第一延长线l是从上述后方管的中心C1朝向上述第一列翅片向前方延伸的虚拟的延长线,上述第二延长线l′是将上述上部管111的中心与后方管121的中心相连接的虚拟的延长线。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由上述第一延长线l及第三延长线l″形成的角度θ2为45°以下,上述第三延长线l″是将上述下部管的中心与上述后方管的中心相连接的延长线。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延长线l经过上述连接部。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延长线l按等间隔将用于连接上述上部管与上述下部管的中心的虚拟的中心线P一分为二。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后方管与上述上部管之间的切开部与针对上述后方管及上述上部管的虚拟的2个外公切线t、t′相交。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后方管与上部管之间的切开部的长度是上述切开部与上述虚拟的2个外公切线相交的2个点的相连长度和位于与上述后方管最近的位置的2个第一管之间的中心距离的1/2长度之和。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形成上述第一列的多个第一管和形成第二列的多个第二管平行地配置;多个上述切开部与上述多个第一管及多个第二管平行地配置。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包括送风扇,上述送风扇使空气向上述多个第一管及第二管流动;上述多个第一管及多个第二管以通过上述送风扇来流动的空气的流入方向为基准沿着上下方向配置成Z字形。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一管及多个第二管分别按等间隔分隔地配置。
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第一管,用于构成第一列;多个第二管,在上述多个第一管的一侧与上述多个第一管并排地配置,构成第二列;第一列翅片,具有供上述多个第一管结合的多个第一贯通孔;第二列翅片,具有供上述多个第二管结合的多个第二贯通孔;连接部,用于将上述第一列翅片与第二列翅片相连接;以及切开部,形成于上述连接部的一侧,用于分隔上述第一列翅片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二列翅片的至少一部分。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形成多个上述切开部,在多个切开部之间配置上述连接部。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一管及多个第二管分别按等间隔分隔地配置。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横向穿过上述多个第二管中的一管的中心的虚拟的第一延长线l将上述多个第一管中相邻的2个管的中心间的距离一分为二。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延长线l经过上述连接部。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分别连接上述第一管的外周面上的2个地点和上述第二管的外周面上的2个地点的外公切线t、t′与上述切开部相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防止管相互之间的热交换,从而提高在管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在管的外面流动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由此,能够得到节省空气调节器的维护费的效果,即,能够节省电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和以往的热交换器的分别根据过冷度来比较冷凝热交换量的折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思想并不限于提出的实施例,理解本发明的思想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等同的思想范围内容易地提出其他实施例。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室外机10可包括外壳11、空气流入口20、空气流出口30、热交换器100及送风扇200。
外壳11形成室外机10的外观,外壳10的内部可包括热交换器100及送风扇200。
空气流入口20是由送风扇200引导的外部空气(外气)流入到外壳11内部的通道。作为一例,上述空气流入口20可在外壳11的侧面中的三个面上以开口状形成,但并不限于这种方式,也能够采用可供外部空气流入的任何形态。
空气流出口30是由送风扇200引导而流入到外壳11的内部的空气再次向外部流出的通道。作为一例,空气流出口30可在外壳11的上面以格栅形态形成,但并不限于这种方式,也能够采用可供流入到外壳11的内部的空气再次向外部流出的任何形态。
上述热交换器100设在外壳11的内部,能够配置在从上述空气流入口20流入的空气可通过的位置,作为一例,可配置在上述空气流入口20的内侧。关于上述热交换器100的具体结构,将在以下内容中参照图2进行说明。
上述送风扇200工作如下:通过空气流入口20使外壳11的外部空气流入到外壳11的内部,再通过空气流出口30使外壳11的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流出。
利用上述送风扇200通过空气流入口20流入的外部空气与位于空气流入口20的附近的热交换器100热交换之后,经送风扇200向空气流出口30流出。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100可包括制冷剂流入管101、制冷剂流出管102、U型管103、第一管110、第二管120、翅片130及列间分离部140。
