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9212B - 插入设备 - Google Patents

插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9212B
CN104039212B CN201380005001.9A CN201380005001A CN104039212B CN 104039212 B CN104039212 B CN 104039212B CN 201380005001 A CN201380005001 A CN 201380005001A CN 104039212 B CN104039212 B CN 104039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pressed
thread
guide sheath
cen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50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39212A (zh
Inventor
冈崎次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39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9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39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92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8/00Arms
    • B25J18/06Arms flexi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orce transmission elements, e.g. control wi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61M2025/0161Tip steering devices wherein the distal tips have two or more deflection reg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61M25/0136Handl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61M25/0138Tip steering devices having flexible regions as a result of weakened outer material, e.g. slots, slits, cuts, joints or co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61M25/0147Tip steering devices with movable mechanical means, e.g. pull wi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207Multiple controlling elements for single controlled element
    • Y10T74/20305Robotic arm
    • Y10T74/20323Robotic arm including flaccid drive elem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将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上的被按压面(112)与凸轮面(123)的接触设定为,其接触宽度H比轴间距离L短,并且其接触位置位于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由此,在成对的2条内侧导引鞘(40)的外径稍微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制动部件(110)倾倒而使抵接面(111)同时与各内侧导引鞘(40)抵接,能够将来自偏心凸轮(120)的按压力均匀地传递到各内侧导引鞘(40)。

Description

插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操作部和被插入被检体内的细长的插入部、并且在插入部中设有通过来自操作部的操作输入而进行动作的动作部的插入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和工业用领域中广泛利用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设备、例如内窥镜。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作为被检体的体腔内,能够观察体腔内的脏器,并且根据需要,使用插入到内窥镜所具有的处置器械的贯穿插入通道内的处置器械进行各种处置。
并且,在工业用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内窥镜的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喷气式发动机内或工厂的配管等被检体内,能够进行被检体内的被检部位的损伤和腐蚀等的观察或各种处置等检查。
这里,公知有如下结构:在内窥镜的插入部中设有动作部、例如向多个方向弯曲自如的弯曲部。弯曲部除了提高管路内的屈曲部处的插入部的行进性以外,还使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方向可变,该观察光学系统在插入部中设置在比弯曲部靠插入方向的前端侧(以下简称为前端侧)的前端部上。
通常,设于内窥镜的插入部中的弯曲部构成为,通过沿着插入部的插入方向连结多个弯曲块,例如向上下左右这4个方向弯曲自如,通过从操作部对插入到插入部内的在插入方向的前后移动自如的作为线状部件的4条线中的任意一方进行牵引操作,向上下左右的任意一个方向弯曲自如,其中,该4条线的前端固定在弯曲块内的位于最前端侧的弯曲块上。
另外,伴随着线的牵引而仅有弯曲部弯曲是因为,在插入部中,在比弯曲部靠插入方向的基端侧(以下简称为基端侧)的柔软的挠性管部内的线的外周,以插入方向的前端和基端固定在挠性管部内的状态包覆有导引鞘等,即使线被牵引,导引鞘也会克服附加给导引鞘的沿着该导引鞘的延伸方向的压缩力。
但是,弯曲部形成为插入方向的长度较短,即弯曲半径较小,这有利于小幅转动,因此,插入部的前端部相对于管路内的屈曲部的穿过性提高,而且,能够容易地使设于前端部的观察光学系统接近被检部位,所以是有利的。
当弯曲部形成为较长时,例如如果是医疗用的内窥镜,则在将内窥镜插入大肠时,在大肠的屈曲部中,前端部与屈曲部相抵,可能容易失去视野。即,这是因为,在弯曲部较短时,在屈曲部中,前端部不容易与肠壁相抵。另外,要缩短弯曲部的长度,只要减少弯曲块的连结数即可。
但是,当弯曲部形成为较短时,在使弯曲部弯曲而使前端部穿过屈曲部后,当从基端侧推入插入部而要使前端部向屈曲部的前方行进时,即,当要使弯曲部穿过屈曲部时,弯曲部顶起肠壁,产生所谓的胶着现象,弯曲部可能不容易穿过。其结果,可能会降低插入部的插入性。
进而,如果是医疗用的内窥镜,则一般采用如下方法:在前端部穿过屈曲部后,通过在将前端部和弯曲部勾挂在体腔内组织上的状态下拉直插入部的基端侧而使屈曲部成为直线,然后,从基端侧推入插入部,使弯曲部穿过屈曲部。
但是,此时,当弯曲部形成为较短时,由于弯曲部抵接在体腔内组织上的抵接面积较小,所以,勾挂不牢靠,在向基端侧拉直插入部时,有时前端部的勾挂脱落而无法使屈曲部成为直线,该情况下,也存在插入部的插入性降低的问题。
作为其对策,例如在日本特许第4856289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插入部的前端侧设置第1弯曲部和第2弯曲部,在贯穿插入到插入部内的4条线的外周分别包覆有在插入方向的前后移动自如的作为线状部件的内侧导引鞘(内侧引导管),将该内侧导引鞘的插入方向的前端固定在第2弯曲部的前端,各内侧导引鞘的插入方向的基端能够通过固定切换部件(线状部件固定机构)同时切换为固定状态和非固定状态,并且,在各内侧导引鞘的外周分别包覆有外侧导引鞘(外侧引导管),将该外侧导引鞘的前端固定在挠性管部的前端,将外侧导引鞘的基端固定在比挠性管部的基端靠后方。
根据这种结构,如果在解除了各内侧导引鞘的基端的固定的状态下进行弯曲操作旋钮的操作来进行线的牵引,则能够使第1弯曲部和第2弯曲部以外侧导引鞘的前端为起点进行弯曲,另一方面,如果对线状部件固定机构进行操作、在同时固定了各内侧导引鞘的基端的状态下进行弯曲操作旋钮的操作来进行线的牵引,则能够仅使第1弯曲部以内侧导引鞘的前端为起点进行弯曲。因此,根据使用状况,能够容易地使弯曲部的长度可变,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提高插入部的插入性。
这里,在日本特许第4856289号公报的技术中,线状部件固定机构构成为具有基材以及在相对于基材上的2个表面(上表面、底面)接近和分离的方向上移动自如的2个移动部件。而且,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经由连杆机构使各移动部件进行动作,在各移动部件与基材之间分别以规定的按压力夹持2条内侧导引鞘的基端部(更具体而言为管夹),由此,能够固定各内侧导引鞘。
但是,在上述日本特许第4856289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例如,在2条内侧导引鞘的基端部的粗细由于制造误差等而稍微不同的情况下等,有时很难使移动部件同时与这2条内侧导引鞘抵接(即,有时产生所谓的“单侧抵接”)。这种情况下,很难以均等的保持力固定全部内侧导引鞘,为了以规定以上的保持力固定全部内侧导引鞘,可能需要过大的操作力量。
