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5870B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5870B
CN104065870B CN201410101364.9A CN201410101364A CN104065870B CN 104065870 B CN104065870 B CN 104065870B CN 201410101364 A CN201410101364 A CN 201410101364A CN 104065870 B CN104065870 B CN 1040658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oting
image
display
subject
display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013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65870A (zh
Inventor
加藤芳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65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5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65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5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5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optical camera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03B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003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21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during image pickup, e.g. digital cameras, camcorders, video cameras having integrated special effects cap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控制方法。其中,在摄像装置(1)中,摄像部(22)对被摄体进行摄像。显示部(21)能设置于射出光到达由摄像部(22)进行摄像的被摄体的范围内,并使用该射出光来显示图像。射出光控制部(75)考虑来自显示部(21)的射出光(照射光)对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执行使拍摄时的显示部(21)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与显示状态中的至少一方在拍摄时发生变化的控制。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拍摄时的显示进行控制的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以及程序(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包括显示部的摄像装置广泛普及开来。这样的摄像装置大多是从记录用的摄像指示被执行之前开始,使实时取景图像显示于显示部。于是,拍摄者一边观察在显示部中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一边决定构图等,并通过快门按钮的按下操作等来执行记录用的摄像指示。
为了提高这样的面向拍摄者的实时取景图像的目识别性,使显示部的亮度根据摄像时的周围环境而发生变化的技术,例如在JP特开平9-65181号公报、JP特开2001-305637号公报等中已经被公开。
此外,在作为这样的显示部而被采用的现有的液晶型显示装置中,根据环境光等来执行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级管)的背光的亮度控制、色温控制的技术在JP特开2010-32732号公报、JP特开2011-71680号公报等中已经被公开。
另外,近年来,提出了使用所谓美容功能等想要将被摄体拍摄得更加美丽这样的要求。一直以来能够通过使用设置于街头或铁道车站内等的自动摄影机等的特殊摄像装置将比通常强的光照射到面部上进行拍摄,来消除面部的阴影,或使面部的色斑、皱纹不显眼,以满足这种要求。在这样的设置于环境光变化较大的场所的摄像装置中,为了更容易确认构图、面部的状态,使用上述现有技术来提高实时取景图像的目识别性非常有效。
但是,在使用用户所携带的普通的照相机进行所谓自拍的情况等下,即使运用现有技术,也不能充分满足想要用更适当的构图将被摄体拍摄得更美丽这样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状况而作,其目的在于,通过简单的构成容易地提供一种在进行拍摄者自己成为被摄体的自拍的情况等下、用更适当的构图将被摄体拍摄得更美丽的功能。
本发明的1个方式是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部,其对被摄体进行摄像;
显示部,其能够设置于射出光到达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的所述被摄体的范围内,并使用所述射出光来显示图像;和
射出光控制部,其考虑来自所述显示部的射出光对所述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执行使拍摄时的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与显示状态中的至少一方在拍摄时发生变化的控制。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的方式是一种摄像控制方法,执行对摄像装置的控制,该摄像装置具备:
显示部,其能够设置于射出光到达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的被摄体的范围内,并使用所述射出光来显示图像,
所述摄像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射出光控制步骤,该射出光控制步骤考虑来自所述显示部的射出光对所述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执行使拍摄时的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与显示状态中的至少一方在拍摄时发生变化的控制。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的方式是一种非易失性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记录有使执行对摄像装置的控制的计算机实现射出光控制部的程序,所述摄像装置具备:
摄像部,其对被摄体进行摄像;和
显示部,其能够设置于射出光到达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的被摄体的范围内,并使用所述射出光来显示图像,
所述射出光控制部考虑来自所述显示部的射出光对所述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执行使拍摄时的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与显示状态中的至少一方在拍摄时发生变化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外观构成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在桌上等竖立设置的图1的摄像装置的外观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摄像装置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图4是表示使图3的摄像装置所具有的功能中、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的执行功能进行发挥的功能构成的功能框图。
图5是说明具有图4的功能构成的图像处理装置1的动作概略的时序图。
图6是说明具有图4的功能构成的图像处理装置所执行的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的第1例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作为图1的摄像装置所显示的规定图案的图像,该图像的明亮部分的图案的形状为考虑了被摄体是人物的情况下的夺目效果(eye-catching effect)的规定形状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8表示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图7的图像被显示于图1的摄像装置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摄像图像的一例。
图9表示作为图1的摄像装置所显示的规定图案的图像,该图像的明亮部分的图案的位置根据被摄体的种类、状态而发生变化的图像的一例。
图10是说明具有图4的功能构成的图像处理装置所执行的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的第2例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外观构成的俯视图。
详细来说,图1(A)是表示使摄像面和显示面分别配置于相对置的面的情况下的摄像装置的外观构成的俯视图。
图1(B)是表示使摄像面和显示面配置于同一面的情况下的摄像装置的外观构成的俯视图。
摄像装置1,例如由数码照相机构成,能够执行基于用户所进行的指示快门定时的规定操作,将该用户作为被摄体而进行摄像,对其结果所得到的图像(以下,称为“摄像图像”)的数据进行记录为止的一系列的处理。
这样,摄像图像的数据的记录是以用户的规定操作为触发而进行的。因此,以下,将这样的成为记录的触发的操作称为“摄像记录指示”。然后,以下,将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这样的一系列处理称为“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
摄像装置1为了执行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具备照相机主体11、显示部主体12和框主体13。
照相机主体11形成为平面形状呈五角形的短柱状,如图1(A)所示,照相机主体11的背面平坦地形成,如图1(B)所示,照相机主体11的表面配置有摄像部22的摄像面(摄像透镜侧的面)。即,照相机主体11是内置摄像部22的框体。
照相机主体11被轴支撑为能够以贯通配置的旋转轴A为旋转中心相对于显示部主体12进行旋转。
此外,照相机主体11被轴支撑为能够以配置于旋转轴A的正交方向上的、贯通配置的旋转轴B为旋转中心相对于框主体13进行旋转。
更具体来说,照相机主体11构成为能够一边使照相机主体11的五角形的外形中的一个边与显示部主体12相接,一边以旋转轴A为中心进行旋转。
另外,以下,将摄像装置1中设置有照相机主体11的一侧(图1的左侧)称为“照相机侧”,并将设置有显示部主体12的一侧(图1的右侧,即,特别是与照相机主体11相对置的一侧的相反侧)称为“显示部侧”。
显示部主体12形成为平面形状呈大致矩形,在其表面的中央配置有矩形状的显示部21的显示面。即,显示部主体12是内置显示部21的框体。
