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6218A - 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6218A
CN104056218A CN201410253100.5A CN201410253100A CN104056218A CN 104056218 A CN104056218 A CN 104056218A CN 201410253100 A CN201410253100 A CN 201410253100A CN 104056218 A CN104056218 A CN 104056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ortex
medicine
treatment
s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31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6218B (zh
Inventor
韩兴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2531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56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56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6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6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62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具体为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其包括第一组合成分,所述第一组合成分包括:以质量份数计,8-12份白鲜皮、12-18份蛇床子、10-15份苦参、7-12份干姜、6-12份独活、3-8份芦荟、8-14份黄柏、8-15份牡丹皮、米醋450-560份。本药物为中药配方,疗效显著,没有副作用,对各类春秋季多发的皮肤病均有较好的疗效,且不易复发。

Description

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春秋季是皮肤病的多发季节,如皮炎、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急慢性湿疹、毛囊炎、手足癣、疥疮、体股癣、花斑癣、阴囊湿疹、真菌痱子、痤疮水泡、蚊虫叮咬、念珠菌等,这些皮肤病经常困扰人们的生活。目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主要集中于单一病情治疗,这种治疗方式针对性较强,能够准确治愈某一种皮肤病,但是,却往往不适用于其他的皮肤病,无法满足人们生活中遭遇各种皮肤病的状况。为满足这种需要,市面上也出现了许多针对各类皮肤病的复方药,但是这些药都是西药成分,药物中含有大量激素,能够快速达到治愈的功效。可是,这些西药通常是治标不治本,无法长期改善皮肤的状况,难易控制皮肤疾病的复发,长期使用含有激素的药物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比如幼儿采用激素类药物会出现肾上腺功能亢进综合症、钙流失增加、诱发其他皮肤病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春秋季多发皮肤病治愈困难、易复发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其包括第一组合成分,所述第一组合成分包括:以质量份数计,8-12份白鲜皮、12-18份蛇床子、10-15份苦参、7-12份干姜、6-12份独活、3-8份芦荟、8-14份黄柏、8-15份牡丹皮、米醋940-1200份。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组合成分包括:以质量份数计,10份白鲜皮、15份蛇床子、12份苦参、10份干姜、9份独活、5份芦荟、12份黄柏、12份牡丹皮、米醋1000份。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组合成分的剂型为合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其还包括第二组合成分,所述第二组合成分包括:以质量份数计,3-8份二硫化二砷、6-11份凡士林、3-8份体积比75%乙醇、3-6份薄荷脑、3-6份樟脑。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二组合成分包括:以质量份数计,6份二硫化二砷、8份凡士林、6份体积比75%乙醇、5份薄荷脑、5份樟脑。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二组合成分的剂型为乳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合剂的制备,具体步骤包括:
称量;
将白鲜皮、蛇床子、苦参、干姜、独活、芦荟、黄柏、牡丹皮分别粉碎;
将粉碎后的所述白鲜皮、所述蛇床子、所述苦参、所述干姜、所述独活、所述芦荟、所述黄柏、所述牡丹皮混入米醋中,形成第一混合物;
将所述第一混合物泡制7-10天;
过滤,即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泡制采用的容器为瓷罐。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的制备方法还包括乳膏的制备,具体步骤包括:
称量;
将二硫化二砷、薄荷脑、樟脑分别粉碎;