作为其对策,考虑严格地对内侧导引鞘的粗细等进行制造管理,但是,进行这种制造管理可能会导致制造成本的提高等。
或者,还考虑使用单独与4条内侧导引鞘对应的4个移动部件构成线状部件固定机构,但是,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大型化和构造的复杂化等。
另外,以上的问题不限于内窥镜,只要是在插入部的前端具有动作部的结构,在导管、各种处置器械、机械手等其他插入设备中也同样,而且,动作部也不限于弯曲部,在设于插入部的前端部内的钳子抬起台等其他动作部中也同样,进而,线状部件不限于弯曲用线、内侧导引鞘,如抬起钳子抬起台的线等,只要是由多个构成的则是同样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插入设备:利用小型且简单的结构,即使是较小的操作力量也能够可靠地同时固定多个线状部件,该多个线状部件用于使设于插入部中的动作部的动作状态可变。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插入设备具有被插入到管腔内的细长的插入部、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侧的操作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侧且通过针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输入而进行动作的动作部,其中,该插入设备具有:相邻的2条线状部件,它们与所述动作部联动地在所述插入部的长度轴方向上移动;制动部件,其配置成能够在与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移动方向和轴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具有能够与所述2条线状部件抵接的抵接面;以及按压部件,其经由能够与所述制动部件的设置在所述抵接面的背面侧的被按压面接触的按压面向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方向按压所述制动部件并使其移动,将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所述轴间方向上的所述被按压面与所述按压面的接触宽度设定为比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距离短,并且,将所述被按压面与所述按压面的接触位置设定在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
附图说明
图1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是示出具有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是概略地示出图1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是示出通过连接接头连接图2的弯曲部的第1部位和第2部位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4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是概略地示出在图2的弯曲部中弯曲部从第2部位的基端侧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5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是概略地示出在图2的弯曲部中弯曲部从第1部位的基端侧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6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是概略地示出图4的内侧导引鞘的基端被固定、图4的弯曲部的第1部位向第2部位的弯曲方向的相反侧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7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是与插入部和操作部一起示意地示出内窥镜的操作部内设置的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概略结构图,是示出不通过线状部件固定机构固定内侧导引鞘的状态的图。
图8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是与插入部和操作部一起示意地示出内窥镜的操作部内设置的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概略结构图,是示出通过线状部件固定机构固定内侧导引鞘的状态的图。
图9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涉及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是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1涉及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涉及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是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3涉及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涉及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是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5涉及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涉及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是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7涉及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涉及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是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9涉及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涉及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是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1涉及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涉及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是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3涉及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涉及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是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5涉及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涉及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插入设备的一例的内窥镜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具有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内窥镜装置1由内窥镜2和周边装置10构成主要部分。内窥镜2由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4、与该插入部4的基端侧连接的操作部3、通用缆线5、连接器19构成主要部分。
周边装置10由配置在架台26上的光源装置21、视频处理器22、连接缆线23、键盘24、监视器25构成主要部分。并且,具有这种结构的内窥镜2和周边装置10通过连接器19而相互连接。
在内窥镜2的操作部3中设有弯曲操作旋钮9、送气送水操作按钮16、抽吸操作按钮17、处置器械插入口18、作为操作部件的转动自如的固定用杆80。另外,弯曲操作旋钮9由上下弯曲操作用旋钮9a和左右弯曲操作用旋钮9b构成。
内窥镜2的插入部4从前端侧起依次由前端部6、与该前端部6的基端侧连续设置的作为动作部的向多个方向弯曲自如的弯曲部7、与该弯曲部7的基端侧连续设置的挠性管部8构成,该插入部4沿着插入方向S形成为细长。
另外,根据内窥镜2的规格等,有时操作部3的长度轴方向相对于插入部4的长度轴方向(插入方向S)在倾斜几度左右的状态下连结,但是,在本发明中,在这种情况下,也视为两个长度轴方向实质上相等。即,在本发明中,插入部4的长度轴方向S广义地包含作为内窥镜2整体的长度轴方向。
弯曲部7通过针对设于操作部3上的弯曲操作旋钮9的操作输入而进行动作即弯曲,伴随着根据弯曲操作旋钮9的弯曲操作而导致的贯穿插入到插入部4内的后述线30(参照图2)的牵引/松弛,例如向上下左右这4个方向弯曲自如。
