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4701B - 吡蚜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吡蚜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54701B CN104054701B CN201410328229.8A CN201410328229A CN104054701B CN 104054701 B CN104054701 B CN 104054701B CN 201410328229 A CN201410328229 A CN 201410328229A CN 104054701 B CN104054701 B CN 1040547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gent
- pymetrozine
- dispersant
- polyoxyethylene
- prepa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mulsifying, Dispersing, Foam-Producing Or Wet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吡蚜酮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pH为6.0~8.0,由5%~35%吡蚜酮原药、5%~30%分散剂、1%~5%润湿剂、0.01%~5%增稠剂、0.1%~3%消泡剂、1%~10%防冻剂、0~5%pH调节剂、水组成,以上配比为质量百分比,物料之和为100%;本方法制备的吡蚜酮悬浮剂粘度低、倾倒性、悬浮率、低温稳定性、热贮稳定性都符合悬浮剂标准,制剂药效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吡蚜酮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吡蚜酮是一种全新结构的吡啶杂环类杀虫剂,由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原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于1988年发现,开发用于各类作物上的蚜虫、粉虱、叶蝉及各种其他飞虱的防治,具有适用范围广、药效高、毒性低、选择性强,对天敌具有保护作用,对作物、环境及生态安全等特点。随着对甲壳类水生生物和蜜蜂具有高风险性和在水土壤中降解慢的氟虫腈的禁用,为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吡蚜酮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吡蚜酮在pH=1时水解DT50为4.3天,在pH=5时水解DT50为25天,在弱酸弱碱条件下稳定,所以吡蚜酮制剂pH控制在6.0~8.0,以防止分解。
悬浮剂加工简单不存在粉尘污染问题,而且吡蚜酮悬浮剂特效性与速效性均好,对水稻安全,所以受到市场欢迎。但由于吡蚜酮分子中含有五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容易与水形成氢键,因此在吡蚜酮原药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结晶水。吡蚜酮的这个特点对于制备水悬浮剂来说是一个不好的性质,特别是用95%以上吡蚜酮原药做20%以上含量的悬浮剂,吡蚜酮原药放入水中后将水吸附,料浆体系粘度很大,为不易流动的膏状,不能进入砂磨机进行砂磨或者是砂磨后及热贮粘度很大。由此可见,制备吡蚜酮悬浮剂的关键是解决体系的粘度和流动性问题。根据试验结果,目前常规的分散剂不能解决膏化问题,要设计具有特殊结构的分散剂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吡蚜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吡蚜酮悬浮剂,pH为6.0~8.0,其特征在于由5%~35%吡蚜酮原药、5%~30%分散剂、1%~5%润湿剂、0.01%~5%增稠剂、0.1%~3%消泡剂、1%~10%防冻剂、0~5%pH调节剂、水组成,以上配比为质量百分比,物料之和为100%;
所述的分散剂源于专利申请《一种四元共聚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1410327081.6,此四元共聚物分散剂的特征在于由30%~60%不饱和聚醚、10%~40%甲基丙烯酸羟乙酯、5%~15%苯乙烯、5%~15%苯乙烯磺酸钠共聚而成,以上配比为质量百分比,四者之和为100%,共聚物的数均相对分子量为5000~50000;所述的不饱和聚醚为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其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53±4.5,即分子量为2400±200、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其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53±4.5,即分子量为2400±200中一种或两种组合;此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器和滴加设备的反应釜中加入溶剂、不饱和聚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边搅拌边加热;(2)当温度升至75℃~95℃,滴加引发剂溶液,滴加时间0.5h~2h,滴加完毕保温反应1h~5h;(3)冷却至室温,用碱调节pH为5.0~8.0;所述溶剂为水、乙醚、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用量要使反应溶液浓度在20%~40%,乙醚、乙醇总体占溶剂的10%~40%;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盐,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5%~6.0%;所述的碱为三乙醇胺等有机碱、氢氧化钠等无机碱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所述的润湿剂为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α-烯基磺酸钠、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所述的增稠剂为黄原胶、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所述的消泡剂为有机硅类、含氟化合物、低碳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所述的防冻剂为乙二醇、尿素、丙三醇、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所述的pH调节剂为有机酸、有机碱、无机酸、无机碱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吡蚜酮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照配方中的配比,将水、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冻剂、pH调节剂依次投入到高速剪切釜中,搅拌剪切均匀,加入吡蚜酮原药剪切均匀,然后将物料吸入砂磨机中进行砂磨,砂磨1h~3h,检测粒径D[50]小于5微米,出料,消泡剂视起泡情况在过程中分批加入。