将粉碎后的所述二硫化二砷、所述薄荷脑、所述樟脑均与凡士林、体积比75%乙醇混合;
搅拌,即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乳膏的成分包括:以质量份数计,3-8份二硫化二砷、6-11份凡士林、3-8份体积比75%乙醇、3-6份薄荷脑、3-6份樟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皮肤病的药物,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白鲜皮、蛇床子、苦参、干姜、独活、芦荟、黄柏、牡丹皮作为主要中药成分,采用米醋进行溶解,发明人对各类皮肤病进行研究,通过病理分析可知,皮肤病的起因多源于病者身体湿热、免疫力低下,造成皮肤异样,选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的白鲜皮、苦参、干姜、独活、芦荟、黄柏、牡丹皮、蛇床子,而且,白鲜皮的抗菌性较好,白鲜皮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如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蛇床子具备杀菌和抗真菌的作用;苦参具备杀虫止痒的作用;干姜性能温和,且能够杀菌、抗炎作用,在涂抹患处中能起到防御、抗菌消炎的作用,且通过渗透皮肤,改善皮肤的性能;独活含独活内酯、当归宿、佛手柑内酯等,有抗炎、抗菌的作用,用于治疗皮肤风湿瘙痒;芦荟的水浸剂对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醇浸液对人型结核杆菌在体外也有抑制作用;黄柏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黄柏抗菌有效成分为小劈碱,黄柏醇浸剂抗菌作用原理与其对细菌呼吸及RNA合成的强烈抑制有关,且,黄柏浸剂对多种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如堇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犬小雅孢子菌、许兰氏毛癣菌、奥杜盎士小孢子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牡丹皮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用,且后者的抗炎作用比牡丹酚强很多,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有例证其可用于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治疗湿疹;米醋一方面做溶剂使用,另一方面,也具备杀菌消毒的作用,且保存时间长。整个配方既有祛热降噪除湿的中药成分,以改善皮肤性能;又能针对不同的皮肤病给予对应性诊治,而且,采用杀菌抗炎药物改善皮肤的免疫性,从整体上治疗皮肤疾病,改善皮肤特质,防止复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治疗皮肤病的药物中合剂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治疗皮肤病的药物中乳膏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考虑到目前春秋季多发皮肤病没有广泛型治疗的药物,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为:
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其包括第一组合成分,第一组合成分包括:以质量份数计,8-12份白鲜皮、12-18份蛇床子、10-15份苦参、7-12份干姜、6-12份独活、3-8份芦荟、8-14份黄柏、8-15份牡丹皮、米醋940-1200份。
其制备方法为:包括合剂的制备,具体步骤包括:
称量;
将白鲜皮、蛇床子、苦参、干姜、独活、芦荟、黄柏、牡丹皮分别粉碎;
将粉碎后的白鲜皮、蛇床子、苦参、干姜、独活、芦荟、黄柏、牡丹皮混入米醋中,形成第一混合物;
将第一混合物泡制7-10天;
过滤,即得。
采用白鲜皮、蛇床子、苦参、干姜、独活、芦荟、黄柏、牡丹皮作为主要中药成分,采用米醋进行溶解,发明人对各类皮肤病进行研究,通过病理分析可知,皮肤病的起因多源于病者身体湿热、免疫力低下,造成皮肤异样,选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的白鲜皮、蛇床子、苦参、干姜、独活、芦荟、黄柏、牡丹皮,而且,白鲜皮的抗菌性较好,白鲜皮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如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蛇床子具备杀菌和抗真菌的作用;苦参具备杀虫止痒的作用;干姜性能温和,且能够杀菌、抗炎作用,在涂抹患处中能起到防御、抗菌消炎的作用,且通过渗透皮肤,改善皮肤的性能;独活含独活内酯、当归宿、佛手柑内酯等,有抗炎、抗菌的作用,用于治疗皮肤风湿瘙痒;芦荟的水浸剂对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醇浸液对人型结核杆菌在体外也有抑制作用;黄柏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黄柏抗菌有效成分为小劈碱,黄柏醇浸剂抗菌作用原理与其对细菌呼吸及RNA合成的强烈抑制有关,且,黄柏浸剂对多种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如堇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犬小雅孢子菌、许兰氏毛癣菌、奥杜盎士小孢子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牡丹皮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用,且后者的抗炎作用比牡丹酚强很多,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有例证其可用于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治疗湿疹;米醋一方面做溶剂使用,另一方面,也具备杀菌消毒的作用,且保存时间长。整个配方既有祛热降噪除湿的中药成分,以改善皮肤性能;又能针对不同的皮肤病给予对应性诊治,而且,采用杀菌抗炎药物改善皮肤的免疫性,从整体上治疗皮肤疾病,改善皮肤特质,防止复发。