在前端部6的前端侧的前端面设有被设置于前端部6内的未图示的摄像单元中的物镜11a,并且,设有向被检体内的被检部位供给流体的未图示的通道的前端开口12、用于对被检体内进行照明的照明窗13、未图示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通道的前端开口14。
通过操作部3的送气送水操作按钮16的按钮操作,选择性地从前端开口12喷出气体和液体。通过操作部3的抽吸操作按钮17的按钮操作,选择性地从前端开口14经由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通道回收体腔内的粘液等,而且,从处置器械插入口18插入的各种处置器械也从前端开口14朝向被检部位突出。
在内窥镜2的通用缆线5的前端设有连接器19,该连接器19与周边装置10的光源装置21连接。在连接器19上设有未图示的各种接头、各种电触点,并且,经由连接缆线23与视频处理器22电连接。另外,上述内窥镜装置1的结构只不过是一例,不限于上述结构。
接着,使用图2、图3对插入部4的前端侧内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概略地示出图1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示出通过连接接头连接图2的弯曲部的第1部位和第2部位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2所示,在弯曲部7的内部,沿着插入方向S连结设置有多个弯曲块7k。并且,在多个弯曲块7k的外周包覆有编织层7h,在该编织层7h的外周包覆有弯曲橡胶7g。
另外,以下将弯曲部7内的位于插入方向S的前半部的部位称为第1部位7a,将位于插入方向S的后半部的部位称为第2部位7b。
在操作部3和插入部4内,以在插入部4的圆周方向上相互错开大致90°的方式贯穿插入有在插入方向S的前后(以下简称为前后)移动自如的例如4条线30,这4条线30使弯曲部7的动作状态可变,即,使弯曲部7弯曲,在位于第1部位7a的多个弯曲块7k中分别设有用于保持4条线30的线导向件7u。
并且,各线30的前端固定在多个弯曲块7k内的位于插入方向S的最前端侧的弯曲块7k上。
进而,如后述图4所示,上下弯曲用的2条线30的各基端卷绕在与弯曲操作旋钮9的上下弯曲操作用旋钮9a连结的未图示的链轮上,左右弯曲用的2条线30的各基端卷绕在与弯曲操作旋钮9的左右弯曲操作用旋钮9b连结的未图示的链轮上,该与左右弯曲操作用旋钮9b连结的链轮不同于与上下弯曲操作用旋钮9a连结的链轮。
即,当对上下弯曲操作用旋钮9a进行操作时,2条上下用的线30中的一方向插入方向S的后方(以下简称为后方)移动,另一方向插入方向S的前方(以下简称为前方)移动,即,一方被牵引而另一方被松弛,由此,弯曲部7向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一方弯曲。
并且,当对左右弯曲操作用旋钮9b进行操作时,2条左右用的线30中的一方向后方移动,另一方向前方移动,即,一方被牵引而另一方被松弛,由此,弯曲部7向左右方向中的任意一方弯曲。
并且,在第2部位7b中,在多个弯曲块7k内的位于最基端侧的弯曲块7k上固定有连结部件33的前端侧,在连结部件33的基端侧的外周固定有构成挠性管部8的编织层8h的前端侧。另外,在编织层8h的外周包覆有外皮管8g。
并且,在贯穿插入到操作部3、插入部4内的4条线30各自的外周分别包覆有作为线状部件的内侧导引鞘40,该内侧导引鞘40例如由柔软的沿着插入方向S细长的螺旋管构成,使弯曲部的弯曲状态可变。
即,在操作部3、插入部4内,4条内侧导引鞘40分别贯穿插入到在插入部4的圆周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另外,各内侧导引鞘40例如由不锈钢的螺旋管形成。
并且,在各内侧导引鞘40内,各线30在前后移动自如。
进而,各内侧导引鞘40由柔软的螺旋管构成是因为,例如当在各线30的外周包覆通常的金属制的硬质管时,不仅弯曲部7不会弯曲,还会降低挠性管部8的挠性。
由此,各内侧导引鞘40只要是不会降低弯曲部7的弯曲性和挠性管部8的挠性而能够在弯曲部7弯曲时克服沿着各内侧导引鞘40的延伸方向作用的压缩力的材料即可,构成各内侧导引鞘40的部件不限于螺旋管。
并且,如图2所示,在弯曲部7的插入方向S的中途位置、例如第2部位7b的前端位置,各内侧导引鞘40的前端40s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在编织层7h上。
另外,各内侧导引鞘40的基端40k构成为,能够通过设于操作部3内的后述线状部件固定机构100(参照图4)切换固定状态和非固定状态。即,线状部件固定机构100对各内侧导引鞘40在插入方向S上的移动进行固定。另外,线状部件固定机构100的说明在后面叙述。
进而,如图2所示,在位于挠性管部8内的4条内侧导引鞘40的外周,分别包覆有例如由柔软的螺旋管构成的外侧导引鞘50。另外,贯穿插入到各外侧导引鞘50内的各内侧导引鞘40相对于插入方向S进退自如。并且,各外侧导引鞘50例如也由不锈钢的螺旋管形成。
并且,也可以不在全部的4条内侧导引鞘40的外周包覆各外侧导引鞘50,还可以仅在包覆在例如使弯曲部7向UP方向弯曲的线30的外周的内侧导引鞘40的外周包覆外侧导引鞘50。该情况下,未包覆外侧导引鞘50的3条内侧导引鞘40分别固定前端40s和基端40k即可。
另外,当针对线30包覆双重的现有产品中使用的螺旋鞘(coilsheath)时,挠性管部8的挠性降低,因此,对螺旋鞘的壁厚和材质、单线的截面形状下工夫并由柔软的材料形成,使得挠性管部8与内外的螺旋鞘一起承受线30的牵引力,针对使弯曲部7弯曲的压缩力也不会屈曲,并且,即使成为双重,也不会大幅降低挠性管部8的挠性。
由此,各外侧导引鞘50只要是不会降低挠性管部8的挠性而能够在弯曲部7弯曲时克服沿着各外侧导引鞘50的延伸方向作用的压缩力的材料即可,构成各外侧导引鞘50的部件不限于螺旋管。
并且,如图2所示,各外侧导引鞘50的前端50s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在挠性管部8的前端、具体而言为连结部件33的基端侧,基端50k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在比挠性管部8靠后方的固定部件90(参照图7)上。
这样,在挠性管部8内,通过在固定了前端50s和基端50k(参照图7)的状态下贯穿插入各外侧导引鞘50,在牵引4条线30中的任意一方而使弯曲部7弯曲时,各外侧导引鞘50克服沿着该外侧导引鞘50的延伸方向作用于挠性管部8的压缩力。因此,能够防止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8与弯曲部7一起弯曲。
另外,在固定了各外侧导引鞘的前端50s和基端50k的状态下,各内侧导引鞘40沿着插入方向S形成为如下的长度:前端40s固定在第2部位7b的前端、基端40k不会被拉入各外侧导引鞘50的基端50k的前端侧。
并且,如图3所示,弯曲部7也可以具有如下结构:通过连接接头7m,沿着插入方向S连结第1部位7a和第2部位7b。
具体而言,通过将第1部位7a中位于最基端侧的弯曲块7k和第2部位7b中位于最前端侧的弯曲块7k嵌合在外径比各弯曲块7k的内径小的连接接头7m中,弯曲部7也可以具有经由连接接头7m连接第1部位7a和第2部位7b的结构。
另外,在位于第1部位7a的最基端侧的弯曲块7k和位于第2部位7b的最前端侧的弯曲块7k中分别形成有未图示的孔,各块7k通过未图示的螺钉等经由该孔而紧固在设于连接接头7m的未图示的螺纹孔中。
并且,在该图3所示的结构中,4条内侧导引鞘40的前端40s例如通过焊接等而固定在连接接头7m上。
根据这种图3所示的结构,与图2的结构相比,当在弯曲部7的中途位置接合各内侧导引鞘40的前端40s时,只要与连接接头7m接合即可,所以,组装性提高。
接着,使用图4~图6对图2的弯曲部的弯曲动作进行说明。图4是概略地示出在图2的弯曲部中弯曲部从第2部位的基端侧弯曲的状态的图,图5是概略地示出在图2的弯曲部中弯曲部从第1部位的基端侧弯曲的状态的图,图6是概略地示出图4的内侧导引鞘的基端被固定、图4的弯曲部的第1部位向第2部位的弯曲方向的相反侧弯曲的状态的图。
首先,在希望使弯曲部7从第2部位7b的基端侧弯曲的情况下,即,希望使弯曲部7整体弯曲的情况下,操作者不进行固定用杆80的旋转操作,对使用了线状部件固定机构100的各内侧导引鞘40的基端40k的固定进行解除。
在该状态下,操作者对弯曲操作旋钮9内的上下弯曲操作用旋钮9a、左右弯曲操作用旋钮9b中的任意一方进行操作来牵引4条线30内的任意一条线30时,关于各内侧导引鞘40,由于基端40k未固定,所以,无法克服在弯曲部7的第2部位7b沿着各内侧导引鞘40的延伸方向作用的压缩力,基端40k向后方移动。
并且,在挠性管部8内,关于各外侧导引鞘50,由于前端50s和基端50k被固定,所以,各外侧导引鞘50克服沿着各外侧导引鞘50的延伸方向作用的压缩力。
其结果,如图4所示,弯曲部7以各外侧导引鞘50的前端为起点,从第2部位7b的基端侧起,第1部位7a和第2部位7b弯曲。即,弯曲部7整体弯曲。
接着,在弯曲部7中,在仅希望使第1部位7a弯曲的情况下,操作者进行固定用杆80的旋转操作,使用线状部件固定机构100固定各内侧导引鞘40的基端40k。
在该状态下,当操作者对弯曲操作旋钮9内的上下弯曲操作用旋钮9a、左右弯曲操作用旋钮9b中的任意一方进行操作来牵引4条线30内的任意一条线30时,关于各内侧导引鞘40,由于基端40k被固定,所以,克服在弯曲部7的第2部位7b沿着各内侧导引鞘40的延伸方向作用的压缩力。
其结果,如图5所示,弯曲部7以各内侧导引鞘40的前端为起点,从第1部位7a的基端侧起,仅第1部位7a弯曲。
并且,如图4所示,在各内侧导引鞘40的基端40k处于非固定状态下,当对上下弯曲操作用旋钮9a进行操作而牵引4条线30内的任意1条、例如上侧的线30时,如上所述,第1部位7a、第2部位7b向上侧弯曲,但是,然后,在希望使第1部位7a向与第2部位7b不同的方向弯曲的情况下,操作者对固定用杆80进行旋转操作,通过线状部件固定机构100固定各内侧导引鞘40的基端40k。