分散剂的性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分散剂结构中含有亲油性的烷基(甲基、乙基、环烷基等)、苯基、羟乙基等能够很好的吸附于农药颗粒的表面,有利于分散剂发挥作用;含有聚氧乙烯醚链能够起到空间位阻作用,使颗粒稳定,而且可以起到降粘作用;含有羧酸根、硫酸根、磺酸根等粒子,使农药颗粒间带有相同电荷,起到静电排斥作用。本发明使用的分散剂含有甲基、苯基、羟乙基、聚氧乙烯醚链、磺酸根,多种官能团,使分散剂在吡蚜酮悬浮剂中具有很好的降粘、分散等作用,能够使吡蚜酮很好的砂磨。制备的吡蚜酮悬浮剂粘度低、倾倒性、悬浮率、低温稳定性、热贮稳定性都符合悬浮剂标准,制剂药效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标示的范围。除无特殊说明,下述实施例中的“%”代表“质量百分数”。
实施例15%吡蚜酮悬浮剂
95%吡蚜酮原药5.3%,5%分散剂、1.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12%黄原胶、1.0%硅酸镁铝、0.2%消泡剂、3%尿素、83.88%水组成,以上配比为质量百分比,物料之和为100%。
分散剂制备过程如下:(1)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器和滴加设备的反应釜中加入170kg水、90kg乙醇、120kg烯丙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53±4.5,即分子量为2400±200)、40k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4kg苯乙烯、24kg苯乙烯磺酸钠,边搅拌边加热;(2)当温度升至90℃,滴加2.8%过硫酸钠溶液30kg,滴加时间0.5h,滴加完毕保温反应4h;(3)冷却至室温,用乙醇胺调节pH为7.0。
悬浮剂制备过程如下:按照配方中的配比,将水、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冻剂、pH调节剂依次投入到高速剪切釜中,搅拌剪切均匀,加入吡蚜酮原药剪切均匀,然后将物料吸入砂磨机中进行砂磨,砂磨1h~3h,检测粒径D[50]小于5微米,出料,消泡剂视起泡情况在过程中分批加入。
实施例215%吡蚜酮悬浮剂
95%吡蚜酮原药15.8%,5%分散剂、1.5%烷基苯磺酸钠、0.13%黄原胶、0.8%硅酸镁铝、0.2%消泡剂、3%乙二醇、73.57%水组成,以上配比为质量百分比,物料之和为100%。
分散剂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
悬浮剂制备过程如下:按照配方中的配比,将水、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冻剂、pH调节剂依次投入到高速剪切釜中,搅拌剪切均匀,加入吡蚜酮原药剪切均匀,然后将物料吸入砂磨机中进行砂磨,砂磨1h~3h,检测粒径D[50]小于5微米,出料,消泡剂视起泡情况在过程中分批加入。
实施例320%吡蚜酮悬浮剂
95%吡蚜酮原药21.1%,6%分散剂、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0.1%黄原胶、0.8%硅酸镁铝、0.2%消泡剂、2.5%丙三醇、67.3%水组成,以上配比为质量百分比,物料之和为100%。
分散剂制备过程如下:(1)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器和滴加设备的反应釜中加入160kg水、104kg乙醇、80kg烯丙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53±4.5,即分子量为2400±200)、80k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4kg苯乙烯、24kg苯乙烯磺酸钠,边搅拌边加热;(2)当温度升至80℃,滴加3.7%过硫酸钠溶液27kg,滴加时间1.0h,滴加完毕保温反应2h;(3)冷却至室温,用乙醇胺调节pH为6.5。
悬浮剂制备过程如下:按照配方中的配比,将水、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冻剂、pH调节剂依次投入到高速剪切釜中,搅拌剪切均匀,加入吡蚜酮原药剪切均匀,然后将物料吸入砂磨机中进行砂磨,砂磨1h~3h,检测粒径D[50]小于5微米,出料,消泡剂视起泡情况在过程中分批加入。
实施例425%吡蚜酮悬浮剂
95%吡蚜酮原药26.4%,7%分散剂、1.5%α-烯基磺酸钠、1.0%硅酸镁铝、0.2%消泡剂、2%乙二醇、61.9%水组成,以上配比为质量百分比,物料之和为100%。
分散剂制备过程如下:将实施例3中制备方法中的乙醇改为乙醚,其他不变。
悬浮剂制备过程如下:按照配方中的配比,将水、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冻剂、pH调节剂依次投入到高速剪切釜中,搅拌剪切均匀,加入吡蚜酮原药剪切均匀,然后将物料吸入砂磨机中进行砂磨,砂磨1h~3h,检测粒径D[50]小于5微米,出料,消泡剂视起泡情况在过程中分批加入。
实施例535%吡蚜酮悬浮剂
95%吡蚜酮原药36.9%,10%分散剂、1.0%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0.6%硅酸镁铝、0.2%消泡剂、2%丙二醇、49.3%水组成,以上配比为质量百分比,物料之和为100%。
分散剂制备过程如下:将实施例3中的用乙醇胺调节pH为6.5改为用氢氧化钠调节pH为7.0,其他不变。
悬浮剂制备过程如下:按照配方中的配比,将水、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冻剂、pH调节剂依次投入到高速剪切釜中,搅拌剪切均匀,加入吡蚜酮原药剪切均匀,然后将物料吸入砂磨机中进行砂磨,砂磨1h~3h,检测粒径D[50]小于5微米,出料,消泡剂视起泡情况在过程中分批加入。
吡蚜酮悬浮剂的性能检测如下:
Claims (1)