框主体13通过底边、和在该底边部的两端在相对于该底边部大致正交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平行的2条臂而形成为平面形状呈大致コ字状。
框主体13的底边在与构成框主体13的2条臂延伸设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显示部侧)突出形成V字状。
框主体13与照相机主体11能以旋转轴B为旋转中心而旋转地相连接。换言之,照相机主体11被轴支撑为能够以配置在框主体13的2条臂的前端间的旋转轴B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因此,照相机主体11在将其五角形的外形中相对置的2边与框主体13的2条臂相抵接的状态下轴支撑于框主体13。因此,照相机主体11能够一边使该对置的2边分别与框主体13的2条臂相接一边进行旋转。
这样,照相机主体11被轴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框主体13进行旋转,因此能够随意改变配置有摄像部22的摄像面的表面的方向。即,用户通过使照相机主体11旋转,能够如图1(A)所示使摄像部22的摄像面相对于纸面配置于内侧,或如图1(B)所示使摄像部22的摄像面相对于纸面配置于外侧。
因此,在被摄体存在于内侧的情况下,用户通过以旋转轴B为中心旋转照相机主体11而变为图1(A)的状态,能够使摄像部22对内侧的被摄体进行摄像。
与此相对,用户在将自己作为被摄体进行摄像(以下,适当地称为“自拍”)的情况等、被摄体存在于外侧的情况下,通过以旋转轴B为中心旋转照相机主体11而变为图1(B)的状态,能够使摄像部22对外侧的被摄体进行摄像。
图2是表示在桌上等竖立设置的摄像装置1的外观构成的立体图。
用户U在进行自拍的情况等下,首先,如图2所示,在使显示部21的显示方向与摄像部22的摄像方向大致一致的状态下,使按照照相机主体11和框主体13展开规定角度的方式变形后的状态的摄像装置1竖立设置于桌上等。
在此,所谓显示部21的显示方向是显示部21的显示面的法线的方向,是指从该显示面射出光(从各像素发出的光)的方向。所谓摄像部22的摄像方向是摄像部22的摄像面的法线的方向(即光轴的方向),是指从该摄像面朝向被摄体的方向。
这样,构成框主体13的突出的V字状的底边前端和显示部主体12的端部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中的台座而发挥作用。该台座与桌上的面相抵接,并且框主体13和显示部主体12经由旋转轴B而相互轴支撑,由此摄像装置1在桌上等竖立设置。
用户U若像这样使摄像装置1竖立设置于桌上等,则接着,与摄像部22的摄像面相对,并移动到隔开至能够目识别显示部21整体的程度的位置。
于是,如图2所示,用户U被摄像部22依次进行摄像,其实时取景图像GU显示于显示部21。
在此,对实时取景图像GU进行说明。
摄像装置1,首先,使摄像部22所进行的被摄体(在图2的示例中为用户U)的摄像动作继续。然后,摄像装置1在摄像部22所进行的被摄体的摄像动作继续的期间,使从该摄像部22依次输出的摄像图像(帧)的数据暂时地存储到存储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述的图3的存储部48)中。以下将这样的一系列的控制处理称为“实时取景摄像处理”。
此外,摄像装置1依次读出在实时取景摄像处理时暂时记录到存储器中的各数据,并使各自所对应的摄像图像(帧)依次显示于显示部21。以下将这样的一系列的控制处理称为“实时取景显示处理”。
作为这样的实时取景摄像处理以及实时取景显示处理的结果,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摄像图像就是实时取景图像GU。
用户U一边观察这样的实时取景图像GU,一边权衡快门定时。然后,用户在所希望的快门定时发出摄像记录指示。
摄像装置1使紧跟在摄像记录指示之后从摄像部22输出的摄像图像(帧)的数据记录到保存用的存储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述的图3的可移动介质61)中。
另外,以下,将摄像记录指示发出后的摄像装置1的拍摄动作、即保存用的拍摄动作,为了与实时取景图像的拍摄时明确地区分开而称为“真正拍摄”。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部21而采用了液晶型显示装置,在其背面(显示面的对置面)配置有背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述的图3的背光部51)。该背光的亮度(明亮度)的设定可以随意调整。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装置1在真正拍摄前(发出摄像记录指示前),将背光的亮度依旧设定为作为取景器而合适的亮度,来使实时取景图像显示于显示部21。
另一方面,摄像装置1在发出摄像记录指示后的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将背光的亮度设定为较高。
在此,提高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的背光的亮度的目的是,在真正拍摄时,亮化作为被摄体的人物的面部以从该面部除去阴影,或使面部的色斑、皱纹不显眼。因此,摄像装置1无需设定氙气闪光灯那样的发出大光量的非常高的亮度,只要设定比通常的适合监视器的亮度更亮的程度的亮度即可。
此外,若设定较高亮度的期间是太长的期间则会使被摄体感到晃眼,因而只要是变亮后的面部(阴影去除后的面部)写入到保存用的摄像图像中的期间即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仅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将亮度设定为较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这样的方式,由摄像装置1来执行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
图3是表示能够执行这样的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的摄像装置1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摄像装置1除了上述的显示部21以及摄像部22以外,还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单元)4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4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43、图像处理部44、总线45、输入输出接口46、操作部47、存储部48、通信部49、驱动器50和背光部51。
CPU41按照记录在ROM42中的程序、或从存储部48加载到RAM43中的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
在RAM43中还适当存储CPU41执行各种处理所需要的数据等。
图像处理部44由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VRAM(VideoRandom Access Memory,视频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并与CPU41协同工作,对图像数据施行各种图像处理。
例如,图像处理部44对于从摄像部22输出的摄像图像的数据,施行降噪、白平衡调整、手抖动校正等的图像处理。
CPU41、ROM42、RAM43以及图像处理部44经由总线45相互连接在一起。在该总线45还连接有输入输出接口46。在输入输出接口46,连接有显示部21、摄像部22、操作部47、存储部48、通信部49、驱动器50以及背光部51。
显示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能够显示包含摄像图像在内的各种图像的液晶型显示装置构成。
摄像部22具备未图示的光学透镜部和图像传感器。
光学透镜部为了对被摄体进行拍摄,由使光会聚的透镜、例如聚焦透镜或变焦透镜等构成。
聚焦透镜是在图像传感器的受光面使被摄体像成像的透镜。
变焦透镜是使焦点距离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变化的透镜。
在光学透镜部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对焦点、曝光、白平衡等的设定参数进行调整的外围电路。
图像传感器由光电变换元件、AFE(Analog Front End,模拟前端)等构成。
光电变换元件例如由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的光电变换元件等构成。被摄体像被从光学透镜部入射到光电变换元件。因此,光电变换元件对被摄体像进行光电变换(摄像)并将图像信号蓄积一定时间,将蓄积后的图像信号作为模拟信号依次提供给AFE。
AFE对该模拟图像信号,执行A/D(Analog/Digital,模拟/数字)变换处理等的各种信号处理。通过各种信号处理来生成数字信号,并作为摄像部22的输出信号进行输出。
这样的摄像部22的输出信号就是摄像图像的数据,并被适当地提供给CPU41、图像处理部44等。
操作部47例如由未图示的快门按钮等的各种按钮构成,受理用户的指示操作。
存储部48由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用于存储实时取景图像等的各种图像的数据。
通信部49控制经由包含因特网在内的网络与其他装置之间进行的通信。
在驱动器50中适当地装有磁盘、光盘、光磁盘或者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的可移动介质61。通过驱动器50从可移动介质61读出的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48中。此外,可移动介质61也能够与存储部48同样地存储在存储部48中所存储的图像的数据等各种数据。
另外,真正拍摄时的摄像图像的数据当然能够存储到存储部48中,但为了与实时取景图像的数据的暂时性的存储明确地区分开,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存储到可移动介质61中。
背光部51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级管)作为光源,隔着导光板从背面对显示部21的液晶进行照明。
来自背光部51的光的亮度如上所述,能够自由地进行可变设定。
另外,背光部51只要光的亮度能够进行可变设定即可,光源不限定于LED,也可以采用其他冷阴极管(cold cathode tube),此外,方式也不限定于边缘发光(edge light)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直下型方式。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背光部51的光源而采用RGB的各LED,除了来自背光部51的光的亮度以外,色调也能够自由地进行可变设定。
图4是表示使这样的硬件构成的摄像装置1所具有的功能中、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的执行功能进行发挥的功能构成的功能框图。
在执行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的情况下,在CPU41中,主控制部71、摄像控制部72、显示控制部73、记录控制部74和射出光控制部75发挥作用。
主控制部71对摄像装置1整体的动作、特别是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的执行时的动作进行控制。
摄像控制部72对摄像部22的摄像动作进行控制。即,摄像部22基于摄像控制部72的控制,对被摄体进行摄像(曝光),并输出该摄像图像的数据。
显示控制部73执行使包含实时取景图像在内的各种图像显示于显示部21的控制。
