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3982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3982A
CN104073982A CN201410116696.4A CN201410116696A CN104073982A CN 104073982 A CN104073982 A CN 104073982A CN 201410116696 A CN201410116696 A CN 201410116696A CN 104073982 A CN104073982 A CN 104073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sewing machines
photo
photo interrupter
feeding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66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3982B (zh
Inventor
加藤雅史
竹村徹
堀部智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73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3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3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3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该缝纫机包括具有耐久性的送料量调整机构。缝纫机在机臂部的颚部包括送料量调整机构。送料量调整机构包括盖和能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可动构件。在盖的内部配置有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光遮断器。在可动构件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时,多个光遮断器输出的通断信号(S1~S3)在互不相同的时刻切换。缝纫机通过通断信号的切换来调节布的送料量。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调整布的送料量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有一种缝纫机,其能对将布正向移送并进行缝制的正向送料缝制和将布反向移送并进行缝制的倒缝进行切换。日本专利实用新型公开1987年第139488号公报披露的缝纫机包括能对正向送料缝制和倒缝进行切换的操作部。操作部包括壳体、螺钉构件、固定构件、操作开关。壳体是固定在缝纫机机臂的颚部下方的箱状构件。螺钉构件的轴部从外侧插入设置于壳体的前壁部的嵌合孔并与之嵌合。螺钉构件的头部位于壳体的前壁部的前方。固定构件固定于轴部的位于壳体内部的部分。操作开关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且具有按钮。在使用者对设置于螺钉构件的头部的操作按钮进行按压时,固定构件按压按钮。在固定构件按压按钮时,操作开关将从正向送料缝制朝倒缝切换的信号输出至缝纫机的控制部。
在能对正向送料缝制和倒缝进行切换的上述缝纫机还包括对移送布的送料量进行调整的送料量调整机构时,有时在该送料量调整机构上会应用上述操作部。在这种情况下,在使用者对操作按钮进行按压时,操作开关将变更送料量的信号输出至缝纫机的控制部。
在上述缝纫机中,使用者在每次进行送料量调节时都需要对操作按钮进行按压。因此,固定构件对按钮进行按压的次数增加,操作开关可能会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具有耐久性的送料量调整机构的缝纫机。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包括:在针板上移送布的送料牙,与机针的上下运动同步地驱动上述送料牙的送料机构,以及能对上述送料机构移送的上述布的送料量进行调整的送料量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送料量调整机构包括:可动构件,该可动构件设置成能往复移动;以及多个光遮断器,这多个光遮断器包括受光元件和发光元件,上述可动构件能以不接触上述受光元件和上述发光元件的方式经过上述受光元件与上述发光元件之间,上述多个光遮断器根据上述可动构件的位置来输出接通信号和断开信号中的某一个信号即通断信号,上述多个光遮断器在上述受光元件接收到上述发光元件照射出的光时输出上述接通信号,而在上述受光元件未接收到上述发光元件照射出的光时输出上述断开信号,上述缝纫机包括:确定部,该确定部根据送料信息来确定与上述可动构件的位置对应的上述送料量,其中,上述送料信息是使上述多个光遮断器分别输出的上述通断信号的图案的信息即图案信息与多个不同的上述送料量分别相对应的信息;以及送料量控制部,该送料量控制部根据上述确定部确定的上述送料量,来控制上述送料机构。
缝纫机利用光遮断器来检测可动构件的移动位置,并根据可动构件的位置对送料量进行调整。可动构件与光遮断器彼此不接触。因此,缝纫机能提高送料量调整机构的耐久性。送料量的调整操作能利用可动构件和检测可动构件的多个光遮断器来进行实施。因此,缝纫机能实现成本的降低。送料量根据图案信息而变化。送料量只会变成与可动构件的位置相应地作为送料信息而与图案信息相对应的送料量。使用者在操作可动构件时能容易地将可动构件移动至所需送料量的位置。因此,缝纫机的操作性提高。
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可动构件包括多个被检测部,这多个被检测部伴随着往复移动而分别经过上述多个光遮断器的上述发光元件与上述受光元件之间,上述多个被检测部具有遮断从上述发光元件朝上述受光元件照射的光的遮断部和使从上述发光元件朝上述受光元件照射的光透过的透过部中的至少一方,在上述多个被检测部上配置上述遮断部和上述透过部,以在上述可动构件移动时,使上述多个光遮断器输出的上述通断信号的切换在互不相同的时刻进行。在可动构件往复移动时,多个光遮断器输出的多个通断信号不会同时切换。因此,缝纫机能防止根据通断信号对图案信息进行误检测。
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光遮断器分别沿与上述可动构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多个光遮断器沿与可动构件的往复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多个光遮断器的配置范围在可动构件的往复移动方向上能形成得较短。因此,缝纫机能使送料量调整机构小型化,并能缩小送料量调整机构的安装范围。
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光遮断器中,至少一个光遮断器和其它光遮断器在上述可动构件的移动方向上配置于互不相同的位置,上述一个光遮断器和上述其它光遮断器在与上述可动构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局部重叠。由于一个光遮断器和其它光遮断器在与可动构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局部重叠,因此能减小送料量调整机构在该交叉的方向上的大小。因此,缝纫机能使送料量调整机构进一步小型化,并能缩小送料量调整机构的安装范围。
