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7712A - 具有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打印流体盒和打印流体供应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打印流体盒和打印流体供应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57712A CN104057712A CN201410109182.6A CN201410109182A CN104057712A CN 104057712 A CN104057712 A CN 104057712A CN 201410109182 A CN201410109182 A CN 201410109182A CN 104057712 A CN104057712 A CN 1040577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
- tubular part
- fluid supply
- fluid
- elastomeric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具有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打印流体盒和打印流体供应设备。流体供应部分包括从盒体向外突出的筒形侧壁和具有限定突出端开口的内周缘的突出端壁。管状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流体供应部分的内部空间中,在侧壁的内表面和该部分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弹性部件在管状部件的第一端和突出端壁之间且在该内部空间中且形成有通孔。盖体在管状部件的内部且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推压部件在管状部件的内部且朝第一位置推压盖体。突出端壁在与弹性部件面对的表面上有突条。突条沿包围突出端开口的全周的闭合路径绕突出端开口连续延伸。弹性部件的外周部分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突出端壁的内设突条的部分压力接触,第二表面与第一端压力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流体盒和打印流体供应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一种用于通过使用墨在记录片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设备。该图像记录设备设有喷墨式记录头。记录头具有喷嘴并且将墨滴从喷嘴选择性地喷射到记录片上。墨滴附着在记录片上,由此在记录片上记录期望的图像。图像记录设备具有能够安装墨盒的容纳部。在墨盒中存储将被供应到记录头的墨。
墨盒具有墨供应端口。衬垫设置在墨供应端口的突出端和帽之间。衬垫形成有穿过衬垫的通孔。阀体设置在墨供应端口内部,从而能够在阀体关闭通孔的位置和阀体打开通孔的另一个位置之间移动。容纳部设有墨供应针。当墨供应针经由通孔进入墨供应端口并且将阀体移动到阀体打开通孔的位置时,墨被从墨盒供应到记录头。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特开2009-23233中描述了上述图像记录设备和墨盒。
衬垫与墨供应端口和帽两者紧密接触,以便防止墨通过除了通孔之外的路径泄漏。然而,利用这种构造,难以防止墨的泄漏。即,墨可以可行地通过除了通孔之外的路径泄漏。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打印流体盒和能够可靠地抑制打印流体从打印流体供应部分泄漏的打印流体供应设备。
为了实现以上和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流体盒,所述打印流体盒包括:盒体;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管状部件;弹性部件;盖体;和推压部件。所述盒体具有蓄存器,在所述蓄存器中存储打印流体。打印流体供应部分与盒体一体地形成,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包括在规定方向上从所述盒体向外突出的筒形侧壁,所述筒形侧壁具有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彼此相反的基端和突出端,在所述筒形侧壁中限定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内部空间,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在所述筒形侧壁的所述基端处与所述盒体成一体,从而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蓄存器的内部流体连通,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筒形侧壁的所述突出端处的突出端壁,所述突出端壁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所述筒形侧壁向内延伸,所述突出端壁具有限定突出端开口的内周缘。所述管状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内部空间中,在所述筒形侧壁的内表面和所述管状部件的设置在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内部空间中的部分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管状部件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管状部件具有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彼此相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成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离所述突出端壁比所述第二端离所述突出端壁近,所述管状部件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处均开口。弹性部件设置在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内部空间中,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突出端壁之间,所述弹性部件形成有通孔,所述突出端开口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流体连通。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中,并且所述盖体被构造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盖体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关闭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通孔,所述盖体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打开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彼此分离。所述推压部件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中,并且所述推压部件被构造为在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上推压所述盖体。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突出端壁在所述突出端壁的与所述弹性部件面对的表面上设有突条,所述突条在朝向所述弹性部件的方向上从所述突出端壁的所述表面突出,所述突条沿着包围所述突出端开口的全周的闭合路径绕所述突出端开口连续地延伸。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外周部分,所述外周部分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面向所述规定方向,并且所述第一表面包围所述通孔的全周,所述第二表面面向与所述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且所述第二表面包围所述通孔的全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突出端壁的包围所述突出端开口的全周且内设所述突条的部分压力接触,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管状部件的所述第一端压力接触。
除了通过弹性部件的通孔的打印流体流动路径之外,存在可能的打印流体可以可行地通过其流出打印流体盒的打印流体流动路径。这条可能的打印流体流动路径在弹性部件的第二表面和管状部件的第一端之间,并且在弹性部件的第一表面和突出端壁之间通过。根据本发明,弹性部件和管状部件彼此压力接触,并且弹性部件和突出端壁彼此压力接触。因此防止打印流体的泄漏。
已经在管状部件的第一端和弹性部件的第二表面之间通过的打印流体流入到在筒形侧壁的内表面和管状部件的设置在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内部空间中的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中。这减小了流入到弹性部件和筒形侧壁之间的打印流体量。
另外,筒形侧壁与盒体一体地形成从而从盒体向外突出。因此,筒形侧壁的在其基端附近的部分不设有打印流体能够通过其流出打印流体盒的打印流体流动路径。相应地,即便已经流入到在管状部件的外表面和筒形侧壁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打印流体在朝向筒形侧壁的基端的方向上流动,打印流体也并不流出打印流体盒。
即便在朝向突出端壁的方向上流动的打印流体在弹性部件和筒形侧壁的内表面之间通过,打印流体的流动也被咬入到弹性部件中的突条阻挡。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打印流体从打印流体盒的泄漏。