1.一种吡蚜酮悬浮剂,pH为6.0~8.0,由质量百分比为5%~35%吡蚜酮原药、5%~30%分散剂、1%~5%润湿剂、0.01%~5%增稠剂、0.1%~3%消泡剂、1%~10%防冻剂、0~5%pH调节剂、水组成,物料之和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剂为一种四元共聚物分散剂,此分散剂由30%~60%不饱和聚醚、10%~40%甲基丙烯酸羟乙酯、5%~15%苯乙烯、5%~15%苯乙烯磺酸钠共聚而成,以上配比为质量百分比,四者之和为100%,共聚物的数均相对分子量为5000~50000;所述的不饱和聚醚为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其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53±4.5,即分子量为2400±200、烯丙醇聚氧乙烯醚,其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53±4.5,即分子量为2400±200中一种或两种组合;此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器和滴加设备的反应釜中加入溶剂、不饱和聚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边搅拌边加热;(2)当温度升至75℃~95℃,滴加引发剂溶液,滴加时间0.5h~2h,滴加完毕保温反应1h~5h;(3)冷却至室温,用碱调节pH为5.0~8.0;所述溶剂为水、乙醚、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用量要使反应溶液浓度在20%~40%,乙醚、乙醇总体占溶剂的10%~40%;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盐,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5%~6.0%;所述的碱为三乙醇胺、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所述的润湿剂为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α-烯基磺酸钠、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所述的增稠剂为黄原胶、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所述的消泡剂为有机硅类、含氟化合物、低碳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所述的防冻剂为乙二醇、尿素、丙三醇、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所述的pH调节剂为有机酸、有机碱、无机酸、无机碱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所述的吡蚜酮悬浮剂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配方中的配比,将水、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防冻剂、pH调节剂依次投入到高速剪切釜中,搅拌剪切均匀,加入吡蚜酮原药剪切均匀,然后将物料吸入砂磨机中进行砂磨,砂磨1h~3h,检测粒径D[50]小于5微米,出料,消泡剂视起泡情况在过程中分批加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28229.8A CN104054701B (zh) | 2014-07-11 | 2014-07-11 | 吡蚜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28229.8A CN104054701B (zh) | 2014-07-11 | 2014-07-11 | 吡蚜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54701A CN104054701A (zh) | 2014-09-24 |
CN104054701B true CN104054701B (zh) | 2016-02-17 |
Family
ID=51542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28229.8A Active CN104054701B (zh) | 2014-07-11 | 2014-07-11 | 吡蚜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05470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65590B (zh) * | 2014-12-01 | 2016-03-30 |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连续化的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制备方法 |
CN105028457B (zh) * | 2015-07-04 | 2017-05-10 |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 一种吡虫啉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577686A (zh) * | 2015-10-14 | 2017-04-26 | 上海师范大学 | 吡蚜酮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512315A (zh) * | 2018-06-25 | 2021-03-16 | 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合伙公司 | 种子处理方法 |
CN115843793B (zh) * | 2022-12-14 | 2024-04-12 | 南通施壮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含吡蚜酮的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35733A (zh) * | 2006-09-30 | 2007-03-28 |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低分子量共聚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069506A (zh) * | 2007-06-21 | 2007-11-14 |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吡蚜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US20080004203A1 (en) * | 2005-04-14 | 2008-01-03 | Scheuing David R | Polymer-Fluorosurfactant Associative Complexes |
CN101926334A (zh) * | 2010-09-11 | 2010-12-29 | 江西红土地化工有限公司 | 含吡蚜酮的杀虫悬浮剂 |