记录控制部74若摄像记录指示被发出则发挥作用,执行使在该摄像记录指示后从摄像部22输出的摄像图像的数据、即真正拍摄时的摄像图像的数据作为保存用的数据记录到可移动介质61中的控制。
射出光控制部75在显示部21的显示方向与摄像部22的摄像方向大致一致的状态(例如图2的状态)下执行摄像部22的摄像动作的情况下,考虑到来自显示部21的射出光对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对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和显示状态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
即,显示部21基于来自背光部51的光,通过以像素为单位射出光来显示图像。即,每个像素的射出光被入射到用户的眼中从而在脑内被识别为图像,并且对该用户(在自拍的情况下为被摄体)的面部等进行照射。换言之,显示部21除了图像的显示功能以外,还具有被摄体的照明功能(辅助光的照射功能)。另外,从被摄体的照明功能的观点来看时,将来自显示部21的射出光适当称为“照射光”。
此外,所谓被摄体的拍摄状态是指根据拍摄时的被摄体的周围环境而发生变化的各种各样的状态,例如在被摄体是人物的情况下,相当于根据该人物的周围环境而产生的面部的阴影、深浅、色调的状态等。
即,作为来自显示部21的照射光对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例如,根据照射光的明亮度(亮度)而存在如下影响:在作为被摄体的人物的面部出现阴影或该阴影消失这样的影响、对于面部的色斑、皱纹的显眼程度的影响。
此外,所谓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的显示状态是指该图像的亮度、色调的状态。即,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为了除去作为被摄体的人物的面部的阴影而将背光部51的亮度设定为较高,相当于考虑来自显示部21的照射光对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对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的显示状态进行控制的一例。
更具体来说,射出光控制部75如图4所示,具备背光控制部81和显示内容控制部82。
背光控制部81考虑来自显示部21的照射光对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为了控制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的显示状态,对背光部51的设定进行控制。
在此,作为背光部51的设定,如上所述主要有亮度的设定。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背光部51的光源而采用了RGB的各LED。因此,色调的设定也包含在背光部51的设定中。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背光控制部81作为背光部51的设定,能够相互独立地自由地进行亮度和色调的可变设定。
例如,背光控制部81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为了使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的色调成为与被摄体的类别相应的色调,能够对背光部51的色调进行设定。
具体来说例如,背光控制部81在被摄体是人物的情况下,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为了使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的色调成为更偏红的色调,能够对背光部51的色调进行设定。由此,在真正拍摄时,可以用更偏红的色调对人物的面部进行照明,所以映出脸色红润的健康的面部的摄像图像的数据作为保存用的数据而被记录到可移动介质61中。
显示内容控制部82考虑来自显示部21的照射光对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对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进行控制。
例如,显示内容控制部82能够控制为将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前设为实时取景图像,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设为来自显示部21的照射光对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规定影响那样的规定的显示内容。
在此,作为来自显示部21的照射光对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规定影响那样的规定的显示内容,例如能够采用所有像素都成为白色的图像(以下,称为“全白图像”)。这是因为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虽然设定背光部51的亮度使得来自显示部21的照射光的亮度升高,但是若来自背光部51的光的亮度固定,则显示部21的显示内容是全白图像的情况与其他的情况(实时取景图像的情况等)相比较,来自显示部21的照射光的亮度更高。即,这是因为显示部21的显示内容是全白图像的情况更容易从作为被摄体的人物的面部除去阴影。
接着,对具有这种图4的功能构成的摄像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具体来说,首先,参照图5的时序图对摄像装置1的动作的概略进行说明后,再参照图6的流程图,作为摄像装置1的动作的详情,对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进行说明。
图5是说明具有图4的功能构成的图像处理装置1的动作的概略的时序图。
详细来说,该图中从上面开始按顺序示出了关于图像帧、REC状态、液晶显示、背光亮度的每一个的时序图。
图像帧的时序图表示了对1帧进行摄像的定时。在图5的示例中,在时刻t1至t7的每一个定时,开始1帧的摄像(曝光),在直到下一帧的摄像开始为止的期间中,摄像图像的数据被输出,并根据需要,将该摄像图像作为实时取景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1中。
REC状态的时序图表示了保存用的摄像图像的数据的记录有无等的状态的推移。在图5的示例中,采用将摄像图像的数据并未作为保存用被记录而是仅作为实时取景图像来显示的状态(以下,称为“实时取景的状态”)、进行真正拍摄并输出摄像图像的数据为止的状态(包含曝光期间在内的状态)、以及对真正拍摄时的摄像图像的数据施行各种图像处理的状态(以下,称为“真正拍摄时的图像处理的状态”)来作为REC状态。
液晶显示的时序图表示了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的设定的推移。
背光亮度的时序图表示了背光部51的亮度的设定的推移。
在图5中,时刻t1至时刻t3的期间是发出摄像记录指示前、即真正拍摄前的阶段,所以对背光部51设定中亮度(适合取景器功能的亮度、即适于图像再生显示的亮度),并作为显示部21的显示内容而设定实时取景图像。
在图5的示例中,在时刻t3(更准确来说是即将到达时刻t3之前)发出了摄像记录指示。由此,对背光部51设定高亮度,并作为显示部21的显示内容而设定全白色图像。另外,作为该期间的显示部21的显示内容,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全白色图像,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等中如后所述,无需设定全白色图像而能够设定各种各样的图案图像。
对于背光部51的高亮度的设定,如上所述,仅限于真正拍摄期间的曝光期间。若该曝光期间结束,则迁移到真正拍摄时的图像处理的状态,因而对于背光部51的亮度的设定从高亮度切换至低亮度(包含熄灭)。
另外,时刻t4是本应开始下一帧的摄像的定时,但由于迁移至真正拍摄时的图像处理的状态,因而不需要对显示部21的显示,所以作为显示部21的显示内容而设定停止。
若成为真正拍摄时的摄像图像的数据作为保存用而记录到可移动介质61中之后的、开始下一帧的摄像的时刻t5,则返回到实时取景图像的状态,所以与时刻t1至时刻t3的期间同样地,对背光部51设定中亮度,并作为显示部21的显示内容而设定实时取景图像。
接着,参照图6,作为这样的图5的摄像装置1的动作的详情,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进行说明。
图6是说明具有图4的功能构成的图像处理装置1所执行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另外,在图6的示例中,作为摄像装置1的动作模式,存在对被摄体进行拍摄的拍摄模式、和对各种图像进行再生的再生模式。而且,这些拍摄模式和再生模式能够通过对于操作部47的规定操作而自由切换。
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例如若接通摄像装置1的电源并满足规定的条件则开始,并执行下面的一系列处理。
在步骤S1中,图4的主控制部71对动作模式是否为拍摄模式进行判定。
在动作模式是再生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1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2。
在步骤S2中,显示内容控制部82将显示部21的显示内容设为成为再生对象的图像。
在步骤S3中,背光控制部81将显示部21的背光亮度(背光部51的亮度)设定为适于图像再生显示的亮度(中亮度)。
在步骤S4中,背光控制部81将显示部21的背光颜色(背光部51的色调)设定为适于图像再生显示的色调(白)。另外,显示内容控制部82也可以和背光控制部81一起或取代背光控制部81,将对于显示对象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校正的色调设定为适于图像再生显示的色调(白)。
在步骤S5中,显示控制部73使作为再生对象而被指定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1中。
由此,处理返回到步骤S1,并反复之后的处理。
以上,对动作模式是再生模式的情况下所执行的一系列处理进行了说明。
接着,对动作模式是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所执行的一系列处理进行说明。
在动作模式是再生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1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6。
在步骤S6中,显示内容控制部82将显示部21的显示内容设为实时取景图像。
在步骤S7中,背光控制部81将显示部21的背光亮度(背光部51的亮度)设定为适于图像再生显示的亮度(中亮度)。
在步骤S8中,背光控制部81将显示部21的背光颜色(背光部51的色调),设定为适于图像再生显示的色调(白)。另外,显示内容控制部82也可以和背光控制部81一起或取代背光控制部81,将对于实时取景图像的数据的图像校正的色调,设定为适于图像再生显示的色调(白)。
若显示控制部73使实时取景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1中,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9。
在步骤S9中,主控制部71对是否存在摄像记录指示进行判定。
在摄像记录指示未被发出的情况下,在步骤S9中判定为“否”,处理再次返回到步骤S9。即,直到发出摄像记录指示为止的期间,步骤S9的判定处理被反复执行,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处于待机状态。
若摄像记录指示被发出,则在步骤S9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0。