第一突条朝向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内部突出,并且不暴露于打印流体盒的外部。因此,在组装打印流体盒之前,有效地防止第一突条受到损坏。打印流体盒的生产产出被提高。
优选的是: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突出端壁上的所述突条和所述管状部件的所述第一端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彼此面对,所述弹性部件被夹在所述突条和所述第一端之间。
利用这种构造,弹性部件能够被有效地在第一方向上压缩。
优选的是:所述突条在它的沿着包括所述规定方向的平面截取的横截面中具有楔形形状。
楔形突条咬入到弹性部件中,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打印流体的泄漏。
优选的是管状部件的厚度朝向第一端减小。
渐缩管状部件的第一端咬入到弹性部件中,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打印流体的泄漏。
优选的是:所述管状部件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离所述第二端比离所述第一端近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端侧壁,所述第二端侧壁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所述管状部件向内延伸,所述第二端侧壁具有限定第二端侧壁开口的内周缘,并且所述推压部件包括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盖体接触,并且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端侧壁的包围所述第二端侧壁开口的全周的区域内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二端侧壁接触。
位于第一位置处的盖体被推压部件推压以朝向突出端壁挤压弹性部件。因此,弹性部件的第一表面与突出端壁紧密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管状部件在它的设置在所述蓄存器的内部的部分处设有凸缘部分,所述凸缘部分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所述管状部件的外表面向外延伸,所述盒体具有主壁,所述筒形侧壁从所述主壁突出,并且所述凸缘部分被焊接到所述主壁的内表面。
通过将凸缘部分焊接到主壁的内表面,管状部件被固定到盒体。这防止了管状部件在筒形侧壁内部径向移位,由此抑制在管状部件和弹性部件之间的间隙的产生。
优选的是:在所述筒形侧壁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管状部件的设置在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内部的所述部分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所述间隙与所述蓄存器的内部流体连通。
利用这种构造,存储在间隙中的打印流体能够流回到蓄存器中。打印流体能够在该间隙和蓄存器之间循环。
优选的是:所述管状部件在它的设置在所述蓄存器的内部的部分处设有凸缘部分,所述凸缘部分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所述管状部件的外表面向外延伸,所述凸缘部分设有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从所述凸缘部分的面向所述规定方向的表面突出,所述盒体具有主壁,所述筒形侧壁从所述主壁突出,并且所述突起的突出端被焊接到所述主壁的内表面。
利用这种构造,在筒形侧壁的内表面和管状部件的设置在打印流体供应部分中的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经由在凸缘部分的不形成突起的表面上的空间与蓄存器的内部形成流体连通。此外,管状部件能够被可靠地固定到盒体。
优选的是:所述盒体具有外壁,所述筒形侧壁从所述外壁突出,所述外壁在它的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彼此相反的一对相反侧处开口,膜被设置成关闭所述外壁的开口侧,所述管状部件在它的设置在所述蓄存器的内部的部分处设有凸缘部分,所述凸缘部分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从所述管状部件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并且所述凸缘部分设置在与所述外壁的内表面分离的位置处,并且所述凸缘部分被焊接到所述膜。
这种构造使得在筒形侧壁的内表面和管状部件的设置在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内部的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与蓄存器的内部形成流体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管状部件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蓄存器的内部,所述盒体具有主壁,所述筒形侧壁从所述主壁突出,所述主壁在所述主壁的内表面上设有接合部分,并且所述管状部件设有与所述接合部分接合的被接合部分。
管状部件能够在筒形侧壁的内表面和管状部件的设置在打印流体供应部分中的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与蓄存器的内部流体连通时被固定到盒体。将管状部件固定到盒体不要求焊接过程,由此使得更易于组装打印流体盒。
优选的是: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外周部分进一步包括外周表面,所述外周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位置处在所述弹性部件的周向方向上连续地延伸,所述外周表面与所述筒形侧壁的所述内表面压力接触。密封性能被增强。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流体供应设备,所述打印流体供应设备包括:盒容纳部;和打印流体盒,所述打印流体盒能够在规定方向上插入所述盒容纳部。所述打印流体盒包括:盒体;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管状部件;弹性部件;盖体;和推压部件。所述盒体具有蓄存器,在所述蓄存器中存储打印流体。打印流体供应部分与盒体一体地形成,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包括在所述规定方向上从所述盒体向外突出的筒形侧壁,所述筒形侧壁具有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彼此相反的基端和突出端,在所述筒形侧壁中限定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内部空间,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在所述筒形侧壁的所述基端处与所述盒体成一体,从而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蓄存器的内部流体连通,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筒形侧壁的所述突出端处的突出端壁,所述突出端壁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所述筒形侧壁向内延伸,所述突出端壁具有限定突出端开口的内周缘。所述管状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内部空间中,在所述筒形侧壁的内表面和所述管状部件的设置在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内部空间中的部分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管状部件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管状部件具有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彼此相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成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离所述突出端壁比所述第二端离所述突出端壁近,所述管状部件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处均开口。弹性部件设置在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内部空间中,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突出端壁之间,所述弹性部件形成有通孔,所述突出端开口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流体连通。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中,并且所述盖体被构造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盖体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关闭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通孔,所述盖体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打开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彼此分离。所述推压部件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中,并且所述推压部件被构造为在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上推压所述盖体。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突出端壁在所述突出端壁的与所述弹性部件面对的表面上设有突条,所述突条在朝向所述弹性部件的方向上从所述突出端壁的所述表面突出,所述突条沿着包围所述突出端开口的全周的闭合路径绕所述突出端开口连续地延伸。