然后,当操作者对上下弯曲操作用旋钮9a进行操作而牵引下侧的线30时,如图6所示,由于基端40k被固定,所以,在第2部位7b朝向上侧的弯曲形状被固定的状态下,仅第1部位7a从基端侧起向与上侧相反的下侧弯曲。
另外,弯曲方向不限于上侧和下侧。即,在第2部位7b向上侧弯曲的状态下,通过牵引分别对应的线30,也可以使第1部位7a向左侧或右侧弯曲,而且,在第2部位7b向上、下、左、右中的任意一侧弯曲的状态下,也可以使第1部位7a向与第2部位7b的弯曲方向不同的上、下、左、右中的任意一侧弯曲。
即,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具有能够使第1部位7a和第2部位7b向不同方向弯曲的结构。另外,由于能够使第1部位7a和第2部位7b向不同方向弯曲,所以,在胃的贲门、直肠的肛门里侧附近、大肠的褶皱等不容易正面观察病变的场所,能够期待容易进行观察/处置的效果,而且,手术医生能够利用一只手简单地进行弯曲操作。
如上所述,通过切换各内侧导引鞘40的基端40k的固定、非固定,能够切换弯曲部7的弯曲状态。
接着,使用图7~图10对固定作为线状部件的内侧导引鞘40的基端40k的线状部件固定机构100进行说明。图7是与插入部和操作部一起示意地示出内窥镜的操作部内设置的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概略结构图,是示出不通过线状部件固定机构固定内侧导引鞘的状态的图,图8是与插入部和操作部一起示意地示出内窥镜的操作部内设置的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概略结构图,是示出通过线状部件固定机构固定内侧导引鞘的状态的图,图9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如图7~图10所示,在操作部3内设有同时禁止(固定)4条内侧导引鞘40的基端40k侧向插入方向S移动的线状部件固定机构100。
线状部件固定机构100构成为具有贯穿插入有4条内侧导引鞘40的引导框101、收纳在该引导框101内的一对制动部件110、在引导框101内以分别能够接近和分离的方式与各制动部件110抵接的作为按压部件的一对偏心凸轮120、以及使各偏心凸轮120与固定用杆80的操作联动的连杆机构130。
如图9、10所示,引导框101由呈扁平的大致方筒形状的有底的框体构成。该引导框101例如通过未图示的紧固螺丝等将底部固定在操作部3内(参照图7、8)。而且,通过该固定,引导框101的4个侧壁部中的一方的成对的第1侧壁部102在与插入部4的长度轴方向S垂直的方向R上延伸,另一方的成对的第2侧壁部103在插入部4的长度轴方向S上延伸。
如图9所示,在各第2侧壁部103附近,在各第1侧壁部102的两端部(与长度轴方向S垂直的方向R的两端部)分别贯穿设置有2个贯通孔102a(即,在各第1侧壁部102上分别贯穿设置有相互对置的4个贯通孔102a)。这些贯通孔102a用于分别支承4条内侧导引鞘40,按照第1侧壁部102之间对置的每个贯通孔102a,分别以具有间隙的方式插入单独的内侧导引鞘40(参照图10)。由此,引导框101沿着各第2侧壁部103的内壁面,大致平行地两条两条地支承4条内侧导引鞘40,并且,允许各内侧导引鞘40在长度轴方向S上进退移动。
并且,如图9所示,在引导框101内竖立设置有在插入部4的长度轴方向S上延伸的隔壁部101b,在该隔壁部101b的两个壁面凹陷设置有与后述偏心凸轮120的凸轮轴121对应的轴承槽101c。并且,如图10所示,在引导框101的顶部开口部盖设有盖体104。该盖体104通过未图示的紧固螺丝等固定在引导框101上,由此,在引导框101与盖体104之间形成有中空的一对制动室105,该一对制动室105用于分别收纳制动部件110和偏心凸轮120。
各制动部件110由沿着长度轴方向S在制动室105内延伸的板状部件构成。各制动部件110分别隔着相邻的2条内侧导引鞘40与各第2侧壁部103的内壁面对置,并且能够在该侧壁部103的大致垂直方向R上移动。即,各制动部件110在制动室105内配置成,能够在与插装于制动部件110与第2侧壁部103之间的2条内侧导引鞘40的移动方向(长度轴方向S)和轴间方向T大致垂直的方向R上移动的状态。
在这些各制动部件110中,与第2侧壁部103对置的对置面分别设定为具有能够同时与2条内侧导引鞘40抵接的面积的抵接面111。另一方面,在各制动部件110中,抵接面111的背面设定为能够被偏心凸轮120按压的被按压面112。
如图9、10所示,各偏心凸轮120构成为具有:凸轮轴121,其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在轴承孔101a、104a之间,该轴承孔101a、104a分别贯穿设置在引导框101的底部和盖体104上;以及凸轮部件122,其在该凸轮轴121的轴垂直方向上偏心突出。这里,如图10所示,该凸轮轴121在枢轴支承在轴承孔101a、104a之间时,与引导框101的隔壁部101b上形成的轴承槽101c滑动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凸轮轴121的变形,并且能够减轻轴承孔101a、104a等的磨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凸轮轴121和凸轮部件122由一体成形品构成。
在凸轮部件122的周面形成有作为按压面的凸轮面123,该凸轮面123能够伴随着凸轮轴121的转动,以接近和分离自如的方式与制动部件110的被按压面112接触。而且,在与被按压面112接触时,凸轮部件122以与凸轮轴121的转动状态对应的按压力按压制动部件110。
这里,如图9、10所示,各制动部件110的被按压面112由沿着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弯曲且在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具有顶部的凸曲面构成。另外,在图9、10中,示出被按压面112由圆弧面构成的一例,但是,凸曲面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抛物线柱面等具有1个顶部的任意凸曲面。
另一方面,各凸轮部件122的凸轮面123由沿着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平坦的面构成。
而且,通过利用上述凸曲面构成制动部件110的被按压面112,如图10所示,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上的被按压面112与凸轮面123的接触被设定为,其接触宽度H比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距离L短,并且其接触位置位于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
如图7、8所示,连杆机构130构成为具有配设在操作部3内的滑块131、连结该滑块131和固定用杆80的连结臂132、连结滑块131和各偏心凸轮120的一对凸轮杆133。
滑块131例如由长条的板状部件构成。该滑块131例如配置在一对引导壁3a之间,该一对引导壁3a竖立设置在操作部3内,由此,该滑块131能够在操作部3内沿着长度轴方向S进退移动。
连结臂132的一端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在固定用杆80的端部,另一端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枢轴支承在滑块131的基端部,由此连结固定用杆80和滑块131。而且,通过经由该连结臂132的连结,固定用杆80的转动动作被转换为滑块131的进退动作(直进动作)。
各凸轮杆133由贯穿设置有长孔133a的长条的板状部件构成。这些凸轮杆133在操作部3内配置成固定端部分别固定设置在偏心凸轮120的凸轮轴121上并且自由端侧相互交叉的状态。并且,在通过各凸轮杆133的交叉而重叠的2个长孔133a内贯穿插入有竖立设置在滑块131的前端部的滑块销131a。而且,通过经由这些凸轮杆133的连结,滑块131的直进动作被转换为各偏心凸轮120的转动动作。
在这种结构的线状部件固定机构100中,例如如图8所示,当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对固定用杆80进行转动操作时,连结臂132在长度轴方向S上牵引滑块131使其向操作部3内的基端侧退避。伴随着该退避移动,各长孔133a内的滑块销131a的卡合位置向各凸轮杆133的自由端侧(即操作部3的基端侧)移动。由此,各凸轮杆133向彼此所成的角度为窄角的方向位移。与这些凸轮杆133的位移联动,各偏心凸轮120向使各凸轮面123与各制动部件110的被按压面112抵接并按压该制动部件110的方向转动。由此,各制动部件110的抵接面111以具有规定的按压力的方式与各内侧导引鞘40抵接,各制动部件110分别在与各第2侧壁部103之间保持2条内侧导引鞘40使其不能移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130将各凸轮杆133的长度设定为足够长的长条,将从长孔133a与滑块销131a的卡合位置到凸轮轴121的距离设定为远远长于以凸轮轴121为基准的凸轮部件122的突出长度,由此,能够将针对固定用杆80的操作力放大成规定的力,并将其转换为凸轮部件122的按压力。
该情况下,将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上的被按压面112与凸轮面123的接触设定成,其接触宽度H比轴间距离L短,并且其接触位置位于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由此,例如如图10中的左侧所示,在成对的2条内侧导引鞘40的外径φ1、φ2稍微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制动部件110倾倒而使抵接面111同时与各内侧导引鞘40抵接,能够将来自偏心凸轮120的按压力均匀地传递到各内侧导引鞘40。当然,例如如图10中的右侧所示,在2条内侧导引鞘40的外径大致相等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制动部件110的抵接面111同时与各内侧导引鞘40抵接。