发明人经过多年研究,查阅各种医学著作,并参考现代医学对中药的成分分析,进行反复论证,多类皮肤病的病灶原因基本相同,春秋季高发与其发病根源密切相关:由于风、湿、热之邪侵入肌肤以至毛孔闭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皮肤失养、营血亏耗、生风生燥、久而化热,更兼风寒外侵导致气滞血淤成毒而致病。天气冷暖交替导致机体抵抗外来风邪的能力降低,机体排除毒素的功能下降,造成皮肤代谢紊乱。机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内火妄动,耗伤阴血,血热血燥,就会使病情反复或加重,反复发作使机体失去濡养,邪热凝干皮肤病则更难治之。外加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常用过热的水洗脸,或过频地使用香皂、洗面奶等皮肤清洁剂,平时不注意对紫外线的防护等,这些理化刺激都会改变或损伤皮肤的保护屏障和血管调节功能。另外,湿疹病人除了上述分析外,还多多集中于过敏体质。
结合以上分析,发明人将配方集中于清热降噪的中药,以改善皮肤的性能;又采用抗炎杀菌性能的中药,提高皮肤的免疫能力;最后,针对各种具体的皮肤病,选择对应性的中药。通过以上三步的选择和思考组合的治疗皮肤病的药物不仅解决皮肤病的常规性病因问题,还对应性的治疗了各种皮肤病。具体中药成分及药理分析、研究如下:
白鲜皮,别名北鲜皮,《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本品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的功效,可应用于湿热疮毒、湿疹疥癣,湿热疮毒,遍身脓窠,肌肤溃烂,黄水淋漓。《本草纲目》中记载“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施之疮科。”《本草求真》中记载“白鲜皮,阳明胃土,喜燥恶湿,一有邪入,则阳被郁不伸,而热生矣。有热自必有湿,湿淫则热益盛,而风更乘热至,相依为害,以致关节不通,九窍不利。见为风疮疥癣,毛脱疸黄,湿痹便结,溺毙阴肿,咳逆狂叫,饮水种种等症。”治宜用此苦泄寒咸之味,以为开关通窍,俾水行热除,风息而症自克平。奈世不察,猥以此为疮疡之外用,其亦未达主治之意耳。然此只可适于脾胃坚实之人,若使素属虚寒,切勿妄用。现代研究,白鲜皮,含白藓碱,白鲜内酯,葫芦巴碱,胆碱,白鲜脑交酯,谷甾醇,梣皮酮,黄柏酮,黄渤酮酸,脂肪酸及粗皂苷等。药理作用为:抗真菌作用,白鲜皮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如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解热作用,试验证明,白鲜皮浸出液,对因温刺法而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影响,白鲜皮水提物对半抗原所致的接触型皮炎及颗粒抗原羊红细胞所致的足跖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病例,治疗面癣、治疗手足皲裂。
上述论据,论证了白鲜皮体外皮肤疾病治疗的效果,疗效为本法佐使之首,是多种药物中精选,为本方子必配的相生、相须药、缺其不可,是治疗各类皮肤疑难杂症的良药。
蛇床子,《神农本草经》中称为蛇米,本品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用于治愈皮肤科疾病,如湿疹、疥癣。《本草正义》云蛇床子主“外疡湿热痛痒,浸淫诸疮”。蛇床子又能温肾助阳,治阳虚阴痿,湿痒生疮者,可与附子、续断、菟丝子、肉苁蓉等同用,炼蜜为丸,如《太平圣惠方》的蛇床子丸。《千金方》以本品研粉,猪脂调之外涂,治疥癣瘙痒。《太平圣惠方》以蛇床子配伍腻粉、黄连同研细末,生油调涂,治小儿恶疮。《江西草药手册》以蛇床子与桉树叶、苦楝皮、鸭脚木、地肤子等配伍,治湿疹、过敏性皮炎、漆树过敏、手足癣。蛇床子与苦参均可配伍应用。然蛇床子内服善能温肾助阳、可用于不孕之症;苦参善能清热燥湿,并兼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湿热痢疾、黄疸及湿热蕴结小便不利之证。现代研究,蛇床子主要成分为蒎烯、莰烯、异戊酸龙脑酯、异龙脑。又含甲氧基欧芹酚、蛇床明素、异虎耳草索等,具备抗真菌作用,蛇床子素、佛手柑内酯和异虎耳草素体外试验,对发癣菌的须发癣菌有很强的活性;花椒毒酚具有显著的抗霉菌作用;具备抗菌作用,蛇床子的水蒸馏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还具备抗诱变性,蛇床子水提物,通过Ames,离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及活体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表明了该药有较强的抗诱变作用。
以上结论可以验证,蛇床子是治疗皮肤病中不可或缺的要药,既有杀菌作用,又能针对湿疹、癣类进行对应性治疗。