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外周部分,所述外周部分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面向所述规定方向,并且所述第一表面包围所述通孔的全周,所述第二表面面向与所述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且所述第二表面包围所述通孔的全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突出端壁的包围所述突出端开口的全周且内设所述突条的部分压力接触,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管状部件的所述第一端压力接触。所述盒容纳部包括打印流体供应管,所述打印流体供应管被构造为进入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通孔并挤压所述盖体,以允许所述蓄存器中的打印流体流出所述打印流体盒,所述打印流体供应管被构造为抵抗所述推压部件的推压力而将所述盖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利用这种构造,已经在弹性部件的第二表面和管状部件的第一端之间通过的打印流体流入到在管状部件的外表面和筒形侧壁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已经在弹性部件的外周部分和筒形侧壁的内表面之间通过的打印流体的流动受到咬入到弹性部件中的突条阻挡。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打印流体从打印流体盒泄漏。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具体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目的将清楚,其中:
图1是示意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设有盒容纳部的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2A和2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墨盒的外部构造的透视图,其中图2A用于膜被焊接到墨盒中的框架的状态,并且图2B是墨盒的分解透视图,示出构成墨盒的框架和膜;
图3是从前面倾斜地观看的墨供应部分和墨供应阀的分解透视图,其中构成墨供应阀的管状部件和墨供应部分被沿着包括高度方向和深度方向两者的平面剖切;
图4是从后面倾斜地观看的墨供应部分和墨供应阀的分解透视图,其中构成墨供应阀的管状部件和墨供应部分被沿着包括高度方向和深度方向两者的平面剖切;
图5A和5B是示意地示出如何将墨盒安装在盒容纳部中的过程的剖视图,其中图5A示出在墨针插入墨供应部分中之前的状态,并且图5B示出当已经完成将墨针插入墨供应部分中时的状态;
图6是墨供应部分和墨供应阀的剖视图,示出图5A中的墨供应阀的状态;
图7是墨供应部分和墨供应阀的剖视图,示出图5B中的墨供应阀的状态;
图8是根据第一变型的管状部件的透视图;
图9是根据第一变型的墨供应部分和墨供应阀的剖视图;并且
图10是根据第二变型的墨供应部分和墨供应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到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墨盒30和打印机10。
[打印机的总体结构]
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打印机10。在下文中,将假设以预期使用它们的取向设置打印机10和墨盒30,贯穿本说明书地使用术语“向上”、“向下”、“上”、“下”、“上方”、“下方”、“之下”、“右”、“左”、“前”、“后”等。
打印机10被构造为根据喷墨记录系统通过将墨滴选择性地喷射到片上而形成图像。如在图1中所示,打印机10包括:记录头21;墨供应装置100(作为打印流体供应设备的示例);和将记录头21和墨供应装置100彼此连接的墨管20。墨供应装置100用于将墨供应到记录头21。更具体地,墨供应装置100设有被构造为在其中以可拆卸方式容纳墨盒30的盒容纳部110。盒容纳部110具有形成有开口112的一侧。墨盒30能够通过开口112插入到盒容纳部110中和从盒容纳部110移除。
在墨盒30(作为打印流体盒的示例)中容纳能够在打印机10中使用的墨(作为打印流体的示例)。当墨盒30安设在盒容纳部110中时,墨盒30通过墨管20连接到记录头21。记录头21具有暂时存储通过墨管20供应的墨的副罐28。记录头21还包括根据喷墨记录系统通过其选择性地喷射从副罐28供应的墨的喷嘴29。
打印机10还包括在片进给方向上按照该次序布置的片供应托盘15、片供应辊23、片通道24、一对传送辊25、压板26、一对排出辊27和排出托盘16。由片供应辊23从片供应托盘15供应到片通道24的片被所述一对传送辊25传送到压板26。然后,墨被从记录头21选择性地喷射到在压板26上经过的片上,以在片上形成墨图像。片然后被所述一对排出辊27排出到排出托盘16上。
[墨供应装置]
如在图1中所示,盒容纳部110具有外壳101,该外壳101形成有开口112和墨针102(作为打印流体供应管的示例)。墨盒30通过开口112在外壳101中装载和从外壳101卸载。图1示出墨盒30完全地安装在外壳101中的状态。应注意的是,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四个墨盒30能够装载到在盒容纳部110中形成的四个空间中。然而,为了解释性的意图,图1仅仅示出用于在其中容纳一个墨盒30的一个内部空间。
如在图1中所示,墨盒30具有墨腔室36和墨供应部分60。如在图2A中所示,墨供应部分60具有开口64。如在图3中所示,具有将在以后描述的盖体80的墨供应阀70设置在墨供应部分60内部,以打开和关闭开口64。如在图1中所示,外壳101在与开口112相反的一侧处具有端壁。墨针102设置在外壳101的端壁的下部处。更具体地,墨针102设置在当墨盒30安装在盒容纳部110中时与墨盒30的墨供应部分60相对准的位置处。墨针102是管状树脂针。墨针102连接到墨管20。如将在以后更详细描述地,墨针102通过开口64进入墨供应部分60并且移动墨供应阀70的盖体80以打开开口64。结果,墨腔室36中的墨通过墨供应部分60流出墨盒36,并且经由墨针102流入到墨管20中。
[墨盒30]
如在图2A和2B中所示,墨盒30包括:在其中具有墨腔室36(作为蓄存器的示例)的框架31(作为盒体的示例);和从框架31向外突出的墨供应部分60(作为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示例)。墨盒30被构造为通过墨供应部分60将存储在墨腔室36中的墨供应到墨盒30的外部。
墨盒30在图2A中图示的竖立姿态中插入盒容纳部110中并从盒容纳部110移除。更具体地,如在图1中所示,在墨盒30的下表面向下面向并且墨盒30的上表面向上面向时,墨盒30插入盒容纳部110中并从盒容纳部110移除。墨盒30在插入方向56(作为规定方向的示例)上插入盒容纳部110中并且在移除方向55上从盒容纳部110移除。在下文中,插入方向56和移除方向55可以被一起地称作插入/移除方向50。在竖立姿态中的墨盒30的高度方向52对应于重力方向。
如在图2B中所示,框架31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外形。更具体地,框架31具有扁平长方体形状,它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51上的尺寸相对小并且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52上和在深度方向(前后方向)53上的尺寸每个均大于在宽度方向51上的尺寸。框架31由在深度方向53上彼此面对的前壁40(作为主壁的示例)和后壁41和在高度方向52上彼此面对的上壁39和下壁42构成。上壁39连接前壁40和后壁41的上端。下壁42连接前壁40和后壁41的下端。前壁40在插入方向56(将墨盒30插入到盒容纳部110中的方向)上位于前侧处,并且后壁41在插入方向56上位于后侧处。换言之,在图1中图示的插入/移除方向50与在图2A中图示的深度方向53一致。
如在图2B中所示,框架31在它的在宽度方向51上相反的一对相反侧处开口。框架31的开口侧被膜44和45(作为膜的示例)关闭并且密封。如在宽度方向51上所观察的,膜44和45每个具有大致与框架31的一致的外形。膜44和45分别设置在框架31在宽度方向51上的一侧和另一侧上,以构成墨腔室36在宽度方向51上的两个侧壁。即,如在图2A和2B中所示,膜44用作墨盒30的左壁37,并且膜45用作墨盒30的右壁38。
膜44和45分别被热焊接到框架31在宽度方向51的端面。因此,膜44和45被牢固地附接到框架31。更具体地,膜44被热焊接到上壁39、前壁40、后壁41和下壁42的左端面。类似地,膜45被热焊接到上壁39、前壁40、后壁41和下壁42的右端面。应注意的是,膜44还被热焊接到将在以后描述的凸缘部分93的左端面,并且膜45还被热焊接到凸缘部分93的右端面。利用这种构造,墨腔室36由上壁39、前壁40、后壁41、下壁42和膜44、45限定。墨能够存储在墨腔室36中。盖部件可以设置在膜44和45的外侧上以防止膜44和45受到破坏。
如在图2、3、4和6中所示,墨供应部分60包括筒形侧壁61和突出端壁62。筒形侧壁61沿着深度方向53向外(向前)从框架31的前壁40突出。筒形侧壁61具有在深度方向53上彼此相反的基端(后端)和突出端(前端)。筒形侧壁61在其中限定用作墨供应部分60的内部空间的内部中空空间。突出端壁62设置在筒形侧壁61的突出端(前端)处。突出端壁62在与深度方向53交叉的方向(作为与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示例)径向向内从筒形侧壁61的内表面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突出端壁62在垂直于深度方向53的方向上,即,在筒形侧壁61的径向方向上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墨供应部分60与框架31一体地形成。换言之,筒形侧壁61在筒形侧壁61的基端(后端)处与前壁40成一体,从而筒形侧壁61的内部空间与框架31的内部(即,墨腔室36的内部)流体连通。筒形侧壁61从基端连续地延伸到筒形侧壁61的突出端。筒形侧壁61没有使墨供应部分60的内部与墨供应部分60的外部流体连通的开口或者剖切部分。