另一方面,例如如图7所示,当向顺时针方向对固定用杆80进行转动操作时,连结臂132在长度轴方向S上推出滑块131使其进入操作部3内的前端侧。伴随着该进入移动,各长孔133a内的滑块销131a的卡合位置向各凸轮杆133的固定端侧(即操作部3的前端侧)移动。由此,各凸轮杆133向彼此所成的角度为宽角的方向位移。与这些凸轮杆133的位移联动,各偏心凸轮120向使各凸轮面123远离各制动部件110的被按压面112的方向转动。由此,各内侧导引鞘40从各制动部件110的抵接面111解放,允许各内侧导引鞘40向长度轴方向S移动。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在各内侧导引鞘40的外径稍微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抵接面111相对于各内侧导引鞘40的单侧抵接。因此,不用对固定用杆80施加过度的操作力量,即使是较小的操作力量,也能够可靠地同时固定各内侧导引鞘40。并且,由于不需要对固定用杆80赋予过度的操作力量,所以,能够实现线状部件固定机构100的小型化、耐久性的提高、操作者的负担减轻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被按压面112由沿着轴间方向T弯曲的凸曲面构成、凸轮面123由沿着轴间方向T平坦的面构成的一例,但是,例如也可以是,被按压面112由沿着轴间方向T平坦的面构成,凸轮面123由沿着轴间方向T弯曲的凸曲面构成。
接着,图11、12涉及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图11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制动部件和偏心凸轮的结构。除此之外,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1、12所示,被按压面112a和作为按压面的凸轮面123a均由沿着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平坦的面构成。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凸轮部件122a由薄板状的部件(凸部)构成,由此,凸轮面123a的轴间方向T上的宽度设定成比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距离L短。
而且,通过利用薄板状的部件构成凸轮部件122a,如图12所示,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上的被按压面112a与凸轮面123a的接触被设定为,其接触宽度H比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距离L短,并且其接触位置位于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得到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发挥如下效果:能够以不需要形成凸曲面的量使线状部件固定机构100在宽度方向(与长度轴方向S垂直的方向R)上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凸轮面123a的轴间方向T上的宽度设定为较短的一例,但是,例如也可以在制动部件110上设置凸条(凸部),在该凸部上设定被按压面112a,由此,将被按压面112a的轴间方向T上的宽度设定为较短。
接着,图13、14涉及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图13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制动部件和偏心凸轮的结构。除此之外,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3、14所示,在制动部件110中,在抵接面111的背面侧设有凸条113,在该凸条113上设定由沿着轴间方向T弯曲的凸曲面构成的被按压面112b。
另一方面,偏心凸轮120的凸轮部件122a由薄板状的部件(凸部)构成,由此,作为按压面的凸轮面123a的轴间方向T上的宽度设定成比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距离L短。
而且,被按压面112b由设置在凸条113上的凸曲面构成,并且利用薄板状的部件构成凸轮部件122a,由此,如图14所示,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上的被按压面112b与凸轮面123a的接触被设定为,其接触宽度H比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距离L短,并且其接触位置位于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能够发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得到的效果大致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被按压面112b由沿着轴间方向T弯曲的凸曲面构成、凸轮面123a由沿着轴间方向T平坦的面构成的一例,但是,例如也可以是,被按压面112b由沿着轴间方向T平坦的面构成,凸轮面123a由沿着轴间方向T弯曲的凸曲面构成。
接着,图15、16涉及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图15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制动部件和偏心凸轮的结构。除此之外,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5、16所示,在制动部件110中,在抵接面111的背面侧设定由沿着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弯曲且在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具有底部的凹曲面构成的被按压面112c。
另一方面,偏心凸轮120的凸轮部件122a由薄板状的部件(凸部)构成。该凸轮部件122a的凸轮面123b设定为由沿着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弯曲且在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具有顶部的凸曲面构成的凸轮面123b。
而且,通过利用凹曲面构成被按压面112c、并且利用凸曲面构成凸轮面123b,如图16所示,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上的被按压面112c与凸轮面123b的接触被设定为,其接触宽度H比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距离L短,并且其接触位置位于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得到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发挥如下效果:通过使凹曲面和凸曲面接触,能够使线状部件固定机构100在宽度方向(与长度轴方向S垂直的方向R)上小型化。
接着,图17、18涉及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图17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制动部件和偏心凸轮的结构。除此之外,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7、18所示,在制动部件110中,在抵接面111的背面侧设有凸条(凸部)113a,该凸条113a的顶面被设定为被按压面112d。
另一方面,在偏心凸轮120的凸轮部件122上设有与凸条113a对应的凹槽(凹部)124,该凹槽124的底面被设定为凸轮面123c。
而且,通过将被按压面112d设定在凸条113a上、并且将凸轮面123c设定在凹槽124上,如图18所示,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上的被按压面112d与凸轮面123c的接触被设定为,其接触宽度H比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距离L短,并且其接触位置位于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得到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发挥如下效果:通过使设定在凸条113a上的被按压面112d和设定在凹槽124上的凸轮面123c接触,能够使线状部件固定机构100在宽度方向(与长度轴方向S垂直的方向R)上小型化。
接着,图19、20涉及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图19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20是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制动部件和偏心凸轮的结构。除此之外,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9、20所示,在制动部件110中,在抵接面111的背面侧设定由沿着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弯曲且在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具有底部的凹曲面构成的被按压面112c。