制冷剂流入管101是用于使制冷剂流入到第一管110的制冷剂管,制冷剂流出管102是用于供在第二管120中流动的制冷剂流出的制冷剂管。
根据空气调节器的特性,空气调节器在制冷运行的情况和制热运行的情况下,制冷剂流入管101及制冷剂流出管102的作用将相互调换。
如图2所示,U型管103起到将第一管110的末端与第二管120的末端相连接,来使第一管110与第二管120相连通的作用。但是,U型管103在U型管103的位置具有制冷剂流出管102的情况下可被删除。
通过上述制冷剂流入管101流入到上述第一管110的制冷剂可经由上述U型管103向上述第二管120流动,并且上述第二管120的制冷剂可通过上述制冷剂流出管102从上述热交换器100中被排出。
第一管110及第二管120是内部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管。第一管110及第二管120可按照相同的形状及相同的大小制作,但也可以按照不同的形状及不同的大小制作。作为一例,第一管110及第二管120可以是圆形的管,但不限于此。
可形成多个上述第一管110,多个上述第一管110位于翅片130的前列。在这里,上述翅片130的前列是指位于与上述空气流入口20相对较近的位置的列。相反地,上述翅片130的后列是指相比于上述前列,位于与空气流入口20相对较远的位置的列。
多个第一管110可沿着上述外壳11的内侧空间横向延伸,沿着上下方向分隔并配置在上述翅片130的前列。作为一例,如图2所示,共10个第一管110沿着上下方向分隔而排列成为一个列(前列),但上述第一管110的数量不受此限定。
可形成多个上述第二管120,多个上述第二管120设置于上述翅片130的后列。
上述第二管120可沿着上述外壳11的内侧空间横向延伸,沿着上下方向分隔并配置在上述翅片130的后列。如上所述,上述第一管110与第二管120可通过上述U型管103相连接。
作为一例,如图2所示,共10个第二管120沿着上下方向分隔而排列成为一个列(后列)。但上述第二管120的数量不受此限定。
上述翅片130可设置成横向的多列,即,可设置成具有前列及后列,以使多个第一管110与第二管120相结合。
具体而言,翅片130可包括多个贯通孔,可分别向各个贯通孔插入多个第一管110或第二管120。
例如,上述翅片130包括供共10个第一管110结合的前列及供共10个第二管120结合的后列。并且,可在上述翅片130的前列形成竖向一列配置的10个贯通孔,可在上述翅片130的后列形成竖向一列配置的其他10个贯通孔。为了便于说明,将形成于上述翅片130的前列的贯通孔称为“第一贯通孔”,将形成于上述翅片130的后列的贯通孔称为“第二贯通孔”。
即,上述翅片130构成第一列及第二列,可分别在构成上述第一列及第二列的翅片130竖向分隔地形成多个贯通孔。
构成上述第一列的翅片130和构成第二列的翅片130能够以一体方式构成,还可以通过列间分离部140实现区分或划分。为了便于说明,将构成上述第一列的翅片称为“第一列翅片131”,将构成上述第二列的翅片称为“第二列翅片132”。
外部空气可通过上述第一列翅片131与第一管110的制冷剂热交换,接着,通过上述第二列翅片132与第二管120的制冷剂热交换。
作为一例,上述翅片130可以是薄的板形,但不受此限定,也能够采用可轻松地传递在第一管110及第二管12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热来与外部空气热交换的其他形态。
上述第一管110及第二管120通过下述的扩管工序插入于上述翅片130。
具体而言,向构成第一列的翅片130和构成第二列的翅片130的贯通孔插入外径稍微小于上述贯通孔的外径的第一管110或第二管120。并且,使球通过上述第一管110及第二管120的内部,来扩张第一管110及第二管120的外径。
在此过程中,上述第一管110及第二管120的外周面可紧贴或固定于上述翅片130的贯通孔。但是,如上述以往技术中所述,这种扩管过程将导致出现第一列、第二列的翅片的位置相互交错的问题。
上述第一列翅片131与第二列翅片132通过连接部135相连接。即,上述第一列翅片131、第二列翅片132可通过上述连接部135来以一体方式形成。
上述列间分离部140形成于上述翅片130,并执行对第一管110与第二管120之间的热传导进行限制的功能。上述列间分离部140可包括切开部141,上述切开部141将上述翅片130划分为第一列翅片131和第二列翅片132。
上述切开部141可由上述翅片130的至少一部分被切开而形成,上述第一列翅片131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列翅片132的至少一部分可通过上述切开部141来分隔。
可相互分隔地形成多个上述切开部141。作为一例,多个切开部141可在第一管110与第二管120之间相互分隔地配置成一列。
并且,形成上述第一列的多个第一管110和形成第二列的多个第二管120可平行地设置,多个上述切开部141可配置成与上述多个第一管110及多个第二管120平行。
但是,多个切开部141的配置状态不受此限定,作为通过翅片130来限制热交换(传导)的结构,可采用打破翅片130的连续性的其他形态或配置。
在上述多个切开部141中的2个相邻的切开部141的之间形成上述连接部135。
当上述切开部141位于第一列翅片131的后方时,限制从上述第一列翅片131到上述第二列翅片132的热传导的性能能够得到改善。
参照图3,上述多个第一管110可在上述第一列翅片131的横向中心部以竖向分隔的方式配置。并且,上述多个第二管120可在上述第二列翅片132的横向中心部以竖向分隔的方式配置。
并且,上述多个第一管110和多个第二管120分别按等间隔分隔地配置,穿过某一个第一管110的中心的横向的延长线可配置成将连接2个第二管120的线一分为二。
上述第一管110及第二管120可沿着上下方向以Z字形整列,并插入于上述第一列翅片131及第二列翅片132。换句话说,上述第一管110及第二管120以通过送风扇200来流入到空气流入口20的空气的方向为基准上下配置成Z字形。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位于后列的第二管120中的某一个称为后方管121,将位于前列的多个第一管110中的位于与上述后方管121最接近的位置的2个第一管110称为上部管111及下部管112。在这里,上述上部管111可相对地位于相比于上述下部管122更靠上侧的位置。