在步骤S10中,主控制部71对显示部21的显示方向与摄像部22的摄像方向是否一致、即是否进行自拍进行判定。
在显示方向与摄像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即并非进行自拍而是进行用户(拍摄者)以外成为了被摄体的拍摄的情况下,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和显示状态都不需要控制,所以在步骤S10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5,进行通常的摄像动作(曝光)。另外,关于步骤S15以后的处理在后面叙述。
与此相对,在显示方向与摄像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即进行自拍的情况下,因为需要对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和显示状态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所以在步骤S10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1,执行下面的一系列处理。
在步骤S11中,背光控制部81将显示部21的背光亮度(背光部51的亮度)设定为提供适于被摄体的拍摄的照射光的亮度(高亮度)。
在步骤S12中,背光控制部81将显示部21的背光颜色(背光部51的色调),设定为提供适于被摄体的拍摄的照射光的色调(偏红色)。另外,显示内容控制部82也可以和背光控制部81一起或取代背光控制部81,将对于摄像图像的数据的图像校正的色调,设定为提供适于被摄体的拍摄的照射光的色调(红色)。
在步骤S13中,主控制部71对是否使实时取景显示优先、即是否非明亮度优先进行判定。
在使实时取景显示优先的情况下、即可以不特别使对被摄体的照射光的明亮度优先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15,在显示部21中显示有实时取景图像的状态(但是以高亮度并且偏红色被显示的状态)下,进行摄像动作(曝光)。另外,关于步骤S15以后的处理在后面叙述。
在不使实时取景显示优先的情况下、即特别使对被摄体的照射光的明亮度优先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显示内容控制部82将显示部21的显示内容设为全白图像。
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15中,摄像控制部72在显示部21中显示有全白图像的状态(而且以高亮度并且偏红色被显示的状态)下,使摄像部22执行摄像动作(曝光)。
这样,除了步骤S14的处理后以外,在步骤S10中判定为“否”之后或在步骤S13中判定为“是”之后,也会通过步骤S15的处理来进行真正拍摄。
若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结束,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背光控制部81将显示部21的背光亮度(背光部51的亮度)设定为表示拍摄完成的亮度(低亮度、包含熄灭)。
在步骤S17中,记录控制部74使真正拍摄时的摄像图像的数据作为保存用而记录到可移动介质61中。
在步骤S18中,主控制部71对是否指示了处理结束进行判定。
在还未指示处理结束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判定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1,并反复执行之后的处理。
与此相对,在指示了处理结束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判定为“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结束。
以上,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能够采用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基本上相同的硬件构成。因此,图3也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此外,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1能够采用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基本上相同的功能构成。因此,图4也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1的功能构成的功能框图。
因此,在此对于图3和图4的说明以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地方省略说明,以下,仅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执行自拍等的情况下,作为考虑到来自显示部21的照射光对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的、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的控制,执行了取代实时取景图像而显示全白图像的控制。
与此相对,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执行自拍等的情况下,作为考虑到来自显示部21的照射光对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的、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的控制,执行取代实时取景图像而显示规定图案的图像的控制。
规定图案本身并不特别限定而能够采用各种各样的图案。在此,参照图7至图9对2个图案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图7表示了作为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规定图案的图像,该图像的明亮部分的图案的形状为考虑了被摄体是人物的情况下的夺目效果的规定形状的图像的一例。
图7的示例的规定图案的图像M1为了形成图像的明亮部分(白色的图案部分),对除其以外施用遮光掩膜,该明亮部分的形状呈所谓心形形状。
图8表示了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图7的图像M1被显示在显示部21中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摄像图像的一例。
若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图7的图像M1被显示在显示部21中,则如图8所示,可以得到图7的图像M1的明亮部分的形状(规定图案)、即心形形状映入到被摄体(人物)的眼瞳中的摄像图像G1。
这样,摄像装置1通过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显示规定图案的图像,从而将该规定图案照射到被摄体。在被摄体是人物的情况下,规定图案会映入到该人物的眼瞳中,从而能够实现所谓夺目(眼神光(catch light))效果。其结果,可以进一步得到美容功能的效果。
图9表示了作为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规定图案的图像,该图像的明亮部分的图案的位置根据被摄体的种类、状态而发生变化的图像的一例。
如图9所示,作为规定图案的图像,按照时间的经过顺序,图像Fa、Fb、Fc、Fd的每一个按该顺序依次显示在显示部21中。图像Fa、Fb、Fc、Fd的每一个为了形成图像的明亮部分(白色的图案部分),除其以外施用半透明掩膜,该明亮部分的图案(照射图案)呈所谓菱形形状。该菱形的图案(照射图案)的位置在图像Fa、Fb、Fc、Fd的每一个中各不相同(也包含图案本身未被包含的情况)。
虽然未图示,但是若在连拍或对运动图像的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图9的图像Fa、Fb、Fc、Fd的每一个按该顺序依次显示,则映入到被摄体(人物)的眼瞳中的照射图案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所以能够实现有特色的自拍。
接着,参照图10,作为这样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的动作的详情,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进行说明。
图10是说明具有图4的功能构成的图像处理装置1所执行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例如若接通摄像装置1的电源并满足规定的条件则开始,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执行步骤S1至S8的处理后(参照图6),执行下面的一系列处理。
在步骤S41中,主控制部71对是否存在摄像记录指示进行判定。
在摄像记录指示未被发出的情况下,在步骤S41中判定为“否”,处理再次返回到步骤S41。即,直到发出摄像记录指示为止的期间,步骤S41的判定处理被反复执行,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处于待机状态。
若摄像记录指示被发出,则在步骤S41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42。
在步骤S42中,主控制部71对显示部21的显示方向与摄像部22的摄像方向是否一致、即是否进行自拍进行判定。
在显示方向与摄像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即并非进行自拍而是进行用户(拍摄者)以外成为了被摄体的拍摄的情况下,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和显示状态都不需要控制,所以在步骤S42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48,进行通常的摄像动作(曝光)。另外,关于步骤S48以后的处理在后面叙述。
与此相对,在显示方向与摄像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即进行自拍的情况下,因为需要对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和显示状态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所以在步骤S4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43,执行下面的一系列处理。
在步骤S43中,背光控制部81将显示部21的背光亮度(背光部51的亮度)设定为提供适于被摄体的拍摄的照射光的亮度(高亮度)。
在步骤S44中,主控制部71对是否使夺目效果优先、即是否非明亮度优先进行判定。
在不使夺目效果优先的情况下、即有可能明亮度优先的情况下,在步骤S44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45。
在步骤S45中,背光控制部81将显示部21的背光颜色(背光部51的色调),设定为提供适于被摄体的拍摄的照射光的色调(偏红色)。另外,显示内容控制部82也可以和背光控制部81一起或取代背光控制部81,将对于摄像图像的数据的图像校正的色调,设定为提供适于被摄体的拍摄的照射光的色调(偏红色)。
在步骤S46中,主控制部71对是否使实时取景显示优先、即是否非明亮度优先进行判定。
在使实时取景显示优先的情况下、即可以不特别使对被摄体的照射光的明亮度优先的情况下,在步骤S46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48,在显示部21中显示有实时取景图像的状态(但是以高亮度并且偏红色被显示的状态)下,进行摄像动作(曝光)。另外,关于步骤S48以后的处理在后面叙述。