苦参,《本草纲目》中称为苦骨,本品苦寒沉降,既清下焦湿热,又能杀虫止痒。用于治疗风疹、疥癣等。治风疹瘙痒,多与防风、蝉蜕、荆芥等配用,如《外科正宗》消风散;若治疥癣瘙痒,又于黄柏、金银花、地肤子等配伍,如《疡科心得集》苦参汤。本品苦寒伤胃、伤阴,脾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忌用或慎用;反藜芦。《本草正义》中记载: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记载: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但黄连之去心脏之火为多,苦参似去心腑小肠之火为多,则以黄连之气味清,而苦参之气味浊也。按补中二字,宜取其苦以燥脾之义也。现代医学研究,苦参含有多种生物碱及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中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主,尚有异苦参碱、槐果碱、异槐果碱、槐胺碱等;黄酮类化合物中苦醇C、苦醇G、异苦参酮、苦参醇、芒柄花黄素等。具备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煎剂、水浸剂在体外对某些常见的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上述各种理论充分论证苦参在体外使用有独特的疗效,是本方中相生、相须要药之一。
干姜,《本草纲目》中称为干生姜,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味辛性热,入脾胃而善温中散寒,可回阳通脉。干姜、附子、肉桂均为温里祛寒之主药,同可用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等。然干姜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并能回阳通脉,虽力弱但与附子相须为用可用于亡阳证,还能温肺化饮;附子、肉桂并能散寒止痛。现代研究,干姜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是姜烯、水芹烯、莰烯、姜辣素、龙脑、姜酮、柠檬醛等。还含树脂、淀粉以及多种氨基酸。具备抗炎作用,干姜浸剂具备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作用强度较消炎痛5mg/kg的作用弱。干姜的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治疗各种疮类疾病。不过,干姜浸剂中的热甲醇提取物对TA100株有致死作用,使用中需要注意,主要用于治疗水痘。
可见,干姜是一种治疗祛风除湿引发皮肤病的良药,可外敷,用处甚广。是本方中的相须、相生药。
独活,《本草纲目》称长生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辛散苦燥、。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治疗皮肤风湿瘙痒,可与防风、刺蒺藜、地肤子等药同用。若疥疮瘙痒,可与黄芩、当归、川芎、大黄、赤芍等同用,煎水趁热外洗,如《普济方》独活散。现代研究,独活含独活内酯、当归宿、佛手柑内酯等。有抗炎、抗菌的作用。研究者已将其应用于治疗白癜风、银屑病等皮肤病种。
本方配其作为方中印子药,其它药物不可替代,能够引发各药效的共同作用,促使和提升其它药物的疗效,方中缺其不可,是近几十年临床验证的结果。
芦荟,《本草拾遗》中称为讷会。本品苦、寒。《开宝本草》记载:芦荟,俗呼为象胆,盖以其味苦如胆。主热风烦闷,胸隔间热气,明目镇心,杀三虫及痔病疮瘘。解巴豆毒。《本经缝原》记载:芦荟其攻专于杀虫清热。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同甘草为末,治头顶顽癣甚效。现代研究,芦荟中的主要成分为羟基蒽醌衍生物,含芦荟大黄素等,含树脂约12%,为芦荟树脂鞣酚与桂皮酸所结合的酯,含有游离单糖。还含有苹果酸、琥珀酸、乳酸等。另含有K、Na、Al、Cu等20多种无机元素及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对免疫系统及炎症具备作用,能增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具有免疫调节活性,有抗炎活性;芦荟的水浸剂对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醇浸液对人型结核杆菌在体外也有抑制作用。
以上论证芦荟内含各种抗菌消炎的成分,对体外皮肤症状有奇特疗效,是方中不可缺少的相须要药。
黄柏,《神农本草经》中称为劈木,《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疮疡肿毒,用于痈肿疔毒,常与黄连、黄芩、栀子同用;或与大黄共研细粉,调搽患处。现代研究,其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如:小劈碱,黄柏碱,木兰花碱,药根碱等,还含有黄柏内酯,黄柏酮,7-脱氢豆甾醇、白鲜交酯等。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黄柏抗菌有效成分为小劈碱。黄柏醇浸剂抗菌作用原理与其对细菌呼吸及RNA合成的强烈抑制有关。且,黄柏浸剂对多种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如堇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犬小雅孢子菌、许兰氏毛癣菌、奥杜盎士小孢子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以上论证黄柏具备广泛的杀菌、泻火降湿作用,对各类皮肤顽症有一定的疗效,是方子中相生佐使者之一。