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的特征在于,上述送料量调整机构包括合成电压部,该合成电压部使阻值不同的多个电阻分别与上述多个光遮断器连接,并对从上述多个电阻获得的各电压进行合成而生成根据上述图案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合成电压,上述图案信息包含与上述合成电压部生成的不同的上述合成电压分别对应的多个合成电压值,上述送料信息包含使上述多个合成电压值与多个上述送料量分别相对应的信息。能对多个光遮断器输出的通断信号的图案设定不同的电压。因此,缝纫机能可靠地防止对多个光遮断器输出的通断信号的任意图案进行误检测。送料量调整机构只输出合成电压部形成的合成电压值。因此,缝纫机不必从送料量调整机构分别接收通过多个光遮断器获得的各电压,能简化结构。
技术方案6的缝纫机的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判断部,该连接判断部根据上述合成电压部生成的合成电压,对上述多个光遮断器是否正常连接进行判断;以及通知部,该通知部在上述连接判断部判断为上述多个光遮断器没有正常连接时,对上述多个光遮断器的连接不良进行通知。缝纫机在多个光遮断器没有正常连接时对连接不良进行通知。因此,使用者能容易地认识到多个光遮断器的连接不良。
技术方案7~9的缝纫机的特征在于,还包括颚部,该颚部设置于将安装有上述机针的针杆支撑成能上下运动的机臂部,且与上述针板相对,上述送料量调整机构设置于上述颚部。使用者在进行布的缝制时也容易碰触位于机针和针板附近的可动构件。缝纫机在布的缝制过程中容易进行送料量的调整。因此,缝纫机的送料量调整的操作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的立体图。
图2是送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送料量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送料量调整机构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合成电压部的电路的图。
图6是表示缝纫机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7是送料信息的数据结构图。
图8是表示可动构件朝第一检测部移动的移动状态的图。
图9是缝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中,使用图中箭头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后。参照图1、图2来说明缝纫机1的结构。缝纫机1包括底座部3、立柱部4、机臂部5。底座部3安装于工作台(未图示)的工作台开口(未图示)。底座部3沿左右方向延伸,其上表面是平面。立柱部4从底座部3的右端朝上方延伸。机臂部5从立柱部4的上端朝左方延伸。
底座部3在其上表面左端包括针板15。针板15在其左侧中央部具有容针孔2。针板15在容针孔2的前方、左方、后方、右方分别具有送料牙孔21。底座部3在其内部包括缝纫机马达13(参照图6)、送料机构50。在缝纫机马达13的输出轴(未图示)上固定有下轴带轮36。送料机构50的结构将在后面说明。
缝纫机1在其工作台下方包括控制装置30(参照图6)。控制装置30通过杆(未图示)与踩下式的踏板22(参照图6)连接。使用者将踏板22朝前侧或后侧操作。控制装置30根据踏板22的操作方向和操作量来控制缝纫机1的动作。
立柱部4在其前表面包括操作部10、显示部11。使用者在确认显示部11的同时,用操作部10将操作指示输入缝纫机1。立柱部4在其右侧面安装有带轮盖9。带轮盖9沿上下方向延伸。带轮盖9在其前表面下部包括开口部6。开口部6在其内侧配置有缝纫机1的电源开关(未图示)。
机臂部5在其内部具有上轴(未图示)。上轴沿左右方向延伸。上轴在其右端部连接有带轮轴(未图示)。带轮轴在其右端部通过接头(未图示)固定有带轮14左端部。上轴在其右端部固定有上轴带轮(未图示)。上轴带轮通过设置于立柱部4内部的作为环状带体的同步皮带(未图示)与下轴带轮36连接。在机臂部5的左端部内部设置有与上轴左端部连接的上下机构(未图示)。
机臂部5的左端部包括颚部12。颚部12从机臂部5的左端部朝下方延伸。颚部12的下端部与针板15相对。颚部12的下端部支撑针杆7。针杆7在机臂部5的内部与上下机构连接。针杆7在其下端安装有机针8。通过上轴旋转,上下机构使针杆7和机针8上下往复移动。机针8的下端在下降时穿过容针孔2。针杆7和机针8通过缝纫机马达13的驱动而上下往复移动。
颚部12在其下端部支撑压脚杆18。压脚杆18位于针杆7的后方。压脚杆18沿上下方向延伸。压脚杆18的下端部支撑压脚17。压脚17与送料牙34(参照图2)相对。压脚杆18通过设置于机臂部5内部的压脚上下运动机构(未图示)的驱动而上下运动。压脚上下运动机构的结构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省略其说明。颚部12的右侧面安装有后述的送料量调整机构70。
参照图2说明送料机构50。送料机构50包括送料台33、送料牙34、上下送料机构35、水平送料机构25。送料台33与针板15大致平行地配置于针板15下方。送料牙34固定于送料台33上表面的中心附近。送料牙34与送料牙孔21的位置对应。送料牙34在前后方向上较长。送料牙34的前后方向长度比送料牙孔21的长度短。送料牙34在其上部具有凹凸,该凹凸用于将布(未图示)夹持在其与压脚17之间。
上下送料机构35包括上下送料轴37、偏心部38、连杆构件39。上下送料轴37能转动地支撑于底座部3,且与上轴(未图示)平行地沿左右方向延伸。上下送料轴37与下轴带轮36连接。上下送料轴37通过缝纫机马达13的驱动而旋转。因此,上下送料轴37与上轴同步旋转。
偏心部38设置于上下送料轴37的左端。偏心部38相对于上下送料轴37的轴心偏心。连杆构件39能旋转地设置于送料台33的后端。连杆构件39将偏心部38保持成能旋转。偏心部38通过上下送料轴37的旋转,经由连杆构件39使送料台33上下运动。在缝纫机1中,在针杆7和机针8上下往复一次期间,送料牙34和送料台33上下往复一次。也就是说,在缝纫机1中,机针8的上下运动与送料牙34的上下运动以机械方式同步。
水平送料机构25包括送料马达23、连杆机构部40、水平送料轴28、连杆构件31等。送料马达23在底座部3的内部配置于送料台33的右方。送料马达23是步进马达,其能使输出轴24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转动。送料马达23使送料台33沿前后方向移动。
连杆机构部40包括中间作用臂29、第一臂部26、第二臂部27。第一臂部26的一端安装于送料马达23的输出轴24的头端。第一臂部26与输出轴24正交。第一臂部26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部32能转动地与第二臂部27的一端连接。第二臂部27的另一端能转动地与中间作用臂29的后端连接。中间作用臂29在其前端固定有水平送料轴28的右端侧。
水平送料轴28在送料马达23的左上方能转动地支撑于底座部3。水平送料轴28沿左右方向延伸。当输出轴24往复转动时,连接部32通过第一臂部26沿前后方向移动。中间作用臂29使水平送料轴28以中间作用臂29的前端侧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摆动。水平送料轴28伴随中间作用臂29的摆动而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转动。