在使实时取景显示优先的情况下、即特别使对被摄体的照射光的明亮度优先的情况下,在步骤S46中判定为“否”,处理前进到步骤S47。
在步骤S47中,显示内容控制部82将显示部21的显示内容设为全白图像。
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48中,摄像控制部72在显示部21中显示有全白图像的状态(而且以高亮度并且偏红色被显示的状态)下,使摄像部22进行摄像动作(曝光)。
这样,除了步骤S47的处理后以外,在步骤S42中判定为“否”之后或在步骤S46中判定为“是”之后,也会通过步骤S48的处理来进行真正拍摄。另外,关于该情况下的真正拍摄,若是连拍或运动图像则会进行多次。
若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结束,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54。
在步骤S54中,背光控制部81将显示部21的背光亮度(背光部51的亮度)设定为表示拍摄完成的亮度(低亮度、包含熄灭)。
在步骤S55中,记录控制部74使真正拍摄时的摄像图像的数据作为保存用而记录到可移动介质61中。
在步骤S56中,主控制部71对是否指示了处理结束进行判定。
在还未指示处理结束的情况下,在步骤S56中判定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1(图6),并反复执行之后的处理。
与此相对,在指示了处理结束的情况下,在步骤S56中判定为“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于摄像记录指示的摄像处理结束。
以上,由于不使夺目效果优先,因而对在步骤S44中判定为“否”之后的一系列处理进行了说明。
接着,对使夺目效果优先的情况、即非明亮度优先的情况下的一系列处理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44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49,执行下面的一系列处理。
在步骤S49中,背光控制部81将显示部21的背光颜色(背光部51的色调),设定为接近光源的色温的色调。该设定通过自动白平衡的光源判断来进行,所以成为无不谐调感的辅助光。另外,显示内容控制部82也可以和背光控制部81一起或代替背光控制部81,将对于摄像图像的数据的图像校正的色调,设定为接近光源的色温的色调。
在步骤S50中,显示内容控制部82将显示部21的显示内容,设为在规定位置存在规定形状的明亮部分(照射图案)的图像。
在步骤S48中,摄像控制部72在显示部21中显示有规定图案的图像的状态(而且以高亮度并且接近光源的色温的色调被显示的状态)下,使摄像部22执行摄像动作(曝光)。即,通过本处理来进行真正拍摄。另外,关于该情况下的真正拍摄,即使是连拍或运动图像也仅进行1次。
在步骤S53中,摄像控制部72对是否存在连拍(动态图像)的继续拍摄进行判定。
在没有连拍(动态图像)的继续拍摄的情况下,在步骤S52中判定为“否”,作为真正拍摄后的后处理而执行步骤S54以后的处理。另外,步骤S54以后的处理在前面已经叙述,所以在此省略其说明。
与此相对,在存在连拍(动态图像)的继续拍摄的情况下,在步骤S52中判定为“是”,处理前进到步骤S53。在步骤S53中,显示内容控制部82将规定形状的明亮部分(照射图案)的位置移动规定量。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51,并反复之后的处理。
即,只要存在连拍(动态图像)的继续拍摄,则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中的规定形状的明亮部分(照射图案)一边移动规定量,一边依次进行1次真正拍摄。然后,若连拍(动态图像)的继续拍摄结束(被判断为没有),则在步骤S52中判定为“否”,作为真正拍摄后的后处理而执行步骤S54以后的处理。另外,步骤S54以后的处理在前面已经叙述,所以在此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第1或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具备显示部21、摄像部22和射出光控制部75。
摄像部22对被摄体进行摄像。显示部21能够设置于射出光到达由摄像部22进行摄像的被摄体的范围内,并使用该射出光来显示图像。
射出光控制部75考虑来自显示部21的射出光(照射光)对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执行使拍摄时的显示部21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与显示状态中的至少一方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与其他的期间不同的控制。
这样,射出光控制部75具备在进行拍摄者自己成为被摄体的自拍的情况等下、用更适当的构图将被摄体拍摄得更美丽的功能,所以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容易地实现具备这样的射出光控制部75的摄像装置。
第1或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射出光控制部75能够执行如下控制:至少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之前,将显示部21的显示内容设为实时取景图像。
由此,用户能够在真正拍摄时之前一边观察实时取景图像一边决定适当的构图、或在自拍的情况下决定适当的姿势,所以能够得到对于用户来说更加理想的摄像图像。
第1或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射出光控制部75能够执行如下控制:将显示部21的显示状态,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前设为适于实时取景图像的目识别的显示状态,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设为提供适于被摄体的拍摄的射出光的显示状态。
由此,在真正拍摄前,用户容易目视别实时取景图像,而在真正拍摄时适于被摄体的拍摄的射出光照射到被摄体,所以被摄体能够被拍摄得更美丽。
第1或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射出光控制部75能够执行如下控制: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通过依然显示实时取景图像并对实时取景图像的明亮度与色调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设定,来设为提供适于被摄体的拍摄的照射光的显示状态。
由此,用户通过观察真正拍摄前的实时取景图像,能够事先确认照射适于拍摄的照射光后的被摄体、即被拍摄的状态的被摄体。
第1或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射出光控制部75能够执行如下控制: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与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前相比提高显示部21的背光部51的亮度。
由此,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时,来自提高亮度后的背光部51的光作为射出光而被照射到被摄体,所以在被摄体是人物的情况下,该人物的面部变亮并被去除阴影,因而能够得到映出更加美丽的人物的面部的摄像图像。
此外,由于只要仅映入摄像图像中的期间是高亮度即可,因而仅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设为高亮度。由此,在被摄体是人物的情况下,对于该人物而言,感到晃眼也只不过是一瞬间,所以成为对于该人物来说温和的规格。
在此,作为背光部51的高亮度化的方法,能够采用增加LED等的灯数的方法。在该情况下,通过使LED的色温与自动白平衡判断一起联动,美容效果等更加显著。
第1或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射出光控制部75能够执行如下控制: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将显示部21的色调设为与被摄体的类别相应的色调。
由此,因为与被摄体的类别相应的色调的射出光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被照射到该被摄体,所以可以得到映现更美丽的被摄体的摄像图像。
第1或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射出光控制部75能够执行如下控制:在被摄体是人物的情况下,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将显示部的色调设为与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以外相比更偏红的色调。
由此,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因为对作为被摄体的人物照射偏红的色调的射出光,所以可以得到映出红润的脸色(健康的脸色)的人物的摄像图像。
第1或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射出光控制部75能够执行如下控制:将显示部21的显示内容,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前设为实时取景图像,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设为来自显示有图像的显示部21的射出光对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规定影响的规定的显示内容。
由此,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除了显示状态之外对于显示内容也执行来自显示有图像的显示部21的射出光对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规定影响的控制,所以可以得到映出更加美丽的被摄体的摄像图像。
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射出光控制部75能够执行如下控制: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作为规定的显示内容,将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内的相对明亮的部分的形状设为考虑了被摄体是人物的情况下的夺目效果的规定形状。
由此,因为在作为被摄体的人物的眼中美丽地呈现出夺目的图案,所以可以得到映出生动的被摄体的摄像图像。即,作为美容功能的效果显著。
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射出光控制部75能够执行如下控制: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作为规定的显示内容,使在显示部21中显示的图像内的相对明亮的部分的位置根据被摄体的种类与状态中的至少一方而发生变化。
由此,可以得到作为被摄体而映出眼瞳的图案发生变化的人物的运动图像、连拍的图像组。即,作为对于运动图像、连拍的美容功能的效果显著。
第1或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射出光控制部75能够执行如下控制:在被摄体为拍摄者自己的动作模式(自拍模式)被设定的情况下,将显示部21的显示状态,设为提供适于人物的拍摄的射出光的显示状态。