牡丹皮,《中药手册》中称为粉丹皮,性苦、辛寒。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热毒炽盛,臃肿疮疡,可与大黄、白芷、甘草等同用,如《本草汇言》将军散。《神农本草经》、《重庆堂随笔》《本经疏证》均有相关记载。现代研究,牡丹皮含有牡丹酚、芍药苷、没食子酸等。还含有挥发油、植物兹醇、苯甲酸等。具备抗炎、抗变态反应,对免疫系统有较好的作用。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用,且后者的抗炎作用比牡丹酚强很多。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有例证其可用于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治疗湿疹。牡丹皮与白鲜皮共用疗效显著,是不可缺少的一味要药。
米醋能刺激皮肤,软化血管,其达到溶剂的效果,促进各味中药的药性发挥。
本方子还包含一些防腐剂、附加剂之类的,为了提高本药物的使用时限可以适当加入防腐剂、附加剂或其他的成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
在制备中,发明人将以上的药粉碎后,将粉碎物放入米醋中,溶解,泡制7-10天,形成合剂。因为合剂是植物中药(果皮类、种子类等)泡制,泡制一定时间才能达到促使各中药的药性溶解到米醋中,涂抹于身体上,刺激皮肤,软化血管,解毒止痒,达到治疗皮肤病的效果,相对口服药剂来说能够加速皮肤病症状的减弱并促使尽快痊愈。
在合剂对皮肤进行治愈的过程中,为了促使病状皮肤的修复,与周边健康皮肤相一致,使用者还需要使用乳膏。该乳膏即为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二组合成分,其包括:以质量份数计,3-8份二硫化二砷、6-11份凡士林、3-8份体积比75%乙醇、3-6份薄荷脑、3-6份樟脑。
二硫化二砷为砷矿物,在医药工业上可作药物及强刺激剂,性温,主治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具备消炎退肿、杀虫疗疮的功效。
凡士林系石油润滑油馏份,经深度精制而得的无色、无臭、无荧光透明的油状液体,不含任何添加剂、水分和机械杂质。化学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良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稳定性和光安定性。科学家对凡士林进行了仔细研究,发现凡士林里极具化学惰性的碳氢化合物。但它不亲水,涂抹在皮肤上可以保持皮肤湿润,使伤口部位的皮肤组织保持最佳状态,加速了皮肤自身的修复能力。另外,凡士林可以阻挡来自空气中的细菌和皮肤接触,从而降低了感染的可能性。凡士林可避免因湿尿布长期接触皮肤而引起湿疹。凡士林可以缓和流鼻血的情形,其实任何小伤口涂点凡士林都有止血的效果,轻微的烫伤也可以涂上凡士林来减缓疼痛。
75%的酒精(乙醇),主要用于溶解其他成分,而且其本身还可以用作消毒。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则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薄荷脑,分子式C10H20O,薄荷脑系由薄荷的叶和茎中所提取,白色晶体,为薄荷和欧薄荷精油中的主要成分。本品在乙醇中极易溶解。为薄荷和欧薄荷精油中的主要成分,薄荷脑能选择性地刺激人体皮肤或黏膜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冷觉反射和冷感,引起皮肤黏膜血管收缩(实际上皮肤保持正常);另外对深部组织的血管也可引起收缩,而产生治疗作用。外用可以消炎,止痛,止痒,头痛,眩晕,蚊虫叮咬,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浮肿等;内服以复方制剂中可缓解局部炎症(咽喉炎)及治疗感冒,并有健胃,驱风作用。该品在乙醇中极易溶解,常与樟脑合用,以增强止痒效果。
樟脑,主要成分为纯粹的右旋樟脑(d-Camphora),是莰类化合物。樟脑具有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各类疥癣和瘙痒症状、以及跌打类伤痛等症状。樟脑涂于皮肤有温和的刺激及防腐作用,用力涂擦有发赤作用;轻涂则类似薄荷,有清凉感,此乃由于刺激冷觉感受器的作用。还具有抗真菌作用,试管中,身体外部使用,能抑制红色毛癣菌、羊毛样小孢子菌。
发明人通过多年的中药研究,结合各中药成分的“性”,沿用中医用药的原则“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等法则,从各种清热祛湿,抗菌消炎,治疗各类皮炎、癣类、痘类的药物中选择出本配方的各药物成分组成一种新的药方,利用各药的药性,同时兼顾中药之间的相辅相生原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该配方制备各种剂型的药物,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合剂和乳膏同时使用的方式,合剂用于治疗,乳膏用于恢复和防御。
其中图1给出了合剂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步骤101,称量;
步骤102,将白鲜皮、蛇床子、苦参、干姜、独活、芦荟、黄柏、牡丹皮分别粉碎;
粉碎的细度可以根据需要而定,由于本实施例中用于制备合剂,需要增加溶解性,因此粉碎的细度要求较高,大概在20-60目,甚至为纳米级。
步骤103,将粉碎后的白鲜皮、蛇床子、苦参、干姜、独活、芦荟、黄柏、牡丹皮混入米醋中,形成第一混合物;
米醋作为溶剂使用。
步骤104,将第一混合物泡制;
泡制的时间长短需要结合中药成分来定,本实施例中通常为7-10天。泡制中采用瓷罐,能增加吸收效果,且不防止杂质混入泡制的溶液中。
步骤105,过滤,即得。
将药渣过滤,提取泡制液,药渣可以喂养动物,或治愈动物的皮肤病。
图2给出了一个实施例中乳膏的制备方法:
步骤201,称量;
步骤202,分别粉碎二硫化二砷、薄荷脑、樟脑;
为了增加吸收效果和涂抹时的手感,建议足够细,比如:50-120目。
步骤203,将粉碎后的二硫化二砷、薄荷脑、樟脑均与凡士林、体积比75%乙醇混合;