开口64(作为突出端开口的示例)在突出端壁62中形成从而在厚度方向(深度方向53)上穿过突出端壁62。换言之,开口64由突出端壁62的内周缘限定。墨供应部分60的内部通过开口64与墨盒30的外部流体连通。如上所述,筒形侧壁61的基端(后端)与前壁40成一体,从而墨供应部分60的内部在筒形侧壁61的基端(后端)处与墨腔室36的内部流体连通。因此,墨腔室36通过墨供应部分60与墨盒30的外部流体连通。
如在图4和6中所示,第一环形突条63在突出端壁62的与墨供应部分60的内部面对的内表面上形成。突出端壁62的内表面在深度方向53上向后面向。第一环形突条63在深度方向53上向后突出。当在深度方向上从后侧观察时,第一环形突条63是环形形状的,并且包围或者封闭开口64的全周。
在本实施例中,如在图6中所示,第一环形突条63在它的沿着包括深度方向53的平面截取的横截面中具有楔形形状。即,第一环形突条63具有从它的基端(前端)朝向它的突出端(后端)逐渐地变窄的渐缩形状。
如在图3和4中所示,在墨供应部分60的内部中,设置构成墨供应阀70的弹性部件71、盖体80、螺旋弹簧77和管状部件90。在膜44和45被焊接到框架31之前,构成墨供应阀70的这些元件被从墨供应部分60的基端插入墨供应部分60中。构成墨供应阀70的元件被按照弹性部件71、盖体80、螺旋弹簧77和管状部件90的次序插入墨供应部分60中。
墨供应阀70用于打开和关闭墨供应部分60的开口64。利用墨供应阀70打开开口64允许墨通过墨供应部分60从墨腔室36流出到墨盒30的外部。另一方面,利用墨供应阀70关闭开口64使墨停止通过墨供应部分60流出。能够通过将墨针102插入墨供应部分60中和将墨针102从墨供应部分60移除来切换墨供应阀70的状态(开口64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
在墨供应部分60中,在深度方向53上在构成墨供应阀70的所有的元件中管状部件90设置在最靠后位置处。管状部件90包括筒形管状部分91、后端侧壁92(作为第二端侧壁的示例)和凸缘部分93。管状部分91在深度方向53上延伸,并且在它的在深度方向53上的前端91A及它的在深度方向53上的后端处均开口。如在图6中所示,包括前端91A的管状部分91的前侧部设置在墨供应部分60的内部中。管状部分91的后侧部包括管状部分91的后端并且设置到管状部分91的前侧部的在深度方向53上的后侧,管状部分91的后侧部不设置在墨供应部分60的内部中而是设置在框架31的内部中,即,墨腔室36的内部中。换言之,管状部分91的后侧部突出到框架31的内部(即,墨腔室36的内部)中。
后端侧壁92设置在管状部分90靠近管状部分90的后端的位置处。后端侧壁92从管状部分91的内表面径向向内延伸。
连通端口92A(作为第二端侧壁开口的示例)在后端侧壁92中形成,从而在厚度方向(深度方向53)上穿过后端侧壁92。换言之,连通端口92A由后端侧壁92的内周缘限定。管状部分91的内部通过连通端口92A与框架31的内部流体连通。
凸缘部分93设置在管状部分91的设置在框架31的内部(即,墨腔室36的内部)中的后侧部上。凸缘部分93从管状部分91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延伸。
管状部分91的厚度(在径向方向上的厚度)朝向前端91A逐渐地减小。即,管状部分91的前端91A具有渐缩形状。管状部分91的外径稍微小于墨供应部分60的筒形侧壁61的内径。因此,在筒形侧壁61的内表面和管状部分91的设置在墨供应部分60中的部分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管状部分91的内径稍微大于开口64的直径。
多个肋91B在管状部分91的内表面上形成。每个肋91B从管状部分91的内表面径向向内突出。每个肋91B在深度方向53上延伸。肋91B设置在深度方向53上离管状部分91的后端比离管状部分91的前端近的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在彼此间以90度相移的位置处在管状部分91的周向方向上设置四个肋91B。
通过将凸缘部分93焊接到前壁40的内表面(后表面)和膜44和45,管状部件90被固定到盒30。应注意的是,凸缘部分93具有与前壁40面对的前表面。凸缘部分93的前表面的全部区域被焊接到前壁40的内表面。因此,在管状部分91的外表面和筒形侧壁61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在筒形侧壁61的基端处被凸缘部分93密封。利用这种构造,框架31的内部仅仅通过连通端口92A与墨供应部分60的内部流体连通。
在墨供应部分60中,在深度方向53上在构成墨供应阀70的所有的元件中,弹性部件71设置在最向前的位置处。弹性部件71是其外形大致为圆盘形状的弹性体。弹性部件71在深度方向53上设置在突出端壁62和管状部分91的前端91A之间。弹性部件71与墨供应部分60和管状部件90两者密切接触,以用作用于防止墨通过在弹性部件71和管状部件90之间的间隙和通过在弹性部件71和墨供应部分60之间的间隙泄漏的密封部件(衬垫)。形成弹性部件71的材料的示例包括:硅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热塑性弹性体(TPE),但是弹性部件71的材料不限于这些示例。
如在图3和4中所示,弹性部件71包括大直径部分73和小直径部分74。大直径部分73外径比小直径部分74大。大直径部分73的外径大于管状部分91的外径,但是稍微小于筒形侧壁61的内径。小直径部分74的外径稍微大于管状部分91的内径。
通孔72在弹性部件71中形成,从而在弹性部件71的厚度方向(即深度方向53)上穿过弹性部件71的径向中央。如在图6中所示,通孔72包括穿过大直径部分73的大直径孔72A和穿过小直径部分74的小直径孔72B。大直径孔72A的直径小于开口64的直径,但是大于墨针102的外径。另一方面,小直径孔72B的直径稍微小于墨针102的外径。
如在图6中所示,大直径部分73包括:第一环形表面73A;第二环形表面73B;和外周表面73C。第一环形表面73A在深度方向53上向前面向并且因此与突出端壁62面对。当在深度方向53上从前侧观察时,第一环形表面73A是环形形状的,并且包围通孔72(大直径孔72A)的全周。第二环形表面73B在深度方向53上向后面向并且因此与管状部分91的前端91A面对。当在深度方向53上从后侧观察时,第二环形表面73B是环形形状的,并且包围通孔72(大直径孔72A)的全周。外周表面73C在第一环形表面73A和第二环形表面73B之间的位置处在弹性部件71的周向方向上连续地延伸。外周表面73C径向向外面向并且因此与筒形侧壁61的内表面面对。
如在图4和6中所示,第二环形突条75在深度方向53上向后面向的小直径部分74的后表面上形成。第二环形突条75在深度方向53上向后突出。当在深度方向53上从后侧观察时,第二环形突条75是环形形状的,并且包围或者封闭通孔72(小直径孔72B)的全周。
如在图6中所示,在墨供应阀70被组装在墨供应部分60中的状态下,大直径部分73的第一环形表面73A、第二环形表面73B和外周表面73C分别与突出端壁62、管状部分91的前端91A和筒形侧壁61的内表面形成压力接触。更具体地,第一环形表面73A在它的包围开口64的全周并且包括第一环形突条63的区域处被压靠突出端壁62。在这种状态下,楔形突条63咬入到弹性部件71中。因此,第一环形表面73A和突出端壁62以液密方式彼此接触。第二环形表面73B被压靠管状部分91的前端91A。管状部分91的前端91A在管状部分91的周向方向上连续地延伸,并且因此当在深度方向53上从前侧观察时是环形形状的。具有渐缩形状的前端91A咬入到弹性部件71中。因此,第二环形表面73B和管状部分91以液密方式彼此接触。弹性部件71在深度方向53上受到突出端壁62和管状部分91的前端91A两者压缩,以增加大直径部分73的直径。因此,外周表面73C以液密方式与筒形侧壁61的内表面接触。管状部分91的前端91A和第一环形突条63在深度方向53上彼此面对,弹性部件71被夹在管状部分91的前端91A和第一环形突条63之间。因此,弹性部件71能够在深度方向53上有效地受到压缩。
在墨供应阀70被组装在墨供应部分60中的状态下,弹性部件71的小直径部分74位于管状部分91内部。小直径部分74的外周表面以液密方式与管状部分91的内表面接触。
如在图3和4中所示,螺旋弹簧77(作为推压部件的示例)在深度方向53上设置在盖体80和管状部件90之间。螺旋弹簧77的前端与盖体80抵接地接触,而螺旋弹簧77的后端在后端侧壁92的包围连通端口92A的全周的区域内的位置处与后端侧壁92抵接地接触。多个肋91B限制螺旋弹簧77在管状部件90的内部中在径向方向上移位。后端侧壁92和多个肋91B因此作用为用于螺旋弹簧77的弹簧底座。螺旋弹簧77在管状部件90的内部中被保持在压缩状态下。螺旋弹簧77因此在朝向弹性部件71的方向上,即,在深度方向53上向前推压盖体80。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推压部件不限于螺旋弹簧77,而是可以是例如板簧或者树脂弹簧。
如在图3和4中所示,盖体80在深度方向53上设置在弹性部件71和螺旋弹簧77之间。盖体80被构造成能够在深度方向53上在墨供应部分60的内部中移动。更具体地,盖体80能够在盖体80在其处与弹性部件71接触以关闭弹性部件71的通孔72的第一位置(在图6中图示的位置)和盖体80在其处与弹性部件71分离以打开通孔72的第二位置(在图7中图示的位置)之间移动。通过盖体80关闭通孔72,墨供应阀70关闭墨供应部分60的开口64。通过盖体80打开通孔72,墨供应阀70打开开口64。形成盖体80的材料的示例包括树脂诸如聚醛树脂(POM)、聚乙烯(PE)、聚丙烯(PP),但是盖体80的材料不限于这些示例。
如在图3和4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80包括柱状部分81和密封部分82。密封部分82是从它的径向中央径向向外展开的大致圆盘形状的部件。密封部分82的外径大于小直径孔72B的直径,并且小于管状部分91的内径。
柱状部分81在深度方向53上从密封部分82的大致径向中央向后突出。换言之,密封部分82设置在柱状部分81的前端处。如在图6中所示,盖体80设置在管状部件90的内部中,从而柱状部分81在深度方向53上延伸并且插入螺旋弹簧77中。
圆盘形密封部分82具有在深度方向53上向前面向的前表面和在深度方向53上向后面向的后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如在图3和6中所示,密封部分82的前表面是平的。密封部分82的前表面能够与第二环形突条75形成接触。密封部分82的后表面与螺旋弹簧77的前端抵接地接触。
如在图3和4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密封部分82的外周缘上形成波纹。然而,密封部分82的外周缘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密封部分82能够在第二环形突条75的在第二环形突条75的周方向上的全部长度上接触第二环形突条75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如在图4中所示,柱状部分81沿着包括宽度方向51和高度方向52两者的平面截取的横截面具有十字形形状,但是柱状部分81的形状不限于该示例。