连杆构件31的下端正交地固定于水平送料轴28的左端部。连杆构件31的上端能转动地与送料台33的前端连接。当水平送料轴28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转动时,送料台33通过连杆构件31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
当送料台33上升时,送料牙34从送料牙孔21朝针板15的上方突出,在送料牙34与压脚17之间夹持布。若布为规定的厚度以下,则在送料牙34位于针板15上方期间,机针8不刺入布。在缝制的执行过程中,缝纫机1监视缝纫机马达13的输出轴与送料马达23的输出轴24的旋转角相位。缝纫机1使缝纫机马达13与送料马达23同步,并在送料牙34位于针板15上方期间驱动送料马达23。因此,布在机针8未刺入的状态下沿前后方向移动。当送料台33下降时,送料牙34位于针板15的下方。若送料牙34位于针板15的下方,则即使送料牙34沿前后方向移动,布也不会移动。机针8在送料牙34位于针板15下方期间,在布上形成线迹。如上所述,缝纫机1利用不同的马达来执行送料机构50的水平方向上的驱动和机针8的驱动。
若缝纫机1使缝纫机马达13的输出轴与送料马达23的输出轴24的旋转角相位错开,则能改变送料牙34位于针板15上方的时机。缝纫机1通过调整送料马达23的输出轴24的转动范围,能调整送料台33和送料牙34的前后方向移动量。因此,缝纫机1能对机针8(参照图1)沿上下方向往复一次期间,布沿前后方向移动的送料量进行调整。
参照图3、图4来说明送料量调整机构70。送料量调整机构70在操作者临时改变作为基准的送料量时使用。送料量只有在操作者使用送料量调整机构70时才能改变。送料量调整机构70包括盖80、第一检测部65、第二检测部85、输出部150、可动构件71、操作构件90。第一检测部65、第二检测部85、输出部150配置于盖80的内部。可动构件71、操作构件90从盖80的前方延伸至盖80的内部。可动构件71、操作构件90能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可动构件71、操作构件90沿上下方向排列配置。第一检测部65能对往复移动的可动构件71进行检测,第二检测部85能对往复移动的操作构件90进行检测。缝纫机1能根据第一检测部65、第二检测部85的检测状态来调整布的送料量。另外,图3所示的W表示盖80内侧的后方上侧。
盖80呈左方开口的大致箱状。盖80局部地覆盖颚部12(参照图1)的右侧面。盖80具有前壁部80A、上壁部80B、右壁部80E(参照图1)、后壁部80F。前壁部80A具有第一缺口部81、第二缺口部82。上壁部80B从前壁部80A上端部朝后方延伸,且具有第三缺口部83。第一缺口部81、第二缺口部82是从左方朝右方切割前壁部80A而形成的。第一缺口部81位于第二缺口部82的上方。第三缺口部83是从左方朝右方切割上壁部80B的后侧部而形成的。右壁部80E从上壁部80B的右端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并朝左方弯曲。右壁部80E在其内侧设置有基板88。后壁部80F从上壁部80B的后端部起与前壁部80A大致平行地延伸,且具有多个凹凸。
第一检测部65在盖80的内侧设置于后方上侧。第一检测部65包括光遮断器61~63。光遮断器61~63从上方到下方依次配置于基板88。光遮断器61、63在上下方向上配置成一直线状。光遮断器62配置成从光遮断器61、63朝前方错开。光遮断器61~63沿着与可动构件71的往复移动方向(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配置。能缩小配置光遮断器61~63的前后方向范围。因此,缝纫机1能使送料量调整机构70小型化,并能缩小送料量调整机构70在颚部12上的安装范围。
光遮断器61~63分别具有沿上下方向排列的一对壁部。在光遮断器61~63的一对壁部中,分别在上侧的壁部设置发光元件61A、62A、63A,在下侧的壁部设置受光元件61B、62B、63B。发光元件61A、62A、63A分别与受光元件61B、62B、63B相对。发光元件61A、62A、63A是发光二极管,受光元件61B、62B、63B是光电晶体管。发光元件62A配置于受光元件61B的前方,受光元件62B配置于发光元件63A的前方。光遮断器61的下侧壁部与光遮断器63的上侧壁部的相对距离大致等于光遮断器62的一对壁部的相对距离。即光遮断器62与光遮断器61、63在上下方向上局部重叠。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光遮断器61~63也不与往复移动的可动构件71干扰。送料量调整机构70能减小上下方向的大小。因此,缝纫机1能使送料量调整机构70进一步小型化,能缩小送料量调整机构70在颚部12上的安装范围。当缝纫机1的电源接通时,受光元件61B、62B、63B分别接收发光元件61A、62A、63A照射出的光。在这种情况下,光遮断器61~63输出接通信号。当受光元件61B、62B、63B不接收光(将光遮断)时,光遮断器61~63分别输出断开信号。在以下说明中,将发光元件61A、62A、63A照射出的光所经过的到受光元件61B、62B、63B为止的光的经过区域分别称作检测区域61C、62C、63C(参照图8)。另外,在图8中,分别用一根虚线来表示检测区域61C、62C、63C。实际的检测区域61C、62C、63C在前后、左右、上下具有一定的宽度。以下,将检测区域61C、63C与检测区域62C在前后方向上分离的距离称作第一距离。
如图3所示,第二检测部85在盖80的内侧设置于后方下侧。第二检测部85包括光遮断器86、87。光遮断器87配置于光遮断器86的下方。光遮断器86、87沿上下方向配置成一直线状。光遮断器86、87各自的结构与光遮断器61~63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可动构件71包括按下部72、插通部73、支撑部74。可动构件71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从前壁部80A的前方经过第一缺口部81而到达盖80的内部。可动构件71能沿前后方向移动。按下部72形成可动构件71的前端部。按下部72位于前壁部80A的前方。按下部72是正视呈大致圆形的板状构件。按下部72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宽度。插通部73呈从按下部72的后端部朝后方延伸的大致杆状。插通部73经过第一缺口部81而延伸到盖80的内部。
插通部73包括突起部76,该突起部76从插通部73的位于盖80内部的部分的上端部朝右方延伸。突起部76与弹簧75的一端部连接。弹簧75设置于盖80内部的上壁部80B附近,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弹簧75的另一端部与从上壁部80B朝内侧下方延伸的内壁部80C连接。弹簧75通过插通部73的突起部76始终将可动构件71朝前方施力。可动构件71因弹簧75的施力而移动至使突起部76前端部与前壁部80A的内表面抵接的位置。
支撑部74呈后方和右方具有开口的大致箱状,且从插通部73的后端部朝后方延伸。支撑部74支撑被检测部101~103。支撑部74具有左侧壁部74A,被检测部101~103分别从左侧壁部74A朝右方立设。被检测部101形成支撑部74的上侧壁部,被检测部103形成下侧壁部。被检测部102在被检测部101、103之间从左侧壁部74A的右侧面朝右方立设。被检测部101~103分别沿上下方向等间隔地配置。被检测部101~103的后端在可动构件71的移动方向(前后方向)上位于互不相同的位置。当可动构件71沿前后方向移动时,被检测部101~103分别能以不接触发光元件61A、62A、63A、受光元件61B、62B、63B的方式经过检测区域61C、62C、63C。