另一方面,在偏心凸轮120的凸轮轴121上,与被按压面112c对应地设有在轴垂直方向上开口的孔部121a,在该孔部121a中固定设置有由其他部件构成的凸部件125。在该凸部件125的前端部例如形成有半球面,该半球面被设定为凸轮面123d。
而且,通过利用凹曲面构成被按压面112c、并且将凸轮面123d设定在凸部件125的前端部,如图20所示,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上的被按压面112c与凸轮面123d的接触被设定为,其接触宽度H比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距离L短,并且其接触位置位于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得到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发挥如下效果:通过更换凸部件125,能够容易地实现基于偏心凸轮120的按压特性的调整。并且,如果仅凸部件125由耐磨损性高的材质构成,则不会降低偏心凸轮120整体的加工性等,能够实现耐久性高的偏心凸轮1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必须利用凹曲面构成被按压面。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偏心凸轮120上固定设置凸部件的一例,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例如在制动部件110上固定设置凸部件,在该凸部件的端部设定被按压面。该情况下,在偏心凸轮120上设有例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凸轮部件122等。
接着,图21、22涉及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图21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22是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制动部件和偏心凸轮的结构。除此之外,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21、22所示,在制动部件110与偏心凸轮120之间插装有中间部件140。该中间部件140例如由沿着长度轴方向S在制动室105内延伸的板状部件构成。该中间部件140的与制动部件110对置的对置面141由沿着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弯曲且在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具有顶部的凸曲面构成。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部件140的与制动部件110对置的对置面141代替偏心凸轮120的凸轮面123,作为能够与被按压面112接触的按压面发挥功能。
而且,如图22所示,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上的被按压面112与对置面141的接触被设定为,其接触宽度H比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距离L短,并且其接触位置位于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得到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发挥如下效果:通过更换中间部件140,能够容易地实现基于偏心凸轮120的按压特性的调整。并且,如果中间部件140由耐磨损性高的材质构成,则能够提高偏心凸轮120的耐久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能够与被按压面接触的按压面设定在中间部件上的一例,但是,例如也可以使制动部件110和中间部件140的平面之间进行面接触,在中间部件140的与偏心凸轮120对置的对置面上形成凸曲面,将该凸曲面设定为被按压面。
接着,图23、24涉及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图23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24是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制动部件和偏心凸轮的结构。除此之外,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23、24所示,在制动部件110中,在抵接面111的背面侧设有圆弧状的槽部116。在槽部116中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收纳有球体117,通过嵌合在槽部116中的挡块部件116a防止该球体117脱落。球体117的一部分从制动部件110露出,该球体117的露出部分被设定为被按压面112e。
而且,如图24所示,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方向T上的被按压面112e与凸轮面123的接触被设定为,其接触宽度H比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距离L短,并且其接触位置位于2条内侧导引鞘40的轴间。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得到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发挥如下效果:通过使用球体117构成被按压面112e,能够根据内侧导引鞘40的状态使制动部件110向任意方向倾倒。因此,不仅在2条内侧导引鞘40之间外径不同的情况下,在内侧导引鞘40的插入方向S上的外径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各内侧导引鞘40的宽范围内使抵接面111可靠地抵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制动部件110侧保持球体117并设定被按压面112e的一例,但是,例如也可以在偏心凸轮120侧保持球体并设定按压面。
接着,图25、26涉及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图25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26是示出线状部件固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制动部件和偏心凸轮的结构。除此之外,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25、26所示,在制动部件110的抵接面111上以规定的间距设有凹槽111a。由此,在长度轴方向S上不连续地形成抵接面111。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通过利用在长度轴方向S上不连续的面形成抵接面111,能够以更小的按压力可靠地保持内侧导引鞘40。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它们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例如,当然可以适当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
并且,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内窥镜,只要是在插入部的前端具有动作部即可,也可以是导管、各种处置器械、机械手等其他插入设备。并且,动作部也不限于弯曲部,也可以是设于插入部的前端部内的钳子抬起台等其他动作部。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同时固定4条线状部件的情况的一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相邻的2条成为一对的1组线状部件或2组以上的线状部件,线状部件也可以应用弯曲用线、抬起钳子抬起台的线等。
本申请以2012年7月2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2-148709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Claims (14)

1.一种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插入设备具有:
插入部,其用于插入被检体内;
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侧;
动作部,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上,通过针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输入而进行动作;
2条线状部件,它们配设为沿着形成于所述操作部内的壁面相邻,与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输入联动地在所述插入部的长度轴方向上移动,以将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输入传递给所述动作部;