第一延长线l将不经过上述切开部141,上述第一延长线l是从上述后方管121的中心C1朝向上述第一列翅片131向前方延伸的虚拟的延长线。即,上述第一延长线l将经过相互分隔的多个切开部141中的2个相邻的切开部141之间的空间,即,将经过上述连接部135。
作为一例,由上述第一延长线l及第二延长线l′形成的角度θ1可以是45°以下,上述第二延长线l′是将上部管111的中心与后方管121的中心相连接的虚拟的延长线。
并且,上述第一延长线l及第三延长线l″形成的角度θ2可以是45°以下,上述第三延长线l″是将下部管112的中心与后方管121的中心相连接的延长线。
如此,在第一延长线l及第二延长线l′形成的角度θ1或第一延长线l及第三延长线l″形成的角度θ2为45°以下的情况下,上述后方管121与上部管111之间的距离,或者上述后方管121与下部管112之间的距离相对短。
因此,上述后方管121与上部管111或者后方管121与下部管112之间的热传导增加,从而导致热交换器的效率低下。为了防止出现这种热传导现象,可形成上述列间分离部140。
具体而言,多个第一管110及多个第二管120可分别按等间隔竖向配置。并且,上述第一延长线l可设置成按等间隔将用于连接上述上部管111的中心与上述下部管112的中心的虚拟的中心线P一分为二。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延长线l和第二延长线l′形成的角度θ1以及第一延长线l和第三延长线l″形成的角度θ2相同。
当以如上所述的条件为前提,计算切开部141的最佳长度时,如以下数学式1所示。在这里,将上述切开部141的最佳长度理解为上述切开部141位于上述第一管110的后方并向上述第一管110的两侧以足够的长度延伸时可导出的长度。
数学式1:
C=2*(SP/4+L)
L=r/cosΘ
C:切开部141的最佳长度
SP:在相同列上相邻的2个管之间的中心距离
r:第一管、第二管的半径
θ:第一延长线l和第二延长线l′形成的角度θ1及第一延长线l和第三延长线l″形成的角度θ2(此时,θ1=θ2=θ)
并且,L按以下方式确定。
上述后方管121与上述上部管111之间的切开部141配置成与针对上述后方管121及上述上部管111的虚拟的2个外公切线t、t′相交。在这里,将上述外公切线t、t′理解为分别连接后方管121的外周面上的2个地点与上述上部管111的外周面上的2个地点的线。
当存在上述外公切线t、t′与切开部141相交的2个地点a、b时,上述L相当于将上述2个地点a与地点b相连接的长度的1/2。
因此,切开部141的最佳长度C等于连接点a及点b的长度和上部管111与下部管112的中心距离SP的1/2长度之和。
此时,如果位于前列的多个第一管110之间的距离和位于后列的第二管120之间的距离相同,那么上述上部管111与下部管112之间的中心距离的1/2长度等于上述第二管120的2个后方管121的中心距离的1/2长度。
如上所述,如果切开部141与后方管121及上部管111的外公切线t、t′全部相交,且包括用于连接相交的点a与点b的虚拟线,那么就可以阻断因后方管121与上部管111之间的传导所致的热传递。
以下,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可在制冷剂循环系统中起到冷凝器或蒸发器的作用,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仅说明将本发明的一例的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的例子,但通过以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能够理解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的情况。
通过空气调节器的压缩机(未图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入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100。流入到上述热交换器100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流入管101依次流入到第一管110。流入到第一管110的制冷剂为高温的制冷剂,因此,不仅将热传递到第一管110,还将热传递到与第一管110相连接的翅片130。
传递到上述第一管110及翅片130的热与通过送风扇200来流入到空气流入口20的相对低温的外部空气热交换。通过这种热交换,温度变低的制冷剂通过U型管103流入第二管120。
流入到第二管120的制冷剂的温度低于在第一管110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但相对高于流入到空气流入口20的外部空气,因此,将热传导到第二管120及翅片130,来与外部空气热交换。在第二管120中流动的制冷剂通过这种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被冷凝。
如上所述地被冷凝的制冷剂在膨胀部(未图示)中膨胀并在蒸发器(未图示)中蒸发后,再次流入到压缩机,从而实现“压缩—冷凝—膨胀—蒸发”的制冷剂循环系统。
但是,在位于前列的第一管110与位于后列的第二管120的间隔窄的情况下,尤其,由第一延长线l及第二延长线l′形成的角度θ1或由第一延长线l及第三延长线l″形成的角度θ2小于45°的情况下,在后方管121与上部管111或后方管121与下部管112之间有可能发生热传导,但通过列间分离部140的多个切开部141来防止上述热传导现象。
由此,制冷剂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得到提高,且这便带来整个制冷剂循环系统的制热效率或制冷效率得到提高的效果。
实验例
以下,参照图4,对比较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与以往的热交换器的实验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验组
用包括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个列间分离部140的三列翅片式热交换器来进行了实验。
对照组
用以往的三列翅片式热交换器来进行了实验。
实验方法