步骤204,搅拌,即得。
下面通过一些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该治疗皮肤病的药物:
实施例1:
称取12克蛇床子、8克白鲜皮、10克苦参、7克干姜、6克独活、3克芦荟、8克黄柏、8克牡丹皮、米醋940克;将蛇床子、白鲜皮、苦参、干姜、独活、芦荟、黄柏、牡丹皮粉碎40-80目;将粉碎的各味中药混入米醋中;泡制7天;过滤该泡制液;即得合剂。
称取3克二硫化二砷、6克凡士林、3克体积比75%乙醇、3克薄荷脑、3克樟脑,将二硫化二砷、薄荷脑、樟脑粉碎80-100目;将粉碎物与凡士林、体积比为75%的乙醇混合;搅拌均匀,制得乳膏。
实施例2:
称取18克蛇床子、12克白鲜皮、15克苦参、12克干姜、12克独活、8克芦荟、14克黄柏、15克牡丹皮、米醋1200克;将蛇床子、白鲜皮、苦参、干姜、独活、芦荟、黄柏、牡丹皮粉碎40-80目;将粉碎的各味中药混入米醋中;泡制10天;过滤该泡制液;即得合剂。
称取8克二硫化二砷、11克凡士林、8克体积比75%乙醇、6克薄荷脑、6克樟脑,将二硫化二砷、薄荷脑、樟脑粉碎80-100目;将粉碎物与凡士林、体积比为75%的乙醇混合;搅拌均匀,制得乳膏。
实施例3:
称取15克蛇床子、10克白鲜皮、12克苦参、8克干姜、10克独活、6克芦荟、12克黄柏、13克牡丹皮、米醋1000克;将蛇床子、白鲜皮、苦参、干姜、独活、芦荟、黄柏、牡丹皮粉碎40-80目;将粉碎的各味中药混入米醋中;泡制8天;过滤该泡制液;即得合剂。
称取5克二硫化二砷、9克凡士林、4克体积比75%乙醇、4克薄荷脑、3-6克樟脑,将二硫化二砷、薄荷脑、樟脑粉碎80-100目;将粉碎物与凡士林、体积比为75%的乙醇混合;搅拌均匀,制得乳膏。
实施例4:
称取10克蛇床子、15克白鲜皮、12克苦参、10克干姜、9克独活、5克芦荟、12克黄柏、12克牡丹皮、米醋1100克;将蛇床子、白鲜皮、苦参、干姜、独活、芦荟、黄柏、牡丹皮粉碎40-80目;将粉碎的各味中药混入米醋中;泡制7天;过滤该泡制液;即得合剂。
称取6克二硫化二砷、8克凡士林、6克体积比75%乙醇、5克薄荷脑、5克樟脑,将二硫化二砷、薄荷脑、樟脑粉碎80-100目;将粉碎物与凡士林、体积比为75%的乙醇混合;搅拌均匀,制得乳膏。
本方子制备的皮肤病药物,可谓是“一干二净”的皮肤治疗效果,而且,用药精准、见效快,中药配方,无毒副作用,使用本品几日后就会有明显的疗效。尤其对具备癣类疾病有特效;对荨麻疹及病毒性湿疹等都由较好的疗效。
使用方法:把皮肤洗净晾干后,用棉签把合剂涂抹不同的患处,晾干后再涂抹乳膏。
禁忌:孕妇、婴幼儿禁用。对药物过敏者禁止使用。乳膏禁止口服、禁止在眼、耳、口、鼻孔、肛门处给药。
注意事项:使用期间忌酒及辛辣、过敏性食物。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对春秋季已发性皮肤病的疗效,通过该药物进行临床应用:
一、临床采用的检测方式
1.物理性检查方式:
重点检查皮损的分布部位、皮损的种类、数目、大小、形态、表面及基底情况,颜色、水疱内容物及其颜色、排列特点及边界清晰情况。
(1)玻片压诊法将玻片用力压在损害上10~20秒,炎症性红斑及血管瘤颜色可消失。
(2)皮肤划痕症用钝器划皮肤,如在划过处产生风团,称为皮肤划痕症阳性。
(3)感觉检查包括温度觉、触觉及痛觉等。
(4)滤过紫外线检查如黄癣病头发呈暗绿色荧光,白癣呈亮绿色荧光。
(5)棘层细胞松解现象检查法(尼氏征)推移水疱向周围扩散,正常皮肤被推动及水疱间外观正常的皮肤补擦掉即为阳性。
2.实验性检查方式:
(1)皮肤组织病理检查部分皮肤病有其特有的病理改变,可依此确诊与鉴别诊断。
(2)皮肤试验①斑巾试验。用于检查接触性过敏原。②划痕试验或皮贡试验。用于测定某种物质是否具有过敏反应(Ⅰ型)。③麻风菌素试验。用于判断麻风病人免疫情况。④癣菌素试验。有助于癣菌疹诊断。
(3)微生物检查通过真菌、麻风杆菌、疹虫的免疫性检查进行相应皮肤病的诊断。
二、治疗
病例1:
面部有红色的丘疹,2天后起皮皮肤干,痒。八年前得的,医生开的维肤膏,用了7天,好了。今年春天三月份又犯了,医生开了地奈德软膏,依巴斯丁片,几天就好了不到十天又犯了。没敢再用怕有激素。现在一直没用药。
诊断:该病例为脂溢性皮炎,基于这种皮炎的发病机理和病例特点,容易复发,治疗上选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药物,调节皮肤的新陈代谢,抑制皮脂腺分泌,进行表皮和真皮的修复。
治疗:涂抹合剂,晾干后,涂抹乳膏。七天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第一疗程,一天涂6次;第二疗程一天涂4次;第三疗程一天涂2次。
治疗效果:第一疗程治疗后丘疹消失,仅留下轻微斑痕;第二疗程斑痕消失;第三疗程皮肤不再干、痒。两个月回访,结合医生的饮食建议,没有再复发。
病例2:
4月6日不明原因两胳膊肘突发奇痒,然后两个耳朵都开始痒,10天左右服用西药:枸地氯雷他定、桂利嗪、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治疗过程中尾骨下端一个点钻骨痒,两膝盖痒,但皮肤什么也没长,就是挠得红、烫、粗、稍黑。
诊断:发作的部位是神经性皮炎典型的部位,抓后起条痕,确诊为人工荨麻疹。病人为男性,容易上火、着急,需要中药调理清热去燥。
治疗:涂抹合剂,晾干后,涂抹乳膏。涂抹三天,然后复诊。
治疗效果:治疗的第三天还有点轻微、间断性痒,持续时间短。复诊时已经不痒。
病例3:
自从天气热起来,先是头发中长了一颗红的,有脓点,后来又长了些,宝宝17个月老爱抓头,后来去医院看了,说是毛囊炎,配了药水,涂了就好起来,天气凉快一点又好一点,这几天天气热,又开始长了,而且有很多。
诊断:拔除病发及头皮鳞屑进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和滤过紫外线灯(伍德灯)检查,通过真菌检测,确认为头癣,需要抗真菌治疗。
治疗:除发后,涂抹合剂,晾干后,涂抹乳膏。七天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第一疗程,一天涂4次;第二疗程一天涂3次。