板状的制动部件,其在与所述壁面相对的位置上具有用于与所述2条线状部件抵接的抵接面,并且被配置成如下的状态:能够在与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移动方向和轴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即使在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外径稍微不同的情况下也对所述2条线状部件均匀地传递按压力,并且所述抵接面能够倾倒;
被按压面,其设在所述制动部件的所述抵接面的背面侧;以及
按压部件,其用于向所述大致垂直的方向按压所述被按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所述轴间方向上的所述被按压面与所述按压部件的能够与该被按压面抵接的按压面的接触宽度被设定为比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距离短,并且,所述被按压面与所述按压面的接触位置被设定在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按压面与所述按压部件的能够与该被按压面抵接的按压面接触的部分具有如下结构:使被施加了来自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力的所述制动部件的所述抵接面倾倒而与各所述线状部件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设备具有:
操作输入单元,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中;
作为所述按压部件的偏心凸轮;以及
连杆机构,其具有将针对所述操作输入单元的操作输入转换为滑块的直进动作的连结臂、以及将所述滑块的直进动作转换为所述偏心凸轮的转动动作的凸轮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按压面或所述按压部件的能够与该被按压面抵接的按压面中的任意一方由沿着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方向弯曲且在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具有顶部的凸曲面构成,
所述被按压面或所述按压面中的任意另一方由沿着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方向平坦的面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按压面和所述按压部件的能够与该被按压面抵接的按压面由沿着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方向平坦的面构成,
所述被按压面或所述按压面中的任意一方在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所述轴间方向上的宽度被设定为比该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距离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按压面设定在设于所述制动部件的凸部上,并且,
所述按压部件的能够与所述被按压面抵接的按压面设定在设于所述按压部件的凸部上,
所述被按压面或所述按压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由沿着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方向弯曲且在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具有顶部的凸曲面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按压面由沿着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方向弯曲且在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具有底部的凹曲面构成,
所述按压部件的能够与所述被按压面抵接的按压面设定在设于所述按压部件的凸部上,进而,所述按压面由沿着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方向弯曲且在所述2条线状部件的轴间具有顶部的凸曲面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按压面设定在设于所述制动部件的凸部上,并且,
所述按压部件的能够与所述被按压面抵接的按压面设定在设于所述按压部件的凹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部件上固定设置有由其他部件构成的凸部件,在该凸部件的端部设定了能够与设于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面接触的所述被按压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上固定设置有由其他部件构成的凸部件,在该凸部件的端部设定了能够与所述被按压面接触的按压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动部件与所述按压部件之间插装有中间部件,在该中间部件上设定了传递来自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力的按压面,所述被按压面能够与所述按压面接触而被传递所述按压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动部件中保持球体,在该球体上设定了所述被按压面,该被按压面能够与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面接触而被传递来自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压部件中保持球体,在该球体上设定了传递来自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力的按压面,所述被按压面能够与所述按压面接触而被传递所述按压力。
CN201380005001.9A 2012-07-02 2013-04-25 插入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392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8709 2012-07-02
JP2012148709 2012-07-02
PCT/JP2013/062186 WO2014006960A1 (ja) 2012-07-02 2013-04-25 挿入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9212A CN104039212A (zh) 2014-09-10
CN104039212B true CN104039212B (zh) 2016-06-22

Family

ID=49881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500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39212B (zh) 2012-07-02 2013-04-25 插入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98801B2 (zh)
EP (1) EP2783621B1 (zh)
JP (1) JP5548320B2 (zh)
CN (1) CN104039212B (zh)
WO (1) WO20140069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50871A1 (ja) * 2012-04-06 2013-10-10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挿入機器
JP5642904B2 (ja) * 2012-10-22 2014-12-17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5942050B2 (ja) * 2014-04-21 2016-06-2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CN106455925A (zh) * 2015-01-21 2017-02-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插入部以及内窥镜
WO2016129336A1 (ja) * 2015-02-13 2016-08-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マニピュレータ
CN204654864U (zh) * 2015-04-29 2015-09-23 上海安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硬管内窥镜
DE102015106609A1 (de) 2015-04-29 2016-11-03 Karl Storz Gmbh & Co. Kg Videoendoskop