被检测部101包括遮断部101A。遮断部101A形成被检测部101的后侧部。被检测部102包括遮断部102A、102B、透过部102C。透过部102C是从右方朝左方切割被检测部102的中央部而形成的。遮断部102A在被检测部102中形成于透过部102C的后方,遮断部102B形成于透过部102C的前方。
被检测部103包括遮断部103A、103B、透过部103C。透过部103C是从右方朝左方切割被检测部103的比中央部靠后侧的部位而形成的。遮断部103A在被检测部103中形成于透过部103C的后方,遮断部103B形成于透过部103C的前方。
遮断部101A在经过检测区域61C时遮断受光元件61B(参照图3)所接收的光。遮断部102A、102B在经过检测区域62C时遮断受光元件62B所接收的光。遮断部103A、103B在经过检测区域63C时遮断受光元件63B所接收的光。透过部102C在经过检测区域62C时不遮断发光元件62A照射出的光。透过部103C在经过检测区域63C时不遮断发光元件63A照射出的光。也就是说,当透过部102C、103C分别经过检测区域62C、63C时,受光元件62B、63B分别接收发光元件62A、63A照射出的光。
支撑部74在前后方向上从后方起依次配置遮断部103A的后端部、遮断部103A的前端部、遮断部101A的后端部、遮断部102A的后端部、遮断部103B的后端部、遮断部102A的前端部、遮断部102B的后端部(参照图8)。这七个端部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的距离比检测区域61C、62C、63C各自的前后方向宽度大。遮断部101A、103A、103B各自的端部与遮断部102A、102B各自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不同于第一距离(参照图8)。即,遮断部101A的端部与遮断部102A的端部之间的距离、遮断部101A的端部与遮断部102B的端部之间的距离、遮断部103A的端部与遮断部102A的端部之间的距离、遮断部103A的端部与遮断部102B的端部之间的距离、遮断部103B的端部与遮断部102A的端部之间的距离、遮断部103B的端部与遮断部102B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分别不同于第一距离。因此,当可动构件71往复移动时,遮断部101A、102A、102B、103A、103B和透过部102C、103C能在互不相同的时机进入或离开检测区域61C、62C、63C。因此,当可动构件71往复移动时,光遮断器61~63所输出的通断信号在互不相同的时机切换。当可动构件71往复移动时,光遮断器61~63的通断信号的切换有八种图案。在八种图案中,不存在可动构件71朝一侧移动时彼此相同的图案。如后所述,缝纫机1与八种图案对应地进行送料量的调整。以下,将可动构件71从第一检测部65的前方朝后方移动时光遮断器61~63输出的通断信号的切换顺序称作光遮断器的切换顺序。
操作构件90包括按下部91、插通部92、支撑部98。操作构件90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从前壁部80A的前方经过第二缺口部82而到达盖80的内部。操作构件90能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按下部91形成操作构件90的前端部。按下部91位于前壁部80A的前方。按下部91是正视呈大致椭圆形的板状构件,且比可动构件71的按下部72大。按下部91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宽度。插通部92呈从按下部91的后端部朝后方延伸的大致杆状。插通部92经过第二缺口部82而延伸到盖80的内部。支撑部98呈后方和右方具有开口的大致箱状,且从插通部92的后端部朝后方延伸。支撑部98包括从左方朝右方立设的壁部即被检测部93、94。被检测部93、94沿上下方向排列。被检测部93、94的后端部在操作构件90的移动方向(前后方向)上位于互不相同的位置。被检测部93、94的后端部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的距离比光遮断器86、87的检测区域的前后方向宽度大。当操作构件90从前方朝后方移动时,被检测部94经过光遮断器87的检测区域,之后,被检测部93经过光遮断器86的检测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缝纫机1在将布从前方朝后方移送时,若光遮断器87断开,则使送料量变为一半,若光遮断器86、87一起断开,则使送料方向反过来。例如当作为基准的送料量为5.0mm时,若光遮断器87断开,则送料量变为2.5mm,若光遮断器86、87一起断开,则送料量变为-5.0mm。
操作构件90在插通部92上的处于被检测部93前方的位置固定有弹簧95。弹簧95是树脂制的,且呈弯曲的板状,弹簧95从插通部92朝后上方延伸,然后朝下方折弯而与设置于盖80的后壁部80F内侧的抵接部80G连接。弹簧95始终将操作构件90朝前方施力。
操作构件90在插通部92上的比固定弹簧95的位置靠前方的位置设置有突起部96。突起部96在设置于盖80内部的扭转弹簧97的前方侧设置于前壁部80A的附近。扭转弹簧97的一端部与从前壁部80A朝后方突出的突出壁80D抵接,扭转弹簧97的另一端部固定于盖80的内部。当被检测部93、94均位于第二检测部85的前方时,突出壁80D限制扭转弹簧97的一端部与突起部96的接触。当操作构件90从前方朝后方移动时,突起部96与扭转弹簧97抵接。当突起部96与扭转弹簧97抵接时,操作构件90处于以下状态:被检测部94进入光遮断器87的检测区域,但被检测部93未到达光遮断器86的检测区域。此时,在突起部96上作用有扭转弹簧97的朝前方的作用力,操作构件90很难朝后方移动。当使用者将操作构件90朝后方移动时,伴随操作构件90的移动而产生的阻力增加。因此,使用者能容易地识别到光遮断器87的通断信号已经切换。
使用者通过将可动构件71的按下部72向第一检测部65按下,能调整送料量和送料方向。同样地,使用者通过将操作构件90向第二检测部85按下,能调整送料量和送料方向。在按下可动构件71时和按下操作构件90时仅仅是送料量的调整幅度有所不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省略送料量调整机构70中与第二检测部85相关的电气结构的说明以及操作构件90向第二检测部85移动时的动作的说明。
输出部150在盖80的内侧设置于后侧上部。输出部150包含电路,该电路通过导线(未图示)与具有第一检测部65和第二检测部85的基板88电连接。输出部150与导线60A电连接。导线60A经过第三缺口部83而与控制装置30(参照图6)电连接。
输出部150包括合成电压部60、电压检测部130(参照图6)。合成电压部60合成光遮断器61~63输出的通断信号的电压。电压检测部130是对合成电压部60生成的电压值进行A/D转换并发送至CPU44(参照图6)的公知电路。
参照图5来说明合成电压部60具有的电路100。电路100包括光遮断器61~63、逻辑电路110、电阻120~123。未图示的电源对合成电压部60供给5V的电压。
光遮断器61~63的发光元件61A、62A、63A的输入侧分别与5V的电源连接。光遮断器61~63的受光元件61B、62B、63B的输出侧分别与逻辑电路110连接。光遮断器61~63分别在受光元件61B、62B、63B接收到发光元件61A、62A、63A照射出的光时从输出侧输出接通信号,而在受光元件61B、62B、63B未接收到发光元件61A、62A、63A照射出的光时输出断开信号。接通信号是接近电源电压(5V)的高信号,断开信号是接近接地电平(0V)的低信号。