在盖体80位于第一位置(在图6中图示的位置)处的状态下,密封部分82在液密状态下与第二环形突条75接触。因为第二环形突条75包围或者封闭弹性部件71的通孔72的全周,所以与第二环形突条75接触的盖体80能够关闭通孔72。另一方面,在盖体80位于第二位置(在图7中图示的位置)处的状态下,密封部分82定位为与第二环形突条75分离。因此,盖体80打开通孔72。
接着将参考图5A到7描述当墨盒30插入到盒容纳部110中时墨供应阀70如何操作。
图5A图示在墨针102进入墨供应部分60的开口64之前的状态。此时,如在图6中所示,墨供应阀70处于盖体80位于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具体地,盖体80的密封部分82与弹性部件71上的第二环形突条75紧密接触。在图5A和6中图示的状态因此是盖体80关闭通孔72以防止墨腔室36中的墨通过墨供应部分60流出墨盒30的状态。
图5B图示已经通过墨供应部分60的开口64并且已经进入弹性部件71的通孔72的墨针102在深度方向53上向后侧推动盖体80的状态。此时,如在图7中所示,墨供应阀70处于盖体80位于第二位置处的状态下。具体地,密封部分82定位为与弹性部件71上的第二环形突条75分离。在图5B和7中图示的状态因此是盖体80打开通孔72以允许墨腔室36中的墨通过通孔72流出墨盒30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将墨盒30安装到盒容纳部110期间,已经进入通孔72的墨针102抵抗螺旋弹簧77的推压力将盖体8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当被墨针102推动的盖体80到达第二位置时,墨腔室36中的墨通过墨供应部分60、墨针102和墨管20而被供应到记录头21。
另一方面,当墨盒30被从盒容纳部110移除时,由于螺旋弹簧77的偏压力,盖体80从第二位置移动回到第一位置。更具体地,随着墨针102被逐渐地拉出墨供应部分60,盖体80在接近弹性部件71的方向上在墨供应部分60内部移动。当盖体80到达在图6中图示的第一位置时,密封部分82与第二环形突条75形成紧密接触。此时,墨停止通过墨针102从墨腔室36流出。
[本实施例的功能]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墨供应阀70,位于第一位置处的盖体80能够防止墨通过通孔72流出。除了通过通孔72的墨流动路径之外,存在可能的墨流动路径,墨通过该墨流动路径可以可行地流出墨盒30。这条可能的墨流动路径通过如下位置:在小直径部分74的外周表面和管状部分91的内表面之间;在大直径部分73的第二环形表面73B和管状部分91的前端91A之间;在大直径部分73的外周表面73C和筒形侧壁61的内表面之间;并且在大直径部分73的第一环形表面73A和突出端壁62之间。
根据本实施例,墨供应部分60、弹性部件71和管状部件90以液密的方式在它们的边界表面处彼此接触,从而防止墨通过上述可能的墨流动路径泄漏。渐缩管状部分91的前端91A深深地咬入到弹性部件71中,从而能够有效地在该位置处防止墨泄漏。已经在管状部分91的前端91A和弹性部件71的第二环形表面73B之间通过的大部分的墨,容纳于在筒形侧壁61的内表面和管状部分91的设置在墨供应部分60中的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中。这减小了可以可行地由于在弹性部件71的外周表面73C和筒形侧壁61的内表面之间通过而流出墨盒30的墨量。另外,筒形侧壁61与框架31一体地形成,从而从框架31向外突出。因此,筒形侧壁61的基端侧部(后侧部)不设置墨能够通过其流出墨盒30的墨流动路径。相应地,即便已经流入到在管状部分91的外表面和筒形侧壁61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墨朝向筒形侧壁61的基端侧(后侧)流动,墨也不流出墨盒30。
楔形突条63深深地咬入到弹性部件71中,这有效地防止已经在弹性部件71的外周表面73C和筒形侧壁61的内表面之间通过的墨流出。
位于第一位置处的盖体80被螺旋弹簧77推压以朝向突出端壁62挤压弹性部件71,从而导致弹性部件71的第一环形表面73A与突出端壁62紧密接触。上述构造的组合能够有效地防止墨通过除了通过通孔72的路径之外的可能的墨流动路径流动。
即,如果墨在第二环形表面73B和管状部分91的前端91A之间通过,则墨流入到在筒形侧壁61的内表面和管状部分91的设置在墨供应部分60中的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将要在朝向突出端壁62的方向上流动的墨量减小。即便少量的墨朝向突出端壁62流动并且在弹性部件71的外周表面73C和筒形侧壁61的内表面之间通过,墨的流动也受到深深地咬入到弹性部件71中的环形突条63阻挡。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墨从墨盒30泄漏。
弹性部件71的外周表面73C可以不与筒形侧壁61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然而,弹性部件71与筒形侧壁61的紧密接触能够增加密封性能。将外周表面73C的外径设定为小于筒形侧壁61的内径能够使得易于组装墨供应阀7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突条63朝向墨供应部分60的内部突出,并且不暴露于墨盒30的外部。因此,在组装墨盒30之前,防止第一环形突条63受到损坏。墨盒30的生产产出被提高。第一环形突条63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楔形形状,而是可以例如是矩形形状或者梯形形状。类似地,管状部分91的前端91A的形状不限于渐缩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凸缘部分93焊接到前壁40的内表面和到膜44和45,管状部件90被固定到框架31。这防止管状部件90在筒形侧壁61内部径向移位,由此抑制在管状部件90和弹性部件71之间产生间隙。然而,将管状部件90固定到框架31的方法不限于上述示例。
例如,凸缘部分93不需要被焊接到前壁40的内表面,而是可以仅仅被焊接到膜44和45。优选地,在此情形下,在相对于墨供应部分60设置管状部件90从而凸缘部分93定位为与前壁40的内表面分离的状态下,凸缘部分93被焊接到膜44和45。这使得在筒形侧壁61的内表面和管状部件90的设置在墨供应部分60内部的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与框架31的内部(即,墨腔室36的内部)流体连通。存储在该间隙中的墨能够流回到墨腔室36中。换言之,墨能够在该间隙和墨腔室36之间循环。
[第一变型]
根据第一变型,采用图8所示管状部件90A来替代上述实施例中的管状部件90。图9示出如何将管状部件90A附接到墨供应部分60。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与实施例的那些共用的元件,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仅仅将主要描述不同点。第一变型中的管状部件90A与实施例的管状部件90的不同之处在于,管状部件90A在凸缘部分93的在深度方向53上向前面向并且因此与前壁40面对的前表面上包括多个肋94。肋94在深度方向53上向前,即,朝向前壁40从凸缘部分93的前表面突出。肋94伸长以从管状部分91的外表面径向向外延伸。
在第一变型中,管状部件90A被以如下方式固定到框架31,所述方式使得凸缘部分93的左端表面和右端表面分别被焊接到膜44和45,并且肋94的突出端被焊接到前壁40的内表面。结果,在筒形侧壁61的内表面和管状部件90A的设置在墨供应部分60中的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经由在凸缘部分93的前表面的不形成肋94的区域上的空间,与框架31的内部(墨腔室36的内部)形成流体连通。此外,通过将肋94焊接到前壁40,与凸缘部分93与前壁40分离并且凸缘部分93无任何部分连接到前壁40的上述变型相比,管状部件90A能够被更可靠地固定到框架31。
肋94的布置不限于图8所示的示例。例如,肋94可以不径向向外延伸。此外,肋94可以不是伸长形状的。替代地,多个突起可以在凸缘部分93的前表面上分散地布置。突起在深度方向53上向前突出,并且突起的突出端被焊接到前壁40的内表面。同样利用这种构造,能够获得与在图8和9中图示的第一变型中获得的那些相同的效果。
[第二变型]
根据第二变型,采用图10所示管状部件90B来替代实施例的管状部件90。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与实施例的那些共用的元件,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并且仅仅将主要描述不同点。第二变型中的管状部件90B与实施例的管状部件90的不同之处在于,管状部件90B没有设置凸缘部分93,而是设有被接合部分95A和95B。
被接合部分95A和95B设置在管状部分91的位于框架31的内部中的后侧部上。被接合部分95A和95B设置在管状部分91的外表面上。在本变型中,两个被接合部分,即,被接合部分95A和95B在彼此间以180度相移的位置处在管状部分91的周向方向上设置。根据第二变型,接合部分40A和40B另外地设置在前壁40的内表面上。接合部分40A和40B设置在前壁40的内表面的包围墨供应部分60的全周的区域内。接合部分40A和40B设置在对应于被接合部分95A和95B的位置处。
利用上述构造,当管状部件90B插入墨供应部分60中时,被接合部分95A和95B分别与接合部分40A和40B接合。结果,在筒形侧壁61的内表面和管状部件90的设置在墨供应部分60中的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与框架31的内部,即,墨腔室36的内部流体连通时,管状部件90B被固定到框架31。在第二变型中,当将管状部件90B固定到框架31时,不要求焊接过程,由此使得更易于组装墨盒30。
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型中,墨供应部分60具有沿着包括宽度方向51和高度方向52的平面截取的圆形截面。然而,墨供应部分60的形状不限于该示例。墨供应部分60的沿着包括宽度方向51和高度方向52的平面截取的横截面的形状的示例包括: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和其它正多边形。类似地,将插入墨供应部分60中的弹性部件71、盖体80和管状部件90、90A或者90B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示例。即,弹性部件71、盖体80的密封部分82和管状部件90、90A或者90B的沿着包括宽度方向51和高度方向52的平面截取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不是圆形,而是可以是正多边形诸如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二边形。