由此,用户通过选择自拍模式,能够将适于拍摄的射出光照射到用户(被摄体),所以可以得到映出美丽面部的用户的摄像图像。
在第1或第2实施方式中,显示部21能够使其显示面在摄像方向与摄像方向的相反方向之间进行旋转,摄像装置还具备主控制部71,所述主控制部71在该显示面被朝向摄像方向的情况下,判断为被摄体成为拍摄者自己的动作模式。
由此,用户仅通过进行将显示部21的显示面朝向摄像方向的操作,就可以自动设定为自拍模式,所以非常方便。
此外,在自拍模式时,显示面被可靠地朝向被摄体即自己的方向,所以能够更加可靠地执行如下的拍摄动作:在利用该显示面的显示图像确认自拍时的构图的同时,利用来自该显示面的射出光在更美丽的状态下拍摄自己的面部。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均包含于本发明中。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部21构成为液晶型的显示装置,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作为显示部21,能够采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等自发光元件型的显示装置。
在该情况下,由显示部21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显示状态的控制将自发光元件作为控制对象来进行。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进行自拍的情况下,摄像方向和显示方向一致,但不需要一定一致。即,显示部21只要能够设置于射出光到达由摄像部22进行摄像的被摄体的范围内即可。
例如显示部21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显示状态的控制的定时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可以任意。具体来说例如,也可以仅在选择了美容功能时、仅在检测出面部时、仅在被摄体为女性时、仅在被摄体的面部的大小为一定以上时等、仅在各种各样的条件成立时,才执行上述的控制。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应用本发明的摄像装置1以数码照相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
例如,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具有摄像功能以及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具体来说,例如,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笔记本型的个人计算机、打印机、电视接收机、摄像机、智能电话、便携式导航装置、便携式电话机、便携式游戏机等。
上述的一系列处理既能够通过硬件来执行,也能够通过软件来执行。
换言之,图4的功能构成仅为例示,并不作特别限定。即,只要在摄像装置1中具备能够将上述的一系列处理作为整体来执行的功能即可,为了实现该功能而使用怎样的功能模块并不特别限定于图2的示例。
此外,1个功能模块既可以由硬件单体构成,也可以由软件单体构成,还可以由它们的组合构成。
在通过软件来执行一系列处理的情况下,构成该软件的程序可以从网络或记录介质安装于计算机等中。
计算机也可以是被嵌入到专门的硬件中的计算机。此外,计算机也可以是能够通过安装各种程序来执行各种功能的计算机,例如通用的个人计算机。
包含这样的程序的记录介质不仅能由为了将程序提供给用户而与装置主体分开发布的图3的可移动介质61构成,也可以由以预先嵌入到装置主体中的状态提供给用户的记录介质等构成。可移动介质61例如由磁盘(包含软盘)、光盘、或光磁盘等构成。光盘例如由CD-ROM(Compact Disk-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多功能盘)等构成。光磁盘由MD(Mini-Disk,迷你光磁盘)等构成。此外,以预先嵌入到装置主体中的状态提供给用户的记录介质例如由记录有程序的图3的ROM42、包含在图3的存储部48中的硬盘等构成。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对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进行记述的步骤,当然包含沿着其顺序按时序进行的处理,也包含不一定按时序进行处理而是并行或者单独地执行的处理。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本发明能够采取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省略或置换等各种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含在本说明书等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主旨内,并且被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部,其对被摄体进行摄像;
显示部,其能够设置于射出光到达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的所述被摄体的范围内,并能够使用所述射出光来显示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和
射出光控制部,其考虑来自所述显示部的射出光对所述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执行使拍摄时的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与显示状态中的至少一方在拍摄时发生变化的控制,
所述射出光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被摄体为拍摄者自己的动作模式被设定的情况下,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将所述显示部的色调设为适于人物的拍摄的色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出光控制部,考虑来自所述显示部的射出光对所述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执行使拍摄时的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与显示状态中的至少一方按照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与在其他期间不同的方式发生变化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出光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至少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前,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内容设为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出光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前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状态设为适于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的目识别的显示状态,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状态设为提供适于被摄体的拍摄的射出光的显示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出光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至少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前,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内容设为实时显示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的实时取景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出光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通过依然显示所述实时取景图像并对所述实时取景图像的明亮度与色调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设定,来设为提供适于被摄体的拍摄的照射光的显示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通过基于背光射出所述射出光来显示图像,
所述射出光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与该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前相比提高所述显示部的所述背光的亮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出光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将所述显示部的色调设为与所述被摄体的类别相应的色调,
并且,所述射出光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被摄体是人物的情况下,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将所述显示部的色调设为与所述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以外相比更偏红的色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射出光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前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内容设为实时取景图像,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内容设为来自显示有图像的所述显示部的射出光对所述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规定影响的规定的显示内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能够使其显示面在摄像方向与摄像方向的相反方向之间进行旋转,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备主控制部,该主控制部在该显示面被朝向了摄像方向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被摄体成为拍摄者自己的所述动作模式。
1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部,其对被摄体进行摄像;
显示部,其能够设置于射出光到达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的所述被摄体的范围内,并能够使用所述射出光来显示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和