对逻辑电路110供给5V的电源,且将逻辑电路110接地。逻辑电路110包括逆变器111~113。逆变器111~113是使输入信号反转的逻辑集成电路。逆变器111~113的输入侧分别与受光元件61B、62B、63B的输出侧连接。
电阻121~123的一端侧分别与逆变器111~113的输出侧连接。即电阻121~123分别通过逆变器111~113与光遮断器61~63连接。电阻121~123的另一端侧分别与合成电压部60的输出侧连接。在以下说明中,电阻121~123的一端侧是指与逻辑电路110连接的一侧,电阻121~123的另一端侧是指与合成电压部60的输出侧连接的一侧。
电阻120的一端侧与5V的电源连接,电阻120的另一端侧与合成电压部60的输出侧连接。电阻120的阻值例如为40KΩ。
在从逆变器111~113输出高信号时,电阻121~123的一端侧分别成为与电阻120的电源侧相同的电位。在从逆变器111~113输出低信号时,电阻121~123的一端侧成为接地电平的电位。电阻121~123的阻值被设定成:使得合成电压部60从输出侧输出的电压按照光遮断器61~63的通断信号的图案(“高”或“低”的图案)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也就是说,电阻121~123的阻值被设定成:根据光遮断器61~63的通断信号的八种图案,使得合成电压部60从输出侧输出的电压成为不同的八种电压。作为电阻121~123的阻值,例如电阻121为10KΩ,电阻122为20KΩ,电阻123为40KΩ。进行如下设定:在光遮断器61~63的发光元件61A、62A、63A的输入侧与5V的电源之间的连接状态不正常时(连接不良),合成电压部60从输出侧输出的电压成为与上述八种电压不同的值。
参照图6来说明缝纫机1的电气结构。缝纫机1的控制装置30包括CPU44。CPU44掌管缝纫机1的控制。CPU44通过总线与ROM45、RAM46、存储装置47、I/O接口(下面称为I/O)48连接。ROM45存储后述的缝制处理等的程序。RAM46将执行程序所需的各种值予以临时存储。存储装置47是存储后述的送料信息300和各种值的非易失性存储装置。
I/O48分别与踏板22、操作部10、驱动电路51~53、电压检测部130电连接。CPU44获取踏板22的操作方向和操作量。CPU44从操作部10获取使用者的操作指示。使用者在确认显示部11的同时,对操作部10进行操作。
驱动电路51驱动显示部11。驱动电路52根据从CPU44输入的转矩指令信号来驱动缝纫机马达13。缝纫机1包括缝纫机编码器55,该缝纫机编码器55用于检测缝纫机马达13的输出轴的旋转角相位和旋转速度。缝纫机编码器55通过I/O48将缝纫机马达13的输出轴的旋转角相位和旋转速度的检测结果输出至CPU44。
驱动电路53根据从CPU44输入的送料驱动信号来驱动送料马达23。送料马达23的送料驱动信号是脉冲信号。缝纫机1包括送料编码器56,该送料编码器56用于检测送料马达23的输出轴24的旋转角相位和旋转速度。送料编码器56通过I/O48将送料马达23的输出轴24的旋转角相位和旋转速度的检测结果输出至CPU44。
参照图7来说明存储装置47所存储的送料信息300。送料信息300是使合成电压值Va与送料量相对应的信息。送料信息300是执行后述的缝制处理时CPU44所参照的信息。合成电压值Va是合成电压部60输出至电压检测部130的电压值。合成电压值Va按照光遮断器61~63所输出的各个通断信号的切换图案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合成电压值Va是处在0.625V到5.000V的范围内的值。在图7中,各合成电压值Va分别对应于与光遮断器61~63的切换顺序对应的各送料量。虽未图示,但在光遮断器61~63的发光元件61A、62A、63A的输入侧与5V的电源之间出现连接不良时,合成电压值Va为0.000V。
送料量表示缝纫机1移送布的送料量。送料量是从-5.0mm到5.0mm的值。正值的送料量表示送料机构50(参照图2)将布(未图示)朝后方移送的送料量,负值的送料量表示朝前方移送的送料量。在送料量为0.0mm时,送料机构50不移送布。图7的送料量的值从上层起依次逐级减少。因此,送料量按照光遮断器61~63的切换顺序逐级减少。
参照图8来说明被检测部101~103从前方朝后方移动而进入光遮断器61~63的动作。图8的右方、左方分别是可动构件71的前方、后方。在图8中,省略支撑部74的左侧壁部74A(参照图3)。在以下说明中,按光遮断器61~63的切换顺序,分A~H这八个状态来说明第一检测部65和可动构件71的状态。另外,S1、S2、S3、Va分别表示光遮断器61的输出信号、光遮断器62的输出信号、光遮断器63的输出信号、合成电压值Va(参照图7)。
在状态A下,可动构件71位于第一检测部65的前方。被检测部101~103没有进入检测区域61C、62C、63C。在这种情况下,光遮断器61~63输出接通信号。如图5所示,在光遮断器61~63全都输出接通信号时,逆变器111~113输出低信号。电阻121~123的一端侧的电位成为接地电平。合成电压部60从输出侧输出0.625V的电压。
在状态A的可动构件71朝着第一检测部65向后方移动时,遮断部103A的后端部进入检测区域63C(状态B)。遮断部103A阻止受光元件63B(参照图3)接收发光元件63A照射出的光。光遮断器63输出的信号从接通切换至断开。遮断部101A没有进入检测区域61C,遮断部102A没有进入检测区域62C。光遮断器61、62继续输出接通信号。如图5所示,逆变器113输出高信号,逆变器111、112输出低信号。电阻123的一端侧成为与电阻120相同的电位,电阻121、122的一端侧的电位成为接地电平。合成电压部60从输出侧输出1.250V的电压。
在状态B的可动构件71朝着第一检测部65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时,遮断部102A进入检测区域62C(状态C)。遮断部102A阻止受光元件62B(参照图3)接收发光元件62A照射出的光。遮断部103A维持进入检测区域63C的状态。遮断部101A没有进入检测区域61C。光遮断器61、63分别继续输出接通信号、断开信号。光遮断器62输出的信号从接通切换至断开。在状态C的可动构件71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时,遮断部103A离开检测区域63C,透过部103C进入检测区域63C(状态D)。受光元件63B再次接收发光元件63A照射出的光。遮断部102A维持进入检测区域62C的状态。遮断部101A没有进入检测区域61C。光遮断器61、62分别继续输出接通信号、断开信号。光遮断器63输出的信号从断开切换至接通。状态C、D下的合成电压部60(参照图5)的输出电压分别是2.500V、1.875V。
在状态D的可动构件71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时,遮断部101A进入检测区域61C(状态E)。遮断部101A阻止受光元件61B(参照图3)接收发光元件61A照射出的光。遮断部102A、透过部103C分别维持进入检测区域62C、63C的状态。光遮断器62、63分别继续输出断开信号、接通信号。光遮断器61输出的信号从接通切换至断开。在状态E的可动构件71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时,遮断部102A离开检测区域62C,透过部102C进入检测区域62C(状态F)。受光元件62B再次接收发光元件62A照射出的光。遮断部101A、透过部103C分别维持进入检测区域61C、63C的状态。光遮断器61、63分别继续输出断开信号、接通信号。光遮断器62输出的信号从断开切换至接通。在状态F的可动构件71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时,透过部103C离开检测区域63C,遮断部103B进入检测区域63C(状态G)。遮断部103B阻止受光元件63B接收发光元件63A照射出的光。遮断部101A、透过部102C分别维持进入检测区域61C、62C的状态。光遮断器61、62分别继续输出断开信号、接通信号。光遮断器63输出的信号从接通切换至断开。在状态G的可动构件71进一步向后方移动时,透过部102C离开检测区域62C,遮断部102B进入检测区域63C(状态H)。遮断部102B阻止受光元件62B接收发光元件62A照射出的光。遮断部101A、103B分别维持进入检测区域61C、63C的状态。光遮断器61、63分别继续输出断开信号。光遮断器62输出的信号从接通切换至断开。状态E、F、G、H下的合成电压部60(参照图5)的输出电压分别是4.375V、3.125V、3.750V、5.000V。