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型中,当在深度方向53上从后侧观察时,第一环形突条63是环形或者圆形形状的。然而,第一环形突条63可以变型为其它形状,只要所产生的变型的突条63沿着包围或者封闭开口64的全周的闭合路径绕整个开口64连续地延伸。例如,变型的突条63可以沿着当在深度方向53上从后侧观察时是正多边形形状(例如,正方形形状)的路径延伸,该正多边形形状包围或者封闭开口64的全周。
类似地,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型中,当在深度方向53上从后侧观察时,第二环形突条75是环形或者圆形形状的。然而,第二环形突条75可以变型为其它形状,只要所产生的变型的突条75沿着包围或者封闭通孔72的全周的闭合路径绕整个通孔72连续地延伸。例如,变型的突条75可以沿着当在深度方向53上从后侧观察时是正多边形形状(例如,正方形形状)的路径延伸,该正多边形形状包围或者封闭通孔72的全周。
此外,上述实施例和变型涉及在其中存储墨的墨盒3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墨盒。例如,盒30可以存储在墨之前喷射到记录介质上的预处理液体。换言之,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存储用于打印的打印流体的打印流体盒。
虽然已经参考实施例及其变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清楚,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在其中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打印流体盒,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具有蓄存器,在所述蓄存器中存储打印流体;
与所述盒体一体地形成的打印流体供应部分,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包括在规定方向上从所述盒体向外突出的筒形侧壁,所述筒形侧壁具有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彼此相反的基端和突出端,在所述筒形侧壁中限定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内部空间,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在所述筒形侧壁的所述基端处与所述盒体成一体,从而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蓄存器的内部流体连通,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筒形侧壁的所述突出端处的突出端壁,所述突出端壁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所述筒形侧壁向内延伸,所述突出端壁具有限定突出端开口的内周缘;
管状部件,所述管状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内部空间中,在所述筒形侧壁的内表面和所述管状部件的设置在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内部空间中的部分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管状部件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管状部件具有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彼此相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成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离所述突出端壁比所述第二端离所述突出端壁近,所述管状部件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处均开口;
设置在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内部空间中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突出端壁之间,所述弹性部件形成有通孔,所述突出端开口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流体连通;
盖体,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中,并且所述盖体被构造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盖体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关闭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通孔,所述盖体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打开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彼此分离;和
推压部件,所述推压部件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中,并且所述推压部件被构造为在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上推压所述盖体,
其中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突出端壁在所述突出端壁的与所述弹性部件面对的表面上设有突条,所述突条在朝向所述弹性部件的方向上从所述突出端壁的所述表面突出,所述突条沿着包围所述突出端开口的全周的闭合路径绕所述突出端开口连续地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外周部分,所述外周部分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面向所述规定方向,并且所述第一表面包围所述通孔的全周,所述第二表面面向与所述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且所述第二表面包围所述通孔的全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突出端壁的包围所述突出端开口的全周且内设所述突条的部分压力接触,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管状部件的所述第一端压力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流体盒,其中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突出端壁上的所述突条和所述管状部件的所述第一端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彼此面对,所述弹性部件被夹在所述突条和所述第一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流体盒,其中所述突条在它的沿着包括所述规定方向的平面截取的横截面中具有楔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流体盒,其中所述管状部件的厚度朝向所述第一端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流体盒,其中所述管状部件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离所述第二端比离所述第一端近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端侧壁,所述第二端侧壁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所述管状部件向内延伸,所述第二端侧壁具有限定第二端侧壁开口的内周缘,并且
其中所述推压部件包括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盖体接触,并且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端侧壁的包围所述第二端侧壁开口的全周的区域内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二端侧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流体盒,其中
所述管状部件在它的设置在所述蓄存器的内部的部分处设有凸缘部分,所述凸缘部分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所述管状部件的外表面向外延伸,
所述盒体具有主壁,所述筒形侧壁从所述主壁突出,并且
所述凸缘部分被焊接到所述主壁的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流体盒,其中在所述筒形侧壁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管状部件的设置在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内部的所述部分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所述间隙与所述蓄存器的内部流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流体盒,其中
所述管状部件在它的设置在所述蓄存器的内部的部分处设有凸缘部分,所述凸缘部分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所述管状部件的外表面向外延伸,
所述凸缘部分设有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从所述凸缘部分的面向所述规定方向的表面突出,