射出光控制部,其考虑来自所述显示部的射出光对所述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执行使拍摄时的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与显示状态中的至少一方按照在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与在其他期间不同的方式发生变化的控制,
所述射出光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拍摄时的曝光期间前,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内容设为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实时取景图像,
并且,所述射出光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将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内的相对明亮的部分的形状,设为考虑了被摄体是人物的情况下的夺目效果的规定形状。
12.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部,其对被摄体进行摄像;
显示部,其能够设置于射出光到达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的所述被摄体的范围内,并能够使用所述射出光来显示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和
射出光控制部,其考虑来自所述显示部的射出光对所述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执行使拍摄时的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与显示状态中的至少一方按照在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与在其他期间不同的方式发生变化的控制,
所述射出光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拍摄时的曝光期间前,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内容设为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实时取景图像,
并且,所述射出光控制部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使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内的相对明亮的部分的位置,根据被摄体的种类与状态中的至少一方而发生变化。
13.一种摄像控制方法,执行对摄像装置的控制,该摄像装置具备:
摄像部,其对被摄体进行摄像;和
显示部,其能够设置于射出光到达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的所述被摄体的范围内,并能够使用所述射出光来显示由所述摄像部摄像而得到图像,
所述摄像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射出光控制步骤,该射出光控制步骤考虑来自所述显示部的射出光对所述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执行使拍摄时的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与显示状态中的至少一方在拍摄时发生变化的控制,
所述射出光控制步骤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被摄体为拍摄者自己的动作模式被设定的情况下,在真正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将所述显示部的色调设为适于人物的拍摄的色调。
14.一种摄像控制方法,执行对摄像装置的控制,该摄像装置具备:
摄像部,其对被摄体进行摄像;和
显示部,其能够设置于射出光到达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的所述被摄体的范围内,并能够使用所述射出光来显示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
所述摄像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射出光控制步骤,该射出光控制步骤考虑来自所述显示部的射出光对所述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执行使拍摄时的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与显示状态中的至少一方按照在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与在其他期间不同的方式发生变化的控制,
所述射出光控制步骤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拍摄时的曝光期间前,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内容设为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实时取景图像,
并且,所述射出光控制步骤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将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内的相对明亮的部分的形状,设为考虑了被摄体是人物的情况下的夺目效果的规定形状。
15.一种摄像控制方法,执行对摄像装置的控制,该摄像装置具备:
摄像部,其对被摄体进行摄像;和
显示部,其能够设置于射出光到达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的所述被摄体的范围内,并能够使用所述射出光来显示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
所述摄像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射出光控制步骤,该射出光控制步骤考虑来自所述显示部的射出光对所述被摄体的拍摄状态产生的影响,执行使拍摄时的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内容与显示状态中的至少一方按照在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与在其他期间不同的方式发生变化的控制,
所述射出光控制步骤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拍摄时的曝光期间前,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内容设为由所述摄像部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实时取景图像,
并且,所述射出光控制步骤执行如下控制:在所述拍摄时的曝光期间中,使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内的相对明亮的部分的位置,根据被摄体的种类与状态中的至少一方而发生变化。
CN201410101364.9A 2013-03-21 2014-03-18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0658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8759A JP5751270B2 (ja) 2013-03-21 2013-03-21 撮像装置、撮像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58759 2013-03-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5870A CN104065870A (zh) 2014-09-24
CN104065870B true CN104065870B (zh) 2017-08-25

Family

ID=51553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1364.9A Active CN104065870B (zh) 2013-03-21 2014-03-18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81560B2 (zh)
JP (1) JP5751270B2 (zh)
KR (1) KR101594967B1 (zh)
CN (1) CN1040658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25811B2 (en) * 2013-07-01 2016-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play device configured as an illumination source
CN105493494B (zh) * 2013-08-30 2019-08-06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US9462169B2 (en) * 2013-12-31 2016-10-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hoot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US9883099B2 (en) * 2015-04-16 2018-01-30 Dxo Labs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t least one self-portrait image
CN105394954A (zh) * 2015-12-28 2016-03-16 天津易美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具备多视角美容效果观测功能的美容椅
WO2017169502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304411B2 (en) 2016-08-31 2019-05-28 Apple Inc. Brightness control architecture
KR102208257B1 (ko) 2016-09-23 2021-01-27 애플 인크. 워치 극장 모드
US20180114493A1 (en) * 2016-10-21 2018-04-26 Motorola Mobility Ll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Based Image Compensation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9883141B1 (en) 2016-12-12 2018-01-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 video image management
CN106604010A (zh) * 2016-12-15 2017-04-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控制屏幕发光的方法及装置
DK179555B1 (en) 2017-05-16 2019-02-13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FOR A FLASHLIGHT MODE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DK180392B1 (en) 2019-09-09 2021-03-12 Apple Inc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display usage