通过改变过冷度来测定了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各个冷凝热交换量。通过改变在实验组及对照组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来调节了过冷度。为了提高过冷度,减少了制冷剂的流量,为了降低过冷度,增加了制冷剂的流量。
参照图4,在过冷度为3℃至9℃的情况下,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冷凝热交换量未出现明显的差异,而在过冷度大于9℃的情况下,实验组的冷凝热交换量明显大于对照组的冷凝热交换量(S1<S2<S3<S4<S5)。
通过实验确认了本发明的一例的多个列间分离部140阻断了各列之间的热传导。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特定的实施例。即,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所附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思想及范畴内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这种所有适当的变更和修改的等同技术方案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多个第一管,以形成第一列的方式配置;
多个第二管,配置在上述多个第一管的一侧,形成第二列;以及
翅片,供上述多个第一管及多个第二管插入,
上述多个第二管分别包括后方管;上述多个第一管分别包括在上述多个第一管中的位于与上述后方管最近的位置的上部管及下部管,
上述翅片包括:
第一列翅片,供上述多个第一管插入;
第二列翅片,供上述多个第二管插入;
多个切开部,在上述第一列翅片与第二列翅片之间相互分隔地配置成一列,并以与上述多个第一管和多个第二管平行的方式延伸;
连接部,配置于上述多个切开部之间,用于将上述第一列翅片与第二列翅片相连接,
上述后方管及上述上部管之间的切开部与针对上述后方管及上述上部管的虚拟的2个外公切线(t、t′)相交,
上述后方管与上部管之间的切开部的长度是上述切开部与上述虚拟的2个外公切线相交的2个点的相连长度和位于与上述后方管最近的位置的2个第一管之间的中心距离的1/2长度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由第一延长线(l)及第二延长线(l′)形成的角度(θ1)为45°以下,上述第一延长线(l)是从上述后方管的中心(C1)朝向上述第一列翅片向前方延伸的虚拟的延长线,上述第二延长线(l′)是将上述上部管(111)的中心与后方管(121)的中心相连接的虚拟的延长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由上述第一延长线(l)及第三延长线(l″)形成的角度(θ2)为45°以下,上述第三延长线(l″)是将上述下部管的中心与上述后方管的中心相连接的延长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延长线(l)经过上述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延长线(l)按等间隔将用于连接上述上部管与上述下部管的中心的虚拟的中心线(P)一分为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第一列的多个第一管和形成第二列的多个第二管平行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送风扇,上述送风扇使空气向上述多个第一管及第二管流动;
上述多个第一管及多个第二管以通过上述送风扇来流动的空气的流入方向为基准沿着上下方向配置成Z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一管及多个第二管分别按等间隔分隔地配置。
CN201410113712.4A 2013-03-25 2014-03-25 热交换器 Active CN1040754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31407A KR20140116625A (ko) 2013-03-25 2013-03-25 열교환기
KR10-2013-0031407 2013-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5497A CN104075497A (zh) 2014-10-01
CN104075497B true CN104075497B (zh) 2016-08-17

Family

ID=50345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3712.4A Active CN104075497B (zh) 2013-03-25 2014-03-25 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84031A1 (zh)
EP (1) EP2784424B1 (zh)
KR (1) KR20140116625A (zh)
CN (1) CN104075497B (zh)
ES (1) ES2639173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032106A (ko) * 2017-09-19 2019-03-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용 응축기
KR102097061B1 (ko) 2018-01-30 2020-05-27 (주)성진정공 열교환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8394A (ja) * 1981-12-21 1983-06-28 Hitachi Ltd 熱交換器
JPS58138994A (ja) * 1982-02-15 1983-08-18 Fuji Heavy Ind Ltd 熱交換器
JPH02254269A (ja) * 1989-03-27 1990-10-15 Hitachi Ltd フインチューブ式熱交換器
JPH0854194A (ja) * 1994-08-10 1996-02-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器