CN102283193A (zh) * | 2011-06-30 | 2011-12-21 | 上海师范大学 | 一种吡蚜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WO2014015226A1 (en) * | 2012-07-19 | 2014-01-23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cationic polymers |
-
2014
- 2014-07-11 CN CN201410328229.8A patent/CN1040547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04203A1 (en) * | 2005-04-14 | 2008-01-03 | Scheuing David R | Polymer-Fluorosurfactant Associative Complexes |
CN1935733A (zh) * | 2006-09-30 | 2007-03-28 | 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低分子量共聚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069506A (zh) * | 2007-06-21 | 2007-11-14 |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吡蚜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926334A (zh) * | 2010-09-11 | 2010-12-29 | 江西红土地化工有限公司 | 含吡蚜酮的杀虫悬浮剂 |
CN102283193A (zh) * | 2011-06-30 | 2011-12-21 | 上海师范大学 | 一种吡蚜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WO2014015226A1 (en) * | 2012-07-19 | 2014-01-23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cationic polymer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54701A (zh) | 2014-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54701B (zh) | 吡蚜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63747B (zh) | 一种淀粉基灭火剂 | |
CN102925273B (zh) | 一种混凝土脱模剂 | |
CN105884954A (zh) | 一种抗温耐盐胶乳封堵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478847B (zh) | 一种基于短链氟碳的环保型水成膜泡沫灭火剂 | |
CN104086714B (zh) | 一种四元共聚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85378B (zh) | 一种耐高温微胶囊化姜黄精油生物抑菌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3923634B (zh) | 一种用于油井酸化的微乳液互溶剂 | |
WO2013106435A1 (en) | Liquid gel concentrat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 |
CN107365121A (zh) | 一种无机材料包覆的相变微胶囊复合的相变腻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561641A (zh) |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和氟吡菌酰胺的微囊悬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65897A (zh) | 一种具有荷叶效应的外墙弹性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467717A (zh) | 水基清防蜡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042663A (zh) | 一种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557717A (zh) | 一种双氟磺草胺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477368A (zh) | 一种用于提高原油减阻剂抗剪切性能的添加剂 | |
CN109012483A (zh) | 一种高分子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65846A (zh) | 一种bbit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023452B (zh)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消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83193B (zh) | 一种吡蚜酮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
US8664332B2 (en) | Process for making uniform oligomeric droplets | |
EP1054923A1 (en) | Rapid set latexes and foamed articles prepared therefrom | |
CN108912277A (zh) | 一种聚丙烯酸酯类高分子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42498A (zh) | 两亲嵌段季铵内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1235267B (zh) | 一种非均相水分蒸发抑制剂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2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Sinochem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20 petroleum complex north education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hem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