在状态H的可动构件71朝着前方移动时,光遮断器61~63输出的通断信号按照状态G、F、E、D、C、B、A的顺序切换。
遮断部101A、102A、102B、103A、103B和透过部102C、103C被配置成:在可动构件71往复移动时,使得光遮断器61~63所输出的通断信号在互不相同的时刻切换。光遮断器61~63所输出的通断信号中的多个信号不会同时切换。因此,缝纫机1能防止逻辑电路110对光遮断器61~63所输出的通断信号的切换图案进行误检测的情况。
遮断部101A、102A、103A的后端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互不相同的位置。不必在被检测部101~103的后端部设置透过部以使光遮断器61~63输出的通断信号在不同的时刻切换。缝纫机1能抑制可动构件71的前后方向长度。因此,缝纫机1能使可动构件71小型化,并能缩小可动构件71的配置范围。
电阻121~123的阻值被设定成:按照光遮断器61~63输出的通断信号的切换图案,合成电压部60生成的电压互不相同。因此,缝纫机1能根据将光遮断器61~63输出的通断信号的电压由合成电压部60合成而生成的电压,防止电压检测部130对光遮断器61~63输出的通断信号的任意图案进行误检测的情况。送料量调整机构70只输出合成电压部60形成的合成电压值。因此,缝纫机1不必分别接收通过光遮断器61~63获得的各电压,能简化结构。
参照图9来说明CPU44执行的缝制处理。缝制处理在使用者操作了踏板22时开始。CPU44获取作为输出电压值的合成电压值Va(S11)。例如在可动构件71为状态A时,CPU44获取合成电压值0.625V(S11)。
CPU44对在S11中获取的合成电压值Va是否为0.000V进行判断(S13)。在合成电压值Va为0.000V时(S13:是),如上所述,光遮断器61~63的发光元件61A、62A、63A的输入侧与5V的电源之间处于连接不良。CPU44在显示部11中显示连接不良的消息(S14),并结束缝制处理。因此,使用者根据显示部11显示的消息能容易地认识到光遮断器61~63的连接不良。
在合成电压值Va不是0.000V时(S13:否),CPU44确定送料量(S15)。CPU44参照存储装置47所存储的送料信息300,并获取与在S11中获得的合成电压值Va对应的送料量,藉此确定送料量。例如在S11中获取的合成电压值Va为0.625V时,CPU44参照送料信息300,并将与0.625V对应的5.0mm确定为送料量(S15)。
CPU44根据在S15中确定的送料量,对驱动电路53进行控制,以驱动送料马达23(S17)。如上所述,缝纫机1监视缝纫机马达13的输出轴和送料马达23的输出轴24的旋转角相位。CPU44获取缝纫机编码器55(参照图6)所输出的缝纫机马达13的输出轴的旋转角相位和旋转速度的检测结果,并根据检测结果和在S15中确定的送料量来运算送料马达23的输出轴24的旋转量和旋转速度。根据运算结果,CPU44对驱动电路53进行控制,以驱动送料马达23(S17)。
CPU44对缝制是否结束进行判断(S19)。该判断是根据操作者是否停止了踏板22的操作来进行的。在缝制尚未结束时(S19:否),CPU44使处理返回到S11。在缝制结束了时(S19:是),CPU44结束缝制处理。
如以上说明,缝纫机1利用光遮断器61~63来检测可动构件71的前后方向位置,并根据可动构件71的位置来进行送料量的调整。可动构件71与光遮断器61~63彼此不接触。因此,缝纫机1能提高送料量调整机构70的耐久性。送料量的调整操作能利用可动构件71和检测可动构件71的光遮断器61~63来实施。因此,缝纫机1能降低成本。送料量根据合成电压部60输出的电压值进行变化。合成电压部60输出的电压值根据可动构件71的前后方向位置逐级变化。不易发生使用者搞错可动构件71的前后方向移动量而导致送料量调整失败的情况。使用者在操作时能容易地将可动构件71移动至达到所需送料量的位置。因此,缝纫机1的操作性提高。
送料量调整机构70设置于颚部12。即使在进行布的缝制时,使用者也容易碰触位于机针8、针板15附近的可动构件71。缝纫机1在布的缝制过程中容易进行送料量的调整。因此,缝纫机1的送料量调整的操作性进一步提高。送料量调整机构70通过将可动构件71的按下部72朝着第一检测部65按下或将操作构件90朝着第二检测部85按下,能调整送料量和送料方向。因此,即使在第一检测部65和第二检测部85中的某一方出现故障时,也能利用另一方来调整送料量和送料方向。因此,送料量调整机构70的耐久性增加。
另外,光遮断器61~63作为本发明的多个光遮断器起作用。光遮断器62作为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光遮断器起作用。光遮断器61、63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光遮断器起作用。被检测部101~103作为本发明的多个被检测部起作用。电阻121~123作为本发明的多个电阻起作用。按下部91作为本发明的操作部起作用。
执行S15的CPU44作为确定部起作用。执行S17的CPU44作为送料量控制部起作用。执行S13的CPU44作为连接判断部起作用。执行S14的CPU44作为通知部起作用。
上述实施方式可作各种变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检测部65包括三个光遮断器61~63。但第一检测部也可包括四个以上的光遮断器。在这种情况下,支撑部74只要包括与光遮断器的数量对应的被检测部即可。在光遮断器为四个时,四个光遮断器的通断信号的切换有十六种图案。缝纫机只要对应于十六种图案进行送料量的调整即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送料量调整机构70包括合成电压部60,因此输出的电压值也只有合成电压值。因此,缝纫机1不必分别接收通过四个光遮断器获得的各电压,能简化结构。另外,在四个光遮断器沿上下方向排列时,例如自上方起第二个光遮断器配置成从相邻的两个光遮断器朝前方错开,且与相邻的两个光遮断器在上下方向上局部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自上方起第二个光遮断器作为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光遮断器起作用,相邻的两个光遮断器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光遮断器起作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遮断器62配置于光遮断器61、63的前方,但也可配置于光遮断器61、63的后方。在这种情况下,光遮断器62也能与光遮断器61、63在上下方向上局部重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被检测部102、103包括透过部102C、103C,但也可以是被检测部101、102包括透过部,或是被检测部101、103包括透过部。