WO2017002424A1 (ja) * 2015-06-29 2017-01-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11517715B2 (en) * 2018-01-02 2022-12-06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Deflectable medical probe
WO2019202699A1 (ja) * 2018-04-19 2019-10-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医療機器
EP4142566A1 (en) * 2020-04-27 2023-03-08 Ambu A/S An articulated bending section body for an insertion endoscope
US11839359B2 (en) * 2020-06-26 2023-12-12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Endoscope bending sec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4276A (en) * 1988-11-18 1992-12-29 Hillway Surgical Limited Endoscope device for applying an aneurysm clip
CN102469911A (zh) * 2010-01-29 2012-05-23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插入设备、内窥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7780A (en) * 1967-04-20 1971-01-26 Olympus Optical Co Mechanism for controlling flexure of endoscope
US3610231A (en) * 1967-07-21 1971-10-05 Olympus Optical Co Endoscope
US3799151A (en) * 1970-12-21 1974-03-26 Olympus Optical Co Controllably bendable tube of an endoscope
JPS5610321Y2 (zh) * 1974-12-26 1981-03-09
US4203430A (en) * 1976-12-16 1980-05-20 Nagashige Takahashi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urvature of an end section in an endoscope
JPH0122641Y2 (zh) * 1979-10-20 1989-07-07
US4748969A (en) * 1987-05-07 1988-06-07 Circon Corporation Multi-lumen core deflecting endoscope
JPH03264041A (ja) * 1990-03-14 1991-11-25 Machida Endscope Co Ltd 湾曲操作装置
JP2987452B2 (ja) * 1990-05-17 1999-12-06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H04102433A (ja) * 1990-08-23 1992-04-03 Toshiba Corp 内視鏡
JP3872130B2 (ja) * 1996-05-07 2007-01-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5810715A (en) 1995-09-29 1998-09-2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provided with function of being locked to flexibility of insertion part which is set by flexibility modifying operation member
US6717092B2 (en) * 2000-08-11 2004-04-06 Pentax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reatment instrument of endoscope
JP2002177199A (ja) * 2000-10-02 2002-06-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DE10100533A1 (de) * 2001-01-09 2002-07-18 Xion Gmbh Endoskopartige 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die Notfallintubation
US8133171B2 (en) * 2003-06-02 2012-03-13 Karl Storz Endovision, Inc. Wire spring guide for flexible endoscope
JP2006068393A (ja) * 2004-09-03 2006-03-16 Olympus Corp 内視鏡
JP2007054125A (ja) * 2005-08-22 2007-03-08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
EP2067433B1 (en) * 2007-12-03 2013-05-01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Medical appliance, endoscope overtube and endoscope apparatus
WO2013150871A1 (ja) * 2012-04-06 2013-10-10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挿入機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4276A (en) * 1988-11-18 1992-12-29 Hillway Surgical Limited Endoscope device for applying an aneurysm clip
CN102469911A (zh) * 2010-01-29 2012-05-23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插入设备、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83621A1 (en) 2014-10-01
EP2783621A4 (en) 2015-11-18
JP5548320B2 (ja) 2014-07-16
EP2783621B1 (en) 2017-10-04
CN104039212A (zh) 2014-09-10
US8998801B2 (en) 2015-04-07
US20140165772A1 (en) 2014-06-19
WO2014006960A1 (ja) 2014-01-09
JPWO2014006960A1 (ja) 2016-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9212B (zh) 插入设备
CN102469911B (zh) 插入设备、内窥镜
CN103648360B (zh) 插入设备
US8663097B2 (en) Insertion device
US20130197492A1 (en) Bending Joint Mechanism, Surgical Instrument Having This Bending Joint Mechanism, and Manipulator Having This Bending Joint Mechanism
US20100168519A1 (en) Endoscope Flexible Tube and Endoscope Device
CN103582446B (zh) 内窥镜系统
CN103619230A (zh) 内窥镜
CN105682532A (zh) 内窥镜
US11642007B2 (en) Detachable endoscope having wire buffer function
CN103582444A (zh) 内窥镜
WO2023226534A1 (zh) 一种内窥镜手柄的可抛弃段、内窥镜手柄及内窥镜
US20150313447A1 (en) Insertion instrument and endoscope
US20200268235A1 (en) Endoscope with camera module turning function
CN115844541A (zh) 一种腔内诊疗强力连续体器械臂
CN109645937B (zh) 内窥镜的弯曲部及内窥镜
WO2023087737A1 (zh) 内窥镜插入部的弯曲部、内窥镜插入部及内窥镜
JP2015136375A (ja) 挿入機器
JP2015136374A (ja) 挿入機器
US20230225587A1 (en) Detachable endoscope
CN218978855U (zh) 一种蛇骨单元、蛇骨、插入部及内窥镜
JP2014039611A (ja) 挿入機器及び内視鏡
WO2019069747A1 (ja) 内視鏡湾曲部及び内視鏡
US20240122457A1 (en) Endoscope
KR20230110100A (ko) 착탈형 내시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2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