所述盒体具有主壁,所述筒形侧壁从所述主壁突出,并且
所述突起的突出端被焊接到所述主壁的内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流体盒,其中
所述盒体具有外壁,所述筒形侧壁从所述外壁突出,所述外壁在它的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彼此相反的一对相反侧处开口,膜被设置成关闭所述外壁的开口侧,
所述管状部件在它的设置在所述蓄存器的内部的部分处设有凸缘部分,所述凸缘部分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从所述管状部件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并且
所述凸缘部分设置在与所述外壁的内表面分离的位置处,并且所述凸缘部分被焊接到所述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流体盒,其中
所述管状部件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蓄存器的内部,
所述盒体具有主壁,所述筒形侧壁从所述主壁突出,
所述主壁在所述主壁的内表面上设有接合部分,并且
所述管状部件设有与所述接合部分接合的被接合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流体盒,其中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外周部分进一步包括外周表面,所述外周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位置处在所述弹性部件的周向方向上连续地延伸,所述外周表面与所述筒形侧壁的所述内表面压力接触。
12.一种打印流体供应设备,包括:
盒容纳部;和
打印流体盒,所述打印流体盒能够在规定方向上插入所述盒容纳部,
所述打印流体盒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具有蓄存器,在所述蓄存器中存储打印流体;
与所述盒体一体地形成的打印流体供应部分,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包括在所述规定方向上从所述盒体向外突出的筒形侧壁,所述筒形侧壁具有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彼此相反的基端和突出端,在所述筒形侧壁中限定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内部空间,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在所述筒形侧壁的所述基端处与所述盒体成一体,从而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蓄存器的内部流体连通,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筒形侧壁的所述突出端处的突出端壁,所述突出端壁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所述筒形侧壁向内延伸,所述突出端壁具有限定突出端开口的内周缘;
管状部件,所述管状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内部空间中,在所述筒形侧壁的内表面和所述管状部件的设置在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内部空间中的部分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管状部件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管状部件具有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彼此相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成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离所述突出端壁比所述第二端离所述突出端壁近,所述管状部件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处均开口;
设置在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内部空间中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突出端壁之间,所述弹性部件形成有通孔,所述突出端开口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流体连通;
盖体,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中,并且所述盖体被构造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盖体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关闭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通孔,所述盖体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打开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彼此分离;和
推压部件,所述推压部件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中,并且所述推压部件被构造为在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上推压所述盖体,
其中所述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所述突出端壁在所述突出端壁的与所述弹性部件面对的表面上设有突条,所述突条在朝向所述弹性部件的方向上从所述突出端壁的所述表面突出,所述突条沿着包围所述突出端开口的全周的闭合路径绕所述突出端开口连续地延伸,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外周部分,所述外周部分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面向所述规定方向,并且所述第一表面包围所述通孔的全周,所述第二表面面向与所述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且所述第二表面包围所述通孔的全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突出端壁的包围所述突出端开口的全周且内设所述突条的部分压力接触,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管状部件的所述第一端压力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盒容纳部包括打印流体供应管,所述打印流体供应管被构造为进入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通孔并挤压所述盖体,以允许所述蓄存器中的打印流体流出所述打印流体盒,所述打印流体供应管被构造为抵抗所述推压部件的推压力而将所述盖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60699 | 2013-03-22 | ||
JP2013060699A JP6083277B2 (ja) | 2013-03-22 | 2013-03-22 |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流体供給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57712A true CN104057712A (zh) | 2014-09-24 |
CN104057712B CN104057712B (zh) | 2016-04-20 |
Family
ID=51545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09182.6A Active CN104057712B (zh) | 2013-03-22 | 2014-03-21 | 具有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打印流体盒和打印流体供应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26415B2 (zh) |
JP (1) | JP6083277B2 (zh) |
CN (1) | CN10405771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28052A (zh) * | 2017-03-02 | 2018-09-1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墨水补给容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112021009477A2 (pt) * | 2018-11-15 | 2021-08-10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oberturas de abertura de distribuição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90767A2 (en) * | 1999-10-08 | 2001-04-1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cartridge, ink jet recorder, and method of mounting ink cartridge |
CN1481996A (zh) * | 2002-09-12 | 2004-03-17 | ������������ʽ���� | 墨盒及调节液体流动的方法 |
CN1535833A (zh) * | 2003-04-04 | 2004-10-13 | ������������ʽ���� | 液体容器、液体使用装置、记录装置以及喷墨墨盒 |
US20040233260A1 (en) * | 1998-11-11 | 2004-11-25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