被检测部101~103的透过部和遮断部的配置可作适当变更。例如被检测部101~103也可包括多个透过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透过部102C、103C分别通过对被检测部102、103进行切割而形成,但透过部102C、103C也可以是在左右方向上贯穿被检测部102、103的贯穿孔。在这种情况下,发光元件62A、63A照射出的光分别经过贯穿孔而到达受光元件62B、63B。透过部102C、103C也可以是具有透光性的构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检测部85将光遮断器86、87从上方到下方依次配置,但也可将光遮断器86、87从前方到后方依次配置。在这种情况下,操作构件90只要包括被检测部93、94中的一方即可。也可不包括第二检测部85和操作构件90。第一检测部65的光遮断器61~63各自的配置可作适当变更。例如第一检测部65也可将光遮断器61~63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从上方到下方依次配置,还可将光遮断器61~63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同位置从前方到后方依次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合成电压部60对光遮断器61~63输出的通断信号的电压进行合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三个电压检测部分别检测光遮断器61~63输出的通断信号的电压,并将检测出的电压值发送至CPU44。CPU44只要根据三个电压值计算出光遮断器61~63的通断信号的图案即可。
电阻120的阻值、电阻121~123的阻值、电源电压的值可作适当变更。缝纫机1移送布的送料量不局限于-5.0mm至5.0mm的值,可作适当变更。例如只要使送料量能通过使用者对操作部10进行操作来加以变更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也可对操作部10进行操作来变更与各个合成电压值Va对应的送料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送料量调整机构70设置于颚部12,但例如也可将可动构件71、操作构件90设置成从机臂部5的前表面、立柱部4的前表面朝前方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送料量调整机构70没有盖80,只要在机臂部5或立柱部4内部设置基板88并在基板88上设置第一检测部65、第二检测部85即可。
送料量调整机构70也可具有送料量调整以外的功能。例如也可将对缝纫机马达13的输出轴的旋转速度进行调整的功能分配给送料量调整机构70。在这种情况下,存储装置47将使合成电压值Va与缝纫机马达13的输出轴的旋转速度相对应的信息予以存储。在使用者使用操作部10来分配功能时,缝纫机1只要利用光遮断器61~63来检测可动构件71的前后方向位置,并根据可动构件71的位置对缝纫机马达13的输出轴的旋转速度进行调整即可。

Claims (9)

1.一种缝纫机(1),包括:
在针板(15)上移送布的送料牙(34),
与机针(8)的上下运动同步地驱动所述送料牙的送料机构(50),以及
能对所述送料机构移送的所述布的送料量进行调整的送料量调整机构(70),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料量调整机构包括:
可动构件(71),该可动构件(71)设置成能往复移动;以及
多个光遮断器(61~63),这多个光遮断器(61~63)包括受光元件(61B~63B)和发光元件(61A~63A),所述可动构件能以不接触所述受光元件和所述发光元件的方式经过所述受光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之间,并且,所述多个光遮断器(61~63)根据所述可动构件的位置来输出接通信号和断开信号中的某一个信号即通断信号,
所述多个光遮断器在所述受光元件接收到所述发光元件照射出的光时输出所述接通信号,而在所述受光元件未接收到所述发光元件照射出的光时输出所述断开信号,
所述缝纫机包括:
确定部(44),该确定部(44)根据送料信息(300)来确定与所述可动构件的位置对应的所述送料量,其中,所述送料信息(300)是使所述多个光遮断器分别输出的所述通断信号的图案的信息即图案信息与多个不同的所述送料量分别相对应的信息;以及
送料量控制部(44),该送料量控制部(44)根据所述确定部确定的所述送料量,来控制所述送料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构件包括多个被检测部(101~103),这多个被检测部(101~103)伴随着往复移动而分别经过所述多个光遮断器的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受光元件之间,
所述多个被检测部具有遮断从所述发光元件朝所述受光元件照射的光的遮断部(101、102A、102B、103A、103B)和使从所述发光元件朝所述受光元件照射的光透过的透过部(102C、103C)中的至少一方,
在所述多个被检测部上配置所述遮断部和所述透过部,以在所述可动构件移动时,使所述多个光遮断器输出的所述通断信号的切换在互不相同的时刻进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遮断器分别沿与所述可动构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光遮断器中,至少一个光遮断器和其它光遮断器在所述可动构件的移动方向上配置于互不相同的位置,
所述一个光遮断器和所述其它光遮断器在与所述可动构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局部重叠。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料量调整机构包括合成电压部(60),该合成电压部(60)使阻值不同的多个电阻(121~123)分别与所述多个光遮断器连接,并对从所述多个电阻获得的各电压进行合成而生成根据所述图案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合成电压,
所述图案信息包含与所述合成电压部生成的不同的所述合成电压分别对应的多个合成电压值(Va),
所述送料信息包含使所述多个合成电压值与多个所述送料量分别相对应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还包括:
连接判断部(44),该连接判断部(44)根据所述合成电压部生成的合成电压,对所述多个光遮断器是否正常连接进行判断;以及
通知部(44),该通知部(44)在所述连接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多个光遮断器没有正常连接时,对所述多个光遮断器的连接不良进行通知。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还包括颚部(12),该颚部(12)设置于将安装有所述机针的针杆(7)支撑成能上下运动的机臂部(5),且与所述针板相对,所述送料量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颚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还包括颚部,该颚部设置于将安装有所述机针的针杆支撑成能上下运动的机臂部,且与所述针板相对,所述送料量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颚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还包括颚部,该颚部设置于将安装有所述机针的针杆支撑成能上下运动的机臂部,且与所述针板相对,所述送料量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颚部。