CN1228833A (zh) * 1996-10-31 1999-09-1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用热交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70457A (en) * 1930-12-19 1932-08-09 Grigsby Grunow Co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US2963277A (en) * 1957-11-15 1960-12-06 Licencia Talalmanyokat Finned construction for heat exchangers
DE3938842A1 (de) * 1989-06-06 1991-05-29 Thermal Waerme Kaelte Klima Verfluessiger fuer ein kaeltemittel einer fahrzeugklimaanlage
JP2753354B2 (ja) * 1989-12-22 1998-05-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機用熱交換器
US5404938A (en) * 1992-11-17 1995-04-11 Heat Pipe Technology, Inc. Single assembly heat transfer device
JPH09133488A (ja) * 1995-11-09 1997-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KR100344801B1 (ko) * 1999-12-13 2002-07-20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핀 튜브형 열교환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8394A (ja) * 1981-12-21 1983-06-28 Hitachi Ltd 熱交換器
JPS58138994A (ja) * 1982-02-15 1983-08-18 Fuji Heavy Ind Ltd 熱交換器
JPH02254269A (ja) * 1989-03-27 1990-10-15 Hitachi Ltd フインチューブ式熱交換器
JPH0854194A (ja) * 1994-08-10 1996-02-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器
CN1228833A (zh) * 1996-10-31 1999-09-1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用热交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84424A1 (en) 2014-10-01
US20140284031A1 (en) 2014-09-25
KR20140116625A (ko) 2014-10-06
CN104075497A (zh) 2014-10-01
EP2784424B1 (en) 2017-07-12
ES2639173T3 (es) 2017-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71597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02639953B (zh) 具有增强集成度的汽车冷凝器
KR100765557B1 (ko) 열교환기
US20110240276A1 (en) Heat exchanger having an inlet distributor and outlet collector
KR20140116626A (ko) 열교환기
US10041710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WO2016192653A1 (zh) 换热器系统
CN107076526B (zh) 热交换器
JP2016095094A (ja)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9150574A (ja) 分配器、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熱交換器並びに空気調和機
EP2982924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4075497B (zh) 热交换器
CN105737453B (zh) 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20160109192A1 (en) Interior heat exchanger
EP3608618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13587251A (zh) 空调器
JP6639690B2 (ja)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4137177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凍装置
CN105650946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211552123U (zh) 换热组件及空调系统
WO2018040036A1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风冷冰箱
JP2015014397A (ja) 熱交換器
KR102414545B1 (ko) 냉장고용 응축기
CN207438947U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2020190383A (ja) 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