CN1789002A (zh) * | 2004-12-13 | 2006-06-2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墨盒 |
CN1907718A (zh) * | 2005-08-04 | 2007-02-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及具有液体容器的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
CN101028763A (zh) * | 1994-10-26 | 2007-09-0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一种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油墨盒和一种喷墨记录设备 |
JP2009023233A (ja) * | 2007-07-20 | 2009-02-05 | Seiko Epson Corp | 流体の流路の形成 |
US20090141104A1 (en) * | 2007-11-30 | 2009-06-0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s |
US20090213195A1 (en) * | 2005-05-25 | 2009-08-27 | Telecom Italia S.P.A. | Ink jet print cartridge with independent adjacent sealing plugs |
CN102233739A (zh) * | 2010-04-20 | 2011-11-09 | 佳能株式会社 | 墨盒、喷墨记录系统以及喷墨记录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74860A (ja) | 1994-10-26 | 1996-07-09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EP1454754B1 (en) * | 2003-03-05 | 2010-04-2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producing liquid container |
US7455398B2 (en) * | 2004-12-13 | 2008-11-2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
JP2008105258A (ja) * | 2006-10-25 | 2008-05-08 | Seiko Epson Corp | シール部材、液体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US8651130B2 (en) * | 2008-07-26 | 2014-02-1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Fluid supply |
JP2012121275A (ja) * | 2010-12-10 | 2012-06-28 | Jit Kk | インク制御機構、インク貯蔵容器 |
-
2013
- 2013-03-22 JP JP2013060699A patent/JP6083277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3-11 US US14/203,721 patent/US9126415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3-21 CN CN201410109182.6A patent/CN10405771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28763A (zh) * | 1994-10-26 | 2007-09-0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一种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油墨盒和一种喷墨记录设备 |
US20040233260A1 (en) * | 1998-11-11 | 2004-11-25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
EP1090767A2 (en) * | 1999-10-08 | 2001-04-1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cartridge, ink jet recorder, and method of mounting ink cartridge |
CN1481996A (zh) * | 2002-09-12 | 2004-03-17 | ������������ʽ���� | 墨盒及调节液体流动的方法 |
CN1535833A (zh) * | 2003-04-04 | 2004-10-13 | ������������ʽ���� | 液体容器、液体使用装置、记录装置以及喷墨墨盒 |
CN1789002A (zh) * | 2004-12-13 | 2006-06-2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墨盒 |
US20090213195A1 (en) * | 2005-05-25 | 2009-08-27 | Telecom Italia S.P.A. | Ink jet print cartridge with independent adjacent sealing plugs |
CN1907718A (zh) * | 2005-08-04 | 2007-02-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及具有液体容器的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
JP2009023233A (ja) * | 2007-07-20 | 2009-02-05 | Seiko Epson Corp | 流体の流路の形成 |
US20090141104A1 (en) * | 2007-11-30 | 2009-06-0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s |
CN102233739A (zh) * | 2010-04-20 | 2011-11-09 | 佳能株式会社 | 墨盒、喷墨记录系统以及喷墨记录设备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28052A (zh) * | 2017-03-02 | 2018-09-1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墨水补给容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184640A (ja) | 2014-10-02 |
CN104057712B (zh) | 2016-04-20 |
JP6083277B2 (ja) | 2017-02-22 |
US9126415B2 (en) | 2015-09-08 |
US20140285590A1 (en) | 2014-09-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27412B2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refilling container | |
US9315034B2 (en) | Liquid cartridge having valve chamber in which movable body is disposed | |
US9481182B2 (en) | Liquid supplying device and liquid cartridge mountable therein | |
JP6753054B2 (ja) |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保護部材 | |
JP2008230214A (ja) | 流体導出部のシール構造体及びシール方法並びに流体収容容器、再充填流体収容容器及びその再充填方法 | |
CN111746904B (zh) | 储液瓶 | |
JP7081373B2 (ja) |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供給装置 | |
CN104057712B (zh) | 具有打印流体供应部分的打印流体盒和打印流体供应设备 | |
JP7057111B2 (ja) | シール機構の製造方法 | |
US9150028B2 (en) | Liquid cartridge capable of reducing force required to open air channel and liquid channel | |
US20200122472A1 (en) | Cap, ink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EP3939795A1 (en) |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 |
JP2008207429A (ja) | 流体収容袋 | |
US8136929B2 (en) | Installing fluid container in fluid ejection device | |
JP7269077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US9895900B2 (en) | Liquid cartridge having structure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liquid channel and air channel | |
US11584132B2 (en) |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 |
JP6212889B2 (ja) |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流体供給装置 | |
CN200974362Y (zh) | 储墨囊及带有储墨囊的墨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