CN201410116696.4A 2013-03-29 2014-03-26 缝纫机 Active CN1040739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3383A JP2014195607A (ja) 2013-03-29 2013-03-29 ミシン
JP2013-073383 2013-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3982A true CN104073982A (zh) 2014-10-01
CN104073982B CN104073982B (zh) 2016-07-06

Family

ID=51595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6696.4A Active CN104073982B (zh) 2013-03-29 2014-03-26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95607A (zh)
CN (1) CN10407398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6723A (zh) * 2016-02-18 2016-05-18 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传动机构
WO2021135199A1 (zh) * 2019-12-30 2021-07-08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送料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缝纫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84753A (ja) * 1991-06-03 1993-07-27 Gm Pfaff Ag 複数の縫製物の終端エッジの相対位置を測定するための装置を備えたミシン
JPH06312075A (ja) * 1993-04-28 1994-11-08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光学系診断装置
US5687660A (en) * 1993-04-13 1997-11-18 Juki Corporation Cloth edge control device for a sewing machine
CN1796633A (zh) * 2004-12-27 2006-07-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
JP2006247044A (ja) * 2005-03-09 2006-09-21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布送り調節機構
CN101457451A (zh) * 2007-12-13 2009-06-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84753A (ja) * 1991-06-03 1993-07-27 Gm Pfaff Ag 複数の縫製物の終端エッジの相対位置を測定するための装置を備えたミシン
US5687660A (en) * 1993-04-13 1997-11-18 Juki Corporation Cloth edge control device for a sewing machine
JPH06312075A (ja) * 1993-04-28 1994-11-08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光学系診断装置
CN1796633A (zh) * 2004-12-27 2006-07-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
JP2006247044A (ja) * 2005-03-09 2006-09-21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布送り調節機構
CN101457451A (zh) * 2007-12-13 2009-06-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6723A (zh) * 2016-02-18 2016-05-18 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传动机构
WO2021135199A1 (zh) * 2019-12-30 2021-07-08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送料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缝纫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95607A (ja) 2014-10-16
CN104073982B (zh) 2016-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15565B2 (ja) 刺繍ミシン
CN103290621B (zh) 缝纫机
CN202766776U (zh) 缝纫机
JP2010194159A (ja) ミシン
CN104073982A (zh) 缝纫机
CN101713127A (zh) 缝纫机的布料压脚装置
CN103993436B (zh) 缝纫机、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03696150B (zh) 缝纫机
CN103696166B (zh) 缝纫机
CN102443972B (zh) 自动缝制缝纫机
CN104818586A (zh) 缝制系统
JP2008295742A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CN203049210U (zh) 纽孔开关机构
CN1191401C (zh) 缝纫机
KR101050652B1 (ko) 단추구멍 재봉기
CN104514096A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904180B (zh)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CN207259726U (zh) 一种缝纫机
JP2016193019A (ja) ミシン
CN103628259B (zh) 缝纫机
JP4800063B2 (ja) ミシン
CN105463715A (zh) 缝纫机
CN104846560B (zh) 缝纫机
EP2784204B1 (en) Buttonhole sewing machine
JP4154686B2 (ja) 多針刺繍ミシ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