US11159737B2 (en) * 2019-10-14 2021-10-26 Google Llc Exposure change control in low light environments
US20230035765A1 (en) * 2020-01-30 2023-02-02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imaging system, and 3d model data generation metho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11316A (en) * 2002-12-23 2004-07-01 Inventec Multimedia & Telecom Backlight controlled short-range photographing system
CN1757225A (zh) * 2003-04-04 2006-04-0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机
CN102377939A (zh) * 2010-08-05 2012-03-14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以及图像再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63206B2 (ja) 1995-08-29 2006-12-27 富士フイルム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01305637A (ja) 2000-04-26 2001-11-02 Kyocera Corp 電子ビューファインダを備えたカメラ
JP2002335432A (ja) * 2001-05-08 2002-1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付液晶表示装置
JP3761169B2 (ja) * 2002-09-30 2006-03-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JP2004180245A (ja) * 2002-11-29 2004-06-24 Casio Comput Co Ltd 携帯端末機器、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098305B2 (ja) * 2002-12-12 2008-06-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当該電子機器を用いた撮影方法
JP2004304517A (ja) * 2003-03-31 2004-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カメラ付き携帯機器
JP4511208B2 (ja) * 2004-01-29 2010-07-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圧力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2005286440A (ja) * 2004-03-29 2005-10-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メラ付情報端末
US7391445B2 (en) * 2004-03-31 2008-06-24 Magix Ag System and method of creating multilayered digital images in real time
FI20050106A (fi) * 2005-01-31 2006-08-01 Elcoteq Se Matkaviestinlaite
US7663691B2 (en) * 2005-10-11 2010-02-16 Apple Inc. Image capture using display device as light source
TWI267061B (en) * 2005-06-21 2006-11-21 Asustek Comp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multi-layered images
US7705874B2 (en) * 2005-12-21 2010-04-27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Lighting for video systems
JP2007183512A (ja) * 2006-01-10 2007-07-19 Fujifilm Corp 撮影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US7965859B2 (en) * 2006-05-04 2011-06-21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Lighting control of a user environment via a display device
US8692930B2 (en) * 2007-08-20 2014-04-08 Matthew Rolston Photographer, Inc. Mobile device with operation for modifying visual perception
US8582919B2 (en) * 2007-09-24 2013-11-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Altering the appearance of a digital image using a shape
JP2010032732A (ja) 2008-07-28 2010-02-12 Panasoni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US8797441B2 (en) * 2009-01-30 2014-08-05 Apple Inc. Continuous illumination of backlit display and of subject for image capture
JP2011071680A (ja) 2009-09-25 2011-04-07 Sharp Corp 映像表示装置及び方法
US9442346B2 (en) * 2011-01-28 2016-09-13 Windy Place, Inc. Lighting and power devices and modules
US9513724B2 (en) * 2011-08-30 2016-12-06 Blackberry Limited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object illumination
TWI465825B (zh) * 2012-06-27 2014-12-21 Acer Inc 影像擷取裝置與其光源輔助拍攝方法
US9525811B2 (en) * 2013-07-01 2016-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play device configured as an illumination sour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11316A (en) * 2002-12-23 2004-07-01 Inventec Multimedia & Telecom Backlight controlled short-range photographing system
CN1757225A (zh) * 2003-04-04 2006-04-0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机
CN102377939A (zh) * 2010-08-05 2012-03-14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以及图像再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81560B2 (en) 2018-01-30
KR101594967B1 (ko) 2016-02-17
JP2014183558A (ja) 2014-09-29
CN104065870A (zh) 2014-09-24
JP5751270B2 (ja) 2015-07-22
US20140285699A1 (en) 2014-09-25
KR20140115962A (ko) 2014-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5870B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控制方法
CN103347148B (zh) 照相机和照相机的控制方法
CN104683723B (zh) 显示装置、摄影装置及显示方法
JP5232669B2 (ja) カメラ
CN104092955B (zh) 闪光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图像采集方法及采集设备
CN104717422B (zh) 显示设备以及显示方法
JP2002515195A (ja) 像の背景の交換
CN104159040B (zh) 拍摄方法和拍摄装置
CN103841324A (zh) 拍摄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BRPI0807679A2 (pt) Dispositivo e método de processamento de imagem
CN108846807A (zh) 光效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210524B (zh) 一种摄像模组的拍摄方法及摄像模组
CN109639959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US10474006B2 (en) Outdoor photography system
US9088722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7087103A (zh)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629973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JP5825542B1 (ja) 写真シール作成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CN110933326A (zh) 一种星空人像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5726016U (zh) 摄像装置
CN103024270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JP2013168969A (ja) 画像表示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260737B2 (ja) 画像撮影装置、画像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32492B2 (ja) 画像処理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687855B2 (ja) 写真撮影遊戯機、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