治疗效果:第一个疗程中脓点消除,红色变弱,还会时不时挠头;第二个疗程中红色小时,不再挠头。
病例4:
2011年春季胸前开始起铜钱疮一样的东西瘙痒特别是出汗的时候更厉害夏天热更厉害后来抹药膏用了就好不用就难受没有彻底。2012年颈部开始出现铜钱疮,胸前的好了。2013年病情严重,肋骨俩侧开始出现铜钱疮俩面各一排,开始吃皮肤病血毒丸和湿毒清胶囊。2014年脸上像过敏一样干痒红,特别是太阳穴、胳膊开始痒、挠就起红疙瘩挠破了过俩天就愈合。
诊断:为顽固性湿疹,病人为过敏性体质,身体的免疫功能紊乱。需要采用斑贴试验等检查过敏源。
治疗:涂抹合剂,晾干后,涂抹乳膏。七天一个疗程,共四个疗程,第一疗程,一天涂4次;第二疗程,一天涂4次;第三疗程,一天涂3次;第四疗程,一天涂3次。减少接触过敏源的食物和物品,平时注意保湿护肤,增强皮肤屏障功能。
治疗效果:第一疗程即痊愈,经过四个疗程的连续治疗,皮肤的免疫性增强,少量接触过敏源已经有一定的防御性。半年后跟踪,没有复发;一年后跟踪,没有复发,接触过敏源基本没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组合成分,所述第一组合成分包括:以质量份数计,8-12份白鲜皮、12-18份蛇床子、10-15份苦参、7-12份干姜、6-12份独活、3-8份芦荟、8-14份黄柏、8-15份牡丹皮、米醋940-120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成分包括:
以质量份数计,10份白鲜皮、15份蛇床子、12份苦参、10份干姜、9份独活、5份芦荟、12份黄柏、12份牡丹皮、米醋1000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成分的剂型为合剂。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二组合成分,所述第二组合成分包括:以质量份数计,3-8份二硫化二砷、6-11份凡士林、3-8份体积比75%乙醇、3-6份薄荷脑、3-6份樟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合成分包括:以质量份数计,6份二硫化二砷、8份凡士林、6份体积比75%乙醇、5份薄荷脑、5份樟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合成分的剂型为乳膏。
7.一种权利要求1中治疗皮肤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合剂的制备,具体步骤包括:
称量;
将白鲜皮、蛇床子、苦参、干姜、独活、芦荟、黄柏、牡丹皮分别粉碎;
将粉碎后的所述白鲜皮、所述蛇床子、所述苦参、所述干姜、所述独活、所述芦荟、所述黄柏、所述牡丹皮混入米醋中,形成第一混合物;
将所述第一混合物泡制7-10天;
过滤,即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泡制采用的容器为瓷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乳膏的制备,具体步骤包括:
称量;
将二硫化二砷、薄荷脑、樟脑分别粉碎;
将粉碎后的所述二硫化二砷、所述薄荷脑、所述樟脑均与凡士林、体积比75%乙醇混合;
搅拌,即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膏的成分包括:以质量份数计,3-8份二硫化二砷、6-11份凡士林、3-8份体积比75%乙醇、3-6份薄荷脑、3-6份樟脑。
CN201410253100.5A 2014-06-09 2014-06-09 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56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3100.5A CN104056218B (zh) 2014-06-09 2014-06-09 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3100.5A CN104056218B (zh) 2014-06-09 2014-06-09 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6218A true CN104056218A (zh) 2014-09-24
CN104056218B CN104056218B (zh) 2018-03-20

Family

ID=51544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310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56218B (zh) 2014-06-09 2014-06-09 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5621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8884A (zh) * 2018-01-31 2018-05-29 河北康正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效抑菌的草本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34247A (zh) * 2018-05-08 2018-08-24 广河县盛和中医医院 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39259A (zh) * 2022-02-24 2022-05-27 深圳海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生物碱化合物、苦参提取物及其在制备具有抗皮肤瘙痒作用的产品中的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7916A (zh) * 2006-12-20 2007-06-13 北京润德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1972334A (zh) * 2010-10-09 2011-02-16 扬州大学 防治婴幼儿湿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7916A (zh) * 2006-12-20 2007-06-13 北京润德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1972334A (zh) * 2010-10-09 2011-02-16 扬州大学 防治婴幼儿湿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喻文球: "中医皮肤病方药研究",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
毕晓东等: "皮肤病瘙痒的研究进展", 《贵州医药》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8884A (zh) * 2018-01-31 2018-05-29 河北康正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效抑菌的草本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34247A (zh) * 2018-05-08 2018-08-24 广河县盛和中医医院 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39259A (zh) * 2022-02-24 2022-05-27 深圳海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生物碱化合物、苦参提取物及其在制备具有抗皮肤瘙痒作用的产品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6218B (zh) 2018-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8804B (zh) 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0941A (zh) 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8701A (zh)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5213941A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7021B (zh)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6218A (zh) 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7166B (zh) 一种治疗麦粒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95970B (zh) 一种治疗寻常疣的外敷药酒
CN103041247A (zh) 一种治疗阴道炎的中药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92556A (zh) 止痒消炎的中药剂、外敷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1399A (zh)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药组合物
CN104001057B (zh) 用于治疗心肾失调型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20604A (zh) 一种治疗慢性腹泻的脐灸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21335A (zh)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复方药物
CN104887950A (zh) 一种治疗乳痈的中药组合物
CN105194165B (zh) 一种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3100013B (zh) 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中药汤剂
CN107224504A (zh) 一种治疗无名肿毒的外敷中药
CN105998968A (zh) 一种治疗湿热型外阴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05521435A (zh) 一种促进伤口愈合的杀菌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527B (zh) 一种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冲剂
CN105999131B (zh) 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外用壮药组合物
CN104338086A (zh)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0115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药膏
CN104622924A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及其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